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icu病人护理要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12日-2010年7月7日icu住院患者50例,及2010年7月12日-2010年9月5日ICU住院患者50例口腔情况,两组都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异常的患者。按口腔清洁度:(5分)0°:清洁;(4分)Ⅰ°:舌苔厚;(3分)Ⅱ°:Ⅰ°和/或有血迹、食物残渣、污物、痰痂;(2分)Ⅲ°:Ⅱ°和/或溃疡、出血 (1分)Ⅳ°:Ⅲ°和/或口腔分泌物培养阳性、霉菌疱疹生长进行统计。
1.2 方法
设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制作查检表收集资料,对两组口插管患者的口腔情况进行效果比较。
1.3结果
1.3.1口插管病人口腔清洁度由改善前的3.38分提高至改善后3.80分。见下图。
1.3.2 正常口腔病人口腔清洁度由改善前的3.91分提高至改善后4.23分。见下图。
2 采取的改善措施
2.1科内组织一次读书会,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用实例资料说明口腔护理重要性;通过PPT讲解口腔清洁度分度方法、图片辨认方式进行强化训练;讲解《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操作程序改进》(2)中的口插管病人口腔护理流程及每一步中应注意的要点,各种口腔护理液的选择,各种异常口腔的处理,并发放书面文书,每人一份。作为口腔护理考核内容。
2.2对全科护士进行口插管病人口腔护理操作培训并考核,成绩90分以上。
2.3对护理员进行口插管病人口腔护理操作配合培训并考核。
2.4口插管病人每天早上6:00左右口腔护理一次,下午13:00口腔护理一次。选择正确口腔护理溶液进行口腔冲洗后用纱布擦洗的方式进行口腔护理,要求冲洗液量每次不少于100ml。2.5护士长每周不定期进行口腔护理质量检查二次。
2.6护士长每月抽考二名护士进行口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操作。口腔护理操作不合格者,检查发现异常口腔未作处理者,处理不当者,责任护士扣1点,全年累加10点者,影响年度护士行为考核。考核结果与个人经济效益挂钩。
2.7上述的具体改善措施列入标准化,作为新进人员入科培训内容,每位护士必须过关。
3 小结
口腔护理在ICU的显得尤为重要,其复杂性让很多护理人员不能很快适应,无所适从。而且口插管的口腔护理与病房里的普通口腔护理有很大的不同。ICU的工作繁忙,有些责任心不够强的护理人员往往不能按正规程序操作,往往都是草草做完了事。经过系统的陪训,加强考核,不定期抽查,口腔护理的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有很大的提高,提高了对口腔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了口腔护理的规范化操作的习惯。把培训考核列入标准化,并运用PDCA的方法不断的改善和发展,在今后能取得更好的口腔护理的效果。
篇2
结论:ICU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极其重要。
关键词:ICU心理分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53-01
重症医学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术后重症监护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然而对于患者而言,ICU病房能够带来很重的精神压力。ICU术后患者病情危重,再加上处于病房内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容易使患者产生消极心理,从而降低患者机体防御的能力,最终可能引起并发症或加重病情。对此,ICU病房中的护理人员应具备娴熟的护理技巧,同时要对患者出现的异常心理进行及时判断,以控制不良情绪的发展及病情的恶化,从而促进ICU患者的病情康复及好转。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的120例ICU术后患者,男69例,女51例,年龄最小为半岁,最大为81岁。ICU治疗的平均时间为53.85小时,机械通气的平均时间为13.76小时。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ICU治疗当中,2例在转院后死亡,其余117例均得以治愈。
1.2方法。在患者病情得以稳定后,采用自设的调查问卷收集相关的心理资料,调查方式为访问调查,随后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得出结论。
2结果
在120例患者中,100例存在担心及恐惧心理;93例存在紧张心理;90例存在孤独及抑郁情绪;61例患者容易发怒及烦躁,27例患者存在绝望心理。
3讨论
3.1ICU术后患者的心理分析。ICU术后患者的心理常复杂多变,且合并不同的心理现象,本研究发现ICU术后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存在恐惧及焦虑心理。当患者进入ICU病房之后,清醒时发现多种治疗管道留置在自己身上,病床四周则是排列着陌生机械,护理人员也是陌生的,因此容易感觉到自身患有严重且危险的病情。特别是当发现ICU护理人员统一佩戴口罩及帽子时,更容易出现恐惧及焦虑心理。第二,存在抑郁及烦躁心理。因治疗的过程中,需在患者气管中插管,导致患者无法使用语言交流,在自身需要及心理感受方面得不到很好的表达,再加上躯体存在患疾、活动受限及导管刺激,让患者出现烦躁及抑郁情绪,一些不能忍受的患者会强行拔管,严重影响治疗的进行。第三,存在淡漠及孤独的情绪。因患者对于ICU病房的环境不甚了解,且在ICU病房内禁止家属陪护,患者无法同他人进行语言沟通,治疗所用的各种管道对身体活动起了限制作用,以上情况容易导致患者在心理上出现孤独感。第四,存在绝望与悲观的情绪。ICU患者多经历过重大手术创伤,在手术后,因病情不容易稳定,在疾病预后及治疗费用方面,常会引起患者的顾虑,一些患者便由此出现了绝望与悲观的情绪。第五,容易出现综合心理反应。ICU术后患者的心理极不稳定,一些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心理状态。早期心理状态可能主要为抑郁、烦躁,而后期则可能发展成为冷漠及孤独。
3.2ICU术后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通过分析ICU术后患者的心理后,发现其心理极为脆弱,如不加以特殊的护理,极易导致心理失衡,进而对治疗造成影响。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出以下护理要点。第一,术前应重视访视即将进入ICU的患者。实践证明,如ICU护理人员在术前一天为患者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产生恐惧心理的几率。第二,应重视与患者通过非语言进行交流。ICU中的患者多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无法采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因此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其口形、手势及表情等来判断患者的需求,也可让患者通过会话卡、手势、点头及摇头来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采用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能将患者的痛苦与负担减轻,此外,也应明确告知患者待呼吸得以改善及拔管后,仍可使用语言来进行交流。第三,对ICU的环境进行改善。因ICU中有较多的仪器设备,容易带来恐惧心理。所以,应为患者创造一个相对人性化的环境。护理人员应尽量关掉暂时不用的设备,调小监护仪声音。保持室内光线柔和,并在患者视野范围内放置其熟悉的物品,以减少恐惧;将被污染衣物及时更换,并保持舒适及整洁的环境。第四,维护ICU术后病人的自尊心。应在获得患者同意及合作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治疗操作,因此在操作之前要向病人说明相关的操作步骤及目的。此外,如需患者暴露身体进行操作,则要以屏风或拉帘遮挡,,并尽量减少患者全身的时间及次数,以保护其自尊心。第五,给予患者一定的情感支持。因在ICU中,没有家属陪护患者,因此,护理人员要以亲切的态度让患者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如患者的病情发生反复变化,则护理人员应以沉稳及熟练的态度与技术赢得病人的信任,向患者介绍成功的手术病例,并说明病情发生变化是正常的,不必过度担忧;要让病人明确积极心态可促进康复。另外,可根据病人的病情发展,允许短时间内家属探视病人,以减轻其抑郁感及孤独感。
4结语
ICU护理人员是患者处于ICU环境中的唯一心理支持者,对于患者心理环境的创造与保持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ICU当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还要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反应。及时关注患者,并尽量花费足够的精力与其进行沟通,以及时满足其需要,从而解除产生消极心理的根基。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身心的整体护理,以促进康复。在本研究当中,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ICU治疗当中,2例在转院后死亡,其余117例均得以治愈,说明经过心理分析及相关的护理对于ICU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篇3
