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幼儿进餐礼仪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幼儿进餐礼仪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幼儿进餐礼仪

篇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让我们有注重孩子高品质的膳食结构、营养搭配的机会。尽管由于物质条件匮乏所带来的儿童营养不良等问题逐渐改善,但其他儿童营养问题,如能量过剩、嗜食垃圾食品、饮食行为不良等问题却日趋突出。同时,在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在幼儿身心健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上出现偏差,甚至以身示范地养育着一个“小皇帝”、“小公主”,让孩子成为了礼貌修养的“绝缘体”,持续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令人担忧。因此,我国儿童营养状况和饮食行为礼仪不容乐观,亟需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善。

一、幼儿就餐习惯培养的原则

幼儿就餐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学校、家庭和幼儿共同参与和提高的过程。教师和家长们捧到餐桌上给孩子享用的不应只是美味的食材,更应把优雅的餐桌礼仪,中国的传统文化传递给孩子,让优雅的进餐礼仪成为孩子展现自我的一张明信片。幼儿时期正是养成教育,礼仪培养的关键期,良好的就餐习惯和就餐礼仪,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若能在幼儿时就习得良好的礼仪教育,未来孩子也将终身受益。

为了指导幼儿食育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教育部于2012年制定和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该指南在健康教育领域中提出应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形成使其受益终生的生活能力和生活方式。笔者所在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即采用该指南提出的基本原则来指导实际工作,具体来说,一方面应注意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按时进餐、吃好早餐等。另一方面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合理安排餐点,帮助幼儿养成定点、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吃饭时不过分催促,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玩等。掌握这些基本原则,可显著提升幼儿饮食习惯教育的质量,帮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二、幼儿就餐礼仪培养要求

英国一位家庭教育家说“教育始于餐桌”,我园在开设食育活动中,就把餐桌充分利用起来,不仅关注幼儿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更进一步具体开展了大量就餐礼仪的培育工作。教育始于餐桌,就餐礼仪在这里开始。笔者归纳整理了我园实际工作中采用的就餐礼仪培养方式,其中对幼儿的实际要求具体如下:

(一)餐前礼仪

1.用餐前,要洗手,手洗干净后要在水池内轻轻甩手,然后双手互握去拿毛巾擦手。2.致感恩词,感谢小值日生为我们发碗、发勺子、拉椅子。3.就坐时走到椅子右侧坐下然后缓缓转身面向餐桌。

(二)进餐礼仪

1.师长说完“请用餐”,方可进餐。2.食不言,进餐时不交谈。3.播放古典轻音乐,随音乐优雅的进餐。4.一手扶碗一手拿勺。5.吃饭时细嚼慢咽,勺子和碗不发出叮叮咣咣的声音。6.打喷嚏不对准食物或人,大臂内侧掩住口鼻。7.不浪费食物。8.添饭时,保证自己碗里和嘴巴里吃完了方可,不能占有食物。9.餐中保持桌面整洁,餐后人走桌净。

(三)餐后整理

1.餐后自主送餐具,椅子归位。2.用擦嘴巾以正确的方式擦嘴(方巾亲亲小嘴巴,两手相中挤一下,方巾变成长方形的啦!两手拿起再擦擦。)3.取适量水漱口,而后水杯轻放回原处。

三、幼儿就餐礼仪培养策略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总结实际经验,提出一些在幼儿园的幼儿就餐礼仪培养中的具体可行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餐具选用助力就餐礼仪培养

选用瓷碗作为进餐工具。瓷碗本身特点易碎、有重量感,这就使幼儿不自觉地轻拿轻放、小心翼翼,进餐时精力集中。

(二)创设优雅的进餐环境

环境是一个绝佳的隐形教育资源。餐桌上摆放典雅的瓶花,瓷制洁白的杂物盘,小抹布等,给孩子营造一个VIP的就餐环境。我们给孩子一个尊重、优雅、高品质的环境,孩子在这里学到的也将是高雅的文明。

(三)教师榜样示范引导幼儿

喜欢模仿是幼儿的特点。崇拜自己的老师更是幼儿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教师有意无意的言行就可能引发孩子的模仿。如果我们教师抓住幼儿这一特点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幼儿,那么我们孩子将在不知不觉中学得良好的餐桌礼仪。

(四)在食育活动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要想孩子悦纳刻板的礼仪规则,就要让孩子参与到礼仪的制定中来,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而在食育主题活动中孩子从头参与食物的择、洗、切、制作、摆盘、上桌等,引发食物就是幼儿“小宝宝”的爱护情结,从而自发的思考爱惜粮食;餐具的摆放及对一切美好的人事物表达爱的方法。

(五)家园共育―家长进课堂

在幼儿教育中常常有“五天小于两天”的问题,在进行就餐礼仪教育中,如果家园规范不一致,就会出现教育断层现象。所以幼儿养成良好的就餐礼仪离不开家园观念方法一致。

邀请家长以小组形式进课堂,在教授孩子制作简单的食物的同时,家长也在和孩子共同学习进餐的礼仪,从而让家长把我们幼儿园良好的礼仪氛围带到家里去,家园一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就餐礼仪。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在食育活动中我们的孩子在改变,就餐礼仪的教育已悄然渗透到孩子的心里,u渐成为常态化的生活。值得欣慰的是,我国教育部门认识到食育对于我国国民的重要性并已经逐渐开始推广各年龄段学生的食育课程,家长也逐渐认识到幼儿饮食礼仪的培养的重要性并给予高度的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每所幼儿园都会有一整套完整的幼儿食育体系及活动,来帮助幼儿更好更健康的成长,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培养完满的人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一、传统幼儿园中用餐礼仪引导方面的问题

