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会计档案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会计档案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会计档案管理

篇1

其三,管理质量。主要是指设立、处理档案过程中会计档案本身存在的质量问题。例如:没有使用统一的会计档案封面,封面书写不规范,签名盖章不齐全,装订不整齐等;没有填写账簿启用页和科目使用情况表,账簿中间的空页没有抽出,会计记账在年度终了时没有进行结转下年等相应的处理;会计报表年报、月报不分,集合装订在一起,没有编写页号,没有编制案卷目录等。

篇2

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一个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是国家和单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会计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是形成会计档案的前提和基础,其收集范围一般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会计核算相关资料等四个部分。会计凭证除转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记账凭证外还包括自制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汇总表、银行存款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会计账簿包括总分类账、各类明细分类帐、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固定资产台账、低值易耗品台账等辅助登记备查簿。对于这些账簿要分别整理立卷,按部门保管。订本式账簿以一本为一个保管单位;活页式账簿在整理时去掉空白页,按科目顺序整理成册,装订后要加装封面、封底和扉页;计算机生成的总账、明细账等应单独组卷并加装封面和扉页,并准确认真填列各项内容。账簿装订后应依次在每页非装订线一侧上角编页号,每册账簿单独编一个流水号,编号可用号码机打印,也可用碳素或蓝黑钢笔编写;会计报表分月、季度、半年度、年度会计报表。每类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成本费用表及各种附表、报表附注和决算说明等。会计报表按本单位隶属单位和月、季、年分别整理,报表附注和决算说明应与报表一并组卷装订。各类会计报表应编写页码,其方法与会计账簿相同;属于财务业务范畴其他会计核算相关资料,如经济合同、数据统计资料、财产清查汇总资料、核定资金定额的数据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等。会计电算化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程序文件及其他会计核算资料均应视同会计档案一并管理。

二、会计档案形成与保管

(一)上述会计档案均应整理装盒,并按要求填齐盒上各项内容

会计档案收集整理应当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五类。年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月、季度财务报告(包括文字分析)3年;银行对账单、银行余额调节表、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5年;总账、明细账、会计凭证、会计移交清册等保管期限为15年;银行、现金日记账保管期限等25年;年度财务报告决算(包括文字分析)、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等保管期限为永久。保管到期的会计档案,由本单位档案机构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由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人到指定地点监销。

三、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意识淡薄,导致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

(二)会计档案资料收集不全。

(三)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四)财务档案管理不完善、不规范、不重视。

(五)纸质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管理不同步。

四、完善会计档案工作管理的建议

(一)各单位领导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培训。《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可见从法律的高度来依法加强管理,使会计档案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同时应依法加强对会计档案工作人员的全面培训,把增强会计档案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作为会计人员岗前培训和考核的重要内容,有效地防范问题进而起到应有的重要作用。

(二)整理各类会计档案,认真妥善保管。对存放的手工会计档案,要及时认真细致地清理修整、妥善保管归档。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程序及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资料,均应视同档案及时整理、保存并妥善保管归档。 为查找方便,应按照类别、保管期限分开存放。无论手工还是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都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热、防冻、防尘、防盗、防虫蛀、防霉烂和防鼠咬等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有备份,存放在两处不同的建筑物内。采用磁性介质存贮的电算化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复制备份,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存放有磁介质上的会计资料借阅归还时,还应该认真检查,防止感染病毒。

(三)建立各种管理制度。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的立卷制度、保管制度、查阅登记制度、保密制度、归档制度、销毁制度等。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安全保密。对实现会计电算化形成的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的保管,应打印以纸质形式便于保管,其保存期限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篇3

1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会计档案保管不规范保存好会计档案是今后整理的关键,所有的信息都在这里面了,但是我们发现有的企业的会计档案的管理还是很粗放的,责任不明确,有的是交由档案室管理,有的直接交由会计自己管理,这就容易发生偏差,领导对档案管理的流程也不是很熟悉。首先领导要明白档案管理的条例,明确档案管理的具体的人员,我们要有具体的科室人员来对企业的会计的档案进行归纳和保存,切不可随意的堆放。

12会计档案立卷不规范企业虽然有相应的管理人员,但是还是缺乏对会计档案整理的流程的具体的认识,有的公司虽然是有相应的会计的凭证,但是没有进行仔细的粘贴,或者出现了会计信息不完整的情况,这个都会对之后的工作产生影响。另外,会计的凭证、会计的相关的账簿和报表都应该是分开的,不能随意的乱放,每个会计报表都是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保存的,我们还要分时短期的、永久的,这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还要对会计档案进行有效及时的归纳,以免耽误了时间。

13纸质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管理不同步。企业出现了两者不同步的现象,会对之后的审核或者校对造成很大的困难,工作能在同一时间进行的我们要在统一时间进行,如果出现了两者不同的现象,此时我们需要马上的校对。磁盘或者电子要保存好,另外有的企业的电子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此时我们就要将企业的这些软件进行及时的更新,并且进行仔细的保存,两者而统一。

14会计档案资料收集不全在进行会计档案的整理的时候,我们除了对凭证、账簿进行归档,还需要对有关这个会计的所有的资料进行有效的归档,为今后的查询提供良好的基础。

2解决会计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21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实行委派制管理单位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档案法》、《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明确会计档案的所有权是委托单位,将委托单位的会计档案整理规范,在核算中心暂保管1年,期满后编制会计档案案卷目录,连同打印的纸质会计档案和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会计档案,向委托单位的档案机构移交。

22规范会计档案立卷,装订会计凭证必须使用会计凭证装订封皮,封粘装订线,并在封粘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封皮表面的有关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装订完毕必须按月份的先后顺序放入会计档案(凭证)盒中,必须认真逐项填写档案盒面上的内容。年度终了必须封账,活页账簿必须将空白账页取出,已设置会计科目但无业务发生的账页则应保留。必须按账页编号顺序填写“目录”及“账簿使用登记表””与账簿一并装订。装订后要将装订线封粘,由会计人员在封粘处加盖印章。年度终了必须将会计报表逐页编制序号,分别填写“会计档案卷内目录”和“会计移交清册”。

