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健康教育传播方式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健康教育传播方式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健康教育传播方式

篇1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艾滋病的发生率与传播速度正快速增加,艾滋病渐渐成为对人类的健康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威胁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艾滋病的传播范围急剧扩大,已迅速从静脉注射吸毒、暗等危险人群逐渐向普通人群蔓延[1]。女性艾滋病患者在艾滋病传播中影响严重,随着女性艾滋携带者的增加,母婴传播的几率加大。特别是对于育龄期的妇女,她们正处于生育高峰期,发生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更高,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将严重威胁下一代儿童的健康与成长,因此为减少艾滋病对妇女及其子女的影响,开展快速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迫在眉睫。由于艾滋病的传播与人们自身的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健康教育成为公认的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主要手段[2]。本研究通过对2011年6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4918名育龄期妇女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探寻适合育龄期妇女特点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干预方式,以提高育龄妇女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降低艾滋病的传播及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做健康检查的育龄期妇女4918人作为进行预防育龄妇女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的对象,干预对象年龄在20-45岁,平均年龄34.6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内容设立:接受健康教育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等;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知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关政策。问卷题目类型设为选择题形式,入院接受检查时及教育干预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干预对象均独立完成问卷,前后试卷内容保持一致。

1.2.2 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宣传资料;面对面由医师对其进行宣传教育;提供电话咨询服务,随时接受受干预者的咨询;举办宣传讲座,鼓励育龄期妇女参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学习。干预后,随即让受干预者填写调查问卷。

1.3 调查结果统计 调查结果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进行χ2检验对比数据,P

2 结 果

2.1 育龄妇女在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教育前后对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比较 经多种途径的健康教育干预,育龄期妇女在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的了解比干预前均有显著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文化程度育龄妇女在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教育前后对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比较 此次接受教育干预的育龄期妇女涵盖了高中及以下到本科及以上各个教育程度的女性,教育干预后各文化程度的育龄妇女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提高,其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妇女提高最为显著,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引发的一种高危传染病。艾滋病与一般传染病不同,其社会复杂性远远超过普通传染病[3]。据相关文献报道,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育龄妇女约占一半比例,15岁以下儿童约占13.7%。HIV病毒感染并不会对女性的生育造成影响,而HIV可母婴传播,因此15岁以下儿童感染HIV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在儿童HIV感染中所占比例达90%以上[4]。随着育龄妇女在艾滋病感染者中的比例快速增加,由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人数也将急剧增长,这对儿童的生存与成长以及社会的健康发展将造成严重影响[5]。目前,国内对于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的干预评价研究,仅关注于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并未得到特别关注。因此,通过快速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降低育龄妇女艾滋病的感染率,预防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刻不容缓[6]。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经面对面宣传教育、宣传资料阅读及艾滋病安全教育讲座等多种健康教育干预方式的干预,所有不同文化程度的育龄妇女在教育干预后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提高,尤其是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育龄妇女,因其干预前艾滋病知识了解较少,干预后提高程度最高,这表明,此类健康教育方式适合各种文化水平的育龄妇女,易于接受,可行性高,便于普及。

参考文献

[1] 徐媛媛,方利文,王临虹,王前,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6):518-520.

[2] 顾研.艾滋病社会心理问题的复杂性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2):88-93.

[3] 潘杨,邓韶英.珠海市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1,27(4):318-320.

篇2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健康的危险因素,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促进和维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在医院传染病防控中,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丰富患者的医疗保健知识,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医院的爆发和流行,维护患者的健康,保障医疗诊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1医院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住院患者居住和活动比较集中,流动性大,预防疾病知识缺乏,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不稳定,加之患者健康状况差,病情复杂,抵抗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给传染病的流行与播散造成了有利条件,使这部分人群成为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的高危人群。2003年非典暴发流行就发生在医院。在传染病流行中,高居首位且最活跃的可控因素是不正确的健康观念、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而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所以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类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在传染病防控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2健康教育在医院传染病防控中的实施

2.1组织: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组员包括医政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宣传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由组长统一部署,形成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相互促进的教育局面。

2.2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每年制定本年度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基本内容、时间、方式、课程安排等。根据季节、流行病学特点并结合当前传染病流行现状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做到每月都有不同的主题,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健康教育内容。

2.3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在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健康传播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使机体获得良好的免疫功能。健康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2]。

2.3.1群体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讲座、板报、宣传栏、条幅、广播、滚动屏、宣传折页、宣传画、网络等进行健康宣传和教育;召开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防控传染病主题宣传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健康知识咨询活动,提高患者的兴趣和传染病防控能力。

2.3.2个体健康教育:包括就诊时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及电话咨询服务,内容包括讲解传染病发病特点、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用药知识等,提供进一步检查、治疗的建议,及传染病患者追踪随访。

2.3.3开展健康教育半小时活动:住院患者每日要进行半小时健康宣教活动,将传染病防治知识列入医院宣教计划,并与实时传染病流行与防控情况相结合,及时调整和更新宣教内容,以确保宣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转贴于

2.4教育效果评价和分析: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住院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在查阅有关资料后自编调查问卷,主要调查患者对常见传染病(甲流、肺结核、乙肝和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8份,有效回收率为94.8%。开展健康教育前患者总体回答正确率只有36.78%。通过健康教育后患者防控传染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9.76%以上。全面开展健康宣传,尤其是开展健康教育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体会

3.1医院健康教育对传染病防控效果显著:自笔者所在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习惯明显改善,防控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说明以多种形式开展的健康教育有效,且健康教育半小时宣教活动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其不良卫生习惯的最直接有效途径。

3.2注重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综合性:在传染病防控中,健康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健康教育,要根据接受教育群体特点的不同、传染病发病特点不同、和同一疾病不同时期防控重点不同,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方案和宣传计划。选择行之有效的健康传播方式,且形式宜多样化,比如以健康宣教为主,结合健康咨询、专题讲座、广播、宣传折页等有效传播方式,综合实行健康教育才能切实取得实效。

3.3健康教育应注重传播技巧: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应巧妙的应用一些传播学的技巧,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比如传播的内容宜简单扼要,中心突出;形式宜简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信息应不停重复;核心信息采取数字化、押韵的口诀、缩略语等形式使之容易记忆等。可以适时采用新的传播策略,如“明星效应策略”、“娱乐-教育策略”和“群众参与策略”等,使之生动、鲜活易于接受[2]。

医院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医院内的爆发和流行。所以,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防控中有着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必须引起全体医患的高度重视。

