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医学科研服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学科研服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医学科研服务

篇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medical information services by studying the document type of clinical medical thesis. Methods:18778 pieces of writing of Guilin and Liuzhou and nanning Guangxi in CBM and Core Journals from 2006-2015 were analyzed by chisquare test.Results :The local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papers are mainly base the analytical literature(χ2=22.7,P

Key Words: Document type; Descriptive literature; Analytical literature; Clinical medicine; Scientific research

临床医学论文是研究疾病发生、病理及转归的总结。大多属于临床应用研究。常分为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1-3]。尽管文献类型因素只是文献标引的辅助标准,但对读者选择和利用文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该文论文分类是基于CBM数据库的临床论文分类方法。即按期刊栏目将临床医学文献分为综述、讲座、译文、病历报告、临床实验、随机对照实验、Meta分析及多中心研究等八类[5]。文献类型分布的统计是本地临床科研现状和走向的一组重要数据信息。开展对临床医学论文类型的比较分析,则对医学院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掌握本地临床科研特征,做好信息服务及科研服务有着积极的意义。

该文以该校校园网数据库CBM本地版为检索工具,以2006―2015年间桂林、柳州和南宁三发表的临床医学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将这些论文按其写作特点再归类为描述性论文、分析性论文及其他类论文名下。计数并统计分析。试图从这个角度为临床科研创新提供信息服务。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桂林医学院校园网数据库CBM本地版收录的2006―2015年间作者单位为桂林、柳州和南宁的临床类核心期刊论文为统计源。

1.2 方法

1.2.1 检索策略

应用CBM本地版的高级检索路径构建基本检索式:(桂林or柳州or南宁)[作者单位]and2006-2015[年代]and(综述or讲座or译文or病例报告or临床实验or随机对照实验or Meta分析or多中心研究)[文献类型]。再分别选择第一作者为桂林或柳州或南宁医疗单位的核心期刊论文18 778篇。

1.2.2 文献整理

将检索出的18 778篇文献分别归组到描述性论文、分析性论文及其他类论文三类。分析类论文含临床实验、随机对照实验、及多中心研究,描述性论文含综述、病历报告,其他类论文含讲座、译文、及Meta分析。然后分组进行χ2检验。多中心研究是由多位研究者按同一试验方案在不同地点和单位同时进行的临床试验,划归在分析性论文类,综述划归描述性论文是其为对某一专题的综合描述[6]。

2 结果

共整理出表1~表6。该文设置表1是为了比较桂林论文数量在广西主要城市之间的地位。其余表格重点分析桂林论文的分组比较的具体情况。

3 讨论

3.1 临床医学科研论文类型的一般概况

表1显示,2006―2015年间,桂林临床医学科研论文数量总体介于南宁和柳州之间。较南宁少,较柳州多,属于中游水平(χ2= 45.07,P

2006―2015年间,桂林临床医学研究文献大致情况是分析性论文占67%,描述性论文占31%,其他论文占百分比不足2%(见表2)。在2010―2015年间,分析性论文比2006―2010年间的分析性论文增加了10%,描述性论文则降低了10%。(表3,χ2=22.7,P

分析性研究论文一般具有目的、方法、材料、结果及结论等结构要素。可较直观反映临床科研成果,体现科研水平和价值以及科研工作者的严谨科学态度。分析类文献数量大,所占比例高,除了有临床学科的应用研究性质因素外,尚与其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率大有关。有研究认为[7],分析类文献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率为80.22%,为所有类型文献之最。分析类文献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参考价值大,是能够产生较高下载和较高被引的文献类型[8]。另一方面,应该认识到不同文献类型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中有各自作用,应注意体现不同的文献类型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服务中应有的功能。

3.2 临床?验论文在分析性论文中所占比例大

无论在2006―2010年间,还是在2011―2015年间临床试验类论文数量均大于随机对照实验的文献(表4,χ2=10.02,P

3.3 描述性论文类型以综述文献为主

综述有增加的趋势。2006―2010年间综述类文献占68%,而在2011―2015年间综述占75%(表5,χ2=6.7,P

3.4 其他文献类型变化

篇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how a medical school library to supply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related data were processed, analysed and transformed. Result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and mordern medic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formations showed that the semantide pattern and service style had been changed to humanbased, specializationbased, and inpiduationbased services. Conclusion Libraries of medical schools should supply the information services which possess uptodate, systemic, practical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apidgrowth development in medic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KEY WORDS] Medicine; Library; Teaching; Research; Information

在我国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促进了医学教学和科研水平的迅速提升。随着研究项目的大量增加,教学研究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大量出现,使医学教育模式和医学科学研究模式产生了深刻地变革。在传统的医学学科不断增加新内涵的同时,新的学科又不断涌现,这对医学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学院校图书馆能够提供具有时效性、系统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信息服务,以满足医学教学和科研快速发展的需求,满足医学信息日趋综合、专业和个性化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和科研水平的快速提高[1~4]。本文对医学院校图书馆如何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支持服务,进行了初步探讨。

1 传统和现代医学教学与科研信息资料的特点

医学院校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提供的传统服务主要体现在围绕着教学和科研活动来收集、整理和传递文献信息,并根据教学研究人员的需求以外借、阅览和咨询等形式提供服务,这些服务构成了医学院校图书馆传统的主要信息服务内容。

传统的医学教学信息资料包括:教科书、教学辅导书、试题集、专著或参考书、图谱、教学研究论文、教学大纲、教学文件政策和法规、音像资料等。传统的医学科学研究的信息资料包括:科研论文、综述、专著、摘要、会议录、索引、目录和书目、专利信息、科研文件、政策和法规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院校图书馆可以将与教研人员有关的教学和科研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转化并传递给教学科研工作者,使其能随时跟踪与其教学和科研密切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和动态信息。

传统的医学教学和研究信息资料绝大多数以纸作为载体。现代医学教学和科研信息资料在传统的信息资料基础上,发展了大量的电子载体信息资料。目前,由于经费等原因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图书馆的传统医学教学和研究信息资料(印刷型)在逐渐减少,而现代医学教学和科研信息资料(电子型)则呈逐渐增多的趋势。

2 现代医学教学与科研信息服务支持系统

现代医学教学和科研信息服务支持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2.1 软件系统

(1)学科信息:包括科研方向,人员组成,学科历史,成果,研究生情况等。

(2) 项目组信息:包括科研方向,人员组成,科研项目,(如文献[5~8]),出版著作,专利,获奖等。

(3) 专家信息:包括一般个人资料,研究方向,科研项目,,出版著作,获奖,专利等。

(4) 辅助人员信息:包括一般个人资料,科研项目,,出版著作,技术特长等。

(5) 国内外研究情况: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历史和最新的研究进展。

(6) 信息管理系统:为信息服务支持系统的信息保存、使用和管理的软件系统。

(7) 反馈机制:为信息服务支持系统的管理者与使用者的互动机制。

(8) 数字图书馆:以电子版形式储存的教学与科研信息资料。

(9) 传统的教学科研资料:为该学科保存的印刷版教学和科研资料。

2.2 硬件系统

(1) 信息人员:在开展为医学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支持服务的工作中,信息人员能根据教学和科研人员的课题,从查新、定题、课题研究、成果鉴定、等环节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一系列的信息支持服务,利用自己长期的专业服务经验,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2) 计算机设备:用于电子版资料的保存、计算和管理等。

(3) 网络设备:用于上网查新和交流等。

(4) 多媒体设备:用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和开发。

3 服务理念与做法

医学院校图书馆的信息人员要真正参与到教学和科研的信息支持服务工作中,就要不断更新信息支持服务理念,开拓新的服务范围,加大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改进服务方式。要大力开展以主动性、研究性、动态性为特征的信息支持服务,信息支持的服务方式要向人性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转变,为广大教研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信息人员要尽快转型为教学与科研专业信息需求的专家,努力使图书馆能够发挥信息蓄水池功能,真正成为广大教学和科研人员的信息之家。

3.1 人性化服务

日本图书馆界对人性化服务的理解就是用户至上,一切为了用户[9]。我国张意柳等[10]的理解就是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为取向,以充满人文关怀,体现美与和谐的方式来开展信息服务活动。这都准确地表达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简而言之就是以人为本。