1.体系设置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学习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得学龄前的幼儿也开始在家长和老师们的压力下,端起课本进行专业学习,所以早期课程教育是幼儿园中幼儿教育的重点,故幼儿园的用餐礼仪教育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在学校层面历来得不到有效重视,常常伴随着幼儿教师的个人安排,也无法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体系,所以一个不完备的体系自然就无法真正调动起幼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这在教育体系设置方面需要进行改革。

由于幼儿的身心发育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和掌握比较肤浅,所以幼儿的用餐礼仪教育需要专业的幼师进行指导才能有效完成。体系设置是和幼师密不可分的,幼儿教师的配备不尽合理,因为有些幼儿园的师资条件还达不到标准幼儿用餐课程开办的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方面,不少幼儿园的老师是中专毕业甚至未毕业,由其他科目的老师甚至食堂阿姨兼职的情况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幼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不够,这尤其体现在非科班出身的幼师身上,无法系统性地讲解用餐礼仪、食物营养等知识,对幼儿用餐程序缺乏科W认识,既无法对身心发育关键期的儿童及时开展生理卫生的讲解和情感方面的疏导,也无法做到在幼儿发生食物伤害如食物中毒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等。这些基本却十分重要的能力缺失,都反映出体系设置存在问题。

2.用餐礼仪教育环节的问题

在具体用餐礼仪教育环节,传统课堂在“量”和“质”两方面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是“量”,从幼儿园用于用餐礼仪教育的时长和安排来看,排课长度和位置应当更加合理,很多用餐礼仪教育课程被排在了一天当中的最后一节,临近幼儿用餐,表面上看起来与他们的进食处于同一个时段,效果会更好,但处于这个时段的幼儿在经历一整天的玩闹和学习后往往筋疲力尽,不愿意进行相关礼仪教育,也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此外,通过大量幼儿园教学实践来看,用餐礼仪教育课程的频率保持在一周三次左右,课时非常少。

3.好奇心引导的问题

幼儿由于年龄特征,对外界事物敏感且充满兴趣,好奇心比较强,大部分幼师却不能有效抓住这一特点,用餐时间的放任自流容易让儿童养成无法专注于吃饭的坏习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二、幼儿用餐礼仪教育的创新途径

1.均衡膳食,夯实基础

用餐礼仪的架构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即用餐食物本身上。所以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十分重要。幼儿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均衡膳食、平衡各类营养是保证他们能够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膳食健康的创新可以从国外一些实践中获得启发。例如日本,他们的幼儿教育就十分重视各类蔬果的搭配、高品质肉类蛋白的摄入和各型号维生素的补充,启动行之有效的“膳食提高计划”,配备具有专业素养的膳食营养师,全程监督指导幼儿园的用餐工作,让孩子们懂得吃。越来越科学地进食,这在用餐礼仪中也应得到不断的加强和重视。

2.快乐交流,开心用餐

交谈是幼儿快乐的源泉。幼儿每天在幼儿园生活的时间中,教师掌握的时间占去了绝大部分,幼儿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幼儿用餐礼仪的教育实践中,可以积极引入适当的共同就餐模式,让幼儿充分交流,并把交流上升为礼仪。因为在交谈中,孩子有了倾听对象,一番倾吐后,孩子们心情愉悦,伴着食物飘来的阵阵香味,让幼儿食欲大开。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表扬那些和自己及其他小朋友互动的幼儿。破除自我封闭式的进餐环境,让幼儿结识更多小伙伴,收获友谊和快乐,真正让“礼仪”的核心“礼”,变得通人情,变得可交流、可感触。

3.卫生用餐,扎实常规

幼儿生性好动,接触外界物体较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细菌、病毒等沾染。从小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将终生受益。用餐礼仪要教导他们养成餐前、餐中、餐后的良好就餐习惯。老师们可将习惯编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如进餐前三字经:好宝宝,吃饭啦。一双手,搬椅子。先如厕,再洗手。握小手,静等待,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就餐习惯。

4.家园共育,习惯持续

幼儿园教育必不可少,家庭教育也不可忽视,为此幼儿园、幼师和家长要有效沟通和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将幼儿用餐礼仪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好。家长做好榜样作用,家庭成员都共同遵守餐桌规矩,让孩子感受到用餐必须是在餐桌上做的事,并能和家人一起愉快地享受用餐时光。家长和老师一起引导孩子,对孩子节约粮食、文明用餐的习惯同步培养,认真对待幼儿用餐礼仪教育,切实通过各种手段提升他们的兴趣,孩子们的兴趣有了,积极性提高了,饮食的效率也随之提高,更加喜爱文明用餐、礼貌用餐、健康用餐,体质也渐渐转好,带动成长的其他面,构建起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将良好的礼貌意识和健康认知根植于幼儿的内心深处,这会让他们受益终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幼儿用餐礼仪对他们的健康和身心发育都十分重要,幼儿园和老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新课程体系下更多探索创新途径,真正惠及幼儿的成长。

篇3

用故事、游戏、观察等方法让幼儿懂得"为什么要洗手"、"不洗手会怎么样"的道理,通过儿歌《洗手歌》并运用动作示范法直观地告诉幼儿洗手的正确方法。"卷起袖,淋湿手,打上肥皂搓呀搓,搓手心,搓手背,指缝指尖都搓到。搓四指,搓拇指,再把手腕搓呀搓,哗哗流水冲一冲,甩甩甩,一二三,擦呀擦,我的小手最干净"。在老师的讲解和带动下,幼儿在水池旁学习洗手,慢慢地幼儿学会了并独立完成。

