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

篇1

    在推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推进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与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对于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为传统的教育体制带来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其运用显着提高了课堂效率,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并且对以往的传统教学理念也带来了冲击。但是,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应用则显得相对滞后。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在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否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目前还没有定论。其整合水平的高低目前还完全取决于任课老师个人水平,而全面推进小学语文教育的信息化则需要配套的信息化教材去指导整个整合的过程。

    当前的授课方式主要还是以教师教授、学生识记的填鸭式教育为主,即便是在课堂上运用了一些多媒体技术,也是老师如同解说员一般进行讲授,没有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这样的课堂自然很难产生较高的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传授系统知识体系具有不错的效果。教师和学生也适应了这种模式并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然而,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篇2

英语课本知识词汇量有限,对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和熟练运用英语的技能还是有一定的限制。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的集中性和暴发性的运用,另一方面,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只是注重英语在写作和阅读方面的教学,而忽视了听和说的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英语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备课中选取一些好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跟读或者让学生观看,对于一些好的英语电影,教师也可以选取一些删除字幕让学生观看,以此来拓展学生英语知识面和英语视野。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形象直观的冲击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是教学难点变得不再困难,对于重点单词和句型进行生动形象的解析,使得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变得更加优化。英语教学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关语言情景,让学生在情景模拟中锻炼自己的听和说的能力。在课下布置作业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课堂讲授内容,自己查找资料,搜集资料,开展相关调查进行研究,以此来培养学生不断学习和主动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写成英文报告,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对学生英语整体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帮助作用。

篇3

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电教媒体的结合目前,在现代多媒体教学中忽略了传统电教媒体的运用,虽然计算机多媒体发挥覆盖了部分功能,但是传统电教媒体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运用各种媒体教学时,首先要了解媒体的特点,并且要学会充分地运用各种媒体。再就是选择媒体教学时,还需要坚持媒体功能性原则、教学需要原则,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各种媒体,既要会运用传统电化教育媒体,又要充分发挥传统电教媒体的作用。传统的电教媒体主要是运用幻灯片、投影片来直观表现专业信息,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但它始终不能够完全替代传统电教媒体,它们在功能特点上仍然存在差异。在运用传统电教媒体时,学生可以参与到幻灯片的制作中,从而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影视技术基础。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结合各媒体的效果,取长补短,并且要根据媒体的优势,让教学更加丰富生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或者课堂中运用过多的影视片段等,对教学会产生反效果。虽然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具备一定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过多动态的画面,容易让学生将精力集中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除此之外,教师采用口头传授教课,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疑难问题,然后教师便能够根据教学问题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从而增强教学的灵活性。为此,要掌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完善教学效果。合理控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要有一定的度,课件不能被直接作为电子板书的形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也不能过多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师还要学会使用多媒体课件,把握好课件中的视听比例,做好组织教学内容的配置,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还要加入一些新的观点和理念,不要一味地重复以往的教学课件。在合理配置教学内容的同时,充分体现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有效地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质量。

篇4

一、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机结合可以化无形为有形,为师生架起一座新的桥梁

人类的思维空间是三维的,然而我们的传统教育却几乎局限在一维言语空间上,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只能在抽象的、呆板的、静止的、缺乏情趣的言语世界里进行了,这样必然会导致忽略了数学领域中超越逻辑思维的东西,如直觉、美感和单纯的乐趣。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往往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什么也没学到,使学生的认识与教师的教学间产生了一条鸿沟。信息技术就能恰到好处的在这条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给枯燥无味的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可以化静止为运动,化抽象为直观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如其境,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的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在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动态演示,可以形象地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找角、摸角、折角、画角、玩角五个环节,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掌握所学的几何图形。其中在画角这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老师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设计了一个动画:先出示一点,闪烁几下,出现“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现“边”字;接着,我让学生自己画一个角,这样效果会好很多。再如,我在讲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图形的认识时,除借助学具让学生认识这些形体以外,还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体。特别是让学生在看图数图形的个数时,大部分同学都因为缺乏空间想象力而漏数。对此,我借助多媒体把图形分解开,变抽象为直观,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再数别的图形时就能比较准确的数出来了。

篇5

3.教师由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欠缺,导致缺乏优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知识及方法。课件仅从网上下载或采用他人现成的课件,没有考虑本学校或本人的特殊环境或需求作出相应的修改整理,导致内容陈旧、重复、了无新意。

