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图书馆问卷调查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图书馆问卷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图书馆问卷调查报告

篇1

Library Survey Report

ZHANG Ruyi

(Gu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 Busines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detect problems, the library conducted a survey to solicit opinions from readers in the use case library, reader services, books and inventory, infrastructure,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library upgrade services.

Key words library; survey report; base installation

根据图书馆工作安排,6月中旬开展了读者问卷调查工作。调查问卷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法,图书馆工作人员、书香志愿者随机向读者派发问卷并说明要求。本次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46份,其中学生226份,教工10份。问卷共28题,内容涵盖图书馆利用、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基础设施等,特别是让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具体建议。图书馆工作人对问卷作了统计、分析,具体如下(表1中数字均为百分比)。

表1

1 关于图书馆的利用情况

68%的读者经常到图书馆来,24%偶尔来;96%的读者认为认为图书馆对学习生活有影响,41%认为影响较大。由此可以看出,读者对图书馆是认可的。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三大支柱之一,是陶冶情操、汲取知识的地方,他们愿意到图书馆来。69%的读者来图书馆是为了借阅纸质书刊;63%是为了辅助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图书馆在他们学习中的作用。大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较高,多数老师在教授某一课程进行到一个阶段时,会给学生开列出阅读书单,便于拓展学习。学生就会根据书单来图书馆借阅,图书馆也就成了他们的第二课堂。

但也有43%的读者认为文献资源不能满足需要,对于老师推荐的书,图书馆要么没有,要么残旧;对于图书馆网站的电子资源,97%的读者极少涉猎,原因是好用的除了“银符题库”外,其它的作用不大。

图书馆已有两年没购买新书,报刊杂志种类也大幅缩水。图书馆购书一直秉着满足需求的原则,实行“图书荐购”的购买方式,并且与各教学单位有良好沟通。但只接推荐书单不买书。老师们强调推荐书目在拓展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强调经费紧张。

读者对图书馆网站的利用普遍不足,只有6%的读者经常浏览,从来不浏览的86%;93%的读者在“你使用图书馆网站主页上的哪些功能”时选择了其它,主要功能极少人选;87%的读者图书馆网站主页上的电子资源不甚了解;在图书馆的利用上,目前集中在纸质书刊,只有13%的读者利用数字资源。

对于图书馆网站和网站上的数字资源利用较少,不是没有作用,而是可利用的、有价值的少。我院图书馆网站主页上只有一些常年不变的“借阅规则”、“馆藏分布”和没有实际内容的“新书通报”、“书香校园”外,读者喜闻乐见的“讲座与培训”、“影音资料”、“教学研究”则没有,所有资源中只有“银符题库”有人点击。你有的他不需要,他需要的你没有,所以图书馆网站无人问津,只是以一种形式存在着,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图书馆网站利用率不足的一个原因是宣传少,另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内容的缺失。

2 关于读者服务

读者对于图书馆的服务还是满意的,86%以上的读者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认真、负责、解决问题迅速、言谈举止得体;91%认为当有问题向工作人员求助时能得到妥善处理。

之所以能有96%的满意度,源于日常工作中馆长的严格要求和全体馆员的努力。图书馆每周都有例会,馆长通报“馆长信箱”中所反映的问题,和大家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每个人都要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思想,接待读者要耐心、热情;要求熟悉业务,解决问题迅速;要求书库整洁、有序。图书馆的工作条件艰苦,书立、书踏紧缺,空调更是没有。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很大,每天都要搬书从一楼到二楼,每天都要整理书库,一年之中有半年时间都要靠吱吱作响的风扇防暑降温,每天的衣服不知要湿透多少次。正是由于全体人员的艰苦付出,才赢得了读者的好评。

在“你是否较容易找到需要的书”选项里,16%的读者认为容易,38%认为一般,29%认为不容易,19%认为困难。多数读者借书时一般是拿着书目直接进书库,而正确的方法是登陆图书馆网站主页进行“馆藏查询”,或者在借还书处请工作人员帮助查询,查询到目标书的分类号、所在书库、目前是否可以借阅等信息。先查询再进书库,不仅能准确找到目标书,还能找到相近书,省时省力。

关于“工作人员是否会主动向你介绍相关信息”,93%的读者选择的是“没有主动介绍”。原因有三:一是他们对各专业门类不全了解,二是对书库不太熟悉,三是这方面的意识较弱。所以他们只熟悉他们工作区域的内容,只会推介他们熟悉的专业信息。

3 关于基础设施

多数读者认为图书馆人文环境、物化环境较好,书库有序,阅览室整洁,期刊室光线充足,电子阅览室安静,92%的读者对图书馆的环境给予了充分肯定。

66%的读者认为阅览室座位数不够,26%认为还可以;对于“你认为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够用吗”选项,26%的读者认为够用,72%认为不够用,有43%的读者在“给馆长留言”里说部分计算机是坏的,部分耳机无法使用,在电子阅览室不能观看视频,网速慢等。

学生反映的情况很客观。我校图书馆阅览座位数与学生数之比远远达不到评估标准的1:8,计算机台数也远远达不到阅览座位数的5%。目前电子阅览室计算机不是多媒体主流配置,不能检索本馆馆藏书目、电子文献,不能观看视频,仅仅具有上网功能。“读者到电子阅览室的目的”选项,有15%的读者是为了查阅资料,45%是为了完成作业,36%是为了聊天、游戏。在图书馆各项服务中,电子阅览室的硬件和软件都是弱项。

4 关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调查问卷对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设置了几个问题,特别在问卷的最后设置了“如果你想跟馆长说几句话,请留言”选项,给读者说出心里话的机会。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就是图书馆的工作任务,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提高对图书馆的使用效率,发挥图书馆的强大功能。

对于“您在使用图书馆中感到最困难的是”选项,86%的读者认为书籍少、旧,84%认为报刊种类少,45%认为查阅资料困难,67%认为阅览座位少;91%的读者认为纸质图书陈旧,93%认为数字资源不能满足需要。

图书馆近年没购进新书,之前购买的新书因为没有书架而无法流通,到现在仍然堆在地上,已经变成了旧书。所以读者会普遍觉得文献陈旧,不能满足需求。

读者对于如何完善服务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希望购进最新的纸质图书,希望及时新书信息,希望开展读者培训,希望举办读书活动等。

5 工作设想

5.1 关于馆藏体系的构建

目前馆藏书比较陈旧,大多是2009年之前出版的。各学科发展很快,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出现,所以要及时剔除借阅频率低的,购买老师推荐的。图书馆采访人员与各教学单位一直都保持着良好沟通,及时收取推荐书单,做好购书计划。

对于普通读物,则要在现有馆藏的基础上,邀请相关老师参与,制定购书计划,选择性地收藏中国近代作家、现代作家、当代作家、热门作家、外国经典的作品,建立多个主题的图书体系。

对于新书,则根据的“华语图书畅销书榜”选书,那些占据排行榜前列的都可以购买。

购买以上图书,计划月采购2千元,大约可以采购10种,每种3复本。

对于影视作品的收藏,要考虑实用和经济能力。可以收藏收集奥斯卡系列、中国优秀影视系列、百家讲坛系列、CCTV优秀纪录片系列、求职系列、高端管理系列,这些作品大多可以下载。

5.2 关于读者培训与活动

对于新入学的学生,都要进行“大学生如何使用图书馆”培训,免费发放“图书馆使用指南”;举办信息检索讲座,教给读者查询方法;健全图书馆网站,及时发信馆藏动态。

5.3 关于基础设施

图书馆阅览室座位数严重不够,而图书馆一、三、四层均有闲置房间,建议开放,放上桌椅即可。

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和耳机数量、质量都有问题,要么购买,要么做好维护,保障使用。

我院各处的网络,网速慢,不能流畅地看视频。在正常工作时间,屏蔽了视频功能,即使在电子阅览室也不行,已经失去了它的功能,老师、学生都有反映。95%的读者要求增加影音播放,对外语片更是期待,他们愿意“看电影,学外语”,希望看上老师推荐的电影,提高英语视听说能力。所以希望购进一套家庭影院,来播放这些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篇2

近年来,与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相关的研究论文可谓汗牛充栋,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由表1可以看出,2013年―2015年近三年期间,国内就先后有数十个高校图书馆运用Kano模型与LibQUAL+ 的修正模型进行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问卷调查研究。从2013-2015年已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或调查报告看。这些实证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规模的使用者调查;一类是小范围的探索性指标调研。可以看出,国内研究者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已开始从定性过渡到定量阶段,尤其关注图书馆文献资源使用者对所获得的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程度,其中绝大多数研究成果都提及LibQUAL+ 修正模型,少量文献探讨了适宜我国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数据采集的方法、数据的分析方法。

二、国内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存在的不足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构建未能充分体现中国实际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实践的演化和发展,其实质反映出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本质的研究深化与发展。评价指标和问卷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对服务质量实质内容的理解之上。什么样的指标能够充分体现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本质?这是调查是否有效最重要的前提,也是防止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失真的重要前提。而目前国内关于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大多是直接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并没有结合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实际,这样得出的研究结论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颇。因此,我们需要在借鉴国内外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科学地能够反映中国特色的图书馆服务评价理论体系。

