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篇1

1.新媒体的定义及特点

相对于报刊、户外媒体、广播、电视而言,新媒体是在信息技术支撑下产生的数字媒体形态。新媒体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向大众提供个性化的媒体服务为目的,以促进信息传播的便捷化、个性化和实现资源共享为主要的发展方向[3]。与传统电视媒体比较,新媒体特点鲜明,具有很多不同之处[4]。

1.1 新闻来源的广泛性

传统的电视新闻中,记者是新闻报导的主体,大部分情况表现为记者“跑”新闻。而在新媒体时代,由于网络的普遍性,广大观众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移动终端等借助网络实时关注新闻报导,并发表个人见解,已经由传统的受众而转变为新闻传播的主动参与者。这种大众媒体的发展模式使新闻创作逐渐由“一对多”向“多对多”模式转变[5]。例如,2011年7月23日,在我国温州发生的动车追尾事件,首先发现新闻事实的就是附近的居民。由居民在第一时间于新浪微博上传相关图片和视频,之后引起媒体和网友的关注。这一模式大大缩短了媒体从获得信息到展开报道的时间,节约了人力成本,也保证了报道的实效性。在这一新闻事件中,新媒体为传统电视媒体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报道提供了有效的资源补充。新媒体的发展壮大,逐渐为新闻节目注入新的活力。

1.2 新闻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

在传统电视媒体报道中,新闻节目多是以“导语+视频”的模式呈现,即首先由主持人陈述新闻内容,之后播放记者的采访或者剪辑的视频片段。而新媒体诞生后,由于信息的者、信息来源、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发展,导致了信息传播的多元化,促进了信息共享的丰富化发展[6]。

1.3 新媒体具有更好的互动性

电台广播在没有任何视觉感受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发展到今天,与电视节目共存,经久不衰,其奥秘就在于广播节目可以实时连线与听众互动交流,让听众具有始终被陪伴的感觉。而传统的电视节目常常忽视了观众的互动,让观众产生距离感。新媒体的出现如一剂良药,解决了电视媒体报道的距离感矛盾。

2.新媒体时代的地方媒体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精神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新闻节目已经很难满足新媒体时代人们对于新闻节目的需求,甚至有资深媒体人认为传统电视媒体会被新媒体完全取代[7]。目前,我国很多电视新闻类节目在很大程度上都经受了新媒体的冲击,呈现出衰弱的趋势,这一情况在地方电视台尤为突出。但如果地方新闻节目能够转变自身传播手段,适应与新媒体共生的状态,仍然可以大有作为。因此,进行电视新闻节目的改革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让电视新闻节目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同时也需要电视新闻媒体能够保持时刻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并及时地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工作,紧跟时代步伐,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

3.新媒体时代的地方媒体发展策略

3.1 转变观念,树立品牌意识

当前,我国很多新闻节目在形式上过于单一,将播报新闻作为主要工作任务,认为做好新闻采访以及主持人播报,就圆满完成新闻报道。这样的认识使得观众眼中的新闻节目就是古板和单一,没有任何创新可言。由此,阻碍了新闻节目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求新闻节目转变观念,改变主持人主持形式,采取观众喜闻乐见的方法,最大程度满足观众需求。首先,要创新电视新闻内容,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品牌。这一方面,山东省广播电视台创立的生活帮、小溪办事、拉呱等栏目都是地方媒体可以借鉴的榜样。其次,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的包装,形成主持人自己的风格。最后,就是要注重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在质量,以人们新闻乐道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观众。

3.2 加强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不是对立的事物,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衰亡,二者均有各自的观众群和传播优势。如,电视新闻节目拥有采访权和专业化的制作队伍,设备齐全,可以充分保证节目制作的质量,而新媒体并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但是新媒体传播类型的多样性则是传统电视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传统电视媒体在制作节目过程中,应当注重与新媒体的结合,建立官方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拓新闻节目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将有助于传统电视媒体加强新闻节目的关注度和受众范围。

3.3 改革电视节目制作机制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机制是传统电视媒体新闻节目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电视节目制作机制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大电视新闻节目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保障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先进性和高效性,为创作优秀新闻节目打好基础;二是要积极构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从经济上激励那些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员工,以利于节目的长久发展。三是要拓宽节目的来源,加强与县市区电视台的联系,寻找更多的新闻素材。

3.4 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目前,在我国,很多电视台在制作新闻节目过程中较少关注节目播出后的反馈,缺乏必要的连续性。观众大多数作为被动的接受新闻节目所反映的信息。但反馈是电视新闻节目必不可少的因素,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新媒体其诞生之初,即作为网民交流平台,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因此,地方电视台可以尝试在部分栏目版块引入串联播报环节。在节目前期制作时,选取来自官方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的图片和文字加以编辑整理,粘贴到不同主题的模板上。在节目直播的操作过程中,运用ipad与等离子屏幕相联结,主持人根据播讲内容不停切换背景,还可以进行点击、放大、缩小、涂写等简单的直观操作。运用新媒体的辅助手段,把简单的节目内容表现得精致丰富,在视觉上带给观众新鲜感和画面感,时刻带动观众跟随主持人的节奏与步调,节目结束时,让人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以期获得非常好的收视效果。

总之,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也给传统电视媒体提出新的课题。地方电视媒体媒体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所发展,就需要进行自身节目的改革,做好与新媒体的结合,发挥彼此的优势,进而提升电视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关注度。

参考文献:

[1]王大勇. 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研究 [J] . 科技传播,2014(14) .

[2]黄建芬.新媒体发展形势下电视节目的发展[J] .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5):155-156.

[3]吴云生.论新媒体时代地方台新闻策划[J] . 中国报业, 2015. 06(下):78.

[4] 靖鸣,马丹晨.移动互联背景下手机谋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J] .新闻爱好者,2013(10):72-75.

篇2

一、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特点对比

1、专业性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专业性是其最显著的特性,明显优于新兴媒体。一方面,传统媒体的报道内容是在专业的制作之下形成,具有真实性强的特点,这也是导致传统媒体在即时性上差于新兴媒体的重要原因。而对于新兴媒体来说,其信息量大,且内容缺乏专业性,导致信息缺乏一定的真实性。

2、传播范围

以互联网、微博、微信为主的新兴媒体在传播的广度上明显优于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受众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搜获新闻信息,决定了其观众范围广。而对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传播范围上受限,相对狭窄的传播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媒体的发展。

3、互动性

互动性是新兴媒体的一大特点,特别是微博、微信和论坛等新兴媒体,其传播平台具有互动性,受众不仅可以在交流平台上获取信息,而且可以通过平台传播内容,进而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而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在互动性上比较欠缺,使得媒体传播效力相对较弱。

二、新兴媒体下传统媒体的发展机遇

1、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机遇

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各有优劣,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也是推动传统媒体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采访技能的融合方面,传统媒体可以依托新兴媒体的先进性,优化与调整传统的报道方式,转而通过微博、微信及互联网获取更多的新闻线索,提高传统媒体发展的能动性与广泛性。

2、产品数字化的创新机遇

数字化是当前媒体发展的重要方向,传统媒体着力于产品数字化发展,是适应新兴媒体时代的必然举措。一方面,新兴媒体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传统媒体要充分利用新技术,逐步转变发展的形态,转而以数字化的产品迎合受众的需求。如,在很多报纸中,二维码就在其中广泛使用,便于读者在信息阅读的同时,同时扫描二维码快速进入网站,了解更多更详细的信息。

3、发展模式创新的机遇

新兴媒体带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冲击是巨大的,如何在挑战中获取新的发展机遇,关键在于如何创新发展模式,契合媒体发展的大环境。首先,传统媒体要认识到自我的不足,在依托新兴媒体优势的同时,要逐步转变自己的发展姿态;其次,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新兴媒体,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增值服务,如开发搜索引擎等;再次,新旧媒体间不应以敌对的方式谋求发展,而应更多地以相互融合的姿态,实现各自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媒体产物。

三、新兴媒体下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

1、坚定地发挥自我优势,夯实发展基础

传统媒体在专业性方面,表现出新兴媒体无法企及的优势,而内容为王的竞争核心,突显出传统媒体在内容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新兴媒体下的传统媒体,要坚定地发挥好自我优势,夯实发展的基础。首先,新兴媒体内容具有转载的随意性,而传统媒体内容的权威性和原创性,正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元素。传统媒体要做大、做强自己的优势,展现新兴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魅力;其次,传统媒体在即时性方面显然不足,面对这一先天性滞后,传统媒体应进一步注重新闻信息的深度挖掘,并做好包装等工作,强化新闻信息的专业性优势。

2、深入推进融合,创新传播模式

融合是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共谋发展前途的必然需求,也是传统媒体抓住发展机遇的重要举措。新兴媒体的及时性、互动性等优势,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但是,深入推进两者的融合,创新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也是传统媒体谋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实现电视、报纸与网络的移动接入,是当前最为积极有效的融合。一方面,传统媒体要强化与互联网的合作与互动,特别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实现媒体与受众的互动,进而不断地提高媒体的传播范围;另一方面,要充分依托新兴媒体平台,为信息的获取及挖掘,创造良好的途径。例如,重庆市秀山广播电视台在2011年以前一直用模拟信号传输电视节目,且电视频道只有三十几个,秀山台在16.17频道,收视率很高。自从改用数字信号传输电视节目以后,电视频道增加到200多个,秀山台改成了307.308频道,再加上各种新型媒体的增多,秀山台的收视率呈现较大幅度下降。面对这一现状,秀山台充分依托移动终端,开通了《掌上秀山》APP,市民可通过下载《掌上秀山》,随手关注该台的自办节目《秀山新闻》《边城叙事》等栏目,增加了秀山台的收视率。

3、着力人才培养,开发个性化产品

个性化是新媒体时代受众对媒体的要求,也是新时期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传统媒体要抓住发展的机遇,强化个性化产品的开发。首先,传统媒体要立足于受众的需求,开发出有针对性的产品。如,央视手机客户端就是通过新兴媒体平台,实现新闻传播及互动;其次,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尊重受众的个性需求。在新兴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要转变发展姿态,始终以受众需求为导向,提高媒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获得受众的肯定与欢迎;再次,传统媒体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传统媒体要大力强化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传统媒体人的思想观念与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充实媒体队伍,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兴媒体的发展给予传统媒体带来了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为传统媒体“谋发展、求共存”的关键。当前,传统媒体的发展,着力点在于充分发挥好自我优势,并在此基础之上深化两者融合、强化人才培养,从本质上夯实传统媒体发展的基础,推动传统媒体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峰.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之路的一些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4.05.

