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篇1

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是一项综合配套的工程建设,需要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课程体系、教育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并在教育改革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在目前,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必须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结合各个特定的地区的实际进行。在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促进学生个人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在目标水平的把握上,要坚持全面自由发展的方向性与现实社会条件下人的具体发展的可能性的统一;在目标所涉及的对象上,既要重视学生群体的一般素质的发展,又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重视每个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在发展的内容上,既要重视先天潜能的开发,更要重视后天素质的开发,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还必须坚持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这个总目标。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当前实际来看,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应注意解决好如下问题。

1、改变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思路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普遍采用年级组或教学专业组的方式来编制教师,在教学分工上就直接把素质教育的担子压在了班主任一个人的身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因此,应当改变当前的教育思路与教育模式,使其核心思想由教师领着学生走改为教师指导学生走。班主任的工作是带领、协调其它教师,引导中小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培养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能力。

2、改革素质教育的内容

当前中小学教育活动中,有不少课程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行应试教育之实。比如,在我国中小学广泛开展的英语、电脑课程。这类课程是否应当纳入中小学学习值得商榷。至少在素质教育运用较多的西方发达国家就没有在小学开设外语课程,而且学生使用电脑的时间和内容也严格受到控制。其它的历史、音乐、手工等课程不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也都与我国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素质教育方面,我国的教育界可以通过与先进国家沟通交流,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素质教育方式。

3、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成功首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都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有很多人甚至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都比较传统守旧,很难接受新的事物,这些都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多要求,他们不仅仅要懂得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还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育部门应鼓励农村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交流教学经验和共享资源,提高学历层次。还要健全教师的学习制度,开展各种互帮互学活动,在两所或几所学校间开展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定期评比。特别要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练说正确流利的普通话,练写漂亮的毛笔字,练画形象的简笔画等。同时还要不断拓展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才艺,让他们尽可能做到能说、能读、能讲、能写、能画、能弹、能跳、能唱、能审美。另外还要加强师德建设,开展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养和素养。

4、确立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评定标准

应试教育一个比较强大的职能是筛选,就是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留下,给予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则被淘汰。但是,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学习成绩并不是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所以应试教育以成绩为标准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天性和自由天性,这正是素质教育所极力避免的。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而不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这样就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去衡量教育水平的高低,对学校的评价也不能仅仅以其学生的升学率或者考上重点学校的学生比率作为依据。所以必须建立一种能全面测量学生素质的评价机制,来评价教师与学校。

5、加大投入力度

篇2

一、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价值

(一)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校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对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贯彻落实、对课本相关知识的实践探究,还包括艺术活动,如唱、舞、画等;体能活动,如攀爬、跳跃、跑步等,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并且其在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信任与支持中,摆脱教室空间束缚和教师思维束缚的同时,放心、大胆地参与实践活动,并在不断提升学生手脑协调能力、肢体协调能力、运动实践能力的过程中,高效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体现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综合教育价值。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就目前来讲,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都是比较好的,不再为吃穿发愁,即使到了中学,学生也都还是家里的宝,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受挫、抗压能力较差。而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则能够引导学生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努力,以激励学生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接受各种挑战,引导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协调、合作,能够接受一切挫折和磨难,助力其自身意志、品质高质量成长的同时,助推其一生的积极发展。

(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长期传统教育与升学压力的影响,使得一部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学生探究上的不主动、不积极。而校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则是对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而使学生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主动与同学进行合作、主动参与实践讨论、主动进行思考与探索,以在不断转化其学习态度与学习状态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成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教育目标的达成。

二、高质量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丰富训练课程资源

校外实训基地是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并且其也能够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高效互联,助力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发展。进而在新时期素质教育不断发展与革新的过程中,既要加大对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力度,还要有意识地、科学地丰富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以在带给学生新鲜、新奇、刺激体验的同时,为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和课程保证。

以本人所任教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基地为例,基地领导会有意识地协调和把握与当地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合作机会、挖掘其中的教育资源,科学搭建实训活动平台,并丰富和更新实践活动设施与实践活动材料,以保障素质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硬件条件。并且在“以生为本,助力学生的高质量成长”教育原则的指引下,设计不同功能的实践活动分区,构建了涵盖艺术、科学、体能等多方面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主题,以使学生能够在歌唱、舞蹈、绘画、陶艺等美育实践活动中,获得美育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在实验操作、天文监测、气象观测的科学活动中,获得探索热情的激发与探究能力的提升;在体能拓展、项目训练、团队对抗等体育运动实践中,获得身体素质的发展……让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服务于各阶段教育的素质教育目标。