ICU夜间护理工作繁琐辛苦、责任重、风险大、思想上不稳定导致不能按规章制度办事,加之病人多数为意思不清者,感情交流疏远等行为改变,严重影响了夜间护理质量,加之病房的特殊性。(1)危重病人多。(2)病情常发生突然变化。(3)急诊手术多。(4)病人意识不清、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5)常规治疗工作和基础护理多。护理任务十分繁重,护理中随时可能发生突变都要独立思考、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处理。
2 方法
2.1合理的排班,突现人性化管理
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护士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1]。根据病人的病情、人数适当增加护士的人数,减轻工作负担,按护士年龄职级来合理安排班次,尤其应加强夜班护理队伍的力量,使护士们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和尊重,有利于心态平衡,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2.2提高夜班护士的技术水平,加强业务能力培训
护理部建立各项考核制度对护士进行定期考核,科内根据护士的资龄建立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进行培训学习,每月进行危重病人的护理查房,讲解护理要点,对新进科护士要制定培训计划,并定期进行考核,让其了解及掌握,努力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专科理论知识,以便更好的进行夜间护理工作。
2.3严格的交接班制度
包括物品交接和病情交接。物品交接主要是指抢救设施和急救药品,尤其是急救用品应交点清楚,以防抢救时手忙脚乱而延误时机。更重要的是病情交接,必须床头交接班,仔细查看病人,认真听取患者的病情、用药治疗和手术情况;仔细查看患者的皮肤、管道,床单位、生命体征、监护仪,呼吸机使用情况。明确病人病情,做到心中有数。
2.4严密巡视病情
夜间加强床边观察巡视、做到眼勤,手勤、脚勤,仔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根据观察到的病情变化进行分析,以提高抢救工作中的主动权,认真及时完成护理记录。
2.5保证充沛的精力
人类正常的生物钟是白天精力充沛,夜晚倦怠,所以大部分人类活动规律是白天工作、夜晚休息[2],而因ICU工作的特殊性,护士夜班轮换频繁,如果休息不好,值班时易出现感觉不灵敏,反应迟钝及分辨能力下降的现象,即影响护理质量又不利于身体健康。保证充沛的精力,上岗后进入角色,对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我院ICU成立以来,由于领导的人性化合理管理,使的各项护理措施及时、准确、落实到位,科内同事的良好团队协作精神,使得我科在建科以来度过了一个个“平安夜”。
总之,由于ICU的患者是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中做到细小慎微,这样才能保证夜间护理质量的安全。
篇4
1 心理特征
1.1 初期焦虑恐惧 由于重症监护病房有别于普通病房,不允许亲属陪护,收住的都是病情危重的病人,患者极易产生恐惧感,缺乏归属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由疾病对患者死亡威胁引起,也可因恐惧手术,担心预后,以及切口疼痛、各种引流管和监护导线及四肢固定,制约了身体的活动,各种治疗处置所致的疼痛、咳痰, 换后的不适,身体各部位的充分暴露产生的不安和羞涩感。
1.2 否认、偏见 多发生在病人经抢救,急性症状得到初步控制,病情逐渐好转,认为自己的病没那么重,无需监护或机械治疗,气管切开后怕以后会留下语言障碍。
1.3 忧郁 一般在4-5天后出现,多见于在职人员种类的病人,这一类的病人怕留下后遗症,担忧以后的工作能力,害怕失去工作、害怕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等因素。护理人员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视与病人的心理沟通,增强病人的信任。避免因技术因素、治疗手段对病人造成的伤害,尽可能缩短病程。调动病人的内在潜力,引导病人恰当地采用心理防御机制。
1.4 睡眠障碍 躯体疼痛的困扰,医护人员说话声,不管大小都有可能影响,有时越小声他越是全神贯注的倾听,各种仪器的报警声,以及疾病本身可能造成的睡眠障碍。
1.5 幻觉 长期睡眠质量差,躯体疾病的影响,容易产生幻觉,严重的会产生被害妄想。
2 护理要点
2.1 针对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医务人员就要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最快的速度加以处理,通过对病人的触摸等肢体语言及语言的沟通技巧,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在ICU病房的安全感,这样可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对刚刚入ICU的患者和家属,应做好入室宣教,尤其是病人,要让他知道家属不在身边陪伴不是不管他了,而是ICU制度需要。家属仍然很关心他。
2.2 ICU监护室的病人受许多因素影响,他们互相转化、互相制约,心理护理复杂,所以护士要善于观察他们的表情和情绪反应,不要在床边谈论患者的病情,发现异常情况时,尽量不要流露出紧张神情,以免给病人增加恐惧心理。抢救病人时,拉上窗帘,避免清醒病人看到抢救场景,对病人产生负面影响,减少对其他病人带来不良刺激。
2.3 由于有的病人做了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他们无法用语言交流,病人只能通过表情、手语和写字来告之躯体的痛苦,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及高度的责任心,多观察病人的表情,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满足患者爱与归属的需要,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手势、口形、表情、语言表达,切忌只注意监护仪器而忽视对患者的体验。进行各种处置前,均向患者事先解释,以取得患者的支持和配合。对不能进行语言表述的患者,如呼吸机治疗、气管切开的患者,可用手或纸笔书写的方式进行交流,及时给予解决,对患者存在的痛苦给予恰到好处的解释等。可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减少患者的精神负担。对于使用约束具的病人,应该向家属和患者充分解释使用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使得他们能更好的理解和配合。
2.4 要把病人的家属和病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护理,指导病人家属的探视情绪,帮助家属稳定情绪,不要把紧张恐惧的心理带给病人。多给予鼓励。避免在病人面前谈论费用问题,以免造成病人的心理负担。
2.5 针对病人的依赖心理 通过护理当中的交往以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巧妙地向患者暗示病情正在稳定好转,身体正在逐步康复,进而改变病人的感受和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使用呼吸机有依赖的患者,要向患者讲解使用呼吸机的原因和现在撤掉呼吸机的原因,让患者能了解自己的病情已经恢复到不用呼吸机的情况,同时告诉他呼吸机会放在床边,如有不适可是随时戴上,以缓解起紧张心理。对于要转出ICU的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同时说明他的病情已经大有好转,到普通病房后继续进行后续的治疗,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2.6 保证病人的睡眠环境,睡眠不仅可以保证病人体力的恢复,还可以使病人放松紧张的情绪,对病人的康复尤为重要。如提供柔软、平整、干净的床铺,高度合适的枕头和厚薄适中的被褥,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姿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夜间关闭日光灯,使用光线柔和的壁灯,尽量使机械声和谈话、走路等人为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集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对病人的睡眠干扰,为病人营造一 良好的睡眠环境。
总之,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疾病的转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熟练的护理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造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良性循环,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不同的心理支持、疏导及疾病宣教,以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创造舒适的病室环境,增进病人对医护的信任,在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佩诚.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78-179.
