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安全建设实用13篇

社会安全建设

篇1

社会安全网,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在社会成员年老、失业、生活困难、遭遇灾害、疾病、伤残等情况下,由政府主导依法对其给予物质援助,以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制度保障体系。它是一种安全保护措施,保障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安全存在,维持整个社会的稳定。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社会安全网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保障,同时提出发展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补充。它们有机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安全网络体系。

社会安全网的建立与完善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治国安邦、社会稳定的根本。建立健全社会安全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同以往相比,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强调“以人为本”和社会公平,要求与百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都是百姓关心的社会保障问题,这些问题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立完善的社会安全网是关乎全社会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程。完善的社会安全网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器”,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是扩大内需的“稳定器”。

辽宁社会安全网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辽宁社会安全网建设现状。“十一五”时期是辽宁省社会安全网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辽宁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大局,坚持民生为本以促进统筹城乡就业、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安全网体系,全面推进社会安全网的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部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辽宁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

辽宁社保基金运行稳定,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女工生育保险等五项基金累计收入达2872.4亿元,年均增长近30%。“十一五”期间,辽宁省积极落实调整企业养老金政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企业养老金水平逐步提高;同时,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初步构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机制得到不断创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正式启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构建。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落实,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和基金监督检查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初见成效。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得到有力支持。阶段性扶贫工作任务取得圆满成果。

辽宁社会安全网建设存在的问题。目前,辽宁已基本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断扩大覆盖范围,逐步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社会保险热点难点问题,为辽宁省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与此同时,辽宁省的社会安全网建设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辽宁社会安全网的资金严重短缺。在全国范围内,辽宁省是实行计划经济较早的省份,大中型国有企业比较多,企业离退休人员多,国有企业下岗失业问题严重,社会安全网建设工作落后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等都存在较大缺口,主要原因包括历史欠账、逆向选择和欠缴等,这些问题已成为辽宁省社会安全网改革的瓶颈。

其次,社会安全网的保障水平过低,管理体制有待完善。辽宁省绝大部分市没有实现真正的“五险合一”,其中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由不同的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负责,导致“政出多门,标准不一”局面的出现,难以真正实现社会保障管理的社会化。由于管理机构分散,机构重叠,管理成本大幅上升。同时由于管理体制方面的缺漏,导致保障水平过低,大部分集体企业职工、其它非国有企业职工与农村劳动者得不到应有保障,总体保障水平低下。

第三,社会安全网监察力度不够。当前社会保障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立法滞后的问题,没有与社会保障制度相配套的地方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特别在监察力度上没有细化、手段不多、力度不大。而辽宁省在此方面的工作乏善可陈,致使社会安全网无法建立和完善。加强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监察力度,完善监察手段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此之外,辽宁社会安全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实施标准不统一、覆盖面积窄、覆盖率低等一系列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完善辽宁省社会安全网的对策

目前辽宁社会安全网改革的大气候已经形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将社会安全网体系的建立推到了迫在眉睫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解决资金短缺的难题。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工人曾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过杰出贡献。但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处于下岗、失业的困境。政府应努力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再就业,积极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要从根本上摆脱社会安全网建设资金不足的困境,国家需要在财政上对辽宁地区实施补偿性的政策支持,将一部分国有资产纳入到社会安全网建设基金中,准许社保基金在资本市场上运作。同时,还可考虑发行社会保障债券等。具体到落实上,当地政府应加快制定具体方案并付诸实践。可利用多样手段,包括:彻底改变过去由企业和国家财政注资的单一投入、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并将其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实行个人账户资金的市场运营,确保结余基金的保值增值。此外,还应不断拓宽投资渠道,扩大社会安全网保障的范围,充分发挥社会安全网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功能。

完善社会安全网管理体制,保障社会群体合法利益。当前的社会安全网管理系统处于多家分管、标准各异、条块分割的局面,应该积极构建分工管理与集中协作相结合的统一管理体制。由政府建立统一独立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法规,使其具有一定权威性,同时将分散在各管理部门的各项职能统一调配。建立业务经办层,按照政事分开和执行与监督分设的原则,依法设立不独立于政府部门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业务经办单位,受政府和社会监督,负责基金的收缴、管理和支付的运营。加紧建立社会保障投资部、社会保障基金会等机构,研究解决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营运的手段和途径。建立行政监督机构,保障投保人对社会安全网建设的全面监督。

充分发挥司法机制对社会安全网的保障作用。健全的司法机制为社会安全网的健康运行提供可靠保障。同其他制度一样,社会安全网同样需要健全的司法机制。人民法庭对社会安全网系统内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应依法及时审理、惩处;对拒不缴纳国家法定的社会保险金,拒不履行支付保险金义务,不正当使用保险基金,贪污、挪用、侵占保险基金的行为人,应当依法分别追究其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充分运用司法机制,保证社会安全网相关法律的有效实施,维护其权威性和震慑性。(作者单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注释

①张琪:《社会保障概论》,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1月。

②刘锦城:“社会保障权利的内容结构与性质分析”,《行政与法》,2007年第1期,第117页。

③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④Social Security a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Berlin: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6年3月。

⑤刘建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现代企业文化》,2008年第12期。

⑥荣燕论:“社会保障对社会稳定的促进效应”,《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8年第9期。

篇2

记 者(以下简称“记”):张理事长您好。社区是社会组织的细胞,也是安全生产工作来自最基层的力量。至今我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安全社区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张宝明(以下简称“张”):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全面转轨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风险加剧、突发公共事件高发的特殊时期,加之我国公共安全保障基础相对薄弱,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凸显,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实践表明,安全社区建设是实现社区安全、维护社会和谐、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安全社区”理念于2002年引入我国,2004年在北京、上海和山东等地试点创建,通过结合实际,科学创建,已由一些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和发展。截至2011年底,已启动和建设国家安全社区1394个,覆盖1亿多人口,目前已建成266个国家安全社区。

为检验安全社区的效果,2011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抽取已命名的178个全国安全社区,对近两年的各类事故与伤害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与2008年相比,这些社区内的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分别下降39%、40%、44.4%,共减少死亡人数222人,减少受伤3194人。安全促进项目效果十分明显,可见,安全社区建设为安全生产形势的明显好转,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安全社区建设体现了4个特点。首先,安全社区坚持发挥党委在安全社区建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其次,安全社区强调从传统的政府行政方式向政府主导、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的新模式转变。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形成社会管理的工作合力,强调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实现传统的条条管理向人性化、服务性管理转变。第三,安全社区重视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拥有包括地方政府、民政部门、消防部门、综合治理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工商企业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志愿者组织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工作网络,各个组织之间紧密联系,并建立社区内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和组织间的有效协商机制和合作伙伴关系,充分运用各自的资源为社区安全服务。第四,以人为本,立足预防,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使“你要安全”变成“我要安全”,不断提高社区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各类事故和减少人员伤害,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记:2011年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如何,协会为推动安全社区发展进程,主要做了哪些重点工作?通过抓安全社区建设,是如何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