[2] 邹祥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与策略[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0.

[3] 王桂芳.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J].陕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12.

[4] 陶伟.传统媒体如何改革以应对新兴媒体的挑战[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版),2012.08.

篇3

作为网络世界的新兴事物,自媒体(We Media)也成为“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Shayne Bowman和Chris Willis(2003)认为自媒体是普通人民通过数字技术在互联网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提供和分享新闻和事实的途径,是可以发送各种心情及事件的载体,如各种微博、论坛、社区、博客和推特(Twitter)等,民众可以通过这些载体自我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的事件。早在上个世纪,传播学家McLuhan就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相似理论”,随后美国新闻学会(The American Press Institute)的媒体中心出版了由Shayne Bowman(2003)与Chris Willis(2003)两人联合提出的“We Media”研究报告,对于“We Media”下了十分谨慎的定义:“We Media”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这份报告认为“We Media”改变了长期以来的新闻传播模式,我国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2016)将这种特征概括为“全民DIY”。代玉梅(2011)认为,界定在互联网媒介环境下以人为传播主体的节点是通过数字互动媒介接受和发送信息的媒介用户。在自媒体时代,每个用户都可以发言、评论,都可以实现“节点共享”。

二、自媒体的特点

自媒体(We media)重点还是在“We”,大致有三个方面。

(一)多样化

自媒体的传播主体来自各行各业的民众,因此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来说,自媒体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传播者对于新闻和事件的整体性、把握性、及时性要强于他传播。

(二)平民化

自媒体的传播主体主要来自于社会底层,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他们对于事件的解读和间接更公平、公正,人人都有话语权。

(三)普泛化

只要拥有数字终端,并且有网络连接,自媒体能保证每时每刻向民众提供所需要的资源,进一步缩小了人与人的距离。

当然,当今社会的自媒体还拥有许多缺点,由于自媒体内容产生缺乏他律,所以在内容的把关方面掌控不够,有些团体或个人为了自身利益的实现,虚假信息不断流出,降低了公众对一些自媒体的言论的可信性;一些营销号为了博取眼球夸大其词,断章取义,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恪守底线已经成为自媒体用户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最后,自媒体维权也频频出现,由于引用他人原创而不标明出处发生的纠纷也可以造成不良影响,而维权则需要大量时间、金钱。总之,自媒体现在还尚未成熟,它的日后维护建设道路还任重而道远。

三、自媒体的数据

在自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不可否认,国内现在最火热的自媒体便是微信和微博两项信息技术,来自新浪微博(2015)和腾讯微信(2015)官方数据显示,这两项技术所搭建的信息交流平台目前用户均数以亿计。微博(Weibo)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其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根据2016年微博的第三季度财报,Useit知识库进行了整理,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9月30日,微博月活跃人数达到2.97亿,较2015年同期相比增长34%,其中9月份移动端在MAU总量中的占比为89%;9月的日活跃用户达到1.32亿,较去年同期增长32%,影响力迅速攀升。微信(Weche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为智能终端提供及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也可以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的社交插件,根据腾讯的2016年微信数据分析:截至到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4%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8.06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个人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超过800万个。其中,61.4%的用户每次开微信必刷“朋友圈”。可以发现,微信已不再是最开始那个简单的“APP”,它正从一个“应用”,进化成一种蕴含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驱动力的“现象产品”。

四、自媒体的发展前景

自媒体在现代传媒地位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重,Bill Gates曾经宣称,报纸还有40年的生命。预计未来几年,自媒体产业的总体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作为最主要的信息平台,营销推广平台、社交应用平台,微博、微信两项信息技术的使用人群将以更加快速的方式增长。另外,日后自媒体的一些数据也会被应用于预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如推特(Twitter)信息曾被成功用来预测股市走向,微博信息还被用来生成地震和各种流感流行的早期警告。

企业和商家也在其中看到了自身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说,公开的信息披露使得投资者更加了解企业的情况,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匹配程度,以往的传统媒体只是注重于报道知名度高的企业的信息披露,而小公司则无法享有这个权利。自媒体的出现改善了这种情况的产生,除了传统媒体,公司还可以通过在自媒体来传播自己的公司信息,这能很大地弥补传统传播媒体的局限性。自媒体使得公司扩宽了信息披露的渠道,而如何利用自媒体更好地提升企业自身价值也会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之一。由此看来,自媒体的日后发展范围十分广泛,对于企业的影响也将成为其发展的有利推动因素之一。

五、自媒体发展的应对策略

在舆论导向方面,应积极支持自媒体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就其的不足做好应对措施。对于以上提到的知识产权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应从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加强对自媒体信息内容的管制,减少假新闻、标题党等缺陷,提供一个真实良好的网络平台环境,一旦查处假新闻,通过罚款等方式使其承担社会后果,增强自媒体言论的可信性;加强维权意识,加大对抄袭行为的管制,使民众愿意提供言论共享,但妥善解决这一问题要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

六、结语

自媒体通过网络以及当今数字技术,正在以核裂变的速度快速向前发展,随着上网人数的增加,自媒体也渐渐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对于其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自媒体在日后也会衍生出很多对于其他行业的影响,包括对公司行为的改变、人类行为的影响等,对于自媒体的探索也会不断充实传媒方面的学术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文静.国内新媒体文献研究综述[M]新闻研究导刊,2016:Vol.7 No.08.

[2]邓新民.自媒w: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2,(2).

篇4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声影结合、富有美感的艺术形式,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这种艺术形式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适应广大广播电视受众对电影发展更高的期待,同时也为丰富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以及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但是近几年在激烈的媒介竞争当中广播电视在整个新媒体时代的应用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很多行业对其的依赖性也不断减小,这就要就我们要不断改进与创新。现在是智能化、信息化时代,所以我们要将这个时代的要求融入到整个广播电视行业中,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就目前状况来说,由于传统广播电视的视听新媒体终端,储存,以及渠道等等很多方面的原因,与新兴媒介实力还相差较远。希望通过对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发展的新突破做的一次小的调研,可以为整个行业以后的发展起一点小的促进作用。传统的体制束缚了广播事业市场潜能的发挥。长期以来,我国的电视广播事业走的是双重体制,即事业编制,企业经营。国家最初这样实行的初衷是:既能实现对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的很好管制,保证了舆论宣传,又方便媒体实现经营性收入来壮大自己。但事实证明,广播媒体的双重身份,未能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造成多种弊端,其中之一就是面对市场左右为难、畏首畏尾。导致广播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效益不好。

2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发展的新突破

2.1 内容的不断创新

就实际广播电视发展前景而言,内容生产力才是超越其他媒介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好的媒介应该“既要有艺术性,又要有实用性”。广播电视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富有艺术魅力,兼顾到“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和艺术性”,“要能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且适合我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所以就要求联系日常生活中通过精心的准备,从不同角度出发,提供新的视野、构建新的格局、呼唤新的变革,有针对性的研究关键性环节的设计,使每个观众可以在观看中得到快乐或者感悟甚至于灵感。内容生产力应该与当前经济文化发展的主题联系紧密,向观众传播时通过简单的介绍,一个好的简介更是可以激发人们的观看兴趣,为观众构建一个基本的映像,使观众有后续观影兴趣。内容生产力应该通过对一些经典作品揣摩,好好分析、体会,构建一条大概的理解体系,最后融会贯通形成核心的理解。从最基本的理论出发,去构思选材,从最基本线条,不断润色,不断改进,在此期间,不断学习其他媒介的方法技巧,总结经验,提高广播电视内容生产力的核心竞争力。

还可以与其他网络运营商合作,共图发展,开创“广电主导、分工负责、优势互补”的模式。加强网站建设,建立双向互动平台。在网上征集一些广大观众的意见或者建议等信息内容,开展一些征集活动按照贴近观众生活需要、贴近观众思想追求、贴近观众心理成长需求的原则来建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为广播电视的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建立双向之间的互动网络平台,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来为广播电视工作服务,利用微博、社交W站、qq等载体来促进制作人和观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2 与云技术相结合的转型

近几年云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很多行业对其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加,广播电视这一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与新兴的云技术具有相通性,现在是智能化,信息化时代,所以我们要将这个时代的要求融入到广播电视行业中,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生活角度来讲,人们希望生活越来越简单,云技术与广播电视相结合,比之前的储存,传播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它提高性能的基本单元,选取相应的基本单元,与不同的信息相结合,构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观看系统,可是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使服务更加周到。关于云技术在电视广播的应用的控制技术和驱动模式,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2.2.1 控制技术

