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素描教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素描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素描教学

篇1

首先,我们很难给素描下一个准确而明白的概念。因为素描的概念是随着我们的认识而发展的,不是说我们对它讲不清楚,而是人们对素描的理解与认知是伴随着艺术自身的发展而进步的,这种由模糊到清晰的认识过程就是素描的发展变化史。因此我们更愿意说素描的问题就是艺术的问题。艺术发展变化了,素描自然会改变,换句话说,素描的改变与进步会从侧面印证艺术的发展,由此可以说素描的风格与画家的艺术风格都是统一与紧密联系的。就拿我国最早的由徐悲鸿先生引进的法国素描体系到五、六十年代学习苏联“契斯恰柯夫”的全因素素描体系,再到“八・五”后逐渐发展与走向多元的现代素描,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素描的变化与艺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同时素描的变化是在素描自身的前提下的发展的。几百年来,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地位和最方便的造型手段是毋庸置疑的,而视觉艺术又都涉及到造型(造形),造型能力的强弱又直接关系到表现水平的高低。无论是以客观手法对现实物象进行客观写实描绘的传统素描,还是在研究与尊重客观物象后对其进行某种主观色彩的描绘和表现的现代素描,都改变不了素描是对存在对象做出的最简洁与直接表现的这一基本事实。哪怕是我们对想象中的或意念中的符号与图像用素描进行抽象的表达时,都脱离不了一个大致的形象与黑白色彩。而这个基本的视觉形象与黑白色彩是构成素描艺术的本质要素,不管它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写实的还是抽象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我们今天重新讨论素描是缘于我们受到目前形势下艺术理念的影响而对素描造型与造型基本要素(如线条、形象、色彩、结构、空间等)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来作为前提的。在这个大的前提下,从过去的明暗(光影)素描、结构素描、线形素描、全因素素描,到现在的研究性素描、观念性素描、专业性素描等,素描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均是由我们的造型意识和造型观念而引起的,反映在视觉图像上就是素描内部造型要素――诸如线条、形象、空间、色彩等发生改变而已。(像目前国内出现的一些极具个性风格的研究性素描、观念性素描及专业性素描等作品只是从新的视觉形象上寻找和重建了新的绘画语言和绘画样式而已,并未脱离素描表现最本质和最简洁的形、色要素。)所以,目前我们要想深入而全面的了解素描,一方面得从客观上对艺术发展史、艺术现象与艺术规律做必要的了解与认知;另一方面又得从素描自身与造型规律、造型要素,像形、色、图像等一系列原理作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只有从这两个维度上共同下功夫,我们才能深刻地把握当下的素描艺术。其次,素描艺术与素描教学是两个概念,在本质上它们相互联系,不冲突,但有区别。正如西安美术学院前院长杨晓阳谈到的:“素描教学法研究的是素描艺术表现的手段问题,而素描艺术则是运用素描的表现手段进行创作后达到的完整的形式内容的综合效果,作为学院教学首先研究的是素描科学(这里的素描科学指,如形体、结构、比例、透视;点、线、面等构成要素与构成规律等,笔者添加。),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手段,而创作问题是艺术问题,对学生来讲是终生问题,课堂只能解决方法。学到的只是手段,而不是全部。”就目前一些院校学生素描好而创作差,我们认为那是个体意识与素描教学出现偏差的原因,是由个人并未全面理解与认知到素描的表现与素描语言的不足或误读所造成的,或者是因素描教学过于主观与偏激造成的,而非是素描与创作自身之间存在着不统一。何况艺术史上还没有那个大师出现素描好创作差,或创作好而素描差的问题,这就是说只要我们尽可能解决了素描艺术与素描教学的联系与不同时,较全面、客观与系统地给学生讲授、训练、示范、引导、启发后,尽量让学生从认识和观念上不要走向误区。具体到教学中,我们是以写生为主,还是以创作为主;长期作业还是短期作业;采取素描形式还是速写形式。这些只能根据学院与学生的整体水平与具体情况来适当的量化而定,没有绝对的要求与标准。譬如,科学的、系统的、长期的画素描是一种方法,主观的、抽象的、短期的画素描也是一种方法,二者不冲突也不矛盾。只是前者较为直接、明确、方便,更适合于低年级学生;而后者较为间接、抽象、复杂,并且要以了解前者为前提,较适合高年级或具有一定素描基础的学生。至于教师要安排那一种方法只能根据学生已具备的专业能力和认识程度来考虑。

再者素描教学必须得遵循普遍存在的原理,即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从而做到素描教学有序、理性、完整、由客观到主观的发展路径。关于这个基本原理,传统素描教学体系做的比较完善,在今天我们的教学中可以借鉴,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素描教学体系中所出现的比较模式化的、呆板的教学环节与素描观念,我们得按照今天的新理念做出相应调整与改变,以此来完善素描教学体系。这其中的“从客观到主观”既是我们认识素描的规律也是素描练习的规律。因为“客观”会保证我们科学而系统地了解与学习素描的基本要素,发展历史,写实造型方法,而“主观”使我们尽可能的发挥自身才能,深入和扩展、提炼和归纳素描表现能力,把个人的、抽象的理解与表现能力运用其中。具体而言我们应先简单后复杂,先具象后抽象地让学生了解与掌握,而不能盲目地为短期成绩搞些创作不是创作,写生不是写生,表现不是表现的素描教学。毕竟素描教学不等于素描艺术,二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距离,我们教师自己得清晰地把握教学走向与进度。

同样执行力也是保证素描教学与素描成果的关键原因之一,再好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如果没有系统而具体的实施过程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学校所能提供的教学条件和教师个人教学计划、操作都要合上节拍。为了教学目的,课时、作业量、教学内容等,都可以给授课教师一定的自由度和调控能力。其实任何教学,任何新的体系与教学理念,都是以共同的规律为基础的,这就要求我们持有各种不同认识、不同理念、不同方法的教师都必须坚持而不能违背的教学原则。在这个大的原则下,教师的个人喜好与独特教学理念才能得以展开与实施,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走捷径,而是我们必须尊重艺术规律和真理的原因。所以,因材施教是有条件与有前提的,在认识到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自由的支配和更大范围的探讨素描与素描教学才是我们教师发挥自身才能和教学经验及教学理念的钻研方向和前进道路。最后,让我们重申一下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大忌――功利和浮躁习气。因为一旦教育和被教育者功利与浮躁起来,人的理性将会彻底丧失,而主观和盲目的教学必然会导致人的机械和死板。再说没有什么教学理念是绝对的,同样也没有什么教学方法是万能的,我们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在规律的约束下怎样让素描艺术与素描教学结合得更好、更理性、更客观,而二者之间的协调与自由度是体现素描教师个人智慧与教学能力的关键地方。