篇3

住院患者居住和活动比较集中,流动性大,预防疾病知识缺乏,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不稳定,加之患者健康状况差,病情复杂,抵抗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给传染病的流行与播散造成了有利条件,使这部分人群成为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的高危人群。2003年非典暴发流行就发生在医院。在传染病流行中,高居首位且最活跃的可控因素是不正确的健康观念、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而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所以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类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在传染病防控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实施步骤

(一)组织

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组员包括医政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宣传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由组长统一部署,形成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相互促进的教育局面。

(二)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

每年制定本年度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基本内容、时间、方式、课程安排等。根据季节、流行病学特点并结合当前传染病流行现状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做到每月都有不同的主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健康教育内容。

(三)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在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健康传播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使机体获得良好的免疫功能。健康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1)群体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讲座、板报、宣传栏、条幅、广播、滚动屏、宣传折页、宣传画、网络等进行健康宣传和教育;召开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防控传染病主题宣传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健康知识咨询活动,提高患者的兴趣和传染病防控能力。

(2)个体健康教育:包括就诊时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及电话咨询服务,内容包括讲解传染病发病特点、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用药知识等,提供进一步检查、治疗的建议,及传染病患者追踪随访。

(3)开展健康教育半小时活动:住院患者每日要进行半小时健康宣教活动,将传染病防治知识列入医院宣教计划,并与实时传染病流行与防控情况相结合,及时调整和更新宣教内容,以确保宣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教育效果评价和分析

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住院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在查阅有关资料后自编调查问卷,主要调查患者对常见传染病(甲流、肺结核、乙肝和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8 份,有效回收率为94.8%。开展健康教育前患者总体回答正确率只有18% 。通过健康教育后患者防控传染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9%以上。全面开展健康宣传,尤其是开展健康教育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1)医院健康教育对传染病防控效果显著:所在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习惯明显改善,防控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说明以多种形式开展的健康教育有效,且健康教育半小时宣教活动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其不良卫生习惯的最直接有效途径。

篇4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modeofcountryMCHhealtheducation.Methods:AccordingtothedifferentmanagementpatternofManasiCountyRuralMedicalInstitutionstocarryouttheworkbydirrerenthealtheducationmode,5yearslaterweknowtheknowledgeandbehaviorformationratesbysamplesurvey.Results:LanzhouwanisthehighestofbothrateswhichvillagewasdoworkthroughtheclosecombinationofMaternalandChildServicsandHealthEducationwork,the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asmainandthemasscommunicationasasupplement.MCHhealtheducationhasacertaintimelimit,soduringtheface-to-faceeducationwemusttakeeasylanguageandselectthemostimportantinformationtomakethemaxeffectofinformationacceptancerate.Conclusion:ThebestmodeofMCHhealtheducationisinvolvementoffamilyandcommunityandface-to-facecommunication.

KeywordsCountryMCHhealtheducationPattern

健康教育是促进居民健康行为的重要手段,在农村特别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农村,传统观念各异,居民接受健康教育的形式更是不同。2006年在玛纳斯县12个乡镇中,选取了4种不同的乡村管理模式,面对3个不同的民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过5年的实践2011年按不同民族、不同乡村管理模式抽取了4个乡镇进行评估:认为家庭与社区参与、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是乡村级妇幼卫生健康教育的最佳模式。在人与人面对面开展宣传教育过程中,宣教者可以因人而异地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选择受众最需要的知识传递信息,达到信息接受率最大化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确定抽样乡与抽样人群:①抽样乡是根据玛纳斯县民族集中居住情况而定:以哈族群居为主抽取清水河乡、以回族群居为主抽取凉州户镇、汉族人群比例较大抽取了兰州湾镇和六户地镇。这4个乡镇的村医管理模式也不同:清水河乡为乡村一体化管理,全部村医由卫生院下派;兰州湾镇和凉州户镇村卫生室为非盈利医疗机构个体经营,六户地无村级网,全部工作由乡卫生院承担。②抽样目标人群:以7岁以下儿童花名册登记为基础,将调查时5岁以下儿童母亲在家人员排序,每个乡抽取100人,抽足为止。

问卷内容设定:根据世界银行贷款卫生九项目妇幼子项目核心信息30条为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共出问题30条。健康行为形成设定了孕期检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儿童定期体检和预防接种、母乳喂养、家长与孩子交流等7个行为。最后是妇幼保健知识来源、需求满意情况调查。

为保证调查问卷真实、可靠,内容完整有效,对参与调查人员进行了培训,包括提问方式、技巧,问卷的填写与审核,要求调查人员不得将自己的认知意见提供给调查对象,以免干扰答题结果。

结果

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调查结果,见表1。

正确行为形成调查结果:①孕期检查行为形成率100%,能自觉按预约时间完成孕产妇系统管理者75%,早孕建卡检查率60.32%,概念错误是影响系统管理率的主要因素。②住院分娩率99%,地州级医院分娩11%,县级医院分娩87%,乡级医院分娩1%。③产后访视率719%,“坐月子”不能见外人这一民俗是产后访视行为形成率低的原因。④母乳喂养率965%,其中纯母乳喂养率805%,尤以牧区最高达到了90%。一是牧区人均经济收入偏低难以承受人工喂养的高额费用;二是哈萨克民族有母亲一定要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孩子的风俗,使得母乳喂养成功率较高。⑤儿童体检行为:主动带孩子定期体检率745%。需要或村医通知带孩子体检的家长183%,72%的家长认为体检没有必要拒绝带孩子定期体检。⑥免疫接种:主动按时接种家长785%,需要电话通知才来接种的家长215%。⑦与孩子交流:经常流855%,很少交流12%,不知道该怎么交流25%。

知识来源与满意度调查结果:妇幼卫生信息来源此项调查结果显示,4个乡镇抽样人群妇幼卫生信息来源主要集中在医院医生宣教、村医讲解、电视、看发放宣传材料4个方面,在需求调查中受众接受妇幼保健知识最喜欢的是面对面的宣教方式。见表2。

