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公共管理水平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公共管理水平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公共管理水平

篇1

 

1、乡镇政府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政府科学管理意识淡薄

 

乡镇政府管理者往往缺乏规划意识,缺乏长远打算。决策缺乏科学的评估和论证,在政府的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拍脑袋”式的决策方式,表现为追求短期效益,重建设,轻规划;重投资,轻管理等。政府运作的成本意识淡薄,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尤其在管理效率和效益上考虑较少,比如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较高等现象,无疑都增大了政府管理的成本,势必挤占镇财政的公共支出。

 

1.2政府管理的方式亟待转变

 

由于受传统的治理理念的影响,加之几十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政府和公务员的官本位意识比较强, 政府管理多采用强制色彩浓厚的行政命令, 而不擅长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管理社会事务。而且, 乡镇政府中的多数公务员习惯于传统的经验型的管理,很少使用现代管理方法, 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不够,造成沟通困难, 影响办事效率。有时处理问题的方式比较简单粗暴, 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政府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 成为制约政府提高效能的重要因素, 也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协调。

 

1.3公务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乡镇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都来自本镇或附近农村地区,整个政府组成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一是公务员政治意识不浓。具体表现在公务员的群众意识、责任意识方面。以民为本的公仆意识淡化和公共服务意识尚未完全树立。近几年虽然在服务态度上有所改进, 但是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上做的还不够;二是公务员公共管理理念缺乏。对政府理论知之甚少, 缺乏政府管理知识的培训,致使镇政府行政改革和提高行政效能缺乏思想动力, 这些已成为镇政府效率不高的“瓶颈” 制约。

 

1.4政府对自身的服务性角色把握不准

 

按照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主要由中央政府行使,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具体公共服务职能。但我国地方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将其主要职能放在发展经济上,忽视了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在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投入少,影响了社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2、提高乡镇政府公共管理水平有效措施

 

2.1转变政府管理理念

 

政府所行使的权力是经由公民委托的公共权力,其来源是公民权力的让渡,人民才是这一权力的所有者。公共权力的最终指向是公共利益,政府必须向公民负责,并接受公民的监督和制约。对政府属性和来源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公务员树立正确的政府管理理念,有助于公务员正确对待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 摆正自己与公众的关系, 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如今,乡镇政府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日益复杂,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 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乡镇政府要以建立现代公共管理的思维模式为理念, 动员社会各方力量, 从而最大限度地谋取社会公共利益。实践证明, 只有实行公共管理, 才能顺应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形势, 迎接社会发展变化的挑战。 因此, 应树立政府公共管理的理念, 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观念, 实现政府角色定位和职能的转变, 使政府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转变。

 

2.2建立目标监督体制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状况不尽相同,部分地区千差万别。新的乡镇政府管理制度正在形成,农民的参与意识也在日益增强,这种意识的提高也促使群众对政府更有效得得监督和管理。我国经济正处于济飞速发展时期,乡镇的飞速发展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许多问题,乡镇政府若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就需要人民群众的监督与提醒。然而,这种监督还没有一定的体制保障,有些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的反应给上级,甚至问题被截留。为了更好的对乡镇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就有必要建立以政府为监管目标的监督体制。

 

2.3实施有效的乡镇政府绩效考评机制

 

我国已经确立了政府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建立一个职能明确,高效廉洁的责任政府。绩效管理也是推动政府改革的有效措施。实施绩效管理,将绩效作为政府职责相联系,在确定政府(及其部门、机构)职能时就明确对其绩效的要求,提出具体的可以计量的关于其产出和结果方面的绩效指标,然后以绩效水平考核计量其实际职责履行情况。对于那些不能提出具体绩效指标的部门和单位,可能说明其存在的实际价值不大,就要考虑其设置的必要性。将绩效水平作为对政府(部门、机构)的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建立有效的责任与奖惩制度。对于那些绩效低下的,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实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将绩效纳入整个政府管理体系,在政府改革中充分体现绩效管理的要求,这样既可以有力地推动政府改革,也可以将绩效管理落到实处,促进高效政府和责任政府的建立。

 

3、结语

 

篇2

事件背景回放

2007年11月7日0830时,德国籍船舶“COSCO BUSAN”轮在浓雾中(能见度为200-400米),由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港始发,航行中触碰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触碰导致“COSCO BUSAN”轮左舷一个大的开口(100×12英尺),距水线以上210英尺,开口导致约53653加仑的燃油溢入旧金山海湾并沉积于周围的海岸线。

由于事故性质非常严重,美国政府成立了由海岸警备队、加利福尼亚州政府、船东三方为核心的应急指挥中心。针对此次事故,美国运输安全委员会进行了独立调查,司法部门进行了刑事调查。

事件公共处置分析论述

1、应急处置及机制的完善

1.1事故初步评估和行动启动

海岸警卫队在事故发生后34分钟内与油污应急反应力量展开了行动。大桥的三角洲桥跨在事故后34分钟内得以评估,油污应急反应小组在事故后65分钟内靠上“COSCO BUSAN”轮。应急指挥中心在事故后1小时15分钟内成立。应急指挥中心成员、加州现场协调员和油污责任方的第一次正式会议直到下午4点才召开,但并没有影响已经开展的油污应急行动。

1.2油污控制、防污措施、油污清除和处置

根据加州溢油反应组织对旧金山地区应急预案的要求是:溢油应急器材应在2个小时内准备完毕,6个小时内运到溢油现场。第一个到现场的应急反应组织是在1个半小时内,第二个到现场并开始行动的是另一个油污清除公司,在2个小时内到现场的,两个组织都比要求的6个小时提前抵达现场。加州运输部代表在事故后69分钟内到达大桥损坏现场。油污应急反应办公室海岸线油污清除评审小组在事故后3个半小时内开始了岸线评审工作。

1.3应急反应中存在的不足

发现或事故报告中的不足。旧金山海岸警卫队值班未能及时报告事故导致向国家应急中心及加州应急办公室的通知延迟了1 个小时。

旧金山地区的应急预案及反应处置情况。旧金山地区应急预案是基于旧金山港可能的最恶性的污染事件而制定的。但其中未包括油污应急反应程序,其原因是溢油事件相对于其他有害物质事件发生的概率很低。在COSCO BUSAN轮事件以前,旧金山市应急管理部门从没有与海岸警卫队在溢油方面合作过。这也是其应急预案的反应时间与实际应用的时间有较大宽裕的结果。起初一些未经专门培训的当地市民被呼吁参加志愿清污活动,这违背了加州法规“所有涉及有害物质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的规定,所以志愿者需要24小时的培训,在油污发生后的第5天志愿者经过培训参与清除油污工作。

1.3溢油量的测算及公布问题

海岸警卫队承认将最初溢油量测算值(142加仑)给公众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当天下午5点左右,才将新的测算值58000加仑公布于众。

2、事件调查

触碰事故发生后,虽然旧金山海岸警卫队立即派出3名事故调查人员到事故现场,收集了一系列事故证据,但在海事调查与油污调查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缺陷,缺陷导致没有收集并保存到所有与“COSCO BUSAN”轮触碰事故有关的证据。

2.1调查人员资历与培训的不足

调查人员资历与培训的不足和工作支持的不到位可能是导致事故调查过程中未收集和保存所有证据的原因。

调查人员没采取措施确认助航标志(如RACONS)或船上通讯和航行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可用状态;也没有查看船载数据记录仪(VDR),因为他们不知道船上配备了该设备;调查人员没有及时对VTS值班人员做药物与酒精测试,因为VTS是由海岸警备队操控,聘请部分民众值班。美国的有关法规规定海事调查应有义务调查海岸警卫队是否与事故的发生有关系,并决定是否开展深入调查。

