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无线电的基础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年颁发的《财务稽核工作规范》中定义了财务稽核的内容:其一,财务稽核通过及时纠正或者制止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的疏忽、错误,有效地预防差错和舞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保证财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其二,财务稽核采取专项稽核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客观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状况,有利于强化企业财务监督工作,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为企业提高效益,保障公司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电力企业财务稽核的职业价值体现
(一)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减少信息不对称
国家电网公司管理机构层级分为三级: 即一级为国网公司本部;二级为直属单位和省级电力公司; 三级为地区电业局及县公司子公司。每个机构又分为三个管理层级: 即领导层、中层干部、普通员工等,每个不同的层级都有不同的关注目标和职责范围。
国家电网公司上级管理人员需要了解下级管理人员的经营运作信息时,如果仅通过下级管理人员的汇报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容易导致出现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此时,如果设立了财务稽核部门,就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种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财务稽核部门可以通过财务稽核程序,了解各级责任的履行情况,缩小信息不对称的差距,建立良好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促进企业各级目标的实现。
(二)完善内控制度,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财务稽核对于帮助改进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势在于: 可以及时从电力企业经营活动反映到财务核算的成果的视角,观察电力企业内部制度的整体执行情况,实时全过程对内控制度及内控制度的执行进行控制。相关的职能部门仅是从自身的业务进行控制,而财务稽核部门除了关注某个业务环节的控制之外,还重点关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牵制和配合。
(三)协助企业进行风险判断和风险管理
财务稽核并不是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而是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的资金轨迹及结果的分析,对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流程、有效性进行评价。对企业的战略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通过财务的日常稽核及专项风险导向稽核,有利于把企业存在的一些风险因数反映出来,便于管理层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四)评价经济责任,协助绩效考核
财务稽核强化企业财务监督工作,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客观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状况,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目标期内的经营业绩和管理现状,为上级部门进行绩效考核等提供客观真实的经营业绩信息,保证对企业绩效考核的公正、有效。
二、电力企业财务稽核价值的实现途径
财务稽核部门在稽核过程中,可以通过日常稽核及专项稽核从全局化的视角来评价和协调各部门的业务,完善企业内控制度,规避企业各种风险,实现企业目标。
(一)营造良好的财务稽核环境
财务稽核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我国的经济法律环境、市场经济的健全程度、经济运行监管机制等构成了财务稽核的外部环境即宏观环境;企业的文化环境和高层意识构成了财务稽核的工作环境即内部环境。财务稽核内部环境对于财务稽核价值的实现具有较重要的影响,稽核人员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好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让管理层了解并重视财务稽核,营造良好的财务稽核环境,促进财务稽核价值的实现。
(二)加强财务稽核岗位建设
财务稽核岗位建设是否完善是其价值实现的关键。财务稽核岗位越健全,财务稽核的独立性越强。独立性越强,稽核的范围就越广泛,稽核遇到的阻力越小,财务稽核的建议就越能够落实;如果财务稽核岗位设置不专,独立性较差,没有专人专岗,财务稽核工作就难以开展,财务稽核范围就会受到很大限制,稽核意见难以落实,财务稽核的价值就难以实现。
(三)提高财务稽核人员的素质
财务稽核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稽核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稽核人员的素质是财务稽核能否发挥价值的关键因素,包括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财务稽核工作涉及面广,只有全面了解财务、法律、管理、内控制度、风险防范等专业知识,才能够做好经济业务的评价和建议工作,发挥财务稽核工作的价值。
(四)做好财务稽核业务设计
财务稽核业务设计的层次,影响到财务稽核价值发挥的大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稽核已从最初的财务日常收支稽核发展到专项稽核及内部控制稽核、绩效评估稽核和风险防范稽核。电力企业财务集约化的实现,日常财务稽核可以在线实现,一般差错性稽核通过稽核评价系统进行自动逻辑核对实现,专项稽核则可以通过在线查证、在线分析为基础结合现场稽核来实现。不同类型的稽核服务发挥的价值是不同的,稽核部门应结合单位的中心工作,选择当前阶段最能帮助实现单位发展目标的稽核业务,协助管理层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稽核的价值。
三、电力企业开展财务稽核的建议
电力企业要真正开展好落实好财务稽核工作,有以下三个关键因素: 一是稽核质量要高,问题要反映清楚,建议要提好,这样才能更好地被稽核单位接受并落实;二是财务稽核人员要善于运用沟通的艺术,要让被稽核单位认识到财务稽核不是来“挑刺”的,而是为管理层把关的,从思想观念上让被稽核单位认识到财务稽核的价值;三是要建立财务稽核建议落实的监督制度,制度要有严格的奖罚措施,并做好后续稽核工作。对于不能按期落实稽核建议的单位,应严格按照稽核管理制度予以惩罚,以增强财务稽核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的财务稽核工作不仅是有用的,而且是必要的。财务稽核与事后审计不同,分别可以在事前、事中、事后开展,有效地实现了关口前移,做到了预防出现问题或早发现问题,并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可以有效地为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2
1 引言
电子商务信任分为制度信任、技术信任和商家信任[1],是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决策的关键因素[2]。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了制度信任对商家信任的影响作用[3,4],缺乏技术信任对商家信任的影响作用研究。近年来,技术信任的概念受到了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5],并逐渐成为电子商务研究的热点,但国内学者对相关概念的研究成果还较为缺乏,尤其缺乏技术自身特性对商家信任的影响作用研究。中国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制度信任较为薄弱[6],同时构建和完善制度信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现有制度无法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现实要求。因此,中国情境下如何通过技术信任构建电商信任成为学术界和电商企业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
此外,Mcknight等[2]认为信任转移是构建电子商务初始信任的重要机制。大量现有研究发现了信任源与信任目标间的信任转移现象。虽然研究结果丰富,但很少有学者对两者间信任转移的促进机制进行研究,无法解释对信任源的信任如何产生。Lu等[7]从制度信任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但从技术信任视角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甚少,尤其是从技术自身特性的角度。鉴于此,本文在Stewart的信任转移理论的基础上[8],从技术自身特性出发,构建了技术信任对商家初始信任的影响机制模型,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本研究在分析技术信任的作用过程中融入了人际互动和信任转移,以更深刻地了解在线品牌社区中技术信任对商家信任的影响机理。本文丰富和完善了国内技术信任的理论研究,同时也为电子商务企业开拓市场空间,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路径。
2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2.1 技术信任的内涵
自从Ratnasingam和Pavlou[9]提出技术信任的概念以来,有学者认为技术信任属于制度信任的范畴[9,10],是制度信任的延伸和扩展,强调技术信任是一种非治理结构。研究表明,制度视角下的技术信任对电商信任和消费者购买态度产生显著影响。也有学者将技术信任划分到人际信任的范畴,运用人际信任的维度对技术信任进行测量。Komiak和Benbasat[11]发现对在线推荐的能力、正直和善意的信任会影响消费者对其建议的采纳。Mcknight等[5]首次从技术特性本身对技术信任进行研究,认为技术视角下的技术信任应成为未来研究关注的焦点,并将其定义为个体对信息技术的功能性、有用性和可靠性的信任。其中功能性是指人们相信该信息技术具备他们完成任务的功能或特性的信念;有用性是指人们相信该信息技术可以为使用者提供足够和及时帮助的信念;可靠性是指人们相信该信息技术可以一直正常运作的信念。与制度视角和人际视角下的技术信任概念不同,技术视角下的技术信任强调消费者对技术本身特性产生的信任。
2.2 技术信任对人际互动的影响
本文借鉴Mcknight等[5]的研究成果,将技术信任的维度分为功能性、有用性和可靠性。本文中技术信任主要指在线品牌社区成员对BBS的技术信任。
在线品牌社区中的人际互动包括信息共享和知识学习[12]。其中信息共享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个体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在线论坛等形式分享各种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显性知识[13];知识学习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个体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在线论坛等形式对虚拟社区成员的隐性知识的学习[12]。BBS是以计算机为媒介,将数字化的信息、资料和资讯,在用户之间进行交换与转移,从而实现沟通的技术[14]。它是信息共享和知识学习的物质基础。
