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简述素质教育的内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要点速记:全民多现身。
2.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4(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要点速记:两权一目的。
5(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要点速记:人(人才)鱼(舆论)公(公民)主(民主)促政治。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6.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要点速记:目内方育。
7.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要点速记:两传选新再创造。
8.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要点速记: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
9.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要点速记: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
10.简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2)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
(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了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11.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要点速记:社会、个人、外国三方面。
12.简述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1)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3)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要点速记:义务要延长,高等要大众,职业要统一,终身要建立。
13.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要点速记:社会、个人、理论三方面。
14.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 能力。
要点速记:社会主义接班人,全面个性多发展。
15.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要点速记:提速(国民素质)个性创两全。
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17.简述活动课程论的观点.
(1)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2)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 开始。
(3)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要点速记:个人经验,打破界限。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18.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要点速记:学生、社会、学科。
19.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1)课程标准的含义。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的作用。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0.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1)语言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视觉—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身体—动觉智力。
(6)人际智力。
(7)自知智力。
(8)自然智力。
要点速记:语(语言智力)数(逻辑—数学智力)体(身体—动觉智力)音(音乐智力)美(视觉—空间智力),一人(人际智力)两自(自知智力和自然智力)。
21.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要点速记:两独一发。
22.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要点速记:开醋(促进)放盐(研究)。
23.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要点速记:学习过人。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2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要点速记:方(学习方式)平(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关(课程管理制度)节(课程结构)有内(课程内容)功(课程功能)。
25.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 素质。
要点速记:双基 + 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2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要点速记:建(间接经验)立(发展能力)主(学生主体)育(思想教育)。
2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要点速记:一动机四知识。
28.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要点速记:备上作业来辅导,学生成绩差不了。
29.简述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1)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
(2)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要点速记:三备三计划。
30.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要点速记:明确内容;方法合理;语言热烈;板书从容。
31简述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3)分量适宜,难易适中。
(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
(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6)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7)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
(8)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9)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32.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和关键。
(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要点速记:主(主动性)抓(抓重点、难点、关键)情境(设置情境),培方法(培养思维方法)。
33.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要点速记:小联(联系实际)在乡(乡土教材)下训练运(运用知识)输技能(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
34.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
(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要点速记:依自身,依内容,依目标,依学生,依媒体。
35.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
(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36(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37(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要点速记:大养人,教主导,学集体;限独立,少动手,难个别,缺灵活。
38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特性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39简述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
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
(2)记忆的持久性。
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
(3)记忆的准确性。
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4)记忆的准备性。
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要点速记:两准一敏才持久。
40.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的进程。
41.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要点速记:引观察、勤思考、扩知识、练想象、爱幻想。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42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要点速记:理解(理解材料意义)目的(明确记忆目的)精加工,组块编码重方法。
43简述如何组织复习以防止遗忘。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来进行复习的。
(2)合理分配时间。
(3)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要点速记:法(复习方法多样化)官(多种感官)及(及时复习)时(分配时间)返(反复阅读)回(试图回忆)三中(分散和集中)。
44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要点速记:环境 + 个性 + 课程。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42.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要点速记:储数量、训方法、多练习、勤思考。
43.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44.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5.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要点速记:阶(阶段特征)个(个别差异)机(积极性)缘(原型)
46.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班杜拉总结了影响学习的三类因素:环境、个体和行为。
(2)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3)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4)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
47.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要点速记:材料意义 + 新旧知识 + 心向。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8(1)建构主义知识观。
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49(2)建构主义学生观。