被派往的3 名调查人员不是经培训合格的海事调查官。旧金山海岸警卫队有6名海事调查员,其中5名在事故发生时是不够资格的调查人员。

2.2药物与酒精测试延迟问题

按照美国有关法规规定:船员雇主有责任对所有涉及严重海上事故的船员在事故后2小时内进行酒精测试,32小时内进行药物测试。这个疏忽到事故后32小时以后才被海岸警卫队发现。事故发生53个小时后,船员的药物与酒精测试才完成。

3、执法监督

3.1事故调查的监督体制

本起事故发生后,美国成立了以海岸警备队为核心的调查组,但是,美国运输安全委员会在国会的领导下,对事故进行了独立调查。同时,对海岸警备队的事故调查监督的还有其国土资源部的内部监督部门-总检察官办公室和外部监督组织-联邦海事委员会(Federal Maritime Commission FMC)。

3.2监督建议及执行

美国国土资源部总检察官办公室对海岸警备队的事故应急处理工作进行了评估,并提出4条管理方面的建议。

海岸警卫队同意上述安全管理建议,认为上述建议可供修改,直到有更详细资料和记录证明已经有足够的行动被采取去落实这些建议。但对其中一条建议有不同意见,即要求旧金山指挥中心值班人员和检查人员应接受快速反应检查清单使用的培训。海岸警卫队表明值班人员已经接受了适任和知识更新培训,培训中包含如何使用快速反应检查清单的使用程序。

总检察官办公室针对海岸警备队的反馈意见逐条进行了说明,同意海岸警卫队计划要采取的各项措施。并明确上述建议一直可供修改,直到海岸警卫队提供文书或记录证明其计划的措施得以实施完毕。

篇3

二、培养复合型人才

首先,要充分研究美国、日本等国家在项目总承包管理方面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努力实践。其次,要从三个层次来培养复合型人才:政府重点培养建筑公共管理 C-MPA 人才,企业重点培养建筑工商管理 C-MBA 人才,项目部重点培养项目管理 C-MPM 人才。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应政策、制度,培养大量既具备坚实专业知识水平,又具备较强法律知识、文字水平、外语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三、建立和健全总承包管理的法律法规,逐步规范业主行为

目前建筑市场“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存在,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做到门类齐全,互相配套,避免交叉重叠、遗漏空缺和互相抵触。同时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法律、法规手段,培育和发展我国建筑市场体系,确保项目从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到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纳入法制轨道;要通过对现行法律、法规的充实与修改,把工程总承包发包模式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规定凡符合工程总承包标准与规模的项目,一般不得平行发包或化整为零,否则视为违法。建筑行业应加快制定规范业主行为的制度研究,逐步根治目前业主压价承包、垫资承包、随意分包、索要回扣、拖欠工程款等几种难于克服的顽症,创造更多的机会、优化更好的环境来实施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

四、提高专业配套能力,适应总承包的需要

在起初的施工总承包中,要积极主动地为业主开展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使业主相信自己的管理实力和综合配套能力。通过实施施工总承包,不断积累经验,就可向项目总承包实践过渡,即从立项、征地、地质勘察、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土建施工、设备采购安装、单机试车到联动调试,最终交钥匙移交运行,实践全过程总承包模式。同时,要重视向多元化发展,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在提高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同时,注意向主业的两头延伸,积极发展设计、监理、地基处理、钢结构制作与安装等专业化配套能力;组建装饰、智能化、物资、机械租赁公司,使这些专业公司成为主业的依托,形成与主业相配套的产业结构,提高资质等级,与总承包资质相配套。各专业公司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素质,使之成为实施工程总承包的坚实基础。

五、推动总承包企业向管理、技术和智力密集型企业转变

要加强总承包能力,增强整体实力和提高大型、特色工程的总承包管理水平,必须调整经营结构,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调控能力。构筑企业管理、技术和智力密集的管理层,以适应总承包管理经营的目标。在与业主签订总承包合同后,为确保工期、质量等目标的实现,兑现对业主的承诺,采取积极的组织形式来加强对工程的全面管理,把总承包商的责任落实分解到各个分包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环节中,做到统筹考虑、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规范施工。要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班子,充分发挥总公司的管理和技术优势,对确定的各专业分包商进行督促协调管理。关键时刻,能抽调精兵强将,调动总公司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机械,确保各关键工序点目标的实现,充分展示整体实力。

六、开展项目信息化管理,提高总承包管理水平

1实现项目管理网络化。面对项目总承包管理的现状和加入 WTO 后的新形势,必须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项目管理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充分发挥现代化管理手段,既是同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目前,国外项目管理公司已经在项目管理上大量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项目管理网络化、虚拟化。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专家认为项目管理在积极开展网络化经营,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同时,还应实施先进的经营战略。

2开拓国际市场必须与国际全面接轨。长期以来,我国按计划经济模式运行,造成国内勘察设计、施工安装等企业与国际惯例有相当大差距,缺少市场竞争和风险意识。企业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就必须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我们只有真正吃透国际惯例、标准和法规等,才可能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受到国际法律的保护。

3建立资格资信体系。涉外工程生命力的核心是建立资格资信体系。我国在资格、资信体系建立和管理方面虽有所进步,但受各种因素影响,高资质企业多而泛且资信可信度差。有时会出现越级承包、无证施工的情况。这使得外方业主对国内各级政府或有关机构颁发认可的企业资质、资信存在明显的不信任。如果符合国际惯例的国内资格、资信体系不能尽快建立,那不但会给我国建筑企业带来诸多麻烦,而且随着竞争加剧,我国建筑企业将根本无法立足生存。

篇4

    虽然很多纳税人都表示,在即将到来的自行申报期间,他们都会按国家的规定办事,但他们也担心,以诚信为基础的自行申报未必能在一些人身上起作用,他们希望税务部门的管理要尽量公平公正,“绝不能让胆小的吃亏,胆大的占便宜”。

    部分纳税人的这种担心在一些纳税人那里得到了印证。在海南某企业工作的李小姐在接受采访时很坦诚地说:“除了工资、岗位津贴、股息分红,还有一些其他收入,我一年收入所得是否超过12万元,连自己都不清楚,税务机关怎么能掌握?

    海南一位多年从事税务业务的李女士表示,个人所得税征收问题从来就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即使是美国这种个人信用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也经常会出现偷逃税行为。税务部门要想做到个人所得税的足额征收,不仅需要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推广措施,让纳税人了解征税细节,还要尽量简化纳税申报程序,降低纳税人自行申报的法律风险,这将是税务部

篇5

2.1信息化技术运用在施工制度和体系设定中的价值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若要安全得到保障,需在工程施工较容易发生的问题的阶段、较为存在隐患的阶段都引进信息化技术,对其进行严格把控以便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具体有两个方法,一是若要施工单位开展起来,要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单位严格把关,常检查,常控制,这就需要一个管理体系作为支撑点,然后不断地改进完善此管理体系,慢慢建立适用的施工制度;二是要检查施工中的施工图和对施工的设计,检查和制定达到合理的标准,就需运用信息化的技术,因此,信息化技术的价值在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下有充分的体现。在施工现场中,施工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工作人员若进行了违规操作等,要及时发现并且改正,运用信息化的技术可使这些错误得到更正,所以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的标准加强,促进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

2.2信息化技术运用在水利工程中数据共享中的价值

任何一个项目的建设施工工程都是复杂的,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也不例外,但是,运用信息化的技术可以很全面、准确地去分析施工的过程,为分析施工的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即CIS,它将整个很复杂的施工过程形象的描绘出来。当前,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运用CIS的大部分是C/S结构,优点是投入低,但是实现数据共享方面很欠缺。在水利工程中将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三者结合起来对整个流域地形进行三维观察,利HJ-CIS分析实际问题将是CIS的发展方向。

