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学类影像技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我们在用CD-1700血细胞分析仪做血液分析时,常见到白细胞直方图在35 fl处有高起点,通过与手工计数及涂片分类比较,发现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有较大差别。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美国雅培CD-1700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试剂均为配套原装进口;Olympus双筒显微镜。
1.2 方法
1.2.1 全部标本均来自本院住院病人,静脉采血2 ml,EDTA-K2抗凝,2 h内测定。
1.2.2 白细胞正常直方图样本32例(Ⅰ组),白细胞在35 fl处高起点的直方图样本28例(Ⅱ组),手工计数并涂片染色油镜分类。观察血片中血小板形态及分布。统计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Ⅰ、Ⅱ两组测定标本仪器法和手工法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表1)
表1CD-1700及手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比较
2.2 Ⅰ、Ⅱ两组血小板镜检结果(表2)
表2Ⅰ、Ⅱ两组血小板镜检结果比较(n)
2.2 Ⅰ、Ⅱ两组血小板镜检结果(表2)
表2Ⅰ、Ⅱ两组血小板镜检结果比较(n)
3 讨论
血小板相互黏着在一起称为聚集,它是血小板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当血管出现破损,血管狭窄部位存在高切应力以及受到ADP凝血酶等血小板激活剂作用时,就会发生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可发生在许多诱导剂的刺激下,比如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凝血酶等,这些诱导剂通过与血小板膜上相应受体的相互作用引起血小板聚集。另外尚有5-羟色胺受体(SHT-R)以及与免疫调节相关的一些受体与血小板聚集相关[1]。雅培CD-1700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是依据Coulter原理,只能识别细胞或颗粒大小,并根据体积大小对细胞进行分群,其中2~35 fl为血小板,35~450 fl为白细胞。当有血小板聚集或存在大血小板(体积大于35 fl)且不被溶血素溶解时,仪器可误将聚集成团的血小板当作白细胞计数,因此就会出现白细胞计数错误,淋巴细胞增高现象[2~5]。从表1可以看出第I组正常白细胞直方图时仪器计数白细胞数及白细胞分类与手工法无显著差别;Ⅱ组标本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加强了规范操作,每个标本测试前均充分混匀,对于采血不顺利的病人都重新采集,基本上避免了类似现象的发生。因此严格标准化操作,加强工作责任心,异常情况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可以大大减少错误检验结果的误报。
[参考文献]
[1]王凤计.血液细胞基础学[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25.
[2]丛玉隆.血液分析仪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4,17(6):325.
[3]李明,王超,鲁家才. 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细胞计数误差分析[J].华中医学杂志,2004,28(4):269-270.
[4]王鸿利.血液和血液学检验[M].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08.
篇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29
0 引言
探索可供高职学生有效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手段。为了使高职学生更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使学生跳出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高职教育模式,项目教学法因此应运而生。
1 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及特点
1.1 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所谓项目教学法指的是,由教师和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开展的教育和学习活动。项目教学法是当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高职院校教学法,它将一项工作分为若干个步骤和子项目,每一个具体的项目都需要教师清晰的布置给学生,使学生运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完成相关的任务。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以学生很可能在未来遇到的典型工作环境中的典型任务为蓝本进行设计,使学生较为真实的提前接触到工作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1.2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探究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分组合作中对教师布置的项目进行仔细研究,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全部能力来解决具体的问题。项目教学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将高职课堂由教师主导向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向进行转向,使学生真正成为了高职课堂的主人。其次,使高职课堂重点讲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向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过渡,高职教学活动有了明确的指向性。第三,使高职教学由课堂为中心变成以实践活动为中心,学生课上课下的积极性从此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总之,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性更强、趣味性更高、学生的参与度更好。
2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艺术专业中的作用
2.1 有利于培养职业能力
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判断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由于在校高职学生不具备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因此不能有效快速的形成自己的职业能力,这使高职学生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开展项目任务教学,可以使学生实践艺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经常性的进行艺术创意,不断在任务中修正自己的专业思维,养成良好的职业操作习惯,从而使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中获得从事职业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最终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
2.2 有助于实践理论统一
以往的高职教学是教师单向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分而治之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讲授课主要以黑板教学的方式进行,学生只能被动的理解艺术设计知识,不能有效使学生形成艺术设计能力。学生的能力形成只能在校内或校外实习中才有机会得到提升。项目教学法在课堂上就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机会,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就很好的效实践了艺术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项目教学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加速形成了学生职业能力。
2.3 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
高校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基本上以学生独立实施完成项目为主线,教师只为学生布置具体的设计任务,创设了学生可以有效发挥创意的空间和宽松的情境,项目布置时教师往往不规定明确的设计方法,因此学生可以想象自己处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可以凭借自己的理解与灵感进行设计,而更愿意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一展自己的所长,这样可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职业情境中得到有效培养。
3 艺术设计专业项目教学的过程
项目教学的过程应当既体现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项目的设置既要给学生留出发挥的空间,又要体现实践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的功能,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环节的具体工作。
3.1 项目的选择
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设置应当既有实用价值,又能体现出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有效练习,通常选取的项目应当与社会的需要高度吻合,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理论前沿性,给学生留出能够发挥出创意创新的空间。例如,在进行室内装饰设计中,就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对不规整的户型,从而增加项目的难度与设计的复杂性,同时又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创意空间。项目的设计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引进一些企业正在进行的项目。
3.2 项目的分组
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来承担不同的项目任务,在分组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强弱搭配,又要给每个学生都布置有效的具体任务,从而使学生在分组中都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在分组完成后,还应当给教师提供详细的小组分工计划,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具体职责。
3.3 项目的考察
项目的考察阶段主要完成项目有关数据资料的收集工作,包括项目的实施背景、项目的设计要求、项目的注意事项等。项目的考察还应当深入到项目的实地,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然后对资料进行有效的归档整理工作。项目的考察重点围绕客户进行,教师应当尽可能的给学生安排非专业人员扮演客户与学生进行交谈,这样可以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使学生揣摩客户的要求,从而形成有效把握项目的能力。
3.4 项目的咨询
学生在收集项目的相关数据后,容易在项目数据的整理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色彩的调配、造型的选择、风格的特征等。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方向性的必要指导,既要启发学生的灵感,又要使学生能形成清晰的思路,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对项目进行设计。
3.5 项目的设计
