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电气消防专项检查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气消防专项检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电气消防专项检查

篇1

1、公众聚集场所、居住出租房屋、“六小”场所(小旅馆、小企业、小作坊、小商铺、小休闲场所、小饭店);

2、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甲、乙、丙类厂房、仓库;

3、老旧居住建筑群、古建筑群等场所。

二、整治内容

1、电气线路敷设是否规范,是否存在私拉乱接;

2、配电箱是否带病工作,是否存在用铜线等代替熔断丝现象;

3、有无按规定安装一面一闸一漏电保护器;

4、电气线路是否老化;

5、电气设备是否超载超容工作;

6、是否按要求安装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7、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公众聚集场所是否配备专、兼职持证电工;

8、电工作业人员持特种作业操作证情况;

9、施工安装单位,人员是否具有相应资质。

三、工作步骤

专项整治活动从2012年3月开始,到2012年6月底结束。分自查自纠、集中整改、验收总结三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自纠阶段(2012年3月26日至4月15日)

各工作片、行政村要认真对照整治范围,落实好辖区内列入整治的单位场所,认真履行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责任,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隐患及时落实整改,并填写好《市用电安全自查表》一式两份,一份由单位留存,另一份4月15日前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交到镇工办,集中上报。

(二)集中整改阶段(2012年4月16日至6月15日)

各工作片、行政村要成立检查组检查整治自查自纠开展情况。检查时,对照《市用电安全自查表》,填写《市用电安全检查表》。发现隐患,责令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的,由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被检查单位实施强制措施,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行政处罚。

(三)验收总结阶段(2012年6月16日至6月底)

篇2

二、整治范围和对象

重点是县内规模企业劳动密集的生产生活场所,如生产车间、员工宿舍、物质仓库等易燃易爆区域的电气产品质量、安装和使用。

三、整治内容

(一)对生产车间、员工宿舍等劳动密集区域核定供电单元额定负荷电量,建立专项档案率100%。每个供电单元必须安装相匹配的漏电安全保护装置,安装率达100%。场所内电气线路穿金属管或阻燃型硬质塑料管,保护率达100%。完成安全用电智能控制装置安装率达80%以上。

(二)企业内部职工安全用电常识普及率达90%以上。

(三)企业的电气线路安装规范,严禁私接乱搭,灯具、电气线路接头等易产生电弧火花的物体不得紧贴易燃易爆物品。

四、组织机构和具体分工

经信局根据工作需要成立电气线路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电力行政执法大队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电力行政执法大队,由电力行政执法大队队长刘汉成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宣传发动电气线路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等工作。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深入企业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高度重视这次专项整治工作,内部要求分工合作,责任捆绑到人,安排组织电工作业人员对本企业电气线路安全隐患认真排查,普及安全用电常识,营造良好的整治氛围。

(二)集中整治阶级

认真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整治要求,全面排查,对隐患点进行填写登记,建立花名册并及时进行整改,企业要落实足够资金确保整改工作顺利完成,于11月30日前对相关资料(包括影像资料)汇总,以书面材料报经信局电气线路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整治验收阶段

由经信局组织相关人员对企业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验收过程中出现的未处理的隐患点,督促企业完善整改,对整治工作不重视、问题突出的企业要严肃处理,强化和巩固整治成果,全面建立健全电气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六、工作措施及要求

篇3

二、工作步骤

今冬明春消防安全工作从20__年11月23日起至20__年3月31日止,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__年11月23日—11月28日)。做好宣传发动,制订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机制,召开工作会议,培训工作人员。

(二)清查整改阶段(20__年11月29日—20__年3月20日)。按照单位自查、行业系统复查、政府督查的方式,认真做好本单位、本行业系统、本辖区的消防安全隐患清查整改工作。

(三)总结验收阶段(20__年3月21日—3月31日)。各办事处、各部门对今冬明春消防安全工作进行认真总结,逐级上报工作情况。镇政府将组织专门检查组,对各办事处、各有关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三、工作重点

(一)认真开展消防专项整治。

1、抓好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各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整合力量,加强巡查,切实做好居住出租房、高层建筑、“三合一”场所和公众聚集等场所隐患的督促整改。要进一步落实企业和出租人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企业必须把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居住条件纳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居住出租房(重点是群租房和套房式出租房)出租人必须为承租人提供符合安全条件得居住环境;公众聚集场所要对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进行规范,及时组织巡查,发现、消除火灾隐患。对存在消防隐患的“三合一”场所、居住出租房、高层建筑、公众聚集场所,各隐患排查牵头单位要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整改一起,该整顿的坚决整顿,该停产的坚决停产,该取缔的坚决取缔。截至20__年底确保高层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年内高层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检测率和消控室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三合一”场所整改合格率要达到100%,违章简易棚要全部拆除,居住出租房整改合格率要达到95%。各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原整治方案要求,全面开展查漏补缺,认真巩固整治成效。

2、组织开展消防控制室专项检查。进一步深化前期开展的高层(地下)建筑和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将消防控制室专项检查纳入重点排查内容,由消防部门牵头,房管、文化及物业管理部门参与,组织对全镇范围内已投入使用建筑物的消防控制室开展一次专项普查,做到不留死角和盲区。排查的重点是:消防控制室设置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是否有明显标志;消防控制室的控制设备是否齐全,是否完好有效;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是否经过消防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是否熟悉消防控制设备功能,是否熟悉应急操作程序,是否能熟练操作控制设备;消防控制室是否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每班的值班人员是否符合不少于两人的要求;消防控制室日常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值班记录和巡查记录是否规范。

3、做好电气火灾预防工作。各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要在去年开展电气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的基础上,结合“十小”场所专项整治,公众聚集场所、居住出租房、农村家庭作坊集中区域和老旧房屋等场所为重点,突出抓好电气火灾的预防工作。要发动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村(社区)委会进行自查自纠,尤其是对居住出租房、学校宿舍,劳动密集型员工宿舍,要督促业主、有关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整治标准,切实消除电气火灾隐患。对拒不整改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坚决予以处罚。要发挥广播、电台、报刊等媒体的作用,通过检查与宣传相结合、典型案例与消防常识宣传相结合等方法,大力宣传电气消防安全隐患的极大危害性,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二)深化全镇消防宣传教育年活动。

继续深化全镇消防宣传教育年和新《消防法》宣传活动,展开全民消防大宣传大教育活动,组织开展“119消防月”宣传系列活动。加大对新《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扎实开展全员性宣传教育,特别要把老人、儿童、农村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作为消防宣传的主要对象。各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要在村(社区)、工业区等场所设立固定消防宣传栏;各行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培训合格上岗制度,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全员培训;各生产经营企业、公众聚集场所要在醒目位置设置消防知识宣传图文。各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要抓住重点宣传区域,把握重点宣传对象,强化重点宣传内容,切实提供群众预防火灾、报警、初起火灾扑救以及逃生自救能力。冬防期间,各办事处、各有关单位要重点做好火灾预防和逃生自救知识宣传;安监、消防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为相关部门和行业

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供指导和支持。同时,要逐步建立消防宣传志愿者队伍,使其成为社会消防宣传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强化各项排查整改措施。

对排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各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整改一批、曝光一批、打击一批”的思路,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对一些隐患较为严重且不主动配合整改的单位和业主,要通过媒体予以公开曝光,并督促抓好整改,对一些态度恶劣,拒不配合整改的单位和业主,要坚决依法进行打击,该处罚的要予以处罚,该停业的予以停业,绝不心慈手软,姑息迁就。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依法严肃查处消防违法行为,严防失控漏管。文化部门要加强对各类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对不具备消防安全基本条件的场所,要依法及时收回相关证照。工商部门要对消防安全不及格、应当取缔的场所,依法暂扣或吊销营业执照。房管部门要认真抓好公房出租房管理,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公房出租房不该出租的就不出租,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工作要求