23规范会计档案保管如果在企业的内部,我们已经做好了相应的档案的管理的科室,我们就要做好相关的手续,确保每一次移交会计档案的过程都是符合公司的流程,确保移交的档案是正确的,如果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科室,而是由个人负责,那么我们就需要为个人提供最基本的档案的存放的柜子,并且确保存放的地方是安全的,并且要办理相关的移交手续。

24规范会计档案保管的期限管理和销毁管理,各单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销毁时,由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会部门共同鉴定,严格审查后,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机关和事业单位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后销毁;企业单位经企业领导审查,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销毁。对于其中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会计档案保管部门保管到结清债权债务为止。各单位按规定销毁会计档案时,在进行立卷移交的时候,我们要有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负责,并且要进行核对,在销毁之前,要有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监督并且在册子上进行盖章,并且将具体的情况报告给上级。

篇4

会计档案管理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会计档案也是各单位的重要档案,它是对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记录和反映。会计档案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主要信息源。管好用好会计档案,是使单位经营管理、有序、高效运行的有效保证。

二、会计档案的定义

通过会计档案,可以了解企业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并能核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及财务遵纪守法情况,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三、会计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会计档案的收集是形成会计档案的前提和基础。会计档案一般可分为会计报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其他会计核算资料等四个部分。(1)会计报表。报表按月、季、年进行每类。报表的说明与报表附注要相对应,包括利润分配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成本费用表等各类会计报表应编写页码,使之与其内向相对应。(2)会计凭证。它包括自制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汇总表、应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3)会计账簿和资料。包括账簿以及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紧密相关的数据资料,如经济合同、数据统计资料、财产清查汇总资料、核定资金定额的数据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等。

四、会计档案形成与保管

(1)应设立专门保管机构,并专人管理。会计档案管理一般当年的保管期为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2)会计档案应进行归类整理装盒,并按要求填写详细的内容。这些的会计档案由专业人员收集整理并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3)会计档案按照凭证的不同进行分期限管理。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年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总账、明细账、凭证等保管期限为15年:银行、现金日记账保管期限等25年;年度财务报告决算等保管期限为永久。(4)保管到期的会计档案,由本单位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由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人到指定地点集中处理。

五、会计档案的作用

(1)借鉴作用。会计档案可以提供比较详细、完整的经济、技术资料,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作参考,同时可以为国家完善会计制度、加强会计管理提供借鉴。(2)监督功能。会计档案是审计部门最重要、最直接的资料。可以清楚地从会计档案中体现出来;如果存在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行为,也可从会计档案中反映和体现出来。因此它能起到最直接的监督作用。(3)反映功能。会计档案从宏观看能记录和反映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经济业务活动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从微观看是反映各单位开展经济业务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执行会计制度的情况。

六、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篇5

一、电子会计档案的定义

会计档案在我国档案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各个企业和事业单位重要的档案资料。电子会计档案主要指使用磁性介质的形式进行存储的会计核算的专业材料,电子会计档案对经济业务进行及时的记录,是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资料依据。电子会计档案主要有电子凭证、电子账簿、电子报表、电子文件、会计操作说明和软件以及一些电子会计核算资料。电子化会计档案具有以磁性介质进行存储、依赖计算机硬件环境、对安全保密管理工作要求比较高、信息处理方便快捷以及兼容性的特点。

二、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没有健全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因为电子会计档案对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而言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档案管理人员对其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对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管理,这样的情况使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不能发挥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在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上没有任何的突破,有的甚至降低了管理的效率。为此,建立健全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是企业和事业单位重要的任务。

第二,电子会计档案资料缺乏完整性和正确性。现阶段,我国多数企业和事业单位已经完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并且在建设完成后将财务会计软件系统进行了升级操作。但是,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将以往的会计材料和文档进行总结和整理,一些会计资料和文档不能尽快的进行归档,从而导致电子会计档案资料缺乏完整性和正确性。

第三,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事业单位使用的时间尚短,一些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会计电算化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在安排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时只是进行简单的筛选,这样的情况导致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素质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有的管理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流程和使用的技术等没有深入的了解,这样使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能顺利的进行,工作效率非常低,与此同时,企业和事业单位不能定期的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管理人员只能一直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

第四,电子会计档案的材料和文档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电子会计档案的材料和文档多数被记录在磁盘和光盘等介质中,如果管理人员对磁盘和光盘没有进行合理的保管,磁盘和光盘非常容易出现损坏的现象,从而导致电子会计档案的资料和文档全部或者部分丢失,对企业和事业单位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除此之外,如果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对会计档案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或者没有及时的进行备份,存储在电脑上的会计档案的材料和文档容易被一些黑客盗取,这种情况使企业和事业单位蒙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提高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措施

第一,建立完整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其一,建立完整的电子会计档案归档立卷制度,根据我国相关规定的要求对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相关账簿、会计报表、记账凭证、现金记账和银行存款记账等书面材料进行打印并且进行立卷归档。其二,对电子会计档案保存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建立科学的电子会计档案保存管理机制,选择质量较好的磁盘介质对电子会计档案进行备份,同时需要保证备用磁盘和存储盘独立保存,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存储介质采取一些防尘、防潮、防盗和防腐蚀的措施,对电子会计档案材料进行分类和编号;其三,对现有的电子会计档案借用制度进行完善,工作人员如果需要查阅电子会计档案时需要经过财务部门领导的批准,办理相应的借用手续。

第二,对电子会计档案的特征进行明确。如果想要最大程度的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对电子会计档案的特征有足够的认识,电子会计档案具有易变性的特征,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其一,电脑系统中的会计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工作人员可以随时对其进行删除或者增加操作,并且在更改后没有任何的痕迹,这种情况使电子会计档案容易出现自动更新和修改的危险;其二,电子会计档案的载体具有不稳定性,因为其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导致会计档案信息可能会发生一些改变;其三,当一些新技术应用到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中时,信息会出现丢失和变化的可能。以上原因增加了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为了最大程度减少上述情况的出现,管理人员需要对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特征进行明确,并且对各个特征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防范,从而让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三,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内容进行明确。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内容进行明确是保证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出现了一套新式的会计资料档案,新式的会计资料档案主要有:存储在电脑硬盘中的会计数据、磁性介质和光盘中存储的会计数据以及电脑打印的书面会计数据,会计数据主要有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等,与此同时需要将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和定点开发软件相结合会计软件的整套开发文档资料和会计软件程序等作为会计档案进行保管和管理,从而使电子会计档案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除此之外,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电子会计档案资料的来源必须真实可靠,为了保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管理人员需要对电子会计档案的来源进行严格的把关,并且对电子会计档案材料的形成、管理和使用过程进行全面的记录,确保电子会计档案完整、准确。