多数学者认为技术信任的三个维度与技术的使用紧密相关。从功能性来看,技术具备一定的功能是用户使用技术的前提。交流技术只有在具备交流功能的基础上,才会促进用户间的学习和交流,加快信息的共享和知识的学习。从可靠性来看,任何技术的研发和生产都少不了可靠性试验。企业通过技术可靠性能有效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防范用户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道德风险,促进用户对技术的使用。从有用性来看,用户通过技术可以获取及时有用的帮助,是用户使用技术的一个重要因素。电子商务市场中快关系的研究表明,交流技术(本文以BBS为例)的有效使用,能够有效促进买卖双方的人际互动,进而产生快关系[6]。本文基于技术特性的视角分析技术信任如何影响虚拟社区成员间的人际互动,从功能性、可靠性、有用性三个维度对BBS技术信任和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人际互动的关系提出如下假设:
H1 虚拟社区成员对交流技术(BBS)的技术信任促进成员间的信息共享和知识学习。
H1a BBS的功能性可以促进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
H1b BBS的功能性可以促进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知识学习。
H1c BBS的可靠性可以促进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
H1d BBS的可靠性可以促进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知识学习。
H1e BBS的有用性可以促进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
H1f BBS的有用性可以促进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知识学习。
2.3 人际互动对网络人际信任的影响
网络人际信任不仅是人际信任的一个维度,同时还是网络信任的一种类型。国内外学者尚未对其形成统一定义,但Naquin和Paulson在回顾在线信任和人际信任的基础上,对网络人际信任进行了界定。他们认为网络人际信任是指在有风险的网络人际互动过程中,个人相信和愿意基于他人言辞、行为和决策采取行动的程度[15]。赵竞等在人际信任的基础上将网络人际信任划分为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两个维度[16]。其中认知信任(Cognition-based Trust)指在互联网情景下,信任方对被信任方能力和可靠性的理性期望;情感信任(Affect-based Trust) 指在互联网情景下,信任方依赖被信任方感觉安全和舒适的程度。
现有研究表明虚拟社区成员通过沟通和互动可以弥补不确定感,进而促使信任的产生[17]。基于社会信息过程模型的研究表明,虚拟社区成员通过信息共享和知识学习,可以获得并学会辨别商家和产品的信息,促进人际信任的形成[17]。Ou等的研究也证实了买卖双方的信息交流可以促进买方对卖方的信任[6]。我们认为共享的信息受到全体社区成员的监督,社区成员更愿意相信;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社区成员之间需要更深层次的交流与互动,进而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理解和认同,最终实现成员间的网络人际信任。
以往研究认为在组织、虚拟团队等多个背景下,认知信任对情感信任具有正向影响。比如,Mcallister认为认知领先于情感的形成,对情感起着基础性作用[18];Johnson和Grayson研究发现,在服务行业,消费者对金融服务供应商的信任既包括认知信任,也包括情感信任,其中,认知信任对情感信任有显著正影响[19]。相对于情感信任,认知信任较粗浅且不够专一,更多地是表面现象,缺乏细化。在虚拟社区的研究背景中,目前还缺乏对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间关系的验证。根据以上理论研究,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 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人际互动促进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网络人际信任。
H2a 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成员间的认知信任。
H2b 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成员间间的情感信任。
H2c 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知识学习促进成员间的认知信任。
H2d 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知识学习促进成员间的情感信任。
H2e 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认知信任正向影响情感信任。
2.4 网络人际信任对商家信任的影响
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作为制约电子商务持续良性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早已成为电子商务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自从Mayer等[20]提出信任的概念以来,学界对信任的概念、维度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研究。Ou等在此基础上将商家信任定义为买方感知卖方的能力(如技能、能力,产品的特点)、正直(遵循一系列买方可以接受的原则)和善意(善意地对待买方)的程度,并将其划分为能力、正直和善意三个维度[6]。时空的隔离和产品的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更倾向于与他们信任的商家进行交易。因此,提高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是降低其感知风险的关键因素。
信任转移是构建消费者初始信任的一种机制,该理论认为信任可以从一个值得信任的个体向另一个与之相关的未知个体发生转移。Stewart[8]指出信任转移过程涉及信任方、被信任方和第三方等主体,其中第三方是信任转移的来源,被信任方是信任转移的目标。根据转移渠道的不同,信任转移分为渠道内信任转移和渠道间信任转移[21]。其中渠道内信任转移[21,22]的信任源与信任目标来自于同一渠道,包括线下至线下的信任转移和线上至线上的信任转移两种类型。渠道间信任转移[23]中的信任源和信任目标来自于不同的渠道,主要包括线下至线上的信任转移和线下至移动环境的信任转移两种类型。Lu等通过对淘宝社区成员的问卷调查发现,对社区成员的认知信任影响对淘宝网的信任[7]。Dabholkar和Sheng通过实验设计指出消费者对相关物体间的信任可以相互转移[24]。我们认为消费者会将社区其他成员视为社区的一份子,对其他成员的信任会转移至对社区商家的信任。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 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网络人际信任促进对社区商家的信任。
H3a 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认知信任正向影响对商家的信任。
H3b 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信任正向影响对商家的信任。
除以上基础假设外,本研究控制了人口特征学变量,如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现有研究表明,相比男性,女性更不容易信任他人[25]。我们得到最终的研究模型,见图1。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样本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小米社区成员。确认这一数据来源主要鉴于小米社区有以下几个特点:交易型社区、开放型社区、用户基数大。同时艾瑞咨询和百度于2014的“大数据解析小米手机成功之道”报告中指出小米用户结构与中国使用虚拟社区的网民结构属性大致相同,样本具有较大代表性。2014年11月,小米社区同城会高校联盟俱乐部部长协助研究人员筛选调查对象并以俱乐部内部邮件名义将问卷发送给社区成员,以确保更高的回收率。问卷调查持续1个月,共发放问卷570份,收回490份,剔除无效问卷74份,有效问卷共416份,有效回收率73%。男性254人,女性162人;19岁以下96人,20~29岁276人,30~39岁42人,40岁以上2人;高中及以下18人,大专152人,本科170人,硕士及以上76人;学生256人,企事业单位人员40人,其他80人;月消费者水平2000元及以下326人,2001~5000元70人,5001元及以上80人。
3.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选用的量表包括:(1)技术信任。根据Mcknight等[5]的量表,功能性有3个题项;可靠性有4个题项;有用性有4个题项。(2)信息共享。根据Ridings等[13]的量表,包含4个题项。(3)知识学习。根据Kankanhalli等[12]的量表,包含3个题项。(4)人际信任。根据Mcallister[18]的量表,认知信任有8个题项;情感信任有4个题项。(5)商家信任。根据Ou等[6]的量表,包含7个题项。为避免无关变量的影响,我们控制了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除控制变量外,所有量表均采用Likert 7点评分,1表示完全不赞成,7表示完全赞成。
4 数据分析与结果
4.1 信效度分析
数据质量分析结果表明,全部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74至0.94之间,组合信度(CR)均大于0.6,在0.89至0.94之间,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所有指标在各自构念上的因子载荷显著,标准化系数在0.54至0.88之间,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收敛效度。各构念的平均抽取方差(AVE)均高于0.5,在0.67至0.90之间,同时均大于其相关系数的平方值,表明各变量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4.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有变量的均值、方差进行计算,并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功能性与信息共享(r=0.172,p
4.3 关系模型的验证
本研究利用AMOS 21.0统计软件对前面提出的假设模型予以验证。路径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所知,所有假设得到验证。技术信任的功能性、可靠性和有用性对信息共享存在显著关系,路径系数分别为0.151、0.272和0.287,分别在0.05、0.001和0.001水平下显著。技术信任的功能性、可靠性和有用性对知识学习存在显著关系,路径系数分别为0.200、0.182和0.364,分别在0.01、0.05和0.001水平下显著。因此假设H1的6个分假设全部得到验证。信息共享对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都存在显著关系,路径系数分别为0.453和0.169,两者都在0.001水平下显著,因此假设H2a和H2b得到验证。知识学习对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都存在显著关系,路径系数分别为0.349和0.207,两者都在0.001水平下显著,因此假设H2c和H2d得到验证。认知信任对情感信任和商家信任都存在显著关系,路径系数分别为0.306和0.303,两者都在0.001水平下显著,假设H2e和H3a得到验证。情感信任对商家信任也存在显著关系,路径系数为0.480,在0.001水平下显著,假设H3b得到验证。该模型中对信息共享和知识学习的被解释方差分别为43.300%和39.000%;对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的被解释方差分别为48.900%和30.400%;对商家信任的被解释方差为50.500%。我们控制了人口学统计变量(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对商家信任的影响。各人口学变量对商家信任均没有显著影响,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本文研究样本男性比例较大;其次,使用小米产品的对象比较年轻化,年龄层比较集中,本研究超过61.057%的样本都处于20~29的年龄阶段;最后小米社区的成员77.404%都是大专以上学历,接受过高等教育。教育可能会通过锻炼个体的理性思维进而提升个体对可信度的准确判断,但并未对个体固有的信任倾向造成影响。总之,除人口学变量外,我们的数据分析支持了所有假设。
