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仓储管理基本知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仓储管理基本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仓储管理基本知识

篇1

1课程设计的思路

1.1教学理念

坚持“以物流仓储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把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应用能力放在首位,使“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一体化,实现能力目标的培养和知识目标的传授,从而使课程理论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任务完成中被学生所掌握,岗位实践操作技能在学生动手中得到锻炼和加强。

1.2教学模式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仓储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弱化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以“实际、实用”为度,注重仓储的入库、在库、出库作业操作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组织采用班级集中授课与分组实训相结合的形式。在进行物流仓储理论教学时,注重与仓储作业实验实训教学的内在联系和相互配合,根据高职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教学软、硬件环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现实模拟数据,使日常的单元教学通过课堂单元实训充分理解仓储的入库、在库、出库作业任务及其具体操作,期末再通过一周的课程综合实训,全面、系统熟悉仓储的入库、在库、出库各环节作业流程,以实现知识结构与认知能力的有效融合,真正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仓储操作管理能力。

2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

2.1设计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仓储管理课程,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具备高效完成仓储操作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熟悉仓库的基本作业流程及其各项工作任务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实践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提供准备,培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对实际工作问题的分析、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的能力。注重培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科学态度与求实创新精神,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养成意识。

2.2设计具体目标

2.2.1专业知识目标

通过仓储管理课程的学习,准确了解我国现阶段物流企业的仓储发展情况和操作水平,以及仓储成本的控制;熟悉仓储规划、仓库布局基本理论及库存商品保管基本知识;掌握仓储入库、在库、出库作业的基本操作知识。侧重培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形成依据现有仓储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

2.2.2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正确根据仓库实际利用率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设计;能熟练进行货物进出库作业及在库货物的保管、养护;会进行货物ABC分类、储位分配等技术操作;能根据实际货物及操作环境进行相关单证的填制。

2.2.3职业素质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通过自我学习,以适应现代物流企业仓储管理技术的发展。在完成仓储作业过程中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在完成货物保管、养护任务的同时,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3仓储管理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

3.1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仓储管理课程采用模块教学法,整个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见表1),主要分为3个教学模块,即仓储基础知识、仓储作业、仓储成本管理。其中,仓储作业为教学重点,依据“必须、够用”“实际、实用”原则,着重介绍四个子模块,即仓库规划与布局、仓库作业管理、库存管理、仓储包装技术,为强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仓储进出库及在库作业操作技能训练,增加一周课程综合实训教学模块。

3.2设计能力训练项目

本文主要根据仓储管理核心工作环节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见表2),注重每个核心工作环节的能力训练,特别是货物出入库作业的优化训练,通过日常的课堂单元实训和期末一周的课程综合实训,进行出入库各环节的能力训练,达到仓储操作管理工作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4仓储管理课程评价考核的设计

对于高职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考核,首先,应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其次,再关注他们的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评价考核的形式及手段可以多样化,做到学习效果评价考核与学习过程评价考核相结合、做到定性评价考核与定量评价考核相结合,充分关注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建立公正、客观的评价考核体系。仓储管理课程学习的评价考核,可将其分为过程评价考核部分和终结评价考核部分。其中,课程学习的过程评价考核部分占60%,具体可包括平时成绩30%(平时作业、考勤情况、课堂表现各占10%)和实验实训30%(日常单元实训占10%,期末综合实训占20%);课程学习的终结评价考核占40%,采用试卷考核形式,主要考核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对仓储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货物出入库流程设计及仓储单证处理技能的掌握。整个评价考核体系改变了以往一卷定成绩的弊端,全面、有效、科学地评价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其素质水平。

5结语

学生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未来仓储管理课程实际教学还应秉承用心教书育人的理念,进一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应用型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当今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懂、会、做”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铁峰.高职院校《统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探讨[J].才智,2016(24).

篇2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156-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教育改革滞后,课程设置缺乏规范、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造成培养出的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本文从目标管理(MBO)的内涵入手,基于仓储管理课程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分析仓储管理与目标管理的教学结合,提出借鉴目标管理(MBO),改革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实训步骤。

一、目标管理的内涵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是1954年被尊为“现代管理之父”的彼得·杜拉克(PeterEmeker)提出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

目标管理(MBO)理论其基本内容是一种管理程序或过程,它使企业中的上、下级一起协商,根据企业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企业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企业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部门和员工个人贡献的标准。目标管理机制把管理者从繁杂的行为管理中解放出来,强制计划和控制,分清职责,并对下属给予充分授权。

目标管理的思想核心是重视成果,重视人的因素。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做贡献,朝着同一方向,融成一体,产生出一种整体的业绩,管理者围绕目标进行管理,而不是对下属行为的监控,其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让他们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

二、仓储管理课程的课程理念与教学目标

(一)仓储管理课程理念。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定位在培养具有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符合地方经济建设与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物流管理专业是以现代物流技术和经济管理为基础,熟悉现代企业供应链和商贸流通理论,培养现代物流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

依据教学目标,仓储管理课程要树立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理念,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模式。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本课程遵循仓储管理业务的一般程序,从仓储企业的组建、仓库规划与布局、仓库作业流程等核心知识模块,结合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及学生职业技能证书要求,由学生分组设立模拟仓储公司,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完成仓储企业实施目标管理的(MBO)的整体运作。

(二)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依照仓储管理课程理念,教学大纲的制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要反映时代特征、符合地方物流企业需求,目标具体、成果明确、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并重为原则。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仓储发展过程,掌握现代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明确仓储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和解决现代仓储管理过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仓储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可分解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用仓储管理的原理和知识,进行仓储管理实务的操作。具体能力包括:仓储企业的组建、仓库布局规划、仓库作业流程、商品的保管和养护、仓储商务管理、仓储绩效管理。

知识目标:第一,了解组织设计的一般理论及仓储企业人员招聘选拔与培训的一般要求;了解基本的仓储设备种类及功能;了解各种仓库作业表格的形式;了解仓储商务活动的含义与作用。第二,熟悉常见仓储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熟悉仓储设备配置的原则;熟悉仓库作业的具体要求;熟悉仓储商务活动的内容与过程;仓储绩效管理的意义。第三,掌握仓储企业设立的要求与步骤;掌握仓库网点布局的原则和内容及仓库选址的方法;掌握仓库的出入库和在库管理的基本流程;各种单据的填写和处理方法;掌握仓储合同的内容及仓单的作用;仓储成本的构成;评价仓储作业情况的指标纬度。

情感目标:第一,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要贯穿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精神;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道德素养。

三、仓储管理与目标管理的教学结合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仓储企业管理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技能、专业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仓储企业管理中,管理范围包括:仓储设施设备的选择、仓库布局、仓储策略、货物入出库管理、货物保管和养护技术选择与管理、货物的装卸搬运、货物库存管理方法的应用、仓储安全管理、仓储信息技术等;管理者的能力要求包括:仓库规划能力、仓储设备操作及使用能力、货物作业、养护及在库管理能力、仓库安全管理能力、仓储信息化管理能力。

目标管理正是将仓储企业的管理范围和管理者的能力纳入目标管理机制中,以目标来激励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激发员工行动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其智慧和创造力,最后形成员工与企业共命运、同呼吸的共同体;强制计划和控制,分清职责,并对下属给予充分授权。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作贡献,朝着同一方向努力,产生出一种整体的业绩,管理者围绕目标进行管理,目标管理既能实现企业发展,又能实现个人发展,提升了仓储企业管理水平。

仓储企业管理遵循这一原则,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了解仓储企业目标,实现管理对象的上下沟通,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融为一体,个人目标实现了,总目标才会得以实现;其次,要求同学身临其境,模拟仓储企业中的各个角色,专心致志于自己的目标,激励出更大的工作积极性;再次,要求同学们重视过程管理,投身于检查、考核、评比、奖励的管理全过程;最后,通过目标管理,学会管理仓储企业的能力。

