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数字校园信息化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字校园信息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数字校园信息化

篇1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成熟运用,数字化学习已被更多的人所习惯,而数字化校园建设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校园建设通过网络与外部世界进行联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资源,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数字化校园的定义

数字化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二、数字化校园的内容

1、虚拟课堂。虚拟课堂是指利用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共同构建网络教学环境,使真实的教学环境通过网络再现于教师和学生。这是一套以计算机网络为媒的群体公共通讯系统,学生只要将虚拟课堂软件安装到自己的计算机上并启动运行,便可进入虚拟课堂的界面。该系统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通过联网的计算机进入该系统,且可随意参与任一节课堂的学习,不必保持同步。

2、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是指利用动画技术、仿真技术和认知模拟方法共同创建出一个可视、可操作的三维环境,在这一操作系统中,学生可根据每一个动态模块来进行自由选择,实现自主性的“教与学”。虚拟实验室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和实验器材,并通过动画演示再现了完整的试验过程;通过色彩动画的演示让学生清楚的观察到实验现象;使学生进行实验学习不受场地、器材、时间、自然环境的限制,为学生创造了更自由更丰富的实践机会。

3、虚拟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是将计算机网络的集成、搜索、存储技术一并应用于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中。虚拟图书馆将所有的图书资料都转化为数字形式,读者通过网络访问数据库可阅读到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多媒体声像资料等;对于校园的数字化建设来说,虚拟图书馆的关键作用是通过局域网、校园网与Internet连接到办公室、课堂等,学生和教师能够方便的共享查阅和下载各种教学资源。

4、虚拟考场。虚拟考场是指由题库、考务系统、组卷系统、考试及监控系统、考试结果分析系统等组成的模拟在线测评系统。在某门课程学习结束时,教师可在虚拟考场上列出考试内容范围、难度要求、题型分布等考试讯息,并对学生进行考评测试。学生课后在复习和巩固时也可以根据根据自身需要从题库中抽取题目进行练习,也可以在学完各阶段的内容之后,随时随地在题库系统组卷后进行自我模拟阶段测试。

5、虚拟教务所。虚拟教务办公室的主要任务是对学校的教学资源、人力资源进行调配和整理管范,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及时、准确地反映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效果、教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导入、本科生学籍档案日常管理、成绩管理等。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策略

1、基建阶段

这个阶段重点完成网络铺设,使网络的接入线路覆盖整个校园,完成全校信息主干网与外部网络接入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基本网络服务类型,提高基本网络服务的承载能力,使校园网络核心服务器基本满足校园信息化的需要。同时,加强网络应用支持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建立网络教学系统及网络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实现校内收发文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与此同时,在院校统一规划的指导和网络管理部门的协调下,院校中的各个单位应完成单位内部的综合结构化布线,使网络线路到达所有的办公室、实验室及教学场所,建立单位内部的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

2、功能扩展阶段

进一步完善网络建设,继续扩展基本网络服务类型,提供诸如数据库服务、认证服务等服务类型。同时,我们要重点充实和扩展校园网上信息量,建设全校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使院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办公全部移植到网络环境下,实现网上查询、统计等功能,提高办公效率,增加管理透明度。

3、系统完善阶段

这个阶段应在前面建设的基础上堵漏补缺,修改完善校园网络中的各种系统和服务,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系统建设,重点解决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性、实用性的问题。同时,院校的各个单位应加大对信息化建设人员的投入,使建立起来的系统得到充分利用,配合院校的整体建设,实施本单位信息系统建设,将本单位的信息充分反映到校园网络上,为单位内部甚至全校师生提供充分有效的信息资源。

四、数字化校园管理策略

1、建立职能机构,形成分工合作

要成立跨部门的、由院校主管领导牵头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和实施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程的领导、组织、协调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专家小组负责对工程的技术路线、方案和产品选型等重要技术问题进行顾问、评估、论证和指导;实施工作小组负责整个工程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包括调研、需求分析、规划方案设计、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应用、培训组织、示范项目的开发、推广与应用等工作。各单位设联络员,负责联系与落实有关本单位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相关工作。

2、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

信息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资源共享,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个学院的学科专业优势,有力指导和组织专业教研室和教师参与资源库建设,同时也要通过购买和下载一些资源内容以达到资源的持续更新。

3、完善数字化校园运行服务体系

为了数字化校园的稳定运行,信息主管部门应做好用户服务、技术支持、应用管理和系统管理四个方面的工作。用户服务指直接为最终用户提供问题解答、操作指导、密码修改等服务;技术支持指为学校各部门提供软、硬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应用管理指为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而相应应用系统进行的安装、配置、优化、监视等运行维护工作。

4、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自我研发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

数字化校园的运行给信息主管部门提出了更多的技术挑战,除了常用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还应逐渐向更多的技术领域探入。同时随着系统的深入使用,为了满足系统更个性化需要,也要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甚至是三次开发。这就意味着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和参加培训,不断积累和创新,力求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来解决问题,以提供更好的技术管理和技术支持。

五、总结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时间的任务,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克服遇到的问题和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就要求我们建设完善的制度对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良好的管理,从而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进行和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肖仙莉,打造数字化校园推进信息化进程[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7

篇2

数字校园;会计信息化;互动

1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财务信息孤岛问题普遍存在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会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财务信息孤岛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而且这一问题随着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而日益凸显。数字校园建设的发展使得高校各部门都建立了相关的信息化系统,但是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不相同,使得各部门的信息系统所使用的软件不尽相同,高校会计信息化软件不能与之兼容,形成信息孤岛。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中并未对各种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通常也未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这使得各部门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造成信息无法共享。

