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地理教学经验材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我校远离县城,地处偏僻。多年来,能在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的同时,从本地实际出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坚持开展学历教育,不断更新办学理念,以社会需求,群众需求为办学宗旨,以服务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人办学目的,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回顾十多年来的办学过程,我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一、更新办学理念,探索办学新路
刚开始举办学历教育班时,我们思想上也曾有过这样那样的想法,考虑到办学条件,师资聘任,学生来源等困难和问题,也曾有过犹豫和退缩,但我们不得不正视成校教育的现实状况,零打碎敲的短期培训根本解决不了农村人才需求的问题。随着农村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失地农民的增多,广大农村青年面临重新就业,需要一定的学历和技术成了他们的迫切要求,,同时一部分初中毕业生,因其基础较差,升不上普高,但他们同样需要高一级的学历或学好一、二门技术,这就为成校开展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中等学历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拓宽了成校的办学思路。而且通过多年来成校的自身建设,许多成校已经具备开展学历教育的能力。我们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分析新形势、新情况,认真调查研究,寻找和把握成校办学的主攻方向,找准切入,使成校办学取得了新的突破。通过举办带有专业知识的学历教育,带动了各类技术培训的开展,过去是一天培训,二天关门,现在有了学历教育班,成校人气兴旺,充满生机活力,提高了成校办学的知名度。
二、立足本地需求,培养实用人才
多年来,我校在举办学历教育过程中,紧紧把握办学的目的和方向,把提高学历和学有专长结合起来,突出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根据本地人才需求,服务经济发展,办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年,脱产成人高中班毕业以后,我们根据企业厂长、经理缺乏管理知识,举办了《企业管理》业余中专班,招收学员==名,又根据缺乏财会人员和幼儿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的情况,在县电大分校的支持下,办起业余中专《财会专业》班和《幼师》班,两个班近===名学生。==年,根据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和企业法人缺乏经济管理知识的情况,先后举办了三届业余中专《经济管理》专业。====年,根据我镇汾湖旅游开发的启动,在县成教办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支持配合下,开办了《旅游花卉》专业全日制职业高中班,从应届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了==名学生。全日制职高班的开办,开创了全县成校办学的先例,同时也体现了乡镇成校的办学功能和办学优势。今年,我们又与嘉兴市技工学校合作,开办了全日制职业中专《机电》班,重点是为本地企业培养初中级电工和机械操作工,招收初中毕业生==名,去年,根据部门单位中层干部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迫切要求提高学历的情况,我们及时与县电大分校联系,通过宣传发动和报名入学考试,《行政管理》业余大专班录取了==名,目前已学完一半课程。
由于我们在学历教育中,注重设置专业与人才需求挂构,提高学历与学习技能结合,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欢迎,学员反映有三大特点:一是快。一般不到二年,就能学完基础课和文化课;二是实。专业知识联系实际,而且实用;三是省。业余学习,就近上学既省钱又省时间,既不妨碍工作,又不耽误学习。由此可见,成人学校举办学历教育加职业技术教育不失为一种符合 农村特点的教育形式,既弥补了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滞后,又为本地经济发展培养了人才。
三、依托大专院校,实行上挂下靠
乡镇成校举办学历教育,毕竟会遇到如教学设施,师资、生源等各种困难,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在社会上的可信度还不高。因此,要办好学历班,办出质量,办出效益,办出信誉。根据我们的经验,必须依托大专院校的办学优势,师资条件,实行上下挂靠或联合办学,在拿出办学的可行性方案后,积极取得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根据所开专业寻求有关院校的合作。在以往的办学中,我们一是认真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二是与联挂学校积极沟通,互相协作,按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设置,决定师资聘任;三是严格办学标准,不因为是乡镇成校而降低教学要求,力求做到规范办学,自觉接受检查指导,加强交流合作,确保教学质量。在与挂靠院校的交流合作中,使成校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完善,教育信息更加畅通。
四、注重设施建设,营造育人环境
要高标准高质量办好学历教育,必须注重成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为此历年来,我们量力而行,逐年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造了学生用厕,搭建了停车棚,建立了门卫室,购置了篮球架、乒乓台、风琴,添置了必要的文体用品,开辟了学生图书室,基础设施的改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优化了学习环境,为今后办学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五、建立教育常规,完善内部管理
从技术培训到学历教育,从业余办班到全日制办学,学校管理发生了根本变化,必须建立教育常规制度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别是对全日制职高班,职中班来说,他们年轻好动,思维活跃,敢作敢为,基础较差,少数学生在初中时就是有名的顽皮生,管理工作确有一定的难度,对向社会招收的业余中专班来说,既要考虑到工学矛盾,又要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我们从建立各项制度着手,做到学校象所学校,学生象个学生。对于全日制教育班,我们按照各科教学计划安排好课时,制定了日课表,作息时间表,值日生轮流表,制定了请假制度和每天点名制度,制定了课堂纪律,建立了班委会。同时还建立了学校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度。
对业余学历班来说,管理方法有所不同,我们要求学生做到面授必到,作业必做,考试必去。同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制定好面授辅导日程表,学生人手一份,使学生面授时间早知道,本职工作早安排,面授前,还要电话通知一遍,确保面授率。做到每次面授辅导点名,作业及时收交,由于业余学历班学生大都是在职人员面授时间都安排在周六或周日进行,所以,作为成校教师来说,要做好准备工作,要都牺牲一点休息时间,带头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也是我们工作中的经验,就是选聘教师要慎重,不但业务上要胜任,工作上要认真负责,授课时间要商量,一旦定下,必须按计划执行,成校要关心每一位兼职老师,在生活上、交通上给予照顾。目前,我校已初形成了一支业务过硬,工作负责的兼职教师队伍。
六、注重实际实效,社会效益明显
篇2
一、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老教师一般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主要的缺点是思想比较固执保守,容易被传统经验所束缚,教学缺乏创新。在评优评模、绩效工资,综合素质排名等重压下,担心年轻的老师因此而超过自己。极不情愿把自己辛苦耕耘、努力拼搏所获得的经验,无偿奉献。形成教学上一枝独秀;年轻教师最大的优点是富有激情和创新精神,而最大的缺点则是教育教学经验不足。有些年轻教师,思想上不求上进,工作不努力,不会的知识不虚心请教,主动学习,在成绩上与老教师形成很大落差。在这种状况下,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都很难提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学校要积极转变每个教师思想观念,树立典型,积极发挥一些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领头雁”“排头兵”作用,保证这些分散在各个年级的星星点点“火种”不至于熄灭,从而燃起推动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燎原之火,将最直接地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动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而我们作为地理老教师或新教师,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育就是服务,教学就是交往,课程就是生活,合作就是发展,学习就是生存。老教师与新教师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发挥每个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储备教学资源
