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以识记、背诵甚至书写的方式作为教育手段,而必须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出发,通过“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使幼儿的语言在不断积累丰富的语词和听说经验的过程中得以较快地发展。
(三)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
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幼儿可以不断从周围各式人的交谈中获取丰富多彩的社会知识、间接的语言经验和多样化的交流方式。同时,他们也会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产生交际需要与表达能力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又常常成为幼儿学习语言的内在动力。因此,成人应重视幼儿生活内容的安排,尽可能多地增加幼儿接触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机会,通过多种社会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语言的内容,增强幼儿理解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指南》语言领域主要包括“倾听与表达”和“阅读与书写准备”两大板块的内容。每一板块又按照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具体的板块目标和与之对应的教育建议。
(一)凸显幼儿语言教育内容的核心性
语言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幼儿时期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阶段,却有其基础性的任务和核心的内容。《指南》正是从幼儿语言教育的“根部”入手,从核心内容入手,紧紧围绕“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大基础板块进行组织与架构的。这既符合幼儿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又符合世界幼儿语言学习的潮流与走向。
(二)关注幼儿语言发展目标的差异性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年龄越小,语言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越大。在语言领域的两大内容板块——“倾听与表达”和“阅读与书写准备”的目标设置中,均设置了三个不同的具体目标。但每一项目标都不是笼统、泛化地提出的,而是按照3~4岁、4~5岁和5~6岁三个年龄段分别呈现的。这样的目标设置,既能体现幼儿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考虑到了各年龄段之间的目标差异性和彼此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又能充分尊重幼儿语言连续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位幼儿从原有的语言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并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达到《指南》中语言教育领域呈现的目标发展阶梯。
(三)强调幼儿语言教育建议的针对性
《指南》中的语言教育领域,不仅针对两大核心内容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而且还针对当前幼儿语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为广大家长和幼儿教师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建议。这些教育建议不是泛泛而谈、点到为止的“万金油”建议,而是具体明确、具有很强实用价值的指导性建议。例如,在“倾听与表达”部分,针对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提出的第二条教育建议是“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但建议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又进一步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成人要耐心倾听别人(包括幼儿)的讲话,等别人讲完再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注意听,鼓励他主动提问。”其他部分的教育建议也是如此。
(一)基础性原则
幼儿教育进行的是“人之初”的教育,通过语言教育应该使每位幼儿具备基本的语言素养和语言交流能力。这就要求幼儿语言学习的目标应定位在通过各种语言活动,让幼儿获得一些最粗浅、最基本的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等语言要素方面的知识,而不是凭借幼儿教师个人的感觉和家长的不合理要求,任意增加识字、写字等小学化的内容。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对幼儿园现有的语言教育活动重新审视和定位,以培养幼儿应具备的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为主线,重新设计语言领域的课程体系与结构,防止范围过于宽泛,内容零散琐碎、偏深偏难,使幼儿更好地掌握那些真正基础的语言知识和内容。
(二)发展性原则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逐步提高过程。这意味着幼儿语言领域各项活动的开展既不能是低水平的知识积累,也不能是重复性的经验累加,更不能是急于求成的小学化内容。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出发点应定位在:通过创设更适合本年龄段幼儿的语言教育内容,更科学、更有效地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语言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与发展。也就是说,全面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幼儿语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发展去谈幼儿的语言教育问题,是一种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无效劳动。因此,我们在实施3~6岁幼儿语言教育的进程中,既要考虑语言教育本身的规律性,又要考虑幼儿语言本身的发展性;既要适度地超前发展,又要多梯度地协调发展。通过对语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内容的调整,通过对科学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新型评价方式的选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平稳发展和幼儿园语言教育质量的逐步提高。
(三)前瞻性原则
幼儿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语言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需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和长效的行为来规划和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国际教育委员会很早就指出:“当教育的使命是‘替一个未知的世界教育未知的儿童’时,环境的压力便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刻苦思考,并在思考中构成一幅未来的蓝图。”这些富有哲理的话语告诫我们: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改变只追求眼前效果而忽视为幼儿的未来做好语言准备的短视行为,不能以牺牲幼儿语言教育的未来为代价来换取暂时的教育效果,更不能以“穿新鞋走旧路”的心态对待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我们必须以超前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语言教育中的矛盾与问题,注重语言教育活动效果的长期性、长效性和持续性,坚持以前瞻性为原则,关注幼儿,放眼长远,通过更新语言教育观念和优化语言教育内容,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一)融会贯通地理解《指南》中所倡导的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理念
《指南》语言领域的目标是为幼儿语言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语言素质基础,旨在引导幼儿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语言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合理期望。因此,不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幼儿家长,都应该首先掌握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理念,进而根据这样的理念反思我们现有的语言教育活动,并找到现有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新的教育理念之下重新规划今后语言教育的方向、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好地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为幼儿成长创设宽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二)深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要求
《指南》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出发,详细地呈现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大板块的发展目标,这是开展各项语言教育活动的基础。教育者应该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要求,并把其作为制定语言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基础与前提。但需要注意的是,教育部是以“发展指南”而不是“发展标准”的名称颁布的,其主要目的就是避免公众把《指南》理解成为标尺。语言领域设定了3~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供幼儿教师和家长作为参照,而不是作为评判幼儿语言发展的标尺来使用的。教育者不能把它作为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幼儿的语言发展,也不能把它作为标准来评判幼儿语言教育是否达标或合格。
(三)根据教育建议开展基础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指南》除了提供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要求,还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这些建议均是基础性的建议,是更好地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参考而不是唯一。教育者应该超越教育建议的基础性,从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和需要出发,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语言教育的不同内容,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提供适宜的玩教具和游戏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创造性的工作,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
(四)做好家园合作,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有效性
《指南》的应用对象,既包括幼儿教师,也包括幼儿家长。而作为幼儿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幼儿园和家庭虽然在教育目标、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却以独特的方式发挥着各自的教育功能。二者之间只有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促进幼儿的协调发展。否则,就会彼此抵消教育的效果,降低教育的效力。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应统一语言教育观念,加强联系与合作,发挥幼儿园语言教育和家庭语言教育的各自优势,减少幼儿在语言发展中的困惑和不安,增强幼儿对教师和家长的信任,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实效性。
篇2
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幼儿教育,幼儿语言的学习和发展决定着幼儿全面健康成长的综合能力。幼儿的语言是其参加活动、学校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技能的基本,使得幼儿有一个全面健康成长的开始。所有,幼儿的语言教育应该在学前教育行业中得到重视。情感角下的言语教育中需要解决的是幼师在和孩子交流时的情感通过外在的方式来体现。
因此,对于幼儿的语言,应成为学前教育界当前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情感视域下的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师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是由外在形式而表现出来的,在本文中主要从言语和非言语两大维度,主要包括言语、面部表情、体态语等几方面来分析阐述。笔者通过在班级进行观察与资料的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情感支持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情感视角下幼师的问题
1.幼师言语方面的问题
幼师的言语方面即幼师在和幼儿对话时的语言方面的情况,如幼师说话的快慢、声调以及声音大小等方面。目前幼师言语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说话音调不恰当,说话速度很快。
A.语调运用不当
语调是指说话时声音的高低。说话使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能充分表现语言的感情和活力。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幼师说话时候的声音是高低停顿,丰富多变的,这样能引起幼儿的关注和兴趣。在通过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的幼师在和孩子交流时语调方面做得不错。可是还有一些幼师在和孩子的说话时声音单调,没有活力。以下是一则观察案例:
活动名称:故事《农夫和蛇》
活动时间:晨间活动
班级:中班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讲的故事名字叫做《农夫和蛇》,孩子注意力很集中的在听。
然后,老师开始读书上的故事,天空中飘着大大小小的雪花,一条小蛇缩成一团在窄窄的山道上,冻得全身已经僵硬了……于是,农夫讲到:“从前有个农夫碰到一条蛇(这时候老师的语气没有发生改变)
师:怎么两个农夫啊?
