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虚拟经济的意思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虚拟经济的意思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虚拟经济的意思

篇1

(一)直接收益模式

虚拟世界经济的直接收益模式可以理解为网络游戏企业的盈利模式,其中网络游戏企业主要指运营商。虽然现有研究显示,目前国内游戏运营商通常也具有开发商、商的角色和职能,但是从经济研究的角度分析,运营商是适合的研究对象。它们是和用户直接发生业务联系的主体,也是对国民经济影响最直接的群体。运营商的收益模式分为时间销售和虚拟物品销售。这是最基本的两种形式,有时二者可能结合在一起,也有以其为主体,兼有其他形式的情况。

1.时间销售

即通过购买游戏时间来进行消费。通常可以分为“点卡”和“包月”两种形式。点卡是以分钟为计算单位,包月对用户来说,通常根据当月预期游戏时间来判断采取何种方式消费。Pt为点卡价格,T为点卡时间,Pm为月卡价格,X为当月预期消费时间。当Pt*(X/T)>Pm时,用户将选择月卡形式消费;当Pt*(X/T)<Pm时,用户将选择点卡形式消费。当公式两边相等时,选择何种方式对用户来说收益是相同的。现实中,考虑到月卡的便利性和消费的引导性,在公式两边结果接近时,通常用户倾向于选择月卡。正是这个原因,在严格分割的市场中,对运营商来说,提供单一的点卡消费可以获得更多的生产者剩余。欧美市场中因为竞争充分,两种消费形式并存。但是在中国大陆市场,由于产品的差异性所形成的垄断竞争使个别运营商(或商)有能力选择单一的点卡消费形式,从而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

2.虚拟物品销售

国内也称之为“免费模式”,即游戏的基本内容免费使用,但要获得更多效用,必须通过支付现实货币来购买。只有游戏运营商销售的虚拟物品才属于这种形式,并且这部分收入需要计入运营商销售收入。网络游戏与一般信息产品不同的是具有显著的网络外部性。〔1〕通常这种盈利模式的大部分收入是靠少量优质客户带来的,这些用户通过支付现实货币获得虚拟物品,从而在虚拟世界中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可以获得更多乐趣。通过现实货币购买虚拟物品大大降低了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效用的难度,从而使网络游戏的生命周期缩短。所以这种模式虽然发展很快,但是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除了这两种主要模式外,企业的盈利模式还有广告投放、周边产品开发等其他形式。虽然所有这些直接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都非常可观,但是它们仍然是以现实世界为目的的销售,无论研究方向和发展方式都与传统产业基本一致。

(二)间接收益模式

虚拟世界经济的间接收益模式主要指基于虚拟世界平台所衍生的收益模式,包括现实货币交易(RealMoneyTrade,简称RMT)与微型服务外包。通常不包括虚拟世界运营商直接参与的情况。

1.现实货币交易

现实货币交易是指一方提供虚拟物品(包括虚拟世界货币),另一方支付现实货币。〔2〕在虚拟世界中,因为虚拟世界货币与现实货币能够直接兑换,所以虚拟世界内部的交易会产生与现实货币交易等价的效果。在虚拟主题世界中,RMT多通过第三方的交易市场(网络物品的拍卖及交易网站,也存在地下交易)来实现。现阶段,RMT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在Secondlife之类的虚拟现实世界中,玩家需要先将美元兑换成Lin-denDollar,然后用LD来购买虚拟世界中的物品及服务。运营商主要出售“土地”,而其他物品的生产与买卖则通过用户实现。如果用户来自不同国家,那么他们之间的交易便是国际经济研究的范畴。需要注意的是,运营商出售虚拟物品与用户出售虚拟物品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前者我们归于直接收益模式,后者则属于间接收益模式。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时,这种区别是有必要的。运营商出售的虚拟物品是零成本的,而用户出售的虚拟物品是有成本的。前者的状况类似于现实生活中政府发行无准备的纸币,更容易对虚拟世界造成冲击,如果规模足够大,还会对现实经济产生影响。

第二,在WOW之类的虚拟主题世界中,运营商通常是禁止RMT交易的。然而,由于无法监管,且此种行为并不违反法律,因此现实社会中并未受到限制。当某一用户在网络游戏中获得一种虚拟物品时,他可以通过虚拟物品交易网站将其出售,获得人民币。〔3〕如果某个网络游戏规模非常大,并且游戏中的货币对现实中货币的汇率较为稳定,那么这种交易也会体现为通过交易获取游戏内货币,然后再统一出售获取现实货币的行为。

2.微型服务外包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业务发包给其他的服务提供者,以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业务形式主要有信息技术外包(ITO)与业务流程外包(BPO)。这里的微型服务外包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服务外包,因为它具有与服务外包相同的特点,而借用服务外包的概念。在虚拟世界中,用户希望实现各种个人目标,例如达到特定的等级、获得某种荣誉或技能。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投入时间,并且可能需要一定的技术。无论时间的投入或是技能的提升皆存在机会成本。当用户认为将这些任务交给专业服务提供者完成能够使自身利益最大化,那么便会采取将任务外包的做法来达到目的。

二、适合中国的收益模式分析

网络游戏产业本身只是单一的盈利手段,而基于它的虚拟世界经济则能够对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通过直接收益模式的扩张主要是企业层面的发展,本质上还是一种传统的发展模式。但是中国在这一领域并不具有比较优势,需要长期的积累逐渐发展。我们发现,中国网络游戏产品在欧美市场的扩张非常艰难,从而更多地选择亚洲相对落后的国家作为主要出口对象。而间接收益模式可以直接借助国外现有主流网络游戏,跨越文化障碍,在他人平台上发展服务贸易。幸运的是,已经逐渐成为负担的低劳动力成本再次成为中国的比较优势,可以缓解转型的压力,并且具有升级的潜力。在这一领域,劳动力价格高没有竞争优势,但是价格过低则达不到从业的基本要求,中国网络产业的发展速度和网络游戏用户的低收入水平正好符合这一区间的要求。增加就业及发展消费贸易这两点对于目前的中国都是非常需要的。同时,基于虚拟世界经济的服务贸易也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一)传统收益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从直接收益模式的角度看,开拓海外市场是目前最合理的途径。随着客户需求的拓展,很多服务业国际业务量的增长快于国内业务量,引导服务企业迅速向海外扩张。〔4〕目前,经过数年的积累,中国网络游戏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海外市场。一方面是网络游戏出口增多,蓝港在线将《西游记OL》出口越南,巨人将《征途》授权给俄罗斯。另一方面,而完美时空、盛大、九城等代表性企业加快了海外收购的步伐。其中,完美时空较少专注国内市场,而一直坚持国际路线,是国际化最成功的网络游戏企业。盛大的收购是布局的需要,九城则是由于失去WOW权之后,急需寻找新的发展道路。虽然原因不同,但是我们看到开拓海外市场是网络游戏企业共同的选择。这种外向化发展的趋势具有必然性,使直接收益模式的局限性更加凸显。这种扩张与传统服务业的海外扩张类似,需要较高的国内发展水平,并且在海外发展过程中面对较高的文化壁垒。

各种虚拟世界的收益模式都在中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是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服务贸易的角度看,间接收益模式更具有潜力,应该作为发展的重点。作为一个产业,网络游戏对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但是基于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对经济的影响却非常大。以网络游戏为媒介所进行的大量服务的交换越来越值得关注。特别是这种服务贸易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时。因此,将关注的重点从网络游戏产业转移到基于虚拟世界的服务贸易上是合理的。是否能加快消费贸易的发展,分清主次对我们制定正确的战略非常重要。最初的微型服务外包是为了规避运营商设定的规则。在大型虚拟主题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开发、运营的)中,运营商通常规定一部分物品是不能够交易的,因此通过RMT的形式无法获取,只能购买服务,由服务提供者来实现消费者的目标。微型服务外包通常是通过专业的中介及担保机构进行的。

在网络游戏多国同时运营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用户通过登录发达国家的服务器进入游戏,完成客户指定的要求,获取收益。个别情况下,即使网络游戏仅在发达国家运营,这一过程理论上也可以实现。但是,由于运营范围小,发展中国家的用户缺乏对这一网络游戏的理解与适应,因此不具备用户基础及基数,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用户关注这一市场的可能性大大下降。〔5〕

在现阶段,作为将来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代练”,仍未成为主流。平台的缺乏是主要原因之一。从企业角度来说,内部平台交易可以减轻管理压力,保证利润,消除对立。从用户的角度看,可以更好地满足需求。〔6〕当参与RMT的用户损害了其他用户的利益时,也促使其他用户进行RMT交易,最终成为一种常态。从国家角度看,便于管理,增加税收,并且可以完善消费业的出口,保证就业的同时改善了产业结构。

(二)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新模式

我们不应忽视虚拟世界收益模式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出现的新变化,这对于我们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非常重要。在WOW中,出现了一种新型交易模式———金团拍卖。由于运营商将高级虚拟物品定义为“拾取绑定”,不能够直接交易,大大增加了获取难度,只有加入大型公会组织(用户团体),并保证长时间在线,才能够获得。而且,每次完成任务都需要25人组成一个团队才能进行,这对合作与分工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还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难度问题。越高级的虚拟物品,获得的难度越大。通常在初级阶段,需要25人(甚至更多)数天甚至数月的努力才能完成任务,获得高级虚拟物品。它如此之难,以至于世界各地用户组成专业组织,争夺首次完成任务的荣誉。如果成功,就有可能获得广告费用及其他赞助。因此,无论初期或是中后期,高级虚拟物品都是稀缺的。其二,概率问题。通常高级虚拟物品的出现有一定概率,即使完成任务仍不一定能够获得,必须多次尝试。因此,要获得自己需要的高级虚拟物品,每次都只能面对一个独立的概率,极有可能努力数月甚至经年都无法获得。上述种种原因造成了高级虚拟物品的稀缺性和现实经济生活中一样是常态。〔7〕

同时,这也是运营商的需要,因为用户耗费的时间越长,他们获得的收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金团拍卖”形式就有产生的可能与必然。它的具体运作方式是将25个团队成员分成“工作者”与“消费者”两种(例如20个工作者与5个消费者),通常消费者人数较少且能力较差。当掉落高级虚拟物品后,由团队的组织者进行拍卖,“消费者”中出价最高者获得此物品。当所有物品拍卖完毕,由组织者将获得的收入平均分配给“工作者”,某些有特殊贡献的用户亦可获得补贴。通过这种形式,“消费者”可用货币购得原先无法交易的物品。如果此种平台能够稳定存在,并且由中国用户担任“工作者”为美国“消费者”提供服务,那么在一个娱乐平台中,一些原本低端的劳动力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获取外汇。一些专业工作室已在从事这类工作。这也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即通过特定平台输出劳动力。“金团拍卖”是微型服务外包的形式之一,主要适合大型虚拟主题世界。微型服务外包的另一种主要形式为“代练”。20世纪后30年,以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等服务外包为代表的服务业转移蓬勃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和产业转移趋势。〔8〕

通过中介组织,中国的玩家可以代替或协助国外虚拟世界用户完成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目标,从而获取收入。与“金团拍卖”不同,代练通常不需要大量工作者一起合作。代练的形式是从RMT中分离的,并且代表了基于虚拟世界的微型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最初很多从业人员是以各种形式在网络游戏中获取虚拟货币,出售给采购者或者交给中介网站代售。由于壁垒较低,且从业人员不断增多,人均收入逐渐下降。因此,其中部分水平较高者就分离出来,开始从事代练工作。代练对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具备相当的壁垒,因此收入较高。“代练”的行为产生很早,但早期规模极小。直到从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中分离出部分从业人员从事这一工作,才使其具备一定规模,成为值得关注的经济现象。遗憾的是,至今学界尚未赋予这种形式准确的定义或名称。中国与墨西哥是早期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的主要出口国,墨西哥主要针对北美市场,而中国则兼顾北美、欧洲及韩国市场。目前,各种虚拟世界收益模式在中国国内基本都存在,但是对于中国而言,跨区的、间接收益模式更具优势与意义。从经济学角度讲,中国与国外服务器是自然分割的市场,对于数量既定的服务提供者整体而言,在两个市场中边际收益相等是均衡的结果。然而从非官方数据来看,两个市场中的价格仍具有较大差额。〔9〕

这是多种壁垒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说明基于虚拟世界的国际服务贸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经过多年的超常规发展,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在逐步减速。在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两种路径可供选择:开拓国外市场和创新收益模式。只有及时转移中心,将虚拟世界经济的发展作为一个战略目标才是我们最适合的选择。不但可以利用中国现有资源,转化成我们新的比较优势,而且可以在未来的重要领域取得主导权。

三、发展前景

篇2

虚拟资本是马克思提出来的,对此人们了解得更多的是股票,而股票为什么和怎样成为虚拟资本,则往往做一般地分析。要深入地理解马克思经济学中的虚拟资本论,必须考察其思维逻辑。

1.虚拟资本想象论。在马克思以前,法国古典学派经济学家西斯蒙第曾提出过“想象的资本”这一概念,他说:“国家有息证券不过是一种想象的资本,它代表有来偿还国债的一部分年收入。与此相等的一笔资本已经消耗掉了;它是国债的分母,但国家有息证券所代表的并不是这笔资本,因为这笔资本早已不再存在。但新的财富必然会由产业劳动产生;而在这个财富中每年都有一部分预先指定给那些曾经贷出这个被消耗的财富的人;这个部分是用课税的方法从生产这些财富的人那里取走,然后付给国家债权人的。并且人们根据本国通行的资本和利息的比率,设想一个想象的资本,这个资本的大小和能产生债权人应得年利的那个资本相等”【①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第2卷,第229-230页,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40页】。这样的论述表明:在西斯蒙第看来,国债之所以是“想象的资本”,是因为“与此相等的资本已经消耗掉了”。而以后通过发行国家有息债券,以利息的形式,偿付给国家的债权人,只不过是以征税的形式,从创造的社会财富中取走的一部分,这部分的多少取决于“本国通行的资本和利息的比率”,也就是说“设想一个想象的资本”额度,使“这个资本的大小和能产生债权人应得年利的那个资本相等”。可见,“想象的资本”,是由于国债不代表资本而产生的,但为了从财富中取走一部分用于对国家债权人付息,又不得不“设想一个想象的资本”。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曾用过“幻想的虚拟的资本”这一概念,他也是从给国家的贷款“本来不是作为资本耗费的,不是作为资本投入”的这一角度阐述的,由于不是作为资本耗费的、不是作为资本投入的,因而这种贷款作为资本已经不再存在,所以才把“国家付款看成是自己的幼仔(利息)的资本,看成是幻想的虚拟的资本”。如果仅从这一点来观察,则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西斯蒙第的这一学说,但需要提出的是,马克思的论述比西斯蒙第前进了一大步:(1)假定“债权人不能要求债务人解除契约,而只能卖掉他的债权,即他的所有权证券。”这样的假定,意味着政府只付息,不还本,国债所有者要收回本金,只有把它卖掉。(2)假定国债能在市场上卖掉,“一旦债券卖不出去,这个资本的假象就会消失”。(3)指出了“不管这种交易反复进行多少次,国债的资本仍然是纯粹的虚拟资本”。马克思的论述表明:国债作为“虚拟资本”是对投资者即购买国债者而言,因为购买国债的人把它的投入当作对国家的贷款,即当作生息资本来看待,而出卖国债的政府又不把它当作资本来运用。