四、借鉴目标管理(MBO)。改革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实训步骤一:确定目标管理(MBO)。目标管理是异常艰巨的系统工程,确定目标管理,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仓储企业基本资料,主要业务,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善需求与其期望。

(二)实训步骤二:创建目标管理项目小组。在确立目标以后,组织实施是关键。在教学中,让同学们自己组建目标管理项目小组,设组长、副组长、组员若干名。组长是仓储模拟企业的总经理,具有求新、求变、求好的观念,副组长是各部门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负责人,组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目标管理(MBO)项目小组的协调工作:制订计划和预算的时候要与财务部门协调;调整组织架构的时候要与企管人事部门协调;进行发动宣传的时候要与宣传协调;进行考核的时候要与人事、绩考部门协调。

(三)实操步骤三:选择目标管理模式。根据企业的特性、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选择不同的目标管理模式,本研究根据仓储管理教学的实际,采取主动性、业绩型、能力型的目标管理模式:

典型步骤:

1 根据长期经营计划制定并公布公司的年度总目标(见表1)。

2 根据年度总目标制定并公布部门目标。

3 员工根据所属单位目标制定个人目标。

(四)实训步骤四:决定目标管理策略。由于目标管理对企业而言是一场变革,变革总会遇到阻力,所以必须考虑其管理策略。有两种基本的目标管理策略:一步到位策略、分步到位策略。因为本研究是教学研究,所以采取一步到位的目标管理策略。

把所有部门和所有员工都纳入目标管理的范围和对象中来,将目标管理推行到企业的所有单位和人员。

(五)实训步骤五:形成目标管理计划。目标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如果事先没有一个详尽的计划安排的话,很难将各项工作协调向一致的方向。

1 目标管理计划的准备。一个典型的目标管理计划由4个主要部分构成,本研究的MBO计划的格式包括:目的界定、基本计划、控制体系、变革管理。

2 目标管理的项目分解。由于目标管理的工作十分繁杂,因而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如:宣传发动工作、培训工作、推行规划、任务分工、执行工作、指导各单位目标管理开展工作并汇总形成目标体系图、规定目标管理工具(如目标卡)的填写和使用办法、目标执行过程的控制方法、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方法及激励措施。

篇3

作者简介:金玉清,女,甘肃武威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物流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6-0005-05

一、“仓储管理实务”课程地位、性质

“仓储管理实务”是甘肃武威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在学生学习了先修课程“物流基础”的前提下开设,同时,又为后续的“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课程提供了知识支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仓储经营管理、仓储设备操作、仓储作业组织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从事相关职业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二、“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对仓库选址与规划、仓储作业设备、仓储作业流程(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库存控制、仓储商务管理、仓储成本分析、仓储管理信息技术、仓储的安全和特殊货物管理等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仓库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的流程、组织与实施,并使学生能将仓储管理与配送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等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专业系统知识;通过模拟软件的操作、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仓库的选址与规划布局;熟悉仓储作业的基本流程;熟悉仓储作业的设备;懂得货品的保管与养护方法;掌握库存控制的方法,并对仓储成本进行分析管理;掌握仓储管理的信息技术;掌握仓库安全与特殊货物的管理。

2.职业能力目标。能进行仓库规划与布局;会进行物品编码与信息处理;能使用仓储常用设备;能组织货物进出库;能对库内物品进行保养与维护;能操作运用仓储管理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能进行订单处理;具有成本分析与控制的能力;掌握仓库安全及防范的要求;能够掌握文明作业、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3.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更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养成。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诸如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职业道德与素质对个人职业发展、他人职业发展、企业成功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具体来说,要具备仓储管理员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要有团队合作意识;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要有较强的书写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抗压能力。

三、仓储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群所对应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根据物流专业对人才需求标准,构建仓储管理相关工作岗位及任职要求,具体内容如表1。

四、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设计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应坚持“教、学、做”合一,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情境化教学模式。

(二)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

通过专业教师进入合作的物流仓储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仓储各项作业的任务内容,分析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能力需求;将能力需求转化为项目化学习任务,最终通过项目化任务实现课程教学培养目标,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具体内容如表2。[2]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设计

“仓储管理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除课堂讲授外,应配合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实训、实习等各种方法实现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穿插介绍国内外仓储管理音像视频资料、图片等,以充分关注师生间互动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挥,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教学方法设计。(1)项目教学法。本课程从仓储岗位职业能力出发,依据仓储作业流程,可将全部教学内容分解为仓储认知、仓库系统规划、入库作业、在库作业、出库作业、仓储业务评价六大模块项目,设计出完成每个项目的条件,让学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最后,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考核。(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案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方法及设计方案,从而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3]案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可大量采用,此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采用教材中的案例或搜集的案例信息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启发、点评总结。(3)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实训任务,理论学习由学生操作完成。在模拟实训室,学生按照教师演示,布置任务后可马上动手操作,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快速消化吸收。如分拣作业、堆码作业、出库作业可采用此法。(4)角色扮演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感受实际工作中的不同身份角色,从角色者角度考虑、解决问题。比如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分拣操作实训、仓储商务谈判及合同签订等可采用此法。(5)模拟训练法。利用物流模拟软件和其它仓储实训软件,通过仿真度很高的仓储虚拟环境,使学生熟悉仓储岗位的各种业务流程及作业,并能进行模拟操作,从而促进对仓储理论知识的理解、接受和应用。

2.教学手段设计。(1)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课件可重点展示学生并不能经常接触的仓储设备的图片,如货架、托盘、叉车、集装箱、自动化立体仓库等;并展示整个仓储作业的流程图,以便于学生理解。(2)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为扩展课外知识,可收集仓储作业相关的音像资料用于仓储管理的教学中。如仓储与货物分拨系统演示、UPS分拣系统、天津港集装箱装卸作业等,从而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其学习兴趣。(3)实训教学。通过仓储模拟软件,可模拟仓库入库、在库、出库的作业管理流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校外仓储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感受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岗位职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其求职和探索欲望。

(四)考核方法设计

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但实施效果如何,要通过考核来验证。考核可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进行。其中,过程性评价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训操作能力及表现来评定(占60%);结果性评价即期末考试(占30%);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学习态度(占10%)。这种考核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着重体现了职业能力培养中学生动手能力、实训能力的考核。

五、“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实例

以“仓储管理实务”项目4:入库作业——任务二:货品验收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该任务要求学生在前一任务货物接运的基础上,进行货物验收并办理交接手续。在学习货物验收的方法、验收标准、验收内容的基础上,对货物进行数量验收和质量验收,并填写物资入库初检记录、验收单、货物拒收单和实物保管明细账。布置工作任务:上海无忧仓储有限公司接到两个公司的入库通知单,让学生模拟仓储操作员的工作,进行货物验收,并对不符合入库储存要求的货物进行处理。

(二)教学过程设计及实施(见表3)

职业教育作为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不仅要对知识型人才进行必要补充,而且要致力于塑造更多专业技术过硬、动手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劳动者,以满足各行业各领域对于技术人才的岗位需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提出,要求教师领悟职业教育的实质,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入手,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做好教学设计,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总结,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牛国鹏.浅论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策略[J].物流技术,2013(6):270-272.

