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投资业务风险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就是指购买有价证券的一系列活动,在此活动中主要是分散风险,确保最大利润的获取和资产的流动。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投资证券有两种,即股票和债券,但是我国商业银行法里面有规定,在中国境内商业银行是不能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的,因此,在我国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仅限于债券的投资,在进行风险管理时,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项目的实施,并要求实施者加强项目风险的管理,控制风险带来的损失,达到赢得风险的最大收益。
二、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在进行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时要进行相关风险识别,要对业务项目风险进行有效分析,要采用多种措施对可能影响投资业务的风险进行全方位的识别和分析,对相关业务系统要进行归类,并及时把所产生的特性记录下来,确保对投资风险进行及时、全面、有效、准确的分析和识别,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是及时收集有关风险数据和资料,如目前银行内部的操作系统信息,以及所要投资的债券的信用等级,或者其使用的利率,包括债券的发行人的信用度,或要偿还的期限和相关的国家税收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在进行收集时都要做到真实可靠,而且要具有可操作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对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管理上降低风险或避免风险。
二是及时对投资业务风险进行度量,一般来说在对投资业务风险进行建模后,就可以采用定量的方法来处理相关风险发生的时间、概率及产生的影响和后果。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投资债券的风险,而对于随市场和经济不断变化的风险是很难做到量化的,要从多方进行考虑,然后再做出相应的评估和分析。
三是对投资业务管理风险进行及时评价,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在对投资业务风险进行风险度量后,就应根据风险度量的准确结果再对投资业务项目的整体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包括各时间段或者每阶段风险发生的具体时间、级别及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一一做出正确可靠的评价,从而为正确应对风险提供可行的依据。
三、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风险管理的方法很多。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也是其中一种,首先要对现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出相应的改进,要建立高效、专业的内部操作流程,要分清责、权、利决定风险的因素,要进行高效的业务运转和监控。还有就是要对会计制度和风险拨备制度做出调整,适当扩大风险拨备范围,除了对外进行贷款资产风险,还应把债券投资等风险一并统一起来,进行拨备的标准和比例也要尽可能与国际接轨。
(二)实行现代化银行投资业务风险管理手段
在商业银行投资业务中应积极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估方法来建立统一的现代化管理系统,能及时对风险进行监控。再说现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当开发,而且应用广泛,对于银行这一块,也可以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来构建完好的数据库信息系统,这样对于有效的跟踪、评估和防范投资业务中的风险是有很大好处的。并且建立了现代化的快速反应机制,就能快速了解到市场价格的变动和流向,以便更快地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小资产的损失,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三)加强投资业务项目的组织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投资业务时也要加强投资业务项目的组织管理。要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组织,如设置投资业务风险管理委员会,及时对投资业务风险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并给出恰当的指导意见。除此之外,就要根据所投资业务的项目,制订详细的投资业务风险管理活动步骤和计划书,要对风险的责权归属有一定的考虑,并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无论从信息收集,还是对信息的处理或反馈上都要做到高速高效。特别是要对银行投资业务管理中所有人员进行风险意识的培养,做到有效地应对各种投资业务风险,以适应银行投资业务管理的需求。
(四)在投资业务中进行有效风险回避和转嫁
在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管理中加强风险回避和转嫁能确保项目的目标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实际上就是通过改变投资业务项目的计划,或者根据以有的风险,找到与其相关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排除,尽可能让投资业务项目化险为夷。易或把产生的风险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转嫁到第三方上,使自身所产生的风险概率降低,或者没有带来风险。
(五)加强对市场监控的管理力度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对金融市场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就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控管理力度,确保我国融资市场正常、高效地运行。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要想更方便对经营状况和准确证券公司的资信,就要建立一套完整、准确的信息披露制度,同时还要设立专门的金融信用评估机构,在一定的时期对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和原始资产做出适当的评估,并出具科学的评估报告,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证券公司就要进行及时的批判和惩罚,以此来降低融资的信用风险,减少资金的流失。
总之,在目前飞速发展的商业时代,商业银行在进行投资业务时一定要加强对风险的识别能力,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再就是要大力培养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法律及风险管理知识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让商业银行投资业务在融资市场永驻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1]陆晴晴.如何提高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02:19-21.
[2]董立杰.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势和模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1:37-39.
[3]黄朝勇.银行向证券公司融资的风险控制[J].新金融,2004,5(11).
篇2
(二)投行业务范围。
由于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的发展程度、管理模式的不同,其投行业务的种类和业务范围差别也较大。一些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相对成熟,产品种类也较为丰富,例如工行、建行等;更多的一些商业银行,虽然开展了一些投行业务,如项目融资、银团贷款等,但其并没有将这些业务作为投行业务进行管理,导致业务效率较低,不能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银行开展的投行业务大多集中在项目投融资、财务顾问、企业发债等业务领域。特别是在融资方面商业银行公司授信业务往往是通过表内发放贷款方式为客户进行融资,但由于该类业务不但100%占用信贷规模还100%占用风险资产,因此需要通过投行业务解决上述问题。
二、投行业务面临多重挑战
(一)同业竞争
伴随金融市场改革深化,国内银行逐渐意识到发展投行业务的重要性,并纷纷制定策略,推进业务转型升级,促进投行业务规模扩大。但是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机构的进入,势必对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带来挑战,加剧该领域的竞争。商业银行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模式面临诸多问题,这也成为投行业务发展的最大障碍。
(二)外部监管
为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人民银行、银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规范了同业业务的分类和核算标准,使同业业务回归流动性管理的业务本质,明确要求金融机构按照业务结构和风险实质进行风险资本计提和会计核算。
2016年2月,银监会印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守风险底线工作的意见》,要求将非信贷、表外业务等类信贷业务统一授信管理,建立各类资产的质量监测体系。
(三)各类风险逐步暴露,风险管理难度增大
随着投行业务的发展,其业务的风险特征也不断演化。早期,同业业务品种的风险主要是流动性和市场风险;后期,同业业务被多层包装嵌套,设置多重通道,交易资金方、项目方、通道方?e综复杂,操作风险被放大,在同业业务规范化、专营化后,风险有所降低;近年来,市场利率水平不断下移,资本市场波动剧烈,信贷资产荒初现,外部环境因素变化,使得商业银行的投行风险面临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相交叉的综合风险,加上各类资产的风险传染,风险管理难度增大。
三、投行业务风险管理防控措施
(一)整业务定位,优化业务流程
综合经营是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我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模式并不可持续,及时调整业务定位,逐渐将投行业务发展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核心业务。尤其是伴随金融市场化改革和国内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未来,投行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谁先抢占了更多的投行业务市场份额,谁就具备了未来金融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从流程优化角度看,由于投行业务对时效性的要求很高,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和审批效率,强化对客户需求的反应能力。业务流程的时效性要求商业银行健全科学高效的审批制度,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审核指标体系对投行业务实施审查和审批。
(二)遵循“穿透”原则
投行业务在风险管理上应坚持遵循“穿透”原则:即要穿透资金最终走向,了解各方在业务中的角色,如业务中的底层资产、出资方、风险最终承担方、担保受益方、法律关系等,对于最终承担风险方,还要坚持穿透业务的利润来源,是来源于资产流动性溢价、资产市场风险溢价,还是底层资产的信用风险溢价,决不能因为同业交易对手的业务隔离和复杂业务结构就放松对风险底线。
(三)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1、完善制度体系
投行业务的制度管理需要总体的管理框架,全流程的操作细则。定期将个案批复的共性要求总结为该业务品种的管理通知,再将各类管理通知整合为该业务的操作规程制度;对业务流程的管理制度有助于保证各环节能够有效衔接和互相制衡,最终使业务流程类的管理制度与业务种类的管理制度形成纵向与横向交叉管理的网状制度结构,及时废除零散、重复的管理要求,最终形成完善的新兴投资制度体系。
2、强化系统支持
高效率的业务办理和操作风险控制离不开系统的支持,业务操作系统要将制度管理体系中的流程管理、岗位职责、内控制衡等要求嵌入其中。随着业务的发展及系统的升级,如可通过手机终端登录操作,实现集中与外出业务办理的双重需求。
篇3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比例不断加大,在投资的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在项目投资时,商业银行必须要考虑如何进行风险管理,这能决定一个项目投资的成功或失败。为了使决策能更准确和科学,商业银行应该使用更为全面和专业的风险管理措施。本文通过分析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几种常见风险以及商业银行现有投资业务中所面临的风险现状,提出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利于商业银行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增大其经济收益。
一、商业银行投资业务中的几种风险
1. 投资中的信用风险
这种风险是因为债券的发行人不能按时归还本金和支付应付的利息,导致商业银行的项目投资收益出现变动或者出现一些资金上的损失。
2. 投资中存在着利率、汇率的投资风险
