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数字化治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村数字化治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村数字化治理

篇1

通知

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省辖市(行政区)土地(国土)管理局(厅):

根据〔1897〕国土〔专〕字第2号文规定,土地调查各地类面积要按权属单位和行政区划进行汇总。为了使调查与登记,统计很好衔接,经研究制定了村、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面积,按权属汇总的表式,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按行政系统面积汇总,仍按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第40、41页《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统计表》执行。

篇2

以问题为导向,政府购买服务治理农村环境。乡村环境治理,首要问题就是资金来源问题。全椒县创新推出PPP合作模式,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前期投入和运营费用都由中标企业劲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融资解决,政府给予10年运营许可权,期满后设备移交县政府。经测算,首期投资约3000万元,县政府前三年每年支付服务费2579万元,农村居民每人年均67.4元。服务费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方式,由县、镇、群众按7∶1∶2比例分别承担,缓解了政府环境治理中的财政负担,也不给百姓生活带来压力。

因地制宜,多措施整合创新治理模式。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初见成效,但仍存在区域差距大、处理标准不统一等状况。劲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针对全椒县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常年在外人员多,垃圾分类、源头减量难度大等特点,结合先进工艺设备,精心谋划顶层设计,创新推出“全椒模式”。

清单管理,纵横双向实现治理方式现代化。全椒县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过程中,引入互联网思维,实行“纵横双向管理”模式,纵向管理两条线,一是县管镇、镇管村,二是保洁公司管项目部、项目部管保洁队;纵向管理既可发挥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又可吸引较大规模企业参与。横向管理三条线,一是县管保洁公司、二是镇管项目部、三是村管保洁队,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形成全覆盖管理网络。横向管理不仅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还可以为降低运费引导企业通过源头分类实现减量化,实现各环节间协调,为未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预留空间。

建章立制,双向考核确保治理机制长效化。制修订了《全椒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核奖补办法》,实行双向考核,确保治理工作长效、常态化。一方面,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把任务推向市场,镇村干部由大包大揽治垃圾,一到检查搞突击的模式转变为日常监督,有效整合公路保洁、物业小区保洁、原有街道保洁、绿化管护和镇村临时使用突击的人员等,释放了干部精力。另一方面,将治理工作纳入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各村成立村民理事会,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村规民约。解决了多头管理、责任不明、交叉作业、管理不统一状况,实现乡镇道路“四无四净”。

全椒模式创新治理四大亮点

区域横向一体化,清扫收运纵向一体化。一体化首先体现在区域的横向管理上。采取整县域垃圾治理一体化管理,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整县域由一家公司统一负责,设备资源共享,产生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从前端的清扫保洁到收运、转运纵向到底,责任到底。通过科学规划垃圾收运路线,避免垃圾互倒现象,避免交叉污染。同时作业标准、管理标准与考核标准的一致,易于提供均等化的服务。

垃圾收运不落地,农村环保无死角。根据2-3户配置一个垃圾桶,500人配置一名保洁员及电动三轮密封式保洁车,200人配置一套环保数字化深埋收集站,每镇配置一辆数字化多功能转运车的标准,按照日产日清原则,将居民生活垃圾通过保洁车运送到就近的环保深埋桶收集站集中压缩并转运焚烧,整个过程垃圾不落地、臭气不外溢、渗滤液不滴漏,真正做到环保,做到“一把扫帚扫到底”,农村环境无死角。

植入“互联网+”,农村垃圾治理插上智能的翅膀。由中标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植入全椒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也是全椒模式方面的一个亮点。垃圾桶、收集站、电动车、运输车、洒水车、扫路车等设备集成在一套数字化管理平台下,实行全过程“数字化、视频化”定位监控,管理中心可以全方位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转、迅速精确地下达作业指令。采用智能化、数字化监管的方式,对设备、保洁人员进行远程管理,监督垃圾收集、转运全过程,让农村垃圾“无处藏身”,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综合成本。

网格化管理,保障作业精细化。降低运营成本是当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难题,因此通过管理提高效益是核心课题之一。全椒PPP模式以网格化管理与数字化管理为支撑,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在全县域范围内根据区位、地形地貌的不同而划分不同的网格,每个网格采取承包制,承担独立责任、接受独立考核;每个网格均具有地理、价值及责任属性;这种多区域、多网格的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各单元的积极性,同时又有利于考核机制的形成。基于系统提供的基础信息,可实现全自动化的收集转运,保障了精细化作业的保障。

全椒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探索的现实意义

实现了企业、政府、百姓、环境共赢。传统的“政府包干”环境治理模式存在资金不足、技术落后、效率低下等问题,单靠政府的力量难以实现全范围整治的效果。全椒引入PPP模式治理生活垃圾,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购买服务。对政府而言:一方面,可以利用企业充沛的资金和专业技术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了社会治理模式;另一方面,降低了农村垃圾治理的成本,有效缓解了政府的资金压力。对企业来说:通过竞标获得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不仅有利于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断改进技术、提高企业产能,更能发挥环保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塑造品牌形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进而促进企业、政府、百姓、环境共赢。

促进执政理念提升和公民意识的培养。乡村治理的落脚点首要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垃圾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得到全社会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全椒垃圾治理县域全覆盖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创新社会治理,通过合理配置各主体的治理权利和义务,打破了过去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的现状,实现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向现代契约治理的转变,实现从传统的统治管理向绩效治理的转变,实现从传统的为民做主向我要做主理念的转变。

篇3

(此件公开)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7月16日

浙江省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方案

(2018—2020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数字浙江建设部署,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加快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化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以标准化支撑数字化转型,推动我省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统一协调的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工作机制,构建完善结构清晰、系统高效的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制定实施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亟需标准,组织开展一批关键领域的标准化项目,打造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成果,高标准引领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基础逐步夯实。到2019年,形成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建立涵盖政府、经济、社会各领域,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主体,以团体标准为补充,基本满足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标准体系。到2020年,具有浙江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数字化转型标准化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50项以上,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0项以上,新增全国、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个以上,数字化领域标准话语权显著提升。

——数字化转型标准化效应不断释放。进一步深化标准研制、标准化项目建设、标准实施监督评价等工作,形成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和管理标准化成果,数字化转型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标准化规范和引领数字化转型成效不断显现。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系统布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强化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和系统架构。系统梳理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的短板和需求,制定实施任务清单,构建完善标准体系,确保高标准推进数字化转型。

(二)开放共享,协调发展。着力发挥标准化的互联互通作用,以标准化促进政府、经济、社会等领域数字资源深度融合,助力打破信息孤岛。针对数字化转型多学科融合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着力加强各领域标准化建设的统筹协调。

(三)需求导向,重点突破。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先导,撬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围绕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信用体系、服务协同等关键领域,优先制定政府数字化转型亟需标准。

三、重点任务

(一)助力政府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智慧政府。

1、构建数字政府标准体系框架。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按照“123466”的要求,完善标准化运行机制,助力争创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试点省。围绕大系统、大数据、大平台、大集成建设,构建涵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政府运行等领域的数字政府标准体系,加快总体要求、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业务管理和技术应用等标准研制。围绕公共数据整合、共享、开放等重点领域,抓好公共数据平台标准化建设。(责任单位:省质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数据管理中心、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列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打通数据互通关键节点。围绕建立“三大模型”的要求,直面打通信息孤岛的堵点和难点,加快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标准模型。围绕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开展数据汇聚、数据平台、数据安全、大数据应用等领域亟需标准的研制,加快公共数据资源目录编制规范、“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共数据管理规范及电子证照库、人口综合库、公共信用库等规范制定。加强政务领域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标准研制,着力破除“三大模型”中标准缺失问题。(责任单位:省数据管理中心、省质监局)

3、扩大政府治理标准化效应。加快政府决策、执行、督查、反馈等数字化协同标准化步伐,强化财政、金融、国资、商务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标准化机制建设。健全市场监管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结合信息系统建设,将监管要求固化为可量化、可执行、可追溯的全周期标准链和监管模式。推进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标准化联动应用。加强政府数字化转型标准宣贯和实施评价,在民政、人力社保、教育、卫生计生等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打造政府数字化转型标准化样板。(责任单位:省数据管理中心、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

(二)引领经济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数字经济。

4、抢占数字经济高地。立足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施标准领航工程,加快制定实施先进标准,制定实施团体标准30项以上,抢占产业标准制高点。围绕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柔性电子、量子通信等薄弱环节,推动成立产业标准化技术组织3家以上。推动之江实验室成为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成员单位,争取获批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试点,加快创新成果标准化。围绕术语定义、产品评估、系统和组件接口、数据兼容、互换模型等国际竞争和市场应用重点领域,加快标准研制步伐,提升行业标准话语权。(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质监局、之江实验室)