(二)设计适宜的实践活动

正所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组织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时也是一样,教师不仅要立足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实践活动的创建,还要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进行实践活动设计,使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且使学生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获得自主活动与表现自己的机会,真正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促成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例如,现阶段经济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在教育医疗和航空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进而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之下,中学教育阶段便增设了3D打印这一课程,同时素质教育实训基地也设计了能够满足中学生好奇心、丰富学生认知、符合中学生认知水平的“3D打印”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全方位学习3D打印的理论知识,带领学生认识和了解3D打印机特点及构造,指导学生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将生活中的实物打印出来,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东西变成现实,有效完成3D打印课程的实践。在满足中学生对校园之外的世界充满好奇心与探究兴趣的同时,助力中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与创新思维的成长,助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有序、稳步开展。

(三)支持学生的大胆实践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知识储备、认知能力、自主意识等都在不断提升,进而作为教师在组织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实践活动内容的科学性,更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学会“放手”,让学生干他们想干的事,促使学生能够在积极参与、大胆尝试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热情与思维能力的成长,进一步助力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组织学生开展“无线电测向”这一实践活动时,教师预先在场地上放置隐秘的信号源,并在组织学生完成无线电测向运动的简介、操作方法的梳理和再学习之后,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各小组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相对比较均衡,以保证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公平性”,并为各小组分发一台无线电测向机。进而以竞赛的形式要求各小组在小组长的领导下,利用无线电测向机来收集信息,逐步监测和寻找信号源,看哪组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顺序找到全部(或者最多)信号源,哪组就是最终的优胜队伍。

在此过程中,教师负责掌控全局和时间节奏,进而在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与探究自由的过程中,使实践活动充满竞争性和趣味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高效锻炼学生的精神意志。

(四)注重开展活动评价

“评价”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而在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忽视对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的评价,在反馈交流与经验共享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在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在有效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主观能动性的提升,助力其学习态度的转化。

以中学生“沙画”实践活动课程为例,作为教师,在实际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预留出充足的时间开展活动评价,即首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沙画作品进行展示,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与创作内容,使其能够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说一说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自己是怎样解决的。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其他同学作品的看法,说一说自己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同时作为教师,在给予学生中肯意见后,从学术的角度帮助其分析沙画作品、正确认知自己的沙画作品水平,还应注意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这次的作品又很大的进步。”“整体构图再清晰一点就更棒了。”在给予学生鼓励的同时,充分保护中学生的自尊心,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之后的后续思考。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与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丰富实训基地的课程资源势在必行,同时作为新时期的专业教师,我们也应该在不断革新自身教育理念的同时,立足以生为本的教学宗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实践活动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以在唤醒学生参与热情的同时,保证活动的开展质量,促使学生身体素质、意志品质、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成长,真正为学生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3

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素质教 育、浅谈点滴体会。

一、政治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 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 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 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 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 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 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编,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篇4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必定抑制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所以要引导学生提高兴趣,并通过努力去争取成功。

1.创设情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内容的枯燥无趣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使课堂富有情趣,可结合数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史实、数学故事、生活中的数学案例等。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黄金分割的优选法;一个个历史镜头会让学生深深沉浸在古人奋斗情境之中,它必将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在教学中设计一些与人的直觉相反的数学问题,以增加学生对教学的兴趣。例如,在讲圆时,我们可设计这样一道题:我们知道地球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假如我们在地球外面套了一个大球,它的大圆周长比赤道仅长1米。问地球和它外面套的大球之间的空隙能不能钻过一只老鼠?

这样的问题学生凭直觉会说:不能。然后引导学生去计算,学生计算后才会发现居然能够钻过一只老鼠,从而让学生体味数学知识的妙用。

2.引导探索,加强学生的参与性

数学知识原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实践,但数学知识从生活实践中脱离出来,往往就只成为训练思维的手段。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模型来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建构知识体系,这是教师要做好的工作。通过设计一些活动课,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探究,深深吸引学生去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置身于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之中,通过探索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到“利润”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作社会调查,获得利润的知识,自主探究利润问题。