(二)调查的实施过程缺乏科学、合理地事前规划

现有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调查研究中关注指标设计较多,但对整个实施过程的其他环节关注较少,如发放问卷的地点、问卷发放时间的选择、被调查对象的选择、问卷调查前是否需要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培训等。除此之外,现有研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于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普遍比较简单,缺少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整体上研究还显得比较粗糙,由表1分析可知,绝大多数研究都仅仅使用Excel简单描述性统计,鲜有文献使用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

(三)调查的实施缺乏持续跟踪机制

绝大多数研究者都仅仅是尝试一次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使用者调查,缺乏系统性的实证研究,难以验证改进工作的效果。并且各个研究者自行修正的评价指标体系互不相同,缺乏一个统一的标杆数据库,无法进行横向比较。此外,调查研究中获取的样本量普遍较小,还有部分研究被调查对象存在严重倾斜的现象,如超过97%的被调查对象为本科生,缺乏研究生、教职工等使用者显然是不科学的。

三、未来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关键问题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研究课题,展望未来,我们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和尝试。

(一)构建包括“核心指标+特色指标+可选指标”的指标库

要通过广泛的用户调查,结合图书馆工作的现实与未来发展需要,借鉴图书情报学理论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基于图书馆文献资源使用者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要分层次、分对象地构建一个更加全面的丰富的指标体系,例如可构建包括“核心指标+特色指标+可选指标”的指标库。其中,核心指标是评价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指标,不同类型高校的图书馆都可以适用该指标。特色指标则是反映某一类型图书馆特定需要的评价指标,如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综合类高校图书馆、理工类高校图书馆等都需要构建适合自己的特色评价指标。可选指标则是根据每个图书馆的特定需要,反映图书馆服务不同侧面的可以自由选取的指标。

(二)评价指标“内容表现形式”的优化设计

采用调查问卷研究是一个科学的过程,需要运用严谨的理论和方法指导。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中的相关专业术语只适用于研究人员和业界内部的沟通和交流。当调查问卷展现在被调查对象面前的时候,每项评价指标应当以最通俗易懂的内容表现形式呈现,避免由于指标模棱两可或难以理解而导致被调查对象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问卷调查的可靠性。所以,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应当站在广大教师、学生等使用者的视角,尽量使用师生最容易理解的内容表达出来。要实现这个目的,在设计问卷时需要经过长时期的反复修改、试调查,不断优化内容表现形式。

(三)持续跟进服务评价与结果跟踪

篇3

随着Internet在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网上庞大的数字化信息和人们获取信息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对网络信息的检索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究,是一个既迫切而又实用的课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网络,离不开信息。因此,无论是查找学习资料,还是休闲娱乐,对信息和文献的搜索和应用也很频繁。信息检索的能力和信息素质对大学生也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于此同时,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能够了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情况,做了一份“关于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情况的问卷调查”。

2.调查问卷

2.1 问卷情况介绍

调查问卷针对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价值、信息利用、信息道德等方面设计了46个问题。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对于“信息检索与利用”这门课的态度和意见,另外还设计一些当前比较主流的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的熟练使用程度,以及在平时检索是的一些技巧和遇到的问题。希望通过问卷了解到大学生对现代数据库、搜索引擎的熟悉和熟练程度,平时检索的常用技巧和遇到的问题,对于检索课的态度、动机等方面的情况。

2.2 分析调查结果

结合调查报告,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搜索,能基本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尤其是借阅图书的方式有比较良好的掌握。但在现在这个信息量大、网络比较发达的时代,仅仅靠查找图书的方式来查找资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网络上的信息检索已经渐渐成为主流。恰恰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查找资料这方面,虽然经常能找到自己做需要的资料,但是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学生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经常会茫然不知所措。信息检索时,只会用快速检索或高级检索等这几种比较常用、熟悉的检索方法查找资料。这样查找的资料毕竟有限,精确度不够,可以满足基本的资料需求。但是对于一些对于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学生来说,根本满足不了资料的需求。所以需要更加专业的信息检索方法来查找资料,比如专业检索、族类检索。此外与信息检索时用到的数据库、搜索引擎还有一些检索技巧,了解都不是很深。搜索引擎也只是用百度、Google。至于检索的一些技巧、策略那更是了解甚少更谈不上熟练使用了。

3.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措施

由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可以基本满足平时资料需求。但是面对大量的信息,需要的更专业、更精确的资料时,信息检索能力不足的缺点就显露出来。由于对数据库、搜索引擎等方面知识的匮乏,导致想用但不知道有什么可以用,想用又不会用的局面。这说明大学生对信息检索的了解和掌握还远远不够,信息检索能力有待加强,信息素质有待提高。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了建议和措施:

(1)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检索意识

举办信息知识讲座,根据大学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学习阶段的实际情况,通过发放宣传单、开以办讲座或培训、在校园网主页上进行宣传,大学生进入正常学习后,可有计划地组织有关文献学、信息学的知识讲座,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文献和信息的基本知识,建立起文献和信息的基本概念,为形成科学的完整的信息意识打下基础;当学习进入研究或毕业设计阶段,可以举办科学研究方法或科技论文写作的讲座,不仅介绍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介绍在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怎样利用文献情报信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检索中的重要性,使大学生能够正视并重视信息,并充分有效地获取并利用信息,以便养成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能够自觉地利用信息资源。

(2)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方式提高信息素养

a.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职互补的师资队伍。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建立起一支专、兼职互补的师资队伍。学校应高度重视,充分引进信息管理等专业教师,组成专职队伍;另外,聘任本馆学过图书馆专业的人员,或者既懂图书馆学基础知识、又有娴熟的文献检索技能、了解专业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的人员做兼职教师;也可请专业课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或专业论文的同时,普及利用图书馆的途径与方法。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信息检索的数据库类型和搜索引擎。

b.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针对文检课教学无资金支持、硬件设施不齐备的现实情况,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添置教学所需设施、购买必要的检索工具和数据库,做到专款专用,从而保证信息检索课教学的正常进行。让学生有更多的网上资源可以利用,为学生的信息素质的提高打好基础。

(3)为大学生开展信息教育和学习的平台

根据信息检索的现状,不仅仅在意识、教学方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还要为大学生提供可以自己学习和练习的平台。高校图书馆是融大学校园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于一体的标志性学术机构,是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场所,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在创建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建设中,除了重视图书馆文化功能的建设外,更要突出图书馆科技信息加工和检索的网络化、现代化地位,将资料检索、书籍阅览、信息存取、学术交流在图书馆的结构和功能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大学生置身在这一开放、多元的信息环境中,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去开展相关学术问题的资料检索、学术研究等创新性实践活动,使高校图书馆形成一个激发、引导、催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灵感的教育环境。构建高校之间信息素质教育互动体系图书馆、网络中心、计算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相互协调,优化资源,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努力整合图书馆、系资料室、信息中心、教学部门、各科教师等多种力量,开展一体化的信息素质教育,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安全、畅通、优化、多样、高效的信息服务,保障大学生随时随地能够自由获取信息。

参考文献

[1]闻丽.网络再科技论文参考文献信息核对中的应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社,2010.

[2]黄美娇.大学生信息素养全程化 全方位教育模式初探[J].广西教育,2012.

[3]朱丹.信息时代图书馆对读者信息素养的引导和培养[J].黑龙江史志,2011(21).

篇4

二、活动目的:本次调查活动本着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使更多的同学认识到自己对手机使用存在的不良习惯,反思自己,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自控能力。第一,提高意识,大一时,就应该做好职业规划,明确读大学的目标和方向;第二,确定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有梦想,有追求,就不会懈怠和做与之无关的事情,更不会花大量精力用在玩手机和电脑上。大学生之所以出现手机控隐与缺乏信仰不无关系。第三,大学生应深刻地认识到过度玩手机和电脑将给自身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过度玩手机和长久地使用将给使用者带来视力下降、身体不适和影响学习以及人际交往。第四,通过这次小小的主题活动提醒我们大学生,端正使用手机动机,把更多的交流转移到现实的生活中……

三、活动对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全体同学

四、活动形式: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网络呼吁

五、活动地点:校园食堂,情侣坡,图书馆,学子广场

六、活动时间:2014年4月7日——2014年4月17日

七、活动流程:

(1)前期分工:徐琳制定策划书 周朝辉设计问卷调查表 李红、冯磊、杨健收集证据制作幻灯片 邱平、李自豪、张黎明撰写调查报告 郑航、蒲诚 、何奇奇课堂陈述 开展调查全组动力员出动

篇5

一、纸本期刊订购的现状

武警沈阳指挥学院(以下称沈指学院)图书馆,2014年订购期刊425种,放在17个期刊架上,分为军事架、教育架、马列和哲学架、时事和政治架、心理和法律架、电脑和体育架、经济和艺术架、文学架、摄影和旅游架以及时尚和娱乐架。订购方式有三种:一是与北京海天华教合作订购大部分国内期刊,二是通过邮局汇款订购军事期刊,三是与其他学校进行期刊交换。425种期刊中有149种是核心期刊,在电子期刊与纸本期刊共存时期,对于关注度低的类型期刊我馆采取尽量避免电子期刊与纸本期刊的重复订购,只订购这类期刊中的核心期刊。

