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银行业就业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银行业就业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银行业就业分析

篇1

一、中小企业客户关系的发展状况

信贷的发展方向是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问题上控制风险的最根本问题,风险控制是其中最根本的任务,自从2009年以来,银行对从事信贷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专业上的培训,重在培养出技术水平较高,专业知识深厚的金融团队。此外,银行还依据内部人员调查得来的数据,向国外先进的金融银行借鉴,进行对信贷人员的考核与评估。目前,银行也培养出大量的优秀的从事信贷人员的人才。

为了使得金融产品更有创新性,能够使得金融服务更显得人性化,银行实施了分级化的战略服务政策。对小企业的信贷管理上,银行可根据对业务的熟练程度,或者业绩的表现等项目来进行对信贷人员的考核,可依据成绩对人员进行一、二、三等级的划分,然后根据业务的完成情况,将不同的贷款金额交给不同等级的信贷人员去完成。

银行不仅要明确自己在金融方向发展上的目标,还要努力拓展自己银行的业务。对小企业而言,不仅是体现在贷款方面,还可以对财务上的工作进行引导,比如投资理财,推荐不同的投资方法等,加强与客户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还可以对客户提出的有关问题做好记录进行向上级反馈,以便对后来的工作进行改进等。

二 银行应对中小企业客户关系存在问题

(一)对风险的控制建设还没有完整的体系。虽然现在银行有管理风险的措施,甚至有专业的风险结构来解决这一问题,对风险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最根本的改革还没有完全实现。典型的表现为:(1)对银行业务数量的大力追求却往往忘记对风险的监控,导致了回收资金的不安全性。给银行的收益带来损害。(2)银行作为一个大的企业,而不是作为单支存在,我们不仅要解决好自己分支银行的业务,更是要注重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不能在业务施展的过程中,有两者相冲突的情况发生。(3)在风险管理上虽有专业的部门来解决在一问题,但该部门也是作为银行的辅助存在,不具备单个的职权问题,不具有独立性。

管理机制发展的不健全。虽然银行采取的也是分级化的管理,先对一级进行授权然后逐级往下分配不同的任务,但这样做的结果却使得接触公众最多的人员也是最下级的人员基本没什么特权,这就使得有些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就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使得业务量降低,客户满意度也降低。

(二)缺乏专业的风险控制人才。若想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在风险管理上肯定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金钱与人才的专业培育。这是不可减少的一大步骤。专业的风险控制人才通过对业务经验的积累,能够有效避免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银行的安全等级。

(三)有些银行不仅采用了专家的建议,还采取了有效的评价指标,比如把财务指标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通常是根据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能否按时还款的效率作为对客户的评价指标之一,作出有关客户信用等级的报表。虽然此种方法把客户的财务能力充分的进行考],但是与其他先进国家的银行相比,仍然偏片面性,因为主要是根据一些数据和银行相关人员的个人判断,还会依据个人对风险的喜好作出的有些判断,使得结果有些偏差。不能全面性的作出判断。

(四) 贷款风险的分类不够细致化,尚不能精确。因为根据信用等级来区分客户本身就带有很浓的主观性,如果进行分类的工作人员不够专业化或者专业知识水平达不到标准的话就会使分类有所偏差,或者对以后的贷款风险的评估及检测带来困难。

三、 银行应对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我国的银行的风险与国外的相比,在对风险的控制以及检测等方面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经过多年对风险问题的考虑,我国的银行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并且有了很多的关于风险控制的经验,且在各个环节上都有一定的考虑并且实施了措施。在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上,银行紧盯关于金融市场上的有关客户,根据从事职业的不同,对风险承受的差异。对银行的支行进行授权,实施有效的措施并且要求回访。当有些客户有提出贷款的服务时,要求信贷人员对基本情况进行准确的核实,并且考虑客户的还款能力,确保能够准确还款。还要求客户提供金钱的用项与用途,以便于能够准确了解金钱的流向。

(二) 多元化服务,通过对信贷产品的高要求的情况下,银行应该在单笔贷款方面制定出不同的额度,以便能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在办理业务方便也应该对传统的办理方式提出不同的改进,在资金的提供来源方面也应该有不同的模式,已适应不同的职业、对金钱的需求也不同的要求。

(三)有效借鉴,从目前的银行发展状况来看,国外的银行经营模式已趋于成熟,有很多成功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借鉴或者当成经验来获取。

(四)注重信贷的风险,银行通过财务数据来分析客户的还款能力。并进行跟踪和回访,进行风险的识别并能有效的控制。

(五)注重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不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更要从银行的长远发展的状况来分析。

(六)注重客户的信用状况,并把此作为发展的重点考核状况之一,在发展过程中。如若遇到银行收益良好的情况,就要从宏观分析银行的趋势做出最坏的打算,以免发生信用等级下降造成收益下降的情况发生。

在对运用时间方面,国外的银行也比我们更有效率。国外的银行可以根据有关分析的分析,对风险及时作出预算以免造成 负利益状况的发生,而我国,对这种控制风险的方式运用较差,造成时间上的被动,导致了不良的后果。

四、结语

信用的风险存在于每一个银行,但是对风险的控制与银行的相关管理就造成了银行后果的经济利益的是否增长。我国与国外银行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但是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我国在对风险监控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银行经营体系,并在每一个环节都作出了相应努力,若我们能积极对自己银行的不足之处作出反思,并对国外的银行进行借鉴,从各个方面做到让客户满意,并对风险作出合理监控,银行就一定能实现经济利益的增长。

参考文献:

[1]朱乃平.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1.

[2]段懿芸. 我国零售银行网点销售业务的转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篇2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作为一国经济核心的金融业更是需要肩负起改革创新的使命。银行业在经济金融迅速发展的时代,在金融全球化和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过程中,依然依靠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赚取利差最终必然会被淘汰。在金融改革创新的浪潮中,银行业必须要找到能带来利润增长的突破口才能屹立不倒。在与西方商业银行比较过程中发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丰厚的利润回报,如何去开采这块肥沃的土壤,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本文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为研究对象,分四部分对其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简单介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其开展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分析中间业务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

1.中间业务的概念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2001年7月4日人民银行颁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分为两大类:金融服务类业务和表外业务。金融服务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的各种业务,目的是为了获取手续费收入。主要包括:支付结算类业务、银行卡业务、类中间业务、基金托管类业务和咨询顾问类业务。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担保或类似的或有负债、承诺类业务和金融衍生业务三大类。

2.中间业务的特点

在中间业务中,银行不再像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一样,作为直接参与方,而是作为中介或间接参与并收取手续费。中间业务不占用银行资金,风险小、收益稳定,这是同资产、负债业务最大的区别。中间业务相对来说更加依赖于高科技技术如信息技术等,产品丰富多样,有更为广阔的创新和开拓空间,有丰富的利润潜力。

3.开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1)外部因素迫使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

①投资者需求的提升推动银行业自谋出路。随着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必然不断提高,目前各大银行竞相推出各种各样的银行卡和理财产品便是这一趋势的体现。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金融知识的增加,人们不会把所有闲余资金都存入银行而会选择收益更高的途径比如基金、债券、理财等。对于人们更加多样化高层次的需求,对缤纷繁杂的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正是各个银行当务之急。

②资本市场的发展对银行业的冲击使得各大银行不得不寻求更多出路。随着经济发展金融改革的推进,我国资本市场有了迅速的发展,虽然相对西方资本市场仍有较大差距,但是金融行业的繁荣已经初现端倪,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投资渠道越来越为众人所知,人们不再局限于银行这个单一的金融机构,而是寻求收益更高的投资服务机构,这对于银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③互联网金融的崛起迫使银行业进行变革。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也是科技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面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从业者必须进行自我变革才能立足于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余额宝、理财通、借贷宝、各种P2P机构等层出不穷,如何能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是银行从业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④外资银行的冲击使得国内银行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加入WTO对于我国银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便是可以更加方便的接触并学习先进的管理体制、决策机制、经营机制以及组织结构、激励约束、各种金融产品等。挑战则是要直接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如何在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国情民情进行改革创新,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条件。

(2)银行从业者主观因素迫使发展中间业务

①中间业务带来稳定收入。中间业务不占用银行资金,银行只作为中介结构参与其中,收取手续费,是一项风险小收益高且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与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不谋而合。

②中间业务开展程度决定了商业银行在同业中的竞争力。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已经很难再有创新空间,要想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个利润增长点便可以从中间业务入手。对中间业务研发程度直接决定了商业银行在同业中的竞争力。

③中间业务可以降低风险。中间业务本身风险就比较低,多种多样的中间业务以及他们之间的各种组合会在更大程度上降低风险甚至可以取得无风险收益。例如金融衍生品在我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产品相对较少,如果能在这些领域有多突破,便可以有效地在众多领域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我们将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2008年至2014年中国工商银行年报数据分析,从净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变化趋势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非利息收入中分别对业务种类、各收入来源占比进行讨论。

工商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变化趋势

图1展现了2008年至2014年中国工商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变化趋势。我们从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金额、增长率以及非利息收入占比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净利息收入除了2009年有所下滑之外,其他年份均保持稳步增长,增长率波动不大,基本位于在0―20%之间。非利息收入所示年份均保持正增长,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大,其中2011年增长率接近50%,其他年份增长率也相当可观。非利息收入占比保持稳步上升,从2008年的17.76%增长到2014年的33.51%,体现出了工商银行在非传统业务上的重视及其快速发展。