篇4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对仓库选址与规划、仓储作业设备、仓储作业流程(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库存控制、仓储商务管理、仓储成本分析、仓储管理信息技术、仓储的安全和特殊货物管理等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仓库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的流程、组织与实施,并使学生能将仓储管理与配送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等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专业系统知识;通过模拟软件的操作、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仓库的选址与规划布局;熟悉仓储作业的基本流程;熟悉仓储作业的设备;懂得货品的保管与养护方法;掌握库存控制的方法,并对仓储成本进行分析管理;掌握仓储管理的信息技术;掌握仓库安全与特殊货物的管理。

2.职业能力目标。能进行仓库规划与布局;会进行物品编码与信息处理;能使用仓储常用设备;能组织货物进出库;能对库内物品进行保养与维护;能操作运用仓储管理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能进行订单处理;具有成本分析与控制的能力;掌握仓库安全及防范的要求;能够掌握文明作业、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3.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更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养成。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诸如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职业道德与素质对个人职业发展、他人职业发展、企业成功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具体来说,要具备仓储管理员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要有团队合作意识;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要有较强的书写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抗压能力。

三、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设计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应坚持“教、学、做”合一,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情境化教学模式。

(二)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

通过专业教师进入合作的物流仓储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仓储各项作业的任务内容,分析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能力需求;将能力需求转化为项目化学习任务,最终通过项目化任务实现课程教学培养目标,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具体内容如表2。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设计

“仓储管理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除课堂讲授外,应配合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实训、实习等各种方法实现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穿插介绍国内外仓储管理音像视频资料、图片等,以充分关注师生间互动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挥,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教学方法设计

(1)项目教学法。本课程从仓储岗位职业能力出发,依据仓储作业流程,可将全部教学内容分解为仓储认知、仓库系统规划、入库作业、在库作业、出库作业、仓储业务评价六大模块项目,设计出完成每个项目的条件,让学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最后,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考核。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案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方法及设计方案,从而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可大量采用,此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采用教材中的案例或搜集的案例信息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启发、点评总结。

(3)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实训任务,理论学习由学生操作完成。在模拟实训室,学生按照教师演示,布置任务后可马上动手操作,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快速消化吸收。如分拣作业、堆码作业、出库作业可采用此法。

(4)角色扮演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感受实际工作中的不同身份角色,从角色者角度考虑、解决问题。比如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分拣操作实训、仓储商务谈判及合同签订等可采用此法。

(5)模拟训练法。利用物流模拟软件和其它仓储实训软件,通过仿真度很高的仓储虚拟环境,使学生熟悉仓储岗位的各种业务流程及作业,并能进行模拟操作,从而促进对仓储理论知识的理解、接受和应用。

2.教学手段设计

(1)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课件可重点展示学生并不能经常接触的仓储设备的图片,如货架、托盘、叉车、集装箱、自动化立体仓库等;并展示整个仓储作业的流程图,以便于学生理解。

(2)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为扩展课外知识,可收集仓储作业相关的音像资料用于仓储管理的教学中。如仓储与货物分拨系统演示、UPS分拣系统、天津港集装箱装卸作业等,从而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其学习兴趣。

(3)实训教学。通过仓储模拟软件,可模拟仓库入库、在库、出库的作业管理流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校外仓储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感受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岗位职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其求职和探索欲望。

(四)考核方法设计

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但实施效果如何,要通过考核来验证。考核可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进行。其中,过程性评价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训操作能力及表现来评定(占60%);结果性评价即期末考试(占30%);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学习态度(占10%)。这种考核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着重体现了职业能力培养中学生动手能力、实训能力的考核。

篇5

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2.1不够明确的课程定位

仓储与配送的业务自身与行业特点关系密切,就商品对象这一点来说,生鲜商品与普通干货业务有着较大的差异;就涉及到的领域而言,连锁百货的自营物流仓储与配送业务也和第三方物流的相关操作流程有着明显差距。总而言之,不同行业间的仓储与配送环节的流程不一,很难确定一套标准化的流程操作,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其后续教学关键点就是如何依据行业背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确定。但是,目前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的侧重点依然只是介绍通用的标准知识和理论,对课程的定位还不够明确。

2.2较单一的教学目标

实现方式尽管教学手段开始日渐丰富多样,比如课程网络平台、案例讨论、多媒体课件等,但与高职学生侧重培养动手能力这一定位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更加合理、科学地组织教学,除了需要引进一些代表相关行业发展方向的教学硬件设备,更需要引入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目前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的目标实现方式相对单一,尚未实现多元共生的教学方式。

2.3缺乏全面系统性的课程考核

就目前来说,大多数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将成绩构成分成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也不例外。简要来说,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课堂表现、考勤与作业等,一般占据30%至40%左右;期末是通过开卷或者闭卷理论的考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通常占据60%至70%左右。该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其实际操作技能与动手能力也没有得到系统、合理、科学的检验。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思路

3.1理论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依据能力要求通常将教学内容分七个模块,分别是基本概念、仓库布置与设备选用、仓库作业管理、仓储经营管理、配送作业管理、回收作业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管理。(2)教学目标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目标是确保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仓储与配送作业的基本管理方法和技术、主要业务流程等,使其具备配送线路优化能力、配送中心内部的规划布置能力、库存管理能力、商品养护与仓库安全管理能力、依据仓库管理流程进行相关的仓储作业管理能力以及草拟仓储合同能力等。(3)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需着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使其独立思考问题与适应岗位梯度变化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掌握具备创造性活动的程序、特点、经验以及科学思维方法。具体来说,项目教学法是依据物料流通的过程,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七项,使学生通过学习每个项目,学会一项技能,其特点是能够构建出一个研究性、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社会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思辨能力、动手能力得到增强,并由此使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另外,也可依据课程的内容与性质,对多种教学方法作灵活使用,比如案例教学法、讲练结合法等,使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得到训练。举例来说,在讲解仓储出库流程的过程中就可以选用讲练结合法,即教师先讲解相关理论,再要求学生绘制出入库作业的流程图,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入库业务流程,从而强化记忆。此外,为使学生在教学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大高职院校与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现代教学观,推行交互式、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积极性得到激发。

3.2实践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主要是确保学生能够熟悉仓储管理现状、设备与流程,掌握现代仓储管理所需的计算机软件、自动化立体库操作与仓储设备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对配送线路与运输调度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其能够对仓储与配送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判断、分析与解决。(2)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校内进行仿真模拟演练。具体来说,可对校内物流模拟真实训练室的设备、设施进行充分利用,并开展与之相应的实训内容,例如模拟超市配送、自动化立体仓库操作、仓储管理软件的仿真模拟、托盘堆垛的货物训练以及叉车操作等,确保学生掌握各环节的相关操作技能,并做到规范而熟练。另外,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训的参观学习,使学生的知识面与分析判断能力得到有效的拓宽与锻炼,充分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在进行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参观的要求、目的、方案与实施步骤等,并在结束学习后要求学生提交调查报告,保证参观学习效果,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此外,校方也可以多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或者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全国性物流大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并使其实践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3.3课程考核方式

就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考核而言,可选用企业现场项目和任务的考核方式,依据工学结合现场开放式的考核题库,并由专兼教师进行相关的考评工作。考核的重点应包括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学习态度、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岗位职业能力等,比重的划分则包括课堂考核30%左右,模拟实训30%左右,实习成绩40%左右。针对一些在大型比赛或者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适当给予加分,使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得到调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篇6

从就业岗位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是从事运输、仓储、配送等操作与管理。因此,《基础会计》课程从其定位到教学内容设计与会计专业的针对性方面要有所区别,主要是根据学生就业岗位需要,及为后续专业课程《物流成本控制》的学习做准备。笔者根据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经验分别从物流管理专业《基础会计》的定位及教学内容设计两方面提出建议。使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消除学生“自己学习的是物流管理专业,而非会计专业,学习《基础会计》没有用”的错误认识。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基于物流管理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课程的定位

(一)明确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所需能力

物流管理是一个涵盖内容很广的大专业。从毕业生就业领域来看,有物流业、商业、生产制造业等;从对应岗位看,是多个岗位群,如运输岗位群、仓储岗位群等。而胜任这些岗位需要学生不仅要会操作,还要懂管理、会经营。具体地讲,作为物流管理高素质人才,应该具备优秀的专业品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过硬的专业技能。从所涉及的能力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包括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

1.通用能力

通用能力是在工作中显现出来的专业品质以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运用物流技术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三方面。

(1)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能力

在物流过程的各业务环节操作中,对市场需要具有见微知著的高敏感性,管理中善于发现问题,对事态的发展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是学生适应就业岗位及发展必备的能力。

(2)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物流业务是一个有机整体,工作上下游岗位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物流人才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与上下游岗位人员应紧密协作;或作为管理者能善于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这样才能提高物流工作的整体效率。

