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财务工作量化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国网、省市公司高度重视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在推进会计基础创一流和会计基础创优工作中,信丰公司始终秉持打基础,促规范,提质量的工作理念,从财务管理的最基本环节抓起,立足“打基础、强内涵”,以扎实的会计基础工作作为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的内在动力,以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作为提高升财务工作质量和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
二、会计基础管理创优范围
会计基础创优管理包括会计主体设置、会计政策、财务岗位与监督、核算管理、财务报告、会计档案管理等方面工作。
三、会计基础管理创优主要做法
1.健全会计机构
按照三集五大“纵向压缩管理层级,横向归并会计主体”的原则,对公司系统多经企业和机构职能进行规范。
(1)统一会计核算主体。根据省公司主多分开工作要求,对与公司存在资本纽带关系的企业进行清理,对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关联企业开展了收购整合,注销存在资本纽带关系企业1户,归并了会计核算主体,取消基层供电所的二级核算职能,明确县公司为唯一的会计核算主体。
(2)确立财务资产部为公司集中统一的会计核算机构。通过“三集五大”机构职能整合,明确公司所有经营业务均由财务资产部公司统一集中核算,实现了公司会计核算的集中统一。
2.配强会计队伍
在一切工作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会计队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基础工作质量,一支精干的会计队伍对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促进作用,信丰公司充分重视会计队伍建设,将财会队伍的配备和培养作为关系到公司经营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1)将优秀员工充实到会计工作岗位。为提高财务工作质量,信丰公司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在全公司选拔优秀人员到财务部门工作。目前公司在财务部门工作的会计人员均具备大专以上学习,财会专业毕业人员达到70%以上,在全部会计人员中3人具备会计师职称,其人员均具备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岗位设置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实现了岗位间的相互监督和牵制,同时结合实际,实行会计岗位AB岗制度,确保了财务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2)出台政策激励公司员积极参加会计学历和会计资格考试。公司员工参加会计职称和会计人员从员资格考试,相关的费用由公司报销。会计人员参加职称考试、从业资格考试的热情空前高涨,经过几年的努力,信丰公司系统会计人员中6人具备会计中级职称,在15个基层供电所中,所有的电费核算人员均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3)创新人才培训方式,从基层单位选拔具备财务发展潜力的人员到财务部门跟班学习,着力培养会计后人才。改制以来,公司新进员工中基本没有财会专业人员,为保证财务部门后续会计力量,信丰公司将具备一定会计基础,有志于财会事业的员工选拔到财务部门锻炼,脱产跟班学习,由老带新,建立师带徒机制,促进了跟班员工的快速成长,为公司财务工作提供了后备力量。
3.严格会计核算
按照省公司统一部署,信丰公司经过几年的财务集约化建设,至今已初步建立了集中、统一、精益、高效的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会计核算日趋规范,会计基础质量不断提高。
(1)突出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和国网、省市公司会计制度和规章的指导地位。公司陆续转发了《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电网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国家电网公司原始凭证规范管理意见》、省市公司《财务定性评价办法》等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全员认真加强学习,财务人员严格按法律和制度办事,为会计基础工作得到了有效规范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国家、行业和上级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公司根据企业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指导和规范公司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有《关于规范民工劳务费等费用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报账管理的规定》《进一步加强报账管理实施细则》等。为保证公司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公司制定了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对违反规定,工作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进行考评考核,有效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执行到位。
(2)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自查。为检验公司会计基础工作成效,及时发现近几年来公司陆续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自查,资金安全管理自查,经营管理自查和基层单位财务收支检查等。通过自查发现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会计基础工作质量逐年得到提升。
篇2
一、辩证关系
在一个群体体系中,激励机制是促使群体中主体与客体目标一致的重要纽带。激励的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者激励手段刺激被激励的对象,让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激发,从而实现主体与客体的目标相结合。而这种手段就是业绩评价方式,良好的业绩评价方式能够促使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提高。有效调动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满意度,有效推动其工作效率的提升。总而言之,激励机制和业务评定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辩证关系。业务评定是员工激励的基础。开展有效的业务评定将对员工的积极性的激发有着一个不可估量的作用。反过来,员工积极的工作态度将成为有效开展业务评定工作的推动力,这种相互之间的互动将促进单位快速上升,不断发展。
二、评价原则与构想
(一)主要原则
细化分解的原则。财会人员的主要工作进行有效统计分析,细化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考核指标,这种精细化的考核将客观公正的评价一名员工的工作状态。
三公的原则。要在评价员工工作状态表现中要严格按照单位的考核制度和量化表执行,以公平对待每一个员工,公正处理每一件降低员工考核成绩的事件,同时及时公开对员工的评分成绩和扣分依据。
形式化原则。对员工的评价一直是贯穿人员工作过程始终的,对这样一种行为进行形式化的规定,能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也会对最终结果的评定营造出稳定的氛围。
具有长期执行的原则。一个制度制定出来了,一般不可能一两年就重新修订。因此,单位评价考核制度制度过程要充分考虑长期执行的方面,合理化处理一些评价指标。
(二)系统构想
财务人员评价体系的设定依赖于一些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财务评定在具体运用时, 既可从这样的体系库中提取有用的数据, 同样可以将员工的各种具体工作任务设计成量化因素,这样就兼顾了员工考核成绩可以真实反映其工作状态。
具体量化表征。所谓的具体量化表征,具体来说,就是单位财会人员的一些具体的工作任务经过进一步细化,分解成一个一个评价量表中具体要素,可以有效的反映单位财会人员的工作状态,包括工作成绩、工作效率、工作中出错率等等。具体的量化表征主要有共性表征和特性表征。共性表征是每一个财务人员都有的表征,是一种共性问题的评价要素。特性表征是一种针对具体某一个财务岗位才有的量化表征。设计评价量表的时候,充分考虑财务人员共性表征和特性表征,将其有效的融合在打分表中,这样设计出来的量表得到单位员工客观公正的评价。
外界量化表征。具体来说,所谓的外界量化表征就是外部的其他事物对单位财务人员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积极性、工作满意度等方面的量化表征。这一类的量化表征是外部事物对单位财务人员的具体评价,他们接待处理财务报销人员的原则性是否很强,对待报销人员是否有耐心讲解相关的财务政策和规定。对待政策的把控程度是否恰当等这些都是外界对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状态的量化表征因素。
三、具体表现
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评价得出之后,如果没有下文,其对单位财务人员的约束并不明显,将年度的奖励与工作评价有机的挂钩组成,才能有效推进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激励机制遵从的基本原则
在财务工作过中,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要进行适当的激励员工。这就首先需要让员工明白他们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要保证他们的岗位目标和企业目标相结合。与此同时,企业和单位也要根据员工的需求处理好激励的侧重点。同样,激励机制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诱导还要注重奖惩结合的观念。把握好激励的度,在管理中应用好正负激励,把握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构建人员激励机制的方法
1、机制建立的前提就是要注重营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
要让员工相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换来丰厚的回报的道理。这就要求了企业单位首先要开展公平的竞争以找到优秀的人才,这一点不仅是对企业优化配置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为激励机制建立提供了人才优势。
2、年度的奖励与工作评价有机组合
将员工的年终奖励制度和对工作的评价制度之间有机组合,建立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设计年终奖励制度时召开座谈会,听取单位一线财务人员的想法。一线的财务工作人员从一开始就认同这种新机制,从而建立起一个相对公正的工作环境。
凡事都要切合实际,不能夸大其词。这就要求再建立激励机制的过程中要合理制作激励模式,在分配结构上,根据员工的职位和贡献程度记性分配。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工作业务的有效评价是建立在对单位财务人员工作劳动的肯定之上的。同时这种有效的评价将引导单位员工的工作倾向。一套有效的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化评价系统要充分对接年终的奖励机制,同时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各种工作表征,要让每一名财务人员心服口服。这样,单位的每一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进一步被调动。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国库集中支付、收支分类改革等,对学校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整体参差不齐,财务基础较为薄弱,较难适应新形势下财务工作改革的需要。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财务人员身兼多职任务繁重,处于顾此失彼的应付状态。教育经费集中统管后,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业务,学校财务人员身份就是报账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食堂、营养餐、工会等账都由一个报账员做。虽然全县所有学校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教育经费的统计等工作由核算中心来完成,但是需要报账员的配合。因此报账员除了报账外,还要完成预决算统计、国有资产管理等大量的会计统计工作。许多学校地处偏远乡村,到县城核算中心报账或是到机关单位办事,光是赶路就花去了很多时间。加上学校人员配备不足,常常一个人承担几个人的任务。报账员更是身兼数职,既是会计出纳,又是采购员、总务人员等。