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50(3)建构主义学习观。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③学习的情境性。
51.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要点速记:创情境、控水平、用反馈、指归因。
5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要点速记:马(马斯洛需要层次)里(立志教育)奥班(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委(韦纳归因)。
53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1)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
①关注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
②关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
③关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
(2)教育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选择与安排。
①精选教材。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③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3)教授学习方法。
要点速记:有结构,有内容,有方法,促进迁移。
54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2)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3)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
(4)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5)情绪多具有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
要点速记:需要、人类、时间、特点。
55.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 ~ 2 岁)。
(2)前运算阶段(2 ~ 7 岁)。
(3)具体运算阶段(7 ~ 11 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 ~ 16 岁)。
要点速记:感前具形。
56.简述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心理发展观。
①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②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个性的形成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个性特点对其他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内化学说
(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57简述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及其教育意义。
(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
(2)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58.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要点速记:万能答案因素类:遗传+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 学校教育+个人主观能动性。
59.简述具有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人的认知特点。
(1)他们对事物的直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2)他们的态度与自我知觉更加容易受周围其他人,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
(3)他们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语言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4)他们的社会敏感性强,善于社交。
60简述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
(1)婴儿期(0 ~ 1.5 岁):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 ~ 3 岁):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
(3)学前期(3 ~ 6、7 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 6 ~ 12 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年期(12 ~ 18 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 ~ 30 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7)成年中期(30 ~ 60 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60 岁以后):完善感对绝望。
61简述强迫症的概念及其治疗方法。
(1)强迫症的概念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2)强迫症的治疗
①森田疗法:日本的森田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只会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因此,为了矫正强迫症状,应放弃对强迫观念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治疗强迫行为。
②“暴露与阻止反应”。例如,让有强迫性洗涤行为的人接触他们害怕的“脏”东西,同时坚决阻止他们想要洗涤的冲动,不允许洗涤。
62.简述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绪疗法。它是帮助当事人将情绪困扰理性化,从而达到辅导目标的一种心理辅导法。由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创立。其主要观点是: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辅导老师可以通过暗示、说服和质疑等方法,来改变学生的非理性的信念,从而恢复和建立理性的思考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63.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64.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
④学校教育。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
②态度定势。
③道德认识。
65.简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价值辨析。
要点速记:服榜样、约奖励、价辨析。
66.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道德阶段(2 ~ 5 岁)。
(2)权威阶段(5 ~ 8 岁)。
(3)可逆性阶段(9 ~ 11 岁)。
(4)公正阶段(11 岁以后)。
67.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10 岁以下):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10 ~ 20 岁):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20 岁以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要点速记:三水平、六阶段
68.简述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要点速记:强道德、加实践、持统一、律自己。
69.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要点速记:一教(教学)、二班(班会+班主任工作)、三活(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70.简述如何运用道德修养法。
(1)在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2)在肯定学生自我教育意愿和能力的基础上,班主任要启发、帮助学生制订自我教育计划,使学生明确自我努力的方向。
(3)班主任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机会。
71.简述如何运用说服教育法。
(1)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2)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真实、可信。
(3)态度真诚、热情。
(4)善于捕捉说理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增强教育效果。
72.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3)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要点速记:生(研究学生)目标,导(领导核心)关系。
73.简述班集体的发展过程。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74.简述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力的领导集体。
(3)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75.简述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1)常规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76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
(2)集体促成的纪律
所谓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
(3)任务促成的纪律
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4)自我促成的纪律
简单说就是自律,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
77.简述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78.简述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79.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1)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
(2)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
(3)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80.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81.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篇2
