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

篇1

一、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性

科研成果是指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从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在它的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发挥之前,它的研究价值可能仅占1%,甚至是0。因为我们知道科学研究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研究价值体现在哪儿?从应用的角度看,体现在所研究的问题能对社会或实际工作产生重大的意义或作用;从理论角度看,研究问题的提出应当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可见,研究成果的转化是科学研究价值的有效平台、是检验科研价值最有效的途径。

二、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

(一)成果转化周期长、转化率过低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如何转化,是长期以来困扰社会科学界的一个问题。社会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能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特别是对基础理论研究是否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社会科学成果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对策研究,都是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只是转化的方式、途径与自然科学的成果有所不同。

当前,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速度慢,转化率低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不仅降低了研究意义,而且为重复研究埋下了隐患。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为例:1999年—2004年共立693项,截至2005年年底已结668项,结项率为96.39%。1999年—2005年共出版了9本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汇编内容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已经结项的,部分优秀研究成果的6000字左右的摘要,其中1999年—2000年收录了28篇、2001年收录了39篇、2002收录了43篇、2003年收录了45篇、2004年收录了43篇、2005年收录了50篇,另外,2002年—2003年资助出版了三本书,包括5项研究成果,华南师范大学《美国体育社会学》、上海大学体育学研究中心《日本体育产业研究》、首都体育学院《体育经营学》、体育信息科研所《体育赛事经营管理》、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管理学院《美国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9本汇编共包括251项研究成果,转化率为37.57%。当然,部分研究成果通过或政策应用等形式也进行了转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以研究成果摘要汇编的形式还是以论文或政策应用的形式进行转化的仅仅是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二)成果转化途径单一、专业性不强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的具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公开出版发行的方式面示学术界与社会。这是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的最主要、最常见的形式;2、以内部报告的形式,为党和国家、政府部门、地方省市和企业的决策提供政策依据和正确的理论方法,服务于社会;3、以在学术研讨会议上发言或提交论文的方式,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4、以学术评价、评论的方式,向学术界和社会介绍和阐释社会科学成果的研究内容、研究状况、研究水平、学术成就以及研究的得失,推动学术交流与学术争鸣;5、以教学演讲、电视访谈、影视制作、网络文章等方式,进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大众传播媒体,多方面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播科学知识、传承文明、教育青年与民众的功能,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三、制约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因素

(一)学术环境影响

就社会科学自身而言,一些研究人员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对国家和社会急需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热情不高;有的学者有意无意地远离实际,认为只有搞纯学理研究才是有学术水平和学术品位,看不上做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的人;有的学者的应用研究急于求成,深入研究不够,研究质量不高。这些都造成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困难。科研成果推广应采用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战略。同时,现有的成果管理的评价机制,还没有将成果的转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内容。以学术价值为评价重点的取向,有利于学者不断提高其学术水平与学术质量,但由于评价的结果大多用于评奖、专业考核和评职称等项工作,也加剧了一部分研究人员重成果写作不重成果应用、重学术界反响不重社会影响的倾向。

(二)社会环境影响

就其外部而言,完备的社会科学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制度与机制还未形成;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有效渠道和途径还需进一步拓展和规范化、制度化;对社会科学成果应用中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待改进;一些实际部门的同志对社会科学的学术贡献和实际作用仍缺乏深入的了解,重视不够。

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策支持

制定政策,建立适宜科研成果转化的新体制;增加经费投入,设立成果转化基金;探讨建立科学、客观、可操作的科研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既要拓宽视角、转变观念,提高对成果转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也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国家和社会科学界在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建设。

(二)完善推广方式及途径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尤其自身独特方式与途径。按成果的性质及应用范围,其推广的方式与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包括应用基础):通过公开,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报告,专题讲座和出版专著等方式,进行推广;2、实用性研究成果:通过咨询、报告、和提供有关部门进行试用等方式,进行推广;3、拓展互联网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应用

扭转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困境,要求既要大力宣传社会科学研究的成就与社会贡献,又要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为社会和大众提供高质量、多形式的优秀成果;逐步纠正当前学术界的不良风气,改变的被动因素,增强研究人员的主动研究意识;增强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联合协作,以其不断改变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氛围,继而不断提高研究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001-02

1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带动就业、拉动发展、激发社会创新热情的重要手段。每年,我国高校都会创造出大量的科研成果,而真正能够投入市场,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比例却非常小,这样就造成科研成果的大量浪费。而且,中国毕业生人才丰富,但创业者严重缺乏,创业成功率低,这不仅造成就业岗位的竞争加剧,而且从很大程度上造成人才的流失。因此,解决当前大学生创业难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经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后发现,利用已经形成具有转化潜力的科研成果来进行大学生创业,将会是一条新型的创业道路。

2 科研成果转化与大学生创业的统一性探索分析

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 根据麦可思的调查可以知道,对于愿意在毕业之后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占总数的20%左右,然而到最后真正投入创业中的大学生只有2%左右。学历越高的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比例往往越低。根据统计,高职本科毕业(2013届)的创业比例为3.3%左右,而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创业比例为1.3%左右。因此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索创业人数比例下降的最终原因[1]。

1)资金不足,缺少启动资金。大学生通过四年的专业知识积累,创业时在知识、人才、技术等方面要比普通的创业者有优势,但资金是大学生创业最薄弱的环节。大学生由于创业资金匮乏,即使拥有好的创业项目或创业想法,都很难实现创业梦想。

2)创业的能力低。大学生创业能力低,一是专业技能低,二是自我认识的能力低。大学生创业专业技能调查的报告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62%)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一般,甚至有少部分学生(24%)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较弱,只有1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比较好。有关研究也提出,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失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创业能力不足[2]。麦可思创始人指出:“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方向和项目时往往集中在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性很小的领域,即‘所创非自己所学’。”这就导致大学生在创业时忽略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优势,从而造成创业的专业技能低。对于自我认识能力方面,主要是大学生初步创业,缺乏经验,从而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容易高估或者低估自己,导致最终选择创业的人数少。

3)没有很好的团队以及创业方向和项目。据大学生创业失败调查报告显示,29.6%的学生是因为没有找到好的创业团队而失败,25.6%的学生是因为没有好的创业方向和项目而失败[3]。很多成功的企业家J为,组建创业团队时不要倾向于“明星效应”。所以更多的观点支持于创业起初,要选择有高度的责任感、勤奋踏实、为人谦逊的创业者。在现实中,很多创业团队往往是由一些要好的大学同学组成,每人出一份钱,合伙创业,但是这样的创业团队往往都没有取得成功。因为他们缺乏行业经验,加之缺少明确的分工与定位,使得创业团队的战斗力大大下降。

高校面临的科研成果无实际应用的原因及分析 不可否认,科技成果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的75%来自于科技的进步。针对国内外科研成果转化结果的调查研究显示,以美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科研成果转化率高达80%左右,而我国才30%,相互之间巨大的差距应当引起重视。2005年1月,清华、北大、复旦等20所学校联合完成关于“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与实践”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每年我国的高校研究成果有6000~8000项,而投入市场进行应用的不到10%。高校科研成果不能进行实际应用,将会导致科研进程的恶性循环,缺失市场的推动作用会导致科研领域得不到进一步发展[4]。

对于高校科研成果低转化率的现象进行分析,发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制度指导。另外,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转化意识较为薄弱,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另一种原因。科研人员主要的精力在于对科学现象的研究与探索上面,而科研与市场之间有一定的屏障,尤其是缺乏相应的制度引导,将会导致科研成果长期得不到社会的评价,从而导致资源浪费,进一步地阻碍了科研成果发展的可能性。

3 科研成果转化与大学生创业的统一性解决思路

建立创业共同体 针对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高新技术产业化困难等种种影响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通过研究认为,高校创新成果转化推进机制不健全是影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所在,从而导致高校的创新能力尚未结出丰盛的创业成果。

