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钢琴教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钢琴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钢琴教学论文

篇1

聆听相关音响资料,正确表达作品内涵

钢琴教学中,组织学生多听、多读、多感受,增加感性认识,从广义的视野中进行熏陶,学生会在有意无意中逐渐感觉和接受,同时,还会有新的理解。如作曲家王建忠以诗词《咏梅》的意境作为改编的宗旨,以古琴曲为蓝本,运用丰富的织体变奏手法,带有中国民族音乐支声复调的多声部,结合五声调式内在联系的转调手法,使古曲《梅花三弄》在原来已有的笛子、二胡、古琴版等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钢琴版《梅花三弄》。钢琴《梅花三弄》更富生气,更具感染力。钢琴曲《梅花三弄》有3位钢琴家的演奏音响资料。鲍蕙荞演奏的《梅花三弄》充满女性的柔和因素,富有浓郁的民族音乐特色,在结尾处,描绘出挺拔俊俏的梅花默默报春的音乐意境。卞萌的演奏,由于她是留学俄罗斯的双博士,她的演奏技法带有俄罗斯风格,在演奏琶音分解和弦时,运用印象派的朦胧手法,声音飘渺,纵向和弦采用重音弹发,颇有力韵风骨。石叔诚的演奏,具有男士特有的刚强,坚实和敦厚的色彩,塑造出在风雪严寒中梅花那种傲然挺立的高雅形象。3位钢琴家用不同的演奏手法演奏同一首作品,体现出他们各自的独特演奏个性,但都堪称是完美表达了作曲家的意图和作品的音乐风格。这说明钢琴作品风格又是可变的,它有一定的发挥空间。学生聆听了这些音响,对他们演奏作品会有很大的启发,还可以为他们今后演奏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奠定基础。如果学生能长期坚持聆听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不同类型作品的音响,还可以培育他们的乐感。

篇2

在拿到一首新的乐曲时,不宜马上弹,更不能一上来就双手弹。柏拉图说:“开始是工作的最重要部分。”我们应该先把乐谱唱熟,节奏拍准确,分析演奏的方法、指法的安排等。对乐曲有了大概地了解后,再开始分手练习。采用分手练习,可减轻大脑的负担,使精力更为集中,从而保证练琴质量。如果一开始就双手弹,以为可以节省练琴时间,加快练琴速度,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欲速则不达,实践证明错音、错拍子、错指法等问题往往是由于没有仔细读谱,没有认真进行分手练习而造成的。另外,分手练习不仅适用于新乐曲的开始练习阶段,进入双手的合练阶段后,也要经常地进行分手练习。分手练习可以保证每个手指的弹奏质量,为双手的弹奏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使练习更精细、更准确、更有成效。

三、慢速练习攻破难点

所谓难点练习就是把难点作为单独的练习部分,多次对其进行练习,而不是每次都将乐曲从头到尾地反复弹奏。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在难点练习中尤其要注意放慢速度,这样就可以像影视剧中的慢镜头,把每个动作都看得很清楚,让学员细微观察到弹奏时的每一个细节,包括音符、节拍、弹奏的精确度、表情处理与力度的控制情况等。经过一定的练习,再逐渐加快速度,直到最后达到正常的演奏速度。可见慢速练习在速度的掌握上,应当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不论分手练习、双手练习还是难点部分,都需要进行慢速练习,因为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从而提高练习的质量。

四、四手联弹提高兴趣

四手联弹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以提高学员间默契配合的能力。我在班里安排四手联弹《草原英雄小姐妹》作业,分两周完成。第一周大家首先练好自己的声部,第二周在课堂上自由找搭档合作,两个人共同完成一首乐曲的演奏。这种练习方式大家感到很新鲜,学习热情高涨。四手联弹不但要弹好自己的声部,还要用心倾听另一声部,从而保持速度的平衡,使联弹进行得顺畅完美,一气呵成。课堂上,我除了指导两个人组合的四手联弹;同时还教会学员使用电钢琴的录音功能,使没有找好搭档的学员,能够使用录音与自己合作,这样既充分发挥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功能,又避免多台钢琴的干扰,提高了学习效率。

篇3

(二)教学注重技巧练习,缺乏实践

中职钢琴是一个技术、知识、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是单一的侧重一方面,这样就失去了它的实用性,使其变为华而不实的技术。在很多中职学校学习钢琴毕业的学生都存在着不能很好运用专业谋生计的现象,这样的现象让中职钢琴专业的存在价值大打折扣,小部分学生有过参加比赛的经历,也很少有老师指导学生比赛。所以很多学生只有僵硬的技术但是却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结合实际。功利化的学习太严重,致使教学和实际背道而驰。只是僵硬的练习不会有质的飞跃,所有的提升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生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一个实践的平台,没有一个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三)教学模式罕见革新

