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应链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供应链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企业供应链管理

篇1

本研究基于上述分析认为,供应链管理指的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中,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工作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寻求建立供、产、销企业以及客户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优化。可以认为,未来的竞争不是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必须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活动中,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保持总成本最小。

二、AZPC公司及行业区域发展情况分析

AZPC公司是一家纸箱制造企业,地处浙江某高新技术区,属浙江省技术进步先进企业,全国包装200强企业。该公司拥有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制造的纸箱生产专用设备,总股本1.6亿元人民币,年产销5000万m2的纸箱,2011年企业税利总额达到了2600万元。应该注意到,AZPC公司的成长依托于浙江包装行业不断拓展的市场规模和迅猛的发展态势。

浙江、上海、江苏自改革开放以来一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世界500强企业已200强进入了这个区域,纸箱需求量与日俱增。美国石东、瑞典SCA、印尼APP、日本联合、台湾永丰余等纸箱企业都纷纷进驻;此外,该区域原有的纸箱企业也纷纷进行技术改造产能升级。因此,仅浙江一省就拥有纸箱生产线150多条,行业竞争激烈。

三、AZPC公司供应链管理案例探讨

飞利浦公司在苏州建有亚洲区最大的电子消费品基地,专门生产彩电和显示器,年需用纸箱2500万元人民币,因此,AZPC公司积极地推进合作,通过走访,交谈,接触,包装设计介入和飞利浦公司总部的质量保证体系评估,AZPC最终成为其合作方。飞利浦是AZPC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输出链(其完整链条为:最终客户—飞利浦—运输分包方AZPC—供应商中的),为满足其需求,AZPC采用了一系列手段:

第一,AZPC从观念上开始适应这种供应链要求。AZPC专门请国外专家就管理理念、营销、技术、操作和纸包装趋势等方面进行培训,重点在明确理解:如何确定好的客户和好的供应商,如何进行增值服务及增值销售。通过两年请进来、派出去的培训模式,企业员工的观念意识的提高,生产效率明显改善,深受客户的好评。

第二,AZPC公司确立了两个供应商思想,加强对供应商情况的跟踪评估。生产纸箱的主要原料是纸,纸的成本占销售的65%,AZPC重新评估了原有的供应商和品种规格。在评估中AZPC发现,已有的供应商数量较多,质量服务参差不一,造成生产效率低,损耗居高不下。为此,AZPC积极开发了国外供应商,利用外方资讯,选择两家国外纸厂,三家国内纸厂,每项产品都有两个供应商。通过上述调整,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库存也由原来的1万吨纸降到现在的4500吨。

第三,合理调整生产流程。由于销售的订单模块与库存、采购和生产模块紧密结合,AZPC在销售同时,可以制定生产和采购计划,从而保证产品的及时交货,快速的客户需求响应和在线服务。即使客户的生产计划有变,AZPC公司也可以确保纸箱按需送到客户生产线。此外,AZPC公司还专门安排工作人员,在现场与客户一起排定包装需求计划。

第四,将非核心业务外包。AZPC在专业生产纸箱上已拥有很强竞争力,且与客户合作是以帮助他们解决包装方案为宗旨,为此许多客户希望AZPC进行一体化包装,AZPC用供应链思想,将不属于自身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像彩印、蜂窝、泡沫、托盘等业务外包,AZPC充分使用自身不拥有供应一体化包装方面的资源,为客户降低成本并全程解决包装要求。

第五,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为供应链提供保障。其主要功能如下:

一是订单确认和查询:它涉及销售定单确认与货品发运的排程等许多问题,为了确保按时发货,它还要对产出品进行检查。订单查询主要包括,订单在哪个工序,安排那台设备加工,工艺路线是否合理,要货数量与供应能力是否吻合。订单由销售内务输入,生产工艺员和调度/机长/仓库等部门和人员共享。AZPC通过利用顾客服务,销售支持以及其他职能系统的信息,筛选从客户运作中采集的信息,从而进行预先订单控制。

二是库存查询:仓库人员接收的产品输入后,按规定库位堆放,通过库存查询,得到数量、金额、库存天数和交货天数,还能帮助客户有效调度库存产品。同时,客户也能随时掌握AZPC存货信息,组织生产,及时补充,因此,企业也无必要维持较高的成品存货水平。原辅材料的库存由于即时反馈,不仅可以指导采购,而且还为降低库存做出了贡献。

三是采购控制:采购按库存和下月/季的销售计划,与供应商及时沟通库存量,给予下单。由于供应商能够及时掌握AZPC的存货信息和采购信息,促进了供应商的管理,使AZPC采购人员也可以从这种低价值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国外采购采用下大单,分批多次发运到货,以既保证供应商高效率、大批量生产,有利于达到合理库存。国内采购则按路途远近确定安全库存,库存量由原先1万吨降至现在4500吨,减少资金占用1700万元人民币,节约成本100万元人民币。

四是用户档案/信控查询:在首先选择好客户的前提下,建立客户档案,以业务发生时间的订单曲线,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跟踪查询,一旦发生客户超信用期或信用额度,迅速调整或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风险。

五是发货/运输/开票查询:由于仓库收发货和财务开票付款在同一平台,完全改变了以往财务和销售/采购部门间通过单据传递业务信息,到月底财务再将单据导入系统进行结帐的做法。财务部门利用系统,与供应商和客户一起管理资金流。

使用供应链将所有信息实时地在企业业务部门之间传递,保证了企业在任何时间点都是一个整合的实体在运作。AZPC在与客户的合作中,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变化,解决客户的包装问题,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了解市场需求,对物品、价格、销售地域准确定位,合理安排产品,降低成品及半成品的库存量,合理准确地配送、降低库存和运输成本,加速物品流通速度,提高资金周转率。

篇2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则是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于1996年首次提出的,它旨在综合考虑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是一种融合环境保护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包括产品的原材料获取、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产品的销售与运输、产品的使用以及产品再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通过绿色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的手段,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内环境负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和供应链系统整体效益最优的目标。

绿色供应链管理注重绿色及环保理念,试图改变传统供应链起始于供应商,终止于用户这样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线性模式,把循环经济的思想运用其中,使整个供应链形成一个物质与能量能够循环流动的闭合回路。将传统供应链管理的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四个功能目标转换为T、Q、C、S、E(环境)这样一种新的目标体系,尽可能缩短市场响应时间、尽可能提高产品质量、尽可能降低产品成本、尽可能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尽可能减少环境负影响和资源消耗。

绿色供应链的设计流程

由于生产过程与方法的环境限制日趋严格,在产品的设计、制造、包装、消费与回收等各个环节都需实现绿色化。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应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又称“生态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一般来说,绿色设计是指产品在原材料获取、生产、运销使用和处置等整个生命周期中充分考虑生态、人类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设计原则和方法。旨在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产品在制造、销售、使用及报废后回收、重用以及处理对环境的各种影响。同时将循环经济中的3R原则(Reduce,ReuseandRecycle)引入产品的开发阶段,优先考虑产品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可拆卸性、可回收性等),并将其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的同时,再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和资源消耗减到最小。

(二)绿色材料

绿色材料也被称为生态材料或环境意识材料,是指制备和生产过程中能耗低、噪音小、无毒性,并对环境无害的材料和材料制成品。绿色材料在制备、使用以及用后处置等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应具有最大的资源利用率和最小的环境影响。

绿色化效率要远远大于末端治理的效率,并且供应端绿色化的效益在后续的供应链环节中可以得到放大,因此,在保证产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采用绿色材料(新材料、替代品、可重复使用、可再生、可降解、易处理),不但达到环保目的,而且由于降低了成本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应树立“环境成本”的观念,在选择产品材料的过程中,要尽量选择那些在制备、加工、重用乃至报废后回收处理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能耗少、资源利用率高、对环境无污染且易回收处理的材料。

(三)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又称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不同的国家,绿色生产的提法也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对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用污染防御的战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以期增加生产效率,减少或降低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有关绿色生产的实现途径主要包括:改变原材料投入,有用副产品的利用,回收产品的再利用,以及对原材料的就地再利用;改变生产工艺或制造技术,改善工艺控制,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将各类风险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减到最低程度;加强生产管理,推行清洁生产,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资源能源。

(四)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指供应链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定价、产品促销等整个营销活动中,都以维持生态平衡、重视环保的绿色理论为指导,使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一致。绿色营销的具体内容包括:收集绿色信息,作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重要依据;研究绿色产品,除了对绿色产品材料的选择、产品功能结构和工艺过程进行研究以外,还要考虑产品包装与运输方式、产品的使用及产品废弃物的处理等环节对环境的影响;重视绿色促销,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扩大企业的绿色影响,并做好绿色营销渠道和绿色定价等相关因素的组织工作。

(五)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尽量使用环保产品、服务,对使用后易造成环境危害的产品的妥善处置等。目前,市场上许多产品都标榜自己是绿色产品,但其中真正属于绿色产品的却较少。大多只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某些阶段改善了其环境协调性,但若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其环境协调性仍不尽如人意。这种市场现象往往会误导、欺骗和伤害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发展极为不利。具体而言,绿色消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消费无污染的产品、消费过程中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的产品。企业若能在生产活动中正确的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必将有利于企业绿色形象的塑造,增加用户对其产品的忠诚度。

(六)绿色回收

绿色回收是绿色消费的最后环节,指企业及时收回有技术缺陷(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和环境破坏)的产品、废旧产品、包装物等,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并力求整个回收过程不给环境和社会造成危害。产品的回收在其生命周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回收策略,产品的生命周期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回路。废弃产品的回收利用能减轻对原材料的消耗,同时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因此,绿色回收也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一环。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一)树立绿色的企业文化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供应链管理理念,能够创造出企业与社会双赢的良好局面。这就要求其中的各成员都要树立绿色观念,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把经济目标和社会环境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应用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参与的绿色企业文化。

