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畜产品调研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虽然近几年我县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件,但我县畜产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非常有必要深入排查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扎实整改,确保我县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全县畜牧业健康发展,当前,我县畜产品不安因素还大量存在。
主要问题有:
(一)认识不足,监管不够,执法不严,目前发生的动物卫生违法案件,不能按照法律程序严肃处理。对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没有全方位进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主体不到位,多部门分割执法,各自为政,互相扯皮,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分散和浪费,执法力度不够,不利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二)屠宰场建设不规范。现有的全县唯一的一个屠宰场,存在消毒、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健全;屠宰场规规章制度陈旧,卫生条件不达标,污水污物等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全;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差,人员做不到持证上岗;长途运输的生猪未能按规定休息即屠宰,由此可能出现白肌肉;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工作开展不平衡,除生猪外,大牲畜交易市场不健全,每天有9头(仅城区)左右的牛在城区周边进行屠宰,未经宰前检疫就上市交易,存在的风险极大;禽类的定点屠宰、加工、集中检疫工作基本没有开展,私屠乱宰时有发生,肉品质量安全问题诸多。
(三)兽药饲料经营单位不规范。对56户兽药饲料经营户进行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经营户对食品质量安全不够,购销记录不规范。规章制度和禁用药物名单未上墙,仓储设施不健全,卫生条件差。
(四)畜产品经营市场不规范。经营者产品来源不祥,制度不健全。部分经营者使用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产品。
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是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乐足,不管是养殖户、屠宰场还是饲料兽药经营户,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偿够,畜产品安全意识淡薄,是畜产品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有的群众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认为以前多年来都有食用死亡畜禽现象,也没有见到发生什么严重后果。目前养殖户处理病死畜禽的方式是扔掉、埋掉、自己食用或低价卖掉,这是造成病害肉屡见不止的源头。
二是畜禽病死现象客观存在。近年来,我县的动物防疫工作普遍得到加强,养殖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畜禽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在饲养过程中,总有一定比例的畜禽发病死亡。一是不报告,二是处理不规范甚至加工上市销售和送进宾馆、饭店,这些是形成病害肉经营的基础条件。
三是加工经营活动可以牟取暴利。由于受利益驱动,个别食品加工店,、餐饮、饭店等收够经过加工的病害肉,以次充好,进一步加工或者加工成熟后销售。
四是畜产品经营市场不规范,畜禽产品交易市场经营不标准。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很大,再加上部群众包括宾馆、饭店购买畜产品,不知道查看合格证明,索要发票,又缺乏有关常识。这为经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五是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不健全。近年来,虽然我县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以传统习惯沿袭下来的养殖方式带来普遍的保守性和盲目性,还需要一支数量大、素质高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队伍去矫正、去引领。目前我县畜牧兽医机构改革不完善,基层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信息,网络建设滞后,综合服务能力不强,这些都是影响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四、应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对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需要“放心肉”、“放心奶”,市场需要无公害、无污染的安全动物产品。近几年,畜产品病害、药残及人为添加违禁物品等问题,成为畜产品消费的敏感问题,也成为国际、国内社会关注的热点。为适应畜牧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完善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在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畜牧兽医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完善乡、镇、村级防疫服务队伍,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福待遇,增强对全县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能力。
(二)抓好屠宰场检疫工作。按照检疫的要求,把好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入库查验和出场检查关。加强人员培训,做到制度上墙。动物检疫员在实施产地检疫时,严格按照被检动物必须有免疫标识、确系来自非疫区、临床检查健康、必要的实验室检验项目结果为阴性等条件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检疫员在实施屠宰检疫时,必须严格查证验物,认真做好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和染疫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畜禽必须凭有效期内的检疫合格证明,畜禽产品必须凭有效期内的检疫合格证明、验讫标志进入市场交易。对猪、牛、羊等牲畜实行免疫标识制度,凡没有免疫标识的,按照国家规定,一律不得上市。
(三)落实工作责任。畜牧兽医局要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落实相关责任制度,并与各站、所检疫监管人员、屠宰场、兽药饲料经营单位层层签定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任务明确到人。加强执法队伍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增强执法观念,规范执法行为,实行文明执法,树立行业新风,建立一支政策法规水平高、业务技术能力强、廉洁高效的执法队伍。对违规执法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
(四)抓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动物防疫水平,抓好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确保存栏畜禽强制免疫率达100%。免疫抗体检测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真正构筑起坚固的免疫保护屏障,最大限度地减少畜禽的死亡率。
(五)大力推进健康养殖方式的转变。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畜牧生态养殖小区,扶持农户建设标准化饲养场,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规模化饲养程度,提高畜禽饲养水平和动物防疫水平。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畜产品生产各环节的管理。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打假整治活动,建立和完善集中打假与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治标要治本的原则,通过定期检查和抽检等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整顿和规范饲料、兽药和畜产品生产经营秩序,保证最终畜产品的质量和消费安全
(六)切实加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篇2
一、结合科学发展观
结合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食品开始包括畜禽产品作为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日益受人追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大众的重视。畜产品质量安全不但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而且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由此看出,畜产品安全重要性。
二、畜产品生产加工和运输销售的现状
畜产品生产加工的最终目标是谋求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按照产业化的要求,畜产品生产加工现状是要满足养殖、加工技术的现代化。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市场对高档动物产品需求增加,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和动物性产品的消费数量就成为一个国家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提高产出率,应有相当的畜产品生产加工规模。规模的发展与稳定,市场调节是关键,畜产品生产加工发展适应了这种要求。发展畜产品生产加工必须走产业化之路,只有推进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化,才能搞好资源深度开发、畜牧产品的加工增值,提高畜牧业在农村经济总量中的占有份额。
在我市要建设好畜产品专用交通枢纽和畜产品重点产区或集散地。覆盖全省的畜产品销售市场网络。要大力疏通渠道,不准设关立卡,不搞地区封锁。要加强畜产品生产加工和运输销售的仓储和运输等基地设施建没,强化流通法规和保障机制建设,真正建立起全市性统一的大市场。
三、在科学发展上存在的问题
1.畜产品生产残留严重超标。首先,滥用或非法使用兽药及违禁药品,使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超标;其次,人畜共患病蔓延;第三,重金属有害物质及生物性有毒物质。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中国动物产品质量的安全。
2.畜产品加工过程污染严重。畜产品质量问题不仅在畜禽饲养过程中表现十分突出,而且在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卫生条件不合标准,操作不合规范导致的二次污染也非常严重,成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又一隐患。主要表现为:加工卫生条件不能达标、储运条件不合格和畜产品掺杂使假突出。
四、解决的办法和对策
1、解决方法
检测设备比较落后简单,不利于实际工作的操作,应增加对检测设备的投入。针对性解决畜产品生产残留严重超标问题。
对我市畜产品实行集中屠宰,分散的畜类经营不利于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应尽快对畜类实行定点集中屠宰。加强打击力度,对畜产品加工过程污染严重的个体或企业要进行严厉的处罚。畜牧局除承担着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任,还承担着我市包括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狂犬病等重大人畜共患病的防控任务及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等项工作。目前人员少,人力不足,应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增强技术力量。
2、解决对策
严把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关。
严把畜产品市场准入关
严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关。
前不久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包括畜产品在内的各类食品质量安全的专项整治行动。有效解决了影响各类食品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维护和保证了食品应有的质量和安全。
篇3
二、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虽然近几年我县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件,但我县畜产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非常有必要深入排查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扎实整改,确保我县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全县畜牧业健康发展,当前,我县畜产品不安因素还大量存在。
