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农村物流的现状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村物流的现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村物流的现状

篇1

随着“互联网+农业”、“电商下乡”等热潮的兴起,在政府和电商巨头的合力推动下,自2015年起,国家层面涉及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政策层出不穷,创新农产品的流通方式,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一r风声水起,传统农资生产企业、传统流通企业、电商平台公司等纷纷布局农资电商,农产品电商正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所谓的农村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网络平台服务与农村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使农民成为最大受益者。而要想使农村电商健康快速发展,物流是关键。也就是说,不管是产品下乡,还是农资产品走出去,都需要农村物流作为支撑。

自2010年至今,阿里平台农产品销售额从37亿元,到2012年达到800亿元,2015年达到695亿元。2014年全国农村电商销售额超过1400亿元,预计在2016年底可能突破4600亿元。这些数字的背后体现了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电商物流体系落后,运力资源较难整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品安全、快速、优质的送达到顾客手中。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有利于政府作出正确的决策,促进农村电商物流得发展。

二、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优势分析

(1)移动商务的快速发展

2014年我国手机用户达到12.86亿户,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规模达到10.6亿户,较2013年增长231.7%,2015年12月底,我国手机用户达到13.06亿元,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国家政策的扶持

近些年来,为了加快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推动农产品市场的提质转型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健全交易体制,加大对物流设施的基础建设投资,加强对农村地区电商人才培训,完善物流培训体系的建设等措施;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3)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无污染、有机的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为了使优质农产品能够安全放心的送达到消费者的手中,越来越多的流通企业、物流企业开始关注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

2.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劣势

(1)成本高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产品价值不高,而且规模不大,很多都是分散的小农户生产的,运输成本高,因此,大部分的农产品电商物流成本居高不小,甚至物流成本的上涨引起了一些农产品的价格的上涨。农产品电商物流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使企业的效益有所提高,反而因沉重的物流成本甚至成为企业的负担。

(2)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受环境的影响极大,不同时间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可能在质量、规格上有很大的区别,再加上农产品的种类繁多复杂,这就使得农产品难以统一标准、统一定价,而且针对这几年兴起的绿色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各地也不一样,导致整个市场滥竽充数的现象泛滥,货真价值的农产品却很难有市场。

(3)安全性低

近年来,国家出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不能将剧毒、高度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尽管国家出台了这样的一些政策,但是由于高浓度农药价格便宜,仍然有一部分农民在使用,高度农药残留、激素残留等现象时有发生,诚信问题有待改善。

(4)经营环境不好

一方面,相关物流体系难以支撑,农村电商物流极为分散,不仅成本高,而且没有效益;另一方面,近年来,农产品的售后服务方面,因质量引起的纠纷问题成为横在消费者与农产品供应者之间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3.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机遇

(1)淘宝村数量的大幅度增加

从2009年到2012年再到2014年,我国淘宝村的数量由最初的3个,增加到2012年的14个,再到2014年的211个,呈现出几何级数的上涨,到了2015年更是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达到了780个。所谓的淘宝村,是指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庄。因此,淘宝村的迅速增加使得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产业环境的利好

一方面,国家不断加大了对与农村示范县用于农村物流、电商和人才配套设施的投入,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京东、中国邮政等加大了对农村电商物流的布局,这为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时机。

(3)农村网民数量不断攀升

我国农村网民数量由2013年的1.77亿人,2015年12月达到1.95亿,截止到2016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规模为1.91亿人,农村网民规模的不断上涨,一方面有利于学习和了解电子上网,另一方面为农民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奠定基础。

4.我国农村电商发展所面临的威胁

(1)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物流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一大障碍,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运输便利性差,导致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如果不能进行资源整合,如果物流系统不能统一规划调配,将给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带来威胁。

(2)专业化人才的缺乏

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正常鼓励大学毕业生走进农村,扎根农村,但是真正留在农村,利用自己电子商务知识来帮助农民改变生活的学生还是少数,电子商务、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的缺乏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

(3)观念的落后

现行的电子商务的支付模式如今在城市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它的便捷性已经极大的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而农村现行的支付方式还是相对较为传统,例如到附近的邮政、信用社来进行资金的收支,大部分的农民对于手机支付、网上支付等支付手段抱有怀疑态度,担心其风险。

三、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对策

1.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和支持,一方面,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监督电商平台上的产品的来源、信息的真实可靠;另一方面,我们要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商立法的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符合目前状况的法律法规政策,从而为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2.加大相关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积极推进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电子商务相关业务服务的活动上来,建立综合化的信息网络平台,提高网络普及的速度,使农民能够主动的把自己种植的农产品,通过正确的途径到网络平台中,让农民真正感受到电子商务的实惠。

3.加大农民的教育力度

通常越偏远的地区,农产品越有特色。由于我国一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落后,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这些地区的农民在接受新鲜事物的时候普遍担心它的风险,造成了目前很多农民并不认可电子商务的现状。因此,针对于这些地区,政府要起到带头作用,引导服务行业做好电商知识普及的相关工作,向广大农民及时传播电商物流的优越性,以及相关基础操作步骤,使电子商务真正走入农民生活。

4.创新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主要的农村电商的发展模式有B2C平台模式、第三方交易平台模式、农村品电商应用平台模式。与此同时,我们要在电商平台的多功能上、全渠道上、融资渠道方面、市场营销方面进行创新,促进农村电商物流又好又快发展。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物流电商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所面临的威胁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我们应从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创新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模式这些方面入手,改善当前农村电商物流l展的困境,促进农村电商又好又快发展,使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朱世友.农村电商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及农村物流体系构建[J].价格月刊,2016(03).

[2]张颖川.农村电商加快发展给物流业带来的影响[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10).

篇2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脚步的日益加快,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的污染尤其是农村河流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河流的污染与城市河流的污染相比有一定的特点,在控制措施方面也有不相同之处,必须根据农村的现状采取控制措施。

一、农村河流水污染影响因素

1、畜禽粪便

近年来,由于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导致大量禽畜粪便未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是导致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这些粪便中含有许多的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污染养殖场周围的环境,同时,大量的氮、磷混合物渗入湖泊或地下水,直接污染了饮用水。

2、农药

目前,我国农药的使用量居世界第1位。2001年来,全国平均农药(有效成分)使用水平为12.7kg/hm2,农药总使用量每年约23万t(有效成分)。农药喷施只有8%~15%吸附在植物体上,利用率极低,其余有10%~35%悬浮于空中,有40%~55%沉降到地面,下渗土壤、污染水域,导致农业面源污染。

3、化肥

据统计,2008年我国化肥总施用量为4653.8万t,并快速增长,我国化肥使用量占世界总施用量的32.8%,是世界上施用化肥最多的国家。有相关资料显示,化肥过量地施用,导致土壤的理化性质严重破坏。并通过淋溶、地表径流、附着、反硝化作用等方式进入环境,导致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

4、塑料薄膜

近几年,塑料薄膜使用量逐渐加大,残留在农田中的薄膜不断增加,使土壤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壤的透气性下降,使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代谢受到影响。截至目前,耕地平均使用量为200.9 kg/hm2,能够分解的仅为5.3%,回收利用率为58.7%。

5、气温变化

我市年平均气温呈逐步上升趋势,10a平均升高1.0℃。气温的变化决定水温的变化,而水温的变化对溶解氧及其生物氧化作用有较大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当水温超过15℃时,气体从水体中溢出速度明显增加,高温条件下水下厌氧作用增强,厌氧条件下河流恶臭污染加剧。

二、农村河流水污染的现状

1、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影响水质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很大,粗略估算,目前水体污染物中来自农业面源污染的大约占1/3。化肥、农药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形成农田的化肥、农药流失,形成农业面源污染,而传统灌溉方式加重了面源污染;集约化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相当部分都随农田排水或雨水而进入到河流,造成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十几年来我国采取措施逐渐限制了工业污染的排放,城市生活污水也逐步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而对农业面源污染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

2、总氮、氨氮成为主要农村河流污染物

由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一般都放在城市,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对建设项目的环保把关比较严格,导致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接受了城市转移的重污染项目。生产工艺落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十五小”的项目,甚至有些重污染项目不经过环保审批,在偏僻的农村得以生存。这些重污染项目没有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加上农村环境监管的不力,使得一些农村地区河流工业污染十分严重。

通过对某地2001年~2006年农村河流的监测调查显示,被调查的河流中总氮、氨氮超标率100%,具体统计情况见表1。可见总氮、氨氮为主要污染因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OD、CODMn、BOD5、总磷、粪大肠菌群等有机污染也占比较大的比重,由此可见农田的化肥流失是主要原因,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入河也是造成河流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表12001年~2006年农村河流的监测调查