(二)实施协调管理

绿色供应链是由各个不同的企业合作组成的联盟体,为了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以及达到甚至超越环保部门的环保要求,提高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必须在各合作伙伴间进行协调管理,减少供应链中不增值的活动,实施并行工程管理。然而要实现供应链的协调管理并非易事,企业可能会面临各方面的挑战。这就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企业之间彼此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并可通过对供应商的培训和相关技术支持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绿色化水平,实现供应链的组织协调管理。

(三)将供求关系的重心转向服务

传统供应链一直将产品作为供求关系的中心,产业的增长遵循“资源-产品-弃物”的线性数量增长模式,这必然会与环境管理形成一定程度的冲突。因此,应将以产品为中心的供求关系转变为以提供服务为中心的供求关系,对于需要回收处理的产品,应以出售产品的使用权为主,由此形成一套即时回流的逆向物流系统,使单向线形的传统供应链转变为由正向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双向循环的生态供应圈。如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用户仅购买其使用权,而企业保留其所有权并进行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处理。

(四)建立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平台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要选择符合绿色标准要求的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等,都有赖于行业内信息资源的共享。这就需要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环境信息与其它信息有效集成,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同时,政府及相关组织应积极构建绿色资源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五)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

循环经济工业园是依靠工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理论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通过对自然系统的模拟实现产业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专业化分工,实现物质的循环使用和能量的多级使用,这无疑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行政命令、经济、财税、法律手段将一些企业集中在某个区域,或者直接规划一个生态工业园来吸引一些相关企业进驻园内,其设立具有很强的计划与指令色彩,与自由进出的市场机制是相悖的,致使循环经济工业园的系统风险较大。

篇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的全球化、网络化过程。全球化经济加速推动企业寻求新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传统的企业组织中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看似整体,但却是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企业运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制造模式发展的需要,落后封闭的管理体制,更无法适应网络化竞争的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是现代化新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 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和定义。伊文斯(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菲利浦(Phillip)则认为供应链管理不是供应商管理的别称,而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1]

二、供应链管理一体化

现代供应链的概念和传统的销售链是不同的,现代供应链是一种管理性的方法体系,它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终端用户,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2]因此供应链管理是信息控制中心、组织和协调各节点的中心枢纽。首先供应链是跨行业与部门,涉及供应一种产品到最终消费者的所有活动,所以供应链管理需要一条以市场消费者驱动为中心的紧密的信息流。即在从零售商向上游的传输过程中要求速度快,要求链中节点企业共享订单需求信息、库存状况、产能计划、生产进度、销售计划、需求预测和物流出货计划等,并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做到资源共享。供应链各环节必须紧密协作,同心同力,达到生产和销售同步;其次现代供应链竞争实力取决于链上的最弱的一个环节,也就是人们常常谈到的“木桶原理”。木桶装水的多少是由最短的那根桶片决定的,所以供应链上的各节点,包含加盟的节点企业以及企业内部各环节必须注重自己对应衔接点的协调合作,共进退,共发展,使各职能(采购、生产、分销、销售、物流等)运作最优化;其次供应链中的组织之间必须是紧密联系的,供应链伙伴之间的沟通渠道必须是通畅的,应该为同心协力,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否则供应链一体化的运作模式是不能顺利运行的,也是不能实现的。

三、供应链管理主要方法

(一)缩短产品周期

在供应链一体化的运作模式的前提下,缩短产品周期,快速反应市场需求变化,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效率, 加大电子商务有效应用和系统化作业模式是目前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方法。现代消费者不但要求产品的样式多样化,同时其需求的变化速度之快更是令人惊叹不已。为了适应现实需要,不但流通末端需要尽量减少库存产品,生产现场也要实现多品种的少量生产,如CTO模式。加上新生的E时代群体特别喜新厌旧,这种特性使产品生命的周期愈来愈短。

产品周期在此是指新产品从研发设计开始,接单、采购、生产、检测、包装、运输、销售到终端用户使用,甚至直至产品的生命结束的一系列过程。因此缩短产品周期涉及整个供应链上所有的环节,需要各职能上所有人的重视和配后,无缝隙信息流在此显得特别重要。新产品的研发应该以客户的需要为起点,以顾客需求满足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和服务,为了赢得顾客、赢得市场首先要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让顾客参与产品方案设计,了解产品制造过程,倾听客户的心声,满足客户的需求,让自己设计的产品一出炉就成为客户所期望的产品。既节约人力,物力,降低成本,又缩短产品周期,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

(二)快速反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大电子商务有效应用

快速反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大电子商务应用和系统化作业模式,淘宝和东方商城就是最好的成功案例。以经济学的角度定义,市场需求是指一定的顾客在一定的地区、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市场营销环境和一定的市场营销方案下购买的总量。市场需求是开展市场营销各项工作的根本。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如果不能正确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快速反应,企业将迷失方向,错失良机,失去竞争力。

现代供应链管理最核心的本质是通过客户和供应商网络进行有效的沟通协作。电子商务对于制造和分销的重要性无疑是先进的供应链管理。要想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和增强客户服务,必须加强对电子商务手段的有效应用。电子商务是一种采用最先进信息技术的买卖方式。我国企业电子商务营销已随着Internet的发展逐渐兴起。1994年前后,由我国政府批准建成了CERNET、CSNET、GBNET和CHINANET等四大互联网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我国企业已在尝试利用Internet开展电子商务营销。我国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已陆续开通银行安全支付系统,结合Internet完成ISP与客户之间的交易结算。随着国内结算体系的逐渐完善和与世界接轨,电子商务营销将在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目前,国际电子商务市场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从事电子商务营销的企业已在世界经济领域崭露头角。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营销要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目标市场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本企业的经济实力、营销环境状况等因素来制定本企业营销目标,选择适合上网交易的产品,利用网络工具进行营销策划,选择合适的营销金融中介开展网上交易,并利用网上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和评估,及时调整策略,赢得市场主导地位。如果以高速、低成本与客户、供应商进行交流和协作是有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那么完全电子化的供应链(e-SCM)和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eERP,与之结合的电子商务就是供应链管理的完美体现。

(三)降低物流成本,加快资金周转率和信息传递

供应链的管理要求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加快资金周转率和信息传递,使供应链上的各项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作为营销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物流信息化管理通过条码和GPS等现代管理工具与方法,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营销成本。现代物流已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取悦顾客、强化价值主张的重要机会,并且是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3]从物流定义中不难看出,物流贯穿在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始终,无论是采购原材料,仓储,还是成品运输销售,物流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应该分析自身物流成本,与优秀的物流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使由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实现物流一体化,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四、供应链管理的终极目标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最终目标是企业如何整合利用其各级供应商的业务流程、技术和能力以加强其竞争优势。在供应链模式中,产品生产是由客户拉动的,而不是未形成供应链之前制造厂商的推式业务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在网络经济下的实质是网络竞争环境中企业与重要供应商的协作关系。[4]

全球化、网络化、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企业运作模式,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砝码。而供应链管理所强调的缩短产品周期,快速反应市场需求变化,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电子商务有效应用和系统化作业模式正是这竞争砝码的核心。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企业,如惠普、沃尔玛、阿里巴巴,中兴,华为公司等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让更多企业坚信供应链管理是未来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篇4

供应链管理强调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供应链管理要求链上各企业都从事自己的核心业务,非核心业务实行外包,即资源外用,通过外包来达到内、外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整合。

中小企业受其资金、规模或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在供应链中成为核心企业,那么它们如何利用供应链管理带来的利益呢?

二、中小企业实行供应链管理原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分析。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不够雄厚。那么不论从事生产或是销售,其经营战略一般是集中化战略,即集中全部资源于某一市场或用户,在这个小的市场上争取最大的利益。以生产汽车零配件的中小企业为例,它们生产的产品品种比较单一,对于汽车生产企业的依赖性强。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资源一般都比较集中,没有大企业那样的历史遗留的“大而全”问题,所以在实行供应链管理时,核心业务比较明确,更容易实现供应链管理。

(二)外部环境分析。在21世纪的市场环境下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者需求出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所以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都不能完全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企业要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完全满足,必须提高它们敏捷性,达到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响应。

单个企业仅仅依靠自身力量很难生存下去,更好的出路在于加入供应链中,通过供应链的资源整合,各个节点企业只从事自己最擅长、其他企业无法替代的核心业务,而其他工作交给供应链上其他节点企业去做。这样,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都在从事自己的核心业务,这样的分工,必然能够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实现供应链管理尤其重要。中小企业通过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能够实现在弥补自身不足的同时,获得供应链管理所带来的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同时,这种相对稳定的环境可以使企业将更多的精力致力于长期发展战略的谋划。另外,对于提供服务或产品的中小企业来说,借助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与供应链上的需求企业实现信息的共享,获得及时、准确的需求信息,有利于安排生产,可以降低企业生产的盲目性,减少出现缺货或库存积压的情况。

三、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具体开展

(一)转变思想。供应链管理思想模式下,要求所有企业都要放弃“妄自尊大”的思想,增强合作意识。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缺乏合作意识被普遍认为是供应链管理中最大的障碍。同时,供应链管理要求链上的所有企业在经营和决策过程中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再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正如著名的啤酒游戏所显示的,当供应链上成员: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从各自的立场上依据所掌握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决策时,从他们各自的角度来看,这些决策对于他们各自来说都是最优的,但是这样的决策却导致了“牛鞭效应”。