5、促进新旧动能迭代更新。强化“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数字化要求,促进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创业孵化、协同创新、网络众包等“双创”平台标准化复制推广,制定并推广一批支撑制造业创新基地建设的共性和前沿技术标准。探索开展一批互联网协议版本第六版(IPv6)、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领域关键技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培育一批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生产、组织、服务模式标准。在化工、纺织、造纸等重点传统产业开展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标准化试点示范。(责任单位:省质监局、省经信委、省科技厅)

6、夯实数字金融基础。以标准化助力数字经济风险防控,围绕移动支付、借贷、保险、基金销售、信托和消费金融等数字化金融服务,加强监管、准入、第三方存管、信息披露、风险提示、网络安全、信用建设等关键标准研制和实施,构建数字金融行业管理和数据统计监测体系。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数字金融领域创新应用,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标准化,强化金融科技标准化建设。(责任单位: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省质监局、浙江银监局、浙江保监局、浙江证监局)

7、助推数字经济创新融合。聚力之江实验室、实体经济、新兴金融中心、新型贸易中心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创新融合标准化建设,加快创新成果标准化。加强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组织对接,推动以之江实验室为代表的浙江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有关工作。优先做好之江实验室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标准化顶层设计,围绕医疗、交通、金融、物流、环境保护等领域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产品、服务标准研制,及时将有效模式和关键技术标准化。(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省质监局、之江实验室)

(三)支撑社会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智慧浙江。

8、推动公共服务智能化。探索“标准化+大数据+公共服务”模式,加快“网上办、掌上办”领域数据采集、分级、交换、质量、保密等关键共性标准的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指导性目录及标准。建立全省社会数据标准化协调机制,构建涵盖教育、司法、文化、健康、交通、地理、金融、信用等领域的社会公共服务标准库。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商事登记联办、不动产登记管理等全过程标准化,建立公安、人力社保、民政、医疗等领域信息共享标准化路径。强化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代办点等公共服务标准制定、实施与评价。(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质监局、省数据管理中心,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小组成员单位)

9、推动社会治理集成化。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施社会治理事项标准化指导性目录,依托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加快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加强政府、企业、个人分层分级分流标准化体系建设,以标准化规范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发等环节的安全边界和监管措施,制定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息的保护清单标准。开展基层社情民意监测标准化工作,围绕基层治理重点领域实施一批标准化项目,开展重要标准实施绩效评价,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水平。(责任单位:省综治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质监局、省数据管理中心)

10、推动公众消费数字化。加快数字化消费云工程、云服务、大数据等领域创新成果标准化,促进虚拟/增强现实、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应用,培育数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模式标准化水平,推动管理经验和关键技术转化为标准。围绕新零售、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开展标准化建设,培育一批国际先进标准。围绕打响“放心消费在浙江”品牌,探索建立数字化放心消费“三度一率”社会评价标准指标体系。(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部门协同。完善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标准化管理机制,强化标准化主管部门的牵头、协调和监督职责,有效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标准制定、实施作用。在省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框架下,设立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工作专班,统筹各相关部门规划、政策和举措,定期开展专题研究,及时协调重点工作。

(二)强化政策保障。积极推荐一批重要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标准实施绩效显著的,按有关规定优先推荐申报省科学技术奖、省标准创新贡献奖。支持我省企事业单位承担或参与国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优化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与标准创新融合机制。探索建立数字产业服务认证体系。

(三)强化实施评价。将标准实施与数字化转型政策深度融合,加大标准实施协调力度,强化标准的制度性合力。建立第三方标准实施监督和评估机制,探索实施符合国际惯例的认证认可模式,培育标准服务市场。每年选定一批重点标准化项目进行标准实施绩效评价,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标准实施信息公开,增强实施绩效评估能力。

篇4

(一)实施精细管理,城乡市容环卫管理水平大幅提升。近年来,我们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抓重点,突难点,不断提升城乡市容环卫管理水平。一是精耕细作,全面整治“垃圾乱扔”。认真落实“保洁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责任制,实现了主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密闭运输,日均冲洗路面34万平方米,清运处置垃圾650吨、粪便6吨,清扫路面等公共区域近153万平方米,环卫保洁“七无一净”率98%以上,市容管理“五归”率85%以上。二是多管齐下,有效遏制“广告乱贴”。采取“清、抓、疏、引”四管齐下,综合治理城市“牛皮癣”。切实加大执法力度,狠抓户外广告清理规范,全面拆除市区主次干道到期、违章大型户外广告,扎实推进店招店牌改造;出台《xx市户外广告设置办法》,积极开展户外广告市场化试点,20xx年对城市路灯杆和楼顶广告位进行了两次公开拍卖。三是堵疏结合,切实整治“摊点乱摆”。采取“划区域安置、建市场安置、强化配套安置”等方法,在主城区规划设置10条夜市街,在新改扩建的农贸市场预留进城菜农临时经营点,强制开发商为较远的社区、小区开办规模不等的便民农贸市场,引导经营户入市、入室、入小区经营。四是规范管理,整治“车辆乱停”。加大人行道临时停车点改建力度,合理增加临时停车位。编制城区临时占道停车收费实施方案,会同交警部门在主城区施划4900个临时占道停车位,交由三个区实施管理,有效规范了临时占道停车秩序。五是严管重罚,治理“工地乱象”。会同市住建、环保、交警等单位和区城管部门,对工地管理不到位、运输车辆抛撒滴漏污染道路的建设施工单位,通过现场监控、定期巡查,对违章建设施工单位,一次督促整改,二次罚款,三次勒令停工,增强了制度执行的刚性。

(二)切实加大投入,城乡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一是大力实施百条街巷改造。从改善民生入手,五年来累计投入1.2亿元,完成了太平巷、祥和路、冠山路等535条街巷升级改造,改造面覆盖了江阳、龙马潭、纳溪3个城区,惠及群众20余万人。二是健全完善市政环卫设施配套。五年来,主城区新建公厕、垃圾库32座,改造公厕、垃圾库128座,新建移动公厕9座,新安装果皮箱2087个;新建、改建夜景项目4个,新增路灯智能控制点303个,光亮工程终端控制点11个,完成了新二村、稻子田、惠利巷等234条偏街小巷路灯安装,安装路灯4178盏,敷设或架设线路约12万米。完成了江阳路、酒城大道等120余条道路人行道板、临时停车站改造,及时做好下水道、人行道和城市桥梁等设施清淘、修补和维护工作,市区平均一、二类道路完好率为97.62%,三、四类道路完好率为96.1%,下水道畅通率为98.06%。三是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作为环保硬性指标,五年来,市、区县两级财政投入6.45亿元,先后建成泸县、合江、古蔺3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鸭儿函、纳溪、叙永、古蔺、二道溪5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并全力加快纳溪、叙永在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和泸县、合江县2座在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xx年的55 %提高到20xx年80%,五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同时,为提高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效率,20xx年启动了xx市生活焚烧发电项目,项目估算投资5.6亿元,采用炉排炉工艺,设计日处理能力1000吨,预计2014年建成并运行发电。四是积极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20xx年启动数字化城管项目,项目概算投资12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系统硬件平台建设、软件开发、场地装修、机构编制落实并人员招聘培训等。目前,我市已被列入了全省首批10个数字化城管建设试点城市之一,项目前期手续全部完成,已进入工程建设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三)树立宗旨意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水平得到增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涉及群众日常生活,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在执法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和谐诚管”理念,按照“依法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廉洁执法”的总体要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思想业务水平和法制意识。着力加强执法工作规范化建设,严格遵循 “一敬礼、二告知、三劝导、四处罚”四步走执 法规范,以文明劝导为主,做到有礼有节有据执法。积极开展“柔性执法”,组建女子执法中队,大力开展“城管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为主题的“城管三进”活动,延伸服务触角,贴近群众提供周到服务。近年来,市城管监察支队每年处理大量的占道经营、违章广告拆除等案件,未发生一起因不文明执法而导致的,以及行政管理相对人申请复议或提出行政诉讼的案件。

(四)加强统筹协调,爱国卫生工作不断巩固深化。五年来,全市各级爱国卫生工作机构不断健全,“国卫”迎检长效机制逐步完善,顺利通过了第四次、第五次“国卫”复审验收。五年来,“国卫”细胞创建工程深入开展,建成省级卫生县城2个,省级卫生乡镇4个,市级卫生县城2个,国家卫生城市辐射工程结出丰硕成果。五年来,农村改厕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xx年底,全市累计建卫生厕所67.56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60.80%;累计建无害化卫生厕所60.97万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54.87%,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极大改善。五年来,病媒生物防制和健康教育深入推进。通过完善“四害”防制设施,引入专业公司开展“四害”灭杀,有效控制了“四害”密度。健康教育不断深化,世界卫生日、禁烟日、洗手日、爱国卫生月等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多样,有声有色,效果明显。