篇6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管理工作的好坏,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 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水平来支撑和实施。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管理,进而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 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和管理水平概述

1.1施工管理模式不合理在经济市场化逐步得到落实的今天,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模式是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的。一个企业要想得到发展,要想能够立足于市场,就必须适应市场的动态,就必须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而现今的建筑企业在施工管理上,其模式还没有能够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子,这就使得建筑企业在管理模式上远远落后于市场的要求,从根本上大幅度地加大了整个施工的难度与降低了施工的效率与质量。且由于施工管理模式还残留着计划经济的影子,就直接造成了整个施工的不科学,使得整个工程的积极性不高,进而让工程质量与效率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使得施工流于形式。

1.2施工管理资质不够1.2.1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素质不高的现象。管理人员流动性非常大,难以进行统一的技术业务培训,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有些管理方案难以实行,导致工程成本也随之增加。1.2.2施工资料存档管理滞后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除了需要对人员、技术、材料、施工等组织管理外,还需要注意施工资料的存档管理工作。目前,这一点为许多建筑企业所忽略,认为该项工作只是“摆设“,可有可无,或者只在工程竣工之后才进行资料的补齐。这样一来,施工管理工程就不可能按照预定计划施工,管理往往是依靠以往的经验,缺乏客观、科学的依据,一旦工程出现特殊情况,处理起来往往比较棘手。施工资料存档管理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施工管理的有序进行。

1.3忽视配套设施建设和隐蔽工程

建筑工程在完成之后,经政府部门验收和质检时,通常政府出具的问题整改书上一般只涉及土建整改的方面,而不提及电、水、卫生、防火、电梯等建筑配套设施的检查。这样就导致了有关建筑单位不重视这方面的设施,时常出现电线超负荷运作、保温性能差、隔声性差、水压较小、外窗密封性差等问题。这就造成了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的降低,还给业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工地检查质量、评估工程、竣工验收和用户反馈意见等,往往偏重于外露的质量问题,对较隐蔽的质量问题较容易忽视,造成某些表面质量不错且被评为建筑杯的工程,实际还存在着砼强度不足(蜂窝麻面、空鼓孔洞)、钢筋废料充数、主筋位移导致砼保护层增大或减小、设备启动困难或耐久性差、防水材料不防水(暴晒开裂、人为破坏)或过早老化剥落等问题。

1.4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 未能将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 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 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 安全施工监管薄弱, 检查、处罚不到位。而且部分企业领导、项目经理 忙于日常事务, 对安全生产的相关文件无暇顾及, 只停于口头上讲安全生产, 或被动、或应付检查走过场, 从而影响了施工安全工作的落实。

2全面优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2.1优化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的优化,是指在原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 充分认识工程质量的关键问题,从技术、安全、工序以及制度等多个方面的管理方法进行完善,进一步明确施工人员的责任和目标,从而达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模式的目的。对于技术质量管理人员来说,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相关经验和教训,加强项目施工中的协调管理,比如: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建筑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等。

2.2落实施工责任制 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建筑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建筑工程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建筑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都要追究责任,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

2.3全面加强施工队伍素质建设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队伍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加强施工队伍素质建设,必须首先加强项目经理的素质建设。因为一个好的项目经理,能够更为高效地带领施工队伍进行施工质量的控制。项目经理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强有力的素质建设――政治、核心技术以及项目管理。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相关经验,然后将所学以及所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然而项目经理单方面的素质提高,仍然不能将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到极致,必须加强全体施工队伍的素质建设。在施工前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在施工过程中,可对全体人员从安全、质量、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反复的业务培训,加强多个方面的指导。实践证明,施工队伍素质高,能充分提高工程项目质量水平,能强有力保证项目工程的整体质量。

2.4改进监督手段,提高监管效率

有科技含量的质量监督才能提高监管效率,使用科技含量高的检测设备发现和处理问题已经成了一种趋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该采用科技含量高的设备来进行检测,比如说构钢筋扫描仪、便携式桩基动测仪、激光定位仪等设备。监督时重点对混凝土的强度、受力钢筋的数量、位置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楼板厚度等加强监督,增加抽查次数。改变以前重收费轻管理,用收费代替管理的自收自支的经费体质,建立新的经费体质。同时还要注重监督队伍的素质和形象,定时的举办培训班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2.5重视安全文明生产

2.5.1建章立制,完善体系,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监督人员应检查和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对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责任不明确的施工企业,要求限期落实整改,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2.5.2建立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不良行为公布制度和档案库

对建设各方单位违规及不良行为,给予记载建档和公布,并在有关单位资质审查、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审查、项目经理及其它相关资格人的资格审核等方面,依法进行行政处罚,确保规范行为的良性循环、良性发展。

2.5.3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本地建筑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增强本地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施工企业和项目施工现场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设置应急救援人员、配备、设备、器材, 确保防止事故发生以及事故发生后,能做到及时,科学有效,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必须不断的加强自身资金及技术力量的积累,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技术、安全、工序等多方位出发,才能有效控制施工质量,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汪锡华.建筑施工中相关管理[J].研究科技信息,2009,(21):284―288.

[2] 宋福来,王广柱.浅谈建筑工程管理技能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0).

[3]周克尧.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要点浅析[J].科技信息,2010(21).

篇7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在工程规模、工程质量、工程技术和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给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国际化的到来,国际上的很多企业以其在资金、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对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造成了一定冲击影响。因此,研究造价体系与施工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造价体系的完善都显得尤为突出。在工程造价方面,高建洪对于目前国内水利建设的形式发展,研究了近年来国内造价体系的发展过程,并从工程造价的体系结构各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张军分析了国内水电行业工程造价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造价动态管理机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为水利工程造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刘志光通过分析了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施工管理中质量控制这一重难点的控制;舒丹分析了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中应用,着重研究了在现代施工管理中数字技术的优势特点[1]。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很多学者也工程造价体系和施工管理进行了分析研究,但是同时可以看出,大多数都是单纯的从工程造价体系或是从工程管理方面进行的分析,而对于将工程造价和管理水平之间进行联系研究的较为鲜见。因此,文章从造价体系和施工管理方面的联系上着手,对工程造价理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程造价新的确定方法,重点分析了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水利工程中能够实现工程企业实现更大利润的目标,提高企业经营决策能力,也对水利工程项目提供一些参考。

1工程造价的理论和确定方法

1.1工程造价的构成及特点

水利工程中的工程造价从本质上分析就是水利工程产品的价格,而组成价格的结构,无非也是形成价格的各个因素;主要考虑的工程生产成本、收益利润和产生的税金3个要素,同时水利工程产品价格符合价值规律。同时,由于水利工程项目以其巨大的政府投资和公益性性投资而有着自己的特点,具体特征如下:一般产品属于大批量产品,需要统一计价,而水利工程产品由于受到各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受到工程结构、工程规模、工程功能和不同的工程标准的影响,因此对于水利工程产品的价格不能统一计价,需要对不同的产品进行分别计价。水利工程产品先计价后生产的模式;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应首先将产品的报价提交,然后进行生产,正是由于造价会受到建设周期的影响产生波动,而具体的造价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工程造价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技术较为复杂,工程造价受到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影响较大。