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人员同时又是教师,还有不少学科的教学工作。白天上班时间要备课、上课,干一些工作职责范围内的杂事,等到下班后,还得加班做财务工作。常常是干了后勤管理、财务工作,教学工作又落下了;干了教学工作,后勤管理、财务工作又落下了。常常处于顾此失彼的应付状态,根本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专”财务工作,学习钻研业务。
(二)缺少专职财务人员编制,财务人员缺乏专业化知识。农村小规模学校没有专职财务人员编制,报账员多半是半路出家,全部由教师兼职,没有专业化、系统化地学习财务管理及会计业务知识的经历。其财务管理知识及会计业务知识绝大多数来源于前任财务人员的言传或同行间的交流。还有很多财务人员,会计业务知识只是从前任财务人员的会计账簿及会计凭证中获取的。因此他们会计基础薄弱,对财务制度不够熟悉,对会计科目的运用难以作出正确的抉择。
(三)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当前学校绩效考核,以主要学科的教育、教学成绩作为个人成绩的量化指标。财务人员往往从事非主要学科的教学,成绩不好量化。于是,就通过教代会决议或者根据平时表现,适当给予评价。财务工作是“隐性”的工作,不像任课教师,周课时有几节被他人一清二楚看到。在教师心目中,财务人员一天到晚没干什么正事,见不到什么成绩,所以考核分值通常比非主要学科任课教师还低。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方面也得不到认可,导致财务人员情绪低落,缺乏进取心,常常是得过且过。
(四)财务人员变动快,财会队伍不稳定。许多农村小规模学校地处偏远乡村,工作、生活条件较差,付出与所得失衡,教师“孔雀东南飞”现象屡屡发生,也导致财务人员流动改行多。再是县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调走了基层学校一批财务骨干进入核算中心。接替的新手,由于没有工作经验,业务工作能力较弱。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及会计业务水平一直处于较低层次,无法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建设的策略
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建设,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的策略,作以下探讨:
(一)保障财务人员工作的单纯,让其全身心的投入到财务工作中去。农村小规模学校领导要理解、支持财务人员的工作,要从制度上保障财务人员工作的单纯,让其从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财务工作中去。强化制度管理,从源头上解决财务人员工作的单纯性,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思考,静下心来做好账、理好财、管好物。
(二)建立健全财务人员考核激励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财务人员工作量大、压力大,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人员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让他们与从事教育教学的广大教师享有同等的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权利,提高财务人员的满意度,激励他们做好本职工作。
(三)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业务水平。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人员的实际情况,从会计基础、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考核,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做好会计电算化及资产管理软件化的推广培训工作,实现管理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
财政部门要从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方面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财务人员心中有“法”、有“规”,操作规范化。
(四)注重财务梯队的培养,充实稳定财务队伍。财务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人员梯队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教育主管部门要将财务队伍梯队培养纳入专业队伍建设范畴整体考虑,每年适当引进优秀专业财务人员充实基层财务队伍。各学校要培养思想道德好、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同志充实到财务队伍中,注重选拔和培养财会骨干,关心他们的成长。
(五)建立横向“财务人员联邦互助组”,增进财务人员之间的交流。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建立全县农村小规模学校“财会人员联邦互助组”,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交流活动,成立学习研究小组,探讨共性问题和“疑难杂症”;探讨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最优方案。培养出一批业务骨干,提高财务队伍整体素质。
总之,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必须以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财政部门为指导,各农村学校领导积极配合,切合实际地稳步推进。提高的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业务水平,同时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起来,实现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篇4
对事业单位而言,全面预算工作是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也是会计核算的要求,做为单位管理工作的一种全新手段,实施全面预算工作,能够使事业单位更加有效的使用资源,使业务工作在资金支出方面得到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1、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财政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各部门按期编制部门预算。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部门预算等各项财政和预算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而2013年开始实行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巳经由财政部会议修订通过,在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引入了全面预算工作,与以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较多体现预算执行的实际支付情况相比较,新制度从加强预算管理角度出发,在会计核算的每一步骤上更好地体现预算执行的全过程。
2、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需要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改革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会计核算方式下,单位经费领报程序,必定经过预算指标数的确定和调整、用款计划数的核定、保留支出、实际支出等,单位的每一笔预算与每一笔实际支出都一一相对应,只有加强单位的预算管理才能做到资金专款专用,预财务决算相对应。
3、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单位经费支出控制的最好方式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有助于事业单位在经费管理上科学化、有效化,全面预算制度能够整合资源而不浪费资源。经费预算管理不仅能够对单位内部的资源、资金、资产等进行有效整合,而且能够高效运用,使单位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日常工作中,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国家下达的工作任务,包括常规性、指令性工作,也包括突发性工作任务,适时制定和调整经费预算计划,单位年度经费安排与工作运转有机结合,使工作任务与经费支出绩效评估双达标。
二、现阶段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求实行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内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年度经费支出严格按预算安排进行,不让预算制度走形式,成为单位面临的问题。预算管理制度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单位领导层及全体职工对预算认识存在差异,使预算的编报执行力不强
因工作性质不同,单位职工对预算管理工作认识不多。单位领导层中也由于职能分工的不同,不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对预算制定工作关注度稍差点,因此全员参与预算编报工作仍是我们努力宣传的方向。因为单位预算是由各务预算组合而成的,而各项业务工作离不开经费的支持,预算单位经费合理分配靠的是工作经费预算,财务预算需要全体职工的参与。
2、突发及应急工作的出现,使预算不可控因素增加
由于突发及应急工作的不可避免,带来了预算目标的非科学性,预算资金分配变化加大。事业单位经费来源较为单一也比较紧张,如全额事业单位所需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因此经费预算如果“量体裁衣”做,如遇与之工作性质相关的社会环境变化,经费调整使用不可避免,经费使用随意性增大。
3、预算执行跨期较长,执行中存在波动性
在事业单位完成项目工作一般是需要2-3年的时间,项目资金的使用往往是跨年度的,全面预算管理往往忽视项目工作的长期目标,这就造成短期经费预算指标与长期项目任务不相适应,全面预算工作无法实现预期效果。
三、事业单位提高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
在事业单位中有效落实全面预算制度,制定有效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措施可以帮助全面预算重要价值有效发挥,使单位管理、发展更上一步。
1、在单位的实际发展规划中树立预算管理意识
预算管理的建立是以科学观念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不论在其近期发展计划,还是远期发展规划中都应树立预算意识,在对实际现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预算管理体制,使业务预算理念、财务预算理念有机相结合,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即事业单位公益性影响力最大化,服务于社会的职能发挥最大化。
2、建立可操作性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指标全面覆盖、量化
以预算管理现状为基础,逐步将预算扩大到全单位各业务领域。建立包括基本支出预算、专项支出预算、固定资产投资长期经费预算(为单位长期发展考虑)、业务专项活动经费预算等在内的全面预算体系,以定量、货币化形式全面反映各项业务工作支出,明确资金量分配与工作量之间的量化关系,逐渐实现单位预算的精细化管理。
3、建立完善的财务报告制度,为全面财务预算管理做好保障
积极配合我国预算和国库制度等改革,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务准则、会计制度的出台,满足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和财务管理的需要,完善财务报告制度,使财务报告不再是游离于单位管理的工具,使财务报告在财务预算工作中成为行之有效的“活工具”,为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
4、做好单位预算执行效果的绩效评价分析