幼:两个农夫?(边说边笑了起来)
这时其他的小朋友也跟着笑起来
师:笑什么?(声音突然变大了)认真听!
幼:没有声音
老师继续讲……(看着故事书接着念,时而看看孩子,语调依旧没有变化)
幼:老师,什么时候讲完啊,我都困了。
师:你不听故事,当然困了!(语气变得生硬了)
幼:伸了个懒腰,没有声音了
……
幼:老师,乐乐刚才用脚踢我了。
师:乐乐,不听故事,干什么呢?(比讲故事的声音大了)
……
师:好了,我们的故事讲完了
幼4:哎呀呀终于讲完了
幼师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要清楚,声音要和感情一起变化,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感情要丰富,语调也要丰富起来,这样才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是上面这个案例中,幼师在给幼儿讲故事时,声音表现很单调,几乎没有变化,让故事挺起来也不生动,所以不能吸引到幼儿的关注,不能集中精力在听故事上,最后于也不能体现讲故事的价值。上述案例中,当幼师问怎么以后两个农夫的时候,因为幼儿只是重复而没有回答幼师的问题,幼师通过提高自己的音量来管理幼儿,虽然维持了课上的秩序,却阻止了幼儿和幼师的产生交流,限制了幼儿主动发言的想法,让幼儿对参加活动失去了兴趣。
B.语速过快
语速是指讲话的快或慢。通常,每个人说话的速度均各不相同。但是对于幼师的工作的特殊件,语言教育是一门对幼儿语言进行的教育, 会被教育工作中的很多的影响。
2.幼师非言语方面的问题
幼师非语言方面是指幼师和幼儿在交往中除了语言方面的其他方面的交流方式,包括脸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等方面。
二.情感视角下幼儿语言提高的措施
1.教师加强对幼儿语言教育理论的认识与理解
要成为一个专业优秀的幼师,对幼儿语言教育的理论知识要非常熟知,明白幼儿语言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掌握幼儿语言教育的方式,只有做到充分的理解才可以有能力做好幼儿语言的教育工作,。语言教育受到其目标、内容的限制,幼儿语言教育的工作方法根据其目标和内容来开展。所以,幼师在对幼儿语言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两点:
第一,全面深入的理解幼儿语言教育要达到的目的和教育的课程。在工作中,幼师应该依据幼儿的语言思维的成长,确定幼儿语言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根据其具体的幼儿语言教育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教育手段,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在幼师制定幼儿语言教育时候,重点关注幼儿成长阶段的教育目的来设计,了解幼儿发展的思维,重点关注目的的完成和幼儿语言学习的成效。
第二,根据教育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幼师使用情感的变化开展幼儿语言教育工作。因为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幼师要充分明白幼儿身体和思维的发展阶段并了解不同年龄的不同特点,关注幼儿的动作发展。幼师在给幼儿讲故事中对幼儿提问时,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语速是否快慢、语调是否有变化,以此来开发每一个幼儿个体自身的潜能,促进得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并能关注幼师的提问,使得在语言教育的整个教育工作中生动活泼起来,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2.教师创设富有语言信息的学习环境,以“情”生发
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语言能力不断的提高,和周围环境的接触机会也越来越多,和成人的交流中,慢慢接触到周围环境对人物和事物的是否好坏和美丽丑陋的观点,幼儿的情感在慢慢生长,情绪越来越多变,比如在受到老师或者家长夸赞的时候就会很开心,在受到老师或家长训斥的时候就会很伤心等等。通过幼儿情绪变化的特性,幼师开展幼儿语言教育工作的时候,先给幼儿创造适合语言学习的环境,通过夸赞、表扬的情感来面对幼儿,使得幼儿能在一个积极语言学习氛中收获好的情感经历,通过幼师情感来带动幼儿的情感,使得幼儿对语言产生兴趣,并得到提高。
3.教师需掌握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技能
A.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教育活动
幼师依据幼儿不同的发展阶段来组织活动,通过多形式语言活动的开展,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使得幼儿在不同的情况下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述出来。比如,通过游戏来进行语言的教育。幼儿在室外活动的时候,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说自己喜欢玩哪个玩具,并指导孩子表达为什么喜欢,比如幼儿说:我喜欢滑梯,因为高处滑下来很好玩等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语言的能力还开发了幼儿的思维潜力。
B.把握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充分挖掘动“情”点
教育专家指出一周是幼儿语言发展最快的重要阶段。这就要求幼师要关注这一阶段的语言教育,建立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的氛围。幼师要讲《冬天的故事》之前说:“冬天到了,屋外的天气、人、小树、小动物会有什么变化呢,看到这些就会知道冬天来了。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日常生活中什么发生变化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冬天来了。”幼儿们带着疑问听幼师讲完故事后,幼师再提问“故事中除了小树没了叶子,好多小动物都睡觉了,还会有什么变化呢?”幼儿就会结合故事里和生活中遇到的,回答出这个问题,有的孩子就会说“雪花飘下来了”。
C.加强幼儿在语言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把新学到的语言和已经掌握的语言结合起来。比如在幼儿讲《龟兔赛跑》故事,先让幼儿听,然后再要求幼儿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复述故事,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言语能力,又能让幼儿和朋友间的协作增进感情。
4.幼儿园要加大对语言教育的重视程度
幼儿园是除幼儿家庭以外给幼儿提供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地,幼儿园的观念对幼儿语言教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幼师的培训来培养幼师情感,提高幼师职业技能。
篇3
研究发现幼儿园对幼儿的语言教育固然重要,然而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对幼儿语言进步的影响可以说是终生难忘的。然而目前家庭开展幼儿语言教育的现状却令人堪忧:由于大多数年轻父母忙于工作,孩子一般托付给祖父母或者保姆,幼儿主要带养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幼儿家庭语言环境较差,开展幼儿语言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1)一部分家长重视对孩子语言发展的教育,对孩子语言发展十分关注,甚至还热衷于送孩子去各种语言班,但是却忽视家庭语言环境对孩子语言发展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2)主要带养人的带养方式封闭,致使幼儿语言发展受到阻碍。
(3)方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4)一部分家长在开展语言教育方面从观念到方法都存在许多误区,忽略了学前阶段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却将精力放在识字写字上。
一、向家长传递幼儿语言教育的最新教育思想和发展动态
为了使我们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做的是向家长传递最新最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信息,根据调查,多数家长重视对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但他们所拥有的教育观念实在是太陈旧和老化,包括许多年轻家长常常满足于自己的孩子能够背多少首唐诗;记得多少成语;或者会写多少字,却忽视了自己的孩子会不会用语言与别人主动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倾听习惯,理解能力如何?语言运用能力如何?口语发展能力如何?为了从根本改变家长们的旧观念,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从理论联系实际,从国外幼儿教育谈到当今中国幼教的发展方向,使家长们在教育观念上尽量能够与我们同步,最终成为我们教育的好助手。
二、帮助幼儿家庭创设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
1.帮助家长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让幼儿有话愿意说、敢说
《纲要》明确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幼儿与同伴成人交谈,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因此,温暖、和谐、愉快的心理氛围是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的基本前提,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是调动幼儿说的内部动机的必要条件。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但我们必须让家长也理解其中的内涵。家长要理解、尊重幼儿,与幼儿建立起平等、沟通的关系,让他们在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意说,有话敢说;同时家长还要学会耐心倾听,在倾听中培养幼儿的成功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与幼儿平等交往,接受孩子的语言方法。
