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节约能源的意义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让我们树立节约意识,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
2、养成随手关灯、关机、关水龙头的习惯,做到人离灯灭,人走水停,杜绝灯长明、水长流现象,发现漏水和电器故障及时报修;
3、避免大开水龙头,用完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见到滴水的龙头,及时关闭;
4、在计算机、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办公设备长时间不用的情况下,要关闭电源,复印时,如果是普通复印,请将复印机调到省墨状态,除有特殊要求外,最后是双面复印;
5、在您离开工作台(10分钟以上)或是中午休息不用电脑时,请确保显示器关闭,显示器的亮度应调节为适中,显示器处于较高亮度不处于较低亮度会多消耗20%~40%的电能。如果您因为打印了一个文档将打印机开了一天,那么这种情况最好不要再发生,不使用打印机的时候,应该关掉电源;
篇2
2002―2006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0.02%,较1978-2001年年均经济增长率提高0.42个百分点; 2005年与2001年比较,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由45.2%提高到47.5%;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39.8%提高到42%,分别提高了2.3个和2.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中,食品、饮料、纺织、化纤等轻工业的比重由13.36%降低到10.89%;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等重化工业的比重则由12.87%提高到16.76%。工业生产对能源需求较多,其中重化工产品生产对能源的需求尤其多。根据2005年的数据计算,亿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为2.05万吨标煤;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水泥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重化工业亿元增加值能耗为5.67万吨标煤,分别为亿元GDP能耗的1.68倍和3.58倍。工业比重提高,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提高,必然导致单位GDP能耗提高;受结构变化的影响,经济增长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提高0.08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工业污染物排放也增长较快。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较上年增长,2003-2005年依次为14.7%、5.5%和14.6%;工业烟尘排放量较上年增长,2003-2005年依次为5.2%、4.8%和7%。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迅速升级,住、行、通讯以及新一代消费品的消费增长很快。2001-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长了28.6%;家用电脑增长了3.3倍;家用空调增长了1.6倍;家用汽车增长了5.7倍。农民家庭的彩电数量增长了72%,电冰箱数量增长了63%,洗衣机数量增长了40%,移动电话数量增长了10.6倍。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较快增加。2000-2005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2439平方公里增加到3252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密度由每平方公里442人增加到870人,住宅建筑面积由44.1亿平方米增加到107.7亿平方米。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市人口的增加,扩大了能源资源消耗,增加了生活污染排放。生活能源消费量较上年增长,2003年-2005年依次为13.1%、7.3%和9.9%;其中电力消费量较上年增长依次为11.8%、10.1%和14.6%,热力消费量较上年增长依次为26.5%、23%和25%。生活污水排放量较上年增长,2003-2005年依次为6.5%、5.7%和7.7%;生活类化学需氧量排放较上年增长,2003-2005年依次为4.9%、1%和4.8%。
经济增长率提高、经济结构中工业比重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提高、城市规模较快扩大,与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联系。国际比较表明,人均GDP1000-3000美元期间,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时期。2001年我国人均GDP为1038美元,2006年已经突破2000美元,都处在这一阶段。从社会再生产的内在联系看,居民收入增长累积到一定水平,必然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从2001年开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活动已经比较明显,住、行、通讯等方面新的消费点成长较快。消费结构升级必然通过市场带动多种消费品生产的活跃,并通过产业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进一步带动原材料工业等其他产业快速发展。其中,电子通讯、住房和汽车等产业的生产技术大多比较复杂,产业的前向和后向关联链条较长,对各产业的影响度系数较高,特别对钢铁、水泥、有色、石化等重化工原材料产业的带动力度很大。与食品、轻纺、家电等产业比较,住房、汽车的生产需要多得多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重化工原材料,这从直观上就可以观察到。正是这一产业内在联系,引起了工业结构由轻到重的转变和工业制造业规模加快扩大。工业结构的变化,使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结构重型化、企业规模扩大、生产过程复杂,使工业在农村发展的空间不断缩小),工业化步伐加快,也必然带动城市化步伐加快。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从消费结构、生产结构、城乡结构的变化及其内在关联看,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的较快增长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国际比较表明,这一过程中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一般呈现正向关联,这就意味着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看,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还会继续发展。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相当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难度非常大,任务异常艰巨。2006年人代会通过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了到201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10%的约束性目标,表现了极大的决心和勇气,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行勇往直前的实践探索,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一纸目标责任书开了个好局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围绕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进行了积极努力。中央政府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部分重点企业签署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能耗降低指标分解到各地区。积极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的节能工作。提高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准入标准;加大了差别电价政策的实施力度,对部分高耗能产业执行较高电价;依法关闭了一批小钢铁、小水泥、小煤矿,淘汰了一批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和15吨以下的小转炉;水泥湿法窑工艺的产能大部分拆除或停产,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超过50%,较2005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电解铝自焙槽已经全部淘汰。加快发展运输效率较高、能耗较低的铁路和内河运输;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积极推广乙醇汽油。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积极推广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优化升级带动转变。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健全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加强和改进电价管理,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行节能税收优惠政策。围绕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强环保工作。国家环保总局与全国各省、市、区和六家电力企业签订了“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消减目标责任书,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污染减排目标分解到各地区和重点企业,各省、市、区也相继将目标分解到市、县和重点污染源。加强三峡库区、松花江、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渤海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燃煤电厂脱硫、城市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环保重点工程。连续四年在全国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经过努力,中国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06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改变了三年持续提高的态势,较上年降低了1.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较上年分别增长1.2%和1.8%,增幅较上年分别降低4.4个和11.3个百分点。
“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是水中月还是池中鱼
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按照平均分解的方法,从2006年起,每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要降低2%。按此衡量,2006年没有实现预期的节能减排目标。能否由此判断“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完成呢?还需要分析以下几个情况:
第一,我国经济结构仍然处于转变过程中,工业中重化工业的比重还在提高,但提高的速率在减慢。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随着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化等产品供求关系的改变,重化工产业、能源产业发展的速度已开始趋于平稳。预计“十一五”中后期这一结构变动态势将进一步减慢。由于这一结构变化对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十一五”中前期和中后期的节能减排难度存在明显区别。