2.生动有趣的餐前食谱介绍,引起幼儿的食欲

同时在进餐过程中,为幼儿播放柔和、安静的音乐,使幼儿能够心情愉快地进餐。

3.学习正确地进餐方法

通过故事《华华变花花》、《大公鸡和漏嘴巴》使幼儿懂得吃饭时不专心东张西望,就会造成桌面、地面、身上的不干净,养成不剩饭,不洒饭的好习惯。运用手偶游戏《胖胖熊和瘦瘦熊》、《挑食的小小》、儿歌《幼儿园饭菜香喷喷》、看图讲述《吃得真干净》教育幼儿懂得营养的合理搭配,不能挑食、偏食等。观看图片《进餐礼仪》比较两组图片的不同,请幼儿来判断进餐的正确行为。如:坐姿、餐具的使用等。

3.1学习餐前儿歌,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进餐方法。如《吃饭歌》——小勺子,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干净,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好好吃,长得高。《进餐礼仪歌》--要做文明好宝宝,就餐礼仪不能少。筷子勺子不乱敲,讲话嬉笑就不好。不挑食也不剩饭, 细嚼慢咽肠胃好。餐后收拾少不了,比比谁是好宝宝。为了不让饭菜撒在桌子和衣服上,要求小朋友一手扶住碗,另一个手拿勺子吃饭,吃饭时不要东张西望,小朋友身体要向前倾,接着小碗吃。

3.2观看图片进行总结,讨论正确的进餐方法。入座后两脚自然的放在座位前,人要坐正;一只手扶碗另一只手拿小勺(教幼儿用右手的三指拿小勺),能一口饭一口菜搭配着吃,将自己碗里吃干净;示范用毛巾擦嘴的方法:用小方巾擦一下嘴对折一下,再擦一下嘴对折一下。小班幼儿都能很好地做到;站起来把凳子放到指定的地方,学习餐后收拾将桌面上的饭粒及骨头等捡到自己碗内。把碗内的残渣轻轻倒入纸篓内;把自己的餐具和毛巾轻轻地送回家(放在指定的盆中)。

4.保护牙齿做到餐后漱口

学习儿歌《漱口歌》--含口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牙齿干净白又白。学做动作:先喝口水,然后闭上嘴,两腮鼓动,最后轻轻地把水吐出来。提醒幼儿不能把水咽下去,也不能喷出来。注意把水吐到池子里面)。用毛巾擦嘴。

5.有效的进餐评价

大家共同制作"健康宝宝"评比表,在进餐中,利用照片、小贴花等分几方面进行评比如:坐姿好不讲话、不挑食、不撒饭、漱口、擦嘴等。在进餐过程中,对不同的幼儿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如榜样示范法、 座位安排法 、鼓励表扬法、积极竞争法、建议提示法等来促进幼儿的进餐习惯的养成。

篇4

一、当前小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深刻挖掘礼仪教育的内涵,部分教师太注重形式。通过观察大多数幼儿园的小班幼儿礼仪教育,我们发现存在不少问题,走形式、走过场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没有深刻挖掘教育的内涵,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在礼仪教育的形式落实上。比如,幼儿园要求幼儿在入园时,遇到老师要主动鞠躬打招呼:“老师早!老师好!”遇到小朋友的家长也要打招呼:“某某爸爸妈妈早!某某早!”离园时,幼儿要主动与老师告别,说:“老师再见!”教师和幼儿基本都能按着要求来做,但大多数人不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甚至有的说话时都没有注视对方,这种形式化的礼仪就像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这样的礼仪教育没有将文明礼仪之美渗透到幼儿纯洁的心灵中,幼儿不明白为什么要讲文明讲礼仪,感受不到其中的愉悦感,没有很好地激发幼儿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的积极性。

2.存在幼儿只为了获取表扬而讲礼貌的问题。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而现在幼儿园中一些鼓励性的教育的方式,让幼儿产生了一定的误解,文明礼仪教育同样如此。比如,在对小班幼儿园的采访中,笔者提问孩子:“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要做一个讲礼貌的孩子吗?”得到的回答大多数都是:“讲礼貌的孩子能得到小红花。”“讲礼貌老师才会喜欢我!”似乎在幼儿眼里,所谓的礼貌就是向老师问好,和别人说几句礼貌用语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不难看出,这同样也是在走形式、走过场的形式下衍生出的差强人意之处。作为幼教工作者应该让孩子懂得文明礼仪的真实意义,否则,就会长养幼儿的虚荣心,让孩子变成口是心非之人。

二、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仪习惯

1.结合感恩教育,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家人在他们身上付出了无私的爱。但是,在我们国家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物质优越、百般宠爱的家庭环境之中,他们大多数不知道对父母和亲人心怀感恩,觉得理所应当。因此,幼儿园要结合感恩教育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首先,要让孩子懂得感恩父母。教师可通过放映一些影视资料,让幼儿理解妈妈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不易,哺育抚养时日日夜夜的艰辛等,让幼儿明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让感恩之心萌生。同时,让幼儿懂得入离园时对家长讲礼貌是爱的表达,是感恩家长的表现,因此,在离园时,要亲切地和家长说:“爸爸再见!”“妈妈再见!”

其次,要让幼儿懂得感恩教师。幼儿园要通过播放一些平时教师与幼儿相处的图像资料,让孩子感受到教师无微不至的照顾,知道其中的辛苦,让幼儿产生由衷的感恩之情。早上入园时,对教师说:“老师早!老师好!”每天放学离园时,要主动与教师告别,说:“老师再见!”这些礼貌用语都表现了对教师的感恩和尊重。

第三,让幼儿认识到小朋友和小朋友的父母都是我们的亲人,“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在这个社会中大家是相互依存的,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要心存感激,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小朋友的亲友,也应像对待自己的亲友一样。看到他们要热情地打招呼问好,如“叔叔好,伯伯好,阿姨好,某某小朋友好……”明理则通,幼儿在明白了讲文明礼仪的意义后,在按着要求快乐遵守执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养成见人主动打招呼的良好习惯。