(二)明确核心业务,寻找合作伙伴。对于核心业务,可以理解为本企业最擅长、具有竞争优势、竞争对手无法代替或者代替成本较高的业务。中小企业应集中有限的资源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非核心业务交给那些在该业务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去做。在明确自身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寻找合作伙伴,并且与该伙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样稳定的关系有利于双方将更多的精力致力于业务的开展而不是频繁的合作伙伴选择和考察上。

(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供应链管理。在21世纪,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出现竞争全球化的趋势。但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牛鞭效应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信息共享。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各自保有自己的“私有”信息,因此在做出决策时只能依据自己的信息从各自角度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

图1是简化的某供应链图,假设A、B、C都是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核心企业为制造企业,A、B向核心企业提供零部件,C为销售企业。在集成化的供应链中,对于A、B来说,必须与核心企业实行信息资源共享,这样便于它们组织生产和零部件的供应。(图1)

在C处可以通过自动读取设备在销售商品时同时得到销售时点信息(简称POS),比如商品名称、单价、销售数量、销售时间等等。POS信息也可以用在线联结的方式传送给供应链中的上游企业(核心企业、供应商A和B)。如此,上游企业可以利用销售现场的最及时、最准确的信息制定生产和供应计划。

另外,中小分销企业C的库存可以由核心企业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简称VMI)。核心企业作为分销商C的供应商,代替C进行库存的管理,它会随时监控C的库存水平、销售情况,这样作为制造商的核心企业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能够合理组织生产。

中小企业要参与到供应链中,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考虑到中小企业资金比较少,ASP模式是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的一条有效方式。在该模式中,软件程序服务供应商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重新包装了软件的应用程序,以按月的形式出租软件包,将购买软件的一次性付费转变为按月的租用式付费。ASP模式下,用户可以通过广域互联网或者国际互联网获得软件包的使用权。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有些企业曾经走了弯路,花巨资引进的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实际运行不配套,或者只用了信息系统中某些模块,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采用ASP模式既可以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可以避免大量投资。另外,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在多个软件程序服务供应商提供的软件包中选择匹配的软件包。

另外,核心企业会对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出要求并给予一定的帮助。

(四)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降低物流成本。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于中小制造企业或零售企业来说,如果企业经营物流的能力比较低,而且物流对于企业的重要程度低,那么对于物流经营形式最好选择外包。因为中小企业可能并没有自己的物流组织和资源,即使有也不应该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储存、运输等物流环节中,相关的储运等环节最好交给第三方物流方去做。(图2)

篇5

1.供应链管理的内涵。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对从原材料的获得、产品制造到最终消费在顾客手中的整个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知识流,包括售后服务和资金回收,以及物料回收整个过程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领导。它主要涉及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四个领域。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是系统观念、共同目标、主动积极的管理、采取新型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开发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对整个供应链(从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使供应链所包含的企业群体整体利益最大化,通过优化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确定性,最大化所有相关过程的净增加值,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益。

2.供应链管理的特点。(1)以顾客为中心:客户服务战略、需求传递战略、采购战略。(2)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3)相互协作的双赢理念。(4)优化信息流程。

二、我国企业在应用供应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信息共享不够。目前国内的许多企业或部门往往过分看重自己的利益,把周围所有的人看成他们的对手。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大多数企业还是单独作战,企业之间的合作观念淡薄,很少有企业将自己的各项职能与贸易伙伴集成起来。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合作的意义,各自只想利用对方或从对方那里获取利益,这种做法显然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格格不入。

2.现行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不合理。现行的企业组织是建立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的,这种组织形式及其相伴的业务流程适合于市场相对稳定的环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市场环境日趋不确定,顾客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员工强调自我实现,在企业不仅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更强调时间经济的情况下,这种企业流程也就越来越难以使企业满足多方的要求,其组织结构显得越来越僵硬。

3.思想观念的转变问题。在企业的传统观念中,生产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流通,这种影响使得长期以来我国流通领域得不到重视,导致对物流业投资少,发展缓慢,各种物流基础设施分布分散,装备落后,物流企业运作水平低,且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企业员工缺乏对现代物流运作规律的把握,极少数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平台,目前供应链观念在国内企业中的接受程度还很低。

三、对我国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的策略和建议

1.通过利益引导,激励信息共享。要解决信息共享不够的问题,关键在于通过利益的引导去激励方的行为。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价格激励。这实际上为供应商在增加信息共享的成本同时,提供了一定的价格补贴。(2)减少零售商的提前期。降低整体的平均库存水平,使零售商订货模型更加稳定,提高制造商生产决策的准确性,实现两者的双赢。(3)制定信息共享的标准,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应当设计合理的评价系统,定期对信息共享成员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做相应调整。

2.重建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企业应认真清点自己的业务,精心挑选出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大关系,能够发挥其优势的核心业务,将那些非核心业务分离出来交由供应链中的其他合作企业去完成。在挑选核心业务后,企业应重建业务流程,以使业务流程更连续化,流程界限更模糊化,流程的生产和服务功能更多样化,流程中员工的权力更大化,员工能够自主决策,为了适应重建后业务流程的需要,企业还应调整其组织结构。

3.转变观念、重视供应链管理。我国企业必须从根本上彻底改变落后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创造外部环境来促进企业观念的转变,增强供应链管理意识, 利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和方法, 创建畅通无阻的供应链,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针对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对供应链管理概念理解程度较低的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企业经理就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进行各种形式的研讨,请一些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成功的企业介绍经验,请有关专家进行现场咨询。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和培训,让大多数企业及人员真正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树立供应链管理的观念。

参考文献

[1]陈荣秋,马士华.《生产运作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3,259~260

[2]程国平.《生产与运作管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2:200

篇6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稳定迅速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明显提高,餐饮市场表现出强有力的发展势头,餐饮消费成为带动总体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重要角色。我国餐饮企业逐渐重视品牌效应,注重企业规模的扩大,注重采用连锁和特许经营的方法进行扩张。市场的诉求反映了大型餐饮连锁经营尤其是直营连锁业务发展势头强劲。

当今,市场竞争已经走向以供应链为主体的竞争时代,当今的市场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谁能将供应链优化到极致,就是最后竞争的赢家。

二、餐饮连锁企业的概念和优势特点

餐饮连锁企业是由若干企业经营的同类餐饮服务产品的联合体。通过某些形式的组成以及公司形象的标准化、产品服务的专业性、管理体系的严格化以及技术方面的先进性,对单独的经营活动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规模效益。它包括西餐店、快餐厅、日本料理等,以及茶吧、酒吧、特色小食店。

餐饮连锁企业是由一个总部,众多地区分店构成的一种企业联合体。每个餐饮分店为基本经营单位。然而与大街小巷的餐饮经营店铺相比又十分不同。餐饮连锁最鲜明的特征就是统一化。即统一的经营目标和战略,统一的运作结构与流程,统一的食品材料来源以及统一的配送方式,甚至具有统一的装修风格。

那么,餐饮连锁企业具有哪有那些优势呢?又凭借什么在餐饮市场举足轻重?

1.概念、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就需要经营理念的革新、餐饮产品的更新以及服务方式的创新。餐饮连锁企业建立了一种供应商与物流配送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进而达到资源信息共享。显然,这便于餐饮连锁企业迅速把握市场需求,创造更有价值的产品或更人性化的服务。

2.确保食品原材料及时供应。由企业总部配送食材,从宏观上控制和调节配送数目和配送路径。同时对食品质量、卫生安全统一监督和管理。

3.降低总成本。餐饮连锁企业最核心的战略经营目标就是拥有低廉的总成本,获得高额的总利润。

三、什么是供应链管理

愈是发达的国家或城市,供应链和物流水准愈高。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通过在供应链上流通、加工、包装、运输等增加其价值,给企业带来效益。

供应链管理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在企业中应用极为广泛。

四、餐饮连锁企业供应链概述

餐饮连锁企业供应链的基本含义是在供应链内涵基础之上结合了餐饮行业的特征和经营模式。即以餐饮连锁企业为核心,借助互联网传递信息,通过统一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达到各个环节的共赢。其中包括原料生产商、制造商、供应商以及餐饮连锁企业总部、分店乃至顾客。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快速流通使供应、生产、运输、加工、销售完美衔接。餐饮产品前期、中期、后期与市场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影响。

五、餐饮连锁企业供应链模式

餐饮连锁企业供应链结构模型的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从静态角度探讨供应链的基本组成;二是从动态角度探讨物流、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供应链中的流动情况;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综合评估餐饮连锁企业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并且探究这些环节对于整个体系的影响。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该条供应链涵盖的组成元素。知己知彼,明确自己在整个流程中所处的形势,快速找出餐饮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核心竞争力中,不断创新,强化技术,以达到总体利益的最大化。

在餐饮连锁的供应链模型中,存在着物流、服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各个实体之间不断地流通及传递。餐饮连锁企业总部以信息化的方式实现了高度统一。

原料生产基地、原料供应商给餐饮企业地区总店和配送中心供货,配送中心给各餐饮分店配送原料,分店把产品销售给顾客等环节中,明显存在着物流和服务流的流动。也就是说,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数量、合适质量的原料或产品以合适的方式送到合适的地点,既保证物流平衡又保证供应链系统的有效性。在各实体相互活动的环节中产生了资金流。资金流是保证物料流动的动力,在这个供应链系统中,以信用条件、支付方式、委托与所有权契约等方式表现出来。信息流是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双向流动的一种流,它包括供应信息和需求信息,这两种信息贯穿了供应链中所有环节,在各个实体之间双向地传递。各地区企业总部统一管理各地区分店,而餐饮连锁企业总部则通过对地区企业总部的监督与管理,把各个分店的各种流统一起来,同时依靠信息化,在更高的角度实现整个供应链所有流的统一。

