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

篇1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能力:既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独立的人格,又预防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正确的自我认识。客观地了解、评价自己,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特点:有适当的独立性、自信心和好胜心;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悦纳自己;认识执著追求成功的重要性,自觉克服虚荣心、自大、自卑、悲观、依赖、自我中心、拒绝自我等问题。

(2)坚强的意志。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制力、坚持性(恒心);果断沉着,当机立断;坚毅、不畏艰难,不怕挫折。自觉地避免冲动性、易受暗示性、优柔寡断、顽固、惰性和随意性的不良心理特征。

(3)稳定的情绪。能自我调节情绪,用理智控制各种情境中的情绪波动,基本做到稳定而乐观;自觉地克服抑郁、厌烦、烦恼、急躁、易怒、压抑、孤独、焦虑等心理倾向。

(4)良好的品格。有健全的人格,有积极正确的社会认知,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有利他人精神和集体观念,自觉避免自私、狭隘的心理倾向。

(5)积极的心态。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自信、自强;能确立适宜的目标,不断追求,争强好胜,立志成才;自觉避免消沉、失望、自卑的心理倾向。

3.训练人际交往能力:认识社会交往的重要性,乐于交往;掌握正常的交往准则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关系;在交往中积极求得进步,让对方了解或接受自己的思想观点,能自觉地克服紧张、恐惧、偏见、故意报复、猜疑、嫉妒等心理倾向。

4.强化学习效率:认识学习的价值,形成恰当的动机;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能合理与人竞争,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能合理应试,自觉减轻焦虑程度等。

5.培养良好的性文化:认识自身性生理的变化及其对自我发展的价值,形成科学的性意识和健康的性心理,掌握准确的性知识,学会适宜的异往方法:能用有益的方式宣泄自我望,调节控制自我的性冲动;能自觉地抵御不良的性诱惑。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辅导,其辅导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学习能力辅导;②应试能力辅导;③自我发展辅导;④人际关系辅导;⑤应对挫折辅导;⑥青春期辅导;⑦意志品质辅导;⑧情绪情感辅导;⑨休闲与消费辅导;⑩升学与就业辅导等等。

从辅导的功能来说,又可以分成发展性辅导和问题性辅导。从辅导的形式来说,又可分成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和家庭辅导等。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学校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校各种教育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所有活动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许多现象和效果更是互为因果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学校德育和德育管理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都应注重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渗透,对全体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能充分运用心理学、心理健康学、心理咨询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机地与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相结合,从而积极有效地对学生施加良好的心理刺激和影响,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有些地区也叫心理健康教育课。本人认为,无论名称如何称呼,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都不应该以传授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的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必须始终以心理能力训练为目的。通过运用各种适合学生心理活动特点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对自我的认识,了解自我心理发展的状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心理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辅导活动课可以是专门开设的一堂课,也可以是在班主任安排和指导下的主题队会课。课程的内容可以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逐段、逐课进行;也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以主题的形式开展的活动。

3.开展团体与个人心理辅导

团体辅导是指在心理测查或调查的基础上将有基本相同心理问题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和其它形式的心理辅导与心理训练,帮助这些学生在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基础上解决心理问题、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能力,个人心理辅导则是心理辅导教师与来访学生一对一的、面对面的帮助、分析、训练、宣泄、矫治的过程。

篇2

目前,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仍然存在诸多错误看法,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少数在心理方面出现问题的学生,更主要的是需要面对大多数心理正常发育的学生。因此,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摆脱错误的教育思想,针对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不是承担心理治疗中心的职责,所以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高于学生现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促使学生向心理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在实现这一种“前进”后,第二发展水平将会转化为第一发展水平,于是又创造出新的最近发展区,以此类推,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就促使学生在心理发展阶梯上更上一个阶层。由此可见,每一位学生心理素质都是非常有潜力的,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现状,而是要让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形成每个人都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理念。