基于以上所面临的困难,通过建立师生共同创业的体制机制,以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促进大学生依托实验室既有的高科研成果来创业,将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发挥自身知识技术创新优势,开展富有技术含量的创业模式;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科研附加值,为大学生创业开辟一条新路。

创建师生共同创业模式 大学生创业存在资金不足、创业能力低、没有很好的团队以及创业方向和项目等问题,并且单纯地由教师参与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科研转化意识淡薄等问题。于是通过构建师生共同创业模式,并与科研成果转化相结合,来达到同时解决大学生创业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这两个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在努力构建的创业实践平台中,其中促进学生“边操作边学习、边学习边研究、边研究边创业”的研究思路,将会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大学生实际创业难问题的解决办法

根据所做的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对其进行实际的实验探索。通过北京工业大学与北京医疗卫生产业合作,采用工程手段与生物学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许多临床医疗面临的难题。根据构建的以具有转化潜力的高科研成果推动大学生创业的模式可以看到,以具有转化潜力的科研成果来促进创业,一方面能够推动学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能有效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而且能够提升科研成果的附加值。

对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现状,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创业能力低是导致创业难、成功率低的最主要的原因,通过师生共同创业与高科研成果相结合,可以很好地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创建北工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创业平台,由学生与指导教师组成创业共同体。通过建立的以具有转化潜力的科研项目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实践基地,研究师生共同创业的模式,将教师和学生组织到一起,在创业共同体内部计划性地开展内部交流活动。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及时在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时做出指导,维持创业共同体的成功运行。

除此之外,通过开展创业教育系列培训和实践平台“双引擎”,打造以提高学生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的创业系列课程培训。这不仅完善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助于了解学生创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通过开设创业难题解答课,以及在实践中邀请有经验的本领域中的创业者进行讲座分享创业经验,能够很大地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

5 实现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和制度的“双保护”建议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复杂且艰辛的过程,不仅需要超强的创业能力,还需要社会各方面人员的参与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对于国家来说,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制度,营造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国家需要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法律信息服务,增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条件、政策,尽可能减少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风险等一些长效性的重要措施。对于大学生创业与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解决,将是一条上至方针政策、下至师生参与的,全社会都要参与行动的长远道路。

6 创业共同体所得到的经验成果

通过建立师生共同创业的创业团体,以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推进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创新科研成果的转化。在建立的北京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创业共同体实践模型中,本科生获得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已经成立的项目“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通过制作基于该项目的空气净化产品,得到多个净化器协同工作完全自动净化空气的成果转化产品。

7 结语

本课题的研究证明,通过依托具有转化潜能的高校科研成果进行转化来推动创业的方式是大学生创业的一条新路。大学生以自身的科研成果作为基础进行创业,一方面有利于发挥他们自身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创业模式的技术含量,推动创业发展;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科研附加值,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多样化发展。本课题依托北京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科研成果,以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建立北京工业大学特色鲜明的生物医学工程师生共同创业模式,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推进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以及学校在医疗健康领域产业孕育探索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关于大力推M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J].中国人口年鉴,2011:87-89.

篇3

(二)治学有人。一直以来,学界一方面对档案进行理论研究,一方面也进行相应的应用研究。而且,对于一些理论研究也以专著、论文等形式公开发表,这就使得整个档案研究体系更加完善,极大地丰富了档案的内容。档案的理论并不是纯粹的空洞理论,也因此具有了极强的实践价值功能。

(三)直接运用。当前,我国大部分档案科研成果的转化是通过间接形式去完成的,但是,为了更好的更快地实现档案科研成果转化,档案的研究者们更多地希望通过直接的方式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建立档案库房则是一个可以供参考的方式。中国古代档案库的建设是非常发达的,其中个别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在原有的基础上建设档案库既省时省力又省资金。

二、实现档案科研成果转化的对策

(一)构建档案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当前我们国家许多的学科虽然具有极大的作用,但是它们的社会地位却不高。哲学、档案学等等就处于这种尴尬学科的地位。由于档案学的社会地位不高且处于冷门学科等原因,国家对于这种学科的科研成果转化未能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更没有相关完善的法律法规去保障。因此,在缺乏法治保障的情况下,档案科研成果的转化是没有竞争力的,也不能够激发学界进行档案科研和实行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对于档案学的成果转化是非常不利的。然而,档案科研成果的转化作用是巨大的,最大限度内发挥档案学科研成果的作用,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治机制以及法律体系。利用这些较为完善的法制体系,促进档案学科研成果顺利实现合理转化,从而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好地服务。

篇4

Pathway Analysis of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bstract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scientificly guide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s a basis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lot of good research results effectively guide educational practice has been thinking of researchers and educational policy makers. The exchage education research analysis, summed up the results into educational decision-making, used in teaching, to create an information-sharing platform, good publicity, transformed into consulting servic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edicated studio way.

Key words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pathway

1 将教育科研成果融入教育决策中

1.1 教育决策需要社会各界民主、广泛地参与

一项教育决策不仅在教育领域内完成,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参与,科学的决策需要民主的参与,民主的参与需要大量科学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以政府或学校所属的教育政策研究为主的科研机构或组织不断成立,对国家的重大教育决策问题提供了充足的定量及定性分析及信息咨询服务,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各高校的“高等教育研究所”,“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10月教育部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合作成立了“人力资本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等五家研究机构。这些机构通过不断地研究,不断创新,其研究成果为教育部和其他国家部委有关教育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1.2 《纲要》的制定体现科研成果应用于教育决策

科学教育决策的提出要求研究者不仅有理论支持,同时需要收集基础数据,了解事实的原委,其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真正达到“问计于民”,防止“曲高和寡”。《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制定出台就是经过多方广泛反复探讨、向学者专家进行咨询的结果。《纲要》的研究制定工作自2008年8月启动以来,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公开征求意见稿,两次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界人士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纲要》不仅集合了各界优秀的研究成果及意见,更是体现民主决策的一项重要文件,其本身也是一项重大的科研成果。

在教育科研成果中,方案类研究成果,如政策法规、咨询报告、改革方案、发展规划和实施建议,都为教育决策提供理论及现实依据。

2 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工作中

2.1 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两类科研成果

(1)应用研究成果。许多教育科研成果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研究,潜心钻研、总结出的宝贵教育智慧,我们可以把这类研究成果称作应用研究成果:运用教育理论或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总结出解决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一般方法、策略、途径和技术。(2)开发研究成果。很多教师在原有教育应用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创造、更新,这类研究成果被视为教育开发研究。

教育应用研究成果和教育开发研究成果以物化的形式存在:各级教育政策法规、课程标准、新颖的教学教育模式、教科书、教学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等。

2.2 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转化

应用研究成果和开发研究成果都是通过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得出的成果,其目的就是指导教育实践、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研究的成果可以直接通过教育主体的学习了解之后进行操作执行,各取所需,用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新型研究成果,教育管理部门可配合教育科研者,从操作层面出发进行设计,选择好实验学校及实验班级,应用科研成果,共同推广。

在儿童教学中著名的“蒙特梭利教学法”已经应用于幼儿教学计划中,通过应用蒙氏课程和教具及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儿童在自由活动中健康成长。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育工作者又总结出许多新型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挫折教育、赏识教育等等;这些教育理念各有侧重,教师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可见,教育成果在转化过程中不仅仅是显性的产品应用,包括思想的转变。

3 通过创建信息共享平台转化科研成果

3.1 通过互联网,搭建网络平台,实现教育成果信息共享

教育部在2012年教育部工作计划中指出“建设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平台汇聚百家企事业单位、万名师生开发的优秀资源,建设涉及多学科的千个网上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交流和教研社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持续发展。