六、餐饮连锁企业供应链的特点

介于餐饮连锁企业是由若干合作加盟企业组成,因此它的供应链也是极其庞杂和繁琐的。简单来说,每个合作企业就相当于一个结点。结点与结点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供需动态平衡。餐饮连锁企业的供应链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错综复杂。具体表现为该供应链融合了多种类型的多个企业,甚至外企。也表现在原料采购、产品生产、流通加工、配送运输、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方方面面。

2.快速响应。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消费者对产品的诉求已不仅仅局限于温饱需要,更多的是追求一种高品质、高格调的服务享受。目光长远的企业根据这一形势变化制定了新的经营战略,进行供应链的重构与优化,以适应市场的变幻莫测。另一方面,供应链内部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时刻流动。供应商得到需求信息,向企业传递供给信息并提供物流。与此同时,资金流从需求企业流向供应商,使整个供应链富有弹性。

3.顾客至上。餐饮连锁企业供应链的构建和重组都是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秉着为消费者带来更高价值以及获取更多收益的发展理念。在餐饮连锁供应链中,消费者无形扮演了企业发展向导的角色。顾客需求拉动供应链中物流、服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快速运动。

七、我国餐饮连锁企业供应链缺陷

1.缺乏完善的、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

餐饮产品以食物为主,原料多为农产品。分散的农户或中小型供应商在原材料供应商中占据重要比例。企业与这些原材料供应商之间没有建立起长期性的合作伙伴关系。买卖相对自由,缺乏战略眼光。

此外,餐饮连锁企业一直秉承着传统的采购模式。一般只根据采购工作者的采购经验进行,很少对供应商们进行认真地观察、理性地剖析和货比三家的谨慎选择。这样的后果往往会导致供应商之间打价格战,同时失去供应商的信任。因而很容易出现短缺博弈的状况,最终导致双方成本增加,利润减少。

2.缺乏快速流畅的物流配送系统

多数餐饮连锁企业经营十分散乱,并没有建立起系统规范的模式。甚至大部分连锁企业没有自己独立的配送中心。所以许多餐饮连锁分店虽然批量进货,却无法享有价格折扣,使分店的利益受损。同时也经常发生配送中心送货延迟的情况,而导致经营活动受到不良影响。

此外、还存在以下问题。物流质量的提高程度远远跟不上餐饮连锁企业发展的现实要求。连锁总部对于产品销售情况没有做到及时了解,准确把握。因而对于配送频率把握不当。配送中心的网络技术不够娴熟,导致配送效率低下,没有形成信息共享的完整体系。这些问题都将导致餐饮连锁企业付出更高的物流成本。从而阻碍了餐饮连锁企业的蓬勃发展。

3.缺乏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我国餐饮连锁经营模式的日趋普及,又呈现出新的问题,即缺乏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系统。在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基本国情的制约下,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长久以来整个餐饮业的电子物流发展缓慢。虽然全聚德、百胜、小尾羊等餐饮连锁企业的管理者抢先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看似走在了时代的前沿,甚至增加了网上定餐的便捷服务,同时大肆宣传新菜单、新折扣。但是在面对整体餐饮连锁体系的采购和信息环节上,他们内部的网络技术却显得力不从心。无法与供应商、消费者及时沟通,达到资源和需求共享。餐饮连锁企业无法形成有效的信息支撑体系也受其他方面因素的制约,例如资金周转不灵、电子商务人才匮乏、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缓慢等。从而引发“长鞭效应”,信息失真,顾客流失,最终导致企业的总体利润下滑。

八、餐饮连锁企业的改进方向

1.集团内共享数据必须做到统一和信息分享,并进而缩短整体供应链的成本,提升供应链每个环节的效率。

2.改变现行作业过度依赖人脑的习惯,未来藉由信息系统的整合力量,提升底层作业人员作业速度和准确率,并提供管理阶层决策分析能力。

3.导入标准成本制度,贯彻BOM表管理,统一门店、采购、中央厨房、物流中心。杜绝各部门间因料材编码不规范不统一导致的缺失。

4.藉由供应链信息大平台的搭建,彻底解决集团统仓、运输车队、中央厨房、数十家门店和采购等部门间的信息系统的无缝衔接。

5.集团总部完全掌控菜品配方、商品主档,为未来大规模的跨省经营打好基础。透过标准成本制度的推动,集团总部未来可以实时掌控到每一个门店即时的库存和成本耗量,降低不必要浪费和成本耗损,并对所谓中餐标准化打好基础。

篇7

供应链有着本身独特的性质,它与传统的物流控制方式或储存运输相比都有明显的优越性。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将供应链看作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传统的分解来看。第二就是要求最终依靠整条供应链来进行战略决策,也就是说对供应链的有关决策要从大局出发,从整体考虑。第三就是供应链的管理对库存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对库存的看法也和以往有很大的差异,姑且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库存并不是最重要的,它只是一种控制平衡度的手段。最后就是供应链管理在实际中要注重规范要求,要将现代化和全球化等多方面标准进行整合,统筹发展。

2物流企业运用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2.1能够使物流系统无缝连接

无缝连接是能够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和条件。如果物流链不能够无缝连接,需要运输的货物没有在约定的日期送到,顾客的需要就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一些保存性较差的货物会变质,采购货物的质量也会在运输的途中受阻,这就使供应链的合作大打折扣,也会使顾客对物流公司失去信心,最后取消合作。严重的响企业的信誉。

2.2缩短处理订单的周期

怎样才能使生产周期缩短?美国有专业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专业的论述,他提出,物流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能够有效的使生产产品的周期大大缩短。另外,美国的权威组织也曾对供应链的管理数据进行了认真统计,经过统计的结果显示,通过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能够使订单的周期控制在3~4d,这样的数据就证明了通过供应链管理能够使时间相对以往减少了30%左右。这是一个完全奇迹般的突破。

2.3使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物流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措施,企业不仅能够对客户的需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市场的发展形势也进一步的熟知,同时还能够确定需求量,这就使得企业的供应活动能够超越市场的真正需求。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一定要确保物流的畅通运作,这样的目的是能够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使企业能够尽快的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能够对客户的需求进一步了解。这样也使企业的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知名度,立足于市场。以上的各项措施都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企业的信誉度与知名度为前提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从根本上提高自己企业的硬件与软件才可以使企业在竞争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3物流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供应链的环境管理对物流的要求逐渐的变高,物流企业要想更好的应对市场的挑战,提高本企业的经营效率,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对供应链进行优化管理,以提高竞争力。

3.1物流企业要积极的向第三方物流转型

第三方物流主要是指由供应方与需求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在供应链管理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企业也不断的提高了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层次,需求的内容也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物流企业的现状是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与国际的大型物流企业相差太远,物流的服务仅仅停留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层次上,没有实现从原料的供给到商品最后销售的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距离真正的物流一体化服务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物流企业树立大物流、大流通的思想,积极努力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物流企业的运作也不能局限在仓储和运输上,这是传统物流的思想,新的供应链管理要求物流企业不能仅仅是提供物流链中一个环节的服务,要努力的扩大服务的范围,积极的扩大新的物流服务与业务,根据物流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扩大业务范围,这样才能实现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愿望。

作为一个优秀的物流企业来说,要无时无刻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并作为企业发展的前提。在物流企业当中,是什么给企业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是什么一直支撑着物流企业的存活?是客户。所以对待物流企业的衣食父母,企业一定要注重服务质量,要做到诚信服务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也是使企业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也就是收费的标准;第二就是物流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态度;最后一个方面就是物流的服务效率。其中,物流的服务效率也就是送货速度的快慢是关键中的关键,能否及时的交货,货物到达以及安全情况和中转的信息等。针对不同的物流消费者的要求提供不同的物流服务,适当的增加有针对性和增值服务也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

3.2物流企业要运用供应链完成一体化的服务流程

传统物流企业虽然也能够完成客户对物流企业的基本要求,但是那是最低的标准,并没有经过很好的设计和组织,更不存在物流一体化服务的理念,而且传统的物流方式有许多的弊端,通常都不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市场或客户的需求难以实现;运输的线路不合理、批次的安排不合理,物流运输的成本过高;中介的过程太过复杂,中介太多,企业不能在第一时间把握库存的具体数量;与其它的环节中的企业缺乏交流与合作,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等问题。比如,有一批货物要从此地运往彼地,其中要经过很多种的运输方式和多种的物流功能,这就意味着要想完成这次的交易客户就要通过多家的物流公司才能完成这次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并不符合供应链管理的具体要求,因为这些物流的服务并没有完成物流的一体化服务,这样就没有办法缩短到达的时间,降低成本,也就不能做到让客户真正的满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顾客的需要已经成为了物流市场的主体,顾客的需要成为物流公司确定企业目标与前进方向的重要依据,能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是顾客是否选择这家物流企业关键所在。因此,目前物流的市场出现了这样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许多的物流企业拿不到订单,另一方面,一些物流的客户找不到理想的物流公司。因此,为了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物理企业就应该制定供应链管理的合理的制度,要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以客户的最终需要为中心,注重增加用户满意程度,实现订单、配送、仓储、采购的一体化,从而使本企业真正的达到顾客满意。

3.3建立供应链的信息平台的支持,提高供应链的信息支持水平

供应链的管理要想更好的发展就要高度的依赖于大量的信息、数据的采集,以及及时的处理和更新。从一定的程度上讲,供应链的管理已经逐渐的转化为物理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物流企业与供应链的中间企业之间要通过信息的沟通互通有无,要想进行信息的沟通就要对各个物流企业的内部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而这种数据存在于不同的信息平台之中,给信息的整合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因此,供应链的管理就要面向市场,面向客户,安全可靠的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可以使物流的企业与客户之间更好地沟通。优秀的物流交流平台,可以使选择过本企业的客户在第二次进入企业的系统使更快的进行身份的识别和更快的提出自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增值的服务。更重要的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使整个物流行业互通有无,更好地进行信息的交流,形成以客户为主要核心的服务导向。