第四,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增强电子会计档案风险意识。电子会计档案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电子会计档案材料在归档完成和后期管理时,会出现意外删除和感染病毒等风险,所以必须要引进和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会计电算化产生后传统的会计核算被计算机取代,电子会计档案的材料会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中,如果发生火灾和窃取的情况,电子会计档案的材料非常容易丢失,为了减少上述现象发生,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需要强化电子会计档案风险管理意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防范。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其一,对电子会计档案的数据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对数据材料进行及时的备份,在进行备份时需要对光盘的质量进行检查,保证其质量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根据所有的电子会计档案归档的时间对其进行编号,在每年的年末对本年的电子会计档案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并且需要明确标明数据的内容和时间;其二,做好电子会计档案的保存工作,电子档案室需要满足防尘、防磁、防水、防潮和防震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在电子会计档案室内安装监控设备和防盗设备,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时在第一时间发出提示。

四、结束语

上述文章对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说明,并且对提高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对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建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档案局有关负责人就《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修订答记者问[J].财务与会计,2016(1):8-10.

[2]王庆东.传统会计档案与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比较研究[J].兰台世界,2014(2):60-61.

[3]胡薇.转型发展视角下地方高校会计档案的开发利用研究[J].山西档案,2015(3):79-81.

篇6

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和应用,使得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越来越多地被计算机所取代,会计电算化成为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成为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为适应会计工作规范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伴随着电算化会计产生的与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既相互配合,又密切联系的全新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二、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新特点

要了解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首先要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什么。国内外对会计电算化定义可一般表述为: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通过对电算化会计的明确定义,笔者结合电算化应用的硬件基础以及电算化规范,总结出以下几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

(1)会计档案的载体本身发生了变化。根据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不仅要电子会计数据,而且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这就使得电算化会计档案拥有了双重的会计档案载体,即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与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等形式在内的电子会计档案。

(2)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新的特点。由于不具备传统会计档案的直观可视性,电算化下的电子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视;电子档案易被修改;电子档案的保存,受到载体本身的质量、存放环境、存储信息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

(3)电算化操作流程及电算化信息系统维护要求带来的会计档案涉及范围的新特点。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条件下,从原始凭证的制作到会计报表的编制,都是靠人工完成的,因而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仅指那些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有关的附属资料。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所有的会计核算业务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由于计算机是一种特殊的操作工具,财务人员首先需要设计能被计算机识读的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然后才能借助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处理。由于这些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既是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够运行的前提条件,又是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故障维护查询资料,因而这些资料虽然不是会计核算活动的产物,没有具体的数据和表格,但是由于没有它们的支持,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就无法进行,所以必须作为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殊部分予以保存。

(4)电算化会计系统对人员的素质与系统安全操作提出了新需要。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求所从事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核算工作的各项专门方法,还必须同时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知识;而对系统安全性,则更因为网络与计算机本身的原因而提高,同时也对个人安全操作使用提出了新的需要。

三、会计电算化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结合电算化下档案管理的新特点,作者归纳实际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电算化会计虽已实施,但因为实施时间不长,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很多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问题:电算化会计档案需在一定的系统内才可视,因此目前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并对保存期限作了规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单位受条件限制,没有配备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还在使用老的针式打印机,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制度标准,建立专门的电算化会计档案保护制度;未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更易在不知觉的情况下被修改,因此在没有及时修订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档案保管人员职责情况下,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在所难免。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众所周知,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但目前一般单位都仅仅对以前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然后就去操作系统,在一定层面上而言,会计人员仅学会了操作,而管理与维护对他们而言就非常陌生,由此导致的结果与损失也非同小可。

有果必有因,笔者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电算化会计操作与规范要求,对以上问题发生的原因作出以下可能的判断;

(1)对会计电算化本身理解的偏差: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仅仅将电算化看成自动运算做帐的工具,而忘记了它本身所应包含的管理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等功能,从而心理上缺乏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重视。

(2)尚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论是档案管理部门还是档案形成部门,对归档工作重视不够,档案部门缺乏必要的措施及相应的业务指导,造成档案形成部门交什么、交多少都任其自然的状况,严重妨碍了电子文件、数据的归档。

(3)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由于没有完善的、针对电子文件的制度规范,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归档时仍旧沿袭手工管理时的老做法,只归档纸质文件,而且是将原来用手工记录的账簿、报表,改成了用计算机打印出来的账簿、报表。

四、如何改善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1)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以它们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的电算化会计软件,最好是具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电算化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如有联网,注意进行定期的补丁维护,避免因电脑安全或网络安全,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恶意修改。

(2)完善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a、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b、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c、建立严格的借用手续制度:查阅会计档案,需经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查阅本部门会计档案,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主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

d、建立电算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电算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e、建立电算化软件内的会计档案管理多用户、分权限调用制度。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各项内容要规定不同的使用权限。普通数据,可较大范围共享;涉及单位机密的数据,仅供一定需要的人员使用;而设计原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等,则只有主管人员或程序开发人员才能使用。通过这样设置,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减少人为修改的可能。

(3)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

由于电算化会计,不仅仅是要实现传统会计的功能,更有其他利用计算机高速度计算、分析能力的功能,所以必须相应增加专业人才,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为提供更有效的会计信息打好基础;同时电算化软件维护及系统安全的要求较高,这也需要会计部门相应增加一定数量的电脑高级人才,维护日常运作,开发更合理、高效的软件。

(4)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单位,有关领导应当高度认识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料进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并督促有关制度的建立。现今不少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单位,对会计档案资料的管理仍局限于手工管理阶段的经验,因此,应当进一步提高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把磁性介质档案资料的管理落到实处。

五、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展望

电算化会计档案作为会计档案的一部分,它与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相互配合、密切联系。如果说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是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基础,那么电算化会计档案就是电算化独特的个性,它代表着未来会计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的强大功能,必须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这一基础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前,《电算化环境对会计档案的影响及管理要求》,《交通财会》,2001年第10期