二、 读者文献需求分析

为了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及阅读需求,我在2014年读书节期间对沈指学院的读者进行了一次关于期刊阅读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分为国防生学员、轮训干部和教员。本次调查采用纸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向读者发放纸质问卷(问卷内容包括阅读习惯、经常阅读期刊类型和推荐期刊等)300份,其中教员50份,国防生140份,轮训干部11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

(一)读者阅读习惯调查

从表2-1数据来看,单选择传统纸本阅读的读者比例为29%,教员居多,原因是绝大部分军事期刊都是内部资料,没有电子版,还有就是长时间看电子期刊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单选择电子阅读的读者比例为43%,国防生居多,原因是沈指学院的国防生以训练为主,每天超负荷训练,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到图书馆学习。

(二)期刊类型关注度调查

表2-3对沈指学院图书馆各类期刊关注度进行排名统计,关注度最高的是军事类,这与我院重点学科紧密相关,也是我馆的特色馆藏重点建设的方面。其次是时尚娱乐类,学员认为这类杂志让他们不会因为长期在军校生活而与潮流脱节。然后就是心理类,关注度高的原因是他们可以通过自学来缓解学习和训练压力。抓好军事、文学、时尚、时事政治等期刊的订购是图书馆期刊订购工作的重点。对于关注度低的类型我们也要重视这类订购的质量,进而提高这类杂志的关注度。

(三)不同类型读者阅览情况调查

轮训干部阅览量最大,其次是国防生,然后是教员。现在学院正处于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型中,我院每年任职教育培训学员人数高于国防生,而且他们的学习训练负担不重,所以来图书馆的次数高于其他类型读者。

轮训干部期刊阅览的种类中,时尚类和时事政治类明显高于其他类,原因是任职教育学员,可支配时间较多,再加上平时在基层很少接触到如此多的时尚类和时事政治类期刊;国防生阅览军事类和心理类期刊高于其他类,他们来馆时间相对较少,集中在每学期期末论文撰写期间,主要阅览的也都是与学习课程和论文撰写相关的期刊。教员阅览军事类和政治以及时事政治类这三大类明显高于其他类期刊,这与指挥院校教员承担着培养全国指挥类干部教学任务息息相关。

以上的统计、分析中,清晰地了解到武警指挥院校读者的期刊阅览需求特点和规律,对于科学把握本馆读者期刊需求和本馆期刊订购方向提供了有力依据。

三、完善期刊订购的措施

(一)做好读者多样调查,及时调整期刊订购计划

可以用召开不同类型的读者座谈会或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并做好会议记录和调查报告。全面了解读者对期刊的需求情况,听取他们对已订期刊的反馈意见和对未订期刊的出版发行信息。

(二)做好期刊内容调查,防止内容与需求不符

在订购期刊前,应对期刊内容和期刊变更信息进行调查。只有了解掌握期刊的相关信息、价值与图书馆读者需求的符合程度,选择恰当的期刊,才能对提高期刊订购的针对性有较大的作用。

(三)做好期刊阅读统计工作,掌握期刊阅读动态

建立期刊相关数据的录入及统计,数据应以期刊上架量为主,便于收集与统计,上架量更接近于读者的真实阅读量,可以更直观准确地反映图书馆期刊阅读量的状况,了解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

(四)加强期刊其他获取方式,丰富、充实特色馆藏资源

加强期刊其他获取方式,可以增加一些无法购买到的军事专业期刊,丰富、充实特色馆藏资源,同时,也可以增进同其他单位之间的业务来往与信息交流。

(五)加强期刊订购的连续性和全面性,保证重点馆藏的连续性

增加新的期刊品种要考虑今后能否继续订购、有无必要长期积累。删减原有期刊品种要考虑今后是否确实没有继续收藏的必要。所以订购期刊时要进行现刊分析和过刊分析,掌握这些数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重点期刊和特色馆藏的连续性。

(六)缓解经费,降低电子期刊与纸本期刊的重复率

要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要求、文化建设和图书馆的自身特点订购些相适应的纸本期刊。对于一些非重点收藏的期刊有电子期刊就不订购纸本期刊,而对于娱乐、时尚类期刊,受读者喜爱,但保存价值不大,只订购纸本期刊即可。

综上所述,通过对武警沈阳指挥学院期刊订购现状和读者需求现状的分析,旨在完善期刊订购的措施,为武警院校的教学、科研及训练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更好的服务读者。

篇6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识别、获取、利用、开发信息的基本技能,也是个体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的标志之一。我国对于信息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界对于这一问题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自1984年起,全国高校就广泛开设了文献检索类课程,2002年教育部更是将其改为信息素养教育向普通高中推广,并于第二年3月颁布纲领性文件――《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但是当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和水平作出具体规定。

为了解我省文科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研究如何针对文科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我们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辅之以个别访谈法,问卷自行设计,以封闭型问题为主,兼有少量开放型问题。问卷由32个问题组成,主要涉及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大类。

2、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选取我省高校较为集中的合肥地区,调查范围涉及一类、二类、三类及部分高职高专的文科学生,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540份,其中男生195人(占36.1%),女生345人(占63.9%),本科生404人(占74.8%),专科生136人(占25.2%)。总体来说,本次调查所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因而所得数据可靠性较强。

三、研究结果分析

1、信息意识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获取的问题上,有303人(占56.1%)认为非常有必要,有205人(占38.0%)认为有一定的意义,仅有14人(占2.6%)认为作用一般,有6人(占1.1%)认为用与不用关系不大,有2人(占0.4%)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这说明绝大多数的文科类学生均意识到了计算机网络对于信息获取的意义,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信息意识。

在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上,结果显示(见表1)互联网络是文科学生们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其次为报刊杂志。这显示了学生们具有明确的信息需求,且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获取信息。

表1文科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多选)

在媒介认识问题上,74.4%的高校文科学生认为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音像等媒介非常重要,19.4%的学生认为这些媒介有些帮助但谈不上重要,而有4.6%的学生认为这些媒介可有可无,5人认为这些媒介无所谓,更有3人认为这些媒介有害无利。

2、信息知识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近半数的学生认为学校现有的信息检索系统一般。在影响他们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的原因方面,233人选择了图书馆不方便,166人选择了没有网络,52人选择了其他,其中部分学生特别指出网速太慢是最主要的原因。

安徽省高校文科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检索知识,但只有138人(占25.6%)学过信息素养的相关教育课程,有402人(占74.4%)没有学过信息素养相关课程,只有47人(占8.7%)参加过图书馆的数据库培训,80.9%的参加过培训的学生都认为培训对自己有很大帮助。

在对于图书馆功能的认识方面,文科学生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458名(占84.8%)学生知道图书馆有书目查询的功能,510名(占94.4%)学生知道有书刊借阅的功能,305名(占56.5%)学生知道还有参考咨询服务的功能,76名(占14.1%)学生知道有原文传递功能,83名(占15.4%)学生知道馆际互借功能,5名(占0.9%)学生认为图书馆还有其他功能。对于数字图书馆和网络数据库,62名学生(占11.5%)知道并经常使用,329名学生(占60.9%)听说过但没有使用过,149名学生(占27.6%)不太清楚也没有使用过。

在数据库的使用方面,文科学生的使用率较低。40名同学经常使用中文数据库,这些学生主要是文科高年级学生,193名学生偶尔使用,307人(占56.9%)基本没用过。外文数据库的使用率更低,仅有9人(占1.7%)经常使用。原因为45.6%的学生认为是语言障碍,26.5%的学生认为是检索使用障碍,34.3%的学生则认为自己专业不需要。

3、信息能力情况

在对自己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能力的判断上,148名学生(占27.4%)认为自己非常熟练,278人(51.5%)认为自己熟练,77人(14.3%)认为自己能力一般,有22人(4.1%)认为自己不熟练,只有12人(2.2%)认为自己非常不熟练。

在最常用的交流途径方面,近四成的文科学生选择与同学交流,近五成的学生选择互联网,只有67人选择书刊报纸,15人选择数据库,4人选择电子书刊。在遇到不熟悉的信息源时,有58人(占10.7%)选择询问老师,有237人(占43.9%)选择询问同学,400人(74.1%)选择上网咨询,仅13人(占2.4%)选择咨询图书馆人员。

在最常用的信息资源方面,近六成的文科学生选择综合性网站和搜索引擎,这说明互联网络在学生们的信息获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图书馆,说明图书馆也是他们比较青睐的信息资源之一,这两方面的数据再次显示了文科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信息检索能力。但数据库资源的使用率只在12.0%左右,这说明了学生们的信息检索能力还是十分有限的。

在学生们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的目的方面(见表2),调查结果显示学习需要和休闲娱乐是他们最主要的需要,其次为获取新闻信息,这说明学生们进行信息检索行为停留在一种外在的层面上。

表2文科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的目的(多选)

4、信息道德情况

信息伦理和道德的培养往往是信息素养培养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在调查中,78.1%的学生从来没有改动或删除过别人或公用计算机里的文件,17.4%的学生表示偶尔会改动或删除文件,仅有24人经常会改动或删除别人或公用计算机里的文件。这显示出绝大多数文科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信息道德观念。