分析:①从4个不同的乡镇5岁以下儿童家长知识知晓率情况可以看出:村级网健全结合妇幼保健综合服务内容采用面对面人际传播为主大众传播为辅的兰州湾镇最高;第二是村级网健全、健康教育采用媒体大众传播为主人际传播为辅方式的凉州户镇;第三为无村级网健康教育采用大众传播的六户地镇,清水河乡采用的是乡村医生面对面人际传播,模式比较单一,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均最低。由表1中还可显示知识知晓率与行为形成率正相关,妇幼保健知识和提供的服务是紧密结合的,且服务时限较短,每个阶段所宣教内容都是家长要行动的知识,做好健康教育是提高妇幼保健工作的有效措施。②兰州湾镇乡、村级两级保健网络健全,乡妇幼专干和村医队伍相对稳定,村医整体医疗水平较高,均能承担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和儿童健康体检,并开展了儿童社区早期发展工作,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这个乡将妇幼保健服务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的是以面对面人际传播模式为主,对个体服务时能因人而异,选择受众最需要的知识传递;同时这些知识又直接引导受众行为,得到阳性强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六户地镇无村级网底,健康教育工作采用的是每月集中开展综合服务时同时举办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单和问卷的大众传播模式;每次知识点多,受众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没有教育后的行为强化,付出了劳动,但在评估中知晓率没有达标。④清水河乡哈萨克族95%,村医为乡卫生院下派属一体化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受众依从性较差,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另一原因是我县制作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均为汉语,自治区提供的资料多为维吾尔语;仅凭乡村保健人员一次的口头讲解,没有文字图片资料的强化,加之村医在县级培训中接受汉语言教学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在评估中效果最差。⑤凉州户镇虽然为回族居民,但使用的是汉语言,距离城镇较近,加之村级网底健全,采用的是大众传播为主人际传播为辅的模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县、乡专干的宣教和健康教育资料的发放在提高知识知晓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评估中知识知晓率达到了88%,完成了目标任务。⑥知识来源调查以医务人员提供面对面即人际传播模式最受欢迎,妇幼健康教育目标人群是一个动态人群,具有较强的时限性,孕期短短10个月、产时十几个小时,儿童也有各自的年龄特点,而且知识内容较多,采用大众传播一是目标人群不好锁定,二是讲课内容重点过多不易记忆,三是知识知晓后如不在时段没有机会行为强化知识易丢失,效果不如人际传播能因人而异选择受众最需要的知识和最乐意接受的方式传递信息,达到信息知晓率、行为形成率最大化的效果。

讨论

建立完整的村级健康教育网底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提高乡村两级保健人员健康教育技能是保证传播质量的关键。充分调动乡村各类人员的力量,利用村委会妇女主任、计划生育宣传员、村医建立妇幼保健知识的宣传网底;乡村健康教育人员作为与目标人群的密切接触者和妇幼保健信息的传播者,其保健技能和传播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传播的效果,因此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乡村健教人员的培训非常重要。

明确重点人群人际传播效果和重点人群行为改变是妇幼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是否成功的关节点。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手段依目标人群因有所侧重,相辅相成。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以大众传播为主,人际转播为辅;而在乡村级则以人际传播方式为主,大众传播为辅,传播渠道和媒介的多样化与使用性相结合是保证健康教育传播效果重要手段。

在民族地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要消除语言文字等方面造成的交流障碍。宣传资料、音像制品的制作要使用不同的语言文字根据不同区域、民族、文化层次制定不同的宣传方式,问卷式教育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将健康教育与妇幼保健综合服务有机结合,利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机会对目标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基层妇幼保健综合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是影响目标人群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相关行为改变的重要因素,要增强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行妇幼保健综合服务与健康教育活动的良性互动和双赢。

参考文献

1张娟.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的做法和体会[J].江苏卫生保健:学术版,2010,12(1):36-37.

2李娟.基层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工作探索.江苏卫生保健,2011,2.

3初俊萍,李忠新.结合实际开展妇幼健康教育.中国实用医药,2010,28.

篇5

篇6

1 健康教育内容

1.1语言健康教育方式 语言健康教育方法是指通过面对面对话、解答患者咨询的有关健康卫生教育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或进行小组座谈等教育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卫生教育[4]。通过面对面对话的方式来进行语言教育的又称口头交谈教育方式,一般是通过面对面谈话,来进行信息传递等进行患者行为指导的。这种健康卫生教育方式具有简便易行、较强的针对性以及能让患者及时反馈情况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对患者家庭进行访问以及进行个别教育。解答患者咨询的有关健康教育问题又简称为健康咨询,具有能帮助患者解除疑虑、做出良好的行为决策,进而保持或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等优点。开展专题讲座就是通过组织患者集体进行听课或者针对患者举办学习班等方式,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授课。这种健康卫生教育方式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较强的系统性以及较强的针对性、且还具有目的明确以及能突显出教育内容的特点,一般适用于社区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社区重点人群的一种群体系统教育方法。进行小组座谈是指健康教育组织者组织、引导并协调小组座谈的小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并且能让患者互帮互学的教育方式。这种健康卫生教育方式的人数一般为5~20人左右,该方式具有能使患者集中精力、较强的针对性、能使患者及时反馈学习情况、互相交流健康信息以及指导方式等特点。

1.2文字健康教育方式 文字教育方式是指通过健康卫生标语、健康卫生传单、健康卫生小册子、出版报刊、利用健康卫生墙报以及黑板报以及健康卫生专栏等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4]。健康卫生标语教育方式是指利用大横幅额、招牌健康标语以及条幅上写健康标语等方式进行的文字健康教育方式。这种方法具有形式简单以及标语制作简单等优点,能用简练的语言使患者容易记忆,进而能容易号召并鼓动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健康卫生传单教育方式是指针对社区亟待解决的健康卫生问题进行议论,并作出应急的措施。这种健康卫生教育方式具有内容详细、能广泛印刷以及散发等特点,进而能使大多数患者都能接受健康教育。健康卫生小册子教育方式是指由专业人员组织进行编写所得的小册子来进行健康教育。这种健康卫生教育方式具有能保存健康教育内容、且能反复使用等特点,是健康卫生科普教育的好教材。出版报刊是指定期出版发行报刊利用文字教育广大群众进行健康卫生知识以及信息的学习。这种健康卫生教育方式不仅具有大量的健康卫生教育信息,而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等特点。健康卫生墙报是指在显眼的地方利用黑板报以及健康卫生墙报来宣传传播健康卫生教育的健康卫生教育方式。这种健康卫生教育的方式具有能及时更新健康卫生教育内容、内容简洁明了、字体清晰以及版面美观等优点。健康卫生专栏是指利用文字与图片或宣传画相结合对患者进行健康卫生教育。这种健康卫生教育方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以及较强的教育性等特点。

1.3其它健康教育方式 除上述所述的语言健康教育方式以及文字健康教育方式之外,还有其它一些健康教育卫生方式,比如形象化健康卫生教育、电化健康卫生教育等健康卫生教育方式[4]。形象化健康卫生教育方式是指利用图片、照片、模型等一些比较形象直观且具有较强真实性的健康卫生教育方式对人们进行健康卫生教育。这种健康卫生教育方式具有使患者印象深刻等特点,进而能够加强人们的健康卫生教育意识。电化教育是指利用广播、电视、VCD、幻灯以及电影一些电化教材的健康卫生教育方式对于人们进行健康卫生教育。这种健康卫生教育方式具有健康卫生知识传播速度快、信息知识覆盖面广等优点,能较为系统、生动、直观的将健康卫生知识传播给人们。

