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业工程的发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工业工程学科产生于美国,但是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并在这些国家的工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一些学者为工业工程下了一些新定义,用以反映现代工业工程的内容和职能。其中我国学者对工业工程的认识为:工业工程是以系统科学和运筹学为理论基础,从技术角度对各种系统(主要是生产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优化、评价和实践,以达到不断提高生产率和整体效益的目的。下面就对工业工程涉及的管理、规划与设计进行浅析
1项目管理
在一个项目中,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协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为了确保成功,要求来自不同组织的工作人员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理位置上有一个整体的沟通。在项目管理中,主要可以分为几大部分:综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
随着项目过程和项目生命周期的集成出现的项目管理方法学中,首先确定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施行过程的哪一个部分;其次指派专门人员完成各个过程或是一个过程的一部分,这些人员都要进行特定工具或特定技术的培训;最后将各个过程所需的信息输入或传出给负责项目的人员,以保证项目参与者良好协调的信息流和很好的沟通。一系列设计严密的过程由适宜的信息系统支持且由训练有素的团队执行,那么该组织定会有很大的竞争力。
成功的项目管理要求成功的进行项目范围和成果范围的计划、执行、控制。而建立团队和组织学习在项目环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一个清晰的流程,并知道如何在过程中正确的走每一步,这样在项目管理中才可以取得卓越的绩效。
2产品规划
规划与产品整合开发。当前市场的特性是: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迅速增长的商品复杂度和极度变革的技术创新。在创新周期逐渐缩短的同时,产品的生命周期和投资回收期也在不断缩短。这样,时间就成为目前最富挑战的因素。企业如何快速成功的占据市场便成为了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加速创新产品的开发,而产品原型的生产则成为了快速开发产品的关键。
快速开发产品的特征。特征有完整的生命周期、正确的组织形式、流程的实施、人力和技术资源的协调以及产品开发流程的结果。这些独立模块在有一个大致边界后可自由发展至成熟,但这些带来的资源的重新配置、整个项目过程的同步等问题需我们进一步研究
快速产品开发的基本方法。①过程计划,计划是规划各种过程的第一步,在涉及一个复杂的研发项目时,过程的计划是必须的。目前已经开发出的面向小组的项目计划系统(TOPP)的协调是通过单一通道下的计划来实现的,它实现了面向阶段和面向结果的集成,并且可支持计划制定者来协调快速产品开发和研发中的全局性工程项目。②物理原型。③数字原型。
总体而言,建立整个系统的物理或者虚拟原型极其重要,尤其在产品开发的初始阶段,掌握了快速开发产品的特征和快速产品开发的基本方法之后,还要考虑研发队伍成员之间的通信与协作问题。在研发创新性产品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会为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3以人为中心的产品规划与设计
3.1以人为中心的3个基本目的。目的是:设计应该促进人的能力提高、应该帮助克服人的局限性、培养人的接受能力。这些即勺应该在整个设计过程别是初始设计阶段成为设计人员的驱动性思维。运用以人为中心的框架会保证产品或系统的生存性、认可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成功
3.2面向制造的设计。面向制造的设计的目标在于在早期的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可生产睦的问题,以便在较短的交付时间内以较低的价格吸引顾客并满足顾客需要。面向制造的设计将被运用于工业环境中,所以我们要关注提高工程师个体在设计与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促进设计与制造小组之间较好较早地交流沟通。
4工业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工业生产的全球化日益加深,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新技术不断涌现,工业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社会需求不断变化,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都客观上要求工业工程不断吸收新技术,以适应全球化的工业生产。工业工程的发展趋势体现出新形势下发展要求。
4.1多学科融合加快。现代生产日趋复杂,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促进了工业工程学科大量的引进系统的科学思想及系统的工程理论和方法,广泛吸收各种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如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专家系统以及生物力学、心理学、运筹学等,使工业工程这门综合性学科不断充实完善,日趋现代化。
4.2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工业工程的研究应用领域遍及生产工程、物料搬运与存储管理、工厂与车间管理、成本分析与控制、价值工程、可靠性工程、投资分析、财务分析与管理等各个生产领域。近年来,工业工程技术的应用扩大到如流通、商贸、服务业、非盈利性组织等非生产制造领域
4.3研究手段日趋复杂。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科学领域的发展,新的工业工程研究手段不断出现,其研究方法也日趋复杂。如传统的数字仿真只能得到用数字表示的仿真结果,以及相应的二维图像,其应用深度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最新的仿真技术可以将仿真与虚幻现实技术结合,将设计者置于虚拟现实的环境中,使其能“身临其境”地发现潜在问题,从而降低制造成本、缩短实施时间、避免反复的设计。模糊数学、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等,也不断引入到方法研究中
4.4强调以人为本。现代工业工程对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新规律的探索不断深化,其中心问题是对人和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在生产系统中,人始终是重要角色,提高生产率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以人为中心来展开研究。人、机器和设施的最佳组合,人在变速、高速系统中的适应性,环境对人的影响等这些人类工程学的课题也是工业工程的重要研究领域
5结语
当代全球竞争的热点已由硬资源(物质资源)转向软资源科技、信息、资金和人才,争夺的焦点不仅是占有这些资源,更重要的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面临21世纪,强大的先进制造技术将使制造业能够灵活、快捷地适应市场需求,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更能让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灵魂,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将进一步激发工业工程的创造活力,使工业工程学科更加充实,更加完善,更加普及。随着制造业的曙光在中国大地的展现,工业工程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也必将出现重大突破和飞跃发展
篇2
在一个项目中,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协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为了确保成功,要求来自不同组织的工作人员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理位置上有一个整体的沟通。在项目管理中,主要可以分为几大部分:综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随着项目过程和项目生命周期的集成出现的项目管理方法学中,首先确定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施行过程的哪一个部分;其次指派专门人员完成各个过程或是一个过程的一部分,这些人员都要进行特定工具或特定技术的培训;最后将各个过程所需的信息输入或传出给负责项目的人员,以保证项目参与者良好协调的信息流和很好的沟通。一系列设计严密的过程由适宜的信息系统支持且由训练有素的团队执行,那么该组织定会有很大的竞争力。成功的项目管理要求成功的进行项目范围和成果范围的计划、执行、控制。而建立团队和组织学习在项目环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一个清晰的流程,并知道如何在过程中正确的走每一步,这样在项目管理中才可以取得卓越的绩效。
2.产品规划
2.1规划与产品整合开发当前市场的特性是: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迅速增长的商品复杂度和极度变革的技术创新。在创新周期逐渐缩短的同时,产品的生命周期和投资回收期也在不断缩短。这样,时间就成为目前最富挑战的因素。企业如何快速成功的占据市场便成为了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加速创新产品的开发,而产品原型的生产则成为了快速开发产品的关键。
2.1.1快速开发产品的特征特征有完整的生命周期、正确的组织形式、流程的实施、人力和技术资源的协调以及产品开发流程的结果。这些独立模块在有一个大致边界后可自由发展至成熟,但这些带来的资源的重新配置、整个项目过程的同步等问题需我们进一步研究。
2.1.2快速产品开发的基本方法(1)过程计划,计划是规划各种过程的第一步,在涉及一个复杂的研发项目时,过程的计划是必须的。目前已经开发出的面向小组的项目计划系统(TOPP)的协调是通过单一通道下的计划来实现的,它实现了面向阶段和面向结果的集成,并且可支持计划制定者来协调快速产品开发和研发中的全局性工程项目。(2)物理原型(3)数字原型总体而言,建立整个系统的物理或者虚拟原型极其重要,尤其在产品开发的初始阶段。掌握了快速开发产品的特征和快速产品开发的基本方法之后,还要考虑研发队伍成员之间的通信与协作问题。在研发创新性产品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会为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的项目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3.以人为中心的产品规划与设计
