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医基础知识培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

篇1

一、网络远程培训管理与教学管理方式

(一)课程的项目管理分为省、市、县(区)三级管理体系。

(二)各级课程教学组织管理方式:省项目办负责组织各市网络远程培训课程辅导教师和教学监督(管理者)人员培训和研修活动;市级项目办负责组织和管理本地辅导教师和教学监督人员,并组织开展一线教师的培训工作;县(区)级项目办负责组织本地中小学教师的远程学习与管理。

(三)课程的教学活动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在线进行。网络课程平台概述详见项目专题网站:资料下载。

(四)培训采用班级学习方式进行,班级组成要求为:

1 每个培训班学员人数为50~100人。

2 每个培训班设1~2名辅导教师。

3 每个培训班设教学监督员2~3人,分别由各级项目办指定专人具体负责。

(五)课程结业与证书

1 学员逐次完成相关模块测验、讨论和作业后,提交结业申请。

2 辅导教师完成对参训学员作业、讨论等评价后,平台将生成各学员的培训成绩。

3 省项目办审核后,将培训成绩反馈各市项目办。

4 结业证书由省项目办统一向培训合格学员颁发。

二、各级项目办具体职责

(一)省项目办职责

1 负责全省教师培训组织管理工作,制定各年度培训计划和方案,监督指导市、县级培训日常工作。

2 逐年完成各市辅导教师、教学监督员的培训和研修工作。

3 按照各市上报的培训计划完成开班工作(详见附件:网络课程开班流程)。

4 采取必要措施,协调、检查、指导、评估各市网络培训课程的实施情况。

5 定期在项目专题网站上通报每期参训学员学习情况和辅导教师教学情况。

6 负责参训学员的结业审批及颁发结业证书。

(二)市、县(区)级项目办职责

市、县(区)级项目办将在省项目办的指导下,负责网络课程培训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1 了解网络远程剖11的目的和宗旨。

2 了解网络课程的内容和平台的管理要求。

3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研究本地区网络培训的发展规划、方案,确定培训对象和培训点。

4 按照网络课程必备的硬件及网络环境要求(具体要求详见项目专题网站:资料下载),为顺利开展培训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服务。

5 市、县(区)级项目办在省项目办的指导下,完成辅导教师、教学监督等人员的组织、管理以及研讨备课等工作,并完成学科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名单的汇总与上报等工作。

6 负责为每个培训班选派1~2名辅导教师和2~3名教学监督人员在线组织、监督管理参训学员的学习情况。

7 负责完成开班前各个角色名单的登记、汇总、上报、下发等工作,确保参训学员、辅导教师、教学监督等人员在开班前能够进入网络课程平台。

8 协调、检查、指导、评估各培训班网络培训课程的实施情况。每期培训班结束后,及时完成学员学习评价和辅导教师教学评估等工作,并及时汇总、上报省项目办。

三、辅导教师工作职责

辅导教师服从各级项目办的安排,认真负责地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承担培训任务。在网络远程培训期间,辅导教师须按照工作规范要求(详见项目专题网站:资料下载),保证在线辅导时间,有效引导参训学员学习,指导学员按照课程要求完成学习内容和相关作业。积极与教学监督和学员保持联系,及时反映并解决学员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和其他情况。

四、教学监督人员基本职责

各级教学监督员必须按照操作指南(详见项目专题网站:资料下载),严格对课程开展情况、学员在线学习情况、辅导教师教学情况等进行在线了解、监控和督促。

(一)培训进程的管理与评估:检查培训前各项准备工作情况;掌握课程计划实施进程;根据要求组织辅导教师进行开班前准备工作;收集、保存并分析培训过程中各模块的调查反馈数据;了解本地参训学员培训结业情况。

(二)学员学习情况的管理与评估:组织和监督参训学员在线登录和学习情况;了解和评估学员的学习进程、活动参与程度及作业完成情况;审核学员学习成绩。

(三)对辅导教师教学的管理与评估:通过多种方式检查、了解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评估辅导教师教学指导和协调能力,及时解决辅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四)教学监督员要及时将各方面情况向项目管理部门汇报,并就其中重要问题开展讨论,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

五、辅导教师、教学监督员选拔要求

(一)辅导教师选拔要求

1 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有较为便利的上网条件,并能保证培训期间每天登录教学平台的时间。

2 参加省级网络辅导教师培训并合格者,以学科教师为主。

3,热心于项目教学工作并具备相应的教育技术指导能力,能够承担本地区的网络课程培训任务。

(二)教学监督员选拔要求

1 具备网络学习的环境与条件。

2 参加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并合格者,已深入了解网络课程教学和管理要求。

3 具有项目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并具备较高的指导能力。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篇2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各类技术标准和规范在国际贸易及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中医药的国际化有赖于中医药标准的制定、完善和推广。2010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了第一批42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药为建设单位之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担了2012~2013两个年度的中医药标准化培训工作,在广东省内共培训了学员逾2000人次。开展培训是推广中医药标准化知识的重要手段。如何开展培训,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

1政策与资金支持

国家在政策、资金上的有力保障,有力地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培训的开展。国家在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上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提出以中医药的标准化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现代化[1]。自2003年起,财政部每年安排财政专项经费对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给予支持[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印发了《2012年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医药标准化培训项目实施方案》《2013年度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医药标准化培训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各基地的培训任务,同时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将中医药标准化培训项目纳入国家级继续教育课程,激发了基层医疗工作者参与培训的热情。发文将标准化项目等同于国家局级科研课题,具有激励作用。广东省人民政府在2014年的《广东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纲要(2014~2018年)》中明确指出,要推进标准化建设,发挥标准化在中医药发展中的作用。广东省中医药局在培训举办的过程当中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2注重学科交叉,保证高质量授课师资

在安排中医药标准化课程中,需要注意各类学科的交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多次的培训中,专门邀请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专家,专场讲授标准化基础知识。特别是中医临床各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实施推广培训,既要涵盖中医药标准化基础知识,又要包含各科临床诊疗指南,且要兼顾不同学科、专业的临床工作者的需求,尽可能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授课。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2年度、2013年度的培训中,分别邀请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针灸学、中医耳鼻喉科、中医脾胃病科、中医妇科学、中医肿瘤学、中医风湿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前来授课。受邀的专家在各自研究领域享有盛名,同时有丰富的标准化培训经验,获得学员们的高度肯定。

3以多场次授课的形式开展院内骨干培训

我们在开展院内骨干培训时发现,集中单场次培训,耗时较长,值班医生难以参与,且不易调动积极性。临床一线工作人员日常医教研工作繁忙,如何能提高他们参加培训的热情呢?通过摸索,发现培训采取多场次授课的形式开展,既可保证临床医生都有参加的机会,又能让大家可以选取感兴趣的场次,通过内需调动积极性。此方法在实践中受到欢迎及支持。2013年度的院内骨干培训中,我们共同时,培训还可以采取科室内讲小课的形式开展。在每个年度项目开展初期,医院均会派出业务骨干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药标准化高级人才培训”“中医标准应用评价人员培训”等统一培训,参与培训的老师将学习的知识在科室内宣讲,在科室范围内普及基础知识,这也是分场次开展培训的另一种形式。