2.树立榜样,当好孩子的老师
家长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长自身语言的规范化和技巧的运用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家长应重视语言规范化以及表达的技巧,如语言的正确发音,用词准确恰当,每天家长尽可能有一段谈话、讲故事或者看故事书的时间,培养幼儿阅读图书的习惯。家长应注重语言教育的连续性、持久性,将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之中。
3.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有话可说
幼儿对语言的学习是在直接感知,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的,与周围的人、自然和社会紧密相连。所以幼儿语言教育要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就必须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加幼儿的视觉、触觉、听觉,让幼儿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在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中发展语言能力。为了指导家长创设一个丰富幼儿的视觉、触觉、听觉的良好语言环境,我们根据各个家庭的不同情况,请家长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多看多听,到社会中接触周围的人和物等,为幼儿爱说、有话可说创造条件,从而增强幼儿说的兴趣,提高说的能力。同时指导家长充分利用家庭地面、门窗、墙饰以及幼儿的生活空间,为由而提供触手可及的书籍、画册、图片等,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篇4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幼儿语言的源泉。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丰富幼儿语言内容的根本。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生活周围的人和物,为幼儿提供说话的材料,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如班里有小朋友生病了,可组织幼儿自制玩具和教师去探望,并对生病的幼儿说几句话。有了这样的生活经验后,幼儿谈起同伴之间相互关心、帮助的事就不会无话可说了。只要教师做有心人,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现在幼儿面前,并与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相结合,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培养幼儿说话的兴趣
语言是抽象的,要使幼儿对之产生兴趣,必须将语言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相结合。同时,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培养幼儿兴趣的重要基地。在游戏中幼儿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模仿着成人的各种语言,如幼儿园小老师的角色会使幼儿对教师的语言产生兴趣。同时,社会上许多角色的语言,由于介入了游戏,幼儿对之都会产生兴趣。教师结合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时时、处处、事事融入语言教育,幼儿的语言兴趣会逐渐培养起来。
三、创设幼儿说话的机会
在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对语言产生一定的兴趣后,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有利于说话的环境。首先对胆怯的幼儿,要为其消除心理障碍,教师要与其亲近,让幼儿感到幼儿园和家庭一样自由自在。这样,幼儿就会敢说话。其次,充分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让幼儿进行语言交往。活动中,可让幼儿轮流当“小小接待员”,在接待中主动与小伙伴交谈。可设“小小广播员”,让幼儿有机会讲述幼儿园及班级里的趣事,也可讲述园外的新鲜事。此外,应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幼儿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新鲜感,利用幼儿这一心理,教师可用新颖的玩具请幼儿讲话。如,飞进教室的小鸟,一阵雷雨,天空中飘浮的云朵等都可成为诱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材料。
篇5
二、按照幼儿语言结构特征进行语言教学设计
语言结构是指语言中的语法结构以及章法结构,而幼儿因受到大脑发育不完善,注意力和记忆力不稳定等特殊原因影响,语言结构具有特殊性。根据幼儿特殊的语言结构进行语言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增强幼儿对语言结构的敏感度,有利于幼儿在语言学习中加强多种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除此之外,幼儿语言教师还应重视幼儿学习语言的一般规律,按照从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至篇的规律进行幼儿语言教学。
例如,在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大、中、小班学生不同的语言行为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地语言教学设计。小班语言教学以名词、动词的学习为主;中班语言教学设计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学习为主;大班语言教学设计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学习为主,增加学习一些常用副词教学为辅。如,教学实例中小班学生语言教学主要是简单语句的学习。例如,“一只小鸟飞来了。”中班学生语言教学主要是带修饰成分的简单语句学习,例如,“一只活泼的小鸟飞来了”,或是一些比较复杂语句的学习,例如,“因为这里有美丽的树林,所以小鸟喜欢在这飞来飞去来。”大班学生语言教学主要是复杂语句、讲述语段的学习,例如,“一群活泼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在树林里飞来飞去,它们不仅爱唱歌,还喜欢在树枝上跳美丽的舞蹈。”
另一方面语言教师可以创造条件使幼儿多锻炼使用积极词汇,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语言小游戏如语词接龙、语词分类等,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幼儿加深理解、 学习使用,融入语言情感,是学生进行语言运用时具有声情并茂、情感丰富等特点,正确表达学生的情绪,加强语言运用。
三、按照幼儿故事要素进行语言教学设计
幼儿故事、童话等作品的要素一般包括任务、情节和主题等。幼儿语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故事、童话的那个作品的基本要素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语言能力范围进行语言教学活动的设计,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例如,我在语言教学课堂上利用《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人物,问向学生们提问:“故事里有谁?”待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并进一步提问:“故事中的任务在干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出:“后来怎么样了?”的问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把整个故事串联之后表述出来,最后引导中学生提出疑问与教师沟通。
四、按照幼儿语言学习特点进行语言教学设计
幼儿因受到大脑发育不完善,注意力和记忆力不稳定等特殊原因影响。因此,语言学习特点具有特殊性。幼儿语言教师可以运用“言语与非言语”的手段进行幼儿语言教学设计,融入游戏引导幼儿在听到教师或同伴的语言后,用非言语手段如动作、行为、绘画、表演等来表达自己对所听到的语言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大幅度增强幼儿的听辨能力、理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更好地提高幼儿语言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再课堂中运用听指令做动作、听故事找图片、听故事作图、听故事后表演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加强其理解与执行能力:①教师在课堂上发出“一只青蛙蹦蹦跳”或是“两个好朋友,一起敬个礼”等指令,让学生用身体做出青蛙跳或是在课堂中找到一个小伙伴进行敬礼的动作来表达出学生对指令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大、中、小班学生的不同发出不同程度的指令;②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声情并茂地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根据故事的发展阶段小蝌蚪不同的特点与不同动物的对话让学生把故事图片进行正确的排序,提升理解能力与执行能力;③教师可以在语言教学课堂上让学生观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并发挥其想象力把故事情节运用自己的表演方式进行即兴表演,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
在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仅依靠语言教学活动还不能很好地实现语言教育总目标的。还需要设计积累阶段、学习阶段、迁移阶段等阶段进行学习过程的巩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要素和运用方式。丰富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方法,对幼儿语言能力进行有侧重点、有针对性的培养,更好的完成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总目标,增强幼儿语言学习效果。