在公用计算机上发现病毒,201人(占38.9%)选择通知管理员处理,144人(占26.7%)会自己动手处理,158人(29.3%)不会处理但他们也不会复制或转发,26人(占4.8%)表示随心情而定,但有10人(占1.9%)表示会转发。在对待网络信息方面,508人表示网络信息有真有假,关键在于自己的判断,只有11人认为网络信息完全可信,21人表示不可信。这显示出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认识趋于理性。

四、建议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当前绝大多数安徽省高校文科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检索知识。但他们大多数对于专业数据库的利用较少。在信息检索知识方面,学生们的了解还比较有限,信息检索能力也不太理想。但在信息道德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保密意识。

在深化高校文科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方面,本课题组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文科院系尚未真正将信息技术视为推动学科建设的动力之一。因此,加强硬件建设仍然是部分文科高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之一。

2、图书馆除了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外,也应该加强宣传。各大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丰富其馆藏资源,另一方面也应定期向学生介绍馆藏资源,并对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相关培训。

3、完善信息素养培养内容。对于高校文科学生,既要开设信息技能培训课程,如文献检索和计算机应用等,也要开设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培养类课程。要大力培养高校文科学生们的信息责任感,培养他们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使学生自觉遵守信息伦理道德和各类法律法规,主动参与健康信息社会的创建。

4、积极探索多种可以促进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和平台。各大高校除了开设信息素养类必修课程之外,还应该积极探索各种能够激发学生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类的途径,如分发宣传小册子,举行信息素养类讲座,开展信息素养竞赛,组织高校间的信息素养类交流活动等。

总之,高等院校及教师应完善信息素养培养的内涵,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将信息素养的培养细化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内外信息检索类任务的布置,培养学生追踪学科发展趋势,养成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对于社会而言,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形成良好的信息获取氛围。

(本调查报告为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文科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8sk480)

参考文献

1、周宏,《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周小磊、袁曦临,《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08年第2期

3、胡家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措施研究》,《图书馆学刊》,2006年第1期

4、吴丹,《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基于高校在校学生信息素养调查分析》,《图书馆建设》,2006年第4期

篇7

自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于2009年成立以来,阅读推广活动在全国各地更加系统和全面地开展。高校阅读推广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仍普遍存在两类问题:第一,活动效果不够好。活动的收效较花费的人财物力来说,不尽人意。有的活动影响面较小,有的活动甚至强拉学生参与,引起学生反感。第二,活动缺乏系统性和常规性。活动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图书馆在举办活动时比较随意,系统性不强,常规性不够,活动的举办形式和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领导。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高校阅读推广活动进行梳理,探讨这些阅读推广活动的特点和关系,对每一种阅读推广活动以及对图书馆整体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行评价,以便高校图书馆能够响应大学生的阅读需求,一方面打造阅读推广活动的品牌,一方面系统地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

中国图书馆学会网站已的《大学生阅读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问卷调查报告(2010)》,由大学生阅读委员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联合完成。报告认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主要采取的组织方式有14种:读书征文比赛、图书推介、名家讲座、图书捐赠、读书有奖知识竞赛、图书漂流、精品图书展览、经典视频展播、读书箴言征集、名著影视欣赏、馆徽设计征集、名著名篇朗诵、品茗书香思辩赛、评选优秀读者。经典视频展播、名著影视欣赏可以看作一种活动,馆徽设计征集基本上是一次性的行为,不能算作常规活动,故排除在外,所以该报告指出的活动应该是12种,加上对一些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的总结,本文要评价的阅读推广活动又加上5种:污损图书展览、书法作品选(展览)、书签设计、校园阅读(风景)摄影比赛(展览)、读书节启动仪式和闭幕仪式,共17种。应该说高校阅读推广活动不限于此17种,名称也不尽相同,本文的评价方法对其他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同样适用。

2 影响因素的初步提出

关于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王波认为“转换研究视角,从读者的角度,用实证方法来评估和重新设计阅读推广活动的研究几乎没有”。他指出,应该从两方面来设计阅读推广活动的指标体系,一是基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指标,二是基于读者的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指标。杨婵觉得对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还没有深入到对活动客体——读者的心理和读者的收获进行研究,没有对活动自身的运动规律进行研究”。笔者认为评价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最终归结于读者,即读者的阅读收益和满意度。但这两个指标不易量化,仍需要扩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为图书馆和读者,阅读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为读者和图书,可以把阅读推广活动的要素和阅读活动的要素结合起来,对阅读推广活动评价。即从“读者——图书馆——图书”三个要素来评价阅读推广活动。需要解释的是,“读者”在高校里主要指的是“学生”,也可以用“学生”来代替。“图书”也可用“文献”代替,泛指图书馆的各类文献。因此初步认为: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与读者认可度、图书馆重视程度、馆藏以及其他因素,如图书馆内外合作程度,整体服务水平,阅读环境的净化与美化等有着重要关系。对四种主要因素细分,如表1所示。

3 基于座谈会形式的影响因素的初步确定

评价阅读推广活动效果,首先评价者对阅读推广活动要了解,或者愿意读书,即是具有代表性的读者,另外需要采取座谈会的形式,使评价者能畅所欲言,对阅读推广活动提出全方位的意见。为了有效利用座谈会时间,需要图书馆事先印发一些问题,使得与会人员对座谈会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也便于统计分析。

3.1座谈会问题的设计

座谈会问题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引入问题,即简单了解大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和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为态度类问题,即初步了解读者对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以及对主要影响因素的认可程度;第三部分为探讨类问题,即了解读者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和方式的意见和建议。问题设计如表2所示。

问题3、4为了对17种阅读推广活动进行初步评价,以及验证本文提出的评价因素。问题4提出的因素为9个,从表1中扩展出来,具体见表3。问题5—9意在让读者提出更多更好的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并且有可能对17种形式进行补充,其中5—7获取与会人员对阅读推广活动一般意义上的看法,8—9是对阅读推广具体活动形式的建议。

3.2厘谈会问卷调查的过程

图书馆组织中原工学院书友会47位学生会员,会前发放问卷,要求尽量了解并填写内容,然后组织座谈会,收集问卷,并整理座谈会和问卷内容。

3.3座谈会问卷调查初步结果

在此,仅重点分析阅读推广活动评价因素的选择情况,如表3所示。排在前3位的是读者的参与广度、满意度、参与深度。排在后3位的是图书馆合作单位的数量、馆藏、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的数量。可以看出,读者关心的是阅读推广活动作用在他们自身后的结果;对于这些活动是如何举办的,花费了多少人财物力,是否需要与图书馆外的部门或单位合作等,这些都是图书馆(或图书馆所在单位)的事情,而非读者关心的事情;值得关注的是,馆藏和阅读推广活动效果在直接关系上不是太密切。

4 基于座谈会的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

在第1个问题上,73%左右的调查者认为当前大学生阅读现状的评价为“一般”,要么是对自己阅读现状的认识,要么是对当前大学生阅读状况的一般认识,或者是两者结合。这也存在着对“阅读”的认知的不同之处,如学习专业、考证等书籍算不算“阅读”,或浏览网络信息算不算阅读,是不是阅读经典才算是真正的阅读等。不过可以得知,调查者普遍对大学生阅读现状不太满意,希望再提高一些。对于第2个问题,关于“大学生阅读存在的最大问题(或难题)”,不会选择图书、业余活动占用了时间、不想阅读图书、用手机看看新闻和电子书就够了,占据了前四位。这首先说明,在丰富而便捷的信息时代,获取信息或图书已经不困难了,但选择却成了难事,这告诉我们读者存在着“信息焦虑”。其次,在大学生中,学习和业余活动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学生不能或不想阅读,只想利用网络或手机进行简单而快速的信息浏览。

座谈会上,对17种阅读推广活动也进行了简单介绍,绝大多数同学也了解这些活动,随后进行了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阅读推广活动,其参与的目的:主要在于收获知识、有所心得,如听取名家讲座、名著影视欣赏;或能方便地了解新的图书信息,或购买高质优价的图书,如精品图书展览;或增加新的知识或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如读书有奖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比赛、读书辩论赛等。对于每年一度的“读书节”,如王波、杨婵等批评的“嘉年华”式的读书活动,如“声势浩大”的“读书节启动仪式和闭幕仪式”,恰恰也是学生不满意的阅读推广活动,因为此类活动仅有片刻的热闹,而无实质内容,图书馆“尽力”了,领导有“面子”了,各单位也“配合”了,很多学生“静默”了,阅读推广活动渐渐地“疲软”了。

5 对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建议

根据座谈会发言和汇总问卷填写内容,对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提出如下建议。

5.1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氛围:举办大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2)引导读书:先让大学生了解到自身知识的匮乏,再去探索读书的意义;鼓励大学生设立自己的阅读目标,并且持之以恒;让大学生发现并知道读书的乐趣,让他们爱上读书。

(3)提供书籍:提供更广泛、更与时俱进的书籍;提供大学生比较喜爱的、贴近现代大学生活的书籍;对书的解释中尽量符合大学生的文化层次。

(4)学以致用:能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上读书过程中所获得知识,有一种成就感。

(5)加强管理:学校应该加强管理与教育,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学生,首要任务仍然是学习;完善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举办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让大家通过读书从中受益。

(6)活动建议:学校通过广播朗诵精美文段,表扬征文中积极投稿的班级院系;每周都向大学生推荐几本好书,可通过发飞信或者校园广播等方式。

(7)迫切希望:把阅读变成每一个大学生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5.2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