事业单位进行工作指标的绩效评价,是考核其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单位对预算工作的绩效评价,从评价指标的量化中发现预算的优点与不足,能够对预算执行进行评价,判断预算的执行的可行性,不足处及时加以改进,使预算更好服务于业务工作,在预算执行效果的分析之中,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篇5
因此资源消耗会计中含有交互服务资源,针对服务资源合理的分配,全面核算资源动因。通过资源和作业间因果关系分析作业成本资源动因,采取主观的方法确定交互消耗动因。核算成本首先需要梳理资源消耗关系,明确对资源及其消耗的关系进行清楚的描述。在核算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只是简单的通过货币的形式加以计量,但这是不够的。出于这一点考虑,资源消耗会计进一步丰富了资源消耗内涵,不仅含有货币指标,同时也涉及了所有可以对资源进行计量的量化指标。在清楚了消耗之间的关系之后,对非货币量化指标进行换算,将其换算为货币形式,利用货币指标针对收益所使用的成本加以核算。资源消耗成本将核算成本时存在的价值和资源消耗关系分离开来,通过量化的方式计算产出同时也与货币计算进行分离,由此充分反映了成本核算同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
二、管理会计在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一)促进学校会计管理的优化,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财务会计同管理会计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管理中将两者加以有机结合则能够促进中职学校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财务会计指的是对外报告会计,更多是给单位外部的利益关系提供自身各项财务信息;管理会计指的是对内报告会计,是针对学校内部管理者提供各项资源信息,为学校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以此为参考依据。就中职学校自身的发展而言,管理会计在学校内部管理评价以及在给外部提供信息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以后,可以通过管理会计中各项指标对学校经营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衡量和评估,可为学校管理者制定经营决策提供一定的财务数据参考,使得学校的经营决策更加科学,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学校的控制规划。管理会计的实施,可以使学校更为科学的引入教学设施,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更新和建造,充分激发学校教师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其科研水平的大大提升,确保学校就业率,由此进一步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促进学校管理的加强,推动学校健康发展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中职学校面临日渐激烈的竞争。在此情况下,中职学校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进行转型。学校内部财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不但需要针对学校各项经济业务实施会计核算,更重要的还需要对学校未来发展进行科学的预算以及经济规划。管理会计充分联系原有的计划成本以及设计成本信息资料,通过合理的利用管理会计方法,对教育成本同学生数量间的联系进行分析,进一步细化成本,为学校预算编制工作提供合理的数据参考,从而提升中职学校办学质量,推动学校快速发展。此外,管理会计还对学校科研技术的引入、教学与实验器材的采购、外资的使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经济评估,从而促进学校后续的稳健高速发展。
(三)为学校经营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企业的经营当中,管理会计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作用,实行高效的管理会计工作可以为企业极大地节省财务成本,为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进行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中职学校属于特殊的企业,学校的有序运行必须依靠足够的资金,必须不断向外拓展市场,扩大学校规模,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学校办学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办学形式更加多样,筹资渠道更加多元,学校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在科研费用、管理成本、研究项目等都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所以,中职学校必须积极地推广和应用管理会计,促进学校经营成本的降低,有效控制学校财务风险,保障学校稳定的发展。
(四)便于学校进行考核
管理会计可以全面监控中职学校的经营活动,并且对学校的预算管理、成本予以科学的对比分析和评估。学校构建全面、高效的控制系统,可以对学校的财务核算及分析进行全程监控。所以管理会计可对学校的教学过程以及成本、利润、收支等实施有效的分析、考评,为学校的管理者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促进学校管理者对其管理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监控。
三、管理会计在中职学校财务
管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
为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建设和发展,国家向教育工作投入大量资金,所以在最初,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基本都依赖于国家和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向学校调拨资金,学校可以对这笔资金进行支配,加之该项资金并不是盈利的,国家并没有对该项资金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而学校采取这笔资金组织学校建设活动,也不对该项资金进行盈亏负责,所以最后该项资金的使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监管和控制。因此,国家管理不到位,学校监管欠缺,财务制度科学性不足,导致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非常混乱,缺乏有序的组织。
(二)财务指标不合理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数量的增长以及规模的扩大,很多学校慢慢开始自主涉足经济层面的活动,同时也在不断从外部筹集资金。但是学校经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并不是盈利,由此大多数学校常常会忽略财务活动,即便是有的学校组织相应的财务活动,但都只是表面功夫,并不能触及财务的核心和本质,所以学校财务会计并没有发挥出实际的作用。财务指标的不合理对学校财务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困扰,体现了财务管理的缺失。
(三)缺乏高效的财务运行机制
我国学校的最高管理者是校长,同时他也对财务工作具有绝对的领导地位。但是大多数领导对于财务和会计工作并不了解,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难以制定科学的经济规划。同时学校缺乏高效的财务运行机制,资金使用情况不明,缺乏透明性。决策一旦出现问题必然会使学校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但是并没有人为其负责,对于学校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四、管理会计在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一)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相应的工作原理非常复杂,涉及的内容也极为繁琐,含有信息的考察、评析、管控等一系列工作,单纯借助人力难以完成。学校必须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学校需要积极引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高效的管理会计系统,方便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先进技术的引进,学校财务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大为减轻。与此同时,利用计算机也很好地保障了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参考价值显著提升。
(二)增强管理会计人员素质
管理会计工作量巨大,难度高,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养,所以学校必须重视管理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管理会计模式的中心朝着管理方向倾斜,管理人员必须通过长远眼光看待学校各项工作问题。基于此,管理会计人员必须努力学习,扩展自身的专业知识,开拓自身视野,自主地配合学校的工作。另外,会计行业人员必须拥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深厚的职业道德,在增强业务素养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切实保障学校资金安全。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紧密结合
篇6
将“互联网+”理念引入到高校财务工作当中,对于提高高校财务工资效果和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首先,财务工作在任何组织中都至关重要,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互联网+高校财务”为突破口,将财务部门设置为联通高校各部门的大数据中心,可以加速推进高校信息一体化进程。其次,“互联网+”所带来的新技术,有利于充分发挥财务工作的核算与监督作用,更好地发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自身效益。最后,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延伸,各种网络服务平台由于打破了传统的财务工作在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越来越受到师生欢迎,给高校财务工作提供了更广泛的服务平台。
1.日常业务
高校财务信息化就是“互联网+高校财务”的产物,是将高效快捷的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财务实际工作中的必然选择,它不仅促进了现有工作模式改良,还使得各项业务的办理更加规范。但目前,一些财务人员依然通过QQ、电子政务、邮箱等手工传输预算编报、人事师资变动、奖助学金信息等财务及相关数据,不但不能保证财务及相关信息的安全,而且降低了工作效率。
2.报账流程
传统报销方式使得师生报销排长队、报账难的问题日益凸显,进一步造成报账人员对财务人员产生不满情绪。利用网上预约报账系统这个平台,基本能够实现“无等候报账”“无现金交易”等功能。报账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登录财务预约系统,录入报账信息,提交报账申请,预约报销时间,打印“报账预约单”经项目负责人签批后,连同全部相关的原始票??按照预约时间送到财务部门指定窗口或投递箱,等待审核制单。会计人员可从网上报账系统中调出相应的“报账预约单”,并对原始票据进行审核,随后报账系统就可自助生成完整的记账凭证,并通过无现金支付系统进行转账汇款。
3.管理与服务
可以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往返报销问题,是降低财务工作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而借助“互联网”手段加强对财务政策和办事流程的宣传和讲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师生掌握更多的财务报销知识。比如利用财务部门网站可以各种财务信息和规章制度;利用财务工作QQ群可以及时解决师生关注的财务问题;利用财务微信公众号可以推送一些最新报销规定和政策解读。由此可见,财务部门在提供服务和实施管理工作中,形势愈渐多样,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财务部门与外界的交流沟通需要更加及时主动,才能满足广大师生对于财务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
4.其他功能
