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监理专业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工程监理专业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工程监理专业

篇1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广东省 身材: 170 cm 63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8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类:土建工程师 工程监理 总监代表

工作年限: 6 职称: 中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广东华鸿房产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7-06 ~ 2008-06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工程部部常务副经理

工作描述: 在华鸿房产陶金家园配套项目二期工程施工中独立处理施工的整个流程事务,并协调各部门工作,主持工程部日常工作。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茂名市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4-04 ~ 2007-06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现场监理工程师

工作描述: 先后在电白丽涛花园住宅楼工程、电白人民路改建工程、茂名电信大楼工程。 担任现场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代表等岗位职务。

离职原因: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预结算兼资料员

工作描述: 负责该工程的预结算及资料填写整理。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广州电白二建起止年月:2002-08 ~ 2003-10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施工员、资料员

工作描述: 施工员---工程施工现场组织管理,放线,质量、进度监控等。 ---主要业绩:番禺雅居乐。资料员---工程试验品送检,工程验收记录、资料归档,竣工资料制作等。 ---主要业绩:和平家园。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 2002-07-01

所学专业一: 建筑工程技术 所学专业二: 工程管理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1999-07 2002-07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 大专

2004-04 2004-07 广州大学 工程监理 全国监理工程师上岗证

2006-09 广东工业大学 工程管理 本科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2002年大专毕业即进入广东电白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工作,先后担任番禺雅居乐工程、广州和平家园住宅楼工程施工员兼资料员工作,在工作中虚心向项目部的其他同事学习,掌握了工程施工的基本程序并能妥善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003年进入中山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工作,在中山火炬开发区复盛机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担任预结算兼资料员,负责该工程的预结算及资料填写整理归档。

2004年进入茂名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工作,先后在电白丽涛花园住宅楼工程、电白人民路改建工程、茂名电信大楼工程担任现场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代表等岗位职务,工作踏实认真,责任心强,较好的完成了公司指派的任务;2004年-2007年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公司先进监理工作者。

在工作之余本人通过不断学习,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并进入广东工业大学建筑施工管理专业本科学习,明年7月毕业。

2004年本人参加了广州大学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学习,并取得全国监理工程师上岗证,2007年本人参加了建设厅、省市建委、监理协会等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考试,获得了省监理员、见证取样资格证、旁站监理员等证书,2007年11月通过工程师资格认定。

2007年6月,本人进入广东华鸿房产有限公司陶金家园项目工程部,担任工程部部常务副经理的职务至今,在华鸿房产陶金家园配套项目二期工程施工中主持工程部日常工作,并使工程能顺利地交房。该工程为33层住宅精装修工程,且本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

自我评价:

篇2

中职校对口单招班参加高考,建筑力学这门课是建筑专业班的专业基础课,并且是最能拉开分值的专业课。但是单招班建筑专业考取本科的越来越少,大多数能考取专科,还有一部分是落榜的,同学们辛苦三年没有得到他们希望中的回报,并且对中职学校而言在社会上的声誉也会变差,对学校的招生率会有一定的影响。

是什么原因导致建筑专业的中专生对建筑力学这门课没有兴趣,学不好呢?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方面考虑原因。

1 教师方面

上学期间,学生一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在学校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家长,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所以才会有好老师带出好学生,坏老师迫害学生的说法。小学生将老师的话当做圣旨,初中生开始有顶撞老师的现象,而职校老师会有被学生欺负到哭的例子,因为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变了,所以每个阶段的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就会不一样。老师的鼓励和老师为学生设身处地考虑对学生来说太重要了,老师的一句话一个鼓励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在乎,这样学生做任何决定前都会考虑一下老师的感受;如果老师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就会有“既然老师不在乎我嘛要在乎“这样的想法,在乎都是相对的,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真的是不可缺少且无法代替的,老师对学生真的很重要。

2 学生方面

学生进职校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数同学是因为没有考取普通高校,在家没事干在外没有合适的工作,于是进了职校,所以学生对于自己的定义就是在学校里面混混日子。学生第一次接触专业课,如果开始没有学习好的话会越听越难,然后越难就越不想听,由此恶性循环下去学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再加上有的老师上课的时候遇到反应慢没有听懂的学生就会大声指责,这个时候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以后更加不想听课了,觉得这门课的老师是针对自己的,更严重的还会在这门课上和老师对着干,不仅影响老师的教学还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还有的学生对建筑专业本来不感兴趣,只是因为家长选了这个专业,那么学习的时候就提不起兴趣,并且觉得只是帮家长念书的。

3 家长方面

大多数家庭给孩子选择建筑专业都是因为觉得建筑专业毕业后方便找工作,或者家族中有做建筑这一行的,所以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爱好。本来就对建筑专业没有兴趣再加上家长的做主使得学生会有厌学情绪。在进入中职学校之后,家长的放纵不管或者是管得过严也成了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在学生心中没有魄力,学生就会有反抗的情绪,而这个情绪就会引起学生厌学。

知道学生不愿学习的因素,那么就可以从那几方面来制定改变计划,引领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建筑力学这门课专业性比较强,光用文字或者口头解释无法让学生们很好地接受并理解的。普通的教学不能帮助教师将知识教授给学生,要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让学生自己想学愿意学。不同的教学法可以达到不一样的效果,以下讲两种教学法及其对于建筑力学这门课的讲解所能达到的帮助。

(1)任务引领教学法。以工作任务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基于工作任务情境来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任务处理来进行学习。布置学习任务: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是为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共同活动,使得新知识、新能力的习得成为可能。老师在其中担任的角色很重要,因为如果老师布置的任务脱离学习,学生将会无法完成,导致教学又变成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一个模式。因此为了达到预想的课堂效果,老师在布置学任务的时候必须符合问题性、动机、情境、开放性、复杂度、意义这6个维度的特点。任务引领法的重点就是使教学任务与工作相对接,需要设置问题情境,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情境是基于工作任务的情境的。

平面汇交力系所涉及到的物体平衡就可以采用这个教学方法,学生对于如何使物体保持平衡会有好奇心。任务引领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成就感、胜任感,让学生觉得自己很重要,这样的自我感受能够督促学生自己主动学习。

(2)角色扮演法。设计特定的情境;扮演者在模拟的、真实的情境中,从所扮演角色的视角出发,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获得一定的心理体验。老师确定学习目标和领域,向学生阐明角色扮演类型,对整体过程进行安排和分配,计划和组织扮演过程等。学生必须熟悉角色扮演的整个过程和角色扮演的目标,查找相关资料。将角色扮演法应用于教学时,特别要注意在一个规定的时间段内,与其他角色协同尝试着承担并实施。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角色扮演法,学生才是主角,需要自己写剧本,老师的作用是检查学生写的剧本内容。角色扮演法比较有新意,在学生看来像是演戏,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这个不是回答问题、不是考试,自己可以展示一下,只要学生能够有这样的想法,班级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轴线拉伸和压缩杆件这一章就可以采用这个教学法,让学生安装老师布置的任务,扮演其中角色,自己感受拉杆和压杆,便于学生的理解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再好都需要老师恰当运用,老师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同时老师要多看到学生们优秀的一面、闪光的一面,谁都希望被表扬被鼓励,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是蠢的,鼓励赞美可以使差学生变好学生,谩骂瞧不起会使好学生变差学生。

除此之外,家是学生一个坚强的后盾,家长的理解和表扬对学生也会重要,“干得漂亮”“你真棒”“我爱你”这样的话如此简单,家长却吝啬得不愿说出来。当家长和老师在指着学生的时候,有没有通过镜子看看自己的表情,有没有反思过是不是就是这样的表情让学生不愿意学习,这是值得家长和老师思考的问题。

以上是对中职专业课――《建筑力学》这门课的教学研究,不管是建筑专业课还是其他课程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要到什么时候家长和老师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呢,希望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早点重视。