模型的拟合指数值均接近或超出可接受水平,其中χ2/df 值为2.309,RMSEA值为0.074,GFI值为0.865,说明模型的绝对拟合水平较好;NFI值为0.875,CFI值为0.910,说明模型的相对拟合水平较好。因此,可以看出研究假设模型与数据总体拟合良好。
5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通过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研究了在线品牌社区中技术信任对商家信任的作用机制,有力地解释了在线品牌社区中技术信任如何影响商家信任。技术信任作为一种有别于制度和人格特质的新要素,能够通过加强个体间的互动促进成员间的网络人际信任,进而转移至电商初始信任。本研究对技术信任和信任转移理论进行了丰富和扩展,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回答了信任源是如何产生的,并形成了以下研究结论:(1)在线品牌社区中技术信任通过提高社区成员间的信息共享和知识学习进而影响成员间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这意味着虚拟社区新成员对交流技术的有用性、可靠性和功能性信任会促使人们更愿意进一步采纳和使用该技术与其他成员进行互动,进而促进成员间网络人际信任的形成。技术有用性对信息共享和知识学习影响最大。同时信息共享和知识学习影响社区成员间网络人际信任的形成,这意味着人际信任不仅可以促进信息共享[26],信息共享也可以影响人际信任。以往研究关注个体或组织间信任对信息共享的影响,但研究信息共享对信任的影响却非常稀少。其中信息共享对认知信任的影响最大;知识学习对情感信任的影响最大。(2)网络人际信任中认知信任正向影响情感信任,而对社区成员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显著影响商家信任。这意味着对虚拟社区成员的信任可以转移至对社区服务提供商或商家的信任。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该结果对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证依据。另外,情感信任对商家信任的影响最为显著。这些发现不仅弥补了现有信任文献中对技术信任研究的不足,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技术信任的影响作用研究,同时也是对技术视角下技术信任研究的有益补充。
5.2 实践启示
篇3
1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6kV中压柜的计量装置由以前的两块笨重的机械转盘式电度表和无功电度表被小小的一块三相四线制智能电表所替代。智能电表能否和互感器正确接线以及试验调试方法的正确与否,很多的保护及现场调试人员都对它没有深刻的理解,经常把它和电流互感器的接线和极性等问题搞错造成诸如差动保护跳闸,计量不准确,功率不正常等现象,本文就及由电流互感器极性错误引起的制智能电表出现的功率负值及功率不准确现象的处理及投用前的试验方法和以及设计图纸的改进小建议进行具体阐述。
2 智能电度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M392智能电度表是由北京柯瑞斯通公司生产,它采用美国大功率采样元件和计算元件组成,具有计量精度高可以同时显示三相电流、三相线电压、三相相电压、三相有功、三相无功、三相视载功率、功率因数以及电度量等参数,与模拟相比具有体积小、功率小、计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读数方便以及丰富485通讯接口为后台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等特点。
3 三相四线制智能电表误接线的现场检查
3.1 现象
6604出线回路为本厂6#变的6kV高压电动机,由于本会在变电所投用时,高压电机还没用达到运行条件,并没有留意。近些天该电机开始运转,在巡检时发现M392智能电度表三相功率显示为负值且电度计量也不准确,MICOM综保继电器三相功率也为负值。
其二次原理见图1,图2,从二次原理我们看到该电流互感器二次为两线圈M392即CK为智能电度表为三相四线制三个测量元件的接线方式,电流互感器的极性为“-”极性接法。
3.2 分析
为了更好的判断故障性质,我们本次采用了不停电检查处理方式,但是为了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以及生产工艺的连续性,我们办理第二种工作票,我们对所使用仪表工具进行认真检查,包括短接线等以确保安全性。
首先,我们用万用表检查智能电度表的电压回路,其电压互感器变比为6000/100/,其电压测量结果如下:
UAB=100.5V UBC=99.5V UCA=101V
UA=57.9V UB=57.4V UC=58V
从测量结果来看线电压,相电压之间都非常平衡,证明电压回路没有问题,PT也没有断线情况发生。
在看电流回路,由于现场没有伏安相位表,没有方法测量电流电压的相位角,但是MICOM综保继电器的测量数据和M392智能电度表测量数据是一样的且MICOM综保继电器有测量相位角的功能,其测量结果如下:
4 投用前的试验方法
4.1 计量、综保二次回路试验方法
分别在计量回路的二次回路端子排的(A411,B411,C411,)和(N411)端子,保护回路的二次回路端子排的(A421,B421,C421,)和(N421)端子加1A的电流,起始电流从0.5A开始步长为0.1A,可以三相同时加也可加单相电流(现在的微机综保效验台都能做到),同时在给二次电压端子(A631,B631,C631)加57.74V的相电压,观察计量表计和综保的电流、电压、有功、无功、视载功率、功率因数以及电度量等参数是否显示正确,正确说明计量表计和综保精度都没问题。
4.2 电流互感器极性检查
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可判断出来该互感器是“+”极性还是“-” 极性的。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检查方法非常多,在这里介绍常用的三种方法,即①直流法,②交流法,③仪器法。
①直流法:用1.5V-3V的干电池的正极接与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线圈的L1,负极接L2,电流互感器的二次K1侧接毫安表的正极,负极接K2,把电池开关合上拉开,观察毫安表指针的偏转方向,若毫安表正偏转说明互感器一次侧和二次侧是同名端即为“-”极性,反之为“+”极性。
②交流法:将电流互感器一次线圈的L2和二次线圈的K2用导线连起来,在二次侧通1-5V的交流电,用10V以下的电压表测量U2和U3的数值,如果U3=U1-U2即为“-”极性。
③仪器法:用互感器变比综合特性测试仪可自动测出电流互感器的极性、变比等试验数据在这里不详细叙述了。
4.3 一次电流传动试验
一次电流传动试验即通过调整调压器输出电压以获得试验所需要的大电流。在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加200A的电流(该互感器变比为200/1),观察计量表计和综保继电器的指示情况,如果指示正确可初步判断接线正确,反之为接线错误。这项试验时非常必要,往往也是最容易被调试人员所忽略的。
4.4 投用后的试验
投用后负荷增大后可用伏安相位表测出电流电压的角度,根据数据做出六角图来进一步的判断接线的正误。
5 设计图改进小建议
由于设计端子图为公用线在计量表计和综保继电器上做公共短接,本来到端子排应该有六根线,现在经过短接只有四个根线了见图6,调整电流互感器的极性只能在计量表计和综保继电器上调整,非常不方便,倒电流互感器极性时还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篇4
一、《无线电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课时数少,教材内容多。
《无线电基础》在职业学校或就业培训中是作为专业课设置的。目前职业学校中技班的学制虽说有三年,但实际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而且校内实习也要占去相当一部分时间。所以,本应该在学生学习完电类相关基础课后再开设的《无线电基础》,只能与其它课程并行开设。
比如我任教的这几年,这门课程都开设在电子电器专业的第三个学期,和《电子技术基础》并行开设,这个学期,这些班级的校内电工实习或制冷实习占据了1/2学期,实际的理论课上课周数仅为10周左右,而这本教材却是一学期就要结束的,这些都给本课程的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学生基础相对差,缺乏自信和兴趣。
《无线电基础》这门课程的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职校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到了第三学期,他们也仅知道一些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简单的电学知识。另外,由于中考的失败,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心理,如果只是片面地强调学习的目的,而不重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培养,其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陈旧的知识有待更新。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无论是无线电课程的教材,还是执教的任课老师,如果仅停留在广播、电视、微电脑等基础的无线电知识上,那是显然不够的。如今无线电的应用日渐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收音机、电视机,还有手机、GPS导航、蓝牙,等等,这些新兴的技术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使用的一些无线电教材已无法满足学生对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的新技术、新知识学习的需求。
4.学生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专业教育的最大误区之一是过于重视所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而疏于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观念上,没有纳入“以学生为中心,以掌握知识为中心,以培养能力为主线”的轨道。比如说,很多学生学完了无线电基础,但是连基本的FM/AM收音机的安装或调试都没动手实践过。
二、《无线电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学科产生了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无线电是一门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从收音机到电视机,从移动电话到GPS,这些新兴的技术正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这些具体生活实际相结合,则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专业教师除了必须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必须让学生了解这些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无线电课程的综合性强,对学生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在上课过程中,有些看似常见的公式、概念对学生而言却是陌生而难理解的,此时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一些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精选课程内容,改革课程内容体系。