篇4

借助于红外探测设备(如红外点温仪、红外热电视、红外热像仪)、超声探测设备(如超声探测仪)等现代技术检则手,能够在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实施非接触式检测,快捷地发现过热和火花放电部位。十多年来。北京地区许多专家和技术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将这些现代检测技术与传统的电气防火安全检查方法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更为系统化、规范化的现场检测方法,并通过对检测纪录的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正确判断电气系统不同部位所存在火灾隐患的性质、原因及危险程度。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对一些特殊场所(大型文艺演出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展览展出场所、建材家居商贸市场、施工现场、桑拿浴室等)一些典型隐患和重要数值(过热型隐患、放电型隐患、谐波、中性线过载电流、绝缘电阻、接地电阻等)的标准化检测方法,大大提高了检查的质量与效果。

北京市电气防火安全检测工作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初期阶段(1991-1997年)。市电气工程协会和北京消防协会组织一批专家率先为建立预防性安全检测手段开展调查研究。经市技术监督局批准,1992编制了《北京市小型服务行业电气安全技术要求》,作为对这些单位进行电气安全检查和电工安全培训的基本依据。1996年编制了《北京市电气防火安全检查技术导则》,首次把红外测温、热成像和超声波探测等现代检测技术设备,移植来对过热型、电火花型电气火险隐患的检测。

1997年5月,《北京市电气消防安全检查中心》宣布成立,为社团法人,由市科委归口管理,接受市消防局的业务监督与指导。电检服务开始走向社会。

二是成型阶段(1998-2001年)。1998年,根据国家关于社团组织整顿的有关精神,《北京市电气消防安全检查中心》实现改制,演变成四家从事“电检”服务的企业,检测业务的市场化有了新的发展。与此同时,北京消防协会受市消防局的委托,积极开展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和行业管理工作。2000年6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北京市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2000年11月,市物价局批准了《电气防火检测中介服务收费标准》。至此,电检已成为城市中一种有章可循的社会性安全技术服务行业。

三是发展阶段(2002年-现在)。随着市消防局取消电检企业资格审批制度,本市又出现了一批新的电检企业。据统计,截止2004年初,北京市电检企业已达36家,从业人员654名,其中高级工程师66名,工程师119名,助理工程师35名,组成了首都地区预防电气火灾的一支生力军。电气防火安全检测也已进一步被社会所接受,一些单位开始主动与电检企业签订定期服务协议。有些外资企业原本就按习惯每年从国外请来专门机构做例行性安全检查,现在已改请北京的电检企业来做了。据2003年6月的统计,六年来,全市电检企业共检测了25594个用电单位,及时发现消防不安全问题543000多件,其中较大的问题28654件,为用户提供检测报告28675份。我市在电气设备大量增多、用电量年增长15%的情况下,电气火灾数量保持了平稳态势。这与加强对电气火灾的专项防治力度不无关系。特别是在各次重大政治活动和群众性活动的保卫工作中,电检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技术保驾作用。

如上所说,十多年来,电检工作在两个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是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检测(查)技术方法与标准;二是初步形成了适应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专业队伍。

基于历史和法规条件的原因,我国消防安全服务性企业的发育相对滞后,而中介性电气防火检测专业服务正是该领域的一个典型代表。它是消防安全工作顺应社会发展对消防安全的需求而出现的一项新事物,是消防安全工作科学化和社会化的一种体现。它如何得以正确实施,并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需要一个艰苦曲折的摸索的过程。

从国家目前的法规依据和北京市的实际情况来看,电检服务的社会化行模式是沿着以下思路形成的:

(1)根据公安部《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第十条第(六)款,“公安消防机构在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时,可以根据需要,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与消防安全有关的电气设备检测(包括静电、防雷)等记录资料”。

(2)上述要求的“记录资料”应是指各单位依据现行的国家与地方有关技术标准进行的安全自查“记录资料”。在北京,应依据《北京市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技术规范》进行安全自查。

(3)鉴于仪器设备和人员经验等方面的不足,许多用电单位并不具自行对电气设备进行规范化统查的条件。他们可以委托电检企业进行有偿检测服务,并对发现的隐患进行整改。

(4)电气防火检测服务企业属社会技术服务性质。它受用电单位委托,微利服务,协议收费,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工商、物价、税务、消防、技术监督等部门的依法监督。

电检工作既然是一项有利于减少火灾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好事,消防监督部门应当积极支持,正是从上术宾认识出发,北京市消防局明确委托消防协会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负责对电检企业开展行业指导工作。几年来,协会工作的主要着眼点是吸引电检企业自愿加入协会,共同制定各种有关的行业规范,促使本行业会员单位自觉遵守行规,不断端正行风。具体可归纳为“五个统一”:

(1)统一编制检测技术标准。

(2)统一制定企的人员与设备配备标准。

(3)统一进行业务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4)统一各企业的业务管理制度和服务行为准则。

(5)统一检测文书规格(合同、检测报告及用电单位回执等)。

市消防局还要求所属各消防监督构负起支持和监督电检服务正常开展的法定职权,向社会各单位宣传定期规范化安全检测的必要性,同时依法对各电检企业的检测质量和真实性进行监督。与此同时,还明文规定:消防监督构人员必须廉洁自律,不得接受任何好处费;不得以任何借口带领电检企业到单位强制检测;不得干预单位对电检企业的选择;不得参与电检企业的经营活动。

针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电检企业共同制定了《电检企业服务质量自律管理暂行规定》,对电检企业质量保障体系的各项要素(人员、设备、流程、文本、制度等)提出详要求,并依此在全行业持续开展了质量自律考评创优活动,使电检行业从总体上保持了健康成长的良好势头。

应当看到,电检作业一种社会中介性技术服务,目前仍然处于发育不成熟的时期。从北京目前的状况来看,仍存在企业总量过多、规模不大、综合技术能力不强等问题,行业管理也还需进一步总结经验,加以改进。

从根本上说,电检的社会化运行仍有待于国家制订针对性的法规、政策,使其更加有法可依。电检企业作为一种负有特殊责任的中介性技术服务机构,还应当纳入国家的资质管理范围,确保其公正与权威性。

预防电气火灾是一项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还需要不断探索、改进。在今年以及今后若干年,应该继续抓好以下几件事:

一是继续提高电检工作的科技水平

——及时修改和补充《北京市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对电气火灾的具体原因和电气系统常见患的判定标准进行深入的分类研究。

——对各种常用电气产品的防火安全性能进行跟踪分析。

——对一些关键性或前瞻性的技术问题(如谐波效应、线路绝缘性的带电检测方法、对易燃易爆危险部位的电气防火安全检测、各种电致发热体的温控标准及安全间距等)开展专题研究。

二是继续促进电检行业的健康成长

——完善行业自律和制约机制。

——强化消防部门监管和社会公众监督作用。

——鼓励有实力的电检企业向多功能消防安全服务企业发展。

三展探索与电检工作配套、减少电气火灾的更多有效举措

——各种常见性电气火灾隐患的预防与整改措施。

篇5

(1)设备或线路发生短路故障 电气设备由于绝缘损坏、电路年久失修、疏忽大意、操作失误及设备安装不合格等将造成短路故障,其短路电流可达正常电流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产生的热量(正比于电流的平方)是温度上升超过自身和周围可燃物的燃点引起燃烧,从而导致火灾。

(2)过载引起电气设备过热 选用线路或设备不合理,线路的负载电流量 超过了导线额定的安全载流量,电气设备长期超载(超过额定负载能力),引起线路或设备过热而导致火灾。

(3)接触不良引起过热 如接头连接不牢或不紧密、动触点压力过小等使接触电阻过大,在接触部位发生过热而引起火灾。

(4)通风散热不良 大功率设备缺少通风散热设施或通风散热设施损坏造成过热而引发火灾。

(5)电器使用不当 如电炉、电熨斗、电烙铁等未按要求使用,或用后忘记断开电源,引起过热而导致火灾。

(6)电火花和电弧 有些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就能产生电火花、电弧,如大容量开关、接触器触点的分、合操作,都会产生电弧和电火花。电火花温度可达数千度,遇可燃物便可点燃,遇可燃气体便会发生爆炸。