第二,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各项政策措施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也需要一定时间。例如燃煤电厂上大压小的改造;资源环境方面价格、财税等相应政策的调整,其效应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节能环保意识的确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些也决定了“十一五”规划中前期与中后期节能减排的幅度会存在差异。
篇3
(一)能源保障供应面临安全方面的压力
在我国目前探明的能源可采储量中,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资源量仅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6%、7%,石油的年产量也只在2亿吨左右[2]。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主要能源进口数量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2013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7.39%,逼近国家确定的61%的红线,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31.6%,成为全球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进口煤炭占全球贸易量近1/4,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煤炭进口国[3]。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口还会有一定的增加,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
(二)能源配置及利用效率总体水平偏低
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为11.4%,但却消耗了当年全世界能源生产量的21.9%[2]。在能源资源配置方式上,因为历史原因而过度依赖输煤,形成了能源资源同能源需求的逆向分布,76%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70%的能源需求在东中部。东中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集中地,也是主要的能源消费地,每年就需要国内大规模、远距离调运大量的煤炭。而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是以就地平衡为主,跨省跨区输电与输煤比例约为1∶20,相比之,输煤在能源资源配置中所占比重偏高,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能源消费增长使生态环境不堪重负
从2013年来看,我国整个中东部地区严重雾霾天气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发生频度越来越高、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据统计, 我国80%的PM2.5污染与传统能源消费有关,70%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化石燃料燃烧有关[4]。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还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并极易引发,危及公共安全和社会和谐。同样,全国因能源资源的开采利用,而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也在日趋突出,生态环境大面积恶化的趋势并未从根本上扭转,许多地区环境容量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极限。
(四)能源节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
与2010年相比,2013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9.03%,3年只完成了5年能耗强度下降指标总任务的54%,这与60%的进度要求还有明显差距。要实现“十二五”的节能目标,今后两年单位GDP能耗强度必须年均降低3.9%以上,远高于前3年的平均降幅[2]。目前节能进度之所以明显滞后,究其原因,除了许多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长,依靠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项目换取经济增长规模和速度的惯性思维没有改变外,更多的还在于节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还有相当一部分用能单位缺乏节能的内生动力,使重发展、轻节约的问题始终突出。
二、正确认识节约能源具有的重大意义
节约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系统工程,只有把节约能源提高到事关国家生存、发展和崛起的高度来认识,才能在严峻的能源消费形势下准确进行战略定位。
(一)节约能源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在我国能源供应由国内保障型转向国际国内统筹利用型的同时,仍要继续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方针。我国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19.3%,但常规能源资源仅占全球的10.7%。能源短缺带来能源安全危机,我国在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红线”的背后,是85%的进口石油要通过马六甲海峡,“马六甲困境”已经成为中国能源不安全的代名词[3]。在世界各国把能源作为利益争夺的焦点,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过多地进口能源,不仅会耗费大量资金,而且会加剧国际市场供求矛盾,还会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问题。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能源的依赖程度,对于确保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二)节约能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高耗能产品占能源消费的50%,占能源消费增量的60%,在单位GDP能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同时,浪费能源的现象也相当惊人,是世界上能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浪费的能源在4亿吨标准煤左右,占到当年能源生产量的12%―16%,从能源采掘到进入终端消耗的过程中无不伴随着浪费现象[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之一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在新阶段,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将绿色低碳的要求贯穿能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随着我国人均GDP迈入中高收入国家门槛,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换档期”,节约能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节约能源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7.6亿吨标准煤,占全球能耗的20%[3]。能源大量消费造成污染物的过度排放,是引发大气等污染的元凶。从东北、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影响人口有6亿人之多。目前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大城市,有7个是在中国。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城市空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分别达到17.8万人和11万人,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和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7%[5]。根据过去的减排规划,五年内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10%的减排目标要提高至20%―30%,才能在短期内看出治霾效果。节约能源有助于改变经济增长与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
(四)节约能源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能源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国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是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随着工业化不断推进,城镇化步伐加快,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增加,充足的能源供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人口将达到15亿,届时的能源效率和经济运行效率能在当今世界先进水平上再提高30%以上,根据比较保守的估计,以人均2吨标准煤计算,能源消费需求将达到近30多亿吨标准煤[6]。如此大的能源消费需求,除了国内外开源之外,出路还在于节约。
三、重点推进节约能源采取的对策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战略上要把节约能源作为关系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来抓,在主要用能领域加大工作力度,并动员全社会参与其中,形成节约能源的良好风尚;在战术上要把节约能源延伸到用能的各个端口,关注能源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使小节约汇聚成大节能。
(一)把政府主导作为节约能源的关键环节
把节约能源的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细化政府考核体系中的节能指标,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政府未完成责任目标、造成重大能源浪费、明显的节能不作为或乱作为等行为,视责任轻重,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等。针对煤炭在终端被大量直接燃烧的现状,由政府部门推动做好“煤改电”工程建设,以电能替代提高发展质效,并结合国家出台的系列政策,推进电气化建设与改造,提高能源消费终端电能占比。以政府主导深化能源领域改革,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理顺各种能源之间的比价关系,合理确定终端能源消费价格。结合国家销售电价分类结构调整,规范高耗能行业电价,减少电力的变相补贴,对环保型终端用户实行优惠电价政策,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二)把企业担当作为节约能源的中坚力量
企业应将节约能源纳入发展规划,对建设项目要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保证项目建成后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面向企业,以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为抓手,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运用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电机系统节能等成熟技术改造工程设备,实施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工程、能效领跑者计划、推广节能技术产品和合同能源管理工程等,形成明显的节能能力。着力抓好高耗能企业节能,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能耗限额标准,坚决防止发生高耗能、高污染生产经营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有利于节能的决策体系,探索新的绿色企业经营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企业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把重点领域作为节约能源的主攻方向