简单来说,云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控制技术就是整合图像、声音、影像、文字相整合的综合实践运用,这个是将人工操作与智能操作相结合最简洁的方法,在这个方法运用中,我们可以将我们下发的指令,通过云技术的整合准确的反应到接受端口,其灵活性,精准性都是极为可靠的。控制系统与检测系统结合,可以使电视广播更具有竞争力,使视听图像更为清晰,更加流畅,使整个行业的互动性也更为开放,使制作理念的创新性也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将各类新兴文化在节目中更好的体现出来,同时减少工作中的失误率,整合出符合本国传统文化习惯以及观众喜好的发展需求。也为丰富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以及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电视广播的发展对每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国家如果广播电视发展程度越高,说明这个国家在文化建设上一定投入了大量的经济和财力,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大力改进广播电视的模式,进行自主创新,研发和改进,使我国基础文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稳步上升。

2.2.2 驱动模式

驱动模式是指在极其复杂的操作中,可以让每个设备都紧密配合,使其保证一定的频率以及一致的操作模式。传统的驱动模式主要使用传统传播模式和其他辅助设备传送到信号塔,信号塔再与其他设备相结合将整个传播过程整合形成一条完整的传播线。但是传统的设备工艺流程操作复杂,很容易在生产中出现故障。随着科技化智能化的不断提高,出现了更为简洁而且高效的驱动模式,将驱动模式融合在整个操作系统中,使云技术与电视广播相结合可以更简单的运行。

3 结束语

总之,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发展旨在改革新的发展模式,新的方法,策略与预期的目的,观众的期待,大众的审美情趣,接受能力为主要轴心,提高广播电视者创新思维的潜能,强化其对整合图像、声音、影像,文字中作用的理解以及重视、提高,我们要大力改进广播电视的模式,进行自主创新,研发和改进,寻求新的理念内容和创新意识,提高广播电视的综合素质,为使我国基础文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稳步上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改革广播电视新模式的过程中,必须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开发,必须注重整个行业的前瞻性、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要明确广播电视发展的思路,让传统广播电视在互联网背景下结合云技术,打破传统在延续了多年的传统的理念下融合更多更有实用价值,更具含金量,更有深度的新兴媒介思想。

参考文献

[1]北京电通网络互动中心.王岩玲.融合新媒体:现代广告,电视节目的未来[J].中华新闻报,2007(2).

[2]周杰.论打造城市电视台本土文化栏目[J].新闻爱好者,2008.

[3]黄鸣奋.新媒介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4]石磊,陆地.解析中国民营电视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5][美]大卫・阿什德.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6]朱光烈.我们将化为“泡沫”――信息高速公路将给传播业带来什么[J].现代传播,1994(2).

篇5

0引言

传媒产业的兴旺发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兴旺发达的标志,是一项能够极大造福于人类社会、提升人们生活素质的公共事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媒产业正面临着一场新闻革命,科技期刊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一员,已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

1新媒体带给传媒产业的冲击

新媒体以其传播快捷、资源丰富、参与性强、互动性强、个性化强的优势,快速渗透到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分食着科技期刊的广告市场和读者群体,科技期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这场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是传统媒体人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更是科技期刊急需解决的问题。

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

就目前来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具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2.1 传统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长期形成的权威性、品牌性和公信力带来的深远影响,有着忠实的目标读者群、编辑队伍和原创作品的天然优势、精美图文并茂所产生的阅读乐趣,以及大幅面精美广告带来的冲击力和影响力;但是,科技期刊限于审稿、编辑加工、出版周期长,印刷成本高、出版时间固定、版面受限、互动性差等等。

2.2 新媒体的优势是其实效性极强,内容随时上传、更新,检索方便快捷,易复制,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互动性强,编读之间可随时交流,相关内容报道全面,便于查询,广告更有针对性,出版发行简洁快速,成本低,受众面广;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iPhone的出现,新媒体已不再那么受终端设备、电源和线路的限制,也能随时随地阅读了。但是仍不能像传统媒体(报刊、杂志)一目十行,不如传统媒体的视觉冲击力强,导致深度文章阅读率低,广告视觉强迫性差,效果不以保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媒业向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会彻底改变。

3科技期刊发展的新机遇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时期,中国正由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科学技术发展进入重要的跃升期,科技期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方面。报纸、书刊的责任是传承优秀文化、推动人类进步。科学技术乃是强势文化及第一生产力,相应地,科技期刊科技期刊作为科学技术成果的传播者,拥有引领科研方向、凝聚科技力量、汇集创新成果的科技制空权[1],它是反映一个时代及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窗口。

3.1 与互联网相融合 完成科技期刊向数字化的转型互联网日益成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的更快捷和更普遍的信息源,把互联网作为工具和新媒体,充分发挥期刊在信息采集、加工、处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实现刊网互动,这也是期刊业转型的重点方向[2]。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在2011年5月19日北京举行的“教育出版数字化交流讲座开班仪式”上强调,对中国出版界而言,现在已经到了不是研究数字化重要与否的时候,而是要迅速行动抓紧完成数字化转型。

对于科技期刊,应借助互联网带来的发展契机,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利互补,掌握在数字化时代的主动权,跟上世界的数字化潮流,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实现传统媒体向现代传媒产业的转型。

科技期刊承担着确认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传播科学知识、积累科学文化、促进成果转化、引导科技创新的重任,还承载着学术评价、学科建设、学风净化、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重要功能[3]。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受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影响,面临的形势变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新兴的多媒体和网络传输的发展,科技期刊除了应该充分发挥文字、印刷品传统的传播方式以外,更应该积极地采用新型的媒体传播方式,更方便、迅速地为受众服务。②对内容需求的变化,也是重要的方面。内容一直被认为是传统媒体保有话语权的资源优势,但网络媒体正分流着内容资源和功能的异化。③受众角色和阅读方式的变化。网络媒体模糊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界限,使传播者和受众者在互动的基础上发生了角色的变化,而且地位平等。受众者也由沉默的、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选择者、参与者;阅读方式呈现出多元化、数字化、个性化、移动化的趋势。

3.2 转变经营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科技期刊的核心是内容,质量是提升科技期刊的生命力的关键。科技期刊的文章内容应反映当前科技发展的最新方向、该领域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所报道的技术成果具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把网络技术运用到编辑工作中,改变传统的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模式,对来稿进行信息检索,核对数据、引文,方便快捷,提高组稿、审稿的时效性;利用学术不端行为检索平台,可以更好更准地搜索、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净化学术环境,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坚持自己的办刊特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业务范围,充分利用期刊网站平台,增加电子期刊、与读者的互动、下期内容预告提前上传期刊网站等,将原来文章发表滞后2个月上传改变为内容提要当期上网。将一条腿走路变为两条腿走路,以此来吸引读者,增加发行量。

3.3 努力提升科技期刊编辑的专业素质科技期刊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科技期刊的质量取决于编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决于编辑加工时对相关资料有针对性地检索的情况。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要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①不断地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地跟踪世界最新科技发展趋势,了解和关注本行业本专业的最新科技成果,提高对论文的审读能力,从中发掘和采用那些技术先进、见解深邃、对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推广价值的文章。②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网络环境下对编辑提出的必备要求,这也是确保期刊质量的前提。③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熟悉出版业务知识。④具有创新精神,多元化经营杂志。要有组织专题的能力,组织学术会议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学术会议议题的选择上。⑤要有版权意识,对于来稿要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检索,杜绝侵权行为。⑥认真学习贯彻相关的编辑规范和标准,为确保质量和出版周期,严把质量关,使编辑和出版质量不断提高。

4结束语

科技期刊要紧紧抓住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机遇,提高自身竞争力,谋求快速发展,充分展现科技期刊的核心价值、重要功能和社会责任,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科技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带来,一些传统的事物正在消亡。纸媒就是属于这样一类传统事物,美国的一位知名学者指出,到了本世纪中叶,报纸将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其最后的订阅者也将消失,美国的纽约时报也在前几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地裁员,从而降低经营成本,随后又宣布将纸质出版物转为电子出版物,其电子出版的收入已经可以实现其扭亏为盈了,面对这样的信息网络时代,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很多传统的媒体出现运营困难,怎么面对这些困难,实现一种转型发展,是现在纸媒急需面对的问题。

二、优势

作为一种有着很长历史的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为其进行升级转型奠定了基础和保障,为深入改革赢得宝贵的时间。下面就这些优势具体分析一下:

(一)人才优势

由于纸媒是一种传统的媒体形式,包括有报纸、杂志等具体形式,他们在进行出版之前,需要经过多道严格的审查,检验才能出版发行,这些严格的审查需要有专业性很强的人才才能保障,一般信息通过纸媒进行的程序主要有两步,一个是新闻的采集、撰稿,另一个就是新闻稿件的审查、修改,这两道工序都是经过多人重重把关,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在纸媒中,有着很多高素质的新闻采编人才,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可能发生事件有着一定的预判能力,同时他们在一些社会问题上的观点相对比较准确、恰当,这是网络媒体不可比拟的人才优势。他们在纸媒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很大的市场,读者还是十分欣赏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对社会问题的见解还是比较温和、冷静、正面,有效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

(二)固定读者的优势

由于纸媒的长期的运作,他们在市场上有着一定相当稳定的读者群体,他们对每天阅读报纸杂志,有着自己的看法,也许已经成为这些读者的一种习惯,他们将阅读报纸和杂志变成自己的一种休闲方式,构建出了现代纸媒自己的一个读者网,在这个无形的网络之中,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报纸、杂志有着很大的信任和执着,不管这种固执的阅读方式是读者的一种理性选择,还是一种感性选择,只要他们还在选择纸媒进行阅读就行,目前这样的人群还是比较大的。