在有效的资料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明确了具体的设计思路,学生就需要根据设计的一般流程进行设计工作,这需要各小组围绕客户的要求进行风格、空间、色彩、选材等具体的设计工作。教师既要把握学生设计的进程,又要给学生具体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完成设计方案。
3.6 项目的评价
项目的评价主要由学生之间的互评、客户的评价和师生之间的讲评这三种方式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主要从设计的具体细节方面进行评价,客户的评价主要从是否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个角度进行,师生之间的评价主要从理论的高度上进行评价,这三种评价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设计再进行改进和升华,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更有效的符合市场需要。
4 项目教学法应用过程注意事项
项目教学既要使学生沉浸在具体的项目中,又要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项目教学过程是一项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理论检验和合作探究的过程。
4.1 项目设置多样化
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应当有一定的多样性,项目既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又要能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使学生愿意参与到项目中来。项目既可以是实际应用的模拟,也可以是从企业拿来的真实项目。总之,项目的来源渠道多样,项目的设计要求多样,项目的风格特征的多样,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4.2 项目教学参与性
项目教学是针对全体同学开展的,项目既要符合大多数同学的学业水平,又要注重发挥尖子生的专长,还能使水平较差的同学也在项目中得到提高。因此,项目教学要更加注重参与性,使学生都能愿意参与其中,都能在项目中获得发展。
5 结语
项目教学法可以使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中获得有效的能力提升,教师项目教学应当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上把握好每项工作的具体进度,从而在项目中传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提升艺术设计能力。
篇3
数学习题课按教学的情境和目标的不同,一般可分成三类:
1. 形成性习题课。形成性习题课是指在新概念、新规律建立时,为准确认识新知识的内涵、条件、范围及基本运用方法而设的习题课,这种习题课不一定单独进行,往往是与讲授新课结合在一起。
2. 小结性习题课。小结性习题课是指一个单元结束时,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的建构,对某些知识点认识模糊的再认识,及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的习题课。
3. 专题性习题课。专题性习题课是指学完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知识点或知识块,或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及对今后的学习有着重大影响而难度又较大的知识后,为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及减轻学习困难而设置的习题课。
二、 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1. 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学生自主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故要达到高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做到三针对,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对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多做而且要反复做。
2. 习题选择要有典型性。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都有其内在规律,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揭示规律,教会学生揭示“规律”。
数学题成千上万,习题的选择要克服贪多、贪全,有时看看题目哪个也不错,都想让学生做一做,这样不分析、不归类地搞“题海战术”,其结果是题量大了,学生疲于奔命,既增加了学习负担又降低了学习效率,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所以习题的选择一定要典型,不但要注意到知识点的覆盖面,还要让学生能通过训练掌握规律,并会发现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例如,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难点,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是学次函数的基础,怎样让学生牢固掌握,老师可设计习题帮助学生发现其规律并掌握之。
3. 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同一个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都存在一定差异,在习题课教学中,对于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等生表演,发展其个性,又要重视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困生不至于“陪坐”,优等生也能“吃得饱”,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例如,在讲平方差公式时可设计A、B、C三组习题:
A组:(1) (x+2)(x-2) (2) (1+3a)(1-3a)
(3) (x+5y)(x-5y)
(4) (y+2z)(y-2z)
B组:(1) (-a+b)(-a-b) (1) (-m+5n)(m+5n)
C组:(1)4(a-b)2-9(a+b)2
篇4
教育词典中解释学习成绩是一个学生所学课程、所获等级以及所完成的其他学业的累计成绩的记录。[1]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也称学业成绩,是指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经常性、阶段性和总结性的检查与评定的结果。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技能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以及能力的发展水平,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评定指标。通过对学习成绩的检查和评定,可以大致了解大学生的优缺点和学习中的问题,还可以促进学生巩固和加深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精确细致、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韧的意志品质。
1.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类型划分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复杂多变的,很多时候是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因素影响的。因此,有必要综合考量、全面总结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遗传、身心状态和特征,比如身体健康状况、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校、家庭、教师等影响因素。也有学者提出了新的说法,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可以分为可能性因素和现实性因素。
内因主要是指学生自身条件,又可以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是由遗传获得。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大部分人的遗传都是出于常态,并且遗传因素对人的学习的影响在人的一生中是呈减弱的趋势的。[2]后天因素主要是指学生出生后通过学习而逐步形成的身心特征。后天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其程度大小、强弱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
2.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绩现实性影响因素的特点与问题
(1)主观性。艺术类高职院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专业特色,即艺术性。这种艺术性专业特色由此带来的无论是学习过程,还是学习结果,都会呈现艺术性;而艺术由此带来的就是作品创作的主观性、作品评价的主观性。同时,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绩的最大特点就是主观性。当然,在艺术设计领域,这种主观性还是有一定的客观标准的,是一种建立在客观标准基础上的主观性活动。
(2)被动性。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和考核,很少有学生参与其中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成绩现实性影响因素中毫无发言权,基本上没有任何话语权,完全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中。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绩现实性影响因素也不例外,学生也被排除在学习成绩的评定与考核之外,完全处于被动性地位。
(3)绝对性。绝对性是指在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中,任课教师,特别是专业任课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高校专业教师本身就是在专业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才能胜任,因而使得大学教师在专业教学上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这样的权威性一直外延至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上。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绩现实性影响因素也受到这样的权威性的影响。
基于上述特点,学校可以采取分等级、评分评语相结合、集体评价等方式去解决问题,在艺术类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中适宜采取模糊评价体系,加上评分评价语对评分加以描述,同时,引入民主、消除集权和绝对的评分流程,以期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规避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绩现实性影响因素中的不利因素,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成绩,最终达到提升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目标。
篇5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相关研究
1933年,英国学者ER・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著作《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一书出版,书中首次提出“媒介素养”的概念。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教授卜卫于1997年发表的《论媒体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被认为是国内媒介素养研究的开端③。随后,国内学者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展开了充分的研究。