主要问题有:
(一)认识不足,监管不够,执法不严,目前发生的动物卫生违法案件,不能按照法律程序严肃处理。对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没有全方位进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主体不到位,多部门分割执法,各自为政,互相扯皮,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分散和浪费,执法力度不够,不利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二)屠宰场建设不规范。现有的全县唯一的一个屠宰场,存在消毒、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健全;屠宰场规规章制度陈旧,卫生条件不达标,污水污物等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全;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差,人员做不到持证上岗;长途运输的生猪未能按规定休息即屠宰,由此可能出现白肌肉;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工作开展不平衡,除生猪外,大牲畜交易市场不健全,每天有9头(仅城区)左右的牛在城区周边进行屠宰,未经宰前检疫就上市交易,存在的风险极大;禽类的定点屠宰、加工、集中检疫工作基本没有开展,私屠乱宰时有发生,肉品质量安全问题诸多。
(三)兽药饲料经营单位不规范。对56户兽药饲料经营户进行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经营户对食品质量安全不够,购销记录不规范。规章制度和禁用药物名单未上墙,仓储设施不健全,卫生条件差。
(四)畜产品经营市场不规范。经营者产品来源不祥,制度不健全。部分经营者使用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产品。
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是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乐足,不管是养殖户、屠宰场还是饲料兽药经营户,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偿够,畜产品安全意识淡薄,是畜产品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有的群众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认为以前多年来都有食用死亡畜禽现象,也没有见到发生什么严重后果。目前养殖户处理病死畜禽的方式是扔掉、埋掉、自己食用或低价卖掉,这是造成病害肉屡见不止的源头。
二是畜禽病死现象客观存在。近年来,我县的动物防疫工作普遍得到加强,养殖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畜禽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在饲养过程中,总有一定比例的畜禽发病死亡。一是不报告,二是处理不规范甚至加工上市销售和送进宾馆、饭店,这些是形成病害肉经营的基础条件。
三是加工经营活动可以牟取暴利。由于受利益驱动,个别食品加工店,、餐饮、饭店等收够经过加工的病害肉,以次充好,进一步加工或者加工成熟后销售。
四是畜产品经营市场不规范,畜禽产品交易市场经营不标准。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很大,再加上部群众包括宾馆、饭店购买畜产品,不知道查看合格证明,索要发票,又缺乏有关常识。这为经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五是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不健全。近年来,虽然我县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以传统习惯沿袭下来的养殖方式带来普遍的保守性和盲目性,还需要一支数量大、素质高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队伍去矫正、去引领。目前我县畜牧兽医机构改革不完善,基层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信息,网络建设滞后,综合服务能力不强,这些都是影响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四、应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对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需要“放心肉”、“放心奶”,市场需要无公害、无污染的安全动物产品。近几年,畜产品病害、药残及人为添加违禁物品等问题,成为畜产品消费的敏感问题,也成为国际、国内社会关注的热点。为适应畜牧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完善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在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畜牧兽医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完善乡、镇、村级防疫服务队伍,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福待遇,增强对全县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能力。
(二)抓好屠宰场检疫工作。按照检疫的要求,把好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入库查验和出场检查关。加强人员培训,做到制度上墙。动物检疫员在实施产地检疫时,严格按照被检动物必须有免疫标识、确系来自非疫区、临床检查健康、必要的实验室检验项目结果为阴性等条件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检疫员在实施屠宰检疫时,必须严格查证验物,认真做好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和染疫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畜禽必须凭有效期内的检疫合格证明,畜禽产品必须凭有效期内的检疫合格证明、验讫标志进入市场交易。对猪、牛、羊等牲畜实行免疫标识制度,凡没有免疫标识的,按照国家规定,一律不得上市。
(三)落实工作责任。畜牧兽医局要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落实相关责任制度,并与各站、所检疫监管人员、屠宰场、兽药饲料经营单位层层签定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任务明确到人。加强执法队伍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增强执法观念,规范执法行为,实行文明执法,树立行业新风,建立一支政策法规水平高、业务技术能力强、廉洁高效的执法队伍。对违规执法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
(四)抓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动物防疫水平,抓好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确保存栏畜禽强制免疫率达100%。免疫抗体检测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真正构筑起坚固的免疫保护屏障,最大限度地减少畜禽的死亡率。
(五)大力推进健康养殖方式的转变。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畜牧生态养殖小区,扶持农户建设标准化饲养场,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规模化饲养程度,提高畜禽饲养水平和动物防疫水平。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畜产品生产各环节的管理。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打假整治活动,建立和完善集中打假与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治标要治本的原则,通过定期检查和抽检等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整顿和规范饲料、兽药和畜产品生产经营秩序,保证最终畜产品的质量和消费安全
(六)切实加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篇4
根据最近我们对40多家重点企业的调查,结合我省今年1-9月机电产品出口情况分析,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全球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额的影响已逐步显现。从今年7月开始,出口增幅出现下滑态势。7、8、9月出口额和增幅分别为:7月:2.69亿美元,增长75.79%;8月:2.86亿美元,增长69.25%;9月:2.41亿美元,增长50.57%。
2、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国际市场需求减小,经营风险加大。由于外商信心不足,出现观望现象,订单减少,对已签订的合同出现违约和拖欠支付货款现象,收汇风险大增。如科力电机发运到乌克兰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货物到港,外方因外汇管制和缺乏外汇等原因而不提货。
3、全球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不同种类产品影响有所差异。影响最大的为材料类金属制品,价格跌幅大,预计明年出口下降30-40%,其次为:电子类产品,如乐金飞利浦曙光电子:显示器、显像管1-9月出口下降12.86%,维胜科技:多层电路板出口1627万美元,同比下降27.96%;第三是:一些消费类产品:如轿车零部件供应商长沙磐吉奥生产的拉线出口1676万美元,下降26.21%。目前,对机械设备影响小些。
4、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从欧美向亚洲、非洲、大洋洲蔓延。出口增幅下滑从8-9月开始,比较早的如北美,增幅由7月的69.22%下降至8月14.47%,9月为35.02%;9月份开始,亚洲、非洲、大洋洲的增幅分别由8月的77.86%、162.20%、66.36%下降至54.90%、25.90和-13.55%,降幅分别为23%、136%和79.91%。
5、今后几个月至明年出口预测
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都在联手积极采取措施,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危害,效果如何,现难以预计。所以说,对于我省明年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现难以作出准确判断。据我们调查,80%以上的企业认为金融危机对出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根据调查问卷,认为今年第四季度出口增长的企业占26.48%,其中出口增长20%及以上的企业占17.65%,增长20%以下占8.83%,持平的占20.59%,认为出口下降的占52.94%,其中下降20%及以上的占23.53%,下降20%以下的占29.41%。认为明年出口增长的企业占46.88%,其中出口增长20%及以上的占25%,增长20%以下占21.88%,认为下降的企业占34.38%,其中下降20%及以上占18.75%,下降20%占15.63%,出口持平占18.75%。由于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主要是具有自主品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械设备,这类产品大约占整个机电出口产品的50%,其中工程机械大约占出口机电产品37%。这些产品目前受影响相对来说小些。如果按照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不再继续恶化,明年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仍有可能保持15-20%的增幅。
二、应对措施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来临,各企业都已采取了相应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
1、苦练内功,降低成本。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一些企业都加强了内部管理,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控制成本。在当前能源、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企业建立了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杜绝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同时,缩短物流链,降低物流环节费用。
2、防范收汇风险,把好货款回收关。随着金融危机来临一些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在防范和控制支付风险方面。对国外进口商进行征信调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海外买家的资信状况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即使过去履约纪录良好的老客户,他们现在的信用评级也有可能下降。因此,不仅要对海外新客户进行必要的征信调查,对老客户也要采取类似措施。有的企业通过购买一些国际征信机构的服务,了解海外买家的信用状况。还有的企业委托国内银行和保险公司,通过他们的海外分支机构,了解买方的信用状况。一些企业都采用更加谨慎的结算方式收汇,如要求国外买家开信用证,或者改为跟单托收d/p方式等。避免采用直接面对海外买家商业风险的结算方式收汇。最近,由于欧元以及印度、韩国等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极大影响了我省对 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由于金融动荡,我省一些机电企业采取了各种灵活的外汇结算方式和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同时,企业在与外商签订合同时,采取付款交单或即期信用证方式尽早提前收汇结汇;通过“福费廷”方式和保理业务规避风险;充分利用外汇期权交易降低由于汇率变化造成的损失。由于收汇风险的加大,一些出口企业更加重视了出口保险,正在积极、主动地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避险工具。