(三)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透彻的优势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消亡都是一个盘旋向上的过程,新媒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旧媒体的优点,完善自己身上的不足和问题,形成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同样的纸媒作为一种旧媒体,在向下可能消失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优势,因此需要在向下的过程中,抓紧时间进行升级改造,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另外,中老年人对社会事件需要全面的、多角度、多侧面、深入的分析探讨,纸媒凭借着自己角度多、分析透彻等优势,在中老年人群之中有着一定的地位,现在的网络媒体还是做不到这一点,主要还是一些标题党、碎片式的阅读,在一些年轻人中有着相应的市场,但是这种片段式的阅读不利于人们对社会事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容易出现一些错误的思想。

三、存在的困境

目前,从全球来看,很多知名的报业大鄂都不断出现经营危及,《华盛顿邮报》将周刊停发,《金融时报》停刊等等,有很多报纸杂志开始停刊,或者转型发展,现在全球的纸媒已经进入到一种困难的境地,出版量不断降低,主要的广告收入也进一步缩减,同时用人、运营成本不断提高,是现在纸媒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网络媒体有着自己及时性、极易获取性等特点,不断压缩着纸媒的读者空间,纸媒的发行速度是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他们需要一个严苛地流程,最终形成刊物发行,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升级,人们手机、电脑的数量不断增多,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人将选择网络媒体,而舍弃纸质媒体。同时网络媒体具有可交流性,在媒体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具有相应交流的空间,使得人们在阅读相应的新闻之后,可以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一点纸质媒体是做不到的,网络新媒体具有双向性,而纸质媒体却做不到,只是读者被动的阅读相应的文字。

四、固本创新的发展思路

传统的纸质媒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例如自己有着专业素质高,社会洞察力强的新闻采编队伍,这是网络等新媒体所没有的,这些高素质的专业采编队伍,在新闻的采集修改过程中,可以保证纸质媒体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更具有多角度、全面性、客观性。这样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这些都是纸质媒体核心的优势,需要固本的地方。在于新媒体竞争读者的时候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上,网络媒体就经常出现乌龙事件,将一些没有的事件,说的是有鼻子有眼的,这主要是由于网络媒体没有一个监督审核的机制,对来之读者的新闻,很多网站就没有进行审核,加之网络经常出现转载的特点,这些乌龙新闻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很快,同时也很难控制住。这就体现出纸质媒体的权威性,在社会正能量的引导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新闻最本色的要素就是真实、客观、迅速。只有真实的新闻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值得宣传的。

五、结语

现在社会在不断变革,新的变化导致了纸媒出现的困境,只有直面这些问题,分析存在深层次的问题,拓展思维,创新出版形式,贴近读者现实需求,才能走出发展困境,迎接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篇7

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的伟大发明。不懂的问题"百度一下",下载软件"迅雷一下",听听音乐"千千静听",买买东西"淘宝一下",交个朋友"QQ一下"。 21世纪网络的迅猛发展预示着人类新的全球性文明。网络以其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综合性等独特魅力,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同时新技术的猛烈冲击之下,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传播形式开始成为人们的新宠,这类传播形式由于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便快捷,获取信息更加精准直接,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 ,而传统的电视传播是单向传播,与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相比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劣势,传统的有线电视媒体面临着十分紧迫的发展现状。那么,应当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发展好有线电视媒体,增强有线电视媒体的竞争力呢?

1.建立平台型网站

建立平台型网站是扩大传统有线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影响力度的有效方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平台型网站并不是作为有线电视媒体附属存在于网络上的一个平台,平台上展示的内容并不仅仅是电视媒体的内容,我们应当将平台型网站完全看做成一个独立的,内容丰富的新媒体平台,让网站发挥将有线电视的传播平台拓宽的基本性质。

总而言之,传统电视媒体的平台型网站应当被看作是一个新的平台,即在有线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之下,为有线电视的经济效益努力着,还旨在发展成为更加容易被新媒体时代,被观众所接受的,有自身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新媒体。在进行平台型网站的设计时,应当注意三个原则,也就是双向交互、非线性传播,以及海量专业三原则。

首先,双向交互。也就是说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传播,而是点对点的多向传播,这样才能够实现信息的分享,让更多人接收到所要传播的信息。网站不是由一个人或者是团队所控制,在新媒体的背景之下,用户开始逐渐成为了传播中的一份子,成为了作者。这也是新媒体时代的最大的优势。

其次,非线性传输。非线性传输能够最大限度的打破传统电视带给人们的局限性,让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爱好,跟随着自己的心意,自由的在平台上进行下载和点播等活动。这样就让电视节目的传播更加有价值。

最后,海量专业。由于平台型网站的用户量巨大并且用户类型很多,所以,平台型网站需要进行海量信息库的建设,才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平台型网站无论是自信息检索上还是检索分类上,都要做到绝对的细致和专业。

2.改进数字化频道

近几年来,数字电视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在数字化频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数字频道的咨询品种内容不丰富。传媒业内容为王,没有好的内容就不能进行好的传播,尤其是人们的审美水平日益提升的当下,观众对于节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将数字平台上的内容从质量上提升上来才是根本决策,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来看,这点并没有做到。并且,我国绝大部分的数字化频道都没有进行足够的网络互动,仅仅只是浅显的进行互动点播业务等,但是也没有发展的十分透彻。再比如,现如今数字电视频道业务渠道十分单一,不重视市场的发展,没有随着时代的要求向新媒体业务进行拓展。

3.拓展网络视频业务

有线电视媒体在内容的创造上是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的,也使传统电视人在新媒体时代得以生存的制胜法宝。在网络视频用户数量不断激增的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人应当重视起视频业务的力量,积极将视频业务向网络进行拓展,扬长避短,用内容吸引受众。

数字电视的平台就可以进行网络视频业务的扩张,因为现如今电视机已经进行了很深度的普及,数字电视也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将视频资源查找到,十分方便,也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基本需求,有着很深的发展潜力。不仅如此,数字电视平台可以和网络进行互补,最大限度的将传统电视的内容传播出去。

4.建立起数据库

要说起数据库的概念,其产生的时间已经有五十年了,在这五十年中,数据库的概念被不断的完善,数据库也不断的走进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数据库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开发出一个全能的数据库,成为媒介能够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浪潮中得以生存的关键武器。

全能数据库以数据为基础,其中包含着各个领域、各个专业乃至于各种形态的信息集合。全能数据库必须要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打破传统的思维,要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最好的资源配置,经过分析和重组,进行新的产品线设计,保证电视媒介信息的最优化配置,从而让电视媒体能够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实现资源增值。

5.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互联网出现并迅速以其强大的功能和超越优势对所有传统媒体提出了挑战,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在新媒体的背景之下,传统的有线电视媒体的地位似乎的岌岌可危。实际上,传统有线电视媒体仍然有则自己本身独特的优势,也不会在短时间内被网络电视媒体等取代,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之下,找准传统有线电视媒体的定位,发挥好有线电视媒体的优势,并且结合目前新媒体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好有线电视媒体从内容上到形式上的创新工作,就一定可以在新媒体的背景之下实现有线电视媒体的增值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志红,李佳路. 走向崭新的传媒时代[J]. 中国新闻科技. 2010(01)

篇8

一、我国动漫的基本情况

我国动漫产业以动画为主的市场是在1993年以后才起步的。首先是由于当时国家没有限制动画片的产量,同时也取消了政府收购,国内动画行业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个是国外动画片进入中国市场不再受限制,而中国原创动画片的产量又偏少,国内市场受到国外动画片的冲击;另一方面国内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动画片的交易基本被各电视台垄断。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市场发展潜力,导致相当部分的人才流向了动漫产品的加工制作领域。

总的看来,当前国内的动漫产业不仅真正有影响的作品很少,而且动漫业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的是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新型动漫产业的研究上来,使之更加适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

二、新媒体动漫发展现状

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我们通常把以前没有出现的、因技术革新而发生变化的媒体形态称之为“新媒体”,如移动手机、互联网、网络电视、P2P、IPTV等。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应用,快速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消费方式。这也给动漫内容制作企业提供了市场的新契机,也不断地影响和颠覆着国内动漫业等行业的营销传播渠道和运营管理模式。新媒体为动漫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网络动漫蓄势待发

进入优酷、土豆、百度等各大视频网站,我们会发现国产动画片的数量越来越多,点击排名也逐渐提升。根据百度奇艺网的最新数字,该网站播放的动画片《秦时明月》在10个月里点击率达1.5亿次,《喜羊羊与灰太狼》达3亿次,最受网民欢迎的25部动画片中,国产片占据了23席。以网络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国产动画继传统电视媒体之后新的播放渠道,为其开辟了一个空间广阔的输出平台。“新窗户不是一夜之间打开的,是视频网站独特的媒体属性决定的。”电视是一种线性播出,观众如果错过了时间就很难再看到,并且网络电视还没有普及到每家每户,大家不能都使用到电视数字回放功能。而视频网站就不同,观众想看什么、什么时候看,都有自主选择权。不用局限于电视的线性播出的规则,这让观众拥有更多的自由性。