一部分学者将视角集中在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问题上,如盐城师范学院陆作人副教授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根据调查结果从五个方面分析了盐城师范学院在校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对策④;南昌大学研究生张鲁萍基于调查数据分析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整体状况,认为不同维度的媒介接触存在差异,主要从年级、性别、专业等维度剖析了这一差异,从而为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⑤。
还有一部分学者关注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媒介素养教育包括认知教育、批判教育、行动教育⑥。辽宁大学的研究生李晓韵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可以从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育模式及注重发挥大学生自身作用等三个方面完善媒介素养教育⑦。
综观上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对策上,所选用的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在此基础上运用描述统计法进一步讨论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但针对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较缺乏,且尚未发现运用计量模型从实证角度深入剖析大学生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的文献。因此,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运用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各种显著因素,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参考。
二、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研究
(一)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影响艺术类大学生整体媒介素养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如大学生对媒介的使用情况、对媒介信息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环境与资源等。
1.媒介使用情况。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大学生接触的媒介已经不再局限于书籍、报刊等传统媒介,电脑、手机等逐渐成为大学生使用媒介的主要载体。因艺术专业的特殊性,艺术类大学生需要频繁接触媒介进行观摩创作。不同形式的媒介使用条件不同,传播信息的方式与效率不同,对大学生媒介素养产生的影响也必然不同。且大学生接触媒介的动机和目的各不相同,每天接触媒介的时间和频率也会存在差异,个体的差异又会导致其对媒介信息的认知差异。
2.媒介信息认知和判断能力。艺术类学生是媒介的使用者和创造者,经常承担自媒体功能。拥有较好的辨别能力的大学生能够甄别不同媒介的虚假信息,对于暴力、炫富、炒作等不良信息能够自觉抵制,有一定的反思、批判和解读能力,能够从媒介中获取有益信息,摒弃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负面信息。⑧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又会反过来影响其对媒介的选择与使用,进而影响其媒介素养水平。
3.媒介素养教育环境与资源。通过高校开展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及实践活动,能够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媒介意识和媒介道德,使其正确认识媒介的性质与功能,对媒介信息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避免受到不良媒介信息的误导和暗示,从而尽可能避免出现价值判断和言行的偏颇。⑨
(二)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为了获取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基本情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了《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问卷》,包括四部分内容: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评价、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大学生媒介信息认知和判断能力,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环境与资源。
调查选取福建省三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问卷216份,经筛选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为86.11%。在全部有效问卷中,男、女大学生分别为91名、95名;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分别为55名、53名、47名、31名,所选样本较为合理。
(三)研究方法简介
本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评分标准设置在0-5分之间,即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取值受限,称之为受限因变量。受限因变量的回归常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的Tobit回归模型。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变量选择及说明
根据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及问卷调查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择了媒介使用目的(X1)、媒介使用形式(X2)、媒介使用时间(X3)、是否限制每日上网时间(X4)、是否参与媒介互动(X5)5个指标反映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选择识别媒介不实信息的能力(X6)、是否滥用媒介信息(X7)、参与媒介互动前是否对信息考证(X8)、对低俗信息的看法(X9)4个指标反映大学生媒介认知和判断能力;选择学校是否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X10)、是否有媒介素养教育有关讲座或论坛(X11)、是否开展媒介素养相关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X12)、校园主要媒介是否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版块(X13)4个指标反映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环境及资源。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以被调查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平均得分为因变量,选取的13个衡量指标为自变量构建Tobit回归模型,运用Stata 12.0软件回归,得到回归参数估计结果。模型整体拟合优度较好,LR chi2(13)值为468.44,对数似然比为-107.7509,对数似然比检验的显著性水平P值为0.0000,伪判决系数为0.6849,自变量整体上对因变量有显著性影响。
通过构建Tobit回归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媒介使用形式(X2)、是否限制每日上网时间(X4)、是否参与媒介互动(X5)、选择识别媒介不实信息的能力(X6)、参与媒介互动前是否对信息考证(X8)、是否有媒介素养教育有关讲座或论坛(X11)、是否开展媒介素养相关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X12)、校园主要媒介是否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版块(X13)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有显著影响。除媒介使用形式和是否参与媒介互动对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有显著负向影响外,其余自变量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
结语
本文通过构建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因素,结合调查数据和实证结果,从艺术类专业特色及学生的特点出发,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应该自身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首先,艺术类大学生应主动培养媒介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辨别媒介信息的能力,避免被动接受形式多样的媒介信息,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实证结果发现,若艺术类大学生限制每日上网时间,参与媒介互动前对信息进行考证,且选择识别媒介不实信息能力越强,则媒介素养水平较高。其次,艺术类大学生接触媒介的动机多样,使用和参与媒介的频率也不同,经常利用媒介社交娱乐、参与各种形式媒介互动的学生,相较于利用媒介查阅学习资料、获取新闻资讯的学生来说媒介素养水平较低。因此,引导艺术类大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媒介,避免沉溺于网络社交娱乐,并且理性地接触各种媒介信息,有助于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
最后,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主要在校园,因此,学校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阵地。实证结果发现,学校开设媒介素养相关课程、讲座或论坛、课外活动或其他实践,有利于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因此,高校应将媒介素养作为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引入现有教学内容中,通过系统科学的课程教学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对媒介的认知,还可以通过邀请相关媒介专家及学者开设专题讲座、论坛等,使艺术类大学生在与媒介专家、学者的直接交流中形成对媒介的理解判断能力。理论的学习离不开实践,高校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园媒介资源,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校电视台的拍摄、节目制作、稿件撰写,校园网页制作、管理和维护等,使艺术类大学生真正参与到媒介实践活动中去,在具体的情境中形成对媒介信息全面深刻的理解,以促进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
注释:
①张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途径的新探索――以电影媒介素养为例[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1.
②Elizabeth Thoman.Skills&Strategies for Media Education[A].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Media Literacy Resource Guide.1989:7-9.
③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与方法[J].现代传播,1997(1).
④陆作人.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6):60-63
⑤张鲁萍.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⑥龙黎飞.论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原则和途径[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28(2):116-119.
⑦李晓韵.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D].沈阳:辽宁大学,2013.