常见的地理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地理试卷、地理试题、地理课件、地理教案、地理导学案、地理论文、地理素材等。要想共享资源,必须要求每个老师发挥各自特长,主动储备地理教学资源,自己编写制作试卷、课件、教案、导学案,平时注意搜集一些地理素材,图片或文字材料。积极撰写与地理有关的论文等。也可以分工合作,这样减轻老师负担。但无论哪种方式,每个老师都应该尽心尽力,认真负责,不能应付检查,敷衍塞责。“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样每位老师都去认真储备教学资源,学校的教学资源会越来越丰富。
三、做好集体备课,探讨交流达成共识
每位地理教师都储备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这是资源共享的基础。当然每位老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都存在差异,所储备的教学资源也参差不齐,质量有好有差,水平有高有低。这就需要相互交流探讨。相互交流主要方式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储备高质量教学资源的一种有效形式。集体备课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养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但集体备课不能流于形式,比如有些备课组为了应付检查,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个任课教师分别编写,完工后交给备课组长,由备科组长统一装订成册或上传学校资源库,这种承包式制作方法,虽然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缺少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心灵的碰撞。集体备课也不能成为备课组长一个人的独角戏,其他教师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完全由组长代替了其他成员的思想,抹杀了其他教师的智慧和首创精神,集体备课名存实亡。因此,集体备课需要每位老师认真对待,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它可以是和风细雨的述说,也可以是唇枪舌战的争论。总之,集体备课离不开所有老师的共同参与,交流探讨与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更多的思想火花,拓宽每位老师的教学思路,各取所长,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探讨交流中,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
篇3
1.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们投入到积极主动的思考与讨论当中去。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探究热情,并通过问题探究来锻炼相关的思维与意识,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地理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用地理知识来指导地理实践。
2.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不断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意识与能力,让他们的地理知识变得更为开阔,还可以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地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它可以有效改善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基本上都是那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转变这种局限性的教学方法,转而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辅导和帮助。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动力所在,积极主动的探究地理知识,从而切实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三、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从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这就是说,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选取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这样,学生才可以真正感受到亲切,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也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只有地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才可以真正有效参与到学习实践当中去,才可以直接解决与地理学科相关的问题。
2.选择难易适中的教学材料。初中地理教学中采取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就必须满足这样一个条件,即教学材料具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那么,地理教师就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设置一些合适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快乐,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在经过一定程度的努力之后取得成果,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与探究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获得学习成功的。
篇4
在地理教学中加入法制教育的元素,不是仅仅要求学生知道几部法律的名称,记住几条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把教学内容与法律法规恰当地、有机地组织起来,在地理课堂教学信息流的传递中把知识的传授与现实法律法规以适切的形式链结起来,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法制渗透,逐步提升学生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度,在思想上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法律素养的提高。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的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确我们生活所及的任何环境都不是法律的真空地带,任何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都离不开法制规范的约束。什么是法律所允许的,什么是法律不允许的,这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对照自己的生活经验获得直观的价值判断体验,逐步将法律的价值判断内化为自身言行的道德诉求。
二、地理教学中法制教育资源的开发
地理课程内容,不少可以与相应的法律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精研教材,根据学生的现状以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组织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地理课程内容中的法制教育资源,寻找恰当的法制教育主题,通过合适的情境创设与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叠加,促进地理教育德育功能的拓展和情感目标的达成。新课程重视媒体信息的应用,地理配套光盘中的图片、视频等都可以改善地理知识的呈现方式。同样,这类媒介也蕴涵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价值导引的法制教育资源。发掘这些材料中的法制教育资源,与地理教学整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社会的发展环境。
【课例】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展现各种环境污染的视频,或是各种环境污染的图片:工厂巨大的烟囱冒出滚滚的黑烟,发黑发臭的河水日夜流淌,被污染的土地寸草不生,干涸龟裂。
提问1: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正在日益恶化。在我们的校园里,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些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呢?危害是什么?
