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网络金融培训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网络金融培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网络金融培训

篇1

(一)金融机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欠缺

历史上,由于金融机构多数采用纸质化工作,大部分主要安全问题都发生在实物数据资产的损失上,如票据、账簿、机密文件的保管不当造成的信息缺失,或因意外造成的营业场所灭失。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创新活动空前活跃,新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及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自动化、便捷化、电子化成为了主流,逐渐代替了以往的传统操作。当前,犯罪份子以金融机构的电子数据和网络为目标,不断的发起攻击来获取客户的重要信息,网络安全威胁已经成为银行业面临的最关键问题之一。

近年来,金融机构在搭建金融网络的同时,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运行、轻安全维护的现象,应急预案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改进,应急演练的真实性有待加强。

(二)金融网络内信用缺失现象严重

由于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社会“失信”问题较为严重,金融产品在生产和交易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信用风险不断在金融体系中积累,会伤害交易者的合法权益,引起交易者信心丧失,使得交易方式的发展举步维艰乃至倒退。同时,缺乏信用基础,会使得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支付等交易方式在国内的生存与发展后劲不足,影响现代经济的正常运行。信用缺失不仅会阻碍网络经济的发展,更会阻碍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

(三)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网络金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起到改变金融机构运营模式的作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也给金融机构与客户带来较多风险。在金融自由化、信用证券化、金融市场全球化的过程中,各种信用形式得以充分运用,网络金融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金融网络风险的特殊性使得监管机构对金融网络安全的监管比传统金融更为重要。目前,我国的金融网络安全监管方式尚处于初始阶段,从监管手段到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传统的监管方式已不合时宜,金融监管当局应当不断更新监管标准,优化监管结构,以适应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保障市场经济的科学、稳定发展。

在贯彻落实我国经济发展要求、提高金融网络安全可控能力的过程中,监管层面的技术创新能力及网络攻防能力应用有限,金融监管当局仍应该从需求导向出发,立足用户拉动的角度,推广使用安全可控的网络金融产品,降低对少数厂家、产品的依赖度,在促进信息产业发展、提高国家网络安全可控能力的基础上提高金融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二、美国采取的应对网络安全威胁措施

2014年2月,美国白宫正式推出一项可自愿加入的“网络安全框架”项目,该项目吸纳了全球现有的安全标准以及做法,以帮助有关机构了解、交流以及处理网络安全风险。该文对我国加强金融网络安全管理极具借鉴意义。

(一)提升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

1、明确国家级别的网络安全标准

美国总统于2013年2月12日签署并了名为“改善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的行政命令,并授权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开发一套基于风险的网络安全框架,旨在作为一个国际级别的自愿标准和最佳业界实践参照,帮助各机构把控网络安全风险。NIST于一年后了《网络安全框架》,该框架包括了五个核心领域:识别、保护、检测、响应及恢复。

2、将网络安全纳入法律规范

上世纪末,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就已要求银行等各金融机构开发一个信息安全程序。如今,NIST开发的《网络安全框架》在银行现有的信息安全程序基础上,作出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以解决新兴网络风险,使得银行的信息安全程序更加适应当今网络化操作的趋势。

(二)建立新型的网络风险管理模式

要求银行管理层须将网络安全风险考虑纳入整体风险管理框架,设计和实施合适的缓冲控制,并更新各自的政策和程序,最终通过审计程序验证目标控制结构。一个有效的网络风险控制结构应重点考虑四个方面:公司治理、威胁预警、安全意识培训和补丁管理程序。

(三)发挥存款保险机构的监督管理作用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通过对银行的现场检查、定期报告、预警报告等措施实时监控网络安全问题。同时,通过对监管政策的有效性、是否具有改进潜力、是否能够适应当下潮流进行评估,切实保护其监管银行免遭威胁。最后,实用工具,帮助银行提高网络风险应对能力。在2014年夏天,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举办了网络挑战测试,成员机构可以通过观看一系列视频,并结合模拟练习来评估其网络事件处置预案。

(四)加强网络安全警示培训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于2015年创立了网络安全警示培训计划,通过电视电话培训和现场辅导的形式,对由其监管的成员机构及其联保存款保险公司监管人员和管理层进行培训。

三、维护我国金融网络安全的基本对策

随着金融服务网络化程度的提高及我国金融交流的国际化, 金融安全问题必然成为国家经济安全中的最重要的内容。而网络时代的信息金融安全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

(一)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制定完善行业标准

政府应将网络金融信息安全可能出现的威胁纳入重点防范框架,建立一个统一的分类,按用户类别制定金融信息安全国家级行业标准,指导各行各业学习行业标准,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建设,规范网络金融参与者的行为。同时,要根据市场风向的更新,对相关监管制度进行不断地修改完善,使法律法规在时间层面和物理层面上能够充分衔接。

(二)加大信息安全投入,建立大数据解决方案

银行业要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下大数据云计算的优势,建立健全适合银行业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框架及信息安全管理规范,修正完善已有的安全规范措施,丰富整体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云计算和数据防护设备及体系,提高国内网上银行的运营及发展能力。

(三)加强网络安全警示培训教育

一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可能面临到的相关网络风险,进行分类化警示和引导;二是重点对新入职的员工开展职业培训,重点要完善业务的操作规程, 强化关键权限岗位管理培训以及内部制约机制;三是提升合作第三方及客户的风险意识,定期向客户和合作第三方宣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结合案例、实操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抵御网络风险。

(四)将网络安全纳入银行整体风险管理框架

篇2

金融类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网络金融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理论与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培养适应金融电子化业务发展的操作员与技术维护人员。所以,网络金融课程在教学方面的重点是注重信息技术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例如:金融电子化业务解决方案的分析,以及如何结合不同金融企业的业务特点选择解决方案;金融电子化业务软硬件的现状与发展;金融电子化业务的技术应用与维护;金融电子化业务的安全评估与风险防范等。

学校对网络金融课程的定位是:以技术应用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金融业务电子化的技术应用与技术维护的专业课程。网络金融课程通过以技术应用提高营运业务能力为主线设计教材体系;以网络经济特征和金融电子化为引导,以电子货币、网络金融产生与发展、网络金融业务营运模式、网络金融服务与清算、网络金融经营管理、网络金融业务监督、网络金融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网络金融教材以基础理论够用为度,专业技术与业务应用突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网络金融课程的内容

网络金融课程的内容由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经济理论、金融理论与业务等部分组成,并形成知识模块。

第一知识模块由信息技术、网络经济理论、金融电子化理论整合形成网络金融理论综述;第二知识模块由电子技术与货币理论组成,有机地将虚拟货币与实物货币理论进行融合,形成网络金融的货币理论;第三知识模块由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金融业务知识整合形成网络金融主要业务平台功能综述;第四知识模块由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银行业务等知识整合形成虚拟银行业务平台功能综述;第五知识模块由计算机软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银行会计知识整合形成电子支付平台功能综述;第六知识模块由计算机软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管理技术和金融管理知识整合形成虚拟金融管理平台功能综述;第七知识模块由计算机软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风险管理技术和金融监管知识整合形成虚拟金融监理平台功能综述;第八知识模块由计算机软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金融安全管理知识整合形成虚拟金融安全管理平台功能综述。

网络金融知识模块中对学生技能培养的标准设计

网络金融课程的八个知识模块中,有三个模块着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为此,学院根据需求制定了以下标准,请见下表。

网络金融实践教学设计方案

利用信息化技术处理金融业务的特点是按软件提供的模板进行操作,所以,熟练应用软件是基本技能。

网络金融课程模拟实习主要分两种途径进行,一是整合利用免费网络资源进行模拟操作,二是利用综合实验室的业务系统平台和应用软件对网上银行、证券和保险进行模拟实践。但是,模拟实践与真实业务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为各家金融机构不会将自己正在使用的软件卖给学校或其他机构作模拟练习,除非他们自己对员工进行培训。另外,对于一些小软件可以通过安装与运行来了解其功能。例如,CA证书软件、电子钥匙、数字签名、客户管理等软件。

虽然利用免费网络进行模拟操作成本很低,但网络资源是有限的,并且有些业务在网络上是不可能进行模拟的。例如,CA认证、电子钥匙加解密、数字签名、客户管理等。如果将以上两种途径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银行实习模拟

网上公司银行服务模拟:网上银行服务中一般可以为注册用户提供如下网上公司银行服务模拟。东亚银行省略/maindoc/whp_servchina/,进入东亚银行网站主页,选择网上公司银行服务,然后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示范,网上公司银行服务流程与内容就会根据你的选择进行演示,多次重复实践就会熟悉该软件的功能与如何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个人网上银行业务模拟:网上银行个人业务模拟一般由花旗银行省略/portal/citiwm_home_center.jsp、招商银行省略、中国建设银行省略、中国银行省略、中国工商银行省略、广东发展银行省略、深圳发展银行省略等网站提供。虽然各网站提供的服务或业务分类有细微的差异,但是基本功能是相同的。首先选择一家网站,进入主页面,选择个人银行模拟,或选择个人银行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演示项目,个人银行业务流程以及内容就会根据你的选择进行演示,多次重复实践就会熟悉该软件的功能与如何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电子支付安全模拟主要是通过对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省略/网站的浏览和学习,通过知识园地、解决方案和产品与服务,了解电子支付安全的要求和流程,以及电子印章、金融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和相关软件的应用。学生也可以通过对不同网站的比较,了解目前网上银行的现状与功能。

2.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证券模拟实习

模拟炒股的证券服务系统由盛润2000、胜者之星、证券之星、天一证券等网站提供。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家网站注册参加模拟炒股。注册成功后系统会给模拟炒股者提供虚拟资金50万元或10万元人民币,模拟炒股者在网上炒股,除了资金和股票是虚拟的,其他操作与真实炒股没有区别。例如:选股、委托买入或卖出、撤单、查询等。通过一或两个月的操作,学生自己可以根据虚拟账面资金分析自己的成绩。另外,也可以进入招商银行网站选择手机银行演示,模拟仿真手机炒股。

3.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保险模拟实习

进入保险网站后,可以了解我国保险业网上业务开展状况,查看各家保险公司网上保险业务的种类,了解网上投保的流程,了解各险种的特点与利益。例如: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省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省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省略/cn/index.shtml,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www1.省略/aia/等,都可以查询相关的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对不同网站的比较,了解目前网上保险的现状与功能。

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在改革网络金融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学校利用博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省略/zjswljrzy)。学校的博客教学网站主要包括:案例、电子货币、教学视频、网络金融关键词、网络金融机具、网络金融拓扑图、网络金融在线测试、网络经济、网上保险在线实习、网上银行在线实习、学生作业、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等。

学校的网络金融课程在历时五个月的教学中,采用博客这种新的教与学的互动模式进行试验,参与试验的学生是金融专业05级两个班的103位学生。实验初期,学生对新的教与学的互动模式不太适应,不知道如何学习与交流,但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都进入了状态,部分学生讨论的话题还有了一定的深度。例如:探讨网络钓鱼、Q币问题等。103位学生都创建了自己的博客,并对博客教学的方法、教学内容进行了讨论,很多学生还发表了自己的学习体会、网上调研的心得与调研报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访问量达到10182人次;对教学内容发表的评论达1972人次;对教学内容的疑惑与见解提交的留言有720人次。其中,孙丽丽同学的作业还被其他院校的教师引用。

采用博客教学最突出的效果是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拓展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空间;开放式教学吸引了更多的其他学校师生、行业职员参与交流讨论,扩大了交流的范围和受益的群体。