张:2011年是安全生产“十二五”起步之年,也是安全社区建设加快发展的一年。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各地加强组织领导,整合资源,理顺关系,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调动社区积极性,安全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回顾2011年的安全社区建设,我们主要做了8项重点工作。

第一,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安委会办公室的通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2011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各地以此为工作目标,将安全社区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建立完善推进机制和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和推广安全社区建设。广州、上海、沈阳等城市和地区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安全社区建设规划,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目标和措施。

第二,广泛发动,扩大覆盖面。安全社区建设较早的经济发达的省区和地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如上海市2011年共有69个街道、乡镇启动和建设安全社区,是前6年总和的1.2倍。区域性的全面启动和建设安全社区有了新进展,2011年山西、四川、宁夏、广州先后召开了全省、区、市的安全社区建设推进会,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安全社区建设。陕西、甘肃等省区也启动和建设安全社区,实现了向中西部地区的延伸。

第三,加强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安全社区建设加强了社会管理,强调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共同管理;立足安全服务和安全项目促进,打造安全文化社会大安全格局;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建设,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意识和社区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了事故和人员伤害。

第四,围绕中心、夯实基础,加强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2011年,山西晋煤集团、中煤能源公司平朔煤矿、燕山石化、长庆油田、华北油田等企业,都突出优势和特色,围绕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社区居民的安全健康,加强安全文化、安全促进项目和安全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好转。

第五,实施安全社区建设工程,建设中国特色安全社区。2011年,协会推出了一批优秀安全促进项目,如:青岛市崂山区开展的全员伤害监测、全民安全素质工程等项目,华北油田华苑社区的富园祥市场消防安全促进项目,大连金州新区七顶山街道的大棚职业病防治推进项目,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道的驾驶员俱乐部项目等,都为社区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预防和减少了事故和人员伤害,实现了生产生活双赢。

第六,加大安全社区的宣教和培训工作力度,建设骨干队伍。为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社区创建发展的需要,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提高群众的知晓率,2011年协会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文化“五进”等活动,共举办10余期培训班,培训近2000人,推动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七,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发挥地方支持中心作用,规范建设安全社区。为加强组织协调,为社区做好咨询和服务,协会在2010年已建立4个地方支持中心的基础上,2011年又新建了沈阳和潞安两个支持中心,为辽宁和山西地区及煤矿行业开展安全社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保障。

第八,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共同发展。2011年,协会向国际安全社区合作促进中心推荐了19个安全社区,有13个成功获得国际安全社区命名。我们还协助亚洲安全社区网络中心在上海举办了亚洲安全社区网络会议第三次会员大会,参加了在瑞典法伦召开的第20届国际安全社区大会。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加强了彼此了解、合作和信息交流,为国内安全社区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记:2011年10月19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以及创建单位职责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请具体介绍一下这些内容?

张:国务院安委办的《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安全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即:倡导“安全、健康、和谐”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立足“安全服务、持续改进”的原则,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工作目标是继续由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推进安全社区建设,扩大覆盖面,继续向企业主导型社区以及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安全社区建设重点倾斜。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我国80%的省级区域开展了安全社区建设,50%以上的省级区域有被命名的安全社区,乡镇安全社区建设比例由现在的1.5%提高到3%左右。企业主导型社区由煤炭、石油、石化扩展到钢铁、电力、铁路等重点行业。

此外,《通知》还明确了创建单位的职责,要求各地区加强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理顺关系、明确责任,逐步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安委办牵头、多元参与、联合共建”的工作机制,把安全社区建设纳入地方各级政府工作日程;建立安全社区建设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对于本地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效果好,群众满意度、参与度不断提高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要把安全社区建设计划纳入地方财政支持范围,为安全社区建设提供人、财、物等条件保障。

篇3

牡丹江市委书记徐广国代表认为,十七大报告在论述社会建设时把社会组织管理、人口服务与管理、社会治安防控等基层工作概括为“社会管理”,颇有新意。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突出特征对社会建设提出的新课题。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日益突出,这些深刻变化给传统的社会管理带来新的挑战。“社会管理”工作搞得好,就能促进社会和谐,“社会管理”工作跟不上,不仅会影响社会和谐,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篇4

社会网络安全制度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化网络安全法制建设。网络安全法制是网络安全文化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同时也是推动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手段,网络安全制度文化建设中的法制建设工作能够有效推动网络安全的实现。在此方面,需要以网络特点为依据、确保网络安全为目的来制定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同时虽然网络环境下的网络群体具有着明显特性,但是也具有同样作为社会群体的共性,因此,一般法律在网络安全领域中也具有着一定的适应性,所以,重视对一般法律的完善也是强化网络安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二是对网络安全文化的建设机制作出完善。在网络安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完善构建机制与机构来推动网络安全文化的建设。在此方面,有必要构建完善的网络举报制度以及激励机制,并对网络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作出整体的规划,同时有必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与培训机制,从而有效提高网络文化建设的质量以及效率;三是构建健全、科学的网络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在网络安全文化的构建中,要对网络安全文化的构建进程以及网络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做出认识,就有必要构建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以及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安全文化的构建做出度量。另外,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中对网络安全文化的理解以及对网络安全尺度做出认定的标准具有差异性,所以网络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必要以网络安全文化建设任务与目标为依据,从而提高网络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在我国社会中的适应性;四是构建公平合理的网络安全管理体制和权利分配体制。当前互联网最高管理机构为ICANN,虽然这一组织在名义上并不是盈利组织,但是下设的来自各个国家的顾问委员会并没有实质发言权,拥有否决权和专控权的国家只有美国。很明显,这种网络管理体制是并不合理的,而这种不合理的管理体制以及权利分配也会对网络安全的发展造成制约,因此,构建合理公平的网络安全管理体制以及权利分配体制是十分必要的。

三、社会网络安全物质文化建设

篇5

企业安全包括企业的人、财、物的安全。人的安全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职工不伤、不死、不得职业病;财的安全是指企业的一切财产(包括有形和无形的资产)的安全;物的安全是指企业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安全,安全管理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方法。企业对安全必须重视管理,否则,势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每年安全事故很多,特别是近年来在采矿、交通、企业多次造成特大的安全事故,实在令人痛心。例如,“KFC苏丹红事件”,给多少消费者带来精神包袱;煤矿透水事件,给国家造成多少的损失,又给多少家庭带来不幸;大型文化娱乐场馆不健康的演出和表演,给社会风气和青少年带来多少负面影响。

2、安全文化建设

管理离不开文化,也可以说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有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管理的进步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也属于文化的范畴。安全管理的效能发挥,自然离不开管理的主体、对象,其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人。提高全员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其安全文化环境,即安全文化建设,直接影响管理的机制和能接受的方法。人们愈来愈注意到,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不断推动安全文明生产,保护职工在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的关键。