提问2:结合社会上的一些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事例,你认为最好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提问3:破坏环境程度比较轻的,可以采用教育的方法;如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则需要罚款;那么你有没有听说过有人因破坏环境而被判刑的?
提问4:有哪些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小结: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且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罚款和判刑是对严重破坏环境者不得已而为之的处理方式。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我们必须约束人类自己对自然无节制的索取,珍惜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节水、节电、节约用纸这些小事上面做起!在教学中将地理知识、法律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如由交通运输联系到公路法、交通法规;由气候联系到连续高温以及全球的气候异常事例,从气候异常——全球变暖——温室效应一人类活动地理问题中渗透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法制教育资源也可以来源于调查、参观等地理实践活动。例如:学习“地图”后布置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借助图例和注记标注消防设施和应急通道,渗透《消防法》;参观地震馆渗透《防震减灾法》;参观博物馆渗透《文物法》……
三、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一)着眼教学内容,关注案例。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能牵强附会,似是而非,必须从课堂教学内容出发,顺势而为。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可渗透点,结合热点案例,找准切人点,联系法制资源的适切点,最终达到三点和谐共振,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无缝集成,相得益彰。
(二)选择合适的法制教育时机。教学过程十分注重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这种互动交流的活动中,蕴含着法制教育的良好时机。课堂教学中,选择好渗透的时机,在最适当的时间以最合理的方式进行法制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对于渗透时机的选择,有赖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对法制渗透内容的理解,并考虑到课堂教学进程以及课堂可能出突发状况,有备而为,信手捻来,适时渗透。
(三)选择合适的法制渗透方式。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进行法制教育,涉及到法制渗透方式的选择问题。讲解、启发联想、案例剖析、讨论交流、游戏互动、情景再现等,各种渗透方式各有利弊。教师的教学智慧在法制渗透教育中体现在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渗透方式,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润物无声,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达到法制渗透教育的目的。
(四)把握法制渗透的量与度
地理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法制渗透时要把握好渗透的量与度,即:渗透多少、渗透多深。要考虑具体教学内容与法制资源的关联程度,以及学生对相关法制内容的认知程度,确定合适的量与度,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篇5
一、利用感性材料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之起点,是认识活动的初级阶段。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具有直观形象特点的感性材料作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切入点,并通过循循善诱,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感性材料主要可分为三类,其一就是教师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备所呈现出来的直观地理形象;其二就是教师通过丰富而生动的语言所描绘出来的地理情境;其三就是教师通过板书所勾勒出来的地理简略图等。教师通过这三类感性材料对学生进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黄河水系的有关地理知识时,针对初中学生的时空抽象概念有局限性的特点,可以先利用幻灯片,把黄河的整体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指导学生认真“审图”,使学生通过观察而发现黄河下游流域的面积比黄河中上游流域的面积是明显缩小的,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于这一“反常”的现象进行深入地思考,并进行必要的提醒和暗示,使学生明白,黄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黄河的中流经过黄土高原时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在经过下游的华北平原时,因地平水缓而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因不能接纳支流流入,因此造成了黄河的中下游流域面积明显小于黄河上游流域面积的地理现象。教师利用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理性思考而进一步认识到地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将地理知识作为认识世界、适应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地认识和理解地理…… ”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思考如何把地理的教学予以生活化。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擅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把地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将地理教材中的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情景。比如,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这部分地理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的类型,如果单纯地根据教材内容去讲授,学生很难理解,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鉴于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你能对本班的同学进行不同类别的分组吗?请说出划分的依据。”学生热烈发言:以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爱好、居住地、姓氏、是否近视等等为依据来划分。教师进一步总结:班级可以分成多种类型的组,同一个人可以是很多组的成员,可以有多种身份。其实地理区域划分的方法与班级小组的划分方法类似,只不过划分的依据变成了地理要素。教师将地理教学内容与同学们的生活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自然提高了地理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地理教学,可以明显地活跃学生的地理思维,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6
(一)了解案例开发的主体
开发地理教学案例需要对学生的参与足够重视,学生是案例开发很重要的一个主体,而不能只注重展示教师的作用,毕竟教育是以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所以本文也是主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探究案例的开发。
1.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