3.2 专业化服务

这是医学院校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医学院校的教学研究人员所进行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其信息特点为专业信息需求量大,需要深层次服务。图书馆的信息人员应深入相关的学科和专业,了解这些学科和专业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对相关信息进行研究,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筛选、整合、编辑、转化等专业技术操作,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开发,实现信息增殖。图书馆利用其丰富的信息资料资源,反应快速的专业信息服务人员及其长期的专业服务经验,为广大教研人员提供信息量大、密集度高、准确、可靠、实用的国内外最新学术研究动态和前沿信息,并大大提高医学图书馆专业信息支持服务的质量。

3.3 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信息的个性化定制服务,通过对用户基本特征的分析和历史纪录的挖掘,来主动推荐信息以完成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对查询请求进行智能分析,利用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方法,预测用户可能需要的信息并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与组织,推荐可用于决策支持和科学研究的具有个性化知识信息的服务模式。

在实现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利用和调动图书馆信息人员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其专业水准和充分了解用户需求,以专业的眼光与方法针对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以灵活的服务方式,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解决,确保真正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开展为医学教学与科研需求的信息服务,为一线的教学和科研人员提供信息支持,可为教学和科研人员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每一位信息服务人员必须真正参与到教学和科研中,成为教学和科研人员的伙伴和向导。医学院校图书馆只有积极开展信息支持服务,才能显现出其在教学和科研上的重要支持作用,利用信息服务架起图书馆与教研人员的桥梁,从而有力地推动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安平. 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创新[J]. 情报资料工作, 2005(4):9294.

[2]罗岚. 高校图书馆参与教学科研开展专业化服务的研究[J]. 现代情报, 2006(8):185187.

[3]余东风. 高校图书馆专业化服务与学科馆员[J]. 图书馆论坛, 2007,27(3):117119.

[4]廉立军,黄晓鹂. 关于建立高校科研辅助支持系统及科研信息保障体系的思考[J]. 现代情报, 2005(12):1217.

[5]邵旭建,吕雯清,大谷修,等. 膈淋巴管发育及其与腹腔直接通连的过程[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2,38(1):19.

[6]吕雯清,邵旭建. 淋巴管形态学研究技术进展[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2,38(1):8182.

[7]谢方民,程园园,邵旭建. 淋巴管内皮细胞培养技术的改进[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5,41(2):154157.

[8]邵旭建,张国杰,刘志才,等. 硅橡胶塑化标本制作技术介绍[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5,41(1):7879.

篇3

一个好的合格的图书馆,首先具备的是造就一支思想素质好、具有开拓能力创新精神、业务精良、甘心奉献爱岗敬业、为他人做嫁衣的复合型馆员队伍。这就要求馆员应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是搞好为医疗、科研、教学、医院发展、业务创新提供业务技术服务的前提,馆员不再是书刊资料的采购、保管者,也不再是任何人员都可能胜任的岗位。应造就一支具有创造思维,开拓进取精神、精通资料情报知识、有一定外语水平、具备医学知识、掌握信息电子技术,并能进行信息决策及反应能力、情报调研能力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专门人才。主管领导部门应有计划地对官员技术培养和新官员的引进,像对待临床医技人员一样是医院发展不可缺的一个部门。总认为图书馆岗位是任何人都可胜任的领导决不是有发展眼光的领导。把图书情报这个阵地等同于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一样纳入整体发展管理之下。医院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决离不开图书资料、网络信息的发展与应用。

2 官员应不断深入临床与医疗技术人员交朋友

一位合格的爱岗敬业的馆员不断地深入临床与医务工作者交朋友,时刻了解医疗发展水平重点科室、重点专业、医疗骨干学科带头人以及医院决策者等他们对专业资料的需求、提供主动服务。为此就应该充分利用本馆所藏各类医学文献资料并通过网络系统掌握国内外急需要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获得最新医学知识和诊疗技术。根据本原特征及临床科室专业不同、各级医务人员水平分专业分门类进行有关资料的分类并加工,以解决他们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使他们少走弯路多出成果。这就要求医学图书馆不但有足够的馆藏、并有专业特征。医学模式地转变各学科交叉渗透和相互依存、就要求医学图书馆不但有专业特色的医学文献、检索工具、同时兼顾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订阅。做到馆藏资料是立体交叉多维装态。馆员的主要任务是摘录、编译、分类、汇总各种专业有关医学新信息、新文献。科研的新进展,分门别类地送到各专业医疗人员及不同专业学科带头人手中。

3 参与医学科研发挥主力军作用

馆员参与医学课题的科研工作是当代医学图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医疗任务重时间紧。尤其医疗骨干和科学带头人除临床医疗外,还负担科研和教学任务。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及时全面地提供有关文献跟踪服务,专题信息相结合的参与型服务。直接参与课题研究调动馆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研究人员共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一个新课题的立项需参考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确定其研究价值,应用前景、他人是否已有研究结果如何,有什么难题都是图书馆工作者应该提供有关信息。馆员参与科研不但减轻临床工作者的负担也大大缩短搜集文献的时间,围绕科研课题内容全方位地跟踪相关文献。医疗科研与馆员均得到业务水平的提高及成果的获得,真正做到双赢。

4 为患者服务改善医患关系同样是医学图书馆的一项业务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变革,也促使医学图书馆的功能走向多样化和综合化。由一味追求为临床医疗、科研、教学服务而兼顾为患者服务。精湛的医疗服务、疾病的救治必须有患者积极配合。帮着患者治疗疾病、康复体制除医务人员辛苦劳勤外,图书馆提供对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科普阅物是不可缺少的。“阅读疗法”国内外已有悠久的历史。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文献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引导患者自我充实、自我提高、自我教育、从而达到自我调节。患者通过阅读有关文献可提高法制观念和服务理念。医疗纠纷往往因患者及家属缺乏医疗知识只顾自己的感情发泄而忽视现有法律和疾病的发展规律而造成。提高患者法律意识、维持患者合法权利积极配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障。各个医院这方面仍然做的较差,可以说还是个空白。医学图书馆为临床医疗、科研、教学服务形式是多样的真正做到也是不易之事。

篇4

学报;学科建设;关系

地方高校学报是省(或地级市)属高校所主办的学报,是展示高校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的窗口,为高校学科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1].学科建设包含学科方向、学科基地、学术成果、学科队伍、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学术环境建设等内容[2].学科建设与学报发展之间是协同发展的关系[3-4].增强高校学报服务意识,不但有助于高校的学科建设,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下面就以《许昌学院学报》为例来进行分析讨论.

1高校学报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推动作用[5]

高校学报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1巩固优势学科

学报借助优势学科能够扩大高校学报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提高学术质量;而借助学报这一平台,各院系的学术研究能得到拓展、提升,优势学科的地位能够得到巩固和加强.

1.2培育新兴学科

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相比,研究起步晚,目前还不易被人所认知和接受.高校学报需专门开辟专栏,为相关研究人员刊登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提供机会,从而助推新兴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1.3培养学科人才

高校学报在培养学科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只有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职称和学历均衡的科研队伍梯队,那么学科建设才能持续提高和发展.

1.4积极宣传科研成果

高校学报刊登高水平论文,不仅是一个宣传、交流、转化科研成果的过程,而且还有利于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

2我校学科建设的特色化

地方院校可以依托当地独有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特色,开设与之相对应的特色学科,学报在此基础上设立特色栏目.同时学报可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主动引导学术研究发展方向,形成学科特色.如设置栏目和选题策划时,学报尽量向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倾斜,以扶持本校的特色学科建设.近年来,许昌学院正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在将要更名为河南理工学院,并确定以理工科为发展方向的大背景下,许昌学院的学科建设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许昌学院的院系设置和学科建设都是围绕许昌市当地的历史文化与经济建设展开的.许昌古称颍川郡,是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花木之都,人造金刚石、发制品、电气电力装备、食品等工业发达,所以学校设有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电气(机电)工程学院、新材料与能源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等院系,并建立了许多重点专业和优势学科.相应的,许昌学院学报设有颍川学人、魏晋史研究和钧瓷文化研究、电子与机械制造、化学化工与材料、食品加工、地方资源等特色栏目.

3《许昌学院学报》推进学科建设的途径

高校学科建设有助于学报整体质量的提升,为学报的特色化和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而高校学报只有依托学科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6].