钢琴的教学模式是需要不断革新的,因为学习钢琴本就是枯燥的,而现在的钢琴教学,多数还是一对一的模仿教学。老师演奏一遍,学生回去自己练习,然后给老师演奏一遍,这样的循环是僵硬而无趣的,从而会导致钢琴学习失去它原本的乐趣和意义。老师不通过钢琴学习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也忽略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教学模式老套,不能跟上现代文化以及艺术的发展。其他类型的教育也是在不断的变革当中发展完善的,老旧的教学方式终究会被淘汰,所以中职钢琴的教学模式罕见革新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二、针对中职钢琴教学中的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注重素质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应该是多元的,不应该把教学当做任务,而要以自身的热情影响学生,令学生可以摆脱形式化和单一化的学习。更多元的接触到关于钢琴的更广泛的艺术知识,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如何调动情感,并且令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学习技巧,还有曲目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时代背景,再结合必要的乐理知识,就会令课堂生动起来。这样就会提升学生的素质,从形式化的教学到注重素质提升的教学,需要一点一点实现。形成中职钢琴专业的特色,注重内涵的发展,使其和其他教育类型有所区别,展现其优势,并且可以带动改善教学中的其他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时间艺术和情感艺术的融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达到技术和素质并重,双重提高的效果。

(二)注重实践锻炼,从中寻求提升

钢琴学习,首先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达到技术与情感的完美结合。简而言之,技术是表达内心的窗口和唯一途径。而单一的练习不但效果不大,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对钢琴的探究和兴趣。首先失去了内心情感表达的欲望,就算拥有再好的技术也只是僵硬的。所以,在中职钢琴教学当中,不能只是单一的训练和反复的练习,更加需要有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参加,从而锻炼学生使用钢琴表达内心的灵活度,在友好的竞技中,让学生自发的挖掘对钢琴的潜能,主动发现自身的缺点。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拥有技术的基础之上,即兴演奏、即兴编奏都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模拟的社会形势,创造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并且有专业的老师去指导、主持、评价,这会令他们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寻找真理。

(三)改革教学模式

中职钢琴教学应该更加的注重启发,可以进行团队探讨,小组比赛,即兴演奏,切磋技艺等方式让钢琴教学不再单一的局限在一对一的口授模式之中。从而根据新的教学模式添加教学内容,因而产生科学的教学方法,将知识、技巧、素质培养结合起来。令课堂生动有趣,并且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潜能和天赋进行开发和指引,不可天马行空的教学,每一种教学模式都要和实际相接轨,这样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让学生拥有竞争力。要以多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力。例如老师可以轮流选择助理,或是和学生有大量的技术和知识方面的交流。

篇4

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在所有的乐器中它的音域最广,几乎涵盖了一个大型乐队中从低音提琴到短笛的全部音乐。钢琴的音乐功能最全,可以创造和表现出各种音乐形象。高超的钢琴演奏者无异于在操控一个大型乐队。钢琴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基本技能是手指弹奏掌控键盘的能力,这是一切钢琴弹奏技巧的基础。正如法国钢琴家玛格丽特朗所说:“五个手指的机械训练对我是一把打开一切技巧之门的钥匙”,因此了解和遵循手指功能训练的原理是钢琴学习者唯一的必经之路。

(一)钢琴手指基本功的概念

钢琴手指基本功指的概念是:手指在弹奏钢琴键时应该达到的机能状态和作用效果。例如手指在琴键上站立的的基本功,就是要求手指在击键那一刻“要稳定地站在琴键上”,具有稳定性和固着性,没有摇摆、滑动或是拖拉的感觉。钢琴教学中“手指能在琴键上站立”的要求,往往被一知半解的人误解为“弹钢琴手指必须树立着击键”。而“稳定地牢固地击键”要求也会被误解成“必须用力去点击琴键”。教师在讲解基本概念时一定要充分诠释和示范,以免谬论流传。手指基本功按学习的顺序来说主要有:手指站立、手指走动、手指跑动和跳动。基本功打牢固后再开始逐步练习音阶、琶音及和弦。具备了一定的手指功能和技巧才能演奏出音符清晰、均匀、流畅的乐句,继而才能将音乐作品的风格、情感等特征准确的表现出来。