参考文献:

篇2

二、教学方法

在素描教学方法上,传统素描和现代素描存在很大不同。传统素描教学常常给予学生简单的技术和技能训练,由教师在课堂中陈列静止的物体,并要求学生四周围观,被动地绘画。还时不时地改变摆设的物体,这样会导致学生内心真实感受的传达受挫,从而使学生创作作品中所呈现的个性特征消失。随着社会发展,素描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发展,现代素描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可以依据兴趣寻找自己喜欢的题材,使主观能动性在创作中发挥到极致。即使教师摆列实物,也要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彰显学生独特的个性以及价值。现代素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被动地创作,而是主动活泼地创作,并与教师进行深入沟通,以达到思想和价值层面的交流。

三、素描训练角度

美术创作需要很好的创新能力,因此创新能力训练在现代素描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传统的素描教学更加注重造型能力的训练。创意的素描以不同于以往的观念创作绘画,伴有微妙而复杂的心理活动。创意素描训练呈现多样化,使学生更全面地认知素描造型,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独立分析造型及构成。因而,灵活独特的创意构思,在创作中传递出学生的个性思想,而所展现的画面形式更是与以往画面形式截然不同。

四、选用媒材与表现题材

与传统素描教学相比,现代素描更加独特,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其一,传统素描过于看重绘画技巧,而对媒材不够重视。现代素描教育弥补了这种不足,运用不同笔墨、颜料等新材料工具,在素描创作中大胆应用现代科技。其二,传统素描表现题材比较单一,而且表现道具以石膏为主,还有其他生活用品,如果蔬等,唯美的审美过于极端。在现代素描教学中,题材范围更加广泛,选择更多,基于此形成具有独特形式和审美价值的新道具。选择空间的扩大,表现题材的独特个性,给人全新的感受。

五、表现形式和手段

明暗调子是传统素描常见的表现形式,分析其规律变化和结构理解是传统素描中必不可少的课题。这就促使创作者使用明暗分层的技术手段,将客观实物的各个方面以及色感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现代素描的表现形式要求紧紧联系专业,采用准确简单的线条构建形体,创作中尽量不用明暗手段。线条表达准确且符合透视规律,因此,在比例方面要求更严格。在现代素描中,写生对象的照明采用自然光或者多光源而不是传统的打灯光。画面的视觉效果是传统素描的目标,它一般取决于传统素描的绘画特性,因此,明暗调子是传统素描重要的表现形式。以理解、剖析结构为目的,是满足现代素描的专业要求的需要,简单明了的线条是现代素描常用的表现手段。

六、空间理念和细节呈现

由于表现形式的不同,传统素描重视视觉效果的呈现,形象的艺术感染力是重要的画面效果的衡量准则。而现代素描画面效果重视结构的理解感悟,科学准确表达形体结构是现代素描画面效果的衡量准则之一。其与传统素描存在着差异:一方面,在空间和立体的表现上,现代素描更注重较强的三维空间立体感。现代素描习惯把物体看作透明的,可直观地把其全体结构表现出来,这需要对三维空间有很好的把握。另一方面,在细节表现中,构建物象的联系是现代素描要表现的重点,它需要了解物象的形体构成以及部分间的组成形式。物象内在的本质特性是现代素描的重点,需要从现实形体中分析概括。虽然传统素描和现代素描都有其独特性,然而其真正的内涵还存在差异。

篇3

一是学生死抠局部,造成局部之间相对孤立,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局部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位还是空白,导致画面极不完整。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整体意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辅助线组织或检查画面:中轴线横量纵向的左右比例关系,水平线推测画面横向的透视变化,垂直线、斜线可比较对象各部位的上、下、左、右关系等,逐步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在表现对象某个局部时,所花时间不宜太长,应逐步转移到其他部位,做到同步进行,使画面完整统一。

二是学生画好物象的大致轮廓后立即上调子,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从不研究对象的内在结构关系,哪里深点,哪里浅点,只是用平涂的调子加以表现,把立体的对象平面化。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结构知识。在提高学生结构意识方面,我要求学生面对物象应积极主动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的内外结构,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做到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建立起结构概念和整体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他们明白应该怎样去观察分析、怎样去表现。

二、从艺术素养入手强化学生的艺术观念

在素描基础教育中,在强调学生实践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传统的素描教育偏重实践而轻理论,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学生也往往把技术水平作为衡量自身素质的标准,非常漠视理论水平和艺术素养的提高,甚至以为“技术”与“理论”之间是相悖的,过分专注学生的技巧性训练,不利于开阔他们的眼界,容易使他们对一些艺术产生成见,甚至抵触和排斥不同类型的绘画形式,导致他们以自己所学到的具象写实和传统理性思维来衡量各种绘画流派,从而产生错误。

绘画是一件需要动手的事情,因而很多教师都喜欢在画室里摆静物上课。但是,一些教师极少向学生讲明应怎样观察和表现物体,只是简单地讲一讲“三大面五大调子”,就要学生开始实践。这样,学生由于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画面,往往无所适从,只好迷失于画面中,依葫芦画瓢,照抄对象;由于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对画面没有控制力,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也感到茫然,很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厌倦心理。这种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于素描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感性上。如果在课程开始阶段就通过鉴赏、研究、分析名家和优秀学生的素描作品,把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给学生讲解清楚,不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对素描逐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能从更高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作品,主动地把握画面。边分析作品边讲解理论的教学过程是极有活力的,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画面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形式美的想象感悟能力和创造性地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个“基础”就应该为这个“造”字服务,确切地说,打基础是为了创造。因此,教师在素描课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提倡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意识,从而赋予素描课堂新的活力,使素描和别的画种一样成为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

三、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

篇4

一、素描应重视“整体性”

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三大面、五大调”已经初步理解,但在作业中也反映出了几个问题:有些同学缺乏对整体效果的把握,总是一味死抠局部,因而造成局部之间相互关系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表现为:某一部分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分还是空白的。教师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素描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与要求和教学目的有一个正确认识。