二、电气火灾的防范

(1)严格按照《电气设计规程》的规定,设计、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电气线路。要做好导线材料的选择。由于国家“以铝代铜”的政策影响,许多地方一般采用铝芯导线,但对于电路要求较高的建筑,为提高截面载流能力,便于敷设,应多采用铜芯线。同时进行精确的负荷计算,合理选择导线的截面。

(2)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功能确定导线的敷设方式。一般吊顶内的电线应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管配线,如PVC管,也可以用金属管配线,或带金属保护的绝缘线,用来避免导线短路时引燃可燃物。消防用电的传输线路应采用穿金属管,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

(3)防止电气线路绝缘老化,除考虑环境条件的影响外,还应定期对线路的绝缘情况进行检查。高温表面灯具附近的导线应采用耐热绝缘导线(如玻璃、石棉、瓷珠等护套的导线)而不应采用具有延燃性绝缘导线。

(4)加强电气线路的安全管理,防止人为操作事故和未经允许情况下乱拉乱接线路。电气工作人员需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持有上岗证方能独立操作。

(5)电热器具,如电烤箱、电熨斗、电烙铁等,一般通电时,人员不能离开,应养成人走断电的好习惯。为了确保家用电器的使用安全、防止火灾,必须严格遵守电器安装、使用的有关规定。

(6)加强雷击火灾预防。建筑防雷不但要在建筑外部装有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建筑内部也应有相应的防感应雷、防雷电反击措施。应将建筑物内结构的钢筋与各种金属设备及金属管线焊接起来,形成统一导电体,避免在同一建筑内产生不同电位差,以防止雷电电磁脉冲给建筑、设备和人身安全带来危害;另外,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建筑防雷装置的维护和管理。

(7)加强宣传教育,实行全员防火安全责任制。要想有效地控制电气火灾,宣传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可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举办消防安全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使大家认识到电气火灾的危害性,提高电气设备的技术管理水平。尤其加强对电工、电焊工及电气操作、运行、管理等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实行特殊工种员持证上岗。

(8)加强消防监督,强化依法管理。各级公安消防部门对辖区内存在的电气火灾隐患,应做到早发现,及时督促整改。对距离消防机构远、规模较小的场所,电气消防安全监督可由公安机关授权属地派出所,由派出所派专(兼)职消防民警,依照消防监督程序,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对因消防责任不落实、违章操作造成的电气火灾,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发生一起,查处一起;另外可根据需要适时开展专项治理,以杜绝因电气灾害引起的群死群伤和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电气火灾的扑救

发生火灾,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向公安消防部门求助。扑救电气火灾时注意触电危险,为此要及时切断电源,通知电力部门派人到现场指导和监护扑救工作。

(1)正确选择使用灭火器。在扑救尚未确定断电的电气火灾时,应选择适当的灭火器和灭火装置,否则,有可能造成触电事故和更大危害,如使用普通水枪射出的直流水柱和泡沫灭火器射出的导电泡沫会破坏绝缘。常用灭火剂的种类、用途及使用方法如表1-5所示。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时,当其浓度达85%时,人就会感到呼吸困难,要注意防止窒息。

(2)正确使用喷雾水枪。用喷雾水枪灭电气火灾时水枪喷嘴与带电体的距离可参考以下数据:

10kV及以下者不小于0.7m。

35kV及以下者不小于1m。

110kV及以下者不小于3m。

篇6

公众聚集场所电气火灾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气火灾隐患的大量存在。然而,电气火灾隐患的普遍存在并没有引起一些公众聚集场所,甚至是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对电气火灾隐患的熟视无睹和疏于防范,为火灾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1.公众聚集场所电气火灾的潜在隐患

1.1温度过热,可能滋生火源

公众聚集场所最严重的电气火灾隐患就是电气设备、线路的温度过热。在消防监督检查和电气设备检测过程中,供助红外热像仪等检测设备能够寻找到过热部位及热源,利用超声波探测仪查找电气线路、设备的虚接、打火现象,并采用红外点温仪等设备可以测量具体部位的温度,经常会发现空气开关整体或接线端子温度过热等火灾隐患。另外,变压器地线接点、照明开关互感器、配电室母排桥架、电缆线、保险丝等温度过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1.2安装不合乎规范易导致电气设备故障

电源线接头外露现象最为普遍,最常见的是照明灯、移动插座、配电室柜式空调、广告射灯等电源线接头外露现象。吊顶、电缆井、装饰墙面、商品柜台、橱柜内暗装的插座电源线接头外露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电气线路敷设保护措施不到位,如:(1)吊顶部位电气线路敷设问题最严重,如木质吊顶内灯具配线未穿保护管;吊顶内电源护套线、塑料绝缘导线明敷,未采取保护措施;灯具电源线穿过吊顶处,未采取保护措施;吊顶内灯具导线穿管保护不全,导线有部分,灯具配线穿保护管未引入器具内等现象;(2)电源线或电缆线穿墙、穿过金属构件、可燃构件未采取保护措施。电源线未穿金属管暗敷在可燃装饰夹层内;电源线穿过木隔墙、楼梯间隔墙未采取保护措施;电源护套线沿门框或穿过木门框明敷;配电箱电源线穿铁管管口处无保护措施;电缆线进入配电箱易受损伤处未采取保护措施,电缆井内电源线穿金属构件未采取保护措施等现象;(3)电气线路敷设位置不当。如电气线路敷设位置过低,电缆线直接敷设在地面上,易受损伤;电气线路敷设的位置与热源距离过近(例如:碘钨灯电源线贴暖气管敷设);电源护套线贴近散热器、金属管道敷设或缠绕在金属管上等现象。

移动插座问题突出,如:(1)移动插座未使用护套线的问题比较普遍,饮水机等电气设备插座电源线位置过低,未采取保护措施;(2)移动插座串接使用、电源线过长,插座安装、使用随意性大;(3)应采取防水措施的部位,例如餐厅花坛处、商场出售洗衣机、鱼缸处的移动插座均未使用防水插座。

接线端子导线压接不规范,空气开关端子处、零线汇流排端子、漏电断路器等接线端子压接多根导线或多股导线无端子压接,以及接线端子压接不牢的现象时有发生。

电气设备保护装置不全,配电柜刀型转换开关、隔离开关无灭弧罩;屋顶广告射灯配电箱无盖板,无防雨措施;日光灯、变压器处分线盒无盖及电缆沟无盖。

1.3电气设备与可燃物未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有些电气设备外壳采取可燃材料,配电箱箱体材料采用木质结构的现象最普遍,另外,电缆沟盖也有采用木质结构的现象。

有些电气设备直接安装在可燃构件上,最常见的是将空气开关、漏电断路器、灯具变压器、日光灯镇流器、灯具控制开关、电源插座直接安装、放置在木板上。

管理措施不到位,仓库灯具垂直下方堆放可燃物、发电机与明火锅炉及其他可燃物同置一室、配电柜周围堆放杂物、照明灯具与周围可燃物距离过近、电缆沟内有杂物。另外,电源线敷设在可燃地毯下无保护的问题也比较严重。

1.4消防用电设备、设施不同程度存在火灾隐患

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防火卷帘控制箱电源线保护措施不到位。最突出的问题是应急照明灯电源线穿过吊顶处以及穿过可燃装饰夹层未采取保护措施。电源线(护套线)明敷未穿金属保护管在各层楼板处未进行防火封堵。