(1)重点、难点与一般内容。
根据职校生意志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降低教学内容的起点,分散教学难点,使之符合学生实际,能够被学生吸收、消化。由于专业性质不同,课时数也不同,我一般是从教学计划中其它课程对本课程的要求,以及从专业应用的角度来确定重点。例如,对高职的电信工程技术专业来说,侧重考虑的问题是接收机的放大、谐振、混频、本振等概念,因此信号放大器、振荡器电路、频率变换电路等应作为讲授的重点。对中技性质的电子电器专业来说,课程考虑的侧重点应当是调谐放大器、滤波器、调制解调电路等。
所谓难点,就是在本课程中学生学习时难以理解的内容。由于电子电器班是中技性质,教学大纲的要求没那么高,也由于这个班课时少的限制,部分难点可以避开不讲。一般内容可以快速讲解,或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简要分析相关内容。电子电器班课时少,也可以留给学生作为课外阅读,但老师必须提出要求并检查,不能任其自流。
(2)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传统的教学体系对无线电课程的教学而言,效果都不算好。针对专业培养需要和不同的学时限制,很有必要构建《无线电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按知识模块进行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参与能力、实践能力等。
按照专业性质配套的教学大纲,例如,电子电器专业,可以将《无线电基础》课程分为4个模块,即:无线通信系统组成与信号传输、调谐放大器及滤波器、调制解调电路应用、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各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个模块包含一定的课题,每个课题都有工作任务,通过不断学习、探讨相关知识,直到任务完成,最后再到实践操作环节。学生每节课都有分工,有任务,有思考,有探讨合作,学习效果自然要好很多。
3.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多媒体已逐渐成为课堂的常用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得到较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形成的光、形、色、动等效果,直接对学生的视觉器官共同进行作用,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在无线电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引入电路图、数据表、曲线,这些工作过去都是教师在授课现场完成的,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授课时间。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既可以使授课内容生动形象、图文并茂、传递信息量大,又可以节省教师大量的板书时间,增大单位时间内对学生信息量的传授,可以较好地解决本课程内容多与教学学时少的主要矛盾,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利用EWB软件演示功能,优化课堂教学。
EWB软件的菜单完整,它所提供的元器件箱工具栏中的元器件、仪器仪表与实物毫无两样,同时又有数模混合仿真和波形分析能力,用户可根据需要随便连接数字器件和模拟器件,它会自动完成其中的信号转换,以电路仿真效果好,运行环境逼真,真实性非常强。我们如将它应用于课程教学改革中,就能使传统的教学方式被赋予现代技术新的生命力。
为此我在《无线电基础》课堂教学有必要时会引入EWB演示教学,利用EWB可视性强的特点,增加同学们的新鲜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直观中学习抽象理论,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无线电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须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吸收新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把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无线电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实践性环节往往处于从属地位。从学时安排上看,实践性环节的学时数几乎没有。实验内容的安排大多是教师把一切都准备好,到时让学生按照教师预先安排好的程序机械地测量几个数据。由于实验的内容简单,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不少学生在做实验时站在旁边看,实验报告照着同学的写,根本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为此必须加强实践性环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是关键。只有教师对实践性环节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教学中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性环节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为此教师必须先改变实践性环节的从属地位,独立设课,独立评分,并彻底改变传统的验证性的束缚学生手脚的实验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在新的教改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搞好《无线电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付出艰苦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广大同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深入研究、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篇5
专家在线
专家提示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为了确保自己的平安,应做到五“慢”。
起床宜慢
此类老年人清晨或夜间起床时动作要缓慢,有必要做到“3个半分钟”。即清晨或夜间醒来后,继续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之后再坐半分钟;接着双腿保持下垂,在床沿待半分钟然后再下地。
排便宜慢
老年人常有便秘的困扰,所以在排便之时千万不要着急、用力过猛。因为,使劲憋气会使腹肌强力地收缩,导致腹压明显升高,迫使大量血液迅速流回心脏,增加心脏负担,并使血压骤升,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转头宜慢
老年人颈椎大都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因而老年人在低头或转头时切勿速度过快,否则易使硬化的颈动脉受压、扭曲,造成脑供血不足,或颈动脉壁上斑块脱落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引起脑栓塞。
吞咽宜慢
老年人咀嚼功能降低,所以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以免发生意外,并且最好吃切细、切碎和煮烂的食物,避免油炸、黏性、带骨刺和坚硬的食品。
走宜慢
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症,且肌力减弱、稳定平衡性差、视力减退、反应变迟,因此走路宜慢,以避免摔伤。
健康提示
冬天在冰雪的天气里,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要尽量避免外出,如果要出门的话,应该有相应的保护措施或者有家人陪同。
看灯光出现“彩虹”需查青光眼
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 陈虹 主治医师 于洁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的致盲因素,青光眼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在我国,闭角型青光眼更为多见,患者由于眼压急剧上升,可能感到眼胀、眼痛、头痛,甚至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看灯光时可以见到像彩虹一样的光环,双眼充血,眼球坚硬如石,需要马上去医院采取降低眼压措施,以保护视功能。
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则比较隐匿,偶有眼胀、鼻根部酸胀等不适,不易早期发现,常到晚期发生了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缩小时才确诊。所以,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有眼胀痛、鼻根部酸胀等感觉,特别是在暗处较明显时,就应到医院检查。40岁以上的人进行常规体检肘,也应做一下眼压和眼底检查。已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患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更应该进行相关的检查。
学点脑卒中的急救知识
万雪梅(副主任护师)
前不久有位朋友告诉我,他父亲打麻将时,突然头晕摔倒在地,伴呕吐、左侧手腿都不能动,神志不清。家里人不知道怎么办,手忙脚乱,抱住父亲大哭,也不知采取急救措施,造成病情加重,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
此事对我触动很大。家庭成员掌握正确的脑卒中急救知识很有必要。下面介绍几点要点:
1.发现病人突然发病,不要惊慌失措,盲目采取措施,应立即求助120送医院诊治。
篇6
“电工电子技术”是很多高职专业都开设的基础课程,大都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年进行。从近年来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程学习的效果不好。在后续专业课教学中,学生的电工电子基础知识薄弱,影响了后续职业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现象,笔者在教学初始阶段尽量还原人类认识电、使用电的历史,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有利于学习,也有利于利用文化育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培养。经过实践摸索,笔者将电学发展史分为三个层次呈现――发现之旅、智慧之光和飞越之梦。
一、发现之旅
1.静电魔力
电是自然界最神奇的力量之一,壮观的闪电,滚滚的惊雷,摄人心魄。从远古到现在,人类一直梦想着控制这种自然力量,探索电的脚步千百年来从未停歇,电力创造了现代文明。很难想象,如果世界没有了电,生活将会怎样?黑暗、寒冷、寂静、恐惧,如同回到三百年前。1705年,35岁的豪克斯比被牛顿任命为伦敦皇家学会首席实验师,他主导了许多标新立异的实验。比如制造了一个能旋转的空心玻璃球,用空气泵抽去玻璃球里的空气,并在这台仪器上安装了一个手柄用来旋转玻璃球。当礼堂里的蜡烛一一熄灭,豪克斯比把手放在旋转的球上,在玻璃球里出现了一道朦胧的光,这束光芒围着他的手婆娑流动。一道蓝色的光晕,勾勒出豪克斯比手的轮廓,仿佛生命在此起舞。那是在三百年前,欧洲人还习惯将种种自然现象理解为上帝的杰作。豪克斯比在无意间已然推开了电学的大门。