2.李新惠,《电算化会计档案应注意的问题》,《档案管理》,2002年5月

3.郭利萍,《电算化会计档案制度的建立》,《档案管理》,2002年5月

4.部莉君、赵伟,(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的相关影响),《现代审计与会计》,2001年第12期

5.支华,《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财务与会计》,2002年9月

篇7

1.会计凭证方面。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每月装订一次,在装订之前应分类整理,按顺序排列,检查日数、编号是否齐全,摘除凭证内的金属物,对大的张页或附件要折叠同记账凭证大小,避开装订线,同时检查凭证序号,看是否有颠倒,发现缺号要查明原因,检查附件是否有漏缺。凭证装订做到整齐、美观、坚固。最后,看凭证上的印章是否齐全。

2.会计账簿方面。会计账簿包括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属订本式的帐簿,应贴上封面;属活页式的帐簿,应加以整理,将空页抽出,用线绳装订成册,一年装订成一本。使用活页式帐簿,装订后再编写帐页顺序号。应附“启用表”和目录,记明每个帐户的名称和页次。每本帐簿立为一卷。账簿应牢固、平整,封面应齐全、平整,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帐簿,年终必须打印出全套总帐和明细账本,会计主管人员签章后装订。为了防止拆毁已经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应在装订处加贴封签,并由会计主管人员签章。

3.会计报表方面。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反映单位会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月度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季度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以及汇算清缴表等等。季度和年度会计报表按一、二、三季度和年度分别装订成册,每册为一卷。

4.其他会计档案。(1)文书部分包括各种经济合同、协议及其附件;财务工作计划,财务工作总结,财务决算资料,财务会议文件;财务分析资料;资信证明;工程决算资料等等;(2)报表部分:年度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报表;内部审计报告和其他重要会计档案;(3)各类企业证照:包括企业税务登记证,银行开户许可证;各类资格证明;以上这些会计资料和报表,由经办人在每一项业务完成时及时整理存档;也可以以年度一次整理,分类装订。

二、会计档案的保管

(1)会计档案由档案保管人员收集归档。存档前,经办人要整理装订,分类填制会计档案目录,写明案卷号,一切手续完备后,保管人员才能接收。(2)会计档案的存放应该做到:防火、防潮、防虫、防盗、防霉烂。保证会计档案完整无损。(3)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必须定期对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建立备份。每月备份不得少于一次。恢复系统数据必须使用最新的正式备份。每年末对所有需备份数据采取刻录光盘的形式备份,统一交档案室编号归档管理。(4)必须妥善保管好会计数据的移动备份硬盘,移动备份硬盘应贴上标签并用印章或封条签封。存放在安全、洁净、防热、防潮、防磁的场所,并定期进行转储。移动备份硬盘不得随便乱放和外借。(5)会计档案的移交。负责会计档案的保管人员,应相对稳定。如果保管人员有变动,必须办理交接手续后才能离开。(6)会计档案保管年限。会计档案的保管年限,按财政部有关会计档案保管年限执行。一是会计凭证保管15年。二是会计账簿保存15年,其中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保存25年。三是会计报表保存10年,其中年度决算表永久保存。四是发货票保管5年。保管年限期满后方能销毁。(7)会计档案借阅的批准权限。本单位财务部内部人员借阅会计档案。会计档案存在财务部的,经财务部负责人批准后,由档案保管人提供;会计档案存在档案管理部档案库的,经财务部负责人准后,由档案库保管人员提供。查阅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不得离开现场。本单位其他部门借阅会计档案。会计档案存在财务部的,要经财务部负责人批准,方能借阅;会计档案存在档案库的,要经档案管理部和财务部负责人批准,方能借阅。(8)会计档案的销毁。公司会计档案的销毁。应由档案、审计和财务部对应销毁的会计档案共同进行鉴定,经公司主管领导审查后,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销毁清册审批表”。报批准方能销毁。会计部门保管的会计档案的销毁。应由会计部门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销毁清册审批表”。由档案、审计部门鉴定、审批和监销。会计档案保管期满应销毁时,其中有的原始凭证还有使用价值的,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保管。直至保管到确无使用价值时再销毁。会计档案销毁后经办人应在销毁清册上签章,注明“已销毁”字样和销毁日期,同时将监销情况写出书面报告,一式两份,一份报本单位领导,一份归档备查。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也应不断创新,以适应会计发展的需要。

篇8

(一)会计凭证类。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二)会计账簿类。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明细账、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簿。

(三)财务报告类。包括月度、年度财务报告、其他财务报告,报告中要有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四)其他类。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及其他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及各核算单位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核算资料。

第二条会计档案的整理。

会计年度终了后,应将装订成册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立卷。各种会计档案应按会计档案材料的关联性,分门别类地组成几个类型的案卷,将各卷按顺序编号。

(一)会计凭证

(1)按月立卷:每月末将装订成册的凭证,统一登记案卷目录,每月立卷一份。

(2)分散装订:根据凭证的多少,分散装订,做到整齐、牢固、美观。

(3)装订封面的所有内容要填写齐全,包括:单位名称、年度、月份、起止日期、号码、装订人签章等。

(二)会计账簿:各种会计账簿办理完年度结账后,除跨年使用的账簿外,其它均需整理妥善保管。

(1)会计账簿在办理完年度结账后,只在下一行的摘要栏填写“结转下年”字样,不填其它内容。

(2)会计账簿在装订前,应按账簿启用表的使用页数,核对各个账户账面是否齐全,是否按顺序排列。

(3)活页账簿去空白页后,将本账面数项填写齐全,撤去账壳,用坚固耐磨的纸张做封面、封底,装订成册。不同规格的活页账不得装订在一起。

(4)会计账簿的装订顺序:

a.会计账簿装订封面;

b.账簿启用表;

c.账户目录;

d.按本账簿页数,顺序装订项页;

e.会计账簿装订封底。

(5)装订后的会计账簿应牢固、平整、不得有折角,掉页现象。

(6)账簿装订的封口处,应加盖装订人印章。

(7)装订后,会计账簿的脊背应平整,并注明所属年度及账簿名称和编号。

(8)会计账簿的编号为一年一编,编号顺序为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分户明细账、辅助账。

(三)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编制完成并按时报送后,留存报表均应按月装订成册,年度终了统一归档保管。