1.4心理指导 除上述具体的健康卫生教育方式外,心理指导也是健康卫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5]。大部分患恶性肿瘤的患者有很多是由于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而闷闷不乐,从而导致机体抵抗力的降低,进而患上恶性肿瘤。因此,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还应对人们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进行心理健康卫生教育。

1.5生活方式指导 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人们易患恶性肿瘤的原因之一。因此,除健康卫生教育知识的传播以及心理指导等方式预防恶性肿瘤外,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预防恶性肿瘤的方式之一。这种健康卫生教育方式主要是让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进而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以及抗癌能力,从而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

2 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饮食方面,要叮嘱人们注意饮食营养平衡,多食新鲜水果以及蔬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此外,平时所吃食物一定要经过恰当的加工,并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已霉变、烧焦、经烟熏或经过度油炸的食物;众多研究表明,肺癌已严重影响着我国男性的健康,而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因此告诫人们控制吸烟也是预防恶性肿瘤-肺癌的重要措施之一[5];肝癌也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恶性肿瘤,而饮酒或引用过多的酒精饮料都是肝癌的危险因素,因此应提醒人们限制酒精饮料的引用。除饮食习惯之外,还应教育人们要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情况、注意适当的锻炼身体、避免过度劳累、并且要时刻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等等。再者,要加强环境的保护,减少环境中的致癌因素。最后,一定教育人们定期的去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能有效的促进人们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性等优点,从而能够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以及生命质量。因此,健康教育在预防恶性肿瘤的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参考文献:

[1]马红梅.恶性肿瘤预防的健康教育[J].医学信息,20113,4(26):545-546.

[2]黄明.健康教育在恶性肿瘤出院患者随访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2014,5(20):450-451.

篇7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42-02

近年来,网络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与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利用,并已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与观念。人们的活动范围开始从现实领域向虚拟空间扩展,原本涵盖地域文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更多地受到了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在这个世界多极化、思潮多元化、人的发展多向化的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同样,随着青少年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作为信息传递和交流工具的网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也给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

网络世界以其丰富的知识资源、迅捷的传播方式、即时的参与性,成为高校师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和渠道,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网络传播技术不仅对当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响,而且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的发展提高了工作效率

网络具有使用便捷、传播面广泛、传播形式灵活多变、信息多媒体化、互动性、信息的共享性等特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利用网络开展教育工作,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表现在:网络通过多媒体集成技术,将文字、图片、声响、动画有机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枯燥的简单说教转变为丰富的视觉盛宴,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表现力,增强了工作的生动性、实效性;网络广泛的传播性可以极大地扩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益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互相借鉴教学经验,随时了解世界各地的教育动态和信息;同时,在网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受者与传者地位平等,双向互动,这非常符合大学生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心理特征,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网络的发展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资源比其他任何资源都更具有时效性。网络的发展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活动空间和覆盖面,通过网络手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随时向学生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向老师咨询,探讨自己所关心的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这种灵活、快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只能在固定的时空中依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咨询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弊端,极大地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空,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网络的发展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再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而利用网络平台建设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只需少量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与计算机技术人员、网络技术人员,以少量资金就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建设成本非常低廉。而且建成后的维护、更新成本低廉,一次建设可以终身享用。另外,互联网将全球范围内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库,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极大地拓展了高校师生的视野。通过建立全国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成员间可以互通信息、相互合作,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四)网络的发展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充实、更宽泛

传统条件下,课堂教学、讲座、报告、咨询等提供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非常有限的,涉及面往往也相当狭窄。而网络环境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则是海量的,涉及面更加宽泛,可以涉及几乎所有问题。

(五)网络的发展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很多学生选择将自己封闭起来,教师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内心世界。而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自由性,大学生可以直接而真实地表述自己内心的抑郁与苦闷,无所顾虑地畅所欲言,在网络的点击中寻求心理的释放与依赖。他们在接收心理健康知识的时候,也不再受传统的教学进度或计划的限制,完全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随时有选择地进行学习。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引导、沟通和化解,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网络环境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长时间接触网络会降低大学生的感知能力,过度接触会造成认知麻痹,从而影响大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样势必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下降和钝化,并且产生一定的信息技术依赖;由于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与互动的减少,得大学生在现实世界的孤独感更加严重,他们的心理更加脆弱,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烈;上网挤占了大学生的大量时间,使得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了兴趣,学习成绩下降;缺乏在现实中与人交流的能力,还会出现情绪异常、焦虑过度、观点偏激等一系列反应;少数大学生在网络上受到一些社会垃圾的污染,导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扭曲、变形。

(二)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适应网络时代

网络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但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过于狭小,重视问题“解决”,忽视问题“预防”;在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独立于学校教育教学系统之外而孤立运行;少数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重形式不重实效,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缺乏实质性内容;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不足,教育资料严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数量不足、整体质量还不高,结构不合理。

(三)网络时代面临的“网络道德”问题

篇8

我国在已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15~29岁的青少年占77.6%[1]。中学阶段是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要求普通初级中学要将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2]。为了解庆阳地区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及获得途径状况,为在农村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适宜方法,本课题组对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庆阳地区8所农村中学2 27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庆阳地区8所农村中学2 317名高一学生为对象,收回有效问卷2 270份,其中男生1 203份,女生1 067份;年龄17~19岁。

1.2 方法 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艾滋病预防知识与行为、传播途径、态度及获取艾滋病预防知识的途径等。采取不记名、个人独立填写方式,当场收回调查问卷。

1.3 统计分析 对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艾滋病知识和态度 中学生对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是一种导致人死亡的疾病、艾滋病可以预防等的正答率较高,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掌握较好,知晓率在55%以上;但对于咳嗽/打喷嚏、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用餐具、共同用餐”、“电话、钱币”、“共同游泳池”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的认识模糊,特别是对于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缺乏认识。见表1。

2.2 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 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为电视(66.8%)、黑板报(55.6%)、宣传画(52.7%)、书报(44.8%)、广播(33.6%)、网络(23.8%)、教师(19.8%)和亲戚朋友(18.8%)。