3.1加快学报数字化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学报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桥梁.学报应适应数字化传播的新趋势,加大学报数字平台建设力度.学报在封二开设“颍川学人”栏目、封三刊载学科建设成果的同时,积极引进网络投稿系统和数字化出版系统,充分利用学报网络平台,扩大对学科建设的宣传介绍;并通过优先出版的形式,使本校优质专业论文快速发表并传播出去.王丽婷认为学报可以开设“行业—学术信息通报”专栏,紧跟学校科研项目进展,广泛传播学校的学科建设,扩大学科的影响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7].所以学报就应该充分利用QQ群、微信等新媒体,积极向本校教师推送本校学报最新动态和学科建设动向,实时支持学校的学科建设.

3.2推进学报制度规范化建设,引导学科建设

学报规章制度是编辑工作的保证.学报应深入教学科研一线进行调研,制定实际可行的规章制度,以支持学校的学科建设.(1)为了提高本校教师在本校学报的积极性,学校制定鼓励性的奖励政策,提高科研积分;(2)邀请本校知名科研人员组成编委;(3)邀请本校知名专家做重点栏目的主持人;(4)在封二颍川学人栏目介绍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5)在封三对本校教师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6)定期对相关院系、重大科研成果、优秀科研团队进行介绍;(7)在政策和资金上对本校教师给予倾斜支持,如内稿优先、优稿优酬等;(8)加强与文摘刊物、中国知网等大型数据库的联系和沟通,积极推荐本校优秀科研成果.这样才有利于学报及该栏目依托的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

3.3强化学报作者队伍建设,培养学术人才

人才是学报和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报要积极培养校内核心作者群,推动科研队伍建设.学报采取适度的倾斜政策,加强和学校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1)学报要重视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对青年教师论文的写作进行指导,每期必须有青年教师论文等,为学科建设注入新动力.(2)学报应与科研一线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尤其关注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动向,主动约稿,不断巩固和扩大校内作者群.这样,学报不仅可以培育优秀学科带头人,而且可以促进学科梯队建设.

3.4参与学科建设,引导研究方向

学报在出版过程中要始终与学校的学科建设方向保持一致.(1)学报在规划和设计栏目时,尽可能向本校的重点学科倾斜,优先发表学科带头人或重点学科的优质论文.(2)学报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邀约校外著名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举办大型学术会议,以论文集或增刊的形式参与会议日程,推动学科建设.(3)学报可以和院系之间在科研方面展开合作.学报除了拥有作者、读者和专家库等资源外,学报编辑人员一般都有一定的科研素养,在搭建学报与科研合作平台的操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8].学报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活动,如参加科研创新团队,召开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广座谈会,共同申报研究课题,参与学位点的建设等[4].

4结语

地方高校学报要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掘地方文化资源,围绕学校学科建设方向,统一规划、协同发展,才能使学报的学术水平得到提升,学科建设顺利进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作者:卫世乾 单位:许昌学院学报编辑部

参考文献:

[1]李穆,王士忠,杨继成,等.地方高校学报与重点学科建设的互动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4):706-708.

[2]修荣荣,刘为清.论学报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作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84-87.

[3]杨荔晴.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关系探析———以协同创新为视角[J].出版广角,2015(9月下):70-71.

[4]温优华.新形势下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J].出版发行研究,2016(5):51-54.

[5]刘明寿.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J].编辑学报,2012,24(3):210-213.

篇5

熟地:能对付女性脸色苍白、头晕目眩、月经不调,与当归配伍还能增强当归的补血、活血疗效。

川芎: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为血中气药,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这四味药共同组成调血要剂,则有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补中有散、散中有收的奇特功效。

白芍: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功效。《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对月经不调有着很好的疗效。

女性为何要喝四物汤

中医认为,四物汤主要调理肝血,因为肝和血密切相关: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就像一个人体“血库”一样,而女性血虚,根本不能满足人体的各项功能。如不能滋养眼睛,则两目昏花、干涩、夜盲:不能充盈血海,则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若是肝失疏泄,就像“血库”漏水一样,则藏血不固,易引起出血病变,如衄血、妇女月经过多或崩漏等。

四物汤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随着4味药物的比例不同,四物汤可以发挥广泛的功能。如重用熟地、当归,轻用川芎,则是一个补血良方;当归、川芎轻用或不用时,可以帮助孕妇保胎;重用当归、川芎,轻用白芍,则能治疗月经量少、血淤。

此外,四物汤衍生出的无数“子方”、“孙方”在治疗妇科病方面也功不可没。较著名的有桃红四物汤,该方剂是由四物汤加桃仁、红花而成,专治血虚血淤导致的月经过多,还能对付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四物汤加艾叶、阿胶、甘草后取名为阿艾四物汤,用来治疗月经过多,是安胎养血止漏的要方;四物汤加四君子汤后,名“八珍汤”,能气血双补;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芪、肉桂,则成为老百姓非常熟悉的十全大补汤。

特别强调,尽管四物汤是补血的基础方,又是调经的基础方,但最好请中医师把握剂量和比例。

四物汤要这样喝

补血最快的方式,就是从月经结束那一天起每天喝四物汤,连喝3天。

现在,市面上也有卖方便冲泡的四物汤,但自己去中药店抓药,再用小沙锅炖汤的感觉是不可代替的!其实,炖四物汤真的很简单,所用的药材在一般药店里都能够买到,你不妨亲手试一试。

基本煮法

材料: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15克。

做法:在4味药材里先加入适量的酒,再加水煎煮即可。

tips:煮的时候用中等大小的饭碗加4碗水,煮到最后只剩1碗水的量就OK了。

用法:早晚空腹饮用,任何温度都可以,但是药材煮过之后最好不要放置隔夜再煮。

功效:补血调血,不仅能改善面色苍白、肌肤粗糙等状况,还能使发质变得润泽。

不过,基本煮法煮出来的四物汤也许有不少女性喝不惯,因为完全是中药汤的感觉嘛!别沮丧,四物汤的煮法其实很灵活,想让它更好喝些,只要加料进去就行啦!

甜蜜煮法

煮四物汤时,把上好的红枣、枸杞大把地放下去,汤水绝对会变得甜蜜起来。当然,你也可以稍加些白糖或冰糖进去,不过为了保持身材,还是少放点糖为妙!

肉汤煮法

将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洗净后装入过滤纱袋中,与去皮土鸡腿一只一起放入锅中,加水覆盖,先以大火烧至水滚,后改小火慢炖,煮至鸡肉熟透后起锅。

tips: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加排骨或鱼肉,这样炖出来的四物汤味道很好,又不会有很重的中药味。

加去皮鸡肉会比加排骨清淡。

煮到鸡肉熟透后,再加点素鸡或者豆腐皮下去,味道也很美啊!

可以多买些鸡爪一起炖,这样汤里会有很多胶质,对皮肤很好哦!

小叮咛:

篇6

其次,《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方式比较老旧。《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本身没有实验、实践课程。其教材内容本身涵盖内容比较广阔、抽象。加上我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这方面的数据统计、资料收集比较困难,因此学生学习时不好理解,难度加大,学习兴趣不高。

再次,鉴于学校的固有教学模式,本课程内容多、课时少,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效果,《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一、《国际服务贸易》教材体系的改革

针对本科院校学生,国际贸易专业和非国际贸易专业都可以选择这门课程。然而,对国际贸易和非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要求应不一样,教材选择上可以不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有国际贸易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国际服务贸易》教材可选择理论体系较完整的教材,相关阅读材料相对丰富一些的,较完备、全面的,有一定深度的教材。非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可选择比较通俗易懂的《国际服务贸易》教材,老师上课时要注意补充相应的国际贸易专业基础知识给予衔接。假设没有相应的合适教材,国际贸易专业和非国际贸易专业选用同样的教材,则老师上课时应补充相应的内容以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

二、《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与其他国际贸易课程比较有如下区别:

1.与国际经济学比较,《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既有理论又有政策、国别、部门分析等。国际经济学主要偏重理论分析。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是支撑政策、国别、部门等章节的,前后相连,才能理解学习,也要应用部分国际经济学的知识。国际经济学的课程方式主要是讲述,《国际服务贸易》课程除了理论部分,其他部分完全讲述,会造成单调乏味,学生学习兴趣减弱的问题。所以,《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方式要在传统讲述式教学的方式上加上新鲜的元素、灵活的元素。无论分组讨论,学生讲解,还是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只要能提高学生兴趣,都是可行的。同时,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更加完整丰富和高效。

