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财会专业前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随着国家会计制度及财税政策的改革,彻底改变了各行业之间所存在的财会制度界线,并且建立起了一套完善,切实可行的财会管理规范体制。虽然说该体制在某些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下在不同行业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存在的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建立统一的财会体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作为事业单位企业中的一员,同样要适应国家财税的改革,建立起一套统一全新的企业财会管理制度有利于统一利润分配体制的建立,对企业日常的财务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新的财会管理制度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规范化财务管理平台,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向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1.2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福利奖励制度,促进企业分配约束机制的强化
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设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福利激励制度。在传统意义上建立的财会制度,将企业的福利和奖励资金只是作为专用资金进行管理,资金的来源也较为纷杂,只要企业能够获得资金就有可能为员工发放福利和奖金;甚至脱离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发放,并且工人最终所获得的工资和奖金也会产生极大的差异。但是建立起全新的财会管理制度之后,各企业的基本福利和奖励资金都完全从企业成本中支出,对于员工的奖励所需的资金不再只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而且员工的企业福利和奖励资金必须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如此一来才能通过经济效能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并且通过完善的企业分配约束机制还能够有效防止资金分配过程中存在的短期行为和减少分配不公平现象。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1.3推进利润分配的规范性建设,加强企业自负盈亏的基本责任
全新的财会管理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利润分配规范性的加强。就企业来说,可以规定如下:其所获得的利润必须进行税后利润的分配,并且严格遵循下列顺序进行:首先使用企业获得的税后利润完成受损和被没收财务以及必须缴纳的相关罚款等支付;其次,完成企业之前存在亏损的弥补;第三,提取相应的公积金和公益基金;最后再向企业投资者分配企业利润。若仅仅是由于企业自身经营造成的损失,则应当由企业自身在后期的经营过程中完成亏损的弥补,事业单位则不再对企业进行补贴。具体实施办法如下:当企业发生年度亏损时,则应当由下一年度的企业利润完成企业的亏损弥补,但是当该年度的利润不能弥补企业的亏损时,则应当使用下一年度的税后利润进行企业亏损的弥补;若经过三年后,企业的亏损依然没有完成弥补,则应当对该单位经营负责人追究责任。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有效规范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更能够明确说明企业经营者所担负的基本责任,并且彻底改变当前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中财会改革的路径
2.1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2.1.1推动自负盈亏财务制度的建立
在企业内部,对于不同的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财务绩效管理制度,并且要求各单位自负盈亏。从而逐步摆脱企业对事业财政的依赖。而对于企业员工的生活、教育以及医疗养老和住房补贴则应当由之前的暗补转变为明补。对于企业的补贴和福利,则应当对其合法性及合理性进行核查,并且实施补贴与福利费用与绩效挂钩的方式保证资金使用的合法安全、经济,伴随着财务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企业逐步转变成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管理企业。
2.1.2建立内部价格机制
在企业经营及内部核算过程中,常会为了局部利益发生内部单位之间价格竞争的内耗。因此,有必要建立合理的内部价格机制,并通过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对于内部价格的建立应当保证其公平合理性,并且对为了整体利益而损失的部份进行内部补偿。以保证企业内部部门及单位之间竞争的有序性,避免内部单位的无序竞争造成企业内耗。对于具体价格的确定应当通过供需双方共同协商制定,并且将所制定的内部价格上交于相关的价格管理部门进行审核。举例来说,建立内部仲裁协调机构,处理各个分公司因内部价格产生的经济纠纷和经济矛盾,对内部竞争性合同价格进行规范和审核。这样,通过建立内部价格机制,促进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2.2建立完善相关的责任中心
2.2.1建立起企业利润责任中心
对于各基层企业来说,必须实施企业收支分管,核算独立以及盈亏自负的机制,并且将企业的基本利润和员工的个人工资紧密联系在一起。该种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当建立起完善的利润责任中心之后,可以通过分层管理的方式,将企业的总体利润目标分配到各基层单位,各基层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提升本单位的经济收益。对于公司来说,可以采用月、季度以及年份划分的方式向各个基层单位提出相应的利润收益要求,在公司内部,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利润考核机制,加强各个基层单位的思想转变速度,有效改变各企业只管生产不计盈亏的思想意识,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
2.2.2建立起企业资金中心
对于企业的资金控制来说,我们采用分级管理和双重控制的方式完成。也就是说,根据公司所制定的资金标准,将资金结构逐渐落实分配到各个基层单位,并且对各个基层单位的资金实行分块的方式进行管理。对于超出企业核定的资金数目则收回企业资金中心或按月进行利息计算,按经营项目确定企业所使用的流动资金周转时间,从而有效保证企业的结算资金占用数量不会超过核算定额。
2.2.3建立起企业费用支出中心
在实际的企业经营过程中,所使用的管理费用占用的份额巨大,往往占据总成本较大的比例。因此有必要建立费用中心核算体制,以控制和监督费用支出的合理性。以历史资料和起初的经营计划为依据,将企业的管理费用划分为若干合理科学的项目指标,并且在上述项目规定的范围之内进行企业开支,加强各单位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制定更为严格的内部考核机制和奖惩办法,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也可以通过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加强企业的水电费、办公费用以及相关设备维修费用的管理,对于超出预定资金数量的单位采用超支扣罚的方式进行惩罚,进而有效调动起企业员工的节约积极性。
2.2.4建立起企业内部银行
在企业内部通过模拟银行处理资金的方式建立企业内部的银行体系,并且充当企业内部经济往来的结算中心。借助企业内部银行可以极大地增加资金的集中性和灵活性,有效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更能够有效避免内部往来呆账的出现,盘活内部沉余资金,促进企业会计资金核算工作的开展,提高资金管理效能。
2.3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2.3.1加强相关原始凭证的管理
为了避免忽视原始凭证的管理,造成不必要的财务管理风险,甚至引发更大的问题。有必要加强企业内部原始凭证的财会管理工作,完善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接交、保管等基础规范。对于其填制、审核应符合内控要求,原始凭证的传递采取经济责任制的方式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各基层单位应当通过建立目录的方式并且通过设置编号等方式完成统一管理保存。
2.3.2制定完善的财务责任管理制度
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一系列的财务责任管理制度,并且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以保证财务工作能够有章可循。加强财务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监督作用,保证企业的有效发展。完善的财务责任管理制度,也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以便能够保证企业员工付出相应的劳动之后能够获得公平合理的回报,强化责任意识。
2.3.4完善和加强定额费用的管理