马克思考察国债是虚拟资本以后,进一步考察股票。他认为:股票是信用制度创造的联合的资本,这种资本的价值也纯粹是幻想的。为什么是幻想的?他们分析的逻辑是:(1)股票本来是代表资本的所有权证书,代表的是现实的在企业中执行职能的资本,代表的是股东预付的货币额,但具有双重的存在:一次是作为所有权证书即股票的资本价值的存在;另一次是作为这是企业实际已经投入或将要投入的资本的存在。作为所有权证书产生对这个资本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的所有权;作为实际已经投入的资本创造并实现剩余价值。马克思认为资本具有双重的存在是矛盾的,也就是说,既然股票作为所有权资本就不能作为职能资本。(2)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马克思认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让股票在市场上买卖,“A可以把这个证券卖给B,B可以把它卖给C,这样的交易并不会改变事情的本质。”【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30页】也就是说,通过交易使卖者把它的证券转化为资本,使买者取得预期可得剩余价值的证书,体现股票作为所有权资本的存在。(3)既然要让股票作为所有权资本在市场上买卖,其资本价值如何确定,是考察股票是否是虚拟资本的又一逻辑起点。马克思认为,股票作为所有权资本的价值与它代表的现实的职能资本的价值变动无关,而与它的收益大小有关,收益的大小怎么体现股票的价值,也就是把收益资本化。进一步说,也就是以现有市场利息率去衡量,所得到的收益是多少投资带来的,“假定一张股票的名义价值即股票原来代表的投资额是100镑,又假定企业提供的不是5%而是10%,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利息率是5%时,这张股票的市场价值就会提高到200镑,因为这张股票按5%的利息率资本化,现在已经代表200镑的虚拟资本。用200镑购买这张股票的人,会由这个投资得到5%的收入。”【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29页】这样的假定表明:股票的价值也就是它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始终是资本化的收益,而资本化的尺度是“现有利息率”,换句话说,股票的价值是按现有利息率计算可取得的收益所幻想出的资本。为什么是“幻想的资本”,因为股票的价值不是由现实收入决定的,而是由预期得到的收入决定的,在上述假定的条件下,用200英镑购买这张股票的人,会由这个投资得出5%的收入。但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因为股票的价值除了决定于收益的大小外,还决定于其他因素,如投机等。

从马克思考察股票为什么是虚拟资本的思维逻辑,我们能发现,股票之所以成为虚拟资本,不在于股票本身,而在于股票买卖。从股票不能作为职能资本与所有权资本的双重性存在,导出股票必须买卖才能体现它作为所有权资本的存在,再从买卖的价值确定,导出虚拟资本。股票作为虚拟资本体现在收益的资本化上,其资本化以现有的利息率和未来的收益为尺度。股票作为虚拟资本与国债作为虚拟资本不同,前者含有实现预期的价值的含义,而后者没有这一层意思,因为国债的收益是既定的,而且是有保证的。

2.虚拟资本制造论。除马克思考察国债和股票具有虚拟资本的性质外,恩格斯还指出商业汇票也具有虚拟资本的性质。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在商业信用中商品的买卖,其贷款的清算,能够通过商业汇票来进行,商业汇票是企业开出的定期支付的凭据。如果开出的汇票时间间隔过长,得到汇票的企业家就可以把汇票拿到银行去贴现,以期获得货币资本。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指出,“在东印度贸易上,人们已经不再是因为购买了商品而开出汇票,而是为了能够开出可以贴现、可以换成现钱的汇票而购买商品”。①意思是:人们不是为了支付而开出汇票,开出汇票是为了贴现,获得资金。恩格斯认为,这是一种“创造虚拟资本的方法”,这种方法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存在着漫长的商品运输时间,如果商品运输时间缩短了,这种制造虚拟资本的方法便丧失了基础。也就是说,由于商品运输时间过长,买者难以在短期内收到卖者发的货,卖者也难以在短期内收到买者支付的货款,因而才具有开出汇票并以汇票向银行贴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如果商品运输时间缩短了,这种必要性和可能性便消失了。恩格斯把开出汇票并把汇票贴现看成是“制造虚拟资本”,其含义有两个方面:一个以商业汇票代替货币资本作为货币来支付;二是将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提前获得货币资本。前者,是商业信用取代银行信用,后者,是银行信用取代商业信用。前一个取代节约了社会货币资本,后一个取代,新增了社会货币资本,可见,恩格斯论述的因开出商业汇票和商业汇票贴现而制造的虚资本,有节约和新增社会货币资本的意思。恩格斯从这个意义上考察虚拟资本与马克思考察国债是虚拟资本不同:国债之所以是虚拟资本是因为它本身不作为资本而存在,但又要设想出一个资本额度去付息;也与马克思考察股票是虚拟资本不同,正如上述股票之所以为虚拟资本,其价值具有幻想的成份;而开出商业汇票和商业汇票贴现“制造”的虚拟资本,其价值不具有幻想的成份,因为一般说来它们的发生都是以贸易为基础(当然在贸易上也会存在着欺诈)。

3.虚拟资本派生论。继恩格斯考察开出商业汇票和商业汇票贴现“制造虚拟资本”以后,马克思指出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是纯粹虚拟的,这是因为:(1)银行家资本的一部分投在有息证券上,这部分资本不在银行的实际业务中发挥资本的职能,而是作为准备金看待,其中包括国债、股票、汇票以及土地抵押证等。国债是对收益的可靠支取凭证,股票是现实资本的所有权证书,应当说与利率相关,都是有息证券,而汇票对开出和收取汇票的人来说,虽然不是有息证券,但对贴现者(即银行)来说,也是有息证券,也与利率相关,贴现要权衡当时利息率的高低。既然与利息率相关,而且利息率是变动的,那么它们的资本的价值就不以它们所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为转移。进一步说“既然它们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并不代表资本,那么,取得同一收益的权利就会表现在不断变动的虚拟货币资本上。”②所以,这里所谓的“银行家的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首先是指他拥有的作为准备金看待的资本价值即取得收益的权利的不确定(不断变动的)而言。其次所谓的“银行家的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是就银行家的资本大部分并不代表他自己的资本,而是代表公众在他那里存入的资本而言。第三,所谓的“银行家的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还是就“有各种方式使用同一资本,甚至同一债权在不同人手里以不同的形成出现”而言,因为,在这种状况下,一切资本好象都会增加一倍,有时甚至增加两倍。对此,马克思引用了亚当·斯密的论述加以印证,斯密说:“即使在货币借贷上,货币也似乎只是一种凭证,依靠这种凭证,使某个所有者不使用的资本从一个人手里转到另一个人手里。这种资本,同作为资本转移工具的货币额相比,不知可以大多少倍;同一货币可以连续用来进行许多次的借贷,正象可以用来进行许多次的购买一样。”③马克思引用斯密的论述旨在说明:(1)对出卖商品的人来说,货币代表的是他商品的转化形式,即实现的价值,但在每一个价值都表现为资本价值的今天,如果出卖商品的人不是将货币作为购买而是将它贷出,则这样的货币就是作为资本价值的存在。(2)货币在贷出者手中作为资本价值的存在能够由一个人手里转移到另一个人手里,这种转移是代表一个资本,还是代表多个资本,“取决于它有多少次作为不同商品资本的价值形式执行职能。”也就是说要看它实现了多少次商品资本的价值。(3)由于商品资本的价值实现为货币后能够用于借贷,而且借入的货币又能够用于购买,所以同一个货币在实现许多次购买的同时,在借贷中又先后代表着各个资本。(4)货币在借贷中,先后代表着资本,使一切资本好象都会增加一倍,甚至增加两倍,其实这只不过是同一资本在不同人手里转移。所以,马克思所谓的银行家里的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包含着同一资本在不同人手里转移,从而使一切资本翻倍增加的意思。第四,就发行银行而言,所谓的“银行家的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是就缺乏黄金保证发行的那一部分银行券。由此发行的这一部分银行券之所以是虚拟资本就在于银行家能够通过发行银行券扩大贴现,贴现是要扣除利息的,因而用于贴现的银行券是银行家的生息资本,只不过由于发行的这一部分银行券缺乏价值保证即黄金保证,所以是虚拟的。综述以上四个方面考察银行家的资本绝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内容,能够发现虚拟资本,既反映在银行家的非实际业务中,如保存的准备金中,又反映在银行家的实际业务中,如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中,同时表明,银行家的虚拟资本既在职能资本中存在,又在非职能资本中存在。

4.虚拟资本的相对论。“虚拟”的德文fiktiv有两个含义:(1)是“derphantasieentstammend,nichtwirklich:einc-eweltbeschreiben”,即“来自想象,幻想的,非真实的,如:描述一个虚拟、虚幻的世界”;(2)是vorgetauscht,即“装的、假装的、模糊的”。在德文中,与“虚拟”对应的词是wirklich,意思是:真正的、现实的、事实上的。所以,我们能够确定,马克思指出的虚拟资本(dasfiktivkapital)是相对真实资本(daswirklicheskapital)而言。真实资本是指“已投资于企业,并在企业中发挥作用的资本,或由股东支出的,用于企业中起资本作用的货币”(《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第484页)。相对而言,没有投资于企业,不在企业中发挥作用的资本,都可以认为是“虚拟资本”。货币资本也是货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投资于企业,不在企业中发挥作用,但又要增值的货币,都是虚拟资本。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没有作出这样笼统的概括,而是针对具体的问题,从具体到抽象,从不同视角,考察“虚拟资本”。可见马克思研究资本问题总是相对不同的事物而言。如果我们设定在什么条件下,确认某一事物是真实的,那么,离开了设定的条件,就能够确认某一事物是虚拟的。这是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二、考察虚拟经济需要界定不同的概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考察虚拟资本时,运用了不同的概念,如“虚拟资本”、“幻想资本”、“幻想的虚拟的资本”、“虚拟的货币资本”、“这种‘货币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等,应当说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含义,表达不同的意思。

但在我国,人们在考察虚拟经济时,总是把不同的概念搅在一起,混为一谈,比如把虚拟资本等同于有价证券把虚拟经济等同于虚拟资本、网络经济、泡沫经济等。由于概念不清,讨论问题时,往往对不上口径。如果细致地思考则:

1.虚拟资本不完全等同于有价证券。评介马克思恩格斯考察虚拟资本的思维逻辑,我们能够发现虚拟资本存在的形式有:国债、股票、汇票、缺乏价值保证的银行券等。它们作为虚拟资本的物质载体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有价证券,有价证券作为虚拟资本的载体,相对职能资本来说,有以下特点:(1)它不是劳动生产物,本身没有凝结价值。(2)它不能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不是职能资本。(3)职能资本是现实的资本,它的市场价值即是它的价格一般取决于现实的市场评价,而有价证券是非职能资本,因而也是非现实资本,它的市场价值即它的价格,一般不完全取决于现实的市场评价,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期。(4)它不是价值符号,而是价值收益索取的证明书。价值符号是价值实体的代表,它能兑换,但不能增值。而价值收益索取证明书,一般不能与价值实体对换,而寻求增值。有价证券的特点表明:虚拟资本只不过是能代表取得一定收益的所有权证书。由于取得同一收益的权利表现在不断变动的有价证券所代表的资本价值上,所以把有价证券称作虚拟资本。由此,我们能够说虚拟资本是其价值不确定的生息货币资本。生息货币资本与货币资本不同: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生产资本相联系,是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存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过渡的资本形式,而生息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生产资本没有直接的联系,不是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存在的一种形式,更不是一种资本的过渡形式。生息货币资本与信用制度、利息相联系。

有价证券是虚拟资本的载体,但不能说虚拟资本都反映为有价证券。从上述马克思、恩格斯考察虚拟资本的思维逻辑中,我们能够发现,他们从多种角度,在不同的意义上定义了虚拟资本。概括地说,马克思从国债运用的非资本性和利息支付的资本设想,表明国债是虚拟资本;从股票市场价值取决于股票收益资本化,表明股票是虚拟资本;恩格斯从商业信用取代银行信用,银行信用又取代商业信用,指出开出汇票和汇票贴现制造虚拟资本;马克思从银行保持的准备金不代表资本,只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其价值是不确定的意义上,指出了银行家资本的构成大部分是虚拟资本。如果说上述虚拟资本都因以有价值证券作为载体,因而与有价证券有关,则马克思指出的银行家的资本大部分不代表他自己的资本,而代表存款人的资本,以及同一资本在不同人手里转移使得一切资本好象增加了若干倍,因而也是虚拟资本的论述,就不纯粹以有价证券作为载体,而是以所有权的归属和转移作为载体。可见,马克思所指出虚拟资本的含义,既包括着有价证券所代表的资本价值的不确定性,也包含着所有权归属的不确定性,前者以有价证券作为载体,后者以运用资本的权利作为载体。

2.虚拟经济不完全等同于虚拟资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为了表达新生事物,人们引进了“虚拟”这一概念,如虚拟工厂(virtualfactory)、虚拟办公室(virtualoffice)、虚拟银行(virtualbank)、虚拟大学(virtualuniversity)等。在这里virtual没有虚假、虚幻的意思,而是指事实实际的而不是名义上的状态(almaostwhatisstatedinfactbutnotinname),也就是说事物的现实状态与它自身的过去传统的名义状态相分离。如果我们把这种状态分离用哲学的“异化”来表达,则虚拟是对事物状态异化的理论概括,虚拟经济也就是对经济事物状态异化的概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载体异化的经济活动,如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在网上为顾客提供信息,让顾客选择,提供商品,送货上门,一般人称为“虚拟企业”,虚拟企业与实体企业相比有它们的共性,即提供商品信息,满足顾客需求,但有它们的个性,没有可供观感的商品,没有可容纳顾客的营业场所等,所以,载体异化了。虚拟资本如股票,即可以把它称为载体异化的虚拟经济(因为它的载体是表现为所有权资本的有价证券,而不是职能资本的产出要素),又可以把它称为功能异化的虚拟经济,股票之所以称为虚拟资本不存在于它具有分割剩余价值的功能,而在于它能够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买卖,通过买卖实现增值,这就说它能够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买卖,实现价值增值,赋予了它新的功能。除了功能异化的虚拟经济外,还有形式异化的虚拟经济,如一种权利派生或转化为另一种权利,如银行资产证券化和期权等。这种状况表明:虚拟经济能够有多种活动或状态存在,如果以货币来计量这种活动的价值,并以此求得增值,则以货币计量的价值便成为虚拟资本,可以说虚拟资本是人们从事的实体经济以外的,以一定的价值求得价值增值的活动。这表明,虚拟经济中包括着虚拟资本,但虚拟经济不完全等于虚拟资本,二者涵盖的内容是有差别的。