总结历时五年的信息技术与金融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实践,学校深感虽取得了一点成绩,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面临许多困惑。例如,有些软件在实验室只能做部分实验,整体运行缺乏应有的数据资源。如果能与金融机构共同建立校内实验室,并且聘请行业专家管理和指导学生,或者对过去的数据进行修改,替换真实的客户名、单位名等,也许就会缓解运行缺乏数据资源的矛盾。另外,利用免费网络资源虽然成本低,但是存在不可控、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因为,免费网络资源针对的群体是消费者而不是学生,提供的资源也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教学需求,这些都是学校不可控的因素。所以,目前可利用的网络资源也不足,课程整合不能完全依赖免费的网络资源。如果有某家金融机构建立有偿网上金融业务培训,并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或者学校与行业机构在校外共同建立培训基地,面向社会有偿提供网络金融业务培训服务,也许会缓解这一矛盾。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金融专业课程整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课程内容与教学实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作者简介:

篇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可获取的知识数据量越来越大,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机会也不断增加,而创新机会的增加又会促进知识量的增加。知识量与创新相互作用,产生雪球效应,人类社会的信息量和知识量呈几何级数增长,逐步把人类推进到了知识经济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被看作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提升企业中所有人的知识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与创新,既是企业价值增长的核心要素,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知识经济时代下网络银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我国的网络银行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建立一套适应现代金融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一、加强网络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是网络银行管理的重要环节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影响雇员的行为、态度以及绩效的各种政策、管理实践以及制度。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将人看做是最重要的资源的现代管理思想,它反映的是“人才决定企业前途”的经营理念。而网络银行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金融服务行业,知识现代化与信息现代化要求其投入和拥有的最重要、最关键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其经营的效益与成果更多取决于人的因素。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银行管理的重要环节。

(二)网络银行间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

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使网络银行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全球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网络银行也将成为我国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未来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科技、服务、效益等方面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的竞争。网络银行只有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全面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培养和留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才能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和长远发展,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的竞争能力。因此,网络银行的竞争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管理水平的竞争。

二、我国网络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网络银行目前的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由传统银行开展网络银行服务的混合型网络银行发展模式,这就使得我国网络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现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缺乏强有力的银行文化

我国商业银行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银行业竞争,已经开始注重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是多数只是流于口号,追求表象的东西,没有真正提炼出适合自己银行的核心价值观,并且也没有建立起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机制,难以对银行员工形成有效的精神激励,从而无法使员工从思想上与银行的价值目标一致,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二)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当前,各商业银行虽然员工数目庞大,且大部分人员都具备了一定的学历和专业知识,但多是具备存、贷、汇等传统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员较多,精通法律、金融、计算机网络以及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知识,有宏观经济、金融分析能力的复合型、综合性人才相当匮乏,真正具有开发市场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更为稀少。人才资源的局促使得网络银行难以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束缚和制约了网络银行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三)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从激励机制方面来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激励手段单一,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一方面,员工薪酬实行的是等级工资制,工资分配主要以职务等级、员工工龄等挂钩,而与其岗位和绩效则无太多的联系,从而无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另一方面,激励手段仅限于薪酬激励与行政激励,既缺乏如业绩股份、股票期权之类的货币化薪酬激励手段,又缺乏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银行的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励机制,无法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员工与银行的双赢。

(四)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机制

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迅猛的技术变革、提高生产率水平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重视培训的作用,并逐步加大了再培训的投资,但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系统不健全。一方面,培训模式偏重银行组织目标需求,缺少对员工个人发展的考虑,当员工的个人发展与组织的安排发生冲突时,要求其个人服从组织,使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难以发挥,从而影响培训的效果。另一方面,培训内容比较注重技能培训,对员工素质培训和潜能开发培训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中高层次人员的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不够。此外,培训效果评价体系不健全,以考试作为银行培训中唯一的效果评价,极少开展培训后跟踪考察,培训效果的反馈机制不健全。

三、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网络银行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获取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既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又掌握金融业务事务和金融业务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样才能使网络银行更快发展,适应新经济时展的要求。

美国的大通曼哈顿银行在宣布以网络银行为中心之后,首先就是引入具有网络企业管理经验和背景的人才投入网络银行业务管理,尔后将银行内对各项业务非常了解的高级管理人员抽调至网络银行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此外,对相关网络银行战略的创意及产品的创新给予有效的激励。从网络企业战略到人才文化的变革,给大通银行的网络银行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网络银行要发展,一方面,要重视人才的甄别、遴选,引进一批掌握新技术、熟悉金融业务、有营销特长及市场营销经验,具较强市场分析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增强机构的活力。另一方面,更应重视日常人力资源管理,才能留住人才,保证网络银行的持续发展。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形成的全体成员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经营理念、行为规范的总称,其作用是将企业内部各种力量统一起来,汇集到一个方向,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文化是维系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纽带,是企业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是支持企业长期发展的“软环境”,也是企业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的主要方面。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网络银行发展的关键是知识型员工,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运用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建设以人为本的新型企业文化,创造一种人本文化,强调个人理性与发展,提倡创新,鼓励职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在银行内部形成一种共同学习、开发技术信息、创新产品的良好氛围,形成不断创新发展的经济有机体,从而把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人本主义观念引导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改进网络银行员工对知识获取、交换、整合及创新的传统路径,有效开发、利用和挖掘员工的各项潜能,从而加强员工对网络银行发展所产生的动力。

(二)组建科学专业的人才团队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发展速度和效率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

在网络银行建设中,需要有以下四类人才的参与和努力:

1.项目管理师。负责网络银行的项目组织系统设计和实施工具。作为优秀的网络银行项目管理师,必须是了解技术发展程度、网络银行业务需求、项目开发管理、人才资源调配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项目管理师必须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能够引导网络银行的发展方向。

2.信息管理师。负责网络银行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应用工作。其主要任务包括统一管理网络银行信息资源;根据网络银行发展战略制定信息系统建设发展规划;根据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网络银行的发展建议,保证高层决策符合信息竞争的要求等。

3.信息技术人员。专门从事网络银行信息检索、搜集、处理及分析,使之满足不同业务的需要。这部分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知识,并要熟悉银行业务,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网络银行信息整合、业务的创新及系统的安全。

4.金融营销人员。网络银行业务的综合性、技术性,要求产品营销人员不但了解金融业务知识、基本信息网络知识,同时还要多营销有独特的见解,以便能使客户接受网络银行产品。

根据市场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工作任务、目标,从四类人才中选择不同的人选,组建科学专业人才队伍,在知识结构、技术机构、年龄结构等方面达到最佳搭配。同时,科学专业的人才团队能提供对知识学习的强化机制,促使每个成员在攻克技术难关的过程中,通过内部的相互学习和积极摄取外部新知识,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学习活动,加速形成核心能力。故此,组建科学专业的人才团队对于增强网络银行的长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立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突破工业经济时代的模式,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才能形成持久的竞争力。

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员工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积极性。因此,网络银行要采用科学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现有员工的积极因素。首先,要重视激励人,运用物质手段与精神手段相结合等方式,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银行员工是网络银行创新的主体,如何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是网络银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所在。银行管理者应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员工创造一种高度和谐、亲善、融洽的企业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改进分配模式、工资制度等物质奖励机制,使员工的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如薪酬的分配不再根据工作责任的大小,而是根据个人对增值影响力的大小而定,实行以能力为基础的工资管理制度,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其次,要重视使用人,要给广大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创新的舞台,使个人的才华得到充分施展。在企业人力资源的规划过程中,要结合员工需要多元化的实际,设计和改进职业阶梯,提供更多的个人职业发展机会,积极鼓励、引导员工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并将其与企业的长远规划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既有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又有利于提高网络银行的管理质量,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持久的动力。

(四)加大组织培训

知识经济时代提倡的是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企业的发展、创新离不开员工的学习和培训。人力资源是网络银行所有资源中增值潜力最大、最具有投资价值的资源,因此,网络银行应通过有计划、持续性地组织培训、教育和开发计划,以改善员工和整个组织的工作绩效。

网络银行的培训首先必须根据银行的战略规划与企业文化,结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量身定做出符合自己持续发展的培训规划,提倡以创新精神与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使培训和开发与网络银行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其次,员工培训应当有明确的针对性,培训前应做好培训的需求评估,了解员工的特点,然后从他们的岗位、年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情况出发,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展开符合网络银行人才需要的多层次培训。如管理人员注重综合管理理论和战略决策理论,技术人员注重金融专业理论和计算机知识,营销人员注重金融营销理论和营销技巧等。通过培训让员工掌握必要的技能以完成规定的工作,最终为提高网络银行的经济效益服务。第三,建立培训体系时,要将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纳入网络银行发展的轨道,引导员工在推动网络银行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也能按照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参加相应层次的培训,实现个人的自我发展目标。最后,采取有效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在培训后对员工进行检验,及时巩固员工学习的技能,纠正错误和偏差,并基于反馈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奖惩,以进一步强化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绍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2] 安鸿章.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3] 张锡民.企业如何有效激励员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支晓强,蒋顺才.企业激励制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姚水洪,任新刚.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概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6] 朱芝洲.现代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激励研究[M].北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7] 周可军,等.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创新[J].经济师,2003,(11).

[8] 陈东华.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探讨[J].Joumat of US-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8,(5).

[9] 徐倩,贾其明.基于SWOT分析的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选择[J].农业科技管理,2006,(4).

[10] 苏海东.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重构[J].经营管理,2004,(5).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the internet banking in the era if the knowledge economy

LIN Xian 1,ZHANG Rong-hui 2

(1.Minjiang college of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9,China;

2.Finacial department of economy college,Fujiang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0,China)

篇4

网络金融主要是经营电子货币和结算等虚拟金融业务,因而除了传统金融活动所存在的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之外还还具备了以下三种特有风险。

1.技术风险。受TCP/IP协议安全性差的影响,由于Internet采用的是TCP/IP协议,该协议追求的主要目标就是简单高效,对于安全因素考虑的不是很多,大多数人由于网络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信息保密程度不强等情况,电子邮件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被窥探或截获

2.业务风险。网络机构很难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很难树立自身良好的信誉。一旦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不能达到大众所期待的水平,或者造成了社会上较大范围的不良反应,很容易形成网络金融的信誉风险,这样很容易引起社会公众对网络金融的商业信心。

3.法律风险。网络金融法律的缺乏,我国的网络金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经验不足、相关的法规也较为缺乏。比如:对于网络金融的市场准入、交易者真实身份的确定、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等一系列均无明确的法律规范;在这种背景下在网络经济活动中双方都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容易陷入纠纷,极大的影响了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

(二)风险的类别

网络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在此期间网络风险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了,国内的网络风险大体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电子扒手。所谓“电子扒手”是利用Internet服务在为金融机构和用户提供的共享资源的同时被偷窃者们利用,他们通过某些手段窃取他人的网络地址从中“非法”获利。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网络偷盗造成的损失在全球范围内高达6000亿美金。

2.网络诈骗。与传统的交易不一样网络交易是一种“你不见我、我不见你”的模式来进行,不法分子通过电脑病毒或发送电子邮件或在互联网上提供各种虚假信息作为诱饵,在取得对方信任后非法进入其电脑并修改其金融软件。

二、目前我国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的现状

我国自1998年第一笔电子交易达成后,网络金融就一直呈现出飞速发展的状态,但从总体上看我们的风险监管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一)法律体系不完善

针对网络金融这一块我国现行的法律是2001年实施的《网络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络交易平台服务规范》和200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这一系列法律法规虽然具有一定的划时代意义,但对于某些重大问题的规定不够深入对细节的阐述也不够详细,况且网络金融的发展速度是其他行业远远不能相比的,发展的快,呈现的问题自然也就越来越多,这些法律法规对于当下的网络金融起到的限制和监管作用可谓是杯水车薪。比如:在对某网络交易主体各方的关系不能依法进行调节,权利与义务的划分也不清晰。