根据同行制定的先进标准和成功经验,对于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费用进行修订,并且保证所制定费用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将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进行划分,并且将责任落实到各个基层单位、部门以及个人。如此一来,就能够形成一个完善的目标管理体制。由于定额管理具有极强的优越性,能够对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各种费用支出起到监督作用,更能够进一步明确企业内部的责任分配,并且为企业员工考核提供基本依据,进一步调动起员工和单位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大家的竞争意识。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经济法律的规范和调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法律特别是经济法律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我国许多高校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经济法》课程,教育部高教司还将《经济法》课程确定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商管理、会计、物流管理等专业)八门核心课程之一。然而,由于《经济法》课程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经济法》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有人甚至对其地位和作用产生质疑,具体表现在:
1.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其法律规范主要涉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其适用的主体是国家各级经济管理机关,适用的目的主要是宏观战略上的经济调控。而会计活动是真实记录单位发生的各项业务,为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其活动具有微观性和较强的技术性,在很多企业和会计从业人员看来,经济法是抽象的,甚至是空洞的,与会计专业联系不大。
2.由于现有的《经济法》课程的内容多以企业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市场运行法律制度等法律制度为主要内容,与会计专业的其它专业课程缺乏联系,也没有体现会计职业领域的基本职业活动,似乎与会计主管、出纳、记账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操作员、税务会计和总账会计等岗位工作没有联系,因此,学生普遍认为《经济法》对会计专业技能培养和今后从事的会计工作帮助不大。
3.由于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授课教师多为“两课”或法律专业出身,教师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不是很了解,因此也就必然地对《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目标不明确,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很难将《经济法》课程教学融入会计专业人才技能培养之中,致使学生认为《经济法》课程仅是一门法律课程,与专业学习联系不大。
4.由于《经济法》课程不如专业课程与会计职业所对应的岗位的工作任务联系紧密,因此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开发和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被边缘化。有些学校在确定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将经济法置于核心课程之列,有的甚至还压缩其课时,降低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篇3
郭道扬①曾在《中国会计史稿》中指出:我国的“会计”的称号命名起源于西周时代。《周礼·天官下》记载:“司会掌邦只六典、八法、八则…而听其会计。”根据西周时代的“官厅会计”核算的具体情况,“会计”两个字连用在当时的基本涵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总合核算,通过日积、月累到岁会的核算,到达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越的企业如春笋般成长起来,会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
为响应江苏省政策,推动我省(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的发展,同时促进我省财会专业教育的科学性,本文章对我省本科、专科院校的财会专业学生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第一,能够动态的了解我省财会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价值的认同度和相关的影响因素,促进学院和同学们对财会专业的全面的、客观的认识;第二,通过对同学们的调查可以有效的提高专业教学,促进财会专业的科学合理发展。
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方式采用针对相关的专业发放、填写,对省内的高校的在读财会专业的部分学生进行抽查,最终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200份。样本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2.资料的收集方法
调查采取问卷方式收集资料,包括被调查同学基本情况及一些问题,大部分是与财会专业相关的价值认同度问题。
三、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专业的整体认同度
通过调查,了解到在调查的280(包括80人为想学财会专业)人中,有171人喜欢此专业,占61.07%;有109人不喜欢,占38.92%。(其中,财会专业学生有200人,喜欢此专业有134人,占67%;不喜欢此专业有66人,占33%。)
由此可见,我省财会专业学生的整体认同度比较高。从同学们的选择和交流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会继续选择此专业特别是面临实习的学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实习的同学面临毕业,财会专业在就业上是相对有优势。分析发现,财会专业的在学习本专业后,对此专业的整体认同度有所提高。
2.学生对专业价值认同度
根据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1)不同意财会专业就业前景好的学生只占到样本整体的11.2%;(2)不同意财会专业工作稳定的学生只占到样本整体的0.7%;(3)不同意财会专业薪资待遇好的学生只占到样本总体的18.1%。根据这样的结果,可以看出财会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价值认同度比较高。
四、小结
此次研究通过对调查资料的统计及分析,可以肯定的是,财会专业在本省的大学生心目中的认同度是比较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专业的认同、不认同主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学生对专业在整体上的认同度、学生对专业在价值上的认同度、学生对专业在教学上的认同度、学生对专业在出路上的认同度。调查研究后,得到的主要结果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专业在整体上的认同度。调查的结果分析中反映了同学们对财会专业的整体上的认同度比较高高,其喜欢本专业的程度的比例相当高,尤其是实习和即将实习的学生。这说明了财会专业是一门同学比较喜欢的专业,有着其独特的实用性,我省目前的经济发展,为学生将来的实习及工作提供了就业机会。
(2)学生对专业在价值上的认同度。学生对财会作专业在价值理念的认同度很高,学生对未来的就业的前景,薪资待遇及稳定性,都有着较高的信心。
(3)学生对专业在教学上的认同度。我省的财会专业的教学已步入成熟阶段,我省有很多高校在财会专业教学上有着成熟的方法和模式,尤其是我校的财务外包专业,更是把传统的财会和新兴的外包行业结合在一起,一创新的模式教学。在师资力量方面,我省的财会专业教师,很多都是企业里“实战过归来”,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
(4)学生对专业出路的认同度。大部分的学生对财会发展的前景还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且认为这是一门专业的职业,很有技术含量。通过学生认为的财会的发展前景的分析,企业对财会工作的关注力度和支持力量是影响学生找工作的重要因素,财会专业的在社会的认可度上也很高。
总之,我省的大学生对财会专业的信心及认可度是很高的。同时,作为影响学生认识财会专业,学习财会专业相关知识的学校,要稳定、加快、创新我省的财会专业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相信在学校与学生的自身努力下,未来我省的财会专业认同度会有一个新的提高。
注释:
①郭道扬.中国会计史稿[M].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82.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项目名称:财会专业学生对专业认同度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2JSSPITP4405)。
篇4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07―0217―03
财务会计专业(以下简称财会专业)是我国大中专院校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多年来,财会专业毕业生在我国务行各业各条战线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各大中专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财会专业毕业生的人数也相应增加很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也随之日益激烈。特别是目前,据有关信息介绍,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中,财会专业毕业生比例高居榜首,每12个毕业生中就有1个财会专业的毕业生。这引起不少有识之士对这个“老”专业办学方向和就业前景的关注和担忧。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就业现状和就业前景如何,毕业生工作能力和社会评价怎样,课程设置和学科教学是否已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等方面是否已符合社会需要呢?笔者利用近几年指导毕业生校外实习的机会,与广东各地数百家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广泛交流,以及在职称培训授课中对参训会计人员进行访谈调查,收集到了社会实践中反馈上来的翔实信息资料,结合各类媒介中相关信息的介绍,现就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和工作情况以及社会的一些需求现状进行剖析,进而对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作初步的探讨。