(1)“互联网+票据物流”。无等候预约报账虽然解决了报账人员排队办理业务这一问题,但票据报账人员将票据送到财务部门后无法了解业务处理过程,不利于核算业务进行。“互联网+票据物流”功能的实现使得票据交到财务部门之后的接单、分单、制单、复核、支付等环节清晰可查,满足了报账人员及财务人员对业务处理过程的监控需求。
(2)“互联网+信息查询”。传统高校财务工作过程中,教职人员和学生很难获得与会计人员对称的财务信息,网上查询平台的建立可以让使用者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查询经费使用情况、工资酬金收入、项目到款、个人借款及其他财务信息,有效降低了财务信息使用者和财务人员的沟通成本。
(3)“互联网+自助缴费”。“互联网+自助缴费”功能的实现,使得需缴费人员通过网上缴费系统查询和选择自己需要缴费的信息,确认缴费即可,缴费完成后还可在网上查询自己的缴费情况。既方便了广大师生,又有效地防范了收费系统的风险,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收费水平。
三、高校财务工作满意度的实证分析
满意度测评是对服务对象满意水平的量化分析,高校的财务工作要得到学生、老师和社会的认可,就是要努力提高其管理服务水平,这是“以人为本”的高校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高校教职工以及大部分学生的角度来看,解决好业务能力、办事流程、服务管理等问题,丰富财务信息化功能能够有效地节约各方与财务部门沟通的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提高财务工作的满意度,进而提升对高校的满意度。
1.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在哈尔滨某高校财务部门办理业务的师生员工进行随机问卷调查以获取数据。问卷共设置12个小题,其中8个问题是为了了解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偏好及建议,另外4个问题从业务水平、流程设计、技术水平、服务管理水平四个方面,每方面设计三个具体事项进行简单的满意度测评。问卷采取网络填写的方式,最终收到288份有效问卷,借助网上问卷工具,有效率达到100%。因为在办理过程中教职工和财务部门的联系更为紧密,也是财务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有效问卷中包括在职教职工171份,学生72份,财务人员45份。
2.调查问卷分析
从收到的问卷反馈情况来看,首先,在与财务部门沟通交流方面,被调查者更多倾向于电话沟通和现场咨询,可以反映出其他沟通方式在反馈及时性和解释有效性方面较差,导致在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如此普遍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乐于选择传统方式;其次,在报账过程中,被调查者认为对报账程序的提前了解最为费时,甚至超过发票的收集与整理,说明财务部门在工作中的政策宣导作用还比较弱,广大教职员工对于日常报销规定还是比较迷糊;再次,从被调查者在财务部门办理业务最关心的问题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关注的重点都是业务是否能够顺利处理,而对于支付时间和财务人员工作态度的关注相对较弱;最后,从财务网络信息平台使用功能来看,预约报账是人们最常用的信息化功能,在财务平台功能日益丰富的同时,保证预约报账功能的不断完善和运行稳定是满足广大师生员工财务信息化需求的最基本保证。
四、让“互联网+”成为高校财务工作满意度提升的新引擎
财务管理部门作为高校的窗口单位,在学校日常运转和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加快融合到“互联网+”大环境中,更好地做到加强管理、服务师生、促进和谐校园建设,高校财务部门要突破传统思维、传统模式的禁锢,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深入了解互联网技术对会计工作本身及其所处环境产生的影响,主动利用互联网平台,在业务流程、服务方式、信息共享和更多功能开发等方面进一步变革调整。
1.业务流程规范化
利用计算机技术规范地处理各项业务是“互联网+高校财务”的基石。在调查过程中,很多被?{查者反映财务部门不同人员处理业务口径不一致问题对财务工作满意度影响较大,一方面造成师生报销规定更加模糊;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报账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信任关系。这就要求财务部门考虑未来更多的用“电脑”代替“人脑”,尽量减少业务处理环节,通过计算机技术规范业务操作,尽可能提高财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为师生员工提供自助式服务,减少财务工作量。同时还应该加强财务工作透明度,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及时向师生员工宣传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财务信息,让其获取对称的财务信息,以期得到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更多的支持,提升财务部门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学校财务的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2.服务方式主动化
借助互联网平台为师生提供主动服务是“互联网+高校财务”的明灯。第一,提高财务人员服务意识能够提高高校财务工作满意度;第二,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有助于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第三,财务部门随时关注服务对象的反馈信息能够明确服务重点,有针对性提高服务质量。比如针对现有的财务服务类型及其特点,高校可基于微信等普及率高的互联网平台,开发适合高校财务体系的在线财务服务系统,在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消息推送的基础上,增加财务信息查询、业务办理以及服务帮助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作为直接提供业务办理和获取反馈的途径,减少不必要的服务环节。
3.数据共享自动化
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共享是“互联网+高校财务”的利剑。过去的财务工作,财务人员往往只是对基础核算加以应付,并没有关注财务数据利用和分析等工作。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对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可以使得财务数据的效用进一步发挥,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得以实现。例如将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OA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紧密的衔接在一起,实现财务信息化系统和其他系统能够通过数据库后台自动交换财务信息,自动获取其他系统的财务相关信息,一方面可以减轻财会人员工作量,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让财务规章制度规范和严肃性得以提升。
4.功能实现智能化
篇7
1.2基本工资
可控成本可控成本分为三大类:一是科室人员工资;二是不计价卫生材料;三是低值易耗品。即不能向患者收取,但临床实施护理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成本,科室可自行操控使用的物资,如文化办公用品、棉签、纱布、消毒剂等。通过科室出库记录进行汇总查询。
1.3护理
我院对护理人员工作量的绩效评核标准设定同时考核两大工作量的评估指标,一为直接护理项目,主要评估护理人员实际从事劳务工作的技术含量、风险、数量等。另一为间接护理项目,此部分以护理人员实际照护患者数和病房入、出院患者量作为间接护理工作量化的替代指标。另外考虑到不同科室工作的难易和风险程度,依据物价局给付项目,细化数千项护理处置的难易程度,风险高低进行不同程度的替代性量化调整。即通过调查全院各个科室护理工作项目所占比例,对每项耗费的护理时间和人力反复测算,计算出护理时数的系数。将科室的(直接护理时数+间接护理时数)×系数即为该科室的护理时数。
1.4确立护理单元奖金分配制度
确立护理单元奖金分配制度,设计原则为区分出护理实际贡献项目与收入。充分考虑不同科别护理风险系数关系,以护理费、护理治疗收入以及护理时数反映科室病患严重度及贡献。落实护理工作量照护基准以照护患者数进行奖金计算,扣除护理作业成本,共同促成医护合作节省成本。
1.5评价方法
以胸外科、血液科护理单元为例,分析我院实施奖金分配改革前(2011年4~10月)后(2012年4~10月)手术与非手术科室人均奖金的增幅情况,增幅率=改革前/改革后×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改革前后我院2个护理单元各项绩效指标合格
3讨论
目前我院护理绩效奖金的核算存在如下弊端:①奖金唯财务导向明显,大多数护理人员的奖金以部门等级划分或参照医生奖金比例发放,大锅饭似的分配模式,严重挫伤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②科室对奖金的管理力度较小,核算内容细化程度不高,无法反映科室及岗位的实际劳动差异,导致护士劳动强度与奖金不成比例。③成本管控力度较小,浪费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护理人员绩效奖金核算的改革是收集、分析、反馈护士在其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等情况的过程[3],主要原理是根据护理单元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划分进行测算。根据其各自不同的工作,分析其所需的技术、时间、风险程度、消耗的资源与成本、结果质量等,重点将护理绩效考评分成两大类:一是结合护理单位效率的投入与产出项目,来评估护理单位的临床工作量;二是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考评方法,结合各护理科室管理需求与手段设计奖金分配考评表。主要根据不同护理项目的技术含量、风险性及劳动强度设立高低不同的以非货币单位表示的相对价值比率,即结合护理单元护理时数的系数来核算护理单元及个人的奖金。
篇8
1 当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会计的集中核算是加强财务、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在它的初始阶段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也必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地方。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1 认识上的偏差
会计集中核算后,部分单位领导对本单位财务支出接受会计中心的制约和监督,产生抵触情绪,有意放松甚至放弃财务管理。一方面有些单位领导认为报账会计是打打杂、跑跑腿的,有无资格证、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会计随意任命,导致报账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单位会计机构撤消后,有些单位对报账会计的待遇地位不予肯定,报账会计的工作积极性自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1.2 缺乏可行的、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
现行的经费开支标准远远落后于实际,执行起来较困难。各预算单位执行不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或者没有按经费开支标准规定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自立名目发放福利奖金的现象时而发生。实行集中核算后,经常会产生对某一支出项目预算单位请求支付与核算中心拒绝支付的矛盾,这也是摆在核算中心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3 分账管理上的单一性
会计中心监管的重点是单位的财务收支,对各单位的收入监管尚未介入,收入游离于会计中心统管账的体外。实行票款分离,按规定收费收入、返还资金直接缴入国库收入户,单位自己建立台账,与会计中心不发生任何关系,会计中心不作账务处理。这样就形成了收入票据在国库,支出等会计档案在会计中心,资产及明细账在单位的“板块”结构,单位会计资料的完整性被破坏。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上,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结果造成会计信息质量难以提高;有些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如实登记,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账外资产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中心的账与单位实物不符。
1.4 核算中心人员少,工作量大