3.虚拟经济不同于网络经济。网络是一个系统,网络经济是通过系统提供信息的一种经济活动。网络经济的存在为虚拟经济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如果从网络的客观存在来说,它不是虚拟的,而是实在的,比如IT产业,它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体经济而非虚拟经济。但如果以网络为条件构建电子商务活动,形成虚拟企业,则网络产生的活动又成为虚拟经济。问题在于基于什么而言,或者说从什么意义上讲,它是虚拟的或非虚拟的。

4.虚拟经济不同于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转瞬即逝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经济现象一般通过市场价格的急剧上升又急剧下跌表现出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人为的操纵、人们预期的失误等。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别于经济周期正常的波动。经济周期正常波动受客观因素制约,时间较长,呈现着阶段性;泡沫经济的波动是非正常的、受主观因素制约、时间较短、不呈现阶段性。泡沫经济除了反映在市场价格的波动中外,还会反映在其他领域,如虚报产值、虚报GDP等。前者可称为价格泡沫,后者可称为产值泡沫或GDP泡沫,可见泡沫经济有多种表现形式。在虚拟经济中有可能存在泡沫经济,但不能说必然存在泡沫经济。这就是说虚拟经济中还会不存在泡沫。所以虚拟经济不等于泡沫经济。而且泡沫经济不等于价格泡沫。这就是说泡沫经济不一定反映为价格过度上涨。

5.泡沫经济不同于经济泡沫。经济泡沫是指经济增长的状况中存在着泡沫,如价格泡沫、产值泡沫等。在经济增长中存在一定泡沫是不可避免的,从一这意义上说是正常的。经济泡沫进一步发展,可能成为泡沫经济。可以说从经济泡沫到泡沫经济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泡沫经济是不正常的,畸形的经济。

三、当代值得关注的虚拟经济

人们在考察虚拟经济时,多注重有价证券的市场特别是股票的上市流通,这自然是需要的。但在当代经济金融化的趋势下,更值得我们关注的虚拟经济,应当是金融衍生商品交易、电子货币和网络银行。

1.衍生金融商品是在原本金融商品的基础上派生的。如果说原本金融商品是银行借贷契约、公司股票和政府或企业债券,则衍生金融商品便是在它们的基础上派生的金融资产证券、股票及债券期货和期权。衍生金融商品相对于原本金融商品而言有其共性,但更有其个性。最重要的个性是与实体经济过程的联系不同,从而增值能力不同。公司股票和企业债券是实体资本的副本,与个别经济过程密切相关,其增值能力取决于个别经济过程的业绩和回报。但这一点,国债却不同:国债的增值能力不取决于个别经济过程的业绩和回报,而取决于政府的还本付息能力。政府的还本付息能力取决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国家的财政收入不取决于个别经济过程,而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相关。如果我们把其增值能力与个别经济过程密切相关的公司股票和企业债券,称为第1类虚拟资本,则我们能够把其增值能力与个别经济过程不密切相关,而与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国债,称为第2类虚拟资本。

按马克思虚拟资本的相对论,没有投资于实体经济企业,不在实体经济企业中发挥作用但又要求增值的货币都是虚拟资本,则银行借贷的货币资本也应列入虚拟资本之列,银行借贷活动也是虚拟经济活动。银行借贷活动关系的载体是借贷契约,借贷契约与实体经济活动过程密切相关,因而其增值能力取决于个别经济过程。但银行作为“存款者的集中和贷款者的集中”,其增值能力又不完全取决于个别经济过程,而取决于社会经济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虚拟资本的银行借贷资本,处于第1类虚拟资本和第2类虚拟资本之间,可称作准第2类虚拟资本。

金融衍生商品是在前三类金融原本商品的基础上派生的。比如金融资产证券,便产生于银行贷款资产证券化。贷款资产证券化使得债权债务关系起了变化:证券化以前,银行与借款人的债权债务关系是双向的、个别的。证券化以后,银行把债权转让给金融资产证券的购买者,使得债权债务关系集合化和社会化,也就是说,债权人是广大的金融资产证券的购买者,债务人不是个别的借款人,而是集合的借款人。这样,证券化资产的增值能力,不取决于个别借款人的经济状况,而取决于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资产证券与个别经济过程的关系不直接。由此我们把它称作第4类虚拟资本。

股票、债券的期货、期权交易,其对象是期货、期权合同,由于买进与卖出的合同能够抵消,不必在合同到期时实地结算、交割某一种金融资产,所以,绝大多数交易者不必在实际结算时,真正拥有这种商品,只是根据其价格的涨落支付差额。其增值能力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心理预期,可以说这类交易完全与实体经济过程无关,由此我们能够把这一类交易活动称作第5类虚拟资本。把虚拟资本从而虚拟经济作以上的划分,表明在当代,虚拟经济活动有相当一部分,独立于实体经济过程。影响虚拟经济活动的因素有别于影响实体经济活动的因素。虚拟经济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

2.电子货币的兴起,对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1)电子货币的出现,改变着消费者与企业家之间的交换方式。网上购物,电子交易能够完全取代支票和现金。但在这里需要权威机构的支持和信任,包括商家和银行,它们是能够被充分信任的第三者。(2)电子货币的出现改变着人们储蓄与投资的方式,有剩余的收入者能够在家通过电脑储蓄和投资,并获取大量的金融产品变动的信息,可以通过四通八达的网络去希望去的交易场所。(3)电子货币的出现,使90%以上的财富在电脑网络里从一个账户转到另一个账户并大大提高创造和追逐财富的速度。有人说,这个速度相对于20年前大约有3倍以上的提高。有人说,流通中的货币相对于中央银行的真实储备,从1974年的8:1上升到20:1。(4)货币电子化,不仅能节约资金给付、交换的时间,而且能从优选择资金的成本和收益,如能够在最佳的时刻上选择最优的利率和汇率。

3.网络银行的出现是上个世纪90年代金融领域中的一件大事,网络银行又称虚拟银行,是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虚拟经济不能不关注网络银行。1995年10月,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FirstNetworkBank)在美国诞生。这家银行没有地址,只有网址,营业厅就是主页画面,所有交易都通过互联网进行,员工只有10人,1996年存款达1400万美元,估计1999年存款金额达4亿美元。在美国,已经有400家金融机构推出了网络业务。据调查,在2000年以前,有16%的家庭使用互联网的电子银行业务,带来的利润占所有银行利润的30%。网络银行的出现对经济的影响是:(1)在网络银行的世界里,银行的规模不能再以分行数、人员数去衡量。(2)在网络银行的世界里,各银行的金融产品一目了然,客户很容易挑选出最有利的产品,银行很难再靠单纯的存放款业务生存,而必须推出特殊、高附加值的投资理财业务。(3)不论是实体银行还是虚拟银行,当前都处于一个以客户为导向的金融时代,设计出高附加值、个人特色强的金融产品是银行经营的核心所在。个人只要在网络银行上留下姓名、年龄、职业、家庭等资料,只要用鼠标回答薪金所得、不动产状况,电脑就可以自动评估信用等级。中国台湾玉山银行开办了个人贷款业务,只要信用评级在60分以上,就可获得60万元以下贷款。(4)网络银行对人才的需求有新的标准,不仅需要银行家,而且需要经济学家、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们能设计模型,预测发展趋势,成为金融世界的先知先觉者。当然,网络银行的发展也要受到制度环境、投入成本、运作条件和法律保障等约束,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理念的更新,网络银行在虚拟经济中的地位将与时俱进。

虚拟经济源于经济主体又超越原经济主体,扩展了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缩短了人类经济活动的时间,改变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观、信息掌握、资源配置以及运作方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李晓西、杨琳,2000:《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财贸经济》第6期。

刘立达,2000:《论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金融研究报告》第11期。

刘骏民,1996:《论西方国家虚拟资本的新发展》,《经济学动态》第12期。

篇3

马克思考察国债是虚拟资本以后,进一步考察股票。他认为:股票是信用制度创造的联合的资本,这种资本的价值也纯粹是幻想的。为什么是幻想的?他们分析的逻辑是:(1)股票本来是代表资本的所有权证书,代表的是现实的在企业中执行职能的资本,代表的是股东预付的货币额,但具有双重的存在:一次是作为所有权证书即股票的资本价值的存在;另一次是作为这是企业实际已经投入或将要投入的资本的存在。作为所有权证书产生对这个资本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的所有权;作为实际已经投入的资本创造并实现剩余价值。马克思认为资本具有双重的存在是矛盾的,也就是说,既然股票作为所有权资本就不能作为职能资本。(2)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马克思认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让股票在市场上买卖,“A可以把这个证券卖给B,B可以把它卖给C,这样的交易并不会改变事情的本质。”【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30页】也就是说,通过交易使卖者把它的证券转化为资本,使买者取得预期可得剩余价值的证书,体现股票作为所有权资本的存在。(3)既然要让股票作为所有权资本在市场上买卖,其资本价值如何确定,是考察股票是否是虚拟资本的又一逻辑起点。马克思认为,股票作为所有权资本的价值与它代表的现实的职能资本的价值变动无关,而与它的收益大小有关,收益的大小怎么体现股票的价值,也就是把收益资本化。进一步说,也就是以现有市场利息率去衡量,所得到的收益是多少投资带来的,“假定一张股票的名义价值即股票原来代表的投资额是100镑,又假定企业提供的不是5%而是10%,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利息率是5%时,这张股票的市场价值就会提高到200镑,因为这张股票按5%的利息率资本化,现在已经代表200镑的虚拟资本。用200镑购买这张股票的人,会由这个投资得到5%的收入。”【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29页】这样的假定表明:股票的价值也就是它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始终是资本化的收益,而资本化的尺度是“现有利息率”,换句话说,股票的价值是按现有利息率计算可取得的收益所幻想出的资本。为什么是“幻想的资本”,因为股票的价值不是由现实收入决定的,而是由预期得到的收入决定的,在上述假定的条件下,用200英镑购买这张股票的人,会由这个投资得出5%的收入。但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因为股票的价值除了决定于收益的大小外,还决定于其他因素,如投机等。

从马克思考察股票为什么是虚拟资本的思维逻辑,我们能发现,股票之所以成为虚拟资本,不在于股票本身,而在于股票买卖。从股票不能作为职能资本与所有权资本的双重性存在,导出股票必须买卖才能体现它作为所有权资本的存在,再从买卖的价值确定,导出虚拟资本。股票作为虚拟资本体现在收益的资本化上,其资本化以现有的利息率和未来的收益为尺度。股票作为虚拟资本与国债作为虚拟资本不同,前者含有实现预期的价值的含义,而后者没有这一层意思,因为国债的收益是既定的,而且是有保证的。

2.虚拟资本制造论。除马克思考察国债和股票具有虚拟资本的性质外,恩格斯还指出商业汇票也具有虚拟资本的性质。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在商业信用中商品的买卖,其贷款的清算,能够通过商业汇票来进行,商业汇票是企业开出的定期支付的凭据。如果开出的汇票时间间隔过长,得到汇票的企业家就可以把汇票拿到银行去贴现,以期获得货币资本。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指出,“在东印度贸易上,人们已经不再是因为购买了商品而开出汇票,而是为了能够开出可以贴现、可以换成现钱的汇票而购买商品”。①意思是:人们不是为了支付而开出汇票,开出汇票是为了贴现,获得资金。恩格斯认为,这是一种“创造虚拟资本的方法”,这种方法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存在着漫长的商品运输时间,如果商品运输时间缩短了,这种制造虚拟资本的方法便丧失了基础。也就是说,由于商品运输时间过长,买者难以在短期内收到卖者发的货,卖者也难以在短期内收到买者支付的货款,因而才具有开出汇票并以汇票向银行贴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如果商品运输时间缩短了,这种必要性和可能性便消失了。恩格斯把开出汇票并把汇票贴现看成是“制造虚拟资本”,其含义有两个方面:一个以商业汇票代替货币资本作为货币来支付;二是将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提前获得货币资本。前者,是商业信用取代银行信用,后者,是银行信用取代商业信用。前一个取代节约了社会货币资本,后一个取代,新增了

社会货币资本,可见,恩格斯论述的因开出商业汇票和商业汇票贴现而制造的虚资本,有节约和新增社会货币资本的意思。恩格斯从这个意义上考察虚拟资本与马克思考察国债是虚拟资本不同:国债之所以是虚拟资本是因为它本身不作为资本而存在,但又要设想出一个资本额度去付息;也与马克思考察股票是虚拟资本不同,正如上述股票之所以为虚拟资本,其价值具有幻想的成份;而开出商业汇票和商业汇票贴现“制造”的虚拟资本,其价值不具有幻想的成份,因为一般说来它们的发生都是以贸易为基础(当然在贸易上也会存在着欺诈)。

3.虚拟资本派生论。继恩格斯考察开出商业汇票和商业汇票贴现“制造虚拟资本”以后,马克思指出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是纯粹虚拟的,这是因为:(1)银行家资本的一部分投在有息证券上,这部分资本不在银行的实际业务中发挥资本的职能,而是作为准备金看待,其中包括国债、股票、汇票以及土地抵押证等。国债是对收益的可靠支取凭证,股票是现实资本的所有权证书,应当说与利率相关,都是有息证券,而汇票对开出和收取汇票的人来说,虽然不是有息证券,但对贴现者(即银行)来说,也是有息证券,也与利率相关,贴现要权衡当时利息率的高低。既然与利息率相关,而且利息率是变动的,那么它们的资本的价值就不以它们所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为转移。进一步说“既然它们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并不代表资本,那么,取得同一收益的权利就会表现在不断变动的虚拟货币资本上。”②所以,这里所谓的“银行家的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首先是指他拥有的作为准备金看待的资本价值即取得收益的权利的不确定(不断变动的)而言。其次所谓的“银行家的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是就银行家的资本大部分并不代表他自己的资本,而是代表公众在他那里存入的资本而言。第三,所谓的“银行家的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还是就“有各种方式使用同一资本,甚至同一债权在不同人手里以不同的形成出现”而言,因为,在这种状况下,一切资本好象都会增加一倍,有时甚至增加两倍。对此,马克思引用了亚当·斯密的论述加以印证,斯密说:“即使在货币借贷上,货币也似乎只是一种凭证,依靠这种凭证,使某个所有者不使用的资本从一个人手里转到另一个人手里。这种资本,同作为资本转移工具的货币额相比,不知可以大多少倍;同一货币可以连续用来进行许多次的借贷,正象可以用来进行许多次的购买一样。”③马克思引用斯密的论述旨在说明:(1)对出卖商品的人来说,货币代表的是他商品的转化形式,即实现的价值,但在每一个价值都表现为资本价值的今天,如果出卖商品的人不是将货币作为购买而是将它贷出,则这样的货币就是作为资本价值的存在。(2)货币在贷出者手中作为资本价值的存在能够由一个人手里转移到另一个人手里,这种转移是代表一个资本,还是代表多个资本,“取决于它有多少次作为不同商品资本的价值形式执行职能。”也就是说要看它实现了多少次商品资本的价值。(3)由于商品资本的价值实现为货币后能够用于借贷,而且借入的货币又能够用于购买,所以同一个货币在实现许多次购买的同时,在借贷中又先后代表着各个资本。(4)货币在借贷中,先后代表着资本,使一切资本好象都会增加一倍,甚至增加两倍,其实这只不过是同一资本在不同人手里转移。所以,马克思所谓的银行家里的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包含着同一资本在不同人手里转移,从而使一切资本翻倍增加的意思。第四,就发行银行而言,所谓的“银行家的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是就缺乏黄金保证发行的那一部分银行券。由此发行的这一部分银行券之所以是虚拟资本就在于银行家能够通过发行银行券扩大贴现,贴现是要扣除利息的,因而用于贴现的银行券是银行家的生息资本,只不过由于发行的这一部分银行券缺乏价值保证即黄金保证,所以是虚拟的。综述以上四个方面考察银行家的资本绝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内容,能够发现虚拟资本,既反映在银行家的非实际业务中,如保存的准备金中,又反映在银行家的实际业务中,如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中,同时表明,银行家的虚拟资本既在职能资本中存在,又在非职能资本中存在。