教育信息化不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和网络化,而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目的是实现信息服务最大化;教育各部门依托互联网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研究成果库,及时宣传推介相关研究课题和项目的成果。目前区域性教育成果共享平台有许多,成果公开程度和有效性还不能够保证,需要加强对这类平台的完善,发挥其内容对读者和使用者的服务。

3.2 继续发展面对面交流的传统模式,以多种形式转化科研成果

研究者在自己教育实践中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学校内部、同类学校中推广,推广工作可以由学校教育科研小组、教育科研主管部门组织。由于本校教师研究的问题大多符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和现状,在本学校内部召开教师课题及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交流科研过程及相互学习后的体会,能够引起教师的共鸣,促进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加强成果转化的针对性;对于值得推广的课题成果及获奖论文,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可以提前准备,做好交流材料,举办大型的课题成果汇报推广会。

教育领域的各类座谈会、学会、沙龙举办次数增多,内容不断丰富,例如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每次年会上都会呈现出各级教育中非常优秀的研究成果,组织各学校积极参与,指导教育实践;研究思想可以让其他研究者及读者内化、吸收;研究方法得到学习和借鉴。

4 通过宣传途径使科研成果得到转化

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可利用的宣传途径不断地宣传新的教育成果,通过宣传媒介让读者、观众熟知,转化为人们对教育活动、教育理念、教育改革不断地认识,也是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一种形态。

同时,我国基础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媒介主要是会议和新闻出版机构,各种会议如学术研讨会、报告会、成果鉴定会、现场经验交流会、新闻会、教育行政会等也是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此外,可以将科研成果制成文化产品进行社会普及和推广,专著、普及读物、声像制品、报刊、杂志都可以在社会进行推广。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服务于社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样,教育科研的成果转化成为知识体系,转化为教育政策同样需要实践、需要教育发展规律的考验,在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中需要作者遵循教育理论服务、指导教育实践的原则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作为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可以更新,在转化这个问题上,教育主体不仅包括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还包括研究者本身特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共同形成成果转化的有序循环体系,真正形成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能力。

篇5

1.1 新颖性原则

螺芴类分子砌块具有共轭打断效应、刚性十字交叉构象和空间位阻效应,被广泛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场效应晶体管以及太阳能染料敏化电池等领域[6],成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半导体材料。氮杂芴螺环芳烃由芴基螺环芳烃发展而来在继承螺芴的各类优势的基础上增加了氮杂芴基团的功能特性包括电子受体、金属配位、质子化以及超分子弱作用等。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7-9]。

1.2 可行性原?t

所选的科研成果的反应类型是最经典的傅克反应,与学生所学的有机化学课本紧密联系。通过实验预习、讲解、操作以及总结,进一步巩固与加深对傅克反应的理解和运用。另外,该反应原料易得,合成步骤简单易行,无毒安全性高,可以在本科实验室开展。

1.3 综合性原则

氮杂螺芴氧杂蒽的合成操作涉及反应装置的搭建、TLC点样、柱层析等各类操作。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重点学习TLC点样和柱层析。产品表征利用核磁共振。

1.4 环保性原则

目前氮杂螺芴氧杂蒽大部分合成方法具有如下缺点:(1)底物范围拓展的限制和前体合成的困难;(2)合成步骤的冗长。我们课题组发展了一锅法合成氮杂螺芴氧杂蒽有机半导体材料。反应过程中依次构建了C-C, C-O和 C-C三支化学键,并高效合成了氮杂芴螺环芳烃,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2 实验内容

实验名称:一锅法合成氮杂螺芴氧杂蒽有机半导体材料

实验仪器:磁力搅拌器,圆底烧瓶,回流冷凝管、电子天平、分液漏斗、锥形瓶、层析柱、核磁共振波谱仪。

药品:氮杂芴酮,对甲基苯酚,三氟甲磺酸,1,2-二氯苯,碳酸钾,二氯甲烷,无水硫酸镁,乙酸乙酯。

2.1 实验原理

该反应是典型的傅里德-克拉夫茨反应,简称傅-克反应,英文Friedel?CCrafts reaction,是一类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1877年由法国化学家查尔斯?傅里德和美国化学家詹姆斯?克拉夫茨共同发现。本实验在酸性条件下反应,首先通过氮杂芴酮与苯酚的傅克反应生成中间体I,紧接着脱水形成三正电型超亲电体II,由于电荷间的排斥作用,导致氮杂芴9 号位的正电荷会通过共振方式迁移至酚羟基上,活化酚羟基的反应活性。随后另一苯酚分子以亲核进攻的方式与中间体III 发生反应,形成醚键。紧接着分子内的质子转移与脱水过程在苯环上再次生成碳正离子V。最后碳正离子重新迁移到氮杂芴的9 号位发生分子内的傅克合环反应,得到最终的目标产物氮杂螺芴氧杂蒽。

2.2 实验步骤

2.2.1 氮杂螺芴氧杂蒽的合成

先向圆底烧瓶中加入0.18克的氮杂芴酮,再分别加入2ml 1,2-二氯苯与0.8ml三氟甲磺酸。在室温下搅拌大约半小时后,向其中加入0.54克的对甲基苯酚。随后升高温度至 85度。通过TLC 板监控反应至氮杂芴酮反应完全。将反应降温至室温,用碳酸钾溶液淬灭此反应,之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抽滤。最后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到氮杂螺芴氧杂蒽。

2.2.2 螺环氧杂蒽的结构表征

使用核磁共振(NMR)对所得到的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与标准的氮杂螺芴氧杂蒽的氢谱和碳谱进行对比确认结构

2.2.3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全面总结实验,特别强调实验结果的分析,并对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

3 教学效果

3.1 理论联系实际,深化理论知识

体现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综合性,在所设计的实验中涉及《有机化学》中典型的傅克反应。通过TLC板监测反应进度,有助于理解反应现象以及反应过程。通过核磁共振表征产物,可以了解核磁测试过程以及核磁共振表征原理。通过对氢谱的解析,理解化学位移、耦合常数以及自旋裂分等理论知识。

3.2 科研和教学结合,强化创新思维

将科研和教学相结合,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方式的创新,也培养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实践证明,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更好地把科?W研究的方法贯穿到教学实践之中,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高水平、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和平台也为本科生的培养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3.3 实验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致

将制备的氮杂螺芴氧杂蒽作为电致发光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存储器以及太阳能电池中。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详细说明每个操作与所学专业的内在联系,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和积极探索精神。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科学实验报告的撰写,锻炼并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6

一、前言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升级,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享受科技带给我们的优质生活,同时也期待更加完美的科技产品。这种强烈的市场需求,给科研机构以无穷的动力。但是将科研成果商品化的实施过程存在着不小难度。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企业是否掌握高新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最根本的标准。企业为了自身发展,需要不断的更新技术,升级产品,但科研成果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的偏差会给企业带来负担。所以在这里,我们科学的研究新技术商品化转换的方案,以此来减小商品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

二、科研成果商品化转换的对策研究

科技成果商品化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当前我国科技战线面临的紧迫任务。这里所说的科技成果商品化主要是指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工业性的商品生产,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工业制造技术问题。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对于落实把科学技术放到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的战略方针,对于深化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对于推动机械电子工业高技术、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对于调整产业结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将在下面的研究当中一一分析,科研成果商品化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部分。

1.科研和经营

企业管理者主导技术变革的两个方面:科研和经营。

一般来讲,开发的商品应该有相对应的使用人群。有针对性的进行商品的开发,综合科研团队和使用人群双方对产品的各种要求,同时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使得产品更有适用性。

科学研究围绕着市场需求来进行,科研与经营即相互孤立管理,又相互协调生产。假如科研严重影响经营,那么可能会使得企业负担过重,科研目的是为了得到更优秀的技术,不计成本,但这样的经营方式不适合企业,势必误导企业决策。同时,当经营管理严重制约科研时,科学研究会被束缚,科学本身是综合性的,假如被条条框框所制约,效能会变的很低。所以我们的观点是:科研与经营相辅相成。