一、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和工作现状
(一)学生毕业当年就业率高,工作岗位以出纳、会计等财务会计工作为主。广东近几年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当年就业情况良好,除了继续升学外,所有的毕业生都是在毕业实习时就已经找到工作单位,而且是所有的学生早就在毕业实习期间就可以全额领取到较高的工资报酬。大多数毕业生从事的是在校所学的财务会计专业工作,只有少数毕业生从事电子商务、跟单、物业管理或文员等工作,就业单位以经济实体为主。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员当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需要同时兼任统计、仓管、贸易、跟单、接待等多项工作。
(二)工作相对稳定,没有失业现象。我们所了解到的在广东的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如今都全部在岗工作。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工作比较稳定,几乎没有更换工作单位;尽管有约四分之三的毕业生更换了工作单位,但大多数都是个人主动更换的,而且一般都是在找到新的工作单位之后才离开原来的单位,没有失业找不到工作的;有些毕业生虽然多次更换工作单位,但都是主动更换到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好的单位,即更换到待遇相对较高、工作环境相对较好、更能发挥自己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单位。
(三)珠三角一带财会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财会专业就业前景看好。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其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应该比较强,因此我们所了解到的众多高职院校,近几年来财会专业的毕业生都供不应求,常常是当年的应届毕业生推荐工作结束后,仍有企业来电要求到学校来招聘财会专业毕业生。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地点大都是广东经济发达的工业城镇,特别是工业发达的珠江三角洲一带,财会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就业潜力大,就业前景看好。此外,由于财会专业人才供不应求,最近几年各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中,除财会专业毕业生从事财会专业工作外,还有其他专业约六分之一的毕业生凭其考取的会计上岗证书也从事了财务会计工作。
二、毕业生工作能力的社会评价
(一)动手能力不强。我们在交流中了解到,很多用人单位对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态度表示赞赏,但大半用人单位认为这些毕业生在学校时大都缺乏实际操作训练,个人动手能力较差。因而他们到单位工作后实地操作时不少人表现出实际工作能力和独挡一面的能力较差。有的毕业生离开前一任会计的账簿和凭证就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有的毕业生到一个新设立的单位,不知道应怎样开设会计账簿进行财务和会计的核算与管理;有的人做账速度太慢;一旦出现错账或漏账,很难在短时间内查找到差错原因进而及时进行账目调整等等。
(二)财会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不够。许多单位反映,毕业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课程是财务会计的专业知识,所以财会基础知识还比较好。但对于财会工作离不开其他相关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掌握得不够,工作起来往往力不从心,捉襟见肘。比如由于语文基础较差,财经应用文写作技能欠缺,结果连一些较简单的财经应用文如“企业资金运营计划”之类简单的短文都没办法写出来,更谈不上完成整个企业的综合性的“企业财务计划”和“企业财务情况分析”之类较复杂较高水平的财经文章的写作任务了。还有文秘、公关、外贸、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也都比较欠缺,英语口语能力也较差。
(三)沟通和协调能力不强。财会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比如与别的部门对账算账、分配和收集各方面的经济资料等等。这就要求财会人员要具备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但用人单位反映,由于财会专业毕业生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不够强,因而工作时常得不到配合,往往事倍功半。有的甚至把关系搞得很紧张,常常需要管理层出面来解决。
三、坚持高职院校办学宗旨,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毕业生之所以一时间成了各用人单位的香饽饽、抢手货,是因为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点能培养出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如果高职院校不能真正落实其办学宗旨和办学特点,不及时根据社会需求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培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其就业竞争力很可能将退到劣势状态。因此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增开会计实训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能力。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对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训课程的配置还远远不够,大都简单地进行一、两周的所谓模拟实习,没有足够的实践培训时间,造成了毕业生实际操作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的后果。因此,我们认为,应改革实习模式和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中增开专门的财会实训课程,并给实训课程调配充足而科学的时间额度和教学频度。实训课程应采取平时与理论课程的教学适时适度配合,课程学习结束再集中强化训练以求巩固的模式。在各门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则应适时适度地渗透模拟操作实践的教学训练环节,
每学期可安排一至两周的实践课程或模拟实训,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能及时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掌握和提高。同时,应将财务会计的手工操作和会计电算化操作配合进行,加强学生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以此进一步解决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的问题。
篇5
一、民办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从民办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学生自身的角度看
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学生高中时期可能成绩不理想,久而久之,容易产生自卑等消极情绪,并且对学习、生活丧失信心,甚至找不到方向。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着“等毕业”“混文凭”的不良心态,导致其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认识不到在校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而作为财会类专业的学生,因其对未来岗位的认识模糊,使其更加意识不到良好的思想素养对其未来职业发展影响。
另一方面,思想教育本身稍显枯燥,使得学生一提到思政教育,都以“假”“空”“形式”予以回应,从而产生抵抗情绪;对老师过多讲述的思想教育言论嗤之以鼻,对思想教育相关的学科充耳不闻。这种形式下,增大了高职院校推广思想教育的难度,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从民办高职院校自身的角度看
一方面,民办高职院校肩负着社会培养高技能的技术型人才的使命,使得部分院校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以及实践能力的传授”,轻“思想教育”。
同时,民办高职院校注重引进和提升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教师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够重视,甚至存在将专业课富余的老师用来填补思想教育教师的缺口,这导致了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不专业性。
其次,很多民办高职院校未能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而进行不同安排,多采用大班教学,甚至混合不同专业的班级一起上课,使得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
