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机械制图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教学案的基本理念
教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与教学方案,也就是将教案与学案的内容融为一体。学生依据教学案先自行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上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交流合作、动手操作、虚心好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作用,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对重点、难点进行点拨、诱导、启发,并利用课堂检测掌握学生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评讲。教学案实质上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教学案不仅起着沟通教与学的作用,而且起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二、教学案的编写方法
1.教学案的结构
(1)教学案中内容结构选择要体现一体化的要求。例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自主梳理(课前导学)、课堂探究(课堂例题)、随堂闯关(课堂检测)、自我评价(课后作业)、衔接高考(对口高考班拟此项,让历年对口高考题再现)等均是教学案中重要的内容。教学案中的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
(2)教学案中要包含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要做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教学案中的教学过程要精心设计,要有创新性,要具有时代感,要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
2.教学案的编写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案编写是一项艰辛而系统的工程,为了提高编写质量,机械教研组应人人参与、集体讨论、分工共同合作。一份优质的教学案一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教学案编写要经过如下程序,一是根据教材内容学纲、考纲确定教学目标;二是按章节分配主备教师,建议机械制图学科一次课(2课时)一份教学案;三是集体讨论,确定格式、内容和习题;四是由主备执笔,完成教学案编写;五是使用完后,集体反馈意见,完成修改。
以中职机械制图第三章第六节中圆球三视图为例,简要说明教学案的生成及编写内容和过程,供大家参考。
(1)教学目标:①明确圆球的形成及投影特性;②掌握圆球三视图画法及求其表面上点的投影;③灵活运用辅助平面法求圆球体表面上点的投影。
(2)自主梳理:①圆球面的形成(学生完成填空题,填空题略);②圆球的投影及分析(学生看直观图完成填空题,直观图与填空题略);③圆球的三视图的作图步骤(学生完成填空题,填空题略);④求圆球表面上点的投影(学生完成填空题,填空题略)。
(3)课堂探究:例1:补画圆球的左视图并求作其表面上特殊点的投影(两视图图形略);例2:补画俯视图求作圆球表面上一般位置点的投影(两视图图形略)。
(4)随堂闯关:例3:求作圆球面上线的投影(三视图图形略)。
(5)自我评价:练习1:补画左视图并求作圆球面上点的投影(两视图图形略);练习2:补画俯视图并求作四分之一圆球面上点的投影(两视图图形略);练习3:补画主视图并求作二分之一圆球面上线的投影(两视图图形略)。
三、教学案的正确使用
教学案的使用,应体现出师生交流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通常有下面几个步骤。
1.发:课前要将编写好的教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并对预习中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查:课堂检查,检查学生的自主梳理情况,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强化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3.导: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探索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讨论问题似懂非懂渴望启发时,教师要善于借此时机,给予适当的诱导和点拨,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4.讲:教师对课堂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疏漏的知识点,或不太科学的表达,或难点的处理等方面进行精讲,目的是使知识点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巩固重点,攻克难点,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归纳小结,形成一条鲜明的学习主线。
5.练:教学案中随堂闯关部分由学生在课堂完成,而自我评价部分则由学生在课外完成。
6.评:教学案经教师批改后,对错题或共同的错误分别进行个别辅导或集体评讲。也可将相关易错知识点融在后面的教学内容中并进行有针对性评讲。
四、教学案的应用效果
我在任教《机械制图》学科高三复习课和高一新授课时均采用了教学案,学生反应很好。由于“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教学案符合了实践性强的《机械制图》课堂教学,它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抓住教学的主线,能更好地把握好教学重难点,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同时在第二次备课时依据教学案的问题,可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第二次备课的针对性,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使用了教学案后,所任教班级学生该门学科成绩均有大幅度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容量、课堂效率均有所提高。
教学案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将会给机械专业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也会给学生提供复习巩固的依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课堂上的不同情形,不断地及时搜集学生学习信息,进行多元化备课,对教学案进行添加、修改使其进一步完善,要灵活地给教学案注入活化剂,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尽管在教学案的设计编写中会花费教师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同时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强度,但只要有利于推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方式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和绘图实践能力,还是值得的。
总之,在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中使用教学案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认真细致地研究,挖掘出教学案的巨大潜力,使教学案适应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从而更好地提高中职专业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幼龙主编.机械制图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2
一、明晰培养内容,调整教学内容
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实施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适时的改革与调整,改变那些交叉重复、陈旧老化,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内容。及时补充一些新的、企业需要的、对学习提高有用的相关知识。例如以前对绘图仪器和工具的使用以及制图的标准要求较高,现在采用计算机绘图,对字体、比例、标题栏、图线以及图纸幅面等标准可以不作要求(字体可以随意调整,比例和图线可以改变,标题栏和幅面可以选用模板)。
二、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要把制图课讲得生动形象,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让枯燥的条文变得有趣,除了有很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以外,还必须具有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有一桶水。”如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基础与机械原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这些知识在机械制图中的零件结构、表面质量、加工方法、材料选择、技术要求、连接装配关系等方面都要用到。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应用自如地举出生产中的典型例子,让机械制图与实际结合起来。作为专业课教师还必须以当代最先进的知识智能装备自己,不断调整不适应社会需要的落后的知识结构。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绘图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绘图,制图课教师除了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几种计算机绘图软件,以便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和绘图技巧。同时,专业课教师还应具备金属加工、装配和测量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跟紧社会需要,及时调整培养目标
机械制图作为各类工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在提高教学实效性方面,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及时吸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知识,把握教学改革的动向,增强教学的预见性,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职业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定向培养技术人才的技术学校。《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中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基础课,它主要培养学生看图、画图、空间想象力和应用能力。作为一名专业课老师,我一直认为机械制图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学科,有些学生因为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即便是比较简单的零件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三视图的绘制,所以对这门学科的教学很有挑战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学校里的教学要和企业单位的需求接轨,生产、加工企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而要淘汰那些不再适应新形势下需求的教学内容。