(五)深化体制改革,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制逐步理顺。抓住政府机构改革的契机,积极推进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市城管局管理职能由单纯的城市管理调整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范围由城区扩大到城乡,增加了对区县环境卫生工作的监督考核职能;各区县城管部门对照市局职能变化,调整充实了机构和人员编制,完善了经费保障机制。针对以往市、区两级政府城市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积极稳妥实施市、区城市管理事权调整,从20xx年8月起,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方针,将市城管局承担的部分事权下放江阳区、龙马潭区,进一步确立了城区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理顺了市、区、街道和社区的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了以市为核心、区为重点、街道为基础、社区配合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

(六)狠抓巩固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深化。20xx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五乱”治理、城乡风貌塑造、示范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实施百条街巷改造、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病媒生物防制、煤改气和煤油烟专项整治以及公厕升级改造等特色工程,“五乱”治理成效不断巩固,风貌塑造特色日益凸现。我市治理工作多次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肯定。在20xx年6月14日召开的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城镇村庄20xx年度命名大会上,我市被授予“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城市”荣誉称号;合江县和江阳区泰安镇、纳溪区龙车镇、合江县佛荫镇、古蔺县箭竹乡4个乡镇,以及江阳区华阳街道白湾村等45个村庄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

二、未来五年工作打算

(一)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化。加快市、区县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建设,力争20xx年建成市级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并投入使用,并在未来五年内覆盖所有区县、重点乡镇和工业园区。通过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建设运行,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构建起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基层参与、市民互动的“大城管”格局。

(二)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专业化。围绕打造“精品国家卫生城市”、“四川省环境优美优秀示范城市”目标,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着力在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修编城市照明、户外广告设置、环境卫生等专业规划,完善区县市容环卫检查考核办法、城市排水管线建设实施方案等办法方案,高标准修订市政环卫设施建设、验收、移交、日常养护等制度,着力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二是加强体制建设。根据职能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所属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一方面,拟将环卫一所、三所整体合并,成立新的环卫一所,撤销环卫三所机构编制。将环卫一所承担的垃圾收集、处理职能剥离,成立xx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负责城区环卫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另一方面,拟成立xx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负责建设、维护、管理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从机构、编制、待遇等方面入手,配齐配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保洁人员和执法人员“四支队伍”,通过内部培养、外部送学、择优选聘等方式,改善队伍年龄、专业结构,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

(三)着力健全保障机制,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常态化。尽快出台《xx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实施意见》,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制度保障,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再上新的台阶。落实市、区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的机构和编制,作为一级常设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确保有人干事、能干成事。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确保风貌塑造、“五乱”治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等工作真正得到落实。继续贯彻“1573”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国卫”成果巩固深化的结合,力争将我市创建成为“省级环境优美优秀示范城市”,实现全省城乡环境建设“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目标,确保2015年“国卫”第六次复审顺利通过。

(四)着力加强城乡垃圾处理工作,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抓好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收集工作,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特种垃圾处理设施、环卫设备和污水处理及管网等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建设,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我市建成区新建垃圾收集点30座,新建中、小型垃圾压缩中转站8座,大型垃圾压缩中转站2座,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餐厨垃圾、污泥、化粪池粪渣处置厂各1座,改建垃圾收集点18座,启动环卫基地建设,县区按照规划要求完成垃圾处理厂建设任务。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率达80%;江阳、龙马潭、纳溪三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古蔺、叙永、合江、泸县四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医疗废弃物处置达到100%,餐厨垃圾处理率达8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4%。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输、县处理”或“适当集中、区域共享”的无害化处理体系基本建成。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存在薄弱环节。区县与区县之间、城区与乡镇之间工作发展不平衡,“五乱”现象在个别地区回潮反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尚未真正破题。二是市治理办工作人员是从各区县抽调的精干力量,作为非常设机构,市治理办无法解决借调人员的编制、待遇和职称问题,同时借调人员在原单位的提拔晋升也受到影响,部分借调人员人心浮动,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三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领域矛盾依然突出,少数城管执法队员业务水平和工作作风有待加强和转变,构建“和谐诚管”仍然任重道远。四是基层单位人员老化,专业结构不合理,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基层单位正式职工津补贴未能按时发放到位,临时聘用人员起薪低,部分优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员另谋高就,不利于城管队伍稳定,也不利于城管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五是基层单位人员经费和维护经费严重不足,客观上导致许多应当维护的设施不能得到及时维护。基层单位办公条件较差,如工程处分散在两个地点办公,环卫三所五年内搬迁3次办公场所。

四、20xx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打造“精品国家卫生城市”和全面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两项重点,强化内部管理,狠抓工作落实,积极转变工作作风,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精细管理为基本要求,全力提升城乡市容环卫水平。今年,我们抓重点,突难点,不断提升城乡市容环卫水平。一抓违章户外广告清理。严格执行《xx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全面清除过期、破损、违章设立的广告标识,严控市区新批户外广告,拆除各类违章广告500余幅。同时,为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合理利用城市空间,今年我们对城市路灯杆和楼顶广告位实行公开拍卖,目前已开展了两次户外广告位拍卖。二抓占道经营整治。坚持堵疏结合治理占道经营,加大城市广场、干道等重点地段整治力度;在主城区规划设置10条夜市街,引导经营户入市经营;成立夜间餐饮占道整治组,规范城区夜市占道管理。针对城区停车难的问题,会同公安交警部门编制了临时占道停车实施方案,在主城区施划了4900个临时占道停车位,交由三个区实施管理,有效规范了临时占道停车秩序。三抓城市“牛皮癣”整治。采取“清、抓、疏、引”四管齐下,综合治理城市“牛皮癣”,清理各类“牛皮癣”4万余张。四抓渣土整治联合行动。会同市住建、环保、交警等单位和区城管部门,对渣土处置、运输、消纳实施全过程监管,查处违章行为80余起,有效遏制了建筑垃圾运输过程中抛洒滴漏污染路面行为。五抓环卫保洁。市、区两级环卫部门在认真落实“保洁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责任制基础上,实现了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密闭运输,日均冲洗路面34万平方米,清运处置垃圾650吨、粪便6吨,清扫路面等公共区域近153万平方米,并认真落实了垃圾处理场和公厕、垃圾中转站的安全运行措施,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清扫保洁“七无五净”率达97%。加大对区县环卫工作考核指导力度,制定出台《xx市区县市容环卫检查考核办法》及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对3个区实行每周抽查、每月检查,4个县实行每月抽查、季度检查,考核结果每季度通报并纳入区县年终考核排名,切实调动各区县做好环卫工作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全市环卫质量持续提高。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提升市政环卫设施配套水平。今年,市上下达我局市政、环卫和照明设施新建改造项目49个,总投资2915万元。目前,各专项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前将全部建成。除专项工程外,今年,我们还重点抓了数字化城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两大项目。一是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启动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建设,是今年市政府第28次常务会作出了的决定。项目概算投资12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系统软硬件平台建设、场地装修、落实机构编制并招聘培训人员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城管项目建设,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数字化城管建设领导小组。我局由一名分管副局长牵头,抽调4名精干力量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目前,项目前期手续已全部完成,列入了全省首批数字化城管建设试点城市。本月4日软件开发和数据普查标段招标工作已经启动,接下来将陆续启动硬件建设和系统集成、场地装修等标段招标工作,以及管理机构和编制的申请报批工作,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二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该项目采取bot方式建设,30年特许经营期,项目估算投资5.6亿元,采用炉排炉工艺,设计日处理能力1000吨,预计2013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预可研编制、审查,招标机构已确定,编制完成了招标文件初稿,待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即可开展招标工作。

(三)以和谐亲民为宗旨,全力提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水平。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涉及群众日常生活,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在执法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和谐诚管”的理念,按照“依法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廉洁执法”的总体要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思想业务水平和法制意识。加强执法工作规范化建设,严格遵守“一敬礼、二告知、三劝导、四处罚”四步走的执法规范,做到有礼有节有据执法。近年来,市城监支队每年处理大量的占道经营、违章广告拆除等类案件,未发生一起因不文明执法而导致的,以及行政管理相对人申请复议或提出行政诉讼的案件。

(四)以统筹协调为基调,全力提升爱国卫生工作水平。深入开展“卫生城镇乡村建设行动”,力争年内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四川省推荐乡镇7个、新建四川省卫生村70个;力争合江县在20xx年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古蔺县在20xx年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四川省推荐县城。大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今年我市农村改厕计划5000座,目标任务已分解落实到各区县,可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狠抓好病媒生物防制,市财政为三个区落实了150万“除四害”经费,区上按照1:1标准进行配套。狠抓“全民健康素质提升行动”、第23个爱国卫生月和“5.31”无烟日宣传活动,市民文明健康意识得到提升。