(二)钢琴手指基本功的训练原理

手指触键基本功每一项内容都是后一项技能的基础,在没有打牢固基础时不要急于进行后一项的训练。手指演奏钢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手指功能,而是需要慢慢学习逐步锻炼而获得的一种机能,这种机能的获得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不间断的练习才能建立的。犹如婴儿从爬行开始,学习坐起、站立、走路、跑动、跳动的肢体功能,都是随着婴儿身体机能慢慢发育而逐步获得的。作为高职学生手指虽然已发育成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能力,使学习钢琴演奏有可能“速成”,然而手指基本功能的训练依然必须按照人体机能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和训练。如果婴儿还不会站立就要他学习走路,这是荒唐可笑的事。但是在钢琴教学中有些教师就会犯这样的错误,在学生没有获得基础功能的情况下就开始练习后一步的技能,布置练习曲时容易疏忽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统一练习规定的曲目。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基础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无所适从,从而形成学习的迟滞和学生手指机能的紊乱。

篇5

利用“快乐和创造”这种培育理念对儿童钢琴课本进行选择和整编,可以凸出学习材料的趣味性以及独特的创意。在按照教材进行授课之后,教师可以选择与教材曲目有关的课外曲目为儿童进行弹奏练习拓展。比如,老师可以谱写简单的动画片歌曲或儿歌的钢琴乐谱,并将这些课外的曲谱和教材中的练习曲结合起来,让学生使用教师编写的乐谱进行弹奏练习。

三、基于“快乐与创造”钢琴教学理念实施方案与教学实例分析

为阐述怎样在真实的钢琴授课活动中,贯彻快乐和创造的儿童培育思路,笔者再次借助例子进行分析:在教导儿童对《火车》这首乐曲进行学习时,需要先对授课目标进行设定,并帮助儿童学生点出弹奏技巧方面的重点,最后采取富有趣味性授课策略。(1)设定钢琴授课的目标。为引起儿童学习这首乐曲的兴趣,老师可以通过激发儿童的思维以及活跃的创造力,引导儿童判断四分与二分两种音符的区别,并针对音符的识别来设计游戏。(2)对乐曲弹奏的重点进行讲解。钢琴授课学习的重点部分在于对乐曲旋律的节奏进行判断,为了让儿童可以掌握乐曲的节奏,教师必须进行弹奏示范,并对速率进行控制,先以标准速率弹奏,再把节奏放慢,让儿童通过通过聆听的方式对乐曲的节奏进行感知。(3)设计有趣的弹奏教学方法。为帮助儿童尝试对旋律的强弱进行判断以及控制,教师可以针对儿童的兴趣设计练习游戏。比如,老师可以对《火车》这首乐曲进行拆分,并与儿童进行合作练习。比如,老师先弹一段然后让学生接着弹走一段。如果同时教导多名学生,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配合,增添训练过程的乐趣。

篇6

音乐理论主要包含乐理知识、视唱练耳、和声理论、作品欣赏和分析等,钢琴弹奏是一个需要长期、全方位学习的学科,对于学习钢琴弹奏的人来说,只有把学习实践和音乐理论知识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钢琴演奏技能,提升自己在钢琴学习方面的综合水平。

三、音乐理论在钢琴教学和演奏中的应用

(一)乐理知识在钢琴教学和演奏中的应用

如果连最基础的钢琴乐理知识都不懂,那么想要弹出流畅且动人的音乐,必定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还没有学好乐理知识就想去学习弹奏钢琴,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花更多的时间为你讲解乐理知识,而且你会发现,在实际练习弹奏练习的乐谱中有很多不认识的音乐符号,那就必须在有限的练习时间里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请教老师和同学或自己查阅资料,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因为强烈的挫败感而打击自己学习钢琴的积极性。所以,在钢琴弹奏和教学中,首先要掌握好乐理知识,对乐理知识烂熟于心并透彻理解,才能在练习过程中掌握娴熟的弹奏技巧,才能在音乐弹奏中真正理解音乐术语,把握音乐弹奏速度的快慢缓急,演绎更加流畅动听的乐曲。只有掌握好乐理知识,才能从乐谱中感知作者真正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在演奏中投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演绎出一曲有血有肉的音乐作品来。

(二)视唱练耳在钢琴教学和演奏中的应用

学习钢琴的基础之一是对于音乐乐谱的熟练识别,在识谱技能的练习中,视唱练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训练,这项训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敏锐感知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视觉和听觉练习,逐渐锻炼学生的独立识谱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在音乐演奏实践中的随机应变能力。学生在练习识谱时,会看或听大量的音乐素材,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学习材料,也增强了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培养了自己在音乐欣赏方面听觉和视觉的敏锐度,对音乐世界的领悟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进行钢琴弹奏时可以更深入感知乐符间蕴含的节奏和情感变化,可以更轻松地完成对不同作品的完美演绎。