1.2财务软件功能有限

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会计信息化建设通常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分别进行的,二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兼容性、互动性才能使二者共同提升高校管理水平。一般来说无论是数字校园建设还是会计信息化建设,都需要高校与软件开发公司针对高校具体情况进行二次开发,使其功能能够趋于完善。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够提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进而提升对数字校园建设的支持力度,真正实现财务信息数据的畅通交流与传递,提升高校财务会计服务水平,最终确保数字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

1.3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可理解性差

可靠性与可理解性是对高校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这是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高校财务会计实现信息化之后,财务信息的传输介质由传统纸质转变为虚拟网络,而这个转变也使得每个会计节点的传统签章确认手续无法一一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此外,会计工作的专业性较强,会计信息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这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而言不具有难度,但是对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来说,查阅会计信息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将专业会计术语进行通俗化解释,以便提高可理解性。

1.4网络安全性存在问题

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数字校园建设的关键之一是网络安全,对于高校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而言,网络安全不仅包括计算机系统资源风险与电脑病毒风险,而且还包括内部员工的道德风险。信息技术发展到现在,网络安全一直是网络技术需要攻克的难题,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能通过加强软件、硬件建设,以及强化员工管理来尽可能降低风险。

2数字校园推动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

数字校园是高校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建立网络一体化管理、服务体系。从过高校的管理活动来看,各部门的工作离不开财务信息的支持,数字校园为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平台,而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为数字校园提供了主要推动力。数字校园建设与高校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数字校园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充分实现了财务信息共享,减轻了财务人员工作压力,提高了财务会计信息能力,为实现财务会计无纸化办公奠定基础。

3建设与数字校园相适应的会计信息化系统

3.1整合财务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整合财务信息是高校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整合财务会计信息的目的是共享信息资源,进而提高信息使用效率。实现财务信息资源整合可通过两个步骤来完成:首先从高校财务会计部门开始,将部门内的财务信息进行资源共享,包括收费、资金、核算、收入分配、工资等信息,从部门内部打破信息孤岛。其次在财务部门内部的信息资源整合完成基础上,依托数字校园的技术平台优势,将高校各部门通过学校信息网络连接起来,各部门依据各自权限对财务信息进行共享与合理使用。

3.2统一技术标准

当前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技术标准不统一,各部门之间信息化软件不兼容,这也是造成信息孤岛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在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并在高校统一部署下解决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软件不兼容而导致的财务会计信息无法共享的问题。此外,高校各部门之间要协调各自功能,保持信息在数字校园平台上传输与交换的通畅。

篇3

当前,我国各学校的管理者和师生对于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缺乏足够认识,没有形成校园档案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大都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整理和保管,甚至有些学校的管理者对档案管理工作漠不关心,也不给予经费支持,严重影响了学校档案管理的效应。笔者认为,在进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最基础设备就是硬件基础设施和档案信息网络。而一些学校缺乏功能强大的硬件设施和档案存储设备,满足不了信息化建设对校园档案信息处理的需求,也严重阻碍了校园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目前,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推行,对高职院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全过程,采用计算技术处理和保存教学档案信息,利用网络技术为教学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不仅能进一步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而且为学校教学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凭证,还成为衡量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识之一。

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

其一,计算机可以促进设备管理的全面化,加强网络的覆盖率,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这也就为档案管理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基础。通过计算机建立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做到:档案进行自动编目和检索、档案业务工作上的管理、档案自动全文存储与检索、档案自动标引、计算机辅助立卷以及文档一体化管理等。这就要求在校园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学校基础设施进行不断完善,提高计算机的使用程度,以此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果与质量。

其二,在构建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的就是权责的分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从根本上保障网络及数据的安全运行。同时,还应该对现阶段档案管理的状况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此来建立相应的管理规范,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约束,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创新档案管理制度。校园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国家的要求与规范制定适应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档案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对电子档案工作环节和步骤进行细化;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尤其是在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方面应该予以重视,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完整性。此外,还要统一档案管理标准。标准规范化是完善校园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方式,它也是衡量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高低的重要依据。反之,学校就难以建立有效的档案数据库信息资源。如果没有对档案管理的工作进行约束与管理,就容易导致档案管理的工作流于形式,难以起到相应的作用与效果,档案信息网络就无法正常与稳定地运行,资源共享也就难以实现。

其三,应该对档案管理队伍进行建设,完善管理队伍的复合型,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进行自动登记、辅助立卷、归档、著录、检索、信息网络传递和安全,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电子文件的特征和电子档案的全程规范管理,而且要对自身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进行不断提高,以此来进行规范的操作与系统的管理。同时,还应该对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防范能力进行不断提高,以此来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信息的安全性,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强化自我学习意识,不断更新相关专业知识与自身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相关建议

加强校园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首先应该加强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将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同时,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水平,加强学校局域网的建设,使档案网络和学校的办公档案实现资源共享。在档案管理的网络系统中,引入相关的档案管理软件。各个基层的部门将本部门的归档文件按照相关要求自行录入档案管理的网络系统,既分担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又能够使各部门的档案及时、完整地进入档案数据库,提高资源共享的速度。另外,管理人员将档案目录通过人工输入的方式转化为机检数据,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各部门的电子档案进行监督和指导,使其电子档案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应该注重对档案数据库中信息资源的监督和管理。在学校的网络主页上,检录档案管理系统的网站,为师生提供档案的检索和下载功能,实现电子信息对档案管理的全面覆盖,方便师生对档案的使用,完善校园档案管理系统。

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 资金的投入不足,严重地影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见效慢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缓解一些矛盾突出的问题。档案管理部门的经费一般都是由学校的财务部门提供,其自身不能创造资金。所以,档案管理部门需要争取学校管理者和财务部门的支持,进一步扩大筹资的途径,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得到有效落实。