4.虚拟资本的相对论。“虚拟”的德文fiktiv有两个含义:(1)是“derphantasieentstammend,nichtwirklich:einc-eweltbeschreiben”,即“来自想象,幻想的,非真实的,如:描述一个虚拟、虚幻的世界”;(2)是vorgetauscht,即“装的、假装的、模糊的”。在德文中,与“虚拟”对应的词是wirklich,意思是:真正的、现实的、事实上的。所以,我们能够确定,马克思指出的虚拟资本(dasfiktivkapital)是相对真实资本(daswirklicheskapital)而言。真实资本是指“已投资于企业,并在企业中发挥作用的资本,或由股东支出的,用于企业中起资本作用的货币”(《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第484页)。相对而言,没有投资于企业,不在企业中发挥作用的资本,都可以认为是“虚拟资本”。货币资本也是货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投资于企业,不在企业中发挥作用,但又要增值的货币,都是虚拟资本。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没有作出这样笼统的概括,而是针对具体的问题,从具体到抽象,从不同视角,考察“虚拟资本”。可见马克思研究资本问题总是相对不同的事物而言。如果我们设定在什么条件下,确认某一事物是真实的,那么,离开了设定的条件,就能够确认某一事物是虚拟的。这是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二、考察虚拟经济需要界定不同的概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考察虚拟资本时,运用了不同的概念,如“虚拟资本”、“幻想资本”、“幻想的虚拟的资本”、“虚拟的货币资本”、“这种‘货币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等,应当说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含义,表达不同的意思。

但在我国,人们在考察虚拟经济时,总是把不同的概念搅在一起,混为一谈,比如把虚拟资本等同于有价证券把虚拟经济等同于虚拟资本、网络经济、泡沫经济等。由于概念不清,讨论问题时,往往对不上口径。如果细致地思考则:

1.虚拟资本不完全等同于有价证券。评介马克思恩格斯考察虚拟资本的思维逻辑,我们能够发现虚拟资本存在的形式有:国债、股票、汇票、缺乏价值保证的银行券等。它们作为虚拟资本的物质载体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有价证券,有价证券作为虚拟资本的载体,相对职能资本来说,有以下特点:(1)它不是劳动生产物,本身没有凝结价值。(2)它不能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不是职能资本。(3)职能资本是现实的资本,它的市场价值即是它的价格一般取决于现实的市场评价,而有价证券是非职能资本,因而也是非现实资本,它的市场价值即它的价格,一般不完全取决于现实的市场评价,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期。(4)它不是价值符号,而是价值收益索取的证明书。价值符号是价值实体的代表,它能兑换,但不能增值。而价值收益索取证明书,一般不能与价值实体对换,而寻求增值。有价证券的特点表明:虚拟资本只不过是能代表取得一定收益的所有权证书。由于取得同一收益的权利表现在不断变动的有价证券所代表的资本价值上,所以把有价证券称作虚拟资本。由此,我们能够说虚拟资本是其价值不确定的生息货币资本。生息货币资本与货币资本不同: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生产资本相联系,是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存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过渡的资本形式,而生息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生产资本没有直接的联系,不是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存在的一种形式,更不是一种资本的过渡形式。生息货币资本与信用制度、利息相联系。

有价证券是虚拟资本的载体,但不能说虚拟资本都反映为有价证券。从上述马克思、恩格斯考察虚拟资本的思维逻辑中,我们

能够发现,他们从多种角度,在不同的意义上定义了虚拟资本。概括地说,马克思从国债运用的非资本性和利息支付的资本设想,表明国债是虚拟资本;从股票市场价值取决于股票收益资本化,表明股票是虚拟资本;恩格斯从商业信用取代银行信用,银行信用又取代商业信用,指出开出汇票和汇票贴现制造虚拟资本;马克思从银行保持的准备金不代表资本,只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其价值是不确定的意义上,指出了银行家资本的构成大部分是虚拟资本。如果说上述虚拟资本都因以有价值证券作为载体,因而与有价证券有关,则马克思指出的银行家的资本大部分不代表他自己的资本,而代表存款人的资本,以及同一资本在不同人手里转移使得一切资本好象增加了若干倍,因而也是虚拟资本的论述,就不纯粹以有价证券作为载体,而是以所有权的归属和转移作为载体。可见,马克思所指出虚拟资本的含义,既包括着有价证券所代表的资本价值的不确定性,也包含着所有权归属的不确定性,前者以有价证券作为载体,后者以运用资本的权利作为载体。

2.虚拟经济不完全等同于虚拟资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为了表达新生事物,人们引进了“虚拟”这一概念,如虚拟工厂(virtualfactory)、虚拟办公室(virtualoffice)、虚拟银行(virtualbank)、虚拟大学(virtualuniversity)等。在这里virtual没有虚假、虚幻的意思,而是指事实实际的而不是名义上的状态(almaostwhatisstatedinfactbutnotinname),也就是说事物的现实状态与它自身的过去传统的名义状态相分离。如果我们把这种状态分离用哲学的“异化”来表达,则虚拟是对事物状态异化的理论概括,虚拟经济也就是对经济事物状态异化的概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载体异化的经济活动,如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在网上为顾客提供信息,让顾客选择,提供商品,送货上门,一般人称为“虚拟企业”,虚拟企业与实体企业相比有它们的共性,即提供商品信息,满足顾客需求,但有它们的个性,没有可供观感的商品,没有可容纳顾客的营业场所等,所以,载体异化了。虚拟资本如股票,即可以把它称为载体异化的虚拟经济(因为它的载体是表现为所有权资本的有价证券,而不是职能资本的产出要素),又可以把它称为功能异化的虚拟经济,股票之所以称为虚拟资本不存在于它具有分割剩余价值的功能,而在于它能够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买卖,通过买卖实现增值,这就说它能够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买卖,实现价值增值,赋予了它新的功能。除了功能异化的虚拟经济外,还有形式异化的虚拟经济,如一种权利派生或转化为另一种权利,如银行资产证券化和期权等。这种状况表明:虚拟经济能够有多种活动或状态存在,如果以货币来计量这种活动的价值,并以此求得增值,则以货币计量的价值便成为虚拟资本,可以说虚拟资本是人们从事的实体经济以外的,以一定的价值求得价值增值的活动。这表明,虚拟经济中包括着虚拟资本,但虚拟经济不完全等于虚拟资本,二者涵盖的内容是有差别的。

3.虚拟经济不同于网络经济。网络是一个系统,网络经济是通过系统提供信息的一种经济活动。网络经济的存在为虚拟经济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如果从网络的客观存在来说,它不是虚拟的,而是实在的,比如IT产业,它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体经济而非虚拟经济。但如果以网络为条件构建电子商务活动,形成虚拟企业,则网络产生的活动又成为虚拟经济。问题在于基于什么而言,或者说从什么意义上讲,它是虚拟的或非虚拟的。

4.虚拟经济不同于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转瞬即逝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经济现象一般通过市场价格的急剧上升又急剧下跌表现出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人为的操纵、人们预期的失误等。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别于经济周期正常的波动。经济周期正常波动受客观因素制约,时间较长,呈现着阶段性;泡沫经济的波动是非正常的、受主观因素制约、时间较短、不呈现阶段性。泡沫经济除了反映在市场价格的波动中外,还会反映在其他领域,如虚报产值、虚报GDP等。前者可称为价格泡沫,后者可称为产值泡沫或GDP泡沫,可见泡沫经济有多种表现形式。在虚拟经济中有可能存在泡沫经济,但不能说必然存在泡沫经济。这就是说虚拟经济中还会不存在泡沫。所以虚拟经济不等于泡沫经济。而且泡沫经济不等于价格泡沫。这就是说泡沫经济不一定反映为价格过度上涨。

5.泡沫经济不同于经济泡沫。经济泡沫是指经济增长的状况中存在着泡沫,如价格泡沫、产值泡沫等。在经济增长中存在一定泡沫是不可避免的,从一这意义上说是正常的。经济泡沫进一步发展,可能成为泡沫经济。可以说从经济泡沫到泡沫经济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泡沫经济是不正常的,畸形的经济。

三、当代值得关注的虚拟经济

人们在考察虚拟经济时,多注重有价证券的市场特别是股票的上市流通,这自然是需要的。但在当代经济金融化的趋势下,更值得我们关注的虚拟经济,应当是金融衍生商品交易、电子货币和网络银行。

1.衍生金融商品是在原本金融商品的基础上派生的。如果说原本金融商品是银行借贷契约、公司股票和政府或企业债券,则衍生金融商品便是在它们的基础上派生的金融资产证券、股票及债券期货和期权。衍生金融商品相对于原本金融商品而言有其共性,但更有其个性。最重要的个性是与实体经济过程的联系不同,从而增值能力不同。公司股票和企业债券是实体资本的副本,与个别经济过程密切相关,其增值能力取决于个别经济过程的业绩和回报。但这一点,国债却不同:国债的增值能力不取决于个别经济过程的业绩和回报,而取决于政府的还本付息能力。政府的还本付息能力取决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国家的财政收入不取决于个别经济过程,而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相关。如果我们把其增值能力与个别经济过程密切相关的公司股票和企业债券,称为第1类虚拟资本,则我们能够把其增值能力与个别经济过程不密切相关,而与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国债,称为第2类虚拟资本。

按马克思虚拟资本的相对论,没有投资于实体经济企业,不在实体经济企业中发挥作用但又要求增值的货币都是虚拟资本,则银行借贷的货币资本也应列入虚拟资本之列,银行借贷活动也是虚拟经济活动。银行借贷活动关系的载体是借贷契约,借贷契约与实体经济活动过程密切相关,因而其增值能力取决于个别经济过程。但银行作为“存款者的集中和贷款者的集中”,其增值能力又不完全取决于个别经济过程,而取决于社会经济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虚拟资本的银行借贷资本,处于第1类虚拟资本和第2类虚拟资本之间,可称作准第2类虚拟资本。

金融衍生商品是在前三类金融原本商品的基础上派生的。比如金融资产证券,便产生于银行贷款资产证券化。贷款资产证券化使得债权债务关系起了变化:证券化以前,银行与借款人的债权债务关系是双向的、个别的。证券化以后,银行把债权转让给金融资产证券的购买者,使得债权债务关系集合化和社会化,也就是说,债权人是广大的金融资产证券的购买者,债务人不是个别的借款人,而是集合的借款人。这样,证券化资产的增值能力,不取决于个别借款人的经济状况,而取决于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资产证券与个别经济过程的关系不直接。由此我们把它称作第4类虚拟资本。

股票、债券的期货、期权交易,其对象是期货、期权合同,由于买进与卖出的合同能够抵消,不必在合同到期时实地结算、交割某一种金融资产,所以,绝大多数交易者不必在实际结算时,真正拥有这种商品,只是根据其价格的涨落支付差额。其增值能力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心理预期,可以说这类交易完全与实体经济过程无关,由此我们能够把这一类交易活动称

作第5类虚拟资本。把虚拟资本从而虚拟经济作以上的划分,表明在当代,虚拟经济活动有相当一部分,独立于实体经济过程。影响虚拟经济活动的因素有别于影响实体经济活动的因素。虚拟经济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

2.电子货币的兴起,对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1)电子货币的出现,改变着消费者与企业家之间的交换方式。网上购物,电子交易能够完全取代支票和现金。但在这里需要权威机构的支持和信任,包括商家和银行,它们是能够被充分信任的第三者。(2)电子货币的出现改变着人们储蓄与投资的方式,有剩余的收入者能够在家通过电脑储蓄和投资,并获取大量的金融产品变动的信息,可以通过四通八达的网络去希望去的交易场所。(3)电子货币的出现,使90%以上的财富在电脑网络里从一个账户转到另一个账户并大大提高创造和追逐财富的速度。有人说,这个速度相对于20年前大约有3倍以上的提高。有人说,流通中的货币相对于中央银行的真实储备,从1974年的8:1上升到20:1。(4)货币电子化,不仅能节约资金给付、交换的时间,而且能从优选择资金的成本和收益,如能够在最佳的时刻上选择最优的利率和汇率。

3.网络银行的出现是上个世纪90年代金融领域中的一件大事,网络银行又称虚拟银行,是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虚拟经济不能不关注网络银行。1995年10月,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FirstNetworkBank)在美国诞生。这家银行没有地址,只有网址,营业厅就是主页画面,所有交易都通过互联网进行,员工只有10人,1996年存款达1400万美元,估计1999年存款金额达4亿美元。在美国,已经有400家金融机构推出了网络业务。据调查,在2000年以前,有16%的家庭使用互联网的电子银行业务,带来的利润占所有银行利润的30%。网络银行的出现对经济的影响是:(1)在网络银行的世界里,银行的规模不能再以分行数、人员数去衡量。(2)在网络银行的世界里,各银行的金融产品一目了然,客户很容易挑选出最有利的产品,银行很难再靠单纯的存放款业务生存,而必须推出特殊、高附加值的投资理财业务。(3)不论是实体银行还是虚拟银行,当前都处于一个以客户为导向的金融时代,设计出高附加值、个人特色强的金融产品是银行经营的核心所在。个人只要在网络银行上留下姓名、年龄、职业、家庭等资料,只要用鼠标回答薪金所得、不动产状况,电脑就可以自动评估信用等级。中国台湾玉山银行开办了个人贷款业务,只要信用评级在60分以上,就可获得60万元以下贷款。(4)网络银行对人才的需求有新的标准,不仅需要银行家,而且需要经济学家、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们能设计模型,预测发展趋势,成为金融世界的先知先觉者。当然,网络银行的发展也要受到制度环境、投入成本、运作条件和法律保障等约束,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理念的更新,网络银行在虚拟经济中的地位将与时俱进。

虚拟经济源于经济主体又超越原经济主体,扩展了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缩短了人类经济活动的时间,改变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观、信息掌握、资源配置以及运作方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李晓西、杨琳,2000:《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财贸经济》第6期。