篇6
近年来临床及基础研究已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对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目前研究得较透彻[1-2]。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疗效,但有关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MMP-9和TIMP-1水平的影响国内外报道不多[3]。本研究观察了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MMP-9和TIMP-1水平的影响,并进行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浆MMP-9和TIMP-1水平的测定 取晨起8∶00空腹外周静脉血5~10 mL,常规低温低速离心,分离出血清,-70℃冰箱保存待检。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MMP-9和TIMP-1水平,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生产,实验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安全性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分别出现上腹不适1例和恶心2例,症状较轻,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等现象。治疗期间复查头颅CT或MRI未发现梗死后出血现象。
3 讨论
MMPs是一类新型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关系密切[5]。MMP-9是MMPs家族中最重要成员,主要由脑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的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和纤黏连蛋白,使血脑屏障受损,加重血管源性脑水肿;同时可引起基底膜破裂,使易损斑块不稳定,发生破裂形成血栓,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6]。TIMP-1是 MMP-9的内源性抑制剂,能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修复基底膜组织,维持血管壁基底膜完整性及稳定性,减少缺血性脑卒中体积及损伤范围,并能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稳定易破裂的动脉斑块[7]。正常情况下MMP-9和TIMP-1的比值保持平衡共同维持基底膜的完整性;MMP-9和TIMP-1的比值发生失调是引起基底膜破裂及斑块破裂不稳定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8]。因此,通过调节MMP-9和TIMP-1水平可为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和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
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噻吩类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与血小板表面的二磷酸腺苷受体不可逆地结合,减少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的活化,进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9]。近年来国内外大样本研究已证实,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能更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且患者胃肠道副作用较少,安全性好,患者依从性较佳[10]。付国惠等[11]研究发现,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安全性较好,并能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浆MMP-9下降幅度及TIMP-1上升的幅度均较对照组更显著,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表明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作用与降低血浆MMP-9水平、提高TIMP-1水平、纠正MMP-9和TIMP-1的比值失调密切相关。我们推测氯吡格雷可通过降低MMP-9水平、提高血浆TIMP-1水平,从而降低血浆MMP-9和TIMP-1的比值,能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修复基底膜组织,维持血管壁基底膜的完整性,减少缺血性脑卒中体积及损伤范围,稳定易破裂的动脉斑块,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12]。
总之,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作用与其降低血浆MMP-9和TIMP-1的比值失调密切相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薛飞,袁建新,杨秀平. MMP-9、TIMP-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0): 992.
[2] Ding YH, Li J, Rafols JA, et al. Reduced brain edema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 expression by pre -reperfusion infusion into ischemic territory in rat[J]. Neurosci Lett,2004,372 (1-2):35-39.
[3] 赵俊泉,吕秀英. 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J]. 山东医药,2008,48(22):56-57.
[4] 中华神经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标准[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 Montaner J,A lvarez-Sabin J,Molina C,et al.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expression after human cardioe mbolic stroke: temporal profile and relation to neurological impairment[J]. Stroke,2001,32(8):1759-1766.
[6] RosellA, Alvarez-Sabin J,Arenillas JF, et al. A 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 protein array reveals astrong relation between MMP-9 and MMP-13 with diffusion-weighted image lesion increase in human stroke[J].Stroke,2005,36(11):1415-1420.
[7] 寇忠爱, 相波, 赵仁亮.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临床荟萃,2007,22(1):6-9.
[8] GuoM, Cox B, Mahale S, et al. Preischemic exercise reduce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expression and ameliorates blood-brain barrier dysfunction in stroke[J]. Neuroscience,2008,151(4): 340-351.
[9] 杨汶刚.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136例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152-153.
[10] Cannon C. Effectiveness of clopidogrel versus aspirin in prevent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atherothrombosis(CAPPIE trial)[J]. Am J Cardiol,2002,90(7):760-762.
篇7
临床专业主要就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
主要包括大专业:内、外、妇、儿,传染医学;
篇8
1.2本科专业设置
四川省属医学院校医学类本科是四川省医学本科教育的主力军,那么其专业结构如何,是否能满足四川省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社会的进步、教育对象的变化及学科的发展都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现行本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管理办法是1998年制定实施的,距今已经有十多年时间,明显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二是不能适应高校多类型、人才培养多规格的需要;三是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设置困难,不利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四是与研究生培养《学科目录》存在专业衔接问题。2010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修订,并于2012年颁布。我们按照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编印的《2005年普通高考报考手册》[5]之专业目录(以下简称旧目录)及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以下简称新目录)统计分析省属医学本科院校有关医学类专业的设置,结果表明:按旧目录计算,医学类本科共设有8类(一级学科)36个专业,四川省于2010年在临床医学专业下又增设了全科医学,故总计按37个专业计算;专科设5类27个专业。按旧目录一级学科专业计算,泸州医学院、川北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和成都医学院分别有6、6、5、4个一级医学学科招收本科生;按二级学科专业计,四所院校设置的本科专业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成都中医药大学14个,泸州医学院12个、川北医学院11个和成都医学院9个;即使按2011年招生专业数最多的成都中医药大学计算,其本科专业的设置率仅为37.8%(14/37),且中医药专业占二分之一。按旧目录所列27个专科专业计,2010年成都中医药大学以12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44.4%)高居榜首,川北医学院、成都医学院和泸州医学院依次为4、3、1个专业。按新目录统计,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类专业设置率为34.1%(15/44)、其次为泸州医学院29.5%,川北医学院25%和成都医学院22.7%。需要指出的是四所院校本科专业重复率达60%,只有法医学、眼视光学、临床药学、藏药学、针灸推拿学、药物制剂等专业没有重复设置。按新目录计,四所本科院校均未开设眼视光医学、精神医学、放射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妇幼保健医学、卫生监督、全球健康学、药事管理、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中药制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等专业,可见四川省属医学院校学科及专业建设显得十分薄弱,难以满足社会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全面要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省食品卫生与监督、中药产业、精神卫生、预防保健等方面人才匮乏。
1.3本科各专业招生数量与构成比
从各专业的招生规模看,2006至2010年间,省属医学院校在11类医学专业(新目录一级学科)中仅有基础医学没有招生,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基础医学的办学条件(包括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等)要求高,省属院校达不到相关要求,也可能是因为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存在较大困难(因为从事基础医学工作者对科研能力的要求较高,本科毕业生难以企及),其余10类专业均招收本科生。由于从事法医工作人员不计入卫生技术人员,故在此不予统计。四所院校的临床医学类专业(包括临床医学、麻醉学和医学影像学)规模最大,五年共招收19148人(占总招生人数的42.3%),其次是护理学(14.7%),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麻醉学所占比例分别为8.3%,6.1%,4.8%,4.1%,3.9%,3.9%和2.6%,其它专业所占比例仅为0.2%~1.7%。考虑到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均是执业医师的来源,故合并计算总数为25823,它们与药学(含中药学)、护理学、医学检验专业招生人数之比分别为1∶0.15、1∶0.22和1∶0.09。按四类执业医师进行分类比较,临床医学类、中医类(含中西医结合类)、口腔医学类和预防医学类专业五年招生所占比例分别为74.2%、21.4%、1.9%和2.5%,与2010年四川省四类执业(助理)医师构成比(分别为71.0%、21.4%、4.2%和5.4%)基本一致(r=0.9998,P<0.01)。由此可见,四川省护理、药学及医学检验(尤其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匮乏以及公共卫生和口腔执业医师相对不足的现状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这种现状与目前相应专业的招生比例有明显的相关性。