(3)可持续的学习与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可持续学习又是创新的源泉。物流从业人员应不断学习新技术,这样在作业过程中,才能对不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有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作业效率的能力。

2.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运用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两方面。

(1)物流各环节操作能力

针对物流供应链系统的运作过程所进行的采购设计、运输优化设计、增值服务项目设计、仓储优化设计、库存控制、货物保管、设施设备保养、信息系统使用与维护等。

(2)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

综合物流业务中涉及到各种不同的费用,有些是物流企业内部的成本,有些是外部发生的费用。了解这些费用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是对物流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项目成本的分析能力,通过细致的成本核算,才能向决策层或客户提出有针对性、说服力和易于接受的解决方案。

以仓储物流员岗位为例,分析其与《基础会计》的相关之处。仓储物流员是从事物流仓储活动和仓储经营的基层操作和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商品入库验收,储存保管,商品出库,仓储设施设备的使用,库存商品的保养,仓储信息处理和账务处理,保障仓库和库内商品安全,协助主管做好下属员工的管理及培训工作。不仅要掌握仓储活动整个流程的具体业务操作技能,还必须全面熟悉仓储管理方方面面的知识,以便获得良好的仓储经营效益。对仓储物流员岗位人员技能与素质的具体要求在中国国家职业资格中已有了明确地规定(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仓储物流员应具备统计与账务处理的基本技能,并能够看懂报表,会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并作出相关决策的能力,为主管做好参谋。可见,学习一定的会计知识,对于仓储物流员做好仓储工作有着积极作用。这对《基础会计》课程的定位提出了区别于会计专业的要求。

(二)基于物流职业素质的《基础会计》课程的定位

1.从核算角度定位,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与良好的工作习惯

核算是指企业经营上的核查计算,在会计中的核算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记录、计量、报告等程序,反映各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并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能够提供完整、连续、系统地管理所需信息的核算,就是会计核算。学习会计核算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取极强的核算能力给使用者提供完整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严密的思维方式并养成谨慎的工作态度,而涉及核算能力与素质的工作,在各物流岗位中是很普遍的,以仓储物流员为例,其工作岗位无论是在验收环节、在库保管环节还是出库发货(料)环节,都离不开核算能力,而这种核算能力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则是对信息准确性的确认,规范的信息录入,货物的验收及相关计算、凭证的录入、登账,在库的保管与相关数据的录入与填写,出库发货(料)单的填写及入账,盘点及相关信息录入与入账等。通过《基础会计》的学习,无论学生是处于仓储工作的某一环节,还是处于仓储工作的系统管理,对会计相关的经济信息都会有一个整体把握能力。

2.从控制角度定位,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成本控制意识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现代物流人才,现代物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进一步的专业化、集成化、共同化、信息化、网络化,而这些特点的集中表现在于物流成本控制。而对于物流成本的研究,尽管有相关教材与论文有所述及,但不够系统。在我国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也没有单独的科目来核算物流成本,一般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无法分离。这使得企业仅把向外部运输企业支付运输费用和向外部仓库支付的仓储费用作为企业的物流成本,造成企业内与物流活动相关的人员费用、设备折旧费用,形成物流冰山,不能作为物流费用予以有效控制。

因此,对成本控制的能力应是现代物流人才所必须具备。那么如何控制成本,首先应该懂得成本是什么,物流冰山在何处,掌握财务基本知识对物流专业人才来说十分必要。从成本控制角度来定位《基础会计》课程,培养学生对物流成本的识别、归集与分配、分析,进而找出合理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对物流成本实施有效控制。在《基础会计》中以工业企业为例,分六个环节讲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在讲解这六个环节时,可以把物流成本引入其中,介绍工业企业的物流冰山在哪里,从哪些账簿上可以查看,从哪些账簿上可以提炼、计算出物流相关成本。如此,学生可以在学习会计核算方法的同时,掌握物流成本控制方法。

3.从管理角度定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管理意识

学习者主动审视一项工作是如何做的,并把它做好,与学习者被动去做,并被别人来审视是否正确,哪一种对富有个性的现代学生更具有吸引力,答案很明显。以管理者身份或以创业者身份去接触《基础会计》,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设计,如果能跳出课程本身来设计,使学生从管理者的视角来学习,就会使学生感到轻松而有成就感。那么,对《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的设计就十分重要。比如,以实际会计实务与财务管理案例设计任务,从如何从原始凭证上识别、防止业务人员作假,如何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上识别、防止会计人员工作的不规范,如何防止会计人员记错账、假账。

二、基于物流管理能力培养的项目式《基础会计》课程“三查一解”的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基础会计》课程的定位,《基础会计》课程承担起对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培养的重任。如何培养学生的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对《基础会计》课程,可以进行项目设计,具体采用“三查一解”的思路,组合现有《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即查原始凭证查记账凭证查账簿解读会计报表的“三查一解”内容组合。这种内容组合从学生认知角度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从培养能力上讲,是从初级的操作层面到综合的管理层面循序渐进。从而实现“跳出会计学会计”为管理能力的形成服务的目的。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基础会计》“三查一解”的教学内容设计及与现行《基础会计》教材内容的对比,具体内容组合如表2所示。

与现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相比较,“三查一解”的教学内容设计更有物流管理专业针对性,突出“做中教、做中学”,以实务操作带动理论教学,在做的过程中传授会计基础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实用性、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倪海云.如何教育新一代物流高层管理者[J]. 物流管理,2008(1).

[2] 杜学森.物流成本管理实务[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3] 王槐林,刘明菲.物流管理学[M]. 武汉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篇7

关键词 :中职教育;工作过程导向;项目课程;仓储作业实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076-03

“仓储作业实务”是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仓储与配送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目标是使学生熟悉仓储的相关概念和业务流程等基本知识,掌握仓储作业的操作技术,初步具备作业流程中的作业能力,并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简单仓储作业过程中发生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对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强调按照工作过程序化工作任务、知识讲解与技能训练。其开发与设计是一个伴随学科知识体系解构而凸显行动体系建构的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职业面向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对“仓储作业实务”课程的内容进行了解构与重构,并进行了科学规划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程对接的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项目课程开发要先进行课程定位,这是实施课程开发的前提和基础。“仓储作业实务”的教学项目开发,首先要从其对接的就职岗位着手,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是什么。为此,我校的物流教学团队先后走访了大田物流沈阳分公司、北京西南物流等多家校企合作的物流企业,进行仓储人才需求规格调研,经分析得出市场需求的仓储作业人员的五个岗位:仓管员、信息员、操作员、质检员和安全管理员。然后在企业专家的帮助下,对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出完成工作任务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项目设计与序化

(一)建构完整的教学模块与项目

岗位分析的典型工作是仓储工作体系下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教学项目是学校为了完成职业能力培养所设置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一次转化,即按照仓储工作过程导向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具体的仓储教学项目。在教学项目设计中,我们按照这一要求并充分考量内容选择上的实用性、可容性和可教性原则,设计了包括入库作业在库作业补货作业拣货作业出库作业返品处理等内容的作业模块。这是完整的项目式模块,能够模拟完成仓储客户所要求的物流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实施,能够使学生掌握基于工作流程的任务操作过程,具体如表2所示。

在此基础上,我们以作业模块的教学实施为中心,按照仓储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设计了技能模块、基础模块和体验模块。这些模块的设计是为了弥补作业模块的不足,即岗位分析的典型工作任务并没有完全包括在作业模块中,而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又不能缺失,对作业模块任务的完成起到支持和保障作用。比如,技能模块中的教学项目都是必须单独训练才能掌握的技能,如果被放到作业模块当中,就会影响作业操作的流畅性与完整性。基础模块被分列出来也是出于类似的考虑,仓储知识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之分,全部实践知识被当然地包括在作业模块和技能模块中,仓储理论知识除了能够融入作业模块和技能模块之外,不能缺失的部分就被分列到基础模块中,而这些知识对于仓储职业能力的培养又是必需的。体验模块主要是从学习的认知规律的角度考虑安排的。这样就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流程性作业为核心、以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为条件、以认知体验为基础,构建了由4个教学模块、15个教学项目和40个教学任务组成的完整体系。