图2对非利息收入的具体业务进行分析,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非利息收入中,银行卡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结算清算及现金管理业务分别占据20%、17%、17%。银行卡业务主要是银行卡发卡量和消费额增长以及收单业务增加带动相关收入增加。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股权融资、兼并收购、结构化融资等业务收入实现增长。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业务主要是私人银行和个人银行类理财业务收入取得较快增长。对公理财业务主要是对公理财产品投资收益和积存金业务收入增加。其他业务主要是养老金业务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是受保费收入、经营租赁和贵金属租赁收入增加带动(引自:2014年中国工商银行年报)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常年保持较快增长,其中以银行卡业务最为突出,近年来各大银行都相继推出各式各样的银行卡,可以满足不同阶层客户的多种需求。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还有个人理财和私人银行业务,层出不穷的理财产品也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绝大多数客户的需求。

2.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知,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在中间业务领域有所突破,但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与西方商业银行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项目,高端创新业务较少。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中间业务集中于银行卡业务、结算清算业务、代收代付业务等,而相对较为专业化、利润较高、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业务如期权期货、金融衍生品等几乎没有。

(2)中间业务创新性不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缺乏足够的创新,仅有的变化也是对现有业务的改变,或是对其他外资银行的机械模仿,并无实质性的创新。中间业务之所以是一块“肥肉”,就是因为它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长久的快速发展。

(3)我国商业银行思想上对中间业务还不够重视。西方商业银行的创新主要是源于两个目的:谋求利润和规避管制。这从主观上推动银行从业者们不断的创新变革。反观我国商业银行,多数是在客观环境逼迫之下为了生存才不得不进行改革,如果没有严峻的形势,或许依然在传统业务上停滞不前。

(4)我国商业银行管理机制落后。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管理方面并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一套有效地客户数据挖掘、客户需求专一化管理、中间业务产品研发团队管理、创新产品风险评估和检测等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

(5)人才流失严重,技术和业务创新缺乏保障。近年来银行业的不景气以及对其未来的担忧使得银行无法留住众多金融精英。不少金融人才往往以银行为跳板进入更高层次的金融领域,这是各大银行必须引起重视的方面。如何留住金融人才对于现阶段的银行管理人员的一门必修课。

(6)相关法律法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间业务创新和发展。美国银行中间业务爆发式发展起源于混业经营,而我国仍采取分业经营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银行业的创新制造了困难。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对策

针对以上分析提出的问题,我们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1.宏观方面

(1)健全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过度的管制会给人们过多的束缚,创新是一个在未知领域大胆的尝试,这与过度的管制相矛盾。为了鼓励创新,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时候,应给予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有利于新型产品和服务的出现。

(2)仔细研读相关法律法规。在金融创新方面我们应该倡导,只要不是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为,应该大胆尝试。银行从业者们对于银行业及其相关领域的规章制度应当非常了解,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的利用其中的便利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检测。

(3)加大研发投入、技术投入、人才投入。各大银行至少应当有专业的团队,成立专业的部门进行中间业务的研发,同时为这些部门配备专业设备。建立大中小客户数据库,配置更高配置和运算分析能力的计算机设备,进行专业人才培训,培育出对计算机、银行管理、资本市场业务都很熟悉并且有创新意识和营销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在培育人才的同时,又要通过各种激励政策,留住这些人才为银行业前途和发展铺平道路。

2.微观方面

篇3

近年来,银杏(Ginkgo biloba)被报道具有多种功能成分,其功效分析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野生榛蘑(Armillaria mellea)可作调味品或配菜用,其菌丝体富含蜜环菌香豆素和麦角甾醇等化合物,榛蘑发酵制剂对胆囊炎和肝炎疗效显著[1,2]。硒是一种准金属元素,属于第ⅥA族元素,地壳中硒的丰度仅为0.05~0.09 μg/g。近年来,硒在治疗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功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3-5]。硒存在的形态不同,其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也不同。硒在植物中主要以无机硒[3]以及有机硒形态存在[4],其中有机硒包括硒蛋白、硒代半氨酸、硒代胱氨酸、硒多糖等,其结构性质的差异是造成硒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主要原因[6-8]。本试验通过分析不同溶剂对银杏叶及野生榛蘑的浸提效果,分析硒的溶解情况,为人体补硒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银杏叶采自辽宁大学崇山校区(沈阳),野生榛蘑采自长白山。

光谱纯硒(Ⅳ)粉购于国家环保总局标准样品研究所,2,3-二氨基萘购于Acros Organics公司,优级纯盐酸和硝酸购于沈阳化学试剂厂,去离子水由实验室自制。

1.2 仪器

Cary Eclipse荧光分光光度计(美国VARIAN公司);ESJ120-4电子天平(沈阳龙腾电子称量仪器有限公司);红外快速干燥箱(沈阳市皇姑区长江五金机电厂);SHZ-2000型双配套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河南省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SYZ-B型石英亚沸高纯水蒸馏器(江苏金坛市宏华仪器厂)。

1.3 方法

1.3.1 硒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精确称取100.0 mg光谱纯硒粉,溶于少量硝酸中,加2 mL高氯酸,置沸水浴中加热3.5 h,冷却后加入8.4 mL盐酸,再沸水浴2 min,以0.1 mol/L盐酸稀释至1 L,此储备液Se(IV)浓度为100 μg/mL。

1.3.2 硒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 将Se(Ⅳ)储备液用0.1 mol/L盐酸稀释,配制0.05 μg/mL硒溶液,于-4 ℃保存。

1.3.3 2,3-二氨基萘溶液的配制 称取100 mg 2,3-二氨基萘于带盖锥形瓶中,加入100 mL 0.1 mol/L盐酸,待溶解后振摇15 min。加20 mL环己烷,继续振摇,分液,收集下层溶液于棕色瓶中,然后加高度约为1 cm的环己烷覆盖表面,于-4 ℃保存。整个操作避光配制。

1.3.4 硒的工作曲线 准确吸取硒标准使用液 0.0、0.2、1.0、2.0、4.0 mL,加水至5 mL,再分别加入20 mL EDTA混合液,用6 mol/L盐酸调pH值至1.5~2.0。以下步骤在暗室进行:加入3 mL 2, 3-二氨基萘试剂,混匀,沸水浴5 min,取出立即流水冷却,然后加3 mL环己烷,振摇4 min,将全部溶液移入分液漏斗,待分层后弃去水层,有机相转入比色皿中,小心勿混入水滴,于λex=376 nm,λem=520 nm处测定苤硒脑的荧光强度。

1.3.5 样品测定 称取银杏叶粉末样品及榛蘑粉末样品各1 g,设3份平行,向其加入不同的浸提剂,分别于沸水浴中浸提不同时间,然后将浸提液抽滤,并参照1.3.4法测定硒含量,计算硒浸出率。

1.3.6 银杏叶和山榛蘑中硒的测定 分别准确称取1.000 0 g银杏叶粉和山榛蘑粉样品于磨口锥形瓶中,加10 mL浓硫酸,样品湿润后,再加20 mL混合酸(硝酸∶高氯酸=2∶1,V/V)放置过夜。次日于砂浴上逐渐加热,当激烈反应发生后(溶液变无色),继续加热至产生白烟,溶液逐渐变成淡黄色,消解反应完全,离心,取上清液,移入100 mL容量瓶中,加入0.1 mol/L HCl溶液定容。准确移取4.0 mL混合酸于磨口锥形瓶中,并加入20 mL EDTA混合液,用氨水溶液(浓氨水∶纯水=1∶1,V/V)调至淡红橙色。同时设一组空白对照,并参照1.3.4法测定,求出F值。

1.3.7 银杏叶多糖和山榛蘑多糖中硒的测定 采用水煮醇沉方法制备银杏叶多糖和野生榛蘑多糖[2],分别准确称取0.100 0 g银杏叶多糖和野生榛蘑多糖,置入聚四氟乙烯消化罐中,加入3 mL硝酸溶液,升温180 ℃,消化4 h,冷却后,将消解液定容至50 mL,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多糖中硒的含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标准曲线结果

荧光强度与硒含量在0~0.083 3 μg/m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2 024.9x+7.129 5,R2=0.999 1。

2.2 银杏叶和山榛蘑中硒的测定

银杏叶和山榛蘑中硒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1。从表1可知,银杏叶和野生榛蘑中硒的含量分别为0.771 μg/g和2.856 μg/g。

2.3 不同提取液对银杏叶中硒的提取效果分析

分别以热水、0.1 mol/L盐酸溶液、醋酸溶液、EDTA溶液和氯化镁溶液作为浸提剂,研究不同浸提剂、浸提时间对溶解态硒浸提效果的影响,银杏叶浸提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硒的溶出量随着浸提时间增加而增加,但在醋酸溶液中例外;EDTA溶液的浸出量普遍偏低;氯化镁溶液浸泡24 h后的量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大。

2.4 不同提取液对山榛蘑中硒的提取效果分析

以热水、0.1 mol/L的盐酸溶液、醋酸溶液、EDTA溶液和氯化镁溶液作为浸提剂,山榛蘑中溶解态硒浸提结果见图3。结果表明,野生榛蘑水溶态硒和交换态硒均随着浸提时间增加而增加,同样,EDTA浸出的络合态硒量较小。

2.5 银杏叶多糖和山榛蘑多糖中硒的测定

银杏叶多糖和山榛蘑多糖中硒的含量分别为0.998 6 ng/g(n=4)和0.488 2 ng/g(n=4)。

2.6 银杏叶和榛蘑中硒的浸提率

以热水、0.1 mol/L 盐酸溶液、醋酸溶液、EDTA溶液和氯化镁溶液作为浸提剂,银杏叶中硒的浸提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除了醋酸溶液外,其他浸提剂随着浸提时间增加,硒浸出率增大,但各种浸提剂条件下的硒浸出率均低于50%。结果表明热水浸泡是一种简便的补硒方法。

山榛蘑中硒的浸提结果见表3。从表3可知,在同样浸提条件下,山榛蘑中硒的浸出率较低。

3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浸提条件下,0.1 mol/L盐酸溶液及0.1 mol/L醋酸溶液对硒的浸提率高,且大部分浸提剂对硒的浸提效果都与浸提时间成正比,但由于醋酸溶液易挥发,随着时间的增加,其浸提效果却与之相反。浸提剂浸提能力大小的顺序为:0.1 mol/L醋酸溶液>0.1 mol/L盐酸溶液>0.1 mol/L氯化镁溶液>热水>0.1 mol/L EDTA溶液。浸提能力大小的时间顺序为:24 h>12 h>8 h(醋酸溶液除外)。从热水的浸提结果可知,在加热条件下,部分Se可从植物体中浸提出来,其水溶态硒含量高,表明热水浸提榛蘑和银杏叶是人类天然补硒的好途径。

参考文献:

[1] 许爱华,陈华圣,夏叶玲,等.银杏外种皮多糖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6,7(3):22-24.