(三)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和演奏中的应用

和声理论是钢琴教学和演奏中的核心内容,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其融入到钢琴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钢琴学习的趣味性,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力,使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钢琴学习的内容。在钢琴教学和演奏中,和声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在钢琴教学中会特别重视对于和声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同时还辅助大量的和声练习,以增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情感表达能力。将和声理论应用在钢琴教学和演奏中去,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鼓励学生即兴表演的积极性。只有扎实掌握在钢琴演奏中对于和声的恰当应用,才能将音乐作品所蕴藏的思想境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才能真正用音乐去感染观众,让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篇7

第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钢琴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现有的学习技术和艺术风格,对学生对乐曲的不同感悟和理解也要积极地引导和保护。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填鸭模式,要通过情感的交流与对话里实现知识的传授,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钢琴。

第五,注重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当前的艺术生,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重视钢琴演奏技能的学习,但却忽略了文化课的学习,钢琴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曲目所涉及到的,相关的人文知识,积极帮助和尽到学生尽量多地接触和学习人文知识。也可以通过文化讲座、历史讲坛等来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8

1.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当前,大部分钢琴教学内容中都缺少对钢琴音乐史历时时间段的描述,也缺少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钢琴作品的全面介绍,导致学生难以对钢琴音乐历史进行整体把握,对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介绍比较少。同时,也缺少对钢琴艺术史及赏析课程的开发及研究工作,难以提高学生的体验能力。

2.教学方法不合适。

当前,在钢琴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由学生弹奏、老师讲授弹奏方法的教学模式,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对钢琴人才的需要。同时,教师大多强调钢琴传教技巧,缺少对学生心理需求的体验。此外,在教学评价方面也不够柔性灵活,不能达到激励学生学习的目的。

3.学习方式轻体验。

由于传统的钢琴教学活动大多侧重于教师的“讲”,缺少对于学生“听”的能力训练,尽管教师讲解水平高,钢琴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单纯的讲解并不能使学生深入领会教师讲解的内涵,教学形式上就缺少互动环节,从而难以达到“体验教学”的目的。只有真正做到让学生切实去体验,才能形成学生的审美体验。

4.师生关系不平等。

当前,在钢琴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讲授钢琴的演奏法,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没有去倾听学生的想法,教学活动没有处在一个平等的关系上去开展,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和大学的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这样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体验教学法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1.说、唱、弹等教学方法的体验性。

在钢琴教学中,说、唱、弹是最主要的三种教学方法,它们在教学活动中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把握三者的条件和实践,教师和学生双边的活动,不能把课堂只当成是教师的舞台,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最优化。在进行“说”的时候,教师应该尽量少用结论性词语,多用启发性、诱导性语言,要善于描述感情微妙的变化,使学生能产生“移情体验”。“唱”在理解音乐情感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随着琴声深情演唱。在“弹”的指导中,教师应该注意避免学生一味地模仿,多与学生交流和讨论,让他们在倾听与体验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2.在音乐表现中学习钢琴技术。

钢琴技术的学习既是钢琴学习的重点,也是钢琴学习的难点,钢琴的作品表现手段离不开技术,要做好对钢琴的技术教学,也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体验生成。在讲解钢琴常用的基本技术,如五指练习、音阶等方面,教师不能只是单纯讲解,而要与音乐形象和音乐表现联系在一起。比如在练习音阶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在表现气势磅礴的音乐形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大海的浩瀚、海水的奔涌等景象,学生比较容易放松,更容易表现作品需要的情感。

3.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和促进者,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判断、选择,有意识地锻炼和鼓励他们自主地学习。如在练习某部钢琴作品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该作品的相关历史背景、作者经历等,使学生融入到作品所表现的意境当中。当学生在选择钢琴学习作品时,教师可以首先和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对想要联系的作品、想表达的心情、想练习的技术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取舍。选择完作品后,学生自己查找与钢琴作品有关的资料,在这个阶段,学生对钢琴作品的内容、技巧、情感等方面都会有一个初步的体验,练习效果也会更好。

篇9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性格特点,接触钢琴的时间和训练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每个学生对于钢琴知识的领悟能力不同,对乐谱、演奏技法和乐曲的表现力方面的能力发展也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同一名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因其演奏水平的变化即使是演奏同一个乐曲也会有不同的领会,在演奏技法的把握程度上也不同。在国外,钢琴教学已经将教学重点从单纯的演奏技术的传授向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上转变,在钢琴教学中不仅限于对演奏曲目难度提高的追求上,而是更加重视学生实际能力方面的培养。对于钢琴演奏来说,能力不仅是弹奏技能方面的能力,也不仅是高难度曲目的弹奏能力,而是在此基础上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因此,在现今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加以了解,从学生的兴趣的入手,采取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演的热情,使学生建立起强烈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对学习的每首乐曲的演奏都能够具有饱满的热情。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让学生从内心中对演奏音乐产生热情,呈现出跃跃欲试的迫切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做到集体教学和个性教学的有机结合。在集体教学中有弹奏、有聆听、有问答、有讨论,建立一种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进行个性教学时,要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采取鼓励、启发、建议等方式激发学生演奏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演奏体验中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精神