3、水生植物引发农村河流沼泽化

由于农业生产使用大量的化肥以及生活排泄物流失到水体,使农村河流水质普遍富营养化,造成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迅速蔓延,泛滥成灾。农村承包到户后,农民对公共河流的状况也没有以前那样关心了,加上使用化肥后农民不再揽河泥作肥料,使得河床逐年提高。据相关数据统计,大多数的农村河流都不同程度发现了水葫芦、水花生疯长的情况,由于每年水葫芦、水花生自然的生长、腐烂、沉积,已经造成河底的明显抬高,水面缩小,反复污染水质。多年的积累使得河流面临沼泽化,水体变绿等。而且,水葫芦、水花生的疯长还影响了当地水生生物多样性。这种由水葫芦、水花生的长期疯长得不到控制而引起的河流淤塞和沼泽化的趋势是农村河流比较普遍情况。

三、农村河流水污染控制措施

1、建立制度,长效管理

在目前的情况下,必须重在制度建设,通过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长效管理制度,来巩固清理整治的成果十分必要。而要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重要的是广大农民能够意识到农村河流保护要依靠大家,每个人都不做污染河流的事情,而农民掌握和使用低耗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循环综合利用技术也十分重要。必须建立制度,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建立和完善乡镇公共服务管理机构,明确各级领导负总责的河长制,发挥他们应有的公益性,才能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

2、做好规划,突出整治

可以通过规划,设立控制区域,引导乡镇工业相对集中,便于工业废水的集中治理和管理;科学划定乡镇居民集中区,便于生活废水的集中治理和管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对农民进行环境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在规划中突出农村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充分体现政府调控和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水环境的综合整治中决定作用。有些好的传统对农村水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农村河流污染控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生物强化技术净化河流

生物强化技术,是直接向污染水体中接种外源的污染降解菌,利用其唤醒或激活水体中原本存在的、但被抑制而不能发挥其功效的微生物,并通过它们的迅速增殖,强有力地钳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从而消除水体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消除水体的黑臭以及硝化底泥。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有集中式生物系统、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及固定化微生物等技术。

在营养化污染水体中,原位修复投菌技术逐渐受到关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采用定期向水中投放光合细菌,由于光合细菌能利用光能和氧将微污染水或废水中的无机和有机碳源及其它营养物质转化为菌体,从而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4、结合特点,区别对待

在农村水污染治理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水环境状况,结合农村地区人口分布和污染排放的特点,采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的办法来解决。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以非工程措施为主,加强低耗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立足资源综合利用,解决化肥、农药、人畜粪便、水葫芦、水花生及作物秸秆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不能不顾环境而片面追求发展工业。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推进乡镇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积极探索污水实用处理方法,鼓励跨行政区域联合建设规模化、集约型污水处理厂。在水环境整治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各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强求统一模式,不搞一刀切。可以在平原、水网、丘陵、山区、城郊结合部、风景名胜区等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下,发达和不发达的地区分别搞一些试点村,便于总结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典型经验。

5、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施用

这是防止农业污水对河流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为此,各地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加强对人们的教育,促使人们提高对农药、化肥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以便进行有效的防范。第二,要严格规范农药、化肥生产流通的管理,确保农药、化肥品种与质量符合国家的规定和标准,避免违禁和不合格产品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加强科学技术指导,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施用。第四,研究开发和施用高效、易降解的无公害和无污染的农药、化肥。

6、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开展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农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各地要树立大环境生态观念,加大农、林、牧、渔环境污染源管理力度,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引导农民开发和生产有机食品,推动种植结构的改变。推广高效、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控制水土、有机质流失和土壤污染,

7、全面开展农村沟浜整治

开展县乡农村沟浜综合整治工程,使河道行洪畅通,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和槽蓄量,降低水位,整治后的河道水流变得更加通畅、水质变得更加清澈,两岸绿树成荫,显著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结语

河流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以上提出的防治措施只是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流水污染的问题。各地具体加强对河流水污染控制盒治理的时候,应该首先根据河流污染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应用,从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加强对河流水污染源头的控制,从而保证控制和治理后能够有效的保持城市河流的水体的长期健康。

参考文献

[1]刘影.浅谈城市河流水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1).

篇3

(1)新疆农村物流职业体系尚未形成。新疆经济欠发达,农村的职业教育由于政府关注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体制落后,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导致物流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特别是农村的物流职业教育机构更加稀少。物流职业教育体系尚未真正形成。物流职业教育的这一特点制约了新疆农村物流产业的发展

(2)思想观念滞后。由于种种原因,新疆农村的思想观念滞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仅限于考不上大学的无奈选择,对物流行业更多的家长理解为“送快递”,这种观念在新疆农村很长一段时间的得不到改善,在社会上,很多单位也存在着重视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技能培训,这样的现象更加剧了思想落后的农村地区对物流行业的歧视。这样的现状造成了农村物流职业教育生源不足,学生质量不高,也造成了新疆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严重失衡。

(3)专业设置不合理。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物流行业成为新疆经济发展中的桥梁,但是由于经验不足,物流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存在较多问题,专业口径过窄,课程设置单一。许多学校没有按照新疆农村的实际情况的社会需求设置学科,因此不利于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

(4)农村物流职业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据调查,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新疆的物流职业教育主要集中在北疆地区,特别是沿天山一带。南疆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物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特别是喀什、和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等三地州的物流职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

(5)教学内容陈旧。由于新疆农村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教材得不到及时更新,内容脱离了时代的发展,教师得不到良好的培训,导致学生无法了解到新的物流管理与实践方面的知识。毕业之后,物流专业学生难以找到与之适应的工作,所学的知识不能胜任相应的岗位。陈旧的教学内容使课程缺乏特色,脱离了农村的实际情况,使农村物流职业教育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模式中。

针对农村物流职业教育的现状,结合国家方针政策,对新疆农村物流职业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1)加大农村物流职业教育的经费保障。政府应把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放在与学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农村物流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从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各方面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要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对新疆农村职业教育经费应作为拨出专款,严禁浪费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于职业教育。[3]鼓励职业教育多元化格局,包括组织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企业的物流实践活动,毕业生实习项目,让学生参与的企业具体的物流管理与工作中,营造农村职业学校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新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2)构建新疆农村开放的物流职业教育系统。新疆农村物流职业教育体系并未形成,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农村物流职业教育的子系统各自封闭,没有形成开放的物流职业教育体系,因此,农村的劳动力在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途径十分少,特别是企业和学校没有实现合作的模式,接受培训的机构也非常稀少。要改变新疆农村物流职业教育的现状,必须构建开放的物流系统,调动社会各行各业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发挥物流各个子系统的功能,提高农村物流职业教育的水平。

(3)设置与农村特色产业相适应的物流专业。新疆农村物流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适应第一、二、三产业的各种实用人才,农村物流人才也要突出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要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农村特色专业知识脱钩的矛盾,未来的物流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实践课,在实际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也就是说,加强物流管理教学,必须要与新疆农村的地区经济特色结合起来,设置具有适应农村特色产业的物流专业。

(4)以就业为导向,促进物流专业与产业的一体化。新疆农村物流职业教育应该牢牢把握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经济的发展,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各个国家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真在逐步降低。就业机会的多少不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就业弹性大,吸纳劳动力的数量大。就业问题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新疆农村,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影响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因此,创业与就业成为政府民生工程的重要目标,现阶段就就业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新疆物流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把培养农村物流专业人才与就业紧密连接起来,走产、学、研一体的道理。[4]

(5)以物流产业与农村经济为依托,校企联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新疆农村物流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一方面学校与企业签订相应的合同,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毕业生,进行实习观摩;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并且鼓励企业入股职业教育,开办物流培训,积极吸收各行业资本入股物流职业教育。努力使物流职业教育与企业实现联合办学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世敏,蔡杨.农村职业教育问题调查与对策分析[J].文教资

料,2009(1):141-142.