[2] 张渝阳,王晓宁,周 蕾,等. 山榛蘑中多糖的提取与测定[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3(4):331-333.

[3] YANG K L, JIANG S J. Determination of selenium compounds in urine sample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with an ultrasonic nebulize [J]. Anal Chim Acta,1995,307(1):109-115.

[4] GAMMELGAARD B, JONS O. Determination of selenite and selenate in human urine by ion chromatography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J].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 2000,15(8):945-949.

[5] HUANG K X, LIU Q, XU H B. Antioxidation of selenoproteins and discovery of 21st nature amino acid[J]. 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2008,24(8):1213-1218.

篇4

旅游专业学生不选择对口就业,不仅影响了旅行社、酒店等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对行业的稳定以及运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合文献,影响旅游专业本科生行业外就业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社会因素、旅游企业因素、旅游院校因素、旅游本科生自身因素。

(一)社会因素

我国就业的观念长期受到传统的束缚,对一线的服务业一直存在偏见,常被认为是低人一等,伺候人的行业,更不能作为一辈子为之奉献的职业。而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性这两大特殊性质,旅游行业的工作普遍不被认可。

(二)旅游企业因素

从旅游业的发展,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对人员的需求量很大。这一性质导致了人才引入的门槛较低,不需要具有过高的学历与较强的专业知识的人才。从而导致了旅游业的从业人员素质高低不齐。此外,与其他行业相比较,旅游业拥有较低的薪资水平,却需付出大量的劳动力。在一个劳动量大、高的人力资本投资预期的前提下,现实的薪资待遇却达不到预期的回报率,就会产生付出和回报严重失衡的心理。

(三)旅游院校因素

到2017年旅游高等教育已经走过了38个春秋,回顾这三十八年的发展,可以看到旅游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一方面,国内很多旅游高等教育还未摆脱传统模式,在培养过程中主要还是理论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素质,导致培养的人才最终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许多院校跟风开设了旅游专业,从而出现专业定位不够清晰,导致了基础性、理论性的课程比例过多;而实践性、可操作性课程严重缺乏。使旅游专业本科生毕业后,更多的是从基层工作做起,熟悉基层工作需花费更多时间。

(四)旅游本科生自身因素

本科毕业生在踏入社会前普遍存在这样的优越感:经历了十几年的知识积累已到了施展才华之际;作为大学生又有种自身各方面素质,能力都高于大专,中专生的自负心理。旅游专业本科生也有较的优越感,对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会产生较高的要求,并会对发展前景、工资待遇、企业规模、文化等都有一定的期望。而实际中的旅游行业却往往与他们的期望产生较大的差异,从而产生自身感觉不被重视。

二、以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为例分析

(一)概况

截至目前,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已有九届毕业生,共计706人,以及一届刚踏入社会的13级实习生。但近三年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行业内就业率一直持续在较低的水平,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最高为14年行业内就业率为35.48%,最低为16年行业内就业率21.68%。相比之下,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比例,但总体上行业内就业率不高。

笔者针对本课题特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调查对象主要为10秋毕业生至13秋实习生。共计发放100份,回收56份,回收率56%,有效问卷100%。基于理论分析,笔者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把问题主要集中在学院和旅游企业。此外,问卷在发放时不确定调研对象是否在旅游行业工作,考虑到行业性,访谈问卷主要针对行业内就业的毕业生。

(二)行业外就业因素分析

1.学院因素

旅游管理隶属上师大天华学院管理学院,从该专业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理论教学课程占总学时比例最高65%,其次是实践教学环节35%,外语教学占28%。

对于学校开设课程对于就业的帮助,笔者整理 “有很大帮助”占0%,“有点帮助” 占50%,“无帮助” 占25%,"很难说"占25%。另一问题,学校课程,需要变动的调查中显示,增加操作性实验课程占28.6%、增加校企合作占39.3%、增加实地指导课程占19.6%、改善非专业课程的关联性占12.5%。由此,反映学生对学校开设的课程总体满意度不高。而在进一步访谈中了解到:

(1)教学内容陈旧:很多教师运用多媒体的设备,目的是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程教学的效果。但很多课件只是内容复制,缺乏创新性。只有一小部分任课教师能够把教学内容和旅游行业有机结合起来授课,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理论授课上。

(2)教学内容跟不上行业需求。在与一位刚入旅行社的13级实习生交谈中,她表示:自己刚进入旅行社时,实足不像学旅游管理的。理论知识几乎用不到,而实际的操作事务却很多,就拿票务系统来说学习阶段也从未接触过,到最后都是从新开始学习的。一位10级的毕业生也建议可以多开设实用性课程,如外出考察、线路报价等与行业最为接近的内容等。

2.企业因素

从现状来说,我国劳动力供给十分充足。许多管理者对越来越高的员工流失率并不在意,认为员工跑了没关系,在劳动市场上很容易招聘到新员工,致使员工频繁流动。由此可见旅游企业的管理、观念等都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这将直接影响本科生的择业态度。

在对实习单位调查中,显示旅游类行业占80.36%(旅行社占46.67%、酒店行业占13.33%、会展行业占17.78%,其他旅游行业:22.22%),其他行业占19.64%。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本科生最初还是愿意去旅游行业工作的。那后期造成旅游专业本科生行业外就业的原因又在哪?

(1)薪资相对低、工作量

图1 影响择业因素从高到低排列顺序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

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在影响本科生就业中最关键因素是薪资待遇和个人喜好,这个结果与现实情况是相符的,而问题在于专业对口和实习效果被排在了第六位和第七位。

调查中,实习工资在0-1500元的有42人,其中31人第一次实习单位在旅游行业,占73.81%。旅游业给从业者的薪资待遇普遍低于其他行业,很多旅行社、酒店的正式员工反映企业并没有按照一定的规定给员工福利保障;实习生除了基本的工资外,更不用说其他任何福利了。这就造成了实习期间最基本的生活所需未必能够满足,使得本科生为了追求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保障而重新择业。

数据显示旅游专业本科生普遍表示实习时工资偏低,但笔者也做了其他了解。笔者对一名已从事旅行社出境领队工作的10级毕业生做了访谈。了解到:他坚守在旅游行业内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收入可观。他表示现在的工作状态、工作强度是最适合自己的,而每个月五位数的收入也给了自己很多生活上的保障。但他也表示作为毕业生很少刚毕业就能做到出境领队的工作。

(2)缺乏人性化管理,发展空间小

对社会、单位对本科生的重视态度调查中,期望值很高7.1%、与专科、技校生差不多35.7%、不如专科生14.3%、无特殊看待42.9%。旅游专业本科生并没有感觉到过多的重视。在进一步的访谈中了解到酒店根本不考虑员工自身的需求和感受,而且酒店的制度对于本科生与技校中专生是一视同仁的,薪资起点都相同。酒店工作需要从基层做起,很多都是操作性工作,管理类知识根本用不上。被访谈者表示本科生在旅游岗位上虽专业知识有明显的优势,但总体上优势不大,工作经验不如专科生,语言能力不如语言类学生。

3.其他因素

(1)自身因素

被调查的毕业生均为“90后”,明显感觉到他们把对工作的认同感及个人喜好作为就业的重要参考因素。此外,在访谈中,一名从事出境领队的毕业生表示,领队领域内人才流动性不大,但公司其他部门每个月都会有招聘,淘汰率5%左右,大多数都是因为心态不正。而个人过高的期望值和优越感,最终不能脚踏实地的从基层做起。

(2)家庭因素

有被访谈者指出,家人意见也是自己考虑的范畴之一。对于家人的认可很重要,若家人表示一线服务工作、作息不稳定、有周期性等负面影响过大,自己不会坚守旅游岗位。但如果家人理解且支持,那么也将是自己最大的动力。

三、提高旅游专业本科生行业内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端正本科生的就业态度

本科生要端正自身的态度,建立正确的职业期望值。确切的说本科生要有个人的职业规划,为自己设计一个中长期的计划,了解自己的发展目标,预测期间可能碰到的问题,以及为实现目标所要付出的行动和努力。对此首先要转变本科生拥有本科学历就理所当然应该高人一等的错误观念;其次端正对服务性工作就是不体面工作的错误观念,应该锻炼自己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重视旅游高等教育的培养

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它是旅游管理学生最终忠诚于旅游行业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一方面,各高校因完善其招生制度,尽量避免招入对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当不可避免招入时,因给予正确的专业引导;另一方面,对专业有错误认识的学生也应尽早发现,从而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该专业的兴趣和学校积极性。

此外,高等旅游教育不仅是高层次的,同时又是应用性的,在培养的时候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底外,还需要学生具浜芮康氖导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模式充分提现了把高校和旅游企业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可以把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达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因此,院校可采取多种模式,如以下几种。

“院”“企”办学模式:学院和旅游企业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如此一来旅游类本科生就业时即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也解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师”“理”互动模式:即可以请旅游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或相关负责人,结合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进入课堂;也可以定期安排学院相关教师去旅游企业参与开发管理,增强实践性。