四、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做好教案
教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依据,而备好具有相当水准的教案是教好一门课的必要条件。教学,教是首位。要备好合理性教案,要求教师不仅深谙教学之道,而且要专业知识渊博,能讲、能做,同时能不断地吸取本专业新信息、新科学、新知识来充实提高自己。对于《机械制图》教师则要求既要懂得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又要懂得机械、掌握新国标,并能实际画图。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完整、准确地备好教案。如何备好合理性教案?在这方面我首先就是熟悉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来看教材,对于教材的每部分内容,我都会仔细研究,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这部分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每备一份教案,先将整体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和问题,然后一个一个地检查回答每个问题,直到最后没发现遗漏,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才认为教案合理。在备好课的前提下,我觉得要教好《机械制图》这门课离不开一位重要的朋友——模型。因为机械制图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职业类学校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缺乏空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所以只有充分选择与新课有关的模型直接演示,让学生在看得到、摸得着的情况下获得初步印象,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了一定的初步印象之后,我会选择一些类似的模型,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慢慢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强化训练
要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练习是很重要的。课堂讲解和练习的时间以一比一来完成,我一般把练习题分为一般题和提高题两种,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需要,这不仅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还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及时批改,可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训练了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3
Key words: mechanical drawing;CAD;spatial imagination;model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5-0247-01
1对学生进行调查,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近几年,随着招生政策的改革和普高的扩招,高职的生源增多,但总体素质参差不齐,生源的整体水平在下滑,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教学不适应。通过对本校2008级机电系3个班共计120位学生关于制图教学的问卷调查,发现有30%的学生没有接触过制图相关内容,无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差,接受能力差,这部份学生认为教材太深,进度太快,学起来觉得很吃力,甚至有厌学的趋势;同时有50%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而缺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得过且过;仅有20%的学生认为教材较浅,教学进度太慢,感到很简单。面对这种情形,“一刀切”教学已不能适用。
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如果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势必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越学越差,而学习好的学生产生轻视课程的态度。因此,要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分三个层次,小部分学生在进校前没有接触过制图且无空间想象能力,立体感差;较大一部分学生进校前没有接触过制图,但有一定空间想象能力和立体感;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来自中等职业学校,接触过机械制图。面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就可对全班学生的教学目标划分三个层次进行:基础好的,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发挥潜能,多进行一些形体复杂、高难度的内容;而一般的学生,完成原教学大纲要求;至于基础差的学生,以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为主,适当降低难度。
2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机械制图》理论知识抽象,单纯讲述比较枯燥,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自身素质,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应具备多种教学方法,来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使其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各学科、各专业互相渗透的趋势日渐增强。作为一个老师,必须时刻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学习新技术,研究新问题,防止知识老化。②脱离教案,保证讲授连贯流畅,从容自如。讲课是讲解,不是读讲稿,更不是背教案。要有讲有解,既讲又解,才能引导学生集中思想、身临其境地获取知识。因此,作为一名,应具有编写教案又能离开教案讲授的本领。③精练与多练相结合。精练与多练是制图教学的一个特点,把精练与多练结合起来,根据大纲精神和实际需要,合理安排题型和题量,该多练就多练,该精练就精练。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④重视板书、演示图的过程作用,活跃课堂气氛。美观、清晰、整齐的板书、演示图的绘图过程,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板书应尽量做到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演示图的绘图过程,应布置在黑板上能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作图过程的地方。一些讲授作图方法内容的图最好使用彩色粉笔按作图步骤有层次地画出,边讲边画,讲清图中的内容,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是学好《机械制图》的关键。《机械制图》学的就是由图看物,由图想物,通过从空间到平面、从平面再到空间的思维转换,逐渐强化空间想象力。目前,高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普遍缺乏,严重影响了《机械制图》教学效果,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如何打破这一瓶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每位制图老师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适度地利用直观模型、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和实践性教学。
①结合实习,培养空间想象力。让学生到生产一线去参观,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机械生产的各个环节,达到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加深对课堂知识的了解的目的。②利用直观模型。教学初期,在学生的空间概念还没有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可利用直观模型辅助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引导学生把观察、分析与想象结合起来,去研究空间物体与投影之间的关系。但是,直观教具应在教学初期使用,应当逐步有控制地使用直观教具。过多地使用直观教具,会使学生过于依赖这些直观教具,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展空间想象力。③运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多媒体课件能够逼真地模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可以将抽象难懂的原理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表示出来。
4适当增加《机械制图》课时
大多数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时较普通本科院校少,甚至为本科院校的1/2,选用的大多数为60左右学时的教材,有些高职院校采用“2+1”的教学模式,制图课时甚至压缩到40-50学时,由于课时量少,时间紧张,学生对制图的有关知识不能很好地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归类,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地锻炼,结果导致后面相关的专业课受到很大的影响。
5结论
《机械制图》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坚持正确的教学观念,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并通过手脑并用的练习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出技能全面的合格人才。因此,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与《机械制图》教学特点,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机械制图》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篇4
1 现有尺寸标注教学存在的弊端