篇6
一、自身语言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想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为幼儿学习语言树立榜样。幼儿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老师是最直接、最有权威的模仿对象。所以老师的语言一定要做到发音准确规范、简洁明了、生动有趣,也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切忌生硬粗俗,要让优美的语言渗透在幼儿幼小的心灵。在与幼儿的语言交往中,教师要及时调整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启迪幼儿进行思维交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幼儿语言的培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不懈的探索过程。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课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只要坚持不懈,为幼儿创造各种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叶圣陶说:“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幼儿语言的发展关键在于思考。如在故事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讲,幼儿听,然后提问题,幼儿在老师指点的范围内学习词语,记忆情节。在诗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机械地让小朋友一遍一遍地读,直到能够背诵为止。这样就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定势,阻碍了语言的发展。总之,要利用日常活动的有益资源,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
三、语言教育渗透各科教学。
语言教育实际上和其他教育是一种互为基础、互为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关系。语言教育不仅是语言课教师的责任,而且是各科教师的责任。在各科教学中,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各科领域的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
1.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主心骨,不论是课堂游戏还是户外游戏都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情感,要求幼儿不仅要动起来,而且要进行交流,了解游戏环节及游戏的目的所在,达到游戏的结果,从而获得语言的发展。
2.音美教学。幼儿语言的发展应渗透在音美教学活动之中。如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到了什么?然后用语言描述出音乐旋律所表达的意境及自己的感受。这样能充分发挥幼儿思维想象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发展语言能力。
3.催生孩子说话的愿望。发掘幼儿语言潜能,应找准幼儿“语言习得装置”,营造轻松自然的氛围,让幼儿在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中敢说爱说。
4.愉快轻松学语言。
孩子学语言还可以在有主题的游戏中,加强小孩交往的语言训练,运用形象具体的语言,使幼儿“能说”;围绕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会说”。以每个幼儿兴趣为载体,诱发各个幼儿“想说”。把幼儿的语言教学巧妙地融入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让幼儿在没烦恼、没压力、没负担的氛围中习得语言。
四、教师的语言能力和教学方法
教师的语言能力直接影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本身应该有丰富的词汇、语句、肢体语言与孩子进行交流。幼儿的模仿性非常强,如果一个教师整天沉默寡言,那幼儿语言的发展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幼儿语言发展重点之一,灌输式的教育已经不被认可,我们应该采用有趣的语言、生动的教具,丰富的表情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比如,我们教师在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中,应该避免给幼儿提出一些封闭式的问题,语言尽量丰富一些;在使用教具的时候,多采用较夸张的、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教具,引发孩子说的欲望。
篇7
一、在幼儿区域活动中进行渗透语言教育的意义
语言是日常中必不可少的交流手段,对于幼儿来说,进行语言教育不应受时间和地点等因素限制,幼儿学习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同时,潜移默化的帮助儿童累积词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把语言教学的内容渗透到其他幼儿教学领域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语言方面的指导要求中强调,进行幼儿语言教学时,要渗透到相关区域中去,在游戏活动中,为儿童创建更多语言学习机会和条件[1]。因此,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实施渗透语言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要求幼儿教师提升教师水平,全面开发幼儿语言能力。
二、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实施渗透语言教育的策略
1.创设教学氛围,完善教学设施
幼儿语言能力的开发是在使用过程中逐步开始的,因此要为幼儿创建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幼儿才能勇于表达自己内心想法,锻炼口语交流能力,同时通过讲故事、认字、唱歌等方面教学内容的展开,进一步培养幼儿语言学习能力。幼儿园应当[1],建立如阅读区域、表演区域等,在阅读区内定期更新幼儿类图书漫画;在表演区内一方面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锻炼口语,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唱歌、话剧等相关表演,利用这些手段,不仅能让儿童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促进了语言教育[2]。幼儿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幼儿所处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幼儿积极发言,鼓励幼儿间进行交流沟通,教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为儿童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
2.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精力不易集中,进行渗透语言教学时,吸引幼儿注意力,保持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要具有一定语言表现力,授课时面部表情尽量生动,让幼儿能够体会到教师要表现的情绪,尤其是课堂讲故事时,更要把握住这一点。如,教师讲《灰姑娘》时,讲到继母和姐姐对灰姑娘发出指令时,语气应凶狠;讲到王子与灰姑娘对话时语气应温柔。同时,鼓励幼儿模仿教师语气把故事讲一遍,通过教师丰富的语言表现力,吸引幼儿注意力和学习兴趣[3]。第二,注重肢体语言的辅助作用,呈现更强教学效果。比如学习唱“采蘑菇的小姑娘”时,表现出背着大竹筐的身体姿态和蹲下采蘑菇的动作,通过肢体形象,与渗透式语言教学充分结合,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
3.教学语言简练,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语言简练性,鼓励幼儿多说,教师尽量少说,逐步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要注意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掌握。首先,教师语言简练,说话量少且准确。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过多的词汇和语句对幼儿很难产生深刻记忆,因此,教师应选用短句甚至词汇与幼儿进行交流,比如“停”、“坐下”等更方便幼儿理解。第二,幼儿发言时要注意倾听,教师选择合适时机说话。比如,幼儿进行发言讲故事或表演时,如果出现发音错误,教师可以在发言或演出完成后提出,以免破坏幼儿学习积极性,伤害表达自我的信心。其次,降低游戏规则难度。一些游戏规则相对于幼儿来说有些复杂,因此教师应当在初步介绍时降低规则难度,在幼儿熟悉游戏后,逐渐增加规则复杂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儿童主动学习,逐步养成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语言教育是幼儿未来学习和交流的基础,也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幼儿教师要重视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的重要作用,为幼儿创建轻松课堂氛围,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独立思维,在幼儿教学多领域潜移默化进行语言教学,累积语言知识。
参考文献:
篇8