二、激励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期,容易逆反但可塑性强,因此情感教育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关键,健康的情感是学习的动力。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每一次成功,哪怕是微小的成功,积累点滴成功,学生会情不自禁感到愉快,增强信心,所以教师平时要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诸如课堂提问、数学游戏、数学作品展示、数学竞赛等,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正视挫折,具体分析、找出方法,避免因压抑而动摇信心、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

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难于调控情绪,常凭自己的好恶来确定学习方向,感兴趣的内容,学习起来格外主动,情绪差时就厌恶学习。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善于设置有情趣的数学问题,也要善于“察言观色”,及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动向,对他们通过谈心进行情绪调整。同时让学生学会自我调理,善于稳定情绪,减少焦虑,勇于面对困难,战胜挫折。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可以使学生学的非常轻松,减轻负担,跳出问题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根据调查表明,一些卓有成就的科学有的知识有75%-80%是他们离校后通过自学和科研来获得。根据心理规律,中学生已经具备阅读能力,但由于小学直观模仿习惯的干扰,使众多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作习题集,所以从初一开始就应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方法,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观点,并教会他们阅读方法,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并及时检查预习情况,防止学生阅读不认真、走过场的现象发生。

2.笔记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生必须重视培养做读书笔记和课堂笔记的习惯,把课本中最精华的东西和听课中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动,随意性强,做笔记可使学生约束精力分散,教师还可以通过检查笔记,组织笔记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对笔记的重视和质量保证。

3.语言习惯

数学语言是由许多数学术语组成,而数学术语是描述数学现象和过程的专用词语。同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所以培养规范的语言习惯是开发思维,增进智力的重要手段。对于数学知识,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先就要经过大脑的加工进行整理。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及思维的整理。作为教师必须身先垂范,在讲课时努力做到语言规范化,对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要反复比较、强调,通过提问、学生讲解等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语言习惯。

4.质疑习惯

不肯或不会提问题的学生是学不好数学的。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探究、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教师从思想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的理念,倡导学生“敢想、敢问”。对提出有深度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奖励,努力创造培养学生质疑习惯,发展更高层次思维和个性化思维的最佳氛围。

5.交流讨论习惯

篇5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一项基础课程,也是学校进行教学的必须课程。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深浅将直接影响到其他科目和学生自身发展的方向,并且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从而全面的建设中专学生的语文课程,但同时也要求学生不仅要关注自身的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制定一个完善的发展计划,以此提升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形成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本文主要是对中专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要想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需要教师指引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能力,培养学习的耐性,持之以恒,从而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目前,实现中专学生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需求就是加大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从而完成对学生的语文教学课程。新时代的来临,就要求建立符合社会发展的教育策略,从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研究学者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并且以素质教育为主,构建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促使经济和生活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对中专学院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要建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特点,培养具有专业性、素质性的综合性人才【1】。

二、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指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成果的好坏。依据实践的经验,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有力武器,兴趣是后天培养的,而智力是学生先天的,但是兴趣更能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成果,这样就可以看到,兴趣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如果对某一个事物感兴趣,他就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并且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而获取有效的知识。同时,处于中专时期的学生更应该收到教师的鼓舞和激励。这时的学生刚刚经历过初升高的挫败,认为自己并没有潜能。这时就需要教师建立平等的心态,不断的鼓舞他们,从而促进他们学习。

依据现代科技进行教学,主要是指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将中专院校的语文课堂推向了国际化的道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且逐渐成为教育事业应用的主要手段,在实施教学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具有快速、方面、简洁的特点。实施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语文教学的知识简体化、增强了教学的质量,并将教学的计划完整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构建多样化发展的课堂,从而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引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自主研究和研讨,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此提升教学课堂的质量。I新式的教学模式为中专的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道路,并且依据实践的经验和资源,实施新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以此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23】。

三、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观

目前,在市场上招聘人才的企业将职业素养作为选择的重要条件,并且逐渐成为各大企业选择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在中专学校中要建立培育学生职业素质的课程,是现阶段中专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同时,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的教学目的和内容,不但要将语文知识和实践技能完善的结合到一起,还要研究与分析中专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面临的条件、机遇和挑战,从而设置社会和学生所需求的职业素养课程,从而突出教师教学的特色。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结合专业知识的教学,以此培育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能力的锻炼,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展现教师实施的教学特色【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符合目前国家发展和需求的一种教学方式,有助于他们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发展具有时代意义的专业性人才,同时依据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且结合我国当前的国家政策规定和战略战策,实现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促使我国在国际的舞台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篇6