2.网络游戏的蓬勃发展

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网络游戏应运而生。吸引着一大批人加入到网络游戏的大军中去。动漫化的人物,故事线索,任务命令都是网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网游的出现曾经是一大热议的话题,很多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主要就是网络游戏这种新型的玩法让很多玩家爱不释手,它的实时性,团队合作性等,都是它成功的关键。网络游戏中唯美的动漫人物,场景设计,都给玩家带来新颖的视觉体验。但中国的网游还处在抄袭国外网游的故事情节和模式的状态下,要改革才会有发展,不仅在数量上,在质量有提高才行。

3.手机动漫异军突起

为全面深刻阐述中国手机动漫现状,有必要先界定一下手机动漫的定义,本文界定的手机动漫定义是:通过手机媒体为播放、运营载体的动漫类产品,统称为手机动漫,其包括漫画、动画、游戏三大类。手机动漫最大的特点就是便携性,随时随地可观看。

移动、电信等各运营商的转型,为动漫形象和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更为互动和开放的平台,由此衍生出一条新型的动漫产业链模式,与传统动漫产业链的基本模式不同的是,“新模式”从动漫作品的策划、制作、发行、播映、授权、产品开发与销售等各环节都兼容了新媒体的特点与市场规律,使之更加贴近市场的需求,那就是动漫作品更贴近观众的需要、播出渠道更为广阔;动漫产品更显人性化设计、销售渠道更为趋多元化、减少了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成本。

三、动漫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改变

对于网络视频的强势挑战,传统媒体有点坐不住了。新媒体市场开拓速度之快,如同其本身技术飞跃一样出乎人们的意料。现在许多孩子喜欢在网上观看动画片,新媒体已经开始赶超电视了。简单来说,节目时间缩短了,画面更适应视频播放器的小屏幕,内容上走成熟路线,加入搞笑、戏说的成分。

动画片的观众群非常庞大,有小孩也包括大人。传统电视媒体因频道和时间原因,播出动画片的数量会受到限制,而新媒体突破了这一长期以来的瓶颈因素,为动画片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如何利用新媒体强大的空间优势和影响力,抓住由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迁移的年轻消费群体,将是未来动画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最出名的例子,《喜羊羊与灰太狼》是近年来卓有成效的一部动画片,自开播以来已红遍大江南北,剧中的动漫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几乎无人不晓。当它在动漫市场产生了如此强大的声誉,能带动一部分观众与之产生共鸣,它便被很多广告商看中将它融合到广告之中,比如“读书郎早教机”的广告,广告商将动画形象融入到广告之中并将这些广告广泛地投放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上。这样增加了动漫形象与受众的接触率,又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获得市场和社会公众对其价值意义的认可,这样双赢的效果在新媒体时代下很容易被实现。

四、新媒体数字技术在动漫作品上的运用

新媒体加快了数字技术在动漫领域的应用,为动漫作品的创意与执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新媒体数字技术将人类带进后现代影像时代,各有所长的媒介用多媒体语言将现实色彩斑斓地呈现于大众面前,虚拟图像反映并超越了现实,使受众被不同的媒介景观紧紧包围,处于媒介所构建的虚拟现实中,满足了当代人类对视觉的追求。

篇9

1.1 充分认识编辑美学的重要性,培养报纸刊物独特的影响力

编辑美学是一门和编辑学相互交叉和渗透的学科,它确立了编辑美学原理和理论系统并且应用于编辑美学实践。马克思对美学的理解是美不仅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产生的物质形态,而且美是一种意识形态,人类改造世界的时候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美,所以美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变现形式,人的一切生产劳动都是按美的规律来进行的。报纸编辑工作和美的关系也是如此,人们在审读报纸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评价、学习、和欣赏美的过程,因此编辑学离不开美学的指导。实际上,人们购买一份报刊,第一眼关注的往往不是内容,而是看报刊的装帧编排是否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一份报刊如果只是内容丰富而装帧编排粗劣,往往就难以给读者带来优秀的第一印象,读者一旦丧失了阅读兴趣,丰富的内容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同样,一份版面设计优秀的报纸可以给内容增光添彩,但一味地讲究版面设计和文字排版同样也有失偏颇,一份好的报纸刊物要做到版面与内容的统一协调,布局美观、色彩适宜、板块设计合理。报纸编辑人员奉献给读者的不仅要是科学精品,还要是艺术珍品。在新媒体时代下,报纸编辑人员自身的角色转变需要从此处着手,摒弃传统观念中编辑美学无甚意义的观念,而是需要充分认识编辑美学的重要性,寻求优秀版面设计与丰富内容之间的合理平衡,使得报纸刊物能够具有其独特的一份影响力。

1.2 完成从幕后走向幕前的意识转变,转型为新闻传播的全程策划人

一部出版物的出品是要经过繁杂的程序,这其中会综合各种人的风格。出版宗旨、采编人员的立场与观点、专业素养、技术水平、审美意识与科学意识的不同,这些在编辑稿件时融入的特色形成了迥异的编辑风格。也正是因为编辑风格的各不相同才使得出版物具有独特的魅力,这也是现今出版市场如此繁荣多彩的一个重要原因。报纸的编辑同样应当参考这一基本原则。但现阶段,报纸编辑的角色定位还处于幕后工作的位置之中。报纸编辑往往会对新闻记者撰写的初稿进行整理与加工,偶尔将自身独特的创意融入其中,使之成为金光闪闪的新闻报道。这一思路作为传统媒介时代的黄金定律,在当时极大地推动了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介的发展。但在数字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一理念已渐渐呈现出它的弊端。由于报纸编辑和记者是各司其责,双方缺乏一定的沟通,报纸编辑不明确记者采访的真正内容与深刻内涵,记者更是不明白报纸编辑需要什么样的材料。这种缺乏沟通性的新闻理念在新媒体时代中,无疑使得报纸媒介面对于网络媒介的无障碍沟通时处于极大的劣势地位。基于此,报纸编辑需要完成从幕后走向幕前的角色转变,只有当报纸编辑真正介入到整个报纸的选题策划、加工编辑、双向沟通、版面设计、质量把关的一系列过程中,转型为新闻传播的全程策划人,方能解决上述提到的一系列弊端。报纸编辑需要与报社中的记者一同深入到采访的第一线,在记者采访资料的同时,依据相关资源未雨绸缪地进行筹划、例如部署版面位置、制作相关图表、配发相应短评等。在收到记者初稿时,还应及时与记者进行沟通,例如稿子应当如何进行删减、需要突出怎样的主题等步骤都要多与记者进行协商。只有思想共碰撞,智慧共融和,报纸媒介才能在新媒体的冲击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2 报纸受众方向的意识转变

2.1 准确了解读者意愿,把握读者潜在需求

报纸受众方向的转变对报纸编辑了解读者意愿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由于一份报纸的最终评判者还是读者,如果报纸编辑负责的报纸能够吸引到大量读者的注意力,无疑这份报纸就是一份优秀的报纸。因此,报纸编辑需要从了解读者意愿着手,在取得真实信息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编辑与处理工作,努力探究并开发读者的潜在需求,进而让出版的报纸能够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实际上,读者不仅是报纸优劣的评判者,也是报纸中新闻报道的关注者与参与者,更是新闻报道的推广者与无意营销者。如果报纸中刊登的新闻报道符合读者的潜在需求,使得读者有切身体会,那么这样的新闻报道也就实现了从新闻信息的营销到新闻受众群体营销的转变。对此,相关的报纸编辑可以借助策划新闻专栏、划分新闻版块等手段,对普通的新闻媒介事件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使其成为整个社会都能够积极参与的社会性事件,并让广大的草根读者能够积极参与和评价这样的社会性事件中来,最终发挥传统媒体的得天独厚的公信力优势,进而对民众生活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2.2 着力创造有效条件,促进编读之间交流互动

新媒体时代除了是一个吸引注意力的时代以外,还是一个以受众群体为中心的体验时代。广大的传播媒体不仅担负起传统的新闻信息的传播作用,还开始为广大的受众群体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例如网民可以借助新闻评论一系列具有主体性的评价与信息,进而充分地展示自己,网民自己也成了一种编辑。虽然报纸不能够像网络媒体一样达到集及时性与丰富性的交流效果,但报纸同样可以赋予新媒体时代下读者一定的编辑自主权,进而达到丰富的双向沟通效果。而这种效果的实现,无疑就需要报纸编辑着力创造有效条件,促进报纸编辑自身与读者之间产生一系列的交流互动。例如在报纸的部分板块设计过程中加入一定的感情因素,一些自身作为编辑对新闻的感受与观点,借助这种新型的互动交流模式,报纸编辑不仅能够营造出编辑与广大草根读者共同分享的良性发展局面,更是让 报纸形式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成为可能。此外,除了借助报纸的板块设计以外,报纸编辑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媒介的相关作用,借助论坛、微博、QQ等形式,在与广大的读者实现有效沟通的同时,及时收集广大读者的建议与想法。让广大读者与编辑自身之间组成共同体,让报纸能够融会贯通,成为广大读者自己的报纸。

3 源流并重,实现草根化与深度化的平衡

在广播和电视出现的时候,曾有部分学者认为报纸已经成为了消亡的边缘。然而即使是在网络媒介出现的今天,报纸仍然因其自身的特有功能而具有一定的地位。实际上,网络媒体相较于报纸媒体而言,在传播内容的品质与深度上还显得有所欠缺,而这也是报纸得以在新媒体时代生存的依仗。如果说新媒体时代下,报纸完成受众方向的转变,促进编读之间交流互动,进一步吸引读者注意是报纸“草根化”的转变,那么作为报纸编辑,还需要注重在“草根化”的过程中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化”。在整个报纸的策划过程中,报纸编辑在将广大群众的关注热点转化为报纸的立足点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深度比例,提升社会热点的冲击力,以系列性的报道提升报纸的深度能力,激活新闻内容的渲染力,放大报纸媒体作为传统媒介代表的传播力,进一步让读者感到报纸与自身实现了感情共鸣。通过这种源流并重的实践方针、实现草根化与深度化的平衡,将会是新媒体时代下报纸编辑意识的另一转变。