篇5
1.2 ICU医疗设备设施因素 根据病房的实际需要,本院ICU科室配备了19台监护仪,16台呼吸机,15台微量注射泵,每张床都配有2套中心吸引及中心供氧设备。这些仪器先后购置,有的已陈旧,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当护士在使用这些仪器、医用设施材料时,若事前未发现质量问题或抱着侥幸心理,就会引起质量风险而引起纠纷。
1.3 医院内感染 ICU患者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环境及医疗仪器受污染,这些都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几率。
1.4 护理技术因素 由于ICU工作量大,基础护理繁重,护士常过度疲劳或紧张,会产生厌倦、失望等情绪,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责任意识下降,而产生如下情况:一是观察病情不仔细,没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或突然发生了病情变化,但因临床思维片面、主观臆断而未及时汇报、处理或记录不及时而产生质量风险;二是有些制度如病房管理制度、意外事件报告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造成的风险,没有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三是业务水平低,由于科内低年资护士多,护理业务和专业知识相对缺乏、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等,加上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和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应用,护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日趋增加,因而技术风险也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5 医患沟通问题 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有效沟通,是医疗程序中极重要的一环。由于ICU患者的病情特殊性(患者由于意识不清或人工气道的建立),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医护沟通的难度;有些家属不能理解ICU的有关管理制度,特别是无陪人制度;患者家属对突然丧失亲人会出现极度悲痛反应,出现拒绝、愤怒或抑郁情绪,有些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对导致亲人死亡的每个细节均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对医护人员的矛盾。
2 ICU护理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2.1 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预警机制 我科的医疗护理行为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年龄不一、文化背景不同的各种人群,医疗护理服务具有高风险性。应通过多种渠道的法律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法规知识;分析有工作缺陷的病例,总结经验教训;全面掌握病情,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防范措施。患者外出检查或转科必须有医生、护士陪同;使用镇静剂要密切观察镇静分级并加强呼吸道管理;严格执行住监护室患者及家属告知度、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制定ICU心内直视术后护理规范及约束用具使用规范等,规范护理行为。
2.2 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工作
a ICU病人病情危急,迅速主动接诊,以娴熟的技术实施急救措施,消除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情绪。b给语言交流障碍的病人交流表达的机会,对病人常见问题做成文字卡片或图案卡片给病人看,指出要求。对一些有创伤性的操作,向病人解释其必要性,可能出现哪些不适,尽可能取得病人的理解同意,切不可因与病人的交流障碍,而忽视与其交流。C主动、热情地介绍病人当天的基本情况,耐心倾听亲属的询问,圆满回答亲属提出的问题。在病人活动受限期间,护士尽力保持其舒适,减少不适感,让亲属感到医护人员尽心尽力地照顾关心和治疗病人,尽量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更好地得到亲属的信任和理解。
2.3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护理记录是客观性资料,患者有权利复印。这对广大护士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2]。护士长要注意环节质量检查:a患者入院评估要详细,尤其是外伤急诊患者有多发伤包括皮肤损伤,仔细检查并准确记录,处理及时,并进行动态评估。b每天检查护理记录,如果有缺陷及时修正。c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所有处置、用药全部记录在案,进行效果评价。如遇到抢救患者或紧急情况下用药,可执行口头医嘱,事后一定要督促医生及时补写医嘱,避免护理记录与医嘱不符。同时,鼓励和培养护士间的团结合作精神,能够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操作、处理结果等多问一句话,多进行一次关注,可唤起相互间的深情友谊,弥补工作中的缺陷或漏洞,从而有效地防范护理差错。
2.4 通过业务学习、疾病查房、定期培训和考试,使人人掌握危重疑难病例的观察要点及相应的护理方法,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耗材物资准备充足。ICU的设备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抢救药物认真交接,以免因物品不足、设备器械故障等,导致抢救延误或护理工作受阻引发医疗事故。认真使用各种药物警示标识,除了各种敏感药物标识外,还自制膀胱冲洗标识,胸、腹腔冲洗标识和肠内营养标识,当这些治疗和输液同时进行时,可避免护士接错液体酿成大祸。
2.5 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采用多种沟通方式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患者交流,如写字板、图片、规范化手势语(伸大拇指表示大便,伸小指表示小便,伸示指表示有痰,握空心拳形如水杯表示口渴,握实心拳形如重锤表示疼痛,用手拍床表示想交流,握笔写字式表示想写字)。ICU的护士不能一味依赖监护设备所监测到的各类数据,要学会综合分析判断,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对患者的主诉表示理解并给予恰当的处理。努力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监护仪、呼吸机的报警参数,减少设备噪声,切忌在病房大声喧哗。
2.6 合理配置ICU的护理人员,保持相对充足,合理排班,尽可能地满足不同护理人员的排班需求。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上班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部分优秀的护士送进修学习,满足护士自我实现的需要。护士本身注意劳逸结合,合理营养,积极地调整心态,做一名有强烈责任心,工作沉着冷静,具有独立工作,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好的身体素质的优秀ICU护士。
篇6
护理部自从200*年3月在全院开展“3h”规范化护理服务以来,护理人员以“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营造温馨、舒心、舒适、安全的就医氛围”为宗旨,努力做好护患沟通、礼仪服务、温馨服务规范化。今年1月份,借医院“深化六项措施,营造精神家园,创建品牌医院”活动的东风,更进一步加强和完善“3h”规范化护理服务。通过继续深入学习实施方案,检查措施落实情况等,使“3h”规范化护理服务深入人心。各病区开展护理人员首问负责制、设置温馨服务包、发放健康教育卡,部分病区设立护患沟通热线或按时进行电话回访,深受病人好评。帮助无陪人病人买饭,购买生活用品,代缴押金,陪护危重病人做检查,为病人提供针线、梳子、花镜、书报等生活必需品等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部分,让病人备感温馨。各病区实行弹性排班制,根据病人需求合理安排班次,在工作比较繁忙、病人需求量较大班次增加了帮班,尽可能的为病人增加便利,尽大限度的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进一步完善特色服务示范病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各护理组的专业特点、技术优势、服务特色,挖掘潜力,树立形象,打造品牌,争创健康教育示范病区、温馨服务示范病区、礼仪服务示范病区、心理支持示范病区、技术操作示范病区。我院心血管内科病区经过积极筹备、规范护理服务,4月份顺利通过省卫生厅专家组评审,5月份,被省卫生厅授予首批“山东省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二、提高护理质量,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护理部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质量意识,加强检查、抽查力度,采用全面检查与单项检查相结合,垂直检查与循环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季检查、月检查与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并及时召开护士长会议反馈检查结果,使护理质量(来源:文秘站 )明显提高;坚持护士长夜查房制度,上半年安排护士长夜查房20余次,根据科室工作特点,制定了icu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使专业科室护理质量检查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发现的问题,护理部认真调查,做到问题没有查清不放过,定性不准确不放过,当事人没有接受教训不放过,改进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保证了各项计划的落实,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今年上半年,在全院病人居高不下,护理工作量不断增加,护理人员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无差错事故发生,病人满意度不断上升,实现了零投诉,为病人提供了全面无缝隙护理。