2.与国际贸易课程相比,《国际服务贸易》课程除理论外的政策、国别、部门分析等内容外,不需要掌握太多实际操作的技巧,实操的练习、培训等,没有任何实践环节的相关课程,无法实践练习,也不太需要实践练习。但要把国际服务贸易理论部分完全理解消化,并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则适当的练习还是有效的。如何设置,如何实施,就需要改革课程教学的方式。可以像国际贸易课程一样设计虚拟仿真课程,需要老师、学生双方准备,特别是学生要做好课前准备。做好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虚拟仿真课程设计,《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的改革则前进了一大步。

3.与国际贸易专题课程相比,国际服务贸易具有理论优势。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材一般将理论部分放在前,后面部分是政策和实践,突出理论是政策和实践的支撑作用。另外,国际服务贸易教材还有国别及部门分析的内容,并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结合《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及教材的特点,如何上好《国际服务贸易》课程,需要认真思考,结合学生及各校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当改革,比如合作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方式都是从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充分掌握和理解《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运用到《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政策和实践中。《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应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结合合作教学和翻转课堂模式,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针对我校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和课时安排及教学设备和平台,建议进行如下《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的改革。

1.编写适合国际贸易专业和非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使用的不同教材版本,适应需要多种教材的要求。或编写教辅资料,补充教学课件,集体讨论备课等方式都是适用的。

2.加强多媒体和现代先进技术的运用。比如采取云课堂教学方式,把《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放在云课堂上,学生可在课前、课后学习掌握。大量的习题、补充知识和内容,学生根据知识板块安排学习消化和吸收,课堂上学生根据课前、课后的学习完成并掌握课堂中的内容。

3.国别和部门分析部分,由于课程整体时间较短,可分组进行讨论,老师布置不同小组的任务,进行分组学习和讨论,最后进行课堂上的集中讨论,既节约了课时,又让学生掌握了必要知识。

4.可采用PDCA循环教学模式进行《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的改革。PDCA循环教学模式重在课前、课中、课后。课前,教师、学生的沟通、联系,学生的课前学习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课中引导学生自学并交流,交流评分情况,交流学习内容。课后教师学生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总结交流,准备下一个教学循环。PDCA循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前期教师不仅需要利用几周的时间介绍相关的理论以便在后期讲解时让学生能够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后期的自学教师要全程参与。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教师运用全面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的思想,根据教学目标,策划自学教学过程,不断实施自学授课教学过程,检查教学效果,对自学教学情况进行归纳、总结。PDCA循环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合作,否则,便不能采用这种方式。

三、《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学习学生考核评分标准的改革

1.鉴于《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内容涵盖的特点和教学方式改革的方向,学生考核评分标准也应进行相应改革。由于课前、课后学生学习时间较多,因此学生平时成绩的所占比例应提高,平时课前、课后学习过程都应有相应的评分、计分标准。

2.课堂学习,如果采用PDCA方式或云课堂方式,小组演讲、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都应有评分、计分标准,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同时提高教学效率,符合《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特点和要求。

3.期末考试方式也可进行相应改革。如果是选修课,可用提交论文方式;如果是必修课,应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以适应《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大纲的基本要求。

4.虽然《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大纲没有实践课要求,但相应的拓展应用课程可以开设,设置相应课时,并评分计分,强化创新培养和能力培训。课程纳入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方案当中,并增加相应学分。

总之,《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材、教学、考核等方方面面。我们需要认真规划和实践,在实践中发展、改革和完善《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以适应当代对《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培养出高素质、能力强的当代国际贸易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陈小兰,黄茜.基于翻转课堂的本科课程改革与实践[J].现代教育论丛,2015(1):91-96.

[2]郑芳,杨琳琳.基于PDCA循环提高《国际服务贸易》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9):179-180.

[3]周五七.《国际服务贸易》教材建设与改革研究[J].对外经贸,2015(7):146-149.

[4]眭依凡.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性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4(10):1-10.

[5]刘秀莉.浅谈国际贸易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改革[J].改革与开放,2010(8):169,171.

[6]刘军.《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学刊,2015(22):59-60.

[7]孙雅玲.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3):103-106.

[8]田园.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3(4):139-141.

篇7

作为艺术院校图书馆来说,首先可以发挥馆内专业人员素养和相关学科人力资源优势,详尽搜罗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相关信息资源,为凝练学科方向提供全面而详实的决策依据;根据教研人员的不同信息需求,图书馆可以提供高质量、深层次、个性化、多元化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有利于引入并留住各类创新人才、急需人才,为汇聚学科队伍营造出艺术院校“以人为本”的信息环境;图书馆围绕学科建设提供全面、精准的文献信息资源支持,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厚的“营养”准备,构筑学科基地就有了完备的物质基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换句话说,艺术院校图书馆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艺术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映衬了学科建设的发展水平和态势。

同时,艺术院校图书馆的发展也离不开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的充实、调整和优化,新建学科的增加,重点学科的增多,新兴专业的开设,学校必将增加图书馆经费的投入,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规模等就会逐步扩大,资源数字化甚或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需的设备设施就会得到相应增加、改善。另外,学科建设和发展也会进一步推动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信息资源开发,改进并完善图书馆相关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从而推进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这样,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就会上升,广大师生自然也会越来越多地利用图书馆、喜欢上图书馆。

总之,艺术院校图书馆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联系紧密的整体。学科建设要依靠图书馆,图书馆的发展自然也要依赖于学科建设,两者之间体现为一种互利双赢的关系。为学科建设服务是艺术院校图书馆的建设方向,是工作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落脚点。

艺术院校图书馆为学科建设做好服务工作的内涵

最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艺术院校对图书馆建设都相当重视,加大了投入力度,各馆面貌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各艺术院校图书馆为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也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推进了艺术院校的学科建设。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我国艺术院校图书馆服务学科的方式还是很被动,服务手段落后单一,文献资源开发深度不够,这与读者的主观需求有较大的差距,很难形成差别优势和特色优势。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爆炸,信息爆炸,各种信息机构林林总总,艺术院校图书馆必须面对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主动适应社会,主动适应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依托艺术院校的资源优势,走支持学校学科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特色化建设之路,才能摆脱困境,走向光明。

1.围绕学科建设制订周密详实的文献采集计划

自接受国家教育部首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以来,艺术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图书、期刊的价格上涨幅度还是远远高于文献资源购置经费的增长速度,艺术类书刊上涨幅度尤为明显,因此,馆藏纸质文献的增长率还不容乐观,特别是较新的前沿的学科文献的保障率还是颇受限制的。

如何把有限的文献购置经费利用好,对于艺术院校图书馆来说是十分必要而现实的,是值得我们必须认真思索和不断探讨的问题。要统筹、合理使用好有限的文献购置经费,图书馆就必须考虑学科建设的实际发展状况,认真细致地制订好文献采购计划,有选择、有针对地做好相关文献资源的保障工作。重点学科是学科建设的龙头,具有引领、辐射、带动和扩散作用。图书馆在制订采购计划时,要突出重点,保证重点,要确保重点学科专业馆藏达到研究级水平。因此,要全面收集国内外与重点学科有关的专业权威论著、学术观点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论著以及学科发展进程中有影响力的论著;要认真收集、选购国内外信息密集、检索性强的工具书刊和核心期刊,适当加大外文原版进口书刊的采选品种和比例;同时,由于网络电子类资源不受时空限制的优越性,围绕重点学科还要逐步添置相关的专题数据库、电子书刊及音视频等生动形象、直观感受良好的多媒体资料等。

新建学科是艺术院校根据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而适时作出的新的学科规划和布局调整,是艺术院校顺应时代潮流,为申办艺术大学而建立的学科。新建学科,以前的馆藏积累肯定较少,甚至几乎没有,特别需要前沿、权威方面的资料支撑,这就要求图书馆在制订馆藏目标和年度采购计划时,要适当向新建学科“倾斜”,以保证新建学科持续稳健发展。而对一般学科来说,可根据原有馆藏基础,突出学科的特点,分情况建设,把有限的经费用好用足。但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搞“小而全”模式的收藏,因为不论何种规模、何种类型的图书馆也不可能完全、全面收藏所有学科的全部资料。艺术院校图书馆要逐步建立起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学科齐全、专业配套、切合实际、整体优化的具有学科特色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2.调整馆藏结构