加强档案管理的规范和安全体制建设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规范,保证校园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正常运转。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应该加强对计算机数据库的监管,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防止泄密等事件的发生。一些非公开的档案信息严禁在网上,一些已经在网上公开的信息,也必须要求使用者通过身份认证、采用防火墙等安全措施,使档案信息系统能够安全、正常地运转。

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结构和专业素质 学校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统一的管理机制,集中处理校内各个基层部门的档案信息。要以分管校长为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一个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和协调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在进行新旧数据的处理时,要尽量采用新的方式先处理新的档案数据,把旧的档案放在新档案后面处理。在进行馆藏档案的处理时,也要注意先处理重点档案。基于对档案的分析,重要价值的档案应优先进行数字化处理;为避免不必要的工作,一些没有使用价值的档案可以按照规定进行销毁。另外,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提高整个档案管理队伍的素质。改善人才的结构,引进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对骨干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整个管理部门的学习氛围,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定期指导和检查,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发展。

结束语

笔者认为,高职学院应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档案信息为主体,结合具体的问题,加强校园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校园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从而实现校园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普及,真正对我国档案管理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志敏.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档案,2003(5)

篇4

校园网是把分布在校园不同地点的多台电脑连接,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为目标的网络系统。校园网能为师生员工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和资源,达到信息传递、资源共享、方便教学的功能。例如,在校务部门建立网络服务器,为整个校园网络提供各类教学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综合管理。电脑与电脑之间实现各种信息的传递是校园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校园网络不但可以在校内进行网络教学,还很容易同外界大型网络连结,形成更大范围的网络交互学习环境。“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将成为未来数字化校园的热点。

目前,我校被教育部列为第三批中等职业学校示范建设单位,以此为契机,我校数字化校园在硬件系统和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全校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下,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均有效提高了全校上下的工作效益、满足了师生信息服务需求。

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如下基本组成部分:

(1)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因特网等;

(2)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

(3)平台,向学习者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

(4)通讯,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

(5)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

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管理,形成了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在资源共享、知识传播、育人管理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比较突出的。教职员工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服务等活动移植到一个数字网络空间环境下,从而达到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科研实力和管理水平的目的,并最终构造一个数字空间下的虚拟校园。例如可以进行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教与学,或利用大量现成的教学软件,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些都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我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教务管理系统、校企合作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招生就业系统、考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等子系统。教师运用信息科技、在线教材、结合教育学习理论将教学从传统教室移到网络上课,这种方式比传统教学活动拥有绝对的优势。另外,在线学习也是以网络平台为沟通基础进行学习活动的,学习者登入平台后,进行教材浏览、讨论、测验、做作业。像这样,利用信息技术拓展了计算机技术在教育环境上的应用范围与应用层次。

目前,我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形成规模效应,学校教学区、生活区、实训基地等各处均能联网,教师利用网络平台的意识逐步增强,信息技术培训增多;校园管理变得科学高效。

数字化校园有助于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及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强化其积极因素,弱化其消极因素,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学相长,凸显学校的特色。一个理想的多媒体教学网络由五个要素组成:①在线课程:学习者必须依据在线课程进行网络学习活动。②在线测验:以多媒体网络的方式呈现,并于受测结束时能立即给予回馈,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功能,进而增强学习效果。③虚拟教室:虚拟教室提供学习者合作学习情境,学习者借助它来进行讨论、观摩、与合作学习,教师则利用它来辅导学习者学习。④教学管理:纪录学习者的学习信息,以提供教师辅导与评估学习者的依据。⑤学习工具:常有的有笔记本、搜寻引擎、个人化环境等,这些学习工具将支持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所以多媒体在线学习不再受限于时间、地点的限制,学习者可以依自己的学习环境及状态弹性的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如此一来,过去由上而下的知识传输方式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成长通道,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大幅增加。

“数字化校园”有助于建成一个基础设施设备较为完善、功能相对齐全,资源相对丰富的集办公、管理、教学于一体的一流校园网络环境。总体看来,提升理念、培训技能、低投入高效能、创建方便实用的“数字化校园”,用业务管理软件来代替各部门的手工操作,以既有的业务系统的数据为基础形成数据中心,提供广泛的查询和数据报表服务,并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形成决策支撑系统。

此外,校园信息化在提高师生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例如建立开放性的社区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发展与管理、提高家长育子的能力与知识、提高家长信息素养等方面提供平台,实现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学环境,这也是我校数字化校园所实现的目标。

校园数字信息化建设水平如何,可以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及综合竞争能力。构建高度智能的新型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数字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一项需要持续发展创新的工程,在促进软硬件技术水平进步的同时,也应当开展相关人才培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真正的校园数字化。

篇5

二、数字校园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影响

1、有效解决信息孤岛现象,充分共享财务信息。以往由于高校规模庞大,机构设置复杂,统计数据来源渠道多,各部门使用的软件没有统一的编码,不能有效地对接,导致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孤岛”存在。财务部门的数据考虑到安全性和机密性,不能随意共享交换。而数字化校园不仅规范了数据来源的统一接口,而且安全的身份认证系统又为财务数据安全和机密提供了有力保障,使财务信息的相互共享交换成为可能,同时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统一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加快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了高校财务服务水平。

2、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部门可以建立自己的财务信息化平台。通过财务信息化平台,财务部门可以一些规章制度、服务流程,广大教职工可以在平台上查询工资、科研经费、部门经费等,学生可以查询缴费和欠费情况,对规范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数字化校园可以实现学校财务工作的办公电子化,从而实现各类财务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如校园一卡通管理、工资管理、公积金管理、各类财务收费管理、部门经费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等,大大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利于财务部门对各部门经费的统筹管理,改善学校资金的管理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当前财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领导者观念落后,对财务信息化不重视。高校财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而影响管理的关键因素是高校领导观念比较落后,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许多校领导思想中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凭借个人长期总结的经验分配有限的资金,不重视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影响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一方面高校管理者对财务信息化不够了解,害怕财务信息系统一旦实施不成功对个人产生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高校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财务信息化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财务信息化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这些陈旧、错误的观念制约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