根据职业教育类的教学大纲要求,在完成机械制图学业后,学生应当具备熟练的读图能力和基本的绘图技能。经过多次的教材改革,现在通用的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基本上遵循了“分层递进”结构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各知识环节的内容有明确的概念。然而,作为图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尺寸标注内容却依然沿袭传统的结构编排,把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模块分成“尺寸标注的基本知识”、基本体的标注法、组合体的标注法到“零件图、装配图的标注要求”四部分分别穿插在四个章节中,实践证明,这种结构模式缺乏科学性,其至少有两个弊端。
1.1系统性、完整性缺失
从知识结构讲,“尺寸标注”部分的内容也符合制图学的结构划分——理论部分:国家标准的规定;技能部分:常用尺寸的注法、基本体的标注法、组合体的标注法;应用部分:零件图、装配图(综合了极限与配合的要求)。然而按照这样的顺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四次介绍到尺寸标注内容,从时间跨度上来看,至少要用两个学期,才能把这一完整的知识模块系统的讲完。
1.2重复替换概念范围造成学习疲劳
按照现有结构,学生学完标注的基本规定和常用尺寸的注法后,认知定位“尺寸标注”就是按要求画对“尺寸三要素”。在间隔一部分章节后再出现“尺寸标注”时,却又依次加入新的标注要求和内容。这样的反复,使学生容易否定前面已接受的认知内容,从而产生迷惑,至终不知所从,由此对该部分知识产生厌倦,使本来比较简单的知识模块,反而觉得复杂了许多,形成学习疲劳,甚至对整个学科其他内容也会形成排斥。
2 科学安排尺寸标注教学
“尺寸标注”作为独立的知识模块,要使学生完整掌握,笔者认为在课程安排上要由浅入深、在课程内容上由易到难、在课程进度上由慢到快使得学生通过连续的、系统的练习,最终轻松、完整地掌握该部分知识。
2.1在课程的安排上由浅入深
尺寸标注是制图课重要的内容之一,尺寸标注从第一章就有介绍,第二章有平面图的尺寸分析,第三章有基本几何体和组合体的尺寸标注,第五章有零件图的尺寸标注,第七章有装配图上的规格、性能尺寸等。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逐步认识,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因此,在制图教学中应把尺寸标注这一重要内容分解在各章节中,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由浅入深地向学生讲解,使学生逐步掌握。学生对尺寸标注这一新知识的掌握,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浅”的,才能学到“深”的发展。理论上先要讲清标注的原则,如: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的尺寸为准;图样上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图样上的尺寸为该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每一尺寸,一般只注一次等。标注尺寸的四要素:尺寸线、尺寸界线、起止符号、尺寸数字等这些“浅”的东西必须先交待清,接下来就要介绍标注尺寸的基准、定型尺寸等。因此,在制图课的安排上贯彻由浅入深原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2.2在课程的内容上由易到难
虽然尺寸标注在制图课上只是一方面内容,但要把它讲清还是要花一定的课时,教学从容易入手,由易到难,学生掌握了容易的内容以后,这些容易的内容就会成为较难知识的阶梯,尺寸标注中要先讲基本几何体的标注,如长方体的标注,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的标注,使学生对尺寸标注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再介绍组合体的尺寸标注。多数组合体都是在基本几何体上开槽,叠加而成的。通过先易后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逐步掌握尺寸标注的原则和方法。如果在基本几何体这一部分的标注中学生掌握得不好,组合体的尺寸标注也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过去有的教师认为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过于简单,可以少讲少练,等到讲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时多讲点,用组合体的尺寸标注代替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结果“易”的没学会,“难”的更学不会,学生的作业总是出现尺寸标注不全的错误。假如我们的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中适当多讲一点,多练一些,把“易”的先解决了,“难”的问题就不难了。
2.3在课程的进度上由慢到快
学习新的知识,掌握一门新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特别是在学习新的知识开始时,必须慢点讲,使学生学一点巩固一点,稳步前进。在介绍标注尺寸的初步知识时,讲课速度要适当地放慢,让学生在听课时有一个思考、记忆、想象和适应的过程。如果我们认为此部分内容简单,只图快往下讲,只会使学生越学越糊涂,最后欲速则不达。再比如,组合体的尺寸标注,重点应放在尺寸的“完整、正确、清晰”,速度放慢,就要讲清尺寸标注中注意事项:同一基本形体的定形、定位尺寸要尽量集中标注在一个或两个视图上,这样便于看图;尺寸应尽量注在主、左视图之间,保持两视图之间的联系;同理,长度尺寸也应尽量在主左视图之间;为了避免尺寸标注零乱,同一方向连续几个尺寸尽量放在一条线上。这部分要在课堂上多做练习,把基础打牢,为后面零件图、装配图尺寸标注奠定基础。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是技工学校制图课难度较大的一部分,这一部分重点要解决好尺寸标注的“合理”问题,基准选择一定要正确。这些内容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工艺知识,但在制图课的教学中仍然要加以重视,向学生讲透,并做一定量的练习,这部分练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只有让学生把该学懂的东西学会了,教学的进度才会加快。
参考文献:
篇5
《机械制图》课程作为机电工程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能够为各类制造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从事产品的制造、装配以及各类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而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由于生源质量不佳,学生基础知识量少,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导致职业学校《机械制图》难教、难学,使得学生厌学,成绩不佳。将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一体化,使知识的表达形式由传统的语言与文字扩展为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和文字等多种形式,将枯燥乏味的制图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能够使教学内容多层次、多角度、远距离地得到呈现,提高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职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机械制图网络教学现状研究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机械制图基础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绘图工具以及仪器使用”“绘图方法及步骤”等教学内容面向新生展开,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手段则往往采用挂图、静态的幻灯片或者陈旧、不易携带的构件模型进行,因此很难对点、线、面以及空间三维形体动态表达,尤其在讲述零件的装配过程和装配关系等教学内容方面教学效果更是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机械制图课程的实际课堂教学效果等情况形成个人单堂课程教案,但过去基于Authorware、Director 、Flash、Power Point等多媒体应用创作工具开发的教学辅助系统,这些教学辅助系统往往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和计划等制定的固定脚本,一旦开发完成便进行封装打包,一旦教学过程中有些变动则无法相应的修改,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利用,造成教学实施中开放性、通用性不强。
笔者是长期从事高职院校“机械制图以及CAD”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师,同时负责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针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特点及规律,研究并探索基于B/S模式的“机械制图”数字化立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建立,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通过计算机视频、音频以及在线仿真的方式再现。在这种系统下,教师能够调用数字化挂图、平面工程图、数字三维模型、动画等网络教学元素根据教学目标生成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教案进行讲解,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以及抽象的教学内容以形象直观的图片、动画、三维立体模型等方式展示;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随时点击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通过网络在线学习模块能够调用自动绘图命令讲解计算机绘图方法,通过调用数据库内矢量模型来观察常用机件以及零部件的组成及结构。
三、网络教学系统设计
1. 网络教学系统功能需求
对于《机械制图》网络教学系统而言,其教学内容的设计是重点。根据系统用户要求,本网络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挂图、幻灯片、不易携带的零部件、构件等对象信息化。根据高职机械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计划,本系统主要设置了网络在线课堂、网络在线考试、网络答疑模块、基础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等主要功能模块,对于各功能模块的设计采用传统的结构化分析方法,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逐层进行分解,图1是本网络教学系统功能模块基础设置。
■
图1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资源结构
将网络教学系统的主要用户(主要包括学生用户、教师用户、系统管理员用户)按照权限控制模型分别进行定义,对权限不同的用户,将有不同的功能定义。本系统用户角色主要有三类: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1)系统管理员权限:管理员可以实现管理用户权限,对网站内容,如通知新闻,课件作业等进行修改、添加等操作。(2)授课教师权限:动态生成数字教案,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内容,上传课件以及教学视频等相关材料,布置课程作业,完成基础考试题库设置,进行网络答疑等。(3)学生权限:进行在线学习,下载教师的课件,查看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提交,在线提问或留言,修改个人信息等。