(1)开设相关课程:在大学生课程中增加一门有关阅读技巧及阅读方法的课程;在课堂上或课外布置相应的阅读作业。

(2)开展阅读活动:提供竞赛式活动;开展读书问答知识竞赛、辩论赛;读书经验交流会及名师讲授阅读;图书馆推出各类书刊中大家阅读最多的书籍,帮助不知道自己应该阅读什么书的学生;定期举行优秀读者成果展。

(3)培养读书方法:读书时,把优美的句子、文章摘抄下来,多品味;多写读后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增加阅读量,有针对性地阅读,与众多校友书友相互交流经验;增加读书量,多看些书,多读几遍;

(4)空谈不如实践:在阅读中慢慢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5.3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阅读素养

(1)阅读特定图书:经典、名著、有内涵的书、健康向上的图书。

(2)开设阅读课程:介绍阅读书目,讲授阅读方法,掌握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

(3)思考感悟领会:读书并不是单纯的读书,最重要的是思考。读一本好书,可以一个星期读完,也许就得两个星期去思考感悟。

5.4丰富阅读推广活动形式

除了上述17种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外,还有如下形式或辅助做法,不失为好的建议。

(1)班级阅读:以班会为媒介,在班级内部开展“我最爱的书”读书活动,定期交流读书心得;

(2)阅读交流:举办阅读交流会;经常性地在同学们中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及好书推荐。

(3)爱心书屋:提供捐赠图书、交换图书的场所。

(4)书目推荐辅助活动:向学生推荐经典名著和阅读率高的图书。

篇8

随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国民的阅读行为发生了嬗变,传统阅读、网络阅读、移动阅读、社会化阅读等阅读形态并存。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和新兴媒介的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传统媒介中,纸质图书阅读时长增势较为明显;新兴媒介中,手机阅读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1]。

大学生作为国民阅读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阅读行为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出发点和依据,相关研究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张卫、邓香莲从阅读时间、文献来源、阅读媒介等方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阅读特点进行了实证分析[2]。陆波在分析在校大学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干预和引导学生阅读的措施[3]。王建军对上海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4]。此外,另有较多的学者对大学生的手机阅读行为进行了重点研究,如:钱鸥、李翔翔从阅读时间、获取方式、阅读内容、阅读便利四个方面研究了用户手机阅读行为特征[5];李武从使用年限、使用频率、使用时长、阅读场所、阅读方式、付费方式、读物类型和依赖程度等8个方面揭示上海地区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的使用状况[6]。

1研究方法

笔者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现场发放问卷和在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征集样本数据。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对大学生阅读现状的考察,主要包括阅读认知、阅读意愿、阅读目的、阅读频率、阅读方法、阅读内容、阅读媒介、内容获取渠道、阅读场合、阅读障碍、到馆目的及到馆频率等方面;另一部分用于对大学生主体特征的考察,主要包括用户性别、学历、专业背景。

本次调查于2015年4月开始,历时1个月。现场调查的对象为南京邮电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84份,其中有效问卷357份;在线问卷调查通过E-mail邀请大学生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获取有效问卷141份,合计收集到有效问卷498份。在有效问卷样本的调查对象中,从性别来看,男生218人,女生280人;从学历层次来看,大一本科生159人,大二本科生120人,大三本科生98人,大四本科生74人,研究生47人;从专业背景分布来看,理工科专业学生259人,文科专业学生127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104人,其他专业学生8人。

2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2.1阅读认知

大学生课堂教育的重点是传授让大学生成为行业高级应用型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而课外阅读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知上,有264名受访者(比例为53.1%)认为大学期间的课外阅读很重要,有194名受访者(比例为38.9%)认为一般,仅有40名受访者认为无所谓(比例为8%)。数据表明,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较为清楚的认知。在认为课外阅读很重要的264名受访者中,有185名受访者会经常性地在空闲时间选择阅读课外读物,有76名受访者有时会在空闲时间选择阅读课外读物;在认为课外阅读一般重要的194名受访者中,有10名选择经常阅读课外读物,有79名选择有时阅读,有102名选择偶尔阅读课外读物;而对课外阅读持无所谓态度的40名受访者中,有21名选择不会在空闲时间进行课外书籍阅读。由此可见,认知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服务时,不仅要注重服务的形式和规模,更要从源头上想方设法提高读者对课外阅读的认知,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引领作用。

2.2阅读动机

动机是决定思想和行动的重要因素。课外阅读有别于课堂阅读,课堂阅读是为了满足专业发展的需求,阅读动机呈现较高的一致性;而课外阅读因用户兴趣、习惯等个体特征的差异表现出多样性。笔者对大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在477名愿意选择课外阅读的受访者中,有38.8%的受访者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为增长见识,有31.5%的受访者的目的为提高修养,有16.9%的受访者的目的为休闲娱乐,另有12.8%的受访者的目的为精通专业和应对考试。由此可见,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多为内在性动机,主要是为提升修养和增长见识。

2.3阅读媒介

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与其他阅读群体相比,大学生因其年龄、学识等因素,对新媒体更容易接受,其阅读方式也由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媒介阅读拓展为使用网络、手机等进行数字阅读。受访者的阅读媒介选择方式及数字媒介中各阅读载体的选择情况如表1所示。

2.4阅读时间与场合

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频率、场合的调查情况如表2所示。56.4%的受访者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超过1个小时,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每月课外阅读图书数量上,有20.8%的受访者超过3本,有47.8%的受访者为1~3本,阅读量远超2014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在阅读场合选择上,图书馆仍然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阅读场所。

2.5阅读内容

从受访者喜欢的图书类型来看,通俗小说、文学名著、生活励志和历史传记类图书最受读者的喜欢,选择比例依次为23.1%、16.8%、15.9%、14.0%,而自然科学、宗教哲学、经济管理等相关图书的选择比例较少,宗教哲学类图书的选择比例仅为2.7%。由以上数据可见,当前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图书类型以人文阅读和休闲性阅读为主,以专业性和学习性阅读为辅。

在阅读内容选择影响因素调查中(见图1),因教师和朋友推荐从而进行阅读选择的比例最高,为25.1%,而经图书馆推荐进行选择的比例仅为13.8%,说明大学生社会网络关系对其阅读选择的影响较大。

在阅读内容获取渠道方面,有49.7%的受访者选择从图书馆获取阅读资源,另有29.5%的受访者选择电子书或在线阅读,仅有20.8%的读者选择自己购买图书,数据表明图书馆仍然是大学生获取课外阅读资源的主要途径。

2.6图书馆使用情况

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传承和文献信息服务的中心,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优美的阅览环境、多层次的服务内容,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场所。

笔者对受访者到图书馆的频率进行调查,有26.6%的受访者每周到图书馆的次数多于5次,有33.4%的受访者为3~5次,有34.2%的受访者为1~2次,另有5.8%的受访者从不到图书馆。数据表明,图书馆仍然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按个体特征对使用图书馆的受访者进行细分发现,性别对受访者到图书馆的频率没有明显影响,本科生到图书馆的频率高于研究生,经管类和人文社科类学生到图书馆的频率高于理工类学生。

受访者到图书馆的目的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利用图书馆优美的阅览空间进行自习或阅读,成为受访者到图书馆的主要目的。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不再是用户查找信息的唯一选择,用户到图书馆的目的也由图书借阅、信息查找等延伸到图书馆空间使用。

3大学生阅读特征

3.1不同媒介的阅读呈现差异,图书阅读仍然是大学生阅读的首选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为大学生带来了即时、互动的全新阅读体验,手机阅读等新媒体阅读成为大学生阅读所偏好的方式之一,并且手机阅读在大学生阅读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大学生对自己的阅读需求有着清晰的定位,并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为了增长见识和提高素养,他们仍然把图书作为阅读媒介的首选。

3.2阅读场所多元化,阅读空间成为大学生使用图书馆的主要目的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用户实现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进行阅读提供了可能,户外成为用户阅读的一个重要场所。但对大学生而言,大学生活多集中在校园内,各种生活设施和活动场所的物理位置相对集中,大学生在户外进行阅读的比例较低。图书馆仍然是大学生阅读的主要场所,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图书馆是他们阅读场合的首选。结合受访者到图书馆的使用目的分析,可以看出图书馆安静、舒适的阅览环境成为大学生使用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原因,享受图书馆空间服务已经成为用户到图书馆的主要目的。

3.3图书馆仍是大学生获取阅读资源的主要途径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不仅拥有丰富的纸本资源,还包含了各类电子数据库,在满足大学生学习和科研需求的同时,也基本满足了大学生的其他阅读需求,成为大学生获取阅读资源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受图书馆采购流程限制,仍有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去书店获取最新的出版物信息,满足阅读的新颖性需求。通过对阅读内容与阅读媒介的关联分析,还可以看出经典图书和专业图书主要是通过传统媒介来阅读,而休闲类和信息获取类内容主要通过新媒体媒介来获取。

4总结与建议

4.1优化阅读环境

图书馆应通过营造阅读氛围、美化阅读环境,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进行阅读;可以通过开辟专门的阅读空间供读者阅读交流;通过构建移动阅读平台、提供馆内无线网络的全覆盖,为大学生新媒体阅读提供保障;可将二维码技术和图书推荐结合起来,为读者提供多途径的阅读资源获取渠道和阅读心得交流途径。