“学”“员”结合模式:在校学习阶段,本科生即使学生,又可作为员工。企业则根据淡旺季提供一定岗位给学生,积累实践经验。而到了实习阶段,学院则可推荐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并视情况可提供转正机会。

(三)完善旅游企业人力管理

1.提高实习生待遇

薪酬制度是旅游本科生专业最为看重的因素,也是导致旅游企业人才流失的直接原因。旅游企业可以考虑提高实习生待遇,应对其能力和绩效进行合理的考核和监督并及时在薪水方面予以反馈,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工作、生活环境。消除本科生作为新人刚进入旅游行业时,只能从最基层做起,工作量大、工资却少,从而产生的心理严重不平衡现象。充分相信本科生的能力和潜力,提供合适的岗位让其施展才华。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留住优秀的旅游专业本科生。

2.加强与员工的交流

作为“90后”的毕业生有自己的思想、准则、目标,但很多方面表现出来的是还不够成熟。这就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平时注意对他们的情感投入,多进行交流沟通、切实了解他们的需求与不满,适当的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心理等有所了解,给予正确的引导。创造有利的人才成长与竞争坏境,加强本科生的归属感和信任感,减少焦虑与困惑。

3.健全人才培训机制

企业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才是企业良好发展的基础,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也是必要的。而首要做的就是增加员工培训与开发。培训不仅是员工提高了素质,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效益。所以无论是岗前还是岗中都需要增加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因此,旅游企业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员工培训体系,适当的与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奖惩制度及晋升制度挂钩。

(四)注重宣传,转变传统观念

社会应正确引导对服务性行业的看法,注重宣传方式,转变传统观念。首先政府予以支持,旅游作为服务性行业其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应越来越完善,不管是导游还是酒店等其他员工也应得到尊重,做到服务行业服务于民,受尊于民。其次应消除一部分大众媒体不合事实的曝光,多宣传正面消息为旅游行业服务者树立良好的形象,使服务者取得职业自尊,取得合理的待遇。最后,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更应该从各个方面了解旅游行业,正确看待旅游行业的工作性质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对子女的专业及就业问题做好咨询工作,并给予精神支持。

篇5

1快递行业产品客户群分类探析

(1)使用快递消费群体以年轻人居多

年轻人会成为快递业的主力是因为产品多样化是吸引年青消费集体,年龄在18岁到30岁之间的年青人属于“80、90”一代,18~30岁消费者,其有固定收入,对网络的认知度高,再加上消费观念相对活跃,心理屏障较少,网络购物的动力很强。

(2)使用快递消费群体少数是中年人

中年人成为快递业消费群体少数者是因为他们愿意在购买支付额外或更高地价格来节约时间她们接触电脑时间短,生活理念也相对没那么前卫,他们更相信亲眼看到的事物。综上所述:使用快递消费群体少数是中年人。

2快递行业市场品牌排名

排名第一的是SF顺丰速运;排名第二的是联邦FedEx;排名第三的是STO申通快递;排名第四的是EMS-中国邮政; 排名第五的是宅急送;排名第六的是圆通快递;排名第七的是天天快递-TTK;排名第八的是UPS快递;排名第九的是中通速递;排名第十的是韵达快递。

3快递行业市场客户关注点调查

随着快递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对快递不仅仅只是满足需求,而愈加注重快递的服务。快递行业关注在价格较低的同时,注重服务水平、效率、安全等,从多方面考虑,使消费者更加放心的使用快递。

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1)在收揽环节上,网民对收送货速度快、业务熟练的快递服务满意度较高;而对上门取件时间拖沓、收送货速度慢,有延误晚点现象的物流公司较为不满。

(2)在运送范围上,网民对运送范围广,网点覆盖全面的快递公司较为满意。

(3)货物安全方面,网民对快件外包装完好、没有缺损或丢失的快递较为满意;对私拆货物、货物破损、丢失的现象极不满意。

(4)在运送价格上,网民对快递运费透明并且合理的快递公司满意度较高,希望规范各快递企业价格,能够不走低价恶性竞争,而从服务上跟进。

(5)服务态度方面,网民对快递人员着装统一、态度礼貌、允许先验后签较为满意,并且对电话语音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6)售后服务方面,网民对快递企业提供网示不络快件追踪、查询服务表示满意,对快件不履行保险、难以投诉并且不按标准赔偿等方面表满意。

4快递行业产品(或服务)可进入性分析

我国快递行业进入壁垒高,盈利能力强。快件公司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和良好的信誉需付出巨大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而一旦进人成功将会形成在市场某一领域的垄断优势,如我国国际快件行业的毛利率可达到60%~70% 。

而快递行业产品或服务存在着某种可替代性但是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方面是不会完全可替代的,消费者对不同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差异的特性企业间的竞争往往表现为产品或服务的竞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结果必然也会表现在产品上,即通过技术创新产生差异化,以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快递企业自身要尽力完善快递服务规范

综上所述:在使用快递服务中,消费者最关心的因素依次为:收发件速度、货物安全、保险售后、快递价格、个性化增值服务等。此外,对从业人员素质、信息化服务、行业监管机制、快递准入门槛、价格透明度甚至快递人员服务形象等也非常看重。

5快递行业产品(或服务)制度性分析(规范性)

目前我国快递市场行业的门槛很低,投资很少。见效却快。市场上存在着许多挂靠单位。它们进入退出快,经营者主体资质鱼龙混杂。许多快递公司租儿间房、几部电话、几个雇员,就能够开展快递业务。还有少数快递企业和个体户见钱眼开。急功近利。凭借着自身低廉的成本,任意压低快递费用,超范围的经营,这种经营方式既造成了市场的恶性竞争,又带来了较大的安伞隐患问题。

根拱新《邮政法》和《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规定,所有快递运营企业应当公示其服务种类、资费标准、营业时问、邮件查询以及损失赔偿办法等内容。然而,部分快递企业并没有按规定公示或者公布制度规范经营,收费标准随旺季淡季、业务最大小随意调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快递员的工作不够稳定。流动性很大,教育培训落后,业务素质不高,消费者大多与派收员打交道,他们中有的人根本不知公司在哪里。只有几张快递单。根据调查发现。消费者认为“派收员素质不高态度恶劣”的比例占到15.0%。我国快递行业规范性应具有以下几点:

5.1严格限制快递市场准入条件

国外许多国家的快递行业规范部门都对快递行业准人条件进行了严格定。通过将快递行业门槛提高,使快递企业经营资格得到保证,从而监管快递行业。快递行业管部门应奉着全体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认真监管快递行业经营单位。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和市场环境约束以保证快递行业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

5.2对专营范围进行缩小,促进快递行业公平竞争

放眼世界,各国为了保证快递行业充分公乎发展。都在对邮政专营权范围渐渐缩小。进而使快递市场更加开放。建立竞争机制。打破几家公司垄断快递行业的局面,促进快递行业公正有序的发展。同时我们应当注意。所有发达国家对邮政专营权都没有完全废除。各国对快递行业的变革都是循序渐进,快递行业变革的主流是促进快递行业公平充分的竞争。

5.3设置专门监管部门对快递进行规范

设置专门的快递行业监管部门,独立的监管体系,才能保证公平公正的进行监管。

5.4完善快递法律规范

篇6

课题:本文系广州航海学院创新强校工程2014年立项建设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机制研究》(编号C140602)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部要求全国所有高校从2014年开始编制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笔者在编制所在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时,对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思考,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定位、学生教育管理、就业指导共同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一、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必然与所服务的区域经济社会相适应,这对毕业生就业质量中有着极强的指向。当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办学定位不清,相当比例的普通本科学校拼命往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发展,导致高校以学术发展为重点,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相当部分的高校教师搞学术、评职称,而忽视了教书育人;导致很多毕业生缺乏职业能力,就业时眼高手低。还有相当部分的高校开设了与自身特色、特长不符的专业,导致很多专业在全国高校遍地开花。例如,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类专业,忽视了就业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中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决定了其办学定位、专业设置要与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相匹配,要突出其“应用型”特色。

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赋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责任。地方区域经济和院校本身办学特色、特长基本确定了其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例如,沿海城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匹配。

二、人才培养定位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匹配的人才支持,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输送合适人才的任务。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是否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决定着其毕业生就业是否顺畅,毕业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对自身的就业情况是否满意。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是人才层次、规格和类型要达到的标准,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与应用型本科的内涵适应的程度。当前,毕业生就业市场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另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是很多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不符合产业结构需求,导致了结构性就业矛盾。

三、学生教育管理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要体现应用型特点,积极利用课外活动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用人单位除了注重专业能力外,也非常注重毕业生的品德、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学生教育管理的范畴可以理解为专业课堂外的所有活动。大学的课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有社团活动、展示自我才能的比赛等。很多大学生在选择课外活动时,带有很多随心所欲的成分,没有认真地考虑与自己未来职业的关系。在这一点上,学生教育管理对毕业生未来就业的影响就表现出来了。如果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力推进学术型的比赛,鼓励学生进行科研,那么就与学术型高校没有太大的区别了,培养出的毕业生未来在职场上难以展现自己的特点。

四、就业指导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中明确指出了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作用,重视就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应具有目标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能力以及岗位群职业转换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满意度,除了学校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定位、学生教育管理定位要准确外,就业指导定位也非常重要。当前,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一般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并没有太强的竞争力,酒香也怕巷子深。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积极向企业推荐毕业生,加强毕业生求职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7

投贷联动,主要是指由商业银行独自或与股权投资机构合作,以“债权+股权”的模式为目标企业(我国多指创业创新型企业,简称“双创”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形成银行信贷、股权投资之间的联动,以投资收益弥补信贷损失的风险,实现目标企业风险与收益的匹配。