长久以来,应试教育观念一直在我国教育教学当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使得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愈发片面和畸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与发展需求下,应试教育的弊端日渐暴露。此种情况下,我国提出并推行了素质教育,因其较为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与个性的提升与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逐渐贯穿和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当中。下面就中学阶段数学教学当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实践展开进一步探讨。

一、素质教育解析

与传统应试教育存在很大不同的素质教育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素质,二是外在素质,能够体现一个人对人生、环境和世界看法与意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等都属于内在素质范畴。总的来说可概括为一个人对人、物、事的看法,即心态;外在素质则包含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取得的成就以及行为表现等。其中的素质又可称为素养,是建立在先天基础上,并受后天环境影响,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获得的内在以及相对稳定,且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与基本结构品质,除包含智力素质之外,还包含有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科学素质等。

二、在中学数学教学当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质与教学能力,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所谓为人师表,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不言而喻。为此,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就要把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能力提升上来。其中教学水平除了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调节与掌控能力和灵活运用教学模式之外,还包括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会学生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中学数学当中变量的存在使得很多实际问题有了多种不同思考途径与解决方式。从数学思维的培养来看,中学阶段可以算作是启蒙阶段,很多中学数学中的结论和方法在日后的学习当中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与延伸。同时,在日常实际生活当中,通过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也能够找出更多简便的解决办法。以融入了逆向思维的反正法为例,从这种思维角度出发可以让问题的解决思路更加明确,通过结果分析出问题的来源,进而找出直接解决问题的途径。另外,在归纳法、类比法等数学方法、思维的教学当中,教师既要分析应用的题型,又要引证生活实例,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解决问题,以此使学生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三)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教授学生多少理论知识,而是使学生真正掌握利用数学知识、思维、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乃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知,形成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所以,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比如,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知识在隔着河测量距离中的应用;三角函数在底部不可到达建筑物高度测量中的应用;几何体体积在渠道开挖土方计算中的应用等。此外,还有数学原理、知识在贷款利息计算、商品折扣计算以及纳税、保险等方面的应用。

(四)注重学生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审美教育也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意识与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能够起到端正学生对数学学习态度的作用,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科,进而在学习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为此,应一改以往应试教育观念下的题海战术,避免学生觉得数学既枯燥乏味,又有一定难度,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多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数学之美,如简单而统一的数学理论;协调、对称的系统结构;多样化的解题方法等。

三、结束语

综上,素质教育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的全面性。为此,在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不应仅局限于数学知识、技巧、思想、方法、思维的教授与培养,还要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把素质教育渗透、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一方面借助数学教学开展素质教育;一方面通过素质教育的渗透推进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保证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篇7

2.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课堂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掌握课文内容,而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训练,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巩固知识,提高运用技能。因此,老师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对议论文语段的阅读理解,其操作过程是先给每个句子编上序号,抓住关键词语,尤其要抓住复杂句子进行剖析;然后通过语句的照应、上下文的连贯,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义关系:进而对其语言风格、语体风格进行品味;最后在认识个性的基础上把握规律。否则,不掌握要领,不会运用方法,只能是读书万遍,其义难见。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要在实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从哪里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多读书。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多读书不仅能增加阅读知识面,更能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我们在运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时,总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积累,轻视知识的创造和运用,学生很难扔掉配角的角色地位,老师一直占着主角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中学生对新内容有期待心理,与其老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还不如让学生自已去阅读,自己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的目的。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对新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

4.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人说.21世纪所需要的是开拓型人才、创造性人才。现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是集思想感情和主观能动性于一身的人,他们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针对这一特点,老师要加以指导、引导,让他们学会多元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用丰富多彩的思维去创造丰富多彩的思维。老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优势,从课文中设置思考点。比如,学习九年级第五册小说单元,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作更深层次的思考:杨二嫂这个人仅仅是可憎吗?她假如生活在当今社会,她会怎样?旅行中菲利浦夫妇遇到富翁于勒,情节将如何发展呢?李京京这样的故事,我们身边有吗?这

些问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其中有对社会的思索,有对人生价值取向的探讨,有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具有思维的深刻性和辩证性。

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材中也不乏优美典范之作。如《岳阳楼记》、《紫藤萝瀑布》、《三峡》、《春》等文章所呈现出的大自然的奇境,其钟灵神秀可陶冶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从而投身于保护大自然。