3.4采用适宜的方法和技术

从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综合考虑经营的目标、组织的构建、管理体制和员工的素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是保证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可以选择的方法主要有管理制度、运输的方法策略、有效的客户响应的流通模式、配送资源和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在现阶段,我国的物流供应管理应该做到以下的几个方面:①推行并不断的改进“为销售而生产”的经营管理模式,并最大限度的缩减企业的库存与运输途中的中转环节,并及时的掌握市场的需求信息,按需求换任务,以信息换库存。②再造自我销售模式。逐步的实现在线销售、实时销售,现今的社会科技飞速的发展,仅仅利用传统的模式宣传自己的企业与产品已经不能够在信息社会发挥作用了,所以物流企业必须利用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技术宣传自己的企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以达到企业的最终发展的目的。③以经营模式的转化为契机。现代的发展模式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这也是一次机遇,可以利用这次契机对企业进行管理模式上的优化和改革,更好地巩固供应链管理的成效。

篇8

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日新月异,顾客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急速上升。企业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为了生存和发展,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价值创造手段,对于公司绩效有极大的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改善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可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收入。随着企业之间竞争逐步转化为供应链管理的竞争,功能完善且反映迅速的企业供应链体系将是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主导因素。

“供应链”这三个字对企业而言意味着10%-20%运作成本的降低,以及帮助企业形成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优势。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供应链管理,并逐年增加对供应链管理的支出。据调查,2000年以后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支出比例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供应链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科技的发展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通信和优化工具;另一方面很多知名公司在实践中证实了供应链管理的价值,从而形成了其他公司竞相追随的局面。在我国直接生产成本仅占企业总成本的10%,而供应链成本却占总成本的40%。降低生产成本10%只降低了总成本的1%,而降低供应链成本10%则可获总成本的4%改进。因此,向生产要成本、要利润的空间非常有限,我们应从供应链管理着手,通过提升供应链效率,创造企业成本优势,增加企业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是用最低的成本,让客户在正确的地点获得正确的产品;同时在保证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将存货降至最低。换句话说,供应链管理希望合作企业之间及时传递需求变动的信息,积极协调各企业的流程,减少存货、降低成本,并及时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企业之间如果不采用快速流程法,就可能被时代所淘汰。供应链的价值与赢利能力密切相关,赢利越高,表明供应链管理就越成功。事实上,供应链中所有的信息、物品及资金的流动都会产生成本。因此,对这些流动元素的有效管理是供应链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供应链管理本质上就是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管理来获取最大价值。安利公司之所以能在直销行业取得巨大的成功,关键在于它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进行了非常科学、高效的管理,并从中获得最大的价值。科学的供应链管理可为企业带来多项经济效益。通过供应链管理整合,不但可以消除多余存货,节省仓储成本,更可提高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最终提高销售量;同时还可以降低市场风险,使合作伙伴取得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多竞争优势。

1、可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价格是依据成本和利润而定的,成本不变,价格可变,商品制造商和供应商在确定利润和价格方面具有优势。但对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而言,价格则是由市场和消费者来决定,而不是由商品制造商和供应商来定。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成本是可控制的,利润来自价格和成本的差价。因此企业想提高利润,只能降低成本,而不能依靠提价。企业想降低成本可通过生产环节、原材料环节、运输环节等加以控制。

2、可减少资金投入

企业运营应尽量减少投入,减少库存。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快速生产,合理销售,减少存货,可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使企业获得长久收益。如果企业通过大量库存的方式来满足市场需求,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而且还会使企业承担市场销售风险。大量的库存可能会造成商品的滞销,而一旦滞销就会使企业蒙受损失。要做到减少投入,可采取相应措施,如尽量使工厂网络合理化,减少从定单到现金的时间以改善物流绩效等。

3、可增加企业收入

企业增加收入,可以通过减少库存、缩短发货时间、改善服务水平等途径获得。通过供应链管理,可同时改善服务与降低库存。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在两年时间内,通过进行供应链管理,关闭了全球六个仓库,改为从新加坡成立中央配送中心向顾客空运微型集成电路。该措施不仅降低了销售成本2.5%,缩短交货时间47%,还增加了34%销售额。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可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有效改进服务水平,最终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总之,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可获得多方面的收益。据调查,企业在供应链领域具有优势,其市值会高于行业平均水平7%-26%。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凭借提品、服务和信息来为用户提供价值,并能出色地管理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全部业务流程。随着企业之间竞争逐步转化为供应链管理的竞争,科学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将是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主导因素。

二、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直接模式的业务发展在中国才刚刚起步,针对直销企业的供应链研究很少,目前尚无完善的直接模式供应链管理理论。许多大型直销企业通过借鉴供应链管理及第三方物流理论,对供应链管理不断调整,使之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供应链的研究现状

⑴ 供应链理论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企业常将原有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自己集中资源发展核心能力,通过和其它企业战略联盟占据市场竞争的主导地位,这称之为“横向一体化”思想。从原材料供应商到生产企业,再到批发商、零售商,最后到消费者,形成了一条链式结构,就是供应链。借鉴军事后勤的管理理论,人们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理论。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一种模式,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对物流系统进行管理,是一种整体优化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理论发展至今:强调敏捷性,关注如何提高响应客户的速度;强调为客户定制产品和服务;强调与上下游企业的整合。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应用,使原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零售商组成一个联合体,在链中每个企业都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供应链理论已成为企业物流管理主导理论之一。

⑵ 供应链实践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应用供应链理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从中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美国的经济繁荣与该国重视供应链管理,努力提高供应链效率紧密相关。

⑶ 直销企业与供应链

中国直销市场的日趋成熟让一些大型直销企业敏锐地意识到:未来市场上的竞争,将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它们纷纷将供应链管理作为其核心竞争力,规划物流渠道、构建物流设施、并努力打造以供应链为核心的物流配送体系,从而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2、第三方物流的研究现状

⑴ 第三方物流理论现状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买卖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用自己的物流服务、设施设备为买卖双方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科技革命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的主导形式。第三方物流的目标是物流过程合理化,追求物流费用节约。

⑵ 第三方物流实践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同时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

⑶ 直销与第三方物流

直销企业多经营日化行业产品,价格竞争激烈。企业如全面自营物流势必增加车辆、仓库、搬运设备等投入,并增加大量管理人员,管理成本过高;而第三方物流擅长干线运输、仓储、装卸、分拣、配装等物流工作,因此两者有广泛的合作基础。以顾客为核心、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直销企业物流的服务原则,若不能提供第三方物流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那么优质的物流服务将难以实现。

三、对快速消费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启示及建议

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企业要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只能通过成本优势或价值优势来取得。一个既无成本优势又无价值优势的企业只能属于前途渺茫的企业,必将走向衰亡。科学的供应链管理将最终使企业拥有这两个优势,世界500强企业都具有一流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而反观中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我国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

1、建立全方位供应链战略

由于供应链活动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抓好供应链管理,首先就必须针对经营环节,找出关键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我们要把供应链管理提升到战略地位,从纵向、横向两个角度对企业内部业务及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综合一体化的供应链。安利(中国)的储运成本仅占全部经营成本的4.6%,这在物流界可谓是一个奇迹。安利降低物流成本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建立并成功运用了全方位供应链战略,具体包括:非核心环节通过外包完成、仓库半租半建、核心环节大手笔投入。

2、大力加强供应链管理的软、硬件基础建设

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应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主要从两方面着手:手段现代化和管理规范化。手段现代化是指物流配送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的储运设备和运载工具,如立体仓库、旋转货架、自动分拣输送系统、悬挂式输送机等高效、多功能的物流机械。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增强物料搬运能力,应不断地开发各种类型的物流机械设备。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直接反映物流系统的能力和水平。物流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是指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及技术水平。

3、加速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既是现代物流的基础.也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点,实施供应链管理就要实施数据库系统的共享、加速Internet的商务发展,加速发展第三方物流。

综上所述,先进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加强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不仅是开拓市场,扩大需求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企业降低成本、完善服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与竞争能力的长远大计。安利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先进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并以此在市场中不断占据先机。作者希望安利优秀的供应链管理能带给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一些借鉴,从而优化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真正挖掘出“第三利润源泉”。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汪欣华.安利(中国)直销企业物流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3]许绍明.安利物流:迈向管理新时代[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5(8):21-22.

[4]王保新.用供应链打造价值优势[J].电子商务世界,2004,23(12):58-59.

[5]曾繁荣.供应链管理与成本控制[J].财商业研究,2004,15(6):45-46.

[6]杨鹏.企业供应链管理和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J].信息与电脑,2000,26(15):52-53.