[2] 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

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石伟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篇4

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贵州独特的地势地形,使得农村分散而落后,制约了农村物流的发展。应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发展趋势,贵州农村需要将农业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

城市近郊农村物流是处在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的交界地带的一种物流形式,它既服务于城市也为农村提供便利,所以它不仅兼具了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的特点,同时也具有自身特性。贵州的城郊农村物流是贵州城市物流发展较落后的状态,也是农村物流需要改进的方向。

特征分析。贵州城市近郊农村物流的特点是涉及的领域较广、物流的对象较多;规模大、流量较多,而且物流的形式和管理上理应多样化。主要体现在节点数量更多、分布的范围更广上。

贵州偏远农村物流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多样性等特点。技术、基础设施、专业化、市场化程度等方面跟不上近郊。主要流通品是农产品、农业相关用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等,贵州山区人口分布特点和地区交通特点也增加了局限。

贵州省近郊农村物流发展模式

农村邮政物流模式。我国邮政以中心局体为框架的传递网络,覆盖面积很广,在贵州甚至渗透到了偏远山区,其中邮政局作为产品配送、技术服务和网点管理的配送中心。由于 在管理上的滞后性,导致在近郊农村的市场占有率严重受到其他物流公司的威胁,不过其完善的物流网络渠道,使其在发展落后的贵州边远山区,成为农村主要的物流渠道。

交通运输站点构成的运输链网络物流模式。目前在贵州近郊农村,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逐渐健全便捷农村客运,很多地区都建立了一乡镇客运站为中心的货源集散点。在贵州近郊农村主要以顺丰、圆通、韵达、申通、中通、天天快递等物流公司为主,是目前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的新趋势。一般为层级管理,类似邮政物流模式,只不过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上优势于邮政。只是其物流渠道受到多种原因的限制,也没有邮政广,但却逐渐改善但目前对贵州偏远山区的渗透力还很薄弱,是近郊农村物流的主要发展模式。

契约式物流模式。在贵州近郊农村,大部分都是契约式的物流模式,由于合同约束力有限,这种物流模式的发展相当缓慢,主要体现于批发市场。公司和农户或者农户合作社通过合同契约关系的管理,将农户或者农户合作社提供的产品经过运销企业、加工企业等公司进入各个市场的物流模式。对于贵州偏远山区来说参透力欠缺,有些地区呈现局部垄断,有些地区直接没有,是农产品物流渠道的主要方式。

连锁超市主导物流模式。在贵州近郊农村,大型中型连锁超市都具备自己的物流链,物流渠道较为完善,例如“永辉超市”一般小型连锁超市也具备自己的物流渠道,只是在物流链上,有时候也会借用其他物流模式的运输渠道。然而在贵州边远山区,以小型连锁超市为主,几乎没有大型连锁超市。

边远山区农村物流发展模式

以乡镇为集散中心的物流模式。在贵州边远山区,乡镇成为了农村物流的集散中心。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的边远山区其实也有自己的购物方式,这种方式历久弥新,那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赶集日”,这一天乡镇附近村落的村民会去市集通过售卖自产品、采购必需品等方式来实现物的流通。虽然一些村镇也设有连锁超市,零售店等购物场所,但是非“赶集日”的经济效益较低,围绕这些乡镇为集散中心的物流模式总体杂乱低效,这与城市近郊的农村物流系统的物流方式差距明显。

以私人车辆为运输工具的物流模式。虽然现在农村物流的发展蒸蒸日上,但在边远山区农村,由于村落分散、闭塞,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从乡镇到各个村落的物流并不畅通,像圆通、中通等物流公司也都只有乡镇才设有分部。为了满足农民在物流上的需求,村落的私人车辆就成为了物流运输的主要工具,也因为主要运输工具是私人的,也就避免不了运输的高成本,低效率的现状。与近郊农村物流的运输方式相较而言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商户采购为主的物流模式。在边远山区农民的自产品因为物流受阻,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所以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方式各类商户上门采购。这样的销售方式虽然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便利,但是同时农产品的销售价格被极大的压低,农民的经济效益低下,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而近郊农村自产品在销售采购方面受到的限制较小,近郊农村物流的发展效益和水平就比边远山区的农村物流要高的多。

贵州省城市近郊和边远山区农村物流的发展建议

我国农村物流起步迟,发展较慢,整体的发展水平较低,这无法与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适应。而位于西部地区的贵州省农村物流的发展更是落后于全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为了谋求贵州农业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也为建设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农村,发达的农村物流是必不可少的。本小组根据当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结合贵州省所特有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特点,为建造贵州特色的现代农村物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农民是农村物流发展的主体,农民对物流发展的认识决定着农村物流的发展状态,为了加快农村物流的发展必须提高农民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水平,而向农民宣传现代物流知识,成为了首要任务。贵州在落后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都和全国的整体水平相差甚远,而边远山区的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物流知识。所以发展农村物流的关键是培养物流人才,带领农民树立现代物流观念。为提高贵州省农民对物流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三下乡”等形式,通过城市里的高素质人才和相关专家将现代物流知识、物流技术等送到农村,向广大农村群众普及现代物流知识。通过现代物流知识的宣传,让农民认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调动农村群众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农村道路、仓储、信息系统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所谓“要致富,先修路”,要想发展农村物流,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而偏远的山区要想实现农村物流的发展不仅仅是开通道路,还需要建设农资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仓储设施、发展和建设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建设网络信息平台等。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家的财政支持尤其重要,中国农村现状决定了光靠农村自身积累是无法完成现代农村物流建设这个大工程的,所以政府政策的鼓励和财政资金的支持也是贵州能够发展健康健全的农村物流的经济基础。

篇5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日本、欧洲,并没有将“农业物流”与“工业物流”分开来研究,物流概念是从配送深化而来。1915年美国经济学家shaw.A.w开始注意到物流在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1960年,美国物流管理协议会提出:“物流就是把产成品从生产的终点有效地移动到消费者手里的全过程的活动,1965年,日木通产省委托日本财团法人机械振兴协会对物流现状进行了调查,最后给出物流的定义是:“物流就是把制品从生产者手里,物理性地移动到最终需要者手里所必要的诸种活动,包括包装、装卸、运输、通讯等诸种活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动态联盟理论的兴起,一些学者对这一理论在农村物流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如对美国和英国的粮食分销系统的集中模式、水果和蔬菜供应链管理、美国新鲜蕃茄冬季市场一体化行为、新鲜水果和蔬菜销售体系的体制等展开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8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直接引入“物流”这一概念至今。我国六部委(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于2001年3月在《加快物流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对现代物流的定义是:“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

我国学者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物流规划技术、供应链理论、物流组织模式等物流理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其中,在物流模式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三方物流、自营物流和物流联盟。

二、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第三方物流市场不完善。

河北省农村物流市场特别是第三方物流市场还很不完善。从河北省农村物流的物流需求市场来看,企业对自营物流的满意程度远远高于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程度,仍有很多企业在实行看似科学,实则低效的产、供、销一体化运作模式,大都有自己的运输、仓储工具和设施,实行包装、储存、卸运一条龙的物流模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几乎所有物流活动都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从物流供给市场来看,河北省农村物流的物流供给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供给企业物流服务供给能力小于物流需求规模,能力分散,规模及服务水平都较低,工农业产品运输仍然存在许多私营车进行物流运输,未形成大流通格局。从市场合作来看,物流企业和分散的运输业主与物流需求企业的合作是松散的,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

(二)交通运输基础设薄弱,发展不合理。

河北省农村物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较低。长期以来,河北省农村物流在交通枢纽、仓储设施、各种现代化物流中心等物流集散设施建设方面明显滞后,各种工商企业也未将内部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当成企业投资发展的重点。

(三)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低。

河北省农村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较低,物流作业效率不高。由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是标准不配套,导致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地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转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也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四)缺乏统一(统筹)规划。

物流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仓储、商贸流通等多个行业和部门,必须加以统筹协调考虑才能使物流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使物流资源的效率到最优,因此,制定统一的物流业发展规划对于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河北省农村物流发展的建议

(一)统筹规划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水平和合理程度直接决定物流的运转速度和效率。河北省农村物流的交通基础设施存在着城乡分布和交通运输方式分工不合理的问题,应尽快形成配套的合理的运输网络,促进物流产业的协调发展。

(二)制定经济与物流长期协调发展规划。

由于河北省农村物流经济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而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和保障作用,政府应充分考虑其经济与物流长期发展的协调性,并从整体上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培育第三物流市场,统筹城乡物流发展。

政府应鼓励从事运输、仓储、货运和批发配送等服务业务的企业根据自身业务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再横向和纵向上延伸物流服务,逐渐成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的供应者;鼓励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业务专长,组织基础较完善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加速向物领域转变,并加强这些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改造和联合,促使这些企业发展成为优势物流企业。

五、结束语

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的一场更深刻、更全面的改革,它将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新发展模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涉及内容广泛,给农村现代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城乡资金、物资、信息和人才流动的纽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对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注:本文为2013年度河北省教育厅项目,《城乡统筹背景下河北省农村物流运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Z133015)