初学者在整体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最易犯的毛病是从局部入手,造成包括比例、结构、明暗、空间、透视等方面的错误。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少走弯路。素描画的是实物的本质,而并非一些表面的“浮云”,这就要求学生在作画时要反复观察比较。素描基础教学也是理解实物的过程。正如我们通常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就是说,在画素描之前学生应当全面地去观察所画对象,不仅用眼,还要用心,只有观察细致、理解透彻,才能画得传神。学生要理解物体的起伏凹凸、明暗虚实关系,都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内在结构的外部表现,要想深入地刻画对象,必须要做到“知其所以然”,研究其内在结构关系。只有理解能力得到提高,我们的绘画技能才会提高。理解是我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思考、总结。理解的重要性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各阶段对目标、概念、程序认识上的模糊。怎样能做到“整体”?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进行素描思维训练。例如在作画之前,教师先教学生“眯”着眼,观察作画对象上、下、左、右构成的大致外形,通过目测找到大致的透视与比例,然后应用几何大外框、辅助线在画中确定物象的准确位置,培养学生对画面整体观察、整体布局的习惯。

篇5

素描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平面造型方式,可以说是一切图画之母。从广义上讲,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起源于西洋造型能力的培养。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

素描是造型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基础的学科。素描的优点在于它的“单色”,有利于我们在观察和描绘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排除色彩因素的干扰,去训练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研究和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培养准确、生动、概括的表现对象的造型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步入社会工作奠定坚实的造型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造型艺术基础训练的素描教程也在不断地发展。功能的变异是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之间最大的不同,绘画艺术由单一的模仿写实向多元的表现性、抽象性发展。

一 传统的素描基础教学

传统素描是一门以培养造型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在绘画中要求画面效果与对物象的视觉感受一致。在这样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我国美术教育模式一直沿用传统的美院基础教育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素描的写生和基本功技法的训练,造成学生被动地描绘现实存在的对象,反复去推敲对象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明暗关系和体积的起伏转折、质感、量感、空间虚实等,把注意力集中在真实再现对象本身上。在教学中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训练模式: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像——人物头像——半身像——全身像——人体。数十年来,学习美术的人都是沿着这套程序走过来的。它看上去是一套既严谨又循序渐进的程序,实际上它却是一种单一的、程式化的训练模式,可以说这种直观写实训练是一种纯粹的再现造型的技能训练。若我们把素描看作是习艺者的“基本功”,在传统素描基础教学中,写实技巧则成为基本功中的基本功。在教学中逐步提升写生对象形体的难度便成为一套循序渐进的学习程序。在这种传统模式的训练中主要以绘画技巧的传授与训练为内容,以追求精确地再现客观对象为目标。这也常常成为考究一名美术学生基本功是否扎实的标准,那就看他是否按照这一套完备严格的程式学习到了完备的写实技能。

二 传统素描教学的弊端

教学中,作为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教学,强调基础的、传统的教学无疑是对的,但在目前高中阶段,为应对美术专业考试,学生们常常屈从于某些固定的“素描写生”模式。这些模式缺少了学生个人的内心体验,缺少了对于学生创造力、个体思维力、精神意识的引导,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导致了其对素描概念的误解,不利于以后的艺术发展。所以,作为执教者,应把培养学生创造力放在首位,改变他们现有的传统思维模式,逐渐形成以个人内心体验为主导的、新的造型意识,增加创造性思维模式的训练。因此,教师有责任从一开始就努力激发学生基本的艺术直觉和潜能,帮助他们形成敏锐而开阔的审美能力。

三 现代素描教学

传统素描是一门以培养造型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现代素描教学则将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在提高学生造型技术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个性和艺术表现力。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师王华祥老师在对素描教学的研究中曾提出“将错就错”法,从中可以发现,他把素描归纳为再现素描和表现素描两种,再现性素描被当作是“看”的训练;表现素描被当作“想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欲望。而这两种素描不是泾渭分明的,特殊技巧所带来的独特语言本身也包含某种思想,表达个性思维又必然借助于特定的技巧手段,“再现”中有“表现”;“表现”中有“再现”。写实的主张并不受排斥,重要的是对真实的正确认识,真实不等于模仿,因为模仿只能用有形的具体事物,而真实既可用于有形之物的表现,也可以是情感印象思想的表达。因而我们要摆脱对素描原有的的认识:“素描不是机械的描摹客观世界”,素描作为绘画的一门基础课,从课题的设置到教学的实施,要将再现造型和技能训练与主观的表现手法、艺术再创造相互结合。

四 现代素描教学的方法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地感觉、思考和作画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在训练中不再是简单的技术训练与技能传授,而是一种活泼的参与,突出教学互动,师生之间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的传递和交流;其次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重在引导,顺着学生的意想动机进行开拓性启发,不再像过去的教学那样给学生改作业,这样很容易切断学生最真切的心理感受和表达,阻断了作品原创的个性化。

同时,作为教师,应摆脱传统素描观以及训练思维的束缚,打开学生的眼界,激活学生的思路。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去开拓更多的表现领域,如运用集中讲解、个别辅导、作品观摩、作品示范等方法进行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把被动地再现变为激情地创造。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互相观摩、互通信息,进行学术和技巧的探讨,活跃艺术氛围,加强与其他兄弟学校及艺术院校的横向联系,开展学术交流,以利于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今后的现代素描教学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总之,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既要严格的再现造型训练,还要在客观的描绘中导入主观的表现,鼓励艺术再创造,将传统素描和现代素描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篇6

当传统的素描技法和观念不能满足我们的审美需求的时候,我们理应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借用其他新型材质来改变这一现状。曾经被普遍视为单色画和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它的定义正是相对于“彩描”而言的。在今天,画种的界定已不再重要,而最为重要的是艺术家是否具有创造性精神。纵观西方艺术史,我们会发现“素描”最初是作为草图出现的,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留下的作品中可以得到印证,后人把这种草稿草图作为基础课来训练。一种事物自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而素描的消亡不是物质概念的消亡,而是内涵的升华,也就是要把素描上升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新型的艺术形式。当今艺术领域,专业细化的程度较高,每个画种应该有其独特的训练方式,素描也不例外,只有摆脱“基础课”的束缚并拓宽自身艺术表现力,素描才会更加具有生命力。以前市场上除了铅笔、碳笔之外,素描没有过多的材料可供选择,而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绘画材料也是丰富多彩,琳琅满目,这恰好为我们革新素描语言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没有必要再用某种固定的模式作为素描训练标准和评判依据,素描理念理应得到相应的调整和拓宽。