3.1以人为中心的3个基本目的目的是:设计应该促进人的能力提高、应该帮助克服人的局限性、培养人的接受能力。这些目的应该在整个设计过程别是初始设计阶段成为设计人员的驱动性思维。运用以人为中心的框架会保证产品或系统的生存性、认可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成功。
3.2面向制造的设计面向制造的设计的目标在于在早期的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可生产性的问题,以便在较短的交付时间内以较低的价格吸引顾客并满足顾客需要。面向制造的设计将被运用于工业环境中,所以我们要关注提高工程师个体在设计与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促进设计与制造小组之间较好较早地交流沟通。
4.工业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工业生产的全球化日益加深,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新技术不断涌现,工业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社会需求不断变化,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都客观上要求工业工程不断吸收新技术,以适应全球化的工业生产。工业工程的发展趋势体现出新形势下发展要求。
(1)多学科融合加快。现代生产日趋复杂,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促进了工业工程学科大量的引进系统的科学思想及系统的工程理论和方法,广泛吸收各种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如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专家系统以及生物力学、心理学、运筹学等,使工业工程这门综合性学科不断充实完善,日趋现代化。
(2)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工业工程的研究应用领域遍及生产工程、物料搬运与存储管理、工厂与车间管理、成本分析与控制、价值工程、可靠性工程、投资分析、财务分析与管理等各个生产领域。近年来,工业工程技术的应用扩大到如流通、商贸、服务业、非盈利性组织等非生产制造领域。
(3)研究手段日趋复杂。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科学领域的发展,新的工业工程研究手段不断出现,其研究方法也日趋复杂。如传统的数字仿真只能得到用数字表示的仿真结果,以及相应的二维图像,其应用深度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最新的仿真技术可以将仿真与虚幻现实技术结合,将设计者置于虚拟现实的环境中,使其能“身临其境”地发现潜在问题,从而降低制造成本、缩短实施时间、避免反复的设计。模糊数学、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等,也不断引入到方法研究中。
篇3
虽然工业工程在经济和工业较发达国家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历史,然而在我国,半个世纪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下的企业发展和竞争一直是在追求产品与服务数量,因而对效益和效率从未产生迫切需求,使得工业工程学科没有得到积极的推广。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工业工程学科为国人鲜少涉及,但我国已经在工业工程学科上初具规模,已产生了一些工业工程应用实例。有关学术观点认为,在中国,主要有两类企业应用工业工程较为广泛,一是外资、合资企业,二是内资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持续,很多内地企业也逐渐开始将注意力由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转移到如何使用最少的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产出效率,达到一定程度上的“低成本,高收益”。进而,工业工程领域的大部分专业思想和理论在内地企业开始略施拳脚。此后,工业工程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工业工程的学科优势在工业部门首先显现出来,并对工业部门及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积极影响。工业工程学科在我国开始进入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工业工程在我国发展的进步阶段。我国的很多企业在这一阶段普遍面临直接介入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综上,工业工程学科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程度仍然处于起步时期,而且再日后的经济建设和产业建设等方面将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现阶段工业工程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篇4
一、工业工程的发展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工业工程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的工程学科。它是将人、设备、物料、信息和环境等生产系统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对工业等生产过程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评价与创新,从而提高工业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专门化的综合技术,且内容日益广泛。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期,工业部门开始对工业工程有所认识,并逐步推广,199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中国的工业基础是相对薄弱的,特别是制造业的管理基础相对于工业发达国家具有较为明显的差距。计划经济的模式使企业不具有市场竞争的意识和条件。尽管在解放后,许多大企业象长春一汽、湖北二汽、鞍钢等都有技术革新方面获得很好的成绩并具有IE应用的特点。但是真正IE的推广和应用当数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的诞生翻开了中国工业工程发展的新篇章。
综上所述,中国的工业工程仍处于认识与起步阶段,这与中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不无关系,包括教育管理也处于“发展中”阶段。但是知道IE的重要性的企业也不乏其人,如广东科龙集团,河南美乐电视机厂,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易初摩托车公司,西安飞机公司,沈阳飞机公司,鞍山钢铁公司等都在应用IE方面收效不少。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许多乡镇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关心工业工程,认为经济形态的转变和企业制度的改善是极其重要的。
二、工业工程发展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挑战
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新生产方式和信息技术对现行成本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又为成本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驱动力, 特别是新生产方式和信息技术中的敏捷制造、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方式、MRP/ ERP 和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
(一) 敏捷制造和供应链管理: 成本管理创新的战略性驱动
敏捷制造和供应链管理对成本管理创新的战略性驱动表现在: 企业开发、设计和创新成本管理系统, 不仅要从战术的角度考虑, 更重要的是从战略的高度考虑。特别是从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和生产三个维度去开发、设计和创新成本管理系统。从而对企业未来的成本从行业、市场和生产三个维度进行预先“筑入”设计, 对企业未来战术性成本管理的方向和标准进行定位。
(二) 精益生产方式: 成本管理创新的战术性驱动
精益生产对成本管理创新的战术性驱动表现在: 企业的战术性成本管理系统没有固定的模式, 不同企业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应有不同的战术成本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 即使同一企业相同的生产方式下的战术成本管理模式也是在不断改进中进行完善的。在日常成本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战术成本管理技法和策略来解决人们所面临的各种战术成本管理问题。
(三) MRP/ERP 和信息技术: 成本管理创新的网络化驱动
MRP/ ERP 和信息技术对成本管理创新的网络化驱动表现在: 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是成本管理创新必可少的部分, 新经济下的成本管理模式必须要应用相互关联的正规化、自动化的成套技术对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和构建, 从而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成本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 为成本管理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
三、成本工程是成本管理模式创新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 成本管理的工程属性
1. 成本管理是一项并行工程: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分为产品市场生命周期和产品生产生命周期两个方面。