[7]金江军,潘懋著.现代物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篇9

绿色供应链管理弥补了传统供应链管理的不足,在考虑如何给企业带来经济利润的同时,更多的考虑了在企业产生的济效益后给环境带来的种种影响。绿色供应链推动了整个供应链的全面发展,优化了发展的模式。从现有发展优势来看,未来绿色供应链将可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在节省资源和经济效益方面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相比较供应链管理的意义和优势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顾客的某种服务要求前提下进行的,它的目的使企业在供应链这个环节的消耗费用降到最低而把提供货物的厂家、生产满足顾客需求的厂商、储存物品的仓库、中转配送部门和销售商等充分合理地整合在一块,将商品最高效地送达消费者的手中,从而实现各部门各企业间的互惠互利,共存共赢。通常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都具有提前做好管理计划、相关部门采购货物、流水线生产商品、配送中心全方位运送、顾客退换货渠道五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供应链管理充分负责了供应链中对物流的管理和完善的主导作用,它是整个供应链中的从了解消费者需要到生产线生产高质量产品再到顾客售后服务等各个流程的重要和唯一纽带,它的执行力决定企业今后的命运。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采集原材料、产品加工、经销商经销、货物仓储、物流运送、顾客售后意见收集分析等每一个细节。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在在于分析总结顾客对商品和服务的体验态度与最终企业获得的总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微妙关系,最终目的是要更好更快地将供应链管理的自身优势体现出来,从而使供应链中所有的相关企业都能够完成效益目标。

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具有了很大的不同,它是在供应链的基础上出现的,相比较供应链管理更加完善,更加全面。它在供应管理的基础上考虑到了涉及环境保护的绿色主题,将整个供应链相关部门进行绿色化管理,绿色化管理其实就是生态化管理,更加人性化和环保化。从而实现企业和所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供应链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将绿色主题渗透到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各个部门,实现效益的平衡化和最大化。

现代企业的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流程,是基于相关行业市场为前提的,将消费者对商品以及各种服务的需求视为重点,而消费者的需求中最重要的是要求在准确的时间段内将令消费者满意的商品和服务以高效快捷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而在单纯追求经济利润的目的中,企业疏忽了自身的主导和宣传绿色消费的重要责任,排放出无法估量的废气物、垃圾产品,造成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二、现代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相比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以及社会风气和文化习俗的不同,再加上对企业的管理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而实施绿色管理对相关人员和企业文化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且绿色供应链管理中需要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生产技术,所以我国的企业面临着种种管理策略问题和技术压力。

1.竞争形势的加剧

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现代企业的数量呈跳跃式的增长。现代企业的增长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供应链对全球的经济及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国际企业争相将产品的生产和物流运输程序外包,这种工作流程导致了全球供应链的出现,因此产生了供应链外包的需求以及供应链危险防范等问题成为了现代企业物流业所面临的巨大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生产的规模和用地在不停地扩张,这就造成了外包需求的在成倍增张,不仅仅生产原材料、资源运输和物品存储等物流程序需要外包,存放、经销商的管理和回收等供应链管理流程也需要外包。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这就对现代企业的各个方面提高了要求。

2.产品标准程度低和管理模式的不合理

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使用标准化化的管理方法,高效管理供应链上各阶段的企业行为,整理材料,构成整体的优于别的企业的特点,但是产品的原有资源至生产出的成品到最终的被消费者所接受的产品,这就要求采用规范化形式就成为了现代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前提。供应链中建设物质及设施,是现代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的硬件基础。我国目前的企业生产水平相比于发达国家还存在巨大的差距,质量标准没有一个准确的要求,产品核查不严格,在餐饮以制造行业尤其不足。企业间管理的模式太过于固化,没有效率,更没有明确的产品质量标准和审查系统。

3.供应链设计的不合理即将面临转型的挑战

供应链管理中的生产程序、物流过程、仓储阶段的设计并没有考虑到整个供应链的有效性和经济效益,还有所有的分销网也没有实现完全信息化设计和持续优化、前后网络设施与物流作业设计连接性差,很难实现协调工作,这就对流程的顺畅性形成了阻碍,供应链的设施与管理的不准确,没考虑到整个供应链的流程;供应链的竞争衡量失效,供应链管理绩效的衡量标准和指标没有达到要求.这些问题,世界各国的企业都有存在。因此,现代企业的物流管理需要转型,传统的供应量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转型后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协同其它行业,从外包需求、系统信息化设计和安全强化三个阶段来考虑,从第三方物流着手,分步骤整个物流资源,逐步强化一体化管理模式,从而可以顺应全球供应链管理的趋势。因此,发展供应链管理是物流产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安身立命的根本,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绿色转型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前提,供应链的高效管理不能缺少物流系统强有力的支持,两者协同发展、相互依存。

三、现代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应对策略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存在着种种问题,转型的趋势迫在眉睫。然而,企业各部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也面临着重重阻挠。只有采取正确合理的策略,才是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手段。针对企业目前的供应链管理问题,结合现代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如下的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应对策略:

创立绿色企业文化,构建以绿色供应链为主题的合作关系。现代企业应以生态平衡为自我约束,将符合时代要求的可持续发展观为企业的战略主导思想。通过规范深刻的大量重复宣传以及对相关人员专业课程讲解,打造企业的绿色主题背景,将企业的绿色文化深入到每个员工以及消费者的心中。从领导干部再到普通员工,全面彻底的灌输绿色企业文化意识。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改变传统的观念,明确现有的目标,下定决心建设绿色企业文化。做好绿色建设的实际工作,开展以绿色供应链管理为主题的报告会、论坛、讲座等,加强与其它同行业企业的合作交流,吸取成功经验,互帮互助。切实做好相关的绿色绩效奖励策略,与业绩挂钩,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企业各部门应主动与供应商等其他相关部门建立战略团队,组成联盟,与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作为支点,将有效准确的信息及时共享,实行联盟集体作战,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购买商品的顾客,应做好积极引导,除了做好商品外,要充分了宣传绿色环保理念,从根本上扭转顾客追求高消费而忽视环保意识的消费理念。企业应当在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方向上加大投入,推动群众进行以绿色为主题的消费,例如在包装上进行绿色环保处理,用低污染和可回收的材料作为包装的材料。以保证相关生产部门的二次以及多次使用,从而达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实施绿色供应链关键在企业的内部管理,只有将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加以改进以及员工基本绿色意识提高,那么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工作将轻而易举。为了适应重建后业务流程的需要,企业还应调整其组织结构。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部主要在设计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存储产品中体现绿色主题概念,从各个环节对整个供应链加以影响和促进。但是,不同的企业由于领导员工等差别而产生了不同的做事风格,因此针对不同的企业实施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内部管理是根本,明确自身目标,确保成功。

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技术支持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保障。可根据更加“绿色”的数据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出直观明显的数据要求,从而准确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供应链管理之间的竞争,而绿色供应链的实施将是这场竞争中最有利企业的竞争手段。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大量的信息中重要的是将符合绿色消费观念的数据加以推广,设置标准,加以要求。企业要建立面向客户的、安全的物流数据信息平台,就要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从系统中体现绿色环保理念,如果不达到数据要求,可从系统中直观地看出出现问题的地方,对症下药,及时更改错误。我们应建立一个优秀的供应链信息平台,用户直接通过登录便可准确识别身份并辨别其不同的需求,为用户提供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服务。最关键的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将整个供应链系统成功有效地连接起来,形成以客户为导向的高技术水平的服务链,满足客户需要的才是真正成功的供应链。

四、结论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人类忽略的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们面临的非常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现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员工素质提出巨大的挑战。企业追求的不再是经济效益而是符合可持续和生态平衡理念的大众消费需求,只有满足符合社会和人民要求的企业才是成功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便是符合时展和消费者要求的新型管理模式,它的出现将改变企业的命运,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它将会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加速企业的发展。不用行业都应充分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充分的结合市场和自身的特点,形成高效合理的整体顺畅的绿色供应链,并有效地运用一些合理的管理策略,打造一套成功的绿色的供应链。

参考文献:

[1]黎继子.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实施途径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3):54-55.

[2]雷翔虎,孙功苗.基于核心企业和供应商视角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策略探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4):35.

[3]詹姆斯.供应链项目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5):7-11.

[4]马国龙.供应链管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3):11-13.

篇10

电力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它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标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其提高竞争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组成的网络。它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完成从采购原材料,到制成中间产品及至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网链结构。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运输、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则称之为供应链管理。

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即电能的生产、传输及消费几乎同时进行,因为发电设备任何时刻生产的电能必须与消耗的电能相平衡。为了保证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电力系统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因而与普通的商品市场相比,电力市场具有较强的协作性和计划性。电力系统是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系统中任一成员的行为,均将对电力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要求电力市场中的电力生产和传输具有计划性。同时由于电能难以储存,这就要求电力系统要求随时做到供需平衡。因而电力市场中的供应商之间以及供应上与用户之间的相互协调非常重要。电力市场的这些特点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做好供应链管理,特别是在电力体制改革后,更需要高效率的供电量管理来降低企业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企业效益。

二、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这种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在整个行业中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多个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把这些企业的分散计划纳入整个供应链的计划中,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从而大大增强了该供应链在大市场环境中的整体优势,同时也使每个企业均可实现以最小的个别成本和转换成本获得较大的成本优势。

一是供应链管理的意识薄弱。电力行业的供应链是一个典型的网络结构,核心企业是电网企业,生产供应商发电厂,零售商(供电公司)以及电力客户是网络的重要节点,节点企业和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国内的供应链管理的意识普遍薄弱,成员之间关系松散且边界模糊,核心企业电网企业对供应链成员的管理缺乏制度化的手段,使得供应链成员之间缺乏协调性。

二是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平台。供应链上除物资的流动外还有信息的流动,包括了供应链上的供需信息和管理信息。信息流伴随着物流的运作而不断产生,是对物流活动的运动变化、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真实反映。我国电力企业内部的物资周转基本实现信息化,但整个行业的信息化还处于基础阶段。此外,由于缺乏电力企业信息化的行业标准,不同电力企业的实际信息管理方式差异较大。这些因素造成电力企业很难实现供应链管理所要求的信息流共享,以及物流、资金流与商流的对接,导致电力企业之间形成信息孤岛,无法对电力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作出快速响应。