2.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网络资源的设计与制作
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需要建立在深入了解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基础上。具体来说,先要成立网络系统开发小组(成员包含教师、系统开发人员、技术支持及项目负责人、美工人员等),按照软件工程的开发过程和步骤进行开发。其中,项目负责人和任课教师负责收集整理教学相关素材,并提供自己教学过程中体会和经验。对于课程需要上网的资源,如电子课件、教学大纲、教案、师资队伍、教学录像等,在收集整理过程中要按照网络教学系统的建设要求,体现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特点,既要起到精品课程示范性作用,还要做到合理优化的处理,便于学习和使用,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美工及系统设计人员负责完成网络教学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在这个阶段,主要完成如下网络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构建后台数据库系统存储如下的网络资源。如用户信息(存储教师、学生、管理员的个人信息以及登录账号密码)、机械零部件数据(如构件类型、尺寸、图片位置等参数)、教师布置的作业数据(习题内容、基本描述、dwg 图形和dwf 图形、习题参考答案等)、有关习题的相关信息(习题答案、学生提交的dwf作业图形)、学生留言以及教师回复信息(留言标题、内容、时间等)、教师的教学资料信息(文件名、文件类型、大小、内容等)、机械模型教学信息(模型图片、模型动画和解题过程动画等)。
3.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网络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机械制图》网络课程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所需的主要技术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网页设计与制作、流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开发、数据库技术、网络编程技术、多媒体音视频技术等。
网络教学系统的架构采用目前常用的B/S架构,也就是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这种架构,客户端只要有浏览器接入网络就可以浏览网站内容,不用安装任何特定的客户端软件。同时也可以从后台登录实现在线管理,对内容进行修改编辑,这样可以对课程资源及时维护、更新,大大提高了该教学辅助系统的可扩展性。
另外,网络教学功能模块中不同的内容需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需要综合应用各种多媒体应用软件辅助完成,例如使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Macromedia Flash、Photoshop、Powerpoint、Adobe Premiere等常用软件。实际操作中,网页制作更需要综合审美、色彩搭配、动画设计等因素,才能设计出协调美观大方的网页。当然,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团队的合作。
四、结束语
本文将信息与高职机械制图学科教学特点进行有机整合,利用网络教学信息系统人机交互性强的优点,大大提高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集成性。教师把制作好的教学素材及收集到的网络素材集中于网络教学辅助系统上,能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描绘立体图形,展示机件形体的多样式、多变性、复杂性,深化实现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解决平面立体图形与真实立体图形在视觉上的差异,从而扩展学生的感知空间,拓深学生的认识层次,形成双向交流教学方式。通过合理运用网络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珺,王九红,张坚亦,赵天婵.机械工程专业CAD 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11.
[2] 钟波, 陈容, 冯云.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 职教论坛 , 2006(6).
[3] 刘滟.基于AutoCAD的《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4] 韩立毛. 基于Web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7.
[5] 夏云周.高职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 江方记. AutoCAD中高级课程的网络教学研究和探索[J].交通职业教育,2010.
[7] 姚焕.职业院校精品课程网站CMS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广场,2012.
篇6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旨在为广大的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该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将带动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侧重的是视频资源建设,即为学习者提供课程的全部录像资源。它与视频公开课共同构成精品开放课程。国家计划在“二十五”期间,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并在省、校中逐步开展。笔者学院积极响应号召,选取学院特色课程进行建设。本文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从课程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方法、运行与效果四个方面来阐述该课程建设的具体实践,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一、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课程建设,创建一支独特的教学团队,既包括校内专任教师,又引入企业外聘教师,同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建设课程精品录像资源,从准备到后期处理,达到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录像的建设要求;建设优质的课程拓展资源,包括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两个方面的资源,为社会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
二、课程建设内容
机械制图课程是工科高职类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采用最新的制图国家标准,并与之进行对比分析,创设了9个项目内容,涵盖了制图各项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培养,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机械制图课程资源主要有:基本资源由课程组教师独立完成,涉及多方面资源建设,如教案课件、习题课、技能考核试题库、图片库、模型库、案例课等;拓展资源由学院教育技术中心教师完成,主要通过网络平台以在线测试的方式实现师生互动。以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为依据,打破以往课程内容设置,进行更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课程中渗透CAD/CAM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实现学生手绘图与计算机绘图的统一,减少学生在CAD/CAM课程的学习学时;为社会学习者提供学习机械制图课程所需的初高中预备知识,进一步扩大课程学习者的范围,为基础弱的学员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三、课程建设方法
1.引用原精品课中的精品资源
机械制图课程组对原有精品课程中的学习资源进行分析统计,整理出一些精品资源,如制图的基本知识、企业的工程案例、经典的视图动画、热点问题、识图难点分析等。这些仍然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内容,直接引用即可,不用重复建设,以免造成浪费。
2.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制图课程在非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定位为基础课,在机械类专业中确定为专业课。机械制图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由课程组教师制定,并经过企业专家和校内专家共同论证,是经得住考验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从课程整体设计思路、情境设计、学时分配、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设计,同时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意见。
3.资源建设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完成
课程资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完成。学校课程组教师以及教育技术中心教师负责课程基本资源的建设,如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日历、教案、课件、案例库等;而合作企业负责课程拓展资源的建设,如试题库、在线测试等。
4.课程运行与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机械制图课程组基本完成课程资源的建设,并将成果上传至机械制图网络课程中。机械制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选取13G111在校生以及渤船重工内业分厂的30名职工作为首批运行试用者。通过运行和测试,渤船企业和学院相关专家一致认为该课程符合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要求,可以开通浏览学习权限,扩大学习者的适用范围,使更多的人受益。
四、小结
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为了评审,而是一场教育教学改革的硬仗。通过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核心课程,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一项有计划、系统的工程,需要课程组所有教师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打造全新课程,为更多的学习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徐经长.财务会计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6).