从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的角度看, 成本管理贯穿于产品的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整个过程。产品在生命周期内, 企业一般要多次调整产品的竞争策略, 同时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成本管理技法以及对不同的成本管理技法进行组合, 甚至要创新一些成本管理理论和技法, 才能为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成本战略定位。所以, 产品市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成本战略定位的核心就是成本管理理论工具和实体工具的有机结合和创新。
从产品生产生命周期的角度看, 成本管理贯穿于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全过程。在特定市场生命周期, 如何实现相应的竞争策略, 是由产品生产的生命周期内的成本管理工作来体现的。
2. 成本管理是一项子工程: 基于工业工程发展的视角。工业工程的发展对成本管理提出要求, 成本管理系统为适应工业工程的发展必然要对成本管理的技法进行重组和创新。在成本管理方面追求由人、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生产要素所组成的综合系统的整体效益, 无论系统大小都反映出很强的降低成本、提高系统管理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 成本管理系统是工业工程的一个子工程。
3. 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基于系统科学的视角。企业成本管理不是孤立的, 成本管理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如果从这个角度透视成本管理,成本管理的确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成本管理过程中需要信息支持、管理技法的实施、对成本管理活动的管理等等。所以, 成本管理是相互合作式的全面成本管理, 主要体现在成本概念的全面性、管理主体的全员性、管理目标的全局性、构成的全动因性、形成的全关系性、管理技法有机结合性、管理的全过程性等方面。
(二) 成本工程的内涵
从工程的视角审视成本管理, 可以认为成本工程是对成本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成本工程是应用各种成本管理的理论分析工具和实体管理技法, 设计、开发与实施创新成本管理系统, 以及对成本问题给予创新性解决的成本策划。成本工程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 主要具有工程属性、创新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等特征。要想较为准确地把握其内涵, 应从工程的一般性和成本管理的特殊性两个方面对其内容进行定位:
首先, 从工程的一般性上看, 任何一项工程的内容无非都是包括工程的设计、实施和成果评价三个基本环节, 并且以“设计――实施――评价”式的程序运行。所以, 成本工程的内容包括成本工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基本环节, 同样也以“设计――实施――评价”式的程序运行。
1. 成本工程设计包括成本工程的目标规划、标准预测以及工程方案的配制和选择等。
2. 成本工程实施包括成本工程的目标分解、项目组合、工程运行以及信息支持等。
3. 成本工程评价包括针对项目和工程的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机制的配制和选择等。
其次, 从成本管理的特殊性上看, 成本管理系统包括战略成本管理子系统、战术成本管理子系统和成本管理信息子系统, 与之相对应, 成本工程的内容应包括成本战略工程、成本战术工程和成本信息工程三个方面。
第一, 成本战略工程是指企业在选择和确定竞争战略的过程中, 运用一定的技法和策略进行成本战略构筑、规划、实施和评价的过程, 是对企业未来成本的“筑入”从行业维、市场维和生产维等方面的一种预先设计, 也是对企业未来战术性成本管理的方向和标准进行定位。成本战略工程内容包括成本战略工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基本环节。
第二, 成本战术工程是指在日常成本管理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成本管理技法和策略来解决人们所面临的各种成本管理问题, 是在成本战略工程制定的方向和标准的前提下, 从生产作业系统的层面, 对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实际“筑入”。成本战术工程内容包括成本战术工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基本环节。
第三, 成本信息工程是指企业应用相互关联的正规化、自动化的成套技术对成本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和构成, 成本信息工程的核心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成本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 为成本工程的运行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成本信息工程内容包括成本信息工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基本环节。
四、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 成本工程的内容体系包括成本战略工程、成本战术工程和成本信息工程三个子工程, 成本战略工程为成本战术工程制定方向和标准,成本战术工程是成本战略工程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 成本信息工程为成本战略工程和成本战术工程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篇5
1 该工业区小型制鞋企业发展现状
该工业区的小型制鞋企业发展了几十余年,经过多年的沉淀与积累,仍处于较低水平。制鞋业虽让很多鞋厂日进斗金,但在企业管理方法、生产流程、销售程序上都是沿用几十年前的老套路。制鞋业的生存与发展没有做过很好的科学规划,小型制鞋企业的现状如下。
1)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整体偏低 经过问卷调查显示,该工业区的小型制鞋企业的1500多名中、高层管理者中,仅有一名为大专文化,绝大多数为初中毕业,且都未参加过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绝大多数工人为初中学历且未参加过劳动技能培训,知识水平低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企业的升级。
2)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弱 在整个工业区,几乎所有的鞋厂自身都缺乏样式设计以及开发能力,鞋的款式多为客户提供和相互仿造,加之企业产品定位低,品牌意识不强,进入市场时间滞后,仅凭价格低廉赢得市场销量,不能以质量和款式取胜。
3)产业规划滞后
制鞋业长期处于无序发展状态,缺乏产业用地规划和产业园区规划,企业发展用地紧张,多数企业是在自家院落的基础上搞扩建,无法走出“作坊式”的经营模式,产业规划滞后性还导致交通堵塞、社会治安不稳定等严重社会问题。
2 解析递阶结构模型的现状原因分析
下面用解释递阶结构模型方法对找出的该工业区小型制鞋企业低水平化的这些原因进行相互关系的分析,从中发现根本原因。首先使用方格图进行影响关系的确定,图中V表示行影响列,A表示列影响行。
<td style="border-bottom:windowtext 1pt solid;border-left:#ece9d8;padding-bottom:0cm;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padding-left:5.4pt;width:15.9pt;padding-right:5.4pt;height:15.75pt;border-top:#ece9d8;border-right:windowtext 1pt solid;padding-top:0cm;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 .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 .5pt;mso-border-top-alt:solid windowtext .5pt;" val
V
V
V
V
V
V
V
V
V
V
A
1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
V
V
V
V
V
V
V
V
V
V
2从业人员学历低
V
V
3工人生产技能差
V
V
V
V
4缺乏科学管理理念
V
V
5企业制度不完善
V
A
A
A
A
6产品竞争能力差
V
A
A
7无自主品牌
V
A
8鞋材用料差
V
篇6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78-02
一、引言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发展水平,不但依靠其综合经济总量的增加,而且更主要依靠其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式的优化和创新,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证明了这一点。21世纪以来,高技术服务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核心生产力,实现了经济增长由工业逐步向高技术服务产业的过渡。服务业产值约占美国生产总值的80%,其中科技创新、信息技术、金融及其金融衍生品等高技术服务业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其在日本GDP中服务业产值所占的比重达到了63%,其中,信息服务产业高度发达,成为推动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推动力和保持其国际竞争优势地位的战略性产业。因此,辽宁省高技术服务业要高速发展,必须对其经济结构和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
二、辽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