第三条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

(一)当年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业务人员保管一年,期满后转入档案室并由专人保管。

(二)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全部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保管、调阅、销毁等一系列工作。

(三)机构变动或档案管理人员调动时,应办理交接手续,由原管理人员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将全部案卷逐一点交,接管人员逐一接收。

(四)磁性介质会计资料的归档。年度终了,系统管理员将当年账簿、报表等会计电算化资料备份并详细标注,装盒交档案室归档。包括:会计年度数据备份盘;同期的操作系统、相关应用程序软件及会计核算系统软件;操作人的密码、操作日志等其他会计资料。会计档案磁性资料保管期限与书面资料一致。会计软件保管期截止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后五年。以磁性介质保存的会计资料,根据保管期限,由系统管理员定期复制,且应标识清楚,双份归档,异地存放。

第四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保存和定期保存两类。定期保存的会计档案其保存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详见附表一。

第五条会计档案的借阅。

(一)建立会计档案清册和借阅登记清册。

(二)凡需借会计档案的人员,须经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调阅手续。

(三)借阅会计档案人员,不得在案卷中标画,不得拆散原卷册,更不得抽换。

(四)借阅会计档案人员,不得将会计档案携带出外,特殊情况,须经局领导批准,需要复制会计档案的,须经局领导批准后方可复制。

第六条会计档案的销毁。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除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情形外,按照以下程序销毁:

(一)会计档案保管期满,由档案管理人员会同财务人员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

(二)局分管领导要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三)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同级档案机构、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派人员监销。

(四)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核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第七条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当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单独抽出立卷的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

在建项目尚未完成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已满也不得销毁。

第八条会计档案的移交。移交会计档案,双方应当办理会计档案交接手续。

移交会计档案时,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等内容。

篇9

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档案管理,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企业的发展不协调,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目前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会计档案管理问题日益显现,成为制约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发展的瓶颈。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许多企业认为作为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就是要按规定设置账簿,进行核算,出具财务报告,整理档案是可有可无的,以致不设置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忽视会计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财务业务与档案管理严重脱节。二是定义不清、管理缺失。有些企业认识到了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设置了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但是对会计档案的定义不是十分清楚,造成归档不全面。由于对档案管理知识和信息化管理知识的缺乏和重视,以及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造成在事件回溯和证据采集过程中丢失有力的依据和资料,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三是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不到位。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的档案管理素质不高。会计档案的收集和整理直接与会计从业人员打交道,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直接关系到会计档案整理的质量。另一方面,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会计档案管理岗位属于专业技术岗位,作为专业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熟悉档案管理流程和管理要求,熟练掌握管理技能是最基本的技术要求。多数企业对所属人员的专业、相关培训和教育均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以致企业会计档案收集不完整,档案管理混乱,查询不方便,甚至遗失等。四是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目前多数企业在会计档案管理方面没有建立一整套立卷、归档、保管、借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无章可循。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缺乏,造成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严重脱节,数据不一致,管理不同步,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

二、加强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的对策

针对企业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方面加强管理。首先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提高认识。会计档案管理不仅是档案管理的组成部分,更是财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各企业应依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明确责任,确定职责。其次要明确定义、细化管理。为全面系统的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企业培训部门需适时组织培训或者引进专业人才积极配合档案管理部门对本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准确定位。档案管理部门要明确会计档案管理的内容,通过“6s”管理、“精细化管理”、“贯标体系建设”等方式加强对企业会计档案的基础管理,可以通过课题的形式进行攻关,实现档案管理的深层次探索,从而形成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再次要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财务会计部门各岗位是企业财务会计档案整理的第一岗位,财务人员是会计档案资料整理的第一人,直接关系到档案整理的质量。各企业单位应重视和加强对本企业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会计档案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招聘、吸收具有计算机知识和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方面知识的员工从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熟悉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基本规律和要求,熟练掌握

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技能,监督指导本企业财务部门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和利用等工作。最后要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会计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体系建设是档案管理最基础的工作,必须按照《会计法》和《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立卷、归档、移交、借阅、保管、安全、销毁等一系列手续,保证有章可循。如对档案的立卷、归档和移交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格式和规定的要求进行。保管期满销毁的时候,必须由档案管理机构和财务部门共同提出销毁意见,报请单位负责人审批,编制销毁清册并详细列明档案项目等等。实行会计电算化和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企业要同步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企业会计电算化、办公自动化和档案信息化的融合,明确流程,规范管理。

三、总论

会计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重要档案,是对一个企业经济活动的记录和反映。通过会计档案可以了解企业业务信息,可以检查企业的遵纪守法行为,还可以为上级乃至国家制定决策提供参考等。会计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企业在发展中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只有充分认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监管,规范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才能保证为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资料。

篇10

(一)会计档案立卷不规范。有些单位会计凭证装订封皮项目填写不全;会计凭证封粘处没有会计人员签章;如今单位普遍实行电算化,会计账簿、会计报表需自行打印保管,装订时未认真核对,张数有所缺失;有些单位账簿装订后未编写页码,也未编制有页码对应的账簿目录,给查询工作带来不便。

(二)会计档案保管种类不齐。有些单位会计档案只涉及会计凭证、会计总账、明细账以及年度会计报告等资料,对于办法中规定的其他会计资料,如纳税申报表、税务稽查文书、年度预算编制方案、资产管理报表等材料未系统的整理、装订、保管,查找以上相关历史数据时,常因经手人员更换等现实因素,费时费力。

(三)会计档案保管重纸质,轻电子。很多单位会计档案保管除了文件类材料进行电子归档之外,其余会计报表、预算报表及资产报表等均未实现电子存储与纸质档案同步管理。会计、预算、资产等这些重要的报表不及时整理,进行电子备份存储,容易因人员更替,办公计算机更换等原因造成丢失。

(四)会计档案重保管,轻销毁。有些单位会计档案移交后没有按照永久、定期两类分别保管。办法规定会计档案保管期满,确无保存价值的,可以进行销毁。然而实际工作中,因销毁首先需要几个部门共同对会计档案进行鉴定,然后编制销毁清册、进行销毁,流程严谨而繁杂,故有些单位在会计档案室还未达到最大容量的情况下,忽视销毁工作,造成会计档案永久积累。