一、基于素质教育思想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是信息化时代新型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全方面素质为目标,加强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侧重学生的专业技能、思想道德、个人能力等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全方位提升素质,有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1]。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主要是以学科教育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为了改变其教学现状,需要结合素质教育思想,改革创新教育模式,进而培养全能型的电工电子人才,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素质教育对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地开展可以促进学生绿色实验理念的形成,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符合我国教育新课标的要求。素质教育可以完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形式,对于学生、学校、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素质教育思想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一)将素质教育融入实验教学
为了改变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现状,需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将素质教育思想融入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专业技能,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基础保障[2]。为了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在电子电工实验教材中渗透素质教育,结合社会的发展形势,满足新课标的要求,科学调整教材的内容与结构,进而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融入奠定基础。此外,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过程,需要结合素质教育思想优化实践教学模式,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同时更新实验考核方法,提高电工电子教学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例如,当今社会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坚持绿色实验理念,进而节约实验资源,科学地对实验垃圾进行处理。
(二)构建综合型的教育平台
从素质教育角度开展电工电子实验教学,需要构建多功能的综合型教育平台,进而同时满足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的需求,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构建通识教育平台。通识教育延伸了电工电子教育口径、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同时重视人才的思想道德培养,能够将素质教育融入其中,提高了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全面性。利用通识教育平台开展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基础实验内容,实验课程开展具有综合性特征,可以为学生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水平[3]。②构建创新型教育平台。传统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主要是以知识教育为主,忽略了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构建创新教育平台,在实验教学过程融入素质教学理念,进而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创新型教育平台,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在此基础上拓宽教育的方向,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三)构建实验教学体系
篇3
2.加强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物实验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课,尽量多开实验课或演示实验。在实验课中,除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外,尽量减少束缚性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尝试,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作出推测和解释。如在脊蛙反射实验中,在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继续试验。刺激蛙背部右侧和左侧反应有什么不同?刺激一侧时对侧肢体有什么反应?刺激的强弱与反应的关系?等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动脑去想,然后发表自己的认识或看法。最后教师在充分肯定每位学生实验成绩,包括探索精神的基础上,对其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总结。
3.优化习题和试题,培养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篇4
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除了一些专业的艺术高校,其他高校对于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教育主要是由社团活动以及开设选修课的方式来进行。高校也会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选修一门和艺术有关的选修课,但是很多高校在艺术教室方面的设备过于简陋,所以很少有实际的舞蹈教学,通常都是理论上的教学,这就使得学生基本上没什么收获。在我国高校中,对于舞蹈教学方面的投入少,老师的水平也不高,专业的场地也没有,教学的方式也与时代脱节,因此不能很好地实现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目标。但是舞蹈能够很好地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全面发展,所以其作用是十分关键的。
二、简述高校舞蹈教学对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能够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舞蹈。舞蹈是一门高雅的学问,虽然很难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会舞蹈,但是可以让每一个学生了解舞蹈以及学会欣赏舞蹈。舞蹈教学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了解舞蹈的相关知识,学生在知道舞蹈知识的前提下就能很好的欣赏舞蹈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舞蹈艺术不仅仅是一项肢体表演,其内涵是十分多彩的,其中有人文的精神、美学的艺术和哲学的思考等等,了解舞蹈知识之后,能够很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水平;舞蹈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知道很多地方和民族的舞蹈文化,了解他们的不同与相同之处,从而真正被舞蹈所吸引,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文化素养和品德。
(三)通过美学的教育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高校中,要想进行美学的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舞蹈教学,因为舞蹈更加的形象和直观,能够更加了解美学的内容。通过舞蹈还能让学生的形体更加优化,并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在欣赏舞蹈的时候,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舞蹈的内容,身心愉悦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水平。
三、如何更好地进行高校的舞蹈教学建议
(一)高校要重视舞蹈教学的资金的投入,提升教学队伍的水平。高校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进行舞蹈教学的建设,提升舞蹈课程在师生心中的地位。另外,也要提升舞蹈老师的专业水平,提高老师的文化知识以及专业的技巧,有了优秀的老师才能保障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的知识以及技巧。
(二)高校对于舞蹈教学的形式要进行改革,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学方法与时代存在严重脱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比如,老师要想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就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方式来实现,并且可以在学生之间举行舞蹈讲座及比赛和创作等等,多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能够很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对于舞蹈的了解更加深入以及全面,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摒弃陈旧的舞蹈教学观念。还有一些高校没有舞蹈教学这一内容,而且教育工作者也不认为舞蹈教学是必要的,所以要想改变高校这一尴尬的现状就要摒弃陈旧的舞蹈教学观念,让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学习舞蹈也能很好的拓展自身的想象力以及视野。很多高校的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基本上不会重视艺术教育的学习,他们认为艺术的学习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就算学好了也不能对将来的工作有任何的帮助,所以不仅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舞蹈教学,也要提升学生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让他们知道艺术教育的学习在他们的人生旅程中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并且和他们自身将来的发展也紧密相连,从而让他们的艺术素养得到质的提升,在将来的工作以及学习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结束语
舞蹈的作用十分广泛,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艺术素养方面得到提升,还能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还能将舞蹈作为一项基本的技能。所以对于高校来说,要积极发展舞蹈的教学,通过合理的拨款来建设更加标准的舞蹈教室和器械,并且聘请优秀的舞蹈老师,教学的方法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保持各个高校之间的人才的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同辉.浅谈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创新模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05):10.
[2]于亚峰.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04):12.