高技术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指知识密集度高,依靠新兴技术与专业知识,具有明显的客户互动特征的商业性公司或组织,包括金融业、信息与通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辽宁省区域经济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专业分工不断细化与深化,辽宁省逐步形成了一个人才密集、知识密集、附加值高、低能耗、支撑并服务于经济、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体系。高技术服务业已成为辽宁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推动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共性技术、现代物流、集成电路、业务流程外包、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公共服务、技术咨询服务、精密复杂模具设计、生物医药技术、工业设计等。国家发改委2007年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将高技术服务业列为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在2006年到2010年期间辽宁高技术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形成如下特点: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速度稳步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7%。二是总量迅速增加。201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实现6774.9亿元,是“十五”末期的2倍。三是成为吸引投资和招商引资的主力军。“十一五”以来,辽宁省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3.9%,比“十五”期间加快10.6%。
2.发展载体日益壮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沈阳、大连核心都市功能区地位日益突出。集聚了全省约85%的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企业、约70%的商务服务业企业和90%的会展企业。二是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更加明显。到2010年年底,全省在建高技术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4540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1480亿元,增长20%,成为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三是服务业企业逐渐做大做强。以大商集团、东软集团、大连商品交易所等企业为代表,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高技术服务业企业逐渐做大做强。共有21家辽宁企业入围2010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其中4家企业入围2010中国企业500强。
3.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传统行业比重下降。“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三大传统产业增加值增幅均低于服务业平均增幅,占服务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45.4%下降到2010年的43.4%。二是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迅猛。技术、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和新兴服务业发展迅猛。“十一五”期间,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1.1%,电信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1.2%。
三、西方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模式
西方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主要依靠着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管理过程本身就是创新过程。西方管理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到以工业工程为基础丰田生产方式再到现在的CIMS、虚拟制造、网络制造、BPR、电子商务、SCM等都是伴随科技创新形成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工业工程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中最具有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同时它自身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从本世纪初的基础工业工程开始,逐步企业生产运作全过程发展而形成物流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人因工程、价值工程等分支,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形成的CAP/CAM/CAPP、MES、CIMS、AM、PLM、虚拟经营等等,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管理创新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管理创新模式主要有两大类。
篇7
工业设计,这个名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但工业设计目前在我国还不十分流行,仅仅处在一个模仿的阶段,创新设计的新产品更是少之又少。这在国际上处于落后阶段。工业设计的核心就是产品创新设计,它是一切企业活动的核心和出发点,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今天市场竞争愈趋激烈,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去模仿,要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真正实现自主设计。
我们认为产品设计是实施品牌战略的首要任务。产品设计是有目标地创造工业产品和计划的过程,它对产品的先进性和竞争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往往决定制造成本和营销服务成本。所以,产品设计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最重要支柱,是产品创新的核心环节。
产品是以物的形态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的。如果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过程当中,在产品中融入设计的情感因素时,产品就将不再是单纯的物,就具有了情感产生了一定亲和力,很容易引起人们对产品的兴趣,使人们通过产品进行交流。交流本身也是设计的过程,设计是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产品在设计师的情感化设计过程中应当让更加易于人们的情感交流。将人们的多种情感因素设计在我们的产品当中,达到物与人情感交流顺畅的目的。让人们首先从心理感受上接受产品,实现情感世界的产品设计。
设计对人们最大的影响就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用设计的有效手段来引导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情感产品的设计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及质量,使其达到美化效果。实现情感化设计,让人们在交流时产生愉悦的心情。而设计生产那种没有情感可言的“机械化”产品,就不会给人们的交流带来愉快,也不可能拉进人们之间的遥远感情距离。
设计的本质任务是服务人们的生活。而产品的非物质因素是产品设计中要考虑的关键。实现产品设计的情感化,以产品这一物的形态来实现人们的沟通,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让产品成为情感的依托,这应当作为当代产品设计师所追求的目标。
同时也要做到人性化,人性化设计就是要充分尊重人的尊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多层次的需求,发掘人的内在潜能。经典的诺基亚移动电话总是人性化的。它必须与心灵、感觉、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技术的根本是人性,让技术按照人们自然的生活方式工作,这是诺基亚倡导的人性化技术的精髓。想像一种无限灵活的技术,它结合了不可抗拒的美学魅力、经典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极度舒适,让诺基亚移动电话像天然的皮肤一样无间完美地契合消费者的生活,为消费者传情达意。
所以我们要遵循“以人为本 ”的设计理念,同时也要在这些设计中融入我们中国的元素,有我们中国的特色。企业要不断强化工业设计创新意识和自觉性,更多地运用工业设计提高产品自主创新的能力以便更好的创造我们自己的品牌,做到中国制造。此外,要加强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的工业设计意识。企业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的作用,为设计行业提供更多的机会,留驻更多的设计人才。
说到人才,我们也要充分利用我们国家人口多的优势来实施工业设计人才战略,构建一支高素质、国际化、多层次的设计人才体系。人才是我国的强国之邦,设计人才则是提高我国工业设计之本。
但是与此同时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所以设计师们要重新思考自身职责和作用,来实现我们要走的一条绿色设计的道路。
由此可见,只有创新,才能令中国企业走上自强之路,才能令“中国制造”提升产品的价值。再重视创新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环境问题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人为本做好绿色设计。总之,我国产品创新应从多方面来考虑,设计和制造出有中华民族特点的现代工业产品,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1]戴力农.当代设计研究理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篇8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而使得制造产品的市场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我国的制造业逐步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进而有机地将工业工程应用到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越来越明显化,使得用户对制造品的质量、品种、交货期、服务及数量等需求也越来越高,因而促使了制造业的生产环境开始逐渐发生改变,生产模式也需要经历一个升级转型的过程。所以,如何有效地将工业工程应用到制造业发展中,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