另一方面,民办院校因其享受到的政策有限、因其经费不充裕,使得其只能进行基本的日常教学,不能根据区域特点、生源特点、专业特点进行思想教育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三)从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角度来看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高职院校受关注度不如专业课教师,使得部分老师不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照本宣科”的进行课堂教学、一本教案或者一份PPT使用多年、甚至同一份教案用于版本不同的教材的教学,使得课堂缺乏生动性和新意,教学效果差。
同时,与学生接触较多的辅导员,在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待遇不高,且其平常工作量繁多,导致了部分辅导员对自己工作要求过低,甚至认为只要学生平安无事即可。因此,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未充分尽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职责。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教师,在与学生的教学接触中,大多一味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思想的教育。
二、民办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学生思想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民办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学生思想教育的正确引导
刚入校的学生是迷茫的,这一时期,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正确引导具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一方面,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从高考的氛围中解脱出来,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前景的可发展性;同时,帮助其分析财会类专业的未来岗位以及工作流程,让其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职业规划,认真学习、努力考证、强化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应该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比如可以通过一些现实案例让学生意识到一个优秀的财务工作者,仅仅拥有完整的理论知识结构和动手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高的自律品质,从而引导学生在注重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与此同时,在主题班会上或是其他合理时间,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图片、PPT、媒体播放等形式观看近年来优秀的和违法的财会行业职业行为,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案例感知,财务行业是一个发展前景极好的行业并认识到高职期间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都很重要。
(二)民办高职院校应加强对财会类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视
1.从学校角度
民办高职院校应当与时俱进,改变传统观念,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以注重学生的想教育。一方面,适当的政策和经费倾斜,鼓励思政教育教师提升自身修养,加强理论学习以及提倡与时俱进的良好改革。同时,建立一支优秀的专业的思政骨干教师队伍,制定相应的领导保障、经费保障、制度保障、奖惩保障,从本质上,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分专业教学,例如财会类专业学生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应分开教学,针对其各自专业不同来补充相应的与其未来职业相关联的思想教育教学
2.从老师自身角度
首先,思政教育老师应该根据社会发展、国内外形势以及当地时事,合理的充实或调整教学内容,尽可能将课堂动态化、形象化;同时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注意课堂与学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辅导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的指引人,应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辅导员除了掌握本职工作的工作职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外,还应当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例如,财会类专业的辅导员应当了解财会类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以及该行业的人才要求。另外,财会类专业专业课教师一定要具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自觉意识,不能只把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当做自己唯一的职责。
篇6
Who:谁适合报考?
财会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对数字敏感,同时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考生报考前要掂一下份量,如果不具备以上两点先天因素,即使勉强通过考试,也难以应付日后的工作。此外,财会工作属于技术类工作,需要整天与数字打交道,极其繁琐,适合于性格内向、爱好研究和书面工作者。性格外向、能说会道的人并不适合在严谨的财会领域发展,建议此类人不要轻易报考,否则只会徒劳无益。
此外,财会领域的专业性极强,各类财会证书考试都对报考者有一定的专业经历要求。例如,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规定,报考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要求报考者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指审计、统计、经济)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因此,报考财会证书,需先积累一定的专业经验,或是具有财经专业的学历背景,否则将难以跨过财会领域的专业门槛。
建议:由于高层次财会人才紧缺,考一张诸如CPA、ACCA之类的财会证书,的确对就业有一定帮助。但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在财会领域发展,如果在没弄明白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往往会造成时间、精力、财力上的浪费。因此,报考财会证书前,要冷静分析自己的性格和长处,判断职业发展方向,看看自己的专业基础是否雄厚,三思而后行。
Why:为什么要考?
在一些培训广告中,财会证书的作用被夸大成为“速成金领的通道”、“获得高薪的捷径”。许多人正是冲着高薪、高职而去,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了财会证书不一定能进事务所或是获得高薪,关键还在于个人能力。不少跨国公司的财务经理乃至财务总监都没有注册会计师证书,但他们在实践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业务能力,却常使人钦佩不已。“四大”在招人时,也并非苛求CPA或ACCA证书,而是更关注求职者的专业能力和发展潜力。因此,谋求一份好工作,决不是简简单单凭一张证书就能搞定。
建议:报考财会证书不能抱着走捷径的心态,而应以提高能力为目的,脚踏实地地认真学习,强化专业知识基础,掌握会计专业技能,熟悉业务流程,了解国际财会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这样才能真正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增加机会和竞争筹码。
What:考什么证书?
目前,市场上国内外财会证书多达十余种,其中,国内的证书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职称证书、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国外证书有ACCA(英国特许公会会计师证书)、AIA(国际会计师专业资格证书)、CG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证书)、CMA(美国管理会计师证书)、ASCPA(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证书)。不同的证书有不同的考试内容和适用对象,特别是国外的证书,对应不同国家的会计制度。如果考生不了解情况,也没有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对诸多证书进行对比分析,而去盲目报考,很可能花了很多精力,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却微乎其微。
建议: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适合考国内的证书。民营企业的财会人员也一样,但如果所在企业要在海外上市,则需要考一张国际证书。有志于到跨国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人员,则要做好国内证书、国际证书的“两手准备”,并根据工作中的服务对象和职业前景来综合考虑。对于想出国发展的财会人士,则必须拥有相关的洋证书,一般来说,想去北美国家发展的可选择CMA或CGA,打算去英联邦、欧盟国家的则应考虑ACCA。
When:什么时候考?