1.2工程造价的确定方法

水利工程中工程造价的确定方法很多,但是随着水利造价管理体系的发展,目前水利工程中造价也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实物量分析方法、工程量清单方法等工程造价方法被应用到工程中,以下就是在工程项目中工程造价常用的几种方法。类比估算方法,类比估算法一般适用于两种情况下,一种是项目与之前有过完成的项目类似;一种是对工程项目进行估算的工程造价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因此,类比估算法通常在估算精度不高的前提下对项目工程进行评价估计,需要有之前已完成的工程项目作为对照。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工程项目造价是根据实践经验和实际数据进行对比的,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而估算类比法的局限性则是更多情况下缺少具有同样类型的工程造价项目作为对比。近年来,有学者将数学中的神经网络理论等应用到造价工程中的类比估算法中,这对于这种较为传统的方法提供了一些更好的参考。参数估计方法,参数估计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作为基础进行估算工程造价的一种方法,通过建立数学中的关系式,通过关系式就可以对工程中的造价进行较为精确的估计,并且可以对不同项目成本进行估算,主要优点是,计算简单方便,并且快速,需要较少的参数就能通过数学模型进行精确的计算;缺点则是数学模型由于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工程项目的特点,因此数学模型的建立跟实际工程项目差别较大。实物量方法,进行实物量分析法需要对工程项目的各个具体工作项目、要求和施工情况进行资源配置而进行编制项目投资的一种新的思路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研究水利工程中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根据水利工程的施工实际工程量、工程的进度要求,所需要产生的人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等资源的资金成本。间接成本则是对施工中出现的辅助工程费用、施工管理费用或是其他的各种税费等资金成本;实物量法的主要优势则是能够适应不同的水利工程项目,并能反映施工各个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准确的定位资金消耗;缺点是该方法需要分析的条件较多,编制较为复杂。工程量清单方法,该方法要求首先对水利工程项目所需的材料总结清单,根据材料清单对工程造价进行估算,而后自下而上得到工程项目的总成本,该方法工作量大,估算的精度较高,可对一个工程的每个部分进行分别估算,也是更为接近成本的一种估算方法,缺点就是在总结材料清单的过程消耗的时间较长,信息量大,同时,工程清单所使用的数据也受到时间的限制,因此在成本估算中对成本价格的变化进行调整。

2造价体系与施工管理水平关系

2.1施工管理水平的衡量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是建设过程的产物,施工管理则是为了达到施工产物产出的目标而对项目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控制、协调和监督等过程的总称。因此,项目管理是一个工程能否顺利实现施工企业目的的重要过程,同时也说明了这个过程的复杂性。施工项目的管理和企业管理情况不同,特别是水利工程项目,要求水利施工企业将施工过程作为对象进行分析。同样衡量施工管理水平的指标受到管理内容的影响,项目管理施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管理组织、管理计划提出、管理目标、施工中信息管理等,因此,施工管理水平的衡量和项目管理的内容息息相关。项目管理众多内容中个,其中目标控制又分为成本控制、工期控制和质量控制,而这3种目标控制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特别是在进入水利工程施工阶段,工程质量、工程工期与工程造价的问题,也是目标施工管理水平和工程造价体系关系研究的重点。三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中首要位置,任何情况下要首先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质量、施工工期与工程造价发生冲突时候,都要以工程质量为首要维护对象。

2.2项目造价与施工管理水平的关系

2.2.1工程质量及其项目成本关系通过分析水利工程质量成本的构成,可以看出工程成本和水利工程产品质量有着紧密的关系,具体关系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故障成本和工程质量成本呈反比,工程质量成本越高,质量出现的质量缺陷率越低,故障成本越高;而坚定成本则是和质量成本呈现正比关系,工程质量越高,缺陷率越低,鉴定成本越高;因此在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直接就有一个最佳质量的交点,同时也是总的成本的最低点,把这个最低点可以称为最优点,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找到最优点对于施工项目是很关键的。2.2.2工程工期及其项目成本关系对于一个施工企业,在施工规定的工期内完成项目也是反映了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将一个大型的水利工程项目按照预期的工期顺利完工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不管在管理方面,还是工程技术方面,都需要管理单位能够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工期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具体施工工期与成本关系。考虑工期问题的时候,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工期时间延长,在一定的工程中投入中成本是降低的;但是工期延长造成间接成本的增加;制定合理工期对于成本的控制还是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尽量降低间接成本但是又不能造成直接成本的激增,选择最为合适的工期显得尤为重要。

2.3利润空间与施工管理水平的关系

研究水利工程中施工管理水平与造价体系的关系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施工企业完成施工项目,实现施工利润的目的;为了分析施工企业利润和施工管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施工利润率和综合管理水平指标的概念,综合管理水平指标是反应社会一般管理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的比值,综合管理水平越高,指标越小;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利润率和综合管理水平指标之间的关系。一个施工企业的利润率和综合管理指标呈现反比,综合管理指标越大,说明综合施工管理水平较低,利润率较低;综合管理指标越小,利润率越高;综合管理水平指标的确定主要是通过特尔斐方法确定,对管理水平进行评价。

3结论

文章分析了工程造价体系与施工管理水平的关系,分析了工程造价的结构和特点,提出了工程造价的确定方法;对于工程造价体系与施工管理,特别研究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衡量标准,着重分析了质量成本、施工工期与工程造价的关系,得到相应的关系曲线图;提出了利润率和综合管理水平的概念,分析了利润率和综合管理水平指标的关系曲线,为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处理好工程造价和管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篇8

根据资料显示,在我国的电力工程中,对于管理人员的重视不足,电力工程的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其中,初中文化

水平的管理人员占管理人员的一半左右,而小学文化的管理人员占了1/4,其余的为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大学水平的管理人员仅占总人数的5%。这一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下,这就使得一些比较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式无法进入到工地,也不可能发挥它自身的优势,这就使得一些工程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者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性,使得整个施工水平和管理水平降低。

1.2工程施工进展控制小力度弱

在电力工程的管理过程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供电公司的技术,它在整个的电力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把整个电力工程串联起来,与此同时,还可以帮助内部的公司于用户之前建立一座桥梁,使他们更好的沟通。在公司内部和电力工程的联系部门主要是工程管理部,与此同时,业务部和财务部也是比较关键的部门。工程部是负责整个工程运行的一个关键部门,但是,财务部也是至关重要的,假使没有工程款的支持,那么工程也不会按期的进行和完成,每一个部门都在电力工程起着自己的作用,这些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也会出现交接,但是,假使在交接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理解,也会对于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展产生影响。

1.3工程施工中仍然存在违规操作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中施工违规是电力工程管理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一直困扰管理人员的一个难题。一般情况下,在项目施工之后需要进行验收,并且需要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进行工程的造价决算,在进行实际的操作时,可能就会出现一些违规的行为,例如,一些施工人员或者管理人员会对监理人员的工作进行阻碍,这就使得监理人员的工作没有得到重视和实施,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运转。

二、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2.1提高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企业中,管理人员要充分的了解现场的工程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招聘更多的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对这些员工进行培养和深造教育,针对不同的工程进行不同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和教育指导,提高企业中员工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施工企业要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资金和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激励员工进行创造,从根本上帮助电力工程的管理人员在管理中规范施工中秩序。另一方面,施工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对自身职责的认识,管理人员要对自身的责任重视起来,把思想认识提高到应有的水平。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把电力工程管理做到更加完善、合理。

2.2完善电力工程的规章制度和责任机制

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对于那些没有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操作的行为要进行事先控制。在施工之前,有关的部门和管理人员要召开准备会议,对施工的预算方案进行严格审核,并对资料进行存档。在得到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责任委托书之后才可以进行工程款的拨付,与此同时,还要对相关的设备进行检测和验收哦,只有合格的材料才可以进场使用,只有在实际的工程中加强施工规范管理,在技术管理流程上不断的改革创新,才可以使得电力工程正常、有序的进行。