(五)以巩固提高为目标,全面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今年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深化年,我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定》,按照“坚持不懈、全面覆盖、构筑机制、树立典型、保持常态”的总体要求,以建设全省“环境优美优秀示范城市”为总体目标,以“抓规划、抓‘五乱’、抓风貌、抓设施、抓示范、抓教育、抓机制、抓民生、抓创新”为工作重点,认真组织实施“1573工程”,巩固治理成果,提升管理水平,确保今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确保我市建设成为全省“环境优美优秀示范城市”。今年重点抓了“五乱”治理、风貌塑造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等工作。

一是持续深入治理“五乱”。在推进“五乱”治理中,我们坚持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相结合、坚持全域覆盖与重点治理相结合、坚持集中整治与常态管理相结合,相继开展了“治理不断档、持续治五乱”专项行动、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行动、滨江路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清理卫生死角、规范流动商贩和占道经营、拆除违章搭建,清理和规范修(洗)车场点以及废旧物资回收站,切实推进了治理工作向基层、向村庄、向盲点死角延伸。

二是深化立面清理和风貌塑造。按照“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从实际出发”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既讲原则、又讲方法,既全面推开、又突出重点,既注重实效、又量力而行,积极稳妥推进全市风貌塑造工作。今年以来,我市结合园区建设、旅游开发、新农村成片推进建设等工作,共投入资金1.3亿元,全市城市、县城、乡镇主要街道风貌塑造覆盖率进一步扩大,背街小巷、城效结合部、“城中村”、部分边远乡镇和村庄等薄弱环节容貌得到有效治理,纳溪、古蔺、叙永主要公路沿线风貌塑造基本完成。

三是强化城乡生活垃圾处理。首先,抓紧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截至第三季度,全市共投入2.91亿元(其中财政投入2.47亿元,社会筹资0.41亿元,村民缴纳0.03亿元),建成垃圾处理场6个、区域共享垃圾填埋场71个,建设村镇垃圾回收站点294个,1382个行政村建有村级垃圾收集点、占总数的92%,838个村建有村堆肥处理点、占总数的85%,配备农村垃圾转运车辆1495辆(台); 98.9%的行政村配备保洁员,村级保洁员总数9458人。其次,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推广城区垃圾分类收集,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启动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积极推进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特许经营权项目。第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把城乡垃圾处理工作纳入20xx年度治理工作目标管理,作为示范工程建设考核评定的刚性要求,严格实施考核。对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不力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xx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精品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优秀示范城市”两大目标,积极探索建立数字化城管及“大城管”管理模式,着力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着力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机制,着力强化城管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着力提升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确保“省级环境优美优秀示范城市”创建成功。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确保20xx年市级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借鉴成都市城管局做法,成立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构建起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基层参与、市民互动的“大城管”格局。

(二)完善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垃圾收集点、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公厕、城市照明、道路设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设改造速度,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创造必要条件。

(三)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全面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和“五定”责任制,继续加强户外广告、建筑弃土、占道经营和城市 “牛皮癣”治理力度,规范洗车站点管理,完善区县环境卫生考核办法,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促进我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四)抓好市政环卫设施管理维护。健全市政环卫设施管护标准,加强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力度,保障全年无事故安全运行,确保城市照明设施的完好率达95%以上,燃灯率达99%以上;全市平均一、二类道路完好率90%,三、四类道路完好率85%,人行道完好率90 %,下水道畅通率90%,市政环卫设施完好率90%。

(五)搞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着手对城区现有垃圾收集设施进行改造,分别选择2—4家物管小区、农贸市场、学校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场、粪渣处理场等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力争20xx年城区垃圾分类收集率达50%以上,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以上。

篇5

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主要围绕“三农”领域中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短板进行创新,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一是开发更多为农民创收的金融产品。围绕农村中的低收入群体和脱贫户,加大农村金融服务方面的支持力度,开发更多利率较高、风险较低的特色化金融理财产品,由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入户推广,不断提升农村贫困人员的财产性收入。二是扩大农村资产抵押、质押物品范围。逐步将农业生产设施、农民自住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活体畜禽、圈舍、养殖设施、特色农作物等纳入抵押、质押物品范围,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切实帮助农民提高融资能力。三是建设数字人民币惠农场景。加快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数字化服务水平。围绕农村的金融服务、日常消费、教育医疗等具体场景,搭建数字人民币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设立数字化支付钱包,在日常经营、消费中使用,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金融支付环境。四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强研发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围绕我国农村地区的各类资源条件,加大农村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治理合同收益权以及基于碳汇数据的金融产品,设立农村碳交易服务平台,加大碳产品的交易力度,支持农村地区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篇6

前 言

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因居住生活而建造房屋等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包括住房、辅助用房与房前屋院用地等。我国农村宅基地分布广、占用面积大,且近年来呈不断增长之势 [1]。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明晰农村宅基地产权关系,依法保护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合法权益,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工作。为规范工作程序,统一技术标准,确保广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广西农村宅基地的亲身经验,对广西农村宅基地数字化地形图测绘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对广大从事宅基地工作的技术人员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2-3]。

1地形图测绘要求

根据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要求,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籍调查,应采用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坐标和计算宗地面积,宗地图和地籍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开展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桂财建〔2012〕69号)对专项资金检查工作的安排,广西农村宅基地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有以下要求:

(1) 地形图测绘内容的综合取舍,必须保证着重显示与农村规划、建设、土地管理有关的各项要素,准确表示地物的位置、形状、性质、结构特征以及表示地貌、土质的形态、类别、分布特征。

(2) 地形图自由图边在保证规定测区边界内的地物地貌要素完整、准确的前提下,应测出测区边界外适当的距离(大于10米)。

(3) 地形图整饰要求图面整洁,线条美观、曲线光滑,无变形;图式符号运用正确,各种地物地貌表示无矛盾;各要素符号相切、相接、相交、相离关系的处理符合要求。

(4) 地形图测绘采用全站仪全野外数字化方法成图,测绘房角、电杆等精度要求较高的地物点时,由于反光镜有一定厚度及宽度,均应由操作全站仪的技术员现场直接在全站仪加一相应的改正数。

(5)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应均匀分布,每格注记10–18点,复杂地区适当加密。建筑区高程注记点测设在道路中心线或道路边、道路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角和相应的地面、管道检查井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其它地面倾斜变换处、隧道、涵洞底面等地方。每个高大楼房或大房屋的墙基角至少注记一个高程。铁路轨顶、道路中心应保证图上3~5 cm有一个高程注记。

(6) 线型、符号、编码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结合南方测绘软件CASS 2008编码表执行。

7.平坦的耕地按地块测绘,每一块田块有一高程注记。

8.外业绘图均在现场描绘清楚,当天测量的内容当天编辑整饰完毕。

数据采集方法与基本要求

广西农村宅基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推荐使用南方测绘开发公司开发的ASS 2008测图软件进行测绘。数据采集使用全站仪与便携机直通,采用现场采集现场编辑的方式以极坐标法进行测量,或用全站仪采集现场绘草图输入编码回到室内编辑的方式进行测量。

设站要求

测图前输入测图区所有控制点以及测区西南角坐标、所用全站仪等信息,并经100%检查无误后进行实地测绘。测站设架设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 ,仪器高、觇标高应量记至毫米。定向后,应采用另一图根点进行检核,检测点的平面位置误差应小于0.10m,高程误差应小于0.10m,在无检校方向的情况下,对起始方向归零检核,并以相邻测站的地物特征点进行检核。

地物属性要求

广西农村宅基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每类地物要有一个三位以上的属性编码,属性数据中要求点、线、面、文字四种属性区分清楚。

测距要求

广西农村宅基地全野外数字化测绘1:500地形图地物特征点(地籍要素点)最大测距150米,地形点最大测距300米。

3 总体流程图

广西农村宅基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总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广西农村宅基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总体流程图

4 详细流程

4.1居民地的测绘

(1)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 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房屋名称、注记层次:全钢架结构的房屋,用“砼”表示,并加注相应的层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用“混”表示,并加注相应的层次;砖瓦结构的房屋,用“砖”表示,并加注相应的层次;房屋底层为车库且高度高于2米的,计算一层,小于2米的,不计算车库的层数;测区内的厕所、浴室以及牲口房不注性质及层次,加注“厕”、“浴”、“牲”;房屋逐个表示,不综合,并标注门牌号,门牌号的注记原则上在房屋边线里侧实际开门处或围墙门洞处,字向垂直于边线,但字头不朝南、朝西;房屋的内部天井区分表示,并加注“天”字。其余按图式表示。