3、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的关系

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有其内在的联系,但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也不是企业安全管理。企业管理是有投入、有产出、有目标、有实践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全过程中的同步进行子功能系统,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企业安全管理的哲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安全素养、安全管理的伦理道德等这些无形的高尚境界却都用安全来培养、影响和造就。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是互相不可取代的,那种误认为提倡安全文化,企业安全管理就可以不要了,或认为企业安全管理落后了、过时了等等观点是十分错误的。

二、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和建议

由于每个企业都有其不同的创业背景和发展经历,通过本人以服务的企业B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建议在企业中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1、营造追求成功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B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在建立二十年来没有出现过安全事故,最近两年连续被评为中国区最佳工厂。

公司近几年把成功的方法高度凝练归纳成五大基本方法: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时间管理、有效的沟通、良好的执行力求知创新。在职员工人人都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执行PMP(绩效管理程序)。领导言传身教,员工耳濡目染。形成年度目标人人谈、人人懂的局面和氛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员工早日找准自己的位置和发展方向,从而愉快地工作,最终充分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公司的观念是:公司使员工成功,员工使公司成功。

每一班次上下班时,实行交接班制度,填写有关效率手册,不仅用来记录每天的事件(包括是否安全生产、是否有违章操作行为等)、目标,更用来检讨每天的不足,总结经验,修炼心态。首先,每日都要诵读的几句话,这些话是自我言词化激励的誓言,比如安全标语、安全警句之类的短小精悍的话,目的是让员工一读之下,态度端正,充满热忱,将安全生产牢记心中,时刻警醒自己的安全行为。五句话是:①今天任务今日结!②我是负责任的!③我每天都有新的进步!④我的成功来自于马上行动!⑤执行、执行、再执行!

其次,设有业绩栏板,每个班次必须每天填写,以磨砺心志和规范安全生产行为。设立“工伤频率”和“工伤损失天数”指标,部门每周检查一次,遗漏一天将要罚款;公司分管副总每月对部门检查一次,发现遗漏,当事人和该部门主管一并被罚;同时,公司总经理又对各副总进行检查,遗漏一天同样罚款。

最后,有“心态修炼”,列举了积极心态的十八项标准,员工必须每天逐项对照,做到写“Y”,未做到写“N”,并写出改进计划。这些积极的心态应包括积极的安全心态、安全意识、安全观念等。

企业通过上述理论方法加科学训练使员工转变心态,力争达到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如果员工心态出现波动,运用“消极树”和“积极树”的理论方法,及时发现员工的消极情绪及其根源,并及时与员工沟通,做思想工作,对消极情绪对症下药;同时实施“积极心态五大训练法”:心态替代训练、誓言激励训练、建立自信训练、角色假定训练和目标视觉化训练,使员工转变心态。

2、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环境

B公司把人才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奉行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最重要的资源。因此,B公司把“以人为本”的实现用“尊重、培训、重用、激励、分享”的十字方针来概括。

尊重人格:是否尊重员工的人格,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员工满意度。B公司认为,只有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产品、满意的服务和满意的客户。因此,要定期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员工的障碍、管理的问题,同时企业高层及时对调查结果进行专门研究,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员工与企业的隔阂。

尊重选择:每一个员工都要做 “CDJ(职业发展旅程)”培训。公司帮助员工制定人生目标、职业目标,确定员工未来自我发展的方向,让员工任意选择职业。

尊重需要:通过沟通、调查和职业发展旅程,公司掌握并主动关注每一个员工现阶段及以后的主要需求,从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人生价值实现等不同层面想方设法给予帮助。B公司希望每一个员工都能成功,只有员工的成功,才有公司的成功。

3、培训

B公司不仅是企业,也是一所学校。把学习建立成制度,把培训作为企业的责任,其中包括安全规章和安全操作的培训。

企业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负责全面的学习培训工作;每位员工每年有固定的培训经费;每位员工每年不少于60个课时的集中专业培训(其中包括安全知识讲座);每个科目学完之后或每个季度要进行考试,要设定及格线,不及格者将补考,补考不及格再次补考,再不及格则劝退。

之所以采取这样近乎严酷的学习要求和制度,是因为B公司认为,企业应该给员工两笔财富,一笔是物质财富,一笔就是知识财富。因此,培训员工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教会员工有一技之长。同时,通过这种近乎苛刻的培训将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规程系统化、完整化的教授给员工,让安全生产的意识伴随员工工作的始终。

培训的内容有:多样化的培训,如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专业培训和素质培训等;“新”的培训,如新人、新观念、新思想、新学科、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等等。

培训的形式有:走出去―选送员工出省、出国学习;鼓励员工参加在职学历和技术资格提升教育,公司给予学费报销;员工购书按职务以一定比例报销。请进来―请相关行业的专家授课或集团内部的高层进行专题讲座每月不少于一次。互教学―员工外出学习参观回来,必须给全公司讲课、部门间交流。

通过以上的学习和培训,使员工的素质提高了,特别是员工的安全素质得到了强化,知识增加了,专业精湛了,执行能力加强了,从而向社会提供更新的服务和更新的产品。企业应该不仅生产安全的产品,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也确保了全体员工的身心健康、安全,更要塑造人才。B公司至今已培育了近100个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

4、重用

B公司在用人上采用 “绩效评估”制,所有新老职位都是竞选上岗,谁能完成数字指标目标谁上岗。员工有多大能耐,公司就给多大舞台。

5、激励

企业应建立几项激励制度,使员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旺盛的斗志。B公司全面推行“十项激励制度”:经济激励、目标激励、荣誉激励、晋升激励、深造激励、成就激励、创新激励、情绪激励、危机激励和警示激励,使员工处于适度的兴奋和紧张之中,始终处于较好的竞技状态。

6、分享

分享是积极心态的重要表现,同时,分享的越多,得到的越多。因此,B公司非常重视“分享”,有知识分享、荣誉分享、利益分享等等。

篇6

一是安全理念定位模糊。虽然“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明确了安全在各项工作中处于首位,而在执行中企业注意力往往放在提高效益上面,员工对安全出于“本能”自保,是被动的服从,参与意识很弱。在“一把手”是安全第一责任者之后,导致高层重视基层轻视,“安全第一”之认知未解读未全面覆盖到各层面人员。“安全第一”的认知缺位成了大多数人的认知软肋。

安全责任概念处于模糊状态,责任模糊反映出制度层面有问题。安全执行理念受儒家传统的不可操作的感悟理念影响,凡事凑合,无明确标准,取中庸而留隐患。以完成任务为工作导向,未确立为价值而工作的导向。安全绩效理念是安全绩效不如经济绩效便于计量。安全有成绩不显,有问题不凸显,有了事故才感到震撼。这一点在执行层更为突出,安全绩效对全员牵引力不足。