2.3严格遵守工程项目技术施工和管理规范

第一,在工人上岗之前,要对工程的施工人员开展培训,不管是技术水平还是安全教育,都要进行考核,只有合格人员才可以进场施工,对于一些需要持证上岗的人员,一定要取得施工证件之后才可以允许其进场;第二,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符合施工规范或者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的工序,要立刻停止其施工,对于情节严重的要进行处罚,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进行清场处理。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对于施工不标准的工序,要进行检查整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第三,在工程完工之后,要对于验收环节加强管理,对验收标准进行分析。对于管理人员要加强培训教育,保证验收期间可以严格、规范的进行验收,确保工程的验收质量和标准。

篇9

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规模大,施工周期较长,施工工艺非常复杂,质量要求高的持续时间更严格的限制,工作环境是非常困难的,还会带来更多的不安全因素。施工技术管理运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组织良好的电厂生产技术活动,是一个让科学和技术转换成生产力的活动,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为了保障安全,确保安全的核心是管理,管理是可以产生效益的。

三、提高管理水平的措施

1建立成体系的硬件设施管理机制

以适应生产经营管理为需要建立成体系的硬件设施管理机制,这是当前形势下的必须。这就可以做到:设备的操作严格按照规定,同时填制完备的设备运行记录,改掉操作行为中的坏习惯。仪器设备的操作,运行记录填制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运行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反应的各种问题、现象的分析,从而找出这些问题的原因和根源,以及时应对。

2高效的组织架构

负责具体项目的人应该有必要建立一个团队,分级管理层层抓落实,从而使责任能分摊到具体责任人。并建立技术信息的收集,故障和事故分析,整理和反馈系统。不时或定期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的经验和技术进行了交流,工作总结,并开展技术创新的一些活动,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同时对分析活动的结果进行分类,针对所遇到的困难进行技术攻关。完善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对设备运行状态,设备维护或设备故障记录,组织事故经过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破损率,这可以成为增加的经济效益的影响节省成本。相应的技术文件,应交由专业管理人员负责管理。

3质检、技术部门的功能强化

当今技术更新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很快,从而使设备的性能逐增强,设备维护周期也在延长,减少了维护时间。但是,设备的维护工艺也在前所未有的复杂化。为确保维修质量,在实践中学习新技能,新技术,对新技术装备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要熟悉、掌握,同时会运用新材料和新方法。改变传统的维护方法和程序,并有效地利用网络技术,维护系统图的编制,提高了的维修质量,为了缩短建设周期,降低材料损耗。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进行操作,定期检查和测试设备,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运行变化的各类技术监督,确保设备随时能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

4完善的安全评价体系

在建水利水电工程从开始到结束,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提高生产的各种安全系统,采用了一系列有效的举措和制度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这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的重点工作。安全工作要落实到实处,不能讲过场,流于形式。要贴近实际工作,在生产一线中对安全隐患进行深入排查,对不足之处认真整改,做到不留死角。所有管理人员必须要以为职工安全着想的思路去工作,专注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去做安全教育工作。有关安全生产的问题,要先教育,后管理。促使工作者以加强规经营意识的基础。各类事故的发生,要认真调查,认真分析并及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用安全规定和法规的约束工人,用事故教育工作者,利用激励机制来激励员工。在工人中形成一个安全的工作是的头等大事的理念,让他们做到安全生产中警钟长鸣。工人的培训也要不断加强,从而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篇10

燃气管道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道路、涵洞、铁路、桥梁、沟渠、河流等障碍,无法正常开挖施工,需采取特殊的施工工艺进行穿(跨)越施工,常见的情况有:顶管施工、定向钻施工、跨越施工及水下穿越等。其中定向钻施工技术近年在我国有了广泛的应用,它解决了管道穿越特殊地段的施工问题,与传统的施工方式相比,具有费用低、工期短、协调工作少等特点。 定向钻施工又称非开挖定向钻进法或非开挖回拖管施工法,俗称拉管法。其工作原理为:先根据所了解的地下资料情况,结合使用探测仪探测情况,确定穿越埋深,然后用钻机在预穿越路的一侧将钻头斜向推进到预定深度,在无线电定位仪器的控制下,水平钻进,钻进到位后,安装锥体扩孔头,回拖扩孔,至要求直径后,在选定穿越管材上焊接一个牵引头,与钻头连接,然后由设备回牵钻头,把焊接好的管材拉至设备所在一侧,穿越管的两管端与原施工管线连接。

一、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工艺

使用水平定向钻机进行管线穿越施工,一般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按照设计曲线尽可能准确的钻一个导向孔;第二阶段是将导向孔进行扩孔,并将产品管线沿着扩大了的导向孔回拖到导向孔中,完成管线穿越工作。 1、钻导向孔 要根据穿越的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钻头和导向板或地下泥浆马达,开动泥浆泵对准入土点进行钻进,钻头在钻机的推力作用下由钻机驱动旋转(或使用泥浆马达带动钻头旋转)切削地层,不断前进,每钻完一根钻杆要测量一次钻头的实际位置,以便及时调整钻头的钻进方向,保证所完成的导向孔曲线符合设计要求,如此反复,直到钻头在预定位置出土,完成整个导向孔的钻孔作业。 钻机被安装在入土点一侧,从入土点开始,沿着设计好的线路,钻一条从入土点到出土点的曲线,作为预扩孔和回拖管线的引导曲线。 2、预扩孔和回拖产品管线: 一般情况下,使用小型钻机时,直经大于200毫米时,就要进行予扩孔,使用大型钻机时,当产品管线直径大于Dn350mm时,就需进行预扩孔,预扩孔的直径和次数,视具体的钻机型号和地质情况而定。 回拖产品管线时,先将扩孔工具和管线连接好,然后,开始回拖作业,并由钻机转盘带动钻杆旋转后退,进行扩孔回拖,产品管线在回拖过程中是不旋转的,由于扩好的孔中充满泥浆,所以产品管线在扩好的孔中是处于悬浮状态,管壁四周与孔洞之间由泥浆,这样即减少了回拖阻力,又保护了管线防腐层,经过钻机多次预扩孔,最终成孔直径一般比管子直径大200mm,所以不会损伤防腐层。 在钻导向孔阶段,钻出的孔往往小于回拖管线的直径,为了使钻出的孔径达到回拖管线直径的1.3~1.5倍,需要用扩孔器从出土点开始向入土点将导向孔扩大至要求的直径。 地下孔经过预扩孔,达到了回拖要求之后,将钻杆、扩孔器、回拖活节和被安装管线依次连接好,从出土点开始,一边扩孔一边将管线回拖至入土点为止。

二、工程质量的控制

由于非开挖技术实现了完全的非开挖施工,而且铺设的管线有较深的覆土, 管道在地下的质量难以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检查确认,故采用定向钻孔法铺设管道工程的质量控制有其特殊的一面。相对于定向(导向)法铺设穿越段管线的主要施工工艺,工程质量控制包括两部分:钻孔轨迹的质量与穿越段管线回拖质量控制。在地质条件和钻进工艺参数一定的前提下,钻孔质量直接影响到穿越工程的成败,后者则关系到管道的安全运行。