三、加强各级护理人员培训,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加强各级护理人员业务培训,分三个层次: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护理、护患沟通技巧及护士礼仪等内容培训;护士长、教学老师、护理骨干进行新业务新技术等内容培训;三年以下护士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1、加大对三年以下护士进行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培训力度,采用科室专人讲座、现场指导、集中练习、护理部统一组织考核的方式进行,并于6月份组织底理论考试不合格人员补考,拟定于年底进行三年以下护理人员理论及操作统一考试。
2、加强急诊科、icu护士专业理论及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护理人员急诊急救及危重病人护理技术。对急诊科、icu的护士进行了专业理论、技能培训,并定于9月份对急诊科护士进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电除颤、电动洗胃机洗胃等急救技术考核;这些措施的执行,使我院急诊科、icu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危重病人护理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4月份,icu顺利通过省卫生厅专家组的评审,医疗护理工作得到专家组一致好评,被确立为山东省icu专业护士培训基地。
3、对为筹建儿科传染病房、ccu病房、icu扩建床位、nicu规范管理等补充招聘的60余名合同护士,进行初步的培训。
4、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上半年共邀请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护理学院教授来我院进行护理查房四次,组织我院相关科室护士长与我院赴美工作护士李春香(现在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icu)进行了座谈,安排4名护理骨干外出参加学术会议,选派nicu人员一名外出进修(现在北京儿童医院),组织icu、nicu、肾移植、急诊科护士长外出参观等。
上述一系列培训措施的实施,优化了护理人员知识结构,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全面提高了护理人员素质,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病人得到实惠。
四、开展护士岗位技能练兵活动
结合卫生部开展的“全国卫生系统护士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护理部积极开展护士岗位技能练兵活动,印制了《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考核要点》,全院护理人员人手一册,以病区为单位进行训练,护理部另外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在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开展了“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特聘请专家为各病区护士长和带教老师授课并进行技能培训,各病区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再分别组织各病区护理人员进行训练,尽管目前大部分病区处于加床状态,但大家仍然加班加点,训练进行的如火如荼, 在全院形成了“人人学技能,个个是能手”的技术练兵热潮。因为大家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护士技能大练兵,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以扎实的基础和娴熟的技能为病人服务,从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篇7
关键词 :工作模式;ICU;责任护士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75-02
ICU护理工作特点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与急救设备,集中了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任务;护士既是先进仪器的使用者,又处于抢救病人的第一线;护理质量的优劣是ICU救治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响应卫生部2010年在全国系统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就ICU优质护理模式转变提出一些见解与广大护理人员探讨.
1 强化责任制整体护理,分工明确
责任制整体护理是由一种护理工作制度和组织形式,实行由一位责任护士对病人全面连续性护理,使病人得到个体化的整体护理.要求护士为病人提供连续、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
要求患者入院有人迎接,住院有人管,出院有人送.丰富服务内涵,让护理工作更加的贴近患者,贴近临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病人为中心,要求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均由责任护士对病人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由责任护士评估病人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才能实现连续化和延续化的护理,才能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增强了护士的成就感,密切护患关系.
2 优化护理工作模式
2.1 护理记录文书简单化
采用表格化护理记录单,既大大减少了护士用于书写的时间,又将与护理相关的重要信息纳入模版中;对各类护理记录表进行了简化,使护士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接触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与患者加深沟通和交流,为患者提供真正的优质化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要求的同时,达到了护理的最终目的.
2.2 注重人文关切
2.2.1 人文关切探视制度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防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孤独心理是病人常见的心理.本着“以为患者服务为中心”,令患者家属安心、患者满意的宗旨,每周一次1小时探视改为每日固定1小时探视,探视时间床旁只允许有一位家属.进入ICU时,向家属做健康教育,严格控制感染源,探视患者需严格按隔离制度遵守:穿隔离衣、带一次性帽子、口罩、鞋套、抢救回避原则等,让家属清楚患者病情发展,真正为患者做到心理、社会因素的支持,向家属展现ICU护士工作的一角,减少护患矛盾.
2.2.2 护理服务内容公开化
宣传板或墙上公开标明护理服务内容,(1)分级护理标准和分级护理要求,令患者及其家属能正确划分自己的分级,并知道怎样针对病情护理治疗,不仅有利于病情恢复及患者的心理护理,减少护士不必要的宣教,腾出更多时间为患者做病情评估及护理操作;(2)服务内容包括:为患者实施的病情评估结果、存在问题、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教育,做到“心到位、说到位、做到位、管理到位”.
2.2.3 音乐疗法减少ICU综合症
每位ICU患者床头配置电脑,内存舒缓音乐,在治疗持续进行时及患者未睡眠时,运用音乐疗法,改善患者的心情,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少诱发病因,加强心理护理,最大限度预防焦虑及ICU综合症,并制定ICU告知流程,各级护士履行告知.
2.2.4 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排班模式
夜班由以往的单人值班调整为双人值班,排班时对每班护士的自然情况及业务能力等信息作出全面分析和了解,每组采取最佳组合,从而发挥护士自身潜能,激发护士的积极性及创造性,做到以最少的护士提供给患者最好的护理[2].护士长建立ICU护理人员信息库,根据ICU患者的特点及专业的特殊性和工作量需求,随时调整和补充护理人员,人员库中体现不同护士的个人自然情况和业务能力,以方便工作的需要;护理部对空岗长达三个月的人员及时进行补充,休假超过三个月的护理人员提交护理部,再次上岗时需进行考核,合格后安排新岗位.护士长周排班,日调整,两相结合,体现出责任到人的原则.工作量加大时实现弹性排班,增加护理人力并加强夜班人员配置,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改变将以往的被动护理变为主动式服务.对护士常用的各种护理用物如治疗车等尽可能一物多用,减少护士来回奔波于病房的次数,节约更多的时间服务于患者.细化交接班管理,总交班后进行床头交班,做到一观察,二测量量性指标,三翻身察看皮肤状况有无压疮及压疮的潜在危险,四主动询问患者病情变化,五建立床头提醒板,交待病人护理要点及提醒事件以防遗漏,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解决.