3 讨论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掌握技能的主要场所。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艾滋病的的三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知晓率分别为59.1%,47.1%和61.5%,对非传播途径认识比较模糊,对于咳嗽/打喷嚏、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握手、拥抱”、“共同用餐”、“共用劳动工具、电话、钱币”、“共用卫生间、浴池、游泳池”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缺乏认识,尤其是对于蚊虫叮咬以及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马桶、浴室、游泳池、劳动工具等公共设施心存恐惧,只有28.9%和44.0%的被调查学生能够认识到蚊虫叮咬和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会引起对艾滋病的不必要恐慌以及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歧视。学校有完整而系统的教育体系和资源,只有生、教育部门重视,将艾滋病预防教育整合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校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健康教育对象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3],有利于消除人们的恐惧心理和对艾滋病的误解[4],正确认识和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为艾滋病防治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现有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通过媒体(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获得,而来源于学校教育(专家讲座与教师)和家长的比例并不高。表明学校的相关健康教育目前还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5],而媒体报道的知识多是不系统的。说明学校有必要开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课或讲座,采取形式多样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并要重视学校、家庭的共同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对学生健康教育发挥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健康成长。

4 参考文献

[1] 何景琳,谢蕾.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介绍.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1):648-649.

[2] 杨贵仁.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教材.北京:华龄出版社,2002:10-14.

[3] 段信美.山东省2所建筑类高校师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491-492.

篇9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媒媒体而言的,是伴随着数字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无限通信技术以及相关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传播媒介,是在传统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前主要以微博、微信媒体形态呈现出来,其突破了传统媒介中传播者与受众者之间的界限,实现的信息传播结合交流的交互性、及时性和共享性,是当前网络媒体发展的主流传播形态。

1.2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的多样化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与其自身特征是分不开的,新媒体不仅消除了传统媒介之间的边界给媒体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在表现和传播形式上都表现出其自身的特征性,其具体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受众主体呈现个性化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在于受众主体呈现多样化,可以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主体,团体、个人均可,社会群体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新媒体形式的新闻,更加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突出,更有利于满足于不同的主体需求,从根本上促进了其在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2)信息表现形式的复合性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单一性,呈现多元化发展其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音频等于一体,将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电视等传播形态充分融合,整合了多种信息资源,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交互性和共享性。

(3)传播方式的实时性和广泛性

新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并借助终端设备,实现信息、接收和传播的即时性和广泛性,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互动表达和获取成为现实,同时也让其越来越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喜爱,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其心理变化,这对进一步发挥其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具有积极影响。

2新媒体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作用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目前我国大学校园用户已逾3000万,平均年龄为20.84岁,青年学生群体已成为新媒体应用与发展的主力军。而随着新媒体的纵深发展,其正在逐渐成为各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并凸显其独特的作用。

1)新媒体促进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多种方式,才能够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心理教育中的课堂模式,拓展了教育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思想以图文并茂的网络新媒体形式展现出来,并进行广泛传播,以此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植于学生的日常信息交流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并塑造着学生的心理发展模式;同时,新媒体发展下,学生即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者,心理健康教育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变为教育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而学生真正成为了教育主体。

2)新媒体极大的拓宽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固定、覆盖面窄、影响范围和力度小的局限性,实现了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全方位性,将传统教育模式引向网络平台。当前,许多高校也逐渐认识到新媒体技术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并构建了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借助于网络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将传统教学平台转向在线远程教育,一方面促进教育工作者能够紧跟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更全面、细致的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以便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矫正教育;另一方面,通过新媒体教学平台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认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不断的完善自我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塑造和锻炼心理素质,以此适应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达到健康的心理状态。

3)新媒体能够显著的提升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高的效率实现教育目标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和实践课题,新媒体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其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中单板、枯燥和乏味,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一种生动、形象、具体的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内心对比,以此来明辨是非,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参与性和现实教育意义,这都从根本上提高了其教学效率和效果。

3新媒体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新媒体的发展突破了信息流通和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然要紧跟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并将两者充分的融合,彼此促进,从而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和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1)运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当前,网络新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复杂多元、良莠并存的社会思潮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而许多大学生的心理水平还没有完全成熟,较容易受这些思想观念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出现心理疾病或是心理扭曲,这势必会使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各高校研究的热点话题。关于这一课题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而新媒体的发展更是助推了传统课堂向以网媒为主体的在线课堂转化,新媒体已经深刻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依赖于新媒体,更倾向于利用新媒体技术来获取知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者应该以学生为主,只有通过新媒体才能够密切联系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实现有效的心理沟通和教育。由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为关键的就是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其中,以更好的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也能更好的调到学生的主动性,增添教育的乐趣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内健康发展。

2)构建多元化的新媒体教育模式。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发现心理问题,认识和掌握心理变化规律,以实现健康成长之目的。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紧跟媒体发展前沿,将新媒体技术渗透其中,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上深入的挖掘其优势,以凸显其媒体的个性化、受众主体的细致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信息传递的实时性等特性,并充分的利用这些优势,以此为基础来构建多元化的网络新媒体教育模式,并充分的与传统课堂教育相结合,运用新媒体技术来创新和发展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得两者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

篇10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现场调查人数为474人。健康教育实施前358人,其中镇村社干部154人、镇村医生104人、流动厨师50人、农村居民50人;健康教育实施后调查116人,其中镇村社干部17人、镇村医生35人、流动厨师14人、农村居民50人。

1.2方法采用现场填写问卷方法了解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各类人员霍乱防治知识知晓率(正确率)情况,问卷调查由专业人员指导完成;查阅档案资料获得2002~2005年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资料。

1.3措施制定霍乱防治健康教育实施方案、采用多种传播方式,分步骤分阶段对全县各镇村社干部、镇村医生、流动厨师、农村居民等人员分别进行霍乱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各类人员防病知识知晓程度。具体措施有:举办培训讲座、张贴防病标语、广播宣传、街头咨询、印发入户资料、其他形式等。

1.4评价指标效应评价指标:卫生知识知晓率(正确率);结局评价指标:霍乱发病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食物中毒发生率等[1]。

2结果

2.1健康教育实施前本底情况

2002~2004年,双流县26个镇先后有6个镇分别发生了霍乱疫情,在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理中,部分镇村社干部和镇医生参与了本镇霍乱防治工作,部分农村居民接受了应急性的宣传教育知识。

2.2健康教育传播方式及效果

2.2.1讲座:对26个镇举办健康教育培训讲座共76次,培训镇村社干部4189人、镇村医生498人、流动厨师478人,培训率均达到90%以上。

2.2.2标语:26个镇书写并张贴村村通标语5~30条/镇,布标及墙标共计2130幅。

2.2.3广播:覆盖13个镇128个村,每日早、中、晚3次播出,连续1月。累计播放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