2.养成文明用餐礼仪。用餐礼仪是显示一个人文明素养的重要方面,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用餐礼仪习惯,对幼儿以后的生活都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一些小班幼儿刚刚入园时,有的挑食,有的一口不吃,这都是因为父母平时太溺爱孩子;有的孩子刚入园时,吃饭和嬉戏分不清,边吃边玩,这都是因为平时在家里太娇惯养成的不良习惯。

幼儿入园后,教师要要求幼儿文明用餐,从如下几方面培养幼儿的良好用餐礼仪习惯:第一,要求进餐时不挑食、不说话、不玩耍。教师要通过生动的讲解,让孩子明白要想身体长高、健康,就要给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而挑食是无法满足身体需要的;进餐时说话,会影响和破坏吞咽动作,容易使食物进入喉腔,引起咳嗽,会造成危险。因此,吃饭时一定要保持安静,要在自己的固定位子上吃,不和其他小朋友嬉戏。第二,要求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通过结合一些生动资料的展示讲解,让幼儿明白吃饭前应洗手,让孩子知道病从口入,嘴巴碰到没有洗干净的手,会传染病菌,会得肠炎、菌痢等多种疾病。同时,教师要教会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而饭后漱口可以有效预防牙病,长久坚持就会起到保护牙齿、清洁口腔的效果。有的小班幼儿开始不会漱口,教师要做好示范,教会孩子漱口。另外,为了让幼儿能够学会用餐礼仪,保持用餐礼仪,教师要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幼儿在家时也要和在幼儿园里一样,遵守用餐礼仪,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

3.在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时期,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在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习惯,也是有力的教育手段。心理学家经过研究指出:情感─认识─实践是幼儿良好礼仪习惯形成的三个重要环节。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幼儿游戏中培养文明礼仪习惯应该从如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开发游戏中的情感元素。在游戏前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展开轻松、自由的对话,渗透礼仪元素,比如,想借用一下某某的玩具怎么说,想和某某与你一起做游戏怎么说等,引导幼儿运用礼貌性的语言与别人交流。教师还要创设能够融合礼仪教育的游戏环境,为幼儿在游戏中的礼仪交流提供启发和指导。比如,画一个太阳花的卡通笑脸,表示见到小朋友、老师、家长打招呼时要亲切微笑,会像向阳花一样美丽。第二,在游戏中体验礼仪。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有关礼仪的多媒体资料,让幼儿了解一些场景中不同人物的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设计与之相应的游戏情节,让幼儿表演和实践,学会一些礼仪交往的常识和技巧。比如,怎样接待来客,怎样称呼不同年龄段的人,等等,让幼儿在游戏交往中练习礼仪的运用。第三,回忆分享文明礼仪的感受。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游戏区域中,模仿电视访谈之类的节目,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访谈。比如,以文明礼仪主题中的“礼貌待客”为题,让教师或者小主持人采访小朋友家里来客人应该怎样接待?通过有效的互动交流,大家分享礼仪经验,强化对礼仪的认知,以期内化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任何良好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同样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幼教工作者要将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当作一项重要的教育工程,为之付出热情、真诚、大爱和信任。

参考文献

篇5

一、因人而异,制定培养计划

1.利用家访、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幼儿的进食量情况和进食习惯。

幼儿的进食量情况有以下几种形成原因:

(1)病理因素:幼儿体弱多病引起食欲不振。

(2)放任自流:喜欢吃的拼命吃不喜欢吃的一口也不吃。

(3)饮食不当:零食过多,不能按时、定量、定点进餐。

幼儿的进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

(1)包办代替:大多采取哄骗、追跑喂饭、威吓打骂的放式。

(2)教养不当:只要他自己把饭吃完,其他都不闻不问。

(3)过分的溺爱娇惯: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不会再出现在家里的餐桌上。

2. 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的胃口本来就小,给他盛的饭太多会给他很大的压力,他会表现为:吃饭拖拖拉拉、剩饭、把饭倒到别人碗里等。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

(2)合理安排座位的方法。刚开始我把进餐习惯好的幼儿坐一组,习惯不好的坐一组,为的是便于老师管理,但效果不是很好。后来我把习惯不好的夹在习惯好的幼儿中间,利用榜样作用来感染他们。

(3)表扬激励法。及时表扬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积极地作用。对幼儿的进步,我都给予及时表扬,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如发给幼儿一颗五角星、摸摸他的头、抱一下他等,促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中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二、学习进餐礼仪,营造良好环境

1.通过讲故事、讲解示范,让幼儿了解一些进餐礼仪,消除幼儿的紧张情绪。挑食、胆小的幼儿,吃饭时特别容易紧张,因此,老师通过幼儿喜欢的故事、儿歌、向小动物学习等形式消除幼儿的紧张情绪,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如《大公鸡和漏嘴巴》,让幼儿懂得吃饭时饭粒尽量不掉在桌子、地面上,愿意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

2.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就餐。小班的幼儿刚进园还没有熟悉集体生活,本身就存在离别焦虑和紧张,就需要小班老师更宽容跟耐心的正确对待幼儿的进餐。如在进餐前、进餐中不大声训斥幼儿,以免影响幼儿的进餐情绪,使他们感到压抑或受到伤害。

3.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教幼儿洗手。我在盥洗室的镜子贴了一看就懂的洗手步骤图,幼儿在洗手时可以一边看图一边洗手,从而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4.礼物墙。我在墙面上设计了一个礼物墙,在墙的最上端设置了一个大礼物盒,下面设置了四条的通往礼物的路,分别是:自己吃、吃饭时不掉米粒、吃饭时不离开桌子、饭菜都吃干净。如果小朋友做到相应的要求就可以向前进一格,如果没有做到就要退一格,看谁先到达礼物盒,有了奖励,他们会按照墙上的提示约束自己的行为,进而达到培养的目标。但周期不能过长。