篇3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对于建筑结构课程仅此还不够。结构设计计算理论多,内容抽象繁杂、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仅凭课堂讲授不易使学生对结构有深刻的理解,加之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学生对结构体系感性认识较少。所以除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扩充教学信息量和增加学生对建筑结构的感性认识外,还应利用现场教学的直观优势。例如,利用业余时间到校园和周边建筑工地参观,让学生看到“建筑实物”,非常自然地就会明白混凝土框架结构、砌体结构各自的结构特点。又譬如,利用施工现场参观讲解钢筋混凝土肋型楼盖中梁、板、柱之间的传力关系,以及梁板柱中钢筋的布置。在参观中随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作答。例如,楼盖模板怎样支设,怎样拆除?单向板、双向板怎样区分?梁、板、柱钢筋绑扎的先后顺序是什么?工程量怎样计算?套用预算定额中的哪个分部分项工程?混凝土的自然养护时间应该是多少天?学生通过现场教学,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牢记于心。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要求学生有针对性的现场实践,巩固和充实理论知识并把实践过程写成报告,作为学生平时考察成绩的一部分,这样会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3提高专业教师素养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对书本内容的讲授,教师只需要具备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就可以胜任教学工作。现代高等教育强调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的综合素质培养目标,教师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促使高校教师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也应不断提升,正所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有一桶水”,“打铁还需自身硬”,单纯的“教书匠”已不能适应当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作为教学的主体之──教师,应注意以下4个方面:一是要加强学习,博览群书,深入研究,密切关注本行业本专业的发展动向,熟悉和掌握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和现行规范、规程、标准等。二是全局观念,把握好学科专业之间,相关课程间的先后衔接顺序和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保证所讲授的内容有的放矢,促进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三是教师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社会经历,把工程实例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体现真实感,把教师的社会工作经历告诉学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为今后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四是需要认真选用教材,备好课,适当将科研、教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五是对教学对象──学生群要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九零后与七八十年代的学生相比较无论是在个性、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是对社会认识、信息量的摄入和对知识渴求等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体系中教与学主体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正逐步转变角色,由教学主导者变为教学引导者,而学生也逐步地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盲从性少了。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的教学应更加开放更加教学相长,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知识共同提高。为把握这种变化和差异,应注重设置讲授内容,突出重点,深入浅出,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加上通俗易懂的例子增强课程的感染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得到学生的认可。例如,在讲授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裂缝宽度计算时,课前把面粉加水拌好裹在橡皮条上,待其干燥后拿到课堂进行演示。包裹的面粉相当于混凝土,橡皮条相当于钢筋。张拉橡皮条时,包裹的面粉其抗拉强度远低于橡皮条,故而在所裹面粉上出现第一条裂缝,再继续张拉橡皮条,面粉表面裂缝增多直至分布、间距趋于稳定。这时趁热打铁告诉学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因为裹的面粉和橡皮条在张拉时变形大小不同,形成了变形差,裂缝必然产生。学生有了直观感受后,再来讲述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计算,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而且掌握的比较牢固。另外还应注意到,建筑结构这门课专业性较强,相关课程联系广泛,教学难度大。力学是结构设计计算的理论基础,结构是依据力学原理建造的实物,没有力学理论,结构如同海市蜃楼。因此结构与力学密不可分。只要真正学好弄懂力学,结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因此在前期教学中应提高对建筑(工程)力学学习的重视程度,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学时,配备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力学课,打好基础推动后续课程顺利实施。

篇4

0 引言

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有计划地加强和改进实训教学环节,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学生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必需条件显的尤为重要。

1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定位

建筑业产值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位列第四,是国民经济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新增近300亿平方米,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将更加凸显。而我国建筑业长期以来从业人员文化、技术和综合素质较低、建筑产品质量较粗糙,因此提高建筑业尤其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整体数量和素质,是当前建筑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技术及管理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质量验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技术资料及工程造价等专业岗位的工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应满足“懂技术、会施工、能管理,具有创新精神、良好职业道德”的要求,其中“懂技术、能管理”就包括了能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有效进行成本管理。

在高职教育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没有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成本实训基地建设对形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成本管理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成本管理实训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开展情况

目前,成本管理实训在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开展情况主要包括两大内容,第一是工程招投标实训,第二是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具体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来,不管是实训内容还是实训时间安排都比较薄弱。

3 成本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成本管理实训基地建设内容主要有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内容。

3.1 硬件建设 硬件建设主要是实训室的建设,实训基地应包括如下实训室:工程造价软件实训室、、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工程开标模拟会议室、评标模拟室、招投标沙盘实训室、工程造价业务工作室、建筑工程构造展示厅、装饰工程构造展示厅、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骨架模型室、工程造价资料室、工程造价专业安装管道及设备展示厅等。

3.2 软件建设 软件建设是以实训基地硬件建设为基础,进行下列相应的软件配套:与实训室及实训功能相配套的实训指导手册,该手册中应明确具体实训项目的目的、要求、内容、课时分配、实训操作方法及考核评价方法等;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该办法中应明确实训室的使用要求,使用注意事项等;实训管理教师及实训指导教师培养办法,该办法应提出实训教师的能力要求、工作职责,及相应培养措施等。

4 成本管理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

4.1 成本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具体应满足:①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管理机构,如可以由学校组织成立校企合作实训办公室,具体负责实训基地的校企共管的相关事宜,形成“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②实训基地的工程造价、工程招投标等教学案例应主要来源于企业真实生产(经营)项目,推行项目化实训,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组织实训教学;另外部分优秀学生可利用实训基地的硬软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比如利用实训基地的工程预结算软件参与企业的工程招标与投标工作。③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可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换岗交流,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引入到基地。④实训基地除应满足本校学生成本实训和师资培训工作的开展以外,还应为本区域或周围兄弟院校、合作企业提供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师资培训等服务,将本基地建成为教学中心、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⑤以行业和企业标准为依据,形成按项目、按模块的教学培训标准,对实训教学和师资培训项目进行质量评价。

4.2 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应满足:①管理制度:有实训基地相关管理制度,有实训任课教师须知、学生实训守则、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文件悬挂上墙,并落实到位。②设备维护:建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及时维修问题设备,并做详细记录。③设备帐物管理:管理人员会使用资产管理软件,设备条码粘贴齐全无误,现场有资产纸质清单。④安全管理:有安全检查制度,有专人定期检查,有记录;灭火器放置位置醒目,取用方便;无其他安全隐患和事故发生。⑤环境卫生:实训室设备摆放整齐,桌面无尘,地面、墙面、门窗整洁干净,无杂物堆放。

4.3 师资配备 实训基地的师资应包括实训指导教师和实训基地管理教师两部分,其中实训指导教师配备的标准可概括为“双师素质、专兼结合、整体水平高”,具体解释为:①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同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全部为“双师型”教师。②直接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不低于20%,外聘技术人员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③有1名以上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副教授;有1个省级专业教学团队或1名省级以上专业带头人。④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务能力强,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⑤形成一支数量足够、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生师比在20:1以内(含培训学员)。

5 结束语

成本管理实训基地学生掌握生产一线基本技能的重要场所,所以基地建设应尽力做到环境的"真实性",实训基地能满足工程计价实训、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实训的功能。采用各专业共享的成本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将基地建设成为具有产学研多种功能、具有辐射作用的教学中心、 培训中心、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043-03

建设背景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建筑业从业人员人数将达到310万人,仅三门峡市及周边地区建筑业从业人员就达10万余人,按照技术与管理人才要达到30%的要求计算,则需要3万人。而现有技术与管理人员约1万人,实际缺口为2万人。按5年培养计划估算,每年急需本专业技能型人才总量为4000人左右。所以,作为豫西高职教育集团依托单位,我院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为三门峡市及黄河金三角地区建筑企业培养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造价员等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和各种高技能人才的责任。