2.3 调整工作方式,充分发挥护理职能作用
以往的护理人力配置大多为一种经验式管理,往往导致不足与浪费并存的现象[3].根据护理工时测定,即使在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再人力效益和患者满意服务之间达到双赢和更好的协调,同时根据对护理人员进行工时测定可以科学的配置护理人力资源.针对工时测量结果,取消治疗班,分解责任至床头,治疗班护士不再负责治疗室配液,而是送药至床头,只进行领药初次核对,及发药时与管床护士同时完成再次核对,管床责任护士在配液前第三次核对后双签字.各床头或病房配备电脑,进行电子处理医嘱,将护士还给患者,让护士始终守护在患者身边,主动更换输液、做好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的需求[4],真正做到“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由于多方核对,治疗护士明显感到压力减轻,有护士表示,终于能睡上安稳觉了.由于ICU病人的病情重,用药数量大、种类多,改革前后工时测量可明显看出,在转移至床头配药后,治疗班护士配药时间减少了3小时以上,患者能够及时用药,责任护士无缝隙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作出反应.护士认为,在床边配药增加了用药的准时性、准确性,增加了护士在床旁的时间,使责任护士有更多时间来进行直接护理.
2.4 改善护理管理方法,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2.4.1 使用PDCA质量管理循环保证体系
为加强护理质量,使用PDCA质量管理循环保证体系.建立监督机制,制作表格,工作量(专科护理、基础护理、病人数、危重程度)每日登记,护士长每日进行确认签字,工作量计入护士考评体系.通过加强细节管理和流程再造,逐步实现专业规范、细致、周到、慎独的优质护理服务.每日定时检查,每周不定时抽查,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映了“认识-实践-在认识-在实践”的认识事物客观规律[5].
2.4.2 加强以绩效考核为核心导向的护理质量管理机制
根据护士护理病人的危重程度、数量、工作质量完成情况,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开展争当“优质服务之星”活动,半年综合评价一次,优秀人员上榜表扬.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 细化一级亚类护理标准和护理重点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既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也是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士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6],同时也为护理服务费的收取提供科学有效的标准.为更加明确一级护理患者的病情依据与临床护理要求,配合ICU管理需要,采用亚类管理方式对一级护理的内容进行了细分,规定了相应护理重点.一级A的亚类标准为:①大手术后;②病重;③病情急或不稳定.护理内容主要为:①认真观察疾病的情况,评估主要的症状和体征,详细的交班;②严格无菌操作,认真做好生活护理,如: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必要时做头发的清洗;③加强心理护理:由于此类病人角色依赖性较强,所以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护理措施.一级B的亚类标准为:①疾病情况不在发生变化,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②日常生活部分内容能自理,但疾病情况不稳定,随时发生变化.护理内容主要为:①必要时详细评估病人,并认真记录,正确的表述存在的问题;②此类患者协助做好各类生活护理;③加强康复的护理.一级C的亚类标准为:病情趋于平稳,有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密切观察,瘫痪、肢体障碍.护理重点为:①评估病人:每日不少于一次,同时注意对药物疗效的观察;②鼓励病人独立完成日常生活的简单需求,注意床边安全的护理,同时加强心理护理注意角色的转换,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及主动康复的意识.
4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一直以来都作为衡量护理工作的标准,ICU护士通常处于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中,面对不同心理反应和需求的病人,有时也会出现情绪波动.因此,为了增强病人的信心,要求ICU护士对自己的情绪和态度有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无论工作逆顺,始终都能保持热情饱满、沉着稳定的情绪.改善工作模式的同时,培训护士保护患者隐私,维护患者尊严,在探视时间不避讳家属做操作,注重仪表,与患者家属交谈时首先要注意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如待人接物、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及热情主动的服务意识,主动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患者的病情,如,变换、拍背排痰、夜间睡得是否踏实、大小便是否有特殊情况等,解释所做操作的目的,满足家属对患者的情感需求,其次还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即使在忙碌的工作中也会让人感到快乐,在4个ICU病房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显示,效度达到95%.
5 总结
在以患者为中心,以工作人员为本,以绩效为原则,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前提条件下护理模式的转变,不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且大大减轻护士的压力,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契机,全面提高ICU的整体水平,令医院、医生、护士及患者达到最大满意.
——————————
参考文献:
〔1〕胡德英,刘义兰,代艺,周文娟,喻姣花,鲁才红.外壳优质服务试点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初探[J].护理学杂志,2010,25(18).
〔2〕秀云,徐蓉.专科护士激励需求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19):47—49.
〔3〕吴小桂,邹潇湘,方二四.基层医院病房护理工时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9(6):35.
〔4〕徐美娣,朱凌云,蒋燕.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3).
〔5〕李秋杰.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6〕祖懿,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5—29.
〔7〕刘华平,巩玉秀,么莉,等.护理工时测量方法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0):27.
篇8
从实习到现在时间短暂,即使我不够聪明,动作有些迟钝的,可是老师不厌其烦很耐心的給我讲解吸痰、约束病人、翻身拍背各方面的注意事项、分析气管插管、多处骨折、脑损伤病人等等的护理要点,一次次给我锻炼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正的地方。
篇9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血液净化技术早已超出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又称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成为ICU治疗抢救急性药物和毒物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肝功能衰竭、顽固性心力衰竭、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复杂的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危重患者的有效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7年12月ICU共收32例需要做CRRT治疗的急危重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80岁,平均65岁。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失衡1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7例、有机磷农药中毒5例、肾功能不全7例、挤压综合征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最短时间为1 d,最长时间为15 d。
1.2方法
采用每天连续24 h或接近24 h的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以替代受损肾功能。护士须熟练掌握CRRT机器的性能及操作程序,机器所提供的各种参数及报警信息,需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干预,才能最终保证体外循环的连续运转及治疗的顺利进行。一方面治疗过程中密切监视机器运转工作情况,以及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和血流量的变化。另一方面可防止体外循环出现压力过高而导致管路连接处崩开、脱落。再就是当体外循环压力过低,如管路破裂,连接处崩开时,报警引起血泵停止,避免进一步失血。在保证病人有效治疗的同时又能保证病人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1.3护理要点
生命体征监护、机械通气、体外膜肺合 “三大生命支持技术”并重。
1.3.1 正确进行液体配置CRRT治疗时需使用大量置换液,如果液体配置不严格,容量平衡失控,则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护士严格按医嘱进行配制,在配液和换液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液体现配现用,注意配伍禁忌,避免输液反应[2]。大量的超滤液和置换液的输入可能造成液体和内环境的失衡,护士准确评估单位时间内患者液体的出入量,准确设置置换液和超滤液速度。每2~4小时测定患者的电解质及血糖,直至平稳。有异常及时向医师汇报,调整置换液配方,避免医源性内环境紊乱[3]。
1.3.2 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CRRT的血管通路常选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局部每天换药1次,注意观察创口有无出血、红肿、分泌物,导管固定是否牢固。置管处敷料一旦潮湿或被污染,应立即更换。若选择股静脉置管,对不合作的病人应予以约束,以免血流不畅。留置导管个体化封管抗凝,大多数患者采用1∶1稀释肝素液封管,可保留24 h。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采取1∶500的肝素液封管。治疗前,常规消毒后回抽管腔内上次封管时注入的肝素,同时可防止血栓进入血液循环。