参考文献:

篇6

(一)物流节点设置不合理,运行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包括县级农村物流中心、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三个层级,是农村地区重要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但是目前的规模还没有形成,大多数的层级设置形同虚设或根本没有设置,在基建的不合理状态下,物流配送网络覆盖面过小,物流配送运输环节运营显得十分困难,便遏制了电子商务物流在农村地区的普适性,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提不上日程,因此农村人民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的态度显得较为平淡。

(二)物流模式缺乏实用性,运行成本较高

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看,农村地区存在着普遍的问题,就是农村人口居住的较为分散,并且货物运输量较少,运输起来既消耗时间又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这就导致了农村地区的物流很难形成规模效益,甚至可能是亏损运行,如果要把货物运输出去,在这样分散的农村环境来说,也十分困难,在原来的运作模式下,十分不适应农村地区的实际现状,成为限制农村地区物流的最重要原因,所以农村地区拓展电子商务物流的业务进程较为缓慢,很多人这个行业还是处于观望状态。

(三)信息平台建设不合理,信息交流受限

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新兴商务贸易模式,那么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可行性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来支撑整个行业包括物流业的发展和运行,但是目前针对电子商务物流搭建起来的都是适应于城市的发展的信息体系,对于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还处于一个低级阶段,这个课题如果不加以攻破,电子商务物流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三、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物流的体系构建对策

(一)加快农村地区物流枢纽建设

通过改善城乡末端配送设施条件,加快形成农村地区的物流枢纽建设,完善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建设,让农村产品走得出去,大幅提升农村物流水平,同时推进邮政、供销、交通等部门和快递企业与农村物流服务资源的共享,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城乡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议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按照县乡村三级网络构架,加大对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

(二)创新农村地区物流发展模式

近年来,农村电商不断发展,农村电商物流也在不断进行探索,以寻找合适发展的道路。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以及自建+第三方物流等模式不断涌现。给农产品电商物流今后多样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针对农产品电商物流的特征,可以适当的引进自营物流+消费自提/自营配送模式,物流外包-自建渠道-渠道外包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等新型的物流模式来支撑农村地区的发展,把城区资源带进农村,也使得农村的农产品、人才以及市场信息走进了城区,从而形成城乡互促、和谐发展的局面。

篇7

一、农村物流概述

1.农村物流的概念

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Urban Logistics)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

2.农村物流的特点

①分散性;②季节性;③差异性;④多样性。

3.农村物流现状

从全国范围看,各地的产品分布不均衡,且多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村现有的物流条件远不具备现代要求。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这个链条中,运输环节的不足,导致这个链条变得较为脆弱,极大地制约了实物流、资金流乃至信息流的流动,出现了“肠梗阻”现象。

4.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

①物流政策不到位;②物流基础设施落后;③物流技术水平低,缺乏人才;④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

二、我国农村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1.物流金融的概述

物流金融是指在物流运作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金融产品,使物流产业中的资金运转得到有效的调剂其中包括存、贷款,投资,贴现以及发行和交易有价证券等

2.物流金融在农村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虽然我国农村物流发展较快,但是现阶段我国金融支农力度不够,现代农村物流建设融资瓶颈更加突出。 现代农村物流作为其中的薄弱环节,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过高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低及体系不完善,最根本的原因是金融供给短缺。

3.我国农村物流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

①农村物流金融的金融抑制;②农村物流金融建设基础设施落后;③农业现代信息化程度低;④农村的金融成本过高。

三、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在金融体系下的分析

1.基于存货的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

该模式是指需要融资群体将其拥有的动产作为担保品提供给向其贷款的金融机构;但这种担保品不可直接交给金融机构,而是由金融机构将其暂存给具有相应的保管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直接的保管,银行根据第三方企业的担保放款给企业,从而实现融资;

2.农产品物流融通仓模式

该模式是指以群体为中心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物流平台,银行可根据规模给予相应的贷款额度,而群体可以根据这些额度向一些需求性的弄村企业提供质押贷款的业务,整个过程有融通仓来监管而金融机构一般不会参与该项目的具体运作

3.物流金融模式之应付账款

在该种模式中,农业企业在接到供应链下游企业订单后,以其应收账款(延迟支付的)作为信用凭证以,来向相应的金融机构提出相关的融资申请,用于为农村企业生产、加工等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4.物流银行

物流银行作为一种以物流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依托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这些物流公司的大信息网络,以市场中销量大、价格较为稳定的物流产品作为基础,并使金融机构的资金可以与中小企业物流充分的组合在一起的一种提供质押的金融服务。

四、完善农村物流金融的对策建议

1.加强供应链节点企业的链接

在设计供应链节点之前,首先要对金融模式中的利益主体进行充分的分析,要认真分析其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在明确权责之后,对服务模式中的各环节的分工与协调做出有效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应保证安全的使用资金,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制造企业的有效发展。从而达到成本的节约以及各利益主体的共赢。

2.完善金内部操作流程

众所周知产品的融通仓服务的提供商主要为贸易公司,它主要会提供3中有效的服务其中包括贸易,金融以及物流服务;在贸易中主要是帮助采购物品,而在金融和物流服务中分别提供资金以及运输、仓储的支持。这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有效的促进生产要素合理优化配置,提高资金的运作质量并使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得到很好的提升,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强化设施保障

加强对物流园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形成多远且有效的投资运作机制,鼓励各类资金团体投资于物流园区的建设,从而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发展群体的不断壮大,今儿农村物流经济的发展。此外要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不断的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鼓励物流园区进行建设,增加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积极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黄志平.物流金融在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应用探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56- 57

[2]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1)

篇8

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化,将河北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河北省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并出台多项政策给予扶持和帮助,大力打造“互联网+智慧乡村”平台。支持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农村、社区、学校的物流(快递)投送服务网点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电商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发展第四方物流。在政府的大力号召下,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保定市大力铺设“农村电商”,力求实现一村一店,村村通物流,解决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电商“淘实惠”现状分析

(一)“淘实惠”基本情况

“淘实惠打造保定人自己的电商平台”保定市满城区淘实惠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专注于农村电商领域,是一个为了打造“智慧美丽新农村”,帮助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公司计划在乡镇发展13家乡镇级运营中心,183个行政村,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实施办法,计划两年内全覆盖。

(二)“淘实惠”在乡镇中的生存现状

1、乡镇顾客“留守化”。笔者对保定市满城区乡镇村民做了“保定市满城区铺设淘实惠店铺乡镇村民调查问卷”,调查发现,乡镇顾客表现为“留守化”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且女性居多5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比例基本相近,40岁以下的顾客相对较少,且仍以女性为主。

2、乡镇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呈“星星之火燎原”之势。乡镇村民的对会联网的使用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落后,百分之六十多的人会手机上网,百分之四十多的人会电脑上网,不上网的人只有百分之十左右,也就是说村民们对于网购的硬件条件基本具备。

调查数据显示经常网上购物的只占12.93%,这些人一般是20到四十岁的女性,主要在家带孩子,处理日常事务。而限制大家网购的条件大部分人表示为“付款”、“质量”、“售后”等。网上付款让大多数村民感觉到不安全,再有就是网银的绑定程序也给村民带来不便;加上网上的东西只能看到图片,同一个图片不同的店铺价格可以差出数十倍;再有就是物流的配送,之前镇上村里物流配送点没有普及,要取东西需要到附近相对繁华的镇上,甚至是市里取件,让村民感觉时间性不强,购物省下的钱都用在了交通上,或者反而价格更高了。

(三)“淘实惠”村村通物流现状

1、“淘实惠”物流基础设施。“淘实惠”村村通物流项目,采用总分形式进行物流配送,即“淘实惠”在市区设有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再下伸至各个乡镇村落,实现村村通物流。“淘实惠”采用的两级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绿色配送方式,在市区采用电箱车,保证及时到达市区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住户。在乡镇采取电三轮小箱车,能够更合理的适应乡间道路,并与乡镇货物购买量匹配,避免浪费,合理节约成本。此外,“淘实惠”的整个配送过程中采取与当地原有快递公司结合的方式,即消除了竞争,又降低了自己的投入成本,且节省了宣传费用,也为百姓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2、“淘实惠”物流市场现状。调查访谈中,绝大部分村民都听说过“淘实惠”,还有不少人去店里尝试过操作,许多人进行了购物尝试,还有些村民已经成为了“淘实惠”的常客。村民对“淘实惠”普遍持称赞态度,认为淘实惠让他们的生活更先进了,更有水平了,更方便了,更丰富多彩了,更接近城里人了。由此也可见乡镇村民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畏惧,对网络的使用也不像意识中的那样艰难,大家对屏上交易还是很感兴趣也很乐意接受的。满城区人口总计约40万,但是电商的进入还是很少,除了再市区还有两三个之外,在农村的几乎电商几乎没有,所以“淘实惠”的发展前景相当乐观。