三、利用游戏,锻炼技能

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在进餐时并不是有意把米粒撒得满地都是,而是由于他们的精细动作发展的局限,针对这些情况,我利用区域和艺术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孩子的小肌肉动作。

1.喂瓶娃娃吃饭:在区角里准备一些用饮料瓶做成的娃娃,用酸奶盒做碗、一次性勺子和一些豆子。让幼儿进行喂娃娃吃饭游戏,在开始游戏时,要求幼儿用勺子把豆子送到娃娃口中,不能直接用手喂。渐渐地幼儿学会了简单的技能,通过这个游戏锻炼了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自信心也有所增强。

2.利用艺术活动,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的发展。在巧手坊里放置一些橡皮泥、各种颜色的彩纸,剪刀、彩笔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捏一捏、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等方式锻炼自己的精细动作。

四、家园合作,共同培养。

篇6

1、初步让幼儿了解中、西餐文化,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2、学习吃西餐的礼仪,知道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3、感受西餐的用餐氛围,体验愉快的用餐过程。

活动准备:

刀、叉、盘、面包、午餐肉、PPT、视频

活动重点:

1、学会西餐基本的用餐方法。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礼仪习惯。。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

——“平时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你们是怎么样招待客人的”?

小结:小朋友们都很好客,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今天老师家里来了许多小客人,你们帮老师想一想改怎么招待我的小客人呢?

小结:啊?请客人吃饭啊?!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那你们都去过哪些饭店呀?”

——“这么多的饭店都不知道要选哪个了?”

2 中餐与西餐的区别:

2.1 认识中式餐厅

——那我们就来看一看,咱们扬州哪家餐厅最有特色,招待客人老师最合适。

——“你们认识这家店吗?”(认识饭店招牌)

——“富春是经营中餐的饭店,是我们扬州最有名,最有特色的中餐(图片)饭店。家里来客人,爸爸妈妈都喜欢请客人到富春,品尝扬州的美食。

——“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富春里面有哪些好吃的,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他们的名称?”

图片:老鹅、请炒虾仁、狮子头、大煮干丝、富春包子、最后是最具有扬州特色的扬州蛋炒饭

——看完了菜谱,我们再去考察一下看餐厅用餐环境。观察一下人们在进餐时用的什么餐具?

——餐厅里桌子是什么形状的,用了哪些餐具?餐厅的环境怎么样?

小结:中餐用的餐具是筷子(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使用筷子了,筷子运用了物理上的杠杆原理,手指能做的事情,筷子都能做)许多人围着一张桌子,共同分享美食。

2.2 认识西式餐厅:

——刚去了中餐的饭店,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除了中式餐厅,还有其他风格不一样的餐厅吗?

——“你们认识这家餐厅吗?”(认识必胜客三字及其标志)

“必胜客是一家西式餐厅,在扬州也非常受欢迎。许多哥哥姐姐交朋友、小朋友过生日都会去。

——必胜客有哪些好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

——牛排、披萨、甜点看上去好好吃哦,我们就一起去看一下餐厅用餐的环境。观察一下人们在进餐时用了什么样的餐具?

小结:吃西餐时,我们用到的餐具是刀叉,每个人都吃自己面前的这一份,餐厅里面还会放着轻柔的音乐。

2.3 比较不同。

——那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家餐厅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中餐与西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使用的工具、进餐的方式以及环境。吃中餐时大家围桌而坐,夹着同一个盘子里的菜。吃西餐时,每人一个盘子,吃完自己盘子里的。 西餐厅有音乐。

——一家是中餐、一家是西餐,那我们请客人朋友去哪家餐厅呢!?

4 西餐的礼仪:

——既然大家都选择去西餐厅,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学吃西餐的礼仪和方法(看PPT)。

4.1 餐巾纸摆的方式

——“刚刚你们有没有观察到,在进餐前人们都会在腿上放什么?”

——“她们是怎样放的?”

小结:“西餐的餐巾有两种摆法,一种是我们看到的将餐巾打开,平铺的自己的腿上,然后端正坐好。另一种方法是把餐巾打开,把其中一个角压在盘子下面。我请两位小朋友上来来示范一下,其他小朋友要观察谁做的好”(2名幼儿演示)

小结:我觉得这位小朋友做的非常棒,因为他只坐了椅子前面的一半,看上去非常好看。小朋友为防止弄脏衣服前襟,也可以将一整条餐巾张开夹在衣服上。

4.2 刀、叉的拿法

——“吃西餐的时候用到的餐具是什么?哪个手拿刀、哪个手拿叉。”

——“我们来做个游戏吧,我喊左右就请你们伸出相应的手”

——“我们把游戏的难度再提升一点,我说叉你们就伸出左手,我说刀你们就伸出右手。”

——“先在我来示范一下刀叉的使用方法,在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双手握住刀叉、手背向上。当我们在进餐时,用叉子插住食物,刀沿着叉子的侧面,向下切,切大小为一口的食物就可以放进嘴里吃了。” (2名幼儿演示)

4.3 当我们用餐结束后,我们的刀叉应该怎么放呀?(出示图片)我们把刀叉成八字形放在盘子上时,表示我们用餐结束了,不能放在桌面上防止弄脏桌巾,最后把餐巾叠成正方形擦擦嘴放在盘子的旁边,就可以离开位置了。

5 情景体验

—— “你们想不想去体验一下吃西餐呀,那我们就找好伙伴手拉着手,一起去餐厅吧。”

——“嘘,我们已经来到了幼儿园西餐厅,在进去之前我提一个小小的意见,男生们要有绅士风度,如果你的伙伴是女生的话,那就请你帮她把椅子拉开请她坐下来,然后再做到自己的位置上好吗?”