2.市场营销观点

新技术的开发阶段,让使用者参与其中,通过听取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对产品进行完善。使用者参与的时间,形式,人数,各个企业都不尽相同。例如:逻辑电路设计公司,他们在针对逻辑电路进行设计的初始阶段就需要使用者参与其中,使用者必须对产品不同阶段的状态和优劣做出评判,随时和研究者进行交流。研究者整理相关意见和数据,对产品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完善。

从市场营销方面来看,新技术开发的准备阶段也同样重要。向投资者介绍和宣传这项新技术开发的必要性和商品化之后的丰厚利润。帮助投资者了解这项核心技术将为企业带来发展的新动力。从战略眼光来看,企业将会因为开发新技术,而在未来牢牢抓住市场份额。只有得到资金支持才能使得科学研究成为现实,那么准备阶段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3.信息收集

营销是产品推向市场成败的关键,为此营销团队需要收集关于产品的重要信息,进行整理后,制定长远的规划,确定企业今后的发展战略,单从这方面已经体现出信息收集的重要性。企业管理者应该了解和掌握新产品在各个阶段的情况,新产品研发,新产品制造,新产品营销等。做为企业的灵魂,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必须了如指掌。因为信息是企业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础。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足够的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决策基础所以企业需要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迅速掌握情报,并从众多情报中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根据这些信息作出判断最终作出决策。管理系统规模越大,结构越是复杂,对信息的渴求就越加强烈。实际上,任何一个组织要形成统一的意志,统一的步调,各要素之间必须能够准确快速地相互传递信息。管理者对组织的有效控制,都必须依靠来自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信息,如同人才、原料和能源一样,被视为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成了管理活动赖以展开的前提,一切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信息,一切有效的管理都离不开信息的管理。为使管理者充分获得企业信息,并对信息做出评价,这就需要“信息循环”。循环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反馈信息再收集。以这样的方式形成一个循环体系,帮助管理者时时了解企业现状。信息收集的重要性在于,整合企业各个部门的现实情况,统筹性的进行管理和运作。使得面面俱到,维稳全局,将企业发展放在战略高度上。

4.多样的内部市场

上层管理者主导企业全面工作,解决企业面临的综合问题。中层管理者负责更加具体化的工作,比如,新技术开发团队管理于新产品相关的各项事物。利用企业完善的“合作性内部市场”,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利益共享。在合作主导型内部市场上,突出各部门的协作,减少或者忽略竞争。在此类结构内部市场上交易的中间产品或服务,不存在外部市场,或者虽然存在外部市场,但企业的差异化竞争战略或资产专用性特征(如地点专用性)要求内部市场必须与外部市场相隔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邯钢“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所形成的内部市场。为了摆脱困境,邯钢从1991年开始使用模拟的办法,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但邯钢的内部市场以“保持现代化工业企业专业化、科学分工协作、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优势”为前提,内部市场主体之间的合作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为此,邯钢对内部市场的交易伙伴、交易数量以及交易价格等均实行较为严格的控制。

在新技术开发即将成功的时候,技术开发团队将产品的性能,核心技术,等一系列与新技术相关的内容对企业管理者做出介绍说明,使得管理者能在接下来的市场推广中做出决策。开发团队同时需要迎合企业各个部门的要求,从而形成竞争性内部市场。企业各部门衡量新技术的优劣,投资收益率,回收期限等。内部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对于企业发展、改善绩效、提高最终产品的竞争力等非常重要,而合作的重要性则相对较低。此类结构的内部市场可能会由于多种原因而出现。首先,执行成本领先竞争战略的企业往往赋予相关部门以中间产品或服务采购的自,如果中间产品或服务的内部价格高于外部市场价格,这些部门就有权弃内求外。为了确保内部销售,上游部门不得不与外部竞争对手展开竞争,由此形成竞争主导型的内部市场。

当下的企业的内部市场,在不同的阶段,为了不同的重点都会有所变化。这就形成更加综合的“复合型内部市场”。

科研成果商品化转换,从科研到推向市场,具有投资大,所耗时间长,战略意义重大等。所以对这项浩大的项目,企业要非常慎重。而内部市场,恰恰能成为我们实验新技术最好的基地,研发机构将新技术推广至一线工厂,工厂对该技术做出反馈。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阶段,针对新技术的特点做出调整,使新技术将来更具适用性。

三、结论

为更好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工作的发展,加快其发展步伐,除了按经济规律办事,并充分运用好当前国家已经制定的有利于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各项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外,同样希望政府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篇7

在建设创新型大国战略下,高校起到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时,高校也扮演着关键角色。从另一角度来看,高校通过与企业的联系也能不断优化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见,增强产学研的联合机制便成为双赢目标下的最终选择。然而实践表明,高校在科研成果转化上并不尽如人意。关于这一点,已在诸多专家学者中达成共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更主要的还在于高校还未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正是基于此,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进行分析便成为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本文仍然从传统视野下来讨论问题,即以工科专业背景下的科研成果作为考察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的长效机制。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 对现行产学研现状的分析

不可否认,在各高校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大背景下,也涌现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但从比例上看,目前仍存在着许多急需改变的现状。因此,以下将从高校为基点来分析存在的问题。

1.1 偏离企业的目标函数

从目前产学研发展现状来看,企业方普遍处于市场议价的强势方。这一结果,可能与企业向高校提供研发资金和其他资源有关。然而,高校在该市场地位条件下,却不断偏离企业的目标函数,即过分关注于探究性课题的研究,而没有在企业生产能力、产品市场前景等方面给予充分考察。这样一来,作为学术性科研成果出来之后,却让企业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1.2 忽略企业的根本利益

企业作为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经济组织,其根本利益仍然表现在经济领域。具体而言,成果转化的可操作性和转换后的配套服务,都是企业较为关注的问题。正如上文所指出的,高校习惯于进行探究性课题的基本原理研究,这离成果转化的可操作性还十分遥远,并且,由于高校人力资源还需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并不具有公司制这样的约束机制,因此难以为企业提供持续的配套服务。

2 分析基础上的反思

以上所存在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游戏规则不同。高校执行“学和研”具有明显的行政主导意味,而企业所开展的“产”则完全依赖于市场导向。可见,只是强调加强二者之间的业务联系是难以改变现实问题的。

2.1 针对偏离企业目标函数的反思

在企业的目标函数中不仅包含着经济性元素,还有社会性、生态性元素。但作为中国的本土企业而言,经济目标一般处于首位。因此,企业在选择项目时一定是根据市场现实需求或需求趋势来决策的。可见,建立以“产―研―学”的传导机制则应是改观现状的应急之策。

2.2 针对忽略企业根本利益的反思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追求内控的高效性,从而避免因产生X―非效率而导致的内部不经济现象。将内控进行分解,其中的成本控制则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高校在承担研发任务时应建立起成本控制意识,这种成本控制不仅是研发成本,还应考虑到企业在实践中的成本约束,包括企业生产设备的重置、生产周期,甚至售后等。

3 反思推动下的转化模式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反思推动下,转换模式的构建可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

3.1 植入市场意识

上文已经指出,高校在研究中往往采取行政主导,且研究的目的仍具有增强科研实力的意味。这不能说是不对的,但却与市场经济游戏规则不兼容。因此,高校管理层、具体的研发团队都应建立起市场意识。通过与企业的互动,逐渐获知企业的运营特征和市场环境特点等信息。这将有助于提升高校与企业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

3.2 契合企业目标

之所以用契合而不是融合,表明高校仍然需要满足自身的研究和教学的价值取向。因此,在与企业的传统联系下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关切,并通过企业提供研究项目的形式,从市场需求、造价等环节给予针对性研发。并且,在研发过程中应吸纳企业工程师参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联合。