(3) 柱廊、廊房、门廊、雨罩以及室外的台阶、楼梯、围墙、栅栏、房屋周边的铺装地面,自行车棚(临时性的除外)等一般应准确测绘并表示出来,大楼底层与阳台重叠的乱搭乱盖的临时房可不表示;当雨罩宽度小于图上3mm时可不表示;台阶、楼梯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时可不表示;无烟灶台不表示;高层建筑物中楼中楼的阳台应表示。

(4) 房屋与围墙相关位置的表示方法:①实地明显有围墙的,则围墙应完整的表示出来,且房屋边线与围墙内墙或外墙重合(当房屋在围墙内时,则屋边线与围墙内墙重合;当房屋在围墙外时,则房屋边线与围墙外墙重合);②实地明显没有围墙而仅有房屋墙的,应将房屋完整的表示出来,不用加绘围墙。

(5) 图上小于4 mm2 的花圃不表示。

(6) 图上小于6 mm2 的散树或行树的水泥边框不表示。

4.2 道路的测绘

(1) 道路测绘时不但要测绘道路本身,还应测绘其附属建筑物与构筑物,以及隧道、桥涵、路堑、路堤、里程碑等,涵洞较小时按非比例尺符号表示。

(2) 测区内的公路一般应按实际位置测绘,测绘时交错立尺于路的两侧,并隔一定距离在路中心立尺测注高程注记点;简易公路则只测其中心位置,量取宽度绘于图上;城镇附近可通汽车和拖拉机的土路均按大车路测绘,乡村间能通拖拉机的土路也用大车路表示,大车路按实际宽度依比例尺表示,若实地宽窄变化频繁,则按平均宽度表示;村与村、镇与镇间不能通行大车的主要道路用乡村路依比例或不依比例尺表示,双线乡村路及大车路不注记路面材料。

(3) 街道两旁的人行道不注记铺装材料。

4.3 电力线、通讯线测绘

电力线、通讯线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实测,不连线,只在杆架处绘出连线方向,当多种电线在一个杆上时只表示主要的;注意区分电力线中的高压线与低压线,实地测绘时可以瓷瓶、杆型、档距等加以判别:一般瓷瓶多,杆型为水泥高杆,杆距长,由三条主线(有的顶上有一条细线)组成者为高压线,低压线一般是4条同样粗的线,由变压器分出来;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

4.4 水系测绘

河流、溪流、湖泊、池塘等水涯线,一般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沟渠宽度在图上小于0.5mm,以单线表示,街道两侧较小的排水沟(宽度在图上小于0.6mm)不测绘,等级公路两侧的排水沟应测绘。

4.5 陡石山测绘

测区范围内的陡石山也要实测,陡石山山脚边界统一用倒坎符号表示。

4.6 地形地貌测绘

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以陡坎符号表示。当坡、坎比高小于1/2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时,可适当取舍。斜坡坎坎脚必须加地类界,并在斜坡坎坎顶、坎脚测注高程;陡坎应测注高程,量注坎高。

4.7 独立地物的测绘

(1)道路上的各种检修井、污水篦子应予以测绘(单位、居民地内水泥盖板的不明污水井等不表示),当地物较多,各类符号重叠时,检修井、污水篦子可适当取舍,但道路拐弯、交叉处的井盖、污水篦子必须测绘;测区内的路灯不用区分左、右方向,全部用双路灯表示。

(2)独立地物与房屋、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合或相互压盖时,可中断其他地物符号,间隔0.3mm将独立性地物完整绘出。

4.8 地类测绘

城郊较为固定的常年种植蔬菜且面积较大,有一定灌溉设施的地类用菜地表示;街道、巷道、公路旁边的零星地类(检种菜地)不表示;对于房前屋后的菜地,面积大于图上4cm2的,用旱地表示,面积小于图上4cm2时不表示;水田等平坦的耕地按田块测绘,田块中不同地类测绘田埂,不用地类界表示;有坡度的耕地,不按块表示,只绘制等高线;耕地中不同植被的地块,当是平坦的耕地时用田埂表示,当是有坡度的耕地时用地类界表示。单位内部、街道边的草地一般用花圃符号表示,若面积较大(大于图上8cm2)也可用改良草地的符号表示。

5 小 结

利用GPS与全站仪技术,开展广西农村宅基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突破了传统模拟成图的技术和方法,本文将GPS与全站仪技术结合应用于广西农村宅基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中,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广西农村宅基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GPS与全站仪技术作为广西农村宅基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的技术手段,也会发展得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篇7

二是建立数字城管运行机制。首先要建立受理机制。明确流程和责任,特别是“12319”热线等受理工作;其次要建立沟通机制。通过定期沟通制度,保证信息对称,确保运行高效;第三要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疑难问题的协调,保证问题的及时和高质量解决,特别要重视解决群众呼声高以及紧急事件的处理。同时,要构建高效明确的责任体系,在提高问题解决率和及时率上下功夫;

三是健全绩效评估考核体系。编制数字化城管《工作手册》,制订数字化城管工作考核制度,实行考管分离。要加强监督员队伍管理,提高监督员素质和责任心,发挥他们在快速发现问题上的作用。要按照定人、定岗、定责的“三定方案”,对各自辖区进行切块划片,落实管理责任,构建执法队员、环卫职工、协管员、沿街单位“四位一体”的网格管理责任体系,真正实现人人有责任、个个受监督、事事有人管。

2.突出精品亮点打造,进一步推动“三化”建设。

城市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是要求我们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自我加压,精益求精,全面推进城管工作,从而实现城市管理无缝隙、全覆盖。

一是推动“精细化”管理。要结合“数字城管”建设,做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对辖区内所有设施摸底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设施的运行和使用情况,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要精心制定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推进精细化制度建设,组织编印《城管行政执法精细化管理手册》,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化,明确岗位责任,细化工作标准,量化考核目标,规范执法流程。要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继续推行徒步执法,强调处理问题的时限,树立快速反应、雷厉风行的过硬作风。要精心制定各级应急处理预案,详细制定应对措施,建立应急人员、应急装备、应急措施档案。

二是推动“规范化”建设。我们必须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队容仪表,严格按制度工作、按制度管理、按制度执法,坚持依法行政,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效能。要规范工作方式,把规范化建设与即将实施的“数字城管”工作对接起来,根据“数字城管”的要求和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规范化建设的工作目标。要规范执法管理制度。从案件办理程序入手,规范在执法培训、执法监督、责任追究等环节上的工作制度。以制度保障执法办案,以制度促进队伍形象的提升。

三是推动“人性化”执法。“城管无小事,事事关民心”。实行人性化管理是解决城市管理中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有效方法。要牢固确立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执法的工作理念,在强化管理、严格执法中,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畅通为民排忧解难的渠道,成立城管服务中心,开通城管服务热线电话,热心热情接待每一位群众,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一敬礼、二亮证、三指违、四纠正、五处罚”的执法程序。要坚持管理前的宣传教育,管理中的讲法守法,管理后的回访征求意见。在执法言行上做到文明礼貌,严禁粗暴执法,野蛮执法,积极使我们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的队伍形象得到群众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

3.突出市容环境整治,进一步强化市容市貌管理。

市容市貌是一个城市的“脸面”,是我们工作的第一要务。它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要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活动,精心组织,谋求合力,动真碰硬,取得实效。

一是坚持提升品位,加强广告管理。要认真制订重点区域、重要建筑群和主干道的广告设置规划。以市区十二条主要道路为重点,组织“百日会战”,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控制审批大型户外广告,减量治乱;强力拆除未经审批、擅自设置的违法违规广告,拆违治乱;统一设置部分广告、店招底框,出新改造陈旧破损的门头店招广告和霓虹灯广告,提档治乱。按照《城市容貌标准》相关规定的要求,严格规范店招店牌的设置,实行新设店招店牌规格、材质、色调、亮化设施、艺术风格的全面控制,逐步淘汰平面喷绘和普通亮化工艺,采用铝塑板、亚克力等优质材料、立体镶嵌字体,辅以霓虹灯亮化,确保白天美化、夜晚亮化。督促新建一批体现城市特色亮化设施,提高市区美化亮化效果。继续大力开发城市无形资产,将户外广告经营权等公开拍卖,为城市管理可持续发展筹集更多资金。