2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
我们曾分析并认为医学专业毕业生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卫生人才,需要一个检验的标准,而执业资格考试是行业准入性考试,是评价申请者是否具备从事相关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同时也应是检验大学专业教育水平的标准[6]。医学类专业毕业生最终能否进入卫生技术队伍行列,需要通过执业资格考试。需要关注的是,2005至2009年间,全国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首次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仅为52.06%。四川某高校2008年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为64.23%[7]。黄海溶等[8]报告2007年海南医学院和其他学院毕业生临床执业医师资格理论考试通过率仅为39%和30.2%,同比显著下降。某省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总体通过率甚至只有24.89%[9]。伍洪波等[10]的研究表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受最高学历、单位所属、毕业年限等因素的影响。由此推测专科毕业生的考试通过率可能更低。有资料显示:新疆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执业医师综合笔试通过率仅为13%-19%,明显低于同期本科毕业生的水平[11]。由于四川省招收医学专科学生占本专科招生总规模的一半以上,如果其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太低,将明显影响执业医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那么,其他专业的教育质量如何呢?山东省2002年度共计8169人参加了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其总体合格率为仅为26.8%(药学28.3%,中药学24.4%)[12]。如果四川省执业药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也如此(未见报告),实在令人担忧。由此可见,目前医学教育的质量不容乐观,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导致大量医学毕业生“失业”,出现一种一面是大量医学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而另一面是卫生技术人才依然缺乏的尴尬局面。
篇9
3、工学类专业: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篇10
学科门类:理学
0701
数学类
0701
数学类
070103T
数理基础科学
070103S
数理基础科学
0702
物理学类
0702
物理学类
070204T
声学
070203W
声学
0703
化学类
0703
化学类
070303T
化学生物学
070303W
化学生物学
070304T
分子科学与工程
070304W
分子科学与工程
0704
天文学类
0705
天文学类
0705
地理科学类
0707
地理科学类
0706
大气科学类
0709
大气科学类
0707
海洋科学类
0710
海洋科学类
070703T
海洋资源与环境
071005S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070704T
军事海洋学
071004W
军事海洋学
0708
地球物理学类
0708
地球物理学类
0709
地质学类
0706
地质学类
070903T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注:可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070704W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070904T
古生物学
070603S
古生物学
0710
生物科学类
0704
生物科学类
0711
心理学类
0715
心理学类
0712
统计学类
0716
统计学类
08
学科门类:工学
08
学科门类:工学
0801
力学类
0711
力学类
0817
工程力学类
0802
机械类
0803
机械类
080209T
机械工艺技术
040313W
机械制造工艺教育
040314W
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
080210T
微机电系统工程
080310S
微机电系统工程
080211T
机电技术教育
040315W
机电技术教育
080212T
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040317W
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0803
仪器类
0804
仪器仪表类
0804
材料类
0802
材料类
0713
材料科学类
080409T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209W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410T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080208W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080411T
焊接技术与工程
080207W
焊接技术与工程
080412T
功能材料
080215S
功能材料
080213S
生物功能材料
080413T
纳米材料与技术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080414T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0805
能源动力类
0805
能源动力类(部分)
080502T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080504W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080503T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080507S
风能与动力工程
0806
电气类
0806
电气信息类(部分)
080602T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080645S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080603T
光源与照明
080610W
光源与照明
080604T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080633H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0807
电子信息类
0806
电气信息类(部分)
0712
电子信息科学类
080707T
广播电视工程
080617W
广播电视工程
080708T
水声工程
080644S
水声工程
080709T
电子封装技术
080214S
电子封装技术
080710T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080615W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080711T
医学信息工程
080624S
医学信息工程
080712T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080631S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080713T
电波传播与天线
080635S
电波传播与天线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注: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7120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080715T
电信工程及管理
080632H
电信工程及管理
080716T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040318W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0808
自动化类
0806
电气信息类(部分)
080802T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080602
自动化(部分)
0809
计算机类
0806
电气信息类(部分)
080907T
智能科学与技术
080627S
智能科学与技术
080908T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080903W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080909T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080637H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0810
土木类
0807
土建类(部分)
081005T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080706W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081006T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080724W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0811
水利类
0808
水利类
081104T
水务工程
080709W
水务工程
0812
测绘类
0809
测绘类
081203T
导航工程
080904S
导航工程
081204T
地理国情监测
080905S
地理国情监测
0813
化工与制药类
0811
化工与制药类
081303T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080210W
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081304T
能源化学工程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081305T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081104S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0814
地质类
0801
地矿类(部分)
081404T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080109S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0815
矿业类
0801
地矿类(部分)
081505T
矿物资源工程
080107Y
矿物资源工程
081506T
海洋油气工程
080111S
海洋油气工程
0816
纺织类
0814
轻工纺织食品类(部分)
081603T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081412S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081604T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
040329W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
0817
轻工类
0814
轻工纺织食品类(部分)
0818
交通运输类
0812
交通运输类
081806T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081213S
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
081209W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
080647S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081807T
救助与打捞工程
081211S
救助与打捞工程
081808TK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080636S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0819
海洋工程类
0813
海洋工程类
081902T
海洋工程与技术
081302S
海洋工程与技术