三是成员企业之间缺乏信赖。电力体制改革后,厂网的分离时的电力企业供应链各参与成员具有不同利益取向,电力行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这种冲突常常会导致各成员间无法协调一致来应对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在参与供应链合作中,由于担心企业的商业机密的泄露,往往会采取一系列保护和防范措施,导致供应链各方信任与亲密程度降低,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四是供应链管理人才匮乏。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要取得明显的进展,人才是关键。由于供应链管理理念在我国引入时间不长,很多企业尚在尝试过程之中,尤其是对于电力企业,熟知供应链管理的员工凤毛麟角。虽然国内高校都开设了物流专业,每年也培养不少学生,但能够胜任供应链管理系统设计、规划,供应链协调、管理的高端人才很少;同时,国内经过供应链管理专业培训、具备专业资质的供应链管理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此外,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跨行业、跨部门的管理方法,它涉及诸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要求管理人员不仅面对物流或采购等单一环节,还必须精通供应链管理理论、方法、手段,在销售预测、采购计划、生产计划、物料计划、物流输送等方面具备全方位的知识和经验。简而言之,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复合型知识和技能结构。因而人才培养的难度也较大,使得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人才十分匮乏。

三、加强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建议

提升电力企业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要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不同电力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并把这些企业的分散的生产计划纳入整个供应链的计划中,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要做到这一点,电力企业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明确电网企业的核心成员地位。电力企业供应链需要有一个核心企业,其他传统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从属地位。任何电力企业都不可能包揽供应链的所有环节,必须根据自己的优势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和相关的发展战略,从而进一步明确主业,确定核心竞争力。

二是注意电力企业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度的管理。虽然在电力企业供应链上往往存在一个核心企业起主导作用,但电力企业供应链上企业的合作应该遵循双赢的关系。电力企业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应该和网链上的其他电力企业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每个电力企业之间都应该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

三是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平台,使得电力企业供应链上的信息与信息连接无缝化、实时化、透明化、跳跃化、网络化,从而改善电力企业的库存管理状况,并且能够在供应链异常情况下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预警和智能信息,实现对电力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响应。

四是加强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针对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起步较晚,我国电力企业应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供应链管理的研讨会,在更新观念的同时,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和方法。同时与有关机构合作,加强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供应链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杨跃琼,吴良器.供应链建设在发电企业集团化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9)

[2]王万迅.企业供应链管理及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硕士论文,2004

[3]赵柱文.基于电力企业物资供应的供应链管理整合[J].物流技术,2009(2)

篇11

一、电力企业供应链的概念及特点

供应链是一种网链结构。供应链通过对市场中的各种信息物流与资金的控制,完成从劳动人员购置原材料到由生产商制成中间产品乃至最终产品,最后通过销售手段经由网络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而繁杂的供应链结构在采购、生产及零售过程汇总,必然会花费巨大的成本,为了将整个供应链系统花销成本降到最低,节省资源与花销,而把供应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厂商,如供应商、制造商及零售商等有效的组织在一起,并进行产品采购、制造及零售等有效的管理方法称之为供应链管理。电力供应链的管理指的是对电力的生产、传输及消费的供应管理过程[1]。

电力企业供应链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电力企业的供应链内的产品不能够被储存,其发电量与消耗量必须是一致的,发电量不足,会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电量过高,则会影响电能的质量以及电流的安全运行。而由于社会各行业的发展对电量的需求不统一,不能够被储存的电能则被要求有效掌握电量的需求与供给,并对突发事件作出及时的调整与控制。最后,电能是属于无形无色的产品,因此在其生产运营过程中,发生损耗是必然的,所以,在电力企业供应链中,如何降低电能的损耗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二、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供应链管理的意识过于薄弱

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供应链管理的意识过于薄弱便是其中之一。电力行业的供应链是一种以电网企业为核心企业的网络结构,发电厂、供电公司及电力客户都是网络结构中的重要节点。由于受以往传统的电力企业管理思想影响,我国国内的供应链管理普遍存在意识薄弱的问题,供应链管理的意识薄弱,导致企业成员之间的关系松散且管理范围模糊,致使核心电网企业对电力企业供应链成员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化手段,从而导致供应链成员之间缺乏协调性,使电力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2]。

(二)供应链管理缺乏信息传递平台

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中除了存在意识过于薄弱的问题,还存在缺乏信息传递平台的问题。电力企业供应链上不仅包含物资的流动与信息的流动,同时包括供应链上的供求需要信息及供应链管理问题。信息流动量是伴随着物流的操作而产生的,是对物流活动相互之间的运动变化及相互联系的现实反映。虽然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内部物流资金周转基本上实现信息化方式,但整个电力行业的信息化仍处于发展的基本阶段,另外,电力企业所储存的信息化还不够标准,不同电力企业之间的现实信息管理方式差距较大,上述因素是造成电力企业无法实现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导致电力市场无法快速对不断更新变化的需求做出响应。

(三)供应链成员之间缺乏信赖感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及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也在进行不断的体制改革。而电力体制经过创新改革后,电厂网络的分离,使电力企业成员供应链内企业成员之间产生不同的利益取向问题,电力行业相互之间产生利益冲突,通常情况下,利益上的冲突往往会导致各企业成员之间无法协调一致来应对市场的供求。另外,各电力企业在共同参与电力供应链合作中,由于担心自己企业的商业机密被外泄,经常会采取各类不利于互相合作的保护与防范措施,进而导致电力企业供应链各方信赖程度与亲密程度不断降低,甚至企业相互之间产生敌视,极大的降低了整个电力企业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使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出现问题。

三、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意识

由于受以往传统的电力企业管理思想影响,我国国内的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意识薄弱,从而导致各企业成员之间的关系松散,使电力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提高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意识是十分必要的。提高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意识,能够使电力企业成员之间的关系逐渐密切,对其自身的管理范围明确,同时,核心电网企业可以通过制度化手段有效管理电力企业供应链成员,进而加强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和谐性,有效解决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3]。

(二)建立完善有效的信息传递平台

由于电力企业所储存的信息化不够标准,不同电力企业之间的实际信息管理方式差距比较大,因此导致企业无法实现供应链管理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所以,建立完善有效的信息传递平台显得尤为重要。信息传递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够使电力企业供应链间的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并且能够使供应链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发出警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信息,保证电力市场快速对不断更新变化的需求做出及时响应。

(三)加强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任

电力企业供应链成员之间信任感的缺乏,导致企业供应链的运行效率降低,因此加强供应链成员彼此的信任是刻不容缓的。事实上,电力企业供应链上企业间的联合并非单独的个体竞争,而是互惠互赢的合作关系,因此,各电力企业之间应建立起良好的信任感,促进各电力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从而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

结语: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近年来我国有关电力行业建设的发展也愈加迅速,其发展速度及发展规模都进入了跨越式的发展阶段。而在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及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则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发展,电力企业供应链作为电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对问题的分析及其相应对策的研究对于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12

1. 物流管理内涵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我国《物流术语》中对物流管理的表述为:“为以合适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物流管理是由以下活动或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综合管理工作:采购、仓储、运输、物料搬运、用户服务、通讯联络、废物利用和处理,环境控制,其中运输与库存决策、供应和分配及其渠道一体化、用户服务等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系统化和集成化是现代物流突出的特点。

2. 供应链管理内涵

我国2001年8月正式施行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把供应链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贸易伙伴既是其客户的供应商,又是其供应商的客户。他们既向其上游的贸易伙伴订购产品或服务,又向其下游的贸易伙伴供应产品或服务。供应链强调的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是一种新的管理体制策略,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将具有供需关系(包括服务供需、物料供需和资金供需)的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把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最高。

《物流术语》中规定供应链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从本质上看,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其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通过“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分工,致力于整个“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化,从而提高整条“链”的竞争能力。

3. 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3.1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联系

物流贯穿于整个供应链,它连接供应链的各个企业,是企业间相互合作的纽带。从时间上看物流管理的产生早于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也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在纵向上要求企业将提品或运输服务等供货商和用户纳入管理范围,并作为物流管理的一项中心内容在横向上通过同一行业中多个企业在物流方面的合作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物流效率;同时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与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形成多方位、互相渗透的协作有机体即实现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网络化。从某方面来看,供应链管理正是物流垂直一体化管理的扩展和延伸,但是供应链的范围更为广泛,它涵盖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等,而且它的目标是将多个具有供需关系的企业通过合作协调机制集成一个共同对应市场的有机整体,这种供需关系不仅涉及到产品需求,可能还有服务需求、资金需求甚至信息需求。总之,供应链管理比物流管理涉及的内容更复杂、范围更广、层次更高。

3.2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区别

一般而言,供应链管理涉及制造问题和物流问题两个方面,物流管理涉及的是企业的非制造领域问题。两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一方面,物流涉及原材料、零部件在企业之间的流动,而不涉及生产制造过程的活动。供应链管理则包括物流活动和制造活动。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涉及从原材料到产品交付给最终用户的整个物流增值过程。物流涉及企业之间的价值流过程,是企业之间的衔接管理活动。另外,供应链管理注重结果,物流管理注重过程;物流管理对物流的各个环节都要实时跟踪、监控,而供应链管理更注重各节点企业自身情况,对各节点企业之间如何运作不太关心。基于以上,供应链管理更偏向管理,而物流管理更偏向技术。

4.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物流管理

4.1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管理特点

物流供应管理是以物流为对象的供应链管理,它致力于所有物流活动一体化管理的整个供应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根据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性,降低整个物流成本和物流费用水平,降低库存,通过供应链中各种资源运作效率的提供,赋予经营者更大的能力来适应市场变化并作出及时反应,从而做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物流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物料控制及储运管理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将供应链看成一个整体;二是要求并最终依靠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战略决策;三是供应链管理对库存有不同看法,从某种角度来看,库存不一定是必需的,它只是起平衡作用的最后的工具;四是供应链管理要求采用系统化、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综合化、一体化、全球化、多功能化、集成化的管理方法来统筹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功能。