(四)“淘实惠”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

1、平台不够健全。“淘实惠”的农村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虽然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但是与时代接轨还是稍有滞后,尚未建立成具备数据交换、信息、智能配送、库存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的综合平台,物流信息还不能完全实现共享,每个行政村的网点与总店的沟通还存在岩石问题;此外物流配送中心的设置并不平衡,考虑到新建成本,造成“淘实惠”在有些地区只能镇镇通,存在个别村配送“不精准”问题,也存在有些村庄人数少,购物少,与邻村无距离,但也设有配送点的情况,存在“配送浪费”。

2、服务规范化程度低。对于“淘实惠”而言,规范化能提高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对于消费者而言,享受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是消费者权益的体现。宏观来看,“淘实惠”物流服务规范化程度比较低。因为配送底端网点与之前的快递单位有重组和并购,所以导致其他企业的文化和规范还存在身影,不能完全实现规范化物流服务,整个流程还存在“农村式服务”的随意性。

(五)“淘实惠”电商物流问题解决对策

1、灵活变通。一是在制度安排上要促进农村物流的供需稳定,不仅能够屏上买还要做到屏上卖,而且买卖相当,满足农用生产资料特别是农产品流通的平台要求。二是对于物流配送问题, “村村通”不代表必须“村村有”,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配送体系。

2、引进人才。调查结果显示“淘实惠”的绝大部分员工并没有较高学历,或者其所学专业也并不是电子商务或者物流相关专业,也就是在企业的专业化人才太少,这无疑会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从而阻滞企业的发展。因此引进和培养电子商务、物流等人才或者对现有人员开展电子商务、物流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是“淘实惠”人才之路的选择。

3、政府扶助。调研中发现,虽然政府一直都在宣传“淘实惠”、“村村通物流”但是实际中并没有给以实际的物质、财力、人力帮助。满城区“淘实惠”总负责人方宝江,是满城区国美电器的总负责人,私人商人做“淘实惠”更多的是看重利润,这必然会影响“淘实惠”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如果政府能给予相关政策、财力、物力、人力等的支持,对从事农业与农村物流的企业实施政策倾斜,甚至直接给予资金补贴,可以增大“淘实惠”或者其他农村电商的惠民作用,也是政府发展经济的不错选择。

三、农村商贸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反思

通过对“淘实惠”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商贸物流虽不像大家意识里认为的那样不堪,但是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最有一公里”配送问题更是亟待解决。首先要树立物流品牌,物流服务不容小觑,要想使电商物流在农村市场一炮打红必须有足够的企业实力,一步满足农民的多种需求和选择,这样才能给予农村商贸物流进一步完善的机会,否则很容易“夭折”;其次完善农村交通物流网络,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有效提高农村物流网络连通度和覆盖面,努力搭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不断创新经营模式,以贴近农村生活,服务农村百姓为宗旨,创建一流的物流交通运输环境;最后培养复合型的农村商贸物流人才,争取一人多才,一人多用。既简化工作队伍,又能防止互相扯皮推诿现象,节约人力成本,比较适合农村物流服务市场。

参考文献:

[1] 李晓宾,张博文,卢贤鑫. 基于电商市场的乡镇物流模式及瓶颈分析[J]. 特区经济,2015,06:104-105.

[2] 李晶蕾,罗逸轩. 乡镇物流发展现状与前景的研究[J]. 物流科技,2014,05:85-87.

篇9

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在给物流行业带来很多业务量时,也让电子商务末端物流出现一些弊端,为了让电子商务末端物流发展更好,就要及时解决这些弊端。

1.电子商务末端物流的运作现状

电子商务的物流派件作为电子商务末端物流的最后环节,其实就是把原有装配好的物件根据制定的的路线和适当的运输方式送到客户制定的位置,并且让物件指定的收货人员进行签收。然而,在当前电子商务末端物流的最后环节,派件的顺利实现对整个电子商务的影响特别大,同时,在按照客户的指定要求以及能够及时地对客户物件送达,将会使得客户对整个电子商务物流持有好评状态,也能提高客户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度,以及能够很好地促进整个快递物流和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实,在很多的电子商务发展状况下,快递物流发展还是不错的,在给客户进行派件的时候,会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路线选择,以及会把客户物件的数量进行详细核对和确认,然后再将快递发送到指定的站点。在快递到达了指定的地点之后,物流派件人员就会拨打货单上的详细电话号码,或者是在客户电话拨打不同的情况之下也会发送短信的方式对客户进行提示,让客户知道物流快件已经到达指定地点,并且及时去提取。由此可知,做好当前的电子商务末端物流的最后环节非常重要,对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电子商务末端物流面临的问题

2.1电子商务农村末端物流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行业普及的范围很广,但是农村的电子商务物流领域不是很广,很多的民营企业都没有涉及到,很不利于电子商务农村末端物流的有效发展。然而,在我国的人口分布中呈现农村化,城市分布的人口很少,农村分布的人口很多,约占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二。由此可知,即使农村人口的消费能力低以及农村的人均消费水平比不上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但是对于总的消费水平而言,农村人口的总消费能力足够让相关的农村快递物流业务并且合理收费的民营物流企业总产值走上一个大大的台阶。与此同时,伴随着整个“三农”建设在我国的进一步深化,有家电的下乡、通信网络以及计算机加大普及的力度,并且在“城市一体化”的响应,使得网购这种更加快捷和方便的物流方式得到进一步普及和广大农村人们的爱好,使得电子商务行业会发展越来越好。

2.2电子商务城市末端物流面临的问题

在城市的电子商务末端物流派送阶段,很多的快递送件人员经常性地会遇到收件人员不及时取件以及派送到家时没人收件情况,这样就导致快递送件人员的二次送件,甚至是多次送件情况发生,这样不但会增加快递送件人员每天的工作量,还会影响整个派件的效率以及增加物件丢失和送错等情况发生,并且相应的还会增加送件人员拿错物件的概率和降低人们对整个电子商务行业的好评率。所以,很多情况下,送件人员和收件人员无法做到及时面对面派送和收取,有时候送件人员只能够将物件放置在收件客户的小区安保处,然后再发送信息进行提醒,这样也会经常性弄错物件造成收件人员的不满意,直接影响他们对整个电子商务行业的判断和评价,甚至是激发客户与物流企业之间的纠纷等状况。

3.解决电子商务末端物流问题的有效措施

3.1加强多维合作促进电子商务农村末端物流的有效发展

为了促进电子商务农村末端物流的有效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要加强多维合作,面对目前农村广泛地域却居住散漫的情况,企业要自行修建服务点以及网络站点需要的资金太多,并且资金回收情况也不会很乐观,所以还是建议采用租用网络以及横向合作的方式开展。另外,横向合作的方式就是和农村的相关物流建设比较深入的邮政物流开展合作,或者是建立物件接力派送合作,这样开展合作可以达到双方相互盈利状态。倘若双方没有达成合作状态,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就可以考虑在那些农村设点寻找一些商进行合作。同时,农村人口中外出工作或者是打工的人数占有很大的比率,很多亲情网购的快递物品都是需要快递物流来一起完成的,所以很容易得知未来的B2C电子商务行业会因为农村人口对快递业务的需求而加大规模,也有利于整个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这样的合作开展可以降低了整个网络建设的成本,增加了电子商务物流的效率,很好地促进电子商务农村末端物流的有效发展。

3.2有效实施物流工程促进电子商务城市末端物流的发展

为了促进电子商务城市末端物流的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要有效实施物流工程,对于城市的物流站点进行服务站点的设立,并且可以加强和小区物业之间的合作。然而,对于一些节假日促销活动的影响,快递人员需要派送的物件会比平常多出很多,有时候工作量高达平常的五倍左右,这样就增加了弄错、弄丢以及损坏等情况的概率。所以,很好地建立具有“门对门”特征的电子商务末端物流,对于详细的合作合约以及条款协议要电子商务企业与小区物业进行详细交谈,这样的合作一旦开展成功,之后送件人员只需要将物件放在小区物业门口以及短信通知客户就可以,这样很好地方便了客户可以很据自己的时间来取件。这样在利益的驱使下可以很好地保障物件的安全和提高客户对电子商务的满意率。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各大电子商务企业要加强创新和物件派送的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客户对电子商务的好评,以及促进电子商务农村和城市末端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宁.电子商务末端物流的困境及对策[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31-33