3、对海外市场重新布局,积极开拓受次贷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欧美今后一段时间其消费将持续低迷。一些企业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和市场分布情况,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如中东、南美洲、东欧、非洲市场,这些地区我省机电产品销售较少,但实体经济增长潜力大,经济金融泡沫较少,而且这些地方人口也多,是值得我们开拓的新兴市场。
4、加大开发新产品研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一些企业认为,在目前国际市场销售出现困难时,更要注重研究开发新的产品,提高本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为下一次经济复苏作好准备。如山河智能在继续改进原有产品如小型挖掘机、静力压桩机的基础上,又在开发中型控掘机和叉车等产品,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
三、对策建议
1、搞好调查研究
对各种类型有代表性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要继续搞好调研,及时、全面掌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企业的影响,尽早与企业一道共同探讨、制定应对措施。特别是要关注金融危机对我省不同类型机电产品和不同国际市场出口的影响和变化,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篇5
一等奖
关于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问题的思考
作者:翁向华(工商局)
二等奖
1、关于对我县无公害法律工作的调查
作者:祝礼洪(法律局)
2、武义县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监管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卢锦扬(水务局)
3、当前实施“千镇连锁超市”工程的现实问题和发展建议
作者:朱喜传(经贸局)
三等奖
1、浅议当前我县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刘小剑(卫生监督所)
2、创建农村“放心店”与实行长效管理的对策
作者:叶伟文(工商局)
3、关于我县畜产品安全生产情况的调查
作者:李伟军(农业局)
4、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探讨
作者:钟学文(卫生监督所)
5、关于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贺建国(质量技监局)
6、 我县农村食品安全的现状及管理对策
作者:何伟靖(西联乡)
优秀奖
1、充分发挥市场和法律双重惩戒作用加快我县食品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对我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初步探讨
作者:贺建国(质监局)
2、完善流通领域食品质量检测体系之思考
作者:陈坚(工商局)
3、从行政执法角度看初级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
作者: 卢锦扬(水务局)
4、开展无公害林农产品产地监管论证实践与探讨的调研报告
作者:吴生法(林业局)
5、豆制品行业集约经营探索
作者:李春华(茭道镇)
6、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探讨
篇6
近年来,芦溪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开发草产业、提升猪产业、优化羊产业、推进牛产业、发展特种养殖业的总体思路,以科技兴牧、提高综合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配套技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使草畜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逐步成为全县的农业支柱产业。2015年底,全县天然草原面积有19.6万亩,已利用面积10万亩;年内生猪总饲养量25.01万头,出栏14.25万头,年未存栏10.76万头;牛总饲养量3.47万头,出栏0.36万头,年未存栏3.11万头,其中奶牛0.05万头;羊总饲养量4.2万头,出栏2.34万头,年未存栏1.86万头;鸡125.6万只,出栏70.99万只,年未存栏54.61万只;鸭总饲养量101.78万只,出栏57.53万只,年未存栏44.25万只;鹅总饲养量33.25万只,出栏18.73万只,存栏14.52万只。年内肉类总产量15458吨,蛋产量1241吨,牛奶产量2282吨、水产品产量3530吨。草畜产业产值达9122万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374.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6%。
2、畜牧业大户养殖情况
2015年涌现出总饲养量在50头以上的山羊养殖大户60户,总饲养量在1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大户10户,总饲养量在5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大户8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20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鸭大户280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鹅大户80户。
3、畜牧业加工情况
目前我县的畜牧业收入以直接出售为主,仅有畜牧业加工企业5家,2015年完成畜牧业加工产值仅3000万元左右,且大多以加工猪肉为主,加工牛、羊、鹅、兔等草食畜禽产值仅100万元左右。
二、草食畜禽发展的有利条件
综合分析,芦溪县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具有良好地基础条件和市场潜力,主要表现在:
(一)饲草资源充足。全县现有可利用草场面积10万亩,人工牧草1.2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30万吨。据测算,仅上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后,载畜量可达130万个羊单位。而目前全县草食畜存栏只有42.3万个羊单位。如按新增10万亩牧草计算,在现有基础上可净增50万个羊单位。考虑到现今畜禽育肥期缩短、利用配合饲料饲喂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等因素,全县草畜承载量可在目前水平上翻一番多。
(二)发展条件较好。多年来,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探索,创出了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经营模式,龙头企业芦溪县一村食品有限公司和源华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全县规模养殖、种草大户不断增多,占到全县总农户的16.5%。配混合饲料利用、秸秆青贮氨化、五良综合配套利用等技术正在稳步推广。黄牛冻配点、猪人工授精点、雏鸡孵化点等基础设施可基本满足畜禽品种改良的需要。草畜产业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率、覆盖率、贡献率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些都为我县草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比较效益明显。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种植业除设施农业外,水稻等大田作物的边际产出效益逐渐下降,挖潜空间十分有限。而草畜产业却是一个朝阳产业,边际产出效益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未来支撑全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据调查测算,2015年全县水稻亩收益为157.6元。若按设施畜牧业计算,则收益更高,如某农户2015年占地1亩,新修暖棚牛舍8间,饲养肉牛20头,养羊100多只,年纯收入近2万元,远远高于设施种植业的产出效益。
(四)市场前景广阔。加入WTO,芦溪县在全球性的经济大分工中,具有一定竞争力和能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应当首推草畜产业。畜产品价格方面,芦溪县牛羊肉等畜产品价格优势更为明显,其中羊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0%左右,牛肉价格低80%左右;从国内市场看,草产品需求量年达1000万吨,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而国内生产能力只有200万吨。畜产品价格方面,从近年来市场情况分析,价格波动最大的是猪肉,牛羊肉相对稳定,国内所有的星级宾馆、饭店所需的牛肉和羊肉主要依赖进口(价格为30元、25元/斤),国内市场尚难以满足需求。从占领市场的角度看,芦溪县靠近广州、福州等发达城市,只要有所作为,就可以在未来的销售市场抢占一席之地。
三、草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的产业观念不强。相当一部分农民仍存在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的小农观念,对草畜产业发展前景及潜力认识不够,只把它作为家庭副业对待,舍不得投入,使草畜产业难以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影响了草畜产业的规模效益。
(二)产业化层次低。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开发规模有限,形不成基地优势。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问题仍很突出。
(三)科技信息服务滞后。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作用发挥不够,畜牧科技人员短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草畜产业生产能力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单项的、局部的多,常规的、一般性的多,高新的、具有重大开发意义的、系列配套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少,从而影响了草畜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开发资金严重不足。科技推广投资比重偏低,部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严重受阻。由于部分乡镇财政困难,一味等待省、市、县财政投资,对草畜产业的发展投资注血不足 。
四、推动草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主导意识。要积极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新挑战,抢抓机遇,把草畜产业作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中予以体现和加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予以重视,切实增强全县上下加快发展草畜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坚持以草为本、草畜并进的原则。要把种草作为发展畜牧业的基础,做到以草定畜,协调发展。在草业开发上要致力于实现立草为业,做到种草与草产品加工销售和发展草食畜相结合,走产加销一体化、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要结合长江防护林项目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适当压缩水稻面积,加大饲草种植面积,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实现人均1亩饲草的目标。畜禽养殖以短期育肥为主,使有限的饲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与管理。按照大规模、大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多种成份、多种经济组织并存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地抓好饲草料加工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使之形成经营机制新、技术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经济组织。重点做大做强杜仲饲料公司、一村食品公司和源华食品公司。同时,要把发展草畜产业与实施名牌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建一个企业,创一个品牌,搞一个氏族,开发一个系列,实行由粗到精,由主产品到副产品,从正品到下脚料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四)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科技兴草、科技兴牧战略,加强新型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大力推广牧草种子包衣、根瘤菌拌种等牧草栽培技术,优良品种引进、改良技术,草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重点推广五良(良舍、良种、良法、良料、良医)综合配套技术;推行政府行为+科技人员的技术推广新机制,健全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机构,稳定畜牧科技队伍,用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他们搞好科技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各级服务组织和重点服务设施的建设,在政府统一协调下,将龙头企业和各有关部门及乡(镇)、村基层服务组织结合起来,大力推行乡(镇)站+农户、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技术服务部门+农户的服务形式,建立较为完善的生产销售、科技推广、信息反馈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篇7