二、通过开展心理互助,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互助式心理训练是一种在群体范围内展开的心理互动活动,在这一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但是训练者,也是受训者,他们在接受训练的同时,通过情感交流,用自己的经验与知识来帮助其他学生。通过这一训练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在完善自我心理品质的同时,主动纠正别人错误的训练方法,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进行互助式心理训练的重要方法就是进行角色扮演训练法,即: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根据不同的场合与环境,不断调整或变换自己的角色,以提高学生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水平和应变水平。除了对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训练以外,还可以采用集体演讲的训练方法,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以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为目的。此外,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互助式心理激励,这种激励方法是指在学生之间所进行的激励手段,通过给予学生积极的刺激,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社会生活。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会正确的看待自己,一般来说,“优秀生”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容易妄自菲薄;而“学困生”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容易固步自封。实际上,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愿望,也具备一定的自我分析、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我评价的能力,但是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深刻,需要别人帮助自己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因此,开展互助式心理激励,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彼此给予彼此积极的刺激,使他们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从而获得共同进步。最后,组织学生开展互助式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一般是指受到专业心理学教育和训练的教职人员,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情况,结合社会实际需求,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与理论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促使学生愉悦的认识自我和社会,从而学会有效调节自己,克服多种心理障碍,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获得最理想的自我适应,以逐步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互助式心理辅导意在让每一位学生在获得辅导的同时,能够充当相应的辅导者,给予其他学生以帮助和开导。开展互助式心理辅导一定以相信学生为前提,虽然学生并没有受到专业的心理教育和训练,但是他们却拥有最真诚、最热情的本质,在同龄学生之间存在心灵上的兼容与相通,所以容易产生共鸣,因此,运用互助式心理辅导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开展好辅导与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生正值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再加上社会大环境的日益变化,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考前焦虑、青春期烦恼、学习方法的困惑等。所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加强心理辅导课程和方法的渗透以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心理咨询与辅导方面的服务,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相应的心理辅导老师,以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此外,针对性开展心理教育讲座。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具有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教育的讲座,解决各年龄层次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比如高一年级的学生主要面临适应性问题,所以我们要以心理素质的养成作为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高二年级的学生主要面临能力和特长的培养问题,所以我们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高三年级的学生主要面临就业和升学方面的压力和迷茫,所以我们要以就业指导和升学指导为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定期开展心理讲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四、密切联系社会与家庭,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学校的事情,也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密切联系社会与家庭,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为一体的教育网络。学校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加强与社会和家庭的联系,努力培养学生从社会和家庭中吸取正面影响的能力。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心理教育,帮助家长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促使家长主动与学校联系与合作,共同打造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此外,学校要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社会力量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层次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高中的心理教育会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广大心理教育工作者能够勇于探索,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教育,就一定能将心理教育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篇3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共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53例,男女比例26:27,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38±2.46)岁;对照组53例,男女比例28:25,年龄4-12岁,平均年龄(6.87±2.51)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监测患儿体征,必要时采取药物辅助治疗。研究组予健康教育护理:患儿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其监护人进行哮喘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包括哮喘诱发的病因、疾病的预防措施、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基本哮喘急救知识等,使其帮助患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为患儿出院后的继续康复创造有利的生活环境。对患儿的教育则考虑到其年纪较小,知识接受能力较弱,因此知识教育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例如借助动画、儿歌、卡片、游戏等方式进行知识教育,并注意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害怕、紧张情绪,让患儿在轻松的心情下接受相关知识教育。

1.3疗效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监护人对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医护人员设计哮喘相关知识测试题,由患儿监护人进行回答,正确率80%为非常了解;对患儿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哮喘复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1]。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 18.0软件包统计分析,一般资料应用标准差(x±s)完成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完成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完成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患儿监护人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对比

研究组患儿的监护人中,对健康知识非常了解的共46例(86.7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0例(18.86%),比较差异明显(P

表1两组患儿监护人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对比[n(%)]

2.2两组患儿随访末期的哮喘复况

研究组的疾病未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2两组患儿随访末期的哮喘复况[n(%)]

3.讨论

篇4

我国自四十多年以前就开始开展针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教育课程,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教学中,总体教育体系并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教学知识总是零散地分散于各类学科教材之中,而近十年发展以来,由于教育部门对于小学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已经逐渐出现了专门化、系统化的小学健康教育教材。

随着社会教育内容与教育模式的发展需求,目前国际以及国内的教育力量对于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总体上看,小学健康教育正处于蓬勃向上的发展状态,但是小学教师对于健康教育课程中“健康”二字的概念却没有进行深刻化理解。小学健康教育课中的“健康”究竟是指代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所界定的 “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方面的良好状态,不仅仅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还是说其所指代的是一种意味着“没有疾病”的健康状态,小学执教者对此说法莫衷一是,而这种观念认识上的不一致也可以说是造成我们目前小学健康教育总状况散乱无章的根本原因。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国内的执教者在开展小学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其所侧重的还是对于小学生预防疾病能力的培养,即在课程性质上与卫生常识课极为接近。而对于小学生的一些情绪困扰的开解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整体上目前我国小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健康教育本身所应具备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为了让我国目前所开展的小学健康教育课能够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下面,本文将从如下几方面对如何开展小学健康课提出建议。