(二)序化教学项目和任务设置

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之后,接下来就是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组织与安排。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对“仓储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学项目进行了分模块、多维度的组织建构。

首先,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项目实施递进式排列,即体验模块基础模块技能模块作业模块。

其次,针对每一模块的教学项目,根据项目的特点及项目间的相互关系,选择不同的组织方式。基础模块里的3个项目和技能模块里的6个项目采取的是对应方式,即项目之间没有明显的依赖关系,如堆码技术、堆高技术、搬运技术是可以分别进行技能训练的。基础模块中的教学任务设置是最基本的知识和方法,针对后续技能与作业的完成是不可缺少的。技能模块中的教学任务设置是基本的方法或完成技术操作所必需的设备与工具的使用。作业模块里的5个教学项目采取的是流程方式,即项目之间是有先后顺序的,位置是不能颠倒的,模块里的任务设置是完成项目必需的操作环节,并有顺序上的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项目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任务,但模块不同,学生主体性表现也不一样。

一是在体验模块中,在到仓储企业调研之前,调研小组自主设计了包括仓库平面布置状况、仓库作业区布置状况、仓储设备种类等项目的调研提纲,调研过程中要求填写相应的记录,最后要提交调研报告,另外每个小组要选一名代表以PPT的形式汇报调研成果与体会。

二是在基础模块中,实行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完成5个学习任务,并且根据学习的进度提交统一印制的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单,根据报告单的填写情况,由教师给出总结与评价。

三是在技能模块中,选择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教师协助、独立操作的教学模式,通过大量的技能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每一个技能性操作任务。同时教师设计出技能测试表,针对每一项技能设计出A、B、C三个等级的质量标准,A是优秀,B是良好,C是通过。测试表由教师现场填写,作为课程评价的依据。

四是在作业模块中,选择流程式项目模拟方式,同时采取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按照流程分段进行,先是完成单货品、单客户的入库作业及相关任务,之后是在库管理,直至返品处理,一个循环完成之后,分组、分角色、分任务完成整个流程的模拟作业,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双货品、双客户的流程模拟操作。第三个阶段是多货品、多客户的流程模拟操作。这样循环进行,直至学生掌握了每一个操作任务为止。同时对于每一教学项目都有项目作业考核表,主要从完成质量和时间两个方面考核学生(小组)的完成情况。

另外还有阶段考核表,主要是针对学生分组按角色完成整个流程的情况进行考核。

实施全过程一体化课程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课程的关键环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全过程一体化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全过程是指课程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阶段性考核成果,包括调研报告、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单、技能测试表和作业项目考核表等。一体化主要是指课程考核内容的全面性。根据“仓储作业实务”课程目标的要求,考核的项目包括5个工作岗位所需的有关本课程的知识、技能、任务、态度以及相应的素质,除此之外,还有作业完成情况、出勤情况等。这样就实现了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立体化考核评价,可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8

一、关于本节整体设计的说明

本人接到开设公开课的任务距离开课时间不足20天,短短20天里选择合适教学来体现课改的创新举措并非易事。在确定开课内容之前,我先到旅财去实地了解一些情况,得知:旅财的实训室不在新校区,因此开课必须在教室进行,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学生是五年制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仓储课程本学期才刚开设;班级人数在25-30人左右;一堂课教学时间为40分钟。根据这些信息,本人花了15天时间进行构思,既要能将满足企业岗位需求能力的实践体现又要在一般教室完成教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最后将公开课内容定为《入库作业流程》,然后收集资料,设计教学,具体表现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悉入库作业流程;掌握入库作业的基本操作步骤;明确入库作业各岗位人员职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入库作业训练,具备岗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拟练习,培养团队意识,激发学生对仓储工作管理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岗位职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

(二)评价标准要求“教学安排科学合理,组织形式灵活,调控有效,师生互动。”基于此,本人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项目任务法和情景模拟法。我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储位的合理选择、正确的堆垛、单据的填写,并以团队形式用情景模拟方法完成设定的4个任务,展现不同岗位的职责及团队的合作。

在学法指导上,本节力求自己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体验,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建构的主动者。

(三)评价标准指出“学生要参与的积极性高,学习兴趣和欲望浓厚,运用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入库作业流程的内容是仓储管理中的重要章节,在苏州市和江苏省现代物流技能大赛仓储作业管理比赛项目中属于主要环节,同时入库作业操作更是仓储岗位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内容设计与呈现上,本节课力求知识性、生活性、活动性、层次性、教育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创设情境D感性认识D情景模拟D知识运用D反思归纳”的过程中做中学、学中做。

(四)在教学手段上,本节力求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本节课导入部分通过展示常见的仓储设施设备图片从而了解学生常见仓储设施设备的认知度,激发学生兴趣;紧接着以江苏省现代物流技能大赛仓储作业之入库作业的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思考相关设施设备的用途、入库作业的主要步骤和主要岗位的职责;通过多媒体连接及时将学生储位选择的方案并将方案当堂操作以便其他团队同学评价;在巩固知识部分本人通过连接“物流自主教学平台”中的助理物流师题库进行测试学生本节课理论掌握情况,并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还需进一步巩固学习的学生,引导他们登陆“物流自主教学平台”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再学习。“物流自主教学平台”中有课件、案例、图表等资料通过音频、视频或动漫形式展示的,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在本节课的运用,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实现多种交换,使整个课堂充满灵动性,对知识的形成、运用、评价等有了很形象的诠释。

(五)评价标准指出“要评价真实,有利于每位学生发展。”因此,在教学评价上,本节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方式去评价学生(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及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方面(如知识掌握、团队合作等)。同时,因时间比较紧(一节课时间为40分钟),故本人将互评插在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每次活动中对其他团队的表现作相应评价。

二、教学过程反思

(一)在“情景导入”部分,由于本课是借班上课且在教室进行操作,再针对本专业课理论性较强,难以理解的特点,我以“江苏省现代物流技能大赛”视频展开教学情境,既立足于学生的岗位技能要求及物流技能大赛的要求,很快使学生产生兴趣。整个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让同学们尽可能地获得成功的体验。把探究式教学和实践操作、讲授式、练习法、启发式教学结合,既注重学生的体验,又注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评价标准支持,学生学习过程“善于和同伴交流、合作,责任感强。”“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的积极性高,学习兴趣和欲望浓厚。”在“情景模拟”部分,本人先让同一小组学生合作,商讨储位选择方案、入库单和退货单的填制等,然后,在完成最快的一组由学生推举3个同学来情景模拟,将设计的方案用岗位角色进行展示,其余学生观察操作的正确性,使学生对所学岗位职责有一个探究、认识的过程。

(三)评价标准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每个人都得到不同进步。”在“知识运用”部分,我设计了两类题:

第一类:知识晋升

在“巩固知识”部分,入库作业中的理论结合题库进行测试,并能及时获得错误解释,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涉及的理论知识,为助理物流师考试做好铺垫。

第二类:自主学习

一节课内容较多、技能要求高,学生可能一时消化不了,为此本人连接“物流自主教学”平台,让学生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及能力的提升。

(四)在“反思归纳”部分,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有何收获,学生提到了要记住入库作业中主要三个岗位的名称及职责,并能将岗位技能基本展现出来,可见本课的三维目标都已初步达成。

课后,苏州市物流协作组成员对本人开设的公开课进行点评,老师们纷纷表示活动设计好,通过情景模拟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借助视频、自主学习平台等教学资源,将入库作业流程这一内容通过本堂课使学生基本掌握理论和技能知识,学生的参与度较高,整个课堂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当然,我清楚如何更加精心的设计细节,时间的把握和控制要再到位点。