[2]雷宁,王玉勤.关于电子商务末端物流的若干探讨[J].商,2015(24):239-239

[3]王宁,胡蕾.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瓶颈问题研究[J].Journal of Henan Business College,2008(5):27-29

篇10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农产品物流在发达国家,因其国家的重视,在设施设备、管理机制体制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机构。比如美国的“顾客中心”农产品物流机制以及日本的由农协统一管理规划的农产品物流机制。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和物流系统的逐步完善,其高效、科学的农产品物流体制已经基本建成。2.国内研究现状。中国农产品物流起步较晚,近年来,虽然在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信息化等方面作出了较多阐述,但相比国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我国针对市场需求,也相应构建了基于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平台,但因为还处在农业物流方面的摸索阶段,所以这方面的研究与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农业物流现状分析

1.农业物流现状。我国农产品种类丰富,农业面积分布面广,这就决定了农产品物流的程序更加复杂,难度更大;区域性和季节性是农产品的重要特征,农产品物流受其特征影响,就要求物流更加快速、准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新鲜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农产品物流系统更加科学化、智能化,物流过程可视化程度更高。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带动着物流行业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加强的物流服务方面,也体现在农业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405万千米,通硬化路乡镇和建制村分别达到99.64%和99.47%,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6.5%;农村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5.22%。2019中国快递“最后一公里”峰会上,国家邮政局副局长刘君表示,“农村的末端服务要进一步发展”。2.农业物流存在的问题。我国农业物流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以及政府大力支持下,已经取得一系列的发展,但是因为我国农产品起步较晚,所以,相较于迅猛发展的农业而言,我国的农业物流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有了一些发展和改善。比如,我国的农村公路总里程数增长迅速。但是,农村公路却出现数量上来,质量没跟上来的情况,导致很多乡村公路的通行能力极差;而且诸如铁路、高速公路等不会在农村地区设站,这就使得农业物流难以实现联运模式;受物流基础设施的影响,机械化作业不能实现,人工作业普遍存在,搬运装卸过程中损耗较大,且效率低下;互联网+农业的兴起,如京东商城、淘宝网等主要电商平台开发了农村市场,但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落后,信息滞后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二是冷链物流建设不健全。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大家对食物新鲜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产品主要是蔬菜、水果、家禽、肉类等,农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在冷链物流方面,我国的冷藏保温车数量不足,所占比例仅为0.3%,且因为信息流通不畅等原因,冷藏运输的损耗极大。据数据显示,我国各类食品的年产量达到10亿吨之多,占到世界食品总量的15%。我国蔬菜水果总量为世界之首,但是损耗量却高达25%~30%,与发达国家5%的损耗率相比,相差巨大,每年我国损耗的水果蔬菜价值高达750亿元。数据显示,欧美发达国家在信息化、系统化的趋势下,已经建立起高效冷链系统,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占整个国民人口数比重约在80%以上,预冷保鲜率达到80%以上;冷链运输率,发达国家达到80%~90%。因此,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冷链物流系统有待提高。三是农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已大致建立,信息传输能力已然具备,但是相对比快速发展的现代农业物流而言,物流信息建设存在滞后现象。信息是农业物流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产品从采购到运输再到销售,都离不开信息的处理。农村居民分散居住的特性使得信息沟通不畅,信息不能及时收集与传递,且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现象;乡村信息网络体系不够健全,导致农业物流信息难以实现全面的信息共享;农业物流信息不仅需要农产品的一系列信息,此外还需要道路交通、作业环境等信息,只有建立完善、统一的信息系统,才能实现农产品物流的高效运转。

三、GIS基本功能概述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指基于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的支撑,对地理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的综合性技术系统。为了实现现代农业物流系统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更方便、高效的管理,将GIS技术融入其中,不仅可以使企业对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也能做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消耗,最终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将GIS运用于农业物流中,是物流信息化与现代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据研究,物流管理过程中,涉及地理环境信息的物流数据占到80%以上,通过GIS技术与物流管理的深度结合,可以实时监控车辆信息、及时对物流线路进行优化,使得物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极大提升。此外,GIS技术融入到物流系统,使物流信息更具全面性,用户对货物的信息查询更加方便、快捷,不仅消费者能够及时了解货物的动态信息,更能提升用户体验。根据当前农业物流的实际情况分析,信息是物流系统的神经,现有的农业物流系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平台建立的问题。GIS系统不仅具有绘图、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可视化等基本功能,而且还具有地理数据库建设、网络数据分析功能。此外,在规划结果和预测战略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将GIS融入农业物流中,能使农业物流信息不畅等问题极大改善,使物流分析技术更加完善。地理信息系统基于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比如运用到农业物流路径规划系统中,对收集到的地理环境信息进行整理,作出分析,可以就路径优化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并且做到准确、及时、可视化。

四、基于GIS优化建议

1.路径规划优化。利用GIS平台,参考车辆行驶速度、道路宽度、道路平坦度等因素根据行驶距离合理构建指标体系,运用适当分析方法结合Dijkstra算法,最终确定出最佳运输线路。与传统Dijkstra算法相比,结合GIS数据网络平台,根据道路的实时信息,可以找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最佳路径,且能够做到随时修正最佳路径,摆脱路径选择依赖司机经验的情况,从而提高行车效率。2.实时导航。通过GPS信号接受,能够精准获取实时车辆位置,通过GIS数据信息,能够及时掌握路面通行情况等,避免因为道路交通问题而出现通行受阻的情况。这样不仅可以使通行安全得以保障,而且交通运输能力也能相应提高,最终实现效率提升。3.交通事故分析。通过GIS的全面信息,若出现交通事故,事故后可通过系统信息还原交通事故场景,并推算出车辆当时行进的速度、路线和方向,据此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确认责任方和确保事故公平处理。

篇11

1.1.2农产品较丰富,农产品物流配送发展迅速。广西是我国农产品比较丰富的省区,据不完全统计,广西拥有各类名特优农产品1200多种,区内各地享有“中国龙眼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茉莉花之乡”、“中国荔枝之乡”和“中国奶水牛之乡”等多种称号,丰富的农产品赢得了国内外的青睐。2009年在上海举行的农产品展销会上,广西500t各种名特优农产品两天就销售一空,2009年底广西举办的名特优农产品网上展销洽谈会吸引了国内外l0万客商上网浏览采购[1]。同时,广西防城港、南宁、柳州等独特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也为广西农产品物流配送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1.3农业物流技术较落后,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导致广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不能快速转化为市场优势。与发达地区相比,广西农业物流技术有以下特点:第一,除国家投资或扶持建设了一批较先进的农业物流设施(如桂林兴安等县的农产品交易系统,全州、恭城等县的果品冷库等)外,仍以传统的低档次设施设备为主,如接近农村市场终端的物流主要是以拖拉机、农用车、摩托车甚至脚踏三轮车和自行车为运输载体。第二,农业物流技术的系统性集约优势因组织程度低而难以发挥。第三,农业物流设施设备及管理技术的改善速度相对缓慢[2]。

1.2广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1.2.1广西农村土地流转概况。广西在地域上属于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地带,全区土地面积236万km2,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广西农村人口4026万,在全国排第9位,耕地总面积为26142万hm2,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11.04%,人均耕地面积534m2,仅为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70%左右,具有农村人口多、耕地少、耕作条件不及平原的特点[3]。广西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已取得初步成效。根据广西农业厅的统计,2010年6月广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2.33万hm2,占全区农户承包地总面积的11%;涉及农户120.05万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14%。

1.2.2广西农村土地流转特点。广西农村经济总体欠发达,其土地流转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绝大部分属于传统农业耕种方式,较困难家庭仍采用耕牛和人力来耕种,实行粗放式生产。土地的分割仍然保留国家家庭承包制时的地形地貌,小块分配、小块耕种、独立收割。很多农户原来是种两季水稻,现在基本上都只种一季,这种单季作业直接导致粮食减产,间接导致土地抛荒,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二是土地抛荒现象没有根除。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抛荒现象一直没有停止过,国家实施相关惠农政策之后,抛荒现象虽有所好转,但是至今没有彻底改变。不少农户多年未种自己的承包地,导致土地闲置。三是土地流转层次较低。在国家农业税取消之前,许多农民都想把抛荒的土地转租给他人,却很难找到承租对象。因为承租人也要面临风险,一方面要承担农业税和相关农业成本,另一方面土地用途有一定限制。国家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补贴等政策后,这种现象有所改观,开始有农民专职从事农业生产,规模化承租土地,但是土地流转的低层次性没有根本改变,客观上也限制了农村土地的流转[3]。

