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篇1

一、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虽然现代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发现目前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的目的性不强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播的过程,既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要求,尤其在对学生进行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而目前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的目的性不够强,教师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不强,自然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点较多,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提升教学的针对性,那么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十分模糊。

(二)难以有效实现知识点的拓展

虽然高中阶段需要教师对学生讲解的地理知识点较多,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拓展,这样一方面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就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拓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教材上的知识点的讲解,结果有点照本宣科的味道,难以有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也难以通过知识点的拓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上的知识。

(三)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

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现代教学又提倡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教材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往往就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教学,而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方面做的还不够,这一方面影响了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学生运用学习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的提升,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不同的知识点有不同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呈现出来,尤其高中阶段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较多,更需要教师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依然以讲授法为主,整个课堂教学的气氛比较凝重,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单一的教学方法对知识点的呈现也产生了不良影响,进而影响了学生有效接受知识。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已经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杀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解决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措施

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对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照不同老师的课堂,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为了更好的帮助高中学生进行地理学科学习,也为了更好的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提升教师教学的目的性

针对目前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目的性不强的情况,首先应该引起地理教师的重视,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本人认为为了提升教师教学的目的性,教师应该在备课阶段下工夫。教师清晰的教学思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无疑要建立在教师有效把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在备课阶段下工夫,熟练掌握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梳理,自然知识线条就更加清晰,为教师有针对性的授课奠定基础。其次,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下工夫。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有些教师虽然能够有效把握知识点,但是在将知识呈献给学生方面存在不足,也会使学生感觉迷糊,因此教师一定要掌握如何才能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的方法与技巧。

(二)有效实现知识点的拓展

针对目前高中地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点拓展方面存在的不足,要求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效实现知识点的拓展。当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知识点讲解的需要及课堂教学的需要有效实现知识点的拓展,也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教师必须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开阔自己的视野,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及与教材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旁征博引。

(三)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作为一名现代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为了实现教师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教学的有效结合,要求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的很多案例都与地理教材上的知识点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应该积极的思考生活,并与地理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样在授课的过程中就能够找到更多背景材料,真正实现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达到提升学生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的教学效果。

篇2

情境教学法不失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好途径。但是我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教师没有领会情境教学的精神实质,只顾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导致情境教学方法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现结合地理教学将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

1 情境多集中在“开场白”部分

当前,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多被用作讲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入使用,情境的创设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引入部分,即教师在讲述某部分知识之前,通过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语言、实体、影像、音乐或图表等媒体或手段,创设或再现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问题是达到了通过预设情境,引入教材内容的目的之后,教师便往往依旧恢复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框架中去,继续按照原来的教材知识序列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不再注重创设新的情境了。教师应当看到,这种单纯以创设单一情境作为教材内容的引入,没有将预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仅仅起到了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作用,达不到对学生大脑中枢的兴奋点进行持续的刺激转换的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多种情境,不断地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

2 情境的创设易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的使用,那么怎样体现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呢?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其所用教学方法的实质目的,更多的是看重形式上的“到位”。因此在教学(特别是公开展示课)中过于注重教学形式的丰富,而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往往是貌合神离,结果使情境的引入是只得其皮毛而失其神韵,表面看是热热闹闹,其实是华而不实,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同时,这样过于重视形式,也很容易造成忽视地理学科特点,使地理课变成了手工课、电脑课或拼盘课等现象。

3 情境只用在公开课中,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在平时“家常课”的教学中,可能很少或根本就不使用情境教学法或某种情境,可是在开公开课时会努力的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师生特点创设多种情境。在公开课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注意恰当使用,因为情境的创设只用在公开课中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一种就是整堂课设计精妙,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师生互动恰当,整节课可谓是无懈可击,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会出现一堂失败的公开课,原因并不是老师表现不好,而是学生表现的不好,因为学生对于一些像多媒体画面、音乐、语言等简单的情境学生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对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比较复杂的教学形式一下子根本不能适应,不能很快领会老师的意图,摸不到具体实施的方法、目的和注意内容,不能按要求完成老师的任务,结果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4 多媒体情境的使用易走入误区

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变化,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在地理学科中运用更为有用,因为地理学科的研究范围和内容都比较广阔,不是每一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都能够进行实地观察,而且很多知识仅靠书本上的静态图片和文字说明想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是比较难的,但通过多媒体技术所拥有的特殊效果,如:动态模拟、录像剪辑、背景拟音、图文并用、问题显示、超级联接等方式能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画面的展示、切换、组合、停顿、重复、叠加等方式得以突破,可以达到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地理教学还可以提高课堂的信息容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精美画面还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情操。

在教学实践中也感到,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是今后教学手段发展的总趋势。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有人用“人机共灌”、“画蛇添足”等词语来表示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境况。可以将目前地理课堂中多媒体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七点。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多的注重画面的精美,而忽视了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