081903T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081303S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0820
航空航天类
0815
航空航天类
082006T
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
081508S
质量与可靠性工程
082007T
飞行器适航技术
081212S
航空器适航技术
0821
兵器类
0816
武器类
0822
核工程类
0805
能源动力类(部分)
0823
农业工程类
0819
农业工程类
0824
林业工程类
0820
林业工程类
0825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0810
环境与安全类(部分)
0714
环境科学类
082505T
环保设备工程
081009S
环保设备工程
082506T
资源环境科学(注: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71403W
资源环境科学
081105S
资源科学与工程
082507T
水质科学与技术
081003W
水质科学与技术
0826
生物医学工程类
0806
电气信息类(部分)
082602T
假肢矫形工程
080622W
假肢矫形工程
0827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0814
轻工纺织食品类(部分)
082706T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081409W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082707T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040332W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部分)
082708T
烹饪与营养教育
040333W
烹饪与营养教育
0828
建筑类
0807
土建类(部分)
082804T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080707W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0829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0810
环境与安全类(部分)
0830
生物工程类
0818
生物工程类
083002T
生物制药
081107S
生物制药
0831
公安技术类
0821
公安技术类
083103TK
交通管理工程
082104W
交通管理工程
083104TK
安全防范工程
082103W
安全防范工程
083105TK
公安视听技术
082106S
公安视听技术
083106TK
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
082108S
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
083107TK
火灾勘查
030504W
火灾勘查
083108TK
网络安全与执法
082107S
网络安全与执法
083109TK
核生化消防
082105W
核生化消防
09
学科门类:农学
09
学科门类:农学
0901
植物生产类
0901
植物生产类
090107T
茶学
090104
茶学
090108T
烟草
090105W
烟草
090109T
应用生物科学(注:可授农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90108W
应用生物科学
040308W
应用生物教育
090110T
农艺教育
040301W
农艺教育
090111T
园艺教育
040302W
园艺教育
0902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0904
环境生态类
0903
动物生产类
0905
动物生产类
090302T
蚕学
090502
蚕学
090303T
蜂学
090503W
蜂学
0904
动物医学类
0906
动物医学类
090403T
动植物检疫(注:可授农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70406W
动植物检疫
0905
林学类
0903
森林资源类
0906
水产类
0907
水产类
090603T
水族科学与技术
090703S
水族科学与技术
0907
草学类
0902
草业科学类
10
学科门类:医学
10
学科门类:医学
1001
基础医学类
1001
基础医学类
1002
临床医学类
1003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部分)
100202TK
麻醉学
100302*
麻醉学
100203TK
医学影像学
100303*
医学影像学
100204TK
眼视光医学
100306W
眼视光学(部分)
100205TK
精神医学
100308W
精神医学
100206TK
放射医学
100305W
放射医学
1003
口腔医学类
1004
口腔医学类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1002
预防医学类
100403TK
妇幼保健医学
100203S
妇幼保健医学
100404TK
卫生监督
100206S
卫生监督
100405TK
全球健康学(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205S
全球健康学
1005
中医学类
1005
中医学类(部分)
1006
中西医结合类
1005
中医学类(部分)
1007
药学类
1008
药学类(部分)
100703TK
临床药学(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808S
临床药学
100704T
药事管理(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810S
药事管理
100705T
药物分析(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812S
药物分析
100706T
药物化学(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813S
药物化学
100707T
海洋药学(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809S
海洋药学
1008
中药学类
1008
药学类(部分)
100803T
藏药学(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805W
藏药学
100804T
蒙药学(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811W
蒙药学
100805T
中药制药(注:可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100814S
中药制药
100806T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804W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1009
法医学类
1006
法医学类
1010
医学技术类
1003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部分)
101008T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100310W
听力学
1011
护理学类
1007
护理学类
12
学科门类:管理学
11
学科门类:管理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11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部分)
120106TK
保密管理
11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部分)
1202
工商管理类
1102
工商管理类(部分)
120211T
劳动关系
110314S
劳动关系
120212T
体育经济与管理
020113W
体育经济
110316S
体育产业管理
120213T
财务会计教育
040334W
财务会计教育
120214T
市场营销教育
040336W
市场营销教育
1203
农业经济管理类
1104
农业经济管理类
1204
公共管理类
1103
公共管理类
120406TK
海关管理
110319S
海关管理
120407T
交通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110313S
航运管理
120408T
海事管理
081208W
海事管理
120409T
公共关系学
110305W
公共关系学
1205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
1105
图书档案学类
1206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1102
工商管理类(部分)
120603T
采购管理
110219S
采购管理
1207
工业工程类
11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部分)
120702T
标准化工程
110110S
标准化工程
120703T
质量管理工程
110107S
产品质量工程
1208
电子商务类
1102
工商管理类(部分)
120802T
电子商务及法律
110216H
电子商务及法律
1209
旅游管理类
1102
工商管理类(部分)
120904T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040331W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13
学科门类:艺术学
[新增]
1301
艺术学理论类
[新增]
1302
音乐与舞蹈学类
[新增]
1303
戏剧与影视学类
[新增]
130311T
影视摄影与制作
050416
摄影(部分)
050432S
数字电影技术
050426S
照明艺术
1304
美术学类
[新增]
130405T
书法学
050425S
书法学
130406T
中国画
050429S
中国画
1305
设计学类
[新增]
130509T
艺术与科技
050428S
篇11
1 影像检查技术专业概况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对于具有高素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显著的增加[2]。为更具针对性的培养影响检查技术专业人才,我校于2014年1月~7月间对汉中地区基层的174家综合和性公立医院(二级甲等医院20所,一级甲等医院154所)影像检查技术专业就业及需求情况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影像科工作人数20人单位者1所;而在影像技术岗位人员0人为87所,1人为1所,2~3人为71所,5~10人为9所;而在未来5年内174所医院均需要影响技术人员;对招收人员学历要求:本科70所,高职高专114所,中专20所;X线检查技术161所,CT检查技术20所,MRI检查技师2座,DSA检查技师2所;需求倾向:诊断+技术复合人才153所,影像诊断33所,影像检查技术27所。可见在所观察的174所基层医院中,影像技术岗位的临床缺口较大,且对影像技术专业高职高专人才需求量较大。因此建立起可培养高素质医学影像学技术人才的专业有着十分的必要性。
2 影像检查技术专业教学分析
2.1 影像检查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总结 因影像检查技术专业在临床工作中有着操作性强、综合能力高的临床特点。故在临床课程的建立及教授过程中,应重视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而建立[3]。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建立中,应本着"必须"及"适度"的原则,取消或削减与本专业无关或关系不密切课程,适当增加与本专业关系较为密切课程的课时,必要时可设立部分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建立时,可减少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语文及医学病原学等课程的课时,增加了人体解剖学的课时,并增加了设立了交际学、人体断层解剖学,医学影像物理学及医学电子学基础四门课程。通过调整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立,以突出本专业的临床特点,为专业课程的设立建立基础。而对于专业课课程的建立时,需结合临床影像检查技术的特点,重视临床实用性,将现有课程进修重新整合搭配。首先弱化部分与临床影像检查工作不密切的专业课程,将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科研方法及医学英语等课程的授课形式转变为讲座课,授课目的为以学生了解为主。其次,细化影像检查课程,增加CT、MRI成像原理及维修课程,介入放射学,核医学等课程。同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影像技术X线检查技术161所,CT检查技术20所,MRI检查技师2所,DSA检查技师2所。可见在就业需求方面,以X线检查技术需求量较大,故在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将教学重点偏向于X线检查技术[4]。