篇7
当前,国内外很多高校都非常注重入口(招生和生源)与出口(毕业生就业),对于过程却没有足够的了解,导致人才培养没有做到充分或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基于在校生全程跟踪加强高校专业建设就是要找到打开培养过程“黑匣子”的钥匙,通过系统科学地测量记录来弄清过程,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改善结果。
二、概念内涵
所谓在校生全程跟踪是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对高校一、二、三、四年级在校生进行的能动态观察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特点和趋势的学业成长性跟踪调查,根据跟踪数据能够分析高校的教学活动、学生工作等如何影响学生发展,以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持续改进。通过跟踪数据,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学生学情进行问题诊断,分析原因。最后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以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下面以T学院财会专业为例,对在校生全程跟踪的学情调查情况加以分析。
三、T学院财会专业在校生全程跟踪调查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针对不同年级在校生设计问卷,调查对象是T学院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大一至大四在校生,共发放问卷1200份,有效回收1147份,回收率95.58%。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具体过程略,主要结论概括如下:
(一)大一学生学情分析
1.专业选择的就业目的性强,参与度不高
对于所学专业的选择,有47%是根据以后找工作相对容易而选择的,38%是由家长、询问老师等其他因素选择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该专业的占11%,只有4%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来选择的。数据看出:大部分大一新生对财会专业有一定的认识,认为自己选择的专业好就业。一些学生对所选专业存在认知度不够的问题,具有盲目性,家长的参与度高。
2.学习表现为自觉性不高,适应性不强
调查对象中跟不上课程进度的占70%,缺乏老师的监督和指导的占68%,缺乏自学方法的占63%,对所学内容缺乏学习动力的占55%,贪玩旷课较多的占47%,认为竞争强,学习压力大所占比例36%。数据看出:对于大一学生,相较高中的学习,对大学多少有些不适应,主要是因为大学学习的自觉性要求较高,大学老师不像高中的那样严苛,而且不坐班,不能随时随地咨询问题;大学课程设置比较紧,课堂教学内容涵盖面广,知识点丰富,需要紧跟教学进度;进入大学以后,课余时间多,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在学习上比较放松,自我管理意识差,逃课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反映出大一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不适应。
(二)大二学生学情分析
1.社团活动挤占课堂学习,兼职和学习主次不清
调查对象中,偶尔逃课58%,经常逃课24%,从不逃课16%,其他情况2%。从不逃课的学生占比较低,大多数的学生会因为各种原因逃课,其中偶尔逃课占比最大。逃课的话去向哪里?42%去参加各种社团活动,19%去兼职,10%参加各种资格考试,8%觉得课不重要,没有必要上,8%甚至在宿舍睡懒觉,6%是因病,5%自学其他知识,2%其他情况。数据看出:大多数学生逃课是去参加社团活动,大学生应当合理安排时间全面综合发展,但是要做到既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又搞好专业课程学习。还有一些学生去兼职,勤工俭学值得提倡,但不能主次不清,本末倒置。
2.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对理论实践结合有期许
38%的学生希望教学内容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28%希望能够充实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内容,25%希望教学内容能够重视实践理论的结合。课堂教学中38%能够做到专心上课(如认真听讲、做笔记),37%课下和老师讨论课程或作业上的问题,13%课下收集、阅读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9%作业缺交、应付了事。数据得知:财会专业大二学生比较注重学习,学校应在本学年多开设一些专业核心课程。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学内容能够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同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大三学生学情分析
1.就业压力大,考证学生多
对于证书越多就业机会越大的看法中持赞同意见的占52%,一般意见37%,不赞同和无所谓态度分别是8%和3%。对于驱使学生考证的原因调查中,就业压力大是主因,占比48%,其次是国家政策导向,占比31%,同学的影响和实力的证明以及个人兴趣分别占比13%,6%和2%。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年年递增,考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证券从业资格等证书似乎成了财会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谋求位置的必要途径,他们选择考证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好就业。
2.理性看待考研,目的仍是就业前景
43%认为考研需要看个人意愿,39%认为没必要考研,可直接就业,18%认为可以继续考研进行深造。从考研的目的来看,排在前三位的是为了就业前景、就业难暂时读研和想去更好的大学,比例分别是34%,21%和14%,其余的分别是想改变专业,想做学术研究,职业发展需要,随大流和其他,比例分别是11%、2%、6%、4%和6%。数据看出:就财会专业而言,它是一门对于经验积累比较注重的专业,大部分学生认为早就业相对会更有优势,其余部分学生则认为考研是继续深化理论知识,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途径。无论考研与否,都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理性地看待考研,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今后发展。
(四)大四学生学情分析
1.毕业论文选题有困惑,精力投入不足
数据显示毕业论文准备及初稿完成所需时间在两个月之内的学生占大部分,有8%准备论文的时间仅是在两周之内;在毕业论文完成期间遇到的问题中有选题问题的占36%,文献资料搜集困难的占13%,论文质量不高的占9%,老师指导不够的占7%,论文答辩准备不足的学生占31%。不难看出:在毕业论文完成期间,有一些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态度过于草率,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初稿完成用时太短,导致论文质量不高,需要反复修改;在毕业论文完成期间,很多学生对论文的选题有很大的困扰,不知道该从哪个方面下手去选择,一些同学在毕业论文答辩的准备方面并不充分,直接影响毕业论文成绩。
2.沟通协调能力有待提升,职业规划有待加强
在能力需要提升调查中:有效的沟通占35%,谈判技能占27%,协调安排占21%;职业素养需要提升方面:信息获取分析能力34%,洞察力26%,策略谋划能力17%,协作解决问题能力15%,压力承受能力5%,环境适应能力3%;职业能力需要提升方面:职业规划能力36%,自我行销能力25%,资源掌控能力15%,工作寻求能力14%,持续学习能力7%,自我定位能力3%。分析得出: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认为谈判技能、口头沟通和协调安排的能力在大学期间需要得到提升,这些能力在学校没有较多的训练;信息获取分析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是毕业生最为欠缺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学校应该注重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
3.专业领域就业率较高,自主创业比例低
数据显示大四学生已有工作的比例为76%,其中会计学专业74%,财务管理专业77%;在已有工作的学生中,工作性质与专业有关42%,工作与专业性质无关31%,公务员相关职位8%,自主创业所占比例比较小。没有工作的学生中,继续找工作的64%,打算考研32%,留学或其他4%。分析得出:T学院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就业率大致相同;毕业前有工作的学生占大部分,所从事的工作与财会专业相关的比例接近半数,说明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更倾向于本专业,所学专业对工作的影响比较大。
4.实习与专业相关度不高,招聘会和就业辅导很重要
数据显示,毕业前有实习背景但与专业无关41%,有实习背景并与专业相关32%,无实习背景17%;接受过学院就业辅导87%,其中参加学院组织的招聘会的占大部分;对就业结果有影响的因素中,工作能力30%,相关实习和经历28%,学习成绩17%,专业背景16%,应聘技巧4%,党员身份或学生干部经历5%;找工作的来源中通过专业求职网站40%,本校招聘活动或招聘信息30%,其他途径所占比例较小。分析得出:毕业前大部分学生都有实习,但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占比不大;在学校就业辅导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参加大学组织的招聘会,对于其他的辅导活动参与不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找工作的途径多元化,通过专业求职网站的比例最多,学校的招聘会和招聘信息对学生起很大作用。
四、T学院财会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学生的发展是学院一切工作中心的”以生为本理念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发展阶段,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T学院这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不断完善自身的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当前,T学院教学改革主要是“教”的改革,很少“学”的改革。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就要在观念上实现从“重教轻学”到“为学而教”的转变,在理论上实现从“财会经验传递”到“职业发展能力”的转变,在实践中真正把学生放在中心和根本的地位,将指导学生学习和促进其发展作为学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才能实现T学院内涵式跨越提升与发展。
(二)全程全方位开展学生学习指导
1.全程跟踪
按学年和年级设计调查问卷,全程跟踪分析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学习问题,如大一学生对于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的认识不明晰,对于可能从事的财会工作与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缺乏了解和全面准确的认识,表现出对大学专业学习的不适应;大二学生看不清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学习的未来前景,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欠缺心生迷茫;大三学生没有专业学习发展规划,纠结于财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不足,恐惧未来陷入焦虑;大四学生对社会现实认识不清,财会职业成熟度不高,职业去向不定等。只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才能更好地解决各年级学生的学习问题。
2.全方位指导