幼儿期是一个脑成熟的时期,是言语学习的加速期,也是语言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及幼儿口语的表达能力。幼儿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发音、用词到掌握语法规则等无不如此。老师在语言教学上运用了游戏、直观、创造、表演、手工等多种活动形式来进行,这样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从中获得语感并丰富了词汇。在对幼儿营造好的语言环境之余,课堂上用好的语言教学方法能更好的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使其语言表达更为完整。本文将讨论教师在语言教学上的一些方法。
一、语言教学的游戏化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出多种形式的交际性活动。如学习“人物”时,用“听音猜人”的游戏;学习“方位”时,用“藏物猜地点”的游戏;学习“这是什么”时,用“蒙眼摸物”的游戏等。游戏的趣味性可以极大的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语言教学直观性
幼儿活泼又好模仿,对具体形象的内容较容易理解,运用直观性教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他们把形象的和抽象的思维相结合。如:教动物的尾巴时,我们可以用录影带或挂图让幼儿欣赏,然后可向幼儿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松鼠的尾巴像什么啊?”有的幼儿说:“像雨伞。”;有的幼儿说:“像蘑菇。”有的幼儿说:“像降落伞。”……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松鼠的尾巴,欣赏图片或影像时,相应也丰富了印象。在教“叶子”时可以带幼儿自己动手拾落叶。使幼儿知道叶子的种类及颜色等,也相应的丰富幼儿的词汇。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烘托课堂气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语感并丰富了词汇。
三、语言教学的创造性
言语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园传统的模式是注入式多,大部分教师在注重幼儿模仿能力时,在运用并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这方面考虑不多。根据幼儿爱唱爱跳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歌曲进行教学但在形式上有所变化。如,学句型“这是什么?这是…”时可采用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让幼儿自己把词填上,不但可以增强幼儿的参与意识,还能减轻幼儿的负担,我们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语言教学的表演化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不但要是音乐家、美术家,还要是一个演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能进行形象的表演,用丰富的表情、身体语言、手势、语调等去创设语言环境。根据幼儿爱表演、善模仿的特点,可以让幼儿分角色表演,给幼儿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促使他们积极热情地进行交流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表达、听力及表演能力。
五、语言教学的手工化
在语言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制出一些手工制品来作教具。如,各种动物、人物的头饰等。学到颜色时,我们可以把自己叠的各种颜色的纸鹤放进盒子里,让幼儿做“猜颜色”的游戏,谁猜到了就把纸鹤送给谁,这样可以大大提幼儿的学习兴趣。另外,我们还要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如,学到飞机时让幼儿叠出纸飞机;学到船时让幼儿自制小船等,我在教“小猫钓鱼”后,
篇9
一、课程的内涵与特质
(一)内涵。
本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幼儿多项能力的发展,变封闭为开放,变单调为多元,变机械记背、答问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体验、探索、讨论、游戏、表演、展示、欣赏……
理念:让幼儿学会流畅灵动地表达。
价值:促进幼儿能力提高和全面发展。
课程的内涵回答了语言教育对人类社会和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不仅体现我们在“做”的理念,而且反映在“做”的过程中的领悟和认识,更是该课程的根基所在。
(二)特质。
1.主体性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培养善思的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和所开发的活动,营造多元、丰富、互动的环境,努力激发幼儿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具有选择性的活动方法,保障了幼儿的主体地位,避免了幼儿由于缺乏兴趣、经验和基本的能力准备产生被动卷入、旁观、等待、无谓地跟随和冷漠参与的现象。
2.活动性
《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努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我们灵活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的活动形式,重视幼儿与周围环境、人、物的对话与互动,力图使幼儿在听、看、说、想、议、做的多种活动过程中,以幼儿自己特有的方式发展多种能力,促进幼儿表达流畅而灵动。
3.开放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类学习的基础,我们认为语言教育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体现在:第一,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开展的,内容不是封闭的,还涉及艺术、健康、科学等多个领域。第二,在实施的过程中,既有预设的,又有可生成的空间;既有显性课程,又有隐性课程;既重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又重视幼儿与家长的互动。教育内容的选择、时间的安排、资源的利用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开放性。
二、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是:培养言语流畅、思维灵动的幼儿。在此基础上,我们依据课程理念,形成了“课程总目标―能力目标―年龄段目标―具体发展阶段目标”四级目标体系。
主要目标如下。
(一)能听会说――具备倾听、讲述、阅读、欣赏的能力,言语流畅。
小班:能有意识地倾听,养成乐于讲述的态度,掌握单幅单页图书的阅读技能,对文学作品感兴趣。
中班:能辨析倾听内容,会完整清楚地讲述,掌握单页多幅图书的阅读技能,感知文学作品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大班:能理解倾听内容,会运用多种句式连贯有序讲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根据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续编和创编。
(二)能想会做――具备交流、沟通、想象、创造的能力,思维灵动。
小班:能大方地与人沟通,具有运用较丰富的词汇与同伴简单交流的能力,在特色游戏中会大胆想象。
中班:能主动地与人沟通,具有运用较完整的语句与同伴交流的能力,在特色游戏中会发挥想象、乐于创造。
大班:能较灵活地与人沟通,初步具备在各种场合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在特色游戏中会积极想象、大胆创造。
三、课程内容主要结构
(一)教学活动类。
包括听说活动、谈话活动、讲述、文学活动、早期阅读。
(二)游戏活动类。
四小活动:小记者、小主持、小导游、小播报。
剧场活动:指偶剧场、围裙剧场、皮影剧场、舞台剧场。
手指乐园:手指广播操、手指游戏。
四、课程的主要实施策略
我们强调教育整体观,注重从儿童年龄特点出发,关注儿童兴趣和需要,将其置于适宜、丰富、富有挑战的环境中,促使其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多种能力锻炼并和谐发展。
(一)课堂教学――主动建构,满足幼儿语言发展基本需要。
为了促进幼儿“能听会说”,在每周一次的“特色时间”里,教师根据主题和幼儿发展水平选择教学类活动中课程内容。如大班主题《动物王国》中,教师选择教学类课程中的《动物歌》《动物绝对不该穿衣服》等活动开展教学。这种针对幼儿发展需要和主题内容设置的课堂教学能满足儿童语言发展基本需要。
(二)游戏活动――多元互补,促进幼儿多种能力有效提高。
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能想会做”,在每周两次的特色游戏时间里(在周一到周四中某两天下午30分钟),幼儿进行课程的四小、剧场、手指儿歌等游戏活动。在开展游戏活动中我们关注两点:(1)让幼儿感受游戏活动的有趣和好玩;(2)促进幼儿多元能力的提高,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渗透教育――时时处处,课程文化氛围的营造与浸润。
渗透教育是指渗透在环境创设,以及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育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资源,注重发挥情感和认知的熏陶作用,将语言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的环节中。我们通过环境营造、餐前小广播等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将课程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关注课程教育与幼儿生活、游戏的联系。
(四)家园共育――形成合力,拓展语言教育更广阔空间。
在重视开发园内资源的同时,家长的参与成为课程实施和建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语言教育,我们尝试开发了《幼儿语言发展家长指导手册》,其中涉及三个内容:(1)幼儿每周一词(句、段)的表达练习;(2)“每周一玩”(家长在家中和幼儿一起开展的四小、剧场、手指儿歌等游戏活动);(3)“故事大王来啦”(每周家长在家中可以和幼儿一起讲述的故事。
(五)童话节活动――整合资源,课程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