幼儿结伴进入“西餐厅”,按照正确的用餐方法体验餐具的使用,感受用餐氛围。

幼儿体验:重点操作,摆放餐巾,用餐结束将刀叉成八字形放在盘子上时,表示我们用餐结束了,吃完把餐巾叠成正方形擦擦嘴放在盘子的旁边,最后感谢厨师、保育员说“我喜欢”、“味道好极了”、“谢谢”。

6 光盘行动

—— “现在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餐桌,大家表现非常好,吃完了自己的食物,老师想问问你们,

在餐厅吃饭时,如果有许多菜吃不完怎么办 ”?

篇7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

1.礼仪意识。礼仪教育是“生活秩序的教育”,所以,礼仪教育要让幼儿具有礼仪的意识,认知到礼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规范,同时也是一种道德修养的表现,礼仪对于一个人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礼仪知识。幼儿的礼仪教育的知识,具体而言,包括(1)生活礼仪(进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行走礼仪)(2)交往礼仪(称谓礼仪、问候礼仪、交谈礼仪、做客、待客礼仪、接电话礼仪、同伴礼仪)(3)共场所礼仪(升旗礼仪、集会礼仪、购物礼仪、公共场合礼仪)(4)学习礼仪(课堂礼仪、活动礼仪)。课题研究的内容见下列的框架图。

3.礼仪行为。礼仪教育要让幼儿理解哪些行为是符合礼仪的,哪些行为是违悖礼仪的,让幼儿了解到“有礼貌、谦让”等话语是用来形容符合礼仪行为的,而“霸道、专横”等词语是形容违反礼仪行为的。

二、幼豪褚墙逃对策

1.创设良好的礼仪教育环境氛围。小班幼儿天生善于观察和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信息,环境因素对于幼儿成长、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活动空间、人际关系、同伴行为、班级群体心理气氛,教师态度和行为都会对其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美化生活环境。九月份我们根据礼仪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将日常行为中,幼儿懂礼貌地行为习惯拍成照片,贴在班级门口显眼处,提醒幼儿时刻做个讲礼貌的好孩子。第二是树立礼仪榜样。教师就是幼儿的榜样,我们制定了《教师礼仪》,在教师中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教职工文明礼仪行为,塑造良好师德教育,努力形成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群体。第三是充分运用社会教育资源。幼儿园邀请警察叔叔给幼儿讲授遵守秩序的重要性;与社区联系,慰问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组织幼儿给贫困地区的幼儿捐书、捐玩具,培养幼儿的爱心;在环保日,敬老日,节庆日时,带领幼儿积极参与,引导幼儿感受社会中的好人好事,产生模仿和学习的愿望。让幼儿在社会大环境中逐渐学会礼仪规范。

2.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幼儿教育活动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活动之中,我们开展“讲文明礼仪故事”讲秩序的“小小运动会”、“文艺表演”“礼仪小天使”、教幼儿学做礼仪操等系列大型活动,把礼仪教育安排到幼儿教育课程中,找准教育契机,并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如:《大象的生日会》这篇故事中,让孩子在表演“小老鼠与大象”的角色中,感受小老鼠的霸道和无理,了解做小客人的礼仪知识。另外教师加强探索和研究,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主题活动之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幼儿礼仪教育要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幼儿从早上入园开始,就要经过户外活动、教育活动、混龄游戏、进餐、午睡、区域活动、游戏、户外活动、盥洗入厕、离园等变化不定的环境,礼仪教育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一日生活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以常规训练为主,注重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行为规范的养成、文明礼貌的养成等方面教育。每日开展 “值日小明星”,“礼仪小标兵”“全能宝宝”“文明乖宝宝”等评比活动,每月教师根据《幼儿礼仪规范》给全班幼儿考核一次,课题组针对考核分数进行比较分析,对表现突出的幼儿给予表扬。

3.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分四种方式:教育、感化、模仿和熏陶。“教育”是父母有意识地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教导,孩子也有意识地去学习;“感化”是父母有意地为孩子做出榜样和示范,使得孩子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学到很多习惯;“模仿”是并没有特意教导孩子,而孩子有意的观察并习得行为习惯,“熏陶”则是父母的教导和孩子的学习都是无意的,孩子也能获得很多行为习惯。

以上四种方式在每个家庭中都同时并存着,当我们明白良好礼仪形成的奥秘之后,就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某些因素,每月利用家长课堂;每周利用家长约谈;每日利用入园、离园时与家长沟通,以便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得到矫正,并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行为以无目的和无意识为主,因此“熏陶”和“感化”是他们形成行为方式的主要途径,其次是“模仿”和“教育”结束语:通过半年的礼仪教育,幼儿在道德行为、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改变,他们无论在礼仪活动中还是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饮食习惯中幼儿能和大人一起分享食物,不挑食,不偏食,懂得在公众场合的就餐礼仪。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他们会自由结伴,能灵活运用礼貌用语,有了玩具不争抢,懂得互相谦让,协商着玩;懂得生活中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各种行为规范。通过培养,幼儿在各类活动中都能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上课时坐姿自然,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特别是评价习惯的养成,幼儿能对自己的、同伴的各种行为作出恰当的评价,不贬低同伴的优点,对于自己的不良行为能及时纠正。

可以预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交往礼仪将更加受到社会的关注,幼儿的礼仪教育也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教育话题。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去研究、去实践。

参考文献:

篇8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篇9

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各地区各幼儿园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提出实施计划等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更多的努力才能进一步解决。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篇10

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环节,都可以全面深入的看展礼仪教育。从出席场合角度可以简单把幼儿礼仪分为三部分,既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这里具体分析一下生活礼仪,生活礼仪又分为用餐礼仪、仪容仪表、交往礼仪三个方面。用餐礼仪是幼儿在用餐时要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整洁,正确使用餐具,正确的用餐坐姿,不争抢食物,进餐时不发出声音,进餐时不讲话等。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仪容仪表要求幼儿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学会保持正确的坐、站、走姿势。交往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做客的礼节,懂得尊重父母、长辈,会根据他人的年龄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三、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一生中的礼仪教育基础,是培养人一生良好礼仪的最重要环节,幼儿礼仪教育重在潜移默化的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塑造,以礼仪教育为形式可以深入开展情感教育、品德教育。幼儿时期,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期是2.5~6岁,抓住了幼儿的敏感期就是抓住了健康、快乐、和谐的一生。