二是坚持维护规划权威,加强违章建筑查处。我们一方面要认真总结查处违章建设行为的经验,加强宣传引导,以求营造守法环境,降低违建意欲,减轻对抗压力。另一方面,要从重从严查处违章建设。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组织开展拆除违章建设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取缔占用人行道和有碍市容的沿街破旧亭棚。要充分发挥“城管进社区”的功能和基层组织的作用,确保老城区、住宅小区、城乡结合部的违法建设逐年减少。特别是对市区控制区域内的违章建筑查处工作上,要坚决执行城市规划法,坚决予以,着力维护建设秩序、社会公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三是坚持标本兼治,加强治理市容“顽症”。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治理“乱拉挂、乱贴画、乱挖占、乱洒漏、乱堆放”等市容顽症。要加强对“小广告”的治理和清理,组织执法人员按照责任区分工,实行“同色覆盖”。建立昼查夜伏、错时整治、分类管理等制度,针对动态性、反复性等问题,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开展集中整治、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年各类整治不得少于12次。制订12分考核方法,建立违章档案,实施扣分累积考核,分级递进执法。扎实开展“城管进社区”、“市容环卫责任区”活动,实施整治工程向社区、后街后巷的延伸,让整治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四是坚持打造精品亮点,开展示范路创建。以建设路、世纪大道等主干道“示范路”创建工程为重点,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管理,采取“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推广”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制定详细的路段管理标准,强化市容市貌管理,努力打造精品示范路段。做到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晴天与雨天一个样,节假日与平时一个样。拆除违法设置、不符合设置标准、影响城市形象的设施。严格规范行政许可,积极组织沿街单位对户外广告、招牌进行更换新建,高档优质建设。对沿街装修出新要提前介入,加强指导、服务和监管,提升街景容貌的档次和品味,打造特色亮点,提升城市品位。

五是坚持长效管理,科学完善考评机制。城管办要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各部门、各单位参与城市长效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居委会和社区的社会辅助管理作用,提高市民参与度。要加强监督和考评,要对“数字化城管”未涉及区域的市容环境加强监管,组织、督促、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治理。要继续深入开展“卫生周”活动,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成果,落实城市长效管理机制。

4.突出环卫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探索环卫市场化运作机制,逐步形成以市场调节为主、行政管理为辅的运作方式。

一是改革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对已形成的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公厕管护五大块的作业模式加以相关形式明确。逐步实行市场化运作、绩效挂钩考核的模式。将道路清扫、保洁、公厕保洁维修等部分权限发包给环卫内部人员,实行内部竞标。

二是实行环卫保洁全覆盖。根据市里的要求,逐步实施主次干道与街巷保洁一体化作业制度。将街巷、绿地等保洁纳入环卫专业队伍保洁,实行“一把扫帚扫到底”,切实改善市民群众的卫生环境。

三是强化环卫设施建管。切实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努力争取增添扫路机、高压冲洗车,填补道路清扫机械率的空白,力争机械化清扫率40%以上。努力争取增添移动电瓶保洁车,在城区重点地段增设移动公厕。要加强环卫设施的日常养护,逐步取消主干道暴露垃圾桶。组织环卫设施总量普查,建立“定岗、定额、定标、定考”的保洁网络和环卫作业机制。积极建立和培育设施维护、公厕养护的内部竞争机制,实行公开竞聘,择优养护。

四是切实加大环卫保障力度。落实环卫工人基本保险,逐步提高一线环卫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改革创新垃圾费征收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居民垃圾费与其它收费平台捆绑收费方式,探索垃圾收费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提高征收率。

5.突出宜居城镇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的质量

建设宜居城镇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年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城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要加强领导,强化指导,扎实推进。

一是要认真制订工作标准。本着标准化、系统化、个性化的原则,重点围绕督促加快健全管理机构,建立环卫队伍,明确管理职责,科学制订镇容镇貌、环境设施、机构建设、环境质量等管理工作标准,突出硬性指标。要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城镇管理网络体系,构筑城、镇一体的城市管理组织机构框架,明确各镇、各有关职能部门宜居城镇的管理责任。

二是要积极指导开展工作。制订具体工作方案,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各镇进行检查指导,通过与各镇党委政府、管理机构、街道办(居委会)开展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听取介绍、查看资料、实地检查,全面了解集镇管理现状,研究管理的对策措施。重点帮助解决各镇在开展“宜居集镇”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修订完善城镇管理办法,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文明执法水平。遣派执法人员配合各镇开展综合整治,确保实实在在的创建效果。

三是构建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置”的模式,构建农村垃圾清扫、收集、处置运行机制。指导各建制镇、村建立保洁队伍,实现农村保洁网络的全覆盖。扶持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全市每个镇都有垃圾处理能力,做到农村垃圾有人管、有设备运、有地方处理。

四是加强创建工作考核。进一步加强对建制镇城管创优工作的督查力度,增加巡查频次。在结合各建制镇年中调研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对建制镇创建活动的考核。按考核得分评定宜居集镇创建工作星级单位。对在宜居集镇创建活动成绩突出的建制镇进行授予通州市“宜居集镇”创建活动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奖牌。对五星级镇申报南通市集镇管理创优单位。以促使“宜居集镇”创建工作全面、深入、均衡的开展。

6.突出队伍建设管理,进一步提升队伍形象

篇8

1.2人们满意的程度低

随着一些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娱乐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但是旧式城市的管理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现在生活水平的高要求。比如一些垃圾的随便倾倒问题和常见,但是因为政府的不合理治理,导致环境质量大大降低,人们生活的让环境也不是很干净。还有就是一些城市居民对政府或者身边的食物会提出一些建议或者想法,但是他们对于提出意见的方式无从下手,也导致政府不能更好地改善,而人们对此的态度也会越来越差,最后导致对政府的信任降低,如果市民们对政府的信任降低的话,那么政府的各项政策又怎么能够更好地实行。

2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展望

2.1数字化人口的管理

数字化这个词只有在信息技术上才最常见,但是把数字化用在了城市发展的身上,也就意味着将城市的发展与计算机进行相互连接,从而产生了数字化城市的概念。数字城市是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换的基本标志之一。数字化城市是现代化城市所追寻的目标,因此,国家对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及其关注,在管理上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很多。城市尤其标志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它在与国外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更好地发展城市对我们国家的建设有着一定的好处。数字化城市的出现意味着城市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是人口的大大增已经成了不可避免的问题,管理也逐步艰难。因此,应用数字化的人口登记管理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还是工作效率更高。针对人口,要准确把握人口的结构、人口数量、人口流动变化情况……准备一个电子档案,随时掌握人口的一切动态,要度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他们的职位,身体情况,家庭情况等信息,将这些输入到电脑之中,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局部到全面的新格局。

2.2数字化土地的管理

土地在我们中国人的生命之中起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中国在以前是一个农业大国,也就意味着土地就是人们的生命。虽然现在工业化的生产占主导地位,但是土地的问题还是主要问题。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土地都是核心问题。城市要想合理规划,就首先应该规划土地。首先要对城市的土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城市的地理进行编码。在这里可以运用数字化进行了解,一般采用DOM等计算机技术对地理进行研究勘探,了解地形的基本秦光,还有空间布局,土地的优劣等级,和周围环境对土地的优势劣势等一系列情况。另外,对土地的使用情况也应该有具体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得进行规划和合理分配。还有要对居民的住所有所了解。要了解居民的居住地方,门牌号码,街道••••••还有就是对于从外地打工的人口要及时登记他们的住所,及时了解情况,租赁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或者及时发现不法分子的进入。这些都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档案的记录还有情况的调查。数字化城市的建设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2.3数字化监督的管理

对于一些落后城市,城市的监督体制不够完善,监督人员不足,不能够更好地照顾到全局,监察到所有情况,因此,在监督上城市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但是数字化的应用和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就大大避免了这一问题。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使城市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做到一清二楚,为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在维护治安上,只需要几个警察巡逻,然后通过监视器的视线就可以观测到城市的不同地区出现的不同问题,然后马上派遣工作人员予以解决。而对于城市的交通安全,应该在每个十字路口或者交通公路上安装摄像头,及时了解公共道路上出现的事故,还有驾驶人员违规的现象并予以相应的惩罚。这样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只需在监控器后观看就可以准确地掌握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的动态,不仅节省时间和人力,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篇9

2、提高档案资源整合能力。深化改革的重点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档案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既是物质资源也是精神资源。三中全会对于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联系档案工作实际,既要研究市场在档案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要研究档案行政部门如何发挥作用,更加全面、科学地建立档案资源体系。要依法收集、保管、利用国家档案资源,依法规范社会组织、企业的档案资源,依法监管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个人档案资源。

3、提高档案综合服务能力。档案服务,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档案工作最成功的转型,各级档案馆除了向社会提供开放档案查阅利用,还成为公民获取政府公开信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场所,档案服务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新的形势对档案综合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重新审视档案的服务领域、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提高档案综合服务能力,从深度看,要把六个“紧紧围绕”作为服务的主要内容;从广度看,要继续拓展开放档案、政府公开信息、民生信息查阅的渠道和载体;从力度看,要寓依法监管于服务之中,为农村、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提供档案工作指导。