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后,取消了单位银行账户,由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统一核算账户,集中办理资金收付,进行统一会计核算;预算单位不再设会计人员,实行报账员报账制度。所以,各单位的财务工作主要都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从各地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情况来看,都普遍存在着核算中心人员少、工作量过大,报账员在中心报账等候时间较长,核算中心的明细科目分类过粗,以至单位无法了解单位的财务活动的真实情况,从而使核算单位与中心之间造成一些矛盾,特别是核算业务量较大的核算中心,这些矛盾更加突出。
2 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设想
会计集中核算是近几年来推行的会计制度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固定的模式可循,如何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管理的需要,现提几点设想:
2.1 转变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目前会计核算中心日常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然而,如果将会计核算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必须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在决定资金支付之前应确定是否应该支付、如何支付,而不能到支付完了事后才来明确。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应确定是否可以支付(即是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如何支付(即占用何指标、列支何科目),然后才可以通知银行付款。会计核算中心的发展,必须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
2.2 兼顾需求与可能,制订统一、可行的经费开支标准
由于现行的经费开支标准缺乏可行性,执行起来较困难,所以各单位都制订了本单位的经费开支标准,缺乏统一性,造成单位之间的苦乐不均。由于单位费用开支需求是无限的,而财政资金供给可能是有限的。所以,制订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必须考虑相应的财力保障,出台的经费开支标准特别是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支出数额大的项目,在事前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可行性研究,兼顾需求与可能,制订的经费开支标准应具有可行性、合理性、合法性。
2.3 各统管单位切实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加强报账会计队伍建设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统管单位应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财政部门及单位应切实抓紧报账会计的培训和教育,开展时间短、收效高、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加强《会计法》等各项财政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报账会计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法律知识,通过一系列制度,制约报账会计的工作行为,保证报账会计诚信为本,爱岗敬业,坚持准则,使其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2.4 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
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政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由于财政性资金集中管理后,财政资金管理的风险也大为集中,必须加强内控,建立内部制约机制,防范风险。每一笔支出都应实行事前审核,核对金额,在保证凭证真实、准确、合理、合法后,才能通知银行付款。要建立大额费用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以及预算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明确责任。同时,会计核算中心还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向预算单位反馈资金支付的信息,与单位形成相互牵制的机制,接受财政内部监督部门、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保证财政资金、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
篇9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财务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的指导思想和内涵,具体为:
1.“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的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发展目标,适应国内外理财环境新变化,借鉴国际先进财务管理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推进国际化、集约化、精细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机制,强化财务风险管控,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建设世界一流财务,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加快实现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撑。
2.“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的内涵
创造世界一流的财务绩效,建成世界一流的财务管控体系,打造世界一流的财务管理水平。根据国资委公布的“世界一流企业”具体量化为主营业务突出、公司治理良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知名品牌和国际经营能力等五大类、二十五个具体指标。中国石化借鉴国资委的分类,把“一流财务”大致划分为财务绩效好、财务管理模式先进、财务管控水平高等几个要素。其中,财务绩效好可量化为收入、资产、净利润、ROCE、销售净利润率、ROE、资产负债率和市值等八个数据指标;财务管理模式先进定性表述为清晰的财务战略、完善的财务治理结构、坚实的财务基础管理;财务管控能力定性表述为形成集团化财务管控体系、高效的全球配置资源能力、有效的财务激励机制、全面的财务风险管控、公司财务健康等五个定性指标。因此,“一流财务”总共有三个大类、十六个具体指标。
二、与世界一流财务相比存在的差距
对于油田企业来说,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油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但与国内先进企业、国际一流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纵观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的发展目标,我们可以从“建标、对标、追标、创标”工作开始,分析自身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从石化行业看,中国石化自1983年成立截至2011年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炼油公司,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大石化公司,也是国内最大的成品油、石化产品营销商、进口原有贸易商和国内第二大原有生产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财富》2011年度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上升至第5位。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建设和强化管理有了明显提升,许多方面已经达到或正在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但与世界“三超”、“三大”石油公司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现在财务绩效不显著、财务管理技术创新手段不足、财会人员和财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和价值创造的力度不够、高端财会人员紧缺;各分(子)公司财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国际化、市场化理念不强。
从油田本身看,油田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财务管理水平处于中国石化行业领先水平,但与世界一流财务要求相比,财务管控能力有待提高,财务融入生产经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增强,财务精细化程度还有空间,财会队伍素质能力需要提高。
三、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的几点思考
集团公司明确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财务”,财务系统既是管理系统,又是价值创造系统,更是对企业的导向系统。油田企业财务要更加重视在“打造世界一流,实现率先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管理内涵、风险防控、精细程度、保障水平的软实力,以一流的业绩、一流的收益、一流的管理支撑油田发展。
1.创新管理模式,提高预算执行水平
一是开展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围绕油田打造上游长板和实现率先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做长预算周期,做宽预算领域,细分业务类型,细化预算层级,以产量、工作量结构优化为突破口,以经济效益评价为核心,以单井效益评价为手段,形成依据效益配产量、配资金投入的技术体系。二是完善一体化运行机制。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重效益的发展要求,加强投资成本一体化预算安排,统籌考虑油田的稳产基础和长效发展,有效整合资源,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配套的体制机制,规范运作,努力提高关联交易的经济总量,增强各板块的造血功能,实现共同发展。三是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按照“多挣钱才能多花钱、才能增加工资”的思路,引导各单位自我加压、自树目标,加强奖励的及时性、激励性和公正性,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预算安排时对重点工作量和费用分别确定成本指标和奋斗目标,充分调动单位精细管理、挖潜增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加强成本精细管理,增强成本管控能力
一是持续推进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根据油田各行业的标准成本消耗定额,建立全系统、全过程、全要素对标管理机制,以系统节点精细管理为抓手,以经济活动分析为平台,对各生产系统、全生产过程和全成本要素的主要成本目标、管理指标进行对标,在业务部门、二级单位和单元(区块)三个纬度,对比指标差距,查找存在问题,不断改善成本管理指标。深化重点成本项目组管理,加强参与重点成本项目的预算核定、分解落实、过程管理、分析考核的全过程,及时反映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差异、生产与经营矛盾,寻找化解预算风险的途径和措施。二是深入开展单元(区块)目标管理。将成本管理的决策主体落实到油藏区块、开发单元和成本管理单元,重点费用的成本控制延伸到单井。分层级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单元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和考核体系,分别设立基本目标和提升目标,充分发挥单元的管理潜力,将成本控制责任真正落实到单元。三是建立成本预警管控体系。根据年度生产经营任务,建立起经营风险与成本风险同步运行的预警机制,关注产量结构变化、市场变化、工作量变化,在油田、二级单位不同层面构建一体化、分层级、全方位的成本管理网络。围绕全年的预算目标,油田上下要正视压力,按照总部提出的“厉行节约,弘扬艰苦朴素作风”、“经营一元钱,节约一分钱”的要求,采取优化运行、一体化结合、精细管理和信息化提升等降本减费,深入挖掘潜力,强化责任落实,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3.加快资金周转和运营效率,保障生产经营需要