(二)行业协调及风险监管不理想

1.没有统一的行业规划。在我国网络金融的初步阶段甚至没有一个负责统筹全局的部门,各个银行和商家均是各自为政。

2.缺乏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由于在行业协调方面有所缺乏,金融机构在网络业务采用的硬件标准、密码设定、通讯安全控制等核心技术、用户接口标准等关系安全的技术参数没有一个行业应该具备的标准。

3.没有统一的行业权威。统一的金融认证制度滞后,一些主要金融机构大多采用自己的认证体系;这就造成了CFCA的电子证书覆盖率较低的局面。由于各个金融系统重复的开发系统不仅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更主要的是还会影响金融证书的服务效率。归根结底,这些问题都不利于行业间的深度合作,对于网络金融行业的统筹发展和风险防控自然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现行的风险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网络金融的发展

1.监管体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网络金融的飞速发展,现在已经逐步突破了传统金融业的行业分工,模糊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之间的界限和概念,这是对现阶段分业监管模式的一项巨大挑战。

2.外部监管体制受到冲击。网络金融的服务对象是全球用户。与传统金融活动相比它没有分支机构的局限性。这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针对我国按照经济区域设置人民银行和按照行政区建立银行业监管机构的体制冲击较明显。

(四)人才的匮乏

网络金融业务是集综合性、专业性以及高科技的属性于一身,因此对于监管人员来说,就必须具备超强的综合素养,这包括了金融业务、管理知识、扎实的金融法规功底同时还要具备计算机信息技术;而就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当中来看,还远远没有形成兼具这些才能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完善对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管

根据上述我国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的现状,以及网络金融自身具备的各种特点来分析,对于完善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管大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健全法律法规

1.首先应该加大网络金融立法的力度加快制定可以明确网络金融相关主体和义务的法律法规。例如:《数据保护法》、《信息和通信服务规范法》。

2.对现有法律当中不能完全适应网络金融业务及其发展的部分进行科学、详细的修订。对于《刑法》当中有关于金融计算机犯罪的内容和条件进行补充和完善,加大对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犯罪行为的不法分子加大惩治力度。

3.制定网络公平交易原则。对于数字签名的识认、交易双方责任的分担、交易证据的保存等方面均要做出详细的规定,从而确保交易的安全,一旦出现纠纷时数证据的额真实性和交易双方的隐私。

(二)加强市场的准入管理

1.制定严密的内控制度。对于网络金融业务中的公示、系统设计、信息披露等要有专门制度性的安排;其次,在具备完善的风险识别、鉴定、管理和处置方案时才能放开金融业务的设立和新业务的开展。

2.各类交易流程规程的完善。通过具体的详细的交易程序拟定细节之后,才能放开客户申请开立账户、客户授权生命等活动,这样做能够有效的防止违法交易和非法侵害网络金融交易系统的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3.对网络金融业务实行类别管理。制定详细的分类标注你,对银行金融业务能力进行分级,从而有效的对各种业务的开办加以限制。

(三)完善监管体制

1.加强协同协管。“成员”单位和其他监管部门之间实行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并相互之间开放之际的信息库;增进联动监管,这对于网络风险监管的准确性的提升有显著影响。

2.加强国际监管合作。上文说到了,网络金融业务面对的是全球用户,因此单一国家的监管作用显然是不够的;对于我国来说加强国际监管合作,还有利于学习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借助国际间的网络金融监管合作,对跨国犯罪团伙如:贸易、贩卖军火、跨国走私的打击力度会更加有效。

(四)加快人才培养

1.大中院校应该有发展眼光的看到,我国对于金融监管人才的缺乏,应该有目的对这一类人才进行招收,培养;同时国家也应该适时的提供一些实际补助政策。

2.对外引进。向国际市场招揽这类专业人才,可以有效的缓解这类人才的空洞,利用“鲶鱼效应”从而带动我们自身队伍的发展,并借机学习先进的技术。

篇5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范围不断扩大,我国的金融行业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形成的革命性的冲击,代表这一个新的金融时代的到来。网络金融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支付和操作手段,由于网络金融所具有的高效、便捷、精确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有技术层面、培训层面的滞后,也有制度层面的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时代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1.互联网金融的应用技术需要规范化、标准化

互联网金融时代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服务行业在自身发展中的一个创新阶段,目前大量的金融业务都需要通过网上操作来完成,特别是网上银行、三方支付、电子商务、网上金融交易等业务,在最近的十年发展迅猛。但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互联网的快速应用,不少配套措施跟不上,暴露了很多安全隐患。特别在技术层面,安全技术的应用缺乏必要的标准。金融系统平台的开发和利用过程缺乏充足的测试时间,系统经常匆忙上线,常会留下漏洞和后门,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在技术上需要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制定网络金融安全标准。

2.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必须跟上

由于互联网内的金融业务不断扩展,经营项目由人工服务不断向电子服务的转型,需要更多的技术操作人员对客户进行指导,特别是一些复杂的计算机操作,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增加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于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工作人员整体结构来说,全面提高互联网环境下的工作水平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3.网络金融安全教育亟需加强

最近的金融机构泄露客户信息事件,表明网络金融安全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一方面,金融机构应该加强自律,严格遵受法律,坚持职业操守,严守客户的个人信息。由于网络环境是连接全球的,大量的信息在网络通道中可被迅速扩散,一旦信息泄漏将难以挽救,由此导致整个网上金融操作系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加强对普通民众的网络金融安全教育,指导网络金融使用者树立风险观念和安全意识、了解各种保密安全工具和手段。

4.网络金融的监管制度需要改革

当互联网进入金融领域之后,金融业务的各项操作和管理也面临着全面升级,对它的监管体系都需要对此进行全方位的无缝对接。要想很好地实现监管目标,需要有关部门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监管机构需要引进更多的既懂网络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以加强监管能力。对于我国目前情况来说,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

5.金融监管法制的革新

网络金融的变革日新月异,而且金融通过网络进一步被虚拟化。价值创造的形态完全不同与传统金融,虚拟货币、虚拟信用和虚拟资产的价值创造速度前所未见。由于立法的不完善,监管机构会难以分清什么是金融创新,什么是金融诈骗。最近的非法传销机构利用网络进行金融诈骗的大案频出,原因还在于有关部门的执法能力不足,导致此类违法犯罪难以在早期发现。往往一发案,就是大案。

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前瞻

1.网上业务将不断完善,竞争更趋激烈

目前,我国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已经开展了多项网上业务,其中操作比较成熟的有网银支付、网上金融交易等等,特别是网银服务,给更多工作繁忙的人们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网上金融交易也逐渐为更多人所接受,由于其能够很好的解决地域问题,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为人们及时把握商机提供了无限可能。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上金融市场的成熟,互联网金融也将进入更为复杂的局面,多种平台共存,多个市场并存,金融竞争也更趋激烈。

2.网络金融的价值进一步扩张

网络金融在实质上是给金融业创造出了第二个市场,因此其价值创造能力可想而知。网络的虚拟性将带来前所未有的价值创造速度,必然导致价值的扩张。但是同时,也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泡沫和更大的价值毁灭。因此对它的价值扩张,要始终保持必要的谨慎。

3.立法工作更为复杂反复

网络金融的立法难度将远远超过传统的金融立法,立法者多数不了解互联网技术,或者说只懂得基本的应用操作,而并不清楚其内在机制及其优缺点。这导致立法过程纷繁复杂,极其艰难。再加上问题本身的反复性,像实名制和信息泄露问题的冲突,可能就是一个两难问题。体现在立法上可能难以形成共识,因此网络金融立法的曲折在所难免。

三、结论

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速度非常惊人,其本身的发展速度也是非常快速的。我国金融业与互联网领域的不断融合,促进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应该更加重视这一发展方向,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并把握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苑青.如何完善网络金融风险监管[J].财经界,2010(14).

[2]张立洲.论金融信息化对金融业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02(03).

[3]李君.网络银行的中外比较、发展趋势及策略选择[J].金融论坛,2002(06) .

篇6

网络金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金融的结合体,狭义上理解,网络金融是以提供金融服务的供应商为基础,以互联网作为媒介,以用户终端为操作界面的新型金融业务操作模式。广义上理解,网络金融包括其运营相结合的网络金融市场、网络金融机构及相关的外部环境。网络金融发展使我们即将面临着不同于传统金融业务风险的新金融风险,其表达方式也将改变,分析这种新型模式下的风险,加强防范和管理,是我国金融改革、实现稳健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有很深的意义。

二、网络金融的特征

(1)信息化、虚拟化。金融市场是一个信息的市场,也是一虚拟的市场。这个市场中,具有价值的和流通的是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引进强化了金融行业的信息化特征,在其运作上改变了传统模式向信息化转变,主要表现在:经营地点虚拟化,金融机构改变为网址,即空间上的虚拟化。电子货币、数字货币是经营业务的虚拟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互联网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使经营过程虚拟化。采用电子数据化运作方式的网络金融业务,由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电子货币,网上服务系统等组成的数字网络处理业务。

(2)一体化。网络金融的出现大力最近了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繁荣发展。在金融业务网络化的过程中,计算机系统将满足和管理客户的金融及信息需要。客户的传统金融服务将在网络上得到满足。其次,网络技术的发展使金融机构能更准确更有效的传递处理大量信息,从而使金融产品更新能力逐步增强,从而使客户得到更多自己想要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日益完善其作用的相同之处逐渐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金融业务的成本降低,金融市场将不再出现中介服务,增加其透明度,使得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

三、网络金融风险的来源及表现形式

(1)网络金融技术风险。安全风险。网络金融的业务及大量风险控制工作均是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所以,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就成为网络金融运行的最为重要的技术风险;技术选择风险。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必须选择一种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来支撑。

(2)业务风险。信用风险。这是指网络金融交易者在合约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其义务的风险。网络金融服务方式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即网络金融业务和服务机构都具有显著的虚拟性。网络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络银行等网络金融机构,如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就是一个典型的网络银行;流动性风险。这是指网络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资金满足客户兑现电子货币的风险。风险的大小与电子货币的发行规模和余额有关。

(3)支付和结算风险。由于网络金融服务方式的虚拟性,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可突破时空局限,打破传统金融的分支机构及业务网点的地域限制;只需开通网络金融业务就可能吸引相当大的客户群体,并且能够向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服务。

综上说述网络金融主要经营虚拟金融业务,如电子货币及电子结算,因此其不但具有传统金融业务所存在的风险,如: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外,在技术、业务和法律方面,还存在以下风险: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安全风险。技术选择风险;业务风险。网络金融业务风险主要包括:操作风险。市场信号风险。信誉风险;法律风险。网络金融的法律风险主要两个方面:一是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网络中出现的法律法规所没涉及到的方面。这些法律法规主要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隐私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和货币发行制度等。二是网络金融缺乏法律规定。我国网络金融尚处在不成熟阶段,相关法律的缺失,在网络金融市场准入、交易者的身份认证、电子合同有效性确认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隐患。

网络技术在不断的进步,网络金融风险也随之出现更复杂和多样化的特新,网络金融风险出现新的形式:网上诈骗。网上诈骗已经成为基本的常见的网络风险,不法者用网络信息手段在互联网上免费信息用以吸引顾客,当用户选择接受免费信息的同时就会有病毒随之进入你的计算机,修改用户的安装软件。网络诈骗形势日趋多样,欺骗性非中档型的交易等等,共存在10多种高科技诈骗形式;电脑黑客。“黑客”是指非法入侵电脑系统者。电子炸弹的危害越发严重。这对网络金融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潜在风险。3.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对金融机构及客户的电子操作端造成了巨大的危害。4.信息污染。信息时代大量无序的信息将不再是一种提供资源的手段而是一种信息灾难。电子用户的增多使的客户数和业务量都急速增长这就出现了新的问题,大规模的商品广告出现在互联网上,不仅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接受和传送信息的效率,更是加剧了其存在的潜在风险。