(2)整个教学过程过多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师成了“操作员”和“讲解员”,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3)多媒体课件成了公开课、观摩课的不可缺少的“点缀”,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4)多媒体课件过多的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5)学生的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忽视了对地理学习内容的关注。

(6)多媒体演示的过程中,往往画面的移动速度过快,忽视了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篇3

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地理作为一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目前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对进一步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帮助。

一、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地理教学有诸多体会。在实际教学中,本人深刻体会到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取得的进步,同时也真切的体会到,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以下剖析。

(一)对地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想要有效进行地理学科学习,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能够有效进行地图学习。而目前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地图的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在思想上也对地图学习产生了懈怠心理。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好地理基础的关键时期,尤其对于地图这一学习难度较大的板块而言,如果学生不能在初中阶段打好基础,将会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二)难以以生活中的案例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与地理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以生活中的案例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目前初中地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存在仅仅单纯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情况,而没有以生活中的案例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一方面影响了学生更加顺利的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另一方面,教师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也导致课堂教学较为枯燥无味,影响了趣味课堂的营造。

(三)依然存在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的现象

传统教学中为了应对考试,教师往往鼓励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死记硬背,并且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新时期,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的现象,这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地理学习的要求,不仅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也使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变得十分困惑,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不仅没能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而且也难以使学生有效应对考试,使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变得十分被动。

(四)对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没有引起重视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科学习方法与技巧,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对于地理这门知识点较多,存在一定学习难度的学科而言,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地理知识点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然而就目前初中地理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而言,教师虽然对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引起了重视,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能够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言,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解决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策略

面对目前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对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教师要对地图教学引起重视

针对目前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地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对地图教学引起足够重视,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地图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认识到地图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还要切实的将有效的地图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图的含义,并注重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使自身的识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以后更加有效的进行地图学习奠定基础。

(二)以生活中的案例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点讲解

针对目前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以生活中的案例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的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起来。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将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起来。本人在备课阶段就针对要讲解的知识点,及时准备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在引导学生更好掌握理论知识点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是如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A之上

针对目前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的想象,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理解了知识点,知识点才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同时也只有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灵活的应用知识点。

篇4

1.2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疏远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加入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使课堂教学的容量以及方式发生转变,但是同时也应该发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也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我们知道,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多媒体课件都是提前制作好的,因此,课件的内容多是教材内容的复制,虽然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但是在内容上仍旧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改变。在地理课堂上,学生面对的是教师提前制作好的幻灯片,他们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课件上,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教师讲课魅力和能力的注意,教师无法通过讲课的语言和方式来影响学生听课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本应该具有的师生交流的部分就消失了。地理课堂成为教师单一说教的场所,使得本应该密切浅析的"教"与"学"分开了。

2、解决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策略

2.1及时、自主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进行的今天,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抓住学生的性。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地理专业素养,在教学中能够做到不断地反思,多读一些同地理相关的专业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储备。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专业培训,在培训中不仅能够学习到一些比较前言的地理知识理论,还能够向其他地理教师学习一些较好的教学方式,从而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2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应注重同学生的交流

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的疏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为课堂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制作幻灯片来体验讲课的过程,或者是以做报告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以及相关延伸的部分有所了解。这样教师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5

一、地理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

1.问题设计的针对性不强,教师的问题准备不充分,提问的范围过大,学生无从下手,学生回答往往是照本宣读,以偏概全,不利于学生的思考。

2.教师设计的问题太随意,未经精心设计的粗放型问题满场飞,没有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而设计,使教学重难点偏离,避重就轻,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没有帮助。

3.教师设计的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问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过程的正常实施,甚至会出现课堂冷场。

4.提问方式随意,教师提问时没有考虑问题的代表性和针对性,有时甚至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进行惩罚式提问,使提问的效用大打折扣。

二、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

1.课堂提问要提前预设

为了使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能为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服务,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在备课时应缜密地设计问题。如课堂提问问什么,在哪一个环节进行?设计的问题要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一个环节的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要先后有序、环环相扣,有主有次、联结一贯且具有内在联系,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重在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思维,在积极思维中解决问题。问题设计的题意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如教学《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时,教师提问:“今天是10月6日,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因不明确意思,无从着手。后来教师直问:“今天是10月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还是以北?”学生则异口同声回答:“在赤道以南。”可见,问题的设计若题意不明,就会影响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质量。地理教学提问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相联系来达到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有用的地理的目的。但教师的提问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更不能追求庸俗来活跃课堂气氛。

2.课堂提问要因人施问

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及学生解答,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及技能,但要注意提问时问题的难易要与提问对象的水平相适应,避免学生能力有限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以免影响后续学习的积极性;或者因问题过易(学生能力过强)而失去提问所欲达到的预期目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因人而问,通过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学生进行回答。如容易的问题,可以提问中差生,问题较难,可以提问优等生。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进步,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于消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也有很好的效果。