所谓的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所保持的长时间的内在反应倾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认知倾向、行为倾向和情感倾向。他们的学习态度既是进行地理案例所产生的结果,也是后来开发地理教学案例的重要前提。其中,认知倾向指的是学生对于整个案例的开发的一些理解、认识和评价,比如学生是怎样看待案例对提高个人问题解决能力的帮助的;而行为倾向指的是学生在开发案例的过程里表现出了怎样的行为意向,比如学生在课前积极地阅读相关的案例材料;情感倾向指的是学生在案例的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比如学生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表现出喜欢或讨厌的情感。通常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将学生分为俘虏型、好奇型和投入型三种,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态度,并及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或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具体的促进措施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进行判断,分析学生当前的学习态度可能是怎样的;其次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交谈来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从而分析出该学生的学习态度;再次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开发的案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的一些看法,进而分析该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最后是对第一节案例课进行足够的重视,以生动而富有悬念的内容和平等而紧张的气氛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2.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
对于案例的教学,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些新知识需要与原有的观念或知识相关联才会被接受和运用。例如,学生在参与到某“商业区位选择”的教学案例的时候,假如学生原有的概念中连“区位”的概念都没有的话,就很难开发出好的案例出来。
所以,在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开发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一方面教师要分析学生所具备的这些知识有哪些是错误的或是有偏差的,还有哪些固有的知识会影响到案例的开发,然后帮助学生改变和了解到这些问题,进而避免对案例的开发产生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对学生已有知识中那些对新知识的学习有利的,与新知识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充分发挥其作用。
3. 学生的智能结构方面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智能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程度组合在每个人的身上,也就是说每个学生的智能结构是不一样的,此外,每个人身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一样,所以相同的优势智能也会随着发展的不同而不同。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智能结构,并在引导学生开发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优势智能结构,通过组织具体的活动或情景来展现他们的优势。
(二)明确案例开发的目标
泰勒原理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理论,任何课程的开发都应该弄清楚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校追求的教育目标是什么;二是通过哪些教育经验我们才能实现这些教育目标;三是怎样有效地将这些教育经验组织起来;四是怎样可以确定这些目标正在一步步的实现。解决这四个方面的问题的过程便是设计课程的基本程序,首先是确定目标,然后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最后是教育的评价。所以说明确开发目标是进行教学案例开发的重要前提。
1. 依据学生的特点
开发教学案例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地理教学案例不管怎样设计,最终还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如果开发教学案例时,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很难被学生吸收,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外在物,很难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态度或行为。然而,如果结合学生的能力、兴趣和爱好来制定开发目标,让教育目标语学生的这些特点相协调,就会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科学文化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还会帮助他们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2. 依据课程的标准
篇7
1.正确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毫无疑问,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好地理知识,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就让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地理教学方法。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形成丰富地理表象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地理概念,从而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并掌握、记忆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形成丰富的地理表象,必须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 理解地理要素的渗透、联系,则要依仗对比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例如,在对“青海和”的教学,一位教师围绕一个“高”字,边讲边绘有关图表,把青藏高原的“高”同那里的地形、气候、河流、农牧业、交通运输等一系列特征紧紧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综合,使学生得到的知识非常完整而系统。这完全有赖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得当。学生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等地理技能也和教学方法紧密相关。“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一位特级地理教师采用“一讲二用三练”的方法:一讲,讲清地图的基础知识; 二用,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学得的基础知识化为感性认识;三练,指导学生进行有步骤的训练。使学生逐步从看懂地图到熟悉地图、分析地图,并能运用地图,牢固地掌握读图用图技能。相反,假如方法运用不当,一味依靠讲授的方法,学生是不可能掌握读图用图技能的。所以,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是至关重要的。
2.有效的方法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是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仅是要求学生听讲,而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脑、动手、动口,使他们能充分思考、想象、体验、实践。地理教学经常要用比较法和分析综合法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用野外实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要认识外力作用,必须把它分剖成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去认识; 要认识风化作用,又要从空气、温度、水、生物等对岩石的作用去分析; 而对一个具体地区地貌现象的认识,则要对以上各种外力作用,甚至内力作用造成的地貌现象,进行仔细观察、综合分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都是极有裨益的。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不正确的方法非但达不到充分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甚至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