四、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对金融发展支持力度不断加强,金融网络化已是大势所趋。网络金融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金融的相互结合。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最显著区别在于其技术基础的不同,而计算机网络给金融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运行方式和行业理念的变化。

(1)加强市场准入的管理办法。将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的健全情况作为市场准入的管理条件之一。申请办理网络金融业务要具有相当规模的网络设备及相关技术人员。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对网络及融业务的及信息的处理具有严格的管理安排,对新业务的展开和网络金融机构的设立加强控制,具备完善的风险防范、处理和善后方案。制定完善的各类业务的交易规程。

(2)完善监管体制。完善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管监察系统。加强网络金融风险的管理法规,健全网络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操作流程,完善网络金融管理工作的相关处理事项。组建灵活协调高度统一的网络监管人才体系。

(3)健全网络金融的法律制度及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法》、《电子签名法》、《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作为基础来健全其法规,详细制定关于网络金融及其业务的相关法律文献,加大网络金融的执法立法力度。对现有法律进行修改使其适应网络金融的发展。补充完善《开0法》中关于网络金融方面的相关条例及犯罪内容,对利用网络信息实施犯罪的行为及大执法力度。

篇7

农村信用社是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1]。纵观农村信用社金融安全,计算机应用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突出,为了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维护农村信用社的网络安全以及保障农村社的金融安全,开展农村信用社的计算机安全问题的分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农村信用社计算机安全现状分析

1.1 环境安全分析

大部分农村信用社的计算机室都配备有空调和灭火器等装备并配备有联运电子防盗门及防弹玻璃等防范设备,环境安全基本情况是良好的[2]。

1.2 设备安全分析

在各大农村信用社的营业场所内,通常都配备有应急电源、电子监控设备、报警装置等,设备安全性相对是比较安全的。

1.3 网络安全分析

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现在基本都是基于网络实现,大部分的信用社都与上级建立了主干网络通路和备用网络通路[3]。

1.4 信息安全分析

金融信息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大部分农村信用社的计算机都安装有计算机病毒防范软件,而且及时更新,可以较好的保证金融信息的安全[4]。

2 农村信用社计算机安全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2.1 不能正确的认识计算机的风险

农村信用社通常地处偏远,很多的计算机管理人员以及实际业务操作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到计算机风险对金融风险的防范重要性[5]。主要体现在:(1)密码管理混乱、密码设置过于简单或密码长期不更换以及同一密码不同场合共用等。(2)业务授权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

2.2 计算机专门人才缺乏

农村信用社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有些计算机专门人才不愿意到偏远地方工作。在目前的农村信用社职工中,计算机能力较强的人员是非常缺乏的,大部分职工仅会最简单的日常操作,没有计算的维护和网络维护能力。

2.3 硬件设施建设不到位

在部分的农村信用社,特别是相对偏远的农村信用社,计算机硬件设施建设通常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些信用社并没有建设专门的机房,同时还存在数据备份不及时、系统经常崩溃以及数据丢失等计算机安全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也次生了更多的计算机安全问题[6]。

3 提高计算机安全的对策

3.1 加强计算机的管理与维护

计算机存在的安全隐患或安全问题与计算机的管理与维护是密切相关的,为了保障农村信用社计算机的安全,必需要加强日常的管理与维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将计算机的使用、管理与计算机的系统维护等操作职责分开,明确各项责任。同时,要对信用社负责计算机管理与维护的人员进行明晰的职能划分,特别是系统管理和业务操作要严格区分,控制权限,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7];(2)严格计算机的操作规程,并制定完善的计算机使用规章制度,严防各种错误的操作;(3)加强计算机安全的维护管理。基于计算机信息的安全和金融安全角度制度严格的岗位职责制度,对系统的管理员、数据库的管理人员、网络维护与管理人员、金融或会计实操人员等分配一定的权限,建立严格的操作口令管理、口令密封备案以及口令不定期更换等保密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对所有的系统维护项、数据修改或删除以及备份等项都要进行严格的备案;(4)做好计算机的日常保养与维护工作,如做好清洁、防尘,严禁不关机或非法关机以及做好日常的签到、签退制度等。

3.2 加强培训与计算机硬件建设

鉴于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计算机安全现状以及成因,为了保障农村信用社的计算机安全,必需要加强计算机管理与维护人员的培训,因为计算机的安全运行与维护保养是由人来完成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进行计算机安全意识的培训。首先要加强的就是人员的计算机安全意识的培训和强化。这种培训可以是技术上的,也可以是制度上的,也可以责任意识方面的。不管从哪方面进行培训,最终要让计算机的管理与维护人员高度认识到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严重危害;(2)加强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管理。农村信用社计算机安全存在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与硬件设施有关系,因此,除了加强人员的培训外,还要加强计算机硬件的建设,如建设专门的计算机机房,更新计算机设备等[8]。

3.3 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计算机信息的安全对于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安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9]。如财会部门、信贷部门等计算机财务信息及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必需要依靠计算机安全的网络环境以及相关的管理职能,必需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如计算机密码泄漏、计算机管理权限过于宽泛以及不安全操作等引发计算机安全的事件发生。

4 结论

农村信用社在其发展过程中,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步伐的推进,农村信任社的计算机安全隐患逐渐突显并对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农村信用社金融及相关综合业务的顺利开展,开展计算机安全的分析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魏国庆.对农村信用社计算机安全管理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5:97.

[2]李俊娟.农村信用社加强计算机安全风险防范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1:292.

[3]李晓美.农信社如何防范计算机犯罪-关于防范农村信用社计算机风险的对话[N].金融时报,2005,04,14.

[4]李永刚,杨柳.浅议如何推动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J].金融信息化论坛,2004,9:5-8.

[5]卢加元,吴国兵,常本康.农村信用社计算机网络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4,30(7):14-16

[6]李均.对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思考[J].新西部,2008,4:23-24.

篇8

一、网络金融的概念

网络金融是将网络技术融合到金融业务中而形成的新型金融形式。狭义上讲,是指以网络为媒介,通过金融机构的用户终端办理业务的运行模式。广义上讲,还包括其他相匹配的金融机构、市场和外部环境等。

二、网络金融的风险分析

1.法律风险。中国目前只有《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电子银行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等几部零星法规,缺乏对网络金融系统、详尽的司法界定和行为约束。

2.技术风险。网络金融的运行存在技术风险隐患,如系统硬件和软件运行故障、访问量超载导致的服务器崩溃、遭受黑客的网络攻击、感染计算机病毒等。

3.操作风险。网络金融一大亮点是客户可以自助办理业务,但客户缺乏金融业务的专业知识,对网路操作系统也不熟悉,很可能在自己办理业务过程中出现手误等操作风险。

4.运营风险。(1)金融犯罪的新工具。由于网络金融客户只需通过具有联网功能的终端就可以办理业务,这使不法分子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隐匿自己的身份,实施金融犯罪。(2)风险扩散的助推器。网络金融通过互联网使各个行业部门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将各类风险汇聚到一起。一旦某个领域发生危机,风险很快传导并数倍放大。

5.跨境风险。网络金融加快了金融企业的全球化战略进程。但不同国家地区的金融制度、金融运作方式各不同,难免会和与当地金融系统产生矛盾摩擦。

6.竞争风险。(1)外部竞争风险。中国网络金融服务质量较差且主要模仿发达国家,没有核心技术专利。一旦该市场对外开放,国外同行会以优质服务抢走客源,并利用专利特权打压国内企业。(2)内部竞争风险。国内企业为抢占用户资源,建立起专属独立的服务系统,使客户无法进行联网操作和清算。他们还怠于新产品开发,而大打价格战、捆绑销售战,引发恶性竞争。

三、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

1.风险监管立法空白。中国目前尚未出台关于网络金融风险安全及监管的正式法律条文。这使德监管部门在具体风险监管工作中无法可依。

2.风险监管意识薄弱。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风险的认识理念迟滞落后,仍然停留在传统金融业务的层面上。对于新兴的网络金融风险监管和防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

3.风险监管权责模糊。网络金融监管涉及网络技术和传统金融业务两个方面。这就使风险监管的权责模糊不清,一遇到风险监管难题,各部门就会互相推诿,不利于风险的及时化解。

4.风险监管技术落后。中国网络金融在监管硬件和软件的研发上滞后,尚未取得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从而受到发达国家的掣制,丧失了监管的独立性,进而威胁国家金融安全。

5.企业风险内控缺失。中国网络金融企业缺乏内部监控机制,认为风险监控只是监管部门的事,把责任和包袱抛给了国家,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6.风险监管人才匮乏。网络金融同时存在金融业务风险和网络技术风险,要求监管人员是精通金融知识和网络技术应用的复合人才,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但目前中国该领域的人才数量匮乏。

四、加强风险监管的措施

1.完善监管法律法规。尽快出台关于网络金融风险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使网络金融监管部门在对风险实施监管工作时有法可依,创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2.强化风险监管意识。金融监管部门要做到与时俱进,在监管理念上打破对传统金融风险的认识局限,充分意识到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的重要性和监管工作的长远性和艰巨性。

3.明确风险监管权责。对原监管部门进行改组,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并对其监管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同时加强各监管部门的交流与协作。

4.加快监管技术研发。应加快网络金融监管技术的研发速度,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应用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加快网络金融监管硬件设施的普及完善和应用软件的安装调试。

5.建立企业风险内控。网路金融服务商应该自觉建立起企业完备的内部风险监控,定期对企业的业务和运行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上报监管部门,尽可能将风险范围控制到最小。

6.重视监管人才培养。应加大网络金融监管人才的培养力度。兴办培养金融监管人才的学校,鼓励高等院校开设网络金融监管等相关专业,储备丰富的人才资源,提升网络金融监管的专业化水平。

7.开展国际监管合作。加强国际间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先进监管技术和经验,完善风险监管的网络体系,防范和化解跨境风险,同时也可以维护网络金融服务海外客户的合法权益。

五、风险监管模式设计

(一)监管主体

网络金融风险监管模式的构建需要以下六类主体的参与:本国政府、各级金融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网络金融企业、网络技术监管部门、国外政府及监管当局。

(二)运行方式

1.本国政府要发挥组织领导作用。(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填补司法空白,使监管工作有法可据。(2)科学规划监管模式构建,协调各监管主体的工作,维护模式正常运行。(3)加大监管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为日后监管模式的运行储备专业人才。

2.网络金融企业要做好企业内部的风险监管工作。(1)制定企业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的相关行为规范守则。(2)成立内部风险监管部门,全权负责企业的风险监管工作。(3)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3.行业自律组织要对所属行业的网络金融企业实施行业内的监管工作。(1)修订协会章程,加入网络金融监管部分,实现网络金融企业间互相监督。(2)利用现有组织框架,成立专门负责网络金融业务的行业监管部门。(3)开辟用户信息反馈渠道,受理其投诉和建议,维护用户合法经济权益。

篇9

趋势判断:SEO优化营销;视频网站合作进行微电影营销;开展网络营销活动

代表企业:易车网、太平洋汽车网、汽车之家、车世界、第一车网

教育行业

全球网络教育市场以每年接近70%的速度增长,仅2003年亚太地区的网络教育市场总值已达10亿美元,其增长超过欧美。在中国,利用网络教育进行企业培训也逐渐步入正轨。中国培训业当前正在走向建设品牌的道路。未来“实力”和“规范”将成为市场淘汰法则的新标准。

进军互联网方式:建立企业自身网站;开展网络授课、培训;免费发送网络课程邮件;网络广告宣传;试听课程团购;组建校友会互换校友资源

趋势判断:组建校友会互换资源;免费发送网络课程邮件;利用资讯、活动树立线上品牌

代表企业:巨人教育、新东方、华尔街英语、樱花日语、北大青鸟

金融行业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系,2011年接连两次支付牌照的发放开启了支付行业的牌照争夺大战。全球超过1.09亿的移动支付用户又再度掀起移动支付的浪潮,金融行业的厮杀时代正在到来。