篇5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教育思想理念,主要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将学生培养成21世纪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如何切实加强体育课的素质教育,是体育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切实加强体育课的素质教育呢?现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就切实加强体育课的素质教育进行简述,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一、着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般情况下,身体素质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机体能力。
要想在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就应当想方设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此,体育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开展的体育教学必须面对全体学生,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水平,使所有学生在体育课中都能学有所获。
2.在不同的体育教学环节当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能够考虑到不同体育基础的学生水平。
3.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应用各种体育锻炼方法,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免学生出现运动伤害。
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强化学生遵守纪律的思想
要想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体育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强调组织纪律性。具体来说,体育教师应当做到:
1.体育第一节课要重视课堂常规的讲解,帮助学生树立遵守课堂常规的意识。
2.体育教师要重视队列操练,强化组织纪律性。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在统一的口令下,动作一致,整齐划一。长期对学生进行队列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度组织纪律观念。
3.在体育课中组织比赛、组织训练时,体育教师要讲清规则,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4.体育教师要利用学生从众心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最佳时机。在具体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恐慌、害怕等心理进行及时的发现、分析和处理,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情绪、意志品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适当降低训练和练习标准,逐步增加练习难度,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指导,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2.适时增加练习难度,使用激励性话语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和失败的毅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开展启发诱导的教学活动,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根据学生的体育水平、爱好、性别等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团体,为他们设定具体的训练目标,让学生自行设计训练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培养学生的各种品质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依据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品质教育,培养学生各种优良的品质。
1.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用适当的体态语提醒学生的不良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
2.教师可以适当采用激励竞争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在采用激励竞争法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享受比赛成功带来的喜悦,也要接受暂时的失败,正确面对困难,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
3.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整理体育器材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爱护公物的习惯。
总之,在体育课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此,体育教师要想方设法切实加强体育课的素质教育。
篇6
一、素质教育观念简述
当前,在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上,普偏采用较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教师负责讲课、学生负责听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更是很难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掌握及合理运用。目前,国家对于基础教育推出实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新课标的实行则是对“素质教育”的推进。依据教育学家的长期研究和总结,将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定义为: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上应处于平等关系,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有足够的沟通和交流,并且通过双方的协同作用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因此,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的素质教育而言,英语教师和学生应处于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地位,学生应充当英语课程主动求知者,而教师则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引导和帮助,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主动求知意识
受长期的、固定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对于知识的获取只依赖于教师的安排,教师教什么内容,学生就接受什么内容,而没有任何的疑问性和选择性。在学习方法上,也是普偏采取机械性的记忆方式,对所学知识仅限于“记住了”,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更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这种学习方式的后果则是记住的东西在一段时间之后很容易被忘却。
2、英语基础薄弱
许多学生在曾经的英语学习中,由于错误的认识,认为在中国学习英语并无多大用处,对于英语学习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这种从一开始就对英语的学习未下足功夫的做法,导致了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打好、没打牢。英语基础的薄弱,使得许多学生在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想要好好学习英语的时候,不知道要从哪做起。尽管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词语用法,但是在阅读英文文章时,却是多半不懂;对于将词汇连成句子讲行表达时,更是开不了口,表述不清。
3、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将教学的大部分重点都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对英语知识的具体运用,错失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导致学生在英语实践运用中存在明显不足。
三、新时期素质教育形势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策略
通讨对高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掌握了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总结出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的问题后,应注重对问题的具体解决,只有真正通讨问题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才是研究的真正目的和真正价值所在。现提出对高中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如下:
1、加大教学设施投入力度
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重点基础工作,应当投入人力和财力建设语音实验室、培训师资。改变原有以学习英语知识为目的的传授式教学模式,代之以听说技能训练为目的的新英语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增加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机会,使学生从“不敢开口”到“敢于开口和想要开口”说英语。在考试方式上采用“笔试+口试+平时训练”的复合计分方法,探索英语课程的考试方法改革。
2、建立健全素质教育的考核机制
在对高中英语教学实行素质教育的改革过程中,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重要资源,因此,为了确保高中英语教学素质教育改革措施的切实落实,确保投入的相关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可以建立一套素质教育的考核机制,为素质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定的保障。如在高中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考核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考核高中英语教师,对其在素质教育改革措施方面的具体应用情况,学生对其教育方式的满意度等,将考核结果与其工资发放关联。对于考核结果优良的教师予以合理的奖励,而对于考核结果欠佳的教师则要给予相应的处罚,从而促进教师对素质教育改革措施的实施。另一方面,对学生在素质化教育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学习效果等进行考核,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其期末成绩、评优等活动进行关联,从而促讲学生在素质化教育方面的学习。
3、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当前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所以必须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际应用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
4、改进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机制和教学评价机制
