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绿色建造试点工作思路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绿色建造试点工作思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绿色建造试点工作思路

篇1

(二)远谋近施,突出重点,持之以恒抓项目。继续推进省“861”和市“3461”项目建造,着力抓好太阳能玻璃、特钢结构二期、禹王挖泥船、富成商砼、天普粉碎机等重点项目建造;全力协助京沪高铁、蚌埠站、第二污水场、合蚌客运专线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建造。围绕城镇建造、园区经济、新农村建造,拓展一批民生、能源、商贸流通项目,积极储备一批能够拉长产业链的龙头项目,努力消除项目领域盲点,确保新增项目不断档、有效投入不减速。

(三)增力加压,创新机制,保持不懈抓招商。实行一岗双责制,建立片区招商责任制,修订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实施落户、入驻项目“后评估”制度,增强太阳能电厂、盛世玻璃、星园滤清器、三联木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调度,倒排进度,不断提高资金到位率。认真研究珠三角、长三角等先进地区产业发展和转移趋势,锁定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开展有针对性地产业招商;不断探索中介招商、专业招商模式,抓好对接珠三角地区驻点招商,及时捕捉重大项目源头信息;积极参加各类招商节会,推介项目,捕捉信息,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实际成效。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造、高质量营运、高水平发展”的要求,集中力量加快园区规划建造步伐,提高园区道路、管网、电力配套水平,全面提升承载能力和功能档次,努力形成投资开发的“热岛效应”。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实行首问责任制、政务公开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对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责任单位实行一揽式服务;对市场前景较好、合作意向明显、投资规模超3000万元的项目确定为重点招商项目,继续实行区级领导挂包联系制和全程推进制,确定专人跟踪督办,努力把*湖区打造成为外资逐鹿的“磁场”和内资决战的“高地”。

(四)提升激活,多举并进,下大力气抓商贸。升级改造传统服务业。积极编制商贸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两站商业圈和蚌医附院商业圈,超前谋划高铁站商业圈,推进长淮卫物流园和泗水苑物流产业园建造,加快汽车交易城建造步伐,稳步改造钢材市场、水果批发市场,不断提升商贸、酒店、餐饮、物流等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和完善土地、房产、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和产权市场,促进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会计、评估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分工协作、相互配套的产业构造体系。精心打造旅游产业。围绕“融入龙湖,体验风情,追寻历史,感受新区”主题,以东西芦山核心景区为基础,强力推进*湖南岸水乡旅游观光、东西芦山洪山农业、休闲观光、蚂蚁山生态旅游等一批旅游项目,继续抓好红塔旅游度假村、玉金香宾馆等一批星级宾馆建造,链接大禹、大明、楚汉文化,交融淮河山水风情,着力打造珠城东部旅游圈。

(五)调优做强,多轮驱动,毫不放松抓农业。以设施农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蔬菜、花卉、林果等生态高效农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产业群和块状经济;大力发展高效养殖业,围绕生猪、奶牛、蛋鸡、水产品,新建一批生态型、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基地;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无公害品牌产品创建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主攻产业龙头企业,年内力争新上投入两千万元以上龙头企业2个。保持外输内转创业并举,积极鼓励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逐步实现“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力争全年培育创业之星50名,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农民创业项目100个。增强项目跟踪服务,全面完成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续建工程,逐步完善水利、道路、电力等配套设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六)强突重推,全面提速,凝心聚力抓城建。突出旧城改造。把旧城改造与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以及商业布局改造有机结合,强力撬动,着力推进纺机厂等棚户区改造项目,稳妥实施马村、幸福村等“城中村”改造工程。强化城市治理。围绕创建“文明城区”,继续加大城市治理综合执法力度,突出重点区域,突出重点时段,突出交通秩序、经营秩序、环境保洁、违章搭建专项整治;实行“捆绑式”“精细化”治理,落实街镇与区直部门的共同责任,逐步完善城市治理的长效机制。推进村镇建造。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强力推进成村庄整治,着力引导村民住房建造逐步向城区、集镇、聚居点集中,实施“千户万亩”工程,规划建造1000户以上聚居点5个,完成土地整理10000亩;强化土地集约利用,积极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工作,推进土地依法有序流转,盘活存量建造用地,努力开发土地后备资源;继续保持土地执法高压态势,努力实现土地动态平衡。打造“生态城区”。围绕创建“园林城区”,按照“控建增绿”、“拆墙透绿”要求,结合旧城改造,进一步抓好城市公园绿地、街头绿地、游园绿地、广场绿地建造,重点谋划“八一”河滨公园项目;继续增强污染减排工作,落实污染减排项目,加大污染减排投入,集中力量整治重污染行业,确保污染物总量减排、达标排放,扎实推进环境优美村镇和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营造宜居生活环境。