3.3 满足企业利益

企业的利益诉求其实很单纯,就是增强自身的市场盈利能力。作为高校就应在成果转换的可操作性上进行把握,由于上文已经指出了吸纳企业工程师加入,因此这一点较容易把握。另一方面,高校还应建立专门的机构来与企业接洽,从而确保能及时为企业的产品宣传、售后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4 结 语

本文认为,实现产学研的联合机制,是高校与企业间双赢目标下的最终选择。因此,针对高校而言,应植入市场意识、契合企业目标、满足企业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篇8

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同时承担了大量的科研任务。高校教师不仅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也是我国科研队伍的一支主力军。

科研成果转化通俗地讲就是要把在实验室生产出来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为企业生产的能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指的是把高校中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技术,将它推广、应用到企业中去,使科研成果产品化、规模化、市场化。

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现状

高等院校是智力资源高度密集的地方,是产学研链条中重要的一环,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国民经济产业技术升级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高等教育的行业特殊性,使得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向社会生产活动的转移受到限制,大量的高校科技成果无法被应用于生产实践。统计显示,我国高校每年有近万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其中30%以上的成果被称为国际首创、国际领先或填补了国内空白,但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只占10%左右,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转化率相比差距甚大。

当前,如何建立高效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充分发挥高校智力资源对生产的支撑作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三、高校教学与高校科研成果的关系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个主要职能,二者在高校的发展中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一方面,教学可以促进科研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能发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科研活动可以围绕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活动;另一方面,科研活动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能接触到更多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信息,并在教学活动中传播给学生,这有助于改进和丰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科研和教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矛盾对立但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对科研和教学的辩证关系有清醒的认识,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科研和教学的平衡发展。

四、高校教师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一)深入实际找课题

严格说来,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为生产服务。即使是基础科学研究,也是为应用研究服务。一个人如果不是单纯为了出成果而搞科研,那么在开始一项科研时,他首先要确定这项科研是否有价值,是否容易转化为生产力,而确定一项课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容易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好办法,就是看生产实践中是否需要它。高校教师更能深入企业调查了解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难题,或深入市场研究社会需要但市场上处于供给空白的课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开发,得到的成果不仅容易转化为生产力,而且高校自己开发生产也会有好的收益。

(二)调研认真、细致

高校教师在生产之前,先进行市场调研,了解什么课题需要解决、什么产品需要生产,而且搞清楚这些课题、产品是否有人在研究、生产,科研工作已经进展到什么程度,还有多大的研究开发空间等等。只有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才不会浪费人、财、物力以重复别人的劳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科研成果,达到成果的高效转化。

(三)产学研结合力度强

高校教师在加强调查研究的同时,利用深入企业和市场第一线的大好时机,与企业进行广泛交流,来增进了解,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取得企业更多的资金和转化方面的支持,促进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特别是保证中试环节的资金投入。另外这也能保证企业稳定的高新技术来源,做好企业自身的技术储备,不失时机地进行技术更新和产品换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到成果共享。如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制定了《联合研究制度》、《研究交流促进法》等,美国1986年制定的《联邦技术转移法案》授权联邦科研机构与州政府及企业的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等。

(四)注重知识产权,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成果转化的积极作用

我国高校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高新技术成果问世,如果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规范,执行制度不严格,会造成大量知识成果流失严重,对高校科技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知识产权制度是科研机构提高科技、经济竞争力的法律武器,是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

我国高校教师注重知识产权的管理,意识到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建立了健全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开发、技术保密等各项规章制度,使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五)开办学术交流,提高社会对高校科研成果的认知度

学术交流,可调动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申报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可促进多学科科技人员组合成科研团队,可加速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促进高校优势学科群的形成,可加强高校与科研机构及企业横向科研项目的合作。高校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加强高校的科学研究工作,促使高校科技人员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以及发展趋势,为他们的科研提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的研究信息,拓宽高校了科技人员的研究领域,对高校科研工作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五、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高校的人事考核政策

篇9

1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现状

在目前的形势下,我国高校的科研发展进入了相当重要的时期,在高校竞争力上,知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其衡量指标[1]。高校科研成果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影响较大的,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方式,向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中国走向繁荣的速度。

在多年里来,各个高校始终把“改革创新、服务国家”作为学校发展的理念,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阶段,各个高校明确提出要把技术创新放在学校发展的首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在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高校与各个地方政府合作共建162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24个技术转化中心,年度转化项目达到2281个,实现销售达到1073亿元,孵化产业1547个,共累计向社会培训人才53419人,在过去的一年,各个高校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使得各个地方企业销售收入达到8434.28亿元,利税832.91亿元。

2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需求

基于向不同科研用户在成果转化中的信息需求了解,笔者在我国15个省份的42家科研院校中,通过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的方法,围绕用户需求特点、用户产业信息搜集困难以及用户基本信息等等一共设计了几十余项观察指标,此次点差问卷共发放734份,对126名可以女人缘进行了访谈,这些科研人员主要由教授、副教授以及研究生等组成,在此之中,教授所占比为56.00%,副教授所占比为37.00%,研究生等所占比为7.00%。通过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结果分析表明”:

1)中国高校的相关科研经费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国家或者省级部门项目支持或者由高校自筹的方法来完成[2],在此之中,国家以及省级经费为84.00%,高校自筹或其他形式为16.00%。

2)在解读用户在项目上的实施数据是发现,多数处于试验阶段或者还在立项、研制阶段,假如又把市场预测目标阶段放入我们的调查来看,在科研成果转化的前几个阶段的总比达到82.41%,表明各个高校的科研成果还没有正式进入市场,他们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科研成果推向市场工作上,还存在着大量的困难。

3)在高校成果转化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对于学位论文、专利等常规文献以及技术信息、政策信息、研究报告等非常规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需求,只是由于每个研究人员的工作职位不同,对于所需要的信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4)在目前来看,高校科研人员在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上,可以主要分为公共信息渠道、校内渠道、个人渠道以及商业渠道等等[3]。公共信息渠道包括公共图书馆、免费网站等,校内信息渠道包括校内图书馆、校地合作等等,个人渠道包括项目评审、项目申请等等。

5)在目前的环境中,高校科研人员对相关信息的@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信息面过于广泛,导致信息搜集耗时长,并且对于信息收集的准确性不能保证。此外,科研人员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数量上比较少,在对于所做科研行业的发展动态了解上比较弱,对于全程对数据的跟踪也是相当困难的。

6)访谈用户在对于相关信息服务上有相当大的期待,他们希望可以有一个信息整合与处理的平台,在对于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上有很大的需求,希望可以在需要时,对这些信息能够随时获取、调用。

3 面向科研用户需求的相关信息

3.1 相关信息类型与特点

在以上的调查中发现,中国高校在科研技术创新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中比较注重非传统的信息,所以就这些信息进行了归纳[4]。

3.1.1统计类信息

在经过相关的研究部门对资料进行整理后,所得到的产业信息资源汇总。这些资源信息主要是以手册、数据库以及年鉴等形式表现,比如“中国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中国2016年经济统计手册”等等。

3.1.2报道类信息

其主要是由相关的技术创新进展、动向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所挂钩的信息。在报道类信息上,它的优点主要是可以向用户传递即时性的信息,在对于国内外的经济信息、生产建设信息以及市场动态上都可以向用户传递最新消息,通常报道类信息是以网站为通道,也有一部分是通过传统的报纸来传递,比如“中国新闻网”“新华日报”“第二财经新闻”等等。

3.1.3报告类信息

其信息主要是指通过对某一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后得到的要就成果信息,其主要特征是比较严谨,内容深刻等。在研究报告中,根据研究的层次可以对它分为分析报告、调查报告、可行性报告等等[5]。根据报告中的文字形式可以对它分为技术分析型与统计图表型。在研究报告的来源上又可分为政府研究报告、行业分析报告、数据库收录报告等。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分析型、数据型等。