4运用网络信息化推动中医药标准化推广培训开展

2012年度、2013年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续承办了两次广东省中医药标准化推广培训,共培训了基层医疗工作人员逾1400人次。由于2012年度培训反响较好,2013年度报名人数远远超过预期,为了让更多学员能够参加培训,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启用了院内会议室导播系统,将主会场的音像视频连接到分会场,实现了课程同步,使分会场的学员既能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又对专家的授课身临其境,获得了一致好评。受此启发,在今后的培训中还可与基层医院合作,设置基层分会场,运用远程网络授课的形式,同步开展培训,既可免除学员路途的奔波,又可更广泛地推广标准化知识。

5注重意见反馈

注重学员反馈,了解学员需求,为继续开展培训打下基础。培训结束后,及时了解学员的反馈,征集意见及需求,能有依据地调整授课内容、学科编排、进度安排,使下一次培训更有针对性,取得更佳效果。为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培训中,设置了问卷调查环节,听取学员培训会后的反馈,如“您认为本次培训班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如何”“您希望下1次中医药标准化培训着重或增加哪些方面内容”“关于广东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您有何意见或建议”,用这种方式收集反馈意见。在针对广东省内基层中医药人员的标准化培训过程中,我们收集了逾800名基层工作人员的反馈意见和建议,90%以上的学员认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办的培训班内容实用,能增进对中医药标准化相关知识的了解,并能拓宽工作思路。针对下一步的标准化培训,学员的主要建议是着重具体的病种或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诊疗规范进行培训(如针灸、儿科保健等)。学员认为基层医院的主要职责是执行标准而非制定标准,希望在省级中医医院的指导和带领下,能使标准化工作服务于基层群众,解决临床具体问题,而同时不能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才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根据学员反馈的建议,标准化办公室在下年度的培训工作中将作出适当的调整,使之既有标准精神、又具有地方特色。

6结语

“中医药标准化培训”有利于“中医药标准应用评价任务”的开展。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开展中医药标准化培训的同时,有多个临床科室承担了中医药标准应用评价项目。承担评价项目科室的老师接触项目初期,往往有一知半解的感觉。参加了医院举办的培训后,他们表示理清了思路,明确研究方向及工作要点,同时对开展中医药标准化项目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工作起来更有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相关知识,融入标准应用评价中,学以致用,印象更深刻。今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要通过努力,让更多的临床科室参与到标准应用评价项目中。中医药标准化是我国中医药工作重点之一,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作,是保障中医药质量安全、推广中医药成果、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依据和途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试点)建设单位,要打造一个推广平台,全面普及标准化基础知识,推进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应用以及修订,为广东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长远布局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在我国,虽然中西医并重的发展理念早已确立,但与西医相比,中医药的发展却是相形见绌,甚至屡屡有国内学者提出废除中医的论调。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韩国等邻国大展移花接木之术,“洋中医”发展如火如荼[1]。

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医,关键就在于教育。长久以来,我国的中医教育一直沿着一条传统之路缓慢前行着,教育制度上的缺陷使得发展道路崎岖不平,“张悟本事件”更为中医学界敲响了学术边缘化、危机化的警钟。“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2]提出:“目前,我国中医院校的基础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我们需要寻找一条合适的道路来继承和发展中医。”如何找到“适合的道路”已成为中医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在思考继承发展的同时,创新也不容忽视,中医教育的发展必须在明确现状、有效继承的基础上跳出传统“金箍”加以创新。因此,建立中医教育的创新发展模式迫在眉睫。

1 中医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医类院校的建立和成熟,中医教育逐渐形成了以本科专业教育为主的常规教育模式,即通过高考选拔学生,用若干年时间对其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及后期临床培训。该教学模式确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中医专业人才,但长期遗留的教育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1.1 中医基础知识薄弱

中医是一门拥有庞大知识体系的学科,不少中医专业学生在学习阶段经常通宵达旦,因而会产生“学医苦、学医累”的消极观念,而最终在中医学术上有所造诣的却是凤毛麟角。其中原因错综复杂,但过于薄弱的中医基础绝对是影响中医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医知识博大精深,庞大的记忆量是大学才开始接触中医基础知识的学生所无法接受的。即便是医学世家,由于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和参加高考,也很少有精力或难得有机会向家人请教。因而,大学本科生在入学初期往往因为缺乏基础而入门太晚,这就给中医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极大困难。

1.2 课堂教学难见成效

很多学生反应,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宽泛而晦涩,加上学习时间紧迫,缺少充足的课余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巩固和深入,基础学习很不到位。即便如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学习到的也仅仅算是中医领域的九牛一毛。于是,专业知识的片面和缺乏使得许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感到困难重重甚至失去信心。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中医专业高校都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课堂授受为主、学生课后预习、复习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首先,不仅很难使学生体会临床实践的思维过程,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有限的自学时间和临床实践时间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课外知识的扩充和临床技能的提高[3];另外,中医古籍教学的缺乏和临床实践与课堂教学的分离又大大减少了学生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的拓展,使得学生难以尽快入门。

1.3 学医兴趣严重缺乏

学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兴趣。经过调查发现,医学类院校学生在回答为什么选择学医这一问题时选“父母所愿”、“被迫无奈”的占了大多数,而选择“兴趣使然”的很少。

兴趣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影响。通常非医学世家的子女在上大学之前很少有机会接触中医,因而也就错过了培养兴趣的最佳时期,即使在大学阶段开始产生兴趣并勤奋努力,相比之下,学习成效也必定打了折扣。

以上问题如果得以解决,必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医界乃至整个社会的长足进步。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引入符合中医现代化发展的创新教育模式。

2 中医教育低龄化的意义

中医教育低龄化是以加快中医现代化建设为目的,通过可行而有效的方式将中医基础知识在青少年中进行普及的新型教育模式。其独特之处在于,选择青少年这一特殊人群作为普及对象。青少年拥有较好的记忆力和较强的接受能力,对新鲜事物和未知领域充满好奇,是中医这一文化瑰宝最佳的传承者。将中医基础知识在青少年中广泛普及对中医创新发展、中医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影响不言而喻。

2.1 增加中医“粉丝”人群,改变中医发展窘境

中医师承授受经历了漫长的古代和近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适应中医学术特色的教学规范[4]。但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限制,师承授受教学模式几乎都是从本科甚至研究生阶段才开始。考虑到师承授受融入义务教育可能性极低的实际现状,中医教育低龄化必须另辟蹊径,以适合青少年的形式展开。

如果在中小学阶段就能够在青少年中实现中医基础知识的普及,使中医教育年轻化、低龄化,就能够有效扩大中医学习的基数人群,让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同时有机会接触中医,培养学生的学医兴趣,挖掘学生的学医潜质,也为学生将来的专业选择提供依据,筛选出一批真正适合学习中医、从事中医事业的人才。而在学习时形成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必将引起社会对中医的再次高度重视,中医倍遭冷落的境遇也将一去无回。

篇4

二、人员进修工作安排

全年共安排12期共76名人员参加进修,其中到省级医院12人,市级医院16人,县医院48人。

(一)县医院人员进修工作。安排县医院医务人员去省二院进修,共分三期,3个月一期,每期4人。

(二)乡镇卫生院人员进修工作。一是安排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去市三院进修,各卫生院要结合创建特色专科工作,对口进修。共分两期,半年一期,每个卫生院每期推荐一人参加进修。二是安排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去县医院进修。共分三期,3个月一期,每个卫生院每期推荐一人参加进修。