这种风险是由汇率和利率的不定期变动而引起的收益率变动所造成的资金损失。在债券市场中,利率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汇率的影响。
3. 投资中所产生的流动性风险
债券之所以会产生流动性的变化是由于市场的经营管理状况发生了变化。那么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资业务时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4. 投资中的其他风险
包括商业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比如内部系统、人力、技术等产生的风险。还包括可能会出现的通货膨胀所导致的货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风险。此外,还有由于法律规章制度的不健全所产生的投资风险。
二、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风险的现状
1. 不断增大的机会成本中产生的投资风险
我们知道,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在这种目标的驱使下,使得商业银行不断地开发投资业务,使得其机会成本所承担的风险大大增加。并且,现在很多商业银行会投资权益类产品,这无形中也会加大商业银行投资过程中的市场风险,使得商业银行的机会成本投资风险更大程度的加剧。
2. 投资过程中的出现资金链条的断档所产生的投资风险
商业银行有其自己固定的资金链条,具体为商业银行对拟投资的资金进行相应的规划运营,然后进行资金的投资,最后是这部分投资的资金产生的增值价值回流,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使得商业银行始终处在盈利的状态下。如果这条资金链发生断档的话,不但不会盈利,甚至连本金也无法收回。
大部分商业银行基本上不会出现资金链断档,但是其投资也并不是完全成功的,因为其并未充分利用资金。这其实就是商业银行自身管理资金不当。而且现在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没有或者很少有专业的资金管理人员,以及投资方面的人才。
三、商业银行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
1. 设定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的防控机制
设定和建立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风险防控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机制的设立能够更好的规范商业银行开展投资业务。这样的防控机制就是要对投资的风险有一个警示的作用,将投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不要让投资的风险蔓延扩大。投资业务的风险防控机制应该同时设定定量和定性的指标。其中,定量指标应该包括:资金及资本的充足度,还有文中所提到的信用风险,以及市场、经营还有流动性风险等几种指标。而定性的指标应包含比如管理层的评价,经营环境评估等。完善这种防控机制,并把这种防控机制应用到商业银行的各项财务和投资活动中,从而降低风险。如果发现风险,可以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
2. 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制度完善
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存在着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内部业务人员分工不明确,而投资项目的责任人又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所以商业银行一定要考虑到决策的风险,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操作流程。同时,决策风险要实施责任制,当然,投资风险决策所获得的利润也要责任化,这样既公平,又可以促进业务人员的自我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风险。
3. 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管理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风险
现代化,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管理商业银行的投资项目风险,比如可以利用一些风险测试系统,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一个风险数据库,总结风险投资的经验,进而减少项目投资的风险,增大投资项目的收益。
4. 设立专门的投资项目管理部门
在投资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投资项目管理部门来提高投资业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引进一些高素质的相关人才,这样的投资不会那么盲目和没有方向性,会使投资的准确性更高,也会加大商业银行的整体收益。
总结: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商业银行不断深化自身的投资业务,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的问题随之而来,比如其机会成本增大的投资风险,还有可能由于资金链断裂造成的投资风险,这些都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投资收益。本文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策略可以减少和降低这些投资风险,比如可以设定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的防控机制,再者就是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制度,然后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管理银行投资风险,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投资项目管理部门,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在这些策略的帮助下,商业银行的投资项目风险定会大大降低,并且其投资收益也一定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加。
参考文献:
篇4
自2013年“钱荒”事件以来,中国央行持续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2015年面对股市暴跌,央行连续出台降准、降息政策,债券市场收益率得到较大幅度下降,造就了2014—2016年的债券牛市。伴随债券牛市行情,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业务取得了巨大发展。2014—2018年,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债券托管余额年均复合增速达到41%,尤其是在2015—2016年,伴随利率快速下行和同业业务的迅猛发展,众多农商行进入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的年增速均在50%以上。截至2019年12月末,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债券托管余额合计达5.96万亿元,占中债登及上清所合计债券托管量的6.82%。
二、中小银行债券利率风险计量存在的问题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
资产、负债的重新定价是利率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基础上,银行由于表外业务利率、资产、负债、期限不同,或者因货币政策因素以及标准化资产二级市场波动原因导致资产、负债利率发生变动,导致的净利息收入和经济价值随市场利率波动而减少的风险。利率敏感性缺口测算利率风险最为原始的方法。当一段时间内到期资产大于到期负债,资产超过负债的部分,即为资产敏感性缺口,此时到期资产释放出来的资金有了重新配置资产的需求,而市场利率决定了配置资产所能带来的未来收入,此时的利率上升或是下降都将对资产收益造成影响。同样,如果一段时间到期负债大于资产,则形成了负债敏感型缺口,要重新从市场融入资金以保障资产的稳定,市场利率的变化将造成负债端成本的变化,引起净利润的变化。如果一段时间资产和负债到期规模相当,为利率敏感性中性,资产配置收益与负债成本相当,对净资产影响不大。
(二)管理机制不严格
在流动性适当宽松的情况下,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处于较低水平,银行、券商、基金公司为了增加收益会选择增加杠杆倍数来配置债券资产,债券利率大概率会逐步下行并维持较低水平,如“钱荒”之后的2015年、2016年我国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造就了自2014—2016年底的债券牛市;2018年、2019年,在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债券收益率同样大幅下行,债市仍然是金融机构资产配置的“宠儿”,给予债券持有者带来较大收益;而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未来维护自身流动性,被迫压降杠杆,抛售资产,债券利率随即会出现明显上升。2013年和2014年“钱荒”事件,以及2016年末和2017年金融强监管、去杠杆阶段,债券收益率均在短期出现了较大幅度上升,对于债券投资者而言,持仓面临较大损失。因此我国的债券持有结构注定了银行间拆借市场Shibor对于债券利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并且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Shibor对国债利率的风险影响是正向的和理论分析是一直的。黄金和债券一样是避险资产,黄金价格主要受供需关系、国际局势、美元指数等因素影响,黄金价格和债券价格更多的受国际局势突变、美元指数变动影响,作为避险资产,二者在收到不稳定因素影响时,变化趋势趋于相同。股市和债券市场通常会显现出“跷跷板”效应,市场资金就像流动的水一样,而股市和债市作为吸收投资资金的两个“蓄水池”,水是流动的,投资者的钱也是一样,一般而言,投资者为了追求投资收益会将资金配置成各项资产,在股市不好的时候,投资者会将钱从股市抽出并流入债市或者商品市场,当预计债市不好的时候会将钱抽出来流入股市或者商品市场,因此,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通常会表现出“跷跷板”效应。
三、目前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业务市场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
(一)确立债券投资风险偏好及策略
在每年年初中小银行根据年度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结合监管要求和资本目标,确定年度风险偏好,风险偏好的不同采取的投资策略也不同,承担的风险也不同。风险偏好高的银行,债券投资上主要以交易为目的,通过对债券利率趋势的预判,大规模进行债券买卖交易,以赚取债券交易差价,快速收取价差收益,此种策略对交易者的预判能力要求较高,方向看对的情况下收益颇丰,一旦方向看反,损失也会较大,属于风险性较高的交易策略。考虑到安全性,盈利能力和流动性的统一性,中小型银行的风险偏好总体上是稳健的。风险偏好低的银行,在债券投资方面一般把债券投资作为固定收益资产看待,一般情况下不以交易为目的,在债券利率较高的情况下买入债券,然后放在持有至到期账户,赚取持有期利息收入,不在二级市场交易,不关心购入后的债券利率变化情况。此种策略风险性最低,但是在考虑机会成本的情况下,在债券利率较低情况下配置债券,会出现较大浮亏情况。投资业务策略和战略规划是在历年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和监管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的,在一定期限内应保持稳定,但出现国际金融形势发展变化、国家重大经济决策出现调整、经济目标转变、货币政策转向、监管出现重大变革、本行经营出现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战略规划也必须随着调整,避免造成偏离风险偏好的状况出现。此外,为了更好地防范利率市场风险,有效减少机会成本损失,降低资金时间成本损失,更加合理地进行期限错配、调整久期结构,中小银行必须规范交易账户与银行账户的划分,将以交易目的投资的资产放在交易账户中,一般将短期交易目的资产放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中,中长期波段交易的资产放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中,以获取利息收入为目的的债券资产放入持有至到期资产科目中,债券投资策略可体现在债券账户的分配上。
(二)建立中小银行债券投资监督机制
相对于资产规模小,业务发展处于初步阶段的中小银行而言,国有大行以及全国股份制银行持有几千亿规模的债券资产,股份制行有着完善的分析计量系统,拥有庞大的技术团队支持,所以中小银行可以学习、借鉴、开发或是直接引入相关债券利率风险计量预警系统,并在系统中引入各类利率风险计量模型,021/09期能够每日对债券持仓的利率风险情况进行计量分析,并可实现对利率风险情况的预警,以此达到更好的防范债券利率风险的目的。为了更好地落实风险偏好,实现年度发展目标,本行将风险偏好指标详细分解成各项主要风险的限额管理指标,以便相关业务条线和风险归口管理部门能够及时防控风险。各项指标的限额值均是根据风险偏好的预警值测算得出,当相关指标限额被突破时,可能出现偏离风险偏好的情形。银行业务发展和战略规划是在历年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监管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的,在一定期限内应保持稳定,但出现国际金融形势发展变化、国家重大经济决策出现调整、经济目标转变、货币政策转向、监管出现重大变革、本行经营出现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战略规划也必须随着调整,因此会造成偏离风险偏好的状况出现。
参考文献
[1]曾华,祝开元.我国国债市场化改革与市场基准利率[J].东北大学,2016(6):426-429.