2.存储电荷
豪克斯比的实验装置成为最早的静电起电机,随后盖伊在卡尔特修道院进行了深入的电学实验。他在大厅里立起了一个木头架,上面用丝绳系着两个秋千,用起电装置产生静电。在许多观众面前,他让修道院的一名孤儿躺在两个秋千上,并且把几片金叶子和羽毛放在孩子面前。然后盖伊开始“发电”,通过一根导线的连接,把静电输送到男孩身上。预料之中的“奇迹”如约而至:金叶子还有羽毛纷纷飞向男孩的指尖。一些观众回忆,甚至看到了男孩手指上发出的火花,景象十分引人入胜。盖伊已经开始思考实验的意义――电是可以转移的。
毫无疑问,静电从起电器转移到男孩的身上,直到他的双手,但悬挂着秋千的绳却让它停了下来。于是盖伊将世界上所有物质分为两大类:绝缘体和导体。他认为绝缘体将电能存留在其中,并阻止它自由移动;而导体则允许电流经过。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寻求储存电能的方法,莱顿大学教授慕欣布罗克认定电是像水一样可以四处流动的,那么储存水的方法应该也适用于储存电。1745年,他制作了一个可以储存电能的玻璃瓶,从这个瓶中涌出的电能,威力空前巨大。1746年,这个瓶子登上了法国皇家科学院学报,一位法国物理学家诺莱特将其命名为莱顿瓶,以纪念其诞生地。
3.捕捉闪电
莱顿瓶声名大振,迅速向世界各地传播。富兰克林留下了人们熟知的故事――在雷雨天放风筝。这本该是18世纪科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幕,受到上帝的眷顾而毫发无伤的他,最终证明闪电就是电――Lightning is Electricity。不过实际上,富兰克林设计了这个实验,却从未将其付诸实践。1753年5月23日,按照富兰克林的实验原理,在法国的马利镇,高高竖起的金属长杆在雷雨中捕获闪电,然后把它输送到下面的莱顿瓶中。火花揭示了闪电的真面目,它和人为制造出的电并无二致,这是里程碑式的一刻。
二、智慧之光
1.蛙腿论战
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让世界终于联系起来,早期崛起的海上帝国不断地进行着海外扩张,大量新奇的东西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进入欧洲。一种称之为“电鳐”的生物,令电学家们大吃一惊,于是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蛙腿论战”。论战的一方是解剖学家伽伐尼,他认为动物体本身存在着区别于静电的“动物电”,每一个肌肉纤维就是一个小电容,只要用一种以上的金属与之接触,这种电就能激发出来。同时,动物电可以使神经、肌肉活动,脑是分泌“电液”的重要器官。论战的另一方是年轻的伏特,他在实验中将伽伐尼两块性质不同的金属板换成同种金属板,而瞬间青蛙的抽搐停止了。伏特认为使蛙腿抽搐的电能不是来自动物细胞组织,而是来自两块不同性质的金属接触。刚开始,伽伐尼在论战中占了上风,电鳐之类的生物给这个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而伏特坚信自己从实验中得来的理论,他将一块铜板放到一张浸过稀酸的纸板下面然后再叠上另一块金属板,做成了一叠金属堆,后来被称作“伏特电堆”。伏特不断改进实验方法,用两种不同的金属和电解液接触进行实验,终于证明不论有无动物细胞组织,只要将两种不同的金属同时插入电解液中,并将其另一端连接形成闭合回路,都会有电流产生。而在伽伐尼的蛙腿实验中,蛙腿中的液体起了电解液的作用,蛙腿本身只充当了验电器。伏特在实验中不但证实了电流来自两种不同性质的金属,而且找到了金属的起电序列,还首先引进了“电动势”这一重要的物理名词。
2.智慧之光
伏特电堆所发的电是持续的,它可以不借助机械力量产生电流,而是作为一个纯粹的电子设备独立存在。电池的发明,使人类第一次获得了稳定而持续的电流,为电学研究从静电阶段跃进到动电阶段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们可以对未来世界大展宏图。
1808年在伦敦的英国皇家研究所里,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戴维亲手制造了史上最大的电池,它占据了研究所地下室的一整个房间。这枚电池由800个独立的伏特电堆组成。黑暗的房间中闪烁着古老的烛光,戴维将碳棒连接在电池两端,然后让碳棒相互靠近,电池中持续流出的电流,通过碳棒后产生了一道持久耀眼的火花。这是千百支蜡烛都无法比拟的明亮,从此黑暗不再,曙光破晓,人类开启了光明的新时代。
三、飞越之梦
1.电磁魔力
1820年4月,奥斯特将磁针放在导线的侧面,当他接通电源时发现磁针轻微地晃动了一下,他意识到这正是他多年盼望的效应。此时不满30岁的法拉第正在英国皇家研究所做化学研究工作,他不断重复奥斯特的实验,最终得出结论――“在电线与磁针之间,必定有一股力在流动。”在实验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新现象,他定下了一个更大的目标:要通过磁和运动来产生电流。直到1831年,当法拉第在一个线圈中把一块磁铁抽出时,他探测到一股在线圈中流动的微弱电流从一个方向变成另一个方向。这微弱的电流意义非凡,影响了19世纪科技的发展,电和磁终于走到了一起。法拉第对电磁学的贡献不仅是发现了电磁感应,他还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创建了电力线思想和场的概念,为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奠定了基础。
2.电报机
生活在蒸汽时代的法拉第,试图向世界揭示电的本质;而与此同时,一种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电子设备呈现在世人面前,首次让“电”走出了实验室,这就是――电报机。
电报机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那就是电磁铁。这是一种由电流控制的磁铁,通电时铁棒能吸起比它重20倍的铁块,而当电源切断后,铁棒就什么铁块也吸不住,重新成为一根普通的铁棒。这种远程操控电磁铁的能力,成为科学史上最有用的发现之一,如果电的效果能够不受距离的制约,那么即时通讯便成为了可能。
莫尔斯是一名享有盛誉的美国画家,他在笔记本上记下这样一段话:“电流是神速的,如果它能够不停顿走十英里,我就让他走遍全世界。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出现火花,火花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又是一种符号。这里有三种符号可组合起来,代表数字和字母。它们可以构成字母,文字就可以通过导线传送了。这样,能够把消息传到远处的崭新工具就可以实现了。”
随着这种伟大思想的成熟,莫尔斯成功地用电流的“通”、“断”和“长断”来代替了人类的文字进行传送,这就是莫尔斯电码。电报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随着横跨大西洋电报线路的建立,世界一下变小了,电力推动着整个世界前进。
3.飞越之梦
麦克斯韦是继法拉第之后,集电磁学大成的伟大科学家。他利用数学公式表达了奥斯特、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并把电磁感应理论推广到了空间。此后,赫兹利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其意义是不仅仅证明了麦克斯韦理论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诞生了无线电,开辟了电子技术的新纪元。
赫兹发现电磁波的消息传到俄国,一位正从事电灯推广工作的青年波波夫兴奋地说:“用我一生的精力去装电灯,对广阔的俄罗斯来说,只不过照亮了很小一角,要是我能指挥电磁波,就可飞越整个世界。”1894年,波波夫改进了无线电接收机并为之增加了天线,使其灵敏度大大提高。1896年,波波夫成功地用无线电进行莫尔斯电码的传送,距离为250m,电文内容为――“海因里斯・赫兹”。此后,另一位研究无线电的年轻人――马可尼,改进了无线电传送和接收设备,在布里斯托尔海峡进行无线电通信并取得成功,把信息传播了12km。由此,电力进入了其蓬勃发展的时代,电磁波使“电”长出了一对坚强的翅膀,可以飞越高山,横跨海洋。
四、应用为先
本文所涉及的典型事件仅仅是电学史初期的内容,随着课程深入,还有很多案例可供使用,比如爱迪生和特斯拉的“交直大战”等等。还原人类认识和使用电的过程是笔者在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初衷,毕竟在“飞越之梦”讲授完毕时,电的本质――电子,还没有被发现,可电的“魔力”却已经成功应用。
这样的一个事实也可以促进对职业教育的思考。职业教育,应用为先,或许电学史的发展过程,正是“应用为先”的过程,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确有很多要学习借鉴西方世界的东西。还原电学发展的历史,相信能促进“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工作有效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篇7
作为课堂教学各环节之一的引入,设计得好,就会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启迪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新课学习,从而对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1.巧借类比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同一类属的不同概念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教师可将未知的新概念建立在已知的概念之上,使之在认知程度上产生同化的效果,从而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例如“电容器,电容”这一节的教学,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板书“电容器”三个字,待学生注意力集中时,盖住“电”字,然后提问师:现在黑板上是哪两个字?生:容器(齐声回答).师:什么叫容器?生:用来装东西的东西叫容器(部分机灵的学生在回答).师:生活中有那些容器?生:杯子,盘子,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迅速板书:
接着,若有所悟地发问:“有没有装电的容器,有的话,那应该叫……”还未等教师问完,学生们早已齐声高喊:“电容器!”接下来的“概念,构造,充放电和电容”等一系列问题,那就是顺水推舟,一气呵成的事情了。
2.让学生自己参与
例如在讲测量时,这是简单又枯燥的内容,通过学生自己用刻度尺量一量科学课本的长和宽,然后让每个学生说出的测量结果,发现结果“五花八门”,从而引入应如何测量,如何根据测量工具的最小分值读数。这样,就从发现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新课虽然不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但必须讲究新颖别致,出人意料,妙趣横生,使学生一开始就置身于情绪高,兴趣浓,求知欲旺的特定情境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地选择相应的引入方式,以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强化科学实验教学
实验,是在人为地控制的条件下,利用仪器,设备,突出自然界或工农业生产中的科学现象的主要因素,使其反复再现。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基础,它既是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起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培养途径。所以说,科学实验是用以探讨科学问题的最适宜的科学环境。中学生稚气未脱,活泼好动,唯物主义思维在他们头脑中占主要地位,因而,科学实验的形象性就很对他们的“胃口”。
在科学教学中,出乎意料的演示结果,对实验结论的深入浅出的解释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将“光的折射”这一课时,教师在凳子上放一个盒子,让同学们在看不到盒子底的适当位置围观。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知识,使你们不用动弹,也不移动盒子,就能看到底部。你们仔细看。”于是教师把清水徐徐灌入盆中,突然同学激动起来,教师问:“看到盆底没有?”“看到了”“是什么”“爱因斯坦像”。教师笑:“都看清楚了,是伟大的科学学家爱因斯坦,你们可得向他学习。”原来教师先在盆底用透明胶贴了爱因斯坦画像,使实验充满情感。这样的演示实验,能使光的折射概念变得直观,有能调动学生情绪。