篇7
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改变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常规教学,坐到知识传授与学习方法传授并重。在教学活动中,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如果没有调动起学生们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优秀的课堂传授也是徒劳。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是: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欠缺空间几何方面的知识,空间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有待培养。因而,《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讲授难度与学习难度在职业学校中难度很大。多年的教学经验显示,合理选择与当节课程紧密相关的实体模型(可以是几何体、机件模型或者机件本身)直接演示,把透视、投影相关的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把抽象的几何概念转化成直观印象。教师辅以适当的引导、启发,通过模型演示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做到教学结合,进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以“三视图”这一知识点为例:在开始介绍基本概念、投影规律前,首先以实体模型演示,让学生对三视图有个基本上的认识,再通过对模型从不同角度的观察得出三视图的基本概念。随后通过重点讲授,帮助学生将将通过观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机械制图教学中,重点内容及重要技能的关键点就是在知识的出发点、衔接点、疑难点上。如“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位置关系”是整个机械制图课的出发点。这部分内容必须要要讲清、讲透、讲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及走向岗位后的应用铺平道路。补全第三视图、补全缺线是疑难点,通过与实体模型展示相结合,采用形体分析法一一剖析,对学生的识图能力、制图能力、空间想象力做进一步引导、提升。讲授之后,采用各种形式的小结来精炼教学内容,化知识点为关键技能。
2.1教学非电化
近年来,电化教学设备已经广泛运用于职业教育教学中。实体模型、示教板、挂图因受到电化教学设备的冲击,使用空间被严重压缩。采用电化教学这一辅助手段虽然能够更方便的展示实体、零件,但由于其分散学生注意力、故障时有发生,同时表现力不强,并不适用于职业教育《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实体模型、挂图直观性强,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同时可针对实际模型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兴趣,有助于知识获得的精确和完善性,让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实际观察和触碰中发展。同时对重点、难点可重复展现,甚至长时间置于教室或课堂,增强学生对实体和图纸的印象,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易接受,促进长期记忆。如三视图的建立与投影规律,投影作图、剖视等都可通过摆放模型来进行教学。
2.2制图随堂化
中职学生的制图、识图能力只有在不断实践训练中才能形成。将制图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制图实训的随堂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制图、识图知识的学习热情,同时能让学生在制图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将制图室作为课堂的一部分,让学生去面对模型、零件进行实际制图,如:三视图、剖视、剖面、零件图、甚至组件图、装配图。《机械制图》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一门课程,通过随堂制图能做到学生的知识、能力双方面的互动提升。同时,随堂制图还能够促进识图能力的培养,通过绘制图纸,在绘图中发现识图方面的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制图随堂化的实行,不仅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2.3语言生动化
《机械制图》课程中画法几何部分涉及到的空间几何关系问题,可以通过生动的比喻来向学生解释。以线面投影为例,铅垂线可比作电线杆,水平面可比作地面,其投影特征可生动地描述为:一点二线必为垂直线,一斜二平必为平行线,一线二面必为垂直面,二线一面必为平行面。通过生动的比喻,复杂的问题得到了生动地说明,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2.4课堂互动化
课堂讲授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教师一味的讲授、脱离与学生的互动,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也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倦。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提出某些方案让学生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最后教师通过综合评议总结哪个方案是最佳的,并适当的讲解该方案为什么是最佳的,其他方案存在哪些问题。甚至有些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讲解,通过学生自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其他同学分享,再经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该节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
篇8
经常有学生说:老师,手工绘图老早都过时了,我们只开“AutoCAD”就可以了;还有学生会说:“机械制图”与“机械CAD”的教学内容都差不多的,我已经学了“机械制图”课程了,不需要开设“AutoCAD”。对这两种认识上的谬误,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要清楚两门课之间的关系。“机械制图”课程是讲解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基础课,其教学目的和任务是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实际工作中使用的AutoCAD是目前深受绘图者喜爱的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之一,它主要是利用各种指令绘制各种机械图样,特别是针对一些手工难以绘制的图样,利用AutoCAD能很轻松地绘制出来。除此之外,AutoCAD还可以完成三维建模。但AutoCAD在制图理论和制图的一些标准、规范等知识上比较欠缺,它只是在机械制图理论、标准基础上开发出来的绘图软件,学习“AutoCAD”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有助于学生学好“机械制图”。
二、“机械制图”与 “CAD”一体化教学的改革
1.选取教学内容
将两门课程有机组合在一起,在进行课程内容重组时,教师首先要掌握现阶段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职业岗位的需求,在课程任务中结合职业对受教育者的专业素质、工作态度、技能水平等方面的要求,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选取,使教学内容与现阶段行业的需求相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专业素质。将实际应用需要作为整合后目标,适当调整、优化两门课程原有的教案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案,并将它分为九大模块:①国家标准及标准件;②常用件的相关知识;③机械制图基础知识及AutoCAD的理论知识;④点、线、面投影;⑤三视图、基本体投影;⑥轴测图基本理论知识;⑦器组合体的读图、绘图与尺寸的标注;⑧零件图及装配 图;⑨专题测绘训练。
2.开发校本教材
根据整合课改后的实践,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发现,要想更好地施展课改后综合课程的优势,只有开发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总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会用、实用、够用” 为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调整顺序与结构,使制图与CAD有机组合为一体,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材整体采用组合式教学,保持知识的系统连贯性。教材重点突出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基本体的投影部分,加大设备零件的表达方法及机械图样的画法与阅读的比重,减少徒手绘图的内容。
3.实施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结合AutoCAD软件授课与多媒体授课,采用穿插讲解的方法将两门课的知识点模块进行讲解,实现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合理组合,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利用AutoCAD技术制作教学内容中的复杂图形教学课件,而且把它制成分解动画,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加强学生对复杂图形的理解,加深对教学过程的印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理论讲解与绘图训练一体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学生教学任务与工作岗位需求有机地融为一体,积极探索理论讲解与绘图训练一体化教学,让手工绘图与上机绘图练习及全真模拟绘图进行有机结合,“讲、学、练”一体化,“手工绘制与上机绘图” 一体化。把理论教学改为专业教室现场教学,教师在讲清基本绘图方法和技能后,就让学生进行绘图练习,教师在教室里面来回巡视,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没有掌握的绘图技巧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
5.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不仅要考核学生平时对手工绘图以及计算机绘图的参与度与掌握情况,还要考核理论笔试以及上机绘图技能,采用过程评价联合终结评价的考核方式。
总之,“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任务,对于老师来讲任重道远,进行教学改革要循序渐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总结,为社会培养出适应现代制造技术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教师不仅要深谙教学之道,专业知识渊博,而且要不断地获取本专业新知识。在备课中要针对《机械制图》的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析教学中如何选择和应用适当的导入方法。好的语言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去。每次备教案,先将整体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和问题,然后一个一个地检查回答每个问题,直至最后没发现遗漏,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分解出的教案将分散的内容连贯起来,抓住共性,突出特性,内容完整清楚,条理性强,加之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大大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效率。