篇5
二、加强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提高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改变了水电投资企业发展重效益、轻管理的格局,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水电投资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主要表现在水电施工企业的前期投资大、负债率高及回报周期长等。长期以来,为有效控制水电投资企业的成本,水电投资方一直将利润率作为衡量发展水平及经济效益的有效指标。但只注重利润,而不关注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一直是水电投资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强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及时发现投资运营中不利因素,将潜在风险损失降到最低。此外,对其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管控,还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水电投资企业根据投资回报率,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价体系,并将当前收益与未来收益进行对比,从而选择合适的路径将相关的资金流投入到水电投资企业的运营发展中,获得良好收益。
(二)有效降低了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利于建立完善的财务体系和资金管理机制
财务风险的管控一直是水电投资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表现在筹资过程中的机会成本、投资兴建过程中的坏账及人为操控及投资活动完成后的利息损失等。加强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将风险水平控制在预定的范围之内。当然,完善的财务体系不仅包括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还应体现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风险管控人员等方面。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对资金,尤其是流动资金的管控,而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营,也会对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机制产生作用。
(三)加强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有利于强化对单位收益分配的评价
水电投资企业的收益分配在我国法律上已有明确的规定,会计法及相关的会计准则也对企业的收益分配进行了有效的限定,如必须在特定年限内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其次计提任意盈余公积,然后再允许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加强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就是本着谨慎性的原则,在对单位收益?M行分配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投资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而不是为了美化财务报表、虚增利润率,向利益相关者进行不合程序的收益分配。加强对单位收益分配的评价客观上会产生两种作用:一是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收益”评价体系,合理评价水电投资企业的投资行为;二是保障水电投资企业的运营发展,科学管控风险,并可以进行有效率的再投资行为。
三、构建水电投资企业财务保障机制,提升水电投资企业风险管控水平的举措
(一)提高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和完善水电投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当前,水电投资企业要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一是要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具体来说,提高水电投资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就财务管理人员来说,要对水电企业施工产生的财务活动,尤其是资金活动进行合理管控,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提升应对财务风险的意识;就水电投资企业管理层来说,为降低财务风险,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提升财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并通过企业研讨和管理培训等形式将风险防范有效实施。此外,实现对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管控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建设。建立和完善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就是要将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及财务监督等有效结合,通过制度化规定、多元化形式和规范化行为将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之上。
(二)拓展水电投资企业的筹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增加风险管控建设支出
有效管控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其重要体现是优化其筹资方式。水电投资企业的投资成本一般较大,负债率相对较高,负债水平从20%-80%不等,且规模越大的水电企业其负债率也往往越高。为获得水电项目投资所需的现金流,水电投资企业经常会发生筹资行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是绝大多数的水电投资企业面临的选择。但从银行等机构取得发展资金具有很大的限制性,且渠道单一,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债券筹资、票据筹和其他形式的筹资方式,以实现水电投资企业筹资方式的丰富多元。当然,还要充分考虑政策的可得性,利用水电企业专用款等积极解决企业的筹资难题。此外,还要注重增加风险管控建设支出,将风险防范成本纳入财务管理的总成本之中,通过建设风控岗和管控准则等对水电投资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
(三)深化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观念,并有效规范财务管理活动
水电投资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未能对前期筹资、中期运营及后期评价与监督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规范。为此,水电企业管理层要注重深化财会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观念,并结合项目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理念的转移。为有效规范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对于企业发生的前期筹资行为,要注重识别机会,尽可能降低项目成本,并将筹资风险指标纳入到财务评价之中;对于企业发生的中期运营发展流程,要注重对现金流的管控,并根据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合理确定其运营风险等级;对于企业发生的后期评价及监督,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并根据“收益―风险”对等的原则对水电投资企业的项目投资行为进行评定。
(四)创新水电投资企业财务管理领导体制,引进财务风险管控人才,提升管理专业化水平
篇6
而投资风险则是企业在进行短期、长期投资过程中由于对位置情况不了解或者了解之后没有做出对应的决策,或者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而使得企业投资的资金不能产生对应的预期投资效果,使得企业出现盈利下降,偿债能力较差,甚至出现亏损等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任何一个项目其实施过程都存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在这个实施周期当中,其实施的外部环境因素都是随时变化的。一旦其中的环境因素发生任何变化,投资主体就必须对投资项目的实施规划或者是投资目标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环节因素的不断变化。这时,项目投资的不确定性就形成。加之信息的传递自身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使得管理者在决策的过程中所参考的信息与数据可能在决策时的环境中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就导致企业管理者所作的相关决策已经不具有最优性,使得企业的项目经验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由于信息的不完整而导致的项目投资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项目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不管是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予以考虑,企业的投资项目都存在着实施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技术风险较大以及经济风险较大的问题,这些潜在的项目生态环境对项目的正常运行影响尤为严重。在企业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应该予以足够的认识。当项目投资的规模越大、投资总量越大时,项目对企业、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越深远。这时,其涉及到的风险种类也随之增加,各种风险之间的关系也变得错综复杂。投资项目从项目的立项到项目完成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存在很大不确定程度的过程。但是,项目在运行过程中虽然存在风险,但是更多的是存在着机会。因此,项目投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避开投资周期中的风险,抓住项目周期中的机遇,从而为投资者实现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投资项目中如何把握机会、尽量降低分先,成为了项目投资是否成功的根本保障。
二、企业经营过程中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项目经验过程中由于金融环境的变化导致的利率升降
利率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在项目的实际经营环境当中,利率长期处于一个不稳定波动状态,经常会出现升降的现象。由于这种利率升降的不稳定必然会导致项目投资主体的利润和收益发生对应的变化,即当银行的利率降低时,投资收益率将上升;而当一行的利率升高时,投资收益则会下降,进而给企业的投资带来一定的风险,严重时甚至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较大的损失。尤其是在发生持续周期长、涉及范围宽的恶性金融危机时,各个投资主体在投资的过程中都会制定对应的对策,以确保投资企业的利润目标得以实现。
(二)投资主体盲目追求高额利润导致的风险
在企业项目投资的过程中,企业为了能够获得高额的利润或者是为了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实施冒进的项目投资行为。考虑到投资项目的资金回报率通常都会高于资金的成本率(资金贷款利率),因而进行项目投资一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通常而言,收益与风险是正相关的。当收益较大时,风险自然也较大,而风险较低时,投资收益率自然也较低。若企业在项目投资的过程中仅仅将高额收益作为唯一的决策参考,而将由此导致的风险予以忽略,或者是将之置于次要地位,则必将形成投资失误,导致项目投资失败,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在现实社会中,经常会看到一些企业由于看到其他企业上马一些项目获得成功之后,自己开始不惜代价的购置设备,进行投资。而对企业是否熟悉该行业、是否有相关的技术储备、项目上马后生产的产品是否依然能够占据市场等等潜在风险因素不予考虑。这必然给项目后期的运行带来隐患,企业的成长必然受到影响。
(三)项目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强,财务人员管理水平不高
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有风险意识,意识到任何项目运行中都必然存在风险。部分项目管理者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根本没有风险管理,甚至没有设置风险管理机构。在市场化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无疑成为了企业持续发展的致命弱点。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项相对较复杂的管理工作,其不但要求管理者有对应的风险管理意识,同时还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高等数学知识、概率统计知识。并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利用这些工具对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而当前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还停留在记账算账的阶段,在企业经营风险控制以及风险决策过程中不能发挥现代财务人员应有的作用。
三、财务管理过程中投资分先的控制策略
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对企业项目投资风险予以控制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企业的具体项目实践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体系
由于项目财务管理对象是资金及其流动。从短期来讲,企业项目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并不完全决定与项目是否能在短期内盈利,而是取决于其是否有足够的资金用于项目的正常支出,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财务预警的前提就是企业能够获得利润,就一个经营稳定的企业而言,其应收、应付账款和存货等都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在其生产经营过程总所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会大于净利润。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中精确的编制现金流预算可以为企业的资金使用提供预警信号,使企业经营者能够在出现资金困难之前即采取对应的措施。同时,为了保证现金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企业还应该将各个具体目标进行适当汇总,同时将项目的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情况以及企业下一阶段的投资计划等用数量的方式进行表达,建立一个全面的企业预算,对企业未来的资金收支情况以一定的周期表示出来。
2、建立长期的财务预警系统
就一个企业而言,不但需要建立起短期财务预警系统,还应该建立一个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在该预警系统当中,企业投资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益、发展潜力等指标极具代表性。企业的最终经营目标获得利益,从企业的资产获利能力来看,成本费用利润率=企业盈利利润/成本费用总额(用之来表示企业每消耗一元而获得利润高低);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用之表示企业运用资产进行获利的能力)。