(五)会计档案查借阅随意。会计档案作为记录单位经济业务的史料,是单位的商业机密资料。有些单位不仅未建立会计档案查借阅制度,而且在未办理相关审批和登记手续的情况下随意将会计档借阅他人查看或复印,数据安全保密意识薄弱。

二、规范会计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重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颁布正是国家财政部重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体现。提高单位领导、财务人员对会计档案重要作用的认识,转变出具年度财务报告,完成财务考核指标便是终结年度财务工作的老观念,会计档案管理作为财务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收好尾才算得上财务年度工作的圆满完成。

(二)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依据办法和财经制度建立符合单位实际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会计档案归档的内容范围,划分好移交单位综合档案室管理的资料和财务部门内部保管的资料。明确归档资料的存储形式,纸质存储或电子存储,或纸质电子双重存储。明确归档程序、移交手续,分清财务部门和综合档案管理部门的各自职责。配备“五防”设施,完善档案管理室的安全措施。建立电子档案备份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件和认为篡改。

(三)规范会计档案立卷工作。封面和档案盒上有关项目必须填写齐全;粘封装订线,并在粘封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自行打印的账簿做好编制页码并附有页码对应的目录;定期组织对会计档案立卷、装订工作进行检查,纳入财务考核,使会计档案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四)遵守保管期限和履行销毁手续。新办法规定,会计档案保管期限氛围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10年和30年。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同财务、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共同鉴定,严格审查后,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按照相关程序进行销毁。

(五)完善会计档案查借阅制度。建立会计档案查阅、复制、借出登记制度,应设置“会计档案查阅登记簿”,用来登记查阅人、查阅日期、查阅用途、归还日期等。本单位人员查阅会计档案,需经过财务部门负责人同意;外单位人员查阅会计档案,要经过单位负责人批准,并出具正式介绍信。

(六)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知识培训。会计人员是会计档案整理的第一责任人。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程度,决定了会计档案案卷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加强财务人员对会计档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档案管理是一门学问,需要会计人员去认真学习、去积极探索。通过学习和探索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自身素质。

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可以促进单位财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可以充分发挥会计档案的经济价值,使会计档案更好地为单位战略发展和风险控制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龙玉兰.新形势下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20).

篇11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157-02

会计档案是经济活动的历史记录和经济效果的综合反映,也是开展经营活动、进行经济分析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资料,规范、完整的会计档案,可以帮助财务人员核查历史,为工作提供事实依据,还可以从中学到相关的业务知识,借鉴到先进的管理方法,对会计工作起到推动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谈一谈企业全面规范管理会计档案的一些体会。本文提出外部会计档案和内部会计档案的管理理念,旨在更有效地利用会计档案,服务企业,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一、会计档案管理现状和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体系的日趋完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管理中日益凸现。理论界和企业界都提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理念,而这一理念的核心内涵就是实行财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财务管理的最后环节,也是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

1.会计档案种类不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提出必须保管的会计档案为四类。这四类主要包括会计凭证类、会计账簿类、财务报告类和其他类。笔者根据检查掌握的情况来看,第四项其他类的会计档案中所指的“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多为银行对账单和调节表以及各种荣誉证书,其他诸如会计档案移交清单以及近年来增加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评价等有利用价值的财务资料均未按会计档案管理要求管理,查找起来非常困难,给工作带来诸多不利。

2.会计档案管理质量不高。没有使用统一的会计档案封面,封面书写不规范,签名盖章不齐全,装订不整齐,没有编写页码等,查询工作非常困难。

3.会计档案保管条件较差。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财务工作的最后环节,并未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会计资料保管条件差,有的单位未设立保管库房,随意堆放,造成丢失。

4.会计档案管理技术落后。由于空间的限制,很多单位的会计档案在库房重叠或零乱放置,查阅困难,没有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没有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会计档案。

5.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很多单位管理会计档案的人员不懂得会计档案的规范管理,从接收开始至销毁结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按照规定建立统一的、规范的管理,如永久和定期未分别装订保存,未按编号顺序由左至右、由上至下排放等等。

二、会计档案管理内容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各企业经营管理具体情况以及财务管理特点,笔者认为将会计档案应分为两类分别管理,以提高会计档案利用功效、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1.会计档案分类。随着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细致化,财务工作内容和范围也不断延伸和细化,日后可保存利用的会计资料越来越多。

(1)外部会计档案。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定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保管的会计档案。这类档案必须按规定移送至专设的档案管理部门妥善保管。

(2)内部会计档案。是指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紧密相关、由财务人员根据岗位分工,在办理业务中形成的或搜集的(除外部会计档外)具有连续利用价值的有关文字和数据资料,但未包括在国家规定的会计档案管理范围内。内部会计档案由财务部门内部负责保管。

2.内部会计档案管理内容。外部会计档案可以说人人皆知,本文不再赘述,重点对电网企业根据财务部门岗位分工提出内部会计档案管理的一些想法,供探讨。

内部会计档案根据业务传递及管理要求,明确岗位责任,细化岗位归档内容,主要分类有:

(1)预算管理类。预算管理是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围绕各项经济活动,采用价值量和实物量等形式,通过预算对公司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流进行整合,分配资源,落实责任,监控执行,考核评价,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管理活动。

财务预算依据业务预算编制,业务预算是基础、财务预算是核心,所以编制财务预算搜集的业务预算,包括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等;上级单位预算的批复、预算分解方案、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年度业绩考核、预算管理的有关文件以及其他预算资料。

(2)工程管理类。工程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项目繁多,涉及的资金量非常大,所以财务部门要管好工程的核算工作,必须做好日常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如项目批准立项的有关资料、工程概预算、工程投资计划、按项目编制的材料设备领用计划和退库汇总清单、工程管理有关文件、工程管理报表、工程项目审计报告等。

(3)资产管理类。资产盘点报告、资产调拨手续、资产管理有关文件、资产管理报表。

(4)税政管理类。单位纳税申报表、进项税抵扣表、单位代扣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税务稽查处理等有关外部检查决定或意见书、税政管理有关文件、税政管理报表。

(5)合同管理类。购售电合同、并网调度协议、其他与电价有关的协议、其他经济合同、合同管理台账。

(6)电价电费(包括各种财政性基金)管理类。营销部门提供的各种报表(财务报表编制依据)、电价电费分析报告、电价电费管理文件、电价电费管理报表、电力交易电量结算单。