3、合适的方法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合适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兴趣唤起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积极的、长期的和稳定的,它对于掌握知识、技能以及发展智力,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有一所中学,在低年级学生中采用地理游戏的方法学习有关铁路分布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班。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最和谐的结合,它能促进师生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密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高教学效果。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极有好处。地理教学目的之一,是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都要依赖于贴切、自然、巧妙、潜移默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将教学方法视作一种“艺术”,这种艺术是“努力创造现在还没有的东西”。确实,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能够产生一种艺术魅力,可以给学生一种艺术享受。
4.结语
科学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有助于地理学习材料呈现方式的优化,影响着学生地理学习的投入性,是地理新课程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的保证。地理教学方法对于地理教师并不是不“研”自明、不学即会的,要确保地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地理教师必须拥有关于地理教学方法的系统知识与实践策略。
参考文献:
[1] 潘菽.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篇8
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运用图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认识地理知识,充分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图形作为一种特使的地理语言,是地理教学活动中较为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图像教学囊括有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图像的方式展现出来,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1初中地理教学图像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丰富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地理教材中运用到图像形式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景观图、示意图和地图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图像可以使地理教学内容更加饱满生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其地理思维,地理作为一门文科课程,一些信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图形可以将抽象的文字性信息变得具体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和学习地理知识,并培养其地理空间概念与思维能力。再次,丰富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形式,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使用的图形材料较少,以教材图像为主,现在则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搜集图像信息运用到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形式得以转变,并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初中地理教学图像教学的具体实施
2.1利用图像进行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像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绪高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魅力与趣味性。在新课导入环节,初中地理教师应选取一些感染力较强、具有艺术韵味的图像,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在选择好图像之后,教师还应设计与图形内容相关的语言,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用语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进行《世界三大宗教》教学时,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分别展示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代表性建筑物,诸如巴黎圣母院、少林寺和清真寺等,通过这些建筑风格迥异的图像来吸引学生,促使他们对即将学生的内容产生兴趣,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2.2通过图像设置课堂问题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个必不可缺的环节,教师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以为,促使他们对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引导。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运用图像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与形象生动的图像有机整合在一起,从而让他们在获取地理知识时,以对图像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情趣,并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用图像设计问题,关键在于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有价值,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例如,在进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世界气候图这一图像设计问题,如:为什么南北纬30度地区大部分都是沙漠,而我国则是江南水乡?为什么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等,通过问题让学生踊跃参与到学习中。
2.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图像
对于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来说,分析图像是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分析图像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获取图像信息,提出图像中所包含的地理知识,让他们在获取感性材料之外的理性知识。初中地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图像过程中,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基本信息,还应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图像分析能力,以此促进地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例如,在进行《地势和地形》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中国地形图”这一图形,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图像,正确理解比例尺和图例信息,分析中国的地形特点,总结出我国的地势呈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而且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阔、平原较少,同时还能够归纳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以及主要山脉的走向等信息。
2.4锻炼学生动手绘图能力
在初中地理图形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绘图能力,可以通过地理图册上的图像进行填充练习,也可以在黑板上绘制图形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强化记忆。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听是前提,动手实践是对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升华,对于丰富的地理理论知识应学以致用,灵活运用到对地理图像的使用中,帮助学生掌握绘图能力,是提升他们地理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自行绘制我国的铁路交通图,并标出主要的铁路干线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像京广线、京九线、焦柳线、陇海线、浙赣线和湘黔线等,然后标示北京、郑州、徐州、武汉和株洲等城市,以此强化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3总结