四、新时期幼儿礼仪教育现状

1.家庭教育中的礼仪教育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当前,家庭教育中的礼仪教育重视程度参差不齐,且幼儿互相之间容易模仿,导致幼儿礼仪教育效果不尽人意。如:一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思想道德教育,礼仪更是无所谓,在生活中不仅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幼儿出现不文明等现象还不予制止纠正,致使幼儿逐渐形成不文明的习惯。当然,也有一些家长礼仪教育意识较强,教育方法得当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好习惯,终身受益。

2.学校教育中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礼仪教育重视程度偏低。素质教育是当下最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单纯注重知识的获取,轻视更深层次的对幼儿的人格的塑造,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的糟粕在当下还有着很大的市场。这些幼儿园或幼儿教师较少开展丰富的礼仪教育活动,没有坚持文明监督,强化行为训练。另外还有些幼儿园或幼儿教师的礼仪教育又太过注重形式,比较忽视行为主体的内在道德问题,对待问题往往是简单说教,缺乏必要实践和良好的模范效应。

五、家庭和幼儿园在礼仪教育上应齐头并进

有些家长不了解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幼儿园应通过家长会、校讯通等必要的沟通手段与家长沟通,以保证教育行为的一致性,否则有些家长干脆觉得这些礼仪是大人们才需要遵守的或干脆不知道这些礼仪,就会造成家和园的教育脱节,这将非常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巩固。尤其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家长过多的关心疼爱就变成溺爱,礼仪教育正好可以对这一家长的不良培养方式进行纠正。所以说礼仪教育的具体实施需要引导、启发、感染,而不是简单说教,需要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时合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将礼仪教育真正渗透到幼儿生活的细微具体之处。渐渐的把善良、正直、诚信、宽容等良好的品质输送给幼儿,为幼儿将来成长为一个健全人格的人打好基础。在实施幼儿礼仪教育时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将它作为一种隐形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孩子。家人之间应礼貌、微笑、和气、相敬等,努力创造一种以文明为核心的家庭气氛,要让幼儿认为父母是自己在家庭环境中的亲密伙伴——具有共同语言的、最能互相理解的、最能传导情感的大伙伴。在幼儿园内布置一些相关的画面和语言提示,如“谢谢你”、“请自觉排队”、“老师辛苦了”等,让幼儿用视觉、语言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可定期更换有关的墙饰。幼儿在固定的教室上课,可以在教室墙面上布置一些与主题相一致的儿童画面,如洗手不争先、妈妈辛苦了、对不起,没关系等,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

六、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礼仪教育,并开展礼仪教育的活动

1.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礼仪教育

(1)在幼儿园的入口设计入园欢迎岗,建立各班轮流的的制度,分选不同小朋友值班,做好早晨的接待工作,向来园的小朋友、老师、家长鞠躬问好。(2)洗脸,刷牙时要懂得谦让,不能推挤,使用公共设施要文明,轻拿轻放,洗完手要关好水龙头等等。(3)利用餐前、晨谈等时间,开展礼仪实践训练课。礼仪实践是巩固幼儿礼仪行为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情境表演,可以是规范练习。

篇11

现在的孩子都是宝贝,谁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溺爱现象严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看见幼儿在饭店等公共场所大声喧闹、随手乱扔垃圾,在幼儿园内抢夺玩具、霸占游戏器材或在就餐时挑挑拣拣、哄抢自己喜欢的食物却把自己不喜欢的菜夹到别人碗里,在别人家做客时上蹿下跳、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私自带走等现象。

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各地区各幼儿园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提出实施计划等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更多的努力才能进一步解决。

1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1交往礼仪。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1.2生活礼仪。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1.3学习礼仪。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2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2.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2.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篇12

在幼儿园,生活活动包含孩子的喝水、进餐、洗手、入睡等。就喝水方面,每天幼儿的喝水次数不少于5次。“取一取、接一接、拿一拿、喝一喝、放放好”,简单的儿歌就让孩子学会了拿杯子接水喝的习惯。而针对简单的幼儿喝水礼仪,我挖掘出更多的礼仪内涵。

1.喝水之前的谦让教育

每当一个活动结束后,就开始了幼儿的盥洗时间,可喝水空间有限,只能分组去喝,可让哪组幼儿先去呢?我把选择权利交给了孩子。于是,我问孩子们:“如果把你们分为男孩、女孩两组,你们让谁先去喝水?”中间有几个带头的孩子争抢着说:“男孩先去”,“女孩先去。”于是我便答道:“这样到最后还是所有的幼儿都去,挤不下啊!”这时豆豆来了一句:“还是女孩子先去吧。”柯柯说:“还是男孩子先去,我们不渴。”听到孩子的话语,我很开心,他们已经有了谦让的苗头了。于是,我给孩子们讲了西方国家的礼节:“男士(男孩子)对妇女(女孩子)要主动谦让,电梯门开了,都是女士先进去,男士跟在后面进去;入座时,都是男士为女士拉开椅子,一切都遵循女士优先。我们的男孩子将来可都要成为绅士,那现在让谁先去喝水呢?”男孩们异口同声地说:“女孩先去,LadyFirst!”现在每次喝水时,女孩总是先去,有时也会引导她们让男孩先去。突然发现谦让之花已经在孩子心田悄然发芽。