1、钻导向孔的质量控制

钻孔的质量主要是指钻孔曲线的实际轨迹是否与钻孔的设计轨迹相符合。 一般而言,实际钻孔轨迹越接近设计轨迹,则表明钻孔质量越好。因此,钻进前,施工单位要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资料和设计的钻孔轨迹图,在现场观测的基础上绘出钻孔曲线,标出钻孔曲线的入土点、出土点、相应的角度、曲线长度、最大埋深及管线的曲率半径等参数。钻进时质量控制主要是导向孔的空间坐标(管道的埋深)和钻孔曲线的曲率半径(根据穿越管道的管径计算),因为这两个参数将直接影响穿越管道的安全运行,管道的埋深一般由定向钻机的控向系统 (计算机和地下仪表单元 组成)直接运行程序,处理仪表参数显示出的钻进结果,操作人员只须与设计图纸上的设计坐标相对照,保证达到设计要求的埋深即可。钻孔轨迹的曲率半径要由控向系统操作人员预先根据设计提供的资料计算出结果,钻进时通过调节每根钻杆的角度而实现对钻孔曲率半径的控制。对于给定了的直径的定向钻孔穿越管道,钻孔的曲率半径 R 由下面公式求得:R=1200Dn 其中:R—每根钻杆允许变化的角度;Dn—穿越轨道外径对于一定曲率半径的设计钻孔曲线,钻进中每根钻杆允许调整变化的角度为:α=L*360/2Rπ式中:α—每根钻杆允许变化的角度,L—每根钻杆长度,R—钻孔曲线轨迹的曲率半径导向孔的实际出土点与设计出土点的偏差(纵横偏移)一般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控制,控制值为穿越段总长度的 1-2%且不大于 2M。通过控制每根钻杆的角度变化,可以实现钻孔曲率符合规范要求的控制值,平面的左右偏差可通过控向设备进行监测(根据方位角计算),用调整方位角的数值进行调整。钻进水力设计与钻孔质量有关,钻导向孔时有泥浆回流现象,要结合环保部门的具体要求和穿越地层的地质特点,综合钻进中的扭矩、泥浆压力等进行对比分析,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钻进质量。

2、管线回拖质量(铺设质量)的控制

穿越管道的回拖完成即标志着管道铺设的完毕,其质量包括管道的焊接强度、外保护层的完整及管道的弯曲应力符合设计要求。

2.1 铺管前管道的焊接

根据设计眼球的级别来检查焊缝。对于要求不高的管道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压力、冲击等试验,对于要求较高的管道则要进行100%的X射线照相,并进行严格的压力试验,拖管后,按照要求还应进压力试验,以验证拖管时管道是否受损,能否投入使用。

2.2 管道外防腐层的检验

篇11

水利工程中快速施工过程中需要各个系统之间的稳定、严密的协调并处于一种非常良好的平衡状态,而当系统之间或是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出现了协调的失衡,对水利工程的速度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由于快速施工引起的施工风险也会加大。因此如何避免水利工程中快速施工带来的风险管理问题是目前水利工程中的一个难点。水利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于水利工程快速施工进行了许多研究,有的研究对于水利工程快速施工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张锡锁[1]基于水利工程快速施工的概念,对快速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针对影响快速施工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张淑玲[2]深入分析了水利工程中快速施工中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降低影响快速施工因素的方法;封志勇[3]基于水利工程中的具体问题,分析了快速施工管理体系建立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影响;刘先斌[4]从安全的角度分析了水利施工管理需要注意的因素,提出了水利工程中安全隐患的治理和防治;郭宏则[5]是从我国近些年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方面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了研究分析;范五一[6]等则是通过对三峡工程三期围堰混凝土快速施工的分析,通过改变施工方式,施工技术,控制温度等措施,提高工程质量和工程速度,起到良好的效果。通过以上分析,国内很多学者对快速施工进行了研究,对快速施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从上述研究可以了解,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快速施工的概念、影响因素方面进行的分析,而对于水利工程快速施工遇到的风险管理少有分析,特别是对于快速施工风险评价更是鲜见,因此研究分析快速施工中风险管理与评价对于保证水利工程中快速施工的进行起到关键的作用。

2快速施工风险管理

风险具有普遍性,并且任何一项工作中无处不在,最早定义风险的一部著作《RISKMANAGE-MENTANDINSURANCE》中阐述,风险是本来不希望发生的事件的可能性以及这种事件会造成的后果。风险主要包括三个因素,风险的无处不在性,发生时间、过程的不确定性,造成后果难预测性;风险具有客观存在、不确定、风险的可变性。基础设施建设中,特别涉及到水利工程,是综合涉及到技术、管理、法律、经济和组织等多方面的社会活动,在水利工程的各个方面都存在风险的可能,风险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对工程施工带来的后果是严重,其中最常见的造成工程的工期延长,影响整个工程施工进度,造成建设周期和成本的增大,对工程建设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给工程建设的顺利施工带来影响。水利工程中施工风险的特点如图1所示。

3快速施工风险分类和管理特点

3.1快速施工风险分类

水利工程建设采用快速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的各系统和组织之间处于一种极其紧张的一种状态,是一种非正常的协调状态,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失去平衡后,反过来会影响水利快速施工,因此,对快速施工过程中的系统进行必要的风险分析,对于施工发生的风险对施工过程造成事故的预测是非常必要的。水利工程施工包括施工主体、施工对象和施工环境,快速施工方法强调的施工主体、施工对象和施工环境相互加速配合才能完成,但伴随着施工风险的存在可能性增大;施工主体中会存在难以预料的问题,如施工人员、施工效率,设备能否顺利施工都存在不可预见性;施工对象中,由于设计方案的变更,技术标准的不统一,相对来说,施工对象中存在的施工风险是可以控制的;施工环境中风险存在更为广泛,如存在现场情况与地质勘测资料存在较大的差别,周围环境、水文条件都是存在的施工风险。施工风险在水利工程中的不同阶段影响不同,产生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按照快速施工风险对工程影响程度进行分类。根据影响程度大小分为安全风险、质量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安全风险是对工程影响程度最大的一种风险,这种风险与施工环境影响较大,如在水利施工中遇到导流洞塌方、堤坝失稳和洪水位超标等,此类风险会直接造成工程的停工,造成施工效率基本为零。质量风险的存在是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未达到相应的工程标准,造成工程进度减缓;技术风险则是由于施工人员存在的技术施工不正确造成施工影响;管理风险是因为在施工中未进行正确的决策而造成了工程事故或是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施工停顿问题;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后3种的风险与施工主体和对象联系密切。因此减少系统中的可以避免的风险,是保证施工快速进行的关键。

3.2快速施工风险管理特点

快速施工的风险管理,要对潜在存在的不确定事件进行分析、评估,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减少不确定事件造成的损失。因此,要对快速施工的风险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水利施工中的风险管理特点如图2所示。图2水利快速施工风险管理特点了解工程具体特点,对工程的类型,规模大小有个充分的掌握;快速施工风险管理对大量的信息需要处理,要对工程施工做一定预测;管理上的决策是否正确也是直接影响风险能否降低的关键,要从由之前的凭借直觉和经验的管理模式上升到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水利快速施工是涉及到各个系统的综合管理,应该形成整体考虑。

4快速施工风险评价分析

4.1快速施工管理流程

水利快速施工管理有着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了解快速施工风险的管理体系也是实现风险评价分析的基础,研究风险管理的流程是深入分析风险模型的基础;具体的快速施工的风险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

4.2快速施工风险识别

水利工程快速施工风险的识别是风险评价和分析的重要基础,风险识别主要包括对所有施工过程中各个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调查,对风险的识别一定要全面,并对每一个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类。对风险的识别主要分为6个步骤,如图4所示。首先确定未知风险的存在,然后建立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清单,并根据清单推测风险可能产生的结果;其次通过绘制风险预测图,建立风险目录摘要,建立识别风险工作分解结构(WBS),该结构可以降低存在的风险被遗漏的可能。图险的识别过程对风险的分类能够加深对施工风险性质的了解,认识风险的存在的施工后果的影响,对风险之间的可能存在的联系进行分析,通过绘制风险预测图,可以分析在整个工程的进度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建立风险目录摘要,可以再规避快速施工中的风险外,还可以区分每个风险的严重程度,以便可以制定更好的措施。可以看出,对风险的辨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体需要我们去伪存真,对比每个可能的风险,可以作出判断。