消防用电设备过热、烧毁问题时有发生。在实际中:消防配电箱接线端子温度过热及电气设备已烧毁(例如:空气开关外壳烧毁、电源线接头外绝缘老化、断路器压接导线有锈蚀)的现象经常发生。另外,消防水泵房配电室地面有积水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竖井、孔洞未采取防火封堵措施,高层民用建筑电缆井在每层楼板处未进行防火封堵和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穿过防火隔墙的孔洞,未实施防火封堵的现象时有发生。

2.公共聚集场所电气火灾隐患的防控措施

2.1充分按照各类防火设计规范进行建筑设计

公共聚集场所装修材料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应妥善处理好装修效果和使用安全之间的矛盾,在满足规范对选材要求的基础上,在考虑美观装饰的前提下,积极采用不燃性材料和难燃性材料,尽量避免采用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浓烟或有毒气体的材料,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倡导公共娱乐场所的装修大量采用无烟、不延燃的新型装修装饰材料。

2.2防火审核方面,加强图纸审核、竣工验收、以及常规检测

篇7

1 认清消防监督工作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1)消防监督工作要服务于经济发展。依法推进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安全保障能力,是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因此,消防监督工作要坚决履行预防火灾事故、消除火灾隐患的职能,是实现消防部门与社会各部门、各行业间的接轨的重要渠道。消防工作与当地党委政府、社会单位的关系和谐相处,会从整体上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是消防部门融入驻地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更是全力保障消防安全,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转变消防监督职能。首先,消防部门是政府的职能部门,消防监督工作向驻地党委政府负责。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消防部门变被动为主动的工作方式,主动在消防监督工作方面积极主动想法、出主意,为驻地党委政府选择并最终为当地消防工作定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并为保证当地消防安全尽职尽责。其次,消防部门也使监督执法部门。消防执法部门职责是对社会单位消防工作进行监察督导,预防、发现和纠正其消防工作存在的偏差和失误,避免或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是直接、经常服务于社会的窗口,消防监督工作的好坏与驻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消防部门应该严格执法,只有消除了消防隐患,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安定,人们相处方能和谐,认真执法、做好消防监督成为消防部门永恒的工作主题。

2 加强消防科技建设,提高消防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

1)引进、推广先进的消防技术装备。积极引进先进的消防监督检查、验收火灾设备,向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消防自动报警、火灾报警探测器、漏电保护器等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例如,电气消防安全检测设备、消防安全检查设备、火灾原因鉴定设备等,改变目前消防检查只能凭借目测、手量等方式进行消防检查的落后局面。同时,大力推广消防设施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发挥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作用,提高消防检查巡查、火灾调查水平;

2)加快消防信息化建设。信息革命时代,消防部门也需要建立信息化,加快消防监督信息化业务系统的应用,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能,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电话机、电视机、放像机、照相机、摄像机、检漏仪、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检测仪器等设施,规范消防监督执法程序,建立消防信息化档案系统,以适应消防现代化的需要,并为消防事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使消防事业跟上时代的步伐。

3 加强自身业务建设,提高消防监督执法水平

1)培育专业化的消防监督执法队伍。首先,继续深化消防监督执法岗位练兵活动,开展消防监督人员执法绩效考评,提高业务技能,夯实理论功底,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执法工作水平。其次,坚决持证上岗。消防执法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不具备执法资格人员,坚决不能进行消防执法监督。第三,加强消防监督队伍法治理念教育,开展消防监督执法群众满意度评价活动,从源头上防范执法不公、不严、不廉等问题的发生。第三,大力加强在职干部的素质培训。要建立消防监督员定期专项业务集中培训制度,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消防监督培训的远程教学和短期培训班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消防监督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2)加强对重点整治工作。首先,消防部门要坚决对易燃易爆场所、公众聚集场所等火灾隐患单位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逐项提出整改措施和时限要求,逐一落实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组织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建设”活动,推行标准化管理分级达标验收工作。同时,要督促指导单位做好火灾隐患整改工作。单位应当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改正,并督促落实。对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向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资金,人员、并存档备查;

3)督促单位搞好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消防部门要采取各种手段,抓好全社会的消防宣传工作。同时,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向社会广泛宣传消防法律,普及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知识,让消防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要根据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火措施和灭火方案。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要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和必要的自防自救措施;

4)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监管部门的作用齐抓共管。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明确各待业主管部门和有关监管部门在保障消防安全方面的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同时,加大消防监督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作和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大培训大练兵活动,积极为社会、确保辖区安全,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4 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消防安全监管

1)积极探索建筑工程审核、验收等主业分流,推向社会服务机构,从源头上强化管控。积极培育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消防安全评估等中介机构,协调质监部门强化监管,发挥中介组织在火灾防范中应有的作用;

2)完善消防行业自律机制,强化中介机构、消防产品企业自律,探索电气安全检测技术标准,强化检测机构行业管理。同时,建立完善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协调人力社保等部门做好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知识的教育培训。

5 结论

总之,实现消防防火监督工作新发展、新突破需要我们进一步夯实消防工作责任制落实、强化消防监管服务举措,不断开拓前进,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使消防事业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篇8

1、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履行安全监管职能结合起来,围绕社会管理能力建设,依法发挥安全监管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整体响应的工作格局。

完善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一岗双职”安全生产领导体系、安全生产综合目标管理和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坚持安全生产定期通报、警示问责、戒免谈话、季度例会、主要领导带队检查、安全生产责任“一票否决”等制度。

完善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体系,将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细化分解,实施年度目标考核。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加强沟通、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消除责任盲区,确保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实施。

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健全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

2、突出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深化年”活动。

一是要建立经常性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认真贯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16号令),落实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建立规范化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把隐患排查治理纳入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制订年度排查治理工作方案,进一步宣传发动,提高企业自查自纠自觉性,重点加强对广大中小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指导监督;继续开展群众患排查治理活动,推动车间、班组职工的安全生产自治。

二是加大对重大隐患治理整改力度。定期开展全县范围内重大隐患排查工作,完善隐患分级管理、分级督办制度,落实隐患整治责任,确保隐患按期整改到位。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公共安全重大隐患整治力度,拓宽投入渠道,加快主要航道桥梁的新、改、扩建进度。进一步落实企业、中介机构、政府和群众相结合的全社会排查治理重大隐患的长效机制,扩大群众举报渠道,做到有报必查,排除安全隐患。

三是继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工作。

在矿山、危化、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和事故多发行业领域,要把安全专项整治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加强露天矿山的边坡治理和管理,加强分台阶开采、中深孔爆破、机械冲击破碎作业等的科学规范管理。狠抓危险化学品行业防爆炸、防泄漏和防中毒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认真抓好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废弃处置等环节的各项安全工作。严格检查烟花爆竹经营、运输、储存活动,严厉查处私自藏匿雷管、炸药等爆炸物品的非法行为。全面加强造纸行业、机械制造行业、特种车辆使用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降低这些行业、领域的事故发生率。

道路交通要以巩固“平安畅通县”创建成果为目标,继续深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强化“三关一监督”,持续开展各类专项集中整治,重点加强对客运车辆、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学生接送车辆和货车的监管。加大对县、乡公路危桥和民间危桥、事故多发路段、临水临涯高落差危险路段、农村道路交通等隐患整治的投入。

消防领域要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高层建筑、易燃易爆单位等为重点的消防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三合一”场所、电气消防、出租房安全专项整治,着力防范电气问题引发的火灾事故。

建筑施工领域要严格对建设、施工、监理等环节安全责任落实情况的督查,全面落实现场安全措施,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扎实开展各类专项安全整治,及时消除重大事故隐患;规范拆房市场管理,重点打击工程违法分包、层层转包和资质挂靠等行为。

水上交通领域要继续加强对超载和非法载客的执法力度,抓好水上交通防碰撞、防泄漏整治。渔业生产要深化“平安渔业”建设,加大查处“三无”渔船力度,严禁渔船非法载客搭客。农机监管部门要严肃查处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超速超载、违章载人等违章行为,严格外籍农用车辆安全监管。