2农村土地流转对广西农业物流产生的影响

2.1正面影响

2.1.1土地流转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扩大了农业物流需求。以广西玉林市为例,据了解,玉林市在农村实行土地经营流转,以专业大户集中连片租用为主,多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形成了香蕉、果蔗、中药材、蚕桑、荔枝、剑麻、速生桉、糖蔗等连片生产基地。目前,该市农户共流转出租土地3.56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8.95%,流转后形成产业基地497个,其中以果蔗生产最多,形成123个产业基地。农业产业化程度得到大幅提高,农业物流需求也随之增加。

2.1.2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2种形式:一是转包,即一些外出打工或无力耕种的农户,通过私下协商或口头协议等方式将自家承包地转包给亲朋好友耕种;二是出租,即在不改变土地用途前提下以租赁合同形式出租给农业经济组织开展农业集约化经营。后者的规模经济效益明显,承租者为了实现经营的良性循环,往往把所获部分利润投入到道路、仓储设施、交通工具以及计算机通讯设备等方面,促进了当地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2.1.3土地流转有效缓解了农业物流发展中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难题。土地流转后,随着城市土地价格不断攀升以及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的逐年加大,农村市场越来越被看好,大量的非农资金进入农村,有效缓解了农业物流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土地流转一方面使部分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但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大批的农业专门人才加入到农业及农业物流经营行列,特别是在国家相关惠农政策支持以及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双重背景下,大量农业相关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很多直接从事与农业物流相关的行业,如生态养殖、农产品代销、农贸等。此外,土地流转加速了农业集约化发展,改变了农村经济增长完全依靠粗放式经营的现状,越来越多的农业相关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开发与应用,在农业物流领域,条形码技术、POS系统、GPS系统等物流信息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土地流转有效促进了城乡之间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缓解了农业物流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

2.1.4土地流转缩短了农业物流供应链,提高了农业物流效率。传统的农业物流主要从基层批发、零售市场开始逐级流通,中间环节多、供应链长,供应链中各成员间是简单的买卖竞争关系,物流需求较分散,物流效率较低。土地流转后,农业产业化程度提高,农业物流需求变得较为集中,加上物流信息技术的日益完善,农业物流特别是农产品物流配送产生了很多新模式,如“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等,大大缩短了农业物流供应链,提高了物流效率。

2.2负面影响

2.2.1土地流转加大了农业物流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广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较好的大多集中在交通便利、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根据广西农业厅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广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比例列前3位的依次是南宁市(广西省会)4.85%、防城港市(广西最大的港口)4.80%及柳州市(广西工业中心)4.71%。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范围较广,很多是与外来企业、科研机构或个人流转,而落后地区土地流转多发生在同村内亲戚、乡邻之间,由此造成不同地区农业物流需求不平衡。土地流转较好的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发展较快,各种物流资金、人才、技术大量涌入,农业物流水平迅速提高,而且易与其他物流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和无缝连接。土地流转落后的地区,除了会因自身落后的物流设施水平增加物流成本外,还会导致现有的物流资源向外地流失[4]。所以随着各地土地流转差异越来越大,农业物流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也会越来越明显。

2.2.2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大规模的土地流转,有利于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刺激农业物流需求,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也给农村社会环境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我国传统农业属于粗放式经营,农业物资采购、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运输和仓储大都是人力操作、农户分散独立进行,虽效率不高但对环境破坏较小。而土地流转后产生的现代化大农业普遍采用机械化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措施,造成农村耕地质量下降、居住环境恶化,而且随着农村市场繁荣逐步产生许多城市发展中固有的难题,如噪音、汽车尾气、生活垃圾等环境污染。另外,很多地区土地流转后没有用于种植粮食作物,而是选择种植蔬菜、花卉、树苗、烟草等,有的干脆用于挖塘养鱼、修圈养猪等,虽然土地用途仍属于农业范畴,但这直接造成了粮食大量减产,一定程度上威胁国家粮食安全,长期还会对耕地土壤质量产生影响,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

3土地流转背景下广西农业物流的发展对策

3.1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制定农业物流专项规划发展农业物流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研究,积极引导,鼓励各地农户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要结合各地产业特色,大力促进农户与农业产业化企业之间的土地流转,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及高科技农业,营造农业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农业物流协调机制,尽快出台农业物流专项规划,明确各地农业物流的重点发展方向,规范各地农业物流相关项目的布局和实施。

3.2加强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流信息化水平基础设施是支持物流高效、稳定运行乃至进一步支持经济运行的根本。广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但整体水平仍较落后。据统计,广西通公路的自然村占73.8%,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其中有车站、码头的村仅占22.2%;农村进村公路和村内道路的路面以沙石路面居多,分别占54.6%和56.5%,进村公路为水泥路面和柏油路面的均为14.0%,村内主要道路为水泥路面和柏油路面的比例分别仅为7.6%和2.3%,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比例仅占2.9%[5]。当前,广西农村应结合国家“村村通工程”、“万村千乡工程”,着力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完善农村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构建、改造和升级,培育大批各种形式的农家店,重构农村物流网络。同时,整合各地物流资源,搭建统一的农业物流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带给农村的商机,积极引进条形码、射频技术、POS系统、GPS系统、EDI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物流的信息化水平。

3.3培育农产品物流企业,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物流的主要形式,物流企业是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关键。针对广西农产品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与管理水平较低、综合服务能力较差的现状,应通过培育一批农产品物流企业、打造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普及农村便利店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农产品流通网络。重点培育龙头带基地、公司加农户、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骨干企业,支持和促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园区,兴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推行“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以土地流转为契机,优化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减少农产品配送的中间环节,鼓励在广西的南城百货、北京华联、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业基地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渠道,大力推进农产品企业或农业经济组织直接向超市、菜市场、便利店配送农产品。

3.4发展第三方农业物流,推进农业物流社会化农村土地流转对于扩大农业物流需求效果显著,同时农业物流的发展壮大也会加速土地流转的趋势,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发展关系,仅仅依靠单一部门或企业独立运作的自营物流模式,不仅农业物流水平上不去,土地流转也会遇到阻力。因此,土地流转环境下发展农业物流应该积极推行多渠道、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制,打破部门、行业及地域限制,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农业物流的社会化程度。

篇12

[1]代文锋.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07(1):11-12;

[2]孟祥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7(2):22-23;

[3]汪丽.紧抓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机遇[J];甘肃科技,2007年01期;

[4]陈伟,姜丹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系统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7(2):13-15;

[5]余竑,蒋晓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动因、特征及其实施策略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6年(1):21-23;

[6]于伟,李红涛.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6年(3):14-17;

[7]陈雅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1):1-3;

[8]严瑜筱,杨云.电子商务下的第三方物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1):12;

[9]郭秀春;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10-09(2);

[11]贾玉萍.试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山西冶金,2006(1):12-15;

[12]李贞华.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07-08(5);

[13]俞佳;探讨第三方物流[J];商场现代化,2006(10);

[14].李春燕,杜劭平.浅议第三方物流的经济意义[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8-09(11);

[15]吴剑刚.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1-03(15-17)。

物流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王慧玲,毕功兵.农村物流信息开发与管理初探[J].经济问题,2006,(10).

[2]王慧玲,袁维海.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系统的研究[J].技术经济,2006,(08).

[3]王永康.浅析农村物流[J].技术与市场,2007,(07).

[4]鲍长生.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研究[J].商业时代,2007,(27).

[5]李明.浅谈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J].江苏商论,2008,(03).

[6]鲍长生.冷链物流系统内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09).