1.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应用的必要性
工业工程最初产生于美国,主要是一项应用于研究如何有效提高系统工作效率及综合效益的工程技术。它可以为目前各个产业的组织系统运转提供相应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以及优化控制,进而有效提升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组织效率,从而实现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的最优化[1]。信息科学技术及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而使得工业工程逐渐吸收了系统科学理论、运筹学及信息学等技术与理论。并综合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的工业工程技术体系,从而有效提升了制造业的综合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工业工程是在西方国家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制造企业将提高生产质量、效率与降低生产成本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时应用发展起来的。在二十世纪之初,福特与泰勒等一些早期的工业工程专家便开始研究如何有效提升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市场竞争力。到了二十世纪中后期以后,以日本大野耐一为代表的丰田生产模式是移植、发展及创新工业工程的典范。大野耐一曾经毫不忌讳地说:“丰田生产模式的成功就是丰田式工业工程应用到制造业中的成功”[2]。所以说,外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是伴随着工业工程的创新应用而实现的。等到了二十世纪末,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以质量、效率、成本为核心的制造业逐渐转向了人才、资源及知识等方面。
我国的工业工程已经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但真正将其应用在制造业中的时间却不足三十年。质量、效率与成本依然是制约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能源、环保、知识与人才等也开始逐渐成为提高制造业市场竞争力的高层次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基于这种背景下,我国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还要探索适合我国将工业工程应用到制造业发展中的新模式。
2.我国工业工程在制造业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起步较晚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比较晚,因此使得在将工业工程应用到制造业中时也比较晚。虽然我国目前的制造企业大多都已经引进了工业工程,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发展效果。但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比较晚,基础较为薄弱[3]。因此在产业结构上主要集中在轻工业上,缺乏合理的产业发展结构。我国目前的高耗能产业比较多,许多粗放型产业都不能进行转型升级。进而使得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均衡,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很多时候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是对资源造成巨大浪费,从而导致企业的整体效益不高。
2.2相关理论研究及指导力度不够
我国将工业工程应用到制造业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总体看来,我国目前的制造业工业工程应用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应用成果主要集中在了合资、外资及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中,应用面还不够广泛,许多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些具有说服力并值得应用推广的标志性发展模式。我国当前将工业工程应用到制造业中,还只限于对国外经验的借鉴与模仿,还没有研究与开发出适合我国制造业自身发展情况的工业工程新理论与新模式[4]。很多专家学者对将工业工程应用到制造业中的相关理论研究力度不够,进而导致他们在解读这些制造业发展模式时表现出能力太差,甚至还有的学者直接解读偏了,不能有效地给制造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3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匮乏
在当前我国制造业中,呈现出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匮乏的现象。由于我国制造企业接触工业工程的时间还比较短,一些员工的工业工程理念与规范制度意识还比较差。从而使得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执行力较差,运行不顺畅,无法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贯彻工业工程理念等等。与此同时,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在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育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像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教育教学系统相对落后、学生缺乏有效的社会实践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而使得在我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匮乏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工业工程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实际应用发展。
3.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模式及发展趋势
3.1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模式
借鉴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来应用与发展工业工程,像丰田生产模式及精益生产等等。除此之外,还需要逐渐形成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形式。在我国的高校中,并没有设置工业工程学科,信息化主要设置于计算机及自动化专业中。进而使得在将工业工程应用到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时,产生的一些技术问题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国内的制造企业还没有形成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高度重视,从而使得其生产效率不高,生产质量不太理想。促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形成,可以有效监控企业的生产工程,特别是可以对企业的管理基础进行改进、系统设计、流程再造与系统规划等方面发挥出重大作用。
3.2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发展趋势
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信息化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给信息化与工业工程相结合带来了发展契机。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应用到制造业生产过程中,有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的良性发展。其次,要充分发挥工业工程对提升我国制造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再次,需要建设应用示范工程,促进标志性成果的诞生。最后是将产业、学科与研究三者融合在一起,不断研究工业工程在制造业应用发展中所产生的新问题与得出的新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创新实力与创新水平,进而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4.结语
总而言之,制造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发展契机,并占得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断研究将工业工程应用到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方法与新途径,进而促进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综合效益,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增添助力。
参考文献
[1]高杰.中国工业工程发展在制造业中的运用[J].科技展望,2015,07:248.
[2]龙春江.试论工业工程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J].现代妇女(下旬),2014,06:362.
[3]赵星,王宇.我国制造业中工业工程的应用分析[J].电子制作,2013,07:245.