全方位指导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内容全方位,对学生不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还要把影响学生专业学习的诸多因素包含在内加以分析;二是人员全方位,学习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包括任课老师、辅导员、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摆在工作的中心位置;三是途径全方位,指导的途径包括开设学习指导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成立学生学习和发展咨询服务机构等,还可以利用“校园网+财会学习园地”等形式开展指导工作。
(三)结合“师情”分析开展“学情”研究
1.“师情”分析
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师能给予的学习指导期望很高,但教师为什么没有满足呢?这就要分析学院的“师情”。在现象上教师大致有三种情况:“不想做,不做;不知做,没做;想做,不会做。第一种是价值观问题,这类教师虽少,但对整个教师队伍的影响却很坏,学院应引起足够重视,可以通过人事制度和考评体系改革,引导鼓励这类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第二种是教育观问题,这类教师要理解认识到只有解决好学生“学”的问题,“教”的效果才能好。第三种是教育教学方法问题,需要教师了解90后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学情”研究
要从根本上改变T学院财会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情”研究,具体可以是: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情感与改进学习、教学策略研究;T学院这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学生抱负水平提升、学习动机强化、学习习惯养成研究;针对财会专业女生比例奇高的女大学生财会专业学习状态和自身角色定位研究;财会专业教师如何开展“学”的教育,在财会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学习指导研究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等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8
财会专业本身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性学科,应用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受到国家法律制度以及会计政策的直接影响,呈现相当高的动态发展的趋势。而且在整个社会发展中不断向更高级、更专业、智能化阶段进步。从这一角度而言,财会专业课程的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发展,如针对资本积累、内部控制等财会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是创业者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基础,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增强自信心,少走弯路,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促进高职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必要性
创业教育是从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做好充分准备入手,并不是要学生盲目创业、马上创业,而是培养学生创业的意识,积蓄创业能力等。学生作为社会个性化个体,有着实现人生理想的需要。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是实现高职学生个人人生理想的重要前提,是社会赋予新一代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因此,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可以促进高职学生实现人生理想。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将创业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就业和创业活动中,让学生拥有择业、就业的主动权,从而更好的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三)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性
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其适应日益激烈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尤其是在高职财会专业受到社会足够重视,并具有极大应用前景的环境下,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培养自身优秀的财会专业素质。
(四)促进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就业的需要
由于财会职业特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供需要求一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致使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高校以及研究生人才越来越多,作为高职财会专业学生的竞争优势不明显。因此,高职财会专业必须要另辟蹊径,为学生谋求更好的就业出路,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就是有效途径之一。事实证明,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确实带动了就业,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刺激学生创业与就业并行的心理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可能。
二、构建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建对策
(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对策
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高职会计教育有两种培训方法:会计手工培训和计算机化培训。一般的方法是教师设计一些会计问题或会计案例,学生需要填写原始证书,以报告完整的程序再操作,后者只会取代原来的手工操作到计算机操作。这些训练方法虽然可以复习和巩固一些理论知识,但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却不是很有帮助。因此,要实现会计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就必须要增加创新创业选修课程,丰富财会专业原有的教学内容,从而把风险投资项目与会计实训课程相结合。我们应该用创业精神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灵活创业能力,并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到选修学分中,作为衡量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指标。
(二)培养高职财会专业?W生创新创业能力对策
创新创业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创业成功,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培养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只有具备创业能力,才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并由此产生创业积极性,实现个人远大的理想和报复。
(三)构建创业指导库,保证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高职财会专业需要构建创业指导库,保证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让高职财会专业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而且可以进一步的应用这一能力,提升创新创业的实效性。除此之外,构建创业指导库,能够从创业发展的角度,帮助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增强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完善个人创新创业的体系,并能够长期坚持创新创业的理想不动摇,并最终获得成功。
(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篇9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成熟,在目前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信息技术被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财会专业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将信息技术融合其中,由于财会专业本身和经济密切相关,如今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市场环境下,更加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具备丰富经验、高水平、高素质以及精通信息技术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才能够具备未来发展前景,所以,在目前高校教育的过程之中,针对高职财会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是一种极为重要选择。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财会专业教学特征
在目前各大事业单位以及各企业之中,财会工作应当日益实现信息化,这是事业单位以及各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如今财会工作岗位日益需要精细化工作,在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并不是以人工模式开展工作,而往往是以软件以及计算机作为主要的工具。所以,在目前,针对财会专业的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也应当进一步的加强财会工作的信息化,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切实的保障教育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可以符合目前财会工作主要形式,进一步的强化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要促使学生掌握信息化为主的职业技能,这是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财会专业教学的重要特点。
三、适合于信息化环境的高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一)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使实践教学网络化