3.课堂提问要因时施问

地理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把问题问在教学当问处,问在难易适当处。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启迪学生智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在学生“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教师及时提问,问题经过学生思考得到解决,他们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教师也可以在讲解后,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也可以在知识点之间选择提问进行过渡。如在《大气环流》教学时,在教师完成单圈环流的讲解后,先告诉学生:单圈环流是在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及海陆差异的情况下形成的。然后提问:那么在考虑地转偏向力因素的情况下,大气环流又是怎样的呢?用提问的方式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启迪思维。

4.课堂提问要因境施问

篇6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有效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课堂教学行为是为学生组织的,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第一阶段探索所做的工作就是研究学生的学习,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习惯,学习策略与方法,学习评价与测量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学生既了解了学情,同时也找到了对策。通过对学生行为特别是课堂学习行为的研究,明确学生目前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围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发展方向。

我们针对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问卷。问卷整理结果:学习动力80%来自于家庭和家长的期望,10%自己的理想和目标,5%不服输的性格和勇气,5%没有;学习计划20%有计划但很少执行,40%无计划自习利用效率:30%努力写作业,但效率一般40%一般写一边玩。总的来看自主学习差,不想方法。因此,需要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注意力。教师必须独具匠心,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改进教学行为,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孩子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直观性、新奇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越学越爱学,越学越聪明。

二、课程开发方面

地理课程指地理教学内容及其进程,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等。它是地理课堂教学行为中最实质的因素。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没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作支持,就没有多彩的教学活动。第二阶段探索所做的工作就是进行课程的开发,老师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地理课程开发,同时做好分类整理工作,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地理课堂教学。初步着手从新课程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课标与教材这五方面,本着服务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宗旨,筛选与选择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课程资源,优化和设计课程资源。

开发的课程资源大多是对教材的解读、拓展、补充,积累了包括视频、图片、幻灯片、文本四种形式的许多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在课程开发中教师既积累了许多课程资源,同时也学到了很多课程资源以外的东西比如查找、处理、整理资源的能力。通过课程开发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另一方面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在地理课程开发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已经开发的课程资源,有的本身的实际价值不够高,有的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空间不够大。另一方面,对开发的课程资源的整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科学细化,以便于及时更新和快速查阅和高效使用。

三、教师教学方面

地理教师是地理课堂教学行为中的主导因素,教师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是学生与课程之间的中介,教师在课堂上时而在前引领,时而在后推动,时而陪伴左右。第三阶段探索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在前面分析学生课堂学习和进行地理课程开发俩个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实践改善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学,主要从教师的角色定位转换,知识结构优化,能力结构提升三方面进行改进,通过对教师教学的改进,既加快了教师成长,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的做法是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训练教师的基本功,同时不断的总结、改进,最终提高教师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们精心准备,积极参与,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和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落实也不太到位,需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

篇7

一、科学创设地理问题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设置有意义的地理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就需要高中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地理问题,在设置情境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得出更多的结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探讨的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帮助学生养成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在教授“地质构造的褶皱弯曲”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实验演示的方法作为课堂导入,通过柔软的物体向内挤压,让学生仔细观察现象,会发现出现了大量的褶皱,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这样直观的教学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将枯燥的教学内容简单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1.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积极地解决问题,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需要因材施教,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学习,促进师生之间交流,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气象灾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询资料,举例子说明气象灾害的原因,在学生积极思考下,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不轻易去否定学生,而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生活情境,学生更容易进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现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学习“大气运动”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大气运动动画,让学生观察特点,让学生想象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现象,联系实际生活,养成思考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二、坚持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地理课堂氛围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避免教师一味地讲,不关注学生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能吸收知识,还能体会地理知识的本质。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提高学习积极性,创新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学生相互合作探究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进行角色学习。适当地让学生和教师进行角色互换,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设计问题并分组讨论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展开讨论,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三、坚持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而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在展示点评地理知识的基础上,需要教师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及时引导,如此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解农业地域知识时,可以结合当地的农业种植特点和农业地域类型,让学生积极地搜索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域类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根据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知识学习规律,挖掘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四、学会把现代教学手段应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将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整合,使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声画结合的形式,在形象生动的环境中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地理知识。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量,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习。避免由于学习知识的枯燥性而降低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习高中地理地球运动这一部分知识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动画展示的形式,加上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就要科学创设地理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要求。

篇8

1.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内涵和依据。

(1)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内涵。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师生双方借助各种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的,互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均产生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互动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相应的组织形式,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其中心是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既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教学目标下相互作用。

(2)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理论依据。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包括教材、挂图、网站、课件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互动的方式(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来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终促使学生形成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