篇9
1.1 两岸IE人才培养现状
IE在国外的发展:工业工程19世纪末起源于美国,并在欧洲、日本等西方国家迅速应用和发展。到二战期间,美国大多数大学的工学院都已经相继成立了独立的IE系,并开始招收IE硕士生,到1990年,美国已有150所大学的工学院设有IE系。
IE在台湾的发展:台湾的理工科教育主要仿效美国,IE也是如此。台湾大学中最早的IE专业创立于1963年,设于台北工专和东海大学。经过40余年的发展,台湾地区IE专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各校的IE课程设置各有特色,但均表现出工程与管理结合、综合继承的共同点。
IE在中国大陆的发展:从1993年到现在已有60余所高校开设了IE专业,但由于时间短,在工业工程专业建设方面缺乏科学有力的指导和统一的标准,各高校开设IE专业的学科(管理学科或机械学科)不同,导致其培养模式尚不十分完善。
1.2 工业工程学科发展水平与趋势
中国最早接触工业工程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80年代中国向邻国日本学习引进工业工程,从此中国的工业逐步开始脱胎换骨。庞继红(2006)说过,目前,我国的工业基础是相对薄弱的,特别是制造业的管理基础相对于工业发达国家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目前,全国已有机械部、航空部、电子部、国家技术监督局、中科院等十几个部委和北京、上海辽宁、湖北、河北、安徽等十几个省市的正学会,并有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等近30所大学设立本专业和全国自学考试万余名正式学员。可以说在短短的几年内,工业工程在中国发展是迅速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 两岸工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计划方向与专业开设情况
本章开始,将通过对台湾国立交通大学、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开设情况的分析与研究。
本文以各学科在各校中学科科目修习课时,作为各学校对该科目重视程度的评价标准。根据各校上课时间的规定,台湾清华大学与台湾交通大学一学分为一周一学时,共18周。清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以培养计划所列课时为准。在统计各科目的学科课时后,通过相对偏差分析各学校相对偏差,筛选出该科目在两岸四校中重视程度。比例值越大表示对该科目越重视,比例值越低表示对该科目越不重视。
相对偏差=[(单次测定值-平均值)/平均值]×100%
2.1 两岸工业工程基础课程学时对比
表1 两岸工业工程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学时对比(单位:学时)
3 两岸高校工业工程课程的设计
3.1 两岸工业工程基础课程学时分配分析
根据表1数据,两岸工业工程基础课程的设置大致类似,都可分为数学类、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外语和体育。但是两岸基础课程的总学时,有着比较大的差别。两所台湾高校的基础课程总学时均在四所高校的平均水平以下。
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中,大陆与台湾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热学基础和测量控制均有在大陆开设,而台湾两高校没有开设;心理这门课程的开设情况恰好相反。其次是大陆两高校都将力学基础、体育和政治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然而台湾清华大学,只把力学基础作为基础课程开设。两岸高校都有开设的课程有:数理基础、英语、程序设计和决策科学。除了程序设计之外其余三门课程的课时,大陆两高校基本比台湾两高校相应课程的学时分配得多,特别是决策科学。
3.2 两岸高校工业工程专业课程学时分配分析
从整体来看,作对比的四所高校工业工程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基本相同,而且开设专业课程的数目大致相同。然而从总学时设置来看,大陆两高校均比台湾两高校多,多了190个学时。
而在具体的课程学时安排中,四所高校各有不同。首先从四所对比的高校均开设的课程开始分析。其中工业工程概述&管理学的学时,台湾两高校该课程总计学时比大陆的多出38个学时。生产计划与管理的学时安排中,大陆两高校均比台湾的两所要多。上海交通大学的品质管理以128学时,远多于其它三所,其它的均为54个学时。
其次,对比分析特色课程。所谓特色课程,这里指的是只有大陆或台湾两高校都开设的课程。从数据来看,一共有3门特色课程。分别是:工作研究&作业研究、心理学和运筹学。其中,前两门是台湾开设的。台湾清华大学和台湾交通大学的这两门课程的学时安排分别是2:1和1:1。大陆开设的运筹学的学时安排,清华大学比上海交通大学是1.4:1。
最后就是四所高校中,其中三所高校都有开设的课程。在这类课程中,同课程的学时的最大值,最小值之比均小于或等于2:1。
3.3 总结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大陆高校的基础课程比台湾的更丰富,大陆高校更注重基础课程教学,而且校与校之间课程设置更统一。大陆高校除了在基础知识教学以外,还重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专业课程方面,两岸高校专业课总学时均少于基础课程总学时,但大陆的依旧比台湾高校的多,由此可知,大陆高校课程比台湾高校的课程排得更紧凑,更密集。大陆高校比台湾高校更强调让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教学阶段就进行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
虽说两岸开设的基础课程不一样,但是两岸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基础课程的开设有关。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服务于之后的专业课程。而且,在专业课领域上,两岸高校均呈现出个别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篇10
二、国内采矿工程专业教育的优、缺点
2.1国内采矿工程专业教育的优点
3.1.1教学内容安排系统。美国学士学位采矿工程师需要接受四年的教育培育,专业教育偏重实践应用,基础教学内容以理科为主,澳大利亚十分注重理科教育以及与矿业技术相关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实践教学方面有借鉴意义,但是理论知识不够完善,学生不能系统地理解并消化所学知识,教学内容缺乏过渡,不易于被学生接受,这些都会给学生后续进行科学研究以及深入学习等设置障碍。我国教学内容安排十分系统,学生要从地质学基础知识学起,然后学习采矿学方面的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
2.1.2课件建设效果突出。我国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十分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理论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和学科发展整理成教学课件,并以幻灯片的形式形象地向学生传达教学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比价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实现了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的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国外的课件多数搬抄教材,不够生动形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2.1.3专业领域相对拓宽。我国采矿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还包含了岩土工程所需的地质测量等方面的知识,随之也增加了地质学基础、矿山测量、爆破与井巷工程、地质实习及测量实习等诸多实习,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专业领域相对拓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仅能够应用到采矿工程行业,还可以应用到岩土工程及其他工程中去。我国实现宽口径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了学科交叉发展,有利于毕业生就业。
2.2国内采矿工程专业教育的缺点。我国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十分系统,但是实践内容明显不足,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弱,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往往因为缺乏经验,不能很快适应市场。我国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相对独立,学科间有机联系比较弱,学生系统学习知识与技术之后难以灵活运用,缺乏实践应用能力,这种分散式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与实践应用。我国善于将幻灯片、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应用到教育教学以及科学研究中去,这有助于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学生的手工绘图能力等却得不到锻炼。
篇11