2.2.4咨询:各镇在4~11月期间每月1次,逢场(赶集)设点,由专业人员提供现场咨询。累计咨询次数200余次,人数30000余人次。

2.2.5传单:印发霍乱防治宣传资料30余万份,由县到镇、镇到村、村到社、社到户,传单入户率100%。

2.2.6其他传播形式:宣传专栏、宣传车、展板、知识竞赛等。

2.2.7干预措施:分别于5、7、9月3次采用技术督查,2次情况通报等干预措施,考核并指导各镇全面落实健康教育工作目标的情况。

2.3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各类人员知晓的变化情况

表1健康教育实施前后镇村社干部知晓率(正确率)%比较[2]

问题实施前(n=154)实施后(n=17)

是否听说过霍乱?98.70100.00*

是否参加霍乱防治知识培训?53.25100.00*

霍乱为法定传染病的哪类?88.9694.12*

霍乱的传播方式?90.91100.00*

霍乱的疾病表现为?70.5986.36*

防止霍乱的方法有?93.51100.00*

防治工作牵头单位是?31.8258.82*

农村群宴管理的关键是?64.7185.06*

注:*P<0.01[3]

表2健康教育实施前后镇村医生知晓率(正确率)%比较

问题实施前(n=104)实施后(n=35)

是否听说过霍乱?86.54100.00*

是否接受霍乱防治知识培训?87.50100.00*

我国霍乱的流行高峰是什么时候80.77100.00*

霍乱的传染源包括?91.35100.00*

传播途径是?95.19100.00*

霍乱的典型症状是?89.42100.00*

法定报告时限城镇\农村各是多少?27.88100.00*

如果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人,应向?报告51.92100.00*

治疗霍乱的主要措施是?69.23100.00*

注:*P<0.01

表3健康教育实施前后流动厨师知晓率(正确率)%的比较

问题实施前(n=50)实施后(n=14)

是否听说过霍乱?70.00100.00*

当你有胃肠道症状时,认为是否可办宴席?98.00100.00*

承办宴席应提供的设施有?84.0092.86*

最常造成食物交差污染的原因有?78.0092.86*

食物彻底加热应达到的温度是?56.0085.71*

未及时食用的熟食应保存的温度?56.0078.57*

化学消毒餐具时,药水配置要求是?44.00100.00*

注:*P<0.01

表4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农村居民知晓率(正确率)%的比较

问题实施前(n=50)实施后(n=50)

是否听说过霍乱?27.40100.00*

良好的个人饮食卫生习惯内容包括?52.0076.00*

我国霍乱的流行高峰是什么时候86.0090.00*

如果得了霍乱,会有哪些表现?64.0080.00*

霍乱是怎么传播的?46.0088.00*

哪些方法可以预防霍乱?60.0080.00*

是否知道政府关于办宴申报制度?78.0094.00*

是否知道厨师和帮工要办健康证?70.0096.00*

若自家要办宴席,是否愿主动报告?84.0096.00*

注:*P<0.01

2.4健康教育实施后霍乱发病情况

实施健康教育工作期间(3~11月),未出现霍乱疫情。同时,肠道传染病发生率下降到2002~2005年最低水平;集体就餐引起的食物中毒起数较去年同期减少50%。

表52002~2005年双流县肠道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发病情况表

年限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肠道传染病发病率(/10万)7.948.6810.484.92

食物中毒起数(起)19232010

2.5健康教育实施后成本-效益分析

表62002~2005年双流县霍乱防治经费损失情况表(单位:元)

项目支出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直接损失12838.7026765.5433778.68100000.00

间接损失4224688.701093929.742508090.68324194.00

合计4237527.401120695.282541869.36424194.00

2002~2004年,全县由于霍乱疫情导致经济损失共计790余万元,估算2005年用于扑灭疫情需要经费415.11万元。2005年实施健康教育,共投入经费42.41万元,净效益372.70万元,为总投入的9.8倍,直接投入的15.4倍。

3.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5]。双流县2005年共投入健康教育经费42.41万元,通过采取多种健康教育传播途径,在全县26个镇90万人口中开展了全面、广泛、扎实、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了干部、镇村医生、流动厨师、农村居民霍乱防治知识知晓水平,达到了2005年双流县霍乱疫情0发生的显著效果,为政府减少霍乱防治经费372.7万元。同时霍乱防治健康教育的实施,降低了其他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减少了食物中毒的起数,实现了健康教育作为霍乱防治策略的最有效性。

将霍乱防治健康教育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是保证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的有效手段。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在双流县开展霍乱防治健康教育活动中,县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将2005年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镇政府年度考核的目标中,建立了基层健康教育网络,落实了基层健康教育兼职人员,能够让镇村社干部、镇村医生、流动厨师明确应承担的霍乱防治的责任,使霍乱防治的相关资料够迅速从县、镇、村、社,发放到每一农户。成立督查组[5],确保了健康教育实施前、中、后整个过程中技术工作的工作质量。

健康教育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因地制宜是关键。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可采用口头传播及文字传播等耗费少的传播途径,如举办培训班、宣传资料入户、设置专栏、刷固定标语、有线广播等;对经济条件许可的城镇社区,可采用以电子媒介为主的传播方式如电视专题讲座、VCD播放,以及播放电影或张贴壁报、挂横幅标语、文娱活动等视听效果好的形式进行。笔者认为,能被各类人员接受并掌握知识要点的传播途径就是最好的健康教育传播途径;在人际传播过程中要注意传者和受者的互动交流,可将受者曾经经历或身边发生的典型事件作为例子进行讲解,以保证良好的传播效果。

健康教育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可作为各种传染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中的第一策略,特别是近年来发病率迅速上升的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分病种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形式不同的健康教育活动,同样能达到显著的防病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健康教育的收益一般只体现了社会效益,而社会效益的价值却是无法计量的。笔者认为,在运用健康教育方法开展基层一般疾病的控制中,因无简单易行的计算公式来评价健康教育的实施在个体、家庭、社会防病工作中产生的经济价值量,是影响健康教育措施在基层行政部门得到重视并大力推广的主要原因。健康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研究制定简单适合的、快速地、能够量化地评价健康教育效益的计算公式或方法,从而及时地向各级部门宣传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争取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与资金投入,以推动健康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骁.健康教育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1.

[2]黄全星等.泉州市部分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4):263-265.

[3]杨树勤.卫生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9.