艺术院校图书馆应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的实际,对现有馆藏结构中的文献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如我院的“美术学”、“戏剧戏曲学”、“音乐学”、“艺术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并且“美术学”、“戏剧戏曲学”作为博士学位培育建设学科,因此,对这四个省级重点学科的文献建设目标应定位在研究级收藏水平,要全面系统、长期连续地收藏,以突出学科特色。而一般学科和专业文献建设目标应定位在大学级收藏水平,坚持有选择的收藏,保证其相对完整够用。另外,对于提高人文素养和工具性的一些有共性的相关学科领域的文献,如哲学、管理学、教育学、综合性参考工具书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期刊等,也要适当保证采集的品种和数量。逐步使艺术院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藏体现出专业适应性较强、学术水平较高、覆盖面较广、连续性较强、载体类型多样的馆藏特点。

调整藏书结构,包含调整藏书等级结构和载体结构。藏书等级主要通过藏书内容的深浅和完整程度来表征,是藏书对读者文献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办学层次决定和要求读者阅读、研究的等级不同,直接影响藏书的等级结构。因此,藏书等级结构必须考虑到艺术院校办学的学科层次。为保证申办艺术大学的需要,可考虑适度超前。调整载体结构问题是由于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阅读、移动阅读方式的推广和普及,广大读者对电子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要求图书馆做到印刷型纸质文献与电子类文献合理配置,馆藏实体资源与网络虚拟资源协调发展,互为补充。这样,读者要求购置相关数据库,添加网络电子书刊等就成为了当今时代阅读发展的新趋势。同时,还要调整文献布局结构,改变传统的文献分散布局模式,尽可能将重点学科文献按集中方式布局,将重点学科所有文献集中于图书馆收藏,采取开放式的借、阅、参、咨一体化的学科文献服务方式。

3.畅通与学科的交流渠道

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要求艺术院校图书馆要进一步畅通与学科点的沟通、交流,以便及时了解教研工作的发展变化情况、学术活动开展情况对文献信息资源需求的变化情况,提高文献采访工作的针对性、目的性。图书馆要坚持聘请专家、学者参与选书,将最新书刊的预订目录及时发送到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和专家手中,由他们推荐、选订各学科、专业所需文献信息资源。同时,图书馆还要邀请各学科负责人参加图情工作会议,认真听取他们对图书馆藏书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切实做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为学科建设更好地服务。

4.做好资源数字化工作

资源数字化工作就是将馆藏特色文献资源通过扫描、数码照相、识别等手段,将印刷型、缩微型、光盘等文献及电子出版物等进行加工和转化,并将转化后的资源以数字化形式保存并到网上,使其成为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院校图书馆要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一中心不放松,在做好印刷型文献建设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电子出版物的采集和收藏,并加快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的建设步伐,逐步将载体形式多样、馆藏特色鲜明的文献信息资源提供给广大师生,以不断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文献信息需求。

图书馆为学科建设服务的方式和途径

为确保重点学科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其他学科快速发展,艺术院校图书馆当前要切实做好以下信息服务工作。

1.做好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工作

艺术院校图书馆要重视做好文献信息开发工作。在全面系统的分析、对比、总结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广泛听取重点学科带头人和有关专家意见,对馆藏文献资源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加工和整合,为广大师生提供针对性好、时效性强、信息容量大、学术参考价值高的学科文献综述、述评等信息服务。

首先要做好宣传揭示开发工作。在广泛、全面收集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仔细分析及充分论证,编制出完善的学科专业文献馆藏目录、联合目录以及编印系列检索报道类资料,分发到重点学科的广大师生手上,供他们检索、查询,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指引查询渠道。其次,做好信息资源挖掘服务工作,就是将分散在不同文献中的同一学科内容和主题的知识和信息加以发掘、整合,编辑成专题文献索引、资料汇编等二次文献信息产品。最后,就是要做好文献信息资源再生性开发工作。再生性开发是文献开发的最高级形式,是三次文献信息产品,是创造新的知识,这也是最困难的一种形式,它是在广泛综合多学科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创新,从而形成的学术文献资源信息,如学科研究概况、动态综述、专题述评、专题调研报告、进展报告等。艺术院校图书馆要高度重视做好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因为这对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是十分有利且是十分必要的。

2.建立重点学科信息导航系统

当前在图书馆经费紧张,馆藏又亟待充实的情形下,由图书馆来整理网络学术资源无疑是开发和补充馆藏资源的最好而又最便捷的方法。艺术院校图书馆要结合馆藏建设规划来选择网络学术资源,经过整理后的网络资源即成为馆藏的一部分。开发和利用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已成为当前艺术院校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科导航系统是专业化的网络服务平台和网络资源专题知识指引库。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专业优势和潜能,即充分发挥他们娴熟的网络检索的技能和他们在分类、标引、挖掘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图书馆专业技能和优势,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资源进行检索、开发、整合,建立起学科导航系统,方便重点学科广大师生便捷地利用网络资源。具体来说,图书馆可在主页上以链接的方式建立学科信息导航系统,对专业化信息资源的更新情况、专业领域的学术动态,学科最新的进展情况等进行动态报道,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深入细致的加工,并编制出目录、索引和文摘等二次文献,供广大师生便利地查阅和利用;此外,还可以从网上筛选下载各种信息,建立网络信息资源指南或搜索引擎,引导重点学科广大师生通过搜索引擎等常用网络检索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查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

3.建立重点学科建设专题数据库

在保证纸质实体馆藏文献连续、稳定、较快增长基础上,艺术院校图书馆除购置或利用国内外相关的大型专业数据库外,图书馆也应高度重视本馆自建重点学科专题数据库工作。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将馆藏珍贵的有特色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转换,形成具有本馆特色且能广泛共享的电子化、网络化学科信息资源库。此外,艺术院校图书馆还应特别注意收集本校重点学科的学术成果信息和相关学科带头人、学科专家的个人信息,分别建立科研成果数据库、论文数据库和专家数据库等,不断充实、补充、丰富和完善馆藏,更好地为重点学科建设服务。如我馆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国家级立项建设项目“云南民族艺术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工作。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必将进一步拉动我馆学术队伍的建设,必将推动我院戏剧和美术博士点建设的文献保障服务工作、推动我院博士点建设工作和这两个重点学科的健康发展,同时,我院图书馆事业也将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我们将以更专业的姿态进入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图书馆的视野。

4.做好科研项目的全程跟踪服务工作

近几年来,艺术院校申报科研项目的热情空前高涨,这对学科建设、学校发展均是极为可喜可贺的事情。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充分把握这种情势,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的规划、目标和任务,结合本馆自身特有的条件和优势,力所能及地选定有关重点研究课题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深入其中,进行全程的跟踪和服务。从课题立项到成果鉴定,自始至终进行跟踪服务,连续提供有关的文献信息资源,做好全程服务工作。全程跟踪科研项目,做好服务工作,是图书馆为学科建设服务最具实质性、根本性的表现,也标志着图书馆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层次和水平。图书馆跟踪重点科研项目服务,提高了重点学科科研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推动了学科建设的有力发展。

5.做好信息资讯报道工作

负责重点学科建设的广大教师,他们一般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多项科研课题研究任务,他们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量均较大,但大多都没有时间投入到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工作中。为了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和压力,以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研工作中,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本馆特有的条件和优势,积极主动地向他们提供信息资讯快报,如及时通报最新采购到馆的中、外图书,定期提供核心专业现刊的篇名目次,定期收集、整理并向他们提供反应学科最新动态的专题书目资料等。在信息报道服务工作中,艺术院校图书馆还要注意做好一项最重要的服务,那就是要紧密跟踪重点学科广大师生研究的科研课题,努力搜罗科研信息最新动态,并从中筛选出他们需要的信息,加工成文献综述、动态综述、专题述评、专题调研报告、进展报告、研究报告等相关的信息产品,及时、快捷地提供给他们使用。