(一)生产指标情况。预计2006年底,肉牛存栏达到29万头,年出栏达到11万头,与2003年底相比分别增长20.8%、34.16%。生猪饲养量达到60万头,与2003年底相比增长18.8%。禽类饲养量达到950万只,与2003年底相比增长15.85%。禽蛋达到2.9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5.7万吨,与2003年底相比分别增长11.5%、52%。四年来,从总的生产形势来看,受宾西牛业及我县产业政策拉动,我县肉牛业发展形势乐观,牛行较高维持在3.8—3.85元(毛斤)左右。生猪生产情况受全国形势影响,波动较大。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以来,空栏率增加,生产能力削减。禽类生产也呈现波动态势,禽蛋价格偏低。
(二)规模经营情况。预计到2006年底,全县各类畜禽专业场(户)发展到10400个,与2003年底相比增加1500个。畜禽专业场(户)占全县总农户的比例达到10%,与2003年底相比增长1个百分点。规模养牛专业户发展到4000个,年出栏百头牛育肥场发展到350处。养猪专业户发展到3300个,千头猪场25处,养禽专业户发展到1900个,万只鸡场达到25个,特种动物养殖专业户发展到1200个。
总的来说,我县的畜牧业在四年来的时间内,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趋势,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畜牧业已基本实现由支柱产业向主导产业的转变。主要表现是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多年来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都超过了50%,基本实现了“半壁江山”。预计2006年底,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24.6亿元,与2003年底相比增长28.12%。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与2003年底相比增加2.5个百分点。农民畜牧业人均收入1200元,与2003年相比增长33%。畜牧业对于加速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及地方财政收入,保障市场供给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肉牛产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准化肉牛小区推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肉牛产业的重视程度,把肉牛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坚持走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之路,通过政策引导、机制推进、专题扶持等多项措施,肉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肉牛产业素质不断提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为我县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预计到2006年肉牛产值达到8.65亿元,农民肉牛业人均收入450元,分别较2003年底增长14.2%,33%。基地建设取得实效。2005年宾西牛业公司落户宾西经济开发区后,标准化肉牛小区建设全面启动。预计存栏1000头以上肉牛专业小区达到15个。目前部分乡镇的小区已入户投入使用。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采用购买、利用政府机动地等形式,解决了土地使用的难题。二是放宽信贷额度,活化担保形式,对入户小区的养殖户优先给予贷款和贴息,在牛舍建设上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全县肉牛专项贷款1亿元,目前投放7300万,其中50%以上用于小区及养殖大户。三是制订《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方案》,规范肉牛小区牛舍建设和设施配套。全县各乡镇总计投入30多万元,为小区建设解决了机井、电力线路、道路改造等实际问题。四是落实哈尔滨市地方标准,加速发展生态、环保型肉牛产业。预计到年底,我县可新增优质肉牛生产能力3万头。以标准化小区为主要载体的优质肉牛产业基地,将在我县肉牛产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小区,小区带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将有效推进我县传统肉牛产业向现代化转变。
(三)畜禽品种不断得到优化,畜产品质量逐年提高。通过繁育改良、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我县良种覆盖率不断增大。猪、黄牛、禽的改良面分别达到98%、90%和98%以上。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改促繁,以繁促发展”的方针,繁改体系建设不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断加强。截止目前,全县共建立繁育站点143处,实现了繁改不出村的目标。连续多年冻配改良黄牛都名列全省第一。大力开展三元杂交技术,培育适合宾县情况最佳肉牛杂交组合和三元轮回终端杂交最佳父本,为培育我县品牌的肉牛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开展良种猪的人工繁育及良种猪的人工育种及禽类、良种肉羊、良种肉犬等品种的冻精配种工作,使我县所有畜禽基本实现了良种化。
(四)科技兴牧作用不断强化,畜产品效益水平稳步提升。四年来认真落实丰收计划,大力推广十项新技术,使我县养殖业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扩充和总结出“选良种、标准舍、冬防寒、夏防暑、高精料、加酒糟、添秸秆、饮足水、快育肥、适时出栏”肉牛育肥综合配套技术,现已成为我县农民饲养育肥牛的主要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肉牛的日增重、出栏量,缩短了育肥期,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增加了养牛的经济效益。据测定,肉牛采用快速育肥综合技术育肥,经80—90天育肥,日增重达到1.53kg,500kg左右出栏,每头赢利330元左右,比本地黄牛(153元)提高115%。秸杆综合利用比例加大,种草养鹅、种草养畜也出现了良好势头。
(五)依法行政,稳步推进,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有序推进。齐抓共管,群防群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有效推进。落实“两强化、五强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四年来,按上级要求,全面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阻击战、牲畜口蹄疫强制免疫大会战。禽类免疫率达到95.5%,口蹄疫免疫率达到91.8%。猪瘟、丹毒免疫率达到了96.7%,肺疫达到了95.3%,鸡新城疫免疫密度达到97.61%,禽霍乱免疫密度达到94.2%。认真贯彻畜牧行业法规,动物防疫、草原、饲料、兽医、兽药等执法环境和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
(六)强化市场体系建设,主要畜产品外销量连年增加。几年来,我县主要畜产品外销率逐年增加,外销率都分别达到60—90%。2002年我县建成宾安肉牛交易市场,集市上市日肉牛达到1500头,日交易量400多头,年交易额达到1.4亿元。2006年,全县牲畜交易市场达到10处,畜牧业经纪人达到1000人以上。宾县已经成为哈东地区最大的肉牛交易集散地。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以宾西牛业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上海驻东北办事处协调,按照协议向上海等地的供应肉牛,打响了宾县品牌,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年来,我县以肉牛产业为主体的畜牧业取得显著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对加快发展畜牧业的正确决策和强有力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农村经济发展形式,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村经济新框架的产业来抓,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财政、信用社等部门也大力支持畜牧业的发展。县信用合作社逐年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今年已下放7300多万元资金用于支持肉牛生产的发展。二是得益于各乡镇和各部门对畜牧业的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三是得益于广大农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对畜牧业发展投入很高热情。近年来,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种植业,常常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使农民认识到单纯发展种植业的生产方式是行不通的。所以,发展畜牧业逐渐成为广大农民自觉的行动,纷纷行动起来投入到生产之中。畜牧业收入在农村经济收入比重逐年增加,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我县畜牧业逐渐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二、畜牧业发展及产业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和分析,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应忽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及基地建设工作的推进落实,必须尽快予以解决。
(一)肉牛产业基地建设资金不足。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份,农民人均收入低。40%以上的农户发展肉牛生产,农户自筹资金的能力不高,肉牛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政府财力紧张,对肉牛产业的投入明显不足。标准化小区建设需要新建牛舍,每平方米的投资都在300元以上,前期投入大。标准化生产在饲料、兽药等投入品方面都有严格要求,产品监测、检验等公益性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这些资金短缺问题,都将在较长一个时期影响我县畜牧业进一步发展。
(二)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标准化畜牧业生产观念还不深入人心。养殖户对实施标准化生产的意义认识普遍不足。繁育改良工作也面临新挑战。夏黄f1代在生产性能上明显好于其他改良牛一代,但由于长期利用夏洛来冻精级进杂交,肉牛生产性能、牛肉质量提高不快。农户在饲养配方、环境卫生、疫病防治等方面都存在认识误区,对科学生产、动物防疫等认识不够。
(三)企业和养殖户对接存在一定距离。宾西牛业公司落户我县宾西经济开发区后,养殖户对企业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还不托底。能不能按照市场价格收购,养殖户有怀疑思想。同时,养殖户认为公司制定的政策还不够明显。农民想看到的是实惠的政策。另外,农户普遍存在养牛不愁卖的心理,与宾西牛业公司的合作积极性还有待于通过宣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
(四)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工作亟待加速。我县以标准化肉牛小区为主体的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已取得实质性突破。但是,建设速度还是相对缓慢。原有的小区布局不尽合理,人畜混居,农民习惯成自然,对小区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小区建设的标准化规程实施工作尚未完全启动。标准化生产规程实施还没有列入日程。虽然有了集中饲养,但如果不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小区建设的主要目的就难以实现。部分乡镇基地建设工作力度不大。
(五)发展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截止目前肉牛养殖贷款发放已达到7300多万,为缓解我县肉牛产业发展资金紧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农户还是认为贷款利息偏高,手续还应当进一步简化。县政府扶持政策出台后,在我县农户中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但是,也有一些政策涉及到的部门,部门利益为重,在农户办理贷款担保、评估等工作中,不作为或不积极主动承担义务,引起群众不满。