4.3快速施工风险评价分析

4.3.1风险的衡量

判断水利工程中的施工风险对工程影响程度需要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衡量,这也是掌握施工风险的最基本的方法;衡量风险大小的方法是评价风险的关键一环,衡量风险大小时,将其定义为一个变量,公式如下:R=F(P,Q)(1)式中,R为施工风险量;P为施工风险发生的概率;Q为施工风险对项目指标影响。风险的量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受到人的评价标准、控制水平和预测水平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主管性,有效的确定风险量能够在水利工程快速施工中处理工程风险提供便利的信息。水利工程施工中,考虑施工进度计划风险是分析一个工程能否进行快速施工的可行性的关键,施工进度计划风险指的是计算完工日期超过计划完工日期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具体的施工进度计划风险数量关系如下:Pr=P(Tc≥Tp)(2)式中,Tc为计算完工日期;Tp为计划完工时间,d。

4.3.2风险的分析与评价

水利工程施工风险的分析需要涉及多种因素,并需要运用各种技术,对风险进行定性或是定量的确定的一个过程,进行风险分析的方法较多,但总的来说,对风险分析的目的来说,一个是分析过程,另一个是风险决策过程。施工风险分析和施工风险辨识、施工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分析是辨识和风险管理的联系桥梁,是风险确定决策的基础。对施工风险分析的过程如图5所示。图5施工风险分析过程传统对施工风险的分析都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而目前多采用调查分析、PERT方法、蒙特卡罗莫方法,这些方法已经在工程中得到有效应用,其他的还有模糊数学、多目标决策等理论方法,其中以调查和专家打分的方法最为普遍,也是较多方法中简单、易于应用的方法。具体如下:首先确定好施工风险的类型,采用数学方法来确定每个风险类型的权重,以对影响程度进行区分;其次对风险设置等级,对不同的风险进行分级,可以分为发生可能性很大、发生可能性较大、发生可能性一般、发生可能性较小、发生可能性很小作为等级,然后分别打分;最后将每个风险权重和等级设定的值进行数值化处理,得到风险因素的数值,最后在对整个工程风险进行分析评价。

5结语

水利工程的快速施工是工程项目能否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但是快速施工风险带来的未知性对工程造成的后果是较为严重的。通过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对快速施工风险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水利施工风险的分类,对水利快速施工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分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到施工风险的衡量表达式;进行水利工程快速施工时风险的评价分析,对工程的顺利完工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白秀峰 单位:北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参考文献

[1]张锡锁.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技术分析[J].水利技术监督,2009(04):51-52.

[2]张淑玲.水利水电工程的快速施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185-185.

[3]封志勇,赵德利,张波.水利工程快速施工影响因素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4):316-316.

篇12

传统税法学理论认为,税收公平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方面内容。

横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税收。税收横向公平的衡量标准有三种:一是按照纳税人拥有的财产来衡量;二是以纳税人的消费或支出为标准;三是以纳税人取得的收入所得为标准来测定。从各国税制实践来看,大多采取较为现实可行的第三种标准。一般认为,横向公平至少具有下述几方面的要求:

(1)排除特殊阶层的免税;

(2)自然人与法人均需课税;

(3)对本国人和外国人在课税上一视同仁,即法律要求课税内外一致。

纵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不同的人应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税收纵向公平情况下,国家对纳税人实行差别征税的标准有两种:一是“受益原则”,主张纳税人应纳税额的数量,根据纳税人从政府征税中获得利益的多少来确定;二是“负担能力原则”,是根据纳税人纳税能力大小来判断税负是否公平。此原则又根据如何判断负担能力而分为客观说和主观说。客观说主张根据纳税人对财富的拥有程度;主观说主张根据纳税人因为国家纳税而感受到的牺牲程度即对纳税人使用财产的满足度的影响。事实上,所谓的税收纵向公平就是指税法对不同收入水平(支付能力)的纳税人的收入分配应如何干预才是公平的。

以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为例,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使高收入者负担比低收入者更高比例的税额,从而在再分配中影响高、低收入者之间在初次分配时形成的分配格局;后者使高、低收入者负担相同比例的税额,对初次分配格局影响不大。由此看来,适用累进税率比适用比例税率更符合税收纵向公平的要求。但即使如此,美国当代经济分析法学家波斯纳对累进税制也提出了批评,认为累进税制“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管理问题”。他举例说,对一个第一年赚1万美元、第二年赚10万美元的人和一个两年中每年赚5.5万美元的人来说,依比例税制,两人缴纳的总税额是一样的;但依累进税制,第一个人就要比第二个人缴纳更多的税款。同时,他还论证了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原则和赞成累进税制的得益理论都无法证明累进税制的合理性。所以,波斯纳认为,如果我们“将比例税制(这可能会比累进税鼓励更多的生产活动,同时管理成本也较节约)和向低收入团体提供转移支付相结合,可能会使最贫困的人受益。”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说横向公平要求同等地对待所有情况相类似的人,那么纵向公平则强调针对不同情况和不同的人予以不同的法律调整。上述两部分内容共同作为税收公平原则的组成部分,在理论上是一个整体。

二、税收的法治

如果说税收的公平原则是税收原则的内涵之一,那么税收的法治及其体现则是税收原则包括公平原则的保障,是其实质。在此我们可以就公平原则分为形式公平和实质公平。税收在实质公平中,在法治原则中得以确立,根据我国的税法得以实施。

从我国税法中可以看出,税法的立法原则和适用原则,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税收立法原则可以概括为税收法律主义、税收公平主义、税收合作信赖主义和实质课税原则。其中公平原则是其角度之一。税法中规定,税收公平主义的基本含义是,税收负担必须依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者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者税负不同。当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纳税能力)相等时,是以纳税人获得收入(取得所得)的能力,为确定负担能力的基本标准,但当所得指标不完备时,财产或消费水平可作为补充指标;当纳税人的负担能力不等时,应当根据其从政府活动中期望得到的利益大小缴税或使社会牺牲最小。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税收的公平原则的体现也得力于税收的法治原则。税收的法治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税收政策的运用和整个税收管理,应以法律为依据,以法治税。法治原则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税收的程序规范原则和征收内容明确原则。前者要求税收程序——包括税收的立法程序、执法程序和司法程序——法定;后者要求征税内容法定。税收的法治原则,是与税收法学中的“税收法律主义”相一致的。

在以前的税收原则理论中,虽没有明确提出法治原则,但对征税内容要求规定明确,则早已成为大家公认的税收原则。如我国西晋典农校尉傅玄提出了“有常”原则,即赋役的课征须有明确固定的制度。亚当•斯密则更将“确实”原则列为四项税收原则之一,认为征税日期、征税方法等征税内容应明确告诉纳税人,不得随意变更。确定原则作为税收重要原则一直为后人包括瓦格纳在内所接受。但要使征税内容“确实”,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也就是说,税收法治原则,从根本上说,是由税收的性质决定的。因为,只有税收法定,以法律形式明确纳税义务,才能真正体现税收的“强制性”,实现税收的“无偿”征收,税收分配也才能做到规范、确定和具有可预测性。这对经济决策至关重要。因为,对经营者来说,税收是一种很重要的经营成本,税负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决策,因此,如果税收分配不规范、不确定,税收负担无法进行事前预测,那么,投资决策分析就难以正常进行。强调税收的“法治”原则非常重要。目前,我国法制建设还不够健全,在税收领域,无法可依、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情况仍时有发生。而市场经济实质是法治经济,我国要发展市场经济,就需要以法治国,更需要以法治税。因此,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税制过程中,提倡和强调税收的法治原则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目前,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已初步建立。这一体系的最大特点是:税收规范性文件已成为我国税收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它具体体现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中的税收规范为统帅,以大量的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制地方条例为主体,并辅以相当数量的税法解释、规章、税收协定等所组成的税法形式体系。但是在公平原则上,由于种种原因依然存在着许多矛盾。