2.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作用。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互动,即通过师生之间的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达到共同发展。因此课堂教学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不应一味地将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而应充分认识到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挖掘他们的潜能,以平等的态度在与学生经验共享的过程中进行相互的造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扼杀学生不断提出“为什么”的猜想和冲动,不应扼杀磨灭学生探索世界的热情教师只是一个教学情景的创设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对话教学的引导者,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倾听者,学习障碍的咨询者,学习过程的组织管理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是学生游戏的伙伴和可信赖的朋友。在教学中实现师生思维的碰撞、知识整合和愉悦心理的统一,师生通过教学内容实现双方的心灵互动时,便是师生关系和谐及教学的最高境界。

3.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问题。

(1)互动目的不明确。表现为注重表面形式的互动,缺乏深层次和思维上的互动。有些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形式上的互动,教师不断的提出问题,由学生来回答,表面上看课堂互动气氛相当活跃,实际上学生们的答案大都是照本宣科,缺乏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样的课堂教学因注重互动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导致了教学互动目的不明确。

(2)互动形式失衡。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主体,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互动中最主要的形式和途径。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以师生互动为主,不太注重生生互动,甚至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一点生生互动都没有。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没有充分的交流未得到有效利用,从而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结构性”互动不足。课堂教学互动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常常需要设计教学情境,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一些设计的问题往往比较散,教师把学生放开后,不注意收拢,教学内容缺乏有效的整合,知识的系统化不强,学生上课感觉挺热闹、挺充实,但实际上却感觉自己没有真正学到多少知识。

4.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

(1)精心做好课前准备。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好精心的课前准备,做出最优的教学设计,这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互动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只有在备课时全面考虑问题,才能够自如的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课堂互动中提升自我价值,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的潜力。做好课前准备要紧抓课标,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分析学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学效果向良性方向发展。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以问题探究为中心,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师生平等参与,共同评价。

(3)丰富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学习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学习情景。比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图片与文字相结合,视频与音像共利用,课件既生动形象,有使学生觉得有新鲜感,易于理解,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还能及时地得到学生练习情况的反馈,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参考文献:

篇9

一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地图技能的重要性分析

高中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因此需要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与地图上的内容相融合,以便能够将课堂教学内容更好的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储备,实现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教师想要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切实的提升,地图技能不仅是十分重要内容,同时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地图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空间事物的具体分布,还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进而为原本乏味无缺的高中地理课堂注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能够使学生将自身的想象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并增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此外,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还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图形切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使学生学习地理的综合能力得到加强。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读取地图上的信息,是能够具象地理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地图的辅助教学,学生能够看到更加生动形象的地理知识内容,进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地理课堂的教学中,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对加强学生地理知识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地图的具象化特征还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这也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其他教学无法实现的教育效果。此外,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还有助于学生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难度性较高的知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会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困扰,学生对知识内容也很难掌握。然而,通过地图的辅助,让学生通过地图的具象印象实现对知识的记忆[1]。这种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地理知识的难度得到了降低,同时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就能够利用地图解决抽象复杂的地理知识,使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地图技能的几点有效性策略

(一)提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以及实施者,教师在开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单一的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而是应该转变传统理念的教学模式,并走出教材的束缚,加之与实际生活内容的相融合,进而使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被带动起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尽可能的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地标知识的学习相对比较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带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拉近学生与地理知识的距离,真正提升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积极性。

(二)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使其分析地图的能力得到提升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使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地图,进而形成一定的地图技能。第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地图中的构成要素[2]。想要对地图进行读取和分析,并从中搜集重要的数据和信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地图中的图例和标注的基本意义。例如,当教学进行到高中地理鲁教版教材中关于“城市与地理环境”一章内容的时候,学生就需要掌握如何分析等高线图。在地图中,颜色的分布和变化反映着该区域的地貌类型和特征,也能够体现出该地区地形的分布信息。所以,教师应该使学生掌握如何观察图例、标注、比例尺以及方向等基本内容,推动学生地图技能的提升。第二,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地理名词。在地理这门学科中,包含着许多学科的内容,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的地理名词。对于一些容易使学生产生混淆的名词,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并为学生进行细致的对比和分析,使学生能够精准的记忆下来。例如气旋和反气旋;外流河和内流河等,这都需要学生能够重点的掌握。当学生在读取地图上的信息时,就可以应用相应的名词去分析地图的指向。

(三)将基本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地图技能得到良好的培养

在地图技能中,读图是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很多学生并不喜欢学习地图,也不愿去读图。就其根本,是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读图方式,尤其是当学生遇到相对复杂的地图时,就会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地图技能的时候,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熟练的背诵地名[3]。进而能够在分析地图的时候,快速的找到地理位置。通过对地图上多种颜色以及图例的分析,能够将该地区存在的地理问题提出来,进而对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思考。例如,当教师引导学生对一张华东地区的地区进行分析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标注以及图例,用语言描述出地图中地貌的特征,并将重要的河流以及山脉的名称说出来,得出该地区的具体海拔以及气候特征,对水文特征进行分析等。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地图上快速的确立地理位置,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读图能力有所提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读图的基本思路,将来在面对地图的时候,就能够知道应该如何下手。对基本读图方法的学习,不仅能够降低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度,还能够使学生建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进而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不再恐惧。