4.2优化采访质量,加快图书上架速度

虽然新媒体阅读对传统媒介阅读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但对大学生群体而言,图书馆的资源仍然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阅读的主要来源,图书馆要在保障专业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基础上,实现纸质文献,尤其是人文学科文献采访的质量,实现文献采访的个性化、层次化及精品化,让读者通过高质量的阅读体验,发挥阅读的价值。

4.3利用社会网络,拓展推广途径

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服务工作时,不仅要依靠馆内工作人员,还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及虚拟社区的作用。图书馆员可以通过开展阅读推广主题活动、定期推荐经典书目、开设读书心得交流区等方式引导读者阅读。对此,图书馆要加强和大学生社团的联系,关注大学生的虚拟社区,通过社团成员的社会关系网络将阅读服务辐射出去,扩大阅读推广的范围。

4.4加强阅读分析

进行用户阅读需求及阅读行为的分析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的根本需要,是实现阅读服务效果提升的必要途径。图书馆可以通过用户访谈、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来实现对用户阅读需求及阅读行为的分析,为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嬗变,图书馆应该发挥主体功能,通过服务平台融合、阅读资源拓展、服务模式创新等途径,促进图书馆阅读服务的深化。

参考文献:

[1]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新阅读方式正在形成[EB/OL].[2015-04-22].http:///zt/zt_xkzt/zt_wxzt/2015sjdsr/sjdsrzqmyd/201504/t20150422_1596633.shtml.

[2]张卫,邓香莲.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阅读现状实证分析[J].编辑学刊,2012(5):33-36.

[3]陆波.大学生阅读现状与图书馆干预[J].图书馆杂志,2012(3):58-60.

[4]王建军.上海大学生阅读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13(6):93-98,80.

篇9

1研究背景

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并且其影响力还在不断增强,最终会改变传统的阅读模式甚至整个图书馆界的运行模式。微信无疑是其中的典型,截止到2016年第二季度末,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06亿,其中大部分用户为在校大学生。笔者对海南省高校学生的微信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1,554份有效调查问卷。海南省高校学生使用微信的比率占到学生总数的95.56%,其中每天使用微信的活跃学生用户占到了总人数的46.84%,随时随地使用微信的用户已经占到总人数的56.31%,认为微信了解信息方便的用户已经占到总人数的92.73%,详情见表1。

高校图书馆自2012年底开始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并将其运用到高校图书馆日常运营中。自2013年起,全国高校图书馆陆续试运营微信号,在2014年开始认证高校图书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逐渐把微信公众号管理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一项常规工作。海南省高校图书馆自2014年起陆续认证微信公众号并投入使用,目前有近50%的高校图书馆有专人负责微信公众号的日常运营。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运行后,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暴露出在推广和日常管理上的不足,例如读者权限不清晰、内容推送时间不合理、实时互动不及时、政策制度不完善等,这就需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认真评估日常工作效果来分析并发现微信公众号日常运行中的本质问题,特别是对用户的使用调查报告进行分析,可以为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和管理策略的优化提供思路。笔者以海南省高校图书馆特别是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运营为例,对用户意见进行收集和整理,思考微信公众号管理政策中的不足,提出普遍适用性的规则建议,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全面的宣传推广提供借鉴。

2人员团队

2.1存在问题

2.1.1人员配备不足。目前海南省仅有几所本科院校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微信公众平台,而更多的高校图书馆是由兼职馆员负责微信公众号的日常运营。仅由专人负责管理尚且不能满足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效运行,更何况由兼职馆员来管理微信公众平台呢?所以,海南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目前存在一些严重制约微信公众号发展的问题。如:不能保证与用户之间的有效互动,回复问题不及时,微信内容更新不及时等(见图1)。

2.1.2运行团队专业结构单一,缺乏专业素养。目前,海南省高校图书馆的机构设置较内地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有一定差距,缺少多媒体、美术设计等专业人才,这就严重制约了海南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设置、内容的多样性和艺术美感,难以吸引用户关注,如微信内容太长、排版不美观等问题。

2.2相关建议

王盟,王晨晨:基于用户评价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广与管理策略研究*

2.2.1建立规则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微信公众号服务团队的稳定性。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日常运营不应该归属于某个人,它是高校图书馆与外界联系的一个有效平台,所以它的日常运营需要集全馆之力。高校图书馆应该形成相关规则政策,保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由专人负责,图书馆各部门有专门联络人负责报送和提供支撑素材,保证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及时性、准确性及统一性。

2.2.2引进人才,增加技术支持和创意美工。微信是依托互联网产生的新兴技术产品,并且不断更新及推出新版本、新功能,可添加各类APP及插件、接口,平台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微信的日常运行对技术要求非常高,高校图书馆微信运营团队亟须技术人才来实时更新其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内涵。此外,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团队还需要创意美工和电脑设计方面的人才,他们可以为图书馆制作一些图片、动画,再加上优美的版面设计和音频,可以提升微信内容的界面美感,增加微信内容的多样性,提高用户的关注度,而用户也更喜欢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以多种形式来信息(见图2)。

3资质管理

3.1解读《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同年8月了《规定》,要求对包括微信公众号在内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进行及时、有效的规范管理,其中《规定》的第4条为:“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取得法律法规的相关资质。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

3.2实名认证微信公众号,选择有资质的合作伙伴,转载有资质的网站门户信息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媒介,除推介高校图书馆基本情况、信息,宣传服务,发送通知外,也可以将许多新开发的数据库、APP等都挂接到微信公众平台上,与此同时,可以将时政及业内消息也及时传递给广大读者。对于这样庞大的数据,高校图书馆要保证其网络安全就必须在源头上给予把控,寻找有保障的合作伙伴,转载有相关资质的媒体信息,以保证实现高校图书馆的“自媒体管理”,避免纠纷。以转发时政类新闻为例,《规定》第7条为:“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共账号可以、转载时政类新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时政类新闻。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转载时政类新闻”。以此为指导,高校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转载时政热点类信息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转载新闻媒体类网站的信息,注明转载出处;另一种是转载新浪、搜狐、网易等这类不能“”只能“转载”的门户网站的新闻,当然最好注明直接转载和间接转载出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对于其他公众账号的信息最好不要转载,以保证微信发送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以选择微信合作伙伴为例,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功能强大,是一个自媒体平台,支持PC、移动互联网网页登录,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等五个类别的内容,并支持朋友圈和转发。由于微信用户众多且使用方便,许多传统数据商和新兴数据商都瞄准了这一市场,但是高校图书馆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最重要的就是检查对方的资质,确认其是否为源数据商或得到授权的数据商,以避免法律纠纷。

4内容管理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已经制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管理办法或制度。笔者建议在微信公众平台管理制度中将微信内容要求及流程单独列出,并严格履行微信审核程序,应做到信息有来源、有出处并有法可依。由于高校图书馆具有辅助教学和推广全民阅读等功能,所以可限定信息的范围,如:可以工作动态信息、最新公告和通知、各类资源和服务项目推介、各部门提出并经馆领导批准的信息以及与读者互动工作等。对于各处室及个人提供的信息,提供者需要注明信息来源,高校图书馆对来源不明、内容不准确的信息不予,这样就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及适用性。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需规定微信采用的图片格式、音频格式、链接安全性等细节。

5创新服务项目

目前,全国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项目主要有:在线找书、好书推荐、联系我们、新闻公告;整合资源,链接厂商提供的APP链接,如微刊、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等外包服务。根据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两年多来的运行经验,为读者定制了“微悦读”“小微看世界”“上新书啦”“在线投票”“在线调查”等创新服务项目。“微悦读”主要以推介美文来介绍作者及该作者的馆藏情况。“小微看世界”主要是转载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政策信息以及图书馆界的最新动态。“上新书啦”主要包含采编部门推介的新近图书及介绍馆藏情况。“在线投票”是调查读者对图书馆各项服务及资源使用的满意度情况。这一系列创新服务项目定时、定频运行以来,读者对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认知度和和接受度有了很大提高。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是否查看信息、接受资源,节省了读者选择资源的时间。同时,图书馆可以通过读者的点击量及借阅量,及时调整服务的推介内容及频率,大大加强了图书馆各部门与读者之间的互动。

6结语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有效推广和管理需要建立在与用户充分互动的基础上,需要及时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使用建议,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组建服务团队、优化团队专业结构。在微信日常的运营中,只有选择有资质的合作方,转载有资质的网站的信息,才能实现高校图书馆微信的“自媒体管理”,在源头上避免法律纠纷。同时,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要及时创新服务项目,严格履行内容及流程制度,创新服务和制度建设两手抓,才能真正做到方便读者。

参考文献:

[1]腾讯公布2016年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EB/OL].[2016-08-18].http:///20160818/n464829604.shtml.

[2]何镇飚.即时通信服务不是法外之地:解读《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J].新闻与写作,2014(9):12-15.

[3]孟萍.“微时代”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6):112-115.