商场上,“义”与“利”之间的取舍几乎每天都有,汲汲于蝇头小利,锱铢必较,不讲诚信,以至于惯用缺斤少两的伎俩欺瞒消费者的企业不在少数。然而,许多有眼光的商人都会合小“利”而取大“义”。一个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从来都是看重企业道德,不投机,不取巧,公平、诚信,“坚持用优质产品服务社会,取信于民;坚持以合理报酬对待员工,争取员工支持;坚持以平等利益对待供应商,保证供应渠道畅通;坚持考虑销售网络利益,争取市场支持”。虽然企业的短期发展可能并不十分迅速,但一定会非常稳健。这种长期行为,将为企业有朝一日的成功勃发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偶胜于时,长胜于专
短期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持久的胜利,唯有专心、专注、专业,方能胜在精髓、胜在长远,而“专”则体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每一个成功企业必备的“杀手锏”,它是实现企业持久赢利的关键。要想企业永葆发展活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企业发展成败。对于发展型企业来讲,定位专、品质专、科研专,即拥有核心技术,坚持自主科技创新,始终追求对社会有益的产品与服务,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绝对的执行力使得产品质量、技术指标、服务水准始终保持在同行业前列,引领行业发展方向,长此以往,企业必将走向成功。
三、取利于民,还利于善
乐善好施几乎是全世界所有优秀企业的共同特质,慈善事业对于优秀企业而言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当企业持续发展了,赢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回馈社会就成为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篇12
案例2:甲醇化工企业是国内最大的进出口为一体的专业化工经营公司,隶属于中石化集团。在全国范围分别设立了华北、华东、华南、华中等分公司,负责企业的产销、客户关系管理等。各分公司又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代表处,产品销售集中区建立中转仓库,保证快捷服务客户,提高市场的服务能力。
由于中国甲醇化工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中国的甲醇化工企业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
1.甲醇化工产品概述
石油化学工业,就是关于石油产业的化学工业,常常被简称为甲醇化工,它是化学工业的核心产业部分。甲醇化工通常是指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相关的石油产品和甲醇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其生产的产品被称之为油品。它在我们国民经济的发展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我国甲醇化工产品面临的形势
随着世界甲醇化工产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环境变化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甲醇化工产业。中国甲醇化工产业由于起步相当较晚,其产品的多元化和产品的多样化如果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非常明显。加上世界范围内出现能源危机,甲醇化工产业也受到环境保护、能源紧张等威胁,目前我国属于大型甲醇化工企业:甲醇化工企业(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北京燕山甲醇化工有限公司等都在进行战略性的调整,正在研发新的甲醇化工产品。不久的将来将会出现越来越多关于甲醇化工替代产品的出现。
国内的企业如果要适应国际甲醇化工的变化,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优化:(1)化工行业的产业结构需要优化。中国的企业需要进入中上油领域(通常是指进行规模化生产炼油、芳烃 、乙烯和精对苯二甲酸、原油和成品油),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出口和仓储能力。(2)技术规模需要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甲醇化工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技术,不断地采取有效措施,如进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等方式进行产业升级,提高化工产品在华东、华南地区的销售能力。
3.客户关系管理在甲醇化工产品营销的重要性
3.1客户关系管理是甲醇化工产品营销的成功钥匙
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企业,将要面对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国的企业需要提高环境生存的能力,必须提高客户关系管理的能力,建立新的客户管理模式,加强客户对企业的品牌忠诚度。
3.1.1质量和技术服务是客户重复购买的重要因素
甲醇化工市场面对客户最重要的是企业用户,其次才是市场终端消费者。针对采购数量高的企业用户,甲醇化工产品供应商根椐客户区隔原则进行区分,有针对性地提供更高的技术性能、优质的服务支持、完善的交货体系。
3.1.2针对市场发达区域,大力提高客户关系管理能力,提高产品的忠诚度
目前我国的甲醇化工产品主要营销区域是分布在东南沿海、珠三角发展地区,其次是在黑龙江、青海、甘肃、吉林、宁夏等区域,具有良好的甲醇化工产品营销市场基础,另外四川、重庆、辽宁、内蒙等地,其市场潜力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所以甲醇化工企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细分,提高市场的掌控能力,大力提高华南、华北等沿海地区的产品忠诚度。
表1
3.2甲醇化工产品营销中如何实现客户关系管理
甲醇化工产品营销当中,要想通过优质产品和服务来提高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从而让顾客产生循环消费的情绪,相对于其它产品,甲醇化工产品需要提供更复杂的技术服务、更优质的增加值、更先进的销售方式,企业产品营销需要提升到技术服务的层面上。
3.2.1个性化完美定制产品
客户关系管理最重要的是实现个性化完美定制,据科学数据统计,定制化的服务有助于企业利润提高,目前已经达到了16%的利润空间。个性化完美定制产品,是目前甲醇化工企业开展的新的维护客户关系的方式,它需要供应商大量从外部获取客户的信息,根椐每个客户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方案,要求供应商的客户数据库要尽量的详细,从战略的眼光出发,提供定制化服务,提高客户对企业的品牌忠诚度。
3.2.2提倡团队经理制
客户经理制是企业建立客户经理团队,保障客户利益,对目标客户与经理之间保持密切的实行营销服务体制。客户经理需要紧紧围绕着客户需求,根椐客户的反馈简化客户采购的流程,达到掌握客户与市场最新需求。
3.2.3提供超值的客户需求服务体系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果产品出现同质化,那就需要企业通过增值服务获取客户的忠诚度。目前,很多中小型甲醇化工企业发展状况不好,与其花大价钱在新产品研发上,还不如加强增值服务的建设。
超值的服务体系不仅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而且还为客户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完善的咨询服务。企业相关的技术人员还要定期地拜访顾客,营销团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营销策略,组织相关的产业链下游客户到公司进行全面的学习和培训。目前,甲醇化工企业建立了完善的物流体系,对物流、设施进行了日常的管理与跟管理,实现了物流的动态跟踪,物流简单高效,进一步提高了石油化的服务体系。
3.2.4产品营销中的危机公关处理
任何一家企业都对危机公关处理方式都不一样,其共同点就是需要化解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出现的危机公关。
4.客户关系管理需要创新营销模式
4.1电子商务管理,有助于降低营销成本
电子商务管理客户关系已经慢慢成为现代化企业销售产品的主要方式,甲醇化工企业需要完善企业网络的建设,提高市场的调控能力,降低石油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4.2客户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客户关系的维护
目前,我国的一些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对比较落后,不能为企业的营销和管理提供有效的营销数据。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能够不断地为企业的营销和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的过程。
5.结语
甲醇化工产业不同于其它行业的产业营销,它面(下转第118页)(上接第32页)临着更强烈的国际市场的冲击,中国的企业要做好产品营销,必须要针对市场,制定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体制,完善企业的服务质量和产品研发技术水平,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提高客户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Werner Reinartz,Wolfgang Ulaga制造型企业如何卖服务.商业评论,2010(4):45~52.