6.加强对重点学科教研人员文献情报信息素养的培训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上的学术信息资源也在迅猛增长,日益成为教学、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术信息来源。但是,由于对网络学术资源缺乏有效的搜集、组织和分析,重点学科教学、科研人员要想在网上查找艺术学等学科或某一专业方向的信息,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极大地限制了重点学科教研人员对这些学术信息资源的利用。因此,艺术院校图书馆可举办重点学科教研人员培训班,讲授网络信息检索工具、方法和知识、情报检索语言、现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检索技巧和步骤,电子商务运用及常用网络管理与服务的方法等。也可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制作成个性化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入门教程或相应的“帮助系统”,详细介绍相关知识和服务,为切实做好重点学科教研人员的文献情报信息素养的培训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篇8

关于医院图书情报工作如何为医疗、科研、教学服务,是每个从事此项工作并积极进取的工作者一直努力探索的课题。

1 在和谐的发展环境中不断提升医院图书情报工作的服务层次

在社会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下,图书馆情报室要营造一种内部和谐发展的小环境,包括以下几点:①图书情报文献进馆与医院读者的需求之和谐;②图书情报工作者之间团结协作、互帮互学之和谐;③图书情报工作者与医院读者间的人际关系之和谐;④图书情报工作者与时展的科技前进步伐之和谐;⑤在和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提升医院图书情报工作的服务层次。

2 树立“公关”意识,深入了解医院各方面需求

在团结协作、互助互学的环境中,强调每一名图书情报服务工作者必须树立公关意识。只有树立了公关意识,才能使其既注重内在的修养和素质,又重视外在的影响和形象;就会在为读者服务工作中以良好的言谈举止、端庄大方的待人接物方式以及美好的形象和读者打交道;就容易很好地与读者沟通,并且容易赢得读者的尊重与信任。这样就能够做读者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工作和需求,从而达到知己知彼;能够根据他们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的需求对所需知识技术信息进行发掘、整理、揭示,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满足众多科研人员灵活多变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更有利于图书情报为医院医疗、科研、教学服务的效果。

3 树立“攻关”意识,去攻克、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能力

图书情报服务要紧密联系科技发展之需要,其工作者要与时俱进。要尽快掌握新技术的服务手段,就必须强调攻关意识和能力。这个攻关是指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攻克和掌握。对于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年代,网络环境下新型媒体形势空前发展的时期,从事医院图书情报工作的人员要想做到得心应手、应对自如、达到读者满意的服务效果,为医院综合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只有下苦功夫,靠顽强毅力去攻克新技术、新知识的难关,掌握和具备深层次的知识服务本领,去引领读者,为读者提供自动化网络服务手段。

4 积极主动关注、追踪和配合医院医疗各方面发展动态,充分开发和反馈新疗法、新技术

篇9

我國老龄化形势严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导致社会对老年专科护理的需求大大增加。现阶段护理专业本科生对于从事老年护理的职业认同感不高[1-2]。因此,在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强化培养学生为老年人群提供护理服务的情感态度、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为老年人服务的情感态度问题;二是对于一些老年护理的基本技能训练不足,学生缺少实际应用机会;三是部分老年常见疾病的教学内容与前期成人护理学的内容有一定交叉重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服务性学习(service-learning,SL)起源于美国,目前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开展。课程中的服务性学习是指通过教育机构与社区等合作,构建由学习和提供服务的双重目标组成的课程,课程中,学生通过为目标人群提供服务,完成学习和服务目标,并且在服务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反思[3-4]。上海杉达学院护理系将服务性学习模式引入了老年护理课程教学中,现将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度及评价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于2015年1月选取上海杉达学院护理系2012级本科三年级全部学生共145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

1.2研究方法

1.2.1课程教学模式

老年护理学课程共40学时,采用由王志红、詹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老年护理学》(第二版)作为理论课程教材[5]。

2012级老年护理学课程包括体验式教学4学时、理论课6学时、服务反思讨论课15学时、服务实践课15学时。其中服务实践课与服务反思讨论课交替进行。实践课在养老院内完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3~5人一组负责3~4位老年人。在教师的监督下,学生应用体格检查、评估量表等对老年人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依据护理程序为老年人制定个体化的护理策略并实施评价(包括饮食指导、休息运动、用药指导、教授测血压、测血糖、测脉搏、预防便秘及跌倒的方法等内容);服务反思讨论课由学生汇报服务对象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再由教师进行指导与答疑(表1)。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年护理学课程包括体验式教学4学时、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12学时(于实训室内完成)。

1.2.2研究工具

(1)《老年护理学》课程满意度调查表

自行设计教学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内容由7个维度、17个条目组成,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个等级。

(2)半结构式访谈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30~60min的半结构式访谈,以访谈基本涵盖到所有的观点和内容为止。

访谈提纲:①您觉得参加本次课程学习有什么收获,请举例说明;②请您谈谈参加老年护理学课程前后的感受,请举例说明;③您对本课程的其他意见与建议。

访谈结果采用Colaizzi现象学七步研究法进行分析[6],具体步骤如下:①仔细阅读原始资料;②析出有重要意义的表述;③对这些有重要意义的表述进行编码;④将编码归类,形成主题;⑤整合所得结果,对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描述;⑥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形成结构框架;⑦返回研究对象处求证。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生基本资料

护理本科生的年龄在19~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47±0.76)岁,学生的构成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详见表2。

2.2學生对《老年护理学》课程的满意度

将“非常同意”和“同意”的数据合并为“同意”项,“非常不同意”和“不同意”的数据合并为“不同意”项。调查结果显示,约88.0%的学生认同老年护理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其中137名学生认为学习的服务内容与课程内容联系紧密;135名学生认为能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143名学生认为可以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135名学生认为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表3)。

2.3学生参与课程的体验

2.3.1课前学生心态

(1)焦虑心理。部分同学对于新的课程模式产生焦虑心理,主要源于对了解服务性学习以及与老年人进行接触。学生25:“刚开始听到服务性学习时觉得很陌生,这是我以前都没有碰到过的学习方式,因此对这种学习方式心存疑虑,内心感到焦虑”。学生6:“我平时很少跟老年人打交道,不知道要跟他们说些什么,一想到要去养老院,就会感到焦虑,怕和老年人相处不来”。学生9:“这个课程让我感到有些紧张和焦虑,不知道在养老院会发生什么,老人会不会喜欢我们去,会不会相信我们的健康指导”。

(2)担忧与期待。也有部分同学对于新的课程模式抱有期待。学生1:“老年护理学的服务性学习更侧重于实践与理论密切结合,一开始,对于这种陌生的教学方式会存在质疑,但更多的是充满新鲜感”。学生10:“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种上课模式,我不确定自己会不会表现的很好,但是又很希望我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能够帮助到养老院的爷爷奶奶们”。学生15:“我很期待,但是说实话也有yulu.cc担心,希望能跟他们相处愉快”。

2.3.2课后学生评价

(1)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7:“我觉得能更好的结合书本,因为有鲜活的案例,学起来就觉得能记得住了,不是死记硬背的感觉”。学生11:“课本上本来死板的东西,去养老院可以结合老人的情况知道的更多一些”。学生15:“不像原来上课时就光讲理论或者由老师举例,我们实际去接触了,就能够知道原来罹患糖尿病的奶奶真的很喜欢吃东西,真的是停不下来啊”。

(2)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1:“自己去查一些东西,因为奶奶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病嘛,有一些你不知道,回去就要自己学习”。学生8:“通过自己去跟老人沟通,了解老人身上的疾病,不知道的话就会去查,而不是老师讲述的你去背,自己去查找比较容易学会”。

(3)增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学生9:“这种学习方式挺好的,一个组团队合作,从搜集资料到整合,大家都出力,呈现自己小组的想法”。学生12:“这样的学习方式无疑是一次可以让我们迅速成长的机会,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我们更加注重团体间的合作,更好的互相交流,分享信息,共同处理问题”。

(4)增加了学习兴趣。学生7:“这次的老年服务性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这种学习方式让老年护理这门课变得不再那么无聊与无趣,大大增加了我对这门课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拉近了我们与老人的距离”。学生13:“这一学习方法在之前的学习中是不曾遇到的,更多地以我们为主导,这种形式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新颖的形式、一种需要用心学习的课程、一个收获颇多的服务性学习,不仅仅是这门老年护理学,我希望能在更多的课程进行一个多样化的设置,让我们真正学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3讨论