钢琴演奏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艺术思维加以融合,强调艺术的展现和思维的创新。钢琴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教师个人的素质以及教学方式的选择要求更高。钢琴演奏作为音乐专业的必修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钢琴演奏技巧的掌握。教师要鼓励学生将侧重点放在对乐曲演奏过程的体验上,自己动手弹奏的乐曲和听乐曲的录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的音乐中,将自身的情感和音乐融合在一起,即使是平日里的练习也应该具有强烈的音乐表现得欲望,实现琴我合一,在心灵上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使音乐体会得到升华。教师在向学生强调演奏过程体验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演奏练习的过程中能有有所发现,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使乐曲的演奏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引导学生掌握钢琴演奏规律

在钢琴乐曲的弹奏上,对于复杂度高、技术难度大的乐曲作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感到没有把握。当演奏达到高级阶段的时候,人们倍感压力的那些复杂的、高难度的音乐作品通常都是由多个短小的小型乐段组成。对于这样的大作品,如果能够将其乐段进行分段处理,化整为零,一步步的处理、解决,大作品化成一个个小乐段,演奏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高校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复杂乐曲的弹奏的教授,要把握这一基本原则:对整部作品进行科学的分段安排,对作品分段后逐一的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逐渐掌握钢琴学习的规律。通过教师将整首乐曲作品最复杂最深刻的系统理论向学生进行准确、清晰的表述,深入浅出的分析,并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10

(一)教学方法分析

现在多数中职学校的钢琴教学方法以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为主,即教师教授新的乐曲,要先讲解乐曲的背景、作者、难点、重点、技巧等,然后示范演奏新乐曲,之后由学生练习,到下节上课时老师再进行“回课”检查、纠错。这种以短期、快速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显然不适应中职钢琴教育的要求。因此,钢琴教学方法的探索、实践、推广和运用势在必行。

(二)教学形式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有三种:集体课、小组课和单人课。这几种课堂教学形式各有利弊。集体课的缺点是受到上课人数的限制,教师难以因材施教,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小组课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许多小组课的学生得到教师指导的时间较短,学生学习的新知识较少;个别课的缺点是学生交流和体验机会较少,不利于学生的相互交流,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能力,难以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三、几点意见

(一)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言。”教师无私奉献,受到学生的爱戴,师生间良好融洽的关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成为学生可亲、可信、可爱的知心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一般有四类:表现类、技能学习类、情趣激发类、交流互动类。《音乐学科教育学》一书中也明确地提出,“引导—发现”,“探索—创造”是创新类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例如,采用哼唱、律动、舞蹈的形式进行教学,注重节奏教学,创编简单的节奏,尝试原创、改编简单的曲调,尝试给歌曲填词等。这些巧妙灵活的方法要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并发挥几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互动性的中职特色教学模式。

(三)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合奏演奏能力

钢琴是乐器之王,既具有很强的独奏性,也能跟其他许多乐器合奏出美妙的乐曲。由于中职学生基本功较差,学习钢琴的时间较短,学习任务重,所以教师只重视对学生独奏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其合奏能力的培养。但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在日后的毕业及工作中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钢琴教学中适当的增加一些合奏课程,指导学生相互练习,提升学生的合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视奏和应变能力,增强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力和表演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方面的需求。

(四)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规划教学启蒙教材

教材的选择应根据不同学习阶段来安排。中职钢琴的启蒙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觉,同时也要有利于学生打下正确扎实的基本功。中职启蒙教材应在既抓基本功,又强调兴趣的原则下,在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分析下,由教师合理搭配选用教材。目前,常用的启蒙阶段教材有:汤普森的《简易钢琴教程》《现代钢琴教程》《哈农钢琴指法》和巴赫的《初级钢琴曲集》。其中,汤普森教材又分为“小汤普森”和“大汤普森”。《哈农钢琴指法练习》是钢琴演奏技巧的基础,易于记忆,对提高某个单一的技巧有良好的效果。巴赫的《初级钢琴曲集》曲调优美,是中职生在钢琴启蒙阶段学习复调性音乐的最佳选择之一。