二、如何开展《机械制图》课堂的趣味性教学
要使《机械制图》课堂成为一节“精品”课堂,我们首先要做好教学设计,认真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增添丰富的可学性强、关联性紧、趣味性浓的内容,真正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1.注重《机械制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专业课程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机械制图》与数学、物理、美术、体育等学科之间有较为密切的联系。鉴于此,在教学中就应该特别注重历史与各学科之间的关联和渗透,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学习“点的投影”这一章节时,在讲“点的坐标”时,我们可以联系数学教材中的“函数”和“坐标系”等内容,使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认识到《机械制图》学习的必要性,同时激起浓厚的兴趣;如学习“正投影”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利用物理教材中的“光的物理现象”相关内容;而美术与制图的关联更是密不可分,特别是线条的粗细、明暗等。实践证明,注重《机械制图》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2.适当增加趣味性素材,把室外事物“搬”到室内教学中来。依据教学大纲,认真处理教材,尽量选取一些与教材关系密切的趣味性较强的素材,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机械制图》的知识点都与图形、线条有关,因此,我们选择的素材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如讲解“基本几何体”时,我把“棺材”一词带进课堂里,使学生为之一惊,不仅激发听课的兴趣,而且加深对几何体轮廓的记忆,更增强阅读、分析课外事物的能力。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建立起对事物结构特点、轮廓形态认知的信心和“欢心”。学习《机械制图》时,学生会与很多印画在书本上的基本几何体、组合体“打交道”,需要具备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不能始终用“说”来形容各个几何体,这样的课堂无疑是给职校学生“播放”催眠曲。所以我利用废弃的木材,通过加工制作成各种小模型作为教具来教学。它们形体不一,有带槽的(半圆形、方形等)、带孔的(通孔、不通孔或圆孔、方孔等)、缺角的、缺边的等,然后分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认真绘制。这样就十分形象地展示了物体的形体姿态,给学生极强的直观性,培养其想象力。
4.尽情发挥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为课堂带来“全新空气”,消除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恐惧感”和“厌倦感”。
5.布置多样化制图作业,多方位切入主题。
三、从教学对象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
《机械制图》作为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知识体系入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首先必须把握好“适时”“适度”性原则,即从学生可接受性入手,不要低估或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我曾做过试验,对同一内容“螺纹紧固件”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大相径庭。第一种方法充分利用模型,一边展示模型,一边讲解,一边画图。但学生听起来很吃力,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测试中一部分学生不清楚这三种紧固件是怎样连接的,教学效果不理想。这种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可接受性。第二种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整个课堂上几乎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完全依赖多媒体,教者指指点点,没有任何板书,学生不知所云。虽然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导致相当部分学生只了解工艺过程,不能正确画出连接图。第三种方法是对前两者进行扬弃,选通过录像给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让学生了解工艺过程,再由挂图给出规定画法,了解视图画法细节。师生似乎在共同享受着安装机器的一种乐趣。测试表明该教学效果显著。实践证明,着眼于教育对象可接受性、适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四、改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对科任教师存有好感,那么他们对该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就会特别认真、愿意接受。如果教师上完课就走,少交流、沟通,就会在某种程度上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平时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创造环境,使师生拉近距离。要摒弃我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观念,在无形中导致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导致师生关系不密切。
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首先要改变观念,放下架子,主动亲近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
综上所述,要实现中职《机械制图》课教学效果的增强,就必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直观教学法,生动形象地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手脑并用的练习和强化训练,促进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他们的读图、绘图技能。
参考文献:
篇10
一、引言
《机械制图》是探讨绘制机械图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技术基础课[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固然可以加大课堂知识容量,缓解目前教学内容多与课时相对较少的矛盾。但是,课堂容量大了,教学进度快了,留给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也少了,学生课后复习和理解的时间相应增加,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和压力,使学生来不及充分理解、掌握和巩固当天课堂讲授的知识,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课程内容的学习,出现“消化不良”现象,反而使课堂教学效果降低。同时,由于解题过程(教案PPT)事先已经做好,对于学生提出的新思路、新解法,难以及时反馈。
2.教学内容有待整合。《机械制图》课程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运用平面图形(视图)来表达空间立体的形状和结构,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要求较高。但是,空间想象力是建立在学生对空间形体的表象存储上。学生接触社会少,进工厂的机会更少,他们对机械零件表象存储量小,对制造加工机器方面的知识几乎没有,这样空间想象的基础就非常薄弱[2]。所以,在学习制图课时感到困难就不为怪了。然而,制图课中有一章专门介绍如何绘制立体图(轴测图)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想象立体的形状。但是现有的制图教材,把该章放到组合体之后,不符合由易到难的讲授过程,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
3.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不足。通常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根据教案进行教学,学生所学的知识局限于老师所教授的课堂内容,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学习被动,缺乏自主探究性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考核方法单一。通过闭卷书面考试能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对学生平时努力程度、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查不足,无法较客观地评价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学生是教学主体,在教学中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为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打下坚实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设疑、提问等方式,尽量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使学生从中悟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仅仅掌握教师讲授的某个单一的、具体的知识点[3]。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对大一新生而言,虽然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性,利用较多的时间学习该课程,但觉得学习困难,不易掌握,不少学生由此产生了畏难、厌学情绪。针对《机械制图》课程重要但又难学的特点,教师在《机械制图》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根据学生学习认知过程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能力。
三、《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教师应该制作高质量的开放式多媒体PPT课件,能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应随时进行进度控制,给学生更多思考和理解的时间。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特点,合理安排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从而实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讲授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该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利用构型设计、一题多解等教学专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图书馆、“百度知道”等工具,学会自主寻找答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带来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针对引言中提出的4个问题,下面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总结如下:
1.制作可控制式平面解题动画,将每一步解题过程进行独立控制,根据学生需要随时暂停,给学生更多思考和理解的时间。并编写开放式PPT教案,能直接调用二维和三维制图软件,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思路,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编写新教案,将课本中“轴测图”这一章的内容,分解成小节。具体分成平面立体的轴测图、曲面立体(回转体)的轴测图和组合体的轴测图三个小节。分别集成到平面立体、曲面立体和组合体画法对应的章节中,帮助学生想象立体的形状和结构,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实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讲授过程,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1)增加一题多解的题目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2)利用构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体为提出问题,给定一些条件,让学生自主进行构型设计,创造新的立体,再根据自己创造的立体,画出其三视图。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将自己设计的立体用制图的方式进行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在学生遇到学习问题时,除了辅导答疑以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查阅有关图书资料,运用互联网中的“百度知道”等工具,学会自主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建立QQ群,增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外交流,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4.除了平时布置的课后习题集作业成绩以外,对课堂上和QQ群中积极发言,主动提出新问题、新想法的学生,以及积极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的学生进行加分,鼓励大家积极思考、发言。对一题多解,构型设计任务进行单独考核,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最后,综合考虑以上几方面学习情况,对学生总成绩进行全面评价。
四、《机械制图》课程成绩考核方法
1.期末考试(笔试),针对学生必须掌握的制图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察,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50%。
2.习题集作业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30%。
3.课堂上和QQ群中积极发言,主动提出新问题、新想法,积极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的学生以及对一题多解、构型设计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
五、结束语
通过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会了如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明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有较大提高。学习心态也从畏难情绪向享受学习、主动学习转变。
参考文献:
[1]杨月英.机械制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陈杰峰.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篇11
一、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力求讲授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讲课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做出结论的过程。提出问题应尽量做到自然明确,联系实际和富有启发性;分析问题要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做出结论要简明准确、便于记忆。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围绕本课时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讲授顺序。如在进行重点内容“组合体视图的读法”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根据“使学生掌握读图方法”这一教学目的,抓住“读图方法”这一主线,按“读图时应注意的问题、读图方法及读图方法的具体运用”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讲清方法(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指出难点(分析图框)、点明关键(不同组合型式的视图特点),再举例讲解读图方法的具体运用。
二、提炼讲课内容,归纳绘图方法;力求简明准确,便于学生记忆。
《机械制图》是研究绘制机械图样的一门学科。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绘图、读图和图解能力。机械零件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教得其法,学得轻松,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分析、归纳等逻辑艺术,提炼讲授内容,注意归纳各种绘图方法及视图特点。诸如:
1、抓主、分块,对投影、想形状的形体分析法的读图方法;
2、根据已知的齿轮主要参数齿轮Z和模数M,利用有关公式计算出齿轮各部分的尺寸,然后按规定画法画出齿轮轮齿部分投影的齿轮画法;
3、平面立体‘三视图均为多边形’的视图特点:一个图框在另一个图框之外,由多个图框叠加而成;
对这些方法和特点进行归纳,为学生记忆创造条件。同时在答疑、辅导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应启发、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注意直观教学和图例的选择
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空间想象,主要是依据实体的空间形体投影规律。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完成从实体到图例,使用直观教学法,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体,然后再从观察中得出空间形体投影规律;也可以从教学的某些结论出发,先讲授有关的理论知识,再以实体的形式加以验证。以便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认识实体的空间特征,从而获得清晰的表象。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本课时选择什么样的直观教学手段,要引导学生观察什么,注意什么,要得出什么结论,怎样结合讲解,什么时候演示,怎么演示才能让全体学生都能看懂等等,都应经过周密的考虑。但是应该指出,直观教具只能起“拐杖的作用”。目的是帮助学生“走路”,而最终必须去掉“拐仗”能独立“走路”才行,所以随着学习过程的进展,应当逐步有控制地使用直观教具。过多地使用直观教具,会使学生过于依赖这些直观教具,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展空间想象力,这是必须加以注意的。
四、注意精讲多练
精讲就是要讲得好。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言简意明。三言两语就能点到问题的实质,击中要害。这就要求备课时要很好地提炼所讲的内容。注意归纳总结一些简明易记的结论。
在精讲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活动。每个人创造思维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他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是画图和读图的基本方法。在绘制组合体的视图时,要弄清它由几个基本几何体组成,各基本几何体的形状、位置,相邻两基本几何体的组合形式,这就是分析的过程。然后按照每一个基本几何体的所在位置逐个画出它们的三视图,注意根据组合形式正确画出相邻两基本体视图的交线,这样把单个的分析综合起来、从而得到组合体的视图,这就是综合的过程。用形体分析法读图也是这样。根据一个图框一般是立体上一个面的投影的道理,把组合体的视图分解为若干个图框,利用投影关系对应找出每一图框的其余投影,抓住形状特征视图看懂各部分的形状,这就是分析的过程。然后再结合位置特征视图,把各部分组合起来,想象出该组合体的形状,这就是综合的过程。教师无论在讲授,辅导或批改作业时,都要经常地启发学生去分析和综合。另外,还要注意启发学生进行推理的思维活动。如讲授直线对投影面的各种位置及其投影特性时,对两类特殊位置直线,只要分别讲透其中一种即可,然后启发学生进行推理,得出其余两种特殊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切忌在课堂上把各种位置一一罗列,使学生不得要领。
五、教学艺术
1、重视板书、演示图的过程作用,活跃课堂气氛
美观、清晰、整齐的板书、演示图的绘图过程,也是活跃课堂气氛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板书应尽量做到简明扼要、节次分明、条理清楚。演示图的绘图过程,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所绘制的图形应布置在黑板上能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作图过程的地方。图应画得清晰(适当大些)、准确,图线应粗细分明、文字要标准、工整、准确。
2、脱离教案,保证讲授连贯流畅,从容自如
讲课是讲解,不是读讲稿,更不是背教案。要有讲有解,既讲又解,才能引导学生集中思想、身临其境地获取知识。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编写教案又能离开教案讲授的本领。只有脱离教案,才能使讲授连贯流畅、从容自如,才能做到口语表达准确简洁,语音清晰明快,语调抑扬顿挫,语速不快不慢。
3、现代化教学手段,教与学轻松结合,事半功倍。
篇12
《机械制图》是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不会识图很难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就难以胜任今后的工作,而制图课传统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再者技校学生普遍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应加以研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技能分析能力,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及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一、备好合理教案