安全文化建设是目前大家的共识。文化建设刚起步,对行为中表现出的文化研究不足。在建设方法途径上书面的概念多而实践行动少,对行为实践的文化评估少。文化建设之切入点和着力点未找准,文化建设停留在管理层和表层,因脱离实践而未形成亲和力、执行力。

二是组织体系功能缺失。企业组织方面,安全是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之工作,定位了各方面安全工作之责任,虽工作路径清晰,但围绕安全主线功能未整合,实施方法欠缺。虽工作方向明确,但职能未量化明晰,职能未转化成可操作的职责。

生产组织方面,在方法功能上偏重于生产工艺流程研究,在人与物结合上研究偏少,对人力这一生产要素组织简单化;在流程上对安全,分出层面,评估引导各自的职能重点无专门设计,造成生产组织功能欠缺。

监督组织方面,安监部门主要履行了检查纠错奖惩职能,在监督深度和广泛性上显现不足。

三是管理运行体系受众缺失。安全宣传教育在形式上多是文件安排、讲话要求、活动开展、会议传达为主。在内容上缺乏对各层面具体实践的提炼;在传达上泛说的多,缺乏解读,使广大受众难以理解,甚至排斥。宣传教育的数量和质量未覆盖全员,安全理念只渗透在少部分人思想中,使事关安全的每位员工未能解读安全,形成了受众缺失。制度体系中有责任制度但未覆盖到每个岗位,只有中层以上的责任制,员工层面缺乏安全责任制度,形成了责任是上层的依赖性认识,没有恢复作业者是本岗位安全责任主体的本面目。管理制度中缺乏将理念贯穿的设计,理念导向不明确。包含作业规程、安全规程的运行制度在“预防”二字上不突出,关键要素不详细,缺乏对人的状态进行规程。制度的运行多以上墙挂贴代表执行,员工未熟知更未理解。监督考核偏重于现场检查是对的,但对各层面监督的侧重点不突出,系统性缺乏。

二、走出安全方法论之误区

一是依靠对象之迷雾。每个人因行业、工种、岗位之不同而工作内容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安全不分工种专业,安全是全员之工作,安全必须依靠全员之努力,每个人是本岗位作业安全的责任主体。

二是工作方式之陷阱。安全工作之理念、制度、目标多是自上而下逐级传达传递,其方式多是“命令式”、“要求式”、“会议式”、“读稿式”、“活动式”等,以此来彰显工作开展。安全隐患是排查整改式,偏重以物为中心的现场硬件检查,检查了“所以”,未深查之“所以然”。

三是安全工作方向之疑惑。现行标准化管理系统以物质资源为主导建设,闭环系统对“物”而建,使人力资源这一关键要素处于边缘化。对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多以惩罚结束,未深究人的受教育程度,未深查人的原因。

四是人力资源管理之传统。现行人力资源管理中主要的业务依然是工资、社保、福利待遇管理、劳动管理、技术职称管理等,以国家劳动人事政策执行为主的传统内容。而服务于企业发展需求和员工成长的技能培训、综合素质培训、思想理念培训、薪酬激励设计等处于初级地位,现代人思想多元化多样化、业务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如何培训作业者特别是从事高危行业的工作人员是当务之急。

三、再造管理流程之良区

一是安全理念再造。回归安全责任之本来面目,每个作业者是本岗位安全之责任主体,建立与责任对应的制度管理、绩效评价、培训教练系统,使责任落实而安全意识得到强化,消除依赖推诿。确立安全隐患是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有的预警认知,以此来进行体系设计,解决“头重脚轻”的问题;确立安全隐患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思维判定模式,消除麻痹侥幸心理;依靠全员全过程关注安全,使各层面的工作重点、思维重点与职位功能相结合,防止中层、基层都在照本宣科高层的宏观要求等,以解读为思维方法,使各层面的应有管理功能发挥出来。

确立文化是实践行动的建设理念。无事故是各层面的第一绩效,思想理念的漏项和软项,使人们难以捕捉隐患之本,换来的是隐患积累和事故发生。以认知、思维的再造解读“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消除思想理念上的软区、误区、盲区。

二是管理职能再造。安全是系统工程,对这一系统工程的管理目前却呈分散化状态。在管理职能上,则应建立该工程的专业化研究机构,以统揽配置管理资源。对安全工作的组织及职能、理论方法、工作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整合弥补各方面工作机构之偏重单一、零散随机的状态,为高层决策的方向性、中层指挥的有效性、基层执行的适应性提供专业化支持。解决制度、规范、标准的盲区泄漏。在组织职能上完善安全工作职能由零散向系统化转换、由经验式向科学化转变,使齐抓共管向效能转变。

在管理功能再造上,体现对基层全体员工的依靠。在责任承担、职能界定、方法教练等方面,再造职能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使各层面人员将有限的精力用在与自己紧密相关的业务事项和方法掌握上。以适应性的原则解决由不同层面人员构成的全员对安全的理解和执行。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做了不属于本层面的事,事应躬亲在各自职责事项中。在工作思维上、方法上回归基本职责和对全员的依靠来研究并实施各个子系统的职能。

篇7

(二)我国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主要矛盾,除带有安全生产自身的阶段性特征外,也受到其他各种因素的重要影响。1、安全理念没有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一些人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背景下,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充分,对创造良好安全文化认识不足,一些不良的安全文化还沉积在安全领域。2、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条件给安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些企业经济发展了,却没有带来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工作条件的改善,仍然持续着生产设施陈旧、高能耗、低技术、大成本、低效率的落后生产工艺和方法。3、地区、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发展不均衡。4、安全生产总体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全民对安全的要求存在差距。

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科技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保障。1、确保传统的高风险产业安全,必须依靠安全科技。以采矿、冶金与机械加工、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仍占有较大比重。目前,经济发展对能源、原材料需求旺盛,使我们还将持续开采那些赋存条件恶劣的矿产资源。724个国有重点煤矿中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42.3%,正是它们承担着大部分的煤电供应。2、改变安全生产高风险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依靠安全科技。事故风险等于事故发生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合,即随着事故发生可能性或严重性的增加,事故风险增大。对于生产场所,存在的人员越多、能量越高,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越大。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3、应对复杂开放的安全生产系统,必须依靠安全科技。对于复杂开放的安全生产系统,重大事故防治不仅关系生产本身,而且威胁着城镇、社区、生态环境的安全。一次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处置不当,其带来的灾害和损失将成倍,甚至十几、数十倍地增加。4、建立强有力的监管监察体系,必须依靠安全科技。安全生产需要高水平的安全生产执法队伍,需要科学的监管监察手段,需要现代化的仪器设备的技术支撑。

(二)制度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安全生产制度是在生产过程中,既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规章、规范、标准等正式制度,也包括安全生产惯例、意识、心理、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等非正式制度。