1.3.3患者的监护 CRRT所救治的病人病情多较危重。护士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业务水平是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CRRT治疗的保证[4]。在CRRT期间由专人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定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尤其注意CVP与血压的变化。
2结果
CRRT可改善监护室中危重病人的预后,极大地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水平。CRRT是一种体外循环技术,保证体外循环的安全及连续运转是完成此项治疗的必要条件。在CRRT治疗中,护士作为操作者,全过程参与危重病人监护和特殊护理,可帮助及早发现处理体外循环中出现的故障,以及观察治疗对病人的影响,从而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2.1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与普通间断透析相比,CRRT最大的特点是治疗时血流动力学稳定。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肾替代治疗中,CRRT可保持稳定的平均动脉压和有效肾灌注。
2.2对颅内压的影响
严重神经创伤、神经外科手术及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人,常常在发生脑水肿的同时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此时若行普通血液透析治疗,极易发生失衡综合征,加重脑水肿的程度;而CRRT可保持颅内压的稳定,保证良好的脑血流灌注。
2.3控制氮质血症的模式与水平
与间断透析相比,CRRT可持续而平稳地控制氮质水平。
2.4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控制
CRRT可有效而平稳地保持重症病人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例如对于心肺转流术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CRRT可有效地消除组织水肿、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肺水肿。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的医疗设备、护理理念与护理技能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连续性血液净化是一种终身治疗,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应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并使危重患者得到及时的抢救和治疗。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连续性动静脉、静静脉血液滤过,连续性动静脉、静静脉血液透析,连续性动静脉、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连续性动静脉、静静脉血液透析,连续性动静脉、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等模式。在保证病人有效治疗的同时,又能保证病人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是以对流的原理清除体内大中及小分子物质、水分的电解质,根据原发病治疗的需要补充一部分置换液,通过超滤可以降低血中溶质的浓度,以及调控机体容量平衡。它能通过超滤,灌流,吸附等一系列不断发展的技术,在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同时,清除各种代谢产物、毒物、药物和身体内产生的各种致病性生物分子。CRRT主要是连续缓慢的清除体内毒素及水分的治疗方式,更符合人体的生理功能。
及时清除多余的容量及有害溶质,并保持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有多种优点:(1)电解质及酸碱紊乱逐渐纠正。⑵代谢控制较好,血浆氮质浓度平稳。⑶炎性介质不断清除,使其对全身器官的活性作用降低,使低血压发生率降低并减轻全身炎性反应。⑷补液方便,便于营养支持可给予高蛋白全胃肠外营养。(5)可迅速纠正钠和其他电解质的紊乱,对水的摄入不受限制,由于是持续、缓慢以对流方式清除溶质,危重症病人的理想治疗措施是预防、早期干预疾病的发展,所以从临床治疗学的观点来看,应打破以往传统的专科界限,提倡多学科的互相渗透和协作。
连续肾替代治疗在ICU中,对于危重症病人来说是一个基本治疗工具,与机械通气、营养支持同样重要,它能对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到良好的纠正与维持作用,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1):4.
篇10
(Wuxi No.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Wuxi 214002,China)
摘要: 通过对近2年新入科的护士采用ICU新护士工作指引手册进行分阶段系统带教,结合严格挑选的优质带教老师队伍和及时完善的考核体系,大大缩短了新护士培养周期,提高了新入科护士专科业务能力,使新入科护士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护理管理要求和护理操作标准,能独立完成工作。
Abstract: Work instruction manual is applied in systematical guiding and teaching for new nurses of ICU in past two years, combining with high-quality teachers and improved evaluation system. The results shows that it greatly reduced the new nurse training cycle, improved their ability of completing the work independently, and made them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nurse management and operating standards inside short time.
关键词: 新入科护士 工作指引手册 ICU带教质量
Key words: new nurse;work instruction manual;quality of guiding and teaching in ICU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289-01
0引言
ICU是危重病医学的临床基地,是医院中危重患者集中治疗的场所。ICU的护士通常要求具有抢救护理急危重患者的扎实的理论、娴熟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随着危重症学科的不断发展,对ICU的人员配比要求也越来越高,2009版卫生部“危重症学科建设指南”的要求综合ICU的床护比调整为1:3。为了进一步加强危重症学科的建设,近2年我ICU新入科护士共13名,对临床带教工作带来了挑战。虽然这些护士有3-5年的他科工作经历,可是由于ICU的特殊性,还是需要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全面培训和带教,才能把他们打造成一支高素质、技术精湛的ICU专科护士队伍。科室针对此特制定了新入科护士工作指引手册,严格按照手册来分阶段培训和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带教方法
1.1 新入科护士工作指引手册的制定我们结合ICU的专科特点,在最初的3个月内制定了每周详细的工作指引。第1-2周:由带教组长或护士长统一组织进行岗前培训,学习ICU的人员结构、建筑布局、常用物品的放置、抢救仪器和设备的配置、各项规章制排班模式及各类人员职责、抢救小组的人员配备及分工等;第3-4周:学习危重患者各系统的监护要点、ICU常见危重症的护理常规、ICU常见停电、呼吸机故障、意外拔管等风险预案的防范及汇报制度;第5-7周:专科基础护理的培训,如危重病人更换床单、气管插管的口腔护理、气管切开护理、压疮的评估和护理、输液泵注射泵等一些常用仪器的临床使用,患者的转入、转出和外出检查流程;第8-10周:专科技能的培训,如CVP和ART的监测护理、呼吸机报警的处理和简易参数的调节、冰毯机和震动排痰仪的使用等,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11-12周:急救技能的培训,如最新CPR的熟练掌握和除颤仪、心肺复苏机、转运呼吸机的应用等。
1.2带教老师的选择带教老师我们采用自荐和临床考核制度,择优录取,与个人奖惩挂钩。要求本身是护理部统一考核具有资质的带教老师,专科工作经验不得低于5年,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经验丰富、理论扎实、知识面广、精通本专业业务、技术操作娴熟等基本素质[1],起到榜样作用,采取“一带一”的带教方法。相对固定的带教让老师能逐步了解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循序渐进,保持带教的连续性。
1.3 加强入科教育:ICU不同普通病房,病人的病情复杂多变,极其危重,患者身上各种侵入性的管道多,抢救生命的高端监护仪器和设备也多。患者无家属陪伴,一切治疗、护理(包括生活护理)均由护士完成,这就要求护士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2],要求新入科护士要有爱心、耐心、认真学习与患者以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和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能把核心制度和护理常规落实到临床工作中的好习惯。
1.4 3个月后将新入科护士随带教老师进入滚动轮班,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可独立分管1-2个病情相对于稳定的患者,带教老师负责对其工作质量和护理记录等进行监控,对工作中的不足及时予以指出以不断提高其专科护理水平,使其能逐步过度到能独立当班。
1.5 护士长加强监控和考核护士长每月动态关注工作指引的进度,对已经完成的工作指引对新入科护士进行考核,根据其掌握技能情况,与带教老师沟通,不断改进带教方式方法,也可可以根据各带教老师的特长,阶段性适当地调整带教老师,以吸取不同带教老师的长处,迅速提高工作技能。
2效果
2.1 ICU新入科护士工作指引手册做到了新护士的带教有计划,有目标,各阶段有重点,对学生和老师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改变了以往传统带教中存在的一些缺陷,确保了带教效果。
2.2 明确的考核体系。由于有工作指引的参考,护士长可以更好的结合培训内容进行考核,促进教学相长。
2.3 提高了新护士的综合能力。通过初期3个月的带教,全部新护士ICU现有监测技术,常用抢救技术和理论,巩固了带教效果。
3体会
ICU是一个医院的心脏部门,是危重病人集中的场地,ICU具有医院最先进的医疗设备,需要有一支过硬的医疗护理队伍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我科通过对新入科护士采用专科工作指引手册结合高素质的带教队伍和完善的监控和考核体系,大大提高了新入科护士的培养周期和专科业务能力,取得了教学双赢的效果,为新护士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平台。
参考文献:
[1]梁泽平.ICU新护士带教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3):467-468.