2、财务信息化系统的网络安全风险。财务信息的保密性特征与财务信息公开性特征相矛盾。一方面财务信息属于高校的机密;另一方面财务信息又依赖网络传递,高校在利用网络共享实施财务管理的同时,将自己也暴露于风险之中。信息安全风险包含财务信息泄密和被恶意篡改,甚至被删除,造成整个网络系统瘫痪,无法运行、数据丢失等,给学校造成较大损失。

3、财务信息化专业人才短缺。财务信息化成败,人才是一个关键因素。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人才的缺乏主要是懂计算机的人,财务管理知识比较缺乏;有财务管理经验的人,计算机技术又不够强。加上许多高校往往将财务信息化简单地看成是一个计算机工程,更多地引进了计算机人才,造成了工作人员技术知识脱节,从根本上限制了财务信息化的前进速度。要想进行深层次的财务信息化,就要引进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

4、财务信息化缺乏整体规划,财务信息系统存在“信息孤岛”。目前,各高校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财务信息化建设,初步形成财务信息化运作模式。大部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仍然停留在财务部门内部账务处理、财务日常业务管理上的财务信息化,做的较好的也只是停留在网上可以查询工资、科研经费等。在学校部门间信息化交流不畅通,存在诸多阻碍,没有形成一个跨内部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的信息平台,与外部银行、财政等部门的连接更是不可能的。可见,各部门各自为政,不能有效地资源共享,就整个财务信息系统来说,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

四、完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高校领导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性。高校财务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高校的组织体制、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校领导是否有超前的观念,重视与否,是高校财务信息化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因此,校领导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性,协调校内各个部门,统筹安排,分工明确,积极为学校财务信息化道路扫清一切障碍,保障财务信息化顺利进行。

2、建立并完善财务信息化制度体系。财务信息系统在投入使用后,原有的工作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可能不相适应,要完善原有的工作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通过规范相关财务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内控管理,在财务部门内部保证财务信息系统的各项安全措施有效执行。包括岗位分工、人员权限、计算机管理员、档案管理等,都应该制定明确的制度,责任明确,出现问题有据可查。我们制定和完善了规章制度后,还要认真贯彻执行,严格落实,才能对由财务信息化带来的财务风险进行规避。

3、提高财务工作者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财务部门要定期对财务工作者进行培训,不仅是会计业务方面的,还对计算机网络知识进行普及,做到人人懂会计,人人懂计算机的复合型财务工作者。要想进行深层次的财务信息化,就需要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对高校财务人员的技术培训,要人人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学校提供财务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性,尽快了解并掌握在信息化背景下财务工作的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推动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

4、做好财务信息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财务部门要安排专人负责财务信息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财务信息平台要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备份重要数据,以免数据丢失,及时更新财务信息,让信息使用者可以得到最新的财务数据,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撑。

基金项目:本文系唐山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唐山市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12140209b)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篇6

0 引言

当前,科技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对高校所面临的整体的教育大环境、教育手段、教育的方式方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校园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建设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距:高校的发展较早,普及率较高,发展的现状也普遍较好;中小学教育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政策扶持、资金的投入较大,其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也较快。而高职院校处于社会边缘人的角色,其起步低、发展晚的现状,更是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如何迎头赶上、奋勇直追,是一件非常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1 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难点

1.1 从观念上说,观念的转变不够彻底

在高职院校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把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仅当做是技术应用,而没有从观念上转变对数字化建设内涵的深刻认识。没有把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作为改变其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手段,这就可能会导致高校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不能充分满足当代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中还存在盲目跟风这样一种状况。高职院校没有从自身实际需要和现有经济技术条件出发,合理规划、全面布局本校的校园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因此建设中的风险评估也存在很多漏洞,为以后的建设埋下隐患。

1.2 依赖厂商,后续的维护和开发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自身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不足,其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一般会采用“校企共建”的联营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在项目完成后负责验收,中间的开发过程基本由企业来完成。这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系统一旦出现故障或运行不畅,校方在不了解系统的情况下,不能自己进行系统的维护和检修。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系统的更新换代是必然趋势,校方在自身技术力量跟不上的情况下,只好继续依赖厂商。

1.3 技术人员与教研人员分离,导致开发与实际需要的偏离

目前,有技术条件的高职院校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主要依赖院校技术人员。而系统的实际使用者为高职院校的教研人员。二者的脱节会导致系统开发者不能实地了解教研人员的实际需要,这将会严重影响系统的物尽其用,造成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同时,教研人员的需求没能得到很好的满足,还可能影响教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发挥。

1.4 建设中重建设,轻视管理的存在

系统的开发运用过程中,需要良好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其正常运转。高职院校在系统完成之后,往往会忽视管理的重要性。他们没有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案,同时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高职院校的主要负责人往往把工作重心放在系统的最终成果上,忽视了系统在实际中的运用情况。这就导致了系统的使用不充分、使用率低的现状,对系统的持续发展不利。

1.5 建设中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职院校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在现实的建设过程中,校方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往往走向了“”的误区。再者,系统的更新与日常维护是数字化建设中常涉及的环节,一项系统不可能在任何时候和任何不同条件的学校通用。

2 解决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难点的方式

2.1 转变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从高职院校自身现状和实际需要出发,研发一套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数字化信息化系统,并将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运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使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能实际惠泽于教师和学生。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校园网资源库,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拓展空间有了极大的改变和扩张;教师则可利用资源库丰富教育教学资料,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优化了教育教学环境。