在目前财会工作的过程当中就应当逐步的实现信息化,这也可以促使当前财会工作的各大环节实现网络化连接。在高校方面,应当转变教育教学模式,同时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高度尊重信息社会的网络形态,要促使实践教学教育活动可以逐步转变成为网络化的教育教学,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一体化的教育教学平台,这样促使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学会更多的财会专业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熟练掌握财会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业务素养。另外,还能够促使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的感受到财会工作网络化的特点。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目前的高校融入专业知识资料库以及专业技能练习资料库等,这样才能够切实地满足学生在实践和理论方面的需求,除此之外,在目前高校开展一体化网络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兼容多种模式,比如最常见的pdf软件以及office软件等。除此之外,在目前的高校财会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当前对于课件形式加以转变,要切实保障课件的多样化,例如要具备视频、音频、图片等教育资源,提升课件的生动性、直观性等。另外,在网络教学平台当中还需要对于网络教学标准实现良好的融合,比如高校一体化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的过程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的良好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能够实现财会学习和实践的重要场地。在网络平台之上,并不像传统的教学场所,网络平台可以让学生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制约和限制,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可以充分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独立思考的需求。
(二)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目前高校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加强对于财会专业的培养就应当采取递进式实践教育教学模式。但是,想要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具备财会工作技能和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并不是依赖于几次实践操作以及学习就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开展财会实践教学活动要促使学生将传统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要将理论教学和财会技能教学二者相互融合起来,所以,这就需要高校的学生应当学会财会专业相关知识,同时需要促使信息化实践操作模式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高校就应当加强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广泛运用。首先,第一个阶段就需要对于财会专业学生开展基础性实践教育教学活动,通过使用信息化教育教学技术促使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和消化财会专业的知识内容,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日后实践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个阶段,学生经过第一个阶段之后,基本上掌握了相应理论知识以及财会技能,之后就需要促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要让学生开展自主实验,对于教师而言也需要具备应用计算机能力以及具备丰富专业知识,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科学合理的引导,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于学生的专业性思维的培养;第三阶段,需要加强对于学生财会技能实习活动,要求学生尽量到社会上去实习,学校要和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岗位上得以实践,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素养。
(三)以环境模拟为主的实践教学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财会专业日益重要,财会专业本身是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够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相关的从业人员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够胜任财会岗位。所以,这就需要目前的高校为学生安排各种实践的机会,但是即使高校为学生安排了符合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各种实践活动,然而,真实性却有待进一步的考察,学生往往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但是对于突发性的会计工作事故并不能够有效地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各大高校需要加强环境模拟为主的实践教学活动,要在高校当中建立相对真实工作环境,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可以加强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财务工作之中来,为促使实践技能水平提升提供相对真实的平台,增加实践教育教学效果。
篇10
(一)中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中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其实,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在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中是较受重视的。但是有些学校对知识的实用性则没能引起足够的关注,实践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导致财会专业学生很难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再加上缺乏自主创业理念的融入,使得学生缺乏市场竞争力,就业选择机会较少。[2]
(二)实践课程要求不严格
有关院校给学生安排专业培训时不合理,没有根据每个同学的能力特点进行安排。有的学校可能只是在校内进行专业实习,由老师自己组织,给学生安排教学任务,对实践课程要求不严格,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真正实习的效果,学生所获得的实际操作收获不足,影响自身发展。
(三)校外实践流于形式
有的学校与相关企业进行培训方面的安排交流中可能出现问题,可能由于资金问题,往往给学生安排与财务会计无关的实习,一些简单的工作。这样根本没有达到实践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实习。
二、中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过去,教育教学以课本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事情,你只有真正实践过,才会更加熟悉这个事情,收获更多。财务会计专业人才是为众多企业的资金服务,管理资金等。而有关学校只有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优秀的职业素养,才能促进学生综合水平提高,从容应对各种就业压力。
三、提出有效措施促进中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有关中职院校领导应该建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制定相关实习教学制度来监督和管理学生实习。有关老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实际生活中的财务会计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去,设计优质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同时安排学生到校内实习基地或者企业进行财务会计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
(二)健全学校师资队伍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也应该健全壮大。针对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关学校应该招聘一些专门进行实践应用的老师,为学生传授相关实践经验。老师自身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能仅仅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进行实习教学,应该严格安排学生的实践培训。还有就是相关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进入学校就忙于完成教学任务或搞一些科学研究,很少再有机会去接触实际业务。通过这些方法来有效促进学校建立实践教学模式。[3]
(三)建立校内实习培训基地
篇11
共有600多名来自全球各地的专业会计师参与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商业信心自2009年第三季度以来首次呈现负增长。仍旧保持原有信心的受访者为37%,低于已对企业失去信心的受访者38%的比例,但高于2010年三季度28%的数字。
ACCA高级政策顾问Manos Schizas表示:“财会专业人士这段时间一直关注的问题就是,一度呈现复苏迹象的经济发展步伐,究竟只是暂时停下来喘息一下,还是会就此步入下行通道。而本次调查的结果说明,业内人士认为步入下行的可能性比较高。”
中小企业具备更强的经济反弹能力,紧随其后的是非金融类私营部门,而一些就职于大型金融服务公司的会计师却表示,他们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信心。
篇12
经济转型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企业财会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弊端,因此,企业要不断加强财会体制改革,改变落后的管理观念,及时发现并解决财会体制管理存在的问题,以适应现阶段的经济环境,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
1 目前我国企业财会体制存在的问题
(1)财会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财会管理制度,相关部门责任划分不明确,解决财会问题时主要依靠已有经验。此外,很多财会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较少,给财会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笔者认为,财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决策及发展前景,甚至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极大影响。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应该不断健全和完善财会管理制度。
(2)财会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企业财会管理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不够严格,有些企业甚至选用家人或者朋友来从事财会管理工作。由于这些人的专业素质偏低,遇到问题时大多依靠自身的经验,没有接受过科学的专业培训,导致企业整体财会管理水平偏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3)对财会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由于企业对财会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大部分企业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财会管理部门,没有意识到财会管理的重要性。传统的管理理念认为,企业无需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只需重视业务工作,造成企业资金浪费,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 经济转型发展与企业财会体会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经济转型发展对企业财会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1)促进组织活动的规范性。企业财会体制改革能够与经济转型接轨,在建立财会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要结合企业的发展状况,采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适应改革后企业的发展,促进组织活动的规范性。企业财会体制的改革,能够避免企业的偷税和漏税行为,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2)保证财务活动的真实性。企业财会体制改革有利于保证财务活动的真实性,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单据、报销凭据等原始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来自企业内部及相关行业。如果原始凭据不能客观、真实反映财务活动,则会影响企业的决策,造成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要结合经济转型发展状况及自身的经济实力,积极开展财会体制改革,确保财务分析真实反映社会活动。