总体建设目标

针对“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建筑行业高技能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重点做好实训项目的开发工作,切实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培养一支具有“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工程型教学团队。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为学生创业、就业创造条件,形成教学优势和育人特色。力争把本专业建设成向区域建筑行业输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平台,同时带动工程造价、监理与测量等相关专业群的发展,形成面向河南省乃至周边地区建筑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区域同类高等职业教育中产生示范辐射作用。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深化“行校联合,课证融通,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本专业和三门峡建筑业协会、三门峡市定额站、三门峡市安监站的友好合作关系,组建由教师与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按照“入门、专项、综合”三个学习阶段,重构课程顺序;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带动课程的全面实施;建立专业、行业企业、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动态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检验专业建设的成效。

按照以上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本着校企“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提出以下建设内容:

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前两学年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辅以一定时间的校内外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项能力。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适时安排实训内容,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融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技能,重点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最后一学年顶岗实训,重在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专兼职教师共同制定实训指导书和顶岗考核表,专任教师负责巡回检查,行业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负责指导、监管并提供考核意见,保障顶岗实训效果。

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力求做到“课证融通”,加强人才素质的培养 把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根据职业资格认证(二级建造师、质检员等)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并融入各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学生毕业时可取得建筑行业类的相关证书。

构建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岗位要求为标准,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方案,使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培养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围绕基本操作技能、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安排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程及实训环节,并把质检员、造价员等岗位认证课程融入到专业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按照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实训课程的比重。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整合课程结构,构成以文化基础、职业基础、职业技能为主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课程体系中突出实训教学环节,注重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过程(见图1) 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公共基础学习领域、技术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三大模块,把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放在核心位置,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将学习领域按照“工作过程”进行情境划分,使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学习领域教学模式的设计基于典型、完整的土建质检员实际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的采集、选取、序化由生产一线专家、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工人和专业教师共同研讨确定,将确定后的工作过程移入实训车间即教学性生产过程。专业教师将工作过程中要用到的理论知识从课本中提取,技术工人担任动手操作指导(师傅的角色),做到学生则既动脑又动手。

开发建设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优质核心课程 根据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行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突出能力培养,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融入课程。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淡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按照能力标准设置课程。重点建设好“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等4门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1)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以专业教学软件、工程案例、相关法规,完善建筑管理专业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加大课程开发力度,并编写相关的特色教材。(2)建设多媒体资源库,包括自行研制的CAI课件、购买CAI课件、专业教学光盘、专业教学视频等内容,供教学与学生学习使用。(3)建设职业资格试题库,包含质检员、造价员、材料员、资料员、安全员等职业资格试题,帮助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教学资源上传到校园网,方便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便于学生课外自我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尽快消化所学知识。任课教师通过在线辅导答疑、电子邮件、在线讨论等方式增加师生互动和交流。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能训练为保证,教、学、做同步进行,突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习环节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将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理论到能力的转化,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多媒体教学、仿真教学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打造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建设一支由专任教师和建筑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截止到2012年专兼职教师总数达到了22人左右,其中专任教师1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占教师总数40%以上,青年教师中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90%。通过进修、下企业锻炼等方式对专任教师进行培养培训。另外,通过校企合作与行业联系,不断从建筑相关企业聘请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

完善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设计实训项目,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训项目,并充分覆盖其他的相关专业,努力提高实训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并在原有实训设施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核心课程的需要,对与本专业教学有关的实训场所进行建设、整合和扩充。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实习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过程监控办法及考核标准,实行校内外实习实训项目负责制。同时,建立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了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培养适应建筑行业所需的建造师、质检员、施工员、安全员、造价员等生产一线职业岗位人员要求,结合现有建筑管理专业,拟新增招投标仿真模拟实训基地实训中心、工程项目管理仿真实训中心,专用场地面积100㎡,投资60万元。这两个实训基地建成后,也可以满足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等专业教学的需求。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将教室延伸到施工现场。选择理念与技术先进、区域影响好、与学生就业结合紧密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完善的指导和管理制度,强化实习管理和质量监控,构建师生信息反馈机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训导师加强指导。建立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在现有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再增设河南华盛工程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实行规范管理,满足本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需要。

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1)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三年内要完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施工质量检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程造价和招投标等实训项目的开发任务。在实训设备和师资配备上,要达到工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充分体现施工企业职场氛围。另外,在保证学生实训的同时,也可满足对外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的要求。(2)校内实训基地的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采用校企合作的运作机制,发挥企业和行业的作用,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使实训基地既可以满足学生校内实训要求,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和技术培训等业务。(3)积极面向市场。整合资源,积极开展对外服务、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发挥高职院校的师资、科研优势,在行业领域内以高新技术和创新意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4)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师资(教学、科研)团队,同时吸收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实训基地的管理和运作中。实训基地的管理要体现信息化,有完备的对外宣传、内部管理和奖惩机制。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在区域内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基地。

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抓手,推进职业

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建筑行业后备军

从新生入学开始进行职业素质培养教育,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在课堂学习和实训期间大量灌输建筑行业的职业特点,使学生摆正心态,在校期间就以一名建筑行业的职业人要求自己,寻找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从内因上解决学习动力问题。同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做好学生的生涯规划设计,为学生创业、就业创造条件,培养能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通过上述建设方案的实施,构建了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融教学做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形成了“课程服务岗位,项目融于教学”的专业特色,培养了一支具有“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工程型教学团队。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为学生创业、就业创造条件,形成了教学优势和育人特色。

参考文献:

[1]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11).

篇6

Abstract:Creation mode of mechanics course in direction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in security engineering specialty was discussed through investigating personnel needs on direction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in security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universities and corporat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mechanics teaching can utilize modular mechanics teaching methods, the three traditional mechanics can be opened into a unified architecture mechanics, divided into theoretical mechanics,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al mechanics of three modules, while optimizing the mechanics course knowledge, which can make the creation of mechanics course more targeted.

Key words:Security Engineering, Building Engineering, Mechanics Course, Discussion

安全科学技术学科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并与社会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学科[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全技术学科又形成许多分支学科,其中随着近年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工程分支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部分高校依托建筑行业开设了安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要培养适应建筑安全生产需要的,懂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技术又懂现代安全工程科学技术与管理的新型人才。

力学课程是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及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理论的学 科[2],主要包含工程力学(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内容,是土木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3]。目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数学和力学基础较弱,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在课时量被要求缩减的今天,如果不提高教学针对性,作为专业性基础课程的力学相关教学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4]。安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主要依托建筑行业,因此对力学课程开设的要求要高于安全工程专业其他分支。该文就如何在安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开设力学课程进行探讨。

1 力学课程在建筑工程分支研究方向的作用

建筑工程分支(土木类本科专业)专业除了开设通识课与技术基础课(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外,还开设建筑施工设计、结构设计原理、建筑结构设计等专业课程。这些专业课的学习和进一步研究总是以力学类课程为基础的,主要涉及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流体力学等。如常见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脚手架,其强度和刚度问题都与各部件的可靠安全工作紧密相关。结构设计、工程地质等专业课也都涉及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问题,这些正是工程力学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力学课程在安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分支开设探讨

在考虑安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分支研究方向的力学类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其专业特征,同时要注意处理好安全学科与土建学科的关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思路,切实做好安全工程与土建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交叉糅合工作,该研究者深入企业和相关高校开展了安全工程专业建筑安全方向人才需求和该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调研。

从调研情况来看,随着安全事业的发展,建筑行业急需安全工程的专业人才。但在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上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包括:

(1)由于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紧缺,建筑企业中安全员岗位目前往往不是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担任,可能是建筑工程相关专业毕业生在取得安全行业资格证书后担任。这些安全员安全专业技能缺失,对建筑施工等工程的安全评估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2)从事建筑安全工作的安全工程专业学生,虽是安全工程专业毕业,但缺乏土建类相关专业知识。比如施工和结构设计方面知识的缺乏,对工地现场危险源的判断与工程安全评估处理就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就需要该类学生在从事该方面工作时必须补充施工和结构设计专业知识,但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开设无论从学时还是深度上都少于土建类本科专业,导致在进行施工和结构方面知识补充时出现了极大的困难。此外,安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一般不开设结构力学,而结构力学是土建类专业必开课程之一,这也是结构类专业知识在补充学习时出现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理论课程学时压缩的情况,因此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全面开设力学课程存在一定困难。

综上所述,该研究者认为在安全工程建筑工程分支人才培养方案中,力学课程的开设应注意针对性,可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具体而言,该方向力学可开成建筑力学(包括理论力学模块、材料力学模块和结构力学模块),学时在72~98之间。

3 结语

随着建筑工程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安全方向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必将成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主题,作为培养建筑安全类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任重而道远。安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分支应加强力学课程的开设力度,鉴于地方本科院校目前理论课程严重压缩的情况,可以对力学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传统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大传统力学开设成建筑力学,分为理论力学模块、材料力学模块和结构力学模块三个模块,学时在72~98之间,同时优化力学课程知识点,使其更具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王国安.力学学科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设置与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8):40-42.

篇7

 

一、为提高专业职能进行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就像船必须有导航仪引导一样,在对本专业课程进行建设和改革时,也需要明确改革的基本思路,并以此作为课程的发展方向逐步开展课程建设。现在很多院校都已经在校内开展了一段时间的改革工作,有了一定的经验,所以在对本专业进行改革时,可以借鉴相关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变为具有操作性较强的方案。

 

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了解和掌握市场对于本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对专业课程和实训内容进行调整,要始终坚持把切实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的主导思想,制定实用性较强的人才培养计划,让学生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二、对课程进行改革,提升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

 

有了基本的改革思路之后,就要以此为大纲对课程进行建设和改革,下面笔者从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要重新制定教学比重,打破以前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格局,要将培养学生能力作为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进行教学内容整合。首先,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明确在教学中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活动的内容比重,要建设项目教学课程,根据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将其分为测量项目教学和建筑工程基础项目教学以及施工技巧目标教学等几个方面。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开展实训内容,帮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其次,要将理论课教学现场化,即改变固定的课堂教学地点,去施工现场以及实训基地等场所进行理论部分的教学。这样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会便于学生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同时能够通过实际观看和操作提升自身对知识点的实际运用能力。最后要改进评价考核制度,加强对专业实际运用能力的考察,将实训环节的分数加入其中,促进学生对实训课的学习热情。

 

(二)要建立独立性较强的实训教学系统

 

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较好的实际运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笔者将对实训课程的建设和改革进行详细介绍。

 

各院校要建设较为独立的实训教学系统,要对本专业的专业岗位进行深入的研究,准确分析出该改革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以此为根据指定相应的实训目标和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方式等,并对指定的整体计划进行客观的评估,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调整,保障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方面,要保证实训教学部分的独立性,要与理论教学的模式有所区分,这样能够有效提升该部分教学的监督以及评定;另一方面,要保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度和内容的统一性,要在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优化对其人文素养的教学。除此之外,要与相关企业签订实训协议,让本校的学生能够在实习期间去合作企业进行顶岗锻炼。这样的工作机会,会帮助学生在实际的施工现场中学到很多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能力,使其符合企业对于人才的标准,为自己增加毕业后的就业机会。

 

实训教学是一项长久的工作,不可操之过急,以免适得其反。要设计教学计划,按步骤进行教学。第一步,要教授学生每项岗位的基础技术,并对其开展相应的技术训练教学;第二步,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技术的传授,组织实践活动巩固学生所学;之后才能让学生去合作企业进行实习,锻炼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优化师资力量与配套的教学设施

 

因为教师是对学生专业培养的直接执行者,所以各院校要将优化本校的师资力量作为课程改革工作的重点,要扩大本校双师型教师的规模。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来提升本校的师资水平:一方面,要引进一些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来进行执教,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为本校专业教师提供去施工现场实践的机会,通过顶岗等实际的操作经历,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进而提高其专业教学的水平。与此同时,各院校要强化本校的实训基地和配套的实训教学设施,主动寻找相应的合作企业,增加本专业的校外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而且这种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能够帮助学校及时了解各岗位的最新技术和最新的人才需求,使老师在教学时能够及时加入新的教学内容,保障本校毕业生能够符合企业的录取标准;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条高效的人才供应渠道,这种方式实现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双赢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对本专业的课程进行建设和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职业能力。各院校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训教学,要始终以市场的需要作为专业课程的主要导向,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系统,不断改进和完善本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工作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在毕业之后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之中。

 

篇8

第一,提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本人负责建设工程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工作,通过学习建筑的常识有助于日常工作开展,加深了对建设项目的理解,使自己知道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高低,对一个建设项目所起的作用之重要。

第二,对专业术语作用有了新的理解。主要体现在日常工作中或在社会交往中,能够清楚的知道专业术语所表达的意思,有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

第三,着重学习了建筑施工与管理。通过学习是我知道,我们认识事物,不但要看事物的表面,还要认识事物的本质。正确认识建筑工程的各部位作用,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有助于我们及时协调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便于做成正确的决策,从而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达到节省工程投资的目的。

第四,重点学习了建筑经济学。建筑经济学以建筑业的经济活动为对象,研究建筑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关系,以及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运动规律。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生产部门,它从事勘察、设计、施工、制品、维修等生产经营活动,其物质产品是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建筑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关系密切,在建筑业总产值中约有60%以上是其他部门产品的转移价值;它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有巨大的波及效应。研究建筑经济,对建筑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实践活动

在实习期间,我生活、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施工长、技术员和各位技术工人请教,认真完成他们交给我们的任务,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在这段时间里,充分认识到我们在学校学到的不过是理论,与实际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让我明白了不能盲目地只看书本,要结合实际工作来学习,学与至用,否则的话就不会真正地学到东西。生产实习课程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最好的机会,可以把所学进行实践,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将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到实践中去,懂得了在工作中要讲求实际效率,与别人要协调配合的工作态度,使自己真正参与其中,发展和提高了自己的工作和交际能力,这将为我们以后从事建筑工程专业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施工现场的管理远不像我们课本上学得那么简单,它不仅要求管理者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还应具备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以保证工程的进度。施工技术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建筑业发展水平。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是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不变旋律,施工的安全是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驶入了快车道,城镇化建设的速度与规模与日俱增,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建设工地鳞次栉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老城旧城貌换新颖,人们对现代建筑的美观、舒适及其多功能追求是不断在升级,施工技术正随着建筑物的高度而迅速提升。而同时,随之带来了很多新问题的出现,这当中最重要的要属施工的安全。安全问题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从施工到投入使用,安全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建设者和使用者的心。因此,在进入工地前,我接受了安全教育,并在实习过程中,树立了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

影响建筑安全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除工程建设本身众多因素的相互干扰与影响,工程的技术问题、材料的品质问题、工程的经济问题等等都从不同层面制约着建筑物的安全。工程安全不仅仅是工程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每个环节,在追求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同时,千万记住:安全是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

施工质量与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必须有严格的管理,质量才能有保障。反过来,有好的质量必须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与之相互相照应。《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2002在建筑工程质量上做出了细致的规定,每个施工单位都以它做为施工质量评判的标准。

三、下步打算

篇9

当今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或者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也采用但用的比较少。我们所参观的两个施工工地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2)构造柱

砖混结构设计中,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使建筑物在地震中避免或减轻破坏,根据抗震规范,我们设置一定数量的圈梁和构造柱,来增强和提高建筑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构造柱的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规定无论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也应有构造柱。