2.2 影像检查技术专业教学效果评估 理论及实践教学虽为影像检查技术专业的主要内容,但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估同样在专业建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不仅可反馈教学效果,同时对专科课程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故在对于教学效果评价中,应将理论教学评价及实践教学评价给予分离,应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对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其中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可继续应用目前的笔试形式进行。但是在理论课程评价中,对于专业课课程的评价应更为严格,专科课程中存在不合格者,均不予进行下一步教学授课。而对于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则以考核方式进行,考核方式由理论口试及实践操作两部分组成,评委均由实践教学所在医院组织,由学生在进行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各部分检查的实践教学后,统一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各影像学检查项目的成像理论、各项检查操作方法及设备维护维修等[5]。由评委现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打分,并反馈学院。学院每学期均对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评价效果进行总结,并分析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导致临床教学。
3 问题及展望
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设立,其目的为培养具有影像学设备操作、维修及维护等实践技能能力的人才,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6,7]。虽然目前已有众多高职学院已设立了专业,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均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是因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较为广泛,毕业后所进入的医院级别存在一定的差异,无法全面的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缺乏通过工作情况对专业建设的反馈体系。故尚需建立起以毕业生为评价群体的专业反馈体系,以更好的指导专业的设置。同时在需求倾向中显示,临床需求中以诊断+技术复合人才需求量较大,但目前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则无法考取职业医师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
参考文献:
[1]黄玲莉,李芋亭,朱唯玮,等.现代医学影像专科毕业生的就业与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76-77.
[2]李家林,胡斌,储丽琴,等.医学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4,3(3):34-37.
[3]曹琰,李萌,袁安东.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2,14(14):146-148.
[4]汪素涵,李忻.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387-2388.
篇12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数学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受人们所重视。高等数学作为医学类高等院校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医学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学生的高等数学知识以及运用高等数学的方法分析、解决医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医学课程打好必要的数学基础,为今后的医药科研、工作实践奠定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高等数学所涉及内容较多、难度较大,且医学类院校中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如何在医学类院校中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是医学类院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的实践经验,针对医学类专业的特点,总结过去教与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思考,并对如何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医学类高校各专业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普及高等数学的知识,也是为了学生深入学习后续相关医学知识的需要。但医学类各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近十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学生总体水平下降,导致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兴趣大减,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目标不明确。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原本学风不严谨的医学类学生如不能很好的完成高等数学的学习,就很难完成像物理、药理、预防医学等与高等数学相关课程的学习。针对上述情况,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了解高等数学的学习对于培养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这些思维能力是一名合格医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在高等数学课程的讲授时,注重高等数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以医学中的现象和实例讲解高等数学的概念、定理和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一些典型医用数学模型,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了解数学模型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感受到学好高等数学和当好医生是紧密相关的,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热情。
2.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思维能力
医科类学生在医学专业的学习中,需记忆的知识较多,在实验和病例的观察分析中,注重对具体的对象进行特征、形态和功能的描述,而忽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所以医科类学生记忆能力较强,抽象及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与医学类课程相比,高等数学则是一门较为抽象且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仅凭借大脑进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活动而无需借助于标本和模型,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思维能力。有了高等数学课程中逻辑推理、抽象思维能力的锻炼,医科类学生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医药统计学等与高等数学相关的后续课程的学习,并且可以很好的利用所学的高等数学知识进行医学问题的分析,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加强。
3.注重高等数学中概念与医学知识的结合
在医科类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可以将高等数学与医学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体会到高等数学的知识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转变学生的认识,提高他们对高等数学的重视程度。因此在医科类院校的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涵盖高等数学模型和概念的医学类问题。比如,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世界人口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引入函数概念;连续性设计正常心电图图谱可以引入函数极限的概念;借助常微分方程可进行临床医药学中的定量分析和群体医学的动态分析;用定积分可进行心输出量的确定及脑脊液流量的测定;用不定积分可进行肺的扩散能力的检测。这些与医学相关的高等数学概念的引入可以使高等数学与医学充分结合,从而体现出数学作为医学研究工具的重要价值。
4.注重教材的编排和不同专业的因材施教
为了加强医科类高校中高等数学的教学,顺应时展的需要,针对不同医学类专业选择适合各专业特点的教材十分重要。高等数学教材内容广泛,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例如,在微积分的学习中应该先学习微分再学积分;在学习多重微分和积分时,只有在学生掌握了一元函数微分和积分后,才可以学习多元函数的微分。此外,医学类各专业对高等数学的要求也不一致。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各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学的高等数学的知识也难以跟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进行很好的结合,很难把所学知识作为解决医学中所遇到各种问题的工具。因此医用高等数学教材应在内容编排和结构框架上新颖精练、突出医学特色;医用高等数学教材应在知识性与实用性上相结合,要大胆更新,重点要突出。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优化,从医学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从医学各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出发,从社会的实际应用需要出发来考虑和确定教学内容和体系,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在高等数学的教学时应根据医学类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教学的需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与各专业的关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此让学生感觉到学以致用,充分发挥基础课程适度为用的教学原则。
5.注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由于目前医学院校中计算机资源不足,高等数学课程中计算机和多媒体使用较少,导致高等数学的教学手段单一,未能很好的体现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实现高等数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高等数学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通过应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一些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数学过程和模型转化为易被学生接受的动态图像进行展示,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诸如“MATLAB”、“Mathematics”、“SPSS”的数学软件将高等数学一些枯燥的内容进行展示,真正提高高等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总 结
上述建议仅涉及到医科类院校中高等数学教学的几个方面。在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还必须要求教师掌握好教学的基本环节,以及高等数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方法与应用成果,应把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进取,变记忆学习为认知学习。教师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不懈地用各种方式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应用高等数学知识研究医学,推动边缘学科的研究,真正做到高等数学为医学科学现代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选群. 医科高等数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戴怡文. 高等数学在医学影像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 24 (4):487-489.