4.由于发展水平或学校领导认知的差异,部分学校多媒体设备装备不全,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支持,教师也无法开展有效的多媒体教学。

二、信息技术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其他学科的教师提高他们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1.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学校开展对其他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增强他们操作多媒体设备的能力,增加他们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兴趣。

2.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协助其他学科教师制作开发教学课件、软件,并协助学校做好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在良好的硬件及软件的支持下,相信各个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6

1.设备的不统一性。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形式是通过每年的社会招标与采购新型设备的形式组成,所以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设置中无法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与采购,因此在高校中的多媒体设备存在着诸多不同型号与品牌的中控设备。这将导致新学期到来时,由于教室在不同学期购置的设备,分配与安排上有所不同,教室使用不同型号多媒体设备的情况,使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教师使用操作不熟悉,延误教学宝贵时间与设备操作故障等问题。

2设备资源的闲置。由于受到教师教学方式与数字化教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一部分教师授课时使用的多媒体依然停留在计算机、PPT、投影仪等简单设备的使用上,如此一来,使多媒体设备不能够充分被应用,部分设备处于闲置状态,这无疑使对宝贵多媒体设备资源的浪费。

3教师与学生设备维护意识薄弱。高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耗资巨大,教师与学生是多媒体教师的主要使用者,如果不加强多媒体设备的保护与合理使用意识,将会加大对多媒体设备的损害与报废率。通过笔者多年对多媒体教室的管理经验,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设备在教学授课后未能及时关闭,如部分教师与学生下课后未及时关闭投影仪与控制设备便离开教室。二是设备在课堂上的非必要运行。三是教师个人习惯,教师习惯于在设备台前放置水杯或者在设备空挡处放置杂物废纸,这无疑也加快了设备的损坏率,增添了设备管理的难度。

三、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1、管理思想上,由于多媒体教室设备价格昂贵,投资巨大,在我们初级建设配置过程与后期的定期维护上进行严格管理,同时遵循适度原则。保证一切正常的教学设备配置的同时,一些不需要配置的设备资源尽量不配,一切以实际教学需要为主。

篇7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教师以往上课的方式,比如,过去对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讲解,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能能用形象具体化的手段,让学生弄清楚。所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教师的素质和教学都发生了影响。这种影响是好的。这种影响促使教师去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育技术。

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同样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语文课时,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春天到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以前学生只能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通过抽象的想象去回答问题,这样的学习,学生会觉得枯燥天味。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播放五、六幅春天美丽景色画面,播放几个鲜花绽开,植物破土发芽的动画画面等,教师以讲解员的形式进行旁白。学生通过欣赏春天美丽的大自然画面,倾听老师的旁白,兴趣顿生,萌发想象,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求知欲受到激发,注意力被画面和动画吸引过来,学生就在愉悦的心境中,进入了学习的佳境。因而,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会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

通过多媒体有声有色的内容,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识,如,小学生在学习自然课动物这一章节时,以前教师讲授的方式主要是以课本为主,教法也比较死板,很难让学生接受,学生只是看一看书,听听教师对黑板上的板书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怎能激发呢?现在我们用多媒体对学生讲授这一章节,采用这样的方法构建,用现实生活中的逼真动物画面让学生看一看动物的外形,听一听动物的声音。又选取一种动物作例子,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物的组成部分讲解,如以狮子为代表,讲组成部分头的时候,把狮于的头动起来,这样既直观,又生动的认识自然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接着是四肢也在动……每讲一部分,多媒体画面就变化一次这种方式配合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自然能明白。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使难理解的东西变为容易理解的东西,而且还可以把空间放大或缩小,把时间的间隔缩短或延长。例如,在春天讲解有关冬天的课文,肯定看不到冬天的景色,但通过多媒课件我可以让学生在春天中欣赏冬天白雪飘飞的景色不仅可以欣赏南方的冬天景色,也可以欣赏北国的冬天景色,更可以看一看外国的冬天景像。学生视野变得更广阔,学习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而是从综合的知识面上学习。

教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拓宽学生的求知领域,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求知视野,学生学习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既发展形象思维,也发展抽象思维,学习也变得更轻松,更有兴趣。