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为了加强砌块隔墙的整体性,应在砌块隔墙的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或圈梁,具体设置位置和砖混结构的一样。

二、施工缝、变形缝和后浇带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他们的作用是保证房屋在正常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有一些自由伸缩,以防止墙体开裂,结构破坏。而后浇带是在高层建筑中来代替变形缝的做法。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缝宽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缝隙暂时不浇注混凝土。缝中钢筋可采用搭接接头,等荷载差不多稳定时,一般是结构封顶两个月后再浇注混凝土。后浇带都是用于建筑长度大于50米的建筑。而当建筑长度小于50米时并且是框架结构,这时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一定的刚度,就的设置单元墙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

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如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等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都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就是“沉降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对此有专门规定。伸缩缝在基础可不断开;

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现在多用3缝合一只有沉降缝能满足这个要求,所以多用沉降缝来代替其他缝来使用。

三、梁:按梁的常见支承方式可分为:简支梁、悬臂梁、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两端固定梁、连续梁。

梁按其在结构中的位置可分为主梁、次梁、连梁、圈梁、过梁等。

门窗过梁

门窗洞口上的横梁,支撑洞口上部砌体传来的荷载;传递荷载的窗间墙

常用形式:砖砌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

圈梁

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

在砌体结构房屋中设置圈梁可以增强房屋的整体和空间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示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

圈梁:为了保证砌体的稳定而在砌体顶部或底部用钢筋混凝土浇灌的构造封闭梁(非承重梁)。它采用钢筋混凝土其厚度一般同墙厚,在寒冷地区可略小于墙厚,但不宜小于墙后2/3,高度不小于120mm,常见的有180mm和240mm。

在非抗震设防区,圈梁的主要作用是加强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的不得影响。

在地震区,圈梁的主要作用有:增强纵、横墙的连结,提高房屋整体性;作为楼盖的边缘构件,提高楼盖的水平刚度;减小墙的自由长度,提高墙体的稳定性;限制墙体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影响。

篇10

关键词 建筑工程;分包选择;管理

0概述

建筑专业工程分包是指施工总承包企业(以下简称承包人)将其所承包工程中的一部分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其他建筑企业(以下简称分包人)完成的活动。

随着建筑市场的迅速发展,工程项目施工日益系统化、专业化,专业工程分包无处不在,单个承包人依靠自己的实力难以独立完成整个工程,常将专业性强、自身不具备优势的项目分包出去,让有专长的分包人加入到工程建设中来,加强自身履约能力,规避风险。由国际工程咨询业权威性组织FIDIC制订的《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以下简称FIDIC合同条件)对专业工程分包作了明确规定:承包人不得将整个工程分包出去,除合同另有规定外,未获工程师的事先同意,承包人不得将工程的任何部分分包出去,这类同意不应解除承包人按合同规定应承担的任何责任和义务,承包人应将分包人、分包人的人、雇员或工人的行为、违约或疏忽,视同承包人自己有其人、雇员或工人的行为、违约或疏忽,并为之负安全责任;分包人应承担并履行与分包工程有关的主合同规定的承包人的所有义务和责任等。国外发达国家建筑业依据FIDIC合同条件对分包管理的先进理念,对专业工程分包的管理已形成了一套先进、完善的体系。

近年来我国工程项目施工初步形成以施工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施工企业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随着《建筑法》、《招投标法》等,特别是2003年《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示范文本)》、《建筑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示范文本)》的出台,对规范工程分包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很多企业由于分包管理的重视不够,造成违法分包,而因管理不善产生的分包连带责任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因此,企业除自身综合实力需持续提升,应该重视对分包单位的选择。

1建筑专业工程分包的意义

由于建筑施工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的不断发展,各种专业化的施工队伍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搞好项目的分包是总承包合同顺利履行的关键。我国《合同法》、《建筑法》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对专业工程分包作了详细规定,对推动专业工程分包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承包人将专业性较强的施工任务分包给施工企业完成,如安装工程、机械化施工工程(大型土石方、结构吊装等)、基础和打桩工程、高级装饰工程等,促进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承包人通过专业工程分包的方式,承担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工程,扩大了经营范围;同时借助于专业分包人的投入,弥补自身人力、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不足,从而有利于降低工程的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因此,加强专业工程分包管理,完善工程分包体系,规范专业工程分包行为,对我国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我国建筑专业工程分包的现状

早在世纪之交,中国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就经过反复酝酿、修改和征求意见,推出了建筑施工企业“金字塔”结构的方案:组建一批少而精的特级资质总承包企业,发展一批专业承包企业,培育量大面广的劳务分包企业。

《建筑法》中第29条规定:“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单位;但是,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这说明在法律上对工程合法分包是承认和支持的,但分包单位需要得到总包单位和建设单位的认可。

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建筑市场较晚,工程分包体系尚不完善,与国外先进的管理体系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在实际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违章挂靠、非法转包及违法分包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形建筑市场的分包工程交易功能尚不完善,分包活动大多游离市场监管之外,弄虚作假,规避招标,或分包人不具备相应资质,借用其他施工单位名义,承接或分包工程;

2)专业工程分包合同尚不完善,合同条款苛刻,总承包人利用分包合同向分包人转嫁风险,分包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3)对分包的管理不严,缺乏有效监管,形成“以包代管”的局面。

上述不规范的分包行为不可避免地会给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带来隐患,严重阻碍了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3分包生存的环境

3.1总包无力独立完成整个工程

在日益扩大的建筑市场中,建筑工程的投资及规模越来越大,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很多企业四处投标,造成某段时间可能同时在建几个工地,造成自有施工资源不能满足工程施工需要。为保证施工质量、进度以及成本要求,中标企业只能通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类似施工经验的分包队伍分担部分施工任务来缓解施工强度。

3.2高科技含量的项目逐步增多

随着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工程中会出现部分科技含量较高、需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项目,以中标企业目前的技术水平不足以完成该项目。此刻选择合适的专业队伍分包,不仅可以解决技术缺乏问题,而且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各项指标符合合同相关要求。

3.3主流市场竞争中的出局者

在建筑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施工企业,为了生存进行着残酷的竞争。许多资质较低、资源缺乏、竞争力较差的施工企业逐步被主流市场淘汰,难以在市场中独立承揽工程,只能依附大型企业承接部分专业分包工程谋求生存。

4专业工程分包存在缺陷的原因

1)当前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已制定了相应的施工分包管理办法,对工程专业如何进行实施管理都作了明确规定,但现行的某些政策文件忽略了专业工程分包客观存在的价值,在中小型项目合同文件中对工程分包的限制性条款过于苛刻,加上目前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给违章挂靠、不法分包以可乘之机。

2)建筑市场竞争加剧,分工更趋专业化,建筑市场已成为卖方市场,夺标竞争激烈无比,利润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承包商受利益驱动,往往提出条款苛刻的分包合同要求分包人接受,如采用盲目压价,向分包人转嫁风险、拖延支付等手段来获取自己的利益,分包人处于被动地位,分包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

3)工程总承包及专业分包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目前的建筑企业为降低成本,除部分专业程度较高的分项工程由专业分包人完成外,其他施工任务由企业投入自有的机械设备和劳务队伍负责施工,企业为这些付出资源低效使用的时间成本,同时需要投入人力和精力来管理这些低端的生产资源,其管理水平和能力被拖住,得不到提高;而当前的一些专业分包队伍,由于技术水平不高,机械化程度低,缺乏竞争力。

5分包队伍选择

分包单位管理是项目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过程中,分包单位施工质量直接影响了总体工程的评定。没有一定的施工经验和基础是做不好的。所以我们在对分包单位的选择时使用以下几个步骤:

5.1对有意向的分包单位实行资格审查

对分包单位的资格审查是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工程顺利高效实施的关键步骤。一个合格的分包单位不单单能够顺利完成工程实施,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总承包单位消除各种隐患,协调各方关系,将自身的利益与总承包单位的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严格审查分包方的专业承包管理体系、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资格证书、法人证书、法人委托书和相关工种人员上岗证等证件,确定分包方可分包工程的类别;严格审查分包方的组织机构、技术水平、施工能力、人员素质、机械设备、资产负债状况等。通过这些审查,了解分包方施工实力,判断分包方是否具有履约能力;调查分包方以前的业绩,现场考察分包方从事过的类似工程,了解分包方以前施工的工程类别、工程质量、履约信誉等情况,以判断分包方是否可以在本企业分包工程,以及能够分包哪些工程。

通过以上的调查收集到资料后,应由管理人员整理好,交由分包工程专项管理评审。将那些评审合格的分包单位,列入合格分包方名单内,供以后选择使用。

5.2实行招标制度,优中择优

为了更好地为工程管理服务,总包单位可以参照市场上的招投标办法选择合格的分包单位。首先按照工程项目策划内容确定,根据总包合同、企业及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编写分包项目招标书;每个分包单元通知3家以上的分包购买项目招标书,分包方按招标书的要求编写包括工程价款、施工组织、现场布置、拟投入的人员、施工设备以及质量保证措施、工期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等内容的合格投标书;按招投标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评标,按性价比选择该工程的分包单位。整个招投标过程要透明,要公开、公平、公正。

5.3制定事后考核机制

在分包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实行过程跟踪,事后总结评价机制。对分包单位主要从施工质量、工程进度、成本控制、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协调、农民工工资支付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根据其表现分出四个等级,即优、良、合格、不合格。将考核结果及评价等级在企业内部进行公示,对那些不合格的分包单位坚决予以淘汰。而那些长期保持优良等级的分包单位可以采取加大合作力度的方式与其合作,让其可以更深入的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在某些特殊工程分包单位选择中进行优先选用,简化选拔程序,并在以后的工程量计算、价格谈判、工程款支付、工程结算等方面优先优惠对待。

6完善专业工程分包体系的几点建议

6.1完善有形建筑市场,加强分包招投标管理

完善有形建筑市场的分包工程交易功能,发挥有形建筑市场的作用,引导专业工程实施招投标,选择资源资质满足要求的分包单位。同时加强对分包招投标活动的监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市场交易的公开、公平、公平,保证专业工程招标活动规范、有序地进行,真正做到让信誉良好、报价合理、专业和技术力量雄厚的施工队伍承担分包工程。

6.2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分包行为

在分包合同订立过程中,依据专业分包示范文本,做到公平、公正、平等互利,签订规范合理的分包合同,保护承包人和分包人的合法利益;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加强合同管理,规范承包人和分包人的行为,充分发挥承包人对分包人的管理功能,借鉴FIDIC合同条件的成功经验,实现工程分包合同管理与国际接轨,保证工程分包合同目标的顺利。

6.3完善分包备案制度,加大治理力度

对分包实行专项治理,完善专业工程分包备案制度,对承包人所分包的工程,除接受业主和监理的监督外,还应及时上报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根据掌握分包市场的情况,引导市场规范运作,有效地进行市场日常监督,防止各类不法分包行为的发生。对不法分包不能以罚代管,对违法违规的企业及相关人员,应加大治理力度,从严惩处。

6.4建立责任机制,加强分包监督管理

加强业主对分包的监督、批准和管理,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并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以防止低水平、虚资质的分包人进场施工。

完善承包人对分包人的管理机制,杜绝“以包代管”现象。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管理机构,并派驻相应监督管理人员,按分包合同的要求,对分包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和成本等进行控制,做好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和现场管理的协作关系,保证分包合同的履行,确保分包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对分包人的管理应贯穿施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分包人的任何违约或疏忽,均视为承包人的违约或疏忽。

6.5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促进工程总承包及专业分包的发展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鼓励高层次的企业向管理型的建筑总承包商发展,低层次的企业向专业的分承包企业发展,总承包企业与分承包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使用关系。大型建筑企业逐步甩掉低端生产资源,由“大而全”向“精而强”转型,专注于项目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承担工程项目时,更多地采用分包形式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同时加强分包的管理工作,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政府应制订配套法规,对小型企业以政策性扶持,推动专业分包。专业分包企业必须提高管理能力,培育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专业化施工能力,走专业化道路,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7结束语

随着建筑业市场竞争加剧,而建筑工程业主更加专业,对工程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求逐步提高。这就要求建筑企业们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竞争力、降低成本损耗,努力提高利润。此时对分包单位的使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环节。如何使分包单位融入企业管理文化中,服从总包管理,成为企业长期的可靠的合作伙伴,将是各企业长期的发展目标之一。

同时,可借鉴FIDIC合同条件和国外建筑市场对分包管理的成功经验,在我国的招投标市场建立和完善专业工程分包管理体系,规范专业工程分包行为,使专业工程分包合法化、普及化,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市场资源,使总包和分包单位各自发挥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获取各自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而保证我国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1-0054-05

一、建筑施工类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任务

(一)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自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以来,目前国内已有300多所高校设置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专业规模发展十分迅速,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培养了一大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他们已逐步成为各类建筑业企业的中坚力量,为建筑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在一段时期内中国工程建设的步伐不会放缓,工程建设规模仍然巨大,这对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必然会需要更多受过正规教育的高水平工程管理人才。因此,各高校积极推进工程管理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仍然任重而道远。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工程技术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原建设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于1999年制定了“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明确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1]。

(二)建筑施工类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从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中可以概括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技术、管理、经济、法律4个平台课程的相关知识。专业指导委员会将土木工程技术放在了第一位,可以看出,施工类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管理人员只有懂技术,才能更好地从事管理工程。

建筑施工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的一般规律,掌握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原理、方法,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科学的组织与管理模式、方法和手段,了解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和应用,具备科学、合理地组织和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能力,具备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优选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基本能力,以及有效组织、管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基本能力。

二、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建筑施工类课程的特点

建筑施工类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等特点。课程理论部分涉及三大力学、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砌体工程、地基基础和管理学等课程的知识,跨越技术和管理两大学科,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内容本身来自于工程实践,又用之于工程实践,主要内容都是针对各工序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工程在技术与组织管理两方面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因此,教学内容与方法也需要不断发展与更新。

(二)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之前“粉笔+黑板”的呆板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变得多姿多彩,给广大施工类课程的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和展示授课技巧的机会和平台,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建筑施工类课程上述特点,与其他课程相比,教师的讲课难度更大,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更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如下问题。

1.学生对施工技术类课程重视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容易受专业名称的误导,重视管理类课程而轻视施工技术类课程,意识不到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施工技术类课程的重要性,往往在潜意识中放松了对课程学习的要求,学习不够认真主动,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2.授课教师工程经验欠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筑施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授课教师除需要具备宽泛、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许多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虽然具备高学历,但较少参与工程实践,甚至没有参与过工程实践,讲课时只能照本宣科,局限于书本内容,无法与工程实际相联系,也无法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发挥,缺乏感染力,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近年来出版的施工类教材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但许多内容仍旧是传统的建筑材料、施工机具、施工工艺和工程案例,而许多已经得到推广和使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却未能得到体现。另外教材中的许多插图内容也非常陈旧,有的仍旧是使用多年的示意图,与当前的工程实际差别较大。若仅依靠教材内容授课而不及时更新,会使学生对所从事的行业丧失兴趣和信心,从而降低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4.课程之间缺乏交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施工类课程授课教师若在授课过程中只讲授施工技术和组织的相关知识,不能适时穿插一些管理、经济和法规类课程的相关知识,学生很难意识到施工类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密切关系,容易造成知识孤立,不能融会贯通,达不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由于建筑施工课程具有知识点较多、实践性强、逻辑关系差等特点,若授课教师不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和网络资源,只是用语言描述和教材中少量的图片讲解有关施工机具、材料、工艺、工序的具体问题,学生就无法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另外,由于课程内容多,学时有限,教师往往很少安排讨论课,以致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查阅资料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缺乏主动性,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综合素质难以提高。