(7)财务稽核类。年度稽核计划、稽核工作方案、稽核工作底稿、稽核工作报告、被稽核单位整改报告、年度稽核工作总结。

(8)其他类。年度财务工作计划、年度财务工作总结、财务综合分析报告、银行账户开户和销户手续、银行票据登记簿(包括作废票据)、发票领购申请表、发票存根、年检登记、变动等资料、会计工作移交清单、各种债权债务诉讼的有关资料(包括书、判决书等)、往来询证函、增值税发票确认单、企业年度工作报告、企业内控评价报告、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等。

三、内部会计档案规范管理

1.会计档案归档原则。

(1)财务部门各专责根据岗位职责,在日常工作中形成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资料,必须归档管理。

(2)归档的会计资料,必须遵循其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其有机联系,充分考虑会计档案的业务传递及岗位类型特点。

(3)会计档案按外部会计档案和内部会计档案分类归档,按年度保持其完整性和时间衔接性。

(4)根据财务部门岗位设置情况,筛选各岗位有关具备连续性、系统性的内部会计档案资料。

(5)内部会计档案具有重点性和适用性。

(6)根据需要保管的档案,制定统一格式,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便于查询利用。

(7)会计档案管理专责具体负责会计档案接收、整理、存放和移交等工作。

2.建立财务部门内部会计档案管理流程。按照财务工作岗位要求、业务传递顺序以及工作特点,制定财务部门内部会计档案管理标准和岗位档案移交程序,确定会计档案在财务部门内部的归档内容,从种类、整理、装订、保管、移交以及借阅、销毁等一系列过程进行规范,明确保管内容、保管流程和保管期限,保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和会计档案的实用性。

3.会计档案存放规定。不管是外部或内部会计档案必须科学管理,要求单设库房或柜架,排列科学、存放有序;外部会计档案的电子档案按照国家规定,必须一式三份,一份封存保管、一份异地保管、一份提供利用,注明内容、时间和姓名,贴好保护签封,装入特制的盒子。注意保密,防火、防盗、防光、防有害气体、防热、防潮、防虫、防尘、防磁等,严防损毁、散失和泄密。

4.利用信息化平台,积极采用会计档案电子化、网络化,提升科学管理会计档案,提高会计档案查阅速度和利用效率。

5.培养和建立一支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是集多种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既要熟悉掌握档案管理的理论及技能,又要精通财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因此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解决会计档案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根本。

6.内部会计档案由财务部门内部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根据利用时间确定保管期限,内部会计档案属财务部门所有。

四、建立内部会计档案管理的现实意义

会计档案具有原始性和不可替代性,管理强调“及时收藏、妥善保管、充分利用”。建立内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财务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贯穿于财务工作始终,会计资料保存的越多、越细,借鉴的作用就越大,工作效率越高。但由于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不能也不会收纳规定以外的会计档案,为了财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财务部门必须建立本部门内部会计档案管理规定,明确内部会计档案管理有关事项,确定各个环节规范管理标准,体现财务管理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

2.快捷、便利查询,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服务功能。对于没有集中保存在档案管理部门的内部会计档案,由于存放在财务部门内部,可以随用随查,不受时间、人员限制,查阅起来非常方便,档案的利用功效得到了有效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便于财务人员更换(包括调离、轮岗等人员变动)后即刻开展工作。财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岗位设置必须符合不相容原则,同时财务工作必须定期轮岗制度,财务工作所具有的这些特性,决定了会计档案保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了使轮岗或新老交替后的财务人员能尽快地熟悉、接任新工作,则查阅前任留存的工作资料(内部会计档案)是最好最便捷的途径,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人员更换造成工作无法即刻开展的被动局面,避免岗位换人后不能借鉴前者的工作长处,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影响整体财务工作。

篇12

一、会计档案的概念及特点

1.整体性。每一个会计年度产生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之间是相互紧密联系的整体,保持会计档案管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是整理好会计档案的基础。

2.稳定性。会计档案虽然形式范围广、内容和种类繁多,但它的基本成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是具有稳定不变性的。

3.规律性。每一个会计年度产生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在反应一项经济业务活动时,从业务发生到结束,都是连续不断的记录,具有相互牵制、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规律性。

4.专业性。会计档案是通过会计核算的方法形成的,而这种方法是会计特有的专门手段。通过这种专门手段形成的会计档案是与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紧密相关的,其内容是直接反映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所有各项经济业务收支情况,表现出会计档案的专业性。

二、会计档案管理分类

会计档案管理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会计资料等会计核算的专业材料。

1.会计凭证: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2.会计账簿:总账、明细账、现金及银行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及其他会计账簿。

3.财务报表:财务报告、会计报表、及其他财务报告。

4.其他类:如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三、归档前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账簿装订前的工作。首先按账簿启用表的使用页数核对账户是否相符,账页是否齐全,序号排列是否连续;然后,按会计账簿封面、账簿启用表、账户目录和排序整理好的账页顺序装订。

2.活页账簿装订要求。将账页填写齐全,去除空白页和账夹,并加具封底封面;多栏式活页账、三栏式活页账、数量金额式活页账等不得混装,应按同类业务、同类账页装订在一起;在装订账页的封面上填写好账簿的种类,编好卷号,由会计主管人员、装订人或经办人签章。

3.账簿装订后的其他要求。会计账簿应牢固、平整,不得有折角、缺角、错页、掉页、加空白纸的现象;会计账簿的封口要严密,封口处要加盖印章;封面应齐全、平整,并注明所属年度及账簿名称、编号,编号要一年一编,编号顺序是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分类明细账;旧账装订完毕后,按规定要求进行保管。

四、加强会计档案管理还应做好以下几条

1.准确立卷。装订会计凭证必须使用会计凭证专用装订封皮,封粘装订线,并在封粘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封皮表面的有关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装订完毕后必须按月先后顺序放入会计专用档案盒中,认真逐项填写档案盒面上的内容。年度结束封账,活页账簿必须将空白账页取出,已设置会计科目但无业务发生的账页则应保留。必须按账页编号顺序填写“目录”及“账簿使用登记表”,与账簿一并装订。