2.2 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减轻对厂商的依赖

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专业技术研发人员的培养。针对“校企联营”模式所出现的后续更新维护问题,高职院校更应该自立自强、自力更生。在选择适合学校的企业同时,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资本投入。这样,不仅对以后自己独立自主开发系统,以及专业的维护,都是极为有利的。

2.3 技术人员与教研人员的定期交流

如前所述,技术开发人员开发的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系统,在使用者教研人员的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二者功能上的偏差。为弥补这一偏差,更好的使用系统,高职院校应定期举行技术研发人员和教研人员的信息交流。同时,有必要加强教研人员的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教育。通过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座谈会等,让广大的教研人员了解基本的信息化数字化知识,从而参与到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中来。

2.4 “两手抓”,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齐头并进

在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校方主要负责人应充分认识到系统管理的重要性作用,重视在开发使用过程中对系统的综合管理和运用。务必要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做到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并重。同时,适时招揽专业的管理人才,对系统的正常高速运行进行日常管理。

2.5 脚踏实地,在建设中稳扎稳打

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的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校方应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用有限的资金、人力,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数字化建设这一目标。先着手于基础的公用系统和门户网站的开发,舍弃复杂的、经常变化更新的小的子系统的开发,在建设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3 结论

在面临着起步晚、发展慢的状况之下,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一系列困难:如观念上认识的不到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上的滞后以及建设中的急于求成,都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数字化与信息化校园建设的进程。高职院校要在建设中不断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建设属于自己的数字化校园。

参考文献

[1]刘颂.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难点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11):143-144.

篇7

数字校园是网络时代的一个新颖名词,数字校园的核心是指通过高效快速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来建立起一个信息资源共享,教育教学工作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校园环境。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文件指示,鼓励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采用网络途径,让学生能够对课时内容的参与度更高,学习效果更好。关于在大学校园中建立数字校园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高的认可。许多学者认为,在校园中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知识点加深了了解,同时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让整个校园的教学课堂活跃度得到提升,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对课堂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得到提升,而不会出现应试教育之下只会考试却不会表述的现象。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和信息化数字校园,整个的核心是由网络技术来体现,通过现代化的资源整合与分享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再加上近年来,随着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追求更加有效并且能够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和信息化数字校园中,主要的构成不仅仅有对教学方法的体现,还要实现整个校园的网络化。

2.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和信息化数字校园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优化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多学习的动力和欲望,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在这些情景中得到培养和启发。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和信息化数字校园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更好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整个教育工作开展中的第一任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学生的水平而导致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学生的学习能力或本身的水平较差,难以跟上教师的步伐,学习效果不理想。而建立起了网络化的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的沟通,甚至可以开设网上教学小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课本知识,教学的方向也更加明确;(2)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在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视的就是学生未来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但从?S多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大多数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实训课程较少,学生参与不积极,实训完成情况不理想等,都是许多学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学校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上也不够充分,导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整体的学习氛围也不够浓郁。在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快速的网络信息,来为学生寻找和提供实践训练的机会,并且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能够深入到企业内部去观摩和学习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改变“死读书”的状态,将学习变得更加灵活;(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设备:在教育教学中,会涉及计算机运算和一些软件的操作等,都需要有完备的实验设施来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的学校由于是新发展起来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相关的实验设备准备比较欠缺,安排相关的练习时,要么由几个学生共用一个仪器,要么直接省去了实验课程,导致学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机会,学习的效率和掌握的技能都会受到影响。而建立起数字校园的意识后,学校会更加注重对实验设备的配置,帮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实验,并使用更多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构建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和信息化数字校园的策略

1.校园信息化的需求

在21世纪的今天,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数字校园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网络化的方法来将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灌输。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个时代了,学生需要更多的机会来接触课本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于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脱离了家长和教师的管束,心理上也逐渐成熟,在学习上的动力逐渐下降。在这个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够更好地开启学生未来的学习旅程。建立校园信息化,从根本上来说,也是课堂教学的必要需求。首先,信息化教学环境能够帮助课堂的氛围得到改善,学生之间彼此竞争,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后,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并在数字校园的环境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自信。

2.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和信息化数字校园的构建方法

⑴校园网络促进教育工作的开展

校园网是在学校中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利用网络传播迅速、信息量丰富、承载内容大的优势,在校园网络中建立各学科的教育相关网页或者教育网站,并在校园网中对学生进行推广,让学生主动去点击了解,而不是在课堂上被动地去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后,对于知识点的学习也就逐渐产生了兴趣,不知不觉便跟随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而发生了改变。

⑵网络论坛(BBS)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在线交流

教育教学工作虽然从字面上来说是“教育”,但采用交流沟通的方式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通过在网络论坛(BBS)中,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亲密接触,彼此之间通过网络来进行交流,学生不用担心说错话或理解错一些内容,用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来让教师明白自己的个人思想,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地进行交流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⑶设立网上服务专栏,快速解决学生疑问

网络是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学校要积极利用好网络技术,在网络中设立网上服务专栏,还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比如“学习压力邮箱”、“个人成长思想指导”、“心理问题引导”等多种类型的网上服务专栏,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助手”,在生活的细微之处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服务专栏除了为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外,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提问和查阅内容来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反馈,从侧面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个人感受和成长状况,学校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对教育方法加以改进,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

篇8

一张张兼具身份识别、校内消费、校务管理等多种功能的电子证件已经陆续出现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手中,这张IC卡能实现学生证、出入证、医疗证、考试证、借阅证、饭卡、电话卡、上机卡、储蓄卡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学生校内生活一卡通,首批使用这种电子证件实现学生校园数字化管理一卡通的高职院校已经出现。

1学生校园管理数字化

高职院校学生校园管理数字化系统是以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为手段,依托于学校校园网为载体进行建设,是集身份识别、校内消费、校务管理、金融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校园核心应用项目,常称为校园一卡通建设项目,校园一卡通最关键的功能就是可以实现学生的校园管理数字化,包括学籍管理与考勤管理电子化、教学考试及成绩查询网络化等。