4 结论

新媒体时代下,报纸编辑需要完成从报纸稿件的掌控者到广大受众群体意见的收集者的意识转变,需要完成从幕后走向幕前的意识转变,更需要帮助报纸刊物从单纯的报纸刊物到实现草根化与深度化的平衡的意识转变。也只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广大的报纸受众群体所接触到的报纸编辑才是有血有肉的,才是富有个性的,才是能够与自身进行思想上与心灵上的交流的,而报纸编辑自身,也才能够成为广大受众者心中最佳的传统媒介的代言人。

篇10

(一)定义

新媒体是在新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被形象的称为“第五媒体”。

(二)宣传优势

1.降低运营成本

新媒体能够提供低成本平台及低成本信息传播。很多有效信息,在传统媒体时代需巨资推广,而新媒体时代只要宣传有创意,阅读者感到有趣或有价值,就能帮忙免费传播。信息源从一个读者发送至多个读者,呈现出倍数式的传播效应。这种传播方式由用户们自行完成。

2.提升了宣传的创意空间

新媒体的发展使用社区营销、数据库营销、互动体验、口碑传播等各种新的宣传形式。在信息传播中,通过扩展宣传方式,弥补了传统媒体的创意枯竭问题。新媒体将更多创造性元素融入整个宣传当中,通过用户的参与,极大提升新媒体宣传效果,对企业战略转型和整合营销传播的完善和发展都具有关键意义。

3.让需求者主动选择、并有效互动

新媒体更注重与需求者间的沟通和互动,有利于取得有效的传播效果。新媒体宣传让阅读者占据主导地位,在这崇尚体验、参与和个性化的时代,宣传要做的就是让阅读者参与,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

二、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宣传优势

(一)拥有强大的内容生产力

内容生产力是传统媒体的核心优势。虽然新媒体的崛起占据了传统媒体的市场,但大量的原创性首发报道仍来自于传统媒体。大数据研究表明新媒体的生产内容很有限:在内容方面对传统媒体有相当高的依赖性。特别是在国内,传统媒体在这一点上的优势更是决定性的。根据我国当前的相关法律政策,新媒体在新闻宣传报道的采编权限受到很大的限制,的新闻信息在很多情况下只能转自传统媒体。

(二)具有品牌和知名度

媒体品牌标志着一种超越时空的品味和文化,好的品牌能够锁定忠实的受用者,影响未来的受用者。传统媒体经历了长期的经营和发展,在受用者中享有不同程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面对当前传统产业的纷繁复杂、产品多样且供大于求的媒体市场格局,传统媒体具有的品牌效应是新媒体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优势。

三、新媒体时代传统宣传媒体的困境

传统媒体感染力较低,信息时效性较差。传播者为固定组织或特定个人,在传播中对热点问题不能实现实时。另外,在媒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假新闻现象频频发生,使民众对传统媒体逐渐失去信任,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质疑其公信力,降低对传统媒体的热情,其权威性很难得到保障。

四、新时期下传统媒体的发展

(一)迎合大众阅读习惯向网络平台发展

人们对移动终端和电子设备的高频使用,已是不可挽回的趋势,阅读习惯和方式的转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用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进行阅读的群体将进步扩大。针对这个大背景,传统新闻媒体要在时代的发展中迎合该趋势,积极转变才能在变化和发展中获得生存资格。

(二)借助新媒体技术,增加内容的表现形式

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的不断提升,要求传统媒体积极增加宣传内容的表现形式,改变单调的排版和表达方式,适当增加新的元素和手段来提升报道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报纸为例除单一的文字图片,合理搭配漫画,以幽默诙谐的气氛来吸引读者,同时,彩色版的报纸也已逐步大面积出现。

(三)增强传统媒体专业性

传统媒体的品牌和知名度要求其不断进行品牌再造和价值提升。采用品牌延伸策略来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和品牌的强化,是近年来传统媒体再利用品牌资产的一种有效策略。例如:目前多家报纸、广播、电视台等普遍采用各自同名网站的方式,实现传统媒体向新兴传播领域的品牌延伸。

(四)保证宣传内容的质量性

加强深度报道,特别是关乎民计民生、时政方面的报道,其自身具有严肃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对宣传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展开多方面报道,体现记者所代表的宣传媒介对事件的深刻洞察和理性分析,有助于受众全面深刻认识新闻事件,从而展现宣传的独特魅力。

(五)保持新闻宣传业务和队伍上的主流权威性

加强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升专业素质。目前国内记者公约、社会责任条款规范、普适性加强,约束力和执行力不强,而传统媒体作为一个纪律性较强的组织,应针对自身问题进行组织内的详细规定,提高自律性,打造自身影响力和特色。

五、结束语

新时期下,传统媒体拥有新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资源,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不断巩固和完善自身的传统优势,创新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和利用现代技术,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篇11

随着新媒体近年来的迅速崛起,以广东广播、珠三角城市广播和中央电台华夏之声为代表的对港广播,其固有的信息内容优势和及时、快捷的传播特点正在被新媒体取代或蚕食。与此同时,香港社会一些激进分子挑起了“反自由行”“反水货客”“占中”等种种“反内地”事件,使对港广播事业面临严峻考验。对港广播要重新取得传播优势,发挥更大作用,创新发展刻不容缓。在新媒体时代,对港广播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化解自身的传播危机,并通过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成果和与新媒体的融合,在迎接挑战的同时把握机遇。这对传统广播业在新媒体时代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与新媒体融合

(一)构建移动平台

依托丰富的节目内容资源,对港广播完全可以建设移动平台,做移动广播。广播本身具有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进入移动终端后,对港广播不仅可以优化处理内容,还可以实现与听众的互动交流,从而大幅提升对港广播的媒体影响力。

香港的未来是属于香港年轻人的。要使香港真正从情感上回归,需要从这些年轻人身上着手。很多香港年轻人对内地的认识都源自某些港媒的极端报道。特别是在“九七回归”之后,有人认为是内地夺走了香港的经济资源和机会,由此对内地产生莫名其妙的厌恶感,加上有的人因身份转变而失落和自卑,这些情感的隔阂造成了部分香港年轻人盲目的“排内地”倾向。

要消除香港年轻一代对自身的迷茫,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新媒体是很好的平台。各对港广播主体可以建设自己的手机应用程序App,通过手机网络与香港年轻人互动,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害怕失去什么。只有充分了解目标受众,对港广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适应网络思维

网络平台的搭建并不困难,难的是具有网络思维。对港广播要进入新媒体时代,首先需要具备网络思维。网络思维和传统媒体思维不同。它要求在节目内容制作上短、平、快,在传播方式上多元化,在叙事和评论角度上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

1.利用新媒体搭建互动平台

作为对港广播的一部分,广州广播一直坚持本土化传播策略,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实现广播的跨越式发展。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报道中,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频率的《广州早晨》《午间全直击》《新闻在线》等栏目,在微博、微信上开通了与代表、委员对话的平台。通过新媒体平台,在北京采访的前方记者和主持人能及时地把听众的留言和问题转达给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并第一时间把采访内容在平台上和听众分享。通过新颖的节目方式,广州广播不仅在传统的广播播出上得心应手,而且通过网络平台的延伸,使节目获得了更多关注。广播传播和网络传播的优势相结合,产生了1+1>2的效果。

相比以往常用的热线电话等沟通方式,网络平台的交流更高效、快捷且互动性、开放性更强。微博、微信的听众仅需要只言片语就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受过多客观因素的限制。这样既能保证受众同媒体沟通的高度交互性,也实现了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交流,这种优势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就对港广播而言,各宣传主体都可以搭建自己的网络平台,同时向香港社会、向港内各高校和社会团体推广。可以设置一些对方关心的议题,由专人负责在网上收集意见,尽量做到有问必答;话题设置最好具备争议性,例如针对自由行、内地水货客、孕妇赴港产子等话题设计问题。此外要强调的是,搭建网络平台的目的不是多一个说教的地方,而是真正去了解香港人,特别是香港年轻一代的所思所想,抵消部分偏激思想带来的影响,并在网络平台上展示内地发展的方方面面,让他们真正从心里接受和认同“一国两制”,从而达到对港广播的战略目的。

2.采编方式的变化

广播要真正进入新媒体领域,必须改革采编方式。就新媒体来说,具备强大的编辑力量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新媒体的高度互动,受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提供者。特别是手机等功能越来越强大的移动信息接收、处理设备和平台的广泛使用,为受众获取和传播信息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网络需要庞大的编辑力量做支撑,很多世界性的传媒集团均采用两套系统、一套人马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成立大编辑部,即在原来传统媒体编辑部的基础上再增加网络编辑部。两个编辑部人员没有明确的工作界限,可以互相轮换,并在新闻采编资源上互相借鉴和利用,只是在使用和组织材料的语言上存在差别。这样的好处是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传统媒体编辑人员也能够较快熟悉网络思维,编辑新闻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对港广播要建设真正合格的新媒体平台,就必须对新平台的采编有足够的重视,要从传播理念、传播手段到传播内容进行彻底的变革,适应和跟进新媒体发展的需求,促进两者的融合与嫁接。