我们应当把素描当作一门有意味的绘画形式语言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领悟到素描可以像文字一样被阅读和理解,而对于其制造者来说是最质朴、最真诚的情感表达方式。既要让学生明确素描训练的目的就是提高造型能力,还应该让学生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和奥妙。造型的目的就是为了传达个人情感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度,艺术作品不是自然的产品,而是基于人的活动,具有主观性。我们必须把画面的每根线条都当作是个人的独特语汇,让工具、材料自由地工作,让它们制造自己的语言符号,对不同的材质所具有的视觉效果和美感给予充分的表达,特别是新型工具和有色材质的加入,不仅可以丰富素描语言,拓展素描表现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我们要本着实验的原则,鼓励学生对新材料的关注和应用,在实验中比较,在比较后进行选择,从中寻找到适合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方式——写实、表现、具象、抽象等方式。总之,我们利用能够利用的一切形式和手段,建立起自我的审美体系及新的形式语言。

在指导思想上,要把突出素描的绘画性和创造性作为最重要的一点来加以研究与训练。素描中对形体不是被动描摹,而是主动处理和表现,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头脑。在作画过程中,要屏气凝神,洞察所绘对象的内心世界,把自己与对象融为一体,为情而造画,而不是无病、“为赋新词强说愁”。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单讲理论是不够的,教师应该以直观性教学为主,以理论为辅。教师如果要让自己的理论或指导思想得到学生的认可或采纳,那他自己必须是第一实践者,即教师的现场示范质量是很重要的,他必须在具体操作中表达出来这种思想,即为情而造画,突出素描的绘画性和创造性。作为教师,可能会在某一时期只在一种艺术风格或形式里去完善和发展,如果学生的风格或形式有别于老师,老师应给予支持和鼓励。

在作业要求上,素描的画面要有鲜明的个体语言,能给画面营造出一种真实感和现代感,既要“假”得真实、可信,同时要强化一种画面结构的力量和感染力,使画面具有原创性,同时又具有可读性和欣赏性。

在艺术追求多元化的今天,任何体系都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版本,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去迎接各种新形式的到来。各个院校应该创立适合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素描也不例外,那种一统天下的教条主义应该远离我们的课堂。《石涛话语录》有这样一句话:“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笔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石涛针砭时弊,提出“我的精神”的论断,即强调艺术家必须重视自己的创作个性。同样,我们在素描课上也要提倡一种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意识,并鼓励学生去探索未知的领域,给老套的素描课堂赋予新的语言与活力,使其和别的画种一样成为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即一种有意味的绘画形式。

参考文献:

[1]冯健亲著《素描》,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年2月

篇7

高职素描教学注重学生造型能力方面的培养,若素描造型教学忽视速写,会影响学生的观察能力,扼杀学生绘画造型时初次感觉,产生思维疲劳,画出的物象冰冷,没有情感,为此在素描造型教学中,要合理的结合速写训练,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速写从字面上看“速”为关键,“写”为表现,绘画者可以用短暂的时间绘画出生动的物象,这就要求学生应具有敏锐的观察眼力,准确地把握物象特征,简练地绘画物象。对于那些动态的物象,速写仍可快速把握形体结构特征,突出重点,从而运用各种造型手段,表现素描对象结构。可以说速写是培养学生赋予物象情感的手段,做到“物我一体”、“人画合一”的境界,这样以来就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促进学生造型方面的全面训练,构建造型独立的素描审美价值,赋予造型教学更多意义。

2.速写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审美品格

速写之所以从美术专业中独立门户,是因为它具有着独立的审美情趣,这是它本身的特性,决不能认为它是素描的附属品。速写就好比日记,将生活中遇到的事物与感受、点点滴滴,寥寥几笔展现出来,有着独特的魅力,值得人们欣赏。有时速写虽被看成“草图”,但也有其重要价值,与素描一样通过线条、黑白、明暗进行造型,实现整体画面。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速写的美感,明确速写作品是经过绘画者采用各种技巧,各种视觉要素处理来实现的,不是单纯的临摹物象,凝聚着绘画者主体的审美品格。学生的速写训练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辅助素描完成一幅幅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实现素描基础教学的目标。

3.速写为素描创作提供大量的素材许多画家都得益于速写,缘于速写为他们收集素材,这对素描教学有着很好的借鉴,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速写这个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携带简捷工具,快速捕捉物象,挖掘不平凡的形象,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这些一点一滴的生活积累与真实感受,为收集素描创作素材做好准备工作。一位优秀的学生,从学素描开始就应不间断的画速写,学习中外绘画大师,用速写的形式记录生活中的认识与感受,探索艺术的最高境界。也许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大部分学生选择科技产品记录生活,却不知对速写的忽视,导致着自己的素描造型能力的下降。为此,素描教学中教师应大力推崇速写,稳练学生的基本功。

二、素描教学中应强化速写的实践训练

目前,学生侧重素描长期作业训练,“依葫芦画瓢”的进行绘画,是难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上文笔者谈过速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挥学生个性,提高审美能力及创作能力等诸多作用,所以对于那些基本功薄弱的学生来说,应强化他们对速写训练的认识与实践,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强化基础线条练习

“无线者非画也”,线条是速写的基本表现形式,可以说速写就是一种线的艺术。线条的存在十分简单,但形式多样,有直线、曲线、长线、短线、粗线、细线等,表现物象时要穿插运用。这些灵动的优美线条可以夸张、可以取舍,通过作者的创作形成别有趣味的作品,各种线条的交替运用,可以绘成体态多姿的人物,绘成热闹的人山人海,绘成美景怡人的田园风光,绘成车水马龙的繁华城市。教师要逐步教会学生掌握线条的运用技巧,理解各种线条的长处,使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力求线条以丰富的浓淡变化呈现画面的细腻、优美、生动。即使速写过程中出现线条的运用错误,也不要用橡皮擦掉,可以用其他的线条进行弥补,为此落笔要大胆,多肯定自己,使线条在多次练习中渐渐流畅、精美、干净。

2.速写训练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速写技能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把速写训练划分成单元块的形式进行教学,选择速写对象要由静到动、由少及多。无论动态、静态物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要逐层加大难度。尤其在静物速写之时,可以建议学生一丝不苟、缓慢仔细地画,争取透彻、完整,在速写中巩固自己的基本功底,较好的掌握速写要领。如在画花草树木时,要求学生从局部入手,细致观察结构,画好叶、画好枝,虽似简单,但能帮助学生了解物象结构特征,提高功底。速写教学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的素描创作登堂入室、游刃有余,让学生头脑之中不断闪现出创作的火花,绘画起来得心应手。

篇8

    笔者不主张在素描基础练习上,采用变形的手法,在打基础的阶段,“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二、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