篇8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整合统筹是关键

1.塑造语文情境,激发学生热情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设备具备信息广泛、内容丰富、动态直观的特点,它向我们提供各种外部资源、视频、文字、动画,并且都能直观地展示。这个时期的小学生对任何事情都具备好奇心理,这种动态的课堂学习方式对他们的知识获取是极其有帮助的。在教学中,只有以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为依据,以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与课本知识为主要基础,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网络信息的广泛性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唯美的语文教学氛围中,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去领会、去学习,体会真实的语言情感,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的学习。

2.开启学生智慧思维,培养学习实践能力

一般来讲,在语文的教学方式中,语文老师只重视教,单向的传统教学方式,相对意义上来说,对学生的学习知识以及实践的能力培养通常是被忽视的。因此,也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却不喜欢语文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引导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改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被动接受现状,还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另外,可以给语文也附加一门计算机实验课,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运用语文共享创作软件,发挥自己的实践创造精神,享受对语文的创作热情,为语文知识的学习再现提供良好的便捷途径。

3.扩充学生知识面,培养实践能力

语文课堂对多媒体的运用,已经把信息技术充分地变成了一种学习工具。这就需要教师应该对多媒体技术有一定程度上的掌握,并且能够利用其多样化的功能,把信息的宽泛性、静态事物动态化的手段,真正地运用于语文的课堂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学会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来寻找、获取知识。并充分地运用自己的头脑以及已经具备的知识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有时候,语文的课堂知识是由一系列的作家介绍和各种纷繁复杂的创作背景构成的。传统的介绍方式总是以教师收集的作家资料为主,笼统地概括,学生做后期补充的教学格式来学习,而信息网络技术的操作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调出最全面的背景知识来供学生学习借鉴,为实现其知识的宽泛性,填充知识视野获取了更大的便捷。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课程整合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运用就是说,通过现有的多媒体技术平台,以小学语文课本知识为主要出发点,让学科课程融合于信息技术,把学科丰富的教学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使用的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知识的引导教学手段,转变教与学的观念,实现教与学的结合,朝着增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方向努力靠拢。

1.首先是阅读教学方面的整合

阅读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能完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只有处在被信息技术环绕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充分利用时间,去自主地感受、去积极地收集、去无畏地尝试,主动地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积极思考,积极讨论,努力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情绪,更好的实现课堂学习优化,以及教学目标的同步。

阅读是一个扩充知识面的过程,因此,它不能只具备单一固定的教学体裁,而要从实际的课堂课本知识的需要出发,以其教学内容的格式而定。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去感受诗词的语境,其后再给予学生一定的交流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去独立探究、再互相合作讨论,之后再导入更深层次的学习研究,汇报学习成果,评估学习成果。

2.整合实践,培养实践

传统意义下的语文实践教学,只是单纯地对语文课本知识的探究,在实践需要极其高涨的当下,这种学习体制是完全不够的。而单一思维的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个别书本知识,但是语文与家庭、社会的生活联系是极其频繁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导致与社会生活的脱节,对学生个人天赋的培养与延续也是极其不利的。只有把教材与信息技术充分的糅合,并利用其技术功能才能够恰当地把教材体系与社会生活保持在一个活跃的大课程中,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打造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已经很普遍,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世界,还能够随时调出需要的学习信息,为语文学习的空间提供了很大的便捷性,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了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一、数学课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定位

1、整合要突出数学的思维特点

整合必须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去选择、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不能把数学搞成电脑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老师可以把各自组织编写的课件或教学资源存放到校园网上供全体数学老师参考、使用。

2、整合应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辅教为辅学

整合应清晰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工具。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数学学习,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不要为技术而技术,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辅教为辅学。使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是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思维,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3、整合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整合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讲到整合,不能以为每节课都要用电脑来教和学,其实整合后的教学活动不应理解为全堂上机或多媒体演示,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应忽视阅读、计算和证明。同时,学生的活动不应是自由活动。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一个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计算机。因此,对一些用传统方式来教,效果一样或更好的,我们一定用传统方式来教。

二、数学课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2、突出重点,分化难点

数学教学内容有时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计算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进行动态展示,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新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一)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教学中,用几何画板可以快速得出指数函数y=2x、幂函数y=x2、对数函数y=log2x的图象,且清楚、准确,通过图像,对三种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长情况一目了然,还能向上、向右延展图像,特别是函数y=x2和y=2x有两个交点的情况,从图像反映出使得不等式log2x<2x