2校园一卡通证件的功能和用途

校园一卡通证件正面均印有学生所在学校的名称、学生姓名、学号等信息,内有芯片储存着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籍信息、财务信息、奖惩信息等。校园一卡通证件的功能和用途主要体现在校园消费、管理和金融应用等方面。

消费:作为现代化的电子支付工具可直接支付在校内的各种费用,如食堂就餐、校内购物、校车乘坐、上机上网、医院诊疗、资料复印、文件传真、洗衣、洗澡、理发、体育活动等等。

管理:本证件可以作为学生的校内个人身份的证明,可用于身份识别、图书借阅、自行车存放、门禁出入、考勤考绩、教学实习、学籍学分、医疗信息等管理工作。

金融应用:将校园一卡通项目系统与合作银行连通后,实现校园一卡通证件与银行卡在物理上分离,逻辑上一体。校园卡具有校内消费、管理功能,银行卡具有金融应用功能,由合作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可在国内该合作银行各营业网点、柜台、ATM机进行存/取款,也可在设有该合作银行POS的商业、饮食、娱乐场所消费、购物。

3校园一卡通项目建设

校园一卡通项目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一卡通项目的设计要架构在校园网上,不仅具备消费功能,而且还要具备身份识别和校务管理功能。校园一卡通项目的建设必须满足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规划设计,要考虑与其它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如数字图书馆、校园无线网、构建远程教育平台、教育资源库等系统建设的实施关系,要有步骤分阶段的逐步实施建设。

校园一卡通建设应该按以下五个步骤实施:物理网络的搭建;系统平台的建设;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一卡通系统对接建设;人员培训。物理网络的搭建又包括四个方面:结构化布线、网络连通(网络设备的选择)、服务器的选择、终端的选择。系统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桌面平台、数据库、防火墙等的选择。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指根据学校的需求购买一些适用于学校日常工作和管理的基础应用软件,或对本学校的具体的特殊的需求自行进行二次软件开发,如学院的数据中心建设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建立,即建设一个为全校服务的数据中心,保证数据实时更新和高度一致,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集中进行身份认证,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提高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基础应用信息系统见表1,各高职院校可根据各自的不同条件有选择的分期完成。一卡通系统对接建设是指正确处理一卡通与已有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如图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的对接和系统数据共享和应用集成等问题,实现学生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用,一卡多用。如果能够实现各系统的无缝连接,例如一卡通系统与学校课表联动,自动通过课表设置智能IC卡钥匙,能够打开将要使用的多媒体教室的电子锁,并可用于实验实训设备的开启。校园一卡通电子证件可以作为学生证、考试证、借阅证、饭卡、电话卡、上机卡、就餐卡、医疗收费卡、储蓄卡、洗澡卡、购物卡、门禁卡、存车卡、乘车卡等多种功能,要分期完成,逐步扩充各项功能。培训从人员角度,培训可分为四级:院长的培训、校园网管理员与终端操作员的培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全院教工的培训,初期首先进行校园网管理员与终端操作员的培训。

高职院校学生校园管理数字化的一卡通建设不仅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点之一,也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切入点,校园一卡通系统完成后将会使各高职院校形成一个跨平台、跨数据库的可自我发展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逐步将我国高职院校建设成一个以计算机辅助教学,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核心,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计算机校园文化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系统。

参考文献

[1]吴应良.教育信息化与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及支持关系[J].管理信息系统,2001,1.

[2]李圣良,王成华.建设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探讨[J].教育技术,2005,3.

篇9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校园数字化建设在逐步加深,网络信息技术是数字化建设的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按成校园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传输等工作,并且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技术服务等等。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能够加速校园信息的传递、拓宽教学空间、提升资源利用率,进而大幅度的推进校园建设的进步,改善传统校园运行模式,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从而在根本上改善校园教育水平和管理质量。

1.2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现状

科研管理工作是每个高职院校都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它能够推动校园的发展和进步,改善校园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增强校园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科研管理和科研建设缺少认识,校园中没有专业的科研人员,教师的科研素质也有待提升。在管理方面,科研管理工作落后于时代,工作过于形式化,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却没有实现管理目标,进而导致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落后,无法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动力。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科研管理工作也要实现数字化、信息化,但由于对科研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大部分院校在科研管理工作方面的投入并不大,导致科研管理工作与时展脱轨,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化的管理。

2 数字化校园的高?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2.1 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诸多行业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从而推动了行业进步和发展。高职院校包含了多项专业,科研项目涉及了多个领域,所以科研管理工作的难度较大。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进步,校园在对科研工作的投入越来越大,更多的人参与到了科研工作之中,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随之提高。不过,随着发展和建设,人们对科研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只有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才能推动科研管理工作更进一步。

除了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之外,信息技术也要不断的更新和进步。现如今,大部分科研管理人员仍旧只掌握着传统的信息技术,管理工作仍旧依赖于传统的办公软件来实现,这些工作软件和工作模式已经脱离了时展的脚步,造成了劳动力和资源的浪费。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工作内容和管理数据也在不断的增加,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应用技术逐渐出现弊端,进而导致管理质量和效率受到影响。从效率角度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对管理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从规范角度看,信息技术能够更进一步规范管理工作,使管理工作更加简便快捷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2.2 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所谓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将数字化作为校园发展的核心,实现环境、管理、教学、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数字化,并且建立一个用于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实现教学、训练、科研的三位一体,进而促进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背景下,建立信息化的科研管理模式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拥有独特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但是这些管理体系仍旧存在漏洞,无法满足学校每一个部门的要求。如,人事部门负责报表的统计,在统计的过程中,该部门的管理人员需要了解校园中各个教职员工的信息,但是科研处也需要通过人事处了解校园职工的信息,并在数据库中进行信息的共享和获取。然而,数据库之中的信息可能存在错漏或相同信息内容不一致的情况,进而导致管理工作受到影响。可见,高职院校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需要升级和改进,运用新的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整理和共享,确保数据的统一性和准确性,从而在根本上提升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篇10