3.2相关信息获取途径

3.2.1国内外权威机构

国内外权威机构会定期一些研究报告、相关政策等信息,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来源。

3.2.2行业机构

行业机构一般是指行业发展规划政策实行的行业权威部门。比如“国家能源部”“中国小麦研究中心”等。

3.2.3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是行业科技发展后形成的产物,行业协会作为沟通行业内部的纽带,对行业的利益平衡进行协调,是一个公共性的部门,比如“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技协会”等。

3.2.4商业数据库

在商业数据库中,其信息存储相当广泛,并且检索速度很快,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信息来源。

4 面向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平台的构建

在各高校不同的科研领域中,笔者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应用至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平台构建中。

4.1 资源调研

在技术服务平台的构建中,资源调研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本次调研一共对几百个相关的网站进行了跟踪,通过上述信息渠道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6]。在这几百个网站中,对其中的每一项都进行了相关信息的汇总,在对会总会的信息进行分析之后,整理出需要的信息,应对其来源网站进行检测。在所需要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信息中,政策法规类信息网站为57个,生产技术网站有43个,新闻资讯类网站有273个,研究报告类网站有67个,在此之外,笔者要对相关的图书、报告以及年鉴进行了信息的更新与补充。

4.2信息采集

参考国家科技部的《网络资源描述元数据规范》、国家科技图书中心的《NSTL数据加工规范》以及《会议资源元数据研究》。

对于需要的信息网站上的更新频率以及资源数量等,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对批量化数据进行自动导入、对零散数据进行人工添加、对有规律的信息进行智能识别[7]。对于信息数据分散比较广的内容,根据网站自有的数据分析软件自动进行收集,并在信息收集之后,有相关的人员进行识别,对于不需要的信息予以剔除,需要的信息进行录入。并按照前文所述的规范进行后台部分的导入,在数据库系统因为在元数据方面是相当规范的,所以可以采用批量化进行自动导入,对于数量比较少的信息通过人过添加方式进行导入。在收集信息之后,对这些信息按照后台录入标准进行统一标准制定,对不同的信息资源实现规范化组织。

4.3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

基于用户需求的调查情况,以新能源行业的信息整合平台建设技术为参考,对服务平台进行开发,对于整个服务平台运用dotCMS开源系统实现二次开发,增加服务平台的系统稳定性,在此系统中运用的基本环境是Eclipsc+MySQL+dotCMS+tomcal[8],系统主要模块包括系统管理模块(接口管理、数据库管理)、用户推荐模块、系统前台模块、用户资源评价模块、检索模块等等。

4.4服务平台前台的服务功能

在基于知识产权的大数据下,服务平台紧紧围绕用户的需求,对不同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在服务平台中信息资源主要包括行业报告、政策法规、统计数据、新闻资讯以及相关的技术动态、专利成果等等。在每一种信息类型中,都按照信息内容进行分类导航以及相关连接。在服务平台上,还可以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下载功能、信息分享传递功能以及用户评论功能等等。并在平台使用的过程中,对平台的服务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扩展,比如面向第三方的RSS调用、用户空间体验等等。

4.5服务平台试试效果

在改新能源产业服务平台设计应用成功后,在以此为基础之上,在各个高校的其他科研成果上也进行了相关服务平台的设计应用。在每一个服务平台上,对相关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宣传,并且截止到目前,已经有许多技术服务平台信心实现了与其他系统的信息交换,在截止到2016年12底,从技术服务平台得到的反中可以得到,98.54%的用户在服务平台的体验感比较好,平台内容比较丰富,在平台的其他方面,用户也给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5 结束语

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平台是支撑高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服务系统,在此系统的构建上,需要建立相关的高校合作工作方式,将这种合作方式贯彻至服务平台建设的整个过程,去实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诚,王晓兰.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0):10-11.

[2] 朱雪忠,李闯豪.AUTM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构建高校技术转移信息平台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6(16):166-171.

[3] Currie W L,Wang X,Weerakkody V,et al.Developing Web services using the platform:technical and business challenges[J].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3,17(5):335-350.

[4] 陈飞宇.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校企技术转移机理及博弈模型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5] 邵荣,徐雯,丁小芹,杨锐,吴跃伟.面向中国科学院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产业信息集成服务平台构建方法探索[J].现代情报,2015(11):74-78.

篇10

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强大的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后续的一系列实验、开发、推广等,使其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等,并能在一定的条件支持下发展新的产业活动[1]。

1 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科研领域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我们对科研成果的转化越来越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受到科研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成果的转化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技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但是科研成果向外推广的力度不大,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偏低,另外,受科研管理的内在机制影响,我国实现的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展力度相差甚远,科技投入资源被浪费。

2 影响科研成果转化的因素

在科研成果进行有效转化的过程中,科研成果自身的价值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2]。目前,许多科研人员在选择科研的目的上出现偏差,他们单纯的为了完成工作、评奖、职称等进行科研,导致科研自身的价值不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特必然成为空谈。另外,还有一些科研人员缺乏对科研的认识,盲目申请项目,导致许多项目的学术性差,效益差,成果转化的操作性不强,严重制约科研成果的转化。

2.1 科研成果的质量价值不高,存在先天不足的现象

科研成果的质量价值不高是因为科研项目本身存在问题,例如一些科研项目在设定的时候就只要求进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没有要求进行后续的产品转化。另外,一些客体虽然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可以进行产业化的发展,把得到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使其拥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是针对性太强,成果转化的难度大,进行市场推广也相当困难。

2.2 缺少正确的引导,科研成果转化没有明确的方向

科研成果存在质量价值较低,与企业和市场的要求不相符合等问题。缺乏素质较高的科研管理人才,科研成果转化的方向和途径出现偏差,主要的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成果转化的认识不足,加上科研成果转化的方向模糊,没有具体的目标,使科学研究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浪费资源的同时严重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2.3 科研管理部门的制度不完善

在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要发挥其综合作用,因此,科研管理部门的各项制度必须为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服务[3]。但是,目前的科研管理部门没有相应完善的管理制度,对科研成果转化的要求也没有合理的标准,导致科研成果转化没有制度的保护,缺少一定的安全性。

3 科研管理部门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选择质量价值较高的科研项目,在科研成果转化中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的综合作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引领我国的科研工作不断发展。

3.1 积极引进科研管理人才,完善科研成果管理

在科研成果管理中要积极引进专业的科研管理人才,充实科研管理部门的力量,在给后续的管理工作中积极发挥管理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寻求科研成果转化的新途径,引导科研成果转化走上新的发展道路[4]。定期对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及时获取科研管理中的新理论、新方法,并通过实践运用到具体的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中去,完善对科研成果的管理,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奠定基础。

3.2 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体制,引导科研人员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

在科研管理部门,管理人员要根据每一个科研部门的不同研究方向制定合理的政策,安排能力范围内的工作,使每一个科研人员都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可以安排不同的人进行企业调查,科研项目研究,进行后续的科研成果转化及科研产品的开发,建立一些实践基地,将科研与生产结合起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另外,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科研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其研发出具有较强转化能力的科研成果。

3.3 科研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科研方向,使其科研成果面向市场

在进行科研成果管理的过程中,将企业和科研机构有效的联系起来,促成它们之间的密切合作。引导科研人员积极从事研究,通过专利和技术转让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除此之外,科研管理部门要深入了解科研成果的成熟度及应用方向,分析科研成果转化的几率,进而引导科研的方向,还应该将市场需求的科研成果产品进行分析调查,进行有效的研究,建立科研部门与市场之间的沟通机制,把科研成果成功引入市场。