(三)村卫生室人员进修工作。安排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去县医院进修。共分三期,3个月一期,每期每个卫生院推荐1人,推荐的乡村医生必须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人员进修工作由卫生局人事股负责实施。

三、人员培训工作安排

(一)全科医师培训

1、培训时间:2015年6月至11月,共6个月。每月1日至7日每天一个学时,为集中学习时间。每月26日各乡镇卫生院安排一名经验丰富并取得全科医学知识资格的人员进行授课辅导。

2、培训地点:各乡镇卫生院会议室为集中学习的固定场所。

3、培训内容:以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培训教材》及配套视频课件。免费向每位学员发放。

全科医师培训工作由卫生局医政股负责实施。

(二)法律法规培训

1、培训时间:2015年6月份。

2、培训地点:县人民医院

3、培训范围:在我县注册100张以下床位和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的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

4、培训内容:医疗卫生管理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部门章程,应用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

法律法规培训工作由卫生局医政股负责实施。

(三)乡村医生培训

1、培训时间:2015年共培训3次,具体时间为二、三、四季度末各一次。

2、培训地点:各乡镇卫生院会议室为各乡镇村医培训的固定场所。

3、培训内容:基本的医疗预防: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治疗、危重病人转诊、护送常识及中医药政策与法规、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药的临床运用,西医基础知识、预防医学、病案分析、临床实践、经验交流、传染病报告等方面知识。

4、有关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作好记录,每次培训完后要进行考核,并考试合格,要求达到能掌握中西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中医药基础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防治技术。未达到要求的,必须补课。

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由卫生局基妇股负责实施。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丽水市中医院接受中医护理培训的60名护理人员,年龄20~24岁,平均(21.7±0.4)岁,学历包括大专57人,本科3人,职称包括护士52人,护师8人。根据培训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人,两组护士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显著差异(P>0.05)。1.2方法对照组护士仍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安排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观察组护士则利用视频技术进行培训教学,具体内容如下。

1.2.1建立中医护理培训团队

遴选具有扎实中医理论基础和操作技巧的护士5~6名组成中医护理培训团队,团队负责中医护理操作培训大纲和评分准则的制定。培训团队定期对培训进度进行调查,了解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指导方针,收集护士及患者对中医护理操作的培训及建议,根据建议进行调整和改进。在培训开始前,由培训团队进行带教老师的挑选,带教老师的工作直接汇报给培训团队,由培训团队进行整体培训工作的调配,根据阶段性的培训结果进行下一阶段培训方向的调整,为带教老师提供建议和方向。

1.2.2制定规程由培训团队

通过角色互换、亲身体验、互相操作等方法了解中医护理操作培训中的要点,对操作的步骤进行充分理解和调整,为培训护士提供最人性化的培训流程。通过组内讨论制定统一的培训流程,在护理部审批通过的情况下初步录制中医护理操作视频,团队成员内部讨论修改,确保用品齐全、患者隐私保护妥当,操作流程合格,无重复动作,操作定位及手法准确,正反面教材均有充分体现,交付测试团队,了解该视频的培训效果,时间为1个月,收集反馈意见,对视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流程视频严格遵循护理部及培训团队讨论得出的操作流程,以分段法录制,用远镜头拍摄充分体现整体操作过程,穴位等需要局部体现的精细环节则用近镜头拍摄,确保穴位位置一目了然,视频中的字幕、配乐等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烘托操作重点,最终整合成一套完整的中医护理操作培训流程视频,内容包括中药熏洗、按摩排尿、耳穴埋豆、中药塌渍等。

1.2.3培训过程

带教老师除了安排学生跟随学习和课外理论学习外,采用当场实际操作和视频播放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中医护理操作培训,培训过程中以视频中的内容为主,详细示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学生不清楚的地方可反复观看培训视频,在实际练习中针对学生不熟练、不清楚的地方进行重点练习,培训视频每个学生发放一份,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增强理论知识和视频教学视频的学习,在集中培训结束后,带教老师可根据学生个体需求不同,针对性进行强化练习,对各个步骤进行分步讲解,尤其是对于穴位的选择、手法动作、手法标准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的说明,要求带教老师必须熟练掌握各项操作内容,与视频操作相符,避免动作走形。

1.3评价方法

由护理部统一安排考核,内容包括中医理论、中医基础护理、中医情志护理、按摩推拿及辩证施护等内容,每项考核均以百分制计分,分值越高责说明护士的培训效果越好。由培训团队制定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的形式了解护士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问卷不记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χ±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以P<0.05视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士的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考核结果比较

观察组护士的中医理论、中药熏洗、按摩排尿、耳穴埋豆、中药塌渍的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护士对培训模式满意度调查的比较

观察组护士对培训模式满意度达到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

3讨论

3.1中医护理操作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护理操作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因此护士的学习速度和学习效果受到中医基础理论掌握程度的影响,即使在培训的同时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也会因为进度不同而影响学习效果,尤其是西医护理院校毕业的护士,在该方面的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3]。在传统的带教模式中,带教老师现场操作现场说明,对学生的操作手法进行指导,一对一的培训虽然具有个性化的优势,但局限性较强,带教老师不可能根据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进度来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在学习操作时往往一知半解,而课后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时又缺乏标准的参照。此外,带教老师的操作、教学方法存在一定差异,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3.2视频技术在中医护理培训中的意义

利用视频技术的可重复性、全面性,可以充分的为学生提供学习依据,在课外时间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也可以参照视频加深记忆,避免了带教老师和学生不同步的问题。培训团队在视频拍摄的过程中,也是对中医护理手法的一个规范,避免了长期形成的陋习对学生的影响,为学生和带教老师提供了一个标准的参考。教学视频能够永久保存,这对于以后的中医护理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3.3视频技术教学提高了中医护理操作培训的效果

从本次研究数据来看,观察组护士的中医理论、中药熏洗、按摩排尿、耳穴埋豆、中药塌渍的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从护理操作上来说,护士能够从视频中学到更标准、规范的操作动作,对于不理解、不熟练的地方也可以跟随带教老师进行强化练习,充分的实现了课堂、课余时间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4视频技术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满意度

从调查来看,观察组护士对培训模式满意度达到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说明视频教学更符合护士的学习需求,护士能够在课外时间也接触到护理操作的学习内容,加速了学习进度,提高了学习效果,视频技术生动的传达方法也更符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获得了护士们的一致认可。

参考文献

[1]贺霞,蒋谷芬,彭丽丽,等.我院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培训的探讨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1,17(4):139.

[2]李佳.中医院护士的中医内涵培养探究[J].中医药导报,2013,19(3):123.

[3]张广清,罗丽霞,叶凤梅,等.中医护理操作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0,17(6):66.