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图像教学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应充分发挥图形教学的优势与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形式多样的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建才.地理图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4,(11):164.
篇9
一、当下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目前,虽然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根深蒂固,高中地理教学依然无法焕发生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尤其是不注重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有机联系,以及地理科学的社会生活实践。因为地理教学活动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地理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高中地理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素养,不注重新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的吸收引进,不具备进行教学改革的勇气与魄力。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都投身于教育研究中,提出了很多教育思想,其中,在国内外影响最大的就是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的涵义就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生活靠教育前进,二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想要提高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就需要将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做到学以致用。陶行知先生还指出生活教育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的书本来源不同,生活教育的来源是生活本身,传统教育只是一味地让人读书,考试,升学,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甚至还会阻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实现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新的教材观
我国教育的主要资源是教材。一般来说,教材都是由相关的专家学者们共同编制的,具有权威性,但是不同地区的学校之间的教学情况各不相同,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性,而教材无法全部满足这种差异性;而且,时代更新变化的速度远超过课程改革的步伐,将教材作为课程教学的唯一资源显然是不明智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教材观,把教材当作教学中的辅助资料,教师要兼顾课程的共性和学生个性,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与时俱进。
2.捕捉生活现象,激发求知欲
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大部分靠手中一本教科书,按部就班地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但是随着教改的不断推进,教育理念的日益革新,教师要提升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让地理课堂变得生活化。地理教师就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原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完善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体系。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句话说明了锋面能带来降水以及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不同天气。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春季来临,气温开始回升,南方暖气流活动逐渐加强,这时的锋面多为暖锋。暖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因此“一场春雨一场暖”。深秋季节,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冷气团活动逐渐增强,当它南下时,与前面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因而“一场秋雨一场寒”。利用类似的民俗民谚融入课堂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有效地理解地理现象。教学过程生活化是知识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如果要使一堂课具有生长性,就必须使课堂的生活案例丰富多彩,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并把它转化为教学材料。
3.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10
一、结合时事,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兴趣
在当今世界乃至我们生活的城市中,许多时事与地理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是我们地理教学中很好的“活教材”。例如,在强调地图的重要性这一内容时,就可以把持续三个多月的利比亚战争作为导入部分,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英法美等国联合发动对国家的空中袭击?而这也是学生真正疑惑的问题,这时适时地展示利比亚地图,学生对利比亚的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一目了然,也就明白这场战争的真正目的,就是西方国家为了推行自己的强权政治,为了控制利比亚的石油资源。这样结合时事材料的导入就可以促使学生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很多类似的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中国的形状像什么,是否能够找出我们的家乡――泗洪等等,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把所学知识成功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二、画略图,增强学生记忆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习地图以读图析图为主,教学挂图和书本上的地图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内容繁杂,重点不突出,初中生不易读懂,但略图则是老师边讲边绘出的,能及时服务于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易于学生理解。如今的教育通常都在强调现代化的教学,有的教师就忽略了自身绘图的技能,以至于学生也丧失了对图的感觉。娴熟的画图技能在教学上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代替的,边教边绘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教师功底深厚会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佩,从而影响学生动手去画图,即使不画也能把教师在黑板上所描绘的地图深深地映在脑海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地图的感知,为地理教学便捷地打开了第一扇门。
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的略图,有时比挂图、多媒体教学效果还要好。如学生在学习“南亚”这一节时,地理位置、主要国家、地形、河流等是本节重点,如何让学生体验得到这些知识点,只要在课堂上画略图,学生就一目了然了。首先将南亚轮廓画出,把国家分界线画完后,就可以让学生对照着课本的地图,在黑板上填出南亚东西两侧濒临的海洋名称、三大地形区、两条主要河流、主要国家和城市等等。一通圈圈点点后学生自然就能了解南亚的自然概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过硬的绘图本领,要凭自己熟练的技巧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在黑板上迅速绘制成板图,久而久之滋物无声,学生在教师娴熟绘图技巧的熏陶下,对绘图、默图的兴趣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增长。