中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善模仿。他们大都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希望亲自动手做实验。学生实验就是把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引向更高层次。但是实验前要明确实验任务,让学生不至于在做实验中偷懒。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数据,分析出结论,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功,会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信心和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带领学生自制一些实验教具,并把他们的作品定期展示.还要注意表扬好的作品,让学生相互学习,好的作品会使学生有极大的成就感,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鼓励,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三、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
多媒体作品通常拥有绚丽的画面,精彩的动画,方便人机交互及简捷的操作等优点,它带来丰富的视觉,听觉效果,增强了科学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增大了课堂容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能够保持较稳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对彩虹的形成机理剖析,传统教学往往力不从心,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枯燥,难以理解。课件《虹》通过对不同色光照射到球形水滴上所发生的光的反射,折射过渡到平行白光射到球形水滴上的分析,然后再讨论观察者在同一位置看不同方向的水滴即可看到完整的虹,学生在“眼见其形”,“儿闻其声”的过程中达到“心通其意”。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了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思维材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参加社会实践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生产劳动,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实践,使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例如让学生参加摄影小组,接触了实际的照相机,那么他们对光的折射,照相机的构造,凸透镜成像等就会有更清楚,更实际的了解,巩固深化了课堂上学得的知识。再如参加无线电小组,先安装简单的二极管收音机,再装直接放大式收音机,超外差式收音机,直到电视机或者无线电测向仪等其它无线电装置,进行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会发现,书本上学的那些直流电的基本定律,电磁感应的知识以及交流电、无线电知识,都会变成非常实际的东西,再也不会那么抽象。学生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课外活动,像科学竞赛,科学晚会,科学故事会,科学报告会,科学专题讨论会,科学展览会,科学教具制作和科学园地等等。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现象。为什么雷达可以追踪飞机?为什么天空中的云彩有时白有时红呢?什么探测器可以检测金属?善于提问的学生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学生,而有了问题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当这些问题经学生思考,老师帮助,最终得到解答时,学生就会觉得科学确实是一门非常有用的科学。所有这些,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从而使学习质量得到提高。
五、结论
总之,要把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要求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认真去实践,去探索,去总结,努力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
篇8
2019年出台的《九民纪要》[3],以股东依法享有期限利益为由,明确提出原则上不支持加速到期,同时规定了两种例外情形。《九民纪要》看似对于股东加速出资给出了权威的解答,但却无法作为审判执行的依据。例外规定1的实质要件与破产[4]规定并无二致,即要求加速股东出资,偿还到期债权,但在执行效果上是完全不同的。若根据例外规定1做出执行裁定,要求股东加速出资到期的财产,其结果是个别债权人受偿。若依照破产程序,将未到期的股东出资归入破产财产,其结果是由公司所有债权人公平受偿。在执行效果上,《九民纪要》的这一规定会导致偏颇性清偿。
当前关于股东加速出资的法律规定,审判、执行工作的标准无法统一,通过查找相关司法判例可知,对于是否引入股东加速出资,赋予了审判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2、司法实务中对于加速出资的争论焦点
(1)认缴出资的约定义务与补充赔偿责任的法定义务
部分观点认为,认缴出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基于公司章程,约定股东认缴、实缴金额及时间,本质上是公司内部的约定,其不具备对抗债权人债权实现的效力。而股东的补充赔偿责任,是法人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应承担的交易风险,应对其进行扩张性解释。股东认缴制度不能成为股东逃避补充赔偿责任的原因,补充赔偿责任应股东认缴这一行为发生时就产生效力。约定义务不能对抗法定义务,在企业无可供执行财产时,可以加速股东出资。
反对观点认为,公司作为法人实体,在设立时会对外进行信用信息公示,股东出资情况会完整的体现,股东出资情况因公示行为而获得公信力,股东基于公示行为享有出资的期限利益。第三人在与公司交易时,可以实时查询到企业出资情况,如第三人自愿与企业进行商业贸易,客观上即认可股东认缴期限,不能以债权到期为由,加速股东出资。
(2)股东加速出资清偿单独债务人与破产清算均偿的矛盾
根据《九民纪要》第6条规定两种例外情况,情况1规定,当穷尽所有执行手段后,仍无财产可供执行,已具备破产原因,但不申请破产的。根据《九民纪要》,债权人申请执行公司到期债权时,如符合第6条规定,法院可执行未到期的认缴出资,实现债权人的到期债权。然而这一规定实施受到了批判,反对观点认为,首先,当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时,应依照破产法规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未到期认缴出资应由公司全部债权人共同均分,因执行某一案件而加速股东出资,是对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侵害。其次,即使在公司破产前,加速股东出资,清偿了某一债权人的债权,在进入破产程序后,其他债权人仍可以行使撤销权,撤销已执行债权,无疑会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
法官点评:
从执行工作角度出发,如何确保公司独立法人地位、促进股东出资自由、维护公司债权人利益是相关法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讨论股东加速出资这一问题时,应当着眼于保持公司、股东、债权人这三方利益的相对平衡,对股东出资义务的规则进行修补。
1、明确法律适用的选择
之前已讨论过当前法律构建,根据现行法律规范体系,首先,应明确是否对公司法第3条进行文义解释,即“股东”是否包含出资期限尚未届满的股东。对公司法司法解释第13条是否进行扩张解释,认为在公司到期债务无法清偿的情形下,“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应当包括出资期限尚未届满而未实际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
2、完善《公司法》司法解释
有观点提出,应跳出现有法律体系对于股东加速出资规定模糊不清的情况,完善相关立法,才能根本解决当前法律漏洞。但修法的时间成本过高,牵涉的范围太广,修法并不是最佳选择。建议在充分考量当前审判执行工作的痛点,以相关判例为研究基础,推动《公司法》司法解释的完善,统一司法审判标准。
3、短期过渡方案:实施执行转破产程序
从执行工作出发,通过参考部分执行工作处理方法,执行转破产程序可作为短期过渡方案,当收到执行申请人的执行申请后,穷尽全部执行手段,确认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后,可终结执行程序转交破产清算。这一制度设计仍有相关细节需要把控,如:执行与破产清算工作如何衔接;穷尽全部执行手段、无财产可供执行是否由相应标准,防止转破产程序的随意性等。
[1]《公司法》第3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篇9
一、五年制高职电工电子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面向制造业,要求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了解专业生产的相关管理,取得维修电工或无线电装接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掌握本专业的理论体系,能更快地掌握新技能和新知识,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特色在于突出以下知识、技能、态度的培养:
(1)掌握相关电气基础知识,具备识读一般电气图样的能力;
(2)熟练掌握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具备触电急救及电气(线路、设备)故障应急处理的能力;
(3)掌握常用电气材料与元件的相关知识,具备选用和检测常用电气材料与元件质量的能力;
(4)掌握企业常用电机的相关知识,具备选用电机的能力;
(5)掌握电气测量及常用仪表仪器的相关知识,具备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及选择测量方法的能力;
(6)掌握电气控制技术的一般知识,具备按图制作电气控制设备的能力;
(7)掌握电气设备维护保养和维修的一般工艺知识,具备维护、维修电气设备的能力;
(8)掌握维修电工中、高级或无线电装接工高级操作技能,通过考核取得一个工种的高级工技能等级(职业资格)证书;
(9)了解电气控制的前沿技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10)了解相关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
(11)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创新的意识;
(1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
(13)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4)具备合理规划职业生涯,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制造类企业电类产品生产一线的操作,低压电气维修,电子产品的装调等工作;也可从事电类产品生产一线的相关管理、班组长等工作;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还可从事电类产品的工艺设计及营销、用户服务等工作。
二、五年制高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设置