特种设备要深化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点、不留盲区,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取证工作和特种设备登记建档工作。

重大公共活动方面要严格活动方案报批制度,审批部门要加强对活动的安全监管;*、消防、文化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搞好监控和监管,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其他各行各业各领域也要结合实际,有重点地组织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3、落实“基层基础强化年”工作,狠抓本质安全。

一要深化ABC分类管理。扩大分类管理覆盖面,完善考评体系。二要继续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三是发挥综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加大平安企业、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和“优秀安全班组”、“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创建力度。

加强基层监管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镇区、村安全监管力量配备,保障安全生产监管经费、装备设备投入。加大对企业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员的专项执法。积极探索适合行业、区域实际的安全管理模式,大力发展安全生产合作组、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化安全监管组织,巩固和扩大现有合作组活动覆盖范围。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提高科技兴安水平。严格安全许可和新、改、扩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的落实。督促和引导企业落实安全投入保障制度,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采用先进、安全、可靠、节能的技术与装备。在高危行业领域,重点推广智能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DCS)、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先进安全管理设施、设备。

4、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完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和经费保障体系。

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应急救援、宣教培训以及隐患整治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等提供资金保障。积极建立资金多渠道筹措机制,加速推进危桥、事故多发路段、临水临涯高落差危险路段、农村道路交通等隐患整治的投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特别要多方筹集资金,优先安排解决南排河、长山河危桥的改建问题;加强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安全监管人员编制落实工作,加大安全生产监管经费、执法办案经费、装备设施购置经费的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对安全生产合作组、建筑安全协管员队伍等社会化安全管理队伍工作经费的支持。加强乡镇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人员和消防装备配备工作。

5、深化安全培训教育工作,重视提高特殊人群安全素质。

继续开展安全教育“五进”等活动,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利用“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和群众文化活动等多种载体,通过各类媒体,营造社会各界关心、参与生产安全的良好氛围。督促企业建立三级安全教育网络,落实上岗前安全培训教育,深化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继续加大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特种作业人员、高危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努力实现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实现法人企业主要负责人持证上岗率100%。重点加大对外地来盐从业人员安全教育,从平等、尊重、善待的角度,构建全社会关心外来从业人员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今年要专题召开会议、出台文件,具体研究部署落实,并进行专项的执法检查。

6、加强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一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及时纠正和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二要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推进安全生产委托执法工作,加强部门间的支持配合,规范安全监察执法行为。三要提高日常检查的强度和密度,在事故多发领域,严重危害公共安全领域,以及不认真排查事故隐患,对隐患拖延不改、拒绝整改的单位,加大重点监察执法力度。四要进一步规范和严肃生产安全事故查处工作,继续实施安全生产警示制度。

7、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救援机制。

继续指导、推动各镇、部门和企业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教育和训练,推进资源整合,实现各方救援力量协调联动,强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建立统一指挥、反映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年内重点建立起一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普及安全应急管理知识、防灾救灾知识,提高公众应对各种安全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篇9

1、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履行安全监管职能结合起来,围绕社会管理能力建设,依法发挥安全监管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整体响应的工作格局。

完善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一岗双职”安全生产领导体系、安全生产综合目标管理和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坚持安全生产定期通报、警示问责、戒免谈话、季度例会、主要领导带队检查、安全生产责任“一票否决”等制度。

完善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体系,将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细化分解,实施年度目标考核。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加强沟通、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消除责任盲区,确保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实施。

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健全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

2、突出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深化年”活动。

一是要建立经常性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认真贯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16号令),落实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建立规范化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把隐患排查治理纳入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制订年度排查治理工作方案,进一步宣传发动,提高企业自查自纠自觉性,重点加强对广大中小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指导监督;继续开展群众患排查治理活动,推动车间、班组职工的安全生产自治。

二是加大对重大隐患治理整改力度。定期开展全县范围内重大隐患排查工作,完善隐患分级管理、分级督办制度,落实隐患整治责任,确保隐患按期整改到位。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公共安全重大隐患整治力度,拓宽投入渠道,加快主要航道桥梁的新、改、扩建进度。进一步落实企业、中介机构、政府和群众相结合的全社会排查治理重大隐患的长效机制,扩大群众举报渠道,做到有报必查,排除安全隐患。

三是继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工作。

在矿山、危化、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和事故多发行业领域,要把安全专项整治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加强露天矿山的边坡治理和管理,加强分台阶开采、中深孔爆破、机械冲击破碎作业等的科学规范管理。狠抓危险化学品行业防爆炸、防泄漏和防中毒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认真抓好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废弃处置等环节的各项安全工作。严格检查烟花爆竹经营、运输、储存活动,严厉查处私自藏匿雷管、炸药等爆炸物品的非法行为。全面加强造纸行业、机械制造行业、特种车辆使用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降低这些行业、领域的事故发生率。

道路交通要以巩固“平安畅通县”创建成果为目标,继续深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强化“三关一监督”,持续开展各类专项集中整治,重点加强对客运车辆、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学生接送车辆和货车的监管。加大对县、乡公路危桥和民间危桥、事故多发路段、临水临涯高落差危险路段、农村道路交通等隐患整治的投入。

消防领域要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高层建筑、易燃易爆单位等为重点的消防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三合一”场所、电气消防、出租房安全专项整治,着力防范电气问题引发的火灾事故。

建筑施工领域要严格对建设、施工、监理等环节安全责任落实情况的督查,全面落实现场安全措施,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扎实开展各类专项安全整治,及时消除重大事故隐患;规范拆房市场管理,重点打击工程违法分包、层层转包和资质挂靠等行为。

水上交通领域要继续加强对超载和非法载客的执法力度,抓好水上交通防碰撞、防泄漏整治。渔业生产要深化“平安渔业”建设,加大查处“三无”渔船力度,严禁渔船非法载客搭客。农机监管部门要严肃查处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超速超载、违章载人等违章行为,严格外籍农用车辆安全监管。

特种设备要深化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点、不留盲区,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取证工作和特种设备登记建档工作。

重大公共活动方面要严格活动方案报批制度,审批部门要加强对活动的安全监管;公安、消防、文化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搞好监控和监管,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其他各行各业各领域也要结合实际,有重点地组织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3、落实“基层基础强化年”工作,狠抓本质安全。

一要深化ABC分类管理。扩大分类管理覆盖面,完善考评体系。二要继续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三是发挥综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加大平安企业、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和“优秀安全班组”、“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创建力度。

加强基层监管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镇区、村安全监管力量配备,保障安全生产监管经费、装备设备投入。加大对企业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员的专项执法。积极探索适合行业、区域实际的安全管理模式,大力发展安全生产合作组、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化安全监管组织,巩固和扩大现有合作组活动覆盖范围。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提高科技兴安水平。严格安全许可和新、改、扩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的落实。督促和引导企业落实安全投入保障制度,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采用先进、安全、可靠、节能的技术与装备。在高危行业领域,重点推广智能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DCS)、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先进安全管理设施、设备。

4、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完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和经费保障体系。

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应急救援、宣教培训以及隐患整治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等提供资金保障。积极建立资金多渠道筹措机制,加速推进危桥、事故多发路段、临水临涯高落差危险路段、农村道路交通等隐患整治的投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特别要多方筹集资金,优先安排解决*、*危桥的改建问题;加强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安全监管人员编制落实工作,加大安全生产监管经费、执法办案经费、装备设施购置经费的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对安全生产合作组、建筑安全协管员队伍等社会化安全管理队伍工作经费的支持。加强乡镇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人员和消防装备配备工作。