    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

    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

    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

    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目的是为了看清楚那个要画的局部,并不作全面考虑,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局部的细枝末节而看不到整体的情节气势。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完成一份素描作业时,要根据对物象的观察和感受,对习作的整体效果有一个设想,就像导演拿到剧本就应该在思想中形成这部戏或这部电影的整体“视像”一样。

    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

    整体———局部———整体,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应当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所以,掌握整体是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征,有了具体物象的整体性才有提高的基础。

    三、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

篇9

1设计素描教学与传统素描教学之间的关联

设计素描是与传统素描有机融合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创新思维性的产物。素描教学是给予传统的素描教学基础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设计素描教学的作用下,具象表现手法和意象表现相互结合,通过设计原理的运用,对物体进行创新性地描绘,将艺术新概念充分展示出来。设计素描教学在表现形式、观察方法上是对传统素描教学的选择性继承,更是传统素描教学的创新发展。

2设计素描教学与传统素描教学之间的差异

2.1教学目的的差异

在传统的素描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对对象造型能力的准确再现,以客观物体具有较大的形体、明暗、结构、比例、体积、质感以及空间等特性为基础,如实地将物象客观地表达出来,重视技巧及技术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脑、手、眼协调一致,侧重于理性、严谨、客观的思维培养。学生可通过对现实对象的描绘,对物体的各部分结构的比例关系、体积起伏、明暗关系、量感、质感以及空间的虚实等进行反复推敲,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物体本身的真实再现上,侧重于掌握素描的技巧,度感受以及灵感问题涉及过少。所以学生素描的思维性、创造性被忽略。因此传统素描教学只是造型再现技巧的一种训练,致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不到很好挖掘,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设计素描教学在不断改进的历程中注入了新鲜的教学元素,现代设计素描教学不像传统描绘教学那样以设计造型为目的,而是在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培养学生利用构思能力能够将想象中各式各样的物体形象化,并且以画面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经过系列的艺术处理与修改,在理解的情形下,进行创造性描绘。设计描述教学的主要意旨在于对学生在形体的认识、组织构造以及创想的启发与引导,而不是天马行空,无依无据的去构思、去空想。引导学生在观察分解的过程中,抛开传统抽象的明暗透视方法,而是将物体经过简单重组,并将新的理解思维倾注进来,而后利用平面展现出来。设计素描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用主观方式对物象进行破坏及重组,使学生洞察物体的敏感性得到提高,对物体功能与形态重新进行认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与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加自由地对物体进行思维造型,表达事物、看待物体的潜在能力得到提升。

2.2教学物象的差异

在传统教学中,所用的绘图对象较为单一,一般有景物、石膏像、几何石膏、人体像等。表现与再现物体与光影之间的细微变化和内在规律是教学的重点,对物体之间所存在的微妙关系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注重在造型上物体的准确再现。注重纯粹的艺术性与审美性。传统素描主要是物象的内在精神性与艺术性的传达。设计素描教学中,身边的任何一个物体都能够成为作业的物体,比如,废弃物、铁桶、破碎的器皿、手套,也可是人物、植物、动物等等。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物体。通过学生对物体的真切感受,改变不同的观察方式,去洞察物体所具有的且容易被忽略的表现力。通过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进一步对物体的构图与造型进行处理。培养学生宏观的审视自然物体的眼光;重点培训形式对不同结构的认知能力,着重训练学生自然光影的排除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自然形态内部结构的分析,对结构、造型对于设计上的启发给予关注。比如通过西红柿、洋葱、白菜等剖面观察,对呈现的自然形态进行分析,进而对物体进行由外到内的形态进行研究,对单元形态、被放大的微观图形进行分析,对比宏观景象,启发学生对于新形态的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唤起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渴望与创造力。

2.3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针对物体描绘教学时,设计描绘与传统描绘所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模特、景物的选择以及最终的画面提供都是根据教师的审美为标准,学生对于画面的美感色调也只能被动接受,在观察方法上设计素描教学采用的是以我为中心的主观意念,由传统的“让我看”转变成“我要看”。通过观察、思考到最终的表现物体造型进行设计。观察的另一个手段则是测量,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常常将观察、测量以及推理进行结合,在观察的全过程充分运用透视原理,与只重视肉眼直观感觉的传统素描观察大有不同。同时,设计素描教学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对物体进行随意拆装、解析、变体,进行物体的再创造。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与推测能力,长期作业量大大减少,默写速写的作业量增多;只提供物体功能,让学生进行“凭空”设计,或者只给出在功能上相反物体让学生进行反向设计等等,通过多种手段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去选择、挖掘题材,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现场观摩或者多媒体课件设计,让学生对设计的全过程有着更深的认识,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及创新设计的思想意识。

3结语

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带动了素描形式的不断更新,在传统素描得到了继承与发展的同时,设计素描教学以一门具有独立性的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融入到了素描艺术教育当中。对设计素描教学及传统素描教学进行综合分析,设计素描教学既有着很多不同于传统素描的规律与要求,二者之间又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中,既要在“扬长”的基础上实现对传统素描的继承,又要与设计素描进行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的基础服务对象,注重引导造型基础学习,使素描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康凯.试谈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在教学中的异同与结合[J].美术大观,2014(3):146.

篇10

1.安排学习内容由浅入深。

根据经验,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最容易受高难度教学内容的打击。特别是第一次作业,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效果不理想时,往往开始自卑起来,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学习美术的所谓“天赋”。反之,当老师安排的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学生作品中总能找到闪光点时,学生会在成功的喜悦中自信地走上艺术之路。因此,我们不提倡那种不切学生实际地安排艰涩深奥的学习内容。所谓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的教法将会适得其反。

2.开展作品欣赏教学或参观水准较高的作品展。

特别是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优秀作品欣赏,从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优秀素描作品到当今国内外各种流派的成功作品都可进行赏析。在欣赏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在艺术家们精彩的作品面前得到精神的洗礼,让他们在对大师们艺术境界和非凡成就由衷叹服的同时,内心深处的激情火花为之迸发,也许当一个艺术家会成为他们永远的梦想。在赏析中,我们可以介绍对素描的认识,比如:(1)艺术家的素描往往是为创作服务的,在生活中有了认识,随之即兴一勾,看起来虽简单,但实质是灵感火花的捕捉。比如拉裴尔见到一个认为很能代表圣母形象的青年妇女,恰巧手边又没有纸,就将其画在了一块薄煎饼上。他的圣母作品之所以传神,正是对生活的真正热爱与细心观察、勤奋实践的结果。(2)素描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体现了画家不同的修养、气质。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没有千人一面的现象,好的素描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风格。比如,达・芬奇的缜密细致,拉裴尔的优雅抒情,米开朗基罗的强悍及强烈的生命张力,鲁本斯的性感,安格尔的含蓄、简洁及质感的表现,凡高澎湃的激情,毕加索旺盛的创造性,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画家的素描作品,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展现了素描艺术所特有的魅力。通过欣赏教学,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跃跃欲试。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独立作画能力