3、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例如:讲《线性规划》内容时,利用《几何画板》平移目标函数直线,从而得出在哪个点取得最大值,哪个点取得最小值,很直观,也好理解。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4、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自主精神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最直接的就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权威和智慧的源泉,而成为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伙伴、援助者和指导者、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仅仅是从听课与做作业中获取知识,而是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问题讨论的启动者和调整者,问题解决的参与者、经历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与权利。

三、数学课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把投影当成黑板

在课堂上,教师应随时根据教学进展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达到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用投影屏幕完全代替黑板,就会影响学生视觉感知的一惯性,使学生对整课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受到影响;也因屏幕上的内容一屏一屏稍纵即逝,影响了学生领会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对问题的逻辑思维推理。而且也影响记课堂笔记。所以,完全用屏幕代替黑板,就会影响多媒体在教学辅助方面优势的发挥。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我们创造教学条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用多媒体展示知识背景,知识点、辅助练习,只是把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它无法取代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思考问题,更无法取代学生的思维训练。所以,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应当以促进学生动脑动手,积极参与为着眼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善于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3、避重逐轻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过于看重信息的容量、密度,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不到位,出现“囫囵吞枣”的场面。教学时,忽视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点,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从而使整合过程形式化,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已成为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以上仅对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问题作了初步探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作更广泛深入的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尝试、积极探索,并从实践经验上升到数学教育教学的理论高度去提炼、去反思,才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整合之路。

篇10

教育心理学指出,没有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活动,就不可能掌握人类所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在倡导自主学习模式的今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教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这里说的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中心,以互联网为依托,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通讯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这样开放式的教育空间、丰富的教育资源、多元化的沟通渠道,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下面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性质特征来说明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意义。

1 多媒体技术的多维性、交互性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数字化,并将其整合在一起的交互式界面上,使计算机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的一种综合性技术[1]。作为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多媒体技术具有的多维性和交互性特征是使其迅速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

多维性是指多媒体技术具有的处理信息范围空间扩大和放大的能力,即可以带给观众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度感官享受的能力。这种多维性的信息空间丰富了信息的表现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预设的教学氛围之中,高效率消化教学内容,还能有效辅助教师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转贴于

所谓交互性是指人的行为和计算机的行为互为交流沟通的关系。它能够为学生提供控制和使用教学内容的手段,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和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可以增强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正是因为这两个特点,使得多媒体技术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取代传统教学手段而被应用,其效率可见一斑,与其不同的是,多媒体技术将自主选择权还给学生,在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基础选择获取知识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有效地消化教学内容。

2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教学信息资源的获取和保持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避免了提供单一乏味的教学内容,学习可通过亲身操作接收声音画面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信息。学生所接受的是通过刺激多个感官而获得的综合信息量,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单一信号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多媒体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过去抽象难懂的内容,经过形象化、具体化的手段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学生弄清楚。既能听到又能看到的知识内容,先进行分析、交流、讨论,再以自己方式表述出来,这样知识在大脑的记忆时间和记忆强度都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教学信息资源,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保持。所以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教师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

3 多媒体技术对教师有效组织教学内容、管理教学过程提供了有利帮助

比如解剖学的难点在于涉及到复杂的生命体和器官组织,如果单纯靠教师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需要学生有复杂的空间想象能力,这种能力依靠多媒体技术很容易建立。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可将课本上的内容与其相对应的多媒体信息(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有机组合在一起进行管理,从而进一步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方式。多媒体信息的基本结构也可以拓扑结构来描述,用节点和线的来描述,节点用于储存各种信息,其内容大多是文本、音频、图形、图像、视频文件等,线则用来表示各节点也就是信息之间的联系。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将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丰富多彩的电子教材,并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在其中加入有针对性的知识补充和测试。

可以预见,在高职教育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就像为高职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将不断促进教学手段与课堂结构的变革,从而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不断更新和发展。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正确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辅助高职教学的发展,促进高职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11

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使教学模式发生改变,课堂内容呈现丰富多样,不仅拓宽了教学空间,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但是信息技术运用的同时信息量也增大,有的老师流于形式,播放课件过程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未能真正夯实基础。有的老师上课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节课下来播放大量的图片,使得学生眼花缭乱,看似很热闹,实则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上的混乱,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备课时,没能抓住知识的重点,有点喧宾夺主的倾向。有的老师不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就应用到课堂的教学中,只能是事倍功半。

综上所述,生物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只是简单地收集图片和影像资料用于上课播放,要能够结合当前的知识进行合理设计,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同时还要体现知识的整体结构。此外,如果什么课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也是无法适应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特点,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效地选用,适时适量,信息技术就一定是教师的得力助手,而不是生物教学中的点缀。

参考文献:

[1]高小其,娄恺.新疆地区地震前后泉水中微生物异常反映的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C],2012:269.