(3)推动企业财会体制改革。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践情况进行改革,并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经济转型发展推动了企业财会体制改革,为适应经济转型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管理体制、发展目标、发展理念、核算方法等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逐步实现与国际财会管理的接轨,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
(二)经济转型发展与企业财会体制改革的具体策略
(1)转变财务管理意识。企业财会体制改革要从转变财务管理意识和自身管理意识着手,注重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的观念转变。财务人员为了适应新的财会制度,要加强财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掌握经济转型发展的特点和内容,将其作为财务决策的依据。此外,管理者也要转变财务观念,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储备,具备基本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能够准确的为决策者提供财务信息。
(2)创新财会运行机制。财会运行机制是企业财会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财会工作的重点可以由单纯核算的模式向兼顾企业经营决策转变,让财务部门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经济决策中,为企业提供客观、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在生产决策方面为产业结构提供建议;在经营决策中制定贷款的回收以及销售策略;在利润分配决策方面协调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关系。
(3)健全财会管理制度。企业资金是确保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改革企业财会体制就是强化企业的资金管理和使用。健全财会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实现对资金的管理,不仅要实行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还要进行相关技术的革新,严格资金的使用制度。监督制约机制是指企业的各种款项登记及财务管理工作,都要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员工一同进行,达到相互制约的效果,避免财会处理工作出现差错及违法犯罪行为。
(4)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财会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财会管理水平,因此,要加强对财会管理人员的培训。企业在进行招聘时,可以重点考核财会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招聘成功后要定期对其进行技能培训与考核,使其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保证企业的长效发展。
3 结语
企业财会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转型发展需求的必然结果,在改革与创新过程中,企业要不断转变财务管理意识、工作方式、管理制度,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篇13
1、就业能力培养不足
绝大多数毕业生对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经济形势认识不清,就业观存在一定误区,高校在这方面的教育缺乏对毕业生进行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
2、教学模式太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当前高校的财会专业教学的课程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较狭窄。基础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失调,过于重视专业化程度,对知识结构的通用性关注不够。而且课程设置多年不变,无法抓住当前的社会焦点和企业需求,不利于学生了解当前社会上以及财会领域上出现的新动态和新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及时把握财会领域的发展趋势。
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缺乏实训
财会专业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学科,若要熟练的掌握并运用,则需要一定的实践过程。由于财会行业的特殊性,很难有企业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习岗位,因此学校大多设置了实训课程。但由于模拟实践方式单一、教学模式没有改进,学生众多,教师数量和精力都无法满足需求,导致实验实训效果不尽人意。
4、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
据了解,很多学生在报志愿时大多参考了家长或老师的意见,对财会专业并不了解。真正接触到课程后,可能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对自己今后的职业也没有明确的规划,加上不了解财会专业的就业前景,在临近毕业时很容易慌乱。
5、财会专业学生交际、创新能力不足,性别比例不占优势
在日常管理和教学过程中发现,财会专业的学生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态度较好,同时性格也相对温和。在参加活动方面缺乏积极性,在校期间与社会接触较少,交际能力欠缺,创新能力也不足,导致在就业面试时缺乏竞争力。同时,财会专业的女生比例较高,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很多企业的性别限定导致女大学生的就业更加困难。
二、以辅导员视角出发,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创新,提出新思路、新举措
1、帮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1)开设并充分利用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
在大学生步入校园后就要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在新生时期就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及时唤醒学生的规划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只有学生自己形成了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在充分了解自我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才能使大学生活的目标明确,打造出自己求职的“核心竞争力”。
(2)加强对女生、贫困生等群体的思想教育,促进其积极就业
不可否认当今的就业市场仍存在着一些不平等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一项就是性别问题。特别是财会类专业,女生比例普遍较高,很多企业虽打着“男女平等”的旗号进行招聘,但实际上仍秉持着“男生优先”的原则。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财会人群里女性的工作能力并不亚于男性,甚至因女性的细致、稳定往往比男性更加胜任财务工作。所以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要着重加强对女生的思想教育,鼓励她们要不断努力完善自己,要自信自强,不要因在求职过程中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而气馁,更不能因几次的失利就一蹶不振。
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多角度多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1)开展就业指导讲座,提升求职技能
主要面向大三、大四的学生,以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为依托,聘请就业指导经验丰富的专家或企业中的专业人士,向同学们介绍当前财会领域的就业形势,以及本届毕业生应着重注意的问题,为学生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等专业化指导,传授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的经验。积极构建“传帮带”模式,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邀请校友为学弟学妹分享职场心得,保持与优秀毕业生的联系,获取最新职场需求资料。
(2)充分利用新媒介,有效传递就业信息
为提高就业服务质量,让大学生及时了解就业政策、就业资讯、求职技巧等信息,辅导员应积极创建就业工作信息化平台,利用微信、QQ等新媒介及时就业相关信息。公众平台的建立不能仅限于每日例行推送就业信息,要充分的对推送内容、推送时间以及反馈机制进行研究,了解在哪个时段推送的阅读量较高,同时在模块建设方面实现学生按照个人需求便可查阅所需内容的目的。旨在解决学生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提高咨询的准确性和高校性。
(3)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积极开拓就业市场
辅导员应多与企业沟通,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宣讲会和双选会,同时多关注人才市场、兄弟高校以及社会上举办的各类招聘会,利用多种途径把毕业生推荐给企业。针对专业对口、效益好、口碑好的企业,要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年向这些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的同时,也可以让企业给在校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弥补在校学习期间财会实验实训课程的不足。同时,辅导员还应发挥好学生团体的作用,成立专门的实践就业部,负责就业信息整理留档,对每次宣讲会、招聘会的企业信息、福利待遇以及岗位需求等信息做跟踪记录,一遍日后查阅。
(4)做好毕业生就业数据库建立与跟踪工作。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工作,并非这届学生毕业离开学校后工作就结束了。辅导员应建立持续服务的意识,不仅要解决学生的就业率,还应关注每届毕业生后续的跳槽率以及晋升发展情况,做好就业跟踪工作,更新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建立每届学生的就业信息数据库。有了这些数据,辅导员就可以轻松掌握每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通过系统分析,总结出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更新工作方法,制定更适合本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尧葵,,徐春光,讨居.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规律和方法探析[J].管理观察,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