对应企业的偿债能力而言,可以用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来进行衡量。当流动比率过高时,将使得企业的流动资金失去更多的投资机会。对应生产性企业而言,其值一般为2,资产负债率一般为50%左右。当投资回报率高于资金贷款利率时,借款越多,企业的获利就越多,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却越来越大。
企业的长期预警系统通过对功效系数法进行改进之后,形成一个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模式。首先,根据所选定的几个固定的评价指标确定对应的标准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行允许值。之后,设计并确定各个指标的单项功效系数。然后以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为基础,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值,利用加权集合平均或者是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得到对应的平均数,将之作为综合功效系数。最后根据功效系数值的大小进行预警。
(二)强化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程序中的评价与审查环节
在审查与评价过程中,首先要对企业的对外投资风险管理的组织健全性进行审查,企业根据自身规模的大小、管理水平、投资项目风险大小以及生产经营的性质等特点,在财务人员的指导下,让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其中来。逐步建立起一个结合了企业分先管理负责人、专业管理人、外部风险管理服务以及非专业管理人员于一体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在整个体系当中,整个体系以分先产生的原因、产生的阶段等为依据,在企业投资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实时调整,并以完善的制度为依据来确定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职责、利益、权力等,使得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其次,对企业建立的长、短期投资分先预警系统的健全性与有效性进行审查。为了避免企业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或者是尽量减少对外投资带来的风险,企业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形成投资项目风险预警系统,通过该系统来确定项目投资风险的发展趋势,为企业的投资提供有力的数据趋势参考。再次,应该对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程序的合理性进行审查,保证企业的风险管理机构所采用的风险应对策略以及管理程序的正确性,确保对外投资风险管理切实有效。
(三)分析投资环境,合理确定投资规模
企业应该根据预投资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竞争程度等进行分析,尽量选择没有高度垄断问题存在的行业(公共事业),且竞争性较低的行业来进入。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还应该对企业在进入该行业之后能够在该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市场需求量等进行预测,只有对市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对投资风险予以充分的防范。再次,通过规模投资的方式化解投资的成本风险。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投资效益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形成对应的规模投资,不能通过形成规模投资效益,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高、竞争力低下。因此,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增大投资规模来实现企业投资成本的节约,最终实现投资效益的增加、投资风险的降低。
(四)保持主业发展,充分利用闲散资金
从现代企业的战略经营管理来看,任意一个企业都应该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培养,使企业的产品与服务都能够达到行业的领先水平,使自己企业的主业得以稳定发展。这样,企业后续的投资和发展才能有动力、有潜在能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不能够为了所谓的多元化投资而选择那些和企业主业相关性不大的投资项目或者是两者之间利润率相互独立的项目来进行投资。这样不仅分散了企业的资本,同时还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资源从主业中分离开来,使得企业主业失去发展前景。
同时,企业在保持自身主业得以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还应该将闲散资金交给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的投资公司进行运作,以获得对应的利润。这样不但能够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确保企业经营的合理性,还能够保证企业的利润得以实现。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日趋激烈,而投资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必要途径。在投资的过程中,如何避免由于投资风险而导致企业经营受阻,企业发展受限等成为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在对企业财务管理中项目风险投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行论述的同时,探讨了导致企业投资风险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应的风险控制策略,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投资风险的控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杜凤云,岳丽红.浅议现代企业项目投资风险管理[J]. 管理学家, 2010(9):116-117
[2]席向前.浅谈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17(32):130-131
篇7
1.2研究意义
目前研究风险投资的论述数不胜数,但是站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讨论风险投资的却并不多,一些失败的案例在带给我们悲痛的同时,也让我们深思。虽然从 90 年代开始风险投资业务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但大多数风险投资项目以失败而告终,极少数的能有好的收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第一,是因为风险有固有的高风险性,第二,是因为风险投资机构的财务体系不健全,管理财务的能力不够强。再者,接受投资的对象企业处于创业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开发新产品,获利能力很低,存在很高的技术和市场风险,如果不注重财务管理的优化,很容易导致创业失败,从而也导致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项目的失败。
本文致力于研究在风险投资过程中的主体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对象企业(接受投资的对象企业)财务管理优化问题,探讨财务管理对风险投资成功的重要性,具体包括风险投资方和被投资方两方面的财务管理问题,涉及筹资、投资和撤资等多个经营过程,分析发现风险投资的财务风险,探讨风险投资中财务管理面临的困难,寻找规避风险的途径,通过优化财务管理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对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3篇章结构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论文结构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风险投资与企业财务管理”.主要介绍风险投资中财务管理概述,风险投资的财务管理特征以及风险投资与企业财务管理的互动关系。
第三部分“我国风险投资中财务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通过介绍风险投资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引出风司在筹资,投资,资本退出阶段出现的问题以及对象企业在融资和投资方面的问题,最后通过对MC公司的案例分析,举例说明在风险投资中财务管理所出现的问题。
第四部分“风险投资对优化财务管理的要求”.分别对主体企业和对象企业提出优化财务管理的要求。
第五部分“在风投中优化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困难”. 主要有投资机构与对象企业的矛盾、资源的限制、行业环境的限制三个方面。
第六部分“在风投中优化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从风险资本筹资,投资,退出,评价四个方面着手,提出在风投中优化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1.4 文章创新点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在于明确了风险投资与财务管理的互动关系,且分别从主体企业和对象企业阐述了风险投资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并进一步分析了在优化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投资机构与对象企业的矛盾,最后提出了在风险投资中优化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篇8
一、企业投资财务风险
1.企业投资财务风险的概述
财务风险简单来说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企业进行经营或投资而进行融资,结果融资不当,所致利润不足以偿还债务的风险。从理论上讲,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与收益的大小是成正比例的,也就是说,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因此,企业要识别各种风险,对风险进行定量描述和评估,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采取积极灵活的财务管理办法,及时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就可能将风险产生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投资财务风险是投资可能遭受的损失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企业在投资以后,由于市场千变万化而使企业不能对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进行准确估计,而导致决策失误,最后会让企业的收益和预期发生较大的偏差,致使企业经济损失严重。
2.企业控制投资财务风险的重要性
一定程度上来讲,企业管理的实质是对企业风险的管理和应对,而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能够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或财务危机进行提前预测和管理。对企业投资财务风险的管理能够探究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以及表现形式,进而构建财务风险预警和检测系统,便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很好的把握,进而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调整,以期能够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能够有顽强的生存能力。
二、企业投资财务风险因素分析
1.缺乏综合分析,盲目投资
一般来说,企业投资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主要是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很多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可行性缺乏缜密的分析和研究,如果所依赖的信息又不准确,以及投资决策人员能力不足,将会使企业的投资决策频繁失误,进而投资项目不能获得期望收益,便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对外投资主要是对市场进行投资,企业在投资前要对企业所面对的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并结合企业自身的投资能力进行决策。然而企业容易被市场信息所蒙蔽,市场变化莫测,如果没有专业的分析人员进行整理分析,很容易偏离方向;被竞争对手的行为误导,如果企业不自己进行分析,只是跟随企业的竞争对手做出投资决策,企业也无法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投资。严重的是,如果竞争对手做出与市场走向相反的投资决策以故意诱导企业,企业跟风只能是自取灭亡。
2.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不合理是当前企业面临的困境之一,它指企业的长期资本构成以及比例关系不合理,使企业的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低下,进而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企业在资金筹集的过程中,出于大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资金供需市场等变化,未来的收益情况及未来的债务偿还能力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的风险。它实质上是企业负债经营所产生的风险,由于企业的资本有限,市场竞争又很激烈,企业要想投资必须先进行融资,这样不得不依赖银行贷款。企业过分依赖银行,不仅会使企业陷入信用危机,因失去信用而加大财务风险,还会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这样的情况在中小企业最为突出,如果是中小企业,其本身规模小将无法进行大规模投资,也就无法取得规模效益。
三、企业投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面临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企业进行投融资就会有一定的风险存在,存在风险并不可怕,能够承受一定的风险也是企业能力的一种体现,关键是如何预防风险、控制风险,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一定的投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1.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系统
要树立现代风险管理意识,监督意识,全面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能够准确分析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包括对内投资财务风险和对外投资财务风险。在对某一个方案进行投资决策时,既要考虑其所带来的经济收益,还要预估可能遇到的风险,两者结合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再利用风险预警指标进行相应的测评,进而将风险大、收益不能够确定的方案放弃。此外,财务人员不能依赖竞争对手做出投资决策,要对所处的市场进行有效分析,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和特点以及能够忍受的风险进行投资。
2.建立完善的资本结构
篇9
由于市场经济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企业要对未来一段时期的经营做出预先判断,但是这种预先判断往往缺乏精确性,导致在实际运行中经常发生预想不到的后果,特别是出现经济滑坡等现象,这样就会严重阻碍企业的经销效益提升,给企业造成了很大风险,这就是企业投资风险的具体表现之一[1]。
企业投资风险主要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市场中全部的资产收益率因为市场收益率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非系统风险主要是指特定的资产收益率因为某种特殊原因而受到威胁,虽然二者属于不同程度的投资风险,但是都会对企业的投资收益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企业投资风险控制方式