篇8

初中思想政治课,在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这是由思想政治课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就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初中思想政治课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点滴体会,愿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政治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

“打铁先须自身硬”。要切实实施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政治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政治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

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政治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

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广泛传扬。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编,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篇9

因此,在小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务必要意识到“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所在,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模式,以满足教书和育人结合的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工作经验,在下文中提出几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例如将思想品得教育进行渗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引入情感体验、面向全体学生以及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方面,相信可以为相关的研究和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借鉴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1.将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渗入 

思想品德教育和小学数学教育并不是独立的两门学科,笔者认为在小学教育中要有意识的引入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学生们在学习中更加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将教书育人的道理深入理解,使得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同时,可以将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数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很多知识都是由在实践中升华所得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实际,例如教师可以把加减、乘除、积商等一些相互联系的形象提示出来或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使学生意识到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观点,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量与量之间、概念之间、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通过“控制定量解决变量”、“一题多解及多题一解”等的训练,使学生增强事物发展、运动、变化的观念。 

2.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思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逐渐走入了课堂,它不仅使教学变的更加轻松,而且增加了教学效率,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逐渐增加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多媒体手段已经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好帮手。 

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抽象性和逻辑性更加严密,使教学中三维的、抽象的、枯燥的概念与法则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又强化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揭示数学本质特征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引入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而且对人格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将小学数学教育看作是科学知识的教育、人格发展的教育,从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空间,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到各方面的满足与体验,形成良好的情感素质。 

4.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不应该只体现在个别学生,而应该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众所周知,由于生理条件、遗传因素以及环境、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人的生理、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和发展状况都会有所差别,小学生同样如此。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广大教师应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时实行分类指导,坚持因材施教,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努力学习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而言,教师应在重视优等生的同时,关注中等生和差等生的学习,对于那些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帮助他们分析其中的原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其他方面下一番功夫,比如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其余的学习内容,以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的目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较高的综合性练习,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发散性;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数学课外活动和数学知识竞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笔者相信,如果可以有效地坚持下去,小学生的数学素质必将得到全面的提高,以实现全面发展。 

5.对非智力因素进行充分开发 

人们虽然具有较多复杂的心理活动,我们将其综合起来也不外乎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主要方面。智力因素主要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与注意力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则包括很多心理因素,主要由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基本因素组成。其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因为众多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因素比较稳定,一般不会有较大的波动。而非智力因素则不然,它很不稳定,波动性非常大。 

篇10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6.067

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深刻变革,多年来,教育界一直在探索具体的实施办法,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不过,总体看来,素质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实现素质教育,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我们的高中生物教学同样需要开展素质教育,这关系到我们培养的生物科学人才的质量高低。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现在,笔者就高中生物教学如何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希望给大家提供借鉴。

一、运用生命科学史渗透素质教育

当前,生物科学发展迅猛,世界上诸多国家都加大了对生物科学的研发投入,人类对生物生命科学的奥秘有了更多新的发现和认识。生命科学史内容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对生物生命科学有个整体的认识。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目前各国在测试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而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一个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应该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而不仅仅看重结果。在课堂上适当引入生命科学史,使得学生在这些历史故事中,了解学科发展以及研究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受到厚重人文气息的熏陶,而且潜移默化间也学会了新的学习和思考方法,进而使得科学素质得以提升。因此,我们要把生命科学史引入课堂教学。

例如,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史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家用了200多年的时间,才对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的艰难、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以及综合利用各学科的成果和研究手段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深入挖掘这样的教学契机,将生命科学史自然融入其中。生物科学中很多的新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有艰苦卓绝的深入探索,也有灵感闪现似的顿悟,然而这一切其实都是为有准备的人而生的。这些历史故事可以给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让他们逐渐具备生物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必备素质,那就是基本的研究头脑和用于探索,认真执著的品质。

二、高中生物课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品质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做科学研究,就要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科学历史上一些重大发现无不始于细心科学的观察,科学脱离不开实践,我们要在实践中观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尤其是生物学的学习跟观察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观察,我们才能发现生物的多样性、特异性、细微性。作为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的兴趣,兴趣本身有着强烈的动力,让学生愿意去观察,带着问题去观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启迪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观察习惯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们会发现,各门课程之间好像互不相关,然而,实际上彼此之间却有密切的联系。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面对观察对象,要启发学生去思考事物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通过综合观察习惯的培养,学生就能够将不同事物和现象之间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的思考和学习。如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通过综合观察,学生才能真正认识食物链是什么,它的结构呈现出什么特点,才能真正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培养学生全面记录的习惯