三、未来五年的工作安排
“十一五”期间,我县畜牧业必须紧密围绕标准化生产,努力突出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生态、绿色畜牧业,加速构建畜牧强县步伐。在总体的发展思路上,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必须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突出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必须坚持以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为工作格局,把龙头企业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做为突破口,着力提高产业化对畜牧业的调控作用。三是在发展上,要继续坚持以牛为主,大力发展“牛经济”,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创建绿色、特色品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处理好畜产品基地化生产与市场的对接问题。当前随着卖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市场对畜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要求日益强烈。在实行畜产品基地生产时,必须认真研究市场需求什么的问题,立足于本地区实际,定位于国内、国际大市场,去考虑和研究发展什么畜种和畜产品,建设什么基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适宜本地区条件的优势畜产品。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发展特色畜产品,满足企业生产要求,开拓国内市场,开发国际市场。二是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基地养殖户间利益问题。基地化、产业化发展的龙头是企业,规模大、起点高、有市场的产品必须由龙头企业来消化和拉动发展,同时也是农民实现收益的关键。要引导企业以多种形式与养殖户建立起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特别是在基地建设时期,要确定正确的共建模式,采用多种可行的方式,扶持广大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三是养殖小区建设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合企业生产要求。四是养殖小区必须实行企业化管理。畜牧业基地建设的最终去向是工业经济,因此,在管理上要实行企业化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饲养管理水平。一方面要抓紧时间建设合作社,落实生产、销售等各项制度,适应基地和市场的发展要求。
未来五年的预期目标是:在现有基础上用5年时间,把畜牧业建成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畜产品实现绿色、特色、品牌化,畜产品加工实现系列化,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到2020年畜牧业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准。预计2010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0%,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25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0%。肉牛饲养量达到45万头,生猪饲养量达到85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1300万只,羊饲养量达到8.5万只。肉类、禽蛋产量分别为8万吨、5万吨。鲜奶产量7.5万吨。
重点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建设。
一是加强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以宾西牛业公司为重点,扶强扶壮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向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技术服务、原料供应以及出资建设基础设施等措施反哺养殖业。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契约机制,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紧密合作关系。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合作社管理、部门服务、农民受益、各方满意”的目标,鼓励肉牛小区业主、养殖大户、经纪人参与合作社建设。十一五期末畜产品加工预期目标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二是畜禽标准化生产基地体系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突出绿色畜产品生产,全面推广标准化饲养规程。坚决推进以标准化肉牛小区为主体的生产基地建设。到2010年,全县每个乡镇至少发展3处存栏1000头以上的标准化肉牛小区,规模养殖出栏的肉牛占全县出栏总量的70%,肉牛生产实现绿色、特色、品牌化。规模养殖出栏的生猪占全县出栏总量的80%,肉料比达到1∶3;绿色畜产品达到50%。建成规范化的肉牛产业合作社17个。
三是加强畜禽良种工程体系建设。实施标准化繁育改良站点制度,建成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科技含量高、遍布全县的黄牛改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黄牛改良三元终端轮回杂交,严禁杂交乱配。到2010年,黄牛冻配改良达10万头,其中三元杂交所占比例达到60%以上。生猪、家禽良种率达到100%。
篇8
1.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培育“七大经济园区”,壮大“五大产业”
首先,培育“七大经济园区”。察右后旗依托以石灰石等为主的矿产资源,以牛羊肉、马铃薯等为主的农牧资源,以辉腾锡勒风能为主的风能资源,以铁路、公路交通和地理区位优势,打造成了乌兰察布市有影响力的新材料工业基地、新能源基地、煤炭及农畜产品物流基地、自治区重要的建材化工基地、农畜产品加工贸易基地。培育出杭宁达莱工业园、蒙维新材料产业园、锡勒风电园、红格尔图建材园、土牧尔台畜产品加工园、贲红煤炭物流综合服务园、白音察干汽车运输综合服务园七个产业园区。
其次,壮大“五大产业”。察右后旗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两线四镇”(旗内公路和铁路沿线以及白音察干镇、土牧尔台镇、红格尔图镇和贲红镇)为载体,培育壮大化工、建材、电力、农畜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五个产业。
2.加快产业发展转型步伐,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察右后旗抓住京津冀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内蒙古发展的有利契机,依托地区资源和交通、地理区位优势,着力拉长产业链条,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按照“工业园区化发展、产业集群化壮大、企业集中式扩张”的发展思路,横向抓园区企业集群发展、壮大工业规模,纵向抓产业链条延伸、推进产业升级转型,着力提升资源集聚集约经营发展能力,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二)以地方矿产资源、地理区域优势为依托,发展园区特色经济
察右后旗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地方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以地方矿产资源优势、地理区域优势为依托,以规划建设产业园区促进资源集聚开发利用,以优势企业龙头带动产业集群,强力推进新型产业化经济发展,并根据产业基础、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对各个功能区进行科学的产业定位,逐步形成工业园区化发展、产业集群化壮大、企业集中式扩张的发展新格局,使察右后旗经济在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三)立足地理气候资源,实现特色农牧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
察右后旗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地方地理气候条件,结合突出地方农牧业特色优势,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不断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转化增值能力、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加快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逐步实现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走现代化、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发展之路,推进地方农牧区经济产业化发展,努力把察右后旗建设成华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1.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推进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实现农牧区经济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就要通过推行集中集约发展提升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水平,把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主攻方向。土地是农牧业之本,能否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是发展农牧业的一个根本问题。察右后旗旗委根据当前农村牧区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土地闲置情况突出的情况,大力推进农村牧区土地流转。结合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现代农牧业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重点通过培育农业产业大户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辐射带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发展。
2.突出产品品质优势,着力打造“绿色”、“特色”产业品牌
培育出诸如:“红格尔”牌、“富奇”牌脱毒马铃薯和“草原西冷”牌牛羊肉等一些产业化品牌农畜产品。
3.农牧经济突出园区化发展和规模化、标准化经营
坚持产业化兴农、兴牧,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强设施农牧业建设,着力农牧业园区化发展和规模化、标准化经营,走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的科学种养之路。
4.充分利用现代农牧业科技资源,着力科技兴农、兴牧战略
察右后旗旗委政府以产业化、工业化思路谋划农业、畜牧业,充分利用现代农牧业科技资源,着力科技兴农、兴牧,采取园区实验示范、以点带面的方式,发展现代农牧业。
(四)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提升城镇文化品位,打造经济软环境
察右后旗坚持经济产业化与城镇化功能协调发展原则,把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旗域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树立“抓城镇建设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进“三化”进程,完善城镇功能,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提升城镇文化品位,着力打造经济发展软环境。突出发展中心城镇(白音察干镇),并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把草原文化融入城镇建设。察右后旗以地域特色文化为底蕴,以建筑景观、街区雕塑、城镇亮化美化绿化为载体,按照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型城镇总体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策部署,把经营城镇生活休闲环境资源现代城镇发展理念融入到城镇化建设工作中,注重特色文化城镇创新发展。
本调研报告在调研过程中,重点考察察右后旗在树立大资源意识,充分挖潜地方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等方面的经验和成就,形成一些不成熟的思考。由此,根据调研实地考察和理论思考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资源观念,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察右后旗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逐步形成工业园区化发展、产业集群化壮大、企业集中式扩张的发展新格局。但随着产业园规模和产能扩大,园区污染治理和废料利用处理功能完善被提上日程,产业园区废料循环利用战略将是察右后旗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的着力点。