要想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标准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反馈、导向、教育以及激励的职能。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价值观的培养。同时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切实做到让学生的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另外,针对高考的考题设计形式进行改革,使考试不仅可以考核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可以做到综合的、全面地掌握英语这门学科。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新时期素质教育形势下,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要认清当前的教育要求,找准教育目标定位,结合实际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不足,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改进,有效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落实,并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一、教学中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1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通过生物教材中物种的起源、进化的证据和学说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进化论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批判唯心主义的神创论,事物是孤立、静止的观点;通过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生物具有多样性、适应性,以及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对立、统一的观点。
2 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学习我国拥有大量动植物的特有种,以及我国在防治人类疾病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一些生物科学方面的重大突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动物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互爱、爱护自己的群体、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是低等动物都具有的天性,而作为最高等的生物――人类,热爱自己的家乡、民族、国家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3 法制教育。通过动物行为的学习,教育学生应自尊、自重、自爱,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森林法》、《环境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学习,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树立法制观念。
二、加强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物实验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课,尽量多开实验课或演示实验。在实验课中,除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外,尽量减少束缚性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尝试,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作出推测和解释。如在光合作用中安排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及分离”实验,毛细吸管划滤液细线不是太粗就是不齐,要不就是把纸划破,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后来学生自己想办法,不用毛细吸管,而是把滤纸在铅笔线处折叠,直接在滤液上划。这样的滤液细线不仅细齐,而且沾上的色素多,在滤纸上析出的色素带明显,学生利用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了解了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含量,巩固强化了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了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提高了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三、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观察、分析、试验是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重多的知识都是前人在观察思考及反复试验的基础上获得的,其中有不少经典实例。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不妨用精练的语言、简明的图表及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探本溯源”,简述知识的获得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循着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去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例如,在介绍1 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做实验材料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时,笔者简要介绍了水绵的生理特征之后,先请学生自己阅读“实验过程”,然后提出问题:此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何在?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实验操作过程上找答案,惟独忽略了“选择实验材料的重要性”这个问题。笔者就引导学生结合水绵的结构特点――具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叶绿体在细胞中又呈螺旋状分布。想到这样的叶绿体不仅受光面积大,也便于观察、分析和研究,并且强调科学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如在学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人类进化发展内容时,可先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资料、参观动植物园,了解自然界生物间的有趣联系,之后简要介绍达尔文的环球旅行及其通过旅途的所见所闻产生生物进化思想的过程。这样通过“活动一体验一评价”的教学模式,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判断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
四、组建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培养劳动技能,发展特长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未来社会里将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生物技术人才和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因此,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教育更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通过生物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施肥、浇水、保温、增光、补氧的原理;认识到良种的重要性,药物防治的不良后果和生物防治的优点;掌握一些花卉、水果、蔬菜的栽培方法,鱼类、鸟类、兔等动物的养殖技术。
积极的思维活动始于对问题的探究,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得以发展和提高,而问题的提出又离不开社会实践。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利用校园和家庭,开辟实验基地,让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可发现和培养特长生,拓宽他们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自学能力,为未来生物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排头兵。只有在教学中认真思考、研究,大胆探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五、利用生物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8
1.1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顾名思义,是以全面提高个体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包括对创造性能力、自学能力、社会公德、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劳动观念与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审美观念与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尊重个人并且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基础之上,实现对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健全的人格的培养,并且能够良好适应和正确处理所处环境及问题的根本目标。
1.2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即应付考试的教育,是指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最终目标而采用机械化教学方式实施的教育模式。应试教育只关注对受教育智育的培养,忽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例如根据一次《北京青年报》对北京市中学生的调查显示:中学生每天的平均学习时间是9.7个小时,但是48.8%的中学生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大部分学生都承受着很重的学业负担。由此看来应试教育唯学业是图是一种普遍想现象,但也是一种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教育方法与模式。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2.1二者的联系:
如前所述,素质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是培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综合方面的能力。而作为只培养受教者智育的应试教育,就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素质教育包含了应试教育,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2二者的区别:
2.2.1教育目的不同。
素质教育是以提升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其旨在培养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全面适应和应对社会环境的能力,从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相反,应试教育把分数作为中心,作为目标,教学始终围绕提升分数,提升升学率开展。严重忽视了个体其他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2.2.2教育内容不同。