篇6

针灸推拿学生毕业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针灸推拿学生由学生身份向针灸推拿医师身份转变的过渡阶段,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关键环节。因此,提高针灸推拿学生的实习质量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目前针灸推拿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的学多以理论学习为主,未掌握熟练诊疗技能,让这样的学生接触患者,在患者身上进行针灸和推拿操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临床带教医生对学生实习目的、掌握程度也不十分明确,通常临床病例讲解过深,而对实习学生应掌握的基本临床技能训练有所不足。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实践行为,强化针灸推拿学生在实习中的学习目标,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实习效果,我院在学校教务处指导下在学校率先试点开展了“针灸推拿学生临床实习准入机制”的探索,首先对即将进入毕业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针灸推拿技能以及相关医学基础知识的培训及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每一位学生,使其了解自己的薄弱之处以便在实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提高,只有通过考核的学生才能够进入实习,未通过考核的学生必须进行相关培训后补考,合格后才能够进入临床实习。同时对医院带教老师进行分批培训,使其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带教要求、流程和讲解的内容、讲解深度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当前关于医学生教育和医学生能力的评价特别是动手能力评价,国内外的学者们都做过很多研究,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地区之间的环境、习俗等差异,就我国各省市标准和水平也各不相同。医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维护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是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医学水平和动手能力。如何把关学生后期临床教学质量,建立一套可行、公正、客观、规范的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和评价方法,是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之一,也是促进医学后期临床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现阶段由于传统医学课程设置的关系,我国大部分医学生目前还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毕业临床实习前的技能培训和考核,部分学生动手能力欠缺,让没熟练掌握诊疗技能的医学生直接接触患者或在患者身体上进行诊疗操作存在严重医疗安全隐患,而且由于现阶段医患矛盾突出,患者对医生的不理解不信任,导致医学生能够实际接触病人并且进行技能操作练习的机会越来越少,严重制约了医学生后期临床教学的进行。为了达到针灸推拿学生在毕业临床实习中的学习目标,规范临床实践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实习针对性和实习效果,我们开展了“针灸推拿学生临床实习准入制度”的研究,从源头把关,率先提高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更自信地进入临床面对患者。

二、毕业实习准入制度的构建

我院在学校教务处指导下在学校率先试点开展了“针灸推拿学生临床实习准入机制”的探索,以2009级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和以前传统的岗前培训相比“毕业实习准入制”体现了“二强化”和“两优化”理念。“二强化”是指一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理论,二是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两优化”是指一优化了培训的时间,二优化了培训的内容。利用课余时间首先邀请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体内容见表一。在对学生进行培训的同时对教学实习医院的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对学生在临床应掌握的疾病具体到每个疾病都要求掌握什么,病例讲解要求范围和深度,并要求带教老师培训结束后编写每个科室实习学生学习指南。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将针灸推拿学院2009级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生10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各50人。实验组经过培训后考核,对照组组未进行培训直接考核。

2.培训、考核方法及内容

培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推拿学和职业素养共8部分内容,共计用50学时,聘请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专题培训。

考核分笔试和临床操作考核两个环节,笔试采用闭卷考试,时间2小时,满分100分。综合试卷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和推拿学。临床操作考核针灸操作、推拿操作和西诊的临床检体三部分,分值各100分。

对带教老师进行三期培训,分别对带教学生学习情况、在校技能掌握和考核情况进行通报,并对学生在临床应掌握的疾病具体到每个疾病都要求掌握什么,病例讲解要求范围和深度,并要求带教老师培训结束后编写每个科室实习学生学习指南,里面详细记录各个科室要求学生掌握内容及临床操作标准、流程和注意事项,编辑整理成内部资料,学生进入该科室实习时发给学生,出科考试时以此为依据考核学生临床能力。

3.问卷调查

进入实习6个月后在实习医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准入制能否促使你们复习学过的中医针灸推拿基础知识,实习前的培训和考核是否能够提高你们的临床动手能力,经过准入制培训和考核后在实习中能否适应临床工作;对带教老师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你认为经过实习准入制后的学生和往届学生相比临床动手能力如何,你认为经过实习准入制后的学生医学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的如何,你是否愿意带经历过实习准入制培训考核的实习生等内容。

4.统计学分析

将学生考试成绩用excel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经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样本均数采用方差分析,以P

四、结果

1.两组笔试和临床操作考核成绩

考核结果的分析通过上述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四项考试的培训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成绩,证明培训是有效的,是可行的,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检测实习准入机制的效果,2013年12月在我院的教学实习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针对我院实行实习准入制的2009级针灸推拿本科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收到带教老师有效问卷75份,学生有效问卷95份。调查结果显示:91.58%的学生表示准入制能促使他们进行基础知识的重温,94.74%的学生认为准入制模式更能提高自身临床技能水平,89.33%的学生表示经过准入制考核后他们在实习中能很自信并一周左右就能适应临床;88%的带教老师认为经过实习准入制后的学生和往届学生相比临床动手能力更强。84%的临床带教老师认为经过实习准入制后的学生医学理论基础更扎实,94.66%的带教老师更愿意带经历过实习准入制培训考核的实习生。调查发现,实行实习准入制是让实习学生受益、临床带教老师满意的临床实习保证措施。

五、讨论

1.现实意义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的核心问题,针灸推拿学专业是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我们认为建立毕业实习准入机制有助于让学生更重视毕业实习,以更好的状态进入临床。实习准入机制的培训和考核,能够减少学生对于针灸推拿学理论知识的遗忘,强化临床技能熟悉程度,帮助学生增加信心奠定基础更好地适应临床。在现有医疗环境下,实习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才能在临床实习中得到患者、医生和带教老师的信任和认可,才能获得更多的动手机会,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技能。

2.展望与思考

实习准入制度作为提高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探索性措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越来越多的医学教育者和管理者也开始在关注和思考实习准入制的构建和完善。实习质量的保障将是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保证学生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本次针灸推拿学生临床实习准入制度的研究,使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了解到其临床技能掌握的现状和不足,明确了以后学生毕业实习临床教学方向和目的,使后期临床教学更能有的放矢,有效保证了实习质量并保障了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篇7

中医护理操作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护理工作,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知识是开展中医护理操作的前提[2]。医院收到实习护生的名单之后,护理部根据实习护生所在院校开设的课程,评估实习护生对中医护理掌握的程度,制表分组。每组实习护生中,有的系统学习过中医基本知识和接受过中医护理操作培训;有的只是简单学习过中医基本知识而没有接受过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还有的在学校了解过一些中医基本知识,但没有系统学习过中医理论,更没有参加过中医护理操作培训。

2医院岗前培训

作为一所三级甲等中医院,开展中医护理和突出中医护理特色是我院的核心工作。因此,在进行实习护生的岗前培训时,护理部会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我院日常中医护理工作流程,并就中医护理操作进行集中培训。让实习护生对中医护理操作有直观的认识,以逐步实现护生从理论到实践,从护生到护士的转变[3]。并且,医院护理部会根据对实习护生中医护理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结果,在实习护生对中医护理操作有简单的感官认识之后,分层次提出明确的实习要求,为其进入临床科室实习打好基础。

3临床科室一对一的带教培训

对实习护生的带教培训,医院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首先,带教教师须由具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和护师资格的护士承担。其次,科室根据实习护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程度,制订相应的带教计划。在我院,绝大多数的临床科室选择一对一的带教培训方法。护士长根据实习护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一对一带教培训计划。