一是优化资金配置。坚持统一籌划、统一安排、统一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重点做好集团内部企业间结算、油田关联交易结算和资金清算,保障重点资金需求。二是加强资金的安全监管。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从经济业务、核算、稽核、支付各环节分解落实资金安全责任,加强银行账户和资金的安全监管,及时优化资金的存量、流量和流向,做到物流、资金流的信息对称,确保资金安全。三是加大应收款项、存货清理力度。全面推行责任落实、预警控制、兑现考核的应收款项管理机制,从明确责任领导、直接责任人、责任部门、回收时间、回收金额等入手,严格落实清收责任,按结算期限建立应收款项清理四级预警机制。采取定期盘点,重点监控的方式加强存货管理,将长期待摊资产纳入流动资产管理范围,实现购置、使用、摊销、退出各环节全过程管理,并逐步实现网络化管理。
4.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资产运营质量
理顺计划、投资和资产管理职能,构建横向上由财务部门管理资产价值、职能部门管理资产实物,纵向上逐级落实管理责任到班组、岗位的资产管理组织网络体系。在资产转资、使用、清查、调剂、处置等方面建立资产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在资产处置方面,严格执行报废固定资产集中处置的管理模式,加大审批力度,从制度上和管理流程上保证资产处置环节的廉洁自律,防范资产业务风险。根据生产经营需求和投资购置计划,在全油田范围内优先平衡使用闲置资产,规范租赁业务管理,完善投入与管理机制,减少重复投资,盘活闲置资产,更好的发挥资产创造价值的能力。
5.理顺经济关系,强化内部控制,做好财务风险防范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需要有一流的治理规范,在稳定的经济秩序下和良性发展轨道上实现一流的管理。一是理顺各种经济关系。在一体化的目标下,统籌协调好油田之间各种经济关系;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规划好油田与地方利益、规划好改制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改制企业健康发展。二是加强规范化治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用制度规范和指导油田生产经营活动,始终把风险防范放在首位,将内控制度作为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利器,将内控管理向基层延伸,增强员工合规管理意识,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制度保障。三是从战略高度重视风险管理。不断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和体系建设,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方法,积极开展经营风险评估、识别、预警、监测工作,建立投资、税务、资金、汇率等风险量化分析和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切实有效化解财务风险。
6.打造—流财务管理团队,推动财务健康发展
一流财务就要有一流财会团队做基础。财会人员要增强责任意识,立足提升自身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坚守规范经营的防线,坚持“每一笔账都是承诺”,不断完善财务制度,规范经营行为,防止效益流失。立足油田发展战略,增强主动意识,注重价值管理,熟悉生产知识,了解生产运行,把财务工作融入企业管理全过程。要变事后算账为超前预算和过程控制,积极参与经济运行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帮助指导服务对象加强财务管理、经济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为生产经营提供财务技术支持,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参考,勇当经营管理的排头兵。财会人员要树立市场经营理念,熟悉市场规则,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以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标准来审视和改进财务管理工作,从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人员培养机制等方面入手,尽快与国际接轨,支持油田健康快速发展。强化财会人员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油田发展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财会人才队伍。
7.全面防范控制企业风险,提高驾驭风险能力
篇10
一、目前我国财务人员绩效管理现状
1、财务人员绩效评价不重视
目前我国企业对财务人员绩效评价并未引起重视,在实施程度、评价方式及意识状态等方面都显现出一种“弱势”。这类“弱势”源于企业对整体人员绩效评价重视程度低;而财务人员绩效评价的“弱势”源于企业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低。当一个企业,尤其是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深刻认识到财务活动在企业的管理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关键环节所起的重要作用时,经营管理者就会重视并要求财务信息与财务活动的质量、效率与效益的不断提高,相应对财务人员的绩效评价与激励也就应当越重视。尽管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已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但很少企业能够真正针对自身的经营管理需要,对财务工作提出相应的要求与任务,因而无法对财务工作的重视切实转化为企业的管理活动。因此,企业对财务人员的绩效评价实际上在意识上并未受到重视。
2、财务人员绩效评价缺乏准确性、客观性
在许多企业中,财务工作成果并不像生产型或销售型人员的工作产出是可以用数字直接衡量的,财务部门或人员的工作产出是什么无法直接用数字衡量。事实上,通过智力或知识为企业做出贡献员工,他们做出很多贡献或成果不一定是有形产品,因此不能像有形产品通过价值或数量进行评估。即便我们掌握企业财务人员的绩效成果或者找出无形成果的相应载体,但要实现具体的绩效衡量过程,这一问题仍无法解决。财务工作人员的效益或成果无法以简单的方式或利用量化指标来进行评估,这正是导致目前企业所使用的财务人员绩效评价指标缺乏准确性的原因之一。
3、缺乏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
合理进行企业财务人员绩效评价缺乏相应的制度环境支撑,也缺少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制度建设。从目前财务人员绩效评价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制定合理、完善地企业绩效评价制度,不仅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同时也需要一定地时间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一部分财务人员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未能对现代绩效管理得到充分认识,尚未完全能从传统的观念中转变过来,还是一味的坚持着传统的观念,使现代绩效管理制度的推广进程进一步放缓。
4、未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财务人员绩效评价体系首先需要对财务绩效评价的内容进行合理分类;绩效评价的标准值需要有效界定;以及如何通过评价体系才能使工作质量、能力、业绩三方面同时得到提高,达到“三赢”的策略。但目前对于财务人员的绩效评价并未形成系统的体系。
二、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改进财务人员绩效管理
财务人员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构建。
1、切合企业实际拟订财务绩效计划
财务管理它是一项独立工作,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财务人员绩效目标一方面遵循绩效目标的一般原则,即SMART原则,S具体的、M可衡量的、A可达到的、R可现实的、T基于时间的;另一方面,财务人员绩效计划目标设定必须考虑到企业或组织自身的实际情况,包括组织的经营领域、战略目标和团队文化。财务人员绩效计划内容应该至少包括财务人员基本职业素养、业务水平、团队协作和学术研究这几个方面。
2、全员参与财务绩效计划实施
绩效计划仅仅是绩效管理的起点,制定绩效计划之后就是绩效实施。实际上,绩效实施是连接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估的中间环节,也是绩效评价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计划实施的好坏关系着绩效管理目标最终能否实现。在这个阶段,首先财务部门的负责人需要和财务人员进行必要的绩效沟通,在绩效管理上达成共识。其次,由于内部组织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再加上外部环境因素的瞬息万变,可能使得绩效计划内容变得不切实际或无法执行。因此,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不可能将一份绩效计划的规范模式运用到任何企业和组织,它需要根据企业特征、规模等依靠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决策部门就绩效计划的落实情况不断进行探讨、协调、沟通,努力完善绩效计划。再次,通过加强财务工作的优势,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处理。收集信息在于为绩效评估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也可以为绩效标准的完善和员工职业规划提供借鉴。从上而下,财务负责人可以直接地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按照绩效计划的要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工作完成的质量、数量、时限以及达到的满意度进行掌握并记录;至下而上,向财务人员同事或者其下属了解绩效信息,或整个财务部门开展问卷调查掌握原先绩效执行情况,及时为修改和完善绩效计划提供意见或建议。
3、全面而有重点地进行财务人员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就是评估部门按照标准的绩效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和内容,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被评估的财务人员某一段时间的工作完成进度或履责情况进行分析考察。有价值的绩效评估不仅可以为人事部门调整财务人员薪酬结构及岗位分工提供依据,也可以为员工培养计划提供参考。
财务人员绩效评估必须具备三个前提:(1)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不同的财务岗位,应用不同的考核指标,主要体现在财务业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两方面。当然在考核指标中有交叉的可能性,比如,一人兼多个岗位、一个岗位多人承担以及多人协作完成财务工作,因此交叉工作量的分配以及指标的认定需要人力资源部门以及财务主管部门对其预先设定并达成一致。指标的选取考虑从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两个方面出发。硬性指标主要包括了分析处理财务数据、管理财务流程、制作财务分析报告、做好预决算工作以及对外完成税收报告及政策要求对外报表等等。软指标项目则重点考察的是财务人员的职业态度和能力水平。(2)绩效考核指标的评价。由企业或单位的绩效考核小组根据设定好的考核指标,对财务人员工作过程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由于财务人员的业务活动繁琐且涉及面广,在评估过程中仍可能存在遗漏,因此,对财务人员的绩效评估必须全面而且要突出重点,评估的过程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3)考核指标与评价标准的比较。评估人员根据财务人员绩效指标考核的结果对照标准进行评价。硬性指标的评价标准来源两个方面:其一,工作说明书以及相关制度规定,这类标准比较明确,并公正客观;其二,由人力资源部门及财务主管部门设计各指标的标准值,这类指标根据环境及现实每年度进行修正。软指标项目评价标准主要指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职业素养及后续教育程度,前者依赖于同事间的相互评价及上级的认可程度,后者更看重财务人员教育水平的更新状况。