1.2 研究背景

基于我国当前国家鼓励“双创”的战略背景,投贷联动业务作为创新型企业的重要融资手段,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总体来看,投贷联动业务创新性地融合了债务融资、股权投资,有望成为商业银行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并且能够成为商业银行推动自身业务模式转型与升级的重要依托。

2 业务模式分析

理论上,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商业银行与其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合作,实现集团内部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简称“内部投贷联动”;第二,商业银行与外部投资机构(如PE/VC)合作,实现集团外部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简称“外部投贷联动”;第三,商业银行以与其他机构组建股权投资基金的方式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简称“基金模式”。

2.1 内部投贷联动

内部投贷联动主要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开展股权投资,商业银行进行信贷投资,实现银行集团内部“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的投资模式。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在境内不能进行股权类投资,目前,在我国境内设立股权投资机构的银行只有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一家,它通过旗下子公司国开金融实现投贷联动。另外,《指导意见》2016年4月21日,银监会、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三部委联合《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公布的十家试点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恒丰银行、北京银行、天津银行、上海银行、汉口银行、西安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浦发硅谷银行。也仅开放了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在内的十家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开展试点业务,对科创企业进行投贷联动。为了规避监管限制,我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类直接投资机构绝大多数都设在境外,如在香港注册成立的招银国际、建银国际,通过“曲线”方式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内部投贷联动两种具体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商业银行集团内部投贷联动模式

2.2 外部投贷联动

2.2.1 投贷联盟模式

投贷联盟模式主要是指对于外部投资机构已投资进入的企业,商业银行根据自身风险偏好、信贷管理理念及行业投向、取向等因素向目标企业发放贷款,或跟踪介入配套融资支持,实现商业银行与外部投资机构的投贷联盟,达到股权投资与债权投资相结合的目的。

2.2.2 期权模式

期权模式是由投贷联盟发展而来的,主要指商业银行与外部投资机构(如PE/VC)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商业银行与目标企业签订《贷款协议》,约定可以在未来的特定时期把贷款转换为对应比例的股权期权。贷款到期时,商业银行可以债转股或收回贷款,业务模式类似一种可转债。目标企业实现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股权转让或者被并购等资本市场交易方式实现股权增值或溢价时,由外部投资机构在资本市场上抛售所持的该部分股权,从而实现“超额收益”,银行与投资机构按约定的比例分享其成。

2.3 基金模式

基金模式主要是指政府部门与商业银行(多数通过通道发起信托计划参与基金)组建股权投资基金,基金通过优先、劣后的结构化设计以及股权回购的增信措施,实现银行的风险控制。基金对目标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商业银行对其发放贷款,基金的股权投资可对银行的贷款形成风险补偿机制,实现投贷联动。这种银行与政府合作发起设立的基金属于一种产业基金,产业基金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因其带有政府色彩,相比一般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相对较低;二是因其产业政策导向,设立的审批要求一般较高。

3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商业银行对接资本市场开展投贷联动等业务的时间并不长,虽有一定的尝试,但业务规模依旧比较小,缺乏完善的整体机制。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对接资本市场开展投贷联动业务,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业务合作机制问题、信贷评价体系及信贷定价方法适用性问题、风险控制措施问题。

3.1 业务合作机制问题

在上一章讨论的三种业务模式中,无论是内部投贷联动还是外部投贷联动,商业银行均需要与外部投资机构PE/VC合作,共同做好尽职调查、产品设计等工作。而这两个投资者的考核机制、风险偏好等存在较大差异,双方目标很难完全一致,投贷联动的业务合作机制就会导致较高的沟通成本与协调成本。

3.2 信贷评价体系及信贷定价方法问题

目标企业多数为“双创”企业,具有轻资产、高增长、高风险的特点。“双创”企业的这种“两轻一高”的特点使其按照商业银行现有的信贷评价体系,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导致“双创”企业面临融资难的窘境。商业银行的信贷评价体系,主要是基于企业的历史经营情况分析,而投贷联动这种投资更多看重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银行现行信贷评价体系存在对投贷联动业务不适用的问题。

除了商业银行现行的信贷评价体系不适用于投贷联动业务,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定价方法也成为投贷联动业务发展受限的瓶颈。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定价方法,主要依据资金成本与风险溢价,而投贷联动业务中,银行在确定贷款利率时,不仅要考虑风险溢价,还要考虑企业未来IPO等方式实现股权溢价给投资者带来的预期超额收益。因此,银行与外部投资机构签署协议时,可以适度让利,与外部投资机构约定适当降低贷款利率,降低目标企业的财务融资成本,促进目标企业在相对较低的资产负债率情况下发展业务,这将有利于目标企业的未来价值增值,也为银行与投资机构的超额收益提供了保障。

3.3 风险控制措施问题

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风险可以通过担保物质押、外部增信等措施来控制,而投贷联动业务中的目标企业往往缺乏抵押、质押的资产。投贷联动业务中,不但存在一般信贷业务中的普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而且会产生由于股权投资所带来的特殊风险,如股权质押风险、股权变更风险以及对赌协议等风险,这无疑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4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投资建议

4.1 建立专业的投贷联动业务团队

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既需要熟悉传统信贷业务的管理人员,又需要在并购、IPO、股权投资等资本市场操作方面具备丰富投行经验的专家,还需要能够深刻理解目标企业发展特点、较为精准地预判目标企业发展前景的专家。因此,商业银行为了能够专业、顺利地开展投贷联动业务,不仅需要培养一批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还需要借助外部投资机构或者其他方面“外脑”资源,增加团队的综合业务能力。

4.2 加强风险防控,抑制风险传导

目前,相关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时,银行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只能以自有资金对目标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且投资于单一企业的额度不能超过子公司自有资金的10%。此规定的目的是建立起银行子公司股权投资风险与母公司信贷风险之间的隔离,避免将业务风险向集团传导。

4.3 选择优质标的作为目标企业

篇8

1.建模

1.1指标和变量的选取

财务指标是指企业总结和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对指标,是衡量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重要信息。

1.1.1资产经营获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X3])、销售毛利率([X4])、总资产周转率([X2])和主营业务利润([X7])。

1.1.2偿债能力指标:速动比率([X1])、流动比率([X5])和资产负债率([X6])。

2.2样本选取

在样本选取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1)ST公司被剔除;(2)上市不足一年的公司不利于反映公司原本的经营状况,所以剔除了2010年后上市的企业;(3)剔除数据缺失的企业。考虑到以上因素后,从国泰君安大智慧中随机抽取30家医药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以2011年的年报数据为样本,本文原始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数据的计算利用运用SPSS18.0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其财务业绩情况进行分析。

2.因子分析

2.1适用性检验

本文使用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来判断选取的样本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可以得到: KMO的值为0.736,可以进行因子分析,[χ2]近似值为290.459,显著性检验的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2确定公因子

用Z分法得到标准化矩阵。从分析结果可知,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7个财务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强。基于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可提取2个公共因子,如表1,它们描述原变量总方差的78.302%,可认为这2个公共因子基本上反映原来7个变量的绝大多数信息。

2.3命名因子

本文在因子分析过程中,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公共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的均值为0,对表2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到:

2.3.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为第一因子,它们的载荷值分别为0.949,0.933,-0.849,载荷较大,这主要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它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可以将因子1识别为偿债能力因子C1。

2.3.2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为第二因子,它们的载荷值分别为0.816,-0.598,-0.596, 0.597,载荷较大,这些是反映上市公司的资金周转能力和长足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衡量上市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将因子2识别为资产经营获利能力因子C2。

2.4因子得分,综合得分

C1=0.279X1+0.059X2+0.139X3+0.138X4+0.278X5-0.252X6+0.186X7

C2=0.143X1+0.498X2-0.28X3-0.28X4+0.121X5-0.125X6+0.430X7

可以看出,C2资产经营获利能力所占比重大于C1偿债能力,可见赚取利润是医药上市公司的关键,而偿债能力反映了上市公司财务安全,这两个因子共同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

得到综合得分函数:F=0.2085C1+0.1437 C2

从表4(见下页)中可以看出,在偿债能力方面,恒瑞医药、通化东宝、浙江医药位居前3位,通化东宝由于受很差的资产经营获利能力因子,综合能力仅排第4,其资产经营获利能力远低于平均水平,如何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其赚取利润的能力,是通化东宝目前阶段的主要任务在资产经营获利能力方面,排名前三位的上市公司是上海医药、恒瑞医药、哈药股份,哈药股份由于受很差的偿债能力的影响,综合排名仅第5,应重点考虑优化资产结构,合理利用财务杠杆。

3.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结论

根据上述的数据分析,我们对医药行业财务业绩整体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优越的地域条件可提升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水平。

其次,医药板块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差别较大。

综合分析各主因子后,位列前3名的恒瑞医药、上海医药和浙江医药,说明了这些企业经营业绩综合情况比较好,在行业内较有优势,同时可以看到这三家企业在2个因子得分中至少一个位于前3名之内。但是,没有一个公司所有因子得分排名都是在前面的,而排名靠后的三家企业, 除了少数的因子得分高于平均水平外,其他得分都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如天方药业,在总资产周转率较高,但是速动比率较低,说明其在短期偿债能力即企业的变现能力低,流动负债会带来较大的企业财务风险,这些企业应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偿债能力来保障自身的财务安全状况。

3.2 政策建议

从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一方面,投资者就可以更理性地进行选择投资,另一方面,利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因子得分以及综合得分后,每个企业应该找出自己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了解企业在行业中的不足与优势,比较得分情况,深入分析,制定相应优化财务业绩状况的战略。如从行业发展上,企业可以优化医药产业的产品结构,规范医药行业市场,抓住医药体制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在技术研发上,建设有层次的,完善的研发体系,不断开展相关药品的研发与创新工作 ,紧跟科技,储备一些新兴的技术专利;在宏观医药调控体制方面,应健全医药价格调控体制,实施人才战略,引导医药产业的专业化,推进医药行业整体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桂.因子分析法在公司并购财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1(1)