(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在整个带教培训过程中,注重让护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调在中医护理操作中,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护理[4]。在培训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把护士素质中的耐心、关怀、体贴、敏捷、轻柔、沉着、冷静贯穿于整个护理实践,充分体现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以期进一步拉近与患者的距离,融洽护患关系,使患者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加对护士的信任,不断实现护理工作的专业价值,增强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敬业精神[5]。

(2)带教培训

每周二或周三下午为我院临床科室对实习护生集中培训的时间。在这一时间段,科室护士长与总带教教师在病区示教室或者办公室按实习培训计划对实习护生进行中医护理操作流程的演示和培训。带教教师把每一项中医护理操作制作成内容直观、步骤详细的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中医理论知识、操作目的、操作步骤、操作全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讲解、示范。护士长或带教教师组织实习护生一起讨论学习心得。在带教过程中,要求实习护生做学习笔记、带教教师做带教记录。每一项中医护理操作只有在经过科室集中培训后,实习护生方可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

4考核实习护生

实习护生在临床科室的实习周期一般为4周左右,在进入科室实习之初,科室护士长或总带教教师即给他们做入科介绍,讲明在本科室的实习计划和出科考核要求。每结束一项集中培训实习,护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5人次以上的操作之后,可根据自己的操作情况申请考核或带教教师给予再次系统的培训。考核时,要求实习护生自己准备操作用物和相关患者。在做好准备之后,告知带教教师,带教教师和护士长一同前往病室,按中医护理操作评分标准进行现场考核、打分。

思考

1对带教教师的影响

为确保对实习护生开展科学、有序的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要求临床科室的带教教师熟练掌握扎实的中医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通过对实习护生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培训,不仅提高了带教教师的中医理论水平和中医护理操作技能,也提高了带教教师的实践培训技巧。我院骨科一名工作刚满5年、具有护师资格的护士在担任带教教师的第一年年底,就被实习护生一致评为优秀带教教师,被医院评为“星级”护士。

2对实习护生的影响

篇8

副组长:谢日升

成 员:谢文强、王岸、曾凡航、李育群、邹彩凤、

廖 剑、黎思财、何荣龙、严天琳及医共

体负责科教培训人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总院科教科。

主 任:谢日升

副主任:严天琳、何荣龙

秘 书:李春妤

二、培训组织:在医共体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医共体总院科教科负责制定年度业务培训、考核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培训形式:根据医共体成员单位工作需要,安排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专题讲座、短期培训、进修、远程培训等学习。

三、培训内容:以卫生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诊疗常规以及新项目、新技术推广、中医诊疗操作规范、医疗核心制度等以中医药知识为主的培训。

1、基础培训,包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培训。

2、知识更新培训,包括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为主的四新培训。

3、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学习全科医学基本概念和全科医学服务模式,掌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适宜技术。

4、中医特色康复技术,以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为主。

5、中医药知识。

四、人员范围:阳春市中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医、药、护、技人员

五、时间安排:原则上每月至少举行一次,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可增加培训次数。

六、培训考核:培训采取签到制,参加学习的医务人员不得无故缺席,如因工作需要或家中确有急事要按规定请假,学习中认真听讲,遵守学习纪律,不得随意走动或接听电话,并做好笔记。培训结束后以考试形式进行效果评估,并存档,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篇9

1本科毕业实习现状

1.1基础理论不扎实临床思维待提高本科毕业实习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医儿科学,但带教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五脏特点,辨证概要,小儿疾病的特点,小儿用药的特点等内容,尚不能熟练掌握。而且,面对病情多变的复杂病例无从下手,诊治思路不清晰,临床思维能力需要提高。具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培养医学生清晰的头脑、开阔的思维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前提。

1.2就业压力增加影响实习质量当前本科医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医疗机构及医学院校招收人才时均倾向于研究生或博士生等高学历的人才,本科生缺少就业优势。为了能够在较好的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工作,一部分医学生选择考研,选择考研的医学生将主要的精力用在复习考研上,势必影响本科实习的质量。还有一部分医学生选择就业,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参加人才招聘会、用人单位面试、投递简历等,主要精力放在择业上,实习时间也明显减少,实习质量明显下降。

1.3医学生缺少耐心医患沟通需加强有的医学生缺少耐心,面对哭闹不配合的患者,周围嘈杂的环境,不能耐心的检查、安抚患儿,仔细倾听患儿家属的叙述,使得病史记录不详细,查体不全面。在当今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形势下,有的患儿家属不信任实习医生,不愿意由实习医生诊治,实习医生在医患沟通中存在胆怯心理、不自信,缺少亲切感,查体不够轻柔,也很难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2]。

2本科毕业实习对策

2.1巩固基础知识中医儿科是中医学的重要部分,不仅反映了儿科的特点,它还是与中医基础理论有着密切关系的临床医学,是运用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小儿保育和疾病防治的一门临床学科[3]。针对儿科实习的医学生,带教教师应注意讲授小儿不同于成人的特点,相同病症诊治与成人的不同之处。如感冒患儿着重讲解“夹痰”、“夹滞”、“夹惊”三夹证,遣方用药时结合小儿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为使医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安排病房实习的医学生上午跟随带教老师查看患儿,书写病历,下午安排授课、病例讨论(每周2~3次)。内容包括科室重点病肺炎喘嗽、哮喘、紫癜,常见病咳嗽、呕吐、泄泻、水肿、心肌炎、感冒等疾病,从疾病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研究现状等方面讲述。授课结束后,由医学生再次询问典型病例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结合病例进行讨论,最后由带教教师就典型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使得医学生们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刻。医学生打下牢固的中医基础,将来才能成为新一代中医儿科名医[4]。

2.2加强经典学习中医经典是中医的学术渊源,正如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源一样。《颅囟经》、《小儿药证直诀》、《幼科发挥》、《幼幼集成》等,是中医儿科专业的经典著作,加强经典医著的学习,有利于学习到传统中医学理论和诊治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结合临床实际病例有针对性的指导医学生阅读原文,如分析泄泻病例的发病原因及病机时,可阅读《幼幼集成•泄泻证治》,原文云:夫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而水谷腐化,……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而下降,而泄泻作矣。经典结合医案进行分析是培养医学生的中医诊疗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5]。

2.3培训实践技能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医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有扎实的临床技能,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疾病。我们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基本技能的培训融入到临床带教中,要求医学生在管理患者时,通过望、闻、问、切基本中医技能,详细观察、记录患者病情,教师则从旁指导,纠正不当之处。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小儿体格检查,身高、体重、体温、血压的测量,头围、囟门的测量,望小儿指纹,小儿心肺复苏、小儿腰椎穿刺术、小儿骨髓穿刺术、小儿胸腔穿刺术、小儿腹腔穿刺术等。

2.4重视病历书写病历书写是实习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中医儿科病历的书写与成人有不同之处。如记录患儿的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母亲的妊娠史等,对患儿疾病的判断、转归、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中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带教教师要详细讲述病历书写规范、用词准确、病史采集完整,避免疏漏。如记录患儿咳嗽症状,要同时记录咳嗽有痰、还是无痰,痰液的颜色,咯痰量的多少,痰液的气味和形态,何时咳嗽剧烈,是持续性咳嗽还是阵发性咳嗽,有无犬吠样咳嗽,咳嗽后有无鸡鸣样回吼声,有无喘促等伴症。对于医学生病史记录不详细,医学用词不准确,复制粘贴病历等现象,带教教师要及时批评指正,错误病历及时修改,让医学生明白病历不但可以反映医生的诊疗水平,而且是真实记录患者病情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医疗文件,在处理医疗纠纷时,作为重要依据,故需要认真对待[6]。