当今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所谓的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 需要,以教育技术为动力,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系统的变革和发展,使之成为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教育形态。其具体表现为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从而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

2 中外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美国高等院校是当代信息技术重要的发源地,其信息化程度、信息管理和应用水平堪称世界最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美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信息技术应用已渗透到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各个方面。日本政府为了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以培养更多的信息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了相应的政策,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使高等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提供了借鉴。新加坡主要是通过基础设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和图书资源信息化来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由于新加坡高校有先进的信息技术设施做保障,各高校都在教学中广泛采用高新技术,从而使学校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我国从1989年国家正式颁布《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纲要》算起,已经20年有余了。期间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但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定的问题。

2.1缺乏优秀的教育资源、软硬件发展不均衡

目前,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上重硬件设备的投入、轻应用平台与软件的建设。因为硬件建设成效快,相对软件投入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较低。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网络的利用率低,教学、科研和管理很多领域的相关功能都未能实现。这种不均衡不协调的发展既制约了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如图所示)。

2.2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构

目前,各高校均设有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校园网硬件建设的过程中,领导小组的负责人均能发挥自己工作的优势,保证建设过程的顺利推进。但有时会出现对信息化建设的进度、规模和难度估计不足,对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 办公自动化、教学和科研管理自动化没有很成熟的考虑。导致信息化建设虎头蛇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工作停滞不前、无从下手。

2.3 缺少各应用系统间的接口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期,随着校园网硬件铺设完成,以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为代表的各应用系统陆续建立并投入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效率。但随着应用的进一步深化,这种各自为 战的局面已经成为目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矛盾。由于各系统的开发商不同、所用的开发软件不同,因此数据标准也各异,这就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同时由于各应用系统缺乏统一的访问接口,对于不同的应用系统,用户需要在不同位置分别访问,需要使用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使简单的应用变得异常的繁琐,系统的人性化大大降低。

2.4 缺少信息化人才队伍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要素。我们需要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造人才、 各种管理软件的集成和开发人才、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应用人才。而目前的现实是各种人才都很紧 缺,尤其是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又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

3 数字化校园的内涵

数字化校园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 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

4 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可以理解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学校平台。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教学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现就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原则、内容等加以论述。

4.1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网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可以在网上获取信息资源,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教学、科研和管理所 需的软、硬件环境,为学校的每一位师生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如图所示)。

4.2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原则

4.2.1 数字化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数字化原则。在数字化校园的各个层次中,始终贯穿着资源的数字化。资源的数字化程度反映了一个学校数字化的程度,因此,在新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也要分步骤的将原有的非数字化资源不断的做数字化处理,不断提升校园的数字化水平。

4.2.2 标准化原则

数据信息的标准化是数字化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各应用系统要遵循相同的数据标准,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共享。

4.2.3 统一化原则

为了便于各应用系统的集成,在各应用系统建设时要遵循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建立统一的数据字典,统一由网络信息中心或数字化校园管理办公室协调管理。

4.2.4 集成化原则

数字化校园庞大的数据应该是可以实现集成的。诸如教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智能办公系统等各应用系统实现一定的服务,其数据资源通过数据仓库存储,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4.4 数字化校园的规划

通过校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将校园网上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分类,让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的环境,让管理人员科学地、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很方便地出去,能够对学校所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科学的组织与管理,并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给更多的用户,达到数字化目的。

4.5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

篇11

(一)中职学校概述

职业学校是承担学历性职业教育任务的机构,分为初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大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告别了过去的底子差,基础弱,经费少的现状。如今,职业教育的教育投入逐年增加,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可也是逐年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不仅是教育事业的缩影,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预示着,也昭显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庞大的职业技术人才。

(二)中职校信息化教学提出

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是源自于大学。而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信息化教学的内容更为全面,结构更为复杂,而且功能也已经很完备。主要功能就包括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与方式,信息化教学安排与信息化的日常管理。由于高校和中职学校之前在平台的运用与设计商,还是有较大差别。所以,各自侧重点不同。中职校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当下的趋势,也是中职校发展的必然道路。

二、中职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能够影响到中职校信息化教学的方面,无疑是诸多的。要想提升中职校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系统的协调与处理,这也是受制于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主要受到教师、学校与社会的影响。

(一)教师个人资质

教师是每项具体教学安排的实施者,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是不是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取决于任课教师。而任课教师的个人资质是影响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一,教育理念的因素。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行为,而且会在教学效果中直接体现出来。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又良好的教育理念,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而一些任课教师,往往会先入为主,以自己的经验为主。忽视了采用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组织教学中形式较为老旧。

第二,专业发展的意识。任课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能够影响教师一生的职业生涯。就要求任课教师通过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技能,达到符合教书育人的专业化水平。还必须要善于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这对于职I院校的任课教师而言,又是一种趋势与要求。任课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意愿的主观态度,直接决定了信息化教学开展的优劣。在新时期和新要求下,任课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以及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对于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这也是实现专业价值的一种表现。

第三,信息化设计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对于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力是一个反映教学水平的参照物。任课教师在信息化时代,如何熟练的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而言至关重要。信息化教学手段,也不仅仅是局限于运用多媒体资源,而是需要与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同步。