5、深化安全培训教育工作,重视提高特殊人群安全素质。

继续开展安全教育“五进”等活动,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利用“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和群众文化活动等多种载体,通过各类媒体,营造社会各界关心、参与生产安全的良好氛围。督促企业建立三级安全教育网络,落实上岗前安全培训教育,深化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继续加大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特种作业人员、高危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努力实现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实现法人企业主要负责人持证上岗率100%。重点加大对外地来盐从业人员安全教育,从平等、尊重、善待的角度,构建全社会关心外来从业人员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今年要专题召开会议、出台文件,具体研究部署落实,并进行专项的执法检查。

6、加强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一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及时纠正和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二要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推进安全生产委托执法工作,加强部门间的支持配合,规范安全监察执法行为。三要提高日常检查的强度和密度,在事故多发领域,严重危害公共安全领域,以及不认真排查事故隐患,对隐患拖延不改、拒绝整改的单位,加大重点监察执法力度。四要进一步规范和严肃生产安全事故查处工作,继续实施安全生产警示制度。

7、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救援机制。

篇10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大量财富。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为消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一、消防监督执法现状及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消防警力严重不足。

我国现役和公安消防人员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不到万分之零点九,而发达国家政府消防工作人员占人口比例均在万分之十以上,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都在万分之三至五以上,我们的消防警力只是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发展中国家的五分之一。尤其是消防监督力量严重不足,如一个县级消防监督机构,一般只有3个监督员,有的仅有2人,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难以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有时因人员不足,导致执法程序混乱。

(二)消防监督干部整体业务素质不高。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由于公安消防机构实行的是现役体制,消防监督执法干部不得不面对交流、更换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为了加强对监督队伍的管理,消防部队对重要岗位做出了定期交流的规定,不同专业岗位交流也相对比较频繁。因此,监督执法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人员很不稳定。由此也带来了两个弊端:一是导致监督执法人员业务素质难以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的方式提高。二是任期较短也往往造成执法监督存在短期行为,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缺乏连续性和长远规划。其次,消防监督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目前,从事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是现役干部,主要有消防部队院校毕业和地方院校毕业两种,其中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法律知识教育的人员所占比例不多,许多监督执法干部只能通过不断的自我摸索和经验积累来逐步提高监督执法水平,执法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思想活跃、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优秀消防执法人员极其缺乏。再加上受消防部队现役体制影响,消防监督执法人员队伍很难固定,往往一个案例先后几个人经办,情况不熟悉,工作连续性受到影响。而少数消防监督人员放松学习,疏忽了对消防监督执法经验的总结和积累,不吃透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的立法宗旨、立法原则和基本精神,不掌握调查取证的基本方法,不熟悉消防行政执法程序,不清楚完成一起消防行政执法的要素和环节,对查处各类消防违法行为存在畏难情绪,即使进行查处也难以做到依法处理,监督执法效率不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消防执法质量。

消防工作作为现代经济良性运作不可欠缺的环节之一,受到全社会愈来愈多的重视,消防执法管理的范围和纵深程度也随之增大,特别是近几年来基层消防机构拥有较大的权力,少数执法人员廉政意识淡薄,缺乏职业操守,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和影响下,经不住金钱诱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有利的事抢着做,将手中的权力当作商品交换的筹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没有经济利益的案件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该办的不办,借执法办案之机,吃拿卡要,索贿受贿,极大的淡化了消防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上群众的法律意识水平还普遍较低,消防执法系统内外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消防监督执法进行制约,客观上纵容了一部分基层执法人员为了自己利益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违法乱纪,搞权钱交易,导致执法腐败。

(三)消防技术人才缺乏。

消防工作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电力、建筑、治理等各个方面,需要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如火调、建审、法制、宣传、化危、质检等。但是,目前全国最高消防专业学府培养的人才仅仅是本科学历,难以培养和造就消防工作需要的更高层面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二、消防监管机制和手段滞后于社会变化发展的问题

(一)社会单位数量大量增加,“保姆式”的消防治理已经过时。在公安部61号令实施前,重点单位的监督治理,就是由消防部门大包大揽,全权负责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消防监督人员长期包重点单位,导致治理和监督的角色错位,单位将自身应抓的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检查等消防安全工作全部依靠于公安消防机构落实。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单位数量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消防监督部门的这种保姆式的消防治理手段难以真正发挥效能。

(二)社会单位的内部自我治理体系尚未有效建立,有些方面甚至日益弱化。公安部61号令实施后,在许多单位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而且,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单位原有的消防自我治理手段不断弱化:不少企事业单位机构合并、裁减人员,企业消防保卫部门有的被撒销,不少专职消防人员被分流下岗;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工作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致使大量火险隐患滋生。

(三)消防科技水平较低。消防检查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和检测仪器设备,许多基层消防大队、科在消防监督检查、火灾现场勘查中,尚停留在眼看、手摸、鼻闻、耳听的阶段,完全凭感觉和经验办事。基层消防监督部门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水平程度低,电脑配备少、联网更少,资源难以共享,法律文书手写,办事效率低、质量差。尤其在火灾原因鉴定方面,许多基层大队尚未建立火灾原因鉴定室,先进的鉴定设施缺乏,鉴定结论缺乏科学性、权威性和说服力。

(四)社会消防安全意识缺乏。当前,在我国发生的火灾事故中,80%以上的是人员违法、违规、违章行为造成,社会的整体消防安全意识不高。

三、加强消防监督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消防科技建设,走“科技兴消防”之路。这是消防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消防工作发展的持续动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基础硬件建设。配备“九机”和“三仪”,即: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话机、电视机、放像机、照相机、摄像机和可燃气体测量仪、检漏仪、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检测仪器等设施,同时还应配有必要的交通、通讯设备,进一步提高消防机构办公条件和工作效率;二是加强消防信息科技手段的研发和应用;三是大力发展高科技消防检查仪器和检测手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如消防安全检查设备、电气消防安全检测设备、火灾原因鉴定设备等,尽快改变目前消防检查只能凭借目测、手量等方式进行消防检查的落后局面;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及时准确地发现火险隐患和火灾预防中的问题,使消防工作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在选择高科技技术手段及设备时,一定要注意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需要,选择适用性强的设备和技术手段,不可一味追求科技含量和档次,否则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浪费。

(二)加强消防治理机制改革,以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要狠抓自我改革,加强消防监督规范化建设,建立高效、快捷的专业消防队伍;二是要狠抓社会单位治理改革,加强单位规范化自我治理体系建设;三是要狠抓三级消防监督治理机制建设,强化派出所消防监管职能。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消防监督队伍素质建设。一是要大力加强在职干部的素质培训。要建立消防监督员定期专项业务集中培训制度,分别在各总队、支队进行培训,或者在全国现有的消防院校开设消防监督及执法的短期培训班进行业务轮训,或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消防监督培训的远程教学,进一步提高消防监督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要积极鼓励干部自学,为其自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要加强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培训、考核、聘任。要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干部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三是要大力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引入非消防体系的专业人才有助于消防监督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使监督工作与被监督工作更为有效地结合。要不断引进消防部队急需法律、信息、计算机、工民建、化学等方面的人才,经培训后将其放在他们所专长的一部分消防监督工作岗位上,发挥其带头作用,推动消防事业发展。四是要培养高学历、专业化的技术人才。我国目前消防教育体制存在没有高学历,本科生教育比例偏低,办学力量过于分散。要加快发展消防教育事业,设置高学历消防教育专业,培养高素质的消防技术干部,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消防工作新要求。