篇2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46亿,同比增长9.7%;工业增加值4.91亿;生产性投入4.6亿,同比增长45.25%;引进内资3.78亿,同比增长229%;县外内资注册资本1.57亿,同比增长312.5%;合同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0.47万美元;外贸出口1270万美元,同比增长141%;基础设施投入8344万元,同比增长1075.2%;建造标准厂房24000平方米,完成年计划的12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2%;19个千万以上项目进展顺利。

1、筑平台,抓项目,加快一二三产全面发展。一是临港产业区建设。浙江杭汽轮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大部分手续已审批完毕,山体正在实施整治,填海已基本结束,厂房、船台和船坞正在设计,电力设施建设已进入报批;浙江林龙港口有限公司,手续正在审批,船台已建成,部分辅助厂房已开工建设。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正在图纸设计之中,控制性规划已完成文本制作,通过了评审,给排水规划已进入设计。东山大道完成设计和评审,已进入放样征迁阶段。防汛封闭线建设完成设计、论证和评审。二是工业功能区建设。已完成*镇和工业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集中开展征地、评估、拆迁工作,加大投入,逐步拉大工业功能区的框架,完善工业功能区的道路、水电等硬件设施建设,全面贯通六秦路,并重点做好创业中心的扩容建设,继续建造标准厂房。三是大旗山紫金山废矿整治区建设。大旗山紫金山矿区土地整理项目对下处理工作已经完成,已完成征地260亩,并完成设备收购等事项,正在进行有关手续审批。四是金粟寺文化区建设。三国佛学文化区茶院金粟寺项目,目前土地已完成报批,图纸已完成设计,农房拆迁安置点土地已取得,5个扣板企业已全部迁建。项目已进行了奠基,并开始基础建设。五是薯类科技园区建设。*农发薯类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已初见成效,53个薯类新品种已取得收获,薯类深加工技术正在研发之中。

2、强招商、重节能,推动经济创新发展。一是全力开展“招商引资”。成立两个招商小分队开展多方位招商。多次赴上海、杭州、宁波、武汉、台州、温岭和海宁等地蹲点招商。加强与杭汽轮配套产业的多次联系,掌握配套产业的需求意向,同时鼓励本地企业与他们对接。通过镇商会加强与广东东莞商会、台州商会联系,加强信息交流,引进企业发展。同时通过本地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合作,在对外业务联系中积极寻找商机。二是努力实施“节能减排”。针对节能降耗指标高位运行问题,我镇加大工作力度,通过走访企业摸清原因,分析利弊,寻找解决办法,加大统计和培训力度,督促企业调整作业时间和降低用电、用煤、用油,如砖瓦厂全部改成木屑烧砖等途径降低能耗,使节能减排工作逐步得到好转,能耗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三是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在全镇开展“破难题、树信心、求突破、谋发展”服务经济百日活动,并具体出台“十个一”工作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生产性投入和技术改造,在转型中求生存、谋发展。支持企业充分发挥专利、品牌、人才等无形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共申报和立项国家级新产品1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1项,申请专利10项,省级新产品8项。