供应链管理环境中,企业物流管理有了很大的改进。企业物流管理特点包括:

4.1.1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的流量增加了,信息的传递网络化。通过网络信息共享,供应链上任何结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

4.1.2库存总量减少,供应链环境下,成员企业通过信息共享,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有助于集成化管理,这样就可以减少链上每个成员企业的不确定性,减少了每个成员的安全库存量。

4.1.3物流系统快速反应能力极强,供应链管理通过Internet作为技术支撑,其成员企业能及时获得并处理信息,加速了物流作业流程重组能力,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对客户物品需求快速有效反应的能力。

4.1.4物流系统无缝连接,这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因为如果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运输的货物逾期未到,顾客的需要不能得到及时满足,采购物资中途受阻,这都会使供应链的合作性大打折扣。

4.1.5用户的满意度提高,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可以尽快地把握真实的用户需求(一般性产品及服务、个性化产品与特殊服务)和准确的需求量,使企业的供应活动建立在真实的市场需求上。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通畅,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产品供应给用户,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4.2供应链管理模式中企业物流管理的措施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对物流的要求更高了。为了提高效率,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物流管理。

4.2.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高度依赖于对大量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及时更新。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如: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形码技术、电子商务等使得一切变得简单、迅速而准确。利用EDI 等信息技术可以快速获得信息,提供更好的用户服务和加强客户联系,可以提高供应链企业运行状况的跟踪能力,直至提高整体竞争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物流的竞争已成为物流信息的竞争。

4.2.2建立科学、合理、优化的配送网络和配送中心。产品能否通过供应链快速到达目的地,这取决于物流配送网络的健全程度。缺乏健全的配送网络,电子商务也只是纸上谈兵,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4.2.3利用第三方物流。利用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运作能力,可以获得其专有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与信息优势,可以快速获得更为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从而达到物流合理化。并且,企业通过将非不专长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2.4建立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机制。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链的运营情况,应该考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并确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反映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指标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内容比现行的企业评价指标更为广泛,它不仅仅代替会计数据,同时还提出一些方法来测定供应链的上游企业是否有能力及时满足下游企业或市场的需求。在实际操作上,为了建立能有效评价供应链绩效的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

(1)应突出重点,要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重点分析;

(2)应采用能反映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指标体系;

(3)评价指标要能反映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而不是仅仅反映单个节点企业的运营情况;

(4)应尽可能采用实时分析与评价的方法,要把绩效度量范围扩大到能反映供应链实时运营的信息上去,因为这要比仅做事后分析要有价值得多。

结语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想就是要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建立一种低成本、高效率、响应性好、具有敏捷性的企业经营机制,产生一种超常的竞争优势;就是要使企业从成本、质量、时间、服务、灵活性等方面显著提高竞争优势,加快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这种战略思想的实现需要供应链物流系统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去规划与运筹,并把供应链管理战略通过物流战略的贯彻实施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1] 夏春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7.

[2] Bow ersox D J,Closs D J.林国龙,宋柏,沙梅译.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301.

篇13

烟草企业的供应链从卷烟原辅材料的调拨,到卷烟生产、再到卷烟销售,直至送达到客户手中的物流管理过程,主要由原辅材料供应商、烟草工业公司、烟草商业企业、零售商、消费者等多方构成(见图1)。

建立烟草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本质目的在于将烟草上下游企业通过供求关系,运用信息手段结合成企业集团。通过利用彼此的优势,优化重组各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各方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我国烟草行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原料供应、卷烟生产、卷烟批发、卷烟配送一条龙的行业运作模式。

2烟草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供应链管理通过协调和整合所有节点的活动,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最终成为无缝连接的一体化过程。通过连接供应链各成员,整合各企业的资源优势,有效地控制原材料、成品、包装材料的流动,从而降低企业库存,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烟草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2.1 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降低企业库存

烟草企业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扩展组织的边界,实现联合库存,烟草企业的供应商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比如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随时地了解烟草企业的库存信息,从而合理、及时地安排补货任务,确保卷烟的供应。对于烟草工业企业而言,可以根据卷烟销售企业的库存情况安排生产计划。而对于烟草商业企业而言,则可以在确保卷烟供应的情况下,降低库存量,从而减少库存资金的占用,加快资金的周转和利用。

2.2 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降低采购成本

供应链管理通过建立成员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核心优势,从而形成竞争的整体优势。通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烟草企业与供应商建立更加简捷、高效的采购流程,不仅提高采购的效率,同时也可以大大地降低采购成本。

2.3 提高客户反应速度,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通过供应链管理,烟草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销售、服务产生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大幅度地缩短从订货到完成交货的周期,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此外,通过供应链管理,烟草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实现信息共享,运用信息系统可以及时了解到产品的销售情况,消费者对产品的反应情况,从而更好安排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3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的途径

3.1 明确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定位

烟草企业的供应链由原料供应商、卷烟厂、卷烟分销商、零售商、最终客户组成。供应商包括烟叶供应商、辅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等。在烟草专卖体制下,卷烟厂和卷烟分销商是捆绑在一起的。一条富于竞争力的供应链要求组成供应链的各成员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不管哪个成员,都应该明确自身在供应链中的定位,知道自己应该为供应链做些什么。在烟草企业的供应链中总会有处于从属地位的企业,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包揽供应链的所有环节,它必须根据自己的优势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比如对自己的业务活动进行调整和取舍,着重培养自己的业务优势等。

3.2 提高烟草物流标准化水平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运作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技术标准和包装、装卸、运输等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信息突出特征的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物流标准化是现代物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关键。当前我国烟草物流标准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存在着物流规范实施制度不健全、物流设备的缺乏统一规范、商品信息标准化滞后等问题,造成了货物流通和信息交换不畅、流通环节多、速度慢、费用增加,降低了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制约着烟草物流体系的快速发展。今后,烟草企业要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组织引导下,加大烟草物流标准宣传贯彻力度,强化全员的物流标准化意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标准真正得以落实。

3.3 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现代信息技术既是现代物流的基础, 也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点,供应链管理采用现代科技方法, 以最优流通渠道使信息迅速、准确地传递, 在供应链上的各企业间实现资源共享。烟草企业要实施供应链管理,就应该提升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与供应链其他企业进行信息共享,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通过运用POS(销售时点系统)、EOS(电子订货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共享、EDI(电子数据交换)和VMI(供应商管理库存)等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

3.4 优化物流配送系统

在供应链管理中,烟草企业如何实现有效的卷烟配送,在特定的服务水平要求下降低配送成本是每个烟草企业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可以采用的对策如下:

3.4.1 JIT以及快速反应

JIT(JUST IN TIME,准时制生产)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管理技术,它要求产品的原辅料提供商要严格按照生产企业的生产安排按时按量将所需的原辅料送达到生产线,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在烟草供应链管理中,卷烟生产企业也可通过运用JIT技术,降低企业的生产库存。JIT管理实现的重要技术支撑就是信息共享。通过建立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搭建企业间的共享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卷烟的原辅料提供商通过信息平台及时了解生产企业的生产进度、原辅材料的使用和库存情况,合理安排供货。通过实施JIT,卷烟生产企业由过去的“预测推动型”订货策略转变为“需求拉动性”,缩短提前期,用大量的小额订单取代过去的大额订货,从而大大降低生产库存。

3.4.2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烟草企业的供应商管理库存实际上就是商业企业的补货系统由工业企业来执行,商业企业的商品数据的任何变化随时传递给工业企业。工业企业根据这些数据决定未来卷烟的需求数量并向商业企业进行补货。这样可以降低补货成本、提高供货速度和准确性、降低库存水平,提高产品的可获得性,从而为商业企业提供最佳的服务。一个有效的VMI系统中最主要的两项模块:(1)需求预测计划:使用统计工具的设定来确认实际需求。目的是要协助工业企业分析销售何种商品、销售给谁、以何种价格销售、何时销售等。(2)补货配送计划:确定一定程度的成品库存以满足商业企业的需求。透过实际实时库存的配置,配销需求计划能改善企业间服务,降低库存水准及最小运输成本。

3.4.3 集中配送模式

烟草企业的配送中心作为卷烟的集散中心,是连接卷烟生产企业和卷烟零售客户的桥梁。配送中心的根本作用在于扩大并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它可以从总体上布局,充分发挥规模经济作用。从布局、规模、功能、时机、批量上进行全盘考虑,实现高效、经济的集中物流配送。配送中心的区位决策要综合考虑战略联盟内各个企业的布局。其中包括各个企业的店铺布局,区位土地的租金,交通情况和商品条件等。但决策总原则是将卷烟运送到所有零售店的费用最小,这样才能发挥配送中心的枢纽功能。配送中心的规模则由卷烟的周转量与其所服务的零售客户的分布、数量所决定。

4结束语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多个部门、多项业务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供应链各成员的积极配合与相互协作,充分利用各方的资源优势,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从而使各方均能在供应链管理中受益。因此,供应链各方的协作显得尤为重要。实施供应链还应该建立一套健全的合作机制,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更好地维护各方的利益,保障供应链管理持续、稳定地实施。

参考文献:

[1] 李晓龙,等.现代物流企业管理[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陈秋双,等.现代物流系统概论[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3] 侯巧玲.浅谈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J].制造业自动化, 2003, 25(1): 49-51.

[4] 张正蝉.论烟草专卖体制的专卖专营[J].江西社会科学.1998, (10):22.

[5] 刘建勋,胡涛,张申生.基于工作流与XML的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集成框架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1, 7(6): 6-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