(四)加强学生在地图中获取有效性信息的能力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想要学生能够将地图中的信息读懂,并将其转变成形象易懂的文字信息,同时掌握归纳地图中隐藏或是直观的信息。就需要学生能够分析地图中的每个细微之处,从而才能够找到帮助解题的重要数据,同时,学生还应该将地图中的信息与自身的知识储备相融合,搜集到有效的解决方式,使问题得到解决。

(五)加强学生对地图的填图能力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地图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亲自参与填图训练,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应用地图。填图训练能够加强学生对地图知识的记忆,了解具体的国家、地形以及其后等内容。填图训练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实现,也可以布置成课后作用留给学生自主完成。例如,在高中地理鲁教版教材配套的练习册中,就包含了许多中国地图,可以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我国的主要山川、河流以及地形区等,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我国地理情况的掌握有所强化,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将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真正的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

(六)合理的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的地图技能得到有效的巩固

篇10

一、小组活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理由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小学、初中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普遍很高,但到了高中阶段积极性大大下降,要么闭口不说,要么只说一两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认知和情感的变化逐步形成了具有自我保护性能、抵制外部威胁的心理屏障。许多学生认为,当着许多人的面发言,如果出错,会令人难堪。他们会本能地通过沉默来保护自己,拒绝多说。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效果却未必理想。

二、小组活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活动模式,能弥补大班上课的不足,给每个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增强合作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大致相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思想情感因素,易于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积极参与;并且小组活动营造了一种轻松自在的气氛,可以降低学习者使用语言的紧张感,这些优点为学生乐于主动交流问题、知识奠定了基础。

三、小组活动模式指导下的地理课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也是学生喜爱的一项活动,其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他们自己也成了整个情境的一部分,既是情境的感受者,又是情境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角色表演中所展示的情境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生活,有利于情境中蕴含的情感与人生哲理契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最佳点,从而使地理教学更富有感染力和实效性。由学生参与角色表演,创设地理教学情境,通过扮演人物角色或地理事物角色,可以生动形象地解决一些地理问题。如讲“自然资源”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小鸟”、“森林”、“污染的河水”等,通过人物与事物,事物与事物的对话,剖析当前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等,通过轻松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加强学生的体验。

地理课堂上经常要求将地理事物落实在图上,特别是中国的山脉、大洲和大洋、中国的铁路分布等内容。这些内容单一,要求记忆量大,单单是老师讲,学生听,肯定非常枯燥。在讲授《地形复杂多样》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竞赛式来完成――将不同走向的山脉粘贴在空白的《中国山脉分布图》,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准确。活动后,由老师和同学共同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就这样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既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加深记忆,又激起了学生主动学习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课改前,对于人文地理部分,教师大多采用讲授法进行,考试时学生背一背了事。而课改后人文地理的学科地位,重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对人文地理部分的掌握,教材也相应增加了篇幅,因此如何加强学生对人文地理的掌握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辩论式在地理课堂的应用是很有效的。对学生分组,根据不同的观点,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进行辩论,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如:人口的增长问题、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问题、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等都是很好的辩论题目。而我在讲到中国的河流以外流区为主时,课堂上以“保护洞庭环境生态”为题,举行了一场辩论会,正方:围湖造田利大于弊;反方:围湖造田弊大于利,让学生进行辩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辩论中,不仅培养了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地理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小组活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成功关键因素

小组活动要真正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教师要把握好几个环节:

1、监督措施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例如在讲“中国的地形”时,以主要地形为线索,让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赛,绘一幅中国地形图,既要照顾学习基础差、动手慢的同学让他们有机会动手训练,又要培养学习好的同学让他们完善本组地图体现协作精神。

2、评价策略

传统上对学生评价往往只重视学习结果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评价策略要多元化。

(1)合作激励性评价策略

合作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与他人合作,互相交流,积极沟通,促进自身发展。在地理学教学中,可开展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使学生将个人表现与小组成就相联系。

(2)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质疑性评价

(3)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如评价学生自主绘制的天气系统图(冷锋和暖锋、气旋和反气旋)的时候,开展“我来评评自己”的自我评价,要求学生说出作品最好的地方,好在哪里,有哪些地方是有所改进创新的:

如:我来评评

1、科学性: 很好()、一般()、不太科学,有待改进()

2、创意性:耳目一新()、似曾相识()、照搬课本,需要改进()

3、美观性:美观大方,“收藏价值”高()、一般()、需要改进()