3、重效益、强基础,全力发展农业生产。一是开展农技推广,发展效益农业。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9期,培训人员3000多人次。推广水稻轻型栽培、单季稻“五改”、桑枝条种植黑木耳等新型技术。推广单晚新品种秀水123等良种,县内首次引进蔬菜新品种黄秋葵。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黄沙坞柑桔、绿里香名茶、紫金山桃子、南北湖水果、南北湖山林鸡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壮大发展,扩大品牌知名度,提高其产品经济效益。黄沙坞柑桔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成为我县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品牌。二是重视水利农机工作,做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做好中低产田改造(农综开发)六里子项目的工程建设管理。完成标准化机站建设16座,渡槽3座,修筑宕渣机耕路4.13公里,渠系建设72.33公里,机站防盗报警器安装16套。新增中型拖拉机1台,手扶拖拉机2台,机动喷雾器4台,半喂合收割机1台。增加了我镇农业机械化力量。紫金山村、澉南村成功创建20*年农机安全村。三是抓规范、强服务,做好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巩固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村帐代管工作得到了加强。认真搞好承包土地管理和土地流转指导工作,认真贯彻土地承包法,保护广大承包户的合法权益,重点解决土地纠纷和征地补偿款纠纷的调处工作。认真搞好村级财务审计,确保村级集体资金的安全。切实抓好农民减负工作。认真落实粮油补贴,种子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扎实做好改革性农业保险农房保险。

(二)积极创建“省级卫生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市镇建设。

以深入开展“省级卫生镇”创建活动为契机,全面改善*镇镇容镇貌,通过创卫工作,切实提高城镇的环境质量和卫生水平。全镇道路清扫保洁率、垃圾清运率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均达到100%,建成区河沟池塘污染整治率、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理率也达到100%,农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5.4%,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95.5%。农贸市场达到星级标准,实现管理规范化、交易秩序化、环境整洁化。开展了道路、河道、路灯等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并重点开展了集镇遮阳棚、越店经营、空调外机三大整治工作。对长青路、东大街、澉长北路等澉浦集镇主要道路开展整治,重修人行道及澉长北路路面,澉浦集镇面貌大为改观。开展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查漏补缺工作,对*镇街道的交通标志标线进行了重新划定。租用了六忠村17亩土地建立集中回收点,开展了再生资源回收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和食品安全卫生工作,获得“*市食品安全示范镇”和“*县灭蟑先进镇”称号。开展“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进一步净化了农村消费环境,维护和规范了市场秩序。加快农村改水工作,全年新安装自来水215户,增加受益人口1000人,延伸管道14582米。

(三)开展“市级文明镇”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全镇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坚持创新与求实并重、巩固与提高同步,优化载体、完善机制、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推进四个文明建设为目标,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以公共设施建设为基础,以解决当前全镇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创建“*市文明镇”活动,切实提高全镇广大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我们在全镇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和“七星家庭”评创活动。举办“争创市级文明镇·庆七一·迎奥运”广场文艺,“澉浦人·移动情”文明共建文艺进村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三人制篮球赛等体育活动,成立了六忠村电影放映特色基地,活跃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村落文化和家庭文化,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进一步促进企业提升创新思维与先进理念,提升企业综合竞争的软实力。同时积极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创建,继续开展以经济、教育、文化、环境、实事等内容的文明共建、军民共建等活动。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全年完成连村公路0.186公里,到组道路2.35公里,达户道路2.8公里。完成了谭仙岭上山道路沥青路面改造,修建了田园西路,解决澉浦、永乐、南北湖三个村村民的日常进出及货物运输难题。红星桥、六里北桥、石桥、对方桥等民间桥梁已基本完工。加强对长山河新华桥、保丰桥的建设管理和督促,目前均实现通车。按准四级标准设计的六里汽车站,已完成报批手续和招投标。巩固示范村整治村建设成果,在健全完善新农村长效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整治提质扩面。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河道保洁专项整治,使全镇的河道保洁达到了全覆盖同时,抓好了六忠村汤家门河道整治“亮点”工程的规划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有偿服务,目前签约率已达到95%以上。实施六忠村、镇中村市级全面小康新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完成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道路硬化工程等。二是推进村庄规划和实施工作。重点对中心村建设进行规划和实施,六里村干家场社区第一批签约了31户,已对房屋进行了评估,对相关土地进行丈量,委托设计单位设计住宅,计划集中建造。其它各村中心点的土地置换工作也陆续展开。三是做好绿化造林工作。组织机关站办和村干部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0*年以来完成绿化造林518亩,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市级绿化示范村各1个,抓好松木线虫防治工作的同时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落实人员和责任,清明期间未发生一起重大森林火灾。四是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完成省市811工程和县定治理目标任务,开展动物防疫工作。保山村、六里村、澉浦村成功创建县级新农村电气化村。