2.接水过程中的规则教育

接水的水龙头只有一个,虽然已经分组接水了,可七八个孩子一起接水,还是显得很拥挤,不时就有小朋友打报告说:“她不让我,”“她把水弄到我手上了,”“她插队。”于是,接水过程中的排队规则教育就很重要,小脚印告诉孩子们要一个一个排好队。当效果不够明显时,我便询问他们有没有到肯德基里用过餐,当看到长长的队伍时,如果你插队了,其他人会怎么样,孩子们都会大声说:“别人很生气,会笑你不懂礼貌。”于是我趁势说:“我们排队接水喝也是同样的道理,以后你们能够做到一个一个排队接水喝吗?”孩子满口答应:“能。”

二、进餐礼仪中的服务教育

“洗洗手、选餐具、慢慢吃、理干净、放放好”,这首礼仪儿歌让幼儿对进餐前的准备、进餐过程中、进餐结束后的流程有了明确的认识。但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4+1”家教模式下的独生子女容易有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缺少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于是,在实践活动中,我抓住进餐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进行幼儿服务意识的培养。

1.餐桌的摆放体验合作精神

幼儿进餐的桌子是长方桌,直接拉出来,会将桌脚拉断,必须两个小朋友相互抬。于是,我便安排力气比较大的两个孩子一起抬桌子,当孩子们排好餐桌,我便请所有幼儿一起说谢谢。渐渐地我发现,每当吃饭前,总有几个熟悉的身影忙着摆放桌子,有时还看到那些力气比较小的孩子主动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之中。

2.餐具发放中的主人翁意识

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将所有事情都帮孩子安排得周到细致,以至于很多孩子已经形成了习惯性接受,忘记了付出和回报。于是,每组推荐一个小组长,每天为本组孩子分发勺子,采用轮流制,让每一个幼儿都有为他人服务的机会,渐渐地孩子们都争着当小组长,进餐时能够主动提醒本桌小朋友吃饭要吃干净,不要浪费。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收获了为他人服务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人翁精神。

三、入睡礼仪中的交往教育

篇13

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有睿智的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果断的判断力、娴熟的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和礼节。无论是在针锋相对的谈判桌上,还是简单的与人沟通;无论是工作中与同事相处,还是生活中与家人生活,礼仪、礼节无处不在,无处不讲。而良好的礼仪和礼节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和养成的。习惯的养成具有渐进性的特点,即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所以,礼仪教育需要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

而“吃”是人的本能,人来到世界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的礼仪是从“吃”开始的,也就是说礼仪教育始于餐桌。然而我们不少的家长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认为孩子小,任凭孩子吃饭时用手乱抓,好吃的一个人吃,饭前不洗手,饭后不擦嘴,等等。认为树大自然直,等孩子大了自然就会好了,殊不知这样放纵孩子就让孩子养成了许多就餐的坏习惯。从餐桌上就开始对孩子进行培养,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也是培养他们的文明行为习惯和责任感,提高孩子自身素质的开始。

二、在情境创设中融合餐桌礼仪

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学习场所,利用幼儿园的优良环境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餐桌礼仪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能逐渐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活动室是幼儿学习、游戏、活动的主要场所,墙面布置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学期初,就应抓住机会,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模式,让全体幼儿参与活动室坏境的布置,让他们成为班级环境的创造者、设计者和拥有者。例如:可在班级设置一个特色版块,版块上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布置相关的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幼儿进餐图、通俗简短的儿歌、各种卡通食物图等方式,让幼儿感受进餐的愉快氛围,从而实现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三、幼儿期是进行餐桌礼仪教育的重要时期

有关调查表明,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规律之一就是趋早性,即人的良好习惯萌发于幼儿期,宜从小培养。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可塑性大,易受外界影响和支配,特别具有易感染、易暗示等特点。所以,幼儿善于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并且这个时期接受的教育会给孩子留下终身的印象。“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而在此时开展餐桌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餐桌礼仪行为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使孩子终身受益。注重这一时期餐桌礼仪的培养,为孩子将来成功地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如果教育不当,把握不好,常常会使幼儿养成不良的就餐习惯。正确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教育的矫正工作容易得多。

为了使幼儿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并形成习惯,可采用以下几点做法:一通过具体、形象、有感染力的思想和优秀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与行为去影响幼儿,如《漏嘴巴的小弟弟》教育幼儿要养成好习惯。二是抓住幼儿日常良好行为做榜样。三是用教师良好的言行去感染幼儿。在幼儿心目中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乐于模仿,都是学习的榜样。老师的言语、态度、思维、习惯都容易转化为幼儿的行动,所有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好。

四、在日常教学中渗透餐桌礼仪

幼儿园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餐桌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可将餐桌礼仪教育渗透在语言、社会、健康等学科中,例如:在语言活动《悯农》和劳动《给种植园地拔草》等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劳动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社会活动《做客》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愉快地练习进餐的正确姿势,养成文明进餐的良好习惯,并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好!”“谢谢”、“请”等,可以说是两全其美;在健康活动《尝一尝》中,让幼儿品尝常见的几种营养价值高,但有特殊味道的蔬菜,了解这几种蔬菜在人体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养成不偏食的良好习惯。其次,教师和幼儿共同创作三字谣,利用朗朗上口的三字谣引导幼儿,在无形中形成好的用餐习惯,并在幼儿朗诵中辐射到每个家庭,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五、不学礼,无以立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礼仪是个人、组织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人们往往把讲礼貌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对于个人来说,则是衡量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子。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餐桌旁的仪态风度是直接反映一个人的文明修养的镜子。所以要注意,就餐不仅仅是吃一顿饭,而更多的是一种社交活动,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你的内在气质和修养的体现。

综上所述,进行礼仪的学习可以增强孩子的个人素质,塑造家庭单位的外在形象。作为仪礼之邦的中国,从小教育孩子要讲文明、讲礼貌,同时也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