…………

学生通过对自己作品的分析,加深对了各种天气系统形成方面的知识的理解,同时认识自己的长处,在自我剖析之中完善自我,重塑自我。

篇11

一、课堂中地理教学与德育相脱离

1. 注重知识传授忽视道德品质的提高

目前的高考模式决定了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一是教学时间紧,课时少,一个班一个星期才两节课,不少地理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只能在课堂上尽可能把地理学科知识完成,所以在课堂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在备课中也忽略了这一环节。二是地理教师教的班级多,一个教师通常教4到5个班,有的教师教的班更多。由于班级较多,接触的学生多,所以在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在课堂上也忽略了德育渗透。三是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往往只注重教学质量的考核,因为教学质量是显性的东西,通过考试就能以分数的形式来评判老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德育不是一时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的显性指标。在教学计划中也没有把教师德育素养的提高进行安排和落实,有的地理教师也不知道怎么去渗透德育,有的地理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才是最根本的教学。

2. 德育概念不全,教育存在误区

目前,有的教师对于德育概念认识不全,教育还存在一些误区。一些教师认为德育是思想政治课和班会课及班主任的“专利”,忽视了本学科的德育,从而淡化了本学科教师进行道德教育的义务。其实恰恰相反,地理学科教学本身就包含着许多重要的道德教育的因素。托马斯・里考纳认为,各科教学对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潜力极大,不利用各科课堂教学进行价值与道德教育就是一个重大损失。所以,要实现教育“育人”这个根本使命,其主阵地应该是课堂。

地理课堂教育的价值目标,归根到底主要有两点:其一,要让学生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其二,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从而能积极参与并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因此,在地理学科课堂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实现地理课堂教育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的具体策略

1. 在合理设计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渗透

新的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内容,其实很多内容都渗透了德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要只关注那些要考的知识点,不要仅仅关注与知识点有联系的例题。在备课中不要忽略课本上的那些与德育有关的案例或阅读材料。平时听一些地理教师的公开课发现,很多教师都对知识点和高考的热点分析得淋漓尽致,但对课本上提到的与德育有关的案例或阅读材料,往往一笔带过或轻描淡写,这样就达不到德育的目的。在备课中,我们地理教师应该对这部分内容重视起来,应该进行合理设计,有的放矢,把这部分德育内容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有效整理。

例如,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有一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提到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在工业上实施清洁生产,在农业上实施生态农业。在讲述生态农业的时候,专门有一个案例介绍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在平时的讲课中,很多教师都不讲或者一笔带过或者让学生自己阅读一下。我认为可以借这个案例,一是介绍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的措施,例如,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二是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农业的实质:地尽其利,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循环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消除环境污染,达到节约、高效的目的。通过案例,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不铺张浪费,同时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在平时的消费中要健康、有益地适度消费,这样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 在现代化的地理课堂教学手段中进行德育渗透

科学技术越来越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可以应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比如把投影教学应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视频动画加入地理课堂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现在出现的新的教学方法――微课的引入课堂,也能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与德育相结合。比如视频播放中展现的河流山脉,展现的历史轨迹、风土人情,让教学内容更真实,让学生更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更热爱生活。

比如在学习必修三的“地理信息技术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这一节的遥感技术,可以介绍:1998年夏秋,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洞庭湖及荆江地区受灾比较严重,对于这样大区域洪涝灾害的检测,如果靠人工实测,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某些地区还可能因洪水的阻隔,难以进行实测,也影响抗洪救灾工作的开展和对受灾群众的救援。应用遥感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全面的资料,这样可以及时安排防灾救灾工作。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洪水期之前和洪水期之后的遥感图像,通过卫星图像判读被洪水淹没地区的分布情况,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制作的淹没地区分布图,可以根据各种要求对受灾地区进行快捷且较为准确的统计。试想: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准确的统计和检测,被洪水淹没区有多少人会失去自己的家园,国家将会遭受多大的损失。从而让学生为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而自豪。

3. 在互动交流的地理课堂教学方式中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的主体不能是教师,应该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地理课堂进行德育的渗透,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能够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能让教师在讲台上从上课讲到下课,也不能让学生单独地埋头做题。在互动交流中,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才能达成一些共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德育素养。

比如在讲解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时,在课堂上,可以采取互动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如何调节农林牧三者的关系,特别是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如何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这些都是农民十分敏感的事情,因为它涉及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短期的经济损失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是不可避免的。学生交流达成共识:政府要给农民一定的补贴,在此之前,农民一时想不通是必然的,但我们要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让广大农民明白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的意义。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学生会增加关注农民生活,关注环境变化,关注国家的德育素养。

4. 在合理创设的地理课堂教学情境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一种压抑感,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课堂效率,更不用说去渗透德育。其实,我们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可以把学生快速引入教学内容上来,让学生通过教学内容触景生情,激发自己的情感,促使学生思想素养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实现了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二学习“交通运输”这一章的时候,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讨论城市的交通问题,让学生讨论当地交通存在的问题。比如讨论自行车、公交车、电瓶车、私家车给城市交通带来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对城市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的道路、混合道路、四车道以上道路、两车道、单行线、交叉路口进行调查,分析道路的利用率情况。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学生,都应该参加调查和讨论,在宽松的讨论氛围中,探讨如何选择城市交通运输工具,如何发展城市交通。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扩展延伸了课堂知识,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总之,高中地理既有理科的性质又有文科的性质,地理是高中学校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学习了地理知识可以了解掌握国家的轮廓和地貌,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在地理课堂上渗透德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篇12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活动。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获取一定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一旦教师在提问中发现问题,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对教学策略及时调整,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下,课堂教学的气氛会更加和谐轻松。在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有所增强。因此,对教师来说,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技巧,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