(五)高度重视民计民生,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抓好计生工作。巩固计生基层基础管理工作试点成果,加大工作力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考核机制,强化行政村和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层层落实责任。全面落实计生优先优惠政策,20*年共有28人新增为奖扶对象,全镇累计有187人享受每年600元的奖扶金。有52名学生享受中考加分,8户群众享受每户2万的贴息贷款,1773户独生子女户共计享受了6.814万的奖励。20*年共有12人享受特扶,其中8人享受每人每年3000元,4人享受每人每年2400元。加强新居民的人口计生管理。

2、抓好社会保障工作。对低保户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落实优抚政策,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及时发放低保金、增发物价补贴、各类救灾救济金79.45万元。认真做好高龄老人养老补助发放工作,有1802人享受高龄补助,累计发放资金96.7万元。做好五保供养工作,发放五保金5.61万元,集中供养率达到95%以上。全镇有10户困难家庭列入危房改造计划,年底前全部改造完成。全面推开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继续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20*年参保人数达到27365人,参保率达到96%,全年住院、门诊补偿基金共326.9万。积极开展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超额完成县下达的任务。开展为灾区人民捐款献爱心活动,累计捐款34.9万多元。利用元旦、春节、八一节走访慰问现役军人和重点优抚对象,全年发放慰问金1.1万元,发放优抚金58.2万元。积极开展双拥工作和国防教育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20*年输送新兵17名。

3、抓好社会稳定工作。加强镇综治工作中心建设,成立了新居民管理事务所,健全和完善了以联调、联防、联勤、联治、联创为主要内容的工作运行机制。同时调整了治安巡逻机制,加大巡防力度。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提高创建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突出重点行业的整治,抓重大安全隐患的排摸和整改,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健全完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党政领导工作责任制度等,受理群众来信25件,接待来访群众73批182人次,其中集体访12批共101人次。认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全年受理民间纠纷80件,成功调处80件,调处率成功率均为100%。配合上级做好大型活动如欢乐中国行、奥运火炬传递的安全保卫工作。奥运会期间,切实做好值班工作。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突出优化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篇3

今年1-8月份,全县生产总值实现48.84亿元,同比增长32.2%,完成年计划的54.2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7.4亿元、28.64亿元和1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3.9%和26.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85亿元,同比增长34.5%,完成年计划的68.5%;各项税收实现2.81亿元,同比增长20.3%,完成年计划的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3亿元,同比增长53.2%,完成年计划的80.9%。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县按照“二十字方针”要求,不断加大领导力度和投入力度,致力于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致力于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自然生态环境,强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20*年,我县被列为省15个发展县域经济重点县(市),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被纳入省“五点一线”沿海重点发展区域。田家镇被省人事厅、省建设厅授予“村镇建设先进单位”,新兴镇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联系乡镇(全国10家),新兴镇腰岗子村被确定为全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全国90家)。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