童话节是一种以体验、表达、欣赏、表现为主的综合性活动,也是我们和家长沟通特色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在课程中“言语流畅、思维灵动”的幼儿培养目标能逐步达成,另一方面促使课程资源整合,课程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五、课程的评价
我们希望课程的评价能做到:关注多层次性,强调发展性,突出现场性,坚持多元性;形成幼儿发展评价和教师发展评价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其中比较具体的2项评价工具分别是针对语言教学活动设置的“教学活动评价指标”和针对各年段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能力发展评价指标”。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反映幼儿能力的提高和成长情况,提高课程实施效益。
六、课程实施带来的初步收益
(一)幼儿语言表达日趋流畅灵动,多种能力得到发展。
幼儿在课程实施中拥有了更多与同伴、成人、社会相处的机会,得到了更多尝试、参与的经验,倾听与理解、表达与交流、阅读与欣赏等能力大大加强,并通过经验迁移和重组,其交往、创造、探索等社会性和创新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篇10
一、自身语言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想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为幼儿学习语言树立榜样。幼儿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老师是最直接、最有权威的模仿对象。所以老师的语言一定要做到发音准确规范、简洁明了、生动有趣,也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切忌生硬粗俗,要让优美的语言渗透在幼儿幼小的心灵。在与幼儿的语言交往中,教师要及时调整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启迪幼儿进行思维交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幼儿语言的培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不懈的探索过程。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课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只要坚持不懈,为幼儿创造各种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叶圣陶说:“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幼儿语言的发展关键在于思考。
如:“小鸟”的朋友是谁?幼儿就会说出:蓝天、白云、草地、鸟笼、大树等。还可以用续编故事、讲生活经验等方式描述小鸟。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语言积极性,把幼儿思维语言发展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1.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氛围。
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到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随意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做到“理解接纳,支持鼓励”。(1)接受孩子的语言特点。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支持、少反对;多欣赏、少讽刺;多启发引导、少消极灌输。不受生活经验、思维特点、成人标准的限制。(2)满足孩子交往的需要。在集体语言教育活动时,当个别孩子的问题回答与自己设想的大致符合时,教师马上就此小结,提出下一个问题,这样往往容易使幼儿形成思维定势,导致活动不能继续。教学要突破定势,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交流的目的。(3)减轻孩子发展的压力。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竞争来刺激孩子发展,比如在语言活动中,也有比比谁想得快、说得多、谁最聪明之类的内容,结果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语言发展好的孩子,语言水平稍弱的孩子就干脆不举手了,以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师总是表扬他们说得好”。其实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学习优势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承认差异,并重视差异,不要一概以“说得完整”这些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而可以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来对待语言水平较差的孩子。例如对发展稍滞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真好!”来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而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那些滞后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减轻发展的压力。
2.鼓励幼儿想说、敢说、会说。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教学中幼儿除了和教师交流外,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和同伴交谈。而在集中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发言说话的机会太少。针对这一问题,我改变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注重以幼儿为主体,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总之,要利用日常活动的有益资源,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
三、语言教育渗透各科教学。
语言教育实际上和其他教育是一种互为基础、互为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关系。语言教育不仅是语言课教师的责任,而且是各科教师的责任。在各科教学中,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各科领域的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
1.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主心骨,不论是课堂游戏还是户外游戏都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情感,要求幼儿不仅要动起来,而且要进行交流,了解游戏环节及游戏的目的所在,达到游戏的结果,从而获得语言的发展。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分配角色是关键,教师在分配角色时要反复强调角色名称,然后请每个幼儿说说自己在该游戏中担任什么角色,任务是什么?如在唱歌比赛中扮小白兔的幼儿的任务是当裁判员等。
篇11
一、什么是早期阅读
此文所指的早期阅读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读书、识字,也不仅仅是指让婴幼儿凭借变化着的图像,色彩和成人的形象描述来理解幼儿读物内容的过程,它具有更广更深的内涵和外延。因此,阅读的对象也不限制于书本或图画,上海市教科院的黄娟娟老师指出:“早期阅读是指幼儿园、家庭通过对婴幼儿提供视觉刺激有关的材料(图书、图片、录像带、碟片、电视、多媒体、幻灯、符号、标志等)让婴幼儿接受材料的信息,在观察、思维、想象等基础上对材料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和语言表达,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倾听成人讲述的一种认知过程。”可见,早期阅读的范围是很广的,除文字(书本)外,婴幼儿在家看电视、录像等都是在进行早期阅读。即使是马路上的交通标志、路边的广告牌,甚至是随便一个塑料袋,都可以是早期阅读的材料,早期阅读时时处处都可以进行。
二、学前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学前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听觉和言语器官的发育逐渐完善,正确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经具备。在正确的教育下,孩子在入学前就能自如地运用口语表达自己的见闻、愿望、情感等。如果孩子在发展语言的关键期,没有条件学习人类语言,以后就不能真正学会说话,我们都听过狼孩的故事。因此,语言教育永远占据学前教育举足轻重的位置,其成果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三岁前的孩子是人一生中学习语言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试想一下,在短短的三年中,他们从能听懂成人的言语,学说简单句,发展到能用基本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2~3岁是语言复合句发展阶段,婴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词汇量迅速增大,我们且参考国外的一些研究材料:
(德国施太伦的研究材料可列成下表):
在一年中由掌握300个词,猛增到1000多个,并且词的种类和每类词所含的内容都扩大了许多。对词的理解也日益接近成人用词的含义,词的概括性程度进一步提高。
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孩子开始用比较完整的句子与人交