及时准确的记录是观察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就可以避免观察本身的随意性。在观察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观察中要注意重点关注的是什么,可以列出观察的提纲,留出空白,方便学生作详实的记录。因此,在观察提纲的引导下,学生就能比较全面、详细地去观察,同时也更能做好观察记录。科学研究讲究严谨求实,好的记录习惯也必不可少。如观察海洋鱼类的多样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海洋鱼类标本进行全面观察,全面记录海洋鱼类的形态、大小、鱼鳍的形状大小等等。在观察和记录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度。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教学观念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理论水平

学生素质的提高,首先需要一位高素质的教师,生物科学发展迅猛,生物学教师要紧跟科学发展的前沿,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将学习变成习惯,扎实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更灵活、更科学地去安排好教学,对课堂进行优化,学生才能受到教师更多有益的影响,进而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素质教育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学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在教学改革中,PBL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应加以推广应用。

总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高中生物学教师要转变观念,大胆改革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将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生命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研究能力等,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篇11

自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发展状况对如何发展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但是研究传统的教学方法多,而研究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少;研究个人的教学经验多,而进行教学科学实验的少;分散的零星的专题研究多,系统的全面的理论研究少。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抄笔记,学生记笔记,教师考笔记,学生答笔记,把学生的头脑当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像灌水瓶一样向学生灌注。在传统教学中虽不断有新的教学方法出现,什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教学法等,但都没有脱离教师提出问题、设疑、并通过讲述解决问题的模式,最终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效果相差甚远。

一、适合地理课堂推行素质教育的几种方法

素质教育效率的大小,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法是否得当。方法对头,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

(一)利用设疑推进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所谓设疑推进法就是将某章节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这样可促进学生看书、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早日养成自己学习掌握知识的习惯和本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多变灵活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施情感教育注重引导方法

高尚的情感具有巨大的诱发力和无形的钳制力,它能牵动人的情丝,拨动心弦,产生出一种感化人心的奇妙力量。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只有注重情感教育,讲究方式方法,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亲密无间。为此,教师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心交心,诚心待人。其次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水平,是推动人们探索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精神力量。能力高超的教师,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先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取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当学生对你坚信无疑时,你的主导地位也就确立了起来。

比如利用现代媒体教学法培养学生地理兴趣,而非流于形式,现代教育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视听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

(三)积极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地理的创造能力

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其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比如教师跟学生讲解地轴、两极、经纬度、经纬网等有关知识点时,有些学生弄不清楚。经试验,改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后自做一个小地球仪。经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还向教师提出了不少在制作地球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结合地理教学实际可用野外观察法

以往地理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

二、地理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虽多,但并不是都适合地理教学的每一章节,所以不管运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找到教学方法与各章节的结合点。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基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入钻研、灵活处理教材。基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教给学生求知的工具和手段,就是符合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改变过去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目标形成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努力探讨和实现教学过程中要素关系的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课堂转变为教师为学生指导和活动组织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把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个个联系或可以启发学生感性认识的趣味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得以主动发现和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师要以人为本,人是各具个性的,正是丰富多彩的人构成了生动活泼的社会,因此只有关注人、信任人,才可以发现和创造出办法来影响和改变人。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开放”与“封闭”、“创新”与“保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地理教师应树立新时期的地理教育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思考的时间。不仅要传授有关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能力,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及与当今社会联系比较密切的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运用[J].教育研究,2000,(12).

篇12

一、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

《课标》规定:“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要面向全体学生。”由此可见,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实践体育理论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每个学生身体素质、渗透体育教育的基本形式。体育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积极探讨新教法,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与生理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学习和锻炼。体育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应加强个别辅导,降低练习难度,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例如,我任教的99届学生来说(三个教学班,共178人),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时,体育合格率为86.2%。乍看起来还不错,但毕竟还有13.8%的后进生。主要原因是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课堂内容不能及时消化。于是,从初一第二学期起,我把后进生的名字熟记在心上,对他们每节体育课上的微小进步都给予表扬,并且鼓励他们有计划地利用课外时间加强练习。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到初二第二学期,体育合格率提高到99.1%,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得到提升。