[2]李璐,范勇.因子分析法在外商投资企业财务评价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5(3)

[3]孙世敏,王泽平.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汽车行业业绩评价研究[J].财会通讯,2010(2)

[4]苏尔李,吴晓刚.数据分析方法五种[第一版].上海:格致出版社,2011

篇9

一、层次分析法相关理论思想

1、层次分析法的定义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本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称为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再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2、层次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1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当准则过多时(譬如多于9个)应进一步分解出子准则层。

(2)构造成对比较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

(3)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

(4)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计算最下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根据公式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较大的成对比较阵。

图1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

二、信贷业务风险指标权重确定及模型构建

1、构建指标体系结构

我们构建的层次结构模型中目标层为信贷业务风险评价,准则层则由五个基本指标组成即客户基本情况、资金通途、还款来源、抵质押物、企业前景,方案层则一共分为15个指标构成下图:

图2 信贷业务风险评价体系层次示意图

2、建立判断矩阵

将影响信贷业务风险的的五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综合专家意见,得到准则层成对比较及权重表(见图3)

3、计算各目标层指标权重并排序

将分析准则层的所获得风险权数和分析目标层所获得的风险权数进行权数的综合汇总,并依次排序,得出权数的重要性排行(见图5)。

三、结论

本文基于AHP层次分析法设置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绩效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并确定了各个指标的风险权重,得出了各个指标的风险排序,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价,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业务的办理中有效的控制风险,提高竞争力。

由于在层次分析法中对各指标分值的确定会对其得出的分析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如何科学的界定各指标分值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后续的研究中将加强此方面的探索,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胜军,王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商业经济,2008.08.

[2] 林明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缺陷及建议.经济师,2008.11.

[3] 汪云飞.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经济管理者,2011.02.

[4] 罗沛,吴健华,樊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速公路省级干线ASON评估,2011.02.

(上接第39页)

(4)注重教材选择。学生的兴趣特点集中体现在“新、易、轻、美、趣”等方面,对新内容有较强的求知欲,对美的追求意识强烈,喜欢趣味性强、可以弘扬个性的运动。因此,教材选编应本着自成体系、道理翔实丰富、条理清晰、科学合理的原则,选用适合大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的套路和组合。教材应包含对健美操的基础理论定义,对经济规则的说明。使学生从根本上真正的了解健美操运动。

(5)加强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环境。好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设施是健美操教学的基础,许多动作需要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才能进行学习的,教学用具的提供也是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所以,学校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增强体质为原则”的思想,根据自身情况,不断加强设施建设,使学生们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在愉悦的心情中完成学习和锻炼。

四、结论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注意优化健美操课的结构,提高教学效果,强化基础教学,完善和构建适应社会市场需要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知识结构及技能掌握的专业性、全面性和广泛性;优化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发展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确实得以提高,并与社会需求接轨。

【参考文献】

[1] 王洪,曹海燕,张秋云.“一基三能型”健美操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5)14-15.

[2] 张晓莹,王立红,马鸿韬,王德华.在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04-106.

[3] 焦建余.高校健美操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效应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7(5)344-345.

[4] 周建社,方奇.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内容体系“超市化”构建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29-131.

[5] 方志英.豫东地区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9)49-50.

【作者简介】

司巧珍(1990-)女,山东省嘉祥县人.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学院体育学院.

(上接第45页)

4、政府要掌控资金使用的变化

美国政府发债目前看来是比较成功的,但有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就是他们的偿还是寄于企业健康的成长之上的,所以它的发行――偿还――再发行――再偿还是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而我国债务投资在公益项目、基础建设,这个投资目前是没有收益的。没有收益债如何偿还?在此情况下,能否将一些项目市场化,让有资质有能力的企业来做,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当然,这样有可能引起暗箱操作,有关权利人寻租的情况,但是让信息公开化,项目透明化、准许地方债进入二级市场市场。在信息公开,外部评级机构评级及中央有效监管的条件下,地方债每期发行的数额,发行时间就可以自主决定,发行完毕后,可按规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上市流通。

针对于以前的状况,存在信息不透明,监管失灵,资本金不实等等,此等问题如不能解决,则自主发债只会加大政府的风险,加大市场的风险,使政府的公信力继续下降。纳税人的税款遭受损失。

因此,此次自行发债,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将政府的债务从隐性推向显性。而能否实现地方政府的自主发债,对我国中央政府也是一个考验。

【参考文献】

周尚文.美国市政债券的发行机制及对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启示.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6.

篇10

竞争力本身是各个商业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商业银行想要在竞争中占得优势和获得良好发展机遇,就需要良好的资源状况、营运能力,使企业资源配置合理,同时还需要良好的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由其资源状况和业务能力决定,同时其资源状况和业务能力又对整个商业银行行业产生反作用,改变着整个行业的竞争状况。所以,资源状况、营运能力和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间相互作用,综合作用于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三、实证检验

(一) 样本选择和指标选择

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五大国有银行和中信、华夏、浦发、招商、兴业、民生、光大、南京、北京、宁波和深圳发展银行为样本商业银行,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中样本公司的2015年年度财务报表为数据来源,以此进行指标计算与分析。选取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等)、流动性(产权比率、存贷款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安全性(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市场占有能力(存款份额和贷款份额等)以及增长能力(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率等)这五个方面的财务指标,

(二) 因子分析法检验结果

本文提取16家样本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计算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市场占有能力以及增长能力这五个方面相关指标,对财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找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公共因子,通过成分矩阵分析对提取的公共因子进行定义;最后根据得出的因子得分计算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名。

1.公共因子提取

在选取的分析指标中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因素多,难以找到主要矛盾,使得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难以有准确依据,为此我们需要找出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提出针对性建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可以找出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几个公共因子,这几个公共因子是在原来指标基础上的综合,不仅保留了原始信息,而且更具有针对性,比原始财务指标更具有优越性。通过分析发现,在提取4个公共因子后,累计解释85.78%的原始信息,提取4个公共因子是可行的。

2.成分矩阵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存在4个公共因子可以解释大部分财务信息,可以通过成分矩阵分析公共因子内涵。通过成分矩阵分析可以发现第一个公共因子主要受存贷款增长率的影响,反映商业银行的成长能力,定义为F1;第二个公共因子主要受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的影响,反映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定义为F2;第三个公共因子主要受资产净利率等影响,反映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定义为F3;第四个公共因子主要受存贷份额和比率的影响,反映商业银行的市场占有能力和流动性,定义为F4。定义一个综合指标反映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为F,其中F由各样本商业银行五项指标进行加权求和,而权数就是各个公共因子所解释的内容比重。

(三)检验结果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各样本商业银行综合得分,结果如表3-1所示。

1.分因子分析

通过第一个公共因子F1可以看出,兴业、南京和北京三家银行大幅领先,成长能力远远高于其他样本商业银行,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排名最后,成长能力较差。并且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成长能力排名和最后综合排名的走向大致相同,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提高成长能力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至关重要。而大多商业银行只关注眼前利益,成长性较差。现在商业银行间产品同质化严重,业务范围和经营理念大同小异,行业间竞争激烈,成长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商业银行的主要因素,商业银行具有良好的成长能力才能吸引更多客户,才能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通过第二个公共因子F2可以看出,南京、北京和交行三家商业银行安全性较高,对流动性风险和不良资产的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华夏、光大和深发展三家商业银行排名靠后,风险管控能力较差。

通过第三个公共因子F3可以看出,兴业、工行和招商三家商业银行得分较高,盈利性较好,具有绝对优势,中信、华夏和深发展盈利性相对较差,业务范围和市场成熟度远远落后于国有银行。

通过第四个公共因子F4可以看出,市场占有率较高和流动性最好的是农行、南京和建行三家商业银行,在市场占有方面国有银行具有绝对优势,中行、招商和建行三家商业银行流动性较差。

2.整体分析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发现,16家样本商业银行中综合竞争力较强的是兴业、南京、北京三家商业银行,其中兴业银行综合得分1.11,竞争力最高,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紧随其后,远远领先于其他样本商业银行。中国银行综合得分最低,排名垫底,竞争力远远低于其他样本商业银行。其中成长能力和安全性是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部分中小型商业银行通过管理创新和安全性的提高,得到了迅速发展。

篇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0―0122―03

酒店的有效经营与长期发展,需要获得较好的经营业绩和尽可能多的营业收入,成本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在酒店所有部门中,餐饮部门的盈利效果举足轻重,自然其成本控制也是重中之重。酒店餐饮的经营程序复杂多样,只有了解餐饮经营的各环节,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餐饮成本控制方案,为酒店带来最佳经济效益,使酒店餐饮部成为酒店经营发展中的顶梁柱。

1酒店餐饮成本控制概述

1.1酒店餐饮成本控制的涵义

所谓酒店餐饮成本控制,是指经营酒店活动中采用一定控制标准,对产品形成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偏差,使经营的耗费和支出在限定范围内,以确保酒店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1.2酒店餐饮成本控制的意义

酒店餐饮成本控制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酒店的有效经营,从而实现餐饮经营活动的利润最大化,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成本控制是做好餐饮工作的必要条件。

酒店餐饮成本控制包含了酒店餐饮产品的方方面面,如酒店餐饮产品的规格、质量和市场价格。酒店餐饮产品成本和毛利率计算结果决定了酒店产品的市场价格,所以,做好酒店餐饮成本控制是实现酒店餐饮利润最大化的重要因素。

(2)酒店餐饮成本控制有利于顾客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有利于顾客利益得到充分保证。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日益提高,顾客的餐饮消费不仅为享用美味佳肴,更为了享受酒店优雅的就餐环境、服务人员的热情款待及无微不至的服务。物美价廉的餐饮产品更是吸引顾客进行消费的主要动因,为此,酒店进行餐饮成本控制是必要之举。