进军互联网方式:建立企业自身网站;开展电子银行服务模式;开通网络支付方式;开展移动支付应用。

趋势判断:手机转账、移动支付、网上营销都能为金融业带来新契机

代表企业: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快钱、汇付天下

医疗行业

美国的网上药店已经占美国整个医药流通近30%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士分析,在中国如果网上药店流通只占3%的市场,就有近150亿元的规模。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目前药品商务网站之间的竟争已日益激烈。

进军互联网方式:建立企业自身网站;网络广告宣传;网上售药;针对病人开展在线咨询服务;网络预约挂号

趋势判断:加大行业监管力度杜绝虚假网络医托,加大在线咨询投入力度

代表企业:金象网、一号药网、导药网、有问必答网、寻医问药网、39健康网、协和医院

房产行业

目前我国房地产的互联网营销还受到一些限制,无法占据房地产营销的主流地位。但随着法律的健全、技术的进步以及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转变,在不久的将来,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网络营销方式进行宣传及销售,消费者通过网络购房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进军互联网方式:建立企业自身网站;网络广告宣传;推出在线交易网站;网络组团看房;网络竞拍房屋;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

趋势判断: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借鉴苹果模式由卖房模式转向服务客户模式

代表企业:易居中国、搜房网、新浪乐居、爱房网、我爱我家、链家在线、中国房产信息网

服装行业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基础环境的日益成熟,服装业网络营销的商业模式已经由最初的构想转化成具有明确的盈利模式的商业形态。并且已出现了多家成功运营的典范企业。与部分欧美国家服装零售领域超过20%的市场份额的现状相比,我国服装业网络营销市场发展空间依旧非常庞大。

篇10

一、引言

传统的商业信贷和政府扶贫贴息贷款等方式为农民提供的金融服务,因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担保抵押缺失等难题,信贷资金不能达至贫困农户或回收率低。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服务农村低收入阶层的团体联保贷款创新模式,借助小组成员间相互担保、相互监督等机制,结合了银行资源和非正规金融的信息优势,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服务贫困农户”和“高还款率”双赢[1]。然而,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制度不完善,并不能满足“联保贷款借贷双方博弈”的前提条件[2],致使联保贷款中的横向监督和社会制裁机制并不能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资本”理念的惩罚机制无法实现,其效果并未达到人们的预期[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中介效率高、成本低和普惠性等方面的优势不断被证实,有希望成为解决农户贷款难的另外一种有效途径。团体联保贷款、P2P网络信贷两类信贷模式存在诸多的共性。首先,都无须实物担保,而缺乏抵押品又是农户普遍遇到的问题。其次,还款约束中都包含社会制裁机制。其三,贷款成本都较低,联保贷款由于联保机制的存在,银行降低了信息收集成本;而P2P网络贷款中介效率高,大幅度降低了交易成本。然而,共性之外又有很大区别。首先,就社会制裁角度而言,联保贷款违约受社会制裁影响,会恶化个体外部社交环境,致使社会资本损失[4];而P2P网络信贷社会制裁的基础是 “网络信誉资产”,违约会导致“线上社会资本”和“线下社会资本”的损失,违约后果比联保贷款更严重[3]。其次,在信息收集方面,农户联保小组一般都是熟人关系,对于“硬信息”(收入和资产等)相互知根知底,而P2P网络信贷优势在于收集“软信息”(借贷次数、网络信用和网络轨迹等)[5]。

既有共性又有异性的两种信贷模式之间具体是什么样的关系?替代还是互补?当前没有相关研究直接回答,但却能间接提供部分证据。譬如,Duarte等(2010)[6]研究认为,P2P网络信贷与传统金融借贷相似,多方无直接关联的联保组比单独申请更易成功获得贷款。Lin等(2009)[7]利用Prosper平台的借贷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线下社会网络能够有效地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Freedman和Ginger(2011)[8]则认为借款人的“软信息”能有效补充“硬信息”的不足。刘征驰等(2016)[3]研究认为,高风险偏好者趋于选择联保贷款,而低风险者偏好于选择P2P网络信贷。上述研究只是间接表明P2P网络信J和联保贷款的互补关系,并未得出具体结论。

由图1可知,要完成本文的研究目标,在模型构建中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考察联保贷款和P2P网络信贷的关系,需要先估计联保贷款参与行为方程和P2P网络信贷参与意愿方程,然后通过考察两个方程的误差项来推断两种信贷模式之间的关系。然而,参与决策会受到认知行为的影响,在不控制认知行为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两个参与方程进行估计得出的结论并不可靠[9]。第二,在识别联保贷款和P2P网络信贷影响因素时,需要注意其中的样本选择问题,农户的参与行为和意愿是在认知的基础上所做出的决策,如果把农户的两个连续过程分开考察,会致使估计结果出现偏误[10]。

本文采用四元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不仅能够克服样本选择问题,解决样本选择所导致的估计偏误,还可检验两种信贷模式究竟是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在本文中,替代关系是指联保贷款和P2P网络信贷此消彼长,一种模式的发展会以另一种模式的减少为前提;互补关系是指两种信贷模式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一种模式的发展会伴随着另外一种模式的进步。

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改进:(1)研究思路。本文在理论分析联保贷款和P2P网络信贷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对比讨论两种信贷模式,并进一步实证考察两种信贷模式之间的关系,以及两种信贷模式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2)计量模型。本文利用四元Probit模型,将农户联保贷款认知行为、参与行为和P2P网络信贷认知行为、参与意愿纳入到同一个研究框架,不仅克服研究中的样本选择性问题,还考虑两种信贷模式决策行为的相互影响,克服上述两方面问题所引起的估计偏误。(3)实证数据。本文采用微观数据来自于新疆农户,由于新疆受地区经济、自然环境和气候差异等条件限制,传统金融机构的覆盖成本较高,覆盖率也较低,农户往往得不到正规金融机构的支持[11]。其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对于制定、调整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贷政策将具有前瞻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二、理论分析

经过上文的初步讨论,可以发现联保贷款和P2P网络信贷具有一定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借贷人信息收集方面。农户团体联保贷款由于受地域限制,农户自发形成小组通常是基于血缘或朋友间的熟人关系,小组组员之间相互了解程度较高,在连带责任和相互监督的约束下,成员之间在获取借款人家庭资产和收入等“硬信息”方面具有优势,缓解银行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P2P网络信贷平台在获取借贷人“硬信息”方面却相对不足,但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获取“软信息”方面,P2P网络信贷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介中的个人微博、评论、聊天记录等多方面观察借贷人[12],P2P信贷所面临的“硬信息”缺乏可以通过“软信息”来弥补,“软信息”也是影响借贷的关键因素[13]。因此,就信息获取方面而言,两种信贷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性。第二,社会制裁角度方面。联保贷款小组成员违约所面临的社会制裁主要来源于大众或舆论,背信者将面临谴责、批评等道德和社会的,以及同组成员之间的横向压力[14]。在关系紧密的网络中,背信者的行为将被小组和社会圈子所排斥,“社会联系的价值越高,违约的成本越大”[15]。P2P网络信贷的社会制裁主要在于借贷人“网络信誉”在互联网中的扩散,面临“线上社会资本”和“线下社会资本”的共同约束,社会制裁的结果对借贷者的影响价值更大,违约不仅影响其社会圈子的声誉,也能轻易地被其他金融机构或平台获取,因此“网络信誉”具有很强的还款约束机制。站在社会制裁角度而言,两种模式的制裁结果在广度和深度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第三,资金供给方面,P2P网络信贷来源途径更广,不受地域限制,获取贷款便捷,具有高效匹配效果和低廉交易成本的优势,联保贷款机制能够有效补充平台线下能力的不足。

三、模型构建、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一)具有样本选择性的四元Probit模型

本文采用四元Probit模型(QPSS模型)进行分析,联合估计联保贷款认知行为、参与行为和P2P网络信贷认知行为、参与意愿,其中重点考察联保贷款参与行为和P2P网络信贷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本文假设农户借贷市场存在三类参与者:农户、联保贷款模式和P2P网络信贷模式;同时假定农户借款可以选择联保贷款模式或P2P网络信贷模式,即两种模式并没有前后之分,可以参与一种模式或同时参与两种模式。为便于表述,下面将分为两种模式刻画农户决策行为。

首先是联保贷款,式(1)中代表y*1代表农户联保贷款认知行为的隐藏变量,y1表示农户是否了解团体联保贷款模式;y*2代表农户联保贷款参与行为的隐藏变量,y2表示农户是否参与联保贷款的决策变量。然而,只有在第一个因变量y1等于1的情况下,y2才能被观测到。

其中,y*3代表农户P2P网络信贷认知行为的隐藏变量,y3表示农户是否了解P2P网络信贷的决策变量;y*4代表农户P2P网络信贷参与意愿的隐藏变量,y4表示是否愿意参与P2P网络信贷的决策变量。然而,第二个因变量y4只有在y3等于1的情况下才能被观测到。

式(1)和(2)中X1、X2、X3、X4分别为影响农户联保贷款认知行为、参与行为和P2P网络信贷认知行为、参与意愿的外生解释变量,β1、β2、β3、β4为对应的待估计系数族。为了考察两种信贷模式之间的关系,本文假定随机误差项(ε1,ε2,ε3,ε4)~MVN(0,∑),其中MVN服乃脑正态分布函数。假定∑具有如下标准化形式:

上述模型求解似然函数方程和相关具体假设可参考刘西川等(2014)[9]的研究。然而,由于该求解函数是四阶导数,实际的求解较为困难,因此模型参数估计采用极大模拟似然函数法进行估计(Maximum Simulated Likelihood,简称MSL),即GHK平滑递归模拟估计。

本文使用QPSS模型的优势在于:首先,该模型可以考虑联保贷款和P2P网络信贷决策行为的相互影响,克服相互影响所引致的估计偏误,同时,也能通过方差间的误差项相关系数考察不同信贷模式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克服不可观测变量对估计的不利影响。其次,QPSS模型还可以有效克服农户参与决策行为中存在的样本选择问题,提高估计精度。

本文研究中借鉴John等(2006)[16]和刘西川等(2014)[9]的研究以及检验思路,将重点关注联保贷款参与行为和P2P网络信贷参与意愿方程的误差项ε2和ε4的相关系数ρ24。一方面ρ24显著不为0,代表农户两种借贷模式决策行为存在相关性,也进一步说明了采用QPSS模型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则可以表明两种信贷模式之间的关系,如果ρ24>0,说明联保贷款和P2P网络信贷存在互补关系;如果ρ24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于2016年春节前后收集,主要调查农户2015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首先,依照新疆传统地域划分标准,分别从每个地域随机抽取1-2个州或地区(市)(北疆包括伊犁州和昌吉州,南疆包括喀什地区,东疆包括吐鲁番市)。其次,每个州或地区(市)中再随机抽取1-2个县(市),共计7个县(市)。最后,在每个县(市)随机抽取1-2个村庄,根据村庄规模随机抽取30%的农户,每个村的样本农户在30-50户之间,共计600户。排除信息缺失和误填等无效样本后,剩余有效样本530个,问卷有效率883%,为进一步实证考察奠定了数据基础。此外,为了使农户了解问卷问题,并客观回答,我们的调查采用直接询问的方式,调查结果由调查员代为填写。

(三)变量说明

1.因变量

(1)联保贷款认知和参与行为。问卷中询问“您是否了解银行(包括信用社)推行的小组联保信贷?”,如果回答“了解”,这说明农户对联保贷款具有认知行为,赋值y1=1。对于具备认知行为的农户,则继续询问“近三年来您参与联保贷款的情况?”,否则不予询问。回答选项包括①目前正在参与;②曾经参与;③没有参与。为了保持数据新颖,回答①的农户被识别为具有联保贷款参与行为,赋值y2=1。