2.5门诊跟师学习中医儿科门诊实习是病房实习的有益补充。门诊与病房相比,疾病病种更广泛,如小儿乳蛾、厌食、积滞、滞颐、腹痛、唇风、抽动秽语综合征等在病房少见,而且门诊病种有一定的季节性,如春季传染病如痄腮等多发,夏季脾胃系疾病如呕吐、泄泻多发,冬春季肺系疾病如感冒、肺炎喘嗽等多发。医学生在儿科门诊轮流跟随我科多名省市名中医学习,不仅可以学习到临床选方用药特点、辨证诊治思路以及创新性理论,还会学习到如何与患儿沟通,如何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名医们的敬业精神与高尚医德,医学生能耳濡目染,这对疾病的认知,良好医德的培养大有裨益。

2.6加强医患沟通近年来医疗纠纷增多,医患关系紧张,如何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成为摆在医生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医学生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与患儿沟通时,医学生更应态度和蔼、语言温和,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鼓励患儿自己表诉病情,对于哭闹患儿要尽量安抚,查体时动作要轻柔。与家长沟通时,要思路清晰,根据患儿主诉等情况,帮助家长理清思路,准确而全面的介绍病情。向家长交待病情时,要客观而又巧妙,如实的告知家长患儿的诊断、化验检查、治疗方案等情况,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配合治疗。与患儿及家长之间建立良好医患沟通,也是优秀医学生的必备条件。综上,我们分析中医本科医学生毕业实习阶段的现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医学生通过中医儿科阶段的实习,掌握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经典理论知识,熟悉临床实践技能,培养良好的中医思维能力及医患沟通技巧,使其能尽快融入临床,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儿科医生。

作者:郭亦男 孙丽平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参考文献:

[1]罗川晋.中医院内科临床带教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4):40-41.

[2]陈宏伟,殷树欣,等.本科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培养[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4,31(3):102-106.

[3]张学青.中医儿科临床带教注意的问题[J]新疆中医药,2005,23(4):60-61.

篇10

人(SimulatedPatients)或者病人指导者,是指经过系统训练后,能恒定、逼真地复制临床真实情况的人[1],他们一般是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病人,经过培训后能扮演病人,可以根据自己感受在专门设计的表格上记录并评估医生操作技能,充当评估者和教师的角色。1968年美国的Barrow首先提出了标准化病人的概念,其在1960年初培养了第1例神经科标准化病人。1991年,Stillman把这项技术引入我国,并于1993年在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及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标准化病人。

1.2标准化病人的优势

标准化病人应用于中医内科学教学有许多优点:一是缓解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解决了学生人数较多,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人不足,以及病人注重隐私和自我保护意识导致的不合作现象等现存的临床医学教学难题;二是使学生可提前培养灵活的临床应变能力和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能够对学生临床实践中的细节给出相对客观的指导和评估;三是可以使学生熟悉临床资料采集的基本内容和技巧,将理论与临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可以给学生提供运用临床基本技能的机会;四是可以帮助学生克服首次与病人接触的无措感;五是更符合学生个性化教学的要求。

1.3标准化病人的缺点

一是对SP的选拔有较高的要求,拔中,

SP的年龄、职业、学历以及健康等方面都要考虑到;二是对SP的培训需要消耗较大的精力,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和严格的培训制度;三是由于SP并不是专业的医疗工作者,在实际应用中会有误导学生诊断的情况出现;四是SP不是真正的病人,不能模拟患者全部的症状和体征。

2标准化病人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2.1SP的选拔与培训

SP的选拔上,国外以向社会公开招募人员做为职业SP为主要来源,但是在我国,SP的来源以医学院校高年级的学生或教师为主。这与我国中医学院校的财力不足有关,也与培训的难度较大有关。SP的培训上,要求其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病史、典型阳性症状和体征、表演技巧、细微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评估能力等。具体要求如下:要熟悉所扮演的角色,恰如其分地演出该病人应有的表情、声音与动作,不能过度夸张。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表达意思清楚明白。能接受学生的碰触和检查,并能够正确回忆出学生的表现,并做出相应的评价。能掌握中医理论的基础知识,对中医常用诊法和辨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掌握正确的体格检查内容。在SP的基础知识培训结束后,根据每位SP的特点,编写相应的剧本。剧本以病证结合,突出中医特色为主,应包括中西医常用诊法和中医辨证的内容。

2.2SP的应用

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当中,可利用SP模拟患者就诊的全过程。先让学生对SP进行体格检查操作和中医四诊操作,以收集临床资料。在资料完善后,每位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份门诊病历的书写,要涵盖主诉、病史、体格检查、中医诊断、治则治法、选方用药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以煅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病历写作能力、临床资料采集能力、辨证能力、诊断能力和遣方用药能力等,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使之提前适应临床一线的工作,提高就业竞争力。

篇11

1.3中医护理文书:护理文书是从患者入院建立护理文书之时起,到整理归档之前。中医护理文书的书写要求规范,使用中医术语,时间要求在4h内,由当班护士完成。填写包括望、闻问、切四诊的情况,中医护理评估单书写也应规范,年龄要写实足年龄,中西医诊断要完整,24节气要准确,跌倒风险评估等内容。我院在护理小课堂中由授课人讲解中医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并结合院中抽查的实际病例,教会大家判断正确写法,以提高护理质量。

1.4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适宜技术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适合在临床或社区推广。护士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不仅可在临床中做健康教育所用,而且在社区护理时也可教会居民这些方法。因此,我院护理小课堂每年都有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计划,并多次举办过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技能比赛,使此项技能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

1.5中医急症适宜技术:中医急救具有较长的历史渊源,中医在急救中也应发挥优势,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力量。我院护理小课堂精心准备,组织学习晕厥、抽搐等中医急救护理技术,教会护士及时处理。晕厥的患者在急救时掐人中穴,在大椎穴上刺血拔罐,也可艾温灸、刮痧、放血等,提高中医护理抢救水平。

1.6中药基础知识:中医中药息息相关,中医医院的护士更应掌握重要基础知识,以便为患者提供用中药指导。我院在护理小课堂中邀请药学部专家来授课,讲解各类中药的药理知识、中药煎服的要点、药膳养生、特殊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等等,护士掌握这些中药的基础知识,完善了用药护理,让患者更加安全。

1.7中医药文化:中医护理离不开中医药文化建设,我院护理小课堂专门修订了《中医之美》的文化读本,熏陶护士的文化氛围,提高护士的道德情操,让护士认识到中医是美的学问。中医理论和谐、对称、雅致;中医语言言而有文,神韵盎然;中医的药物出于自然,来自天然;中医的方剂祛病疗疾,疗效卓然……中医之美启迪着护士去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