一幅习作能反映作者作画时思维活动的过程、心理活动的过程、道德认识的提高过程。紧扣这些过程的每个环节,是指导绘画的关键。学生在作画的训练中,常常不自觉地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法学习,错误、混乱地表现对象,并麻木地进行下去,这一恶性循环的症状在哪里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对象没有整体深入的认识、理解及全面的分析与把握。没有对感受到的第一印象进行追踪和提炼。而只凭臆造,概念、机械地表现对象,这主要表现在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上。当发现学生抓形不准或调子混乱时,教师不要给他们直接指出或帮其修改,要教给他们具体的科学的观察方法,直至养成独立的自觉观察习惯。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的培养,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这里有一点经验可供参考。

第一步:引导学生认同科学观察和独立作画能力的重要性,给学生说明在考试中或在以后的人生中,不可能永远都有老师帮你。当学生真正明白这一点时,就是成功的开始。

第二步:宣布老师不再单独给同学检查和修改画面,而是统一讲所有学生的所有问题,自己对号入座,自己检查,自己修改。但是一开始老师不能真的全部撤手,先从直接帮学生到少帮,最后到不帮。让学生有一个适应老师教法上改变的过程。

第三步:教给学生好的观察方法和习惯。如:(1)反复比较,让视线在对象和画面来回数次甚至数十次,就会发现区别。(2)退远看,眯着眼睛看。这样会不受细节的干扰,观察到主要内容和看到大效果。(3)中途要舍得用几分钟站起来检查,免得后来多花几十分钟去修改。此所谓欲速则不达。很多时候,不是没有好眼力,而是有好眼力不用。(4)要用别人的眼光看自己的画面:外行看高手作画都能看出很多毛病,而很多人却看不到自己的一点问题。(5)笼统看去,没有毛病。分块检查,问题百出。块:指某一方面的效果,也指某一局。(6)让同学之间相互找毛病,可以快速提高观察能力。

第四步:阶段总结,及时找出学生不科学的观察过程和方法并纠正,或者发现独立意识不强的学生给予思想帮助,做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

三、注重长期作业,培养学生深入塑造能力

对学生在素描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如:形体、结构、透视、空间、色调、明暗等基本造型问题,我们采用一张长期静物作业就可以解决。根据经验,具体教学要做好这样几点。

1.动员。学生们一看到比较复杂的作画对象,往往在充满作画冲动的同时又有畏惧心理,觉得又想画又怕画不好。解释画长期作业的好处是培养耐心深入的作画能力,以及全方位运用形体、结构、透视、空间、色调、明暗等造型因素的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同时也可以用长期作业的范画作赏析,以激发学生作画热情。

篇11

事实上,所谓设计素描的理念是靠一定的素描造型理论知识和大量的实践来支撑的,是经验的积累和艺术修养的升华。写实素描是设计素描的基础,设计素描是写实素描的发展和变化。

应该说,设计素描是探讨和利用造型元素的构造表现原理来发掘人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和相关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造型基础课程之一。

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其教学目的实现形式本来就应该多样化,不必简单地归结为某种模式。况且,西方提出设计素描这一概念的历史也只有几十年,引入我国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也只是在20世纪80年代,应该说还处于形成与发展的阶段,许多理论问题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检验。给予宽松的学术氛围、多样的教学手段、宽泛的选择空间去发展其优势,是学术民主的一种体现,因此不必过早地加以定论。但在所有教学主张中,有一点应该明确,即:其最终目的应是统一的,根据艺术设计的特点和要求,既要有利于启发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的,树立设计素描意识

大凡基础课程的教学,都有一定的专业指向性,好比有什么样的建筑就有什么样的基础一样。同样,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教学也不例外,也有培养方向的问题。

不言而喻,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技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应用性专业,设计素描是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创造性思维的和有目标的造型活动,是在传统绘画性素描的基础上,通过具象认识大自然的造物法则,并从具象中探寻抽象的规律和发现抽象的形态;关注物象造型的内结构与外结构的有机结合,启发我们的想象空间,找出物象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经过提炼与归纳,形成理念的形态,利用其可重新构建的因素,在符合设计应用功能的前提下,重树新的形象,并要求在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对设计意识的培养。

由此可以看出,设计素描与绘画性素描是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不同体系,绘画专业对素描基础的要求是:精神内涵第一,物质性第二,强调人的审美信息传达,如国画对素描的要求是以短期的线性形态表现为主;油画是以长期的块面结构与明暗调子素描的训练为主,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坚实的具象造型的基本功和增强相应的审美能力,具有明显的人文色彩。而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训练则强调物质性、适用性第一,精神内涵第二,更多的是关注适用性、功能性。

按照先物质后精神的设计基本原则,任何设计都势必要受其使用功能的制约与限定。推而论之,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也必然要受到一定的制约与限定,正因为有了这种制约和限定,人们才将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训练称之为设计素描。其目的的实现也理所当然地受制于设计的特点与要求,即实施设计素描的教学与训练是为了学生在今后的设计活动中,能根据各类设计的需要,有效地运用素描这种形式,传达、记录、转化视觉信息的结果,并具有扎实的造型能力来应对各类设计之所需。

简言之,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认识及表现能力。因此,设计素描的教学各环节的设计都应与设计相关联,反映设计的基本属性,成为设计的有效手段。

设计素描与传统的绘画性素描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着明显差别,其根本区别在于其价值取向不一,具体表现在:

1. 功能特点

所谓功能,即作用与效能的意思。绘画的概念是“通过再现对象的具象描绘来反映意识形态的创作”,那么绘画性素描的功能就体现在它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等方面。其价值取向在于精神与情感的熏陶或其本质特性来体现它的价值作用。相比较而言,设计素描的功能性特点,却以强调其物质性与适用性为第一要素,而其精神内涵与审美内涵则处于从属的地位。也就是说,在教学中,素描训练必须受适用功能的制约,而正是由于这个因素,艺术设计专业所必需的素描训练才显示出它的真正价值和特色。