2.及时归档。会计档案是一种社会资源,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和完整,必须按规定交本单位档案机构或档案工作人员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都不得拒绝移交归档。《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以由会计机构暂时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管理,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确需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3.严格保管制度,确保安全。保管好会计档案是充分发挥会计档案作用的基础,各级会计部门和档案部门都应重视对会计档案的保管。按规定要求选配政治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管理人员和保管人员;配置适当规模的档案库、档案架和其他必要的档案设施;配备防盗、防火、防晒、防潮、防蛀的设施和实施安全措施,实行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还要做防磁、防鼠咬等工作,逐步实现保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真正做到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安全保密。

4.严格查阅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查阅和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各单位应建立健全会计档案查阅、复制登记制度。会计档案是历史纪录的原始材料,在数量上一般都是单份,且很多内容有一定的机密性,这决定了档案提供利用时,应采取在档案室内查阅的方式。

5.严格档案销毁制度。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会计档案的销毁应按照下列程序销毁:

(1)由本单位档案机构会同会计机构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

(2)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3)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参加监销。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4)监销人员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核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6.加大会计档案的监管力度。在各项会计业务检查中,将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纳入其中,以加大对会计工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检查与监督。档案部门应会同财务、审计部门定期出具财务档案质量评估,就会计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系统性出具意见书。

五、充分认识会计档案在单位日常业务活动中的重要性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告和其它会计核算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会计档案是记录过去的各单位经济活动,它以所有的原始数据为各单位提供可靠的信息,为各单位制定详细财务规划、计划、调查取证以及进行财务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它必须引起各级部门及单位的高度重视,为搞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要明确专人管理,对会计档案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艾文国.会计电算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篇13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概念

电算化会计档案,是指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数据、会计信息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具体包含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软件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和其他会计资料。与传统的手工记账、登账的纸质会计档案相比较,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必须要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才能查看和取得,这是其特有的存在和存储形式,在管理、保存的方式、方法上电算化会计档案相对复杂,同时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更具有灵活性。

2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企业都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从业人员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工作效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问题。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难以合理保存

电算化会计档案主要包含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部分。一方面,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下,很多企业并未设置专门的会计档案保管机构,纸质档案的保管存在着档案分类模糊、档案柜凌乱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档案存在容易丢失、篡改、销毁不及时等问题,会给各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电子档案的保管主要借助于一定的硬件和软件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会计档案的保管难度。目前,许多企业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面临着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使用的情况。还有一些单位受条件限制,未选择质量优良的存盘介质对会计信息进行备份,未实行备份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的丢失;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未养成每天备份数据的习惯,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部分账务数据就会丢失,无法进行补救。

(二)会计档案缺乏完整性

在我国,所有有条件进行独立核算的单位,都需要将其全部的会计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保存,这就是会计档案管理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应该依据相关的法规制度保管所有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的会计数据;二是企业的会计档案信息应当包含全部的会计核算资料。但在现在的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一方面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即由于会计信息是通过磁盘或光盘等磁性介质存储,专业人员可以不留痕迹的对电子数据进行修改;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完整性难以保证,即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大部分会计数据集中在磁盘、光盘等磁性介质上,如未经授权的人员复制、伪造、销毁一些重要的会计数据,会导致会计信息不准确、不完整。

(三)企业缺乏必要的专业人才

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依靠财务人员手工记账、对账等,但当电子计算机被引进到会计的日常工作中后,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就越加明显。一般的会计人员业务经验丰富,但计算机知识相对匮乏,难以处理需要应用计算机进行的会计工作,并且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或者出现错误的操作就会使原本的工作成果丢失,甚至会影响到全部的会计档案数据。而一般的计算机人员虽然熟悉计算机的操作流程,善于处理计算机故障,但对会计知识知之甚少,这就导致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无论是日常的数据处理还是会计档案数据的保存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3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档案的保管呈现出的特殊性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为了更有效的做好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我们必须要根据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档案的特点,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力求做好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

(一)完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难点主要在电子数据的管理,即存放在计算机内的数据保管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只有通过完善相应的保管制度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保管风险。首先,应将会计档案资料严格分类,单独保存。企业可以将会计档案按会计核算资料和会计文件分别归类,会计核算资料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文件包括系统设置文件、科目代码文件、期初余额文件、当期的账务资料、其他核算子系统的数据文件等。其次,加强会计电子档案的保管。企业应将电子数据进行数据备份,加密保存,并定期进行数据检查以降低风险;将进行日常会计核算的计算机与互联网脱离,以避免网络黑客的攻击;应在计算机系统软件升级时,同步升级相关的原有资料文件。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避免会计档案的丢失和损坏。

(二)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法制观念

企业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缺乏完整性的根本原因是会计档案管理的法律观念淡薄,会计从业人员只有在思想上重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在行为上严谨,才能保证企业账目的清晰性、数据的完整性,避免道德风险。一是企业应根据其企业章程和国家相关政策,制定一套完整的会计档案保管、存档、借阅、移交、销毁制度,并将这一制度与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相衔接,保证其法律约束力。二是企业应开展必要的法制宣传。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与法制宣传教育,避免会计从业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导致的篡改会计档案、非法盗取会计资料的行为。三是企业应加强高层主管对基层会计人员的引导作用。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完整性的实现,与高层主管的指引作用密不可分。企业高层主管应经常巡视、检查会计人员工作,监督基层管理者是否遵循企业的规章制度,并帮助下属解决某些特殊问题。总之,企业会计档案的完整性需要借助于制度的安排、法制宣传、管理层的协调,只有以上三者的有效结合才能保证会计档案管理的完整性。

(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

人力资本作为企业重要的资源之一,应当得到企业的有效利用。在会计电算化部门,企业应引进综合性人才以此来加强对会计电子档案的管理,为提供更加有用的会计信息、进行更加精确的会计核算提供必要的基础。在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中,企业需要的是同时具备计算机技术、会计档案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综合性人才。一方面在引进专业的会计人才的基础上,相应增加一定数量的精通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电脑高级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有重点地培养一批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熟悉电脑操作的综合人才,推动企业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由“核算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发展。

总之,会计档案记录和总结着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是企业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料。近年来,电算化会计档案已经逐渐替代了传统会计档案,成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主流,因此,企业注重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档案的管理对企业的管理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也应当与时俱进,以求形成合理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为企业经营奠定基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