篇13
引言
由于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及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使其对于工业与民用工程施的工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可以直接的影响到使用者在使用工程中的舒适性及安全性,在市场化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只有加强质量管理的力度,才能使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本文就重点分析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概述
从建筑科学角度来理解的话建筑物指的是能够给人提供居住、学习,以及各种从事生产及文化活动的建筑,根据建筑用途可以对建筑物进行以下分类。
(1)民用建筑,民用建筑通常是用来居住、工作等各种生活类型的建筑,在一般情况中民用建筑又可以分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这两部分。
(2)工业建筑,通常是指用来进行生产活动的建筑或附属的建筑,在一般的情形下,工业建筑主要包含:单层的工业厂房、多层的工业厂房等。
二、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
对该工程在管理中做好质量决策,物质采购控制(其中包括材料、设备、劳务),施工过程控制(其中包括施工准备、测量控制、施工工序、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检验与试验(其中包括进场物资、施工过程、最终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原材料、半成品和施工半成品的标识和可塑性控制,检验不合格品的控制,质量事故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质量评定,技术资料管理、归档,工程质量的回访维护等各阶段的控制均严格按质量体系控制程序文件执行。全面消除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隐患和质量通病,确保本工程计划目标的实现,并制定如下管理措施:
1、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钢筋加工成型后,先进行检查,合格后运至各绑扎点,钢筋品种、数量及位置严格按图施工,钢筋绑扎时,遵守《施工规范》的各项规定,绑扎完后经检验验收签证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模板工程:重点控制好模板的平整度和拼缝质量,保证模板支撑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搭设。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入模前浇水湿润模板,浇捣过程中,必须细心操作振点均匀,振捣密实,且连续进行,不得随意留设施工缝。浇捣后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2、砌体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进场的砖由检测室抽样试验,达到设计要求方准上墙。砌体砂浆严格按配合比拌制。做到专机专人。砌块在砌筑前应浇水湿润,严禁干砖上墙。砌筑时,先立皮数杆,采用“三一”砌砖的操作方法,竖缝采用“挤浆法”或“加浆法”使其砂浆饱满,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3、装饰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装饰工程采购比质比价,优先选用品牌产品,并做适时、适质、适价、适量的采购,重点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价格放在第二位。抹灰工程:抹灰工程面层,不得有爆灰和裂缝,名抹灰层之间及抹灰层与基体之间应粘结牢固,不得随意留设施工缝。浇捣后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抹灰工程:抹灰工程面层,不得有爆灰和裂缝,各抹灰层之间及抹灰层与基体之间应粘结牢固,不得有脱层、空鼓等缺陷。因内墙及天棚将进行二次装饰,抹灰工程施工完毕后表面应光滑、洁净、接槎平整,灰线清晰顺直。
4、地面及屋面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主体施工中地面用水准仪打点弹出水平线,控制平整度。找平时,基层清理干净,刷801胶水泥浆一遍,严格按制砂浆配合比,砂浆应拌和均匀,表面用木抹子抹实压光,完工后应平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屋面坡高要符合设计要求,油毡铺贴时基层要干净、干燥。细石混凝土应压实、抹光、并留好分格缝。土建与水电安装同步施工时,应加强各工程间的配合与衔接,协同配合好,互相提供方便。保护好建筑成品质量和上道工序工作成果,使构配件和设备在交工时完好如新。水电器材、设备进场时要逐一向监理公司报检,待监理公司核验同意,并签字认可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施工过程中,管道的连接,承插严格按施工时,应加强各工程间的配合与衔接,协同配合好,互相提供方便。保护好建筑成品质量和上道工序工作成果,使建筑物各分部分项工程,构配件和设备在交工时完好如新。水、电器材、设备进场时要逐一向监理公司报检,待监理公司核验同意,并签字认可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施工过程中,管道的连接,承插严格按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施工,电气安装严格按电气施工规范及操作规范施工,确保水、电安装工程的质量。
三、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1、保证工程质量,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数量的日益增多,使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是建筑施工单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只有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才能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项目工程的实施,主要是为了赚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这是每个建筑施工单位参与项目建设的最终目的。工程质量是建筑单位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工程作业持续运行的前提条件。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可以全面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建筑物自身的使用性能。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对现场施工秩序的调整和控制,可以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按照计划完成自己的任务。通过工程质量管理方案的指导,施工单位建材技术与应用。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随时调整现有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操作人员,保证每道施工工序都能按照施工图纸科学地完成。
2、施工人员应积极配合质量管理工作
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前提条件,管理者应做好内部人员的分配工作,做好全面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要能及时处理,确保质量管理达到理想的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工程质量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工程技术的改革和创新,而工程技术革新的重点在于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单位在聘用施工人员时,应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保证施工人员能够胜任工程任务。工程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日常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工程质量管理中,要集中领导力量管理施工作业,协调好人员之间的操作流程。通过综合性的施工方案来保证施工质量,为工程项目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3、推动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转型是根本性对策
具体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就是要着力研究和有序推进如下转型工作。
(1)由传统的、经验性的事后控制为主的质量管理,向现代的、高科技的,全过程全员和有各类主体参与的现代质量管理转型。
(2)由局部的、有重大漏洞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向全局的、终身的、无例外的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制转型。
(3)由行政手段为主的人治型的质量管理体制,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手段的法治型质量管理体制转型。
(4)由失范或缺范、无序、混乱的建筑市场(含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向规范、有序、健康的建筑市场转型。
(5)由盲目扩张、重数量轻质量、恶性竞争的建筑企业组织结构,向发展有序、重质量、重专业化施工和社会化协作、良性竞争为主的建筑企业组织结构转型等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的安全及施工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之一。企业要控制好成本,就要把好安全质量关。否则,既造成不良的影响,严重的后果,给企业带来名誉上损失,又加大了工程成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