2. 造型特点

所谓造型特点,即造型活动或作画过程中独有的特征。由于不同专业的素描在教学中其功能价值的取向不同,相应地带来了其造型特点方面的差异。绘画性素描的特点表现在:一是讲究画面构图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二是具象再现的可能性,强调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审美主张。而设计素描的造型特点是:构图更加关注其画面构成要素的合理性安排,能充分反映物象的本质属性与特征,在这个前提下,才考虑其画面的相对完整性,强调创造性地构造与表现物象,具有造型的多样化、视感的多属性、空间的多维度、效果的中介性等特点。

3. 思维特点

思维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方式,反映在设计素描中是有着其个性特点的。

绘画性的素描一般运用的是形象思维,强调的是艺术的审美性。所谓形象思维,概言之就是对生活进行直观感受和形象的再现。在绘画中体现的是一种直观性与形象性有机结合的思维活动方式。其特性具体表现在形象思维对感性认识的全面依赖,并从审美的角度来关注客观物象,它是以感性为引导、理性为内容的形象思维。

而设计素描则运用的是设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方式。所谓设计思维,概言之就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对客观素材与感受进行间接、概括、综合的反映,强调的是科学合理性。由设计思维与形象思维组合成的设计素描思维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直接性与间接性的结合、个别性与概括性的结合、典型性与综合性的结合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在具体思维活动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4. 方法

无论是观察方法还是表现方法,都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的最高境界,是认识论的方法论。

绘画性素描与设计素描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矛盾统一体。绘画性素描注重感性认识,强调外在形象的形体构造关系和精神面貌的体现,以及观察与表现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感觉与理解的关系等。在表现方面,一般是以具象的明暗调子素描表现方法为主。

而设计素描则强调的是用理性的、逻辑的思维方法来观察、认识、分析物象。具体来讲,就是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和剖析物象,即从不同视点和用“透明”的方法来观察物象的内外构造关系,特别是物象内部结构之间各部分的相互联系与组合关系。

5. 内容

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除包括一些绘画性素描的基本内容如:透视、形体结构、明暗、造型原理与规律等之外,更重要的是侧重于理性的认识与思考、逻辑的推理、抽象思维的训练与抽象的发现和表现以及设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环节的有机整合

按照艺术设计专业对造型基础的教学要求,设计素描一般根据总的课时量分为三大板块:一是以线性结构素描表现为主的板块;二是以明暗表现物象材质(肌理)为主的板块;三是以创意表现素描为主的板块。这三大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轻重缓急地加以实施。

1. 以线性结构素描表现为主的板块

这一板块主要是了解和掌握物象的内外构造关系,认识事物本质与反映其本质的规律和方法。由于设计素描更重视理性的观察、分析和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具有数理关系的、理性的、逻辑性的思考过程。具体讲这一过程是通过对物象的观察、剖析、去伪存真,发现并运用其抽象的设计元素,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适应现代设计审美观的过程。提倡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探讨和寻找符合设计的造型语言。

设计素描的基础训练,按一般的认识规律应从具象开始,具象是认识和表现物象的前提与基础。但其主旨在于加深从具象到抽象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初步形成设计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诱发创造性的形象思维和表现手法,这才是这一板块的教学目的。

再现被表现对象的存在状况是被动的,问题在于如何从被动中转化为主动,这就涉及到怎样去“看待”对象的问题。

“看”即为观察,这里所讲的“观察”有两层含义:一种是凭直觉去感受物象的外貌特征,被动地、就事论事地反映对象的形体结构和精神内涵。另一种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主动地观察物象,理性、辩证地求得物象的表里构造因素,发现其具有设计意义的形态符号,并运用这些形态符号来充实自己的设计意识和设计手段。这是一种主动地从自我意识中去感受物象、分析物象的方法,是一种通过全面和主动地观察、分析、提炼、概括而形成的整体设计造型感受。显然,这是一种设计素描所需要的观察方法。

“待”即为对待,就是怎样表现物象的问题,是被动地去接受与描摹物象,还是主动、有意识地表现物象。线性结构素描的表现,其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基本的、理念形态的造型语言,即用“线”来表现所理解的物象。通过这种概括和本质的线性表现来增强设计造型能力,而不是具体地、面面俱到地反映物象。

因此,基于这种设计素描的造型理念,笔者主张在这一教学环节的作业中,应以短期作业为主(一般最好不超过6个教学课时),围绕设计素描教学主旨,有的放矢地安排实作训练。如该课程的总课时以140课时为限,那么该环节约以40课时为宜,不宜以长期作业为主,因为这一阶段若以长期作业为主,则很有可能误导学生的思维耗费过多的时间去具象地描绘对象。

2. 以明暗表现物象材质(肌理)为主的板块

设计素描质感表现的目的,在于描绘出各种不同物体所具有的表面特质,使物体的外观具有空间感、真实感和较强视觉冲击效果。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胆识,并提高学生控制、取舍、夸张变形的能力,而不是对物体表面进行照相式的临摹,因为外在的现象只能是作者观察和表现形体内在本质和美感的一种媒介,而不是追求的目的。

在理解对象的基础上,通过对所表现物体的本质概括和对物体重要细节的精心写实表现,来提高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充分的表现力,培养其敏锐和精微的表现能力是本教学板块的主要内容。

这一板块是以质感表现为主导,在素描的点、线、面、体、色度、空间、重量、质地、光线、材料等各造型要素中,侧重于运用不同的线型和明暗调子来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物体所具有的表面特质,以体现物体的真实感。因此需要一定的课时来保证,一般可安排1—2张作业(30—40课时)。

3. 创意设计素描板块

这一板块包括装饰设计素描、抽象设计素描和意向设计素描,其目的是使学生尝试把现实变为幻想,把乏味变为幽默的心理体验和视觉体验的过程。

篇12

写实素描教学再现表现

1写实素描教学中的再现教学

在写实素描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再现”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绘画学习者的素描基本功可以得到切实的训练,为绘画学习者后续的写实素描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美术教学中的“再现”教学,其本质是对自然事物外在形态的一种真实的模仿,“写实”是其核心的追求与目标,它是一种较为传统和较为基础的美术教学形式,许多美术学习者绘画生涯的开端就是从写实素描的“再现”训练开始的。在进行写实素描的“再现”教学时,要让绘画学习者掌握基本的素描绘画方法,从“线条”、“结构”、“形体”,三个方面来有计划、分层次的对学生的素描能力造型能力进行培养。首先,提高绘画学习者对素描线条的把控力,加强绘画学习者对素描线条美感的控制力度,对绘画学习者不规范的线条表现手法,如线条画的太短、头重脚轻、下笔过重、布局死板等问题,进行一一的修正;其次,从结构关系和明暗调子入手,强化绘画学习者对物体结构的理解,让绘画学习者能够通过准确的明暗度对比来进行物体结构的塑造,让绘画学习者能够对光影现象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加深对物体结构、质感、明暗的理解;再次,要对绘画学习者的形体构建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让绘画学习者在了解物体结构本质的基础上归纳出相应的形体造型规律,加强绘画学习者对物体“形”的把控。