(三)监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科学化、系统化的安全生产制度,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依靠强有力的监管,才能具有权威性,才能构建安定有序、诚信友爱的企业安全生产环境,才能构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职工、企业与社区、企业员工与周围群众、政府监察人员与企业监管人员职责分明、各负其责、各行其职的和谐社会的安全生产环境,才能使全社会和广大人民共同关注、关心、监督和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目前,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虽基本形成,但与其配套的法规还不够完善,安全生产标准系统性差、滞后于经济社会和生产技术发展的问题突出,重视经济发展、轻视生产安全的现象还存在,“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还没有完全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特别是部分小企业违法生产的现象还很严重。针对现阶段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根据安全生产可持续和谐发展的要求,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机制,增强监管力量,加大监管力度,把重大事故隐患消灭在事故之前,使重大危险源得到合理的监控,制造、使用安全型设备,创建安全型企业。这几年,国家安监总局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尾矿库等高危行业或领域开展了专项整治,坚决关闭不合乎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企业。

三、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

篇8

二、全面加大公安机关保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力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作为县级公安机关我们要发挥好“四个作用”。

1、要充分发挥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力军作用。公安机关不仅要成为打击违法犯罪的尖刀和铁拳,更要成为维护农村政治安定、社会和谐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一是要认真做好各个时期农村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工作。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排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各种不利因素,要注意发现那些带有共性、苗头性和深层次的不稳定因素,诸如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等,当好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排雷兵”,为新农村建设铺好路、架好桥。二是要加强农村治安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要从维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进一步强化农村治安防范责任制的全面落实,要从农民最想要、最想做的事情入手,进一步完善防范机制,健全治保组织,强化联户联防的作用,全面实行民警驻村制,融洽警民感情,激发警民联手共创新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局面,尽最大努力缩小违法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三是要妥善做好的控制和化解工作。公安机关特别是在农村工作的派出所民警要经常深入村社,走访群众,了解民情,全方位地做好群众工作,及时发现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协助乡镇党委、政府做好各种矛盾的化解工作,预防个体纠纷演化成,尽全力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2、要充分发挥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尖刀作用。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无打不稳”的思想,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地谋划打击工作,对违法犯罪活动架起更加凌厉的打击攻势。一是要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犯罪,重点打击那些强买强占、欺行霸市、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等危害农村经济建设乡匪村霸,铲除群众深恶痛绝的“毒瘤”。二是要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对那些发生在农村的严重危害广大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杀人、绑架、放火、抢劫、等犯罪要快侦快破,强化侦破命案和疑难案件的攻坚工作,把农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三是要严厉打击破坏农业生产的违法犯罪。要时刻尊重群众的意愿,维护好农业生产秩序。针对盗抢大牲畜、农用机具、农用物资、粮食,倒卖假冒和伪劣种子、化肥、农药,损毁青苗,威胁、恐吓、攻击乡村领导干部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好农村经济人、乡村干部、乡镇企业领导的合法权益,不失时机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的专项打击行动,确保农村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四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野生动物、自然环境和历史建筑文物的保护力度,对构成犯罪的要坚决依法打击。

3、要充分发挥农村社会治安行政管理改革的实践者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提出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提出了“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的要求。县级公安机关特别是治安行政管理部门和农村基层派出所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做农民之所需,时时处处事事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要开辟方便、快捷、顺畅的“绿色通道”。在户政管理上,对于农民办理户口、身份证等,能一次办成的,绝不让农民跑两次;在治安管理上,对于农民和农民工经营的行业和场所,要本着宽严相济的原则,能放宽的必须放宽;在交通管理上,对于驾 车来往购置农用物资、销售农副产品,或进城销售秋菜的农民,要一律放行,做到不堵、不扣、不罚;在外事管理上,对于需要出国经商或务工的农民,要在严格掌握政策的同时,能简化的程序一律简化,尽力缩短领照时间。

篇9

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指出,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于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

“安全发展”指导原则的提出和确立,反映了我们党以人为本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理论体系。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当具有持久和后续能力,既要以资源、环境能够承载为前提,也要建立在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安全状况不断改善的基础上,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损害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

坚持安全发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揽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实施“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只有生命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才能调动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和生活热情;只有使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大幅度减少事故造成的创伤和震荡,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只有顺应客观规律,全面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有效防范事故,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各个行业和领域、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必须自觉遵循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把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证的基础上,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这要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为抓好安全生产这个世人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安全发展是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安全文化、安全理论的引导,也要有人才技术的支撑,又要有安全体系、管理机制的保障。大量实践证明,没有安全发展,就没有安定的社会秩序,就没有健康的社会环境,就没有稳固的社会发展基础,所谓“国泰民安”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只有搞好安全生产,实现安全发展,国家才能富强安宁,百姓才能平安幸福,社会才能和谐安定,因此,“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在当今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从三个方面发表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准确定位,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上任伊始,提出安全文化五要素,将安全文化列为五要素之首,应当说体现了一种立足根本,把握关键的深远眼光。安全文化,指人们为了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社会的进步靠先进文化的引导,安全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是意识的反映,文化是人们生活、生产和意识的积淀,安全包含于文化之中,安全文化源于生活、生产,安全文化又作用于生活、生产,引导人们安全生活、安全生产。安全文化是一种独具特性文化现象,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和规范人的行为。安全文化的落脚点是全面实现人生的价值观,并为人类生命繁衍与健康成长,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不受或少受损失服务的。同时,安全文化也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并渗透于人们一切生活及生产活动中。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实践表明,包括安全生产在内的所有实践都离不开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其一,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方针提供保障。强化企业干部职工“安全高于一切”的观念,实现思想的安全化,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把“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自觉行动。其二,改善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管理的合理、有效和科学。安全文化具有规范人的安全行为,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机制,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的功能,对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变被动的安全管理为主动的安全管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三,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激发职工主动创造精神。通过安全文化的学习宣传教育,在企业形成一种人人重视安全、时时讲安全、处处保安全,安全高于一切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生产环境,进一步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责任心和自我完善的工作态度,努力实现安全这个共同的目标。其四,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把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文化化,使他们的安全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为全面系统地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实现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载体,寻求安全发展的有效途径

安全发展要解决人的基本素质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对全员的参与意识提出要求。创新载