刘立达,2000:《论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金融研究报告》第11期。

刘骏民,1996:《论西方国家虚拟资本的新发展》,《经济学动态》第12期。

张颖等,2001:《虚拟经济研讨会综述》,《经济学动态》第1期。

章鸿猷主编,1999:《最新英汉计算机词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4

一、导论

在简单的物品与劳务现货交易的经济体系中,不需要专门针对交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定价和交易。一旦所交易的物品和劳务趋于复杂,或者交易的量较大,潜在的交易风险就需要专门的工具来管理,比如金属货币自身重量的约束使得其在大规模交易中使用缺乏便捷性,因而出现了纸币和票据;为了分担冒险事业而出现的股权和股票;为了对冲商品价格变化的风险而出现的期权等等,这些关于现期或者跨期权利与未来收益风险的配置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金融产品,进而演变成了被称为虚拟经济的金融体系。这一金融体系既包括最基本的信用工具,也包括不断创新的各种衍生工具,我们可以将金融产品和金融体系的产生和演变过程称为“实体经济虚拟化”。即物品和劳务生产和交易本身是实体的,而由此衍生出来的关于权利和风险的金融交易则是虚拟的。或者说,金融系统作为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衍生物。

随着交易技术的不断发展,实体经济虚拟化持续加快,虚拟经济的规模已经不可小视。比如场外衍生工具,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和世界银行的统计,2009年全世界的GDP是582282亿美元,而截至2009年12月,未平仓的场外衍生工具总市值达到215420亿美元。由于金融系统的日益壮大以及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愈发强烈,把金融系统当作虚拟经济来研究已经成为一种理论上的热潮。这些研究不仅探讨了作为虚拟经济的金融经济自身的边界及其运行规律,而且更加关注其与实体经济问的互动。但现有这些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这一实体经济虚拟化过程及其后果,而并没有注意到新的趋势的出现。很明显,20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推广,在极大地促进了实体经济虚拟化活动的规模扩大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了传统经济模式,新的经济形态开始出现。人们在现实中的很多生产和交易活动都可以由互联网上的活动来替代,比如网络购物、网络传播、网络游戏、网络社区等等。新经济的关键特征是现实世界的网络化,传统的现货交易市场仍然存在,但越来越多的物品和劳务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交易,从而可以摆脱交易场所的地理和空间依赖;新的产品开始出现,纯粹的网络交易产品以及辅助网络交易的物品和劳务被创造出来。更重要的是,在网络空问中,人们可以享受现实般的工作和生活。可以说,网络中的社会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复制,同时又和现实社会不同,网络社会增加了参与人更多的自由和自我想象,也就多了一份虚拟的成分。正因为如此,一些学者也将这种经济形态称为虚拟经济“virtualeconomy”。不过,由于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创造性的再现,仅仅称之为虚拟经济是不正确的,我们认为,从其本质来看,应该看成是“虚拟经济的实体化”。即虚拟经济实体化发端于对人心理的满足,但并非只完全存在于虚拟世界,其本身也包含实体的活动,既包括物品的交易,也包括劳务的交易。比如网络游戏中的游戏账号、游戏装备、游戏币等从虚拟世界获得的虚拟物品已经成为了可以进行现实交易的产品,游戏代练也成为可以实际出售的劳务。实体经济虚拟化活动本身也创造了价值,并且其所创价值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虚拟经济实体化的过程是非常迅速的。来自《信息化蓝皮书: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一书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3万亿元,产业规模已居国内工业部门首位。2009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85万亿元,互联网广告市场实现市场价值为191.2亿元,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267.6亿元,同比增长36.9%。

因此,从我们的角度看,金融系统的兴起和发展实现了实体经济的虚拟化,而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又实现了虚拟经济的实体化。在这两个过程的相互作用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实际上已经逐步融合,很难通过简单的二元法进行划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只有把两者内在统一起来,才能给出正确的解答。实体经济虚拟化与虚拟经济实体化的现象对现有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关于虚拟经济的理论主要由马克思对虚拟资本(FiktivesKapital)形成过程论述的基础上衍生而来,这种理论大致从两个角度进行拓展,一个角度是尝试继续深化对各种生息资本和信用制度的研究,我们可以将之称为狭义虚拟经济研究。另一角度则是结合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的现象,逐步拓展虚拟资本的内涵,我们可以将之称为广义虚拟经济研究。显然第一种理论仅仅考虑到了实体经济的虚拟化,而没有考虑到虚拟经济的实体化。后一种理论虽然目前仍处于争议阶段,但由于在内涵的拓展上具有比较大的弹性,从而有可能是一个同时研究实体经济虚拟化和虚拟经济实体化现象比较合适的角度。

本文将尝试在对现有关于虚拟经济的研究成果的梳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广义虚拟经济的理论基础,并初步在此基础上构造出一个研究广义虚拟经济的经济学理论框架,这一框架将可能有助于对今后广义虚拟经济展开量化研究。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导言;第二部分是关于实体经济虚拟化的理论回顾和讨论;第三部分试图寻找现有虚拟经济以外的其他可能被忽略的理论依据;第四部分给出总结,并提出能够统一分析实体经济虚拟化和虚拟经济实体化的广义虚拟经济理论分析框架。

二、虚拟经济与虚拟资本――实体经济虚拟化的理论解释

通常对虚拟经济的理解都是基于实体经济的虚拟化过程来考虑的,其理论分析的出发点就是虚拟资本,所以,要理清现有的关于虚拟经济的理论线索,就必须首先对虚拟资本一词的起源与演变进行考证,然后才能追溯相关的理论。

(一)何谓“虚拟资本”?

现有的关于虚拟经济的研究,主要就是一个关于“虚拟资本”的理论,或者说是建立在虚拟资本基础上的一个关于金融经济的理论。国内学者一般认为,虚拟资本一词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次提出来的。但经过笔者考证,此言甚谬。实际上,这个词在《资本论》出版之前早已有之。英国银行家桑顿在1802年出版的《探寻英国纸信用的特征与影响》一书中就出现了“虚拟”一词。杰弗逊(1819)。在与拉什的邮件中也采用了“虚 拟资本”的表述,认为银行经营所需的资本中有3/4是虚拟的,银行借出这些虚拟资本给不进行生产的人,这些人的违约造成了危机的出现。李嘉图强调过,“‘虚拟’资本不能刺激工业,资本只能由储蓄而不能由银行业务创造。”。而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自己也提到,英国约克郡的银行家威・利瑟姆在《关于通货问题的书信》(1840年伦敦增订第2版)中明确提出了虚拟资本的说法,并阐述了虚拟资本的创造过程。

由此可见,无论是马克思本人,还是其他的文献证据,都可以证明,虚拟资本一词的提出大概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远早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时间。如果考虑到金融产品本身,其起源时间就更早。根据戈兹曼和罗文霍斯特(2010),在公元前20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的陶片上就发现了用楔形文字写成的远期合约。之所以给出这个时间窗口,对虚拟经济的理论构建非常关键。即实体经济的虚拟化绝不是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只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产物,实际上,我们所理解的虚拟经济的理论所要给出的答案是,这种虚拟化不过是人们寻求一种权利和风险配置的过程。即更好地借助金融工具管理风险,这种管理通过权利的重新安排来实现。

(二)虚拟资本下的虚拟经济理论及其局限

从虚拟资本的定义可以看出,马克思之前的关于虚拟资本的论述是从信用的角度出发的,其内涵与《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虚拟资本的定义类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将虚拟资本定义为“通过信用手段为生产性活动融通资金”,而马克思则把虚拟资本上升到一种生产关系的高度来分析,他从生息资本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述的,并第一个系统地用虚拟资本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

马克思指出:“随着生息资本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一切资本好像都会增加一倍,有时甚至增加两倍,因为有各种方式使同一资本,甚至统一债权在各种不同的人手里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这种‘货币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不管这种交易反复进行多少次,国债的资本仍然是纯粹的虚拟资本……这种虚拟资本有它的独特运动。”“人们把虚拟资本形成叫作资本化。人们把每一个有规则的会反复取得的收入按平均利息率计算,把它算作是按这个利息率贷出的资本会提供的收益,这样就把这个收入资本化了”。“因此,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是由债权(汇票),国债券(它代表过去的资本)和股票(对未来收益的支取凭证)构成的。”之所以称之为“虚拟”,是因为“这种证书也就是成为现实资本的纸质复本”,“作为纸质复本,这些证券只是幻想的,它们的价值额的涨落,和它们有权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即使假定借贷资本存在的形式只是现实货币即金或银的形式,只是以自己的物质充当价值尺度的商品的形式,那末,这个货币资本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也必然只是虚拟的,也就是说,完全象价值符号一样,只是对价值的权利证书。”在马克思的论述中,虚拟资本与物质生产是分离的,其价格的变动与现实资本的价值无关,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心理上感受的价值。

希法亭(1910)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对信贷系统的研究,深化了对股票这一特定虚拟资本形式的分析。他认为,“在这种收集资本的属性上,股份公司执行同银行相类似的职能。区别在于:银行中所收集的资本保持货币资本的原有形式,并在货币收集之后通过信用提供给生产支配;而在股份公司中,这种分散的货币资本以虚拟资本的形式结合起来。”货币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的关键在于,“转化的形式在这里是根本性的,因为货币资本同时成为虚拟资本,从而为它的所有者保持了货币资本形式。”不过,由于他将德国的特例视为一个普遍的情况,从而使他的分析受到了批评。

马克思和希法亭对虚拟资本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金融经济的运行规律,但他们的分析并没有完全解释虚拟经济的本质,首先,正如戈兹曼和罗文霍斯特(2010)给出的一系列证据显示,实体经济的虚拟化早在资本主义经济之前就广泛存在了,这种虚拟化究竟在促进人类社会进化的过程中起到何种作用,迄今还缺乏足够的量化证据,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证实,这种虚拟化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迅速发展。其次,这种虚拟化可能给实体经济带来好处,也可能给实体经济带来危机。马克思和希法亭认识到了这些,而瓦伊纳(1937)和哈耶克(1939)同样也认识到了这些,只不过哈耶克(1939)并不认为经济和金融危机是由于这种虚拟化带来的,这方面和马克思竟然类似。但所有这些理论家都没有认识到,当实体经济虚拟化一定的程度,虚拟经济会走向实体化,而这就意味着两分法不起作用了。

三、虚拟经济与主观价值

马克思等人关于之所以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区分开来,是因为他们相信,虚拟经济不过是价值转换,而不是价值创造。所以,反映到现实的国民经济核算当中,就变成了虚拟部门的活动被排斥在价值核算之外。这显然和现实当中的虚拟经济活动不一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一款流行的网游《魔兽》中,玩家经过持久奋战收获了一套宝贵的装备,却不慎被人偷窃。那么偷窃之人是否犯罪?如果装备的确是有价值的,那么就意味着盗窃之人犯罪事实成立;但如果装备是无价值的,虚拟的,盗窃罪名就难以成立。法院判决盗窃装备之人的罪名成立,说明认可了装备的价值。也就是说,玩家在虚拟的网游中获得的财物在价值上等同于现实世界中所获得的财物。即虚拟经济实体化了!这个实体化的过程实际上是虚拟经济中的价值创造过程。

那么这个价值从哪里来的呢?如果仅仅是因为玩家花费了足够的时间、体力和精力才获得的装备,那么似乎可以通过统计其实际的这些支出来计算出价值大小。然后,虚拟世界中这些交易并不会这么做,而是仅仅凭借各个玩家的喜好来确定其价值。也就是说,虚拟经济中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人的偏好。正如金融经济中金融产品的价值取决于参与人的风险偏好一样。因此,虚拟经济中的价值创造很大程度上和人的心理有关。如果忽略了人的心理因素,自然也就忽略了其价值创造的可能性。所幸经济学中对人的心理早就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比如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和《道德情操论》中均提到人的心理活动,他指出,“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的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即在斯密看来,人的心理本质上是多种多样的,理智和情感并存,这种多样化的心理会影响到社会秩序。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中,边沁更是倡导功利主义,其实就是强调主观福利。边沁指出,“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位主公――快乐和痛苦――的主宰之下。只有它们才指示我们应当干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干什么。……功利原理承认这一被支配地 位,把它当作旨在依靠理性和法律之手建造福乐大厦的制度的基础。”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对后来的经济学影响深远,穆勒把功利主义引入经济学,而门格尔、杰文斯和瓦尔拉斯则直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边际分析方法和主观价值论为核心的现代经济学,“以杰文斯等边际主义者明确把价值的基础搁置在主观的效用之上,从而形成了以主观价值论为核心的经济学,并利用边际分析方法,把经济学推向一个可以量化的境地,从而导致了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大厦的建立。”其中,门格尔影响最广,他明确提出,一物要成为财货,首要前提之一就是“人类对此物的欲望”。

门格尔还使用了“虚拟价值”一词:“在经济生活中,就是事实上不具有任何价值之物,也常会被人误认为有价值的。即常有人误以为其欲望的满足系依存于某一财货,而事实上则完全不是如此。在这种情形下,就出现虚拟价值现象。”门格尔对虚拟价值的分析非常有意思。他关于虚拟价值的定义和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的定义完全不同。马克思界定的虚拟资本是以金融资本为表现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门格尔则认为,即便是现货交易,也可能存在虚拟价值,这个虚拟价值纯粹来自参与人的主观评价、甚至主观幻觉。比如同样一件衣服,有黑色和白色两种,如果某个人偏好白色,那么就可能以较高的价格购买,结果在他的眼里,黑色衣服的价值就是不如白色衣服的,这个溢价部分就是虚拟价值。显然,门格尔的这个虚拟价值的定义可以用来分析虚拟世界中的交易,比如网游中的虚拟财货等等。同样,门格尔的这个虚拟价值思想也可以用来分析现货市场上的一些溢价,比如艺术品和古董的溢价;企业服务和文化的溢价等等。

按照门格尔对虚拟价值的理解,虚拟经济的价值创造首先有其客观基础,即存在某种物品和劳务的交易,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其次,物品和劳务的内在价值主要取决于参与人的主观偏好或者心理,即参与人认为某个物品或者劳务值多少,它就值多少。由此可见,虚拟经济的价值创造主要和人的主观心理活动有关。如果是这样,那么就意味着虚拟经济的实体化过程实际上不过是经济活动参与人的主观心理活动的一个客观实现过程,也就是其主观价值的一个客观实现过程。这样一来,关于虚拟经济的分析和现有的主流经济理论就存在内在的一致性。

四、实质和心理――一个广义虚拟经济的理论分析框架

如前所述,仅仅关注实体经济的虚拟化并不是因为没有前瞻性的预见到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更本质的问题在于,传统的虚拟资本理论忽略了人的心理活动,因而无法真正全面理解虚拟经济的价值创造,从而也就不能正确看待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基于传统的虚拟资本理论只能得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两分法,却无法深入讨论两者的融合和内在一致性。所以,如果要真正理解虚拟经济的本质及其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还是需要把人的主观心理活动引入,而这正好符合现代经济学的演进方向。