3.4 科研管理部门要做好科研成果的保密工作,建立相应的保密制度

科研管理部门的要将科研成果进行有效的保密,这样才能使科研成果的转化具有一定的神秘性,防止被其模仿和剽窃。建立有效的保密制度,保护本单位的科研秘密和成果转化秘密。在科研成果研发时如果要与其他单位进行技术上的合作,要事先与单位签订协议,切实维护本单位的利益。因此,对违反规定未能保守秘密的人员要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严重的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3.5 优化科研管理队伍,建立高水平的管理团队

不管在什么行业,管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科研领域,有效的管理能促进科研成果的最大效力的转化,不仅能为社会提供服务,还能使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高水平的科研管理队伍要求每一个管理人员必须懂得科学研究,了解科研领域的基本知识及发展动态,新的理论概念和未来市场的前景[5]。另外,管理人员也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并且能合理运用到具体的科研管理中去,使科研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顺利开展。当然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要逐渐提高,每一个科研管理人员要有明确的目标,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去统筹整个科研管理工作,要善于沟通交流,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

科研管理部门要引领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因此,科研管理部门的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宣传公关能力,将科研成果及时推广出去,策划相关的推广活动,促进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

4结语

在我国经济社会寻求科技创新发展的背景下,科研成果的转化在科研经济领域显得尤为重要,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成果转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影响科研成果转化的具体因素,探究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成果转化的综合作用,能积极促进我国科研领域的不断发展,为经济创新社会的前进提供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正辉.浅析科研成果转化中科技管理部门的作用[J].低碳世界,2014,(11):323-324.

[2]张帆.科研成果转化中科技管理部门作用的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3,(11):214.

[3]赵晶.科技管理部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综合作用[J].民营科技,2013,(12):95.

篇11

高校应如何整合已有信息资源,坚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以科技成果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加大风投、基金及银行资本介入的力度,提升高校适应市场需求研发高新技术成果的创新能力,增强高校为省内产业集群服务的能力,是高校科技转化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高科技成果的发展是决定一个地区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之一,作为高校科技成果研发项目首居前列。由于科研和生产部门之间相互脱节,缺乏沟通与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一定困难,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为15%~20% ,部分研究的成果与人类文化发展脱节,更谈不上转化应用,同时也容易造成人力物力浪费。众所周知,有了先进的科技成果,有了新的发明创造,不等于就能自然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只有实现了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生产相结合,才能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才能把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落到实处。

二、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分析

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因素很多。问题的症结在于“基础理论研究、工程研究、产业化运作实施”三者严重脱节,没有以市场导向、共同的利益为驱动,造成高校科研成果束之高阁。

高校科研转化出现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①目标不一致。研究人员追求先进性,开发人员考虑如何获得开发经费,如何结题,报奖,并不真正关心成果的应用。企业关心高效产品,但是却难以得到适合市场发展的产品;②信息不通畅。现在的科技成果与企业的结合基本上是个别科研人员和企业领导个人努力的结果。有的企业希望投资,却找不到投资方向,有的科研人员有好的成果,却找不到资金进行产品转换。即使最终实现结合,也不一定是应用完善的最佳产品,或者由于没有跟进而失去市场商机;③没有利益驱动机制。产学研三者的利益脱节,没有构成闭合回路,形成不了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

三、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资源整合策略

科技成果是科研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根本出发点。下面从科技成果的产生的三个阶段(项目立项、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分析入手,整合科研成果各环节中的“人、财、物”资源,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1.市场需求的信息资源整合

以市场为导向,确定科研工作的研发目标和技术标准,确保科技成果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市场性。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科研选题应该在充分做好市场分析的情况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以往的科学研究立项时,科研人员习惯于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重理论轻应用,把研究论文当作科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实际上,如何将高校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以实现科学技术解决生产环节中的实际问题,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

2.科研环节中的信息资源整合

明确科研需求,指定科研目标后,应尽快组织人、财、物等资源,开展科研工作。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交叉学科、多学科问题,在科研工作中已不可避免。在具体科研环节过程中,高校应整合不同的学科、方向以及不同的科研团队,发挥各自研究的特点,改变科研工作“孤军作战”的尴尬局面,整合研究队伍,凝聚研究方向,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完成既定科研目标。同时,在科研环节中,高校的人事、财务、设备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也应积极配合科研人员,整合相关科研基础条件,真正实现科研环节中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有效运行。

3.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信息资源整合

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既是技术、工艺、管理等各类知识的载体,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稀缺资源,更是转化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具有高素质、专业型的技术经纪人。高校中的教学科研人员大多缺乏市场营销经验和公关能力,因此需要组建一支掌握科技、经济、法律、管理、外语和信息等多学科知识和专业技术的高素质的科技转化队伍。首先主管部门要重视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环节,进行人力分配和相应债权利制度,明确其攻克方向。

4.转化信息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

高校应根据所拥有科技成果的特点,主动参与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以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国内外科技成果资源,针对性地整合各个平台的资源信息,并进行归纳、分类处理,及时、有效地向高校科研人员提供信息服务,从而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结语

总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的信息资源众多,权重投资人、成果发明人和高等学校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大落实各项政策的力度、建立成果转化基金、完善信息化网络服务功能,力争用二到三年的时间,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要素与金融资本共同推进的辽宁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平台,完善运营机制,提高辽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水平,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使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辽宁社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篇12

一、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转化率低

根据我国在科研成果方面的统计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同比低于30%,向生产力转化后获得的经济效益占被转化成果的30%,低于欧洲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转化后对经济的贡献度。我国在科技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不少,但科技成果的实际转化率却低于30%,而国外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一般在50%以上。

我国现阶段的科研实验主要是在研究院和各大高校中进行,对科技仍处于不断创新和试验的过程,大多是对科技成果的构想,对于实际生产和操作还有很大的问题。在一些高校和科研所中还存在着对科技成果没有完全测试、研究中存在的小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就把这些科技成果进行转化,造成了转化失败的现象。并且对于一些投资较大的科研项目实验在进行到一半时,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途放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国家资金、资源以及人才上的浪费。

(二)人力资源和经费不足

现阶段的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上的转化率相对较低,人力资源和转化经费上的缺失,对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造成了阻碍。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较小,生产规模和市场也相对狭窄。企业内部对文化和专业性要求不严格,企业员工又大多来自偏远乡村或外来人口,本身对于科研的概念和专业性不强,整体素质水平不高。企业本身的发展水平有限,设备的更新度和成果转化效率低,生产力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就不高,资金上的不足,使企业无法获得更多的专业性强的高技术人才,企业对成果转化产生的风险承担能力有限。加上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不足,也在一定程度增加了中小企在进行成果转化上的难度。

(三)知识产权和权益保护上没有树立完整的法律体系

知识产权是对人类发明成果的保护,对于鼓励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科技成果的转化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随着我国科研成果的增加,知识产权和权益保护上的不足之处也日益凸显。由于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上没有明确而健全的法律体系做支撑,侵权现象时有发生。这大大的阻碍了科技人员对实验发明创造的动力,不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也对生产力和劳动力资源造成了严重浪费。

(四)风险控制上的不足

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的风险和投入较高,虽然其转化成功后会带来高经济收益,但其周期过长的特点,使得企业用常规渠道获得经费支持难度增加。很多的科研机构具备专业的技术人才,但资金上的不足,导致其对成果转化上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一些资金充足的金融机构出于对风险上的谨慎心理,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实力强大、知名度高的企业。这种社会形式不断循环,使得很多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望而却步,造成国家整体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局面。因此,加强对风险控制上的管理,树立健全的风投体系,有利于提高企业对成果转化的兴趣,使更多的企业愿意投入其中,增强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五)中介机构不完善

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为科技成果供求双方提供沟通渠道的一个组织机构,即中介机构。这与房屋、工作、资金等方面的中介机构性质基本相同,只是咨询与介绍对象上的差异。虽然中介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为科技成果的转化上提供了便利,但其功能、结构上仍不够健全,提供的科技信息不完整、时效性不高且在法律关于中介服务的保护力度不足,造成一定时间内供求双方都得不到满足,阻碍了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发展。