二、就如何开展小学健康课的几点措施建议

1. 处理好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其求学阶段,他们不仅仅要接受语文数学等基础知识性课程,也要接受健康教育课程,而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在同时接受多门课程的过程中对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一个较好的接受度,教师和学生就必须同时关注于健康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类交叉性课程,其所涉及的知识层面是极为广泛的,包括教育学、社会学、传播学以及美学在内的多重学科,因而教师应当通过适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明白健康教育与他们所接受的其他学科知识本质上是密切相关的。虽然由于学科的交叉性与知识内容的重叠性,可能会导致小学生的学科教材上出现重墨交叉的情况,即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学科教材上反复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教师就应当从学科的教学目标出发,要让小学生知道不同的学科有其不同的学习重点,比如生物学中所教授的细菌只是为了介绍这一生物物种的存在状态与特点,而在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向学生讲述细菌的概念,则主要是为了让小学生明白注意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学科教学目的的阐述才能将各个学科进行明确的学科特点区分。

2.对小学生的健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

判断小学生的精神心理状态是否正常,我们往往从小学生以下几方面的状态来考察:首先,我们要判断小学生是够具备充沛的经历,能够对日常生活中以及学习中的一些压力从容应对;其次,小学生是否保持愉快开朗的心情;再者,小学生是否拥有比较正常的人际关机,在群体互动中是否收到信任与欢迎;最后,小学生自身的注意力是否比较集中,有没有出现身体不适等现象。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其今后的成长路程是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因而小学教师与相关教育部门必须对其引起重视,通过合理的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指引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目前多数小学生为独生子女,因而其性格上总体教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与情绪上的自我疏解能力都比较弱,而这些能力与素质都是关乎小学生未来成长状态的重要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与性格往往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对于小学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健康教育的授课教师应该通过分阶段心理辅导教育,帮助小学生渡过青春期这一人生中的危险年龄阶段。

3. 强调师生的参与意识,重视评价和设计

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来说,卫生科学应当是其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健康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而这种健康不仅仅指代于生理上的无疾病状态,更强调于其心理上的健康。小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教学作用将其作为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桥梁。具体来说,小学教师不仅仅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榜样,更需要在日常生活细节中让学生感受到健康行为的重要性,只有自己以身作则做好了表率,学生才会遵从教师的教学指引。例如在教授“节约用水”这一课程时,小学教师不仅仅需要在课堂中向学生介绍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以及实际行为范例,更应该在于学生相处的日常生活细节中注重节约用水,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卫生健康习惯,而这对孩子来说将会终身受益。

三、结语

总的来说,开展小学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言行与卫生习惯,因而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是与该教学目标所一致的。我们可以说,在小学生的整体教育中,由健康教育课所带来的教育影响效果是其他课程所无法达到的,而健康教育为我国培养四有人才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5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校学习生活中,广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即将成熟而并不成熟的阶段,并为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心理急容易出现扭曲现象,这一点从很多事例都可以证实,而大学生正处于学业、恋爱以及即将面临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保持强劲心理素质尤为重要,所以此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能效。与此同时,又有很多实例表明,心理健康且心理素质过硬的同学在处理挫折、困难时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不容易被情绪所引导思维,而且学习成绩及学习质量也都很高。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规范学生思想道德及行为习惯,很多高校学生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大都是由于自身心理素质过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因此在处理事件的时候较为偏激,没有正确的判断能力,严重者甚至构成犯罪。所以,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首先需要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着手,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全面发展做铺垫。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不足

现在大学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很多院校对其重要性认识仍有待加强。首先,由于大学阶段学生都主攻自己的专业课程,没能认识到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为其以后工作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重视度远远不足,当前呈现出表面化工作问题和形式化工作问题等,未能够有效处理部分问题,实际工作任务也没有落到实处上,加之教师自身素质局限性现状存在,尚未达到预期要求标准,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缺失,使得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得到顺利开展和有效延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促进受到了严重阻碍。

2、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很多相关教育部门往往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心理素质偏低,接受能力较弱。因为大多数高校普遍认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重要,此种认知偏差存在致使健康教育结构体系构建流程出现问题,不合格、低效率的管理频发。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相当重要的,大学阶段是面临就业的最后时期,如今社会发展较为形式化,如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心理素质过低,就无法在社会和工作中立足。