往,表达个人的要求和愿望。经常出现的复合句已占总句数的1/3以上。2~3岁是掌握基本语法和句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脑需要一定的外界刺激,以建立和稳定脑结构,促进语言的发展,而早期阅读是婴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的有效刺激物,有益于婴幼儿语言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的周欣老师在《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一文中指出:“儿童的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读写能力的发展是一种社会化过程,在这种能力发展的初期,儿童的阅读活动在相当程度上是依赖于成人的支撑来完成的。”同样道理,幼儿语言的发展也并非无条件地产生,它需要在特定的条件、环境中形成。比如,成人的语言是婴幼儿模仿的对象,在长时间的学习和强化中他们才拥有了言语的能力。但如果不加以继续强化就会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从教育观念到教育目标、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幼儿看电视,看VCD通常被认为是不好的,但偏偏是他们喜欢的。我们能否化弊为利呢?在当今信息时代,阅读早已不单是书本学习了,多通道刺激人感官的音像制品的阅读,充实了阅读教育的内涵,我们同样不妨让托幼班孩子每天看10分钟的电视、VCD,当然内容不是顺手捻来,而是选择一些适合2~3岁年龄段幼儿的、有意义又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譬如《小白兔过桥》《小熊和爸爸》等短小又有趣并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在看的过程中老师(家长)与幼儿边看边聊,让幼儿多发言、多思考,积极地引导他们发言。还有的将一些VCD的内容制成图书,幼儿可以自由地阅读,各种手段相辅相成,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也得到提高。
四、早期阅读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鼓励早期阅读尽量在自由的环境中进行,但自由一旦失去了约束,就会变得杂乱无章。早期阅读的展开也同样应受一些规则、规律的限制。为了能收到更好的效果,首先,要遵循整体性原则。石井勋博士指出:“成人的了解方式是先部分再整体,而孩子的思考过程是先整体再部分。故幼儿的特征是先记住再理解。”在婴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时,先让婴幼儿完整地接触阅读材料,然后再逐个进行理解或讲述。其次,要注意不可急于求成。婴幼儿的理解能力是偏低、偏慢的,所以要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并非一朝可得,甚至可以说,2~3岁的幼儿是达不到的,实验表明,要在中班以后才有。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他们读懂,知道“那是什么”,至于“为什么”则要较晚才能出现。另外,阅读要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这是提高婴幼儿阅读兴趣的最佳途径,不要给他们压力。托班幼儿阅读图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喜欢看色彩鲜艳、无背景、主题形象鲜明的图书画面,喜欢重叠词、重复的字句,喜欢看一些熟悉的、与生活经验接近的图书和图片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材料的选择上有所取舍,尽力使幼儿在快乐的气氛中获得成功感,受到鼓励而产生兴趣。阅读的内容必须高于婴幼儿已有的认知和理解水平,但经过一定努力,又能够为他们所吸收,只有这样,幼儿的语言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总之,开展早期阅读应该是一项值得重视的工作。越早开展,其发挥的功用也将越早表现;孩子读得越多,他们的语言能力也提高得越快,效率就越高。
参考资料:
[1]林崇德,傅安球.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早期教育[M].北京出版社,1982.
[2]祝士媛,王继芬.幼儿语言教育[M].科学出版社,1994.
[3]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黄娟娟.早期阅读:婴幼儿期的重要课题[J].早期教育,2001.
[5]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及其研究展望[J].幼儿教育,2002(01).
篇12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语言教育观,加强自身修养,重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纲要》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认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的词汇,而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这样的提法明显地淡化了纯粹重视学前儿童语言形式学习的要求,强调语言教育过程中重视语言交际的功能、重视学前儿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因此,我们教师自身就要有比较强的语言功底,对幼儿实施语言教育时应注重对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要会说普通话,其次要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多阅读一些散文,欣赏与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丰富自身的语言养料。多看一些语法、修辞等方面的书籍,了解并掌握汉语语法、修辞、逻辑等的正确用法,努力使自已的语言更规范、更具魅力。
二、拓宽幼儿的视野,积累丰富的知识
农村幼儿对大千世界新事物了解贫乏,因而语言交往的机会相对就少。在班上,他们往往只是在扮演“旁听”的角色,光听不说的局面时常存在。所以要想发展他们的语言,首先要做的就是拓展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知识,这样他们才会有语言交流的素材。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首先积累丰富的知识,不断更新教育内容,让幼儿眼界开阔。
农村幼儿园虽然没有城市幼儿园优越的办学条件、丰富的教玩具,但却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广阔的野外空间,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利用,便可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丰富语言,激发语言学习的兴趣。
三、语言教育要与其他教育紧密结合,不能单打一。
语言教育与其他幼儿教育是一种互为基础、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开发幼儿的思维是语言教育的基础,语言是思维表达方式良好的思维活动,应是语言表达的前提。所以,语言教育应该贯穿于其他各项教育中。如: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作完一幅画后,请孩子把画面内容讲出来,同时也可利用优秀文学作品,让幼儿来画故事,如在故事画《三只蝴蝶》,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必须边想、边讲故事的内容边画画,这不仅符合孩子边画边说的年龄特点给孩子提供一次复述故事、锻炼口语的机会,还加深孩子对文学作品的印象,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体育课活动中进行语言教育,应先让幼儿观察教师的动作,请教师讲述爬、跳、跑等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然后让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再用语言表达是怎样做好动作的,这样通过让儿童亲身体验,再讲述活动特点,从而发展儿童的语言。
四、创设良好环境,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1、建立自信,提供更多说话的机会
建立自信,为幼儿提供更多说话的机会,我认为这是语言教育的关键。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必须要有成人的帮助,尤其对那些沉默寡言,不善言词的孩子,成人必须时时鼓励,不厌其烦的支持,会成为孩子大胆进行语言表达的动力。
2、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让幼儿爱说。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春天,教师可带幼儿种植,选几种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幼儿会说:"有的像小米粒,有的像桔子瓣……"出苗了,幼儿观察得更仔细了,兴趣更浓了。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3、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思维能力,让幼儿会说。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在思维活动中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形成思维。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如讲"动物气象员"的故事以后,老师让幼儿用撕纸的方法,或用橡皮泥和各种自然物,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小猴子、小狗、燕子、鱼儿、等。做好后,让幼儿边演示边讲,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像力。在语言教育中,让幼儿学得主动、活泼,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4、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不是整齐划一的,既有年龄差别,又有个别差异。教师要善于了解、掌握幼儿的语言水平、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如:跟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交谈时可运用父母式的家庭语言与其交流,让幼儿感到亲切,才能放松地与老师交谈。与一些不善言词的幼儿进行交谈时首先要激发其讲话的欲望,再进行交流等。