三、不足之处

我对这一节课,应该是基本满意,活动设计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但我在某些地方没有好好把握时间。如入库单填写内容应更简单些,这样使学生填写速度更快些当。因借班上课,对学生不了解,我提问到班上学生答题答不出时,我没有换人,而是尽量引导着她答;当让学生做方案时,尽量去等他们全做完,再进行下一个环节,这样导致时间不够充裕。

总之,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我还需要继续学习新课程理念,认真领会课改精神,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用心、用毕生去研究课堂,去成就学生的未来,直到教育生涯的终点。

参考文献:

[1]李文婷.职业教育通用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1。

篇9

1.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能力要求

物流行业从业人员不仅仅履行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岗位职责,同时要对物流活动过程中的人、财、物等要素进行协调管理。因此,在完成物流活动过程中应具备以下基本技能:

1.1必备的物流知识

经济全球化步伐的益加快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行业和消费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物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受到企业的重视,物流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同时对于物流管理人员的知识要求不单单停留在物流管理基础知识、仓储、运输、配送等专业知识,而且还对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物流英语、供应链等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以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娴熟的操作技能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现代物流的岗位分工更加细化,作业技术手段不断完善,这就要求物流作业人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为了满足物流企业的需要,既要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处理、系统软件的操作、设备的应用、信息技术的使用等相关技能。

1.3良好的职业素养

经济贸易不断发展的同时,物流行业作为服务行业,是供应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物流从业人员不单单懂得物流专业知识、掌握娴熟的物流作业技能,同时还应具有相当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技巧,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并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建立有效的工作关系,了解企业的外部环境,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基于物流岗位的培养目标设置

2.1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物流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行日益规范,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其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物流从业人员要求具有吃苦耐劳、团队协作、诚实守信和严谨工作作风等职业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现代物流管理、企业经营、客户管理、信息管理等基本知识,掌握运输、仓储、信息处理、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物流设备使用及维护等职业能力,面向物流基层管理和物流操作岗位的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管理人才。

2.2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岗位

围绕着当今物流行业的发展,根据调查研究的出目前的主要就业岗位群和主要就业岗位如下:

主要就业岗位群:运输业务岗位群、配送业务岗位群、仓储业务岗位群、客户开发与管理岗位群、信息处理岗位群。

主要就业岗位:调度员、制单员、业务员、配送员、运输员、仓管员、信息员、采购员、派送员、包装物流员。

其他就业岗位:运输主管、物流主管、仓储主管、配送主管、业务主管、信息分析员。

2.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理培养目标的确定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的课程体系开发,按照业务流程进行课程内容的重构和序化,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使学生既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的管理能力,又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加强“顾问型”双师教学团队和生产型教学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同时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现代物流管理、企业经营、客户管理、信息管理等基本知识和运输、仓储、信息处理、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物流设备使用、维护等职业能力,面向物流基层管理和物流操作岗位的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管理人才的长效机制。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通过工学交替使学生进一步适应企业环境,接受企业文化,熟悉岗位工作过程,强化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质。

2.4基于岗位的物流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通过对仓储主管、客户主管等48个物流岗位的调研和分析,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针对5个岗位群,设置基本素质、岗位通用能力、专业岗位能力、专业拓展能力课程群。并把原有的仓储、运输、物流英语等14门专业技术课和专业实践课的内容解构,按照5个岗位群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重新构建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5门专业岗位能力课程。把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考核内容整合、提炼、分解,分别纳入专业岗位能力课程群中,实现双证融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训,学生可以根据未来就业方向和岗位爱好在校内实训中心或企业选择相关的岗位群进行实训。

在授课过程中,要贴近企业工作实际,把企业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将企业的工作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工作任务的实施为主线,要选择恰当的载体,创建合适的情境,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根据学习情境设置和物流业务流程需要,开发适合“六步法”教学的特色教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广泛采用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法、项目教学法等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实施教学,依托校内外实训中心采用项目教学法或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企业情境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小组研讨等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课程部分章节的内容教学安排到哈尔滨三精集团物流中心、哈尔滨可口可乐公司等大企业,由企业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体验现代物流的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实现“教、学、做”合一的现场教学。

总上所述,基于岗位群设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史苍为导向,既要紧跟市场,又要具有前瞻性,无论是对专业的定位上,还是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乃至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上,都要从企业一线出发,根据市场需求,企业的需要,岗位的设置,来构建适合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始终要把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实现技能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篇10

 

在教育部对高职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全国很多高职院校对《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教学做了大量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绩。近几年来,湖南生物机电职院物流管理课程组成员也一直致力于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抽象,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这门课程是在入学第一学期开设,授课对象是没有任何物流知识背景的新生,因此教学改革的实施经常流于形式,教学开展极易陷于“填鸭式”教育。2012年学院大力推行“六个一工程”课程建设,《物流管理基础》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经过课程组成员的研讨、建设和一年多的实施,逐渐形成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目前已有指导教学的课程标准和较为丰富的网络共享课程资源,并且在3个物流班进行了教学实践,整体效果较好。

 

2 课程建设思路

 

2.1 通过岗位调研定位课程学习领域

 

根据学校所开设的物流专业方向及从企业行业得来的调研资料,将工作任务和职业行动能力要求相近且交叉重叠较多的采购员、仓储管理员、配送管理员、运输调度员、货运员作为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针对以上岗位所服务的典型工作任务,本课程对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和基础知识等学习性任务进行设计,针对以上岗位群将其职业行动领域转化为不同的学习领域,再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将其具体化。

 

在《物流管理基础》这一学习领域中教师设定教学项目,并为学生制定一系列项目任务,说明学生在其中主要能做什么,能学什么。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基础能力:能看懂采购计划,熟悉采购流程,达到采购员能执行采购任务的目标,并为后续的《采购与库存控制》课程奠定基础;熟悉仓储流程和仓储的基本知识以及仓储基本设备的使用,达到具备一个仓储管理员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并为《仓储管理》课程奠定专业基础;掌握运输的基础知识,能填写运输单证和熟悉运输基本流程,并为后续的《运输管理》和《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奠定基础知识。本课程的主要学习领域任务包括:物流行业的认知,运输、仓配、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的管理,企业物流的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发展等任务。

 

2.2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岗位要求对接

 

在设计学习情境时,教学内容的选取应遵循“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把业务与管理融为一体”的原则,根据行业、企业专家对课程所涵盖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习情境的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扩展性等因素。

 

本课程将课程内容设置为7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下设多个子情境,每个子情境都遵循学生能力的成长性规律,体现由易到难的递进性。教师根据讲授主题导入案例或者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3 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采用任务教学和实践体验相融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紧紧抓住理论和实践两条主线。在教学知识结构上体现“知、行、善”的能力梯度,“知”即对物流行业的认知;“行”即反应在任务教学中的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善”即对整个物流管理有一定的统筹优化能力,这一主线也体现了高职教育专业紧密联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际要求。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思路,资讯主要有课件、视频等学习资料,根据教师的任务布置进行小组分工,小组制定完成项目任务的计划,再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任务的实施,实施后由小组内部检查和教师检查相结合,最后对任务结果进行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

 

2.4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课改之前的评价主要是书面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职业教育的目标相背离。所以本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学生成绩的评定由过程考核(20%)、作品评价(30%)、理论知识(20%)、课堂参与(10%)、课外拓展学习能力(10%)组成。

 

3 实施效果评价

 

在3个教学班的教学实施之后,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效果较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据统计,试行课改的3个物流班平均到课率达到98%,与其他平行班相比高出近2%,学生普遍反映对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感兴趣,自己动手比死记理论和流程要直观易懂,而形式内容多样的活动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为了完成“决策、计划、实施”,必须要提前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资讯”,自主查阅学习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3.2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企业的诸多岗位中,都要求员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本课程采用“团队合作和自主导向”的学习理念,每个学习任务的完成都是分小组进行的,例如学院的校企合作“三一班”,根据不同工位的物料供应组成了很有特色的小组团队,形成了活跃上进的“采煤机组”、“刨煤机组”、“液压支架组”、“刮板机组”,小组内成员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小组间互相竞争追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3 实训教师和实训场地不足