三、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基础

教师是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业有很大帮助,同时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性。相关教育部门应重视师资的专业水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聘请专业的教育人员,无论是个人素质或者思想上都要满足教育要求。各院校在聘请教师时,要设定严格的考核内容,以此来筛选综合素质优越及专业水平优秀的教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高校领导要实施监督,检查教师在工作中的行为和态度,并通过听课形式了解教师的整体水平。在主科教育与心理教育中要分工明确,不能两者身兼一职,必须保证教师的专业性,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传授学生知识。较为正确的操作方案便是对专职教师进行系统化理论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综合保障教师心理素质等能够达到讲师要求,校方应定期组织和开展一定的演讲活动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去丰富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和专业理论知识,为后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优良基础。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和谐教育氛围

目前我国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并不健全,教育模式亦比较单一,同时教学氛围还需有待加强。因此,学校相关部门需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多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宣传,组织成立心理健康小组、公开健康讲座,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与安排,循序渐进的提升高校学生群体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完美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务任重而道远,其教育实施途径仍需不断开拓创新。因此,各院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到日程之上,坚持以人为本教学原则,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为日后学生工作和生活等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蒋钦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健康教育是现代医院对护理的要求,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改善人们的健康行为,从而防治疾病,增进健康。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出现,许多慢性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开展健康教育对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我科对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进行健康教育,进行护理干预,从而降低患者患院次数及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收住10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随机分为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在38―70岁,筛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2013年最新版COPD诊断指南》的诊断标准[1]。

1.2方法。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定期组织病人召开公休座谈会,征求病人对医院及工作人员的意见和要求。出院后保持联系,在随访时对病人的问题给予解释,但不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入院病人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文化程度制定健康教育方案,住院期间,由医生护士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方案内容,出院后2月随访一次,3月跟踪随访教育一次,引导患者建立自我健康行为,提高长期的自我管理能力。

1.2.1健康教育方案的内容。

(1)一般知识,由责任护士对入院病人进行评估并填写入院评估表,并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入院介绍,包括医院环境及注意事项,作息制度,病人住院须知,探视制度,安全制度,建立护患互信关系。让患者了解COPD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有些危险因素有关,如吸烟,被动吸烟,先天易感基因和后天获得的易感性及生活方式有关。然后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指导方案,其中包括合理的膳食,少食多餐,低糖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多食瘦肉新鲜蔬菜水果,以提高免疫力,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给予充足的能量和水分每天饮水量1500毫升以上,有利于呼吸道粘膜的湿润,使痰的粘稠度降低,以利于排出,同时,少食产气食物,如豆类薯类,以免腹胀和呼吸困难。

(2)心理指导,COPD患者长期患病影响工作和生活,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悲观等不良情绪。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特征及时给予疏导,并做好家属工作,给患者精神安慰,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责任护士对急性发作期,有发热呼吸急促的患者取舒适或半卧位,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房内禁止吸烟,对有明显咳嗽咳黄痰发绀的重症患者给予心点监护,定时测量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压,并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测量及监护的意义,以取得配合。

(4)合理用药,控制感染,住院期间指导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出院时教会病人学会自我监测病情变化,尽早治疗呼吸道感染,可在家中配备常用药物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5)避免接触危险因素,即吸烟,被动吸烟,化学粉尘等有害物质,天气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

(6)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如慢跑,打太极拳等,以提高呼吸道对外界的抵抗力。

(7)呼吸功能锻炼,主要是腹式呼吸[2]如病人情况许可,可取站立位,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于胸部,吸气时尽量挺腹,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一般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每天2次,每次10―15min,如环境允许也可以唱歌,唱戏,吹口哨,同时锻炼了呼吸功能,也活跃了情趣。

(8)COPD缓解期主要运用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进行食疗。本病以肺脾肾三脏功能虚为主要临床表现,分为肺气虚型,脾肺虚型,脾肺肾虚型。肺气虚型用黄芪,白术,防风煎水当茶饮,可以长期应用,肺脾虚型运用西洋参,陈皮泡水喝,还可以用柚子炖鸡喝汤吃肉,一周一次等。肺脾肾三脏均虚者用鹌鹑肉桂煲汤一周一次,羊肉泡馍一周三次等。肺肾阴虚者用百合炖鱼,一周二次。

(9)严重缺氧发绀患者坚持长期家庭氧疗,每天吸氧10-15h,吸氧流量1-2L/min,即持续低流量吸氧,并告诉患者及家属氧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10)叮嘱患者不宜去高原地区。