3.充分认识对港广播新媒体之路的艰辛

从传统媒体这些年网站建设的经验判断,对港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首先是技术开发、采编人员的增加和设备购买需要不小的投入;二是新媒体平台是否能够实现收支平衡将决定这个平台是否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目前,传统媒体维持主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较为吃力,如果再投巨资来发展新媒体,肯定觉得力不从心。因此,对港广播要想在新媒体平台上突破,除了有美好的愿望,还需要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此外,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和传统媒体截然不同,在管理和运营方式上都和原来的广播大不一样。找到既熟悉传统媒体特性,又掌握新媒体运营规律的复合型人才为我所用,是新媒体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如果只是简单地从原来的传统业务中调拨人手进行新媒体平台建设,难免步履坎坷。

二、多用事实说话,塑造对港广播公信力

除了技术手段和播出平台的创新,对港广播还要在节目内容上有所突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宣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过去,对港广播理想化的色彩更多一些,认为这只是一项民心工程,因此对港广播一直以“中国好”“香港好”作为永恒的主题,在新闻采编中会有意识地忽略很多负面的东西。其实,对港广播的内在本质仍是一个广播媒体,客观平衡公正的新闻报道是每个媒体的基本责任。香港人的生活环境比较复杂,他们从小就接触很多西方媒体,另外还有数量众多的融合了西方自由思想和本地特色的香港媒体。客观地说,这些媒体对港人的影响比内地的对港广播要大得多。因此,要获得港人的认同,需要运用适应香港人接受的思维方式,而不是采用我们惯用的内地人思维模式的报道方式。

在西方舆论场中,公信力是可以对媒体“一票否决”的因素。失去了公信力,什么话语权、影响力甚至生存都免谈。具体到对港广播上,要获得香港社会的认同,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公信力建设。换言之,我们要用相对客观的角度来报道在内地或是香港所发生的一切,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如果我们只报道正面或者只看到负面的东西或者仅强调政治意识,那么这样的报道肯定不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如此偏颇,对港广播在香港人心中的公信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失去。

三、多实用信息,多采用民间视角

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的中国,增强港人的爱国情感,可以通过多种路径表达。国外的调查显示,西方人持续感兴趣的媒体信息是实用性信息,称之为“the information they can use”(能用的信息)。香港是一个在工作和生活方式上非常西化的社会,香港人感兴趣的东西同样是对他们生活有直接意义的东西。因此,对港广播要做到长期吸引受众关注,就需要持续报道对港人认识自身和内地发展有用的信息。例如:内地企业正在接替香港制造业和服务业,这对香港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影响,内地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是否会影响香港经济发展,人民币升值对香港是好是坏,到内地旅游有哪些最好吃的和最宜住的地方,学习普通话有什么窍门,香港人到内地投资发展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果没有自由行香港会变得更好吗,等等。

通过持续的、规模化的传播,同时也是“润物细无声”的浸染,香港民众对内地的历史和现状才能逐渐接受。天长日久,他们就会感受到一个接近全面真实的中国。

此外,报道要多采用民间视角。避免宣传中使用比较“正确”的官话,缺少大实话,没有切切实实深入香港民众心中的语言,特别是没有深入了解并适应香港年轻一代的心理需求。有相当数量的广播作品,其题材和手法从政治上或官媒的态度来说无可挑剔,但是否真正能触动听众内心,特别是引起香港年轻一代的共鸣呢?无疑是值得商榷和研究的。

篇12

引言

新媒体是指依托于数字技术,移动通信,互联网,无线互联网等新兴电子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媒介形式。就目前来说,互联网和手机是新媒体时代的代表。同时,也有其他的一些形式,在旧媒体的基础上融合了新技术,如:电子报纸、IPTV电视、电子书等。总之,新媒体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在新媒体时代的引导下,我们信息的传播方式在不断地改变,同时信息的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机遇与挑战。

1、新媒体时代中国动漫产业的变革

动漫产业是新兴的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的产业。动漫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主流媒体,动漫的内容需要以媒体为依托来传播。

在过去,动画片,漫画等动漫的主要产业都是通过电视、杂志、电影这样的媒体来传播的。这些传统媒体的自由度相对较低,电视要定时收看,电影要在影片上映的时候看,一旦下映就很难再看到,只有等到DVD出现。这种传播方式制约了动漫产业的发展。

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动漫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变革,同时也有了新的机遇。新媒体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也造就了动漫产业形式和内容上的多样化。新媒体具有相当高的自由度,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任意选择想要看的动漫内容。这无形当中增加了动漫的需求量,同时也要求动漫内容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这就给动漫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2、新媒体时代中国动漫的主要发展趋势

新媒体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它对于动漫产业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下面就新媒体的几种主要形式对动漫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2.1 互联网新媒体

我国的网民规模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事业发展迅速。而动漫产业的传播是基于这个载体之上的,无疑为动漫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动漫产业。国产动画片产量从2005年的4万分钟增长到2010年的22万分钟,而且目前仍呈增长的趋势。但是,电视台的数量有限,播出动画的时间也有限,这就造成了单位动画片的播出次数(重播率)降低,还有可能大量动画片得不到播出的机会。同时,电视台收购动画片给出的薪酬也相对较低,有时甚至连动画片的制作成本都收不回。这种现象给动漫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但是,互联网的出现弥补了这些不足。互联网的传播范围广泛,传播成本低廉,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同时能按照用户的需求任意的点播、重播。比如,中国领先的视频分享网站优酷,它能让用户以最快的方式搜索、浏览、上传、分享视频内容。能让我们看到在电视台播出的动漫作品,如《喜洋洋与灰太狼》,《淘气包马小跳》。同时也有许多网络原创动漫,如《我叫MT》没有参加过大型动漫节,没有做过周密的商业宣传,只是依靠于原网络游戏的影响力而在互联网上迅速蹿红。除了视频分享网站,还有博客,微博的兴起也为动漫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博客兴起的风潮中,动漫自然也占有一定地位。兔斯基就是一个通过博客走红的非常成功的案例,其作者王卯卯的博客访问量达3000万人次。

2.2 手机新媒体

手机作为通信工具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已从当初的移动通信工具转变为全新的大众传播媒体。手机媒体就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它与网络媒体相比,具有更高的自由性,便携性,互动性,也被称之为“口袋里的媒体”。

以手机游戏为例,2010年三季度,中国的手机游戏用户量突破1.2亿,同期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规模达9.175亿。中国手机游戏存在着巨大的潜力。目前手机游戏大都是以休闲娱乐为主的闲趣小游戏,充分利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游戏玩法设置简单,游戏造型设置简洁美观,同时又具有童趣,适合于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例如,《愤怒的小鸟》,这款手机游戏是由Rovio公司制作,最后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风靡全球。这款游戏采用的动漫造型简洁,色彩鲜明,把小鸟,小猪的形态几何化,提炼出动物的最基本形态特征,游戏的玩法老少皆宜,游戏下载量连续数月居排行榜首位。除了通过下载获取收益以外,还开发了各种周边产品,还有广告收益等,这都是值得中国手机游戏行业借鉴学习的地方。

手机电视也是手机新媒体中颇受关注的一个方面。由于受网络流量,视频分辨率等因素的限制,我国在这一方面还处在刚起步阶段。但是随着无线互联网络的发展,手机电视也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从而给动漫的传播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让动漫产业的发展又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3 电视新媒体

IPTV的全称是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中文名称是互联网协议电视,又称交互式网络电视。它是集电视产业、电信产业和计算机互联网产业于一体的新兴媒介,集成了传统电视传输影视节目和互联网的交互传播优势。用户可以任意点播、回放、录制视频节目,与之形成互动,实现了看电视时对动漫的自主选择,从而为动漫的传播和发行开拓了新的途径。预计到2013年中国内地IPTV用户的总数将达到1300万户。

3、新媒体时代中国动漫的主要特征

3.1 传播方式的交互性

以往传统媒体的传播是“点对点”或“点对面”的单向线性传播,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交互式的。信息的传播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反之亦可,同时在双方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也可以产生新内容。如,现下很流行的微博和博客,博友通过网络实时信息,其它博友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转发,一层一层地传播开来。这样的互动传播,让我们能更容易发现一些优秀的动漫作品,在互动传播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受众群体对动漫产品的喜好,可以以此为参考来开发动漫产品,同时以这种交互式的传播方式来传播动漫产品还能降低发行和传播成本。

3.2 传播媒介的多样化

随着科技信息的进步,各种媒介随之诞生。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形式是多样的,不在只是局限于从前的电视、电影、广播、报刊、杂志等,用户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如: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平板电脑等各种新型媒介。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3.3 传播内容的多样化

由于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和传播媒介的多样化致使动漫产品在传播过程中内容的多样性。每一个受众都有自己的偏好,把自己的偏好通过各种媒介与人分享,这样的过程使动漫传播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这些内容可以是影视动画、游戏、漫画、各种周边产品或者是这些内容中的某一个小点,尤其是比较小众的动漫产品内容。这些都可以引导动漫发展的方向,动漫产品的开发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更能有效地吸引消费者,从而占领市场。在这个过程成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动漫产业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3.4 受众群体的细分化

如今的动漫产品已不再是从前只有儿童这一受众群体,现在正呈现受众群体多样化、细分化的趋势。细分市场细分受众群体才能实现有效的传播。

4、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动漫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它使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广泛、个性化,使动漫的内容更加丰富,开辟了动漫产业发展的许多新渠道。同时,我们也应注意负面作用和新问题,这包括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盗版等。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个时机,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避免不良影响,让动漫产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斌. 郑玉明 牛兴侦 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2] 石磊. 新媒体概论[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