5、提供有利于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
最近这些年来,我们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已充分认识到了儿童创造性培养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创造性培养是贯穿和融合在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之中的,语言教育过程当然也不能例外。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善于提出问题,并大胆的进行假设,说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从而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
幼儿园的语言教育范围广阔、形式多样,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表达、交流、争论,满足幼儿“说”的愿望,从而为提高全民族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篇13
1.1 忽视家庭环境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1.幼儿语言学习环境不单纯
当代的城市家庭,普遍以“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存在,祖辈和父辈共同生活在家庭中,由于祖辈和父辈成长出生时代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两辈人所形成的语言习惯和语言规范都有不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祖辈讲方言,父辈讲普通话,或者父辈时而讲方言,时而讲普通话的情况,给幼儿的语言学习营造了一个比较混乱的语言氛围;甚至有些家庭,家长脏话、粗话连篇,严重的污染着孩子语言学习环境,导致孩子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无所适从。
2. 忽视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语言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语言对孩子影响很大,但却易于忽视日常语言对孩子的重要性。不重视培养孩子的说话方式和习惯。常常可以听到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说话不清楚”“经常扯着嗓子讲话,甚至大喊大叫”,但是他们只停留在抱怨上,并不在意,认为孩子只处于语言学习的初期,长大自然会好的。不然,这一坏的习惯一旦形成,错过了最佳的关键期,以后要改非常困难。而孩子形成了不良说话方式和习惯,必然会阻碍人际交往,使孩子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
1.2 家长缺乏幼儿语言教育技巧
1.忽视了家长本身的模仿作用
幼儿最初的学习方式,是模仿。在家庭中,语言教育的教育者是幼儿的父母。虽然城市家庭中的父母大多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在幼儿语言教育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甚至有些家长还错误地认为语言教育就是让幼儿开口说话。因此,会采用鹦鹉学舌的方式,自己说一句,让幼儿跟着说一句,或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不能对幼儿进行较系统的语言培养。导致幼儿语言不规范。
2. 语言教育的方法较为单一
有些家长片面地认为语言教育无非就是让孩子开口说话,于是平时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一问一答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也导致孩子不愿意交流。
3. 语言教育脱离了孩子的现实生活
目前有许多家长采用鹦鹉学舌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即自己说一个词,让孩子跟着说一个,以此丰富他们的词汇。往往忽视了孩子最熟悉的现实生活之素材,也忽略了“教育缘自生活”的原则。
1.3 忽视亲子教育对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性。
当代城市家庭,父母大多忙于工作,将孩子的教养活动完全依托给了祖辈,忽视了自身对孩子的教养责任,特别是在语言教育上,由于祖辈年纪较大,受的教育程度有限,精力有限,无法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规范,充满想象力的语言学习空间,长期以往,将滞后孩子的语言发展。
其次,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语言对孩子影响很大,但却易于忽视日常语言对孩子的重要性。不重视培养孩子的说话方式和习惯。常常可以听到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说话不清楚”“经常扯着嗓子讲话,甚至大喊大叫”,但是他们只停留在抱怨上,并不在意,认为孩子只处于语言学习的初期,长大自然会好的。不然,这一坏的习惯一旦形成,错过了最佳的关键期,以后要改非常困难。而孩子形成了不良说话方式和习惯,必然会阻碍人际交往,使孩子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
2 当代城市家庭幼儿语言教育问题的建议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爱尔维修说:“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因此,家长应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活泼、欢快、和睦的语言学习环境。
1.注意家长语言的示范作用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就是模仿大人的发音,用词到掌握语法规则,甚至说话的声调表情。成人语言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成人的语言必须发音正确,要讲普通话,注意讲话的语调、速度和声音大小。研究表明4岁儿童语言的发展基本结束,能够掌握本族语言的全部语言,言语发展机制已经按照本族或本地方语言习惯开始稳定,所以父母尽量不要与孩子讲方言。调查结果表明:在方言区,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在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口形上给孩子作出正确的示范,孩子就会说普通话,并且比父母说的还好。普通话说的好,有利于识字与阅读,方言是不用教的,孩子生活在什么方言地区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所以成人要坚持将普通话,力求发音准确、语言简练、生动、活泼,对孩子说话时速适中,态度要亲切、自然。
2.家长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
从孩子掌握口语开始,就应要求他们在语言交往中,讲话态度平静、自然、声调上友好、有礼貌。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休养,不能在孩子面前随随便便讲话,例如“你再不听话就把你关起来,打死你。”、“神经病”,或给人起绰号等等。父母的语言是孩子学习的楷模,因此,我们必须注意自己的语言休养,不在幼儿面前说脏话,平日多看些书报以丰富自己的语言。
3 丰富幼儿语言学习方式
(1)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扩大孩子的眼界。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就不可能有丰富的语言,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轻松愉快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中,孩子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愿意与他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相应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创造条件使孩子多接触社会,丰富生活。如利用节假日带幼儿参观浏览名胜古迹,观察自然景象,季节更替等。通过节日的情境与气氛进行语言教育。在带孩子出发前先告诉孩子该看些什么,注意风景怎样,游人做些什么,谈些什么等,要求回家后讲给爷爷奶奶听。这样孩子耳闻目睹了许多新鲜事物,由于感受强烈,体验深刻,就会情不自禁地讲述这些见闻,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提高了。
(2)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孩子学习语言。
生活的丰富多彩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源泉。诸多实践表明,很少接触外界事物以及很少与人交往的幼儿,他们往往性格压抑、表达能力差,见到生人就害羞。因此,家长应多带他们走出家门,逛商店,看动物,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交活动,让孩子在多种场合中学会观察、尝试体验、丰富和充实其经验,增强幼儿学习和表达的欲望。家庭生活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重要元素。当然,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取之不尽的教科书,如果每一位家长都作一个有心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会得到发展的。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让孩子在自身活动过程中发展语言,他们既感兴趣,又能理解,还会说会用。例如,在起床时教孩子正确说出不同衣服的名称和颜色,在盥洗时教幼儿掌握盥洗用具和盥洗动作用语,进餐时教孩子说出每餐的名称、菜名。在提供给孩子木偶玩具、电动玩具时指导幼儿与有趣的玩具对话。提出“你在玩什么玩具”、“它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有什么用”等问题,让孩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