素质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等方面,它包括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有对人格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而应试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着眼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以此来培养受教育者在进入社会后能够不被不科学的现象或者事物蒙蔽,实现对社会环境的科学认知。
2.3教育方法不同:
素质教育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基于受教育者的兴趣、个性化需求来实现的。在了解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之后,因材施教的培养其综合素质,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应试教育来说,其教育方法则是统一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基础知识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同时也是一种让受教育者被动学习的教育模式。
2.4教育对象不同:
素质教育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的,旨在平等但有差别的实施针对性教育,达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的目的。而在应试教育方面,却忽视了大部分的受教育者,在我国,高考和中考,甚至大部分地区的小升初考试都是一味的强调学生考试分数,以一条分数线这样一条分水岭这种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方式来隔绝了本应平等的受教育者,实现对少数人的教育,对多数人的淘汰。
2.5评价标准不同:
素质教育实行的是受教育者的个性化教育,淡化了应试教育中对分数的追求,对升学率的强调,旨在提升个体完善和发展。例如现在部分地区的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对有艺体特长、但文化课成绩不是特别优秀的考生设置一些绿色通道;而应试教育实行的“一刀切”教育模式,以分数为评判标准,难免有失公允。综上分析,其实对于教育与应试教育来说,二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
3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必要性。
3.1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
如前所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所以,对于应试教育只强调分数这一弊病,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十分必要。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对少数人的淘汰和对全体受教育者的整体教育的有效结合,让受教育者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以此更能良好的适应和应对社会环境。
3.2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整个教学水平的提升:
目前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仍然大面积存在。虽然部分省份和城市早已施行素质教育试点,但是很难摆脱应试教育带来的根深蒂固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分强调分数和排名,对于施行素质教育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然而,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能在我国找到一个中庸的位置,这对于我国整个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整个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动作用。
4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途径
4.1家庭树立对受教育者科学的教育观念:
众所周知,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方式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分数、排名,甚至现在出现的“学区房”这一概念都在极大程度上的表现出来应试教育在我国社会环境中留下的极强的负面影响,以及造成社会的一种普遍的畸形心理,不得不承认,家长这种不理性的教育观念忽视了孩子身心的平衡与健康发展;另外有些家长对孩子基础知识的学习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总觉得不能像上一辈人那样逼孩子学习,不能视高考为唯一出路,以致于任由孩子自由发展,但是这又极容易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孩子在基础文化知识上的缺失,以致于长大进入社会后缺乏对社会环境的正确认知。所以家庭科学的教育观念对于受教育者的成长十分必要,家长应该在督促其学好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基于孩子的兴趣和自主有效的选择,有针对的实施引导和教育。
4.2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教材和考试的改革与建设:
之所以现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我国比重失衡,就是因为在人口基础如此庞大的社会,竞争压力大,教育部门指定的教育政策大多倾向于精英淘汰式教育。另外,现在大多数地区的中考或者高考中,虽然会将体育等一些科目作为考试内容,以此强化对所谓的“副科”的重视,但仍然存在集中训练后应付考试,并且考评系统不严格,以致学生考试虽然合格但是根本没有以正确的动机去学习,更谈不上培养综合素质能力了。所以教育部门应该从根本上加强对教材内容和考试要求的改革,在教材中丰富知识内容讲解和社会实践指导,激发孩子动手积极性,加强孩子合作意识,一定程度上弱化学生、家长、老师对于文化课分数和排名的重视,在考察笔试成绩基础上增添日常表现,并且将把“副科”转变为“主科”,附以同等学习要求等等,建设一套不具明显倾向性的教育政策体系,为下级教育部门和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提供依据和具体指导。
4.3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在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严格对教师职业能力素质的考核,提升教师自我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其能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通过教学情景设置,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等多种形式能够对受教育的个体差异进行准确的把握,并以此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和引导方案,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同时重视学生基础文化知识掌握,实现对整体的受教育者的有效教育。
4.4新闻媒介加大对能力优秀青少年的事迹传播:
由于我国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的影响,应试教育对现有我国教育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所以应该借助新闻媒介的力量,加强对综合能力优秀者、在个别领域能力卓越的青少年的事迹宣传,深化社会大众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认识,让广大群众理解在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对于受教育者在适应和应对社会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篇9
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深刻变革,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中等艺术学校的语文教学如何顺应这一教育观念的变革,探索出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使学生乐学,形成积极的求知动机,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快乐教学正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科学的教学方式之一。快乐教学是通过变师生对立为师生合作、变学生被动受教为给予学生主体地位、变教学过程的痛苦折磨为成功享受来达到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学最高境界,其具体理念简述如下:
一、创造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
1.体现教师情。①教态亲切、自然、平和。②教学语言简洁、生动、规范而又不失人情味儿、富有感染力。
2.培养师生情。①尊重学生,对学习中的问题应耐心引导,不应有烦躁心理,歧视学生。②热爱学生,与其关系民主、平等。③千方百计的表扬学生,想方设法的帮助学生。多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参天大树国之栋梁,微风细草也尽显盎然春意。
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上课时背对讲台而坐,旁若无人。就像野地里的马蜂,带着刺儿;刚出锅的麻花儿,拧着劲儿。我说:“我很欣赏你潇洒的背影,不过我更欣赏你阳光帅气的正面形象。”结果不言而喻。
在一个和谐的气场中,学习就像糖果店,而不是牛黄解毒丸。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微笑,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幸福,这也是每一个为人师者最大的快乐。
二、体现教师的善教之乐
1.教学目的科学明确。①注重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意志的训练和培养。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
2.教学内容掌握准确精深。①教师应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使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准确无误。②教师应善于把握教材的内在规律性,使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系统、深刻。
3.教学过程科学系统。①思路清晰,主线明确。②突出重点,化繁为简。③突破难点,化难为易。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①铺设台阶中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得知识、掌握技能。②教给学法中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因材施教中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④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现学生的学习之乐
1.营造生动活泼、和谐舒畅的学习气氛。课堂教学中,应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在动口、动手、动脑中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比如将需要背诵的古诗词让声乐班的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曲调唱出来,或者让美术班的学生根据诗词的意境创作一幅画,既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又发挥了学生各自的特长、提高了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①要求优等生思考得有深度、有创见。②引导中等生踊跃发言、畅所欲言、各抒己见。③鼓励后进生敢于发言、乐于发言,勇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④实现学生学会、会学的心理体验。⑤抽丝剥茧、因势利导,在循序渐进中让学生的求知欲获得满足。⑥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中磨练其意志、砥砺其品格;在失败向成功的转化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创造的快乐。