由于企业投资是预先判断,所以每个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都面临着各种风险,企业为了降低自身的投资风险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投资风险进行控制,主要控制方法为:
1.对投资环境的全面分析
投资环境是促使企业在投资中出现风险的主要客观因素,所以企业在对投资方案进行编制时要深入了解分析投资环境,并根据分析的投资环境结果来判断可能出现的风险,然后根据这种风险作出一定的处理决策,达到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目的。
针对投资风险对企业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已经将投资风险控制纳入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之中,成为企业例行解决的主要任务,所以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要指派专业人员对外在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对市场中的经济动态信息进行把握,并对经济动态信息的变化总结相关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做出具体有效的投资方案,保证企业不至于因为市场的不断变化而导致投资风险的上升。
2.强化财务工作者的风险意识
强化企业财务工作者的风险意识主要途径包括:第一,对提升投资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除了上文分析的外在客观投资环境的不可预测性,投资人员的主观意识也是影响企业投资风险的重要因素,所以企业在人才培养上要对投资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行培养,保证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拥有谨慎投资的心,对企业投资中潜在的风险可以做出判断,并且可以根据投资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企业不会因为投资环境的改变而产生风险。
第二,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要有很高的风险意识,因为只有企业的每位员工共同提高风险意识才能确保企业真正控制住投资风险,所以提高风险意识不仅仅是企业投资管理人员的义务,也是企业每位财务工作人员的义务[2]。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就是保证他们在工作过程中能对投资环节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进一步挖掘,从细节上找出企业可能面临的投资风险。所以企业应该在投资前对财务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保证在工作中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
3.健全预警机制
健全预警制度是从制度上对企业投资风险进行控制,在健全预警制度时要从企业的财务管理角度出发,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并将制度落实到具体的经营活动中,实现企业对市场中潜在风险的及时监控[3]。另外一方面,企业经营者应该根据预警机制对企业投资方案中的不合理因素进行调整,保证投资风险在每一环节上的有效控制。
三、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企业不仅在投资风险上应该加强控制,而且在财务管理上也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同时,随着新会计准则、新财务工作方法的实施,企业财务管理应该根据这些新的政策做出相应调整,主要措施包括:
1.树立新的管理观念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出现了与时代脱节的现象,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相比,这样就导致企业无法健康持续发展,所以为了解决这种现状,企业必须树立新的财务管理理念,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2.构建自动化信息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也应该大力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企业构建自动化信息系统就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关键。在现代企业办公中越来越倾向于自动化办公,为了配合这种要求,在财务管理时要利用信息系统对企业的有效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保证企业财务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缩短在实际工作中的时间,同时利用自动化办公也是进一步实现财务管理更加透明的主要手段。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有着很大关系,所以为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必须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加以提高。首先要对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其次企业要大力引进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提高整个企业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的素质。
4.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篇10
一、私募股权投资
私募股权投资,可以被称作为PE基金,主要是相对于公募基金而言的,主要指的是利用非公开的形式进行私下相少数机构的投资个人投资者进行募集的,从而满足现A段市场经济的需求状态。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向也定的投资者进行较大规模资金的募集,从而可以形成基金资产,将基金资产交给托管所和基金的管理人员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在对基金的管理方面,基金的管理人员会以专家理财的方式来实现对非上市企业的权益效益进行募集基金的有效管理,其中透着可以根据其自身的出资的份额多少和大小来进行投资收益的分享,从而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共同承担。
在私募股权投资当中,一般都会利用有限合伙制的原则来进行公司的管理和资金的募集,其中的投资者可以参与到企业自身的管理过程当中。在私募股权投资这种方式下,在投资的渠道方面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并且在私募股权的投资基金方面主要是以“聚合投资、集合投资;组合投资、分散风险;专家管理、放大价值”为主要的基本特点,从而可以实现将投资进行实业的转化,最终达到参与到被投资企业的相关经营管理过程当中的同时,也可以充分的抱着基金资产的良好流动性,从而进行进一步的证券投资。在一般情况下,投资的期限一般在3到7年的范围之内,在投资方式方面是相当灵活的,其中也具备相当灵活的奖励机制,因此在收益方面可以取得良好较高的收益效果。从私募股权的投资方式当中可以对企业当中存在的潜在价值进行进一步的体现,企业可以利用此种投资方式,来全面的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在合适的时期当中利用各种投资方式来充分的实现企业的资本转化,增加投资收益效果。
二、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主要指的是在私募股权投资运作的过程当中由于各种的不确定因素而造成的风险行为,在不同的投资阶段中所体现出来的形式是不一样的。
首先在私募股权投资的设立阶段当中,主要体现在法律风险和委托风险方面。在社会当中利用私募股权投资的方式主要是投资人为了首先更高的投资效益,从而委托基金公司进行私募股权,最终实现对资金的筹集。在法律风险当中,主要体现在我国对于私募股权投资方面还没有做出严格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其他的各种散法当中都有提及,因此在运行的过程当中会存在很高的法律风险。在委托风险方面,主要是由于投资者本身的委托基金管理人形成的风险行为,基金的管理人可以进行投资理财,在双方当中都属于委托的关系,但是在法律当中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的委托方面并没有做出严格的规范和标准,从而也就造成了基金公司的治理、信息的管理等方面的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投资者本身对管理者的监管难度,增强了委托的风险。
在私募股权投资项目的筛选阶段当中,所涉及到的风险也是相当多的,对于项目的筛选主要指的是利用项目筛选来对目标公司的股权进行购买的一种行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分为项目的初选、调查研究以及价值评估,在经过严格的审核之后,就可以和被投资公司签订投资协议,以此来完成私募股权的行为。一方面,作为投资者方面来说,需要对被投资公司的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掌握了解和分析,其中包括产业前景、行业发展以及企业规模、团队管理以及回报收益等,都需要进行重点考察,在此种情况下,会产生系统风险和非系统的风险,其中系统风险可以分为政策风险、产业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宏观经济风险等,在非系统风险方面,主要包括技术风险、企业发展风险等,在这个过程当中都是不可预估的。
在私募股权投资的管理阶段风险当中,集中体现在委托方面,在这个阶段中私募基金会按照股权投资的比例来进行参与到公司的治理过程当中,从而对公司的整体的发展战略以及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变革,从而实现从各方面来对公司的价值进行提升。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私募股权投资的对象一般都是非上市公司企业,在内部信息的掌握方面企业家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如果在经营状况不良好的情况下对私募股权投资企业以欺瞒的方式进行汇报,甚至利用捏造或者虚假的信息来对投资者的信任进行获取,就会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造成恶性的循环,从而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下降。
最后,在私募股权投资项目退出阶段的风险当中,其中主要有政策风险、资本市场的风险以及基金的管理者专业的素质。在该阶段当中,需要在预期目标的情况下,投资者从所投资的企业当中进行撤退并且对收益进行收回的阶段。一般情况下,都会利用并购、次级销售、回购以及清算等方式进行退出。在投资的收益实现方面和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等多方面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关系,因此在退出阶段当中,集中体现在政策、市场以及人员方面的风险当中,比如基金经理的专业素质不够专业等,对资本市场的交易不能够按时的完成,都会对潜在的收益造成影响。
三、私募股权投资企业财务的风险分析
首先,在私募股权投资工作当中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对企业对价值进行评估,可以说是私募股权投资的重要前提条件。在现阶段当中,部分的国有企业的投资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流失现象,因此企业自身的价值是相对较低的,因此投资者在收益方面是很难进行回收的;但是民营企业方面的财务猪肚处于不透明的状态当中,缺乏行之有效的财务监督政策来进行企业价值的估算,也却少对采取指标的股价方法。甚至在部分企业当中对于企业市场股价的重要性还没有及时的认识到,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对企业的实际市场价值造成难以估算的现象,使得投资者本身对于优秀企业产生了辨别不清的现象,增加了投资的风险力度。
其次,在投资者方面,可以是自然人,可以是法人。但是投资者本身的性质对于私募股权投资所获取的收益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在投资内部的专业人员素质越高的情况下,对于资金的状况也就会越来越清楚,从而在利用私募股权投资的方式进行取得收益的时候,其风险就会得到有效的降低。
另外在投资者方面,可以给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带来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在部分企业当中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支撑系统来对企业的信息进行全面的管理,并且也没有利用信息化的方式来对企业当中的资信情况和财务实力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对比分析,造成了投资者对于被投资企业的资金状况、专业能力以及可靠性和诚信程度处于茫然的状态当中,如果没有建立起投资者的实名档案,就会导致对投资者本身的信用状态不了解的状态,增加了资金的风险性。
最后,在企业的运营工作当中,私募股权投资的方式属于一种相对复杂的投资方式,投资者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来进行管理和掌握。在投资者方面也需要对融资公司进行不断的寻找,在经过多方的洽谈考察之后,进行法律协议的签订,根据双方协议的内容来对资金进行入账工作。在整个的流程^程当中需要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在灵活性以及经济性等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威胁。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来对投资的项目进行运营,降低由于技术方面的故障所引起的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对技术进行选择,保证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风险的有效降低和规避。
四、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在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需要对企业当中的财务管理的体制以及相关的体系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质量,有效降低私募股权投资所带来的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在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当中,需要对企业的内部进行控制,采取管理部门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来建立起符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管理控制的相关制度,比如职工分工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并且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起一个公共账户,从而对基金实现控制划拨。在对风险的有效应对方面,首先需要对风险的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对风险进行良好的评估,利用不同的风险评估指标来采取不同的措施,从而建立起财务信息的计量模型,分析出每一个风险对财务企业所造成的影响。
2.完善财务制度、财务控制以及财务监督
在企业当中,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制度,从而实现对企业的财务控制,最终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对财务进行有效的监督,根据制度来进行私募股权投资的工作和财务的相关管理工作,并且还要安排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检查,从根本上确保制度的最高执行力度。同时在进行财务控制的时候,坚决杜绝事后控制的方式,保证制度执行的最高执行力度。明确对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重点,根据每一个公司的不同情况来对防控内容进行金融工具的选择。利用此种方式来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在企业的财务风险当中,最重要的是投资的期限、流动性、投资项目的收益以及企业自身的资金后转能力等,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外界环境来进行不同的财务重点的分析,实现阶段性的重点管理和控制。