篇10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42-03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界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现有的成果中,研究性学习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实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在学生课程体系中增加“创新学分”或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等途径,促使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另一方面是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形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在课程教学中。其中项目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受到了教师的热捧。他们多数采用将班级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实践,而以班级为一个大组进行一个项目研究的教学形式和效果则较少。因此,笔者以班级为整体,将项目式研究性学习引进旅游经济学的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性的教学改革,以期获得相关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基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教学提供实践经验。

一、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一)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课程教学中项目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确立为研究项目,学生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查阅文献、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观点,形成研究成果的一种探究性学习过程。

(二)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 探究式学习贯穿其中。项目式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科学研究的形式,查找资料,进行实地考察或调查研究,获得结论,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它是一个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也是一个探究式学习的过程。

2 学生成为主体。在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从项目的选择到完成研究报告,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状态;教师只是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等引导作用。

3 重视互动协作。项目形式的研究性学习非常强调团队协作意识,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学生之间密切的互动合作,以便共同完成项目研究,还要求通过热烈的讨论,促使学生获得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二、项目式研究性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的目标

一是以整个班级为单位进行项目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小组形式进行组织和管理,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二是由学生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筛选研究项目、编制问卷和撰写报告,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以及总结和归纳能力等。三是通过多次讨论,促使学生对项目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吸收以及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四是在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组织、自主评价。

(二)项目的选择

项目的选择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主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研究兴趣或当前学术热点提出研究项目,由学生选择并确定。二是学生主导。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结合专业特点进行选题,并对选题的价值和研究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确立研究项目。方案中采用第二种方式,以学生的意见和意愿为主,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经过学生和教师共同商讨后,确定了“广西大学生低碳旅游认知情况研究”的选题。

(三)制定研究方式

本方案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相关信息,撰写调查报告,因此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工作:一是先由学生自行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形成每个小组的调查问卷,再由小组长代表自己所在的小组,参与班级讨论形成全班统一的调查问卷。二是发放调查问卷,每位同学通过同学关系、老乡关系向被调查人群发放至少10份问卷,最后收回有效问卷410份。三是对410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四是根据统计分析资料,各小组分别撰写部分内容,最后形成一个整完的调查研究报告。

(四)划分研究小组

本方案虽然以班级为整体进行一个项目研究,但是为了方便讨论和研究的开展,在学生自愿组合、适当调整的建组原则上,将5—6人划分为小组,再由学生自己推选出一名小组长进行组织管理和意见反馈。

(五)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

在实施过程中,在班级内形成两个管理层次。一是小组管理。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的讨论以及问卷的发放和收回,还要代表小组参与班级讨论。二是班级管理。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组织各个小组长参与班级的讨论以及问卷的统计、分析撰写,最后代表班级与老师进行沟通。

三、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

在实施项目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后,笔者在课堂上向全班41名同学发放了无记名形式的《(旅游经济学)项目研究形式研究性教学调查问卷》,检查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资料的情况

在资料的收集方面,有40名同学在课外收集了资料,占全班的98%,只有1名同学没有收集资料。在这40名同学中,就资料收集渠道来看,87%、46%、13%同学分别从“互联网上公开的文献”、“图书馆的藏书和期刊”和“图书馆提供的数据库”获取资料(见图1)。就资料收集的数量来看,83%同学收集了6篇以下文献,17%同学收集了6篇以上文献(见图2)。对资料的处理方面,大多数同学对资料都进行了筛选、阅读、理解、整理和归纳总结,但对资料进行“思考或质疑”的同学只占到45%(见图3)。可见,通过项目式的研究性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在课外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能够对资料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资料,较好地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过多依赖互联网,而对图书馆的利用率较低;二是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数量相对偏少;三是对资料进行深入思考或质疑学生的人数相对偏少些。

(二)学生参与问卷设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情况

有38名同学参与了问卷设计工作,约占全班的93%。有40名同学参与了问卷调查工作,占全班的98%。有30名同学参与问卷统计和分析工作,约占全班的73.2%。其中93%的同学参与了“数据的统计”,57%的同学参与了“数据的分析”,20%和23%的同学进行了“数据图表的绘制”和“调查报告的撰写”(见图4)。

参与了问卷设计的同学中,有82%的同学掌握“问卷的基本格式”,63%的同学掌握了“如何确定问卷内容”,71%的同学掌握了“根据内容设置问题”,58%的同学掌握了“问题形式的选择和表达”(见图5)。参与了问卷调查的同学,有70%、67.5%的同学认为自己掌握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发放问卷的方法”,约半数同学掌握了“样本数量的确定”、“样本选择的方法”、“交流沟通技巧”等调查方法(见图6)。参与问卷统计和分析工作的同学,有93.3%掌握了“数据的统计”,60%的同学掌握“数据的分析方法”,但是“数据图表的选择和绘制”和“调查报告的撰写”的掌握程度则有所欠缺(见图7)。此次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同学都参与问卷设计、问卷调查工作流程,并较好地掌握了问卷的设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三)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整体效果

篇11

    学生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学生整体信息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学生大部分时间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图书馆利用率低,仅局限于读期刊杂志和借阅小说,专业书籍的阅读量过低,且仅集中在期末考试阶段。而对于图书馆提供的数字资源在牡丹江师范学院300份调查报告中仅有2人知道并使用过,而且2人均为大四毕业学生,通过咨询毕业指导教师获知途径;而牡丹江医学院300份问卷全部为大一和大二学生,无一人使用过本校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其二,学生对图书馆功能认识有缺陷。通过问卷调查和笔者在图书馆的观察,很多学生对图书馆内丰富的信息资源了解过少,尤其是大一新生对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知之甚少,甚至在调查问卷中有18名学生从未去过图书馆,有34名学生去图书馆只是上自习和看期刊杂志,87%的学生对图书馆提供的海量电子资源信息从未访问过,他们利用图书馆提供的电子预览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浏览新闻、聊天、游戏和娱乐,通过图书馆主页提供的数字资源进行论文检索和科学研究的人数相当有限。其三,信息教育制度不完善,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单一。调查发现,两所高校开展的图书馆教育形式基本为新生入馆教育。两所高校实际开展的图书馆教育仅为大一新生入学时,而且也仅局限于图书馆使用须知等基础知识,对于信息检索、信息素质教育等都未开展或开展得过少。而且图书馆新生入学教育由于学生过多,讲解人员过少,很多新生又都处在刚开学的兴奋期,教师普遍反映培训效果不理想。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大一新生的80%还是通过在书架上找书、询问同学等方式来借阅书籍,而不会通过计算机检索进行图书分类、索引等服务。95%的大一新生不知道学校图书馆主页,更不知道图书馆提供的电子数字资源,遇到教师留的科研问题,只是通过图书或百度等搜索引擎来查找资料,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利用率非常低,两所高校的图书馆电子资源绝大部分是本校教师在使用。其四,信息素质教育与课程合作情况不理想。目前,两所高校都在大一新生时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在课程中也将信息利用与文献检索纳入课程体系中。但在与教师的座谈中了解到,由于受到教学设施、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态度和教学单位协作配合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开展效果并不理想,有部分老师甚至因为授课时数的限制而对这部分内容一概而过。其五,信息道德明显缺乏。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整个信息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4]在调查问卷中,很多学生对知识产权、个人隐私、文明上网等法律意识淡薄,很多学生都有过在网上随意宣泄自己情绪、不文明发言等行为,还有个别学生曾有过试图用黑客软件进入他人电脑盗取资料等行为。

    信息素质教育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合作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应该从计算机应用教学转变为计算机信息素养的培养,这也正迎合了信息素质合作教育的目标,即全民化教育和基于资源的学习特征。信息素养教育进课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渗透于专业课程,通过专业课堂实施潜移默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另一方面是渗透于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系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很显然,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途径和上述过程是完全吻合的,既有独立的基础课程,又渗透于各专业课。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课堂拥有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天然优势。信息素质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决定计算机基础教学更适合信息素质合作教育模式。信息素质教育的特性是教育对象具有全民性,其获取途径在于接受基于资源的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很好地将这两个特性整合在教学中。而且计算机基础课是在大一新生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如果具备了信息素质,将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受用无穷。将信息素质教育与计算机基础课程合作具体可表现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办公软件应用、常用软件介绍等几部分,课程分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授课内容在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中详细列出学生应具有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根据该标准,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使信息素养教育显示进入课堂,并在实践课中逐步实施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结合校园网络强调学生基于资源的学习,达到信息素质的合作教育。计算机基础课每周都有2学时的实践课,计算机实验室都有网络,实践条件完备。笔者在2010和2011两个年度的牡丹江师范学院新生中挑选2个系作为实验对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培养,利用课堂多媒体教学环境讲授信息获取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并结合本校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和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比较,以讨论式教学法讲解电子信息的使用,并采取案例教学的形式进行信息道德方面的教育。在实践课上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让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信息检索和下载等工作。为弥补笔者信息素质知识和学生相关知识的缺乏,在两个实验班级中又分别邀请了图书馆专业人员和学生的专业教师讲解了图书馆文献检索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获取及利用情况。学生以实验报告和本专业论文的总结形式作为学习反馈,通过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生的座谈和学习成果的检验,在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教育方面,实验班的学生明显优于未参与实验的学生。