4、完成财务人员绩效反馈
绩效反馈是让被评估者获得绩效考核意见与信息的管理过程,它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沟通的一种重要形式,体现了全员参与的互动评估的特点。
绩效反馈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采用近距离沟通的方式,一般来说采取“一对一”面谈的形式,评价者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反馈给被评价者,这样使被评价者充分且客观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中的不足或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并征求其意见或建议。通过面谈沟通,可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感并增加相互之间的信任度,可以为财务人员的未来发展提供方向。被评价者在信息沟通过程中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看待绩效评价结果,同时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对于尚存疑虑问题可以向主管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提出。另一种形式是通过会议讨论评价结果。在会议中管理者听取评价者对财务人员工作情况的通报,被评价者作出反馈,使评价者、被评价者在过程中对评价结果意见达成一致,从而使管理者对财务工作有更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而财务人员也可以借此争取管理者对财务工作支持。通过绩效反馈可以对绩效评估体系已经达成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指标取得进一步共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绩效反馈双方可以制定出一个详细的书面绩效改进计划,同时针对改进计划调整下一个周期的绩效管理计划,为今后的绩效管理提供参考和有价值的借鉴,从而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5、形成分析报告
财务绩效分析报告以财务人员或管理者作为对象,以财务相关的内部控制信息及人事信息以及财务政策制度等作为依据,对其工作整个过程经过整理、分析及评价,然后将结果与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找出其原因以及责任和影响,最终形成绩效评价报告。这份报告是对财务人员或管理者的工作过程及状态的整体评价,可作为其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与此同时,将评价报告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与综合分析,为人力资源制度的完善以及个人的绩效改进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三、推行财务人员绩效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无论从准确性、完整性还是激励机制来说如何推行有效的财务人员绩效评价体系才是重要的,在推行体系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其一,从参与者角度,是否能够充分理解并接受该方案,同时通过信息反馈,了解绩效考核体系中的各个细节,是否存在考核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该如何进行调整;其二,从管理者的角度,体系推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通过一定的流程将评价所需的数据进行真实搜集,该如何设定流程;其三,从企业角度,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工作量与工作性质冲突等原因导致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是否应有所区别或重点考虑等。
(注:本文系西华大学重点项目“大型国有企业在抵御金融危机中作用的实证分析”(ZW1121507)阶段性成果之一,四川省“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资助(07TSZY203)。)
【参考文献】
[1] 田曼华:企业财会人员绩效考核与激励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篇11
(二)财务工作本身受外界环境制约
财务人员去银行办业务,并不都是VIP待遇,立马可以办妥,总是有时间因素的制约,虽然现在很多业务可以在办公室用网上银行来操办,但是拿回执单等事情总得有人去,因此会有外界因素的制约。
(三)财务工作与其他部门的协作
财务工作的开展和其他部门的协作很紧密,比如,财务和采购的协作核算、和餐饮部的协作、工程部的协作及客房部的协作,因此对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又与其他部门工作效率有着紧密联系。客房部等部门的绩效考核很容易量化,员工可以多劳多得,而财务部门人员也很忙碌,如能对其考核更重视,势必增强企业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形成正向的企业文化,酒店的核心竞争力也由此得到强化。郑州就曾有某家酒店因内部管理不善,部门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出现漏洞,被客房部的经理偷挪价值十余万的布草。
(四)财务人员的流动性
经济型酒店因新增门店而新增财务人员将会是老员工晋升的一种途径,然而现实中财务人员的劳动未被充分体现在报酬内,这样很容易导致员工流失,特别是前台收银,虽然她们的劳动报酬已较高于会计人员,有出售储值卡的提成,但是三班倒的劳动安排,让她们流动性比会计人员较高。
(五)酒店发展的目标决定绩效考核的方式
酒店管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是股东利润最大化,还是社会价值最大化,定位不一样,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的重点也不一样。财务人员的工作就比较琐碎,考核要重视员工工作过程的管理,避免财务人员为考核而工作,为考核而准备硬性的考核材料。考核不是挑毛病,而是促进财务人员更好地工作,更好地改善绩效而做出更为恰当的工作处理方式。
二、酒店财务人员管理解决方案
不同的酒店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同,许多酒店认为绩效管理就是工作结果的考核。而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认为酒店财务人员的绩效管理应将财务人员的潜力与素质统一纳入绩效考核范畴,绩效不再仅仅是评估历史的工具,更应关注未来。因此,笔者倡导的酒店绩效考核已完全摈弃了考核结果,并且没有对员工的考核排序,其主要以走动式管理为主导思想,辅以软硬指标考核。
(一)以走动式管理为主导思想的全面管理
酒店属于服务行业,也决定财务人员业务较为单一,不像工业企业财务人员核算的内容较为庞杂。但是简单的工作能一直做好不出差错是需要激励的,单一的工作量激励不能体现劳动的真实价值,因此需要加入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和潜力的考核。这一考核因素不能通过工作结果直接呈现,需要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进行考核,这就需引入走动式管理。管理人员(店长或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要不定时和财务人员交谈,了解生活、工作情况。这对管理人员有很高要求,主管必须敏锐的观察到工作的情境与人员,及其所透露出的讯息;主管的态度也很重要,如果让员工或同仁有被视察的感觉,主管就很难获得想要获得的讯息。如果主管发现有财务人员因为回家相亲或怀孕请假,并极有可能之后辞职,主管就可以提前与人事主管告知招收新员工,并及时调整人员补岗。
(二)硬性指标考核
一般绩效管理将工作业绩作为硬性指标考核,考核主要依据各个岗位工作指南进行打分。如,对负责进行会计账务处理业务的员工的考核指标有:是否在业务发生当天入账;应当对每个月原始记账凭证进行装订的,是否在次月底之前装订,装订后是否整洁规整,是否有原始凭证散落;会计电算化系统是否维持正常运行等日常工作岗位要求,这些都可以客观得出考核分数。财务管理人员的硬性指标考核,可以根据财务经理说明书及岗位要求,评价财务经理和主管是否能够提供准确的财务分析和财务预测这样价值较高的讯息。比如,依据以往开店经验,新开店节约运行成本,在不核算新购入电脑、布草等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法下,能够预估几年回收成本;对竞争对手的财务情况也能够掌握讯息,竞争对手的财务融投资体系如何运作,优劣势分析;财务负责人制定的财务流程体系成为其他酒店学习的典范;对下属员工的指导和管理,下属没有串联客房部开脏房等不好情况出现,下属没有明显工作瑕疵。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还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融资,或促成企业的融资,减少资金流动的成本。
(三)软性指标考核
很多注重企业发展的管理者都将软性指标考核纳入绩效管理范畴。软性指标考核不能仅凭管理者来确定考核结果,要尽可能人性化评估。例如,某国际酒店制定的考核体系为表现卓越级、超越工作级、达到要求级、有待提高级等几个级别。每个级别对应的软性要求也不同,比如,卓越级的员工和管理者能够在业务范围内给人以指导,工作维持相对较稳定,在拓展训练中、公司年会时表现突出。超越工作级的员工至少工作期间不和同事发生争吵,能够主动学习并熟悉新的业务规范。任何企业都会面临不同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外部不可控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对财务人员造成工作压力,财务人员还经常在有限时间内要完成相当多的复杂的事务性工作,那么复杂事务性下的工作能力测试也成为软性考核的重要内容。曾有新闻报道财务工作人员长期伏案工作,外加压力大导致不孕不育,这也是财务人员工作报酬和绩效考核没能有效衔接的原因之一。另外,酒店对财务人员的评估也应加入敬业精神的软性指标,曾听一位酒店老板夸赞自己财务总监几年未曾请假,发烧都没请假,也经常见财务人员晚上加班或周末加班,因为他们的工作内容有时间方面要求,会计工作主要是处理数字逻辑性关系,工作只能自己完成,换个人代替加班不好衔接。因此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导致的被动敬业也应作为考核内容,这样才能够体现对他们工作过程的管理和绩效考核。
篇12
1.1医院会计核算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医院会计核算管理是一项既需要相关的会计专业技术知识的积累,还有相关的实际操作经验,同时又对会计核算管理领域、相关医学领域均有所要求的业务工作,故其所需要的是符合医学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所要求,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人员组成种类复杂,不仅有医学研究单位、会计金融学院所以及普通的专职专科,还有会计核算管理方面的在职人员,甚至还有从事这方面专业的实习生,在这样人员构成复杂的医学会计核算行业里,大多数的人员没有足够的有关会计核算管理方面的实际操作经验,同时,还有很大一部分缺乏应有的会计核算管理理论知识、医学知识,很难真正有效地承担起医学事业相关安全项目工程的管理工作。
1.2会计核算管理理论普及力度不大
在现在的医学行业的发展中,会计核算管理知识的普及很欠缺,这是对于医院会计核算管理的一个限制,进而导致会计核算管理的发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普及,甚至有些卫生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管理阶层也没有意识到会计核算管理的重要性,这种现象是非常可怕的,这不仅不利于医学行业自身的发展,也是在限制医院会计核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一个医学行业如果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下来,运用会计核算管理理论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先进出色的医学业必须运用的理念,这样,才会更加符合医学业的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与时俱进的表现,跟上社会的发展节奏与步伐,更好地发展医疗事业,所以,加强医院会计核算管理理念的普及至关重要,也是势在必行的。
1.3医院会计核算管理的相关辅助管理不完善