2体会

2.1为优质护理服务加分:应用护理小课堂,使护士学到了中医护理的内容,逐渐参悟中医的精髓,同时也为正在实行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加分,患者在浓浓的中草药香气中减轻疼痛,恢复健康。再则,中医护理辩证施护,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强的护理服务,更加有针对性,符合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凸显中医护理灵活多样、简便有效的优势特点。

篇12

1 外语教材评估标准的研究现状

教材评估是教材建设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涌现了大批针对外语教材评估标准的研究。Seaton[1]主张根据教学大纲或评估一览表对教材进行对照评估;McDonough等[2]提出外部评估(总体判断)、内部评估(逐项检查)及综合评估;Sheldon[3]建议采用整体印象评价和定性评价。Cunningsworth[4]则提出整体评价与深入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并建议分3个步骤进行,即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总之,上述评估标准都涉及教材的目标和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法、教师参考书等,并且强调要重视学习者和教师等要素。

在外语教材评估领域,目前广为使用的是Hutchinson等[5]提出的对照评估法。首先由评价者列出教材的使用目的以及对各个层面的特点要求,如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成本等,然后根据该清单来对照评价被评估教材。具体做法是对教材的每一方面进行打分,然后以总分确定被评教材的价值。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评估和编写外语教材提出了指导性原则[6-7],还有研究者综合运用国外较有影响力的评估理论框架针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了评估[8-9]。

总之,国内外研究者在评估外语教材时尽管实施步骤不尽相同,但在方法上多数采用的是Hutchinson等[5]提出的对照分析法。在评估内容上,一般都强调学习者的重要性,重视选材、教学方法、技能培训、练习设计及语言使用。这些研究为后来的教材评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是,中医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因而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制定出适用于中医英语教材评估的原则和标准。

2 关于中医英语教材的评估标准

2.1 中医英语教学的专业特性

根据现行中医药大学中医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中医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运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的能力,具体是指综合运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进行有关中医内容的研究及对外交际活动。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已完成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学习任务的学生,他们具有大学英语四级以上的英语水平,并已掌握了一定的中医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中医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其专业特性。首先,中医英语教学立足于中医专业知识,以中国古代哲学观念为理论基础,有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学术观念,因此,不能盲目使用没有专业人士审核的教材。其次,中医不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一门治病救人的科学,中医英语教学不仅要立足中医文化的传播,更要着眼于介绍中医现代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成果,所以,中医英语教材的内容覆盖面要广,并按照中医学科内容进行循序渐进地编排。此外,中医对于脏腑功能、疾病、治疗原则等认识与西医多有不同,其术语表达也有与自身语言、文化传播相对应的特点,因此,中医术语的翻译训练也是教材编写的重点。

2.2 中医英语教材的评估标准

根据中医英语教学目标及其内容的专业特性,笔者从内容选择、结构安排、学习任务编写、翻译技能培训及使用者(教师和学生)需求等方面,提出以下评估中医英语教材的7项标准。

2.2.1 教材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有学者指出,仅仅具有材料真实性的教材是不够的,只有符合学习者心理真实、学习水平(如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真实和交际功能真实的教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实性教材[10]。因此,中医英语教材既要保证所选内容的真实性,又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中医知识水平,以确保教材的实用性。

2.2.2 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 英语语言知识具体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等,英语语言知识的累积是学好中医英语的基石。完成大学英语四级学习的学生在英语语言基础方面仍有待加强,所以,中医英语教材应以中医学科知识为核心,以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发现等内容为依托,将英语语言知识与中医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将中医基础学科所涉及的主要英语术语、习语和句型等在内容中体现出来。

2.2.3 教学内容编排的循序渐进 教材的编写在专业内容程度上应逐步加深,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中医英语教材不是普通英汉对照读物,而是培养中医外向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内容上应由基础理论着手,渐入各科。

2.2.4 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 教材应充分考虑学生情感需求和认知特点。教材内容单一,学生将失去学习兴趣,其效果会大打折扣。中医英语教材应根据中医学科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既要有思考分析类任务,又要有交流表达类活动。

2.2.5 术语翻译的训练 中医英语是以将中医推向国际为目标,国际化的交流离不开翻译技能的培训。中医术语翻译是中医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中医英语教材必须包含一定量的术语翻译的训练。

2.2.6 学生和教师的专业背景需求 教材是否能够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是评判教材的依据和前提[7]。因此,中医英语教材应根据学习者专业语言水平的不同,合理设计,有的放矢。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是教材的使用者,教材编写必须考虑到教师的背景和水平,设计出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的教材。担任中医英语教学的教师专业背景,既有英语专业,也有中医专业,因此,中医英语教材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教师专业背景的多样性。

2.2.7 动态的立体化教材 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中医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理应延伸到大的交际环境中,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因而,中医英语教材也应该是多方位的,为学习者提供开放、互动、多元化的中医英语学习材料。

3 对现有中医英语教材的评估

目前,可供选择的中医英语教材很多,针对各高校的使用情况和关注度,笔者主要讨论李磊、施蕴中主编的《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11]和李照国、张庆荣主编的《中医英语》[12]这两套有代表性的教材,参照Hutchinson的“主观需要”与“客观对象”相对照的评估方法,对照上述7项评估标准进行简要评析。

3.1 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题材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养生、中医临床特色治疗。《中医英语》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主要内容,同时涉及中药、方剂、针推、典型病例分析、中医现代进展。两套教材均以中医药基础知识为核心,结合中医临床知识,对于中医专业和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内容兼具真实性和实用性。《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所选课文内容有出自Manfred Pokert、Tom Williams等国外著名中医研究学者的著作,这些专著有些就是国外中医学习人员所使用的教科书,因此,国内学习者了解并阅读同样的教材,有利于在国际交往中中医交流的开展,更符合实际交际任务的需要。两套教材在内容上的不足之处在于篇幅有限,有关中医四大经典的内容不多。

3.2 语言知识与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

上述两套教材文后都附有词汇及音标,关键句译文,翻译练习和扩展阅读,将中医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有机融合。《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的词汇表中将六级词汇单独标出来,也有长难句注解,有利于学生英语和中医知识的积累。《中医英语》将中医英语专业知识与听力结合,制作出临证会话MP3光盘,提高了学习者的听力水平和中医翻译水平,也是第一本拥有听力光盘的中医英语教材。

3.3 教学内容的编排

《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上册课文包括中医概述、阴阳、精血和体液、脏腑、中医病因、五行、辨证论治、病机、针灸、治疗原则;下册课文包括中医前景、针灸、推拿、太极拳、方剂和剂型、中药、非典和中医、疟疾和青蒿、中药的安全性、疼痛的治疗。而《中医英语》的课文内容依次为中医医学史和发展、中医理论体系、阴阳、五行、藏象、五脏、六腑、气血、气血关系、经络、病因、病机、四诊、脉诊、八法、中药、中医方剂、针灸、推拿、病案举例、中医现代进展。《中医英语》严格按照中医原版教材的编排顺序编写,对已有中医基础的学习者来说是便于熟悉的。《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第一章即是中医概述,从中西方文化差异来导入中医基础知识,先脏腑病因后五行理论,对中医初学者来说,更易于理解,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认识中医的思维方式。