篇11

(一)目标策略

目标策略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明确艺术教育的目标,为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树立正确的方向。作为美育的一种,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变得更富于创造力。在钢琴教学中,模仿是必然的,而模仿是促进还是阻碍了创造的产生,这直接受制于教师的价值取向———教师将学生的活动作为自我表达的方式还是仅为模仿?我们强调艺术教育要重视自我表达,自我表达是学生根据现有经验(认知、审美、情感的经验)来表现,模仿是扩大经验的一种途径。在模仿中培养观察力和理解力,积累到知觉、情感、审美等方面的经验,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方法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独立思考的能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教师在进行技术训练的同时,要重视学生潜能素质的培养,多让他们欣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作品,体验作品传递的情感,提升美感经验,同时要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分析旋律所蕴含的情绪与思想,充分感受音乐的内涵,启发创造性思维,并在弹奏中将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自我的方式表达出来。当在此过程中出现一些自我的、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东西时,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其新的价值,而不是一味地呵斥,把学生变成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唯命是从”的学习机器。当然对于出现的各种“创新”,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选择性地进行有价值地取向,否则在无谓创新的同时会失去很多原本存在的美好东西。

(二)转化策略

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转换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思路,重视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学习兴趣。在当今钢琴教育中,单纯的技巧训练不是最终的学习目的,对于少儿学习者而言,更多时候需要培养其对音乐美的感受、体验和表现能力。如果在学习中花大量时间进行手指练习和解决技术难题等一些枯燥的内容,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磨灭,学习兴趣根本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应多采取启发、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弹奏前,教师要用比喻、讲故事等形式启发学生挖掘音乐内容,帮助他们在脑海里勾勒出形象或画面;弹奏时,要引导学生将说话中的逻辑性与旋律弹奏相联系,让乐曲中的旋律“说话”和“呼吸”,使每一个乐句从头到尾都是感情充沛的;布置作业时,可以将新作业进行故事化的讲解和有表情的示范,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可以引导学生多听磁带、唱片等,有条件的直接观看音乐家的指挥、演唱或演奏,此类观摩活动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音乐魅力,并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可以去野外观察人与自然,所有的事物都会在脑海中留下美好的记忆,当他们在弹奏时,就可以自然地产生联想,使弹奏出的旋律因具有画面感而更加优美。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会使学生身心愉悦,兴趣大增,不仅在无意识状态之中就进行了有效学习,而且还有利于帮助其稳定学习兴趣。

(三)匹配策略

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式要与学生喜爱或擅长的学习方式相适应,使学生能够发挥个人在学习方面的优势,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否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适应,取决于相互的认知风格是否匹配。针对学生认知风格的长处实施与之相一致的教学风格,称为匹配策略;针对学生认知风格的短处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弥补,称为失配策略。由于学生受到不同的遗传、家庭、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各人的发展存在客观差异。作为教学中的两个主体,一方面,教师需要了解并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调整教学策略,与之保持匹配;另一方面,学生要了解自身认知风格上的不足和缺陷,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接受信息时在感觉通道方面的个体差异,避开学习方式上的弱点或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学习。例如,在面对学习认真但缺乏创新意识和表现力的学生时,引导他们在相同的内容上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开启他们想象和表现的大门;在面对接受力和表现力很强,但缺乏刻苦精神的学生时,要引导他们细致观察,先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再动手进行有表情、有感情的表现。每个人(包括教师自己)都有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意识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一定适合他人,要注意避免教学的主观化倾向,尽量采用与学习个体相匹配的方式进行教育。采取匹配策略进行教学,针对性强,能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失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对教学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策略在前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尤其针对学习的自觉、自控能力并不成熟的学生,可能会觉得无所适从,因此不宜经常采取失配策略。

(四)评价策略

评价策略是指通过正确掌握评价尺度,构建合理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平衡学习心态,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步走向成功。学生必须志于学、乐于学,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教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帮助学生取得成功,而学生的成功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习赞赏学生的独特性、爱好、专长;赞赏学生付出的努力和表现的善意;赞赏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每节课以鼓励、肯定为主,针对不足部分进行讲解时,先肯定优点,再提出要求。这种激励性评价有益于学生树立信心,积极进取。鼓励或批评,都是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实施的手段,鼓励是增加动力,批评是增加压力,在教育中这两点都是需要的。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要抓住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其学习动力;对于能力强、容易骄傲自满的学生,要在肯定的基础上,指出缺点和不足进行批评,鞭策其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奋进。不论鼓励或批评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掌握好评价的尺度,使评价成为有效教学的杠杆。在针对学生的弹奏进行评价时,教师还要特别关注评价的标准。我们不应该以“像不像”来评价每个学生的艺术创造和表现,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体验其经验和表现的程度。学习钢琴弹奏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增强对音乐美的理解和表现,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才能保护好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欲望,通过正确合理的评价促使学生以一种自我肯定的、富有创造性的态度去感受、表现音乐,以持续的热情去表现他们感受到的音乐之美。