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一)提高宣传力度

目前利用科技成果进行生产力的转化主要被运用于大型企业的建设中,而中小企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对成果转化望而却步。至于一些基层企业或者个体经营商对于成果转化的了解和重视就更加的缺乏。因此,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媒体报道和成果转化成功实例进行全方位的社会宣传,加深企业和国民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了解,意识到科技转化对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提高的积极作用。

(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进程的加快,不仅大型企业对成果转化重视度提高,中小型企业也对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跃跃欲试。但是政府对于中小企业在成果转化上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加之中小企业本身规模、人才配备和研究经费上的缺陷,使得中小企业这股中流砥柱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无法大展身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对已经成功的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的吸收和利用。企业应不断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影响的认知与衡量,努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运用到产品市场开发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运用中去,真正实现企业对加强国家经济建设上的重要作用。

(三)建立健全中介机构服务体系

中介机构作为科研成果供求双方进行咨询、沟通、交易的枢纽,对促成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扩大科技成果转化市场规模,对技术中介服务的重视度的提高以及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中介机构服务体系,鼓励更多的专业型人才从事技术类中介工作,从而增加技术中介机构的科技方面的专业人才,促进中介服务机构内部的规范科学型管理,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更加及时、精准的科研及市场信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技术中介机构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运行通道。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上对科技成果转化和这类技术中介机构进行宣传,促成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交易,使科技成果能够在社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

(四)政府扶持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的投入,具有很高的风险。没有政府的支持,企业和个体户很难做好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政府要做好扶持工作,就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扶持政策。由于我国科技与经济联系不够紧密,大多科学实验在高校以及科研所进行,而企业内部对技术的研究不多。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内部科研机构的建立,使科技与经济相融合,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科学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进十年来 ,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关于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若干问题的规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奖励暂行规定》等相关政策。以此促进我国高新技术的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发展。使大量的企业和科技人员投入到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上来,也为中小企业对科技成果转化尝试提供了政策和法规的保障。不断完善对科技成果的法律体系,有利于企业对科技的投资更为放心,带动国民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为企业带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占有率,也提高了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科技利用率。

(六)加强高校的实验水平

高校是知识技术的汇集地,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模式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深刻了解,为科学研究实验注入新的活力。很多在科研上取得成功的名人,如钱学森、华罗庚、杨振宁等都出自高校,同时很多重大的科研成果也产生于高校。因此,加强高校专业性科研人才培养,壮大高校科研队伍,提高高校内部科学实验水平。根据新形势的发展状况,对高校研究对象进行合理定位,注意科研与经济的联系,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构,对实现科技成果的增加与生产力转化上有着重要意义。

三、结语

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企业内部科研机构的设立,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相融合,在提升科技水平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带动了我国的科技与经济建设,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吕令华.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探析[J].农业科技通讯专题论述,2009(04).

[2]周东峰,马政.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初探[J].青海科技发展论坛,2009(02).

[3]王忠儒.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其对策[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02).

[4]季华员,刘林秀,李海琴,宋琼莉.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3(04).

[5]李明珍.浙江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5).

篇13

一、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不够全面,就目前课题、论文和成果数量仍然是高校科研成果实力的评价与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导致科研导向出现偏差。因此很多高校的科研人员与教师还没有认识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重要意义,而是更注重个人发展,只满足于撰写论文,职称晋级、找项目、选课题,做科研等,而忽视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一方面教师要提升教学质量,更多的是靠讲台及简单或低质量的实验等,缺乏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资源,另一方面,只重视科研成果的获得及评奖等,为评职称或获得科研项目就是最大愿望, 至于科研成果能不能得到应用与转化,是否转化为教学资源则很少关心考虑,许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

在农业高校科研成果的活动中,农业高校的专业教师及相关科研人员一般重视项目新颖性与学术水平,导致科研人员思想上的偏差,大学生的参与度很低。因科研人员与教师比较“重论文与成果,轻实用与效益”的科研立项的新颖性的现象 ,而学生的教学资源非常缺乏,导致农业高校培养人才面临的教学资源不足,人才培养的质量下降,无法应对社会需求,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问题正困扰着许多农业高校。

二、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可行性

农业高校科研成果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其表现的基本特点为教学型,适用性和学术性。所有的高校科研成果都是需要科研人员和教师对专业相结合而发展成系统研究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它的新知识学术价值分为不同的层次,农业高校科研成果价值主要表现在人才专业的培养上和实际生产上,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科研成果在人才培养的价值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现在的高校一直在强调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的教师应把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自己的毕生追求。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中,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都有一种荣誉感,都希望自己所研究的科研成果得认可,也希望自己的成就能转化为教学资源。然而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对转化起到关键性的影响。我国农业高校这块的教学资源严重的缺乏,在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质量的降低,造成现今专业人才不适应社会需求,难以在社会生存,这对农业大国的中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所以,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是一个学校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需要教师的科研成果与教学相互结合而提高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水平。

三、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对策建议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一项产业,农业高校是我国重点培养的教育主体,在贯彻实施农业教学的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提高了师资质量的,也是教学资源的核心内容,高校教师的职责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做好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只有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并带到科教与实践中,对教学知识进行整合,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进而提高课程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高校已不仅仅是教学的场所,而且根据不断演进和扩充,发展为集教学与科研,全面开展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践性工作。

建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平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进教堂,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是一个涉及较广的系统性工作,要有效而全面的促进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先于学校教师中达成共识,在提高对转化基础上要有个认识,一是转变思想观念,从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着眼,去完善农业技术的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二是转变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通过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三是与科研人员长期对农业研究工作的条件,通过他们完成研究规划的任务同时,其中一部分工作有学生设计并运作,让学生再现一个研究规划的过程,最后经过教师的点评与讲解,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这样使得教学资源得到不断更新,也让科研成果第一时间进课堂的教学。

通过组织各高校的教师和大学生积极参加“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各种实践,运用多种形式及方法促进成果在教学资源方面的真正转化。

四、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创新

农业高校科研成果是研究人员、教师根据专业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而产生的结论或观点,有一定的针对性,然而它是结合了专业或学科的情况实行创新的研究,所以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对于学科专业形成其特色,提高专业的竞争力,利于学生学习到广泛的知识。学校安排有关教师撰写《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典型案例汇编》,实现教学的创新。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过程里,教师不仅传授书本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创新研究传授给学生,改善了知识层次的结构,扩大了知识面,也不会造成教学资源短缺,人才培养的流失,也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学习,创新,探索,拓宽思维和知识面,丰富教学资源,利于创新农业人才的培养。

农业高校应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有一个实质性的政策,开发专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机构,积极创新,不仅引导教师的积极性,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与自身的教学相结合,推动学生的创新,让学生的资源广泛,专业人才培养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带动教师的自觉形成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习惯。

五、结语

目前很多农业高校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工作没有采取激励机制,教师对科研成果转化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根据专业人士研究,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教学质量高于没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相同地,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其科研工作也很显然要好于教学质量差的教师。一般教学质量高的教师的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相互促进的关系,相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科研成果有着显著的相关联。所以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不仅能提升教学质量,还能提升专业水平与学科,从而培养了专业人才的质量提升。所以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过程中有很多的因素必须解决。第一,高校教师注重教学,注重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第二,教师对科研成果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第三,教学资源短缺,应与科研机构及科研团队相结合,相互促进。创新教学资源;第四,要摆脱传统的思路,只有创新思路,这样学生不会跟不上时代脚步,也不会造成社会的人才缺失;第五,农业高校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此项工作。

参考文献

[1] 曾芳芳,朱朝枝,张雪玉.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研究[J].理论观察,2012年第5期.

[2] 高明伦.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