(二)进一步推进地方特色农牧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察右后旗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察右后旗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形成其发展农牧业特色产业的自然条件。农牧业产业化是发展农牧经济的根本出路,市场经济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品牌经济。提升农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打好绿色牌、特色牌,这样,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才能有持续有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气候地理资源和土壤条件,进一步推进地方特色农牧业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是察右后旗转变农牧经济发展方式和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的战略选择之一。
(三)完善产业园区城镇基础设施,培育发展软环境资源
现代经济发展力具有社会化的性质,产业化经济的发展要求与之相匹配的社会服务环境基础,地方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与地方的城镇化发展具有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作用的机理。察右后旗拥有杭宁达莱工业园等7个产业园,但园区所在地的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存在不平衡,有些园区城镇基础设施与其产业规划发展比较,存在严重滞后现象。突出表现在与白音察干镇相距较远的红格尔图建材园、土牧尔台畜产品加工园所在地的红格尔图镇和土牧尔台镇。
(四)加强文化资源及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利用
首先,察右后旗应该依托当地民族文化资源,依托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文化资源的培育开发利用力度,将察哈尔文化融入于企业文化、城镇文明、旅游开发经营、城镇建设和民间工艺等行业。充分发挥察哈尔文化资源特色优势,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品牌优势。其次,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利用。察右后旗潜在旅游资源丰富,培育发展旅游产业潜力巨大。察右后旗应该借鉴一些旅游文化培育发展比较好的地区的做法,依托其交通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加大对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族风情等潜在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利用,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景点,重点突出察右后旗区域民族文化和火山草原自然风光特色。
篇9
一、山西A农牧公司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山西A农牧公司营销现状分析,发现公司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如下所示。
一是市场细分和定位不明确。山西A农牧公司把公司产品作为一个整体向市场推广,没有根据“B”牌鸡肉的种类特性和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进行细分,没有将公司产品根据高、中、低三个层次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划分,没有依托网络销售平台。
二是营销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山西A农牧公司营销人员激情不足表现为工作时上下班不准时、工作中常因个人私事而影响营销工作、营销工作总结和市场调研报告内容差且上交不及时等。究其原因在于,山西A农牧公司营销人员经常性到外地出差,生活不稳定,而营销人员到达一定年龄段后,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公司对营销人员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公司未给营销人员缴纳五险一金;公司对营销人员的培训和晋升机制不健全,营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无法通过培训得到解决,更加重要的是晋升渠道狭窄。
三是营销渠道建设滞后。山西A农牧公司营销渠道建设滞后的问题在于,一是,公司对分布在全国各地商的控制不强。二是,公司对各类营销渠道的激励不足,I销渠道缺少工作激情。即营销渠道销售业绩没有得到公司返点或提成的奖励,公司对营销渠道方产品定位没有给与科学设计的支持。三是,公司对营销渠道的管理和服务机制不健全。即公司对营销渠道在配送公司鸡肉产品时出现晚点等问题,对配送缺乏信息化管理;公司对营销渠道的管理权统一收回公司,实施直接管理,致使公司与营销渠道的交流出现空白和断层。
四是品牌效应不佳。山西A农牧公司在品牌效应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一是发展理念上未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即公司没有理清“B”牌在市场的定位。二是,公司在广告宣传、营销渠道宣传等方面没有投入大力人力物力。三是,公司未在“B”牌的包装、logo等方面彰显公司鸡肉产品的绿色环保、高端鸡肉等形象。
二、山西A农牧公司营销策略的对策
针对上一节发现的公司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操作性强、易实施的营销对策。
(一)细分公司产品市场
根据山西A农牧公司主打“B”牌鸡肉产品的特性和消费人群需求看,应把“B”牌鸡肉产品的市场细分为:一是争取易受宣传影响的消费者人群;二是,针对追求畜产品营养价值的忠诚度较高的人群以品牌营销抢占;三是以外在包装和产品内在价值树立B品牌,争夺注重生活品质的人群。
(二)强化营销队伍建设
强化山西A农牧公司营销队伍建设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依靠完善公司的规章制度,要求营销人员定时打卡、定时向营销中心汇报行程和工作进度,要求营销人员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履行职责。二是,借助公司的营销理念和公司执行文化,培育公司营销人员执行下派任务的及时性,调动营销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根据山西A农牧公司铺设营销点的实际情况,制定营销任务。三是,不断吸纳新鲜血液,从应届大学生中招聘有活力有冲劲有营销技能的新员工,并给与培养;从社会招聘营销经验丰富的营销人员。四是,加强对营销人员的培训和拓宽晋升空间。
(三)渠道建设的完善
山西A农牧公司渠道建设应做到四个方面。一是,超市和社区等零售渠道。公司借助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的优势,积极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提供高质美价廉的鸡肉产品,扩大公众对公司品牌和社会责任的认知。公司在各大型超市开设专柜销售“B”牌鲜鸡肉产品,配以专门的销售员。二是,餐饮业等中端渠道。公司积极与肯德基等快餐店和高端餐饮企业合作,达成向餐饮业供应鸡肉产品的合作。三是,网络渠道销售。山西A农牧公司积极在淘宝、京东等网站开始“B”牌鸡肉产品销售柜台,便于网购人群在网上购买公司产品。四是,开设团购平台。山西A农牧公司积极运用公共关系促销手段,向各类企业推销公司鲜鸡肉产品。
(四)品牌营销
首先通过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山西A农牧公司的宣传,牢固树立公司品牌形象。以广告宣传的形式,让广大消费者知晓和了解公司及公司的“B”牌鸡肉产品。其次,利用公司各市县铺设点的资源,发放传单、做促销活动的方式,宣传公司。最后,依靠服务良巩固“B”品牌形象。借助在乡镇开养殖讲座、做公益事业、保证每一位消费者百分比满意等手段,为公司赢得顾客的认可。在社会公众认可山西A农牧公司品牌后,以品牌增加公司营销量。
篇10
由于“资源无价、环境无价”的错误观念影响等,牧区许多矿产资源开发企业采取粗放型掠夺式经营方式,资源综合利用的整体技术水平落后。而且由于综合利用共伴生矿的成本比常规利用矿产资源要高,多数开采者只注重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愿进行综合利用,造成矿产资源开采效率低,综合利用率不高。不仅中、低品位的矿石基本被抛弃,甚至有些富矿也被抛弃,浪费较为严重。如内蒙古对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不足1/3,综合回收率小于20%,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白云鄂博铁-铌-稀土多金属矿床拥有世界稀土储量的80%以上,每年因开采铁矿所产生的200万吨混合尾矿中,稀土氧化物的含量为5%~6%,一年排放的尾矿就构成一个中型的富稀土矿床[3]。再加上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是一项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工程,国家和地方需要大量投入,用来进行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治理、预防和生态恢复。据估算,矿山占用破坏土地的恢复治理率仅为10%左右,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占用破坏土地恢复治理率分别为3%、5%左右。而且尾矿利用,如煤矸石、金属尾矿利用率均不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也相对滞后[7]。
由于不合理的开发矿产资源等,草地生态恶化,牧草质量和生产能力下降,导致畜产品产量增速放缓,畜牧业收益下降,牧民增收乏力[2]。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牧区人均纯收入远高于农民人均纯收入;而据内蒙古农牧业经营管理站的统计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内蒙古牧民的人均收入一般要低于农民的人均收入,2001年牧民人均收入低于农民人均收入61.6元,2002年牧民人均收入低于农民人均收入199.3元,2003年牧民人均收入低于农民人均收入197.2元,2004年牧民人均收入低于农民人均收入125.7元,2006年牧民人均收入低于农民人均收入98.4元,2007年牧民人均收入低于农民人均收入124.6元,2008年牧民人均收入低于农民人均收入159.7元。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加大,大量土地资源被占用、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突显。有的牧民被迫放弃牧场,原有的畜牧业产业链断裂,牧民的生产活动也由畜牧业转向其他产业。随之人口流动、移民安置、劳动力就业等新问题产生,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然而,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对当地农牧业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却微乎其微,其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主要是增加了一些财政收入,但还要以一定的草地占用、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污染为代价[8]。苏德斯琴、讷木和吉日嘎拉[9]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牧业四旗2000~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与牧民收入的研究结果说明,地方经济发展与牧民收入增减关系不明显;对于当地居民,矿产资源开发未能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牧区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区、农牧民等形成一定利益分配关系。如图2是世界银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项目课题组,根据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纳林沟煤矿价值链计算得出的[10]122~123。企业获得资源开发所带来的大部分利益,其次就是政府,而资源所在地的农牧民,仅仅取得了极少部分的利益。在政府间的分配关系中,又是中央政府拿大头,地方政府得小头。资源开发企业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获得了一半以上的利益,但是企业是否更多的承担了解决资源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外部性问题的责任和义务呢?现实中显然不是。由于资源型企业用工的习惯等,当地农牧民很难参与到企业的基本工种中(如采掘、加工、管理层等),只能从事保安、保管等工种。随着资源开发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从事资源开发工作的人员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全国及有关省区从事采矿业的职工人数有减少的趋势。内蒙古自2002年开始采矿业职工人数明显减少,从2000年27.2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17.9万人。#p#分页标题#e#