3.4 练习设计

《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课后有翻译练习、讨论、阅读理解、听力,且下册每一单元开篇的“Warm-up”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演讲,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与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中医英语》课后安排翻译和写作练习、阅读理解、翻译讲座、口译实践及临证会话光盘,加强了学生中医英语翻译技能的培训。可见,这两套教材在练习形式上是具有多样性的,但也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如《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可以增加MP3临证会话的内容和口译实践,《中医英语》也可以增加“Warm-up”等促进师生互动的环节,增加实践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两者都可加大术语翻译练习。

3.5 术语翻译

该两套教材均重视学生中医术语翻译的训练。《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在中医术语翻译上力求将术语的多样性体现出来,如相克的表达有“inter-restraining”和“interaction”。但由于文章多来源于国外中医研究者,某些术语表达出于欧美国家的习惯,可能会对中国学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困难。如中医中所说的“七情”被翻译为 “joy,anger,sadness, grief,pensiveness,fear and fright”,其中“sadness”和“grief”意思相似,没有把“忧”翻译出来。《中医英语》中“七情”翻译为“joy,anger,anxiety,thought,sorrow,fear, fright”,更易于理解和运用。《中医英语》教材所附的MP3光盘中涉及中医基础理论的师生对话也为课堂教学可能涉及的中医口译提供了很好的操作模板。

3.6 专业背景需求

两套教材以中医药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对中医专业和英语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来说,内容深度是适中的。从语言层面上讲,两套教材均符合医学英语清晰简洁的特点。《中医英语》多是中文内容的阐释,更符合英语综合水平较低的学习者的思维方式;《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多截取国外文章,英语应用更加地道,更符合英语综合水平较高的学习者使用。

3.7 现代化技术手段

这两套教材目前都还没有网络学习课件。《中医英语》作为第一本附光盘的中医英语教材,其多种课后练习,如阅读理解、中医知识讨论、翻译技能解读、英汉互译、口语练习和听力练习等,还可经过进一步加工,多方位地开发为互动平台,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件,加强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培训。

4 小结

从上述分析和评估情况来看,《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适用于综合英语水平较高的中医初学者,《中医英语》更适用于综合英语水平较低的有一定中医基础的学习者。但各自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在翻译技能培训上可以着重强调当前国际中医热点,如针灸、中药等,以便学生在交流和学习过程中应用,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此外,两者都应该进一步完善练习设计和教辅教参。

教材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只是笔者对中医英语教材评估这项艰巨任务的最初尝试,更有说服力的评估结果应该是来自所有中医英语教学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评判。上述中医英语教材评估标准也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参与这项工作,从而共同推动中医英语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 Seaton B. A handbook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rms and practice[M]. H.K.: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2:33-36.

[2] McDonough J, Shaw C.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M]. Cambridge and Mass:Blackwell,1993:163-165.

[3] Sheldon L. Evaluating ELT textbooks and materials[J]. ELT Journal,1988,42(4):237-246.

[4] Cunningsworth A.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 Oxford:Heinemann, 1995:76-78.

[5] 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44-46.

[6] 胡壮麟,陈中竺,赵扬.提高教材评估工作的科学性[J].外语界,1995(1):11-16.

[7] 文秋芳.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J].外语界,2002(1):17-21.

[8] 徐锦芬,肖婵.《大学英语》听力教材教学内容的评估[J].外语界, 2001(2):52-55.

[9] 黄雪英.高职英语教材的评估与选择[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5(4):79-81.

[10] 罗选民,熊俊钧,罗立胜.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教材教法研究[J].外语界,2001(2):36-42.

[11] 李磊,施蕴中.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篇1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094-02

在我国,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是医学人才培养的主体专业,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时代背景下,大力推进医学教育改革,探索并建立起符合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规律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经过学习经验、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在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我校临床专业探索并建立了出了一套新的整体化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对两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就业率、首次考研率和就业满半年后满意度的分析研究,来说明整体化培养模式对本科临床专业医学生的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对照组:陕西中医药大学2009、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629人(其中2009级249人,2001级380人),接受传统培养模式教育;研究组:陕西中医药大学2011、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839人(其中2011级395人,2012级444人),接受整体化培养模式教育。

2.培养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和培养方式进行教学和临床实习,入学教育,进行医学导学教育,说明培养模式,告知学生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五年的医学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未完成的后果;基础知识模块,第一、第二学年的基础课程学习;桥梁课程模块,第三学年诊断学、药理学等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搭起了桥梁;临床课程模块,第四学年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在医院见习;临床实习模块,第五学年进入临床实习阶段。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A考核,在第三学年基础课程和桥梁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集中考核(即A考核),考核包括基础知识(含基础课程和桥梁课程)考核和基础技能考核(前期所进行的考核也为A考核中基础技能考核的一部分);基础知识考核采用笔试;B考核,在第四学年结束,考核包括临床知识考核(主要为临床课程知识,含部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核(前期所进行的考核也为B考核中基本技能考核的一部分);临床实习模块,第五学年,在学生正式下实习点前,教学科集中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前岗前培训,并配套《实习岗前培训手册》,规范所有准医生的医疗行为,随后M入临床实习阶段。C考核(OSCE),第五学年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包括基础和临床课程基本理论+临床实践技能,进行多个站点、多种内容与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临床能力,密切联系执业医师考试。教学方法:在整体化将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的讲课中,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应用PBL、CBL、情景案例、翻转课堂等等教课方法。

3.研究指标。将陕西中医药大学2011、2012级临床医学本科生接受整体化培养模式教育的情况,对比2009、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生接受传统培养模式教育的同时间点就业率、首次考研率、就业满半年的满意度(包括患者和就业单位)3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整体化培养模式教育在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中的优势。

二、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学生的就业率和首次考研率逐年递增,呈上升趋势,且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和传统培养模式比较,整体化培养模式能提高就业率和首次考研率。从表2可以看出,两组学生的就业满半年的满意度亦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和传统培养模式比较,整体化培养模式能提高就业满意度。

三、讨论

传统的培养方式是简单的授课+理论考试的方式,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不但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不能贴近临床,没有给学生营造一个医学氛围。创新型的整体化培养模式则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自觉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法进行讲课,包括PBL、情景案例教学、CBL、翻转课堂等等教学法,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牢固掌握医学知识;在理论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临床技能考核(A、B、C三阶梯考核),并将这种结合的考核模式贯穿到整个本科教学阶段,形成一套环环相扣的考核模式。整体化培养方式将“三早教育”(早接触临床、早接触科研、早接触社会实践)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为研究生考试、执业医师考试等奠定扎实的基础,促进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能力,学生可活动弹性大,自主安排空间大,最终培养出一名符合GMER(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的医生。

参考文献:

[1]于利,王爱梅,王琴.浅谈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02):41-43.

[2]谢地,陈卉芳,亓建洪等.模拟教育在台湾医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02):54-58.

[3]黄小平,邓常清.浅谈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实际的结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6,(33):152-153.

[4]唐寒梅,高迪,达哇卓玛等.循证医学模式对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06):92-93.

[5]罗杰伟,蔡昌平,欧阳肖肖等.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广东化工,2016,(14):285-286.

[6]曲巍,张锦英.医学人文与医学教育改革[J].医学与哲学(A),2015,(04):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