四、结论
篇10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美术教学中变得流畅、积极、有主题和富有创造性。在教学中要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在学习基础知识进行简单训练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美术欣赏、艺术原理、美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的教学,变单一的知识技能为多元的知识结构,使美术教学真正落实素质教育。通过近年来的实验教学探索,我以用不同形式的美术教学来开展美术素质教育,实施体验着综合美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激发兴趣
作为艺术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势,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要改变包办式教学模式,不能只忠实于教材,做所谓的引路人工作。把艺术教育由专门传授技法技能转为培养素质,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与规律。要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发挥其特殊优势,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的素质如何,与其本身智力有着莫大的关系。智力,包括了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几方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对美术教育的功能有着共识,他们认为美术教育最直接的目的是寻找种种机会,用种种方法训练学生身心和各种感官,使他们的各种感官及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道德情感等本能渐渐地自由生长发育。美术是艺术,艺术的灵魂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活力、没有价值。在学生进行美术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其个性,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开发其潜能,利用学生的一切可用条件,联系其它各门学科的内在因素,达到学生学会发现美、审美、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学习氛围和兴趣,终而把美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真正转移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
二、拓展思维,深入实际,逐步实施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多数美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感到枯燥,更增加了学生对单一教学的反感。学生学习好美术学科的最好途径应该是利用综合知识,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我攻关,突破重难点,增强学习积极性,终而获取知识,为未来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我把美术教学比作一门综合性学科加以分析理解,应用一些教学常识,对学生进行有逻辑的启发式教学。比如:
1.在静物写生训练中,为了解决好学生的造型能力,我重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马蒂斯曾说过:“创造始于观看,而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深入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进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同时要提出数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能解决透视、比例、空间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把握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
2.在欣赏课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结合作品内容,运用政治、历史、人文背景、社会科学等领域进行理解分析,使学生对每件作品、每一门艺术都充满好奇,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准确地解决问题。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激发学生加深对美术的了解和热爱。
3.在创作课中,我结合语文、英语中的写作和音乐中的艺术效果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艺术教育贵在创造,艺术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综合性可造才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概括世界。”可从形象思维入手激发丰富的联想,提倡独创精神,加强创新意识,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突出创造力的培养。只有打开了学生的思维,题材才会丰富。
探索综合性教学就是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够科学地掌握美术学习方法,而且对其它学科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和吸收。要把美术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实施教学,实行开放性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改革课堂教学,营造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尊重个性,有效地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其各自的专长。课堂教学要力求“教”与“学”的优化,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力潜能发挥出来。
三、因材施教,结合实际,落到实处
篇11
(1)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心理学范畴的“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即人的“个性”? 。伦理学范畴的“人格”是指人的品德和尊严,是人之“善”的本性。
以美术活动为例,幼儿以其内心的需要出发,通过色彩、形态等造型语言来进行表现,并将这种表现传达给观众(家长、教师、同伴)。? 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体验到幼儿创作时的感受,对其造型和表现流露出赞许之情。观众的同感和赞许反馈回幼儿,有利于进一步形成幼儿对自我表现的自信、喜悦等良好的情绪体验。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 获得自由创造的快乐体验,其创造力和自我表现的愿望被不断激发,? 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也得到培养。
(2)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有助于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人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高度专门化的,有着明显的分工。每一半球的功能独立、完整,又是相互配合的。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斯佩里博士研究发现,在一般情况下,大脑左半球主要具有言语的、分析的、逻辑的、抽象思维的功能。左右半球能够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任何复杂的心理活动,例如艺术活动、科学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大脑两半球不同功能、不同工作方式的互补与协调才能进行。
上述研究表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审美活动主要是由大脑右半球? 支配的,对幼儿进行审美素质教育将有助于他们大脑的健康、协调发? 展及大脑右半球潜能的开发。
(3)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有助于幼儿一般智慧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幼儿所接触到的美的事物及创美活动中所整合的各种知识经验,? 他们从事审美活动时所发展起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逻辑思维起互补作用,有助于幼儿一般智慧的发展。
二、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素质
多年幼教工作的实践,我总结出几点培养幼儿的审美素质的经验与感受,简述如下,与同行共勉:
(1)引导孩子去发现美。日常生活、自然界、艺术作品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要经常借助它们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前提。
大自然是人类艺术之源,自然界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我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孩子观察各种物体的外形、色彩,讲解某些自然画面为什么美的原因。如色彩鲜艳的花朵与暗绿的叶子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鲜明的感觉。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体现出来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在初次欣赏油画《天鹅湖》时,幼儿只说好看,却说不出为什么好看。再次观察时,我让他们观察这幅画的内容、色彩,说画家是如何表现安静的气氛的。通过启发,孩子们发现灰兰色的天空、深绿色的湖水、白色的天鹅在视觉上给人以宁静的感觉,而平静的湖水、姿态优雅的天鹅在形态上形成一种静谧的气氛。这些特点构成了整幅画面的静态美,给人一种恬静、闲适的情绪体验。渐渐地,孩子们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及艺术作品中蕴涵的美了。
(2)让美育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美,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美育的任务就是要将其具体、丰富化。幼儿的生活环境美:教师要创设出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让孩子们置身于美好的环境中。请孩子们与老师一起布置教室,让他们走到那儿都有玩的、有学的,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使孩子们拥有一个愉快、满足情趣的天地。并从心底里产生要爱惜、保持美好环境的强烈愿望,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语言美、行为美: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活动中有意识地要求幼儿礼貌用语美、谈吐语言美、交往礼仪美。当发生矛盾时用礼貌语言解决问题。与人交流时有要态度亲切。在描述事物时要尽量运用动词和形容词。如教师问:“你们都看见过什么样的天?”有的说蓝蓝的天,有的说晴朗的天,还有的说乌云密布的天、晴间多云的天、下雨的天、没有一丝白云的天等等。