篇12

建立校园多媒体信息库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那么自己怎样才能建立符合自身发展而又合理高效的校园多媒体信息库呢?

1.认清概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校园多媒体信息库的资源内容仍然简单地定位在课程信息已经远远不够了。它要在高速网络的支持下,涵盖名校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的办学经验、名师的教学论文、优秀电子教案、授课心得、教学素材、经典题库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经验等信息资源。

2.弄清状况。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是授课教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声像设备使种种教学媒体信息有机地结合、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教师依然是教学进程的主导,多媒体计算机只是作为一种“助燃剂”刺激学生理解、加深学生认知,但其本身并不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多媒体自主学习模式是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以人机交互、直接对话的方式,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学习。

因此,计算机管理技术人员在设计和建立多媒体信息库时,必须清醒地认识自身所处位置、周围的环境、发展的状况以及资金的投入量、未来发展将会面临的困难和机遇等各方面的因素,以教学应用为主,将多媒体信息库设计的立足点放在既要满足当前应用需求,又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形势,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扩充性、升级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去,使信息库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

3.构建模式。一个信息资源库的建立,首先要基于科学系统分类的原则,它要由多级搜索目录组成,信息资源库的技术管理人员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制作不同类型的媒体素材和多媒体教材,然后将它们或以磁盘阵列或以光盘库的形式,分门别类地存入到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库中。

二、多媒体信息库形成的前提――构建

校园媒体信息库的信息流通和运行维护与计算机网络息息相关。因此,进行信息收集、制作、存储之前,必须建立科学、合理以计算机网络服务器为核心的电教网络系统。

1.所需的硬件环境

(1)图、文、声、像输入设备:扫描仪、数码相机、VCD、DVD及网络设备等;(2)图像处理系统;(3)文字处理系统;(4)音频处理系统;(5)视频处理系统;(6)图、文、声、像输出设备:光盘刻录机、磁盘、打印机等;(7)网络舆设备:网卡、Hub。

现行多媒体信息主要是文本、音频、静止图像、动画、视频等种类,合理地配置软件环境对建立高效、适用的校园多媒体信息库有着重要的意义。

2.构建多媒体信息库常用的软件配置

(1)操作系统平台:MICROSOFT WIN-DOWS95、98NT及NOVELL、UNIX等。(2)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Sybase、Informix等。

(3)素材创作软件: ①文字处理软件:Office毓软件、WPS系列软件等:②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Free-hand、COREL Draw、Illustrator、paintshopPro等;③二维动画软件:Flash、Director、Anamitor等;④三维动画软件:3DSMAX等:⑤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等;⑥音频编辑软件:解霸、作曲大师等等。

(4)多媒体编辑软件:方正奥思、Au-thorware、Director等。

(5)光盘刻录软件:CreateCD等。

现代网络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随时通过校园电教网络的任一计算机终端将信息库中的图、文、声、像等媒体素材调用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学习中去。由于多媒体教材具有声情并茂的特点,使教育教学中抽象、深奥的理论能够具体、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给传统的启发式、诱导式教学方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信息库存在的关键――资源更新

篇13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学生现实的、真实的学习情境。

新的地理教学观、学习观要求教师重视学习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情境化的,信息技术有助于创设符合学生现实的、真实的学习情境。如很多地理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亲身经历到,计算机提供的微型世界,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获得地理现象的经验。当然,教师也要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局限性,尤其要避免其对学生抽象地理概念形成的副作用。地理演进的漫长性与突发性、地理运动的空间性与复杂性,往往使地理知识的常规表现手法显得不那么得心应手,有时甚至难以用实物进行模拟演示,而电脑可以通过技术处理,对一些地理现象进行虚拟,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如学生难以建立的地球、月球、太阳的空间关系概念,可以在电脑虚拟化情境下逐步建立起来、清晰起来。

三、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地理课程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事实上,这些也正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所需要的。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地理探究性学习活动,其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获得某些没有技术支持很难或不可能获得的学习体验。需要注意的是现代信息技术不能替代艰苦的学习和人脑精密的思考,它只是作为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一种重要的工具,是对地理化活动过程的一种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