通过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开展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等,加强在工业领域的节能效果。通过深入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引导建筑业朝着节约能源方向发展,使各种建筑物能够充分适应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运动,充分采集和利用地热、太阳能、风能来满足建筑物的能耗。通过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深化“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等,建立高水平的智能管理系统,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集成运用于交通运输,调整和优化各种交通方式的结构。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及考核办法,推进公共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
(四)把技术应用作为节约能源的支撑条件
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把节能作为政府科技投入、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对中远期能源发展外部条件的变化要有足够的战略准备,对一些将来很可能起到战略替代作用的能源技术,要提前进行足够的研发投入。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攻关力度,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力争在节能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能够取得新的突破。在能源技术环节,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促进能源、信息和控制技术的紧密融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相关领域的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技术研发投入。
(五)把考评体系作为节约能源的成效保证
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考核体系,健全节能工作责任制,把对降低能耗约束性指标的考核作为奖惩的依据,推动各地切实把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制定和完善节约能源资源的财政奖励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价格调节政策等,通过各种政策手段使节约能源的基本方针转化为人们节约能源的自觉行动。建立严格的能源统计和能耗指标公报制度,确保相关指标数据准确一致,提高能源消耗的监测预警水平。继续通过价格杠杆调节企业用能行为,要求节能目标完成进度滞后地区进一步加大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执行力度。进一步扩大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范围,把产品能效作为质量监管的重点。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建成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
(六)把全民参与作为节约能源的社会基础
开展能源资源危机意识教育,宣传节能降耗的重要性、紧迫性,普及节能知识,让全体民众充分认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的严重性。充分发挥新闻、广播、影视、文化等部门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大力宣传节约能源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正确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努力营造浓厚的节约能源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文化和节约文明,树立节能意识和节能观念,努力形成“节约能源,从我做起”的良好风尚,形成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服务体系和节约能源的消费方式。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会的活动,提高广大公民的环境意识、资源意识、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增强全民参与节约能源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参考文献:
[1]能源安全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中国能源体制改革研究报告(2014)[R]. 2014
[2]戴彦德. 节能减排需要强力攻坚[N]. 中国经济导报,2014―6―21
[3]刘吉臻.中国是世界上能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N]. 中国科学报,2014―3―6
[4]王伟. 实施电能替代 促进环境改善[N]. 人民日报,2014―4―16
篇4
1、宣传新的经济形势下国家、省、市、县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节能法律法规,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2、宣传和推广节能降耗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宣传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
3、宣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形势,反映我县公共机构在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挖掘节能潜力。
4、宣传我县公共机构节能方案执行情况、节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节能管理和节能改造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先进单位和先进典型等。
三、工作安排
1、制定宣传教育计划,开展好节约能源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按照县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要求,今年要开展好三项教育活动:一是开展资源“国情”教育,增强节约能源的自觉性和严肃性;二是开展节约能源政策教育,增强节约能源的自觉性和严肃性;三是开展节约能源常识教育,基本掌握节约能源的方法和技巧。各单位要将上述三项教育活动纳入职工常规教育,县局每年开展1-2次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全体工作人员都能够了解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的重大战略意义,了解本单位“十一五”期间后两年的节能工作目标和任务,了解国家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了解公共机构节能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等。
2、营造浓厚氛围,巩固节能活动周活动成果。以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各单位要继续抓好节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通过悬挂醒目条幅、标语,张贴宣传画,办宣传栏和开展能源短缺体现活动等形式,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切实巩固节能宣传周活动成果。
篇5
一、低碳经济时代能源环境审计的内涵
合理界定并从理论上把握能源审计的内涵,才能真正了解开展煤炭国有企业能源环境审计的意义。目前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为了使经济可持续增长,缓解巨大的环境压力,必须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就是要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最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与废弃物排放,从而切实解决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能源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专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国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对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环境管理系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及环境管理的绩效进行的监督、检查和评价,以促进其全面、有效地履行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效益。能源环境审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审计促进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环境,促使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低碳经济时代开展能源环境审计的企业价值观意义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深入持久地开展企业节能行动,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既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近年来,为保障国家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节约能源资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能源资源浪费仍然比较严重,能源消费不合理、利用效率低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
因此,开展国有企业能源环境审计,对树立科学的企业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对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低碳经济时代不会自己到来,节约型和谐企业是不会自发地去实现的,它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需要树立科学的企业价值观,需要转变不合理的企业消费方式。而企业价值观的改变,消费方式的转变也不会无目的地改变,它需要一定的手段和科学合理的制度推动,因此开展国有企业能源环境审计迫在眉睫,它将对推动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价值观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的政策意义
开展能源环境审计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明确要求。新的《节能法》和国家及省、市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均提出了要对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环境审计。随着国家对节能工作的推动力度日趋加大、国家对高耗能企业节能政策的逐步实施,能源环境审计将成为企业发展必须要迈过的门槛,体现了政府主导性和必要性。这对缓解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紧缺矛盾、完善企业节能的内部监管网络具有重要的意义。