二、从教学方法上入手,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压抑学生个性,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里,对体育课产生消极情绪。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优化体育教学方法,采取分组比赛、师生同赛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接下来,我在自己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教学模式的新尝试,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一次初一体操新课练习时,由于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的辅助动作前滚翻成蹲立———挺身跳的情况较好,因此在课的最后我简要讲解并示范了这节课前滚翻交叉转体180°———挺身跳的动作。这节课一开始我首先问大家:“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上节课最后做的那个动作吗?谁来给我们表演一下?”同学们议论纷纷,但就是不敢站出来。“我来试试。”调皮鬼小陈同学跑了出来迅速做了个完整的动作。我给了他表扬,并结合他的动作详细地讲解了动作的要领,接着要求同学们在本组的垫子上自己练习。 转贴于

但很快有的学生就不耐烦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说:“同学们,今天我来和大家比一比,好不好?”同学们都有些吃惊,但也很赞同。接着我和体育委员李同学等几位进行了比试。比赛结束后,我问同学们谁做的最好。可没有一个敢站出来发言。我只好点名说:“班长,你带个头。”班长站出来说:“老师第一个前滚翻做得很漂亮,接下来的动作虽然质量不高,可是连贯性很好。不过,我认为李同学做得更好。”班长的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接着小陈同学说:“总的来说老师做得不错,就是做交叉转体180°时转体不够充分,使得后面的挺身跳有些歪,我也认为是李同学做得好些。”听完他们的评价后,我说:“你们的评判很正确。刚才每位同学都很仔细地观看了我们的比赛,并且动了脑筋,记住了要领。下面由同学们自己进行练习,怎么样?”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接着他们就在本组的垫上开始练习起来,而且在练习中还互相帮助、互相纠正动作!

三、通过课外体育发展学生的特长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续与补充,仅仅依靠体育课堂的教学是不够的,毕竟时间有限。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收到更好的效果。我倡议在全校班级课外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班为单位,按性别、体质状况、技术水平、体育爱好组成若干个课外体育活动小组。每组10~15人,设小组长1~2人。为了简化组织和便于领导,课外体育活动小组与体育课小组统一起来。小组长的条件是:能积极、热情、主动为同学服务,善于团结同学,大公无私,工作认真负责。让学生选择自己心目中的信任的同伴当组长,将更有利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师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布置工作,帮助小组长和同学一起订好锻炼计划,听取小组长的思想和锻炼情况的汇报,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小组长负责发动本组同学参加锻炼,搞好组内团结,切实执行锻炼计划;经常向体育教师汇报小组情况,争取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协助教师布置好场地、器材;负责集队点名,带领同学们做准备活动;练习时给同学保护与帮助,记录练习次数与成绩;练习结束时带领做整理活动和组织同学收拾器材等。

[参考文献]

[1]曹淑忠.在比较中生成 在反思中感悟[J].《体育师友》2009(06)

篇13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讲圆周率和祖恒原理时,可介绍祖冲之父子的成就;在讲整数概念时,介绍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这样,通过介绍我国古今的数学成就,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在学习黄金分割时,可介绍华罗庚和他的“优选法”及他凭着顽强毅力自学成才的历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教育.

与此同时,通过正数与负数、分式与整式、有理方程与无理方程、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等相对概念之间的矛盾统一及相互联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克服重少数轻多数的倾向,突出面向全体学生

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应试教育下的数学教学都是紧紧围绕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生”进行,以牺牲多数学生,使他们处于受忽视、受冷落的“陪读”地位.这与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背道而驰,这种“面向少数,忽视多数”的教学思想必须转变,否则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将会是一句空话.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把着眼点放到提高学生素质上来,着力于学生素质的“普及――合格――提高”.同时,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后进生得到转化,中等生得到优化,优等生得到提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实施分层教学,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分层递进,小步到位”的分层导学思想,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悬念”“辨析”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

第二,大胆放手,让全体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运算、推理、归纳、应用及综合能力.

第三,分层递进,及时反馈信息.练习、作业应分层设置,并限时完成.

第四,教学层次要清晰,结构要严谨.教学应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

三、克服重教轻学的倾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学生的头脑被看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和“仓库”,仅仅起着一种接收器和记忆器的作用.传统教学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漠视和忽略,导致了教学活动的种种弊端,诸如教学目的的确定流于空泛,不切合学生实际,重知识传授、轻智能发展;教学内容安排无序,难易不当,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教学方法上重教不重学,习惯于硬性地、强制地灌、填、注,不重视启发诱导等.