二、地理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重视提问的设计

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都会进行备课活动,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会在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策略等方面认真准备。然而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备课过程中专门花时间为课堂提问做准备,认真设计课堂提问的教师少之又少,这就使得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从而大大削弱了提问的效果。

2.提问缺乏针对性

很多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往往所提的问题范围过大,从而令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使问题远离教师的提问初衷。例如,在上到“地球上的水”这部分的知识时,有些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就直接问:地球上有哪些水体?这个问题涵盖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大部分的学生会回答:地球上的水有海洋水、湖泊水、河流、冰川等。事实上,这个答案并不是教师想要的,但是由于提问缺乏针对性,从而使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只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假如教师换一种提问方式,如从空间分布来看,地球上的水包含哪几种呢?陆地上的水主要有哪几种形式?等等。这种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学生回答起来才能够有的放矢,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提问的时机把握不够

在课堂提问中,有效的提问要讲究一定的时机,因为在课堂教学中,不同时候所提的问题往往会起到不同的作用。例如,课前的提问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作用,教学后段的提问有利于明确教学重难点,集中学生注意力;新课结束后的提问更多地是为了巩固、归纳和总结学习过的知识。然而,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不懂把握时机,想什么时候提问就什么时候提问,有些教师甚至在上课的时候采取“满堂问”的方式,从而把课堂教学变成了“答记者问”。在频繁提问中,学生不清楚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关键,一节课就在不停地提问中度过了,试想这样的课堂提问怎么会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呢?

三、课堂提问要遵循的原则

1.计划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一定要遵循计划性的原则,没有计划的提问不但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而且无法发挥提问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花点时间“备提问”,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下设计出一套提问的计划。在这些计划中既包括提哪些问题,又包含提问的具体时机,这样具有计划性的提问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的作用。例如,在讲到“气候”这部分的知识时,由于气候的分布规律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针对这部分的内容设计几个问题,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哪里?各种气候类型分别具有哪些特征?除了一般的气候类型分布状况,在世界上还有哪些特殊分布情况,造成这种特殊分布的原因有哪些?等等。这样,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自然能够一步步地突破重点和难点,达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的目的。

2.目的性

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样才能发挥问题的作用。目的性原则是课堂提问中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例如,在讲到“大气圈”这部分内容时,按照教学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分析出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形成的原因,因此,针对这个目标,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大气为什么会发生运动?(2)推动大气运动的动力来自哪里?这些动力有没有什么大小差异?(3)大气运动在近地面和高空所受到的力的种类是否相同?(4)在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之下,高空和近地面大气的运动方向会有哪些变化?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具有环环相扣的特点,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就能够一步步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形成的原因了。

3.层次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层次性,也就是成绩好的学生、中等的学生和相对较差的学生。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表现不同。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所占的优势大,这样长此以往,那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就会被渐渐地排除在回答问题的学生之外。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即层次性。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的需求。例如,我在给学生介绍“锋面气旋”的知识时,就针对这部分知识设计了一个梯形问题组:(1)什么是锋面气旋?(2)锋面气旋主要活动在什么纬度范围?(3)一个发展成熟的锋面气旋它的前后锋面的性质是怎样的?它们分别会带来什么样的天气?这个问题组带有明显的层次性。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基础,在课本上就能直接找到答案。我在提问的时候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难一些,我在提问的时候就找了一个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第三个问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这时候,我会挑选一些不但基础好,而且在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都比较突出的学生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一旦遇到障碍,我就从旁引导。这样,这种带有层次性的问题基本上满足了所有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公平作答的机会,并且体会到回答问题的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遵循必要的原则,努力避免提问的误区,不断地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3

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实现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集合,经过处理加工而形成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课件。由于能够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变一二种学习因素刺激为多种学习因素刺激,让学生多渠道接受信息,具有较强的课堂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高效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并能够做到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比如在高中地理必修①《地球在宇宙中》的“黄赤交角”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黄赤交角”是一个二面角,要理解它需要借助立体几何知识,由于立体几何课程安排在高二,因此对高一学生而言,要读懂和理解“黄赤交角”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可以借助一个三维动画,用两个平面分别代表赤道面和黄道面,让黄道平面沿着水平方向切入旋转的地球,再让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切入旋转的地球,形成一个二面角,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再比如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一既是教学重点又教学难点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它,教学中可助两个动画来辅助完成教学任务。一是借助一个地球公转动画示意图:地球在椭圆的轨道上公转,在地球公园轨道上分别标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和冬至日”的位置,地球公转到这四个位置时教师点击鼠标让地球停下,然后再放大画面就很清楚看出,地球在不同的公转轨道位置上太阳直射的纬度是不一样的。二是借助一个二维动画,教师利用鼠标控制,让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清楚地显示出来,通过边演示边讲解,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不仅能够引发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掌握教学重点。