 

篇11

我校物流专业的实验课已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创新与改革,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学生接触物流设备机会少,只能部分地模拟物流管理的相关环节,直观地验证或模拟物流管理的部分业务,还没有达到物流实验课的目标。为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

1 学生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45.9%的同学想学习物流规划,31.8%的同学想学习物流信息系统,58.8%的同学想学习供应链管理。

结合供应链管理知识,整合相关实验,让学生设计并优化整个供应链的实验。让学生研究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转与管理,通过反馈的资金流、物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物流规划对本科生阶段是难度较大的实验,我们可以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

物流设备类实验中,学生感兴趣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51.2%选择的S-ID定位系统操作,50.6%选择的RFID系统应用,42.9%选择的电子标签辅助拣货,42.4%选择的RF手持终端应用,12.4%选择的条形码系统及标签应用实验。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类实验中,学生感兴趣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57.6%选择的物流配送管理,50.6%选择的物流采购与订单管理,32.4%选择的物流运输。

我们实验课应把物流信息技术这一项当做技能培养的重要一环。把重要的物流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增强学生们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仓储管理类实验中,学生感兴趣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47.1%选择的库内管理,46.5%选择的货物出库管理,40.6%选择的货物到库准备和验收,31.2%选择的入库理货码垛,30.6%选择的货物入库上架,26.5%选择的货物盘点。

学生已经在实验课之前学习过仓储与库存控制这门课程,对仓储在理论上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同学们对于如库内管理和出入库流程等相对较简单的实验更希望进行更深一步的如仓储计划编制、仓储方案决策、仓储组织效果等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类实验中,大家感兴趣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54.1%选择的物流配送路径规划,48.8%选择的电子标签拣选策略选择与设计,30%选择的仓储货位规划设计。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类实验是综合性提高实验,对同学们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有一定难度。但是同学们对这类实验很感兴趣,我们可以在这类实验中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

供应链类实验中,学生感兴趣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64.1%选择的供应链库存管理,62.4%选择的啤酒游戏。

综合来说,较于操作类实验,同学们还是更希望多安排管理类以及规划决策类实验。

2 企业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企业对学生在技能方面的要求有: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架构和功能,会仓储、配送、运输、货代、订货系统等物流软件的操作。初步具备使用条形码技术、POS 系统对商品进行出入库处理。运用RF技术、EDI技术等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能够较熟练的操作企业ERP各工作站的软件。能操作系统,特别是进销存系统。

对于更高层次的物流人才,企业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如具备物流系统规划的能力、物流信息系统的综合运用能力、供应链管理与改进的能力等一些综合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能力。

3 物流实验课实验项目的调整方向

一是结合多种教学手段,针对性学习各部分内容。如国际报关和报检实务的业务流程、物流信息系统应用等,可以采用模拟训练,通过物流软件、企业物流运作案例等手段来实现实训目的。而对外语交流能力、仓储与配送管理能力、物流系统设计和规划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学生自己动手的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团队探讨和到物流企业参观实习等多种手段来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可以穿插物流运作视频,如供应链物流运作专题片等。

二是变现在以实验为目的的实验室布局为以就业为目的的布局。参照企业实际来布局实验室和模拟职能岗位。首先,提供仿真的企业业务处理环境。使实验者有置身于企业实际环境中的感觉,这种环境可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规划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主动完成实验。其次,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岗位,更有利于学生真实体验。以不同企业实际日常业务,提供仿真的业务流程。在实验教学环境下可以模拟企业的各种物流管理实际,使学生在模拟现场的物流管理工作中充当某一角色,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和素质。物流管理专业在于它的实践性,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有机会发现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是课程内容随物流业发展与时俱进。目前,我们的课程内容赶不上物流业的发展,出现明显滞后性。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跟上物流发展实际。要特别注重现代信息技术、规划工具的开发与应用。

四是更高要求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本科教育,我们对学生有着不同于高职生的要求,在同学们完成基础实验的前提下还要更进一步安排同学们更高一层次的实验如供应链管理类实验、仓储货位的规划设计实验,物流配送路径规划实验等等。训练同学们如供应链管理能力、物流规划设计能力、仓储计划编制、仓储方案决策等等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完成包括基本型、提高型和研究创新型三种类型的实验。除了培养学生的基础的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专业技能,包括物流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调查与预测。

通过实验课程的开设紧密结合网络技术,并与如仓储与配送、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市场调查与预测、电子商务等互为补充,使学生理论与实践双丰收。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评价能力得以系统化、综合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既会思考,又会操作,这样才能符合现代化物流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4 结论

物流实验课实验项目改革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结合多种教学手段,针对性学习各部分内容;二是变现在以实验为目的的实验室布局为以就业为目的的布局;三是课程内容随物流业发展与时俱进;四是更高要求地培养学生能力。

基金项目:[1]天津市品牌专业(物流管理)建设项目;[2]天津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任务驱动式的物流实验课两阶段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3]天津师范大学实验室改革研究基金项目:基于社团企业化的物流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C2011 01);[4]2012年物流教改教研课题计划:基于开放式实验室的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JZW2012096);[5]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D02-1106)

参考文献

[1] 陈达强,刘南.高校物流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4):147-152.

[2] 肖怀云,李正锋,吕玉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J].物流科技,2008(7):81-82.

篇12

2.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仓库官兵思想实际,摸索总结了“四个结合”的教育方法,即:结合担负的保障任务,进行我军根本职能教育;结合重大节假日,进行时事政治教育;结合学习党史、军史,进行“赞颂党的业绩,强化军魂意识”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结合每月一次的法制宣传日,进行以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为主要内容的遵纪守法和法律常识教育。通过针对性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全库官兵的理想信念、法纪观念、职能意识和敬业精神。

3.充分发挥军营文化阵地作用。

仓库始终要把抓好军营文化建设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培养“四有”革命军人的重要途径。首先,在加强基本建设上下功夫。整修完善了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及相关设施,配发和更新了电影机、电视机、和空调等设备;其次,在开展群众活动上下功夫。坚持基层分队每日“三个半小时”读报制度(即:早晨半小时收听广播、下午半小时阅读报纸、晚上半小时收看新闻),坚持经常开展教唱《军人道德组歌》和各项文化活动,坚持在“七一”、“八一”前夕开展党史、军史知识竞赛和读书演讲活动,坚持在老兵退伍期间开展“我为军旗添光彩”、“站好最后一班岗”等实践活动。再次,在高科技知识和科学文化学习上下功夫。适时组织战役保障理论学习,每季度组织一次学术论文交流,请驻地共建院校为仓库举办文化补习班、微机扫盲班和汽车维修班。

二、做好药材供应保障准备

1.抓战备,完善顸案设施和战救药材。

根据仓库担负的任务特点,按照巩固、配套、提高的原则,突出系统化、实战化要求,适时修订完善了《药材紧急收发方案》、《应急兵站药材分队行动方案》等13个战备方案;按照战时药材保障标准和质量要求,及时轮换了部分近效期战救药材。

2.抓训练,做好战时保障准备。

在保障力量训练上,每年以登陆作战为背景,数次组织药材应急分队的战备等级转进、紧急机动、野外展开、现场保障、撤收转移、战时药材收发与请领等野战化综合训练。通过训练,快速反应和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在业务技能训练上,经常组织库房保管人员开展药材保管基本知识学习和机械操作岗位练兵活动,定期开展红旗库房和红旗保管员评比竞赛活动,不断强化各级各类人员的战备意识、职责意识和岗位技能;在共同科目和专业兵训练上,认真组织全库人员学习《后方仓库条例》和《后方仓库战时保障条例》,按照新大纲要求,每年集中组织为期一个月的军事共同科目以及专业兵训练。仓库还安排专项经费新建了综合体能训练场,添置了组合体能训练器材。