开展能源环境审计是实现我国“十一五”节能目标的重要举措。“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百分之二十左右,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减少百分之十的约束性目标。而国有煤炭企业对这一目标的实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国有煤炭企业的能源环境审计工作,对推进我国工业企业节能进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面完成我国“十一五”期间节能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低碳经济时代开展能源环境审计的管理意义
开展国有煤炭企业能源环境审计是企业加强管理、降本节支、增强发展后劲的有效途径。推行能源环境审计,企业是实际受益者。通过能源环境审计,企业对生产能源消耗、技术管理水平、产品能效指标、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效果等进行核查、分析、对标及评价,排查企业节能障碍和耗能原因,挖掘企业在生产工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节能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制定企业节能方案和规划,最终使企业提高各种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同时企业开展能源环境审计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政策选择,通过节约能源,可以获得国家相关政策的优惠与支持,这对推动国有煤炭企业节能技术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五、低碳经济时代开展能源审计的经济意义
国有煤炭企业现有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线形经济”,它高强度地把物质资源从自然界中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弃物排放出去,自然界既是“原料箱”又是“垃圾箱”。这种生产方式“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要构建节约型社会,首先要把线形经济变为循环经济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使更多的用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它把经济活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实现社会环境与经济的双赢,要改变企业中存在的许多不适宜消费,为了国有煤炭企业今后的发展,亟需转变消费方式——将过度消费转变为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经济消费和低碳消费。
对以现代经济学为支撑的经济增长理论进行反思,人们把经济增长看作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企业把经济增长作为首要目标,把创造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但对节约思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没有深刻认识,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大打折扣。因此,为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就必须把能源环境审计逐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能源环境审计为手段,让企业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厉行节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立节约型社会,促进低碳经济时代煤炭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转变煤炭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改变落后的消费意识,牢固树立节约从自身做起的高尚企业文化,建立合理的消费制度,既节约能源,又提升经济效益,而企业文化的升华,价值取向的改变不会自己形成,还有赖于制度政策取向的改变。
国有煤炭企业是最大的产能企业,同时也是最大的耗能企业,通过对煤碳国有企业的能源环境审计,促进国有煤炭企业能耗的削减,从经济学的角度改变国有煤炭企业能源浪费,能源消费不合理的现状,促进企业文化的升华和价值取向的改变,为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国有煤炭企业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
六、低碳经济时代开展能源环境审计的社会现实意义
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中所要求的资源的质与量的方面正在不断地提升着,资源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资源都在不断地告急,特别是进入新千年以后,各种资源的稀缺性和紧迫性所带来的不稳定性日益加剧,从一个个方面影响着整个社会局势的发展,在有关方面还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制约的消极作用,作为产能和耗能大户的煤炭国有企业开展能源环境审计,促进自身能源的合理消费更是责无旁贷。新晨
资源像一道瓶颈,它既制约着整个社会的前进方向,又规范着我们去合理地利用它,不能一次过多,也不能过少,关键是要有个度。国有煤炭企业的产能和耗能不仅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制约着自身的发展,因此在国有企业内部开展能源审计,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篇6
近几年,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我市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与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高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趋紧。因此,我们必须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充分认识做好节约能源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全市“****”节能降耗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节能降耗的总体工作上,我们要全面落实《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以高耗能企业节能跟踪指导为重点,选择一批重点行业和企业作为节能降耗的突破口。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电力、化工、建材、纺织等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管理,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标准,鼓励实施节能65%的标准,确保实现既定目标。一是把节能降耗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产业附加值,另一方面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劣势企业。二是把节能降耗与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紧密结合起来。鼓励节能和新能源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快构建节能技术支撑体系,促进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三是要建设促进能源节约的体制机制,实施高消耗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强制性淘汰制度,促进建立市场化的能源节约体制,完善政府调控手段,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四是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明确能源需求总量和能源效率的控制目标,促进能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三、不断促进节能降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篇7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对这一重大部署和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民族的共同事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既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人民群众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力量源泉,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好,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宣传,切实提高全民的资源环境意识,提高全社会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使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单位都积极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加快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能源资源的消费方式。要广泛开展科普宣传,鼓励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学、电影、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发表,鼓励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等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要在中小学进行国情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环境文化,努力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企业应自觉遵守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法规。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理所当然地包括企业在内。实际上,每一个企业特别是生产型企业,在生产产品、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能源资源,而且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因此,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企业,这既是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随着时代的进步,绿色生产、节约生产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每一个企业,都应当本着对人类社会和资源环境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大节能、节材和环保方面的投入,完善有关设施,生产绿色产品,承担相关社会责任。每一个企业,都要积极开发应用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和产品,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和污染排放标准,完善和落实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第三,各级政府应切实发挥好管理和服务等职能。创造良好的节约能源资源氛围、促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扎扎实实地解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要实行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政策,建立健全促进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增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投入,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环境公共设施建设,同时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加环保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要加大资源环境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查处资源环境违法行为,决不允许违法者逍遥法外。