注意审美对象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在审美素质教育中要充分注意审美对象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因为孩子作为受教育者,其审美体验的产生不只在施教者的说教,更在他所选择和运用审美媒介的感染力。因此,在审美教育中,要多采用图片、实物、电影、电视等生动有趣、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并使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审美活动。
注意渗透于各个教育领域的审美因素:幼儿美育作为与体、智、德并列的教育方面,它渗透于健康、科学、艺术、数学等各个领域的活动中。因为美是一种体验,美的因素无所不在。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以美育人。要为幼儿提供更多审美实践的机会:美育不仅要培养孩子对美的欣赏力,还要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幼儿多参加审美实践活动。
篇12
1、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素质体能训练的作用
素质体能训练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有本质的不同,它强调的是通过运动量的提升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而不仅仅是加强体育技能的培训。首先,素质体能训练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这是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素质体能训练的直接作用。由于高中课程的紧张。学生的学习负担重,没有一个良好的体魄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其次,素质体能训练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素质体能训练要求学生进行规律性的体育锻炼,在高中学习生活中,养成有规律的锻炼习惯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采用素质体能训练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重要意义。
2、高中体育教学中加强素质体能训练的策略
尽管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采用素质体能训练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作用,但在目前的高中体育课上,由于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陈旧,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有效地转变等问题,素质体能训练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运用,其作用也没有得到明显发挥。在高中体育课堂上,虽然教学项目有一定变化,但教师依旧以培养学生体育技能为目的,而忽视了对学生体能的训练,致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未得到明显的提高。针对此种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策略,旨在使素质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得到运用。
2.1加强素质体能训练需调整课程结构,改进教学内容
为激发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调整课程的结构,改进教学的内容,使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从而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例如,删去一些难度系数较大的体育项目,增加一些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内容,如游泳、羽毛球和旱冰等项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面对这些喜爱的运动,学生会主动加入到训练的队伍中。在锻炼体能的过程中,学生也学习到某种体育技能,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指导,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培养合理锻炼和自我保健意识。
2.2加强素质体能训练需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要求在体育课堂上将学生视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通过启发式教育,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锻炼,并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在课堂中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倡创新教学,重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勇于探索趣味性、娱乐性更强的体育教材和教学方式,对相同的教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
2.3加强素质体能训练需变革评价考核机制
篇13
2、研究过程
2.1文献资料分析法
本文研究材料的收集整理主要是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中国知网两种途径,对儒家人文思想进行评析,通过在知网中输入“人文素质教育”、“儒家文化”、“高职学生”等关键词进行搜索。阐述其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本研究重在儒家文化在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实践研究。科学合理地运用儒家思想来分析高职院校教学的不足,进而提出解决路径,是当今学校教学研究中又一重要的课题,但遗憾的是目前此领域的研究很少。
2.2专家访谈法
高等院校在具体实施方面主要是邀请儒家研究学者在校内不定期开设讲座。今后的研究实践中我们将重点听取他们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存在问题,深入了解儒家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在国内实施路径,弥补文献研究不足。
2.3问卷调查法
问卷采用荣文龙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调查分析》,选取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学生为调查对象1000人,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了解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研究切实可行的人文素质培养对策。通过对高职学生问卷和抽样调查,整理出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知识的现状及需求。结合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制定出既体现出课程改革的综合性、选择性和均衡性,又能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提高当代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实施路径。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对素质课程的理解
问卷调查了四门与人文素质教育关联密切的课程,了解高职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看法和态度,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多高职学生对这种人文素质课程不感兴趣。我校《修身九讲》课程的反馈情况较好,约44%的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
3.262%的同学并不了解人文素质教育
和人文知识的差别,人文素质教育相较于专业素质教育而言,39%的高职学生认为专业素质教育比人文素质教育实用性更强。以至于46%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应在中小学开展大学阶段学习并不重要,不过仍有53%的高职学生认为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3.3高职学生对儒家文化的兴趣
研究表明通过高职学生学习儒家文化之前与之后相对比,可以看出接受儒家文化教育之前,只有32%的学生对儒家文化感兴趣,而接受儒家文化教育之后,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知有很大的改善,72%的学生认为对个人价值取向有积极影响,35%的学生通过接受儒家教育之后改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消极看法,81%的学生学习儒家文化后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4、对策与建议
(1)在校开展《论语》、《中庸》、《四书》、《五经》等选修课,并在校内的课程教育中增加其它一些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结课并考核合格后获得5学分,以此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2)在校内开展丰富的儒家文化有关的校园活动,让同学们从不同方面认识儒家文化。可以开展如儒家人文知识竞赛、儒家文化交流会、儒家经典诵读、论语书法展览、儒家文化辩论赛等,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我校开展了《修身九讲》选修课,笔者也选修了这门课程,通过这几次的上课学习,让我在学习儒家文化的过程中,认识了《诗经》、《论语》等儒家文化的经典书籍,体会到了“仁以处人,有序和谐”的吸引力,让我学到了为人处世,让我能够潜心学习,让我对孝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校通过儒家文化等课程的熏陶,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质,能够感悟德行的真谛,教会仁、礼、智的做人之道,提高自身品格。同学们变的更加珍惜自己在校的学习机会。(3)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儒家文化,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不仅要通过学习相关课程来了解儒家文化,而且要将儒家文化精华列入大学必读的经典书目中,交由学生自己主动阅读,这不仅能解决课时安排困难的问题,还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汲取儒家文化精华,领悟其中道理。(4)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感受儒家文化的内在价值。儒家文化的弘扬不仅仅只限制在校园里,还应该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不仅要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文化古迹,还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我国各地的文化古迹中和一次次社会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儒家人文精神的存在和价值,还可以多听听儒家大家的讲座,耳濡目染中我们就从中领悟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笔者在假期的时候就和同学一块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参观,在那里感受着儒家文化的气息,让你了解古代文化、增长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内涵。有些人就在孔子塑像之前叩首拜祭,表达对儒家先圣的崇敬之情。(5)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利用学校的路牌、标语、宣传栏、主题场馆等宣扬优秀儒家文化,还要充分利用学校中各种可以传播文化的途径如宣传栏、校园网、校园报刊、校院广播等来宣传儒家文化中的精华,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氛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