[2]陈菊珍.ICU轮转护士带教管理[J].中国中医急诊,2005,4(14):388-389.
[3]洪铭.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在职教育[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
[4]吁英.PBL教学方法在ICU专科护士培训的应用体会[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0.
[5]吴娟.ICU专科护士培训及使用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7,(10).
[6]肖菊青,魏艳,张慰伦.新毕业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07).
篇11
1.1一般资料 所有10例病例均来自ICU 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患者。其中男7例,女3例。高钠血症组年龄26~78岁,平均43.5岁。病种:严重多脏器损伤5例,瓣膜置换术后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2例。
1.2 方法 患者住ICU期间,常规每日测定电解质1~4次,严密观察24h液体出入量。记录利尿剂和脱水剂用量,有无呼吸机使用、高热、高血糖等情况。
2 结果
高钠血症诊断标准,参考相关文献[2],确定血钠≥150mmol/L作为高血钠的诊断标准。20例高钠血症病人血钠值(161±9.8)mmol/L,其中145~159mmol/L患者11例,160~179mmol/L患者7例,>180mmol/L患者2例。高血钠组死亡9例,病死率45%,其中血钠180mmol/L的2例患者均死亡。
3 讨论
高钠血症在临床并不少见,常常是病情危重的表现,可以引起严重的后果,病人死亡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3.1高钠血症的常见原因ICU高钠血症的病人以颅脑疾病最为常见,多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疾病严重程度;②肾浓缩功能障碍:有颅脑疾病可使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受损,导致中枢性尿崩症;③意识障碍不能自由摄水;④心肺复苏时多次输入碳酸氢钠;⑤脱水剂及利尿剂的应用[3]。
3.2高钠血症的治疗 首要问题是处理原发病,去除高钠血症的病因,如控制胃肠液体的丢失、控制发热,积极治疗头部、创伤后中枢性尿崩症,有计划地使用袢利尿剂,纠正高盐饮食等。通常补液途径是口服或胃肠营养管内输入,但在救治危重患者时这种途径往往难以使用,应静脉补充。补充液体种类可为低张液体,如5%GS、0.2%NaCl和0.45%NaCl[4]。
3.3高钠血症的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神志、精神、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并持续血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监护。及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皮肤弹性变化,如发现皮肤干燥、弹性差、精神差、意识有加深的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查血生化和渗透压。
3.3.1每日监测血钠、尿钠等生化指标 注意其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同时注意血钾的变化,血钾过低(高)时应及时处理,以防低(高)血钾对机体产生危害。
3.3.2准确记录出入量 高钠患者每日口服或胃管注入温开水200ml/次,1次/2~4h。要严格监测尿量,保持液体出入量平衡。合理安排输液计划,控制液体滴速。所输液体张力越低,输液速度应越慢,以防发生脑水肿。
3.3.3饮食护理 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给予无盐饮食,烹调时不用酱油和味精。同时要保证热量、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的供给,必要时给予要素膳食,使用时要适当加温。
3.3.4加强基础护理2次/d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溃疡感染;保持床单整洁,2h翻身1次,防止褥疮发生,为治疗高钠血症保证良好的身体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翼军,程尉新.危重疾病有关的高钠血症及治疗进展.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5):313-314
[2] 萧军,钟荣.监护病房中高钠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2):110-112
篇12
1 分组协作护理模式的实施方法
1.1 分组 我院ICU病房属综合性ICU,拥有床位10张,参与常规护理人数20人,为五个组,每组四人。根据护士职称、年资、实际工作能力、责任心等进行合理搭配编组,每组设一名带班组长,由年资高、工作责任心强、专业知识扎实、业务技术熟练、临床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管理协调和业务技术指导能力的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每组护理人员的组成是低年资到高年资的阶梯式组合,符合人力资源配置原则。每组人员轮流轮A班(8:00—16:00),P班(16:00—24:00),N班(0:00—8:00)和休班,且每组班次固定。
1.2 组员的职责和调配 各组内成员恪守操作规程、监护程序、各班职责、组员职责,并服从组长在工作中的安排。每组护士在各班内发现的一切工作问题,都由护理组长总结并及时与护士长沟通联系,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组员。
1.3 组长职责 ①组长根据组内护士能力和科内病人数量、病种、病情安排组内人员监管,组长必须听取组员评估分管患者的病情、专科护理要点、治疗护理效果、目前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及制定的相关护理措施,并就护理难点、ICU急救技术操作和理论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组长要监护一组病人。 ②在监护所负责病人的同时,白天协助护士长进行日常护理管理工作,夜间代替护士长行使管理职能,进行全面管理处理应急事务。在遇到重大抢救或突发事件时,护理组长迅速按照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合理部署,调整人员各司其责,并报告护士长,保证护理质量。 ③负责贵重物品及毒麻药品的交接、清点和保管,保证使用中的仪器正常运转,备用抢救仪器处于充电状态,仪器出现故障及时报告护士长。 ④应急处理患者及家属投诉,护理组长予以耐心解释、安抚病人,避免矛盾激化。 ⑤ 协助护士长做好临床教学工作,积极拓展新业务、新技术,担任护理查房、业务讲解等任务,负责本组组员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
1.4 护士长对小组工作的管理 护士长经常向科内成员反复强调和解释小组协作护理模式的意义和小组长的作用,以取得下属的理解和配合。经常深入小组工作,了解和掌握每个护士实际情况,定期召开科室成员会、组长会,对会议中提出的问题,征求每个成员意见,最后大家形成决议,遇到大手术或有休长假等特殊情况,组内人员服从护士长安排。 转贴于
2 效果分析
2.1 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护理质量 在综合ICU中,病人入住和病情变化难以预测,其病情以休克、器官衰竭等复杂危急重症多见。病情的复杂性,要求护士具有多学科联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际上,每个监护人员的临床经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能熟练应用急救程序,落实抢救措施,而我们实行协作护理,能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业务水平、临床经验和聪明才智,真正实施对危急重患者及时、系统、严密的监测和处理,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同时,由于每组组长均为专业骨干,可以及时解决护理中的疑难问题,解决护理技术断层现象,在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新护士上岗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迅速提高年轻护士的技术水平,保证护理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2.2 有利于培养护理管理人才 护理组长参与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作为本护理组的首席负责人[1],每组护士在各班次发生和发现的一切护理问题,都由护理组长总结及时与护士长沟通联系,,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组员,护士长定期召开组长会议,安排部署工作重点及探讨各组较普遍发生和存在的工作问题,制定可行性工作方案,形成了以护理组长为首席代表的工作体系,提高护理组长的责任感、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