从经济学的发展史来看,虽然过去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引入了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但并没有真正的心理学因素,只不过是对主观价值采取了直觉般的处理(周业安,2010)。直到两个心理学家卡尼曼和特维斯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成果,才真正把心理学纳入到经济学的视野当中(Kahneman等,1979)。按照他们及其后继者的理论,过去的理论都假定偏好是给定的,人是充分理性的,无论新古典经济学还是马克思的理论都是如此,但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表明,人是有限理性的,偏好是内生的;个体决策受制于其心理,通常采取启发式和框架,并且具有社会偏好,常常情绪化等等。这些统称为行为决策,相关的经济学理论也就被称作“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的出现引发了经济学的革命,无论是微观领域还是宏观领域,抑或其他各个具体的应用领域,都经过了行为经济学的不同程度的改造。

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一国的福利就不能仅仅通过物质财富来度量,即经济活动的价值创造不仅仅体现在物品和劳务上,而且还体现在参与人的主观感受上。比如当一个人购买一件衣服,衣服的价值除了反映其自身所包含的成本外,还包含自己买到称心的衣服所产生的精神愉悦,特别是这种愉悦可能会传染给其他人,从而产生一种消费的正外部性。因此,一件衣服的价值就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的关于衣服价值的计算部分,还应该涵盖衣服所衍生出来的其他附加价值,而这些附加价值都被现有的核算所遗忘了。

我们把前述的理论分析总结如图1,它概括了我们关于广义虚拟经济的总体思路。

按照图1所示,传统的经济学无论是理论还是核算都主要关心的是现货生产和交易所带来的实际财富变化,也就是我们现在通行的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而传统的虚拟经济理论基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两分法,以虚拟资本为基点,把虚拟经济看作是一个价值转换过程,而不是价值创造过程,因而虽然从虚拟资本出发建立了关于金融资本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并没有赋予金融资本的价值创造功能,或者说忽略了风险的价值。而广义虚拟经济理论将从行为经济学出发,把价值创造看作是一个物化的过程和心理的过程的内在统一,因而把传统的虚拟资本衍生出来的金融资本经济也看作是一个价值创造过程,其核心就是发现和管理风险所带来的价值增值,比如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给定同样的收益率,风险更小的更被偏好,就是此意。这个价值增值和参与人的风险态度有关,属于偏好决定的价值。这就是实体经济虚拟化过程中的价值创造,也即是金融经济的价值创造。

篇5

前面说的四个牌系之外,还剩下大、小Joker,也就是扑克牌俗称的大、小王。在游戏中王的能量极大,可以随意代表任何点数自由搭配,无可匹敌。但王左右两边 Joker 这个英语单词意思 到底是什么?为了不出差错,我先查阅了“新英汉词典世纪版”Joker在697页解释如下:1、爱开玩笑的人。2、隐蔽的障碍、隐患。……4、纸牌中的百搭(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8.二次印刷)。为可靠无误、又查了“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Joker在766页解释如下:1、喜欢开玩笑的人;滑稽角色。2、不要信任那不正经的人。 3、飞牌、鬼牌、百搭(有时可以代表任何点数)(现代出版社、北京、2000年13次印刷)。这样便确认了Joker这个单词意指:“好开玩笑、随意可与任何牌搭配的意思”。次贷危机是华尔街以所谓的金融创新开了全世界一个玩笑,华尔街就是危机的始作俑者。这是一条欲望之街、无所不能之街。这个金融玩笑使华尔街与Joker的词意完全吻合,华尔街自然地成了大小王——Joker的不二之选。在游戏中凡能与Joker(华尔街)结合者都能接近或成为赢家。但有时你也会被危机所绑架、成为危机的殉葬品。Joker(玩笑)这个词既是作品的命名也是作品促生的原因。

篇6

现代重农学派的反工业化立场

个别海外学子反对虚拟经济,采取的立场,初看起来,似乎是站在工业化立场反对信息化,但仔细研究,惊奇地发现,原来他们是站在现代重农学派的立场上反对工业化。

“现代重农学派”这个说法,是美国金融学会主席默顿.米勒,针对全面否定虚拟经济的观点而进行的概括。原文如下:

“18世纪曾风行一时的重农主义将物质性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生产界定为国民财富增长的唯一源泉;今天,对金融创新所致社会负面影响的某些指责,看起来只不过是重农主义的翻版,这就是产品制造之外的任何职业都是非生产性的。现代重农学派藐视任何针对消费者主权的呼吁,他们机械、武断地将成千上万正利用新产品的华尔街从业者划入非生产性阶层。”

对照个别海外华人的言论:

“打个比方说,商店买卖皮鞋,是交易行为,商店对皮鞋的拥有权并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买进卖出的价格差。然而,皮鞋的本质(比如,穿来走路)并不因为商店场所和商店兴趣而改变或丧失。同样道理,股票的本质并不因为它到了股票市场和变成交易对象而改变或丧失。”

原来,在他们的价值论中理解的商品和资本,本质都是使用价值和“物”,而不是价值。这是产品经济的观点。即使在工业化传统的经济学观点看,资本也不是实物,而是价值。比如,马克思认为,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不是实物。但他们却居然把资本理解为物了,这就不奇怪为什么他们总是把货币资本,当作资本货币化对应的实物。这是现代重农学派区别于工业化传统认识的主要标志,也是计划经济以及其他一切"产品经济”与传统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

用这种现代重农学派的实体经济观点,不要说看以信息活动为特色的虚拟经济,就是看货币经济都会有“心理障碍”,因为产权交易是货币经济必修之课。所以我们下面马上就会发现,它首先妨碍的,还不是什么新经济,而是妨碍传统经济的工业化进程。

国有资产债转股是中国当前“虚拟经济”运作的实体背景

国务院的陈淮所长提出一个深刻而实际的观点,认为中国当前搞虚拟经济,实质是补工业化的课。意思是,中国搞工业化,只补了商品市场这一课,还差资本市场这一课。补课的具体形式,就是债转股改革。

中国要完成工业化,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国企改革。实现国企脱困的最重要政策措施之一是“债转股”。“债转股”的运作过程完全是一个虚拟经济的运行过程。实质是要把计划体制下搞“死”的资本,用市场经济的方式盘“活”。这个过程中的主要运动,恰恰不是实物运动,而是现代重农学派最不感冒的产权交易。

改革的方向是:由国家或政府占有的那一部分国民财富将从实物资产形态转变为价值属性的资本形态。国有资本作为一个流动的财富量,在不断让渡、不断交易的流动过程中,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这个过程还伴随着发展民间资本,逐步来替代原有的资本。用陈淮的话说:“这是一幅以全局性的产权、资本重新配置为基础、以虚拟经济层面的运作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蓝图”。解决资源集中与产权多元化的矛盾

如果了解这一国情,就会一目了然地发现,如果按照“现代重农学派”“重本抑末”的保守主张施行,受打击最重的,不是他们说的那些“泡沫”,而恰恰是他们表面看重的传统制造业和民间资本。如果因反对虚拟经济,连工业化该补的课也不补了,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的幽灵就难免又来敲门,国有资产的丧钟到时将为谁而鸣?

当前国情条件下,与工业化补课意义上的虚拟经济完全对立的实体经济,会事与愿违地成为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的变种,去强化政企不分、结构失调。中国工业化才完成了一半,可不想倒退回重农学派描绘的田园美景,那里可能有鲜花掩映着的万丈深渊。

重组信息空间的虚拟经济

重组信息空间意义上的虚拟经济,才是新经济意义上的虚拟经济。它已经不属于为工业化补课的范畴,而是新型工业化,甚至是信息化本身的问题了。在这个问题上,目前还充满争论,我无意强加于人,观点只供切磋探讨。当然不是与现代重农学派探讨,他们需要先与农业社会的先进观点如荀况(战国)、王符(东汉)、韩愈(唐)、苏轼(宋)……等辩论清楚后,再补一下工业化的课,最后才有思想基础与信息化观点对话。下面我们只是在现代观点之间,进行一番切磋。

从信息空间重组到国家竞争优势

现代重农学派攻击说:“成思危先生的根本性错误在于他把所谓的‘虚拟经济’的总量作为一项经济指标,从而提出了‘发展虚拟经济,提高金融竞争力’”。

我认为这确实指向了问题实质,不过成思危先生的观点根本不是什么“错误”,恰恰相反,从国民经济全局认识虚拟经济,反映的是一种卓越的见识。不仅如此,我个人观点,还应当把对虚拟经济的这种总体把握,进一步上升到信息空间重组的高度来看待。被称为当代“马克斯.韦伯”的曼纽尔·卡斯特认为,信息化的本质就是信息空间的重组。

从信息空间重组这个角度理解虚拟经济,是指在国家整体这个“空间”层面上,对物质、资金与信息的流动(资源配置),进行信息化方式(有机化方式)的重组,以提高系统整体竞争优势和生命力。这就不光是金融创新这一个方面所能穷尽的了。

信息空间,对于新经济来说,是一个类似相对论的具有高度抽象意义的纲领性范畴。从麦克卢汉(global village)、威廉·吉布森(cyberspace)、迈克尔·海姆(virtual reality)到集大成的马克斯·H·布瓦索(information space),这些概念共同的实质,都是在整体价值重组意义上理解信息化。

把信息空间这个框架体系,套在国民经济上,就形成了广义虚拟经济(或叫信息化经济)。曼纽尔·卡斯特《信息化城市》和“信息时代三部曲”,对信息空间(他也称为“虚拟空间”、“流动空间”、“网络社会”)进行了国民经济的全面结构化分析。它的本质,是信息化,是国家创新体系。

以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国家创新体系,对应到产业分析和企业竞争力分析上,最吻合的战略,是“国家竞争优势”。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提出了“在一个地点变得愈来愈不重要的时代”,重组产业空间的集群战略。他认为,“新的竞争优势理论必须从比较优势的观念升级到‘国家竞争优势’层面”。他认为当今财富的源泉,不再是斯密和李嘉图提出的倚重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而是来自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有机整合的竞争优势。波特谈的虽然是实体经济而非虚拟经济,但精神上是一致的。因为要实现他主张的物质、资金、信息跨时空的有机化重组,前提是提高资源配置的流动性,是以虚拟经济的发达为必要条件的。

十六大提出虚拟经济,实际上有这方面的时代背景,是集前人智慧的集体思考的结晶。国务院发展中心李伯溪局长认为,当今社会,全球化定义在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的扩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世界带进一个洪流。信息化促进全球化,在这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全球化影响,工业化的实质有了很大变化。靠什么来实现工业化?原来主要是靠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全球化后,靠那个不行了,要靠信息技术,靠提高企业家素质,提高竞争力,再进行工业化。新的全球化条件下的工业化,就是要用信息化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提高国家整体素质,提高用信息把握世界的能力,扩大资源配置的空间,增强资源配置能力。它改变了国家和企业的管理,改变了对个人未来的谋划。也“改变了国家风险意识”。她特别提到了金融创新。

从国家创新体系,到国家竞争优势,再到信息空间重组,是当今世界潮流中集体智慧的成果,绝不是个人的概念炒作。

从国家竞争优势看虚拟经济提高金融竞争力

1、成思危提出“发展虚拟经济,提高金融竞争力”,站在未来国家竞争优势高度看,是利国利民之策。

我个人认为,信息空间重组,要求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按照信息化的方式,也就是生物有机化的方式,流动性地进行资源配置。凯恩斯最早注意到这个问题,他称为“灵活偏好”,或“流动性偏好”。经过格利、肖与拉德克利夫的发挥,以金融流动性为核心的虚拟经济,终于实现了通过信息对货币价值的重组。

这次重组,就象货币经济对于实体经济的整体价值重组一样。典型的历史先例,是费雪方程式的提出。认为实体经济中的产品数量与产品价格总量之积,等于货币经济中货币数量和货币价格总量之积。今天,信息空间重组为国民收入总体的信息化价值重组,提供了新范式。虚拟经济,不过是其中的金融重组这一部分。它的客观历史目的,是利用信息的高流动性,调节货币市场价值,最终调控商品市场价值。

现代重农学派断然否定虚拟经济的思想根源,是否认(金融)交易会创造价值,这是中国古代重农学派“重农抑商”主张的延伸。它的要害是,没有认识到股票交易背后,实际上是信息的生产传播过程和信息价值的创造过程。美国金融学会主席默顿.米勒正确指出了这一点:“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交易量越多并不意味着浪费越多。实质上,交易活动是散落(必然如此)在整个经济中各独立部分的经济信息相互聚集乃至最终融为一体过程中的一部分。交易利润可以理解为某种‘贿赂’,社会用它来刺激人们广泛收集分散的供求信息,并最终将其融为一体”。这相当于荀况说的“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荀子.荣辱篇》。贾,指交易商;察,指信息活动;尽财,指创造财富,意思是交易商通过信息活动创造财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把金融市场当作信息市场,而与货币市场分开。现代重农学派所说“投机”,在这里只是信息生产的激励手段之一。如果认为信息本身没有价值,投机当然就显得象是“搞破坏”了。所以现代重农学派表面上反对货币化产权交易,实质是否定信息价值,否定信息化。

发展虚拟经济,提高金融竞争力,放在整个国家竞争优势中看,实质是通过信息化,提高货币市场配置资源的效能,进而提高国家灵活反应,持续创新的能力。

2、如何看待“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中国在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如何防范金融危机上面”,“会把一个国家引向金融危机”的指责

主张虚拟经济的人,一般在谈到虚拟经济优点后,都会谈它的负面作用,但现代重农学派有一个非常武断的地方,他们丝毫不提虚拟经济有任何积极作用,一谈虚拟经济就只谈负面作用。这一点与正常学术研究反差极大。他们的唯一利器是说,虚拟经济有风险。他们的错误之处在于,在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幻想一个没有风险的经济乌托邦。

在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不参与金融创新,同样存在风险。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不进行资本的市场导向配置,问题虽然不出在金融系统,却会出在实体经济本身的结构失调之中。风险是一样大的。

陈淮所长就提到一个非常实在的问题:2010年时我国将需要进口1亿吨以上的石油。一方面,石油对我国很重要;另一方面,石油是一种为国际大资本所操纵的具有高度投机性、垄断性的物资,其价格波动的幅度极大。这一矛盾形成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风险。只要国际油价上涨2美元,我国在这一重要基础产业的效益就将被全部抵销。从长远看,我们决不能盲目、被动地让国际市场、让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甚至让国际投机资本来左右我国重要基础产业的效益状况。我们必须要采取主动性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思路之一是建立以期货交易为主要手段的风险采购屏障。

美国金融学会主席默顿.米勒举了一个同样的例子,海湾战争结束后,石油价格急剧下跌,芝加哥一个中等规模的石油公司损失惨重,财务总监对他说,“我们并没有进行投机,我们压根就没有利用期货市场”。 默顿.米勒说,“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当你手中持有存货时,不进行套期保值就是在赌博。你在赌油价将不会下跌,但你赌输了”。

篇7

【中图分类号】F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3—0122—04

一向自认为经济制度优越无比的美国于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并通过贸易、投资和金融等传导机制向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蔓延发展,引发了国际性金融市场的激烈震荡及世界性经济衰退,至今仍未见到尽头。美国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开始认真探究其爆发原因,也促使人们认真思考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如何等,思考如何更有效地防范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等问题。