3.做好会计核算以及财务报表分析的工作
在企业当中,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对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进行良好的反应,也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当中的重要内容,其中会计的审核可以说是会计工作当中的重要职能;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对企业的整体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需要按照科学规范的工作原则和工作制度进行工作,掌握科学的分析方式,实现对财务状况的精确核算和分析,认真进行事后的审计工作,减少较大失误的出现。
4.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体系,做好对现金的管理
在企业当中,财务的核算可以对在未来一定期限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预计,从而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中可以包括现金预算、预算利润表、预算资产负债表以及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因此对企业的财务做出整体的预算就需要进行建立起完善的预算制度,对预算政策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制定、对预算的方案进行编制,并且还要对日常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解决和管理,比如管理具体措施的制定、预算方案的编制审核、预算执行问题的解决程度、督促财务对预算目标的完成状况以及最后的报告工作总结。总而言之,对企业进行财务的预算工作属于一项相当庞大的工程,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体系,利用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员来进行管理,实现对私募股权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减少。
结语:综上所述,私募股权投资属于现代化一种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出现的新兴产物,因此在应用的过程当中,需要不断的对市场的需求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调整和改善。与此同时,在企业方面,需要对每一个项目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做出风险的评价并且根据风险的实际情况来提出积极的应对措施。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企业的财务,应该掌握财务的现状以及在面对风险的时候需要采取的措施,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合理科学的对风险进行规避和减少,最终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宋娟.私募股权投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管控研究[J].财会学习,2016,(2):19,21.
[2]魏景芬.基于组合赋权的私募股权投资风险预警可拓学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5,35(6):109-111.
[3]白霞.私募股权投资中种子期企业的股权估值方法[J].商,2014,(42):203.
[4]马齐媚.X公司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运行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4.
篇11
一、我国银行业债券投资现状
近年来,随着债券业务市场深度、广度的不断扩展和银行业债券投资业务的迅速发展,债券业务对银行业的重要性正不断上升。同我国金融领域中的其它部分一样,我国债券业务正向市场化有序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者类型日趋多元化,债券种类呈现多样性,信用层次不断丰富。从债券发行人看,范围由2004年的人民银行、财政部、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企业延伸到目前的铁道部、非银行金融机构、国际开发机构;从投资范围看,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品种由2004年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和商业银行用于补充资本的次级债扩大到政策性银行债、普通金融债、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和地方政府债等十余个品种。从债券投资者看,目前已有银行、证券公司、基金、保险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社、财务公司和企业等类型的投资者,且户数在2009年末已达9247家,较2004年末上升了132.16%。从市场容量看.整个市场2009年累计发行债券4.9万亿元,年末债券托管额达13万亿元:分别较2004年和2004年末增长106.66%、182.61%。
受政策、市场和自身特点三方面因素影响,银行投资债券市场的意愿较高。一是宏观调控政策促使银行加大债券投资。受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银行的信贷投放规模被严格控制,债券市场进而成为银行配置资产的一个重要渠道。此外,存款准备金的连续上调也促使银行增大了对流动性资产的配置。上述现象在2008年及之前几年的宏观调控中均曾反复出现。二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迅速发展改善了银行债券投资的市场环境。债券市场参与者量上的迅速增加和类型上的多元化,为银行提供了更多不同投资取向的交易对手,提高了交易成功的概率;债券发行量的扩大则有利于银行更自由地调整资产结构,使银行的资产管理具有更大的回旋余地。三是银行制度成为投资债券的内在因素。在我国分业经营的管理制度下,银行的资产配置受到严格限定,使债券成为除信贷投放外另一重要资产配置方式。这对小银行业机构尤为明显。此类银行均存在经营规模狭小、营业网点不足、产品创新乏力、营销能力较弱的特点。在市场狭小,优质客户资源有限、中小企业利润偏低的市场背景下,处于竞争优质客户乏力,培育小客户成本过高,无力独自研究和推出新产品的不利地位,限制了贷款业务的发展。相对而言,银行间债券投资业务具有经营成本低廉、参与者市场地位平等、交易可控性强、不需营业网点支持、利息收益相对稳定的特点,有效规避了小银行的市场竞争短板。并可使其通过对债券期限结构的合理配置,兼顾资产流动性需求。
二、我国银行业债券投资业务面临的风险
我国债券业务还处于新兴发展时期,风险管理体系并不健全,风险的控制更多依靠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债券发行人和市场参与者严格的准人限制这一行政审批手段。债券风险管理相对于业务发展尤为迟缓,更难以抵御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债券风险。
(一)风险投资策略不明确
我国大部分银行,特别是小银行。近年虽已展开了对债券市场的分析研究,但受专业人才缺乏、内外信息资源不足的影响,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多集中于单项业务或局部问题,缺乏系统性研究,不足以从全行视角出发为债券投资提供系统性的前瞻指导,未能对债券业务的发展方向、规模、种类、期限配置制定长期规划,致使银行债券业务缺乏市场定位,无法形成明确、持续的具体措施,影响了抵御市场波动的效果。尤其在当前经济金融市场波动较大,国家各项调控政策连续推出,对银行资产负债的配置提出较大挑战的情况下,银行的风险投资策略仍停留在相机决策的被动境地,凸现了市场、政策研究能力的薄弱。
(二)风险管理制度缺失
在业务规范上,多数银行还未建立起一整套能全面覆盖债券业务各风险环节的管理制度,未能针对债券业务特点制定操作性强的自营业务、业务、代持业务具体细则或业务流程;未健全债券投资业务有关的授权管理、授信管理、业务操作程序、计量分析、会计核算、绩效考核、检查监督等管理制度;未建立重大市场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和违规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的资金业务相关管理办法中,缺乏对债券投资业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压力风险测试的规定,特别是小银行对债券投资总体规模无明确限制,未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对债券投资业务的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控制。日常管理主要依靠管理货币市场业务的各项内部制度。而此类制度的内容亦多为各部门的职责规定,无可用于具体操作的风险量化指标,客观上难以在部门和岗位间形成有效制衡。削弱了债券投资管理的约束力。在投资决策上,银行主要依靠从业人员的经验判断,未形成以债券种类、期限、价格和市场利率等因素为基础综合评定的决策机制。上述制度的缺乏使债券业务的操作和风险控制更多体现为决策者的个人偏好,而难以保持持续、稳健的做法。此外,对账制度有欠缺。部分小银行虽在《资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对对账管理作出一些规定,但未细化对账业务操作流程,明确对账责任人,也未按照会计核算管理的基本要求逐日进行账实核对。资金中心与托管机构对账,通过台账与托管机构按面值对账,但无对账单。
(三)风险管理能力不高
一些银行的风险防范水平还较弱,虽有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监控债券风险,并开始逐渐引入市场风险计量模型、限额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等技术支持,但受人力不足、专业水平有限和工作不专职的影响,在实际监控中未能实现风险分析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变,没有建立市场风险资本分配机制,亦未在压力测试基础上制定出应急处置方案,制约了风险监控的效果。一些债券业务交易性明显的银行未能建立与自身交易性业务频繁相适应的止损制度,亦未依据业务总量、债券种类、期限等因素提取损失准备金,建立补偿机制。此外,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稽核审计空白。按照内控风险管理要求,银行涉及任何业务都应纳入监督管理范围。但部分银行稽核部门未对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业务制度建设、业务经营、风险管理等情况进行内部稽核检查:对反复套作的风险控制不够严格。金融机构通过购买债券进行质押式回购融入资金、再购买债券反复套作放大风险。当市场利率出现较大波动时,利率风险成倍增加,从而引发资金流动性风险。
(四)内部监督机制虚化
一是岗位设置交叉。债券业务岗位设置应按前台交易、风险控制、后台审核与清算的岗位进行业务操作。部分银行未定人定岗,分工不明确,交易人员既负责前台现券买卖、债券回购、资金拆借业务,又负责
后台复核,前后台未能按要求严格分离,存在混岗操作和“一手清”现象。二是风险管控不到位。部分银行未按银监会《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要求,设立专门的债券投资交易账户;资金中心未建立u盾、密码检查登记簿、印章使用登记簿,且印章使用责任不明确,密码更换无记录、不及时,保管不合规。三是短期逐利性较强。频繁的债券买卖在一些银行已成为日常现象。有的银行频繁通过出售、购回的形式让交易对手代持自身债券,借以推高债券利率,实现更高的债券收益率;有的银行频繁进行债券买卖,以获取价差收益。大量的交易使得一些银行1年的债券买人卖出总量高达其年末债券余额的30倍以上。四是债券业务风险管理在很多银行中长期处于边缘化地位。日常监督中,一些银行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未督促过高级管理层改进对债券业务的风险管理,亦未拟定出相关风险约束指标;稽核审计等风险管理部门未对债券业务进行过全面检查,也未提出过风险审计报告和风险管理意见、建议。
三、防控我国银行业债券投资业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市场风险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市场风险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授权授信办法。包括货币市场业务管理办法、货币市场业务操作规程等业务制度;制定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市场风险管理框架、市场风险止损办法等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市场风险审计制度等。在授权授信制度方面,制定各项业务品种的限额额度和风险敞口额度,明确授权流程和授权业务种类以及可以交易或投资的金融工具等,从制度上规避市场风险的发生。二是完善市场风险的管理流程、架构和信息反馈制度,明确银行内部各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市场风险的管理部门要定期写出交易类账户市值重估报告和市场风险分析报告,报告应采用纵向报送与横向传送相结合方式,纵向为向管理层报送,横向为向前台传送反馈,以更有利于市场风险的分析和控制。银行内部稽核部门要定期对市场风险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向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职责明确,分工明晰,使市场风险的管理更加具体,落到实处。三是制定银行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战略。中小银行要本着风险管理战略和全行经营战略一致性的原则,考虑自身市场风险承受度、风险识别控制能力、交易规模、复杂程度等因素。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和风险管理目标。在债券投资中,平衡收益与风险关系,主动采取措施回避市场风险,以减少或避免由于市场风险所引起的市值损失,同时要通过投资组合的多样化来分散风险。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制定合理的市场风险资本占用,避免盲目扩大投资,放大市场风险。四是构建市场风险管理模型,完善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检测和控制程序。根据《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划分银行类账户和交易类账户,构建债券组合管理,使用模型每日对交易类账户债券进行市值重估、在险价值分析、关键年期久期分析和收益率曲线分析等。定期进行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为市场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强化内控防范操作风险
一是增强审慎经营理念控制投资规模。在日常的债券业务操作中,准确解析货币政策趋向,及时把握投资机会,同时持有合理数量的债券,确保债券资产的流动性。银行债券投资业务要确保正常支付结算的前提下,结合自身资本实力、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各项业务之间的可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设定适当的债券投资业务总量控制目标。要密切关注宏观政策的变动及可能对债券投资市场产生的影响,严格债券滚动投资管理,合理确定债券投资放大倍数,严防因债券投资规模过大而引发的流动性风险;要根据风险承受能力。明确债券投资选取标准,合理确定债券投资组合,分析投资风险,跟踪监测风险变化,不定期进行压力测试并合理设立止损点。二是加强业务规范化管理。银行要建立债券投资业务授权管理制度、债券投资风险评价办法、风险预警和处理机制方面的制度及管理办法,同时按照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其他合规渠道进行债券投资。按规定办理托管手续。三是对重要岗位进行分离。对前台现券买卖、债券回购、资金拆借等业务要明确专人负责,后台复核人员与前台交易人员必须分离,做到权责清晰、相互监督,防止出现混岗和“一手清”现象,同时要明确专门的部门或风险控制人员负责的风险监控,加强计算机管理,实行分级授权和岗位约束,切实防范投资业务操作风险。四是强化内控制度执行力。债券投资业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操作人员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督促业务人员依法合规操作;规范会计核算,按要求设立专门的债券投资交易账户,加强日常对账工作,严格按会计权责发生制原则,及时准确核算债券投资业务,提足风险准备。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效力,使稽核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稽核监督的质量和频率,每年至少对市场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各个组成部分和环节的准确、可靠以及有效性进行一次独立的审计和评价,对违反内控制度的部门和个人严肃处理。五是银行要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风险管理水平。通过举办债券投资业务培训班、建立银行间货币市场业务定期分析制度等,帮助债券投资交易员及时了解宏观经济金融形势、掌握市场政策、信息和交易技巧,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和风险防控水平。