    信息素质合作教育下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

    信息素质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合作模式的确在信息素养的培养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未来信息素质教育的探索与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许多实际问题。第一,课时少,教学计划可能无法按时完成。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课时有限,所以在教学计划中仅给计算机网络安排2个学时,而这2个学时介绍网络的应用时间都很紧张,根本无暇顾及信息素质教育的讲授,这也是在与牡丹江两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师座谈时反应的最大问题。笔者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就不得不利用一些业余时间进行学生信息教育的辅导。但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和与同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来进行适当地弥补。第二,缺少配套教材和相应的课程规划。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信息素质教育的合作还处于摸索探究模式,没有相应规范的权威的配套教材,笔者也正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如果制定规范的课程规划,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就可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学生也相应地会提高对信息教育的重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第三,注重相关单位的配合和教学团队的培养。信息素养的良好培养离不开图书馆、计算机教师、网络中心以及相关专业教师等方方面面的合作,不同单位合作形式的多样化、功能的实施化、相互配合的紧密化才能最大限度地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在这方面,教师团队的培养很关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团队建设,吸纳更多优秀的教师,发挥团队优势,使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实施得更顺利、更深入。第四,注重教师进修培训工作。在与教师座谈中,普遍都反映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进修与培训工作,而两所高校也没有将高校专业教师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培训纳入相应的计划之中,这也相应地妨碍了专业教师在授课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培养。但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既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篇12

在新年将至、20__岁末之际,本人将过去一年思想、工作等方面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按时参加每周三的馆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并在认真学习中查找工作中的问题,不断进步。

二、配合图书馆年度发展计划,出色完成日常工作

20__年是我馆的“图书馆资源·环境建设优化年”,我先后在流通部和技术部任职。在新的岗位上,我重新梳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恪尽职守,规范工作流程和常规管理。

前半年,在流通部综合书库五,日均接待读者20余人次,其中,解答读者咨询10余人次,外借图书30余册。另,上架新到和归还图书数百本,并针对性地为读者推介相关书籍,积极配合了我馆的读书活动和资源环境优化。

秋期至今,我与另两同事一道负责一楼电子阅览室的日常用户接待、机房维护和读者培训工作。本人,日均接待用户30余人次。利用机房管理系统机房使用知识,很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育人职能;并打印用户下载、整理的文档,为其提供便利。

三、积极参加图书馆、学校组织的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20__年,我积极参加馆内、校内的各项活动;如,全校教职工篮球赛、图书馆阅读与健康宣传月等等,实现个人成就感,也进一步增强集体荣誉感。

我馆秋期开展了新生图书馆知识讲座活动,我为计算机、新传等院系讲解图书馆的使用,推介我馆资源,传授使用图书馆的技能,激起新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收到很好效果。

四、继续学习、不断进步,以科研促进工作和服务

20__年,我主持南阳市社科项目《图书馆参与我市__传承保护之研究》并结项,圆满完成了个人科研工作,也为更好地服务读者、优化图书馆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图书馆调查总结报告范本二

一、加强政治学习,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按时参加每周三的馆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并在认真学习中查找工作中的问题,不断进步。

二、配合图书馆年度发展计划,出色完成日常工作

20__年是我馆的“图书馆资源·环境建设优化年”,我先后在流通部和技术部任职。在新的岗位上,我重新梳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恪尽职守,规范工作流程和常规管理。

前半年,在流通部综合书库五,日均接待读者20余人次,其中,解答读者咨询10余人次,外借图书30余册。另,上架新到和归还图书数百本,并针对性地为读者推介相关书籍,积极配合了我馆的读书活动和资源环境优化。

秋期至今,我与另两同事一道负责一楼电子阅览室的日常用户接待、机房维护和读者培训工作。本人,日均接待用户30余人次。利用机房管理系统机房使用知识,很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育人职能;并打印用户下载、整理的文档,为其提供便利。

三、积极参加图书馆、学校组织的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20__年,我积极参加馆内、校内的各项活动;如,全校教职工篮球赛、图书馆阅读与健康宣传月等等,实现个人成就感,也进一步增强集体荣誉感。

我馆秋期开展了新生图书馆知识讲座活动,我为计算机、新传等院系讲解图书馆的使用,推介我馆资源,传授使用图书馆的技能,激起新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收到很好效果。

四、继续学习、不断进步,以科研促进工作和服务

20__年,我主持南阳市社科项目《图书馆参与我市__传承保护之研究》并结项,圆满完成了个人科研工作,也为更好地服务读者、优化图书馆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图书馆调查总结报告范本三

书就是知识里那一望无际的海洋,它不仅让我们在烦恼中放松心情,还使我们学到了无数的课外知识……我想大家一定都非常爱看什么童话书,科技书,小说书,散文集,漫画书等等。当然,我们班的同学也不例外,我们也很喜欢读书。我做了一个关于我们班的读书报告。

我们班的同学喜欢各种各样的书:喜欢童话书的同学有21%人,可喜欢科技书的同学却少之又少,只占7%的人数,而喜欢小说书与散文集的同学则达到了44%,漫画书也是非常被同学们喜欢的,他占了28%的人数。从这里可以看出同学们十分爱读书,特别是故事内容比较有情节的书。此外,我还调查了爸爸妈妈们带同学们去图书馆数量的情况:经常去图书馆的同学有26%,偶尔去图书馆的同学有25%,不去图书馆的同学占到了48%。这又说明了同学们并不是很愿意去图书馆看书,以后有空,家长们一定要多多带孩子们去图书馆看书,使孩子们更加热爱图书。然后,我有调查了同学们的读书时间:一天之内读1小时以内的有54%,读1小时左右的有32%,读2小时的有9%,读3小时的有5%。从这,我看出了同学们一天读书的时间并不多,我们要经常读书,这样我们就可以增长许多知识。

篇13

“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中有31.2%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与网络在线阅读(32.6%)基本持平。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我国18-70周岁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18-29周岁人群占到49.3%[2]。由于手机媒体的传播特性与大学生特征较为吻合,其便于携带、快捷传输、功能丰富、更新快速、时尚潮流的特点与文字、图像、影音的多媒体融合方式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手机阅读成为大学生主要的数字阅读方式,以独特的魅力改变大学生阅读行为。为此,有必要深入开展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研究,引导大学生健康科学进行手机阅读。

1.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调查情况

从2010年到2012年,李武、刘亚、许广奎、李昕烨、娜、焦雁泽等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上海地区[3]、胶东地区[4]、长沙地区[5]、杭州地区[6]、西北地区[7]、南京地区[8]等高校在校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开展调查研究,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2.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特征

从调查数据来看,这几次问卷调查地区广泛,时间跨越两年,男女比例相当,基本可以涵盖全国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基本情况,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普遍特征。阅读主要方式是直接联网在线阅读,其次是手机信息定制(主要是手机报)、下载到手机存储阅读及通过客户端阅读等;从阅读内容来看,时事新闻占到了第一位,其次就是畅销小说和生活休闲类内容,再有就是交流互动类的网站、贴吧、博客、微博等,最少的就是学术信息阅读,普遍反映出大学生手机阅读的休闲娱乐性;从阅读时长来看,每次阅读时长主要集中在30分钟以内。这与大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相吻合;从阅读频率来看,每天阅读一次占有绝对比例,这说明手机阅读的经常性;阅读场所主要集中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宿舍(睡觉前)以及随时随地阅读环境,这说明手机阅读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已经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从付费情况来看,普遍存在阅读免费资料的情况,承受的费用主要是在3-5元/月,这说明大学生普遍不接受付费阅读,对版权意识淡薄,再加上学生没有自己的收入。

3.高校图书馆基于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特征的服务策略

3.1 强化手机阅读平台内容建设

高校图书馆手机阅读平台以引进为主,手机阅读平台服务商一定要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着重从阅读内容入手,加强资源质量建设,引导大学生手机阅读健康发展。其次要优化界面设计,以人性化的服务模式,方便检索、阅读。

3.2 开展基于手机阅读的阅读推广活动

大学生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普及阅读模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应开展基于大学生手机阅读的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大学生读书,拓展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

3.3 积极开展移动图书馆建设

市场阅读平台主要是运营商开发建设的,以文学类内容为主,迎合了大学生的阅读特征,但是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需要进行学术信息研究,这是运营商无法保证的。但是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主要是学术研究信息,开展移动图书馆建设,实现图书馆资源一站式检索、下载、阅读,把学术信息推送到大学生面前,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术水平大有裨益。

3.4 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通过系统开设相关课程,日常生活引导,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检索及信息识别能力。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手机阅读的负面影响,手机依赖对自己学业的影响等,引导大学生科学有效的进行手机阅读,比如,可以建立专业交流讨论区,引导学生开展学术学习、研究、交流等学术研讨活动。

总之,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容易形成手机依赖,缺乏深层次阅读,对其思维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各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科学合理的引导大学生进行手机阅读。

参考文献

[1]愈思娈.中国手机网民数量新增七成[EB/OL].(2013 -7-18).http:///news/cjxw/201307/t20130718_231939.htm.

[2]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EB/OL].http:// .cn/teach/content/2013-04/19/content_2838065.htm,2013-4-19.

[3]李武.上海地区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使用行为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14):10-15.

[4]许广奎,周春萍.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调查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14):82-85.

[5]李昕烨.“读屏时代”大学生手机阅读研究:以长沙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1(6):147-148.

[6]刘亚,蹇瑞卿.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3(3):97-101.

[7]娜.关于大学生手机阅读的思考[J].新闻知识, 2013(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