(2)P2P网络信贷认知行为和参与意愿。问卷中询问“您是否了解当前存在的互联网金融(P2P)平台?”,如果回答了解,这说明农户对互联网金融具有认知行为,赋值y3=1。对于具备认知行为的农户,则继续询问“如果通过互联网金融(P2P)平台能够获得贷款,您是否愿意参与?”,否则不予询问。如果回答愿意,则说明农户具备互联网金融参与意愿,赋值y4=1。

2.自变量

(1)影响农户联保贷款和P2P网络信贷认知行为的因素。具体设定如下:首先,为了考察个人特征对农户认知行为的影响,本文引入户主的性别、年龄、学历和风险态度①四个变量。其次,为了考察农户生产经营状况的影响,本文引入农户家庭经营耕地面积。第三,为了考察农户外部知识素养对认知行为的影响,采取近三年来是否参与农业和非农业技术培训用以衡量外部知识储备状况。第四,为了考察农户经济活动特征对农户认知行为的影响,本文引入农户家庭固定资产②变量,家庭固定资产可以衡量农户的财富积累效应,固定资产额越高,农户家庭经济活动越频繁。最后,本文以东疆作为参考点,设定北疆和南疆2个虚拟变量,用以表述地域间的差异。

(2)影响农户联保贷款和P2P网络信贷参与决策的因素。第一,理论而言,农户的还款能力是选择不同信贷模式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引入农户家庭固定资产额和经营耕地面积作为农户还款能力的指标。第二,为了考察农户还款意愿的影响,本文引保贷款和P2P网络信贷平台可能考虑农户的其他特征,如年龄、教育程度和风险态度等变量,尤其风险态度用以衡量风险意识对农户信贷决策行为的影响。

3.识别变量

为了保证四个方程可识别,本文依次在每个方程中加入一些识别其他方程的变量。对于联保贷款认知行为方程,采用“上年人情往来支出额”识别,家庭人情往来支出额用以刻画农户的社会资本[17]。对于联保贷款参与行为方程,本文引入户主健康程度和联保小组监督状况两个识别变量,这两个变量对农户联保贷款的认知并无直接关系,也独立于农户P2P网络信贷认知行为和参与意愿。对于农户P2P网络信贷认知行为方程,本文引入金融知识③变量。对于农户P2P参与意愿方程,本文引入信息渠道变量,用以刻画农户对公众社会媒介的重视程度。

注:(1)*、**、***分别表示系数在10%、5%和1%水平上显著;(2) ρ12表示i方程和j方程的误差相关系数;(3)(.)内数值为标准误。

四、实证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一)模型实证结果

表2给出了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其中,模型(1)、(2)、(3)和(4)分别对应农户团体联保贷款认知行为、团体联保贷款参与行为、P2P网络信贷认知行为和P2P网络信贷参与意愿的估计结果。ρ12、ρ13、ρ14、ρ23、ρ24和ρ34分别对应方程(1)、(2)、(3)和(4)的误差项的相关系数,似然比检验(LR统计量)在1%的水平上拒绝了上述四个方程独立的原假设,这说明农户四个决策行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也进一步说明了采用QPSS模型的必要性。同时,ρ12和ρ34的估计值为正值,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在估计参与决策方程时,存在样本选择性问题,在估计参与决策方程时,有必要控制影响农户认知行为的不可观察因素。Wald检验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拒绝四个方程具有相同参数的原假设,进一步支持了采用QPSS模型的合理性。此外,在五个识别变量中,社会资本、监督状况和信息渠道变量是显著的,这说明上述四个方程能够被识别。

下文将重点分析农户团体联保贷款和P2P网络信贷二者的影响因素,以及两种信贷模式的相互关系。表2中模型(2)估计结果表明,影响农户联保贷款参与行为的显著变量共有5个,分别是户主的性别、非农培训、风险态度、北疆和监督状况。性别对农户联保贷款参与行为有正向影响,即户主为男性的农户家庭有更大可能性通过联保贷款方式获得信贷资金,可能的原因是农村地区男性户主具有更大的社交广度和深度,在组建联保小组方面具有优势。非农技术培训、风险态度和监督状况对农户联保贷款参与行为影响正向显著,非农业技术培训是集体培训项目,户主参与非农业技术培训增大自己的生产技能,有助于提高家庭收入,具备更高的还款能力,较易获得贷款;同时,因为连带责任的存在,参与联保贷款要比个人信用贷款或抵押贷款等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但却拥有更低的利率,故偏好风险农户参与联保贷款的意愿更强。此外,相互监督是联保贷款约束小组成员的基本机制,越关心其他小组成员的经营状况,越能及时掌握小组成员的状态,降低其他小组成员策略性违约风险,故监督状况对联保贷款参与行为影响显著。

从表2中模型(4)的估计结果来看,影响农户P2P网络信贷参与意愿显著变量有7个,分别是:户主性别、户主受教育程度、农业和非农业技术培训、风险态度、固定资产和南疆,上述变量均对农户参与意愿影响为正。首先,户主的性别是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以及接受过农业和非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有更大的概率参与P2P网络信贷,原因在于受教育程度越高和接受过培的农户具有更高的知识素养,越可能清晰的认知P2P网络信贷所具有的优势,做出参与的决策。其次,P2P网络信贷由于当前相关制度并不完善,风险比传统金融形式要高,偏好风险的农户有更强烈的参与意愿。固定资产额越高,说明家庭越殷实,尝试新金融形式的意愿比贫困家庭更强;同时,南疆的农户有更大P2P网络信贷参与意愿。最后,作为识别变量,信息渠道正向显著影响农户P2P网络信贷参与意愿,信息渠道是农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注重信息渠道的农户有更大的概率参与互联网金融。

表2中的回归结果能够给予更多的信息用以揭示两种信贷模式的关系。第一,从回归结果的显著变量来看,影响联保贷款参与行为的显著变量要少于P2P网络信贷参与意愿的变量,但联保贷款参与行为中的5个显著变量中有3个(性别、非农培训和风险态度)是与P2P网络信贷参与意愿一致,这说明二者具有不少的共同影响因素。第二,从可观察的估计结果来看,联保贷款和P2P网络信贷存在互补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参与两类信贷模式的农户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比如户主是男性、参与过非农业技术培训和偏好风险等。其次,就农户还款能力而言,联保贷款存在连带责任,其他小组成员分担了部分风险,银行对其还款能力并不看重。但P2P网络信贷平台的借贷风险都由借贷人承担,面临更大的个人制裁风险,平台会看重个人的还款能力。固定资产变量对P2P网络贷款参与意愿影响显著,而对联保贷款参与行为并不显著,给予了很好的说明和佐证。第三,从不可观测变量来看, ρ24的估计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说明联保贷款和P2P网络信贷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表明两类信贷模式都能利用另一方对贷款者进行甄别和监督。已有研究支撑了这一观点,拥有更丰富社会网络资源的个体有更大的概率获得低利率贷款,如果在P2P网络信贷中与朋友或同事等组成小组,违约概率会更低[18];同时,线下社会资本和网络“软信息”的结合也能有效降低违约概率[7]。

(二)模型比较及稳健性检验④

1.模型比较。为了进一步验证本文使用QPSS模型是否合理,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对农户联保贷款参与行为和P2P网络信贷参与意愿进行估计,并与表2中QPSS模型的回归结果进行比较。对比后发现,在双变量Probit模型中,虽然ρ24的值也为正,说明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互补性,因无法克服样本选择问题,但其结果并不显著,这说明本文中使用QPSS模型估计联保贷款和P2P网络信贷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

2.稳健性检验。首先,为了排除可能极端值的影响,回归中对样本农户的收入水平进行排序分组,把收入最高的前5%和收入最低的后5%删除进行回归。去除后的回归结果与总体相比,大多数解释变量与识别变量的估计结果,以及误差项相关系数和相关检验结果,均未出现较大差异,这说明总体回归结果是稳健的。其次,本文采用增加或改变某个变量的方式对解释变量的稳健性进行检验。具体包括:教育程度改为家庭成员中最高学历,在方程中加入新变量居住地离银行网点的距离,把农户家庭固定资产额替换成家庭收入水平。从估计结果来看,大多数解释变量与识别变量的估计结果,以及误差项相关系数和相关检验结果,与表2相比,均未出现较大差异,这说明总体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对农户参与角度而言,联保贷款和P2P网络信贷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对于还款能力较强的农户,更愿意选择P2P网络信贷模式。

第二,这种互补性具体体现在两种信贷模式各自具有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可以转化为互补性,两类信贷模式能够利用对方机制所反映出的信息制定贷款决策,以便能够更好实现对农户的甄别和监督。具体表现:在克服信息不对称方面,联保贷款小M一般都是熟人圈子构成,组员之间相互比较了解,在收集收入、资产等“硬信息”方面具备优势,而P2P网络信贷对借贷人的“硬信息”收集和甄别能力明显不足,但在收集借贷人“软信息”方面具有优势,二者存在互补。在社会制裁方面,联保小组的制裁着重于农户熟人圈子的“线下社会资本损失”,P2P网络信贷的社会制裁不仅会影响线下资本损失,还能够给“线上社会资本”带来负面影响。在资金供给方面,团体联保贷款的信贷资金主要来源于传统银行机构,渠道相对单一,而P2P网络信贷不受地域限制,资金来源广,二者能够互补。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P2P网络信贷和联保贷款都是实现普惠金融、增加农户融资渠道、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重要工具,发展P2P网络信贷和完善联保贷款机制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互补性的视角是加强联保贷款和P2P合作的重要基础。P2P网络信贷实质上是无需抵押的民间借贷模式,依托于互联网平台,不受地域限制,扩展了农户信贷资金来源渠道和范围,且借贷手续简便、效率高、门槛和成本低、贷款的期限选择更为灵活,能够有效弥补当前农村金融信贷供给不足问题[19]。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征信体系不健全,借贷人个人信用状况并不能完全体现,P2P网络平台对借贷人资金使用流向无法直接监管,存在巨大风险问题。

鉴于此,未来可以创新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结合联保贷款和P2P网络信贷各自的优势服务农户。首先,可以引入团体贷款的模式到P2P网络信贷平台,由于相互监督机制和连带责任的存在,可以有效克服P2P网络信贷获取农户“硬信息”和监管贷款流向问题的不足。其次,社会制裁是联保贷款和P2P网络信贷还款约束的保障机制,联保贷款和P2P网络信贷的有效结合能扩展社会制裁的广度和深度,有效防止道德风险问题和策略性违约。最后,可以创新发展农户-P2P网络信贷平台相结合的金融服务模式,P2P线上平台服务农户时,可以选择资金需求大或能力强的农户作为组长,给予组长一定的激励机制,组长能够代替线上平台实际管理和监督小组成员,有效地把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

注释:

①问卷询问:“如果您有1万块钱可以投资,成功的可能性是一半,如果成功你将得到3万,如果不成功,您将损失这1万块钱。那么,您是否会进行投资?”回答“是”被赋予风险偏好,“否”是风险规避。

②调查中让农户分别估算家庭所拥有汽车、农用机械和房屋的价值,三项累加即为农户家庭固定资产额。

③ 【利率问题】假设您有1万元的1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是3%,如果不提前支取,那么存款到期后,您会有多少钱?1.等于103002.多于103003.少于103004.不知道【风险问题】判断这句话对不对:一般情况下,投资多只股票比投资单一股票的风险小?1.正确 2.错误 3.不知道【利率和通胀对比】如果您银行存款账户的存款年利息是3%,物价每年涨5%, 那么,一年后您用该存款的钱能买的东西与一年前相比?1.比现在多 2.和现在一样多 3.比现在少 4.不知道 【通胀问题】假设张三今天继承了10万元钱,而李四将在 3 年后继承 10 万元钱,那么他们两个谁的继承价值更高?1.张三继承价值高 2.李四继承价值高 3.不知道。

④限于篇幅,此处未给出具体的估计结果,如有读者需要,可向作者索取。

参考文献:

[1]Mehrteab, H.T. Does the group leader matter? The impact of monitoring activities and social ties of group leaders on the repayment performance of group-based lending in Eritreas on the repayment performance of group-based lending in Eritrea,2005.