6.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许多高校考虑到实践教学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少安排甚至不安排与课程直接相关的实践教学,只有

寒暑假在工地进行相对集中的实习性质的实践教学,这样使建筑施工类课程在教学中主要侧重于理论教学。纯粹理论知识的讲授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在学习时就一知半解,再等到集中实习时理论知识大部分已经遗忘,实习如走马观花,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两者的学习效果均不理想。

三、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介绍

(一)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前身是1999年在土木工程专业下设置的工程管理专业方向,2003年中国矿业大学正式成立工程管理专业,下设工程项目管理和投资与造价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并取得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被遴选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8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工程管理专业于2011年5月以全票顺利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组织的专业评估。

(二)建筑施工类课程介绍

1.建筑施工类课程设置情况

目前,开设施工类课程的高校有的称之为土木工程施工,有的则以建筑施工、施工技术与组织等命名。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在开设建筑施工课程的同一学期还开设了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道桥工程设计与施工两门课程,分别讲述不同施工领域的技术知识。为了更好地对两个专业方向进行区别,学校从04版培养方案开始将施工类课程名称由03版培养方案中的土木工程施工更名为建筑施工,开课学期从第6学期提前到第5学期,由专业基础课调整为专业主干课,并在第5学期末开设建筑施工课程设计。开课时间提前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学生更好地学习诸如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法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建设工程进度管理、工程造价与投资控制等后续课程。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2.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情况

中国矿业大学承担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归属于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研究所,授课教师均具有广泛参与工程建设的经历,在教学之余一直从事工程代建、监理和咨询等业务,拥有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同时,他们也承担了经济类和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工作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和好评,多次获得教学质量奖和成果奖;但是,由于建筑施工类课程内容逻辑性较差,无法通过推理、演算来掌握,这也导致了建筑施工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很多,学习难度较大[2]。另外,随着国内建设步伐的加快,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形势对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任务仍然艰巨而紧迫。

四、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一)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充分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紧紧围绕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从事建设项目决策、项目全过程管理和相关研究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该课程以满足毕业生能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咨询和监理单位、房地产企业、投资与金融领域等从事工程管理及相关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为宗旨,立足于本专业08版培养方案,重点强调建筑施工课程的重要地位,不断积累授课教师的工程经验,精心挑选授课教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有效促进各类课程之间的交融,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认真听取广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和具体改革措施

为了进一步做好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工作,笔者借鉴其他高校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经验,结合自身的授课体会,提出通过实施“六结合”策略来推进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六结合”策略模型如图1所示,具体改革措施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

1.技术知识与管理知识相结合

授课教师在开课伊始就应结合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和管理类、经济类、法规类课程学习需要,重点强调施工课程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另外,在授课过程中应有计划地将施工技术知识和工程管理知识有机结合讲解,穿插一些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安全、合同管理的知识或案例,将技术知识与管理知识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技术知识在工程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掌握各类知识的能力。

2.教材内容与工程前沿相结合

针对施工类课程许多教材内容陈旧,授课内容未及时更新的情况,授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认真对比分析各类教材,慎重选择,最好从获奖教材和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中进行选择。另外,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建筑领域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和推广情况,了解工程前沿的知识和动向,在讲课过程中适当进行补充和介绍,注重教材内容与工程前沿知识的有机结合,这样既方便学生学习传统知识,又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知识,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

3.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会加深学生对所授内容的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中国矿业大学建筑施工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第5学期末进行的课程设计和第6学期末进行的暑期生产实习,由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时间上的不同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均大打折扣。为了解决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脱节的问题,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穿行。首先,由于第5学期结束后的

寒假不便安排实习,可以将课堂教学安排在第5学期后半学期进行,这样课程结束后紧接着进行课程设计,根据实际工程开展有关施工组织方面的实践训练,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模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其次,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设置观摩教学课,根据理论课的授课进度安排若干次工地现场观摩课,可以安排在周末进行,时间较为充足,学生可以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施工情况或存在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开展观摩教学前教师需认真编制详细的观摩教学计划和内容,提前确定好工地和现场讲解人员,并重点强调安全和纪律,学生人数太多时,可分组安排,为便于管理和保证学习效果,每组最好不超过20人。再次,在第6学期末进行的暑期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实习施工知识,还包括各类管理知识,所以实习指导教师应做好实习组织工作,继续引导学生回顾和掌握现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和组织方面的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4.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高层次工程管理人员不但要掌握各种施工工艺的实施方法,还要明白实施的原因,实施会出现的问题。因此,要求授课教师从力学、材料学、建筑学、组织行为学、美学等角度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来深入分析施工技术所涉及的各种原理,并且需要通过大量的工程案例甚至是工程事故进行实证,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引起学生的重视。授课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关学科各类理论知识,还应在参与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参观考察过程中注意收集和梳理工程资料,比如收集某些典型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机械的照片和录像、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招投标文件、合同,工程当中遇到的问题等资料。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心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工程新闻、工程图片或工程事故照片,不断丰富案例的数量和质量,在讲解施工原理和方法时,适时进行运用,以提高教学效率。

5.教师主讲与团队讨论相结合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主体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不仅要确保教师讲课的主导地位,还要兼顾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对于授课教师,开课前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编写教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内容、讲课思路和方法,明确重点讲解内容。另外,要制作出精美的教学课件,将收集到的各类相关工程资料进行链接,营造一个图、文、声并茂的教学环境,充分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激发他们的兴趣。授课过程中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入教学内容,从建筑材料到施工机具,从施工工艺到施工规范,从基本原理到例题分析,从易到难、逐步深入,确保学生紧跟教师思路。对于听课学生,授课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参加讨论、提出质疑,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在融洽、开放、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展开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授课教师可以结合授课内容和思考题,提前布置团队讨论题目,让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上抽出一定时间,由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教师适时进行团队辅导,加强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传统考核与创新考核相结合

许多高校施工类课程的考核方式通常采取传统的“课程成绩=平时成绩×30%+卷面成绩×70%(所占比例可适当调整)”方式。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出勤情况、作业情况和课堂表现综合打分,学生提高卷面成绩的手段主要根据考试范围死记硬背,这种考核方式往往埋没了部分学生的个性和优势。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必须对考核方式加以改进,要从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为主转变为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在传统考核方式基础上尝试如下创新考核方式:适当降低客观题所占分值,增加案例分析题,考察学生掌握基础理论情况和动手实践能力,将卷面成绩所占比例降低至50%,将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在出勤情况、作业情况考查的基础上,增加课堂发言、观摩课表现、团队讨论、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考核,赋予一定分值加以量化。通过对考核方式的改进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打破应试教育的弊端。

五、结语

建筑施工类课程对于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促进其更好地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尽快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受课程特点的制约,在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进一步改革课程教学、改善教学效果仍然十分必要,建议尝试采取上述“六结合”的策略,采取多种措施来系统提升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建国,许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89-94.

[2]刘艳军.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44-47.

[3]汤小凝.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J].河南建材,2008(3):77-78.