篇8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5)07-0024-0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5.07.004
相关研究大都认为,技术进步有助于降低、减缓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降低碳强度,甚至认为技术效应是减缓中国碳排放,降低碳强度的主导因素。从微观视角来看,技术进步主要是通过改变能源与资本、劳动力、中间品等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来改变其使用量和使用比例,进而对能源强度和与能源消耗密切相关的碳排放强度产生影响。根据Hick的思想,技术进步可以是中性的,即同比例改变不同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也可以是偏向型的,即改变要素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后者,即偏向型技术进步(BiasedTechnicalChange)由于可以不同比例地改变能源和其他要素之间的相对使用量,对降低工业能源强度和碳强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发生了节约能源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则其可以在给定产出下使能源相对其他生产要素有更大程度的节约。因此,需要提出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对于中国最主要的碳排放部门工业来说,是否发生了节约能源的偏向型技术进步?这是把握过去十多年来中国节约能源型技术进步的趋势,评价节能减排政策对技术进步方向引导的效果,探索促进节能技术进步驱动因素等相关研究的基础。国外已有一些实证研究考察了节约能源的偏向型技术进步。例如,Popp和Hassleretal.采用美国的数据发现技术进步的偏向是节约能源的。然而,在已有涉及中国的实证研究中,大部分并没有将能源要素考虑在内,而是专注于技术进步在资本和劳动力、熟练和非熟练劳动之间的偏向。仅有少数文献考虑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在能源和其他要素之间的偏向,而这些研究的主要关注是能源与其他要素之间替代关系,并且多是分不同来源的技术,如R&D、贸易和FDI来对偏向型技术进步进行研究。此外,限于研究方法,上述研究未能给出对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要素偏向的综合测度,并从技术进步对生产率增进的角度来考察其在不同行业是否是节约能源的。针对上述研究的不足,本出两方面的改进。第一,在资本、劳动力、能源和中间品四种投入要素的框架下展开研究,从而将能源视为一种生产投入要素,判别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是否是节约能源的;第二,从技术进步对生产率增进的角度综合测度和评价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作用。在后续研究中本文将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中国工业是否发生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其对生产率是否产生了积极的贡献?第二,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偏向是否是节约能源的?第三,中国工业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变化趋势如何,节约能源的技术进步是否随着时间得到了增强?
1技术进步偏向的测度和判别方法
技术进步难以被直接度量。一般而言,可以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来度量技术进步的绩效,或用R&D来度量技术进步的投入,用专利来度量技术进步的产出。然而,偏向型技术进步将改变能源和其他要素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因此并不能够采用传统的技术进步变量。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度量和技术进步偏向的判断方法即是这类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将采用Freetal.提出的投入偏向技术变化指数(IBTECH)来度量中国工业行业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并作为判断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偏向的依据。
1.1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测度方法
在生产率的度量中,技术进步的作用是引起等产量线的移动。在两种投入要素的坐标轴中,它可以促使等产量线向原点移动。如果技术进步不改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替代率,即技术进步是中性的,则等产量线会向原点“平移”。如果技术进步改变投入要素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即技术进步是偏向型的,则会导致等产量线的“旋转”,从而使一种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提高,相对而言另一种要素的边际生产率降低。一般而言,技术进步的上述两种效应兼而有之。若要度量偏向型技术进步,就需要从技术进步对等产量线的作用中区分出“平移”的效应和“旋转”的效应。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7期
Freetal.提出了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来度量TFP,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EFFCH)和技术变化(TECH),前者指的是投入产出组合到生产前沿面之间距离的变化,后者是指生产前沿面本身的变化。然而这种分解并未区分中性技术进步和偏向型技术进步。Freetal.进一步提出了Malmquist指数的另一种分解方法,将技术变化指数分解为技术规模变化(MATECH)、产出偏向技术变化(OBTECH)和投入偏向技术变化(IBTECH)指数,其中IBTECH指数即可以度量偏向型技术进步。
依照Shephard,定义投入导向(Inputoriented)的距离函数(DistanceFunction),其倒数是给定产出时所需的最小投入要素与实际投入要素之比,是技术效率的一种度量。假设
xt=(xt1,…,xtN)
表示t时期的一组非负投入向量,
yt=(yt1,…,ytN)
表示t时期的一组非负产出向量,那么t时期的Shephard投入距离函数则可定义为:
Dti(y,x)=max{λ:[SX(]x[]λ[SX)]∈Lt(y)}
其中,Lt(y)为投入需求集(InputRequirementSet),表示这一时期产出所需的可行投入组合。
在投入导向之下,Freetal.提出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MI)是在满足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的技术“标杆”的基础上定义的(Lovell,2003):
MI=Dt+10(yt,xt)[]
Dt+10(yt+1,xt+1)×
[SX(]Dt0(yt,xt)[]
Dt0(yt+1,xt+1)[SX)]
MI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技术变化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
MI=
Dt+10(yt,xt)[]
Dt0(yt,xt)×
Dt+10(yt+1,xt+1)[]
Dt0(yt+1,xt+1)
×[SX(]Dt0(yt,xt)[]
Dt+10(yt+1,xt+1)[SX)]=
TECH×EFFCH
然而,MI作为一种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是对技术进步绩效的一种综合度量,其中既包括生产前沿面的平移和旋转效应,二者的总效应可以用TECH指数度量。进一步,Freetal将TECH指数分为:
MATECH=Dt+10(yt,xt)[]
Dt0(yt,xt),
OBTECH=
Dt+10(yt+1,xt+1)[]
Dt0(yt+1,xt+1)/
[SX(]Dt+10(yt+1,xt)[]
Dt0(yt+1,xt)[SX)],
IBTECH=
Dt+10(yt+1,xt)[]
Dt0(yt+1,xt)/
[SX(]Dt+10(yt,xt)[]
Dt0(yt,xt)[SX)]
其中,MATECH度量的是生产前沿面的平移,即中性技术进步;OBTECH度量的是在多产出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对产出不同比例的增进效应,在单一产出的情况下,OBTECH为1;IBTECH度量的即是技术进步对不同投入要素边际替代率的改变,表示投入要素偏向型的技术进步使得TFP在要素等比例节约情景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增进(IBTECH>1)或降低(IBTECH<1)。因此,这一方法可以区分生产前沿面由于技术进步产生平移的基础上可能发生的“旋转”效应。这种分解方法已经被应用于度量国家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特征、环境效率的评价、行业的偏向型技术进步特征、微观主体的偏向型技术进步特征等方面的研究。
1.2技术进步偏向的判别方法
IBTECH指数度量的是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生产率的增进或降低,但它并未给出技术进步在不同要素之间的偏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WeberandDomazlicky提出可以基于要素比例在t+1期和t期的变化以及IBTECH与1的大小之间的不同组合,来判别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假设从t期至t+1期发生了技术进步。图中四条等产量线Lt(y)、Lt+1n(y)、Lt+11(y)、Lt+12(y)代表相同的产出水平。技术进步使得后三条等产量线比Lt(y)更靠近原点。如果两种投入之间的边际替代率不变,那么技术进步是希克斯中性的,等产量线平移,图中用Lt+1n(y)表示;如果在保持投入组合不变的情况下,两种要素之间的边际替代率上升(或降低),那么技术进步是使用x1(或使用x2)的,分别用Lt+11(y)和Lt+12(y)表示。xt和xt+1分别表示t期和t+1期的投入组合比例。
根据图1可以得出如下判别方法:当xt+12/xt+111意味着技术进步是使用x1的,IBTECH<1表示技术进步是使用x2的;当xt+12/xt+11>xt2/xt1时情况正好相反。当IBTECH=1时,不论投入组合比例是什么情景,技术进步皆是中性的。
2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1999-2012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见表1)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按照2002年中国实行的行业分类目录标准统一行业分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11年以后国家统计局对行业分类标准再次进行了调整,但为了和大多数年份保持统一,本文依然将2012年的行业数据按照2002年的分类目录进行归并和调整。对于能够从《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13》中获得三位数行业层面数据的指标,本文比对了新旧分类标准进行了调整。对于无法获得三位数行业层面数据的指标采用如下方法进行估算:根据2011年原分类的“橡胶制品业”和“塑料制品业”比例对2012年新分类下的“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进行分劈;将2012年新分类下的“汽车制造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归并为原分类下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根据2011年数据从新分类下的“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中扣除“工艺美术品制造”,从而形成原分类下的“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此外,剔除了“其他采矿业”、“木材和竹材采运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4个行业。数据口径统一为规模以上,并以1999年为基期。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等。指标处理方法参照文献[12]。