体,正确处理好安全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重在要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启发自觉,两者为两个相交的圆,目的一样,相互渗透,缺一不可,都是为搞好安全生产服务的,都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在人们思想观念和具体行动上的综合反映。创新载体,就是通过构建安全文化,唱响主旋律,将全体公民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的文明人,将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及全体职工塑造成现代安全观的安全生产力。我们在具体实践中着力从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是规范人的安全行为。立足创出一个特色——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年”活动,叫响“安全发展”的理念,按照“高标准、全覆盖、创特色”的要求,深入灌输,做到“三入”(入耳、入心、入脑),旨在营造安全发展的强烈氛围。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大力宣传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大力宣传安全责任制,大力宣传依法治安,严格执法,大力宣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法制观念,动员全党、全社会更加重视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建好“四个阵地”,即安全生产培训中心,安全生产协会,编发《安全生产信息》,管好用好安全生产信息网站,以开展一系列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如六月份安全生产月、夏季安全生产百日赛、“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浓墨重彩地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同时继续开展乡镇安全生产达标活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达标创优活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本状况普查等,把监管触角向“双基”(抓基层、打基础)延伸,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意识到安全的涵义,对安全的责任,应具有的道德,从而既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也能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二是组织安全文化活动。我们深化两个创新,即领导方法和活动形式创新,在“三个转变”上下功夫,思想由传统思维定势向开放的思维方法转变,方法由传统固有的模式向多元化、灵活性转变,领导方式由人治向法治转变,构建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贯穿、全员参与的服务格局。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精心筹划、细心组织了颇具匠心的有形、有象、有声的安全文化活动。举办“安全文化周末大舞台”,以快板书、小品、大合唱、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说安全、唱安全,让市民在欢快娱乐之中接受安全知识教育;举办安全文化书画笔会,借助知名书画家的神来之笔,泼墨挥毫,抒发对“安全发展”的盛赞之情,将“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跃然纸上,让人们在欣赏高雅艺术中增强安全意识;在高邮安全生产信息网上开辟“安全生产知识有奖竞猜活动”,增进网民互动,让安全知识更加贴进实际、贴进生活、贴进科学。三是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强化对安全生产各类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各层次人员的本质安全文化水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深入企业一线培训员工,对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人员实施“全员培训工程”,把安全技能培训纳入农民工就业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每年培训人数以千人以上递增,扩大受益面。还与总工会、供电公司等部门联手,在职工中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警示教育和电工、焊工技术比武,使广大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安全教育还要向青少年延伸,在中小学开设公共安全知识课,从青少年抓起,夯实基础。因此,弘扬、倡导、开发、利用和发展安全文化,使之更加精粹、丰富和繁荣,直接关系到人类发展、社会文明,国家兴衰的大事,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三、建立机制,推动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安全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精神文明创建的目的正是为全面提高全民族、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的整体素质,两者殊途同归,目的一致。安全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是满足当代人的基本社会需求,当今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安全保证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将安全生产纳入“平安建设”,使安全文化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落实到三个文明建设中来,尤其是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因此,安全文化追求的正是人的第一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有必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实现:

——具有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总书记强调指出,“各级党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我们党是执政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是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好体现。我们从事的是拯救人生命的事业,肩负重任,不辱使命,应以一腔热血,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强化人们的安全意识。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信念、最高目标、道德理想、传统风尚、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在安全管理中,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没有先进的安全文化作基础,没有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搞好安全生产,要想构建和谐社会是一句空话。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系列活动,全力营造“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社会氛围,普及安全哲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法规,让“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意识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落实在每个人的行动上,人人都能自主管理,真正达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人人事事保安全,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篇10

我国农村饮水条件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供水工程数量少、规模小,大多数农户采用手压井或家庭机井直接取用地下水,以分散供水。农村饮水水资源多为地表水入渗补给的浅层地下水,由于各家各户用水量不大且分散,对地下水位无太大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灌溉用水与自然补给的矛盾,逢灌溉季节或补给不足,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对饮水造成较大影响。饮水不安全主要表现在山区的高氟水、苦咸水和城区周围的污染水问题。

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等切身利益。随着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逐步深入,农村自来水化建设和饮水安全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抓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特点

面对农村传统饮水工程“多、散、小”、安全隐患多的状况,结合各地实际,实施多种形式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农村饮水工程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公益性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吃水问题的工程,具有经营性和公益性,尤以公益性为突出。二是群众性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点多、面广,无论是施工阶段还是建后管理,都需要广大农民参与。三是垄断性强。多数农村供水具有天然垄断性,不能像企业那样自由竞争、破产倒闭。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措施

根据农村饮水工程特点,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进行农村饮水工程规划建设与实施时一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2.1 科学规划,全面论证,严把勘测设计关

科学合理地安排优先吃水的村庄。按照“先急后缓和群众自愿”原则,确定优先供水村庄。首先安排水源受到污染、水质条件差和群众吃水迫切的村庄;保证工程高标准规划。每个供水工程都由专门设计部门进行勘测设计,逐村调查、科学论证,选比制定一套最佳方案。针对各村水源情况、经济情况、居住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工程建设方案,避免工程的重复投资、低标准建设;因地制宜进行水源工程建设。在水源工程开工前,进行全面科学论证,并大力推广集中供水模式,以便节省投资,提高水质和便于管理。对新打机井、大口井的,安排机井技术人员帮助查找水源,确定井位。

2.2 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严把工程质量建设关

成立专门的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对工程设计、水质监测、建设管理、质量控制、材料设备采购等各个方面进行明确分工;制定工程管理制度。对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程序、质量控制、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严把工程质量关。材料采购组与政府采购办、督查、检察部门联合办公,对水泵、水表及微机变频等供水设备统一采购;对供水管材,统一确定供货厂家。各村组建由村委、党员及群众组成的3~5人质检小组,进行全过程质量跟踪;严把水质水量关。组成水质化验小组,随时对供水水源进行取样化验,对不合格水源,坚决不予使用,采用另辟水源或联村供水的方式予以解决,保证让群众喝上干净的自来水;严把资金使用安全关。建立专门的农村自来水工程管理账户,保证专款专用;分期拨付工程建设资金,保证工程资金使用合理、到位;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农村自来水工程首先是民心工程,因此这项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群众满意。在施工前期和施工建设中,均要求村民全过程参与,发挥监督职能,使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更好地履行义务,使工程设计能够充分考虑群众意愿,得到群众认可,调动他们投资投劳的积极性,为施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措施

3.1 加强建后管理

农村自来水工程不仅要抓好工程建设,更要抓好建后管理。由于以前农村自来水工程“多、散、小”,许多工程水费到位率过低,工程老化失修,管理困难。为解决这一困难,需要对所有的村庄自来水工程运行管理情况进行摸底,每个通水村庄都建立档案卡,详细记录每个供水工程的现状、存在问题和维修改造计划,使所有的农村供水工程运行情况都一目了然。同时,需要研究建立农村自来水工程管理自我维持、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工程的良性运行和正常运转。

3.2 建立权责明确的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

搞好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关键是要明确管理责任,并且要把责任落实到人。管理的核心就是明确产权归属,确定责任主体,保本微利,计量收费,市场运作,良性运行。

3.3 建立合理的水费收取机制

篇11

一、突出一个重点

突出基层基础这个重点,打牢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基础,确保有人干事,建立并形成了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配强工作人员全力抓的工作格局,调整充实信访接待办、综治办、司法所工作人员,整合派出所等资源,建立健全了功能配套完善、组织协调有力、反应机动快速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体系。