篇12

(1)一方面,多元钢琴教学能够通过音乐欣赏、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加入,为学生构建出多元艺术的认知课堂,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多元艺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全面发挥音乐欣赏、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辅助教学功能,从而促进学生钢琴学习的兼收并蓄和全面发展,为高师学生走上教学岗位奠定坚实的体系化艺术基础。

(2)多元钢琴教学能够提高钢琴教学的趣味性。钢琴学习对于高师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单一地进行钢琴教学,就会挫伤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导致其钢琴学习意识的弱化。而音乐欣赏、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融入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表现自我艺术才能的机会,从而有效激发学生钢琴学习和艺术发展的积极性,强化了高师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推动钢琴学习的良性开展。

(3)多元钢琴教学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音乐欣赏、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音乐鉴赏能力、声音表现力和形体表现力的整合发展,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和表现艺术,从而带动自身钢琴学习的快速发展,有益于用钢琴演奏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实现多元学习、整合发展。

三、多元钢琴教学的科学构建

1.基本功,迈出第一步

“钢琴的基本功是每个钢琴弹奏者的必修课,要想在钢琴演奏方面有所建树,就必须注重和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钢琴基本功的训练上,对于钢琴基本功的训练,始终是钢琴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李晓蕾:《小议钢琴基本功训练的技巧难点与练习策略》,《赤子》2013年第5期第82页。)钢琴具有一个乐队的艺术表现力,因此,钢琴学习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艺术学习,高师学生只有通过刻苦、科学的基本功训练,才能有效提高自身“艺术之手”的灵巧性和表现力。所以,高师学生要主动进行基本功训练,快速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方法,学会用钢琴诠释情感与艺术的深刻内涵。另外,高师学生要坚持进行钢琴基本功训练,懂得“欲速则不达”,不急功近利,通过钢琴基本功训练的日积月累使个人钢琴演奏能力逐步深厚,从而迈好钢琴学习的第一步。首先,高师学生要掌握足够多的乐理基础知识。一个不具备起码乐理基础知识的人根本就无法将五线谱上的音符与琴键的位置一一对应起来,他或许不能在钢琴上快速找到C、F音符的对应琴键。其次,高师学生要掌握科学的钢琴弹奏方法,如正确的坐姿、合适的坐位以及富有美感的手形,能够适应琴键的排列结构和弹奏技巧,让手指在舒舒服服的“舞蹈运动”中表现出艺术之美。最后,弹奏技巧与方法是高师学生钢琴学习的基点,而钢琴基本功训练更是弹奏技巧与方法的基础,所以,高师学生要对钢琴练习曲勤加练习,在坚持锻炼手指中逐步提高个人的演奏技能,实现个人钢琴学习的循序渐进。

2.音乐欣赏,享受与成长同在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乐欣赏丰富高师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内容。“音乐欣赏,是人用耳朵这种听觉器官去接触音乐作品而产生的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聆听音乐去体验和认识这个社会所描绘的生动形象。”(瞿灿:《让学生静静地聆听音乐、想象音乐》,《儿童音乐》2014年第1期第46—47页。)高师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能够在教师教学意图的引领下展开一段心灵的思想情感之旅和艺术发展之旅,从而使高师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精神状态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的熏陶、思想的净化和人格的复制,有力提升高师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造就一双“聪明、敏感”的艺术耳朵,为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和艺术发展的全面进步提供充足的音乐营养元素。以“乐圣”贝多芬的《月光》为例,贝多芬用钢琴为高师学生上了一节“抒情散文课”,在曼妙绝伦的钢琴曲中,高师学生通过听觉想象出“月色如水”的意境,从而产生通感的艺术效果。另外,钢琴学习需要高师学生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通过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而使自己的钢琴曲拥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而音乐欣赏无疑就是高师学生感知钢琴演奏与情感元素、思想元素进行艺术融合的初始阶段,只有高师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能够感知到诸多艺术元素的存在,才能有效激发高师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从而为高师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和钢琴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歌曲,与钢琴伴奏一唱一和

声乐离不开情感因素,“情”是“声”的灵魂和生命。(胡雪莲:《浅谈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文艺生活》2012年第10期第104—105页。)音乐欣赏有效地促进了高师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发展的同时,歌曲教学又开启了钢琴教学的新篇章,高师学生由艺术感知阶段进入艺术感知与表现的“二合一”发展阶段。歌曲教学不但增强了高师学生钢琴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而且也给予高师学生表现个人思想感情的艺术展现机会,从而有效促进了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高师学生需要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在弹奏过程中有效抒发个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实现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个人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体验。