(3)酒店餐饮部门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与其成本控制有着密切联系。

酒店是一个营利性的公司组织,因此餐饮部门除为顾客提供各种各样服务外,还肩负着为酒店完成各项营收的使命。失控的成本必然减少餐饮净利润,甚至使酒店餐饮营业业绩出现亏损,使酒店经营陷入危机。因此,为了保证酒店餐饮的既得利益,成本控制不可或缺。

(4)酒店餐饮的经营管理离不开成本控制。

酒店餐饮成本控制的好坏取决于酒店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经营管理水平越高,餐饮成本控制就越好,反之,经营管理水平越低,成本控制会出现失控现象。因此,互为充分必要条件的酒店餐饮成本控制和酒店经营管理水平,二者缺一不可。

1.3酒店餐饮成本控制的方法

(1)制定严格规范的采购制度和控制采购制度。

酒店餐饮产品的好坏与原材料采购有着紧密联系,采购量的控制又保证了酒店食品不会因为长期积压而损坏变质,有组织、有计划的采购能够有效防止损失及浪费,主要措施如下:

①建立原材料采购计划和审批流程。

酒店餐饮负责人应根据日实际食材需求量及储备量填写采购单据,向采购部申请采购。采购部门在严格监督了解餐饮采购需要的基础上制定采购计划报送财务汇报经理,最后通知供货商发货。

②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

酒店财务部应设立专项物价员,定期对常用食材开展市场价格调查,坚持货比多家,对采购部的报价进行分析与反馈。一旦发现与调查结果有出入应及时督促纠正。根据市场行情每半月进行一次公开报价,定时定期召开定价例会,参与人员应由餐饮部门负责人、采购员、财务经理、物价员以及库管员等组成,对供货商提供的货物价格和质量开展综合考评,尤其对新增的大件物资与紧急采购的小件零星物资必须有经理批准的采购单才能进行账单申报。

③建立严格的采购验货制度。

库存管理人员应对所采购物资的数量、质量、标准与计划及报价等进行严格的验收制度把关。对于量过于求的超量部分、假冒劣质、规格不合标准及未经批准擅自采购的产品可以行使拒绝接受的权利,对于与供货商送来的货品与采购单不符的应该及时纠正。库存管理人员应填写好验收单,并将货物分类存放好各位置。如果是海鲜产品,应放入海鲜池并由海鲜池管理人员进行二次验货,认真做好记录。对于鲜活海鲜供应商,应制定退货或活转死折价收购协议,以保障鲜活海鲜在进入海鲜池第一夜发生死损时酒店切实利益的回收。一旦发生此类事故,必须在第一时间由库存及海鲜池双方签字确认送报财务部。

④建立严格的报损报丢制度。

酒店应该为常用食材、容易腐坏变质的食品、过期烟酒产品等制定严格的报损报丢制度及合理报损率,部门主管将报损上报财务库管,按规定填写报损单,由采购部经理鉴定分析,签字报损。报损单需每天呈报经理,超过报损率的需阐明原因。

⑤严格控制采购物资的库存量。

根据酒店经营的实际情况,设置库存量范围。推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一旦库存不足,计算机自动报警。对于销量不好的菜品,运用计算机算出数据,减少库存或直接停止采购,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损耗。

⑥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及领用制度。

制定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及原材料领用制度,原材料的出入库需认真填写出入库手续,不同的出入库材料都需填写不同的领用单并由部门主管签字生效,因领用不当造成的损失应严格追责相关人员。

(2)利用先进计算机系统,实现工业化、标准化的酒店餐饮核算体系。

①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制度。

由于餐饮产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很难对其进行实际能耗核算,厨师合理制定菜单标准,财务根据厨师出示的投料数量定额标准制作成本标准卡。

②合理制定符合本酒店的毛利率。

酒店餐饮产品的价格与毛利率密切相关,应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制定本酒店餐饮产品的毛利率。为此,酒店需认真研究顾客的消费心理,考虑顾客是否认为付出的价格物超所值以及酒店所需获得的合理利润。

③定期进行科学准确的成本分析。

月末,财务部召开成本分析会,对酒店餐饮各环节的成本与实现的收入进行对比分析,制作成本日报表和成本分析报告书,以此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从而获得长足发展。

2酒店餐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成本控制程度低

酒店的部门繁多,工作人员繁杂且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虽然酒店大力倡导成本控制,但并非各部门都能积极落实,部分工作人员的节约意识尚未完全树立,造成整个酒店的成本控制执行力度低,从而导致成本控制程度低下。

2.2餐饮各环节成本控制不力

酒店餐饮的经营环节繁多,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将导致整个酒店餐饮成本上升,冗杂的从业人员也是餐饮成本控制不力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购。

酒店餐饮采购工作中,厨师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需要根据日常消耗菜品量提出合理的菜品用料采购计划并向采购部递交申请书。采购部需根据送交的申请书进行认真核查,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呈交财务部经理审批,最后通知供货商发货。然而,酒店的厨师们并没有担负起这个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往往抱着“大概”、“差不多”的态度制定采购计划。产品供货商们也以次充好,将不好的产品夹杂在好的产品中妄图蒙混过关,因此,这一系列人员的工作态度必然导致酒店餐饮成本的控制效果。

(2)验收。

酒店库存管理人员应对采购超量部分、质量差、规格不合标准及未经批准擅自采购的产品拒绝接收,对于采购单不符的货品应该及时指出。在验收合格后认真填写验收单,鲜活海鲜还需由海鲜池进行二次验收。然而,往往在利益面前容易出现内外勾结的现象,库存管理人员对于产品验收马虎了事,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产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导致问题产品入库,造成了极大浪费。

(3)保管。

库存人员应该认真保管仓库储藏商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核算系统及时统计数据,对存储不足的货品按时补货,对滞销菜品减少储存或直接停止存储,对出入库的货品认真填写出入库手续。目前,不少酒店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用到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而是以人力看管为主,难免出现疏漏,容易造成仓库产品在管理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领用。而且,所有仓储产品都由管理人员盘清,这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消耗,更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4)领用。

领用任何货品都需填写货品领用单并由部门主管签字生效,领用不当产生的任何损失须由相关人员负责。内部的产品调运需要填写内部产品转移单,然而由于图方便省事,往往忽略此步骤操作,造成各部门产品出入不清,不便于管理,进行清算时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力劳动成本。

2.3成本控制主动性差

成本控制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制度和行为,多数酒店的餐饮成本控制意识已经形成,并积极出善成本控制的制度,赏罚并重的酒店成本控制制度已初现成效。但在酒店宏观政策调控中,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尚显不足,仍有不少人无法积极主动地从小事做起,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致使餐饮节约成本达不到聚沙成塔的效果。

2.4管理方法因循守旧

经营很长时间的某些酒店餐饮部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思维定势,沿用比较传统的管理方式与生产方式,在与新兴餐饮企业的竞争中无法实现突破和创新,以致面临物价上涨压力和竞争对手的强势夺利时显得慌乱。

2.5生产成本增长给酒店餐饮带来的压力

原料价格节节攀升、能耗、人力资本支出是酒店餐饮部经营成本的制高点,除面临投入高、产出低,社会竞争压力大外,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对餐饮企业的压力更大更具体。其中原料成本增加、能耗、人力资本支出是酒店经营成本的三个难以攻克的制高点。

2.6理念得不到及时更新

很大一部分酒店认为成本控制就是成本节省,没有意识到现代意义上的成本控制不仅仅意味着成本的节省,也在于成本的避免,这种理念上的陈旧使得酒店餐饮的成本控制变得异常艰难。

3对酒店餐饮成本控制的建议

3.1加强餐饮各环节的成本控制力度

为加强酒店餐饮部门的成本控制力度,首先应该制定严格的成本控制制度,其次需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员工主观上提高对成本控制的认识,严抓酒店餐饮的生产环节。

3.2运用激励机制,实施奖惩制度

对成本控制良好的部门颁发优秀部门奖并发放奖金,对于认真做好直接岗位成本控制的员工进行全酒店通报表扬,授予优秀员工奖并给予奖金或其它福利内容。反之,对于浪费严重的部门通报批评,对于成本控制意识差的员工扣除相应的浮动工资。

同时,建立全面的经济责任考核制度。根据餐饮年度的经营考核指标,对部门总监、行政总厨师进行责任考核。各项指标分解到区域和班组,在考核基础上与经济利益挂钩,做到有奖有罚。

3.3强化成本差异分析,实施科学管理

酒店餐饮部应时时做好成本差异分析的工作,每月每季度每年都开展成本差异分析:认真做好酒店餐饮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分析;本期实际成本与上期实际成本的差异分析;本期实际成本与上期实际成本的差异分析以及本期实际成本与历史先进成本水平及同行先进成本水平的差异。强化分析,找出问题及时解决,努力做好酒店餐饮成本的控制。

3.4开发员工潜力,提高职工素质

人力资源开发在现代企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其在实现企业目标上的巨大功效已经得到显现。训练不够的员工,工作效率自然不高,生产率也难以提高;疲惫不堪的员工,服务质量也会降低,而这些都会影响人事费用的支出。酒店必须对所有员工进行系统管理,科学定编,动态用人,合理地定制定编定岗使用各类型人员,并根据经营季节动态使用人员,合理控制人力成本。制定专门的员工教育月、学习日等,为他们讲解成本控制常识,长期强化成本控制责任意识,让员工自觉养成成本控制的良好习惯,自发参与酒店餐饮部门的成本控制工作。

3.5建立成本控制信息系统,科学核算餐饮成本

有效利用现今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科学标准的核算体系,即建立酒店餐饮产品采购、验收、保管以及领用的组织构架。使各环节通过计算机实现相互联系,从而完善一体化构架。在此一体化构架下,酒店方可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制度;合理制定符合本酒店的毛利率;定期进行科学准确的成本分析。

3.6开展销售排行榜分析

定期对菜品、酒水进行销售排行榜分析,不仅能发现宾客的有效需求,更能促进餐饮销售。建议酒店每季度或每两个月进行菜肴销售排行榜分析,对于利润高、受欢迎程度高的可以划入“明星菜肴”,大力推销,如开发成“总厨推荐菜”;对于利润高、受欢迎程度低的菜要查找原因,如介绍不到位、味道不受欢迎、菜单不精美等,要策划如何销售;对于利润低但受欢迎程度高的菜,要创新研讨提高利润;而对利润低、受欢迎程度低的品种则应进行调整或淘汰。

4结语

酒店餐饮成本控制是实现酒店有效经营的重要因素,对其达成酒店餐饮营销的业绩目标十分重要。餐饮成本的控制是酒店餐饮经营的重要环节,因为酒店餐饮的成本直接影响着酒店餐饮的价格,而酒店餐饮的价格又直接决定了酒店的顾客群体与餐饮营收。只有做好酒店餐饮成本控制,才能提高酒店竞争力,让企业在竞争中拥有绝对优势。

参考文献

[1]苏亚梅.酒店业餐饮成本控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0.