尽管多年来一直强调“不能走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但事实上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边开发、边破坏、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资源破坏的代价往往超过了资源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的速度超过了治理与建设的速度。受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等的限制,牧区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中明显存在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特征,能源消耗高,“三废”排放量大,节能降耗减排的任务艰巨。我国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对GDP的贡献率总体超过了1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资源开发对GDP的贡献率高达60%[10]11。虽然实现了经济大幅度增长,但是草原牧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牧民致富之间的矛盾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甚至还有所加剧,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日趋严重。我国天然草原大多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全国大约一半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草原地区[11]。这些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经济发展对草原的依赖程度较高。草原是牧民生存的根本,畜牧业是他们的传统产业和主业,是他们生活和生产资料的主要来源。而开矿使大片草原变为矿业用地,导致牧民失去草场。依靠草原、依靠畜牧业生存和发展的方式被迫改变,很多牧民不知道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后续问题突显。首先,牧民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要尽快融入到新环境中不仅需要思想的转变,还需要资金、科学知识和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生产和生活的成本加大,压力也加大。其次,矿产资源开发需要大量水资源,使牧区缺水的状况更加严重,周围牧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严重影响了矿区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再次,矿产资源的开采给草原带来了破坏,失去草场的牧民虽然得到了一定的补偿金,但这是短暂、不持续的,远远不能成为牧民未来生活的保障。但他们承担着资源开发造成草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代价。为此,牧民对开矿破坏草场的行为不满,与矿产开发商产生矛盾。若牧民未来的生产和发展得不到合理的保障,问题得不到解决,矛盾会日益突显、深化,甚至会引发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推进牧区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对策
长期以来,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由于受到利益的驱动,对矿产资源保护认识不足,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从而形成了矿产工业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模式。“遍地开花”、“掠夺式”的乱采、滥挖使宝贵的资源严重浪费,并且造成当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增强环保意识是改变资源浪费和破坏,改变环境污染现状的根本。一是增强开发利用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在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聘请相关专家对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深入分析,提出可操作性的措施,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的破坏,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三是加强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管理不力的现象;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增加执法力量,改进执法手段,并有效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如南非法律规定采矿企业在开矿之前,必须要有恢复生态植被的规划,政府才发营业执照;如果在经营过程中没有及时恢复生态植被,政府则立即吊销营业执照,关闭采矿企业;在南非种草和植树,已成为采矿企业的自觉行动。矿产企业一边开采一边进行植被恢复,根据矿渣上层回填土层的高度,种植不同的植物恢复矿区植被。我们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强保护草原生态的执法力度[12]。从源头上抓起,从矿产资源开采项目的立项、设计、建设之初,就应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对已建矿山的监管,制订科学的闭坑计划;对已关闭的矿山,加强生态环境变化的动态监测,提高生态环境恢复水平;对历史遗留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共同推进矿山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有效减轻矿业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四是提高地方政府预防和治理草原环境污染的积极性,把绿色GDP和环境保护列入绩效考核的内容。
在项目开发前,就要充分开展调研和交流活动,形成政府、项目开发建设方和广大牧民通畅的互动交流渠道。首先,政府作为决策者应该充分考虑长远利益,辨析项目可能引起的潜在问题,正确决策。并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广大牧民最关心的问题,帮助解决问题,如在牧区工业化过程中,了解和解决牧民生活适应性等问题,增加牧民生存技能培训和教育的机会,并积极协调解决广大牧民同项目建设者之间的矛盾。政府应实施责任追究制度,推动资源开发项目良性发展。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鼓励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提高矿山尾矿利用率的新技术开发和应用,鼓励开展矿区土地整治,使被破坏的土地得以恢复和重新利用。解决由采矿引发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13]。其次,项目建设方应该允许受项目影响区的牧民监督项目建设中的环保措施,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周边的环境信息,及时表达意见和建议。再次,广大牧民应该与项目建设方认真磋商相关事宜,充分考虑草场被占用、破坏的补偿额度、补偿方式等。
矿山企业在享受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利益时,当地居民却承担着资源开发后的种种不良后果。这种外部不经济效应的治理成本应当内化为企业的生产成本,让污染制造者为经济行为的不经济性“买单”,促使矿产品价格体现生态环境的价值。要坚持“破坏者恢复、使用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的原则,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并使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同时不仅要使资源体现经济价值,还要体现其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虽然我国对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多种,但是现行补偿法规依然存在缺陷,如补偿缺乏量化衡量的准则,矿区生态恢复没能形成可操作的依据;没有根据自然环境资源的价值以及开发活动的损失等为基础制定收费费率,标准偏低,难以刺激开发者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等。应科学地制订收费标准,规范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征收和使用行为。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具体地区的实践,积极探讨补偿资金来源、补偿渠道、补偿方式和保障体系,健全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比如以补偿方式为例,矿业主给予牧民的补偿费可以采用更加丰富的补偿方式,补偿费与矿产开发的产量挂钩,或者折地入股、投资投劳入股等。以内蒙古草原牧区为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专家的研究,我们粗略地估测出牧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大致标准:草原牧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补偿费(由企业向政府、社区、牧民等提供的补偿)为每吨矿产每年50~80元。#p#分页标题#e#
篇11
综合科的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含盖面广、比较繁杂,但归纳起来,主要任务是三大项,即办文、办会、办事。下面我以这三项任务为脉络,简要总结一下综合科一年来的工作。
一、以确保政令畅通为目标,做好办文工作
做好文件的收发、传阅、督办、落实,做好重要材料的起草和信息简报的编发,是综合科的基本工作。
在收文方面:我科具体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文件的登记、传阅、督办,归档以及紧急文件的处理工作,做到了及时登记和传阅,一年来,登记收文350多件,督办落实200多件,市政府搬迁至新区,虽然给取送文件工作带来了十分不便,但负责此项工作的xxx同志克服了许多困难,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在发文方面:严格了发文规范,尽可能地监督了发文的程序和质量,同时确保了文件底稿的归档率,截止12月末,以xx办名义行文40件,以xx办党委名义行文13件,以市xx局名义行文5件,同时刊发简报100多期。
在归档方面:今年11月份,整理了xx-xx年度的档案并向市档案局移交了xx-xx年度文书档案,撰写了xx-xx年《全宗介绍》。
在文件材料的起草方面: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任务及领导交办的事项,我科负责此项工作的xxx、xxx等同志倾注了大量心血,一年来参与了xx办年初工作要点,半年总结、工作总结的起草工作,起草了多份工作汇报提纲、调研报告。
二、以贯彻落实中心工作任务为已任,做好办会工作
组织筹备会议是综合科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由办领导指挥,综合科牵头负责,各科相互配合成功地召开了几次较大的会议。
一是2月14日召开了全市xxxx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区、市两级xxx工作会议和自治区xxxxx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xx年全市xxx工作,研究部署了xx年全市xxxx工作。
二是4月28日召开了全市xxxx办公室主任紧急会议,安排部署了产业化工作外出考察及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做了大量项目汇总、统计等工作。
三是6月上旬,承办了xx考察、招商团的筹备组织工作,全市各旗县区分管xx工作的副旗县区长及xxx主任等赴xxx市、xxx市和xxxx市进行xxxx考察、招商工作。
四是6月中旬筹备召开了十个重点产业专项推进工作组联络员会议,总结了去年工作,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对工作突出的推进组工作人员进行了表奖,加强了市xx办与推进组的联系。
五是9月份筹备和组织在xx市xx市场召开“xxx农副产品xx营销中心开业仪式”。市政府分管领导、市xx办及xx个旗县区分管领导、xxx局长、xx办主任参加了开业仪式。为我市农畜产品进军xx市场打下了基础。
篇12
关于畜牧业机械化发展及需求调研报告
山西省祁县是农业大县,畜牧业发展位居前列,为了进一步促进祁县畜牧养殖业向规模化、全程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由祁县农机中心分管机械化副主任为组长,办公室和推广站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针对全县猪、牛、羊、鸡养殖机械化现状,深入到全县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区、养殖公司进行了关于畜牧业机械化发展需求情况实地调研,通过调研,对全县畜牧机械化情况全面摸底,现将调研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祁县畜牧业养殖基本情况
祁县畜牧业发展位居前列,养牛产业尤为突出,是“三晋养牛第一县”,今年全县畜牧业经济运行平稳,据统计年报,今年全县生猪存栏8.68万头,出栏15.45万头;牛存栏5.95万头,出栏9.56万头,奶牛存栏2.19万头;肉牛、奶牛存栏名列全市前列;羊存栏16.6万只,出栏15.4万只。蛋鸡存栏200万只,肉鸡存栏 99万只,出栏454万只,奶产量80735吨,禽蛋产量27978吨,肉类产量40564吨,畜产品综合产量149277吨。畜牧业生产整体平稳,稳中有增,猪饲养量比去年增长4.3%,羊饲养量比去年增长6.6%,鸡饲养量比去年增长10.8%,禽蛋产量增长21.6%。畜牧业总产值达35亿元。