2.3 有利于发挥群体智慧,减轻心理压力 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增加了协作精神,提高团队凝聚力,凝聚了所有组员各种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学识,在护理工作中能充分发挥群体智慧,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产生1+1>2的效能。另外,高中低年资护士分组排班,减轻低年资护士对抢救、疑难技术的心理压力,达到护士业务水平互补互助的作用。
2.4护士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 护理组长具有管理职能,在工作中能够时刻高标准、严要求、以身作则,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护理组长指导组员学习掌握新理论,应用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组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认真帮助其改正;及时与组员进行有效沟通,适时给予赞许,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端正了工作态度,护士的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2]。
综上所述,在ICU实施分组协作护理模式工作制,可以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加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保证工作质量,同时带动本科时护理临床教学和科研的发展,面向全院输送危重症护理人才,为各科病房建立专科监护室提供人才储备。
篇13
Liu Yujiao Zhou Jing
Abstract:In my courtyard surgical department ICU clinical nursing work,facing the patient has the condition to be seriously injured,realizes not clear,electrolyte disorder,nutrition detuning,after surgery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transition-period.Outside the neck leaves alone the needle the application to favor patients rescue work,facilitates in the input irritating quality big liquid,if the dehydrator 20% mannitol,the highly concentrated potassium pump enters,sodium bicarbonate fluid;Uses in the fast fluid infusion;Also has the vein nutrition support.Uses outside the neck the vein leaving alone needle,the fast supplement and the correction electrolyte disorder,the operation was simple and direct,enhanced the rescue success ratio,reduced to patients wound.
Keywords:Outside the neck leaves alone the needle ICU application Nursing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1-0092-01
在我院外科ICU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面对的患者具有病情危重,意识不清,电解质紊乱,营养失调,手术后过渡期等特点。颈外留置针的应用利于患者的抢救工作,方便于输入刺激性大的液体,如脱水剂20%甘露醇,高浓度钾泵入,碳酸氢钠液;用于快速补液;还有静脉营养支持。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快速的补充及纠正电解质紊乱,操作简捷,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减少了对病人的创伤。现将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 43-84 岁,颅脑损伤 14例,膝关节置换7例,髋关节置换4例,普外手术15例,留置针保留时间 3-7天,置管期间发生药液外渗 2例,无其它并发症。
1.2 穿刺材料:选用BD公司生产的Y型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连接一次性5ml注射器内有3~5ml生理盐水或稀释肝素盐水(0.9%生理盐水250ml+肝素钠12500u);3M透明贴膜。
1.3 穿刺方法: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充分暴露颈部静脉,最好取头低足高位。双人操作,一人站在穿刺侧床头,按压锁骨上窝的颈外静脉,使其充分充盈,清醒患者嘱咳嗽,可有助颈外静脉充盈;一人站在病人头顶或穿刺点对侧床头,选择静脉充盈充分的部位作穿刺点,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缓慢进针见回血再进1~2mm,回抽注射器,以便判断是否在血管内,右手持留置针针心不动,左手缓慢将套管推入血管,推入一半时再回抽注射器见回血,再一次判断是否在血管内,再将套管全部推入血管并将针心全部退出,回抽注射器如无阻力、肿胀、回血畅,确定穿刺成功,用3M无菌透明敷料固定好。
2 护理要点
2.1 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
对于ICU清醒病人,在行颈外静脉穿刺操作前,护士将留置针穿刺的目的和意义告知患者,取得同意,并予以配合。告知患者有关留置针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穿刺行针时,嘱不要咳嗽。颈外留置针留置期间,嘱患者翻身及床上活动时注意保护,防止脱落。
2.2 留置针的合理固定。
穿刺成功后,用3M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将Y型处用胶布固定在耳廓上,固定牢固不易移位。
2.3 观察局部反应。
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等局部炎症反应,并观察有无渗血、渗液、肿胀,一旦发现局部并发症,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ICU住的多数为意识障碍的病人,对局部刺激反应差,甚至无反应,即使药液漏出或渗出血管,亦无明显反应。尤其是ICU的患者多因电解质紊乱,常给予高浓度补钾。所以加强局部皮肤定时观察,加强交接班的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4 置管期间的护理。
颈外留置针无并发症可留置7天,第三天更换无菌透明敷贴,更换时用碘伏消毒穿刺周围皮肤1次。输液过程中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药物说明控制滴速,以防输液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输液过慢影响药物的药效。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输入肠外营养液时,应每天更换肝素帽。肠外营养液是糖、脂肪、氨基酸等大分子颗粒组成,并且输入速度慢,故容易粘附于留置针的管腔内,致导管堵管,故每班护士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留置针,冲洗量一般不少于5ml为宜,以脉冲式冲管,以减少营养液在导管内的残留。
2.5 封管时的护理。
配置好的肝素稀释液(0.9%生理盐水250ml+肝素钠1.25万U)5ml,消毒肝素帽后从肝素帽处缓漫推注正压封管,即一边推液体一边退针的方法拔出针头。停止输液时每隔12h冲管护理一次。用生理盐水同法封管,停止输液时每隔6~8h冲管护理一次。对于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不宜应用肝素[1]。静脉压力高、改变、咳嗽、呃逆的患者,血液可返流至留置针导管内,如不及时处理,易发生导管阻塞。所以每班护士应定时检查有无血液返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体会
3.1 与深静脉置管技术相比,后者要求严格无菌操作,并且操作繁琐,易出血及感染,耗时偏长。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简捷,并发症极少,安全可靠,留置时间3~7天[2]。静脉置管护理简便,泵入速度大于3ml/h不易堵管;深静脉置管由于静脉压力大,管腔内易附着血栓,泵入速度大于5ml/h不易堵管.。
3.2 能迅速纠正电解质。手术病人在手术前一天饮食清淡且量少,手术当日无饮食摄入,造成钾离子的摄入不足;手术出血或使用利尿剂,又造成钾离子的丢失过多,手术后的病人普遍出现低钾血症。快速、有效的高浓度补钾,广泛应用于我科,所以颈外留置针的应用能迅速建立有效的通道,利于补钾。
3.3 颈外留置针的使用,快速的建立稳定有效的静脉通道,为抢救工作争取了时间。颈外静脉留置针较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因此,减少护士穿刺的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