二、紧扣三个环节

紧扣预防、排查、化解三个环节,确保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取得实效。

(一)从预防着手,将矛盾消灭于源头。

一是加强普法,从思想上预防。农村因土地纠纷、打架斗殴、不孝敬老人等问题引发的信访案件呈上升趋势。对此,我们一是建立“村民流动说事点”,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人有地方找、事有地方办”,从根本上、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目前XXX共选聘说事员35名,均已颁发聘用证书,制作上岗服务牌,坚持挂牌上岗。二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普法工作,突破农村普法“最后一公里”。把矛盾纠纷调解现场放到村里,让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普法教育和启发。同时邀请司法所对法律明白人进行法律知识培训,用身边案教育身边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普法效果。三是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近年来,我们把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预防作为矛盾源头预防的重中之重,在工程建设方面,向群众公开作出“三不”承诺,不引进污染企业、不损害群众利益、不剥夺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并严格按照《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综合评价暂行办法》,在每项重大项目开工前实施都要认真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于群众良性互动,注重利益分配平衡,事前主动化解矛盾,预防风险。正是我们的“三不”承诺和事前积极的风险预防,我乡近年来实施的工业园区尾水管网延伸建设、罗潞公路扩建等工程均未引发信访问题。

(二)从排查着手,将矛盾消灭于萌芽。

为确保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切实把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坚持做到“三个排查”:一是常规排查。坚持乡、村、组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组每天一排查,村每周一排查,乡每半月一排查,利用每月综治工作例会,汇总全乡当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确保了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二是专项排查。针对重大节日、特殊敏感期,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排查,主要排查重点群体、重点人员、重点部位等情况,努力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确保敏感时期的和谐稳定。三是联合排查。对宅基地纠纷、地界、林权等纠纷,组织乡相关部门按照相关政策,开展联合排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避免矛盾激化,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

(三)从化解着手,将矛盾消灭在激化前。

除信访终结、历史遗留问题外,为确保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时化解,主要采取两种模式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一是“亲情式”化解矛盾纠纷。与上访人换位思考,以真情换真心,牢固树立“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项当家事”的理念,变群众上访为乡领导下访,变群众要见乡领导为乡领导主动约见群众,保持与他们经常性地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为他们尽情倾诉、发泻思想情绪提供一个平台。二是“实干式”化解矛盾纠纷。本着为群众做实事、谋福利的原则,要求便民服务中心人员熟悉业务,对群众诉求能尽快办理。对确因问题复杂,需要相关部门协调办理的,由综治办记录上报后,由相关分管领导协调处理,做到了群众事件有人接、有人管、有人办。

篇12

一、交通安全公益广告的特点

(一)履行公益职能,服务于社会

公益广告是由政府部门、社会公共机构、企业、媒介等单位或组织的,以非营利为目的,谋求社会公共利益的广告。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则基于社会中的交通参与者,利用广告的艺术表现针砭时弊,引导公众正确的交通意识行为,最终达到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故而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具有服务社会,服务公众之特点。

(二)符合公众需求

1、理解和记忆程度需求

一般来讲,广告印象产生从感觉、知觉、注意、记忆到联想,是使人由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思维过程。在这点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保持一致。交通安全公益广告的受众为广大公众,受众的文化程度不一,因此公益广告必须通俗易懂,便于大众理解和记忆,还要贴近生活,使人共鸣。当交通安全主题的信息内容表达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才更容易使其在现实生活中联想到广告的诉求而引导正确的交通行为。

2、体现“人情味”

往往和谐美好的公益广告画面容易到达绝大部分受众的内心,也是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本意。现在很多的交通安全公益广告会用情感诉求来刺激受众的内心。如长沙市一则驾乘电单车戴头盔的主题招贴,广告语“因为安全,所以幸福”;画面用插图形式勾勒了配戴头盔的一家三口轮廓形象,父母和小孩偎依一团、面带微笑;画面色调呈暖色调,整个氛围感觉平和幸福。这则广告以家庭成员为突破点,用具有“人情味”的表达方式来传达交通安全主题信息,用美好的生活画面打动受众,即使受众的文化水平不高也能够理解广告意图并且赞同主题诉求。广告中的场景、情节等来自于大众的生活和工作,与人群受众所需利益高度一致,那么更能做到广告与受众的有效沟通,达到诉求目的。

3、有效传播媒介

交通安全公益广告传播媒介主要是利用报纸、招贴、大型户外广告牌、社区宣传栏等平面广告,电视、网络、手机视频动态影视广告和广播媒体等。另外环境媒体广告也是目前新的尝试,环境媒体广告是零距离接触受众,强调受众主动参与的传播形式,但该媒体在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创作上还有待开拓,具有互动性的传播媒介必然也将行之有效地感染交通参与者,达到宣传目的。“两型社会”建设下的城市也可多发展此类节约成本、新型有效的、具有互动性的传播媒介。

二、交通安全公益广告设计创作方法

(一)定位分析

考虑到现实生活中受众是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到交通中来的,依据受众的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等多方面的差异,个人对生活的感悟有所不同,生活习惯和喜好也各有不同,交通安全公益广告的创作要合理的划分受众群。

以参与交通的角色来划分可以将受众分为驾驶员、乘客、行人,进行广告创作时则可以依据受众角色的不同以主观角度抑或客观角度进行表现。以受众的年龄层次划分可分老、中、青、少的年龄段,确定表现手法则依据其年龄特点,例如少年一般作为乘客、行人的角色,接受交通意识行为的教育的模式需简单直接,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广告诉求的主题信息,表现形式还得生动有趣,若是动漫形式的广告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老年人对于广告的感性诉求表现往往能触动其情感,并且乐于传播主题信息;中青年更多地作为交通参与的主体是广告诉求对象的重点感染人群,合乎情理又赋予意料之外的创意常会令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分法规条例细化主题也是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创作必须考虑的。广告都力求诉求点单一,清楚有针对性地传达信息,若是主题过于笼统那也只能是作为文明形象的宣传而不能成为教育引导受众的有效工具,另外若是在一则广告中要述说多个主题点,那很容易造成思路混乱无法记忆广告主题的后果。在进行主题诉求点确定时最准确的依据就是相关的法规条例进行归纳,以便在进行创意时拥有准确清晰的诉求点。