医院会计核算管理这一理念才在我国起步,但是却发展迅猛,而且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快,又涉及多个学科和多个管理部门,因此相对于医学事业的发展,相应的传统管理的辅助管理方法已远远落后了。另外,由于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上的漏洞造成的问题也是非常多的。医院会计核算管理的其他辅助管理的盲目性、不合理陛,同时,医学业队伍的无秩序竞争,由于每个医学队伍设计其自身的会计核算管理而造成功能不完善或存在缺陷,以及医学会计核算管理的辅助经济管理不完善而导致的医疗服务质量粗劣和性能不达标,所以,医院会计核算管理相关辅助管理的合理完善性也是制约医学行业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完善医学会计核算管理的相关辅助管理,这样的医学管理才是合理的,才能更好地促进医学事业的良性发展。医院成本核算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手段,它不但关系到医院的收入、支出的核算,也关系到医院效益的核算,我们必须把以往成本核算就是“算成本分奖金”的观念彻底改变,要把成本核算提高到一个理论的高度,不仅仅把它局限于只是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的一种具体方法,而必须把它认为是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及需要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医院成本核算是全员参与的一项十分复杂的经济管理工程。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涉及医院的方方面面,又由于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复杂,科室之间联系密切,综合性较强,因此,需要全院各部门包括人事、医疗、护理、药剂、总务、设备、财务等全院所有部门的分工协作,互相协调,共同配合。
2.医院会计核算的对策建议
2.1组建成本核算领导小组
在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中,需要建立统一的成本核算领导小组,比如河南漯河市某人民医院,它成立了由副院长任组长,财务科、总务科、药剂科、设备科、医护部、信息科等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成本核算领导小组,从医院实际出发,依据《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并针对医院自身的特点,制定成本核算相关的管理制度,如《成本核算管理实施细则》《成本费用归集与分摊标准》《成本测评考核办法》等。由以财务科为主的几名成本核算员负责实施具体的成本核算工作,各职能部门、科室及管理部门要配合、协调,为成本核算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数据资料,各科室也要设立1名兼职核算员,协助科主任对本科室的收入、支出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等及时进行统计、收集整理,使成本核算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各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立适合于本院实际的成本核算领导小组,以实现成本管理工作的规范、高效、统一。同时,也使医院的管理提升到更高的档次。
2.2做好基础工作,确保成本核算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在提高职工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专业技术高的成本核算专职队伍,也是搞好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比如,首都医大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在实行成本核算前也是多次召开以“医院成本核算项目”为主题的大小会议十几次。同时也对成本核算小组及职能部门、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了多次的培训。二是在实行成本核算前要摸清医院的家底。通过资产清查,核实各科室资产数额,包括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数额,低值易耗品价值、水、电、气的用量等,进行制表、建账,并统一核算口径,避免数出多门。三是对医院内部服务进行量化,如消毒、洗涤、维修等后勤服务和保障部门,能推向社会的,就推向社会,不能推向社会的,或者计工时,或者计内部服务价格,或者计工作量等,做到量化管理。四是核定各科室人员编制和工资,即定岗定编。合理制定科室收入与成本指标。在此基础上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规定水电气等计量设备的配备必须符合成本核算的要求;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原始凭证传递流程;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和定额管理制度等。
2.3正确划分医院成本核算级次
医院成本核算可以划分为多个级次,如院级核算、科级核算、医疗项目核算、单病种核算等,毫无疑问,成本核算级次划分的越细,核算出来的成本越准确,越有利于成本控制,越有利于成本和利润的考核。但划分的越细付出的核算成本也越大,难以取得管理与成本的最佳效益。因此,应分清主次,核算级次在初级阶段不宜划分的过细,应在划分级次的过程中,从长计议,制定切实可行的级次核算方法。各医院可根据自身情况,先实行院、科两级的全成本核算,在取得了成功经验,条件成熟后再实行医疗项目核算、单病种核算等。因为病种和医疗项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此类核算必须有良好的基础数据及财务、医学专业知识,它的核算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成本管理手段的发展和成熟,它将成为医院今后成本核算的发展趋势。
2.4建立科室成本核算报表
篇13
一、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内涵
集中核算又称之为一级核算,是指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派,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一是决策与执行分离。会计核算及相关工作不再受部门约束,独立运作杜绝人员和部门隶属关系,使决策与执行环节成为两个相对平行的工作流程。二是审批与监督分离。核算中心行驶监督权,保障监督力度,而部门领导行驶审批权,不影响部门运行。三是凭证管理与取得分离。由核算中心管理和保存凭证,受多部门监督,而原始凭证的取得在于其他部门,两者之间互存信息,减少作弊可能。四是集中核算中心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将财务工作变得更加系统化,标准化。
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问题
(一)工作量问题
由于将原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业务“外划”,由集中核算中心完成,这就造成了原本由企业财会部门完成的任务发生转移。一方面,企业原有的会计人员工作量降低,甚至于出现工作空挡,成为“盈余”劳动力。而原本“出纳”“会计”等岗位取消,设立新的“报账员”,导致原本会计人员工作性质发生转变,即可以不依靠充分的专业能力参加工作,因而导致报账工作质量难以获得保障。另一方面,核算中心承接大量的财务核算、监督工作,单以核算论,因涉及多个部门单位,需要进行“分户核算”,并进行统计、分类、分析等处理,导致核算中心任务量急剧上升,又因为企业、单位的业务和收支项存在一定的可变性,难以进行普遍性量化处理,工作效率存在难题。此外,财务监督需要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联系,以作原始比对,也就是需要大量进行外访和跟进监督,提升了工作难度。
(二)信息真实问题
一是在大量信息积累情况下,各种原始凭证区分归类、归档、核算等综合事务过多,在有效的人力资源前提下,出现工作中的纰漏,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在,且工作时间持续越长、工作量越大则出现纰漏几率越大,因此容易造成核算和管理过程中对应企业名下财务数据登记出现差错,导致核算结果和监督结果存在过失。二是由于取消了单位原有的一些会计岗位和职权,降低了原本企业会计的工作要求,因此“报账员”所需要担负则责任也相对发生变化,不能完全保障有关凭证的真实可靠性,要集中核算中心一一负责核对凭证,显然有些力不从心。③企业财务收支情况始终发生在日常运营管理中,而将隶属于企业的部分监管权限区分开来,可能造成监督与实践的脱节,虽然此种模式下监督环节独立不受影响,也存在一定的盲区和滞后性。
(三)企业自身管控问题
财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而企业自身对财务情况的掌握,有助于企业内部分析自身信息,从而制定相应的运营决策调整。而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削减了原本企业的预算控制能力,预算编制在设置之后最终核算却是由核算中心完成,这导致企业难以及时通过核算来判断预算成效,因而不能及时地进行下一步工作的制定。企业在制定预算编制后,便进入到实际运行阶段,对于各个环节下财务量化分析与经济状态把握需求较高,而集中核算模式并不能及时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因而导致企业难以对瞬时财务情况进行有效判断,无论是在风险规避还是经济活动的调整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三、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构建与完善
(一)不能绝对分划职权
此前提及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是一种分离和独立企业财务核算职权的功能性模式,核算中心承载了过多的任务,造成自身业务臃肿,而企业本身又需要相应的功能职权为自身日常运营活动提供可靠信息。因此可以考虑将核算中心的功能向“监督”方向定位,并未企业提供“行使财务职权”(出纳、会计)的服务。也就是说,办公场所仍旧设置在企业现场,而办公人员则至少有一部分是核算中心委派的,且委派人员需是流动委派。如此一来,既能够及时核实凭证真实性,也能参考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财务分析,并保证企业第一时间获取自身决策所需信息。针对企业规模不同,则需要选择不同的应对办法,例如小型企业财务项目相对较少,直接采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而中大型企业则采用“委派模式”。
(二)重塑核算模式
坚持以开放、透明、规范为基准,根据工作权限的划分梳理工作责任,并建立新的监督和执行制度。对“报账员”进行全新的规定,考虑报账员搜集和递交原始凭据的特殊性,需加强其待遇和责任,即明确规定报账员有义务对凭据进行初步审核,并要求报账员应当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最好是持证上岗。作为核算中心,并非是高于企业而存在的,应当定位为一种公众服务性质的单位,需要同时对企业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在完成企业财务核算和监督工作中,应注重对企业的切身利益进行保护,通过人员培训、设备技术更新、简化业务流程等办法提高工作效率。
在集中核算模式下,会计人员并非独立行使其核算权力,除对所在单位负责之外,还应当接受核算单位的监督。所涉及的经济账务,包括借贷账务、收支明细等基本的货币化数据,应当进行“分别统计,综合上报”的办法进行处理,且在采集凭证后先经复核审查无误后再进行报表制作,减少误差。单位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对接,接受会计人员核查账务名目、数额、用途等详细情况,同时参与到部门和单位名下财务核算工作中,负责核实一些专款专项和核算结果的真实性,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完善工作内容
除了要完成企业资金运作监管的相关工作之外,还应当建立企业的固定资产账务,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登记整理,并且定期进行实物对账,及时掌握企业固定资产的产值、产权即变化情况。由于核算中心从某种程度分离了企业的职权,因此需要对应承担该部分职权下的义务,包括为企业相关负责人和部门提供财务信息查询服务、财务情况通报服务、经济活动的指导性建议等。
对于大量产生的核算工作量,采用集中处理的办法减少中间环节,即财务规范化和集约化管理改良。其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数据统一集中处理。拟定普遍性的会计科目,要求凭证、数据登记、核算必须按照既定的一套规则进行处理,建立内部网络通讯通道,实现数据的即时传输与数字化管理。二是审计方式方法需要进行调整,单位财务报账、账册和各类凭据必然是审计的主要物品,但为保障核算和审计的真实性,须进行跟踪调查,核对专项账目支出与审核,查验单位与市场之间的交易地位和关系,检查是否存在造假、虚报情况。
四、结束语
财务工作是企业单位的核心,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对于提高单位运行效率、减少部门腐败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构建与运行,是企业根据时展,调整自身内部管理优化工作权限分配的直观表现,尤其是将财务决策、执行、监督进行相对细化的区分,对于部门内部控制与约束起到了良好效果。然而随着企业规模、内部编制、财务项目等内在元素的变化,唯有坚持动态原则,随时做好基层调研才能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