[2]赵怡琳.酒店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07.

篇12

传统的财务会计系统只围绕“产品”和“企业”收集财务信息,但是在实务中,许多重要的管理和决策活动是基于“客户”的财务信息。在缺乏客户财务信息的情况下,许多管理决策都容易被误导,从而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根据“二八定律”可以大胆地推断:对于多数企业而言,价值最高的20%的客户决定了企业利润的80%;而20%最糟糕的客户将会毁掉公司利润的80%。因此,管理者需要把战略思考的维度从习惯性的“产品维度”转向新的“客户维度”,管理者不应该简单地把企业看作是“产品的组合”,更应该看作是“客户的组合”,因为企业的价值最终是由其客户创造的利润决定的。

一、客户财务分析可以改善客户关系管理

关于客户成本和客户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无法反映出来,传统财务模式不能提供这类极为宝贵的管理信息。许多企业一方面强调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不能从传统的财务模式中得到用以支持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信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传统上以产品与服务组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必须让位于以客户组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这种观念上的转变突出了客户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客户财务信息可以帮助管理者有针对性地为高利润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将只带来微利甚至亏损的客户转移到低成本服务渠道中。客户财务分析获得的信息,还可以帮助管理者开展围绕客户而不是围绕产品或区域市场进行的业务和组织结构重组。因此,从财务角度准确识别客户可以帮助企业完善客户关系管理。根据“二八定律”可以大胆地推断:对于多数企业而言,价值最高的20%的客户决定了企业利润的80%;而20%最糟糕的客户将会毁掉公司利润的80%。因此,管理者需要把战略思考的维度从习惯性的“产品维度”转向新的“客户维度”,管理者不应该简单地把企业看作是“产品的组合”,更应该看作是“客户的组合”,因为企业的价值最终是由其客户创造的利润决定的。

二、客户财务分析可以改进管理决策

1.帮助管理者优化营销资源的分配

客户财务分析可以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许多领域,但收益最明显的方面还是帮助优化营销资源的分配。客户需求差异化的发展,推动了一对一的营销模式。未来市场不仅要求企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更要求企业将有限的营销费用直接分配到每个不同的客户身上。因此,企业要对客户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进行评分,以此区分客户类别,最终决定是否应该对某一客户追加投资,这也是优化营销投资的前提和基础。

2.帮助企业正确管理非盈利客户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家总是想方设法取悦自己的“上帝”。企业在向自己的“上帝”们提品和服务时,经常会遇到类似的要求苛刻、难以满足、无利可图的“上帝”。这些客户给企业带不来任何价值,只会耗用企业资源,因此,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尽快抛弃和淘汰这些非盈利客户。部分客户身上的低利润是企业考虑放弃他们的直接原因,这种情况在金融和保险业相当普遍,因为这两个行业的利润取决于客户的风险因素。目前,在部分企业的实际经营中,放弃不合适的客户已经成为管理者的共识。只有通过对客户进行财务分析,企业才能清楚地了解哪些是非盈利客户,进而制定出有指导性的政策,及时淘汰和剥离非盈利客户,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3.帮助企业作出正确的并购决策

其实,并购如同企业中的其他营销措施一样,只有被当作通过客户来创造股东价值的手段,成效才会最为显著。因此,并购决策分析中应该对目标企业的客户进行财务分析,必要时可直接锁定其优质客户作为并购目标,这对企业作出正确的并购决策意义重大。

4.帮助管理者纠正对客户盈利性的认识误区

篇13

理财业务不仅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方法之一,也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的重要项目之一。各种理财产品日益推出,客户的认同度、关注度也随之增加。这使得理财产品的创新设计地位也日益提高。

本文主要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研究对象,从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出发,具体分析理财产品的各方面发展。从而对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时代意义。

二、理财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回顾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政策管制等方面的因素,理财产品的发展有一条很明显的路线。以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例,分析其发展的模式变化。

1.初始的产品模式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是商业银行为了扩大存款规模,从而扩大信贷规模,以此提升自身收益的产物。在这一时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主要是银行间票据、货币市场基金、国债、央行票据等固定收益的产品。在风险管理上,由于主要追求的是固定收益的产品,风险较小。可以这样说,在这一时期推出的理财产品涉及银行比较熟悉的、具有传统优势的领域,风险小,收益也不高,但是能为一些保守型的客户所接受,当然,客户群并不是很多。市场范围不是很大。

2.发展期的产品模式

从2006年以来,由于债券市场的收益走低,而相对股市的回暖及其后的高涨,各商业银行都进行新一轮的理财产品的探索。一方面,通过信托进入股市和产业投资。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将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管理,由信托公司负责投资,在产品形式上主要有对基础建设项目投资以及由债券、股票、信托融资等组合而成的集合理财产品。另一方面,推行人民币结构性衍生产品,该产品是结合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财产品。而QDII的推出,又使得双币理财产品开始迅速发展。总体来说,在这段时期,商业银行大量推出了与股票、利率、汇率等有关的理财产品。

3.下滑期的产品模式

2008年开始,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入影响。全球经济态势十分不理想。尽管我国经济并朱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或多或少造成了负面效应。许多理财产品呈现了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状态。这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缩减理财产品推出的数量,以此降低收益性风险。在这一时期,人们更倾向与投资一些保本类的理财产品,并且预期收益要超过定期存款收益或者刚好相当。但是,商业银行并未因客户倾向保本型理财产品而加快设计保本型理财产品,而是静态观察,等到整个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再展开新一轮的理财业务竞争。

从大方面来讲,理财产品的发展是总体遵循经济发展态势的。可以说,商业理财产品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但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还有待于改善,并且需要提升产品价值,创造核心竞争力。

三、理财产品现状分析

1.个人理财产品现状

银行理财产品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发展成了年销售规模以近万亿的大市场。这是商业银行多年来不断探索发展理财业务的结果。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仍然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并有如下几个特点:

(1)产品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原因在于:一是前期的增长基数比较小,在巨大的市场潜力的作用下,规模和数最便可以大幅度提高。二是全球股市进入调整回落状态,有关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近而使得理财业务的发展不能保持高速态势。

(2)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投资范围不断扩张,产品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从结构上。在现阶段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理财产品:结构型理财产品和综合型理财产品。目前在市场是推出的主要是用一些具有固定收益的企业债券、央行票据、政府债券配套一些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而综合型理财产品的特点在于需要借助第三方机构作为通道。

(3)风险随着理财产品结构的复杂以及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日渐增大。前几年,由于国内和国际大环境的正向推动,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情况还是很理想的。但从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多家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情况。投资者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性质和风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这也给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目前个人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

(1)个人理财业务的盈利能力未被充分重视。理财业务是一项风险小,收益大的优质业务,在国际上被各大金融集叫视为重点业务,但是在我国以个人理财业务为代表的中间业务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重偏低。

(2)由于商业银行的自主创新能力匿乏,个人理财产品的种类和所涉及的范围不够广泛,无法给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国内外宏观经济的波动,使得商业银行开发新理财产品的积极性有所减退,同时由于各家商业银行同类型的理财产品过多,导致投资者不能根据现实需要清晰地选择产品和服务。

(3)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缺乏正常的风险补偿、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机制。专业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手段在个人理财业务上没有被很好地利用。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产品的多元化,风险也随之加大。对于各类风险缺乏配套机制的支持。

(4)信息透明度不高。商业银行在发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过程中仍然没有及时、充分地披露相关信息,使得产品的基础资产、结构、期限等信息不明确。

(5)商业银行理财绩效的评估和管理体制欠完善,使得商业银行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相对滞后,也制约着商业银行合理、全面地开展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

四、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策略

1.加大创新力度。尽量避免有重复的产品。在近几年里,理财产品越来越多,尽管名称不一样,但是实质是一样的。理财业务是一种创新化要求很高的金融工具,所以各大商业银行应该在内部创新机制上加强储备,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金融市场。

2.高度重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发展,科学设计理财产品。在设计理财产品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其风险,并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和风险转移。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银行需要严格按照其风险偏好程度科学地鉴定其投资方向和方法,力求风险与收益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匹配。

3.加强信息披露机制。信息披露是一个任何金融行业都不能忽视的问题,信息的公开程度直接影响到该行业的规范化和市场化程度。商业银行在推广及运作理财产品时,应及时披露各类相关信息及运作情况。

4.制定清晰的发展模式。首先制定理财产品的类型及投资方向;其次是理财产品的适合人群;再次由银行产品营销人员对不同投资者推出不同的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