每备一份教案,可将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问题,然后逐个解答每一问题,直至全部解答完毕。如《机械制图》中的剖视图一节,首先复习视图的表达及特点,然后引入新课;1、什么是剖视图?讲清主要概念;2、采用剖视的目的是什么?3、如何画剖视图?4、机件实体如何表示?5、如何确定剖切的位置?6、如何进行标注?7、剖视图如何配置?8、剖视图如何分类?9,何时采用何种剖视?各类剖视的应用范围等等。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小结中将内容连贯、抓住共性、突出特性,条理性强,加之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1、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制图学习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制图的地位、重要性,并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使他们懂得:制图课程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可能有重要影响,不能掉以轻心。所以笔者第一堂课就是带他们去参观车间,让他们了解机械制图在生产中的作用。在课堂上明确阐明这一点,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任何机械专业从业人员,如果缺乏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就不能从事技术工作,如果看不懂图样,就不能从事生产。对于每一个未来的技术工人,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2)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形成“我也行”的心理优势。大多数技校生,素质比较差,空间想象力缺乏,是制图学习的困难者。经常经历失败早已形成了心理障碍这一失败定势。所以让他们听懂老师的讲课,学习后布置一些容易完成的作业,使他们能完成练习,能有一点收获,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2、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技校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普遍不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课件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化抽象的投影关系为直观的视觉印象,让学生具有足够的形象储备,降低问题难度,提高学习兴趣。
3、适时布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布疑设问是吸引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在组合体尺寸标注中,设问组合体的尺寸应如何标注呢?引出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接着设问如何使尺寸标注不出现重复漏注呢?引出形体分析法的尺寸标注方法,因势利导引出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尺寸基准等,教学效果很好。
4、运用语言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而语言艺术有两方面,一个是比喻性,另一个是总结性。 (1)机械制图教学的比喻性就是把教材抽象的理论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把所要讲的内容表达出来,降低知识难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基本视图的投影方法中,用两同心圆表达投影规律。(2)机械制图教学的总结性语言就是抓住一些概念的主要特征。总结概括为口诀或顺口溜,这样学生边读边记,轻松掌握所学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讲螺纹规定画法时,可以编成如下顺口溜:表示螺纹两种线,用手摸着来分辨,摸得着画粗实线,摸不着画细实线。 这种教学方法生动活泼,适应学生的特点。可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是感到枯燥乏味而是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
三、理论知识的教学应与实践相结合
篇13
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制图教学中,借助动态旋转,切割,放大等功能,使操作得心应手,教学形象生动,节约了教学时间。但是很多教师往往是用电子教案代替了一切,电子教案中文字图像什么都有,讲授知识点、画图等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在电子课件上展示给学生,殊不知这样教学教师省了不少事,学生也跟着省了不少事,这样课上下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甚少。制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投影的结果,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是怎么投影得来的,没有动手的过程,只是眼睛看了精彩,那只能是过眼云烟,看了就忘,进不了大脑。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于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单一以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图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不是画龙点睛,而是画蛇添足。
例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者在分析组合体视图时,要充分利用挂图、实物模型,还可以让学生按三视图尺寸用橡皮泥、萝、土豆块等自制模型,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组合方式。但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运用多媒体课件解决难点,由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引导学生的思维,甚至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研究哪儿需要有线条,哪儿无线条?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适当”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渗透,以人为主,以机为辅,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才能使机械制图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在上完一次机械制图的多媒体讲课后,就及时地安排一节习题课,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通过实例的讲解,启发学生的思考,强化对知识的理解。然后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做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检查每一个学生的课堂练习,及时解答不同学生的疑问,将共同的疑点记录在案,在下一次课中重点分析与讲解。通过巡回检查,了解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差异,因人施教,对掌握较好、完成作业较快的学生,增加一些有难度的习题,培养其知识深度学习。对一些掌握能力较弱的学生,重点放在掌握基本概念与内容上。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同时使用传统的板书方式,使其两种教学方式交替使用,真正把握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使之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
《机械制图》的课程特点是从点到面、从面到体、从局部到整体,它的知识结构要求学生从旧知联系到新知识、从个别推理出类别,那就要求学生具体很强的思维推理能力。如何得用多媒体手段来来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呢?
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在讲解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时,用课件演示组合体形体分析法,然后用另一个动画演示组合体的尺寸标注全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学会了演绎推理的方法。
其次,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归纳推理法学习新的知识。如在棱柱的投影的教学中,可以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棱柱的各种形状,然后从直三棱柱的投影出发,最后总结出其它棱柱的投影的作图方法。这样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
第三,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法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在齿轮投影的教学中,先用动画课件展示螺纹的投影,复习他的表达方法,然后再展示齿轮及它的投影,根据两者之间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得出它们在其他方面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齿根,牙底的联系),教学生运用类比推理法得出两者在表达上的相似之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类比推理思维方法的目的。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供更多的时间
传统的教学模式“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是以知识的接受为目标,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这种模式压缩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尤其是今天的中职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本身就欠缺,如果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机械制图》这门功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是无法实现的。如果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这一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例如在要相贯线的教学中,相贯线本身就是一个很抽象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看书本,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存在相贯线的零件,然后再讲解相贯的投影特点。这样画图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当图画好了,投影讲完了,时间也差不多下课,没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假如老师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把这些内容做成动画,上课时就用动画展示这些存在相贯线的零件,再用课件展示相贯的投影形成,这样老师就不再把时间花在画图上,内容也由抽象变生动、具体,还给学生留有很充足的时间和学习材料去思考和交流。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引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从而达到“学活了、会学了”代替“讲清楚、听明白”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海雄.浅谈机械制图教学改革[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03,(12).
[2]李祥伟.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探讨[J].职业 技术教育.2006,(11).
[3]沈月英.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常州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