(四)加强社会消防宣传力度,大力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一是要充分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的消防科普宣传教育氛围。要从“娃娃”抓起,加强中小学生消防知识的教育,定期上好消防课,从小培养其良好的消防安全习惯,熟悉和掌握基本的防火灭火知识和火场逃生技能;二是要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认真做好本单位的消防培训工作。要督促社会单位制定职工消防培训计划,定期对本单位的防火负责人、防火治理人员和职工进行消防法律和消防知识的培训和应知应会培训,使广大职员明确岗位消防职责,懂得什么是消防违法违章行为,不断提高消防法制观念,自觉做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三是要充分发挥公安消防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要充分运用开放消防站、开办消防警校、举办培训班、组织消防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办墙报、图片展出、放电影以及广播、电视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消防法规、消防知识的宣传教育。要认真抓好社会各单位防火负责人、消防保卫人员、专兼职防火人员、重点岗位、非凡工种人员的集中培训,熟悉岗位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消防安全知识。要利用“119”等非凡时机,组织大型消防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教育,要让消防知识进学校、进家庭、进社会单位,使广大群众懂得防火的基本知识、灭火的基本技能和火场逃生的基本方法,促进全民消防素质的整体提高,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消防、自觉做好消防工作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篇11

How to do the site supervision engineer is a very important work in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From several aspects specifically how to conduct on-site management

S972.7+4

电气监理工程师是代表业主监控工程质量,是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桥梁。它不仅要求执业者懂得工程技术知识、成本核算,还需要其非常清楚建筑法规。如何做好现场监理工程师是现场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项。

1监理范围电气工程的安装、调整试验、验收,弱电工程的安装、调试验收。

2监理内容

2.1设备材料进场验收;

2.2工序交接确认;

2.3变压器安装;

2.4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

2.5低压电动机检查接线;

2.6不间断电源安装;

2.7低压电气动力设备试验和试运行;

2.8母线安装;

2.9电缆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电线导管、电缆导管和线槽敷设;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线;

2.10电缆头制作、接线和线路绝缘测试;

2.11灯具安装,开关、插座安装;2.12建筑物照明通电试运行;

2.13接地装置安装;建筑物等电位联结;

2.14电梯安装;

2.15电气消防火灾报警联动系统;

2.16弱电综合布线;

2.17弱电各系统安装;

2.18分部工程验收;竣工验收。

3监理目标

3.1施工质量控制目标:分项工程合格率达到90%;分部工程合格率达到100%;单位工程合格率达到100%。

3.2施工投资控制目标:总体投资要按施工合同要求进行资金控制。

3.3施工进度控制目标:按项目确定的总进度计划和电气专业进度计划完成电气工程施工、达到竣工验收条件的时间。

3.4施工合同管理目标:严格管理,争取不发生工程暂停事件,配合总监处理好工程暂停事件;严格工程变更的管理;处理好工程的费用索赔、工程工期的延误、合同的争议及解除等。

4监理工作方法

4.1制定工作程序:据电梯工程的特点和工作内容制定电梯项目的监理工作程序。

4.2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方法。4.2.1熟悉设计文件,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4.2.2参加设计交底会,审核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审核意见;

4.2.3对分包单位的营业执照、企业资质等级证书、特殊行业施工许可证进行审核并报总监理工程师签认;

4.2.4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开工报审表及相关资料;

4.2.5参加由建设单位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工地会议。

4.3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方法。

4.3.1制定并实行好工地例会制度,做好与土建交接检查工作。

4.3.2工程质量控制的工作方法。

1)要求施工单位报送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工艺和确保质量的措施并经审核同意后予以签认;

2)组织专题论证施工单位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所报送的施工工艺措施和证明材料,经审定后予以签认;

3)审核施工单位报送的拟进场工程材料、购配件和设备的工程材料/购配件/设备,报审表及其质量证明资料;

4)对进场的实物按监理合同的约定或有关工程质量管理文件的规定比例进行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方式进行抽验;

5)对未经监理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材料、购配件、设备拒签,并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通知施工单位限期将不合格的工程材料、购配件、设备撤出现场;

6)定期检查施工单位的计量设备的技术状况;

7)对施工过程进行巡视和检查,对隐蔽工程的隐蔽过程、下道工序施工完成后难以检查的重点部位进行旁站监理做好计量记录;

8)对施工单位报送的隐蔽工程报验申请表和自检结果进行现场检查,符合要求予以签认;

9)对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予以签认;

10)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质量缺陷下达监理工程师通知,限期整改并检查整改结果;

11)对发现的重大质量隐患,可能造成质量事故或已造成质量事故时,应通过总监理工程师及时下达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整改完毕并经监理工程师复查合格后,总监及时签署复工报审表。

12)对需要返工处理或加固补强的质量事故要按照确定的处理方案对处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跟踪检查和验收。

4.3.3工程安全监理工作的方法。

1)开工前,项目监理部要对所监理的项目召开安全施工专题讨论会,加强安全知识的深化学习,进一步强化监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2)项目监理部制定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安全责任制,总监负全责,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各负其责;

3)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管理的条款以及开工条件中安全施工的准备工作情况,否则不予开工;

4)对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存在,责令停工整改;

5)监理工程师对现场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巡查或旁站监理,对施工现场及办公生活区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发监理整改通知,同时及时收集现场安全方面的信息,及时对信息进行处理;

6)通过例会、专题会议解决安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7)及时多渠道地向业主汇报工程安全方面的信息;

8)建立安全施工状况登记制度,即在监理日记、监理月报、监理工作总结等监理文件中准确及时记录安全状况;

9)制定安全施工管理奖罚制度,对成绩优异的监理人员实行奖励,对责任心不强的监理人员进行处罚,直至调离监理工作岗位;

10)检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检查施工单位工程项目部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图;检查施工单位安全保证体系要素、职能分配表;检查施工单位项目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施工单位保证体系要素及职能分配表;

11)审查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否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使之符合安全施工的要求,并督促其实施;核查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的种类和编审手续,安全措施合理科学性;

12)审查施工单位安全设施,保证安全所需的材料、设备及安全防护用品到位;

13)强化分包单位安全管理,检查施工总承包单位对分包施工安全管理;

14)检查并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落实分部、分项工程或各工序、关键部位的安全防护措施;

15)检查施工单位事故隐患控制;检查事故隐患控制记录:事故隐患处理表、违章处理登记表、事故月报表;

16)检查施工单位安全教育和培训;检查安全教育和培训目录及记录说明;新进施工现场的各类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并做好记录;

17)检查施工单位职工劳动保护教育卡汇总表,提醒施工单位加强对全体施工人员节前后的安全教育并做好记录;

18)抽查施工单位班前安全活动、周讲评记录。检查施工单位安全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名册,持证人员的证件;

19)督促施工单位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及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20)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的消防工作、冬季防寒、夏季防暑、文明施工、卫生防疫等项工作。

结 语

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重视电气工程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要密切配合,严格要求,互相促进,互帮互助;在赶工期时更要严把质量控制关,充分发挥把“关”作用。总之,一个优良工程的创建离不开各电气管理人员之间的技术、技能与管理经验的密切配合。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D631.6