物流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何明珂.中国物流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市场与电脑,1999,(11)

[2]WTO后的中#from物流论文参考文献(3篇)来自学优网http://gkstk.com/end#国物流业[J].软件世界,2002,(03)

[3]唐友三.2003年中国物流信息化回顾[J].电子商务世界,2004,(Z1)

[4]王之泰,赵杨,张涵.中国物流概览[J].软件世界,2001,(08)

[5]余平.共同的使命[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06)

篇13

隆回县邮政局成立于1998年9月28日,其前身是隆回县邮电局,分营后的隆回县邮政局,依托遍及全县的邮政局所和代办点,建立了“三网合一”(实物网、信息网、金融网)的运营体系,开展了邮政储蓄、金融理则、邮政汇兑、配送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代办火车票等与农村、农业、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邮政系统网点覆盖全国,直达乡村。其中邮政中心局位于桃红镇,26个乡镇共有邮政支局、所16个,1010个村中每个村都有邮政代办点,邮路总长255公里。农村投邮总长2595公里。隆回县作为近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服务业发展滞后、流通渠道不畅等瓶颈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该农村物流市场主要可分为农业领域的物流配送和非农领域的物流配送,涉及到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搬运和信息管理等。隆回县邮政自1999 年起试点种子邮购业务,2001年以后发展逐步加快并提供其他方面的农资配送业务,发挥邮政末端配送优势,建立“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农户”的流通模式,为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和生活用品的配送服务。邮政“三农服务站”最大的优势就是网络,编织起了一张得天独厚的“物流网”。隆回县邮政物流主要利用邮车运送邮件的空闲空间,来运输、配送商品,这使得商品的运输成本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二、隆回县邮政物流的主要特点

相对于全国的邮政网络来说,隆回县邮政物流和其他县级邮政企业一样处于这一网络的中间环节,它一方面联结着城市,另一方面又联结着广大的农村。然而县级邮政企业还没有跳出传统的框框。

1.隆回县发展邮政物流的优势。目前隆回邮政在农村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很可能成为该县未来农村现代物流的主力军。其优势有:一是邮政百年品牌,深受农民信任;二是覆盖面广的投递网、信息通畅的信息网和方便快捷的金融网三网合一使得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顺畅;三是强强联合,提供独特物流服务;四是竞争者实力相对弱小,竞争环境宽松;五是立足“三农”问题,可获取政策支持。

2.经营方向。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许多县城的生活类消费品流通量大,需求旺盛,邮政应以社区为物流配送的接入点,与一些超市或规模较大的商场、粮油部门、家具店等合作,为其提供运输服务,并对居民所订购的商品实行配送上门、入户送达。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开始“村邮工程”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将村一级的投递点作为邮政物流配送的接入点,向农村用户集中配送化肥、农药、种子、饲料等生产用品和小家电、小百货等生活用品。

3.邮运网路的运能。该县邮政点多面广,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然而就目前来看,隆回县农村地区交通条件较差,邮运路线长,而邮件量少,长期以来造成了邮政在这方面投入高收效低;而在城市虽然有宽敞的邮件处理场地,但却只限于传统邮件的处理而使得县邮政局的邮件处理或接转中心功能单一,没有充分被利用,造成了固定资产的闲置,生产人员的劳动量也没有达到饱和状态。

4.营销方式。营销方式十分落后,沿用简单粗暴的全员营销的方式,下压销售任务,导致一些职工不惜降低批销价格来完成任务,严重扰乱了市场的销售秩序,一方面是使小商店对邮政批销的价格浮动产生怀疑,以后还有较大的降价空间,于是等待观望,影响了邮政批销商品的上架率;另一方面使厂家对邮政擅自扰乱其市场价格的行为感到极为不满。由于经营方式的原始,所批销的商品堆放在各农村支局的营业柜台内,有的放在闲置的支局局房内,没有及时的盘点库存,没有即时的市场需求信息反馈,有的是采取等客上门,偶发性的发生商品交易。

5.物流观念。旧体制旧机制内做物流业务,分配制度和基本管理制度严重滞后,观念尚未转变,思想尚未解放,首先是投递网络尚未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经营,没有把投递人员优化并培训成专业性较强的业务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严重滞后,商品批销物流是一个崭新的行当,隆回县邮政以前没有涉足,由于运作该业务继续沿袭邮政旧的分配制度,员工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各项管理体制不健全,各个环节的工作职责不明确,服务质量差,送货慢,资金回笼慢。

三、隆回县邮政物流配送发展对策

1.加大宣传,扩大知名度。在业务发展初期,群众对该县邮政物流业务不了解。为尽快打开业务局面,农村支局(所)要充分利用其空余房舍,在营业厅设立物流商品展示专柜(展台),支局所长、营业员、投递员、代办员在作好原有工作的同时,都兼物流商品宣传员和营销员,以送货上门、批销等形式,把批发部、饭店、代销点、村委会、农村“红白理事会”和乡镇的“七所八站”变成物流商品的销售终端。同时各支局应利用乡镇集市时机,通过窗口宣传、拉条幅、散发宣传纸、播放光盘等方式进行宣传;利用投递员走乡串户的便利条件,进行广泛的口头宣传。

2.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为充分调动各支局开发物流业务的积极性,隆回邮政应该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让投递员真正得到实惠。首先要将现有投递网进行整合,使其适应物流配送和信息传递运作的要求,形成由县城投递网、农村投递网组成的合二为一的邮政递送队伍。其次要组建一支专职的物流配送和具有营销职能的专业物流队伍,可以试行招聘一批由县城、支局组成的专职配送队伍,全面实行酬金制和计件工资的分配考核机构。除了要靠农村邮政工作人员之外,还要大力发展农村推广员,把在农村威望高、有影响、号召力强的“种田大户”、“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小诸葛”整合到邮政农资配送推广员队伍中,聘请当地的农技推广人员组成“专家型”的农技服务队伍,推动农资配送业务的快速发展。

3.实现投递工具摩托化。隆回县交通比较复杂,随着物流业务的不断发展,投递员每天需要携带的产品越来越多,自行车和两轮摩托载运能力低的局限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了物流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心局应为全县投递员赞助用于购置三轮摩托车。硬件的改善、投递工具承载能力的增强,促使物流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4.强化服务,维护客户。在发展业务过程中,隆回邮政局应不断强化投递员的服务意识,要求投递员务必须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让优质的服务去赢得用户的信赖,人们有什么需要总会到投递员那里去询问。

5.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随着物流配送品种的不断增多,特别是随着一些科技产品的加入,投递员业务素质低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业务的发展迫切需要懂技术、懂操作的投递员。为此,隆回邮政局应加大投递员的业务培训力度,经常到厂家或社会上聘请有关技术员为他们讲课培训,不断提高投递员的业务素质,以满足用户和进一步发展物流业务的需要。

6.广做市场调研,开发适销对路产品。随着隆回这几年经济的发展,当农村市场潜力越来越巨大。为进一步占领农村市场,解决配送产品单一和不够适销对路的问题,隆回邮政局应组织市场调研,并以投递员为主,完善了市场信息反馈机制。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服务反馈机制是确保邮政物流持久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目前许多城市小型配送公司之所以成功,就是物流配送服务响应系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较常见的模式是经常深入了解客户的满意度,如客户是否对物流现状存在抱怨,有无错误送递,事故破损是否严重,最初设定的服务水准是否达到,在物流配送成本上的合理性有多大等等,以便及时对物流配送系统进行“微调”。根据从一线得到的市场信息,不断开发新的配送产品。

7.建立信息平台。农业要发展,信息是关键。隆回县邮政物流应该充分发挥邮政网络优势,完善服务平台,整合网站,搜集消费需求信息,建立信息库,实施了与企业、农民多边联合、优势互补的发展策略。

8.树立特色品牌,赢得农民信赖。隆回县邮政传统业务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邮政储蓄、特快专递也有一二十年的历史。邮政物流配送业务刚刚起步,没有项目要主动找项目,没有市场要深挖市场。对内要广泛宣传,动员职工;对外要树立品牌,取信客户。尤其是当前开拓农村市场,必须要有一个特色品牌,也就是融“产品、服务、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农资物流配送业务品牌。所谓产品,就是要给农民提供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经济实用、品种丰富的农资产品和生活用品。产品不仅要看质量,还要看生产厂家。要选择那些重科研、重宣传、重推广、重信誉、有售后服务的厂家的优质产品。配送方式也可能逐渐由“邮政上门送”变为“用户登门要”,可谓“一年栽树,多年乘凉”。

隆回县邮政局应利用百年来深受农民信任的品牌,通过投递网、信息网和金融网三网合一,来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以委托代办点为桥梁,乡镇邮政所为基层单位,县邮政物流中心为基本物流组织机构”的邮政物流农村运作模式,能最有效地利用邮政现有的优势,实现农村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定单流、业务流高效顺畅有序进行,农民能引进适用的科技,买到满意的农资商品和消费品,生产的农产品能卖到好价钱,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业发展”的目的,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腾飞。

参 考 文 献

[1]王世春.邮政物流的农村生存图景[J].物流时代期刊.2003:27(7A):15~17

[2]彭良涛.邮政物流的现状和发展建议[J].现代物流期刊.2003:14(11A):21~22

[3]陈水坤.第三方物流的组织与管理[M].江苏: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