因此,把学生从被动、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既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为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明确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无法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教学的双边活动就不可能取得好的实效.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参与情境

1.师生交流,融洽氛围

教师应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注重师生交流、互动,与学生形成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合作的人际关系,树立“师――生”“生――生”理念.

2.精细设计,留有时空

教师在教学的容量与节奏、习题的选取与讲解、难度的控制等方面要精细设计,并给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如给学生设计这样的题目:如果A离学校5千米,B离学校10千米,问A、B相距几千米?

(二)提高参与质量

1.让学生参与理解,把握能力突破口

例如,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所用的“错位相减法”,学生不太理解,运用时也不能得心应手.对此,可这样教学:列出S1=a1,S2=a1(1+q),S3=a1(1+q+q2),由S3结构特征联想到立方差公式:当q≠1时,S3=a1(1-q3)1-q ,于是猜想Sn=a1(1-qn)1-q,(q≠1) ……(*)

要证明(*)式成立,只要证明(1-q)Sn=a1(1-qn)成立即可,即Sn-qSn=a1-a1qn成立.这样,“错位相减法”的证明方法,就被诱发出来了.通过参与公式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归纳猜想、分析综合等能力,使学生掌握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2.让学生参与思考,促使能力转化

3.让学生参与创造,培养创新意识

【例1】(2000年全国高考14题)椭圆x29+y24 =1

的焦点为F1、F2,点P为其上的动点,当∠F1PF2为钝角时,求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让学生观察题目特征,通过点拨、联想,激活学生的思维.

分析1:∠F1PF2为钝角∠F1PF2为钝角三角形,从而求解.

分析2:用变化的观点让学生观察∠F1PF2=90°的点为界点.通过求x2+y2=5与椭圆x29+y24 =1的交点的横坐标,使问题得以解决.

分析3:联想二次曲线动点常用参数方程形式表示,所以可设点P(3sinθ,2sinθ)来求解,同分析1.

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进行有益的联想和探索,将学生的知识纵横联系、广泛迁移、灵活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让学生参与反思,优化思维品质

【例2】已知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为50°,P为空间一定点,则过P点且与a、b所成角为30°的直线有且仅有().

A.1条B.2条C.3条D.4条

反思:在本题中,50°和30°的设置对答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可通过改变50°和30°的大小来深化对这一类题目的理解.如:

(1)若将30°改为50°,其余条件不变,则答案为……

(2)若将30°改为65°,其余条件不变,则答案为……

(3)若将30°改为70°,其余条件不变,则答案为……

反思是对解题过程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对题目特征的反思,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使学生养成缜密思维的良好习惯.

四、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突出展现思维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实质是学生的知识发生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内化为“动态”的数学思维.传统的教学普遍存在削弱“过程”偏重“结果”的现象,把学生当作容器,直接灌输死知识,这不利于启迪学生思维,更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在素质教育中,应提倡知识发生式教学,反对机械灌输式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三点:

第一,抓住已知与未知知识、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结构的整体优化,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进而从不同角度去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

第二,注意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展开逻辑思维,运用合适的思维方法,多做合情推理.

第三,通过改变问题的叙述方式,改变观察或理解问题的角度,使问题呈现新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达到灵活解题的目的.

例如,在“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节中,给出这样一道题:“求过点A(2,3)被平行直线:L1:3x+4y-7=0,L2:3x+4y+8=0截得长为32的线段的直线方程.”

很多学生都回答:“很容易,用特定系数法,先设所求直线方程L为:y-3=k(x-2),只要求出L与L1、L2的交点,再根据两点之间距离公式求出k值,就可以得到所求方程.”

(若教师注重问题的解决过程,步步紧逼,则产生的思维效果将大不一样.)

师:好的,请大家按照这一思路试着做题.(学生费时较长才解出,且答案五花八门)

师:既然这种解法计算量大,想一想是否还有更简便的方法?

学生思维立刻被激活,个个情绪高涨,但部分学生思维受阻,面面相觑.

师:待定系数k,既然是所求直线L与已知直线的交点,那么相交两直线的斜率关系可通过什么沟通?

学生:L与已知直线的夹角.

师:由题目条件,可以知道哪些几何量?怎样才能将它与未知的夹角联系起来?

学生思考、讨论,指出由夹在两平行线间的线段和两平行线的垂线段以及所求的夹角可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L与L1夹角为π4 ,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