1.2.2评价方法。所有病例随访4年,观察COPD的住院次数与并发症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X2检验。

2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COPD的相关知识及生活方式,呼吸功能锻炼,体育锻炼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住院次数及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结论

表明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提高了认知水平,可减少COPD并发症及住院次数。

4讨论

4.1COPD是一种气流受阻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转,成进行性发展。但是,是可以预防和控制发展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本病的主要病因,治疗目的及康复过程,掌握了自我防治的知识和技能,重视了生活环境和细节对疾病的影响。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使患者常常失去治疗的信心,因此,让家属知道心里安慰的重要性。上表显示,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不间断的健康教育,可减少急性发作,延缓病情发展,提高了生活质量。实验组并发症及住院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4.2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从入院至出院后的跟踪随访,可以帮助认识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预防和治疗同样重要,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建立了长期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

4.3健康教育价值体现了护理工作的水平,体现了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技术含量,同时,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知识科学价值,使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相应得到体现。

篇7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常受到一些问题的困扰:一是学业问题,如升学受挫、考试焦虑、成绩不理想、需要休学等;二是人际关系问题,如交际恐惧、与教师同学关系不好等;三是青春期性问题,由青春期的性成熟而带来的心理问题,如性幻想、、对性成熟的焦虑等;四是家庭问题,如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离异等;五是由个人身体缺陷而引起的心理问题。因此,要针对这些问题,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如,对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入学心理适应教育、学习动机教育、学习兴趣激发、人际交往心理教育等;初二进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挫折心理教育、青春期性心理教育等;初三进行心理疾病防治、心理挫折承受、自我心理调节等教育。除确定内容外,还要选择有效的教育模式。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重在教育。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成一种“教育模式”,首先在于它发挥了学校教育的特点:一是拥有良好的育人环境、严密的组织系统、专门训练过的教师以及学生群体。二是指它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促成其心理健康发展,其目标不仅仅在于治疗,还重在预防与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区别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辅导。

篇8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慢性疾病,在糖尿病治疗中,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之一,它能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有效的饮食控制能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但目前对糖尿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较少,从护理角度进行的糖尿病饮食依从性研究更少。为探讨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的有效教育方法,我们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了延伸护理服务,即住院病人出院以后,在社区继续实施强化饮食教育并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实施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12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83例,且分别居住在武汉市武昌区昙花林、戈甲营、花园山、中医学院等8个社区。排除对象:①恶性肿瘤;②语言沟通障碍如老年痴呆或有精神障碍疾病;③严重脏器功能衰竭或预期生存时间短于1年。随机或者分为观察组(145例)和对照组(138例)。观察组男性69例,女性76例,年龄49~72岁(50.28±5.22)岁;病程0.5-11.5(3.8±1.65)年;出院时空腹血糖5.42-8.18(5.83±0.84)mmol/L;并发症及并存疾病:高血压84例,高脂血症42例,缺血性心脏病35例,脑卒中14例,周围神经病变9例。对照组其中男性64例,女性74例,年龄37~81(49.58±4.89)岁;病程0.4~12.593.7±1.77)年;出院时空腹血糖5.55-8.26(6.18±0.79)mmol/L;并发症及并存疾病;高血压79例,高脂血症39例,缺血性心脏病34例,脑卒中12例,周围神经病变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出院时空腹血糖、并发症及并存疾病、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接受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心理教育、饮食治疗教育、运动治疗教育、药物治疗教育、自我监测与并发症防治知识教育等。出院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将其性别、年龄、病程、体重、电话、家庭地址、通讯地址等基本情况登记入册,专人微机管理,出院时发放医患联系卡;开通热线咨询电话,由专科护士或主管医生随时解答出院患者咨询的糖尿病相关问题。观察组出院后,由原病房专科护士负责制定延伸强化饮食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专科护士定期深入家庭对患者及家庭主要护理人员进行饮食专项指导,继续强化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重要性、饮食营养学有关知识、糖尿病饮食治疗的注意事项、食物交换份知识及如何根据食物交换量表来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督促患者按医嘱进行饮食治疗,并解答患者在饮食治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参考任伟等的方法制定个性化的膳食卡,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安排。患者出院后第一个月每周回访一次,第二个月每2周回访一次,第三个月末回访一次。②每个月组织一次饮食治疗专题讲座,每次3~4h。课间开展医患和患患互动活动,患者之间就饮食治疗相互提问,回答正确的予以鼓励,回答不全的由其他患者或医护人员补充。请饮食治疗取得明显效果的患者传授心得和经验,以利于加深相关知识的记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评价方法