3.1改善传统老年护理课程教学的不足

3.1.1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次研究显示,88.0%的学生认同《老年护理学》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认为这种学习模式将课程的服务内容与学习内容结合紧密,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老年护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学生学习老年护理的兴趣。服务性学习模式改变了原有的以课堂讲授和实验室操作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为老年人服务的真实情境,弥补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缺陷,改变了老年护理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3.1.2强化学生对于老年护理基本技能的掌握

老年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非常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老年护理技能也是《老年护理学》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的课程目标,学生在服务过程中为老年人提供护理评估、生活照顾、健康教育、教授护理技能等。学生表示,通过服务性学习模式,提高了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文献检索能力等。学生在真实的老年人服务情境中,实现了老年护理技能的应用(沟通交流、健康教育、生活照顾),培养了解决老年护理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力,突出了能力素质培养的核心。因此,《老年护理学》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更好地保证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3.2顺应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

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养老服务需求的急剧增长。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应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7]。在强调大力加强养老机构建设的同时也要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一方面,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社区服务、养老服务人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未来养老服务主力军的培养也提出了挑战,应当加强高等院校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

为适应和满足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应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本科教育,提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能力,推动老年护理学科教育向更加先进、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并清晰的认识到老年护理在老年人健康维持和促进中的巨大功能和价值。教育部门应鼓励和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方式、师资队伍等重点环节进行改革,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8]。本研究认为《老年护理学》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重新定位了老年护理学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改革了教学方式和手段,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尹乔莉, 张先庚, 林琳. 在校护生从事老年照护意愿的质性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27): 1-3. 

[2] 唐凤平. 老年保健服务意识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强化[J]. 现代护理, 2006, 12(6): 583-584. 

[3] 闫保华. 美国中小学“服务性学习研究”[D].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3. 

[4] 王湘, 邓瑞姣. 服务性学习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05, 20(10): 47-49. 

[5] 王志红, 詹琳. 老年护理学[M]. 2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篇10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颜色的材料吸收热量的多少。

2、能够准确的测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4、能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能够与同学交流自己设计的热水器方案。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得出黑色材料比白色材料吸收的辐射热多。

2、能够揭示生活中利用热辐射的一些现象。

STSE目标

1、能分别举例说出生活中利用不同颜色的材料的例子。

2、能设计出造型美观、效率高的太阳能热水器。

重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观测不同颜色材料吸热本领的强弱。

二、课前准备:

导入用画板、分组实验材料:不同颜色的纸、凡士林、火柴棍、纸杯、温度计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

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现场作画,不过,我不用笔,不用颜料,请大家注意看!(教师把一幅用纸画的熊猫图贴在泡沫塑料板上,用红外线灯正对着这幅图,相距大约10厘米,几秒种后,揭开纸画的熊猫图后看到,泡沫塑料板上凡是原来图画中黑色的部分凹陷下去,白色部分无变形,平整的泡沫塑料板变成了一幅“熊猫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这是老师刚学来的新招,但利用了什么原理一直想不明白,大家先来猜猜看。

(学生猜测)

2、总结,启发实验1

(1)看来,同学们的意见都比较统一,认为黑色吸热快,白色吸热慢。那么,我们穿的衣服颜色是否跟这种现象有关呢?是否穿黑色的衣服就会感到热,穿白色衣服感觉就凉快些呢?有没有办法让大家相信你的想法呢?让我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小组讨论一下,想个办法证明你的猜想。

(2)小组讨论后汇报。

实验方法设想:

一、用传热比赛的方法,用凡士林将豆子粘在黑白不同的纸板上,看哪张纸上的豆子先掉下来。

二、在两支温度计的下端分别贴上黑、白不同的胶布,用他们去测量同一杯热水,看哪支温度计升高快些。

三、用黑、白两种颜色的一次性纸杯,各放一块冰块,看那个杯里的冰融化得快。

…………

(3)分组实验,强调安全,保持清洁。

(4)汇报实验现象。

3、深浅颜色与吸热的实验。

(1)看来,大家都在实验中验证了自己的猜想,黑色的确比白色吸热快。实验中,你们有什么新的思考吗?

(学生谈想法:变换不同颜色试试看。)

那我们抓紧时间,继续实验吧!

(2)学生实验

如:用黑色和灰色、浅红和深红、橙色和淡绿色等等不同颜色的纸片及身边现有材料进行试验

(3)汇报结果

总结:得出结论:颜色越深,吸收热的能力越强;颜色越浅,吸收热的能力越弱。

4、生活中的应用

(1)现在老师终于明白泡沫熊猫图的制作原理了。你明白了没有?能说说吗?

(2)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3)总结:

教师介绍不同物体对太阳光线吸收能力不同,从而颜色也有所不同的道理。比如物体能够吸收所有的光线,看起来才是黑色,所以当然升温快些。(也可制成课件)

(4)故事中的科学

篇11

1、体现科学教学的知识性。复习并强化学生在面对“物质鉴别”这类题目时的解题规范性。首先必须要有相关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如一些特殊离子的鉴别方法,常见物质的颜色,常见物质的溶解性,一些相关的“化学之最”的知识,一些估算的数据等等。其次要知道鉴别的原则:原理正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第三要知道鉴别的步骤:编号取样、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这些在课堂上都应该有重要体现,并且有所强化。

2、体现科学教学的理念性。科学的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出“活动的、合作的、探究”的课堂。本节课我设计了较为丰富的课堂活动内容,有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练习巩固;课堂活动中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有大量的小组合作完成的内容;课堂练习中有科学探究题,充分给学生提供了活动、合作、探究的平台。

3、体现科学教学的实际性。科学的课堂教学应该尽量的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时事。这样在教学中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生动活泼,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科学知识能使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本人设计的“小试牛刀”“走进厨房”就体现了这个理念。“小试牛刀”中习题内容是当今社会中存在的或者曝光的假冒伪劣商品坑害人民的事件,但是能用我们学过的科学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走进厨房”就是厨房中的科学知识的应用。

本节课的设计本人主要还有这样的意图:因为是九年级的复习课,所以注意了应试的目的,所选的课堂练习题充分的考虑了中考的要求;因为是异地授课,所以充分的考虑了所上课的班级学生基础,他们这方面的知识的复习情况,这些都是在和本班的科学任课老师充分沟通后才设计的;因为是有实验的内容,所以充分的考虑了实验的可操作性,以及操作的简便性,实验器材准备的简洁性。

为此,本人还设计了一张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活动单如下。

《物质的鉴别》专题复习

(学生课堂活动单)

记录员: 发言人:

活动一:小试牛刀(任选一组)

要求:具体写出两种物质的鉴别过程,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我们选择的是 组。

(2)方法:

(3)原理:

(4)操作:

(5)现象及结论:

活动二:走进厨房

要求:1、具体写出食盐和纯碱的鉴别过程,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利用桌上的器材和药品动手完成实验(方法及试剂的选择均不限制)

(1)方法:

(2)原理:

(3)操作:

(4)现象及结论:

也准备了便于准备和携带的实验器材。

篇12

当前,技工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课程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技工院校研究和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完美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快速培养技能人才。

一体化课程教学,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作为我校国家改革示范校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的重点建设专业,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义工分享。

1 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网络应用服务管理》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涉及internet的主要应用服务,包括web服务、ftp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流媒体服务、服务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目前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合适的中职教材很匮乏,现有教材,不是内容过于成内容陈旧,就是难度太大;二是实训内容开发力度往往不够,实训内容与实训资源不匹配现象存在;三是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偏少,很多时候是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因此,有必要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程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兴趣与内驱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2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为完美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我们对课程进行了整体的设计和规划,从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入手,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具体的设计包括课程标准制定、一体化教学场地设计、一体化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设计、一体化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课程评价设计等。

2.1 制定一体化的课程标准

首先,对网络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和职业岗位(群)的调研与分析、归纳岗位所要求的代表性工作任务,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要求。然后,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通过专家论证证,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最后,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网络应用服务管理》课程标准。