2.有效地展现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

由于地理事象具有广远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学生很难到实地考察与体验。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手段只能实现从书本到书本,而地理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所教学的地理事象不受空间与时间、微观与宏观的限制,通过声音、图像、色彩、动画把地理教学所涉及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现象、情景、过程与联系等直观展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而生动、形象、具体、直观地感知和认知地理事象,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

3.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里地理教学信息传递的数量和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开发智力的效率。地理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量增加教学信息的传递,大幅度提高教学信息传递的速度,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可以优化地理课堂练习,大大缩短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学得生动、学的灵活、学的有趣,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减地理教学课时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4.优化地理教学过程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因学生的个体不同,存在着接受能力、记忆速度、理解程度、掌握进度的个性差异。如有的学生擅长观察与想象,有的学生则见长于思考与表述,有的学生专长于应用与操作。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媒体,很难顾及到学生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地理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特别是应用互动式的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课件,可以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有效地选择地理教学内容的表述形式,选择地理教学的策略和进度,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取得进步,从而收到较好的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改进了教和学的互动方式,让师生的教与学的配合更加融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地理课堂学习中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地理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四个问题

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这一新生事物,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不能一强调教学手段要现代化了,不管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好不好,不论课型是否合适,也不问使用效果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就一律使用多媒体。客观来讲,不少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媒体运用不当或过滥的实际情况,这样既起不到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反而是削弱了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这种现象必须引起学校和教师们的足够重视。当下,在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教师用大量时间制作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课件,却忽视了对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的分析与准备,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这样做,课准备的很辛苦,但收效却不大。

2.课堂教学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整节课就站在计算机旁,成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放映员,教师生动的形体语言没有了,能够很好起到引导、启示和归纳总结作用的板书也不存在了,极大削弱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有的课堂教学课件制作粗糙而简单,常常是冗长的文本成了书本的翻版;有的课件则过于追求形式上展现,色彩变换频繁,动画繁多且杂乱,这样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只能突出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却很难起到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4.多媒体展现的教学内容速度过快,重点不突出,学生思维跟不上又无法做笔记,对学生的学习不但没有多少帮助,而且常常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学中不少学生反馈:“多媒体课堂教学就像放电影一样,教学内容一闪即过,知识点很难记住,根本没有办法做笔记;教学重点和难点还来不及完全理解就过去了,对学习没有太大帮助;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容量常常都比较大,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多数情况下都会加快播放和演示速度,而我们的思维却难以跟得上。”

可以这么认为,上述存在的4个问题在地理课堂教学手段变革过程中是很难避免的,新的教学手段应用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我相信,只要我们加强研讨,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与教训,所存在的问题完全是可以避免。

三、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要注重处理好四个关系

1.多媒体课件自制与借用的关系。一个教师制作一个或几个成功的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该说完全可以做到,但要成功制作一系列的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就很难了,况且当下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掌握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再者,每个教师都各起炉灶,花费大量时间制作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为此,教师必须学会共享教学资源,做到自制课件与借用课件相结合,否则,教师就会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上。

必须强调的是,对借用他人的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通常情况下都要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再创作。时下,可以借用他人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渠道很多,特别是互联网上有很多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供教师下载学习交流和借鉴。他人的课件不一定就适合,因为不同学校的校情、生情都不一样,再者不同的教师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借用别人的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同时,必须根据自己的讲课特点、风格,适当删减或添加教学内容或重新组织教学材料,通过自己的加工成为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情、生情并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具有个性化的好的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

2.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要特别强调突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决不能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应该是用它来辅助地理课堂教学,让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能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和突破学习难点。

地理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不能只是文字、图像的简单展现,应该是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精心设计后展现。假如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只起到多媒体播放员的作用,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因为,教师的形体语言和人工智能是计算机永远无法替代的。有的教学内容,比如地理图表等内容,运用多媒体表达出来就形象直观,就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好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有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板书和讲解更清楚更细致,就不一定非的用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了。事实上,有的知识在老师讲解、板书的过程就是学生灵感、思维、思想实现相互碰撞和形成的过程。

3.多媒体课件实际内容与外在形式的关系。事实表明,多媒体地理教学课件只有运用得当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为此,处理好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十分重要。既要注意多媒体课件的可观赏性,又要避免过多的感官刺激是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制作中首先要关注的问题。新颖活泼的画面、亮丽的背景颜色、可爱动画效果等外在形式确实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花样太多必定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冲淡学习内容,影响学生思维。那些如同教材的翻版而充满整个版面的冗长文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既单调又枯燥,实在没有使用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