以周杰伦的《台》为例,一名学生弹钢琴伴奏,另一名学生唱《台》,歌声与琴声交相呼应且声情并茂。两位学生用歌声与琴声两种形式的艺术语言相互述说着个人对艺术的感知,从而在情感共鸣中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歌曲演唱是非常大众化的艺术形式,难度不大,高师学生可以利用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堂学习,钢琴伴奏者与歌曲演唱者能够有效发展心灵与思想的沟通能力,在相互协调与相互配合中钢琴伴奏者与歌曲演唱者共同表现艺术的和谐美,从而实现以歌曲演唱促进钢琴伴奏能力的提升,促进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

4.舞蹈,与钢琴伴奏比翼双飞

音乐欣赏为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提供了坚实的艺术感知与成长的高效平台,歌曲演唱则为高师学生提供了艺术表现力和情感渲染力的培养基地,而舞蹈表演与钢琴伴奏的结合使高师学生钢琴学习的难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音乐与舞蹈自古以来就是同源的,二者互相衬托、相映成趣。”(张琳琳:《浅谈舞蹈钢琴伴奏》,《焦作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第35—36页。)舞蹈是一种无声却有形的艺术形式,钢琴伴奏是一个有声而无形的艺术形式,舞蹈与钢琴伴奏的结合是艺术领域“强强联合”的有力体现,更是钢琴教学走向多元化、科学化的必然趋势。

以《西班牙斗牛曲》为例,刚劲有力的钢琴曲能够激发高师学生的舞蹈激情,引导高师学生在一个个肢体造型中学会使用舞蹈语言和艺术语言表达出斗牛士的豪迈情怀以及个人的思想意识和情感体验,而钢琴伴奏与舞蹈学习的结合能够使高师学生获得更多的艺术营养。钢琴伴奏为舞蹈表演塑造出艺术展现平台,使舞蹈表演者的肢体语言更丰富、舞蹈造型更优美,舞蹈表演以其直观的肢体造型使钢琴音乐的艺术之美更“有型”,更有神韵。

四、构建多元钢琴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篇13

2.落后的钢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对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得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通过对高职院校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许多高职院校所采用的钢琴教学的教学手段和方式都是比较落后的,这种落后教学手段和方式导致学生学习不仅耗费的时间较长,而且学生对钢琴的学习热情也逐渐降低,学习效率普遍下降。传统的钢琴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主要是“口耳相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的枯燥的机械化的练习,学生在钢琴课堂中严重缺乏积极主动性,因此,这种教学手段很难达到钢琴练习的目的,也很难提升学生的钢琴水平。

3.非系统化的钢琴教学

钢琴专业对技能的专业度和娴熟度要求都较高,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对钢琴演奏技能的要求缺乏系统化,学生在非系统化的钢琴教学模式下,钢琴技能的提升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钢琴教师上课时随意性很强,教学内容的选择并未按照课标要求进行,因此,学生普遍反映一节课下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比较凌乱,虽然上课时认真做了笔记,但是还是很难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和钢琴演奏技能。钢琴老师要将自己所带学生的演奏基础与新课程标准结合起来,设置系统化的教学内容,避免“超课标教学”和“重复教学”等现象的出现。

二、高职院校钢琴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规范高职院校的钢琴教材

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并未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而且各个高职院校的钢琴专业的教材严重缺乏统一性。钢琴教材的不规范化的不统一化,导致高职院校向社会所输送的人才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将高职院校的钢琴教材系统化、规范化以及统一化,培养出一批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钢琴人才。我们将高职院校中优秀的钢琴教师组织起来,让他们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专业化的理论知识对我国现行的钢琴教材进行改编,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科学化,使其更加符合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要求;增加对钢琴演奏技巧的实践板块,在该板块中根据老师的教学经验叙述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演奏技能的技巧,从而完善钢琴教材。高职院校要根据课标要求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对现行的钢琴教材进行改编,使其更加的规范化、统一化和科学化,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要求,并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

2.创新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在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可以很好的提升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我么要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创新钢琴教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学习钢琴演奏技巧、展示钢琴曲目的有关知识以及播放钢琴曲目,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有利于钢琴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提升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老师下载一些优秀的钢琴演奏会视频等,逐渐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演奏能力,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帮助学生树立钢琴学习到的目标,产生学习的巨大动力;钢琴老师要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校外的钢琴比赛,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吸取借鉴其他选手的钢琴的演奏和表演技巧,促进学生演奏能力的提高。

3.系统化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学模式

学生钢琴基础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然而传统的非系统化的钢琴教学模式,并未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所以在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我们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钢琴水平,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系统化的钢琴教学模式。按照学生的钢琴基础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的钢琴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钢琴教学,促使学生的钢琴水平得到快速高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