产出指标为工业增加值,但《中国统计年鉴》在2008年以后就没有公布分行业工业增加值数据,本文根据每年12月的分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率来推算,并用工业出厂品价格指数进行平减。
投入指标为行业资本(K)、劳动力(L)、能源(E)和中间品(M)的要素投入量。行业历年资本投入序列采用资本存量数据,用永续盘存法(PIM)对1999-2011年各行业的资本存量进行估算,计算方法为:
Kit=Kit-1(1-δit)+Iit
其中Kit为i行业第t年资本存量,Kit-1为上年资本存量,δit为物质资本折旧率,Iit为当年投资。
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将1985年的行业固定资产净值作为基年资本存量。当年投资为各行业当年固定资产原值与上年之差,折旧率对不同行业和年份采用不同取值。工业行业资本存量估算的另一个问题是口径调整。1997年前统计口径是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1998年以后则是规模以上。为此,本文将1998年以后各行业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对其上一期进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回归,以此推算1997年以前规模以上口径的指标。
劳动力投入指标采用各行业年平均从业人员的数据。
能源投入采用各行业能源消费总量(万tce)。
工业中间品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消耗的外购物质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等于工业总产值与工业增加值之差,再加上应交增值税。上述方法计算出的中间投入成本还要减去能源投入成本,最终换算成不包括能源的中间品投入。
3中国工业偏向型技术进步IBTECH指数
依据上述方法,本文计算中国工业36个行业1999-2012年包含资本、劳动力、能源和中间品四种投入要素的偏向型技术进步IBTECH指数。该指数一方面可以体现
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以考察在这一时
期偏向型技术进步是否带来了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进;另一方面,这也是判别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考察其是否是能源节约型的基础。
根据前文分析,IBTECH>1表示偏向型技术进步可以进一步促进生产率提高。为了更好地把握各个工业行业在1999-2012年间不同时期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基本情况,本文计算了36个行业1999-2012年整体、“十五”和“十一五”分阶段的IBTECH指数(表1)。计算结果显示:
第一,从1999-2012年的逐年分行业IBTECH指数来看,绝大多数工业行业的年度IBTECH指数都大于等于1,这说明偏向型技术进步在绝大部分行业的大多数年份至少不会降低生产率,不少行业的偏向型技术进步甚至能在中性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带来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各年度36个行业IBTECH指数的几何平均值也均大于1。因此,在1999-2011年期间,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总体而言是正面的。
在36个行业中,几乎所有行业1999-2012年整体和分时期的IBTECH指数均大于1。从1999-2012年整体时间段和“十五”、“十一五”分阶段的度量结果来看,明显可以得出“偏向型技术进步在大多数行业均能带来生产率的增进”的结论(见表1)。
第二,逐年累计的IBTECH指数尽管上升幅度不大,但上升趋势非常稳定,即使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存在波动的情况下,IBTECH指数依然保持增长。从工业平均累计的MalmquistTFP指数和IBTECH指数来看(图2),1999-2012年之间,工业TFP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IBTECH,然而,2007年之后,MalmquistTFP指数出现了波动下降,而IBTECH指数却依然维持上升趋势。正因为此,IBTECH对生产率的积极贡献非常稳定。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比重尽管在考察期的初始阶段较小,但在2007年之后呈现大幅度上升态势。可见,偏向型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增进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较为稳定的贡献因素。
4工业节约能源技术进步的趋势与分布
IBTECH指数表征的是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进或降低作用,指数本身并不能反映技术进步在不同要素之间对某种要素的节约或使用。但在计算出IBTECH数值的基础之上,可以依据前文的判别原则,结合要素投入组合比重在相邻两期之间的变化来判断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由于本文涉及四种投入要素,而技术进步的偏向是要素之间的两两比较,因此,这里将分不同的要
注:G01煤炭采选业;G0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G0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G0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G05非金属矿采选业;G06农副食品加工业;G07食品制造业;G08饮料制造业;G09烟草制品业;G10纺织业;G11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G12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G13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G14家具制造业;G15造纸及纸制品业;G16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G17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G1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G1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G20医药制造业;G21化学纤维制造业;G22橡胶制品业;G23塑料制品业;G2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G2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G2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G27金属制品业;G28通用设备制造业;G29专用设备制造业;G3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G3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G3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G33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G3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G3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G3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1技术进步在工业整体的要素偏向
从偏向型技术进步1999-2012年期间在中国工业的总体变化来看,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呈现出一定的节约能源的特征。考察技术进步在不同要素组合之间的偏向,在能源和资本之间技术进步节约能源,在能源和劳动力之间节约劳动力,在能源和中间品之间节约能源(见表2)。尽管对偏向型技术进步很难得出一个“技术进步在能源和其他所有投入要素相比是否节约能源”的结论,但综合考虑技术进步在不同要素组合之间的表现,中国工业1999-2012年间总体而言还是呈现出节约能源的偏向。
进一步从技术进步偏向的时间趋势来看,其节约能源的偏向越来越明显。首先,区分“十五”和“十一五”两个阶段来考察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十五”期间,技术进步还呈现出较强的使用能源,节约资本和劳动力的特征:它在能源和资本之间节约资本,在能源和劳动力之间节约劳动力。但到了“十一五”,在能源和其他三种要素之间,技术进步均呈现出节约能源的偏向。其次,从技术进步的逐年变化来看,能源和资本之间2005年以前技术进步的偏向是节约资本,2005年以后大部分年份则偏向于节约
能源;能源和劳动力之间2007年以前技术进步节约劳动力,2007年以后则在部分年份开始节约能源;能源和中间品相比较而言,技术进步在所有年份均节约能源。因此,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的偏向更加节约能源。到了“十一五”期间,技术进步在能源与资本、劳动力、中间品之间均呈现能源节约的态势。偏向型技术进步节约能源的倾向更加明显。
4.2行业技术进步的偏向分析
进一步细致分析36个工业行业在“十五”期间、“十一五”期间和1999-2012年期间技术进步的投入要素偏向,不难发现对于绝大部分行业来说,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同工业行业整体的趋势十分一致(表3):一是在1999-2012年期间,技术进步在能源和资本、中间品之间更加偏
向节约能源,在能源和劳动力之间更加偏向节约劳动力。二是这一趋势是到“十一五”期间才得以加强的,而在“十五”期间,对大部分行业来说技术进步在能源和资本之间依然更多地节约资本,在能源和劳动力之间节约劳动力的行业数也比“十一五”期间多。
根据2012年各行业的直接碳排放本文筛选了7个年排放在1亿t以上的高排放行业,依照排放量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G3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G1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G2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G01煤炭采选业、G2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G1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G2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7个行业的碳排放之和占整个工业行业碳排放的比重高达93.82%。因此,有必要细致分析技术进步在这7个行业的偏向。从表3同样可以看出,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在这7个高排放行业也呈现和工业整体相同的特征。在其中一些高排放行业,节约能源的特征甚至比工业平均水平更强。具体见表3。
在煤炭采选业(G01),“十五”期间技术进步在能源和资本、中间品之间是节约能源的,在能源和劳动力之间是节约劳动力的。但到了“十一五”期间,技术进步在三对要素组合之间均是中性的。1999-2012年技术进步总体效应是在能源和资本、中间品之间节约能源,在能源和劳动力之间节约劳动力。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G1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G2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G2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G34)在“十五”期间,技术进步在能源和资本之间节约资本,在能源和劳动力之间节约劳动力,在能源和中间品之间节约能源,节约能源的偏向并不是非常明显。但到了“十一五”期间,技术进步在能源和资本之间也开始节约能源。1999-2012年的总体变化情况显示技术进步的偏向和“十一五”期间一致。