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饮食认知状况及饮食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①饮食认知状况,依据悉尼大学糖尿病教育中心的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测试表及糖尿病饮食相关知识自行设计糖尿病饮食认知状况调查表,共15个条目,计分0~5分,得分越高认知度越高。②饮食治疗依从性评价调查表,内容包含能否按计划控否按时定量进餐、能否称量或准确估量食物、能否使用食物交换量表安排饮食4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1~4分分别表示根本做不到、偶尔做到、基本做到、完全做到,总分4~16分,得分愈高,表明饮食依从性越好。问卷调查由专科护士完成,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解释问卷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鼓励患者自行填写,文化水平低或视觉障碍者由护士负责询问并完成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283份,均有效回收。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5软件处理数据,采用测量的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饮食认知评分比较,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饮食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其规范性治疗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自我监测等五个方面,其中饮食疗法是基础治疗之一。糖尿病的饮食控制要求患者合理控制膳食,做到控制每日总热量,按比例摄入营养物质,定时定量进食,必要时加餐。研究表明,饮食治疗依从率高者其并发率低,可见,提高饮食治疗依从性是糖尿病护理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健康教育模式单一,患者饮食认知、家庭社会支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饮食治疗的依从性并不理想,贾芸等研究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良好者仅3.5%,潘杰等报道,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良好率仅28.57%。本课题调查发现,283例糖尿病患者采取不同措施进行饮食控制者251例(占88.69%),虽高于潘长玉等的调查(72.7%),但饮食依从性平均总得分与总分的比值仅为0.44,说明患者的饮食治疗依从性依然比较低。

篇9

        1  健康教育方法

        1.1 书面教育  制订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手册、知识卡、健康教育指导卡,发放至患者手中,让患者有直观的感受。

        1.2 口头教育  由病房护士对所负责的病人,按入院、住院、出院三个阶段进行一般常识的健康教育。包括入院须知,医院环境,规章制度,各种检查、治疗、护理、康复等指导。

        1.3 进行示范性教育  护士亲自向病人或家属演示一些功能锻炼方法,某些器具的使用,各种训练,深呼吸和咳嗽排痰的方法等。因直观易于掌握,从而保证患者准确执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4 因人而异实施健康教育  适当运用方言,对知识缺乏及老年病人进行反复教育。

        1.5 出院教育 作好详细的出院指导,发放健康教育指导卡。详细记录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家庭关系、疾病名称、治疗情况、出院时状况等。对有电话的病人经常保持联系,随时解答病人所提出的问题,对无电话联系的病人,则采取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定期进行宣传教育,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

        2 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1 满足患者的需求  

篇10

一、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构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不仅有利于真正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发展,同时也是对消极心理学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警醒。这样,有利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进行科学的整合优化。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多遵循“心理现象解读一心理问题分析一探究应对策略”的单一教育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狭隘单调。这种消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病理模式偏离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与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偏离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目标。而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每个人都有发展自我、促进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和积极的潜在的巨大心理能力,这种价值取向对于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在以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工作中,也强调要建立互相信任的、尊重的、平等的咨访关系,但因受到消极心理学的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还远没有建立起这样的关系,还需我们进一步改变思维,继续努力。积极心理学认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成长中的、发展中的个体,而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摆正心态,一方面要积极接纳学生,积极看待学生,平等地尊重学生,同时,要理性地审视自我,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重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师生关系,理性构建积极的双向互动、共同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关系。在传统心理学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采取的途径与方法也不外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咨询、开设专题讲座等。积极心理学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积极情感,认为每个人都存在巨大的潜能,都有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这种积极的人性观决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利用一切积极资源,形成聚合优势,必须渗透在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的全过程,辐射大学生活的每个角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应该更加多元,更加宽广。

二、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开展,已经从一定程度改善了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预防各类因心理状况引发的恶劣事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后知后觉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起到的实际作用却不敢让人苟同,他们往往缺乏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于未来的恐惧和无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心理健康工作并没有着力于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因此如何深刻的理解积极心理学的内涵,有效的应用于心理教育工作,让积极心理学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我们主要探索的问题。