[3] 匡文波. 手机媒体:新媒体中的新革命[M]. 华夏出版社. 2010

[4] 黄石. 历史的当下——浅谈新媒体艺术的现状与演化[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1年09期: 150—152

[5] 段雪. 浅谈新媒体与新媒体艺术[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08期:49

篇13

1.大数据不仅仅是技术

大数据这个概念,自从2012年初以来已经被业界广泛地传播与探讨。如果我们从技术概念入手,大数据是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阶段。从网格计算到云计算,计算技术不断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类在信息时代中的各种需求。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与快速发展,在带来各种丰富应用的同时,数据作为一种副产品也在不断生产与积累中。所以,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了十多年后,人们猛然发现,我们身边竟然存在着如此不可思议的巨大数据。这些数据来自用户所使用的各种电子数字装置,包括手机、PC、PAD、交通卡甚至是医疗器械和各种穿戴式设备等。

技术如何处理这些巨大繁杂的数据?实际上,数据科学家们早已重视并且开始研究这些巨大数据。为了解决数据量巨大的问题,计算机专家们在网格计算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云存储技术解决方案。同时为了解决数据分析效率与速度问题,提出了云计算解决方案。当数据不断变大且越发复杂,大数据技术便出现了。大数据技术是为了解决大数据的四个特征(即4V,体量大、结构复杂、生成迅速、价值大但利用密度低)。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将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甚至是一场社会变革。

今后,伴随着各种数字装置的普及与应用,未来人类将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数据,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数据将是人类活动的表现方式。如果说DNA记录了人类生物活动的信息,那么大数据将记录人类(个人、群体和组织)的行为信息,笔者把此称为人类行为DNA。如此以来,破解这种行为DNA的意义将是巨大的,这些价值将不断体现在商业、医疗、政治等各个领域。

2.大数据环境中,广电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相较于互联网行业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在大数据时代,广电新媒体技术也正加快脚步。智能电视与互联网电视最近的发展表明,广电新媒体技术正在不断吸收互联网技术的精髓。从技术角度看,智能电视和互联网电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们都结合传统电视技术与OTT的技术优势。搭载高速芯片、拥有开放的操作平台、丰富的应用资源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是智能电视与互联网电视的主要特征。

那么下一个阶段,智能电视与互联网电视技术将向何处发展?大数据技术必是一个发展方向。大数据技术如何促进智能电视与互联网电视的变革?

首先,我们要了解电视媒体平台与手机、PC、PAD媒体平台的差异。从信息消费的角度看,各种媒体平台都是信息消费的载体与中介。作为信息消费的平台,其功能是直接与消费者(信息消费的对象)相关的。手机、PC、PAD具有明显的个人消费平台特征,因此,不管是微博、微信等,都是个人新媒体平台的应用。而作为大屏幕的电视,通常作为群体的信息消费平台而存在。从个人向群体(如家庭)的变化,不仅是信息消费者个数的改变,消费模式与特征也发生了变化。SMG(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百视通新媒体研究院的数据挖掘研究表明,在电视大屏前,用户行为不再是简单的碎片化与去中心化,而出现了一种群体性的选择偏移,笔者称为群体性个性化,即大屏幕前的用户行为有选择的积聚趋势,但积聚中又有个性化。那么,在下个阶段智能电视和互联网电视要迎合这种趋势,就必须依赖于大数据技术。

其次,有别于互联网行业中大数据技术应用模式,智能电视与互联网电视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上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大数据技术提供了分析与了解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手段。但是智能电视与互联网电视的大数据系统可以进一步了解群体中用户信息消费的共性与个性。前文中已经谈到电视屏幕前的用户可能不是个人而是群体,未来的智能电视将会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出这个群体的结构,而不再像以往的收视率调查采用样本户的方法。智能电视系统将在群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了解个人的偏好与整个群体(比如一个家庭)的偏好。智能电视将会按照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为该群体用户个性化定制与推荐内容。

最后,三网融合与大数据环境中,广电新媒体不再只是内容产品的信息消费平台,应用将成为智能电视与互联网电视的新宠。下一阶段的广电新媒体平台诸如智能电视、互联网电视等,信息消费的范围将不断扩展。用户消费的信息产品不再局限于内容产品,大数据支撑的信息服务将逐渐扩大。游戏、电商、健康与医疗、生活服务等内容,将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深度整合进入电视屏幕。在展现形式上,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也将从单屏向多屏,二维向三维,甚至向虚拟现实方向发展,用户将从看电视走向用电视和玩电视。

大数据环境中广电新媒体产业链的发展

每一次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都不止是用户体验的改变,商业模式的变革往往更为壮阔,带来的影响也更为长久。Web2.0理念与技术带来了自媒体的发展,造就了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当今互联网宠儿。那么,大数据将会为广电新媒体产业带来怎样的变革呢?笔者从信息生产与消费的产业链进行探讨。

1.大数据影响广电新媒体产业的价值链

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价值链包括了企业内外部的基本活动。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广电新媒体企业内外部的价值创造过程将有可能重构。从以往的内容播控平台,逐步转向多元化的应用服务平台。广电新媒体企业的外部价值创造和内部价值创造将通过大数据整合起来,实现企业内部价值链的贯通。

广电新媒体企业的外部价值,是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最优的客户价值。“用户体验”的好坏、优劣,将直接决定企业外部价值的实现。互联网企业一直以来都高度强调“用户体验”,苹果、谷歌、小米、乐视等这些互联网企业在进入广电新媒体市场时都高举“用户体验”的大旗。如何才能实现好的“用户体验”?了解用户是唯一的基础。美国体验管理学专家Holbrook将体验的动机总结为4Es,即经历(Experience)、娱乐(Entertainment)、表现欲(Exhibitionism)与传递愉悦(Evangelising)。广电新媒体企业要了解用户的体验动机与体验需求,大数据技术或许是解决之道。

实际上,互联网的新媒体企业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用户的体验需求,并将分析结果融入产品设计、制作、传播的各个环节。由此可见,广电新媒体需要赶上大数据时代的脚步,利用大数据契机,真正了解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使用的粘性。

在广电新媒体企业内部,大数据将成为贯通整个内部运营环节的关键。国内广电企业已经开始建构与使用大数据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业智能)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的精细化运营。例如,国内广电新媒体的龙头企业百视通(国内最大的IPTV运营商),正在完善自身的大数据BI平台,该平台将企业的运营数据,包括IPTV的用户数据、内容数据、经营数据,进行深度整合,并利用数据挖掘找出运营的漏洞,提出解决策略。如此一来,企业内部的价值将大为优化。这种大数据的经营分析将企业内部决策与企业外部环境有机整合,实现了内外部价值链的优化。

2.大数据影响广电新媒体产业的企业链

大数据技术的崛起将改变广电新媒体企业链。传统中的新媒体企业链由内容生产、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增值商、新媒体传播周边企业等构成,它们之间的联系几乎是单向的。大数据时代将可能打破这一规则,企业链将会重组并形成一个闭环。

《纸牌屋》的案例虽时间不长,但已经成为大数据环境中新媒体企业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纸牌屋》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未来新媒体公司整个运营形态与企业链重组的重要信息。简单地说,《纸牌屋》的成功最为重要的一点是Netflix拥有用户行为大数据,并且能将这些大数据宝藏发掘出来。这就说明,未来的新媒体公司,尤其是掌握大量新媒体平台的公司,将成为整个新媒体市场的核心。

正所谓得用户大数据者得天下,新媒体内容制作企业必须向新媒体平台企业请教用户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喜欢什么;新媒体的增值服务商、新媒体传播周边企业(如广告商)同样需要通过新媒体平台企业去了解用户。这也意味着,广电新媒体平台型企业将有机会向链条的两端扩展,未来或许出现横跨完全产业链的广电新媒体企业。

3.大数据影响广电新媒体产业的供需链

大数据同样影响广电新媒体产业的供需链。目前广电媒体市场环境中,版权方拥有较大的市场权利,特别是一些国外老牌的版权机构。国内的广电新媒体企业在版权购买的过程中议价权较弱,而且内容消费必须建立在大用户量基础上,如较高的点击率。目前而言,新媒体企业在购买内容版权之前大多依靠经验法则判断该内容的点击率和收视率高低。而大数据技术能够在此领域有所作为,收视率与点击率预测是新媒体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方向之一,目前也已经有多种模型提供收视率和点击率的预测。假以时日,当预测越发准确,将越有助于广电新媒体企业在版权市场上获得更大的议价权。

在产业的供需链上,大数据将充当裁判的角色。传统电视收视率是行业货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由于传统收视率依赖于样本户数据,因此,在数据真实性上一直受到各方的诟病。在大数据时代,这些问题将可能得到改善。

第一,利用大数据的收视分析,不依赖样本数据,而是收视总体数据。广电新媒体的用户动辄上千万,收视行为数据量之大更是令人咋舌。以百视通为例,其每天的用户行为数据高达10GB,利用这些大数据进行的收视分析,即使修改了几百乃至几千或几万个数据,对于数据分析的最后结果几乎是没有影响的,这正体现了大数据在反映用户行为方面的天然优势之一。

第二,利用大数据的收视分析,在原理与实践上更为科学。传统的收视分析,是一种统计结果的描述,涉及的分析较少;而大数据的收视分析将更加重视收视数据的分析与数据的挖掘,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