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G19)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G24)中,节约能源的技术进步随着时间也呈现加强的趋势。“十五”期间,技术进步在三组要素组合之间分别是节约资本、劳动力和能源的。而到了“十一五”期间,技术进步在三组要素组合之间全部节约能源。1999-2012年的总效应中,技术进步只有在能源和劳动力之间节约劳动力,在能源和其他要素之间均是节约能源的。
5主要结论和政策含义
从微观视角来看,技术进步在资本、劳动力、能源和中间品等生产投入要素之间可能存在偏向。节约能源的技术进步由于可以使一定产出条件下能源相对其他要素得到更大程度节约而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回顾发现,针对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节能减排作用的研究中,大部分未对不同类型技术进步的作用进行区分并作深入分析。为此,本文采用数据包络法,通过将投入要素偏向技术进步指数IBTECH引入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中,一是可以得出中国工业36个行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二是对中国工业偏向型技术进步的特征和变化趋势有一个基本的概览。这是后续展开节约能源技术进步的效果评价和驱动因素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本文结论可以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工业是否发生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生产率是否产生了积极的贡献。对此,IBTECH指数计算结果显示,偏向型技术进步在大多数行业均能带来生产率的增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总体而言是积极的。并且,其对生产率增进的作用稳定上升,即使2007年以后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波动,但偏向型技术进步上升的态势依然明显。因此,偏向型技术进步近年来已成为增进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
一个稳定的驱动因素。
本文可以回答的第二个问题是,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偏向是否是节约能源的。对此,分析结论可以显示,在1999-2012年期间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呈现如下偏向:在能源和资本之间偏向节约能源,在能源和劳动力之间偏向节约劳动力,在能源和中间品之间偏向节约能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呈现出一定的节约能源的特征。同时,本文还对碳排放占工业碳排放总量达93.82%的7个高耗能行业的技术进步偏向逐一展开了分析,发现技术进步偏向在高耗能行业的特征和工业行业整体情况基本相同,在部分高耗能行业节约能源技术进步的特征甚至更为明显。
篇9
0引言
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对象,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优先原则的影响下,往往会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这不仅会造成能源的流失还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石油的泄露会影响到海域的整体环境。
在21世纪的今天,能源的浪费造成许多城市的污染。为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宣传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态势,提供应对环境污染的对策。政府部门在环境问题上做了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能源大量消耗势必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此外,部分中小城市由于技术的落后,在能源的利用上更加导致了环境污染程度的加重。相关调查表明,在工业发展先进的地区,能源的利用率为48%左右,而在科技贫乏地区的能源利用率仅仅为21.67%,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能源利用率为28.70%,而能源的浪费会影响到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因此,正确认识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问题之间的关系对于科学规划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节约能源是环境保护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节约能源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从保护资源的长远角度出发,节约能源是其中的重要策略。环境保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环境问题中最根本的“三废”出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大多是由于能源的浪费所造成,其中煤炭的燃烧所产生的废气是污染大气环境的罪魁祸首,不仅如此,烟尘一旦吸入人体内部,会影响到呼吸系统,尤其是对肺部的危害最为严重。所以,节约能源可以对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效果,是环境保护的举措之一。相应地,若是能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在周围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那么势必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害到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或者工作。因此,无论是作为相关的工作人员还是普通居民,都应该明白能源的节约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环境得到改善,首先要从节约能源做起。
2浪费能源会对环境以及人体产生破坏
煤炭是常用的能源之一,其燃烧成分极为复杂,一旦燃烧不充分,就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煤炭在燃烧中会释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就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过程,植被的破坏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此外,过度吸入二氧化硫会导致人体出现咳嗽或者气喘,严重时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2012年,卫生部门透露,和天然气相比较,将煤炭作为燃料的用户中其肺癌的发生率比前者高出60%。当然,在城市中,由于管道煤气的普及,该比例会适当下降。此外,聚丙烯在燃烧不充分时,不仅造成热量的损失,还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CO)是一种对血液和神经系统毒性很强的污染物。空气中的一氧化碳(CO),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含二价铁的呼吸酶结合,形成可逆性的结合物,危害人的生命。当一氧化碳和氧气结合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进一步加剧了温室效应。因此,节约能源的重要前提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先进的技术,将物质燃烧充分,并且减少废弃物产生的途径。
3提升能源利用率是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节约能源,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是一个长远的过程,这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也是防止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在城市数据中,城市中的环境污染和企业的能源管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部分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善,除此之外,技术的落后也是导致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元素。以煤炭工程为例,提升煤炭的利用率,那么一个城市平均每年可以节约煤炭70万吨,这不仅减少了节约的煤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已经使用的煤炭由于燃烧充分,有害物质也会大大减少。在2010年的一次企业统计中,48个煤炭企业的余热浪费达到两万多亿大卡,折合标准煤35万吨,其中可以回收利用的可达22万吨。因此,加强企业管理,提升煤炭利用率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4加强保护环境以及节约能源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节约能源,保护当前的环境受到较少的破坏,具体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展开积极行动:对耗能大的热能设备进行技术政造,其中主要是部分中小企业采用的手烧锅炉,不仅容量较小,而且热效率极低,因此,可以用沸腾炉等代替,对于间断性燃烧的锅炉,不妨运用相关技术措施,改造为一次投煤反烧法;积极采用分区集中供热的方式,在部分城市,除了由政府严格控制的电厂之外,企业拥有自身的锅炉,一个省约有5000余台,其中蒸发量在8吨以下的占到20%左右,不同的锅炉分散于各个企业,在供热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资源浪费现象,为了避免材料的浪费,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妨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热效率,集中供热的方式对于有害气体的处理也起到了极大的便利性;大力开发新能源,新能源是指核能、地热能以及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不仅原料充足,且在利用的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污染也很小,是目前科技产业上的新型研究对象。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虽然在放热中产生的污染较小,但是过度开发会对当期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当地的气候等。
5结论
现代化的发展不应以环境的牺牲和能源的浪费作为代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协调人口、资源以及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不断改善能源结构,在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同时,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贯彻小康社会发展的指标,才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篇10
二、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1、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粒米,重树勤俭节约的美德。
2、光线充足不开灯,人少少开灯,人走灯灭,不留长明灯,人离扇停,尽量避免电视电脑等电器处于待机状态,尽量避开用电高峰时段,减少手机使用次数,节约每一度电。
3、避免大开水龙头,用水后要及时关掉,不要长流水,发现水龙头滴水,要主动拧紧,坚决避免冒、滴、漏的现象发生,注意控制用水量,提高日常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率,提倡一水多用,节约每一滴水。