(三)细化债券投资业务的监管要求
篇12
2006年6月国资委了《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2006年7月,财政部选择美国萨班斯法案对中国在美上市企业生效的日子,发起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发起成立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导委员会”;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正式《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2009年11月,国资委关于印发《2010年度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模本)》的通知》。经过6年的摸索和试点工作,国资委于2012年12月《关于2013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所有中央企业正式全部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二、风险管理的定义与基本内容
(一)风险管理的定义
2006年6月国资委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指出,“本指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可见,企业风险管理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层面、各环节。其架构层次范围包括了董事会、管理层、业务部门、各级员工;其经营环节包括了战略制定、职能确认、具体业务等。每一架构层次都有风险管理的目标,每一经营环节都有风险管理的内容。风险管理基于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旨在识别一旦发生将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并把风险控制在风险容量以内,为企业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二)风险管理的内容
综合COSO的及其他文献的定义,笔者认为风险管理的内容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风险意识
风险意识培养的对象应涵盖股东、董事、管理层、普通员工各个层面。在企业正常经营时,风险防范意识往往不够,很容易认为防范风险过于繁琐,多此一举。而出现问题时,却又措手不及。把风险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深入到每一个层面,才能为风险防范政策的贯彻落实创造基础条件。
2、建立组织架构
风险管理意识的培养、措施的制定、监督和执行,都必须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才能保证落实到位。
首先,要真正落实依照《公司法》设立 “三会”, 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并能够严格按照“责、权、利”划分并执行工作。在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中,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选聘经理层来管理企业日常经营事务,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监事会对董事、经理层进行监督,董事会和监事会向股东大会负责。在投资型国有企业中,董事会与经理层的投资项目权限有所划分,属于经理层权限的投资项目,董事会表决往往成为象征性的程序,董事会对经理层行为的监督作用严重弱化,使得经理层的权力失去了有效的制衡、监督。授权与监督应分开执行,即使属于经理层权限的投资,董事会也应起到监督作用。同时,虽然名义上董事会和监事会都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两者地位平等,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监事会对董事和经理的监督作用往往形同虚设,工作处于被动状态,独立性无法保证,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制衡机制还有待健全。
其次,需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并强化其职能。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以及风险管理部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审计委员会及审计管理部虽可以作为风险管理组织的组成部分,但并不能全面的引领和实施风险管理工作。从董事会到管理层到各个部门也应有各自的风险管理任务。有必要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统筹和风险管理决策部门,设立风险管理部作为日常风险管理业务执行部门,制定风险管理政策、监督风险管理执行情况、进行风险提示和预警。
3、制定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流程应包括风险管理目标的设定、风险的事项的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五个步骤。对盈利性公司来说,经营目标不尽相同,但企业价值最大化是通用目标之一。因此,风险管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首要目标,同时实现社会效益。风险事项的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均围绕风险管理目标而提出、评价和操作。
4、建章立制
基于风险管理目标,应依据业务范围,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企业战略、投资、财务、法律事务、人力资源、销售、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各项专业性规章制度。通过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制定并执行的规章制度、程序和措施。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应注意权责明确、互相制衡。
5、监控与改进
事中监控与事后整改监控应紧密结合。风险管理部门应追踪及时了解各项风险情况,并依据客观情况调整评分及控制策略。同时,若发现风险,及时监督调整后,应落实整改情况,否则风险管理将会流于形式。如某上市公司在检查下属公司劳动合同关系时,发现未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提出下属公司进行整改。提出问题后,该企业未落实整改情况,直至下属公司人员两年后向上级反应问题。才发现这一问题其在两年前已要求整改。虽未涉及经济效益问题,但对上市公司信誉造成了不良影响。诸如此类的细节问题,若只监督风险不落实整改,将使监督流于形式。
三、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建立以流程为导向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探讨
(一)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特点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投资为主要业务,业务模式单一,涉及面广。业务模式单一是指投资活动是主要的业务活动,不涉及生产、销售、运营等业务单元;涉及面广指投资涉猎的范围较大,只要在企业战略范围内的业务都有所涉及,但每项投资业务的行业和具体内容又均不相同。因此,由于投资公司在业务模式的统一性,在设计国有投资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时,在体系设计时将流程作为导向。二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应以国家的战略方向为指导,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而非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基本业务流程
基本业务流程为战略制定、投资机会分析、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同时进行商务谈判)、项目决策、外部审批、商务谈判、项目运营、项目退出。
(三)建立以流程为导向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1、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文化中,使风险意识贯穿始终
国有企业的价值观是以国家战略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导向,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最大价值。在此基础上,风险管理必须以维护价值观为基础,即使有经济效益但可能产生不良社会反应的,也应视为风险。人是执行制度的主体,培养具有敏感的风险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贯穿一切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应通过宣传、培训等多种渠道得到企业员工的普遍认同和重视。
2、确定组织架构中各个主体的风险管理责任
战略制定阶段:操作主体主要是高层管理人员及董事会成员。其应站在国内外宏观经济背景,国家政策、企业发展定位等角度,确定战略投资方向,识别投资方向所面对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投资部门、财务部门、法律部门普通工作为这一阶段的风险识别及应对相互配合提供基本素材。
投资机会分析、可行性研究阶段:操作主体是投资部门工作人员,他们应对高层管理人员确定的战略投资方向有明确的认知,在选择项目时首先确保项目符合公司战略,在分析经济社会效益时,负责确认数据来源的真实性,注重实际调研,识别风险事项,提出应对措施。
初步审核阶段:操作主体中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是沟通高层管理人员战略导向与基层工作人员实际工作内容的桥梁,中层管理人员不仅应充分了解公司的战略导向,更应将战略导向准确传达到普通员工并指导和组织实施。投资部进行分析审核后,应将项目提交风险管理部审核,得到其确认后才能通过初步审核。
项目决策阶段:针对项目类别及投资额度,投资管理规定中应明确高层管理人员和董事会各自的权力范围内的决策事项,注重战略风险的识别和应对。项目决策阶段应附风险管理部或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
外部审批阶段:操作主体为投资部门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批内容、流程、权限、时间,并预估审批期间的政策和时间风险,准备好应对措施。
商务谈判阶段:具备投资、财务、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应全称参与。根据专业背景知识及侧重点,提出风险事项、进行评估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项目运营及项目退出阶段:由投资公司的企业管理部门负责监管投资企业运营状况,识别风险管理事项,及时根据宏观形势、公司战略、市场动态对所投资企业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与风险管理部共同提出风险应对方案,并对具有长期、较大、风险不可控的投资项目提出处置建议。
3、健全日常风险管理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除在投资项目业务流程中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外,还应在日常管理当中完善风险管理政策、目标和内容。各业务单元应做好初始信息搜集、风险事项识别、风险评价、应对措施等工作。
(1)初始信息搜集与风险识别。各个业务单元应根据业务内容提出可能出现的风险,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面对的风险主要有:战略风险方面,政策风险、国际化风险、并购重组风险、企业管控风险、公共关系风险、企业改制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合作伙伴风险;财务风险方面,现金流风险、财务成本风险、汇率利率风险;法律风险方面,重大决策法律风险、合规风险、合同管理风险、法律纠纷风险;运营风险方面,市场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监督投资企业风险、审计监察风险。
(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价,遵循长期短期、整体局部、定性定量结合的原则,既要固定时间评估如周、月、季度、年度评估,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突发事件紧急评估。既要评估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又要评估可能的风险收益或损失。企业在决策时,可选用多种方法综合使用,增加决策的科学性。
篇13
整体组织管理架构上,由金融控股公司下辖各类附属公司是主流模式,也有部分金融集团以统一法人兼营多种金融业务并通过个别子公司补充。从本文考察的十余家国际金融集团来看,绝大多数都通过母公司为控股公司下辖附属公司的架构来构建管理体系,汇丰、花旗、富国银行、日本的三家金融集团等都是,即使在区域上非常重视分支行架构的美国银行,也采用了较为复杂的多层级的控股架构。
采用金融控股集团的模式既与所属国监管法规有关系,也与风险隔离选择有关。一体化的法人加分支行模式作为基本框架,有助于集团化效应的增强,但是在风险隔离,尤其是下辖较为复杂的多元化经营格局,难于构建有效的跨行业、跨国家、跨地区的防火墙体系。这也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监管要求金融集团混业经营的同时,需构筑相对隔离的控股公司架构,来防止跨行业风险的渗透。很显然,以商业银行作为母体的金融集团架构中,下辖证券、租赁、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附属公司,要构筑有效的跨行业防火墙体系的难度加大,对于监管当局的有效监管的难度也大大提升。
英国的大型金融集团通常是以控股公司为基础构成的。汇丰集团是由汇丰控股公司及其附属机构组成。汇丰控股作为集团总部,是其附属公司的股本持有者,其控股架构有较为复杂的层级特点,一些核心附属公司往往是经过多层级控股而形成。根据汇丰控股董事会的授权,集团管理委员会负责集团的管理和日常运作。汇丰控股并不向任何附属公司提供核心融资,也不在其权限内从事任何银行业务。从地理区域来看,汇丰集团是地区银行构成的一个网络且以本地公司化银行实体为主要载体。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是一家以英国为基地的控股公司,它有两个主要的子公司,即苏格兰皇家银行和西敏寺银行。
美国的大型金融集团普遍以金融控股公司做母体并且下辖附属公司形成。花旗集团是由其母公司花旗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形成的多元化金融集团体系,该公司直接控股花旗公司和花旗控股公司。美国银行是一家银行控股公司和金融控股公司,通过其子公司或联属公司提供多元化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服务和产品。其母体公司控股了美林有限公司和NB控股公司,然后再由两大公司分别控股下辖承载具体金融业务的附属公司。富国银行是根据特拉华州法和《1956年银行控股公司法》组建的金融和银行控股的公司,该公司通过其子公司和联属公司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但以零售业务为主,批发银行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为辅。JP摩根大通也是根据特拉华州法组建的金融控股公司,该公司的主要银行子公司有摩根大通银行和美国大通银行。
日本的大型金融集团普遍是金融控股公司为母体的架构。包括日本瑞穗、三菱日联、三井住友都是如此。例如,三菱日联集团总部是控股公司,下辖各类子公司,包括三菱日联银行、三菱日联证券控股公司、三菱日联融资租赁公司、三菱日联信托与银行公司、三菱日联NICOS公司等。
以投行或商业银行为母体的金融集团公司的典型代表是德意志银行和加拿大皇家银行,它们没有构造专门的控股公司作为母体。德意志银行是以投资银行为母体构建的集团化经营体系,其母体直接从事投资银行、公司与零售银行以及资产、财务管理等业务,同时该母体在全球有多种多样的附属公司从事各类金融服务。加拿大皇家银行是以银行为母体并下辖子公司而形成的金融集团,其直接控制的主要子公司包括皇家银行按揭公司、RBC资本信托、RBC多米尼证券有限公司、加拿大皇家信托公司、还价信托公司、皇家银行控股公司、加拿大皇家银行金融公司、RBC投资管理(亚洲)有限公司、RBC资本市场(日本)有限公司等等。
业务管理体系突出条线管理兼顾地区管理属性