篇1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7岁~75岁,平均年龄(50.32±8.08)岁;病程3年~20年,平均(8.7±3.2)年。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6岁~76岁,平均年龄(51.54±7.17)岁;病程2年~21年,平均(7.9±4.1)年。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整体护理,即指导患者按时用药,严密监测其血压,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时处理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具体为:①疾病知识健康宣教。将高血压的相关知识详细告知患者,内容包括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并发症,同时指导患者测量血压。②心理健康教育。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了解其心理变化,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缓解其不良心理和情绪,积极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鼓励患者学会倾诉不良心理和情绪等。③用药健康教育。将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内容包括常用药物、用法用量、常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同时将按时用药的目的详细告知患者,并叮嘱其严格遵医嘱服用药物。④生活方式指导。告知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促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叮嘱患者均衡饮食,食物应当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能暴饮暴食,且严格禁烟禁酒等。

1.3观察指标观察对比2组疾病知识掌握度以及护理效果。护理效果包括生活方式健康率、按时用药率、症状改善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篇12

面对现代人们日益重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中职体育教学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因此,为了中职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应当重视中职体育的教学,找到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1]。因此本文将针对中职体育教学进行系统的分析,指出当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系,并且给予其教学的意见。望给实际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分析中职学生心理

 

1.中职学生特点

 

首先,中职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在小学和初中因为学习方法不明确导致学习信心不足是中职学生所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2]。因此,进入职校以后,学生在心理无法摆脱自卑的阴影,自信心难以树立。

 

其次,在学生交往之间会出现特殊的“小帮派”现象。职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并且大部分经历相同,使他们在能够得到很好地沟通。因此,很容易形成 “小团体”的现象,这种现象如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会导致整个班集体出现不良现象,不利于教师对班级的管理。

 

再次,职中学生对自我的意识不够健全。对于在自己身上发生的问题,不能够正确摆正自己在“矛盾”中的位置,不能正确公平的剖析自己,面对困难和错误以逃避为主。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正确的评价。

 

最后他们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根据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都具有较强的虚荣心和表现欲望。通过表现自己,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而受到应有的重视。得到心理方面的满足。

 

2.心理健康的定义

 

从心理学方面广义来说:心理健康就是一种高效并且让自己感到持续的愉悦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基本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保持一致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能够与他人和社会保持一致。并且现在大部分中职学生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3]。

 

3.中职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1)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生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青春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正是中职学生的“过渡时期”。在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个体开始从儿童进入青少年,其身心变化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性成熟的开始,身体的发展,让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出现独立的需要。产生这种矛盾,学生特别需要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疏导。因此中职学生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和家长注意其心理健康的建设。

 

(2)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社会教育的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教师不适当的教育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陷入紧张、焦虑,担忧等不平衡状态。导致学生在关键时期出现心理亚健康等不好的状态,影响学生的学习。

 

(3)教师是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传授者,许多的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出现在青春期和小学时期。教师的行为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二、中职体育教育

 

1.中职体育课程性质

 

其课程是以身体的练习为主要手段,游记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两门学科的相关的内容,促进中职学生的体质和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的综合类学科[4]。是实施素质型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途径。

 

因此为中等职业技术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任务式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不断的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包括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学生体质素养,全面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2.中职体育教育的改革

 

传统中职体育教育主要注重对于体育技术和身体训练的的教授,而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振聪传统的功能向发展性的功能进行转化,利用对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对能力和情感体验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社会性,有利于学生在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并且通过老师在活动课上的传授,具有自主功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

 

3.中职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所追求的目标是相互一致的。通过体育可以树立良好的健康社会行为,并且可以作为生活和学习压力的解放。

 

其次,体育教育都遵循一个健康三维观,是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培养综合人才的重要课程。并且在体育课程中又是以“活动课程”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已达到从从内到外的教育效果。

 

通过对体育课程中对身体健康的训练,达到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实习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等的健康理念。以身体训练为主要的渠道,将其转化为提高自身的能力,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了解与体育相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认识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具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提高抗挫能力。缓解性格差异导致的心理冲突。并且通过体育运动的竞争意识,领悟积极进取的稳定心理状态的重要意义。

 

最后,能够学会有意识的通过轻松,休闲的体育活动进行心理调节。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和合作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协调沟通能力。

 

三、结论

 

篇13

早操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此,我想以两个具体事例说说自己的想法。

【例一】年级:小班。道具:圆形硬纸板。音乐:《奥尔夫音乐》《滴答滴答下雨啦》。早操内容:小朋友们跟着音乐,手握方向盘(圆形硬纸板)做开车、刹车动作入场,排成一个圆圈,双膝跪坐在硬纸板上,做搓毛巾、挤毛巾、洗脸等动作;站起来边扭屁股边做刷牙、漱口、洗澡等动作;围着圆形开车,盘腿坐在硬纸板上,拍腿、吹泡泡(由小变大)等;站起自由游戏(变着花样玩纸板,有的抛、有的滚、有的把纸板放在背上驼着走……)。表演:打雷(听到“轰隆隆”“轰隆隆”的打雷声,小朋友们赶紧用纸板顶在头上当雨伞)、刮风(左右摆动硬纸板)、戏雨(拿着纸板一蹲一站)、雨停了(露出笑脸转一圈)。开车退场。