3.抓供应,保证部队急需。

结合上级赋予仓库的保障任务和供应保障特点,充分发挥局域网作用,大力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对部队战备急需的药材,坚持紧急发送;对部队上门领取的药材,坚持随到随发;对部队所需药材,坚持随要随送。

三、落实标准制度,提高后勤管理水平

1.落实财务管理规定。坚持每月一次的财务收支

情况报告制度和财务票据库领导集体会审制度,严把经费预算编制、审批权限和现金使用关,大力压缩消费性开支,确保将有限的财力用于战备训练、业务建设、安全管理和生活保障。

2.落实工程建设管理规定。

凡5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一律报批,并按规定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地组织招投标,坚持“阳光作业”,不搞暗箱操作。

3.落实对外有偿服务管理规定。

在仓库空余房地产租赁等对外有偿服务过程中,坚持把保证仓库安全放在首位,严格贯彻总部关于“不得变相经商,严格控制规模,维护军队形象,财务集中归口”的指导原则。严格按规定程序申领了《有偿服务许可证》、《有偿服务收费许可证》和《军队房地产租赁许可证》。在具体运作环节上,还坚持做到八个严格,即:严格政策规定、严格项目范围、严格资信调查、严格规范合同、严格租赁用途、严格租赁管理、严格租金收缴、严格服务保障。

四、抓难治弱,确保仓库安全稳定

1.盯住敏感问题不放松。

仓库领导和职能机关每当遇到涉及官兵职工进退去留的敏感问题时,率先做到思想高度重视,情况心中有数,工作有的放矢。对转业、退伍、入党、入学、立功、嘉奖、选改、提升未如愿的和有心理障碍、不安心工作的同志,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特别予以关注。

2.盯住小散单位不放松。

首先,实行“责任承包”,定人定部门具体抓,严格请销假、查铺查哨、车辆派遣等制度规定,定期检查落实,奖惩分明。其次,实行集中管。通过适时划片、调整合并支部等举措,对零散人员实行集中管理、集中教育、集中训练,对业务建设、行政管理、组织工作实行一条线管控。既防止了因散而失治,又确保了政令军令的畅通。

3.盯住两个经常性不放松。

首先,坚持经常性思想教育和经常性管理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重实际、求实效。把工作目标量化、细化和硬化。其次,在防范制度上,确保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防范技术上,坚持把“三铁一器”和技术管控做到位,确保重点目标、重点部位全方位、全时制不失控;在防范车辆事故上,坚持管好“三证一匙”和车辆派遣做到位,确保车辆安全无事故。再次,把易反复的工作抓到底,切实把军区提出的“新三防”和“五个不出”的目标要求落到实处。

五、树立市场经济观念,转变药材仓储运行机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推动了医药经济的迅速发展目前医药行业供大于求,药材市场环境由紧缺变宽松,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与此同时,军队医疗单位也改变了过去主要依赖军队药材供应部门供应药材的做法。这一现实冲击了传统的吃计划饭、“看摊守业”的陈旧仓储观念。一旦储备任务不足,仓库就面临困难。因此,必须树立市场经济观念,转变药材仓储的运行机制。

1.树立自主观念.确立药材仓库的主体地位。

计列经济体制下,仓库是机关的附属物,仓库依赖于行政部门,它的功能就是按上级规定的渠道和方式调入、储存和调出药材,不能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仓储人员对市场情况不闻不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仓储走向市场,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根据市场需要的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组织货源,确定库存控制模式.选择供货或销售渠道,合理地运用各种经营手段.有敢地维护和实现药材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确立药材仓库的主体地位是使仓储的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制度发生根本变化,形成新的运行机制的保证。

2.树立效益观念,确立药材仓库的经营地位。

长期以来.药材仓储仅被当成纯服务行业,只有药材储存和中转功能,仓库不讲经营,不讲盈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仓储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在经济建设与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侧如,在美国,最近几十年来,产品生产费用不断下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而产品流通费用(包括仓储费用)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其中一半是运输费用,一半是存储费用和仓库作业费用。因此,药材仓库必须树立效益观念,不仅要进行实物核算,还要开展经济核算。不仅要弥补药材仓库运行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还要为军队提供资金积累。为此.应当明确药材仓库的经营地位。药材仓库应采用企业的经营方式,在提供仓储服务的过程中,创造效益.积累资金

3.树立竞争观念,确立药材仓库的优势地位。

市场竞争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普遍规律

篇13

行政学:行政案例分析、公共关系学、组织行为学等。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项目管理、培训管理、公共管理学、财务管理学、现代企业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

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法学:经济法、公司法、公务员制度、政治学原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社会学、公共政策分析、管理信息系统、领导学、地方政府与政治。政治学类:中国政府与政治、西方政府与政治、中国公共政策、西方行政学说史。

文秘:行政秘书与公文写作。

就业方向:事业单位行政工作、机关公务员,该专业是公务员的招聘大户;中外各类型企业前台秘书、行政主管、行政总监、总经理助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涉外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监督检查等管理部门,从事政策和法规研究及实际工作;学校、科研部门的教学或科研工作等。

信用管理专业

学习内容: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用管理国际惯例及相关的法律、规则,掌握风险管理、资信调查、信用评级、公司信用管理、消费者信用管理、国际业务信用管理、基金管理、投资组合设计与管理等专业知识。同时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管理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信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作为主要知识框架,掌握文献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课程设置: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市场调查与分析、会计学、财务管理、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信用和市场风险管理、企业和个人信用管理、征信数据库应用开发、资信评估、客户关系管理、信用经济学、投资项目评估等。

就业方向:国家公务员,如工商管理局、海关、征信局、财政部等;金融行业,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用卡公司等;大型企业中的会计审计部门、风险控制部门;政府监管部门;企业信用管理部门;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部门和资金借贷部门;科研单位和高校。

物流管理专业

学习内容: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的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物流业运作等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运作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课程设置:物流概论、物流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采购项目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国际物流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采购过程演练、运输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国际物流实务、成功学、创新学、素质拓展训练等。

就业方向:在企业从事物流工作,如仓库(收发货,保管)、计划、采购、运输管理、进出口关务等;在物流企业从事操作、销售、客服、报关、运输、货代、物流咨询策划;国家机关公务员,如国家物资储备局、警用装备物资储备中心等。

会展与经济管理专业

学习内容:学习会展业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会展业经营管理的惯例与细则;会展活动设计、策划、管理与服务的全流程;会展经济研究;会展营销、会展招展、会展项目开发与管理、会议组织与管理、展位设计等。

课程设置: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实务、基础会计、经济法、美术基础、三大构成、展示设计制图、展示设计概论、展示环境与空间设计、展示信息传达、计算机网络应用、多媒体辅助设计(Photoshop、Autocad、3Dmax等)、商业展示设计、广告学、商务英语、会展营销、会展策划与组织、会展管理与服务、接待服务业管理、商务会议、沟通交流技巧、旅游消费心理、大型会议沙龙管理、商务谈判、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展概论、传播学、会议运营管理、会展项目管理、会展管理信息系统、会展政策与法规等。

就业方向:政府会展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从事会展政策法规制订和会展产业管理工作;在会展企业从事会展策划、会展设计、会展营销和会展项目管理等工作;在酒店、物流公司、商务服务公司从事会展相关服务工作;在贸促会、涉外服务机构从事出国展组织与服务工作;在大型企业从事参展设计、参展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车展、房展经营等。

物业管理专业

学习内容:学习物业的管理专业知识,兼备建筑工程学、管理学、环境科学、公共关系学等理论及实践运行知识,掌握物业管理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承担物业管理岗位工作的技能。

课程设置:管理学基础、物业信息管理、物业管理财税基础、物业管理实务、物业管理法规、房地产营销管理、物业设备设施管理、房屋构造与维护管理、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社区规划与管理、合同管理、物业估价、商务物业管理等。

就业方向:从事各类物业的物业管理、咨询、中介服务;房地产行政管理服务;房地产销售;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协会相关岗位;物业公司客服、行政、人事、办公等岗位;国家、省市各级机关公务员,如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房地产管理司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