Teaching reform of construction course fo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NI Guo-dong, YAN Xiao-fei, NING De-chun

(School of Mechanics and Civi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P. R. China)

篇12

2.1招生数不足,人均投入大。

农业类高职院校通常以农业、园艺、园林等农林类专业为重点专业,招生亦以上述专业为主,因此土建专业招生数量通常不多,一般是每届招收一到三个班级,招生数在一百人左右。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每届招收两个班级,约110人。由于专业招生人数相对少,实训基地的受益面也比较小,人均投入大。

2.2实训基地建设场地不足。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需要由认知实训模块、单项工程实操实训功能模块、产品质量验收实训模块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四部分组成,每个模块由数个功能室组成,因此建设完整的实训基地需近千平方米的场地面积。农业类职业技术学院出于专业性质考虑,往往需要大量的蔬菜基地、温室大棚、果园、苗圃等设施。而这些设施均无法立体建设,占地面积大,但在校园的建设和管理上,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实际留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的面积非常有限。

2.3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低和实践脱节。

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技术革新更是日新月异,而院校实训设施因资金投入有限,更新速度迟缓,许多社会实践已经淘汰的设备在实训室中仍大量存在和使用。例如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经纬仪,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大量被全站仪代替,但在大部分的工程测量实训基地中经纬仪仍是主要的实训设备。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3.1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合理规划实训基地。

按照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实训基地必须对应学生工作的岗位进行规划和建设,能模拟生产主要过程,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还应能配合课程的教学,将复杂变简单,抽象变具体,将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应由认知实训模块、单项工程实操实训模块、产品质量验收实训模块和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四部分组成。其中,认知模块包含建筑工程成果陈列室、典型施工工艺流程展示室、材料展示室、建筑构造展示室、结构模型展示室等;单项工程实操实训模块包括以砌筑、抹灰、钢筋模板、脚手架测量、管道电焊等为代表的工种实训室,绘制与识读施工图实训室,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造价实训室等;产品质量验收实训模块有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实训室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室等;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可以结合学生工作环境成立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成本核算部、材料管理室等。

3.2科学设计,建多用途实训基地。

建多用途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必由之路。单一功能的实训基地利用率低,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但建多功能实训基地必须建立在科学设计的前提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成本核算部等综合实训室可以按照企业布局合并建立;工种相关的实训项目可以就近设置;施工组织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室都需要电脑,只是需要的软件系统不同也可以合并设置。

3.3联合相近专业共建实训基地。

联合相近专业共建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快速通道。单个专业的实训基地受益面小,使用效率低,很难争取到足够的资金和场地支持,因此联合相近专业组建专业群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是解决资金问题和节约场地的重要方法,如果结合得好还能相互促进。比如在建筑施工实训场建设中,在设计中加入园林元素,不但有一场多用的效果,还能美化实训场的环境,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建筑装饰、建筑工程测量、室内设计和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存在的很多相同或者相近的实训项目可以进行实训基地的共同建设,比如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构造实训室、建筑材料实训室、工程制图室等。学生在多专业融合的实训基地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相关专业的内容。这些内容也能起到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丰富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3.4走出校园,建服务企业型实训基地。

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高等院校的三大功能,也是高职实训基地的三大功能。走出校园建服务企业型实训基地既是使命所定,又是发展的必然。所谓企业型实训基地就是作为企业主体参与到真实的社会生产中去,接受社会实践考验的实训基地。高职实训基地中有一定的技术设备,也有相应的技术人才,因此要进入社会并不是不可能。实训基地可以是承接社会培训,如工种考核、职业培训等,也可以是承接工程业务,如材料检测、质量检验、工程设计等。近年来,我校通过企业型的实训基地建设承接了建筑工程岗位证书的培训工作,承担了数个工程的工程检验工作和大量的农村规划设计工作。

3.5引入企业,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职实训基地作为实训教学的工具仅在实训课上开放。这就造成了大量昂贵的实训设备利用率低,长期处于闲置,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不利于设备的正常运转。同时,大量中小工程企业或者缺少资金无力独立组建实验室,或者出于节约成本需要寻找合作伙伴。这就为引入企业成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例如本校工程造价实训室引入浙江瓯泰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建立工作室为企业提供造价咨询服务。学生在实训基地中摆脱纸上谈兵,零距离接触实际工程,实训过程就是社会生产过程,实训成果能直接应用于社会。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实训的质量,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可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训经验,办活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6走进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篇13

1、建筑工程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如何建设符合教学和社会要求,符合建筑工程专业特点、学校特色的实训基地,通过实践证明,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1 产学结合,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很多学校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所以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存在很多困难,或者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质量上难以保证,购买的仪器设备陈旧过时,有些可能是当前施工现场早已淘汰的仪器设备。这不仅不能让学生掌握真实有用实践技能,也会让学生出去工作过后所学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整个课程建设中,也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我们可以尽量利用学校资源,如在测量实训教学中,利用校区这个场地,让学生分成小组,完成整个校区的测量任务;制图课的实训中,把教学楼的设计图纸拿来让学生手绘某栋教学楼的建筑图,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图纸的识读和绘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各个部位的作用和建筑设计的理念。同时,为了更好的建设实训基地,我们可以走产学结合的道路,使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光为教学服务,更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帮助来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如我们学校利用建筑测量实训室完成了本地区的农田改造的测量任务、校区建设的测量任务,利用建筑材料实训室为企业进行材料性能检测。同时还鼓励教师走出去,承接各种施工项目,利用实训基地来完成,即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也可以解决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问题,还可以为学校创造收益。这样在实训基地的长期建设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更新实训仪器设备和实训的技术规范,使实训基地的建设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1.2 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相对于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当前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现状。但由于学校和企业缺乏稳定和长远的合作机制,很多院校的校外实训都没有落实到实处。同时对施工企业而言,由于学生没有施工经验,安全意识薄弱,施工企业担心在接受学生实训过程中出现安全责任事故,而学生零星的实习也不能解决企业实际的工程问题,也不会给施工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学校应本着“平等合作、互利互惠”的原则,主动贴近行业企业,来创造校企“双赢”,只有本着校企“双赢”的目的,才能使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工作取得实效。所以,学校应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同时利用校内的相关专业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承担新技术培训等工作。这样,通过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企业可以从中获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信息,提高职工素质,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施工企业在实际中感到这种优势时,才能从自身利益出发,愿意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双方的合作才能长久,也才能实现“双赢”的目的。我院通过和市远升建筑公司合作,开办了远升建筑学院,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一起研究讨论施工企业现在正缺少的人才,根据企业需要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每年有大批优秀学生到远升集团进行实习,很多优秀人才留在企业继续为企业服务。

2、建筑工程专业实训基地的管理

建筑工程实训基地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展现其优势离不开科学的管理。科学的管理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保证实训基地效益的基础。在实训基地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采取自管与施工企业一起共同管理相结合,加强实训教学基地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首先,要建立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完善实训岗位责任制,明确实训管理的职责分工和管理规定,制定出实训教学大纲和实训项目计划。实训教学大纲和实训项目计划可以通过专业教师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成立专家研讨会,根据现在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工作过程来进行制定。实训项目计划要以工程项目为主线,同时切合学生自身实际,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根据课程设置和工作需要,从初级阶段的认识实习和基本操作,到中级阶段的专业技能训练,再到高级阶段的综合技能实训和专业资格证书考核,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循序渐进中有较大的提高,为进入社会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其次,要加强“双师”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可以聘请有专业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师,和专业教师一起进行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也可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训,参与企业的实践操作,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

最后,要制定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和各项实施细则,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过程管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实训基地的管理要注重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实训的组织过程中,以实际的企业为管理模式,进入实训基地之前,实训指导老师要给学生讲解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实训项目目的。进入实训基地的师生要统一佩戴安全帽,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实践指导教师要根据现行的质量验收规范来检查学生操作的过程,杜绝偷工减料的现象发生,培养学生的工程质量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采用考核,制定实践技能考核办法,通过实践技能考核,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确保实训教学的质量。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为了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力度,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我们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和院校的具体情况,借鉴其他院校的好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创造,因地制宜的搞好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为社会培养出符合行业要求的高质量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