2写实素描教学中的表现教学

写实素描教学中的“表现”教学是更具人文精神的绘画教学手法。“表现”教学突破了“再现”教学中对于自然物体外在形态模仿的潜在限制,更多的强调绘画表现者自身的情感诉求与思想观念,是一种带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时新教学形式,是对“再现”教学方式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写实素描中的“表现”教学手法,也需要完成用素描展现现实生活的目的,但是这种对自然事物和现实生活的反映,带有较大的主观表现意愿,绘画创作者将自身的情感与思想注入在其创作的素描作品中,从而达到一种“人画合一”的艺术境界。“表现”教学是绘画学习者绘画想象力的挖掘,它可以激发绘画创作者的艺术创新精神。实现绘画学习者绘画个性能力的发展是写实素描中“表现”教学矢志不渝的追求,“表现”教学强调绘画艺术创造过程的尝试与创新,鼓励绘画学习进行绘画方式和表现手段的探索和实践。写实素描中的“表现”教学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落实“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表现教学的过程中,绘画教学者更加注重对绘画学习者个性能力的挖掘工作,尊重绘画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切实的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让绘画学习者形成自己的写实素描特征。同时绘画教学者在布置日常写实素描训练任务的过程中,要积极的鼓励绘画学习者把自身的情感与思想注入到素描创作全过程,依照绘画学习者实际的写实素描作品和其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从侧面了解绘画学习者对写实素描的理解与看法,从而有针对性的对绘画学习者进行后续的写实素描辅导;二、注重对绘画学习者创新思维的培养。写实素描的教学工作不能够只停留简单的对素描手法的传授中,还要更进一步的提高绘画学习者自身的创新能力,让绘画学习者可以独立的进行写实素描的绘画创作,从对自然事物的简单模仿发展成为对自然事物的再创造。

3写实素描教学中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结合

素描绘画是传统美术教学的基础课程,也是绘画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基础绘画能力,只有切实的加强对写实素描的学习,才能为绘画学习者今后的专业学习和美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再现”教学和“表现”教学是写实素描两种最为基本的教学手法,它们各有所长、各具优势,写实素描的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对两者的有机结合,来有效提高写实素描教学的成效,让绘画学习者能够接收到更为全面的写实素描教学。“再现”、“表现”在写实素描教学中的有机结合,要切实的遵循先难后易、步步推进的结合原则。把“再现”教学的有序开展当作是两者有效结合的开端,让绘画学习者能够切实的掌握基本的写实素描表现手法,采用临摹训练和即兴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让绘画学习者的素描知识和素描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然后再对绘画学习者的素描习惯和作品特征进行概述和分析,加强对绘画学习者个性创造力的挖掘和培养,通过科学合理的表现教学手法,给绘画学习者布置相应的素描主题,让绘画学习者进行写实素描作品的独立创作,在绘画学习者学习在作品中表现自我,表达观念,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4结语

写实素描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教学工作,只有把“再现”教学手法和“表现”教学手法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给绘画学习者提供更为优质的素描绘画教学服务,让绘画学习者的写实素描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让我国的绘画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张辉 单位: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参考文献:

篇13

基础素描的教学实行阶段式教学模式,通常是第一学年开学集中上课,突击几周后学生的素描绘画用品便“束之高阁”,再也不摸了,这和素描学习循序渐进的方法完全相悖,素描技能的掌握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实行素描“终身制”的素描教学实际上是将素描的学习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具体做法可以将素描开设的周期延长,每周开设几节课直至课程完全结束或者由专人负责培训、督促,要求学生定期上交素描作业,以便学生能够进行长期练习。这样学生素描学习不至于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持之以恒的学习,对于学生后期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1.合理利用多媒体

传统素描的教学多为画室教学,教师辅导,学生练习,这种学习模式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我们的同学来说,知识的严重缺乏,就需要我们寻找新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无疑是最合适的工具,素描课程中可以用少量的课时在多媒体教师上课,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影音片段展示等多种手段组织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形象生动的引导学生,便于展示素描和以后课程的联系,通过观摩同学们可以更快更深刻的认识素描,同时丰富课堂教学。

2.改革教学方法

(1)知识够用,理论清晰

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素描教学强调知识够用,强化实践,教师往往含糊理论,对于一些理论一带而过,甚至用“自己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语句搪塞学生。素描学习虽然是要通过自己的练习才能提高技能,但是清晰的理论脉搏是实践的基础,学生自己清醒的认识透视原理、物体结构形态、质感、量感的表现等知识才能为动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2)基础过硬,创意植人

现阶段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素描教学陷入两个极端,一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高考式素描辅导班教学,另一种是进行设计素描的教学,这两种教学方法都不符合实际。笔者认为应该把两者相结合,在注重素描基础学习的基础上植入创意。将创意教学真正纳入到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素描课程教学中的最终目的不是训练学生的高超技能,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与现阶段高职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是相吻合的。创意是指创造或创新。创意造型训练是设计素描教学最高与最深层次的课程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发挥和创造的空间。例如,增加想象训练,通过某种事物的模拟切割,训练培养学生形态美学、想象和三维空间的基础能力,使学生能用简洁、纯粹的视觉语言进行表达。或给学生拟定一个题目,任其发挥,然后用手中的笔表达自己的创意。总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成为设计素描课程的终极目标,学生在设计素描课上能够“异想天开”或“胡思乱想”,充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新的设计造型能力。创意素描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下面是我们教学实践中探出的一些手段:第一,安排学生对已有的图片或素材进行再创作,比如对图片进行打散、重组、夸张、变形等等;第二,通过材料的组合提炼来表达某个确定的创意主题;第三,通过设计素描的创作过程来探索新工具、新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当然创意素描的方法和过程也是见仁见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意象造型。意象不是反映客观事物,而是主观左右或变换物象的形态。中国民间剪纸就是一种意象造型,比如把侧面老虎也剪出两只眼等。另外让学生认识一些观念图形的创作方式,比如,重象图形、复象图形、残象图形、变象图形、字象图形等:理解创意的一些构思途径,比如形和形之间的联想、形和义之间的联想、义和义之间的联想、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联想等。通过设计素描的训练,学会观察、深刻感受领悟学习的目的,融入现代设计意识,提高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