一、实体经济及其在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以及直接为此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能源、交通运输业、通信、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整个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发展的基础。

1、实体经济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发展,必须首先要解决吃、穿、住、行等所需物质产品。而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都是实体经济生产出来。若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人们的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没有了基础和可能。若没有实体经济更高级的生产活动,人们也就无法提高生活水平。若没有实体经济提供人们精神生活所需的各种产品,增强人们综合素质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实体经济发展繁荣了,人们才可能日益缩小其为生存而奔波的时间,才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才能更好地发展。

2、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直接创造各种物质财富。马克思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而要实现此目的就必须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坚实的物质基础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繁荣,才能为人们提供就业,其才能得以发挥。只有实体经济繁荣发展,才能使民众收入不断提高,才能为稳定物价、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物质条件。没有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人民生活的改善,也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人类社会也就难以发展。

3、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实体经济是支撑一国发展的基础,是改善人民生活及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具备长远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实体经济强盛,则国家强大;实体经济衰退,则国家没落。改革开放前,我国由于忽视生产力的发展,实体经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各种物质产品匮乏,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提高,国民经济发展到了崩溃的边沿。科技、教育及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不到发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视发展生产力,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充分利用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及其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我国的粮食、棉花、肉、蛋、鱼等大量农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工业经济实力也显著增强,水泥、钢铁、造船、煤炭、电解铝、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汽车、电脑、服装、制鞋等220多种工业品的产量世界第一。占我国国民经济40%份额的工业,已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不断前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实体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也得到了快速繁荣发展。

4、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强大的实体经济是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的前提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看,强大的实体经济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法宝。英国曾因“食利”、忽略实体经济而丧失强国地位;拉美因过度城镇化、实业衰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日本经济大衰退,就与当时日本产业空心化、房地产泡沫化、日元大幅度升值、实体经济青黄不接,导致经济增长停滞和衰退。同一时期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相关国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过分脱节、实体经济虚弱所致。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充分揭示了过度金融创新、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所造成的“物极必反”的结果。而德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中仍然“一枝独秀”,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德国一直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其工业制造业成为经济“脊梁”。正因德国长期以来没有离开过制造业和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也没有离开过革新创造,因而确保了经济增长始终具有活力,经济能长期保持一种健康稳定发展态势。由于我国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品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高端产业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在电工电器、高精密机床、工程机械、重型矿山等行业的出口产品中,成套设备、高附加值的产品占较大比重,也使得我国能较好的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发展一再证明,只有发展实体经济,壮大实体经济,社会的基础才会扎实,经济发展的动力才会强劲。

二、虚拟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虚拟经济是一种与实体经济相对应、与传统的物质生产及其有关的一切劳务活动相区别的经济形态,是指金融证券及以资本“运作”为手段实现增值的经济形态,是基于信用、未来收益索取权等符号经济。其表现形式就是以钱炒钱,以钱生钱。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是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发展。

1、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越是发展繁荣,资本所起的作用就越突出。虚拟经济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可以高效地集中社会大量闲置和零散资金投资实体经济,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从而成就某一产业的发展。这正如马克思所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19世纪后半叶,美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并迅速超过欧洲各国钢铁产量的总和,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就是虚拟经济的发展。又如1913年,阿根廷人均GDP约4000美元,美国5000美元左右。但经过20世纪的发展,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阿根廷已元法同美国相提并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有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支持,而阿根廷没有重视虚拟经济发展,缺乏高效的金融市场,社会大量闲散资金无法有效地为经济提供支持。从而丧失一次次工业化机会。虚拟经济通过资本价格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向,引导资本向生产效率更高、且经济效益更好的实体经济的相关行业与领域流动。使相关行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并借助产业链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整个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从而提升社会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主要是为解决实体经济运行中的资本流动、资金筹措,减少交易成本,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与促进调整产业结构。

2、虚拟经济有利于提高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为经济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实体经济要健康运行发展,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虚拟经济的发展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规模扩张提供资金支持,如企业可以凭借股权置换、控股收购等方式,为企业实现低成本规模扩张。虚拟经济的发展带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技术、劳动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流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使有限的经济资源优先流向更有发展前景的实体经济部门,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实体经济发展增强其后劲。

3、有助于分散市场风险,充当实体经济的缓冲器。市场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适度发展可以分散市场风险,缓冲实体经济的过分波动。当市场货币供应超出实体经济实际生产能力时。必然出现过剩储蓄资本,进而导致社会物价上涨。而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引导大量的社会闲置资本进行投资或投机,从而降低资本集中投资到实体经济中的风险,缓冲实体经济运行波动。

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两面,尽管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若其脱离实体经济盲目扩张,过度炒作,对实体经济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破坏作用。首先,虚拟经济的过度炒作会引发经济泡沫。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离开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若虚拟经济过度炒作,资本脱实向虚,实体经济无法获得资金支持或资金成本过高,必然会催生经济泡沫,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破坏。其次,虚拟经济过度炒作会扩大社会贫富差距。资本过度炒作的结果都是各种物品价格的大起大落。资本炒作结果的受益者往往是大量资本持有者即炒作的最先发起者,而后跟进者往往是受害者,造成财富集中在少数群体的集中,加大社会贫富差距。再次,虚拟经济易于扭曲人们致富观。任何社会财富的创造都是实体经济创造,都是靠人们辛勤劳动。资本的过度炒作,社会极少数人的暴富,扭曲了人们的致富观,诱发了社会上捷径致富、追求暴富的致富观,使许多曾经靠艰苦创业、勤劳和实业致富的生产经营者不愿意从事实业。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要扭转需要很长时间,从而加大了社会发展的风险,阻碍社会发展。

三、重视和加快实体经济发展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虚拟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但是我国近年经济发展过程中,虚拟经济发展有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倾向,实体经济发展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就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荒和成本高的严重生存困境,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垄断使得民间资本投资实业发展受阻,迫使大量民间资本难以进入金融行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由于行业利润分配缺乏合理规制,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两极分化”:做实体经济面临高成本和高税费两头挤压,利润“比刀片还薄”,大量亏本运营;而金融行业利润赚得“不好意思说”,虚火好旺。因此,为了在竞争激烈且变化莫测的现实世界中掌握主动,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更须重视和加快实体经济发展。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加大财税对实体经济的扶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生产成本上升、税负重、利润薄、资金困难、压力大等。因此,要制定财税扶持政策,进行结构性减税,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通过贴息贷款、低利率贷款、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符合产业政策的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创新型的小型、微小型企业发展。二是加大政府资源的支持。为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政府应把更多的政府资源投入到实体经济发展之中,并发挥“种子资源”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实体经济的投资与发展,以形成政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中长期预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放宽市场准入。让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让实体企业有利可图,有空间可以发展,让所有做实业的人感到有奔头、能致富、受肯定、得支持,增强民间资本专注于实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引导资金流回实体经济。四是要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政府要加大遏制投机炒作,改变个别领域一段时期以来非理性暴涨、轻易获取暴利的状况,促进更多资本从虚拟经济转回归实体产业。同时,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改变一段时期以来人们浮躁及快速暴富心理,让人们脚踏实地从事实体经济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篇8

美国长期通过经常项目逆差输出美元,然后通过输出金融资产收回美元,导致了美国制造业外移(去工业化)和经济的虚拟化。

美国经济的虚拟化与美元支柱的虚拟化,导致美元流往境外的速度加快,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资金要在全球寻找投机或投资机会,在各国间大规模流动,容易造成全球金融体系的动荡。

而最终影响其流向的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比如21世纪初几年,美联储为了应对新经济泡沫破灭和9·11冲击,长时间保持很低的利率,刺激了本国消费的同时,也推动产业资本向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流动,成为中国崛起一个重要因素。

美联储的这种政策波动看是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取廉价资本的机会,但是,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是以出口导向来获取资本,而他们高度依赖美国市场, 因此拥有了“货币原罪”,即如果这些国家经常项目长期逆差,就要靠借外债来弥补,这会导致其货币不断贬值;但是,如果这些国家持续的经常项目顺差,就会不断积累外汇储备,本币承受升值压力并吸引更多投机资本流入,使得国内流动性过剩,容易发生资产泡沫和通胀。

因此,美国需求的大幅波动也对这些国家产生不利影响。比如2008年,当美国陷入危机时,美国需求大幅减少以及资本大规模回流,给中国经济造成严重打击,出口突然下滑,资本开始外流。

现在,美联储结束量化宽松政策的信号导致的资本风险偏好降低,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增长放缓,美元资产可能重新吸引大规模资本的回流。

这似乎要重演1997年的那一幕,美元对日本与德国马克大幅升值后,出口导向的东南亚地区国家因本币与美元挂钩而遭到冲击,经常项目恶化,资本外流,各国的外汇储备不足以支付外债,导致货币暴跌,引发危机。

由于中国目前拥有高达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及实行资本项目管制,因此,一种主流观点认为,当下中国不会重蹈东南亚国家的覆辙。

但是这种观点没有考虑到国内债务与资产价格过高的问题。鉴于中国制造成本提高冲击出口,依赖投资的增长也在放缓,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强刺激资本流出,会压低资产价格并抬高利率,让无处不在的债务更加危险。

因此,中国央行似乎有意维持人民币汇率强势,防止资本外流造成冲击。比如去年中国出现罕见的大规模资本外流,人民币贬值预期非常强烈,也不具有强势的基础,但央行通过不断抬高人民币中间价,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强势。这种为套利活动提供风险担保的做法,在今年吸引了更多跨境套利资本的流入。

篇9

一、商务英语信函的词法特征

商业信函要注意意思表达准确,避免误解。因此在英语商业信函的写作时选词要准确,避免造成歧义,或者意义表达模糊,影响双方的有效交流。

1.选择具体词汇而不是抽象词汇

抽象词汇意义含混,意思表达不直接、不准确,具体词汇意思明确,便于信函双方的迅速沟通。使用具体的词汇准确地表达己方的意愿,帮助双方快速地交流,是商务信函的重要特征。因此,英语商务信函写作应尽量使用具体词汇准确、快速地表达意思,避免意义模糊。

请看例子:(1) The payment of the goods will be effected on July 1st.(2) The goods will be paid on July 1st.(3) The shipment was affected by weather.例1中作者使用了抽象名词“Payment”表达付款的意思。但是名词“Payment”不可以充当谓语独立表达“付款”,作者必须借助动词“effect” 表达意思。从文体的角度,例1比例2表述更正式,但是从意思表达的简洁和准确层面看,例2意思简洁明了,更有利于双方的沟通。例3动词 “affect”意思不明确,收信人无法明确了解天气对货物运输产生怎样的影响,也就无法采取相应的对策。因此写信人应该使用精确的词汇如 “hindered”, “delayed”或者“stopped”,便于收信人对此做出正确的回应。

2.避免使用歧义词汇

歧义词汇是指有些词汇在同一个上下文语境中有两种甚至多重意思的理解。商务信函中使用造成歧义的词汇可能影响双方的误解,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例:We assembled them by the new machine. (“by” can mean “near” or “by means of”)上例中介词“by”在英语中可解释为“在…旁边”和“通过…方法”。因此,上例分别理解为:(1)我们把它们集中放在这台新机器旁边。(2)我们用这台新机器把它们组装起来。为了准确的表达意思,商务信函写作时应根据写信人的意思将上例改写成:(1) We assembled them near the new machine. 或者(2) We assembled them by means of the new machine.另外,商务英语信函要尽量避免一个句子中一个单词多种意思。例如, “Cotton and silk blouses made in China enjoy a good market in the European market”. 在这个句子中,“market”表达了两种意思:第一个“market”的意思是“销售”,第二个“market”表示 “市场”。为了便于理解,应该把这个例句改写为 “Cotton and silk blouses made in China enjoy a good sale in the European marketplace”.

3.避免形容词或副词的重复使用

中国人写作习惯重复表达相同的意思,一方面重复可以保持平衡的词法结构,另外重复也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表达的意思。英语文化强调用简明的语言表达意思。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时,我们应该遵守英语语言的习惯,避免使用不必要的重复,保持信函的语言简洁,意思清晰。商务信函写作时容易出现的形容词或副词的重复错误:General consensus (“consensus” 一词本身即表示general opinion);True facts (“facts”必须是真实的,即“true”);Assemble together ( “Assemble”即 put together.);Absolutely complete ( “absolutely”即 completely)。

4.使用褒义词和礼貌用语

商务信函写作者如果措辞礼貌得体,会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为双方的合作奠定基础。商务信函写作在遣词造句时应注意恰当运用褒义词和礼貌用语。例:(1a) I’m sorry we blundered on your order;(2a) We regret the inconvenience you’ve been caused by the broken mixer. 尽管信函写作者希望表达真诚的道歉,但是贬义词(例1blunder和例2inconvenience)会提醒收信方不良的后果,影响对方对不良后果的反应。因此写信方可以使用中性的词汇,淡化收信方对后果的反应。为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信函写作可以将上两例改写成:(1b) I want to apologize for the order we delivered;(2b) We are truly sorry about the experience you had with the mixer.