大型国际金融集团在纵向业务管理体系上,突出条线特点的事业部或准事业部制最为流行。事业部或准事业部制与分支行制虽然没有绝对的优劣,但是围绕高效服务客户的中心,传统的总分支行体制已经重视汲取事业部条线运作相对高效率的特点;事业部制则因客户需求的综合化、多元化和复杂化需要广泛吸纳分支行制的某些优点,加上国际性银行因其活动范围的广泛,需要按照地区或国家设置机构,使得产品线和区域线主管的分工和协调合作也不得不共同强化。
花旗的业务管理体系由三大板块构成。一是花旗公司的集团消费者金融业务(含零售银行业务、花旗品牌卡、花旗按揭和商务金融业务)和集团机构客户业务(含证券和银行业务,如投资银行、债务和股本市场、融资、私人股本、对冲基金、不动产、结构性产品、私人银行、股本和固定收益研究;交易服务,如资金和贸易解决方案、证券和基金服务);二是花旗控股的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本地消费者融资和特殊资产池;三是其他(含资金、运营与技术、全球人力资源职能和其他公司支出、非连续的运营等)。花旗集团的业务体系还有较强的区域色彩,如花旗有限公司下辖的地区消费者业务分为北美、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拉美以及亚洲四大区域。
汇丰拥有包含环球业务、地区及环球部门的矩阵管理体系。汇丰集团业务管理上分为四大板块:零售银行和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策划、经济业务、制订寿险等);工商业务(含企业融资、资本市场和证券服务等);环球银行和资本市场(含企业融资、资本市场和证券服务);环球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经纪业务、另类投资等)。这四大业务一般都有存款、账户服务、资金管理等服务。环球业务负责在集团内开拓、实施及管理业务计划,同各地区在集团战略范围内制订自身策略,负责发出有关这些业务的规划指引,对其利润及亏损负责,并管理属下员工。汇丰集团跨越85个国家和地区,在地域上也有六大区域划分的概念,即欧洲、香港、亚太区、中东与北非、北美和拉美。地区负责落实执行环球业务所制订的业务策略。环球部门(如汇丰科技及服务等)负责支援并配合落实有关策略。
JP摩根大通集团业务管理分为消费者业务和批发业务两大板块。消费者业务包括消费者和社区金融,具体分为消费者与商务金融、按揭银行、银行卡和商务服务与汽车金融等。批发业务分为公司与投资银行(具体包括投资银行、资金服务与借贷,以及固定收益市场、股本市场、证券服务、信用调整与其他等市场或投资者服务)、商务金融(中型市场金融、商务项目借贷、公司客户金融、不动产金融等)和资产管理(私人银行、投资管理等)。这次重组将零售金融服务、卡服务和汽车金融业务整合形成一个业务条线,即消费者与社区金融服务(CCB);投资银行和资金、证券服务条线整合为统一的业务条线,即公司与投资银行(CIB)。商务金融与资产管理则未受上述整合的影响。
富国银行业务管理架构上分为三大领域,即社区银行、批发银行与财富、经纪与退休金管理。社区银行是向消费者和小企业提供一系列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通过附属机构向零售客户、证券经纪提供投资管理和其他服务。批发银行是提供一系列的商业银行、公司、资本市场、现金管理和不动产金融产品与服务,有传统的商业贷款与信用服务、信用证、资产为基础的借贷、设备租赁、国际贸易融资、贸易融资、托收服务、外汇交易服务、资金管理、投资管理、机构固定收益销售、利率、商品和股权风险管理等等。财富、经纪与退休服务是向客户提供一系列的金融顾问服务,包括提供丰富和高附加值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财务规划、私人银行、信用、投资管理和信托等。
日本瑞穗金融集团业务包括三大板块,即全球公司银行业务、全球零售银行业务、全球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全球公司银行业务旗下主要有瑞穗实业银行和瑞穗证券;全球零售银行业务包括瑞穗银行、瑞穗投资者证券业务和信用卡业务等;全球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包括瑞穗信托、瑞穗资产管理、私人财富管理和托管业务等。作为瑞穗金融集团的核心子公司之一,日本瑞穗实业银行管理架构中有专门的利润单元,旗下有具体的业务单元,包括:(1)公司(大公司)银行单元;(2)公司银行单元下辖公司银行协调部等等;(3)金融机构与公共机构业务单元(下辖金融机构与公共部门业务协调部);(4)国际银行单元;(5)投资银行单元;(6)资产管理单元。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总部内设职能包括零售业务、公司银行业务、信托资产业务、环球业务、环球市场业务。一是零售业务总部,含零售业务规划部、零售分支机构管理部、零售业务发展部、私人银行部、零售业务促进规划部和零售信托业务规划部;二是公司银行业务总部,内设公司业务规划部、信托业务规划部、公司与投资银行业务规划部、公司业务发展部;三是信托资产业务总部,含资产管理和行政管理规划部;四是环球业务总部,内设环球规划部、环球风险管理部、美国控股部、EMEA集团战略部;五是环球市场业务总部,内设环球市场规划部。
立足管理效率和成本控制并梳理整合总部职能
自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盈利和成本控制压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呼唤效率,资产和机构规模日益庞大的大型金融集团高度重视组织管理体系的检视,立足效率和成本优化来梳理和整合总部管理职能。适当精简总部职能,完善板块化或单元化的职能体系颇为流行。
汇丰集团2012年年报重申继续简化汇丰架构。2011年5月汇丰推出的四项计划继续取得进展,这四项计划旨在简化汇丰的架构,使集团更易于管理和监控。该四项计划包括:落实一致的业务模式;重整环球部门;重整营运程序;精简资讯科技系统。在组织管理体系方面:组建“8×8”架构,即集团行政总裁与前线职员之间最多设立8层架构,扩大掌控范围(每名经理可有8名下属);四大环球业务,设有目标业务与营运模式,因已经终止经营非策略性业务,可以集中组织资源;11个环球部门,管理环球资源,更易于执行全球掌控。并在目前用以评估集团业务的五项策略评估准则(国际联系、经济发展、盈利能力、成本效益及流动资金)之上,增加了第六方面的考虑,即要求就金融犯罪制订环球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评估现有及新增客户关系和活动。
瑞士信贷集团在总部的管理职能方面组建了由首席财务官、总法律顾问、首席风险官、首席信息官和智力、品牌、信息传媒首席官等牵头的五大主要职能体系,此外还有机构统一协作和公共政策职能。首席财务官下辖包括公司发展、公司不动产与服务、绩效管理、财务会计、集团保险、集团财务计划与分析、投资者关系、新业务、运营、产品控制、税务和资金等16个职能领域。总法律顾问下辖职能领域有法律和合规。首席风险官下辖领域包括战略风险管理、信贷风险管理、风险分析和报告、操作风险监控活动。首席信息官下辖领域包含技术支持以促进执行和产品的传递、设计新技术系统与平台以满足业务和服务需要。智力、品牌和信息传媒首席官,其职能包含人力资源、公司资讯、公司品牌和广告等构成。
日本瑞穗金融集团重视整合业务条线之外的职能体系。构建大部门附属的小部门的体制,其有关职能总部包括:内部审计总部、战略规划总部(包含公司规划部、公司资讯部和行政管理部)、内部控制与会计总部(包含财务规划部、会计部、投资者关系部)、风险管理总部(包含风险管理部和信用风险管理部)、人力资源总部(内设集团人力资源部)、IT与系统总部(包含IT、系统规划部和运营规划部)、合规总部(内设合规与法律事务部)等。
三井住友银行作为三井住友集团的核心公司,其内部组织体系包括六大单元体系。(1)资金单元;(2)投资银行单元;(3)公司服务单元;(4)合规单元,含综合事务部及其附属的融资产品合规部、融资犯罪预防部、国际合规部、法律部;(5)公司行政单元;(6)风险管理单元,含公司风险管理部及其附属的公司管理系统部、信用与投资规划部及其附属的信用组合管理部。
法人化和外设外包可分离职能来降低管理成本
成本领先是企业竞争三大基本战略之一,成本控制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管理课题,由此大型金融集团可分离性职能的分设、外包和法人化成为一种趋势。大型金融集团总部往往处于人力、运营、管理成本极为高昂的大都市中心,为了有效降低运营和管理成本,各金融集团纷纷将可分离的操作型职能选在成本相对较低城市,即使在总部必需的一些支持职能也努力将其相关人员设置在远离高成本总部大楼的郊区。还有的则在全球范围考虑人力、技术和管理成本等因素,将一些可分离的业务中心设置于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有的将可分离的业务或服务通过专门化的非银行子公司来承载,如数据服务公司、呼叫服务公司等;有的甚至将这些业务或运营外包给专业化的机构,例如金融软件开发、金融数据处理、支付清算的部分环节、自动柜员机服务、票据整理、缩微和仓储、信用卡业务、现金运营与处理、客户服务中心(呼叫中心)等。
花旗集团服务外包。花旗早在2009年就开始将部分面向美国区域客户的投资服务外包给外部顾问公司,并将数百名员工转移到新的工作岗位,根据该计划花旗集团每将一名客户带给独立顾问公司,后者都向该集团支付一定费用。花旗银行近年来在IT技术部分外包问题上做了大量的探索,同时也推动法人化的花旗技术服务公司的设立,例如早2002年8月花旗集团旗下的花旗银行在上海成立了附属子公司——花旗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其目标是通过提供软件开发和相关技术服务支持花旗集团全球业务的发展。
汇丰在全球设置技术服务公司。如早在2002年便设立了汇丰数据处理(上海)有限公司,后演变为汇丰技术服务(中国)有限公司。汇丰银行将呼叫中心设立为独立的公司来降低成本运作,例如在中国成立了汇丰环球客户服务(广东)有限公司。
风险管理独立性兼顾具体领域风险管理一体化
众多事实证明即便是大型国际金融集团,如果没有有效的风险控制,盲目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更容易招致危机。大型金融集团普遍重视风险管理,几乎所有金融集团的董事会均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将对信用风险管理视为其核心内容,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的同时高度关注其职能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加强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重视在业务条线、地区、一些重点产品领域设置专门化的风险管理职能,同时通过一体化风险职能条线的报告机制确保风险管理的相对独立性。在金融集团总部风险管理职能体系中,董事会风险委员会、首席风险官(或风险总监)、风险管理会议以及专门而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等体制机制普遍受到关注。信贷风险是大型金融集团最为关注的风险类别,多数将信贷管理职能融入到风险管理职能体系中,也有部分金融集团将两者并行起来。在以控股公司为母体的架构中具体的信贷管理职能(如信贷审批、信贷调查、客户评级评估等)多数不再体现在总部职能中,而在区域性或承载核心业务体系的子公司。
花旗集团董事会下设有风险管理与财务委员会。花旗针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通过业务、地区和重要产品三条路径来管理。花旗集团的每一个业务总部都有一位业务首席风险官(Business Chief Risk Officer),是风险决策关键点,负责风险限额和批准业务交易。还有地区首席风险官(Regional Chief Risk Officers),他们分别由花旗亚洲、花旗EMEA,花旗拉丁美洲聘任,负责在其区域内的所有风险,是地区业务主管和当地监管机构就风险事宜的基本联系人。另外还设置了产品首席风险官(Product Chief Risk Officers),其职责是负责管理那些对花旗极为重要的领域的产品风险,例如不动产和结构性市场以及重要的信贷。
信贷风险是花旗面对的最重要的风险,花旗有一套管理所有业务信用风险的成熟架构,这包括界定风险偏好、信用限制、信贷政策,既有业务条线也有公司层面的。在花旗的各层级机构和业务条线中各个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也有独立的风险主管,所有风险主管都向首席风险官报告,受首席风险官的管理。花旗中国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评估花旗中国的全面风险状况,为制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战略政策提供参考,并监督相关战略及政策的执行。首席风险官在高级管理层面总管花旗中国所有信贷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职能。风控董事审批超越首席风险官权限的事宜。花旗中国首席风险官下设的风险管理部设置了五个主要的风险管理分部门:信贷审查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个人银行风险管理部、市场风险管理部、企业营运风险部。其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主要以客户类别划分,各风险部门分别设立部门主管,负责拟定所辖部门的风险管理策略及工作计划,牵头制定/更新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监督其实施。可见,花旗中国的风险管理架构将信贷审查纳入到风险管理体系中。
汇丰集团总部设有风险管理部门。其风险管理架构中,突出董事会、集团风险管理委员会、金融系统风险防护委员会、集团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会议、集团管理委员会环球标准督导会议、环球风险管理委员会以及负责风险相关事宜及环球业务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附属公司董事会下属委员会等机制的作用。集团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会议(Risk Management Meeting)负责拟定高层次的集团风险政策、执行被授予的风险管理权限、监督风险偏好和控制的实施、监测各类风险并决定适当的缓释措施、促进风险管理的集团相互支持文化。环球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支援风险管理会议及集团风险管理总监,为环球风险管理部提供策略方向,制定工作的优先次序及监督有关工作、监督环球风险管理部采取一贯的方式承担风险方面的责任以及采取减轻风险措施。
汇丰集团对信贷风险实施高度集中管理体制。环球风险管理部负责进行独立信贷监控, 下设信贷风险管理部(另有一个与信贷相关的收账部)。董事会授予汇丰控股有限公司若干人员信贷审批权限;董事会也对附属公司的若干人员授予信贷审批权限。每个附属公司的风险管理总监均向当地行政总裁汇报与信贷相关的问题,也同样须向环球风险管理部的集团风险管理总监汇报。信贷风险管理部职责主要有:制定集团的信贷政策;向营运公司发出指引;独立审查及客观评估风险;监督集团内各组合的表现及管理;控制源自实体、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及非纯粹持有作为交易用途的债券的风险;制订大额信贷风险的集团政策;控制跨境风险承担;贯彻执行及建立风险评级架构和制度;向风险管理会议、集团风险管理委员会及董事会汇报高风险组合、风险集中等情况;代表汇丰控股就相关事宜与监管机构、评级机构等接触。
美国银行的环球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是由首席风险官领导。首席风险官领导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并独立于公司的业务条线和企业的其他控制职能,在发展和推行风险管理举措方面保持充分的自主性。首席风险官直接向行政总裁汇报。美国银行环球风险管理部由企业风险团队(Enterprise risk team)和独立的业务风险团队(Independent risk team)两类团队组成,他们均向首席风险官汇报,并独立于业务和企业控制职能。企业风险团队负责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政策、计划、标准,以企业层面的风险监测、督察等工作。业务风险团队负责其所在业务条线有关风险政策、限额、标准、控制、度量等等。
加拿大皇家银行总部设有风险管理总部(Group Risk Management ,GRM)。董事会下设有风险委员会,集团执行与集团风险委员会及高级管理风险委员向董事会及其风险委员会汇报。首席风险官和风险管理总部负责促进集团风险文化、监管有关风险偏好的风险架构、维持公司范围的识别、计量、控制和报告重要风险的行动。风险管理委员会(由风险总监负责)向董事会风险委员会进行汇报,银行经营平台的各业务线也有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在风险管理部门中设有风险评估部、市场风险管理部、操作风险管理部、合规部等专业风险管理部门,集中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
德意志银行总部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整个集团的风险,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在风险管理委员会之下,设有具体执行各项任务的附属委员会。同时,在银行组织内部,设有首席风险官,下设首席信用风险官、首席市场风险官和首席操作风险官,使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得到统一的管理。德意志银行全球风险管理与集团职能部门是各自独立的,各个区域和职能部门都设有信用风险官、市场风险官和操作风险官,直接向集团首席风险官进行汇报。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下设信贷风险管理部、操作风险管理部、市场风险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