1、个人所得税问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贫富差距问题,而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恰当与否能从表面上最直观的体现税收的公平与否。我国最近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仍然规定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是递增征收标准,但实质上,根据工资收入却难以准确执行。《南方周末》有篇文章指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有了很大增长,但是还远远没有征够。反过来讲,其他各种税收则大大征过了头,或者说,政府在其他方面多征了许多税,导致个人收入的减少,因此个人所得税也相应地减少了。”

篇13

1.1 水力失调的原因

供热管网水力失调是指供热管网中的某些管段在运行中的实际运行流量与设计流量的不一致现象。也就是说,供热管网不能按照管段所需要的流量分配给各个用户,导致不同位置用户的冷热不均的现象。产生水力失调的根本原因是供热管网存在阻力不平衡。

1.2 设计导致的失调

在供热管网设计时,通常所遵循的原则是满足最不利点所必需的资用压头。这样就会使其它管段的资用压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富裕量。在自然状态下来分配各个管段流量,必然产生水力失调。另外,在设计计算过程中,管道、散热器和水泵选型都会有一定的放大系数,也加剧了这种不平衡。

1.3 运行导致的失调

系统中用户用热量发生变化时,要求各管段流量重新分配,从而导致水力失调。另外,由于目前绝大多数的用户系统是单管顺流式采暖系统,缺少必要的调节设备,也会导致水力失调。改造导致的失调,在热网需要扩大供热范围和供热负荷时,需要对热网进行必要的扩建和改造,从而导致水力失调。

1.4 解决水力失调的途径

更换大流量、高扬程循环水泵

随着热网半径的不断扩大,热网的水力失调现象将会加剧。许多运行管理者和设计者通常采用更换大流量、高扬程循环水泵的方法来增大末端环路的流量,以缓解管网的水力失调状况。这种方法虽然可以缓解末端用户不热的问题,但会带来近端热用户过热的问题。而且由于小温差运行,热量浪费严重,运行成本很高。在热用口处增加中继泵热网末端一些热用户不热是因循环流量不够,其实质是供回水压头不足。于是,在效果欠佳的热用户入口安装供水加压泵,提高热用户的压头,可以作为一种解决办法。它的特点是降低了循环水泵的能耗,对于供热半径大的热网节能效果更显著。

采用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果没有实施有效的调节,这些加压水泵会存在“抢水”问题,即安装加压水泵的用户循环水流量增加了,而其前面的没有安装加压水泵用户的循环水流量却明显减少了。有时甚至为解决局部问题,导致整体出现更多问题的现象。用附加阻力消除用户剩余的资用压头在系统设计时,热网各个用户环路的阻力实现完全的平衡是很难做到的。为了消除剩余压头,可以采用附加阻力设备的办法进行解决。

1.5 力平衡计算

在热源产热量与管网负荷相匹配的前提下,解决管网的热力失调现象应从整个管网的水力平衡计算入手,对各并联支路的流量重新进行分配,使之所载热量与各支路的热负荷相适应,从而达到改善管网热力失调现象的目的。在系统设计时通过水力平衡计算匹配管网阻力是克服水力失调的理想方法。

1.6 锅炉节能减排的改造

为了与发电用大型锅炉相区别,中国把容量在65吨/时以下为工业生产供热、为建筑物供暖的锅炉称之为工业锅炉。据1998年工业普查统计,全国工业锅炉保有量为52万台、120万蒸吨,其中70%是蒸汽锅炉,其余是热水锅炉,年耗燃料约4亿吨标准煤。工业锅炉型式各异,主要是层燃锅炉(正传链条炉排锅炉多达总数的60%以上),它们的热效率普遍较低,低于80%者居大多数,高效低污染宽煤种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为数很少。

由于种种原因,如结构设计不合理,制造质量不良,辅机配套不协调,可用煤种与设计不符,运行操作不当等,都会造成锅炉出力不足、热效率低下和输出参数不合格等问题,结果是能源消耗量过大,甚至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对于半新以下的锅炉,采取技术改造措施解决问题,经济合理;对于接近寿命期的锅炉,则以更新为佳;究竟采取何种措施,应以技术先进、成熟,经济合理为原则,由于中国锅炉的以上问题比较普遍,所以,节能潜力很大,约达4000万吨标准煤。由于在用的工业锅炉正转链条炉排锅炉居多数,当前推广应用的节能改造技术,大部分是针对正转链条炉排锅炉的。各种技改措施分述如下。

改造方案

① 给煤装置改造

中国的层燃锅炉都是燃用原煤,其中占多数的正转链条炉排锅炉,原有的斗式给煤装置,使得块、末煤混合堆实在炉排上,阻碍锅炉进风,影响燃烧。将斗式给煤改造成分层给煤,即使用重力筛选将原煤中块、末自下而上松散地分布在炉排上,有利于进风,改善了燃烧状况,提高煤的燃烧率,减少灰渣含碳量,可获得5%—20%的节煤率,节能效果视改前炉况而异,炉况越差,效果越好。投资很少,回收很快。

② 燃烧系统改造

对于正转链条炉排锅炉,这项技术改造是从炉前适当位置喷入适量煤粉到炉膛的适当位置,使之在炉排层燃基础上,增加适量的悬浮燃烧,可以获得10%左右的节能率。但是,喷入的煤粉量、喷射速度与位置要控制适当,否则,将增大排烟黑度,影响节能效果。对于燃油、燃气和煤粉锅炉,是用新型节能燃烧器取代陈旧、落后的燃烧器,改造效果也与原设备状况相关,原状越差,效果越好,一般可达5%—10%。

③ 炉拱改造

正转链条炉排锅炉的炉拱是按设计煤种配置的,有不少锅炉不能燃用设计煤种,导致燃烧状况不佳,直接影响锅炉的热效率,甚至影响锅炉出力。按照实际使用的煤种,适当改变炉拱的形状与位置,可以改善燃烧状况,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煤消耗,现在已有适用多种煤种的炉拱配置技术。这项改造可获得10%左右的节能效果,技改投资半年左右可收回。

④ 锅炉辅机节能改造

燃煤锅炉的主要辅机——鼓风机和引风机的运行参数与锅炉的热效率和耗能量直接相关,用适当的调速技术,按照锅炉的负荷需要调节鼓、引风量,维持锅炉运行在最佳状况,一方面可以节约锅炉燃煤,又可以节约风机的耗电,节能效果是很好的。

⑤ 层燃锅炉改造成循环流化床锅炉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煤粉在炉膛内循环流化燃烧,所以,它的热效率比层燃锅炉高15—20个百分点,而且可以燃用劣质煤;由于可以使用石灰石粉在炉内脱硫,所以,不但可以大大减少燃煤锅炉酸雨气体SO2的排放量,而且其灰渣可直接生产建筑材料。这种改造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但它的改造投资较高,约为购置新炉费用的70%,所以,要慎重决策。

⑥ 旧锅炉更新

这项改造是用新锅炉替换旧锅炉,包括用新型节能型锅炉替换旧型锅炉,用大型锅炉替换小型锅炉,用高参数锅炉替换低参数锅炉,以实现热电联产等,如用适当台数大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替换多台小容量层燃锅炉,实现热电联产。由于可以较大幅度提高锅炉的能源效率,所以,节能效益可观,投资回收期较短,长则4-5年,短则2-3年。

⑦ 控制系统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