1、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发挥档案资源优势,主动提供档案服务。围绕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决定,推动档案工作自身改革。围绕“双驱动四治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大决策部署提供档案服务。以纪念__开放30周年为主题,搞好档案史料展。以核心价值建设为主题,主动融入地方文化挖掘,与相关部门合作,拍摄《__》百集电视片。以__重修落成为契机,整理出版__史料,组织__史料展。

2、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档案服务窗口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档案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对保留的要将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网上和行政许可办公场所公示。强化档案馆社会教育功能,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夏令营等活动,深入推进国家级、省级中小学生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创新载体,努力提供档案和党政现行文件、政府公开信息的查阅利用。针对社会需求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机制

,巩固“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成果,完善机制,拓展范围,提高质量。加强档案服务利用窗口建设,优化建设查阅场所,开展电子档案查阅服务。深化“巾帼文明岗”、“工人先锋号”等创建成果。

1、加强资源建设。根据全省档案资源建设整体规划,制定实施我市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方案。继续抓好国家档案局8号令、9号令、10号令贯彻实施工作,结合《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第一、二批),加强专业档案收集归档和进馆档案依法接收工作。市属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编制审核工作在2015年前全面完成。市档案馆做好第一、二批市直进馆单位档案接收和第三批验收工作。进一步加大档案征集工作力度,完善社会档案征集网络,健全档案征集工作保障机制。积极推进“三重一特”档案资源征集,继续实施境外__档案资料抢救计划。着力提高以各级综合档案馆为主体的国家档案资源总量、质量,优化馆藏、室藏档案资源结构。

2、强化档案馆业务基础。要以国家和省级关于国家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规范为引领,逐项对照检查,查漏补缺,建立正常、长效管理运行机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档案馆开展国家级、省级档案馆测评工作,提高档案馆整体水平,慈溪争取通过国一级测评,镇海争取通过国二级测评。要抓紧市档案馆改造项目实施,争取在“十二”末达到地方国家综合档案馆功能标准。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未达到标准的,要严格按照“__”规划的要求督促落实。

1、加快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进程。贯彻落实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精神,摸清家底,制定计划,用3-5年时间,完成全市综合档案馆馆藏存量档案数字化和市县机关档案室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利用。实施档案与数字化成果同步进馆制度,按照《__市纸质档案数字化规则》要求,规范进馆单位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从今年起,对县(市)区综合档案馆及市直单位档案室的档案数字化情况进行通报。

2、深化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全面落实《浙江省档案登记备份管理办法》,依法开展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市、县两级完成70%以上进馆单位室藏重要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转换和备份工作。根据省局规定的备份职责和要求,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做好国家专业档案和重点建设项目登记备份工作,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率达100%。推进档案登记备份规范化建设,加强与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衔接,50%以上的县(市)区创建规范化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完善档案灾害应急机制,在市档案馆建立区域恢复测试服务平台,开展数据灾备应急演练。

3、规范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按照《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和《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的要求,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不断完善档案目录数据库和专题档案数据库。开展本市“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共享平台建设,为全国开放档案共享平台提供服务。按照《数字档案馆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完善市、县两级数字档案馆建设,用3-5年时间,全市100%数字档案馆通过规范化认定。市直单位要着眼“馆室一体”、“文档一体”的要求,开发和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架构合理、功能齐全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在5年内全部完成数字档案室建设。继续开展示范和规范化数字档案室创建工作。

4、开展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工作。认真贯彻《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办法》,明确电子文件归档、登记备份及接收进馆要求,试点推进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工作。注重登记备份工作与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工作的衔接。在市档案馆建立“档案图片库”和“电子档案在线接收和长期保存管理”平台。

5、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与相关部门合作,推进数字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有条件的要开展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要严格政府公开信息和开放档案的审查,凡和内容敏感的都不能公开、开放,更不能上网。各档案馆(室)要组织力量对已上网的政府公开信息和开放档案进行重新复核审查。要切实做好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安全保密工作。做好有密级档案或信息敏感档案的挑选和鉴定、解降密工作,无需继续保密的在解密后方可委托外包,仍需继续保密的不得外包,仍属绝密的档案一律不搞数字化。要采取各种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加强管理和监控、防范,严禁外包公司留存、外泄数字化档案信息。深入实施完善综合档案馆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制度,有条件的档案馆试点开展重要数字档案异质备份工作。

1、提高市直机关档案规范化水平。加强对各类临时性机构、工作职责调整及新组建机构的监督指导。开展市级机关规范化综合档案室认定工作,列入市政府考核单位在2年内全部达到规范化综合档案室。抓好机关协作组工作,充分发挥协作组的作用。继续推进机关数字档案室和虚拟档案室建设。

2、规范国有企业和重点工程档案工作。按照国家局10号令的要求规范市属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组建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以示范带动企业工作的开展。分期分批抓好市属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审核。加强对金融、文化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指导。开展企业数字档案室建设。加强重点工程档案工作培训。规范重点工程档案验收程序,更加注重项目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巩固提高民生档案工作。养老、医保、工商、国土、地税、卫生等系统,要巩固档案工作管理成果,不断探索创新。就业、住房公积金系统,要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档案管理能力及数字化建设。促进民政、环保、安监等系统业务档案及业务数据的规范化管理。

4、探索档案监管新机制。

开发区档案工作要因地制宜,区别不同情况,加强监管指导。对于业务基础较好的,要把规范化档案室认定工作延伸至其下属各部门,并鼓励其上等级。对于业务基础较差的,要加大指导培训力度。鼓励支持建设行业特色档案馆、乡镇档案馆和民间私人档案馆。推进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的档案工作,拓展工作领域和内容。

1、完善法规体系。制定出台《__市开发区档案管理办法》、《__市国家综合档案馆重要档案数据容灾备份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2、加大执法力度。认真做好迎接国家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相关准备工作。贯彻落实《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开展民生领域的档案执法检查。组织开展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督查。

3、做好考核、规划工作。做好“平安浙江”档案安全考核工作,继续贯彻落实“__”规划各项任务,抓好“__”中期执行检查情况的整改落实,启动“__”规划前期研究。

1、全面实施__记忆工程。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完善__市著名人物名录,推进名人建档工作。积极融入文化礼堂建设,完善“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和“企业记忆之窗”示范点建设。推进地方特色档案文化建设。

篇10

科技发展中人才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加快速度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技术、大规模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与一支能够符合国内外竞争的农科管理的人员,以及能充分适应、实用的新农村建设农机推广的人才队伍。首先,吸引外来技术人员。创造一定的职位能够留住大量的外来技术人员,发挥他们的技能,从而实现以事业聚集技术人员、用法制保障技术人员,在专业的技术岗位上实现科举设置,使技术人员更好的发挥其价值。其次,加大技术人员的培养。通过一系列的科技项目带动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强技术教育,建立开放式的终身受育的体系,使人们不断的掌握新技术,并且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发展现代化的农业要以科技创新为主

3.1动植物品种的选育

现代化农业要围绕“优质、高效、生态、高产、安全”的目标,紧扣“提质增效”去寻求着眼点和着重点[2]。例如:加强玉米、马铃薯、小麦、油料、蔬菜等作物新品种的创新、研究、应用,要提高育种的技术和效率,从而培养出绿色、优质、高产、专用的新品种,使农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尤其是还要加强牲畜的饲料作物的改良和选育,充分运用细胞克隆、分子育种等技术手段,提高品种的质量以及育种的效率。

3.2加强农作物的丰产的技术研究

可以重点发展玉米、小麦、油料等农作物的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常见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可持续高产等关键性的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旱作农业等,从而有效的保障农作物的生产和收成。结合上面粮食作物的发展,如马铃薯、蔬菜、大麦、食用菌等优势的特色作物进行丰富的栽培,并研究其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农业的特色化、标准化、品质化发展。

3.3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篇11

流动人口发展趋势与北京市人口规模调控

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世界城市人口发展比较研究

物联网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对北京供热基础设施投资与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区域环境标准和责任制度是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加强燃气行业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开创安全生产新局面——以环卫行业为例

浅议北京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精细化管理

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加拿大时尚之都:蒙特利尔

首都城管执法精细化的内涵、要求及实现路径

天津市建立多极数字城市管理体系的十点建议

浅析城市综合管线规划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以滨州市为例

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全密闭填埋工艺研究

垂直绿化的应用策略

坚持高端一流标准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访北京市延庆县市政市容委主任鲁世宽

统一管理联合执法全民参与——绵阳城市管理特色之路

重温光辉革命历史投身首都环境建设——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卷首语

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的难点与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首都环境建设的意义、途径和任务