在高职教育中,如果不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课程体系,实现高职教育目标是一句空话。新型课程构架应打破原来的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的特点,重新规划,整合课程。就课程类别上讲,应分类为公共文化类课程、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类课程和选修课类课程等。公共文化类课程、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类课程和选修课类课程的课时比例应控制在0.4∶0.5∶0.1,甚至可以达0.3∶0.6∶0.1,以强化实践环节。
1. 公共文化类课程设置
首先高职公共文化类课程应体现功能化特点,要以职业岗位对劳动者的实际要求来安排文化基础课程,改革过去以加大文化课比重来“夯实基础”的做法,使文化课为职业能力服务。文化课为专业课教学服务,既要“必需”又要“够用”。因此电工电子专业的公共文化类课程应包括德育类的职业生活与政治经济、职业生活与哲学、法律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学、马列、哲学和语文、数学、外语、物理、计算机基础理论、体育与健康等,在内容上应进行精简,并辅以讲座、报告、调研等方法完成教学要求。
2. 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类课程设置
专业课应体现复合化、实用化的特点,在原来的课程构架内,按照凝练主线、有机复合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电工电子专业,专业核心教学把电工技术基础知识、电工工具、材料、元器件的选用与检测技术、电工仪表与测量技术整合为电工技术基础,并安排电工工艺与操作实训;把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电子仪表与测量技术、电子元件的选用与检测整合为电子技术基础,并安排电子装置工艺与操作训练;把电机控制与调速技术基础、电力拖动技术整合为电机控制与调速技术,并安排直流电机控制与调速技术训练和步进电机、伺服电机控制与调速技术训练;安排传感器与PLC应用技术理论和实践教学;把电器设备维修技术基础、钳工技术、典型机床电器维修、典型电子产品维修技术整合为电气设备故障处理与维修技术并安排1∶3的技术训练;安排企业供电系统与安全用电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专业中级、高级技能训练;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基础实训课程等。
3. 选修课程设置
选修课是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和用人单位的特殊需求,自主决定选修课的课目与教学要求,以增加教学的灵活性,选修课的成绩评定以学习过程的评价为主。
(a)人文素养类
中国历史概论、中国地理概论、新闻采访、中国革命史概论、中国名著欣赏、外国名著欣赏、创新与创业、职业生涯、公共关系理论与技巧、音乐欣赏、礼仪规范教程、应用文写作、普通话口语交际、书法、环境保护、心理健康教育。
(b)知识拓展类
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论、电机调速系统、单片机接口技术、电子CAD软件应用、计算机工业控制、数控技术基础、现代物流技术、企业管理与营销、管理心理学、多媒体与图形处理、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
(c)操作技能类
计算机中级应用教程、印制电路板制作技术、电动机维修技术、电冰箱维修技术、电视机维修技术、小家电维修技术、照明电路的敷设安装技术。
(d)健身强体类
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少林武术、太极拳、健美操、体育舞蹈、跳绳、踢毽子、健美训练、形体训练、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
三、五年制高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调整
课程构架确定后,课程内容的筛选、确定是保证新课程体系能否顺利执行的关键。课程内容的确立应具有以下特性:
1. 针对性。即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课程内容是否适应职业岗位需求是教改成败的关键,严格在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筛选是提高针对性的关键。应使学生学所用,所用即所学。
2. 实用性。即专业课程与实训课程按照生产实际需求流程、情景及职业特点进行整合。体现职业教育“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体现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的互动和密切联系。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缩短适应期,提高适应能力。
篇10
有车一族在户外使用标配220V的家用电器是经常的事情,有很多解决的方法。
解决之道一是逆变,即使用汽车电瓶的12V直流电源通过逆变器提供,其优点是设备轻便,操作简单。对于使用功率小于100W的家用电器是最方便不过的。其缺点是:模仿交流正旋波,波形失真,电热损耗大,容易造成用电设备的不工作乃至损坏。并且需要考虑汽车电瓶的存电量,不利于长期工作。
解决之道二是利用营地条件,使用民用电,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将宿营地配置在靠近住户的地方,二是在交流电通过的电线杆上搭载电线。第一种做法有悖于露营野外的初衷,还要和老乡讨价还价是件麻烦的事。第二种做法需要得到线路产权部门的同意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扎实的电工基础知识,准确区分电路的星形和叉形配线形式。否则,费尽心思引来的可能是380V动力电的两根火线。同时必须设置防雷措施。这种做法最好不要效仿,但对于扎营时间较长的营地,却是最有效、最方便、最节约的用电方式。
解决之道之三是:自备发电机发电。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电压和功率匹配,通常提供卫星电视接收和三个帐篷照明以及全套DVD电影放映设备的电力,使用600W的发电机即可,如果考虑再增添微波炉等设备。对发电机功率的最低要求应该是1500W。市场上有些进口的二手发电机通常提供的是110V电压,我们的家用电器不能用。二是机型选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使用以单纯汽油做燃料的四行程220V发电机。使用柴油作为燃料的发电机噪音大,容易破坏环境,影响露营者的心情。使用汽油做燃料的两行程发电机,通常因为问题而使用混合油,即需要在汽油中按照比例加入机油。否则将造成发电机粘缸的严重问题。三是接地问题:为了确保发电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必须按照要求另设接地电缆,同时为了减轻噪音污染和热源效应,建议使用50米配线电缆轴。
但总体来说,还是要应地制宜。
再说说放映设备
DVD机的选择,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使用笔记本电脑,其好处是笔记本的减震系统比较完善,而家用DVD机难以承受汽车的颠簸之苦。另外可以同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资源共享。配合无线网卡可以在户外浏览网页,还可以使用电视卡接收公共系统无线传输的大众电视节目。
使用电脑的缺点是没有独立的音(视)频插孔,需要使用普通电脑音箱做转换,使用的投影仪也必须有232串口或USB等计算机接口。必须携带USB和232串口的转换线,因为现记本电脑很少保留串口,另外还要注意投影仪的播放制式是否支持所携带的DVD碟片。另外最好携带投影仪的备份灯泡。
关于幕布问题,现在可以随意折叠的电影幕布在市场上很少能够买到,配套给投影仪的幕布需要占用车内很大的空间,带到野外很不方便。可以选购白色的野餐垫,其尺寸质地就是一块地道的电影屏幕。平时用于野餐并设置好挂幕用的接扣和绳索。
篇11
1.自制小小电动机:把一段漆包线绕成4cm×3cm的矩形线圈,漆包线在线圈的两端各伸出约3cm。然后用小刀刮两端引线的漆皮,注意,一端全部刮掉,另一端只刮上半圈或下半圈,这样做的目的是起到换向器的作用。用铁丝做两个支架,固定在硬木板或纸板上,两支架宽约4cm~5cm,分别与电池和一个开关相连(电池以一节或两节一号干电池为宜)。把线圈放在支架上,磁铁放在线圈下,闭合开关,给线圈通电,并用手轻推一下线圈,线圈就会离开平衡位置不停地转下去。
2.自制孔明灯(小制作)
材料:大塑料袋(如饮水机桶外面的塑料袋)、胶带、细铁丝、酒精、火柴或打火机、剪刀、棉花。
操作步骤:
(1)用细铁丝弯一个与塑料袋的口一样大的圈,在圈内交叉两根互相垂直的细铁丝,牢系在圈上。(2)将塑料袋的口卷到铁丝圈上,用胶带黏好。把棉花缠在交叉的细铁丝中间,在棉花上倒一些酒精。一位同学将塑料袋开口朝下拿起,另一位同学将酒精点燃。当感到塑料袋稍有上升时放手,塑料袋会缓慢上升。(温馨提示:实验时需要控制酒精棉球的质量。另外,实验时应在无风的教室内进行,并事先准备一块湿抹布,以便实验结束时或临时需要可以及时扑灭酒精棉球上的火焰。) 3.其他自制的实验仪器。用黏土制成底座,罐头瓶盖做托盘,铁丝做砝码,组装成天平;用铁皮和干燥木材制成单掷和双掷开关;用纸盒和小平面镜制潜望镜;用薄纸和药盒制作简易相机。
二、安排课外实验
要紧密配合课堂教学,结合学生的爱好和实际情况拟题,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完成,不作统一要求。初中阶段我们布置的课外实验有四十多个。例如,用注射器测大气压强;在小刀上镀一层铜;已知太阳的直径,用小孔成像原理测太阳离地球的距离;解剖干电池。这些实验既满足了在课内未能满足的求知欲,又培养了青少年热爱科学的习惯。
三、开展科技活动
为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产、生活知识与技能,我们先后开展了电工和无线电等课外科技活动。在电工活动中,首先,学生观察了学校教学照明线路的分布情况,了解电路的实际装置。然后,每个学生反复拆卸螺口灯头、插口灯头、灯座、各种开关(手捺、拉线、床头、灯头开关等)、插座、日光灯装置等元件,了解白炽灯、保险盒、单相电度表的构造和接线方法,进行了家庭照明电路进、出线的设计和独立按规格要求安装一排宿舍的电灯,研究了家庭照明电路常见故障检查和修理。一般步骤是:如果家里电灯忽然灭了,可以先看看周围邻近房间的电灯是否仍然供电,假如邻近房间的电灯也灭了,说明故障不一定发生在家里,很可能是这排房间总保险盒中保险丝熔断,只要按着线路的负荷换上适当的保险丝就可以了。如果邻近房间的灯照常供电,多半是灯口或开关处的接头松弛或断线。这时就要先把闸盒打开切断电路然后进行修理。通过电工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家庭照明电路的安装修理技能。在无线电活动中,三人一组,安装四管再生来复式收音机,从单管开始逐级增加,直到完成四管机的安装和调试。既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常识和技能,又发挥他们的专长。
四、观察物理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很多的,学生平时不注意,也没有观察习惯。为了养成观察习惯,我们特地设计了一种观察记载表,表内设有观察时间、地点、内容、情况简述、疑难问题、问题解答诸栏。要求学生每周观察一个物理现象,要做好记录。结果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摄取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现象,并能用物理知识加以解释。如学生写道:“弟弟把茶壶盖掉到泥地上,盖上的小孔被泥堵住,盖按在壶上就倒不出水,这是大气压的作用。”“黄鳝通常不易捉,只要撒把灰就容易捉,这是增大摩擦。”等等。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又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素材。
五、组织学生参观