三、一图多填,训练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篇11
一、地理教学教学效果的体现
(1)教学有效性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注重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内心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授课方式和内容,通过有效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为学生长久发展奠定基础。地理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其授课方式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其教学效果的提高可从各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理所当然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将课本知识贯彻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培养实用型人才。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使教学任务及时有效地完成。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教学的有效性并不单纯地指教学任务的及时完成,而是教学任务及时并有效地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不违背基本教育体制的情况下,付出少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进行教学,并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获取足量的知识,而且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知识。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建造一个有效的地理课堂。使接受知识能力同等的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课堂基本知识。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以及对学科的热忱度,并能掌握学科的基本技能。
(3)以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既能提高学生知识量,又能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在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高科技产品已经进入地理教学课堂,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熟练掌握高科技的使用方式。初中生处于萌动的青春期,心理极度敏感,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对心理学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动态,使教学进程顺利有效地完成。教育体制的改革同时也要求教师人性化教育,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使地理课堂生动有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1)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有效课堂的前提。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地理课堂是枯燥乏味的,这就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厌恶抵触心理。要使地理教学目标有效完成,就应该从学生兴趣入手,对教学模式等进行变革,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投身到地理课堂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教学的主体,才能主动探索接纳地理知识,才能保障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从课堂导入、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反馈三方面入手。
①课堂导入: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启发地理认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特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并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地理知识的贴切性。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所加深,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②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使知识变得具体化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③课堂反馈:渗透典型习题,巩固重点难点,梳理错误。学生对知识能否熟练掌握和运用,主要还是要通过习题练习来实现。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习题,使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习题教学,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加以巩固,提高了教学质量。
(2)讲课内容要精细化。初中地理内容涉及广,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将每节课要讲的知识提前进行梳理,找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基本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基本知识和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知识进行精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每堂课的基本知识,这样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篇12
一、发散性与开放性问题的选择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对学生提问时,可以选取难度适当、具有开放性与发散性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如何选择呢?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意见。
1.深入挖掘教材。高中地理教材中可供深入拓展的内容有很多,从教材中找灵感进行提问,要求教学者必须充分熟悉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要达到这一水平,高中地理教学者在平时的生活与工作中就要注意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充分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成为教学者提问的素材,例如在讲解关于我国基本国情国策相关的知识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将这部分内容的重点识记部分进行标注,然后课后背诵,而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就可以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我在进行这一段内容的教学时,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搜集材料,思考“我国要怎样处理人口问题才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一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结果学生给出了多种答案与思考的角度,如此一来,国策在学生脑中是具体的、全面的、立体的,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2.时时关心热点话题。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因此,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谈理论,不问生活。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能从书本上直接找到答案的题目越来越少,而与社会相关的综合性探究类题目越来越多,这就给高中地理教学者提供了一个教学方向,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能仅仅着眼于向学生灌输地理知识。因此,我们地理教师要更关注社会的发展,并且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的政策、社会的动态,从思考实际问题中理解地理这门学科的真谛。