篇11

新媒体主要是依靠网络技术与数字通信技术的形态,向人们传递数字信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目标。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成为跨越性传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从而实现信息全球化。

(二)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1.受众具有个性化、针对性强

受众多样性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区分,而新媒体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满足不同阶层主体的需求,甚至可以“私人定制”从而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

2.信息呈现出复合型和共享性

与传统媒体单一性相比,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呈现多元化,既融合了传统媒体形式,将视频、图片、文字、声音等融合一体,整合了多种信息资源,让各种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3.传播性广,实效性更强

新媒体是数字技术信息等基础上,利用借助移动APP终端,实现信息,接收和传播。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户能够广泛地进行信息的获取、反馈、表达和交流,从而达到信息超越时空性。

4.交互性和参与性强

与传统信息传播方式显著的差异,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具有垄断和掌控性,新媒体独特的传播手法让群众获取信息传播方式多种多样。新媒体快速传播信息的渠道让当网络信息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新媒体平等自由传播方式的传播概念理解超出国家、媒体、群众等边界,为广大人民群众争取更多话语权,人民不但能够接受信息,还能更多信息,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给人民生活和学习方式产生更大变革。

二、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现状分析

(一)新时代媒体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我国高校承载着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艰巨任务,而当代大学生承载着国家未来、家庭的希望。现代大学生群体成与以前大学生群体发生巨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是生活处于信息?r代与互联网飞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其中大部分学生都是95后到00后的且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宠爱中长大,自身具有非常成熟且独立思想,与之前80后和出生在90初的人相比。他们身上具有非常独立意识,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对于新事物新现象都有自身独立的见解,具有非常强的自我意识。当他们进入大学之后,一旦脱离父母掌控与监管,新媒体时代的社会的多元价值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冲击。如果这些学生迷失在新时代媒体下,没有正确的引导,就会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还会产生社会交往困难障碍。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挑战

1.新媒体让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下降

当信息以爆炸形式出现这就让学生出现以量的形式作为积累,而忽略了信息“质”积累,有的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无法对当前信息进行深入思考,往往浅尝辄止,从而导致不好结果让学生无法判断,这就会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2.容易让学生受到不良影响信息侵染

在新媒体时代中,信息呈现零散混乱甚至呈现出十分混乱的场面,良莠不齐。这样情况下会让很多学生无所适从。信息包含不良思想,比如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西方的一些极端主义等,会对的大学生产生很多负能量,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3.对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负面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可以使人们的交流不受到空间和时间限制,让人与人之间交流更为便捷。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更多采用视频、音频、文字等形式代替人与人的实体方式,反而让学生在现实中社交能力有所下降。新媒体的交往方式过于片面,长期下去让大学生变得感情淡薄,变得更不愿意与人交流,宁愿在网络上与人交往,而不与现实中与人交往,这就不利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新媒体时代下给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机遇

1.有利于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丰富,促进交流

与传统社交媒体相比,新媒体时代广泛性让信息极大的丰富,且覆盖面很广。新媒体具有及时性和便捷性,可以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知识与信息。新媒体时代的健康教育工作者将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知识、小视频、图片等信息及时发给学生,这样有利于扩充大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直播、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利用。[1]

2.不断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增强新媒体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作为一种现代化信息交流平台,而作为教学者与学生借助新媒体从而用便捷方式促进二者平等交流,让更好的互动和交流。在沟通交流中解决他们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宿舍关系上的困惑,帮助他们提高应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新媒体时代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升完善大学生自我的心理机制

大学生处于不断认识和提升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感情很丰富且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传播的范围变广和传播数量较大邓优势,因此,新媒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可以使学生接触和了解多方面的信息资源,更好地认识和感知自己,并将其与自身的市级状况相联系,不断提升自己,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人格品质的养成。[2]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优化

(一)不断更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改变传统工作模式

1.保证经费投入是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运行根本

在新媒体运营中保证体系中信息资源的系统性、操作性,从而达到信息与资源共享机制。要确保大量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投入和开发,设立相应心理健康信息库和校园资源交流机制。资源信息库是要不断充实大学生心理健康资源质量,同时在在资源求得上更加倾向于积极向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在资源开发上偏向于教育意义深远,新颖,寓教于乐的接受型软件。

2.建立符合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主题网站

根据学生立足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兴趣。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再加上心理资源理论课程较为枯燥,让很多大学生提出不起兴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借助网络多种新媒体形式,把丰富多彩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一些优质教学资源可以实现全部和部分镜像。甚至校方可以让老师制作出一些优质教学软件,或者校方出资去资源网购买一些正版课件。

3.根据新媒体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建立开放民主对话形式

采取专业师资配备,以对等交流机制循循善诱,用心交往,让学生领悟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真谛。

(二)建立完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新媒体不仅仅获取信、信息和交流信息的平台,更是不断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平台,更是完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工具。在新媒体平台下教学者与学生可以进行实时互动,让学生及时进行网络测试,最终让学生进行网络确诊。教学者通过网上心理辅导与治理,预防和矫正大学生在新媒体思想冲击产生心理健康疾病。[3]

当前所有的人都可以是新媒体时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当前所有的网民、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来获取资源,开发资源。利用新媒体时代这个大平台,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学生工作事务融合在一起,学生不仅可以在网上寻求帮,也能在网上找到相应的贴合自身发展信息以及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从而为新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

(三)建构完善新媒体时代心理问题的预警干预机制

当今的高校要借助一套完整心理测试、心理诊断、通过观察了解等多种手段,认真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排查,从而建构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机制。特别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疾病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从而有效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及时干预。

篇12

健康教育以“健康为中心”,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把医学卫生知识教给广大群众,培养公众的保健意识,树立健康观念,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微杜渐,降低或减缓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衡量卫生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志[1]。健康教育惠及大众,可创造巨大而持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人们自我防病能力,缓解健康问题带给社会发展的压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以达到人人健康的目的。本文就健康教育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探讨。

1健康教育的开展方式

人们的文化层次不同,所以健康教育应该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其主要方式有个体教育、群体教育、随机性教育、文字形式教育以及电化教育。个人教育主要是针对不同疾病对患者进行特别教育,使其了解基本的基本知识,定期检查,坚持服药,配合根据不同疾病阶段制定的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群体教育是指,将某些高危人集中在一起,通过讲座和座谈会的方式,宣传疾病的先关知识。随机性教育是指应针对患者情况讲解疾病知识,根据患者不同阶段不同的健康问题及时指导,着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文字形式教育多种多样,包括在社区悬挂标语、分发传单、传发课本、小册子以及报刊、墙报、板报等书面教育。电化教育的形式有广播、收音、录音等,其特点就是宣传的形象化。