以环境建设提升首都竞争力的战略取向与实践路径

加快推进首都城市管理与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城市功能分区与分区分类管理

科学监管垃圾处理设施构筑首都绿色城市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控臭治理体系研究

关于完善城市地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的建议

论城市精神及其塑造和弘扬

基于超系统论的城乡空间协同发展模式

打造便民绿色通道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民生而设的北京城管热线96310

浅议城管执法形象的塑造——以厦门市为例

《北京市供热采暖管理办法》相关配套文件问答

滨州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实现城市管理高效运转

信息化城市管理平台基础数据动态更新系统探讨——基于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和多普达D600“城管通”手机

市民卡在人行道违停案件自助处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增设触摸型疏散指示标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初探

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进驻“充气大棚”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杜德印主任带队进行议案督办实地调研全面推进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

探讨供热节能之策促进供热科技进步2009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供热节能技术高层论坛举办

卷首语

北京城市运行与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挂牌

城乡一体化下的城市环境建设——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论坛成功举办

扮靓美丽家园——北京新农村垃圾治理调查报告

国内生活垃圾焚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积极发展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促进节能减排

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协调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创新城市公共环境管理的实施模式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首都社会建设——《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解读

城市管理文化的实践研究——以湘潭市为例

港澳台摊贩管理比较与经验借鉴

探索城市家具管理新模式——北京市邮政报刊亭管理经验及启示

以案说法——城管执法机关在查处违法建设中行政不作为的认定

以数字化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社会化与常态化——朝阳特色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西城区城市部件数据库更新维护机制建设

篇12

2010年,村村通方面,建立了直播卫星服务平台,安装直播卫星设施1350万套,基本实现全国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巩固中央节目无线覆盖成果,加快地方无线工程建设,中央第一套广播电视节目无线人口覆盖率提高到85%以上。西新工程方面,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制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电影放映方面,基本普及了数字化,累计组建农村数字院线240条、配备数字设备4.2万套,全年放映电影800万场,基本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2011年,广电将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标准、改善服务的要求,编制落实“十二五”工程建设规划,抓紧启动今年各项建设任务,努力在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上取得新进展。村村通,要巩固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成果,实施户户通工程建设;扩大无线覆盖成果,加快地方无线覆盖工程建设。西新工程,要进一步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覆盖质量和水平。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要在确保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同时,积极探索自然村、城乡结合部电影放映的新办法,争取实现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每学期组织观看两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加快建立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同时,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公共财政保障。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把县乡广播电视纳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大力推进三网融合

广播影视正处在技术变革调整、更新换代时期,必须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以推进三网融合为契机,加强科技规划,完善科技政策,加快科技创新,全面提升科技水平。三网融合是今后一个时期广播影视的工作重点。2010年,全国170多个大中城市实现整体转换,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接近8000万,增长超过30%,其中双向用户3000万。2011年要适应三网融合要求,加快电台电视台数字化,加快有线网络大容量、双向交互升级改造和网络整合,扩大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试点,加快无线数字化,全面推广电影数字化。要把内容创新和业务开发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发展高清电视、视频点播等新业态,开发电子政务、生产生活信息、文化教育娱乐等多样化服务,为群众服务、为企事业单位服务、为党委政府服务。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要扎实做好试点工作,为广播影视推进三网融合探索有效模式,提供有益经验。推进三网融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维护国家文化和信息安全。广电部门要切实履行内容监管职责,重点建设好IP电视、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确保可控可管、安全播出。

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2010年,广电总局积极推动电台电视台开办新媒体,全国共批准开办10家网络广播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着力开发多平台、多媒体、多终端新型节目形态,目前已拥有21个频道。中国广播网实现台网联动,创办了国内首份有声手机报《新闻报纸摘要》。国际在线用户规模增加、国际影响不断扩大。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展加快,已覆盖320个城市,拥有了一定用户规模,技术标准有望走出国门。IP电视、手机电视特别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在规范中快速发展。目前,共依法批准了594家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从业机构。

2011年,广电还将围绕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重点提升网络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展水平。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广播网、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中国电影网要发挥龙头骨干作用,做大做强。总局支持具备条件的电台电视台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引导民营视听网站健康发展。同时,总局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展,在加强深度覆盖、丰富内容服务、扩大用户规模的同时,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按照现代企业集团制度要求,建立健全中广传播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总局还将加强新媒体管理,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促进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

明令禁止电台电视台整体上市

2010年广播影视改革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一是电台电视台内部机制改革逐步深化。稳妥推进制播分离改革,电台电视台控股的影视制作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加强频道频率专业化品牌化建设,新增、调整专业广播节目50套、电视节目23套,中央电视台等播出机构探索建立了频道频率制管理体制。劳动、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江苏等地电台电视台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改革力度加大。二是经营性产业改革向纵深推进。基本完成中央确定的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等各项改革任务。全国35家国有电影制片单位、70家电视剧制作机构、204家省市电影公司转企改制。9家广播影视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华策影视、乐视网成功上市。院线建设扎实推进,票房过亿院线达20家,全国新增影院313家、银幕1500多块。三是资源整合步伐加快。上海、北京、湖南等省市成立广播电视台,全国共有244家副省级和地市级播出机构实现两台合并。有线电视一省一网整合扎实推进,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筹备工作有序开展。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合并重组。

2011年,要按照中央关于“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围绕“三加快”、“一加强”,把各项改革引向深入。一是要以电台电视台为重点,深化公益性事业改革。需要强调的是,电台电视台作为党的重要新闻媒体和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必须坚持事业体制,坚持喉舌和公益性质,坚持以宣传为中心。改革中,不允许搞跨地区整合,不允许搞整体上市,不允许按频道频率分类搞宣传经营两分开,不允许搞频道频率公司化、企业化经营。二是要以转企改制为重点,深化经营性产业改革。三是要加快有线网络整合,尽快实现一省一网。同时,抓紧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

加速广电网向全业务转型

王太华在会上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广播影视加快转变、加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是我国由广播影视大国向强国跨越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广播电视网由传输覆盖向全功能、全业务转变。根据国务院推动三网融合的政策,广电和电信相互进入对方的原有业务领域。而三网融合最关键的IPTV内容播控平台却掌握在广电手中。对广电而言,目前最大的问题加速广电网改造。目前,广电各级各地网络互不连通,无法形成全国性统一网络,使得IPTV、语音通话等业务无法正常运营,同时广电没有全国性网络,广电网络也无法和电信网、互联网对接,难以实现三网间的互融互通。

实际上,广电总局也一直在技术上对广电基础网络大力改造,主要是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据了解,广电总局正在抓紧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组建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已经中央批准。同时,按照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广电总局正在抓紧建设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和监管系统。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将作为广电参与三网融合的市场主体,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和统一管理。除了筹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广电总局已经提出了广电网络改造新规划,计划到2015年,城市80%以上将实现网络光纤到楼,30个大中城市将建成NGB示范工程,提供家庭接入速率100Mbps。

2011年关键词:

篇13

(一)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为转型出雏型创造良好条件。

抓好疫情防控重点环节和能力建设。

健全疫情防控和风险化解机制。

加强经济调节和政策储备。

(二)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培育一流创新生态。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推动基础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

促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支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三)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促进消费回暖升级。

推动外贸增量提质。

(四)坚定不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释放蹚新路动力活力。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机制推进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

实施市县转型综合配套改革。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动农业“特”“优”发展。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

启动实施城市更新九大工程。

加快推进大县城建设。

(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山西。

深入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

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成果。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八)持续用力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拥有高品质生活。

促进就业增收。

构建优质教育体系。

加快健康山西建设。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九)深化“三零”创建和依法治理,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保障。

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

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山西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旗帜鲜明讲政治。

建设法治政府。

打造“六最”升级版。

推进廉政建设。

狠抓工作落实。

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二

(一)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

1.加快提升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策源能力;

2.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3.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4.加快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

(二)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

1.全力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2.全力打造紧凑活力“津城”和创新宜居“滨城”。

3.全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

4.全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着力实施高效能治理。

1.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2.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3.注重实施精细化管理。

4.注重提升智能化水平。

5.注重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1.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2.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

3.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4.深入推进科技体制等改革。

(五)努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1.进一步发展社会事业。

2.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绿色幸福感。

3.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切实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切实把法治建设推向纵深。

切实把能力建设抓紧抓实。

切实把作风建设贯穿始终。

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三

(一)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更大力度推动“三城一区”融合发展;

建设国际一流人才高地;

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二)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大力支持金融业开放发展;

持续深化4.0版营商环境改革。

(三)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以数字化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四)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

开展新一轮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

高质量建设城市副中心;

构建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

(五)深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切实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深化交通综合治理;

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巩固拓展扶贫支援成果。

(七)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八)持续改善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更好共享发展成果。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不断提升教育发展质量;

积极做好就业增收和社会保障工作。

(九)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确保首都和谐稳定。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推进平安北京建设。

(十)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

强化政治引领;

严格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