【例二】年级:大班。道具:手翻花(红黄蓝三色)、四块小毛巾。音乐:《最美的光》《丢手绢》。早操内容:1.徒手操:《世界真美好》。2.玩丢手绢的游戏:全班幼儿分四组,排四个圆圈,玩丢手绢的游戏。3.手翻花表演操:幼儿排成纵队退至最后,打开手翻花进场,两排两排依次蹲下,蹲下的同时手翻花变色;两队两队站立,又变成另一种颜色;变成太阳形状,变成另一种颜色,轮流站蹲;变成两个大圆,圆变大变小(圆圈变大时,手翻花放胸前往后退;圆圈变小时,手翻花举过头往前走);变成纵队。连续变色,结束。

从以上两例中可以看出,例一是运用自制的、经济又实用的道具,创编器械操、玩游戏,让孩子借助道具在游戏中练习走、跑、跳、钻等动作,既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又发展了幼儿的各种动作,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例二选择的道具手翻花(网购现成的),有三种颜色,主要是变换队形、翻手翻花变颜色,幼儿重在表演,给人整齐优美的感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是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早操是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逐步实现幼儿运动能力与体能的不断提高是早操的主要目标。要达成这个目标,创编幼儿早操时需做到如下几点。

一、合理选择与运用道具

合理选择道具。开学初,小班年级组长就申请购买泡沫垫,由于商家的货迟迟未到,教师就请家长给每位幼儿临时制作了一块圆形硬纸板替代泡沫垫。在使用过程中教师们发现:圆形硬纸板轻便,又便于收集、整理,适合小班孩子使用。而例二中的道具手翻花,能给人视觉上的冲击,但是由于材料是纸质的,容易坏,只要有点风,手翻花就会变形,修补是兵家常事,大大影响活动的效果。又比如,有的班级申请购买呼拉圈,事实证明,购买的呼拉圈使用不久就会变形,那么可以考虑请竹器行的老板用竹子削成竹片,做成固定的大小圈,再在竹制圈上缠上布条或即时贴,既美观、轻便,又耐用。

一物多用,选择可玩性的道具。例2中的道具手翻花,只可以用来变换不同颜色,不具可玩性;例一中的硬纸板可以用来做器械操,还可以变着花样玩,做到一物多用、一物多玩,真正达成道具在早操中提高幼儿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的作用。

二、科学创编幼儿早操

根据健康教育的目标,激起幼儿活动兴趣与发展动作成为早操创编必须坚持的两个原则。为了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形式必须游戏化、情趣化,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动作。如《丢手绢》发展了跑的能力,《钻山洞》发展了钻的动作,《跳格子》发展了跳的动作……

做操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幼儿的动作,创编的早操动作必须符合各年龄段的幼儿。如小班早操宜简单、易学和富有趣味性,动作简单、重复。例一中教师与幼儿排成圆圈,跪在硬纸板上做生活模仿操(洗脸、刷牙、洗澡等),坐在硬纸板上做徒手操(拍腿、变大变小),以徒手操和模仿操(日常生活动作模仿、小动物的模仿)为主,围在教师周围,以便教师能关注到每一个幼儿。大班幼儿的身体发展及生活经验比小、中班幼儿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可以根据他们的能力创编一些富有艺术性的早操。如例二创编的表演操,重在表演,弱化了动作的发展。可见,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段编排早操,才能达到全体锻炼、提高的目的。

三、巧妙融入特殊元素

融入特色。“根植民间文化沃土,打造本土教育特色”是我园的办园特色。江苏如皋素称木偶之乡,各种木偶(布偶:布、手套、袜子等均可制作;纸偶:用各种材质的纸制作而成;小塑料筐、塑料篓、水舀等可装扮成各式娃娃)、脸谱(利用废旧铁饼干盒的盖子,上面装上六个乒乓球,在盖子的面上贴上脸谱)成了道具,有的班级创编小木偶操,有的班级创编京剧表演操,将本土文化与民族艺术都融入早操创编之中,让孩子们既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又发展了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