[2]赵岩青, 何广文. 农户联保贷款有效性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 2007(7a):61-77.

[3]刘征驰,吴诗伟,禹亦歆. 低收入群体融资选择:团体联保贷款还是P2P网络贷款?――基于社会制裁的视角[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6(2):117-126.

[4]Coate S, Morris S. On the Form of Transfers to Special Interest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5, 103(6):35-1210.

[5]刘征驰, 赖明勇. 虚拟抵押品、软信息约束与P2P互联网金融[J].中国软科学, 2015(1):35-46.

[6]Jefferson Duarte, Stephan Siegel, Lance A. Young Trust and Credit[R].AFA 2010 Atlanta Meetings Paper,2010.

[7]Lin, M.F., Prabhala, N.R., Viswanathan, S. Can social networks help mitigate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online markets[R].Thirtie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2009.

[8]Seth Freedman, Ginger Zhe Jin. Learning by Doing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Evidence from [R].Nber Working Papers, 2011:203-212.

[9]刘西川,杨奇明,陈立辉.农户信贷市场的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替代还是互补?[J].经济研究,2014(11):145-158.

[10]Wooldridge J. M.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Cross Section and Panel Data[M].Cambridge: The MIT Press, 2002.

[11]罗芳,程中海.农户借贷行为研究――以新疆为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39-41.

[12]Ashta A, Assadi D. Should Online Micro-Lending be for Profit or for Philanthropy? Dhanax and Rang De[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0, 6(2):123-146.

[13]王蕾. P2P 网络借贷平台融资可获得性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4.

[14]Armendariz de Aghion,B., Morduch, et al. The economics of microfinance[M].Cambridge, MA:MIT Press,2005.

[15]Karlan, D.S.Social connections and group banking[J].The Economic Journal,2007,117:52-84.

[16]John, E., Yasuyuki Akoten, et al. The Determinants of Credit Access and Its Impact on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s: The Case of Garment Producers inKenya[J].Economic Development & Cultural Change, 2006,54(4):44-927.

[17]易行健, 波, 杨汝岱,等. 家庭社会网络与农户储蓄行为:基于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 2012(5):43-51.

[18]Klein, T. Performance in Online Lending Platforms. Friedrich-Schiller-UniversittJena,2008.

[19]余许友.草根金融及其发展――互联网金融P2P网贷发展的当下问题及对策探讨[J].理论探讨,2016(4):95.

篇11

随着信息技术地不断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势在必行。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网络金融,尤其是“余额宝”、“微信红包”的出现,在整个金融行业掀起了一番浪潮,但随着接二连三的诈骗案件的出现,逐渐暴露出网络金融所存在的许多问题,因此对网络金融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应该更加重视,控制这些风险、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十分重要。我国网络金融较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较晚,发展速度仍然比较缓慢,对于监管方面也一直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和框架。随着网络金融的高速发展及其背后隐藏的风险,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规范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网络金融风险的种类及成因

(一)网络金融风险的种类

相比传统金融,网络金融存在更多的风险且破坏力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风险。网络金融的发展高度依赖于计算机或移动设备的软硬件设施,一方面由于操作系统与业务主机应用系统之间是通过数据来通信的,尽管有多层的安全系统也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攻击,从而给网络金融的操作业务带来严重的损失,互联网的高联动性甚至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全面瘫痪;[1]另一方面,对于客户来说,网上一些恶意的更新软件,以及一些木马链接,将软件进行非法篡改,窃取客户的账户密码和个人信息并盗窃资金。此外,计算机系统停机等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也会给网络金融行业带来各种程度的损失。

就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资金被盗事件时有发生,不少黑客将病毒隐藏在网址、二维码以及短信中,一旦消费者在淘宝上点开这些病毒文件,木马就会盗取余额宝或支付宝里的资金。尽管余额宝承诺只要资金被他人盗取都会予以赔付,但相关的调查、条款的不明确也可能会发生拒赔。

2.操作风险。由于技术操作人员的粗心或者是客户对操作不了解以及疏忽,导致业务操作不当或失误,容易引发不必要的资金损失,操作命令一旦确认便不能取消,损失也无法挽回。客户必须充分了解操作软件,工作人员也必须遵守职业操守,以防止操作风险给个人或公司带来损失。

对于网上银行来说,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有:网上银行员工的粗心引发操作失误带来的损失;客户因欠缺安全操作知识而带来的操作风险;内部员工窃取客户私人资料或盗窃资金。[2]

3.法律风险。目前我国的法律对于网络金融的监管还比较欠缺,立法比较滞后,从而一些网络金融业务,例如网络信贷、众筹等钻法律的空子,进行非法融资和发行理财产品,隐瞒投资风险,实行网络诈骗,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3]并且在网络金融业务在进行跨国交易时,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或法律条规,也会导致法律风险的发生。此外,法律对用户在网上交易、购物的权益保护不够,当用户面临个人信息被泄露、买到假货等有损自己权益的事件时,法律不能给予相应的保护。

4.信用风险。我国的信用系统还不够完善,消费信贷发展水平较低,由于没有一个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银行对于网上银行的信用透支会采取谨慎的态度,从而使消费者不能享受到网上银行提供的成本较低的个性化信用贷款服务,银行的信誉也会受到影响,并且银行存在的操作风险和技术风险都会使客户对银行的信誉产生怀疑。此外,当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时,卖家对自己产品的欺骗隐瞒行为也会使消费者对于网上购物失去信心。

5.市场选择风险。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环境下,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网络金融业务面临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一方面,在办理网络业务时,网络客户倾向于隐瞒自身的真实信息,导致金融服务的提供商不能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从而面临着经济损失,从而降低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在进行网购时,商家倾向于夸大自己商品的质量,消费者也无法区分优等品和劣等品,同时售后服务也跟不上,各个商家之间的价格竞争只会使得商品的质量逐渐降低。若网络金融市场还得不到有效监管,在未来有可能成为“柠檬市场”,劣等品驱逐优等品,整个网络金融服务质量降低。

(二)网络金融风险的成因分析

1.网络与金融机构的结合。金融业是以商品和信用为基础的,负债比例高且经营不稳定,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众对其的信任,上下游的联系紧密,一旦某家金融机构出现经济危机,就会发生连锁反应,导致整个金融体系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动摇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当其与互联网结合时,互联网的联动性会使这种风险更加扩大,并且风险的种类也增加,信用风险、系统风险、操作风险都随之扩大,如果某一个网络节点出现问题,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

2.管理经验的匮乏。目前在网络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还很匮乏,管理经验相对不足,风险管理建设比较之后,容易导致技术风险和业务风险的产生,使网络金融的风险因素扩大。目前的大学并没有开设有关网络金融风险管理的课程,没有进行相关的人才培训,因此管理质量也无法提升,这将阻碍网络金融服务的提升和发展。[4]

3.信用体系不健全。在进行网络投资时,实际上类似一场博弈,对双方来说,失信是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尽管这个选择不是最有利于社会的结果。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我国信用系统的不健全,对于失信行为的惩罚不严厉,相关的法律准则和约束体系不健全,违约风险大,容易触发信用风险。一方面与整个社会长期形成的观念有关,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信用系统,否则信用风险的爆发会危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4.法律体系不完善。尽管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可实用性不强,可操作性较差,并且对网络金融业务的很多领域并不涉及,对于交易者的身份认证以及电子合同的法律有效性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网上业务存在的技术风险以及网络欺诈等方面存在法律漏洞,对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不够,以及内部工作人员的处罚条例不够严厉,法律法规不健全带来的法律风险不容小觑。[5]

以“拍拍贷”为代表的P2P网贷平台来说,P2P网络借贷平台也存在着监管真空的问题,由谁管,怎么管,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监管部门尚未出台相关措施,P2P是否存在非法集资的界限也很难确定,实际操作中是否存在非法洗钱、高利贷等问题都要密切关注,金融监管部门以及政府必须纳入监管范围,不仅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以防网络诈骗和信用危机,而且也要加快建设信用系统,促进信息透明化。[6]

三、网络金融风险的控制

对于网络金融所面临的风险,必须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办法,对网络金融必须实施行之有效的监管方法,同时借鉴国外优秀的监管方法,防范风险的发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互联网的软硬件设施

首先,网络金融机构必须不断提高互联网核心技术水平,加强硬件设备的升级,积极鼓励软件的研发,加强网站的安全系统维护,建议完善的安全防御系统。其次,在网上交易活动中,要联合运用多种安全手段,例如实名认证、数字证书、密码保护等,保障交易的安全进行;最后,要采用先进技术防范系统漏洞,与有关的信息技术部门合作,加强抵御木马和黑客的攻击的能力,提供一个安全的交易环境。[7]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对于机构内部员工方面,要确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职业操守以及员工的素质,对于泄露客户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要严加惩戒,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应当严格,要有相应从业资格证书以及一定的工作经验。其次,对网络信贷等业务的法律条例应当更加明确,规定相关的主体和义务,要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原则,加大对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最后,对于黑客等恶意攻击行为的条款也应该更加完善,网购出现的假货行为应该严厉打击。

(三)注重人才培养

首先,应该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栽培,可以通过高校培养、内部培训、聘请外国人才等形式,财经类高校也应该设立风险管理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其次,也应该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鼓励互联网技术创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只有完善互联网技术,才能更好地提供网络金融服务。最后,大力培养网络金融监管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有完备的金融知识,也要有法律知识的储备,还要懂得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监管经验和技术,丰富监管人员的知识技能,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全方面的培训。

(四)增强客户安全防范意识

客户在进行理财投资时,应多方了解后再做决定,不要被高收益率所蒙蔽;客户应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警惕一些不法分子冒充银行所发的短信,不要轻易点击短信里的网页,输入银行账户密码;不要随意加入未知的公共Wi-Fi,某些黑客利用网民蹭网的习惯,利用路由器的网络漏洞,盗窃网民手机里的个人信息和盗刷手机银行、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的资金;客户不宜将账户密码设置得过于简单,电脑里应安装防毒软件,不要在公用的电脑上登录网上银行、淘宝等,以防资金被盗。

(五)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我国的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占贸易总额的百分比相比其他国家高,如果不对信用体系加以完善,容易爆发信用风险,公众丧失对企业的信心,整个社会的经济会处于萧条状态。首先,应该开发个人信用数据库,方便网上银行、等机构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从而降低违约率。其次,应该开发个人信贷登记系统,实现信息共享,防范信用风险。

(六)协调分业监管和混业监管

单纯的分业监管对于网络金融来说效果并不是很好,很多网络金融产品的归类不明确,分业监管模式难以应对,例如阿里金融涵盖了多种业务,若实行分业监管,部分业务处于监管真空,因此对于网络金融,必须加快发展混业监管模式,对分业监管体制做出适当调整,协调使用两种监管模式。[8]

参考文献

[1]冯元.试析网络金融存在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4(10):61-62.

[2]范嵩.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监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3]王泽华.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风险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4.

[4]何昕.网络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5).

[5]祁让坤.我国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现状及完善措施[J].时代金融,2014,(4).