4、节约每一张纸,提倡双面用纸;拒纸巾,用手帕;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提倡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消耗;节约使用办公用品,不恶意损坏、随意丢弃办公用品,尽量循环利用。
三、争当节能宣传员和监督员。
积极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宣传节约能源的意义,并以身作责,时时关注用水用电情况,随时纠正他人浪费水电的行为,共同创造人人关心资源节约、人人身体力行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
篇11
开展宣传活动要突出主题内容,在全社会加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使“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二、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地点:佛海商业广场(工商银行勐海县支行前)
三、活动主要内容
(一)在宣传活动主题的同时,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相关法规,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家庭”,实现节能减排,科学发展,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引导全县各行业节约资源、提高能效、保护环境。
(二)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做好节水、节油、节电、节煤、节气宣传,组织开展节水、节油、节电、节煤、节气新产品及新技术的推广,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氛围。
四、活动组织领导
县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县节能宣传周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县监察局、信息产业办、财政局、人事局、经济和商务局、教育局、科技局、建设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林业局、水利局、农业局、广电局、质监局、国税局、地税局、统计局、新闻办、总工会、团县委。
五、职责分工
(一)县发改局牵头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负责通知各单位和邀请相关领导。
(二)县发改局、监察局、信息产业办、经济和经济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农业局、建设局、环保局、交通局、广电局、总工会、团县委要按照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意见抓好落实,分别组织2名工作人员参加本次活动。
(三)县各有关部门负责本次活动宣传资料的印制。
(四)县广电局要制定系统的宣传计划;新闻办负责手续短信编发。
(五)县发改局、经济和商务局、环保局、总工会、团县委负责活动场地的布置。
六、活动要求
(一)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在节能宣传周活动期间,有关部门要集中力量做好系列宣传活动,县广电局要在县电台、电视台连续报道有关节能的专题节目,县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除参加全县统一安排的宣传活动外,还要在本单位内部组织多种形式的节能宣传活动。
(二)精心组织,加强协作。节能宣传周活动工作量大,涉及部门多,各项工作由县发改局统一协调,其它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明确分工,加强协作,落实责任,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七、宣传总结
活动结束,各部门要对节能宣传周活动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形成书面总结材料于6月20日前送县发改局(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发改局统撰形成全县节能宣传周活动总结材料上报。
附件1:
节能宣
传周宣传标语
一、节能口号
二、节水口号
附件2:
环保节能减排宣传标语
一类:
二类:
篇12
住宅小区是当前城市建筑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建筑的过程中必须做好设计工作,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人们的正常生活,而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推广,在居民建筑校区内进行合理的设计来使其在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达到更加的节能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小区建筑的一个主要发展方面,也符合当前我国节能环保的主题。
一、城市住宅小区节约能源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了能源的不足,尤其是一些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使得我国的能源趋势越发紧张的,因此,我们应该在各行各业进行必要的节能工作,这也是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的节能环保的主题,在尽可能地开发新型的可循环使用的能源的基础上大力节约能源,减少浪费。作为人们日常居住的主要场所,城市住宅小区的资源消耗是极为严重的,而在这一点上当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得还很不到位,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因此,我们有理由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加强城市住宅小区的节约能源工作,其中,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来使得住宅小区在后期的使用中能够节省更多的资源显得更为有意义,实践表明也有实现的可能性。
二、节能住宅小区设计现状分析
上文中提到当前我国在节能住宅小区内进行的节能设计工作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才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加强这方面的努力。但是这并不是表示当前我国在这方面就没有任何的经验和实际工作,在住宅小区的节能设计上,我国主要的经验和现状有以下几点:(1)墙体保温技术,这一技术是当前我国建筑节能设计在住宅小区中应用的较为成熟的一种,它不仅仅能够减少冬季采暖的能耗还能够在夏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空调的工作量,节省能源,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一技术手段已经在各个住宅小区中得以应用并且效果显著;(2)除了上述应用较为成熟的墙体保温技术之外,其他的一些节能措施在我国住宅小区建筑设计中还明显的存在不足的现象,尤其是针对一些综合化的节能设计还存在很显著的缺陷,比如针对光伏技术、绿化设计等国外已经有了长足发展的综合应用节能技术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的甚至还没有进行研究的先例,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今后努力地方面。总的来看,当前我国住宅小区在节能设计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仍然需要向国外的一些先进国家学习弥补这一缺失,逐步建立先进的现代化节能住宅小区。
三、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住宅小区节能建筑设计的不足,结合当前发展现状,我们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必要的建筑设计工作来提高住宅小区的节能水平。
3.1 适度的住宅面积设计
随着当前购房热的发展,当前我国的住房面积也逐渐进入了当前建筑商的考虑范围之内,与之前建筑商过于盲目地追求大户型的建筑风格相比,现在的建筑风格正在趋于科学化和市场化,小户型的建筑结构不仅能够在节能上做出巨大的贡献还能够有效地节约建筑材料,减少建筑中的劳动力,节省资源。
3. 2住宅朝向与门窗设计的合理利用
我们都知道住宅的朝向和节能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向阳的房屋建筑模式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这也是合理利用太阳能的先例,通过合理科学的利用太阳能能够减少一些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最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除了针对住房的朝向进行必要的设计之外,我们还可以针对住宅的门窗进行必要的建筑设计,比如合理的设计门窗的朝向、大小和数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科学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
3.3合理利用光伏太阳能技术
光伏太阳能技术是当前较为先进的一种建筑设计节能技术,把它合理的利用在住宅小区建筑商便能够为每个用户节约大量的能源使用,虽然当前我国已经有了很多的应用太阳能的先例但是仍然还有许多可以弥补的地方,比如在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空调的能源利用率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上升空间,如何合理的更加高效的利用太阳能技术已经成为当前住宅建筑设计的一个主要问题。
3.4 适当提高住宅的层数
我们都知道高层建筑的建筑和使用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在尽可能的程度上节省了资源,提高了城市居住地区的容积率,然是从另一方面看,住宅的高度不能是无限度的增加的,首先,在建筑难度上就会使得我们的建筑技术遇到困难,高于一定的高度的建筑我们就无法从技术层面确保其质量,尤其是地基的稳定性无法确保,如果连居住的安全性都无法保证的话那么何谈节能,另外如果楼层的高度过高的话也会影响到相互间的采光等,如果采光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那么必然也会影响到太阳能资源的使用,这样也不利于节能工作,因此,楼层的高度需要我们根据实际的光照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只有设计出最佳的楼层高度也能够最利于节能工作。
3.5 合理的体形系数
体形系数也是当前在建筑设计中常常会提到的一个建筑指标,一般这一指标的确定对于节能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尤其是针对当前存在的这一系数明显过大的现象,如果能够针对当地的气候和地形特点进行必要的改正的话就能够起到很好的利用自然能源的目的,也就节约了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住宅小区内进行必要的建筑节能设计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应该提到我国建筑设计的日常上来,并且要科学合理的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国内的实际情况,力争在不影响人们正常居住的情况下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参考文献
[1]仲伟权.浅析节能住宅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们[J].住宅科技,2005(12).
篇13
公司召开能源工作会议,举办“实际工作中如何有效降低电费支出”的专题培训,由动能公司总经理杨保国亲自主讲,对公司主要用能单位的管理者讲解电价的构成,最大需量、功率因数对电价的影响,结合公司用电实际情况,对公司三个园区用电状况分别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利用分时电价政策减少电费支出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收到良好的效果。
积极推广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强办公用电设施(电脑、打印机、开水器、饮水机等)管理,各单位制订具体的办法,责任到人,下班关闭电源(连续作业单位除外);控制空调开启时间(下班提前20分钟关闭空调)和制冷温度,制冷温度不得低于26℃。(允许使用空调时间6月15日-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