到今年年底,我县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发展到65个,奶牛养殖龙头企业6个,生猪标准化育肥场发展到87个,饲养量在5000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37个,10000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场22个,1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321个。
适宜的气候,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全县畜牧业的发展,使祁县成为真正的“牛”县。随着养殖机械化的发展,农机与养殖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大力推动了畜牧业技术集成化,劳动全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发展成熟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模式。
二、畜牧养殖业规模及机械化现状
项目实施促进了全县畜牧业发展壮大,今年畜牧业把规模养殖发展作为作为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要求,推进“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合理利用上级各类扶持资金735万元,扶持龙头企业投入“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充分利用非承包耕地、荒地等可以列入“五地一产”类型的土地发展规模养殖业,今年集中利用非承包耕地、荒地等可以列入“五地一产”类型的土地近800亩,新建成标准化猪场5个,增加仔猪生产能力2.5万头,育肥猪3.5万头。新建成肉鸡场2个,新增肉鸡出栏250万只。扩建3万只以上蛋鸡场五个,新增蛋鸡存栏20万只。新建200头以上肉牛标准养殖场五个,增加肉牛出栏1500头。新建出栏5000只肉羊标准化养殖场一个。出栏百万只的肉鸡场、出栏两万头的生猪养殖场是迄今为止我县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养殖企业。另外,今年内蒙优然牧业已与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北左村规划土地500亩,将于近期启动存栏达5000头的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我县的畜牧业作为联结土地、林业、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中间环节,在“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出了明显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畜牧业规模化发展亟待畜牧机械化提高,畜牧业分为鸡、牛、羊等全程机械化的作业环节集中在饲喂、粪便处理、环境控制、挤奶等环节。畜牧业饲喂机械化水平较高,但部分环节依然靠人工完成,畜牧业全程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生猪养殖,从饲料粉碎、搅拌、喂养、供水、出粪等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但在粪便处理方面还存在机械化短板。牛羊养殖,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有小型粉碎机、搅拌机、铲车,牛喝水、清饲料收获机、清粪车、拌料机、撒料车基本实现机械化,粪便处理机械化有待提高。养鸡业使用的机械有负压风机、上料行机、利粪机、循环泵、铲车、纵横向传送带储粪设备、料塔、温控设备、环控设备、粪化处理机,缺少鸡蛋捡拾机械等。畜牧机械方面输送卧床设备、饲料清扫机、鲜奶运输车先进机械化设备需求量大,养鸡捡蛋环节需要机械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全程机械化水平比较低,部分环节依然靠人工完成;②机械设备与国内外先进机械设备差距较大;③冷藏储存运输设备经济性、适用性不足。
三、促进畜牧养殖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篇13
一、总体情况
XXX目前共有养殖场XXX个,其中规模养殖场XXX个、养殖专业合作社XXX个,另有养殖大户XXX余户。肉牛养殖场xx个、羊养殖场xx个、生猪养殖场xx个、肉鸡养殖场xx个。XXXX年完成牧草种植xx万亩,存栏猪X.XX万头、出栏猪X.XX万头,存栏牛X.X万头、出栏牛X.XX万头,存栏羊X.XX万只、出栏羊X.XX万只,家禽存栏XX.XX万羽、出栏XX.X万羽,肉类总产量达X.X万吨、禽蛋产量XXXX吨,畜牧业产值X.X亿元,畜牧业增加值X.X亿元。“乌蒙生态肉牛”“乌蒙黑山羊”食品店XXXX家,正在积极推进年出栏XXX万只肉兔基地建设、牲畜交易市场、标准化屠宰加工企业等内容。目前,草食生态畜牧业种养殖产值近xx万元(其中,饲草产值xx万元、肉牛产值xx万元、肉羊产值xx万元、肉猪产值xx万元),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带动贫困人口XXXXX余人增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XXXX年X.XX万元增加到XXXX年X.XX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锁定目标,明确市场出产品。结合我区区域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小气候类型多样、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等自然资源条件,按照“什么赚钱养什么、什么适宜养什么”的工作思路,确定生态畜牧业为我区农业主导产业,以优质肉牛、本地黑山羊和乌蒙凤土鸡为重点项目,成功引进了嘉宝、四方会通、搏新等一批养殖龙头企业,培育了乌蒙凤鸡、本地黑山羊等XX个特色畜牧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了“乌蒙生态肉牛”“乌蒙黑山羊”等食品店XXXX余家、羊肉粉店XXX余户,在大连市西岗区成功开设运营黑山羊羊肉粉馆X家,设置贵州小吃街,经营羊肉、羊肉粉、牛肉粉等特色小吃,形成了乌蒙凤烧鸡、本地黑山羊冷鲜肉等等系列产品XX个。XXXX年,再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生态畜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实施草畜配套,提出XXXX年建成年屠宰牛X万头、羊X万只的屠宰加工厂;实施示范种植项目X个、规模化养殖项目X个,打造特色畜牧产业示范基地XX个。
(二)明晰路径,多种方式求发展。一是在“种养加销”上做长产业链条,集中在北部五个贫困XX种植牧草,实施草畜配套项目,采取集中饲养、农户托养、家庭散养等组织方式,引进山羊颗粒饲料加工厂,同步实施屠宰加工厂、电商冷链物流交易平台,生产肉制品等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生态畜牧业循环发展。二是在“混合经营”上解决资金难题,统筹国有资本、社会资本、村集体资本、绿色扶贫投资基金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由区级平台公司与企业合作,以SPV模式联合化推进重点畜牧业项目,目前已建成存栏牛XXX头规模的青林乡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年屠宰能力X万头牛、X万只羊屠宰场、精深加工及冷链物流项目,XXXX套养殖规模的保华镇奢旮乌蒙凤种鸡场,X万羽养殖规模的青林乡脱温乌蒙凤鸡扩繁场等项目。三是在“村企民社”上抱团聚力发展。整合农户土地、贫困户“三变”贷资金、集体林地折价入股给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村集体成为股东,合作社将其资金、资源作价入股平台公司项目,通过项目合作,带头群众发展致富。
(三)抓实技术,校企合作出新品。健全完善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从高等院校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组建技术指导专班,重点为生态家禽养殖产业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目前,贵州大学生态畜牧产业技术团队、动物科学院已为金凤栖公司乌蒙凤土鸡和嘉宝农业科技公司、宏宇公司扩繁本地黑山羊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认证X个,获无公害畜产品证书X个,注册乌蒙凤国家商标X个。如保华镇“乌蒙凤”土鸡为本地苗族饲养的地方土鸡,适宜高原放养,风味营养素沉积丰富,皮糯肉香,汤味鲜美,于XXXX年获国家地理标志及无公害产地认证,已申报注册“乌蒙凤鸡”商标。以金凤栖公司为代表的家禽养殖企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采取“订单农业”,建立产、加、销一体化服务机制,实现了产品“进学校、进超市、进食堂、进医院、进电商”。同时,启动了“乌蒙凤”卤鸡、辣子鸡、炖鸡等食品生产线,切实把“凉都凤”鸡品牌树起来、把产业链条建起来,把产品名气提起来,可带动当地贫困户XXX余人实现增收,发展生态养殖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四)优化服务,政策扶持强生产。将产业布局与龙头带动有效衔接,采取扶优扶强的方式,制定出台了农业特色产业扶持意见。形成了农业产业全产业链政策扶持体系,推进了我区生态畜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形成具有钟山特色生态畜禽养殖基地,建成了国家级标准化生猪养殖场X个,规模肉牛养殖场XX个,黑山羊养殖场XX个,家禽养殖场XX个;涌现出了群发、宏宇、金凤栖、搏新等XX家养殖龙头企业,打造了乌蒙凤鸡、韭菜坪高原火腿等XX家优质畜产品商标。如:钟山本土黑山羊采食野草杂草,常饮清泉溪水,肉质细嫩膻味轻、胆固醇含量低、营养丰富,凉都市民常年均可食用,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于XXXX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XXX为扩大黑山羊影响力,提升黑山羊肉质产品市场占有率,引进贵州嘉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黑山羊养殖企业,以青林为养殖核心区,示范带动黑山羊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打造“大湾—汪家寨—保华—南开—青林—金盆”黑山羊产业带。XXX黑山羊肉产品主要通过市区分散销售,结合电商销售、订单销售等方式输送往贵阳、昆明、大连、广州等地,用作羊肉粉、羊汤锅等美食必不可少的原材料,涌现晶灿电商、向佳、尝回头等一批因“羊肉”而美名远扬的企业。
三、制约畜牧业发展因素
XXX畜牧业发展虽然具备一定优势,但由于山地地貌、经济基础、劳动者素质等问题,全区生态畜牧业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镇乡水电路还不能完全适应规模养殖的需求,通村公路等级不高,有的地方车辆只能单向通行。贫困镇乡工程性缺水严重、电力不稳,虽借助脱贫攻坚东风,加大了水电路讯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但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很难实现机械化,牧草种植、管理、收获、贮藏基本是靠人力完成,短期内尚不能满足规模养殖的需要。
(二)畜禽养殖不成规模。由于我区地处城郊、面积小、且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可利用的草山资源少,畜禽养殖规模小,部分农民还以家庭副业型畜牧业为主要经营方式,规模小,饲养管理粗放,多以散养为主,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出栏率低,经济效益较差,饲养畜禽主要为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近年虽结合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需要,在贫困五XX建设了牛、羊、鸡几个规模养殖场,示范带动了部分农户进行散养,但受投入和市场影响,短期内难以产生效益。
(三)科技人才力量不强。目前,XXX新建的几个养殖场已加强和清华大学、中科院、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但目前未形成自身稳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经营管理团队,未掌握产业发展核心技术,在项目申报、试验研究、科研示范、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往往需借助外力才能完成。全区从事畜牧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少,加之部分XX的业务人员多被安排到村级抓脱贫攻坚工作,不能专心致力于畜牧业生产,对畜牧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规模生态养殖的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四)产业化水平不高。由于XXX生态畜牧业规模养殖起步较晚,且现有的龙头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畜产品、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市场附加值低,产业化经营程度偏低。加之管理经验缺乏,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对养殖户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形成产业化骨干,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尚停留在流转土地和务工收入,产业水平、科技水平难以跟上发展步伐,在产业链条发展方面存在脱节和断档,特别是“三品一标”的培育、绿色有机食品的认证方面进展缓慢,未能真正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整个畜牧产业经济效益不高。
四、工作建议
(一)强化基础重投入。紧紧抓住脱贫攻坚、东西部扶贫协作历史机遇,加强政府投入“引”、金融机构“贷”、民间资本“筹”、土地经营收入“配”、财税管理体制“改”等多元化资金筹集,积极整合支农资金、产业扶贫产业子基金等,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保证生态畜牧业等产业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