3.就地取材。地理教学可以在课堂内外共同进行。课内,向学生传授知识、讲解题目;课外,让学生选取生活中有地理价值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如此能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让学生对城市中的某一个区域中有污染物产生的工厂分布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根据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对工厂地理位置选择的建议,等等,学生可以在这些实际活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训练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开放式教学的指导原则
1.突出能力培养,注重师生交流。开放式地理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教师不仅仅是单向地向学生传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积极与教师进行观点的相互交流,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主动者。教学者应该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交流,敢于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质疑,与教师平等对话、共同探讨,逐渐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量身定制”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地理学习抱有更大的热情。
2.建立合理开放的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评价是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求知欲的直接手段,在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中,要建立富有创造性的评价机制,力求做到准确合理。其一,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每个学生都渴望受到同学的肯定,得到老师的赞扬,因此,无论是学生回答错了问题还是做错了事,教师都要以鼓励为主,减少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更加富有积极性。其二,教学者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进行不同的评价,例如,对于在课堂中有良好表现,已经养成了自主学习习惯的学生,要在评价中侧重鼓励其进行新的挑战;而对于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习惯还欠佳的学生则要给予充分地关注与鼓励,对他们要进行闪光点的发掘,给他们积极、正面的评价,让学生树立起学习地理的信心,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其三,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将部分评价权转交给其他学生,在对一个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引发别的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循循善诱,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例如,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风向图,画完之后问其他学生:“你认为他画得对吗?”又如,向一个学生提问,学生回答之后问其他学生:“他说得准确吗?你们认为还有没有可以补充的地方?”等等。诸如此类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课堂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知识水平与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教师对学生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爱,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总之,高中地理教材中可供深入拓展的内容有很多,从教材中找灵感,进行提问,要求教学者必须充分熟悉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要达到这一水平,高中地理教学者在平时的生活与工作中就要注意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充分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参考文献:
篇13
一、构建多元化智能理论地理教学的具体目标
1.根据学生的智能特征建立不同级别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地理课程之前,必须要进一步解析教学素材,解读实际的教学内容。深入掌握制定多级教材属于第一步目标。教师在安排课程时,必须按照课本的难易度实行,有效的整理教学模块的次序,再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制定出最佳的教学目标。教师简要诠释解析教材的具体方式与流程如下:
(1)在整节地理课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导课,合理的设计导课,不一样的课程类型,能够根据不同的角度开展,以往导课的形式都过于枯燥、古板,教师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材料为主导,促进学习,进而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学案例和导课安排必须要一呼百应,前后相继,融为一体。
(2)细化教学内容。课本上的内容是固定的,可以适当的引入地理方面的知识,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地理知识,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地理的态度。地理课程和学生平常的生活有直接的联系,课本上关于地理的案例对学生来讲根本就不够熟悉,教师应合理的开发教学材料,从学生的具体情况着手,因时因地的进行施教帮助学生知识的逐渐变迁。
(3)深化教学内容,与实际的教学案例相结合。通过书本上建模案例,利用学生熟悉,比较典型的乡土地理建模案例。破模与建模属于十分艰难的步骤,所构建的“模”必须要具备有条理、典型等性质,破模的整体流程也要与课本知识进行良好的融合,给予多元化的角度深入分析知识点,建模与破模之间也要相互对应、依托。
2.鉴于多元化智能理论建立出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在人们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属于基本的保障,也是帮助人们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最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要拥有多样化的人才,由于地理属于综合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能够合理的展现出地理课程的实际特征。如地理学科的必修n:制定全球气候变化多元化的教学指标。利用不同的智能化,根据不同的角度充分的体现出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多元化教学的重点目标就是居于多元智能的角度诠释教学内容,基于多样化的角度来设定最佳的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目标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促使爱好与兴趣不同的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课堂上,还能充分的发挥活跃课堂环境,促使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
二、以多元智能理论来丰富地理教学内容
1.教师方面
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关键点就是地理教学内容,实施与落实教学内容直接关乎着教学效率的成功与否。在这地理课堂上,教师属于整体课堂的主导者,也是促使教学内容与学生联系进行衔接的联系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仅凭以往累计的教学经验与对学生的认知,进而设计出最佳的地理教学内容,展示教学目标当中的技能和知识、流程和方式、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的关系。教学内容作为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桥梁,也是确保学生地理方面的核心素养有效的提高。
2.学生方面
在地理课堂上,学生占据课堂上的指导地位,并且也占据学习的主导地位。学生之间会因为性别、特征、教育经历、生活氛围等诸多不同的原因,使得学生之间的智能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结构在实际的学习方式上表现也大不相同。
三、以多元智能理论完善地理教学的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