1、消防监督检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消防警力严重不足。我国现役和公安消防人员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不到万分之零点九,而发达国家政府消防工作人员占人口比例均在万分之十以上,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都在万分之三至五以上,我们的消防警力只是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发展中国家的五分之一。尤其是消防监督检查力量严重不足,如一个县级消防监查机构,一般只有3名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有的仅有2人甚至1人,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难以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有时因人员不足,导致执法程序混乱。 1.2 消防监督检查干部整体业务素质不高。当前,全国各地消防监督检查干部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①公安消防部队基层消防战斗单位的指挥员;②地方院校的毕业生;③廊坊、昆明武警学院的学员。第一部分占绝大多数,他们是战士出身,提干后先在中队任职,一定年限后直接到消防监督检查部门工作,起点较低、业务不熟。第二部分人员,近十年来数量逐渐增多,他们虽然素质较高,但消防专业知识差,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三部分人员,既有文化功底,又有专业知识,但数量较少,大多数消防大队、科缺乏这类人员。因此,基层消防监查干部的整体业务素质偏低,很难适应当前消防监查工作的需要。 1.3 消防技术人才缺乏。消防工作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电力、建筑、治理等各个方面,需要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如火调、建审、法制、宣传、化危、质检等。但是,目前全国最高消防专业学府——廊坊武警学院培养的人才仅仅是本科学历,难以培养和造就消防工作需要的更高层面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2、推动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必然性分析2.1 社会单位数量大量增加,“保姆式”的消防治理已经过时。在公安部61号令实施前,重点单位的监查治理,就是由消防部门大包大揽,全权负责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消防监查人员长期包重点单位,导致治理和监查的角色错位,单位将自身应抓的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检查等消防安全工作全部依靠于公安消防机构落实。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单位数量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消防监督检查部门的这种保姆式的消防治理手段难以真正发挥效能。 2.2 社会单位的内部自我治理体系尚未有效建立,有些方面甚至日益弱化。公安部61号令实施后,在许多单位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而且,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单位原有的消防自我治理手段不断弱化:不少企事业单位机构合并、裁减人员,企业消防保卫部门有的被撒销,不少专职消防人员被分流下岗;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工作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致使大量火险隐患滋生。 2.3 消防科技水平较低。消防检查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和检测仪器设备,许多基层消防大队、科在消防监查检查、火灾现场勘查中,尚停留在眼看、手摸、鼻闻、耳听的阶段,完全凭感觉和经验办事。基层消防监督检查部门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水平程度低,电脑配备少、联网更少,资源难以共享,法律文书手写,办事效率低、质量差。尤其在火灾原因鉴定方面,许多基层大队尚未建立火灾原因鉴定室,先进的鉴定设施缺乏,鉴定结论缺乏科学性、权威性和说服力。 2.4 社会消防安全意识缺乏。当前,在我国发生的火灾事故中,80%以上的是人员违法、违规、违章行为造成,社会的整体消防安全意识不高。

3、做好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对策研究 3.1 加强消防科技建设,走“科技兴消防”之路。

①进一步加强基础硬件建设。配备“九机”和“三仪”,即: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话机、电视机、放像机、照相机、摄像机和可燃气体测量仪、检漏仪、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检测仪器等设施,同时还应配有必要的交通、通讯设备,进一步提高消防机构办公条件和工作效率;

②加强消防信息科技手段的研发和应用;

③大力发展高科技消防检查仪器和检测手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如消防安全检查设备、电气消防安全检测设备、火灾原因鉴定设备等,尽快改变目前消防检查只能凭借目测、手量等方式进行消防检查的落后局面;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及时准确地发现火险隐患和火灾预防中的问题,使消防工作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在选择高科技技术手段及设备时,一定要注意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需要,选择适用性强的设备和技术手段,不可一味追求科技含量和档次,否则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浪费。 3.2 加强消防治理机制改革,以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①要狠抓自我改革,加强消防监督检查规范化建设,建立高效、快捷的专业消防队伍;

②要狠抓社会单位治理改革,加强单位规范化自我治理体系建设;

③要狠抓三级消防监督检查治理机制建设,强化派出所消防监管职能。 3.3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消防监督检查队伍素质建设。

①要大力加强在职干部的素质培训。要建立消防监查员定期专项业务集中培训制度,分别在各总队、支队进行培训,或者在全国现有的消防院校开设消防监查及执法的短期培训班进行业务轮训,或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消防监查培训的远程教学,进一步提高消防监查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要积极鼓励干部自学,为其自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②要加强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培训、考核、聘任。要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干部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

③要大力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引入非消防体系的专业人才有助于消防监查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使监督检查工作与被监督检查工作更为有效地结合。要不断引进消防部队急需法律、信息、计算机、工民建、化学等方面的人才,经培训后将其放在他们所专长的一部分消防监查工作岗位上,发挥其带头作用,推动消防事业发展。

④要培养高学历、专业化的技术人才。我国目前消防教育体制存在没有高学历,本科生教育比例偏低,办学力量过于分散。要加快发展消防教育事业,设置高学历消防教育专业,培养高素质的消防技术干部,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消防工作新要求。 3.4 加强社会消防宣传力度,大力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

①要充分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的消防科普宣传教育氛围。要从“娃娃”抓起,加强中小学生消防知识的教育,定期上好消防课,从小培养其良好的消防安全习惯,熟悉和掌握基本的防火灭火知识和火场逃生技能;

篇13

一、消防监督工作面临的困难

(一)消防警力严重不足。我国现役和公安消防人员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不到万分之零点九,而发达国家政府消防工作人员占人口比例均在万分之十以上,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都在万分之三至五以上,我们的消防警力只是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发展中国家的五分之一。尤其是消防监督力量严重不足,如一个县级消防监督机构,一般只有3个监督员,有的仅有2人,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难以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有时因人员不足,导致执法程序混乱。

(二)消防监督干部整体业务素质不高。当前,全国各地消防监督干部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公安消防部队基层消防战斗单位的指挥员;二是地方院校的毕业生;三是廊坊武警学院的学员。第一部分占绝大多数,他们是战士出身,提干后先在中队任职,一定年限后直接到消防监督部门工作,起点较低、业务不熟。第二部分人员,近十年来数量逐渐增多,他们虽然素质较高,但消防专业知识差,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三部分人员,既有文化功底,又有专业知识,但数量较少,大多数消防大队、科缺乏这类人员。因此,基层消防监督干部的整体业务素质偏低,很难适应当前消防监督工作的需要。

(三)消防技术人才缺乏。消防工作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电力、建筑、治理等各个方面,需要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如火调、建审、法制、宣传、化危、质检等。但是,目前全国最高消防专业学府——廊坊武警学院培养的人才仅仅是本科学历,难以培养和造就消防工作需要的更高层面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二、消防监管机制和手段滞后于社会变化发展的问题

(一)社会单位数量大量增加,“保姆式”的消防治理已经过时。在公安部61号令实施前,重点单位的监督治理,就是由消防部门大包大揽,全权负责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消防监督人员长期包重点单位,导致治理和监督的角色错位,单位将自身应抓的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检查等消防安全工作全部依靠于公安消防机构落实。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单位数量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消防监督部门的这种保姆式的消防治理手段难以真正发挥效能。

(二)社会单位的内部自我治理体系尚未有效建立,有些方面甚至日益弱化。公安部61号令实施后,在许多单位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而且,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单位原有的消防自我治理手段不断弱化:不少企事业单位机构合并、裁减人员,企业消防保卫部门有的被撒销,不少专职消防人员被分流下岗;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工作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致使大量火险隐患滋生。

(三)消防科技水平较低。消防检查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和检测仪器设备,许多基层消防大队、科在消防监督检查、火灾现场勘查中,尚停留在眼看、手摸、鼻闻、耳听的阶段,完全凭感觉和经验办事。基层消防监督部门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水平程度低,电脑配备少、联网更少,资源难以共享,法律文书手写,办事效率低、质量差。尤其在火灾原因鉴定方面,许多基层大队尚未建立火灾原因鉴定室,先进的鉴定设施缺乏,鉴定结论缺乏科学性、权威性和说服力。

(四)社会消防安全意识缺乏。当前,在我国发生的火灾事故中,80%以上的是人员违法、违规、违章行为造成,社会的整体消防安全意识不高。

三、加强消防监督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消防科技建设,走“科技兴消防”之路。这是消防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消防工作发展的持续动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基础硬件建设。配备“九机”和“三仪”,即: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话机、电视机、放像机、照相机、摄像机和可燃气体测量仪、检漏仪、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检测仪器等设施,同时还应配有必要的交通、通讯设备,进一步提高消防机构办公条件和工作效率;二是加强消防信息科技手段的研发和应用;三是大力发展高科技消防检查仪器和检测手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如消防安全检查设备、电气消防安全检测设备、火灾原因鉴定设备等,尽快改变目前消防检查只能凭借目测、手量等方式进行消防检查的落后局面;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及时准确地发现火险隐患和火灾预防中的问题,使消防工作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在选择高科技技术手段及设备时,一定要注意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需要,选择适用性强的设备和技术手段,不可一味追求科技含量和档次,否则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