篇12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电磁辐射,根据我国《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中的相关概念,所谓的电磁辐射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电离辐射,包括信息传递中的电磁波发射,工业、科学医疗应用中的电磁辐射,高压送变电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一般规定超过110KV的电压为高压,目前我国最常用的超高输变电压在110到500KV之间。
如此高的电压就需要各种电压等级的高压输变电站展开不同程度和规模的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既然要进行环境影响的评价,就会有相应的评价标准。比如国家相关机构的《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 等行业标准。这些标准主要是针对输变电中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的分析及评价。其主要的内容包括:第一,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对公众全天辐射时限定了最高的工频限值,规定为80A/m(0.1mT);第二,对居民区的工频设定为4000V/m。第三,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得出的相应的数据对环境影响做出标准的分析;第四,评价的范围规定为从变电所四周的围墙算起,向外五百米的范围。
在知道了这些标准后,我们介绍一下输变电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也是最主要的方面是输电线路及变电所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工频电场、无线电干扰等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第二,在变电所的施工建设期间涉及的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和附近居民的拆迁安置问题。
在输变电项目的建设中有一个众所周知的“6+2”原则。这里的“6”包括以下六点内容:第一,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规划设计与当地实际情况的高度相符性。考虑到输变电项目建设的特殊性,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规划过程中的相符性。然而,我国的现有状况是有很多输变电建设项目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其主要是在当代的中国对于电网规划的环境评价存在有很严重的执行力度不够的现象,这就导致了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评价与规划的环境评价相符性得不到基本的落实;其次就是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和很多实际的情况发现,大多数的输变电项目的建设是需要通过乡村和一些城镇的,而这些地区基本上是没有相关的发展规划的,其实就是在规划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输变电建设与当地实际情况的相符性。第二,是否满足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人们对于周围生态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和人民对于生态环境也已经重视起来了。随着电网建设面积的日益扩大,人们对于这个原则的要求也正在逐渐的提高。在有些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可以避免电网的建设,但是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地区要全方面的考虑到输变电建设对生态的影响,并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第三,在输变电建设项目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在建设过程中是否采取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生态破坏的措施。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也是环境评价中的重要内容。第四,是否满足排放标准。输变电建设项目中的废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这个标准是通过科学论证的,是建立在实际的经验基础上的。第五,法律和法规。在我国的所有输变电项目建设都必须严格的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和法律、法规相冲突的问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应该尽量避免涉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事情发生。第六,产业政策与清洁生产。目前我国对于该产业还没有相关的明确的产业政策,又因为输变电项目的环境污染不同于其他工业,所以目前国家还没有在清洁生产方面对其提出很严的要求。
最后我们来介绍以下这个“2”,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环境风险的相关评价。根据相关的实际经验在输变电建设的环境评价体系中,基本不存在环境方面的风险,而主要存在的是安全风险。其次,公众参与。实践证明公众参与已成为输变电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公众参与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第一,公众参与成本过高;第二,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第三,信息不对称,信息公开不充分;第四,参与形式单一,公众参与度不够。
除了在输变电建设过程中要严格的遵守“6+2”外,为了使输变电的环境评价工作更加的合理和合法,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合理的科学的选择输变电的建设路线;第二,充分考虑对建设过程中对于当地居民的占地补偿以及相应的输变电基础知识的普及;第三,使用明确的科学仪器,对周围的电磁辐射及相关做出检测,并得出相应的准确结果;第四,充分考虑到输变电建设对生态环境,特别是生态景区及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第五,必须非常清楚地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可以清晰的列表说明各个保护目标对应的输电线路的方位和距离等。第六,现状监测点及类比测量点分布的说明,对于环境复杂和测试数据异常的测点应以简图表示。第七,详细说明输变电建设的预测计算模式。第八,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的对现场的电磁强度进行预测。
参考文献
篇13
1 电荷周围有电场,电场是客观存在的
1.1创设问题情景,引起悬念
教师可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弹力产生在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物体之间,两个物体触,则它们之间就没有弹力产生(学生认同)。两个物体不接触,它们之间也不会有摩擦力产生(学生也认同)。但是,为什么空中的石块没有跟地球接触,却受到重力的作用而掉下来呢?两块磁铁没有相互接触,但为什么它们之间会有力的作用呢?学生们思维的波涛在翻腾着,急切知道这些答案。教师这时话锋一转,通过今天的实验和学习,可以知道这个答案。
1.2加强实验教学,增加直观性,以助学生理解
A.演示实验:摩擦玻璃棒工塑料棒起电后,给两个电摆带上同一种电荷,结果观察到两个电摆的摆球相互排斥。
A.学生实验:用塑料工橡胶的钢笔杆摩擦头发后,与细纸屑保持一定的短距离,发现笔杆虽未与纸屑接触,但与纸屑间有吸引力。
1.2揭示答案,引出主题
教师:我们知道,力的作用离不开物质,用手提取一桶水,手的拉力直接作用桶上,马拉车,马的拉力通过绳作为媒介作用于车。带电的两个电摆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物质来作媒介的,带电的物体的周围存在着一种我们用眼睛看不风手摸不着的物质叫电场。
1.4 举例类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知识,以增加对场和电场的理解
电场的概念提出后,教师可趁热打铁,继续介绍各种场:
磁铁吸引铁钉是通过磁铁周围存在的磁场来作用的:地球吸引石块是通过地球周围的重力场来作用的:无线电话的工作是通过电磁场这种物质来实现的。通过对场的外延的介绍,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在头脑中形成场及电场的概念。
2 电场是客观存在的,是可检测的
这是理解电场的关键,教师问用什么办法可知道一个金属球周围是否有电场?师生会想出不少办法。将金属球靠近轻小物体,看是否能吸引轻小物体;或将电摆靠近金属球,看是否被吸引或被排斥等等。最后,教师总结;电荷周围的电场是可以检测的,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虽然我们不能用常规的视觉和触觉来感知它,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检测或感知它的存在,它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因此它是一种物质,凡电荷存在,其周围空间就充满了电场 ,但电场又不排斥其他物体在该空间的存在,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3 电场的存在只依赖于场源,电场有强有弱
电场的概念建立后,还要对其性质作介绍以加深对电场的理解。教师可讲解:电场的存在,可以通过检验电荷来检测,但是电场的存在与否只与场源有关,而与是否用检验电荷去检测它无关,就像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试纸去检测出,但是,溶液的酸碱度的存在与是否用PH试纸去检测无关,不用PH试纸去检测,溶液的酸碱度仍是存在的。另外,电场有强有弱,比如,一个带一定电量的点电荷周围各点的电场强弱不同,近处电场较强,远处电场较弱。这个点电荷位置不变而改变其电量,它周围的电场强弱也随之改变,这就像一只亮着的白炽灯,其周围空间各点的亮度是不同的,近处亮度大,而远处亮度小。若换另一不同瓦数的白炽灯泡取代这只灯泡,则周围空间的亮度也随灯泡泡的瓦数变化而变化。
通过以上步骤的教学,容易使学生对电场的本质属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要引导学生建立和形成清晰准确牢固的物理概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为学生提供足够丰富的感性材料
先通过这些材料使学生形成概念在头脑中的表象。这些感性材料包括实验现象,具体事例,实际现象等,应尽量多和全,且具有代表性。
如引出加速度概念时,既要有加速度的例子,如车辆的启动,又要有减速的,如车辆的刹车。既要有启动快的如摩托车,又要有启动慢的如火车,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全面的认识。
第二, 引导和启发学生从材料中抽取本质
物理概念是由具体事例经对比、分析、综合、推理、概括等过程而形成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要轻率推出结论,使学生半信半疑。
第三, 要注意纠正学生在生活中由于错觉而导致的思维定势
学生由于系统物理知识不全,易导致对一些物理现象,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而得出错误的观念。如生活中,学生看到,用力推车,车才前进,用力止,车就停下来。于是得出错误的观念:有力作用物体才运动。教师可通过对比实际生活中的推车(有阻力)和伽利略理想实验中条件(无阻力)来推理引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同进又可使学生消除思维障碍,对形成正确理念起强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