2健康教育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老龄化的加速,慢性病尤其是糖尿病的患病率和在患人数逐渐扩大。这无疑给我国有限的医疗保健经费带来巨大的压力,从而影响整个和谐社会的建立,对于患者个人和家庭也同样带来巨大的生理、心理、经济压力。随着我国卫生事业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大病到医院、小病进社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社区、家庭等因素在疾病的防治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血压病成为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我国目前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比较低,只有6%左右,血压控制率低,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没有按医嘱进行治疗。所以目前的情况下,在疾病防治中进行的健康教育就显得特别的有意义。

2.1独特的保健功能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已经成为人民健康和生命的最大威胁,而导致这些病伤最主要因素来自育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被列为初级卫生保健八项任务之首,它通过各种方式向社区居民宣传、普及自我保健知识,引导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使他们懂得一些基础的卫生保健知识,使其破除迷信,摒弃陋习,树立追求健康的目标,减少自身制造的危险,创造有利于社区人群健康的环境。另一方面,健康教育本来就是一种治疗方式,对于许多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的疾病,比如:针对一些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通过健康教育的开展,使他们建立合理的饮食方式,运动方式,保持情绪的稳定,提高他们检测血压和血糖的意识,以及在服用降压和降糖药上给予指导,使服药更加科学[2]。

2.2超前的先导作用:社区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2]。卫生服务工作要在人群中得到顺利开展,离不开社区人群这一最主要因素是否支持、配合和参与,这就需要健康教育使他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内容、意义以及近期与远期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实际利益有足够的认识,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这一行为的开展,无疑会给社区居民的健康带来良好的影响。健康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与卫生防病工作相比投资少效益高,因其所具有的宣传教育功能,为其他各项卫生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先锋开路作用,虽然在近期不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投入的不断重复和积累,必将产生强大的社会作用。

2.3增强其它卫生服务的效果:通过健康教育的开展能使服务对象知道怎样配合在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及计划生育的过程。如健康教育对慢性疾病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社区健康教育知识的基本普及,使大多数人各种卫生陋习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各种治病的危险因素水平,达到预防疾病促进社区居民健康的目的。此外,其对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预防起到屏障作用,通过传播卫生知识,使人们加强健康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从而降低了传染疾病的传播率[3]。这样,不断使预防服务易于展开,而且能使预防效果明显提高。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对病人心理、生理方面的指导,对治疗产生积极作用。

健康教育对疾病综合治疗尤其是社区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上述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加医患之间的交流与了解,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从心理上建立患者的自信心;同时由于家庭成员的参与,使得疾病的治疗由单一的医患努力转变为家庭参与的共同治疗,从而更多的获得家庭的关爱与支持,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后盾和巩固的保障。

本文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阐述了其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提示要重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提高认识,不断探索和研究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方可达到其在疾病防治中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校平.浅述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的特点[J].光明中医,2009,24(10):204-205.

篇13

我国艾滋病疫情已经由局部地区向全国广泛播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防制形势十分严重,这不仅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如果疫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难题之一。因此,必须重视艾滋病的防制工作。其中,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制中的作用

1.1 健康教育及其作用[1]

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促进个体或群体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行为改变、习惯养成和生活方式的进步为教育的具体目标。要完成这一目标,可以通过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完成。前者主要是争取领导和社会的支持,动员广大目标人群积极参与,激发人们自觉改善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后者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方法和策略,向目标人群提供行为改变所必须的知识、技术与服务,使之有能力对自己的健康问题作出行为抉择。

1.2 艾滋病的流行过程[2]

艾滋病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无症状的HIV携带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因为感染者没有症状,没有做过HIV抗体检测,性伴或共用注射用具的吸毒者根本不会防范;另外,病毒携带者的潜伏期相当长,绝大部分为处于性活跃期的青壮年,活动范围和流动性较大。从传播途径看,艾滋病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传播,我国以后2种途径为主,血液途径以静脉吸毒者在共用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针具为主;在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前提下,与已感染HIV的同性或异性发生,并伴有体液交换,是主要传播方式,其中以生殖器-危险性最大,性伴的数量、地区分布、有无静脉吸毒或双性恋、的频率以及安全套的使用情况也影响该病的流行。感染HIV的妇女也可经胎盘、受到母亲血或阴道分泌物污染以及母乳喂养的方式,使胎儿或婴儿受到感染,另外器官移植也可造成HIV感染。而人群对HIV是普遍易感的。

以上分析表明,人对HIV感染的原因主要在于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而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为行为改变、习惯养成和生活方式的进步,在艾滋病的防制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广泛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可以使得广大人民群众了解艾滋病,防范艾滋病,这是控制艾滋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基础[2]。

2 艾滋病防制健康教育的要点

①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②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所以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3种途径传播。绝大多数感染者要经过5~10年时间才发展成病人,一般在发病后的2~3年内死亡。③与AIDS/HIV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室等公共设施传播,也不会经咳嗽打喷嚏、蚊虫呆咬等途径途径传播。④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⑤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⑥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必要时可借助当地性病、艾滋病热线进行咨询。⑦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要拒绝,珍爱生命。⑧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使用没有严格消毒器具的不安全拔牙和美容等,使用合格的血液及其制品。⑨关心、帮助和不歧视AIDS/HIV感染者,他们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疼情和帮助。家庭和社会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其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危险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以及艾滋病的预防和维护社会安定。⑩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3 开展艾滋病防制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项

3.1 健康教育要有明确的目标人群,以需求为基础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要以科学为指导才能提高是实际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不能简单地认为健康教育只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散发宣传材料、张贴宣传画、设定宣传栏等方式完成,必须针对目标人群的需求,内容和形式要适合目标人群的文化和生活环境。

3.2 健康教育要有足够的强度[2]

首先,宣传的内容必须讲深、讲透,否则目标人群不理解不相信。其次,健康教育要有一定的频次要求,例如针对妇女的外展服务,每周不得低于1次;对于参加美沙酮门诊治疗的吸毒者,必须每天到门诊服药治疗。另外,必须有强有力的行为改变措施,对妇女必须与推广安全套和性病诊治服务相结合,针对吸毒者必须结合美沙酮维持治疗和针具交换工作,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3.3 健康教育中应禁忌的做法

①使用恐吓的教育方式,这会使目标人群产生恐惧心理,歧视AIDS/HIV感染者;②宣传中作出价值观的评价;③使用不正确或不清楚的语言;④使用医学专业术语;⑤没有提供可供实践或值得思考的的信息;⑥同一时间给出过多的信息;⑦提供没有针对性或与目标人群行为不相称的信息;⑧使用目标人群不理解的图片或标志;⑨没有进行人际交流前,就发放相关纪念品或海报;⑩提供的信息枯燥

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