2.2 一体化教学场地设计

我校原有的神州数码网络实训室已不适应一体化改革的要求,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一是装修改造,建设讨论区和操作区;二是计算机进行分组,计算机按每组六台围成一桌,其中一台配置较高作为服务器,其他五台为客户机,这样有利于实施分组教学,也便于管理;三是新配置投影仪、网络设备、工具、仿真软件等软硬件资源。

2.3 一体化的课程内容设计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课程内容的设计,我们以一家区域中型企业网络应用与管理的需求为依据,以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同时考虑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组织的需要和项目课程的要求与特点来开发教学内容,并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精心设置,设计规划了10个教学项目,共64学时,具体如

表1。

在设计过程中强化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确定实训任务和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体现“行动导向”和“教、学、做”一体化。在具体的项目的设计中,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明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以构建WEB服务器项目为例介绍如下,见表2。

2.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全程在网络实训室中进行,贯彻以“工作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通过项目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将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实训融为―体,学生分组完成实训项目并进行过程考核,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综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高质量的多媒体演示课件、教学资源网站、模拟软件等,从各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熟悉和掌握各种技能操作步骤。同时,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机制,邀请企业能工巧匠来担任相关项目的兼职教师,使项目更具有现实针对性。

2.5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中充分体现“行动导向”,遵循“项目背景描述提出项目解决方案工作过程演示任务布置执行任务现场巡回答疑与指导项目考核项目小结、点评”层层展开。

(1)项目背景描述―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技术细节,建立直观的网络印象。教师通过讲授项目的应用环境,提出用户需求,引出网络管理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2)提出项目解决方案―分析相关的工作任务要求,让学生解在真实网络工程中对应发生的场景。通过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细节,并引导学生选择项目的解决方案。

(3)工作过程演示―教师根据项目的解决方案,进行对相关技能操作的演示,结合视频、模拟软件来完成操作示范。

(4)执行任务―教师依据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给各个工作小组,有小组长落实组员的具体任务后开始实际工作任务的操作,并形成书面报告。

(5)现场巡回答疑与指导―学生在进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学生当中进行现场答疑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改进方法。

(6)项目考核―教师按照课程项目工作任务要求所完成的具体实践操作及相关知识进行评价,突出过程考核。

(7)项目小结、点评―教师简要地回顾实践操作过程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对每个学习小组的操作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2.6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突出技能考核,强化过程评价,学生最终总评成绩由期末实践操作考试成绩(占40%)、理论测试成绩(占20%)和平时项目评价(占40%)三大部分构成。其中,期末实践操作考试,有一个综合性项目构成成,现场操作,现场打分;理论测试以判断题、选择题和设计题为主,尽力避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题型;平时项目评价,由课程实施的10个项目构成,依据项目考核表规定的分值,给出本项目实践考核成绩,课程结束时计算出其平均成绩。

3 结语

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中体现了三个“合一”,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施过程中最大的体会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备课、上课那么简单的事了,而是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对课程进行规划和做教学设计,任务重了,责任更大了;学生必须要勤于动手、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是学好该课程的重要保证;更重要的是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要与市场结合,根据市场实际情况不断地改进、完善。

篇13

二、动、植物活体实验材料尤其是动物活体走进课堂有两方面的负面影响。

三、一位中学生的一份特殊“试验报告”。

四、负面影响的危害及应对措施的浅见。

中学生物课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相对紧密的学科,该学科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很强,其中探究性实验是实践活动中或曰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的师生互动中频繁使用的教学手段。因为中学生物学科中抽象的科学概念、科学理论完全能通过实践活动而达到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且动物或植物等实验材料来源广泛大多都能就地取材。因此,探究式教学在生物课堂上更有用武之地,探究式教学成效显著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探究教学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承担相应的学习责任,因此这种教学要有效,就必须是一种危险度低的学习。学生既不感到有伤身体,也不感到有失面子,更不能让学生因探究感到自卑而变得萎靡不振。这要求教师无论进行哪种探究教学,都要考虑到各种探究的可能后果,采取恰当措施,把这种有损身心的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靳玉乐主编P39)。在动、植物活体实验走进课堂之时我们就不能不注意安全问题,就不能不考虑其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动、植物活体实验材料尤其是动物活体走进课堂至少有两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可能对师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一是可能对师生的身心(尤其是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前者,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诸如戴口罩、手套,穿防护衣等就可以避免诸如病毒感染、咬伤、刺伤等对人的侵害,那么对于后者呢?如将一只兔子的脑袋割掉,来探究神经如何跳动,这场面对学生来说是伤害,是学知识?这有没有什么措施来防护呢?这,很显然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安全问题。

我们不妨来看看一位中学生交上来的一份“试验报告”:

生死实验

可是一看到实验室或者讲台,就想到屠场。一看到生物老师就想起了“刽子手”……

我宁可不学神经知识,也不做“刽子手”。

为学有关神经知识,我和老师一道,将“善良”的小白兔斩首,来观察兔子的神经如何跳动;有时将“可爱”的青蛙的脑袋钉进大头针,来了解大脑神经中枢的作用;偶尔把可恶的老鼠的颈椎折断,看看它的颈以下的身体有没有知觉……

原来,神经是动物身上的“电路”,动物在“断电”的情况下,竟如此痛苦,它们都在经受折磨之后死去。

按说我应该感谢老师能用这么直观的方式,教给我们一些有关神经知识才是,可是一看到实验室或者讲台,就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屠场,一看到生物老师就身不由己地想起了“刽子手”。一到用动物活体做实验场面,我仿佛也经受了一次生死实验,似乎看见“康大叔”举起了砍刀,“夏瑜”的人头落到地上,他的血被别人当成了药物卖了,去治“华小栓”的“痨病”;似乎看见日本鬼子,手舞东洋战刀,举行“”30余万同胞被剖腹、断肢、剥皮、砍头、活埋……生物老师用极其残忍的手段,直观地演示一个个屠杀场面,启发我联想到古今中外的刑场。原来生命这般脆弱!这样不值钱!

我不知道,我的心灵是否受到了伤害,我只知道,我的心灵在多次撞击之下而逐渐“断电”越来越麻木不仁。

有人说“人要有爱心”——是不是胡说?

有人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不是痴人说梦?

有人说“保护生态平衡”——是不是乌托邦设想?

老师说“神经是动物身上的‘电路’”——正确,比喻形象!

神经也是人身上的电路,我的心灵不能在生物实验中“断电”,我再也不要去做解剖的“帮凶”了!

我宁可不学有关神经知识,也不做“刽子手”,唤回我的良知,复位我的人性。

看了这个特殊的“试验报告”,作为一名生物老师的心是难得平静的,探究式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应尽快摆到教学议事日程上来。中学生的心理是比较脆弱的,极易受到伤害,即使是一些恐怖、残忍、不健康等场面或情景,都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影响甚至是伤害,这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的要求相背。生物课的教育同其它学科的教育一样,也是对人的教育,教师的熏陶和引导是教育的主导因素,是矛盾的外因,外因能影响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注意探究式教学之中的安全问题应从我们教师自身作起,且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转贴于

也许有人问:生物课堂上还要不要去做动物活体实验?当然要做!做实验由于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形成操作技能,学生通过做实验解决问题,所学到的不仅是问题的答案,他们也学会观察、测量、操作和推理,更重要的是学会独立学习。我们绝不能因其负面影响而用讲实验去替代做实验甚至取消实验。我们不但要重视探究实验的过程,也要重视结果,可以“采取恰当措施,把这种有损身心的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诸如将动物活体“斩首”、“截肢”、“剖腹”等残忍地操作,应由现场挪至“幕后”,避开学生的面,即应多多思考:如何明智地选取哪些需要通过探究实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的学习目标以及应组织什么性质的探究活动的问题,对实验的整个环节作科学地取舍,舍去那些有害学生身心的环节,舍去的环节可以用其他教学策略和手段加以弥补。何况,事实上有许多教学方法都可以促进科学学习目标的实现,唯“实验论”是不正确的。再者,由于生物实验而对学生造成了伤害完全是教师的“主观无意”所致,只要我们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注意”到安全问题,就有条件达到“把这种有损身心的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目的。

笔者对探究式教学中的安全性问题的认识还相当浅薄,还不能够提出建设性的应对措施,希望做到“抛砖引玉”。

主要参考书目:

1、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中国人事出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