篇13
由于CMSCI的数据量异常庞大,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数据错误。笔者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⑴期刊更名问题,例如:《检验医学》原名为《上海医学检验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原名为《中国临床康复》;(2)外文期刊全称和缩写并存,例如:NEnglJMed简称为NEJM;(3)原始数据自身谬误,例如,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误标注为《中国检验医学杂志》,《检验医学》误标注为《检验医学杂志》等;(4)数据加工过程中的人为错误,例如,将图书、会议论文等类型的引文标注为期刊类型。笔者对这些数据均进行二次加工处理,最大程度减小误差,以保证数据的公平性、客观性和结论的科学性。
一、临床医学期刊引用网络概况
笔者从两个角度分析21种临床医学期刊引用网络概况:(1)通过引用次数考察其他期刊对临床医学期刊形成的引用网络结构以2)通过被引次数分析临床医学期刊对其他期刊形成的引用网络结构。由于本文讨论的是期刊引用网络,主要考察期刊相互间的引用情况,所以,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本文中的引用和被引用的期刊均指《要目总览2008版》所收录的医药卫生类来源期刊。
一般来讲,某种期刊的引文量越大,自引率越低,涉及的学科范围越广,该刊受其他期刊的影响就越大,对应的期刊引用网络也越复杂。统计了2004-2008年临床医学期刊引用文献的情况,并按5年引文量降序排列。根据5年引文量可以分析出以21种临床医学期刊为起点的引用网络概况:(1)《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的引文量远远大于其他临床医学期刊,自引率略高于学科平均值(6.85%),而且该刊涉及临床医学各个研究领域,由此不难推断出该刊较为重视对其他期刊所刊发成果的吸收,以其为起点的期刊引用网络较为复杂。(2)5年引文量在30000-36000之间的有3种期刊,其中:《中国全科医学》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广,引文量也较高,但是偏高的自引率导致该刊的引用网络结构较为松散;《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的5年引文量均在3万以上,自引率也较为正常,但是较窄的学科范围影响了期刊引用网络的复杂度。(3)20000-26000之间的有3种,其中:《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华护理杂志》的引文量较高,但是自引率偏高,导致期刊引用网络的复杂度下降;《中国实验诊断学》的学科范围较窄,尽管引文量较大,自引率较低,但是期刊引用网络结构并不会十分密集。《中国急救医学》、《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护士进修杂志》和《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等期刊虽然主要涉及临床医学的单一研究领域,例如:急救、检验、护理等,但是引文量较高,自引率也在正常范围内,因此对应的期刊引用网络仍然会较为复杂〇《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的引文量较大,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广,但是自引率过高,影响力受到削弱。(5)其余期刊均在15000以下,其中:《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的引文量在21种临床医学期刊中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期刊引用网络的复杂程度相对接近,均较为简单;《中国输血杂志》、《检验医学》、《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临床检验杂志》的引文量较低,涉及的学科范围较窄,因此,期刊引用网络必然相对稀疏。
另一方面,期刊被引次数与期刊引用网络结构的复杂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通常情况下,被引次数越大,期刊引用网络结构越复杂,但是过高的发文量和自引率往往会对引用网络结构产生不良影响,为此,笔者引入篇均他引强度指标进行分析。篇均他引强度=2004-2008年度临床医学期刊被其他期刊引用的总次数/2004-2008年度临床医学期刊的发文量。表2给出了2004-2008年临床医学期刊总被引次数,并按降序排列。从期刊5年被引合计进行分析可得:(1)5000以上的有5种期刊,其中:《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位列临床医学期刊首位,但是篇均他引强度并不高,说明该刊对其他期刊的影响较大,期刊引用网络较为复杂,但是网络结构不够稳固;《中华护理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和《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的5年被引次数和篇均他引强度均较高,说明这些期刊的期刊引用网络结构不仅复杂而且非常稳健;《中国全科医学》的5年被引次数在21种临床医学期刊中排在第五,但是篇均他引强度只有0.27,远低于学科平均他引强度(0.83),因此,由其他期刊指向该刊形成的网络较为复杂,但是结构尚显脆弱。(2)2900-3900之间的有7种期刊,其中:《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的篇均他引强度均大于平均值,可见以这4种期刊为终点所形成的网络相对复杂,结构稳固;《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的5年被引次数分列第八、九和十二位,但是篇均他引强度不高,说明以他们为终点的期刊引用网络有一定的复杂度,但是稳固度有待进一步加强。⑶1600-2700之间的有5种期刊,分别是:《中国急救医学》、《护士进修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临床检验杂志》、《中国输血杂志》,篇均他引强度也不高,可见以这些期刊为终点的网络相对简单,而且结构尚待加固。(4)《检验医学》、《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实验诊断学》排在最后四位,涉及的学科范围较窄,篇均他引强度较低,以其为终点的引用网络极其简单,结构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