二、商务英语信函的句法特点

1.选择简洁的句式结构

句子是篇章的基本单位,英语商务信函的写作必须遵循商务信函的特点,选择句法结构。专业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通常选择简洁的句式。复杂的长句意思表达不明了,不符合商务活动省时,便利的要求。

2. 选择恰当的句式突出重点信息

商务信函的句子包含多个信息,写信人应该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选择不同的句式结构,表达自己的写作意图。试比较2个句子。 (1) Although there was price rise in raw materials last year, the company earned profit;(2) The company suffered form price rise in materials last years although it earned profit.这2个句子包含相同的信息,写信人通过选择不同的句式结构表达了不同的意思。例句 (1)写信人强调公司盈利的事实, 例句(2)重点说明原材料上涨给公司带来损失。上述比较说明一个句子包含信息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商务信函写作者应该根据不同的意图,选择不同的句式,突出要强调的信息,便于收信人准确地了解写信人想传达的信息。

3.尽量使用虚拟语气或疑问句等委婉句式

礼貌是商务信函写作最重要的原则,商务信函写作者要会尊敬贸易伙伴,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对方的困难,在尊敬对方感情和利益的同时,获得对方的好感,促进合作的成功。商务信函写作除了要准确、简明地表达写信人的意图,写信人还需措辞礼貌委婉,营造良好的氛围,因此在句式选择上要尽量使用虚拟语气或疑问句等委婉的句式,如“please, will/would you please…, we would …be kind enough to…” 。例:(1) Will you give us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your requirements? (2) We would be grateful if you would help us with your suggestion.(1)和(2) 都是要求对方给予己方提供服务,写信人在(1)运用疑问句、(2)使用虚拟语气,用委婉的方式向对方提出要求,既表达了己方的要求,又兼顾了对方的面子,较好地完成交际目的。

三、结语

英语商务信函是国际商务活动中的 一种重要交流方式。笔者期望通过分析商务英语信函的词法和句法特征,有助于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教学和对外贸易从业者的商务信函写作。

参考文献:

篇10

“互联网+”是互联网公司应该思考加什么,传统产业改变应该思考“传统经济+”。互联网加传统经济确实是未来机会所在,但这种合作并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一种深度融合。互联网不是简单上一个网那么简单,未来的互联网经济应该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共赢。

雷军:“互联网+”就是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思维与实体经济相结合

总理报告提“互联网+”,意思就是怎么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和互联网的思维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增值、提效。总理引用“风口理论”,说明总理非常关注互联网行业。包括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四段提到互联网,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都体现了对互联网行业前所未有的重视。希望互联网行业能成为中国新经济转型的助推器,激发市场活力。

周鸿祎:“互联网+”是一场化学反应

“互联网+”就是各行各业和互联网一起发生的一场化学反应。为什么是化学反应?把氢气和氧气混在一起,它们还是两种气体。但是一旦它们产生了化学反应,就能变成水,这就是本质的变化。“互联网+”也是这样,不是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简单结合,而是利用互联网对所有行业的再造,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比如互联网+银行、基金=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零售=电子商务;互联网+制造业=工业4.0。

刘强东:创新将大大带动传统行业快速升级、更迭

电商是“互联网+”的代表行业,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电商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和智能、O2O、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移动购物这些领域都在进行大量的创新,这些创新将大大带动传统行业快速升级、更迭,形成新的以互联网和电商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和价值链,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马化腾:“互联网+”是这个时代一个重要的机会和使命

篇11

例如:athletic adj. 擅长运动的;健壮的

artistic adj.艺术的

photographic adj. 摄影的

scientific adj. 科学的

alcoholic adj. 含有酒精的

[注意] economical adj. 节约的,节俭的,经济的

词汇巧辩

几组用a和用the 意义完全不一样的短语:

in a way 从某种程度上in the way 挡道,妨碍

a number of 许多the number of …… 的数目

for the moment 目前for a moment 一会儿

at a time 一次,同时at the time (of) 在……的时候

a second time 再一次the second time 第二次

语法点滴

“would rather + 从句”,表示“宁可,宁愿”的意思,这种愿望往往与现实相反,所以也应使用虚拟语气,即:从句表示的情形与现在或将来事实相反,谓语动词用一般过去时;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谓语动词用过去完成时。

例如: I’d rather you paid me now. 我宁可你现在付我钱。

I would rather they came tomorrow. 我宁愿他们明天来。

I’d rather she hadn’t done that. 我宁愿她没做那件事。

搭配点滴

rely on/upon sb. 依靠某人;信任某人rely on/upon sb. doing sth. 指望某人做某事,相信某人会做某事rely on/upon sb. to do sth. 指望某人做某事,相信某人会做某事rely on/upon it that 相信……(事情),指望……(事情)

例如:We can’t rely on her for help. 我们不可指望她的帮助。

You may rely on him / his coming on time. 他一定准时来到。

I rely on her to pay back the money. 我相信她会还钱。

You may rely on it that he will come to meet you. 你放心好了,他会来接你的。

错题整理

1. The news shocked the public, ________ to great concern about students’ safety at school.(2010重庆卷第30题)

A. having led B. led C. leading D. to lead

【解析】答案选C。误选A。

题目考查非谓语动词作状语,本句意为:此消息令公众感到震惊,引起了公众对在校学生安全的高度关注。

leading to... 这个分词短语在句中作结果状语,表示这是个自然而然、意料之中的结果,故选C。

例如:Football is played around eight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making it popular among people. 世界上大约有八十个国家踢足球,使之广受人们欢迎。

本题不能选A。因为非谓语动词的完成形式表示该动作在主句谓语动词之前就完成了。

例如:Having finished the task given by his company in time, Li Tao has enough time to travel. 及时完成了公司给他的任务,李涛有足够的时间去旅游。

本题不能选D。因为动词不定式形式作结果状语时表示意料之外的结果。

例如:The couple went back home, only to find it being broken into. 这对夫妇回到家中,惊讶地发现家中失窃了。

本题更不能选B。因为前面已经有了一个动词shocked,如果一定要使用led的话,则要在其前加连词。

2.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proper amounts of exercise, if ________ regularly, can improve our health. (2010浙江卷第8题)

A. being carried out B. carrying out C. carried out D. to carry out

【解析】答案选C。误选A。

本题考查省略的用法。当状语从句的主语和主句的主语一致,并且从句的谓语部分有be动词时,可以将从句的主语连同be动词一起省略。引导这类状语从句的连词有when, while, though, if和unless 等。

例如:When asked ab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Justin was taken by aliens, Detective Sam Peterson, who has taken charge of the case, told journalists, “...” (=When he was asked about the possibility that...)当被问及贾思廷被外星人绑架的可能性时,负责调查此案的萨默彼得森侦探告诉记者,“……”

题中if carried out regularly可以看作if the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regularly的省略形式。

篇12

经济最大的问题不是通货膨胀

目前我国对外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并且拥有巨额外汇储备,对内物价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房地产和资本市场都急剧膨胀。有网友说,目前一切不好的经济问题,都是由于3。年的高速发展累积下来的问题开始逐一暴露。请问这个评论是否正确?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评论,网友所看到的例如货币升值只是一小部分,更可怕的是透过金融和银行改革来达到他们的目的。更严重的问题是欧美各国不再给中国经济喘息的机会,会进一步透过国际金融战打击我国经济的主体。

“更可怕的是透过金融和银行改革来达到他们的目的。”您能否具体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2000年世界银行发表的报告指出,如何改革银行目前还无定论。那我们匆匆忙忙地将银行上市,就能够成功进行银行改革吗?

对美国而言、只要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就等于为全世界美元滋生的超量流动性找到了泄洪阀。有人说,如果中国不能坚持自己的思路处理好人民币汇率问题,被人的风险一夜之间就可能变成中国的风险。请问中国的汇率问题实际土有这么大的重要影响吗?

什么是人民币的汇率?不是货币的价格,而是各国政府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金融战不是简单的汇率战,而是没有烟硝的悄然进行的大战。

升息解决不了泡沫问题

最近半年以来,特别是07年5月份以后、全国房价又出现大幅度上涨,有些地方甚至比年初涨幅达到60~70%,您是否认为中国楼市因虚拟资本而有很大的泡沫?

存在很大的泡沫。由于中国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大量应该投资而不投机的虚拟资金被挤压出来,进入楼市或股市,进而造成泡沫现象。因此楼市热、股市热并不是经济变得更好,而是经济变得更差。

目前中国采取利率上调的措施来进行宏观调控,你是怎么看待这一手段的?

升息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民受益。但是,要看到升息的副作用。宏观调控的问题是利息的不断调升,将使得全国的金融风险不断加剧,万一个人还不起房贷怎么办?企业还不起贷款怎么办?那就是金融风险大幅上升。

除上述问题外,持续升息会使民众按揭负担上升,小企业投资融资成本加大,引发国外套利资金的涌入。利息上升并不能解决楼市股市泡沫,因为目前中国经济不是流动性过剩,而是虚拟资金过多。虚拟资金的来源是投资营商环境的恶化,并且会造成恶性循环的结果。利息越上升,投资环境越恶化,虚拟资金越多,楼市投市泡沫越严重,但是金融风险却由于利率上升而大幅恶化。

调控不行,不调控更不行,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是由于投资营商环境的恶化所挤压出的虚拟资金所造成的。今天中国的经济现象是一种二元经济体系,也是过冷和过热同时存在,而且由于地方政府以GDP为纲的理念,误导资源进入了过热的部门,也就是和建设有关的部门,以及替其融资的金融部门,而大部分的民营企业部门却是萧条部门。二元经济体系之下,宏调必然失效,通货膨胀必然产生。

中国这种以出口导向为主体的经济本来就是风险极大的,而宏观调控的冲击以及汇率的上升,会使得这些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就算没有美国的冲击,这种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也是举步维艰的。

该如何去化解这种恶化的金融风险?

目前宏观调控政策并没有对症下药,因此不但泡沫存在,金融风险也随之大幅上升。

解决经济问题要跳出经济圈

都说中国经济增长的很快、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收入很低,买不起房?很多人每天都是为了生存在奔忙,获得的报酬却仅仅只能够维持生活。这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趣,也就是经济成长无法普及老百姓。那么我想反问,你认为这么高的经济成长,到底进了谁的口袋呢?希望你可以仔细思考,我就不点破了。

最近政府出台了很多措施,比如提高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提高贷款利息,请问这些措施有助于房价的下跌吗?

造成地产泡沫的原因,首先是由于投资营商环境恶化,挤压出大量虚拟资金进入楼市,第二是腐败黑金进入;第三是国际热钱进一步推动;第四才是老百姓真正购房的钱。目前这个政策所针对的是最不重要的第四笔资金,也就是老百姓的钱,因此对于房价的影响力有是有,但肯定是收效不如预期。

那么,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中国目前经济领域所出现的问题呢?作为最普通的老百姓怎样才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怎样才能使明天的生活比今天更好?

篇13

而在汉语词典的释义中,网络虚拟财产的词源意义可以拆开来看; “虚拟”一词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假设的”;第二种是“虚构”。所以,按照汉语词典的解释,“虚拟”的东西,只存在于人类的假设或假想中,而在客观的物质世界中是不存在的。所以网络虚拟财产我们便可以理解为“虚构的、不是实际存在的财产”。虚拟的英文词是:virtual。根据《TheOxfordDictionary》的解释,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虽然不是真的”;第二层是“但因表现或效果如同真的而可视为(或可充当)真的”。前一层是从属的(衬托),后一层才是主要的(结论)。我们把“虚拟”译作“虚”,是仅译出了其从属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没有翻译出这个单词的主要意义(即表现如同真的)。笔者认为网络虚拟财产,不应仅仅从对“虚拟”一词的某一个方面的理解去确定它的具体含义,而应当在结合和借鉴“虚拟”一词多个方面含义的基础上,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含义做出符合时代意义的阐释。

笔者所讨论的网络虚拟财富的特点具有虚拟性、价值性、时间性、地域性。

虚拟性是指,网络财富是现实世界中人类劳动和财富的异化,它是对真实事物的模拟。虽然虚拟财富大部分功能不能对现实世界起到很大的影响,但它并非是幻想的虚构的物,而是电子数据模拟现实世界需求后存储在电脑里的。网络虚拟财富是在网络虚拟环境下产生的财产,其不能脱离网络而单独存在。

价值性是指,网络虚拟财富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因此虚拟财产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更体现在各大网站上进行的虚拟财产的交易,如5173、淘宝网等等。

时间性体现在,随着时间的推迟还有网络的迅猛发展,虚拟物品必将会不断更新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样人们的兴趣被不断转移,并且运营商也终究会有停止运营的一天,这必然会导致虚拟财富的贬值或者消失,虚拟财产都具有消亡周期而不会永久的存在。

地域性是指,网络虚拟财产只能存在于特定的网络环境之中,一旦脱离了网络环境,其将变得一无是处,网络虚拟财产不能脱离网络这个特定的环境。

虽然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不同于传统类型财产的特点,但它仍然是一种特殊的物,接收物权法对它的约束。在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分配上,也应确定归属于特定的所有者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网络虚拟财产物权性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物的概念己不限于有体物、无体物,凡是具有法律上排他的支配可能性或者管理可能性者,都可以依法成为物。物纳入法律体系保护的最基本标准是因为其有财产价值,能为人们所控制、支配。权利人享有权利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物的支配而取得物的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民法保护下直接享受物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所带来的各种利益是物权的本质和核心,是区别于其他财产权的最基本的特征。

物分为不同的物格,人们根据物的不同物格来确定其在法律上地位,确定对其的支配力,从而确定法律保护方式。建立物格制度,就是将所有民法上的物,分为三个格。第一格生命物格,包括人体器官、组织,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和宠物,植物尤其是珍稀植物;第二格抽象物格,包括网络空间和货币、有价证券、航道、频道等;第三格一般物格,包括其他一般物。把网络虚拟财产归入物格的第二格即抽象物格,这样一种新型的物的归类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网络虚拟财产的客体定位。首先这样顺应了物权法的发展趋势,因为传统意义上的物主要是指实体物,而无体物一般不能作为物权的客体,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兴的财产,这些新兴的财产却没有受到法律规定保护,而抽象物格概念的提出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抽象物格把传统的物的外延进行了放大,把网络虚拟财产名正言顺地纳入到了物的范畴,解决了对网络虚拟财产能不能收到物权法保护的问题。再者,抽象物格准确反映出了网络虚拟财产的特征,这是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客观界定和准确描述。

网络虚拟财产具有金钱价值,我们可以用现有的标准衡量其价值,它是依托于网络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物,具有物的属性,是物权客体。从特点我们可以看出虚拟财产应当属于一种合法的“物”。我们应该用动态的眼光看待财产的内容。对外经贸大学的梅夏英博士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产的内容已经发生膨胀,享有财产的手段也更加丰富。要从行为的角度上来理解,即你有权利做什么,有权利获得什么,而且这种行为最终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从某方面程度讲,财产已扩大为一种权益。在丰富多彩的现代社会,还把财产局限于实物的观点是错误的。”

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物权的特征。“物权是(下转第130页)(上接第128页)权利人直接支配物的权利”,网络虚拟财产用户可以凭自己的意志直接行使其权利,无需他人的意思或者义务人的行为介入。用户所拥有的虚拟财产,可以自由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物权是排他的权利”,网络虚拟财产权利人支配虚拟财产的权利具有排他性,虚拟财产的权利人可以对自己虚拟财产物上权利行使干涉,可以对抗一切不待定的人。“物权是权利人直接享受物的利益的权利”,网络虚拟财产权利人具有直接享受虚拟财产利益的权利,用户可以再虚拟环境中全面自由的使用支配其虚拟财产,也可以通过虚拟财产来满足权利人的某种需要,通过虚拟环境来完成现实生活中无法完成的事情从而娱乐身心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并且权利人在使用这些利益的时候不需要第三人的介入,可以直接通过使用网络虚拟财产来实现。网络虚拟财产的民事客体是物,网络虚拟财产能为用户所实际控制或支配,其存在于人身之外,能满足人的社会需要。它虽然是无形物,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为人们所能控制和使用了,所以说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具有价值性的无形无影,是无形的财产。

物权法第五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物权法定原则是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民法和其他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得任意创法律规定之外的物权。物权法定的内容主要有两项:第一,不得创设民法或其他法律所不承认的物权,例如在他人动产上设定用益物权,学说上称为类型强制。第二,不得创设与物权法定内容相异的内容,如设定不转移占有的动产质权,学说上称为内容固定。所以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物权法物的范畴,与物权法第五条规定并不矛盾。认定网络虚拟财产权为物权,并没有在现行法律框架之外创造出新的物权类型,网络虚拟财产权只不过是以网络虚拟财产为客体的所有权。网络虚拟财产权因为其客体处在网络虚拟世界,其与以现实世界中的物为客体所有权必然有所区别。虽然存在区别,但是其仍然符合物权的基本属性,并没有创设出与物权法定内容相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