(二)学校管理方面

第一,领导重视程度。中职院校的管理水平与教学能力的提升,有一个直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就是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作为中职院校发展的带路人与指路人,在信息化教学时代,能否重视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尤为关键。中职院校领导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认知度越高,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就会更加顺利。因为,一部分中职院校领导,还把信息化教学的认知,停留在过去笔记本电脑、投影机的使用上。过多的注重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工具的重视,而忽视了信息化教学的思想认识。尤其是教学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上,显得重视不够,不利于信息化教学的开展。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中职院校的基础设施投入问题,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而不是个案。要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软件与硬件设施的完善,要避免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态。

(三)社会环境支持

第一,教学改革方面。中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是要密切适应社会用人需求的变化。作为职业院校的育人方式,就要在教学模式与理念上适应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要求,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角色。

第二,校企合作方面。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与呼吁,由来已久。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企业不愿意接收中职学生实训,觉得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造成影响;而学校则觉得会有安全隐患,难以把握。因此,这也影响到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三、中职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具体举措

(一)加强网络平台开发,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互联网时代,各种资源与信息十分充足。然而,也让不少中职院校的老师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如何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所用,将大量的资源数据整合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中,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之一。这种信息化教学平台,就要包括教学课件的制作,教学资源的数据库,教学写作的各个模块。做到信息化教学平台整合绝大多数资源,尤其是能看观摩全国各地教师名师的公开课,优秀的教学案例,以及教学比赛的各种视频。

(二)灵活运用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第一,自主式学习,促进教与学相长。中职院校教师的授课任务中,不少任课教师都难以完成培训课程的课时。这就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例如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式学习。要善于利用各种业余时间,进行学习,要将平常的课件讨论与课后互动,当成学习成长的好机会。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互助写作意识。中职院校教师要善于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循环,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趣味。这也是信息化教学的必然要求,要合理的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采用分组开展信息化教学。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的手段与工具,有助于任课教师提高课堂的掌控力,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与理解。

(三)顺应职业教育规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深化学校管理制度,是教师职称评定的依据,对教师教学质量具有导向、监控、矫正、鉴定等功能。中职院校在鼓励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健全教学评估体系,用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对教师业务考量的重要依据,此起到积极的教育、导向和激励作用。为了督促中职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学校可将教师信息化教学频率放到评价内容中,对于频率较低的教师,予以适当的惩处,频率高的教师,予以奖励,方面可以激励教师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尽快适应信息化教学。

参考文献:

[1]谢传兵.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发展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14(2).

[2]王保成.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阴[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5(4).

[3]蒋萍.开放大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策略饥.中国远程教育,2012(21).

篇12

我国高校的校园信息化发展向来走在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前列,扮演着引领者角色。在刚颁布的《规划》中,专列一章论述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问题,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要求“大力推进普通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建设完善的信息、网络教学、知识共享、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等数字化平台”等。

可以看出,高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将是引领和代表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工程的一个典型样板。它将直接决定整个高校信息化的水平与方向,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

重新认识高校的数字校园

首先需要探讨的问题是: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其所依据的核心理念究竟是什么?

在20世纪末,当高校数字校园初建之时,它通常也已水到渠成,稳步发展;管理似乎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数字校园未来的发展将走向何方呢?

本质上说,数字校园是展示信息技术对高校整体性、全方位和结构性深刻影响的重要舞台,其所体现的是一种信息时代社会变革整体背景下的共同发展趋势。它的核心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变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流程,推动高校组织模式、管理结构与运行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教学与科研之目标,最终实现高校管理与运行模式的重大变革。简言之,就是要用“数字校园6E理论”作为指导,分析未来数字校园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模型。

“数字校园6E理论”认为,数字校园是由6个要素组成:管理信息化(E-administration)、教学信息化E-learning)、科研信息化(E-research)、校园网络生活方式(E-lifestyle)、电子化参与(E-participation)和电子化民主(E-democracy)。这6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则构成数字校园的基本结构(见图1),各要素之间既有先后顺序,同时也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数字校园的发展进程。大基本职能。相应地,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也是围绕着这3个核心来展开和延伸,即管理信息化(E-administration)、教学信息化(E-learning)和科研信息化(E-research)。进一步讲,数字校园还构成了大学的网络生活方式(E-life style),即一个由信息通讯技术所构成的工作、学习与交往的“数字虚拟生活环境”。它主要是针对大学校园中数量最多、最为活跃和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学生而言的,他们是校园网络生活方式的核心主体和代表人物。

在校园网络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就是“网络化参与”(E-participation)和“电子化民主”(E-democracy)。信息与数据的传递与交换的加快、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教学环境的改变仅是手段,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应该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总之,以管理信息化为基础,以教学信息化、科研信息化为核心,以网络生活方式为表现形式,最终实现校园管理的民主化,是大学数字化校园的核心理念和发展目标,也是认识数字校园建设重大作用和意义的基本出发点。

理解网络环境下的校园管理民主化

我们认为,当前数字校园对大学的影响与作用正在进入一个更深的层面:高校的管理民主化问题。教育民主化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初看起来似乎与教育技术关联不大,但实际上从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来看,数字校园将可能会对高校的教育民主化产生显著而深刻的影响,值得重视和研究。

篇13

一、论坛主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

承办单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

二、论坛内容

1.特邀领导、专家报告

2.全国名校长报告

3.与会代表围绕“教育现代化与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发展”等专题互动交流。

三、论坛参加对象

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各协作研究会领导及有关会员单位和个人,各地教育局主管信息化领导、教育科研单位、电教馆(信息中心)负责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主管信息化的副校长,教科研中心、信息中心主任;学校信息化教学骨干教师;征文获奖作者。

四、论坛时间、地点

本次论坛定于8月中旬在北京举办。具体时间、地点将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省略.cn)上。

五、论文征集

本次论坛将围绕主题举行论文有奖征集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省略.cn)。

六、其他事项

1.会务费:680元/人(含会务费、餐饮费、资料费),住宿费自理,食宿由论坛会务组统一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