篇12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小微信贷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113-02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自从互联网诞生起,以互联网为核心基础的信息技术已完全改变了人类社会。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金融就以网络银行、网络证券和网络保险的形式润物细无声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而近几年产生的互联网金融新产品更是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2012年,阿里小贷异军突起,P2P网络借贷数量激增,商业银行纷纷开设网上综合商城,这一年甚至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那么,究竟怎么定义互联网金融呢?

互联网金融指的是通过借助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等各种互联网工具来实现资金的支付、融通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理念来运作金融业务。与传统的金融模式相比较,它具备成本低廉、信息透明、交易更直接更便捷、资源配置效率高、覆盖面广的优势,但是同时它也具有监管薄弱、风险大的劣势。就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主要有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网络理财和移动金融四类业务。

(一)网络支付

网络支付包括网上银行支付和第三方平台支付。网上银行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在近几年其服务方式和内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业务品种。而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了网络购物、缴费还款等小额支付结算领域的主要渠道。例如网购爱好者们热衷的双十一,2009年双十一销售额为0.5亿元,2010年提高到9.36亿元,2011年跃升为33.6亿元,2012年达到191亿元,而刚刚过去的2013年,双十一交易额居然达到了350.19亿元,这些交易就是通过支付宝这一第三方支付平台来实现的。

(二)网络借贷

网络借贷就是资金的借入者和借出者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金的融通。网络借贷包括以人人贷为代表的个人对个人的P2P借贷模式、以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为代表的网络小贷模式、以交博汇为代表的银行推出的网络信贷模式等。这些网络借贷模式成本低、效率高,对金融机构的传统信贷模式冲击比较大。

(三)网络理财

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单位在网上开展了理财服务,传统的股票、基金、保险、债券服务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此外,新型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例如,为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余额宝、零钱宝、活期宝等“宝宝类”产品,曾经收益率最高的时候高达7%,虽然收益率逐步下降,但仍接近5%的利率水平,远远高于银行活期利率,对银行的存款业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四)移动金融

移动金融业务发展势头迅猛。全球移动支付总额在2012年为1631亿美元,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估计,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的金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而支付宝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随着熟悉和习惯使用互联网的年青一代成为社会主要力量,移动金融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2014年4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互联网·金融:通往理性繁荣”分论坛上的一份报告《互联网金融2014》指出,以P2P网络贷款、众筹模式为代表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新兴产业。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一)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被蚕食

互联网金融正在进入传统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除了高资本、高技术支持的业务和法定执业资质限制的业务外,从理论上讲,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都有可能被互联网金融抢占。支付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在银行所有业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互联网金融正是以支付业务发端的,2012年,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首的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2013年则达到了17.9万亿元,第三方支付业务的规模越来越庞大,直接威胁到了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

(二)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被挤压

基金托管、性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项目,保险、证券这些业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实现,而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基金托管业务。2013年,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共同推出的余额宝对商业银行影响最大,由于余额宝门槛低、收益高、风险小,又可以用于转账支付、网上购物等诸多功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天弘基金也靠此一举称为国内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而诸多互联网企业开展了充话费、代缴水电费等中间业务,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进一步挤压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三)小微信贷业务被抢占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底,全国共有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6.57%。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急需资金支持,而商业银行基本放弃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我国仅有不到20%的小微企业可以获得银行的贷款,面对这种状况,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趁虚而入,仅2013年一季度,阿里小贷就发放了120亿贷款,日利率为万分之五到万分之六之间,利润十分可观。随着经济发展,商业银行将来也要发展小微信贷业务,但是这一领域已经被互联网金融率先抢占。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从短期看,互联网金融仍无法撼动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但是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来势汹汹,商业银行应当尽快做出调整,化被动为主动。

(一)转变思想,走合作共赢之路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既是对手也可以成为合作伙伴,面对金融市场这一大蛋糕,双方应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支付工具。目前,国有四大银行已与支付宝合作,其他银行也纷纷“触网”,与互联网金融亲密接触。在今后的发展中,合作将继续并进一步深入。首先,双方可以共享客户资源。商业银行发展历史悠久,根基深厚,掌握着制造业、零售业、交通业、物流业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客户资源,而互联网企业从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手段切入,掌握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交易信息,双方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次,双方可以共同开发小微信贷业务。与大企业信贷相比,小微企业信贷可以带来更加丰厚的利差收益,双方可以共同打造在线融资平台,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二)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要应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必须培养和储备一些既精通金融业务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首先,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就可以对复合型人才有所偏重;其次,在已有员工中开展一些有侧重点的培训,对金融专业人才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知识的培训,而对信息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则要加强金融业务知识的培训;最后,对复合型人才制定更有力的激励机制,通过一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激励来留住人才。

(三)积极创新业务,重视客户体验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可以迅速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客户认可度高,其开放式的金融平台、交互式的营销手段、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服务、全天候的服务时间以及方便快捷的操作流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商业银行也应加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创新现有的业务,通过多年来积攒的数据整合来分析客户的偏好,利用现有的手段加强与客户的互动交流,为客户量身定做心仪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要简化现有的业务操作流程,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四)加强监管力度,降低业务风险

首先,对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应通过立法来肯定其合法地位,并保护和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其次,当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程度越来越高时,对于银行业要推出的新型业务要有充分的论证,并加强监管,降低银行的业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章连标,杨小渊,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商业银行,2013.10..

篇13

以法律进行规导,实现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互补共进

实现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互补共进,是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金融部门、信息产业部门,还涉及行政、税收等众多部门,没有法律的认可、规范、引导,就会步履维艰。只有以法律进行规导,才能顺利推进。

可消减二者运营阻力,保障构建的有序进行。进行法律规导,对于目前占据行业主体的传统金融业而言,是巩固实力、提升效能的重要举措,其所进行的投资、管理以及维护等被进一步规范。既有利于行业法人自身工作业务的合理操作、依法推进,同时也使得客户群体的合法权益得以切实保障,在牢固稳定产业既有效益的基础之上,又吸引了持续跟进的各种资源。同时,也使得网络金融运营更趋平稳,不至于出现脱离人工、依赖网络的失误谬错,为其保持与传统金融业的对接提供了重要条件。

可细化流程,辅助组件有序运转。实现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互补共进,毫无疑问可有效提升其综合运营能力,然而由于其在法制化程度上的适配统筹还有待强化,尤其是对于诸多业务环节、操作步骤以及宏观调节的法制规定还相对松散,这也就使得产业运营尾大不掉、拖沓滞后。而对其进行法律规导,原本缺少明确规制的业务流程、操作步骤等都将得到强有力的划定整治,从业人员能够在此引导之下进行操作、经营,实现产业机器效能与人力资源价值的交互互助,从而显得协调高效,使整个产业组件运作体系的运转更为稳定有序。

可提升整体协作效率,提高综合竞争实力。伴随着传统金融营运模式的演变以及网络金融的快速拓展,对于这一金融产业集群整体协作的综合难度也与日俱增。在二者既有运营模式的基础之上构建互补共进机制,无疑为提升整体协作效率创设了有利前提,然而由于其在规导法制化上的相对疲弱,诸多协同都有失规范、效能低下,显得缓慢而滞后,使得其综合竞争实力大为削弱。而通过对实现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互补共进进行法律规导,不仅将既有的分支体系的协同工作部件进行了统一严密的法制性的规定,而且也促使其依照法律规则进行更为规范协调的同步互动,整个产业运营系统的综合竞争力也将随之提高。

当前以法律规导实现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互补共进中存在宣传不够、适配应用低效、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

第一,宣传推广流于形式,普及程度不够。金融行业的领导决策层,很多没有将其视作改良运营效力、提升营运效益的必备环节,普遍通过举行领导层内部会议进行简单部署、管理层进行文件下达、各部门进行讲座学习的陈旧方式去进行宣传推广。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之中,相关负责人员也大多“依样画葫芦”地进行相关会议开展举办的介绍、学术手册的下发摊派以及经验心得的咨询回访,对于其所具备的价值效用未能细致全面地阐释宣扬。

第二,适配应用粗浅低效,实际统筹效能不足。传统金融的不断更新及网络金融的蓬勃发展,使得支撑这一产业的适配组件与应用环节逐步增加,而在引入法律规导之后,围绕这一新颖机制进行适配应用,成为此项工作推进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对此事的整体认知普遍狭隘肤浅,导致其所对应的适配应用陷于粗浅低效,进而使得其实际统筹的效能明显不足。

第三,人员素质良莠交杂,运作效益不尽人意。由于各个部门岗位的人员群体在学历水准、知识储备以及个人能力等方面不均衡,对于以法律规导的接纳程度也不尽然协调高效。加之对其认知理解普遍单一狭隘,这就使得原本良莠不齐的人员素质所附带产生的运作效率更加不尽人意。

实现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互补共进,法律的规导措施须完善

立足双元经营,发挥互补价值,确立法制领导力。金融行业的领导决策层须切实立足“传统经营打基础,网络经营扩优势”的中心导向,充分发挥这一机制推进二者互补协同的效能。要建立“传统经营统筹基础业务,网络拓展挖掘潜在市场”的分工和互补理念,并以相关法律法规加以细化辅助。充分发挥传统经营的稳定性、牢靠性、长效性,同时全面展现网络经营的灵活性、潜力性、集约性。倡导和建立“以传统金融保障主体营收,以网络金融增加额外收益”的协作模式,大力聘请、启用专业技能过硬、从业经营丰富、法制观念充足的专业人员将这一机制细化铺展。

兼顾同步拓展,释放共进效能,明确法制约束力。金融行业的管理决策层需要设置长期规范、共进拓展的战略部署,切实依照各个企业、部门、岗位的具体实际推进改革,不断将传统金融的成熟流程与网络金融的新颖形式交互操作。金融行业的管理决策层应当科学全面地划定协作共进的权能分属,在合理规定传统经营督导权力的基础之上,灵活分配网络经营部门岗位的执行效力。金融行业的管理决策层应建立共进、实效、监督、指导的跟进制度,稳定有序地组派相关专职人员管理不同部门岗位,以此把握这一机制的实际运作质量,促使整个工作体系更为规范协调。

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推广手段,夯实法制统筹力。首先,及时创设组建基于法制化信息收集整理、解析建议以及发放宣传的研讨共享的科学制度,设立专职管理的成员小组进行宣传推广工作的设计、部署、施行,以及市场调研、数据收集、回馈整理。其次,通过邀请、组织专家学者、专职人员以及员工代表的多重形式进行宣传工作的细化安排,对于所收集回馈的金融产业法制化运作的信息进行筛选解析。再次,通过形式多样的宣讲会、推介会以及交流会等途径,对互补共进机制构建的法律规导进行规范集中的宣传讲解,以提升员工个人法律观念,改进产业规范运作,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精细流程适配,强化应用步骤,激活法制执行力。一方面,对以法律加以规导的具体要求进行细致设定,着重强化专业化程度的全面提升,让执行日常业务、操作重要合同以及监管风险投资等的主要部门,都能严格依照既有的法律规章细则进行规范化的程序递进。另一方面,同步推进宏观规定与具体监督的双向铺展,不仅要严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投资成本预估、流通资金管理、银行信贷统筹,始终依照法制原则进行业务开展、程序操作,还要在定价、保额、风控等重要流程上加大法制化的比照核查力度,坚决杜绝逾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私下交易、违法经营。

开展集中培训,改进实践考核,巩固法制软实力。其一,以法制化规则为基本比照,进行金融行业岗位人员的职业素养、专业素质、实践技能的集中指导与针对性培训。其二,负责实践考核的相关人员要严格依照机关部门、银行单位的法规要求、制度章程,实时监控、抽查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规范性、专业性以及职业性,持续提升其在各个程序流程的综合经营力。其三,给予那些责任心强、能力提升快、总业绩优异,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工作的部门人员一定的荣誉称号以及奖品奖金,从而激发提升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集体责任感、工作热情度以及实践创造力。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