(二)视觉、听觉元素的巧妙使用及表达

在进行主题创作时,需要选择恰当的元素创作广告作品,既要有“意”的内涵,以意生形,以形达意,又要依靠有说服力的形象和形象组织关系来成功完成信息传达。一则张贴在长沙城市中主题为正确使用车灯的平面广告:画面勾勒了夜间两车相会的轮廓,视觉角度是在车内驾驶座主观视角,往前看去对方车辆开着远光灯射过来,其光束就好比射过来的剑的造型,尖锐而刺眼,危险可想而知。该广告用刀剑的形态比喻远光灯的光束。两者元素从形、意上都相当符合,内涵同样表达造成对方伤害危险,结合广告语“远光也会伤人”一同完整传达了主题诉求信息。如此艺术表现诠释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细则让人印象深刻。广播需要用声音、影视广告则需要画音组合体现交通安全公益广告的主题。曾在长沙新闻频道播出的影视广告:内容情节展现为多位行人等待交通指示灯过马路的场景,同时广告结合急促的读秒的音效声、并听见其中一“行人”心急道“快点,快点,就要迟到了!”接着该“行人”违规闯红灯过马路并发生了交通事故,画面落幅是包着纱布的“行人”及广告语,示意不要因为一时心急违反交通规则而付出沉重的代价。看似平淡无奇的场景在该广告中却有标新立异之处——表现人物角色的并非真人而是以人的手指为元素并将手指穿上衣物进行拟人化,食指和中指替代步行形态。这样的“人物造型”配以卡通插图场景使广告生动而幽默,于是广告回避了真实场景的单调和事故现场的压抑,使用新奇有趣的表现手法给人和谐的心理感受。

(三)精辟的广告语

交通安全公益广告的广告语作为画龙点睛之笔,它需要准确传达信息,并利用其文字感染力征服大众的心灵,完成交通安全主题教育意义。好的广告语不仅精辟地把主旨表达出来,而且还能引导受众深思,回味无穷。随着大众阅读习惯的变化交通安全公益广告的广告语也不断推层出新,除了一些已为经典的广告语“宁停三分,勿抢一秒”、“给自己多一份责任,让他人多一份安全”等,一些交通安全广告语摆脱文字的乏味,让受众觉得亲切有趣,愿意朗读和记忆:“狭路相逢让者胜”、”“醉(罪)在酒中 毁(悔)在杯中”、“不要撞我,我伤不起”等各类生动且具时代感的广告语兴起且广泛传播。近期张贴于长沙地铁施工建设围挡上的招贴,画面为酒杯碰杯的形态与两车相碰的形态交错构成,而其广告词:“是朋友,莫劝酒”是基于本地传播的俚语“喝杯白酒,交个朋友”的语句,该广告语朗朗上口,也有望口口相传。该禁止酒驾主题的广告语适合大众口味,教育口吻温和,通俗并具内涵,简单六个大字几秒可阅读完,也便于周围驾驶员行车时注意和记忆。广告语集合当下流行趋势,将原本看似冰冷的交通法规的文字语言融合其中成为新的妙趣横生的词句,可谓是给予受众的文字刺激从而将交通安全意识进行心理渗透。

总而言之“两型社会”建设下的交通安全公益广告的创作总是需要具备沟通性的,不是居高临下、单向传播,而是强调以受众为本,尊重受众,真诚、平等地与受众分享、交流信息;找到交通参与者的生活形态与价值观念为之共鸣,并通过恰当的艺术手法给予刺激和联想,传达正面的主题信息。

篇13

(1)只有内部终端设备才能接入网络,可获得相应访问权限。另外,应对接入终端进行安全检查和认证,安检认证不合格的终端必须进行升级补丁、修复软件之后,才可接入网络。

(2)对终端操作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拥有许可的工作人员才能通过身份验证。为防止身份冒用问题,应支持基于帐号、MAC、第三方认证系统(如AD、LDAP等)的认证,并设置IP、MAC与帐号绑定的功能。

通过实现严格控制终端的接入,可以确保只有系统认可的终端和人员才能接入网络。

1.2 终端安全检查

基层终端设备时刻面临着病毒、黑客入侵、木马软件等多种安全隐患。因此,应对接入终端的进行严格安检,只有合格的终端才被允许接入网络。而终端安全检查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检查终端防病毒软件安装与否,并是否及时更新。对于终端设备来说,病毒是最大的安全威胁,应作为安检的重点进行。

(2)检查终端的互联网浏览器、操作系统软件、办公软件等是否已及时更新安全漏洞补丁。木马及病毒最易攻击的目标就是系统及应用程序漏洞,应及时发现,并强制更新系统补丁,防患于未然。

(3)终端密码及账号信息。应能检查终端是否启用屏幕保护、是否设置密码,以及终端的屏幕保护的启动时间。另外,应能确定终端指定时间范围内未登录的账户,便于对闲置帐户进行管理。

(4)应具备检查终端软件信息的功能,对终端上的软件进行黑白名单管理,限制安装违规软件的终端接入网络,防止木马及其他风险对业务系统造成威胁。

通过终端的安检,能及时发现终端的各种安全隐患,及时消除,防患于未然。

1.3 用户行为管理

基层接入终端相对分散,应制定有效的终端统一安全策略,防止用户进行非法操作。因此,须要对终端用户进行相应的行为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支持远程管理功能。鉴于终端部署分散,管理员应能对远程终端拥有完全控制权限及监控权限,以方便运维管理。

(2)记录本地硬盘指定文件类型的删除、编辑、复制等操作,并将审计日志上传到服务器,保护原始数据不被篡改。

(3)应具备统一发布各类软件的功能,以保证新业务的终端软件灵活部署,并方便对现有软件进行及时升级。

(4)应具备将用户终端文件进行远程备份的功能,以确保对核心文件进行有效备份,防止意外损坏。

通过用户的行为管理,能够有效实现远程安全管理和运维,并保护分散在终端上的部分数据安全。

1.4 远程集中管理

基层终端有部署分散、日常操作人员的单位复杂的特点,对终端的安全管理应具备远程集中管理的特性,应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终端管理软件应具有防卸载功能,以及强制升级功能,使终端软件保持新版本,并不会被用户自行卸载,造成违规行为而无法审计。

(2)应具备对所有终端进行安全策略下发和调整的能力。

(3)终端与服务器端通信、管理界面的访问应支持数据加密传输,防止被恶意拦截、破解。

(4)审计与报警功能应可视化,及时对全网信息进行收集和报警。

通过远程集中管理,能有效地将分散的终端统一的进行安全策略下发和管理,使分散的终端成为可管理的整体。

1.5 选择可靠备份线路

社保工程需要24小时不间断提供服务,应设计成本较低的方案,以为各节点提供备份线路。目前,移动网络发展迅速,3G技术成为成本低、部署灵活的最佳线路选择。但目前,普通的ADSL设备不支持3G备份线路。因此,考虑成本及管理方便的方面,应采用同时支持ADSL与3G线路的接入设备,并且设备可将ADSL作为主线路,3G为备份线路。

1.6 终端设备集成管理

目前,各个基层站点大都采用ADSL设备+PC终端的组合方式。这种方式带来的非法终端接入风险在前面已经进行了分析,不再赘述。以外,这种部署方式还会带来设备管理不便等问题,特别是网络设置被更改的情况下,如ADSL的线路被人为改动、设备被重置等。这造成管理人员无法对连接中断的终端及设备进行有效的远程管理,而基层终端使用人员又缺乏技术能力,无法判断当时状况,使问题解决困难。为此,应采用一体化设备,将终端机与ADSL进行集成,最大程度减少人为造成的链路中断等问题。

2 总结

友情链接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