为了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我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农经局、城建局等21个单位为成员的*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村(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组织。采取召开专题会议、悬挂标语、开设专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标、要求、措施,为扎实推进此项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调动了全县人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制定下发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县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县村屯环境整治和绿化工作实施方案》等,层层明确责任,对全县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近期部署和远期规划,形成了各单位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加快县乡工业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年初以来,我县坚持以工促农,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开展了“园区基地快速发展建设年”活动,“三区三园一基地”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县域经济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一是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三园三区一基地”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4亿元,其中船舶修造园投入4.9亿元,部分地段达到“五通一平”,航道清淤工程扎实推进,盘锦新港完成规划设计,引堤工程9月底施工;食品工业园重点部位实现“七通一平”,四排总以南动迁工作有序进行,二期工程已编制完成总规和控详规,预计明年初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他各园区基地的项目入驻条件也得到充分完善。各园区基地现已入驻项目100项,同时拉动一批配套项目迅速跟进,落户周边乡镇,集聚和辐射效应明显增强。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新引进500万元以上项目122个,计划总投资51.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大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45.3亿元。常州新华集团计划投资12亿元的船舶修造产业基地项目落户船舶修造园,工程全部建成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70亿元;江苏雨润集团计划投资2.5亿元的生猪屠宰和深加工项目入驻食品工业园,标志着我县工业反哺农业迈上新台阶。近期,宝利石化公司计划投资24亿元建设年产150万吨重焦沥青、120万吨延迟焦化、60万吨加氢、60万吨重催装置项目达成投资协议,现正进行土地整平,10月初可正式入驻;天津航道局与辽滨经济区达成合作意向,采取BT方式,计划投资16.9亿元实施4个舾装码头、一个5万吨级船坞和海上吹填1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项目建设,预计9月末开工建设。三是项目建设捷报频传。全县实施500万元以上新建、续建和技改项目181个,计划投资总额134.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3.2亿元,竣工投产项目23个,实际完成投资1.9亿元。宏冠船业两艘16800吨成品油轮成功下水;龙德船业与威远香港有限公司签订了4艘11500吨多用途船建造合同;鑫汇隆工业园等一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中新加船舶配件等一批项目正式投产;辽河油田勘探局海洋装备制造总厂将新增50亿元投资形成年产值300亿元以上的海洋装备制造能力,一期工程即将实施;晨宇工业项目区被纳入辽河石油勘探局重点扶持项目,将建成全国重要的稠油专用管材生产基地。四是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县规模企业达到133家,比上年新增30家;投资1.68亿元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5个,华润啤酒、辽通化工等骨干企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1-8月,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65.7亿元,同比增长80.5%,工业增加值完成23.6亿元,同比增长56.1%,工业税收实现1.9亿元,同比增长24%。

(三)强化五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得到大力发展

我县克服了年初暴风雪灾害和前期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一是五大主导产业协调发展。完成水稻播种面积84.3万亩,优质水稻种植率达到100%。采用无纺布隔离层旱育苗、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新技术,并充分结合“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实现了节本增效。预计今年水稻每亩增产12.5公斤。发展海、淡水养殖面积126万亩,同比增长3.9%,其中,河蟹养殖面积达到60万亩,淡水鱼养殖面积26.9万亩。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37.5万头,家禽1050万只,毛皮动物38万只,牛1.4万头,肉鸭550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5%、32%、9.8%、10.1%和44.7%,肉类总产量实现3.05万吨,同比增长10.9%。全县蔬菜总产量实现2.85亿公斤,同比增长3%,总产值实现4.27亿元。由于全县供水充足,芦苇长势明显好于去年,预计芦苇产量将突破15万吨,可实现产值8300万元,苇田“一育多养”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得到有效推广。二是农业产业化迈出新步伐。重点围绕优势产业,在扶强壮大老的龙头企业基础上,着力培育新的龙头企业。1-8月份,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发展到8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33家,新增龙头企业11家,带动农户达到5.6万多户,订单农业发展到3.2万亩。建成10大类优势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0个种养小区,建立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62个,农村劳动力转移5.6万人。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到目前为止,县城投资1.4亿元,实施了亮化、净化、美化、硬化等项工程,提升了城市形象。完成5条街路排水改造工程、南北排改造工程和明暗排清淤工程,有效改善了县城汛期排水条件;完成4条街路边石更新、8条街路方砖铺修和6条街巷道路改造工程;实施了县城绿化、东湖公园夜景亮化等工程,人居条件明显改善;县城自来水二级管网更新改造工作全面铺开。采取市、县、乡、村、村民五级筹资模式,总投资9400多万元,完成绿色通道、清洁能源、改水等工程30项,完成413个村屯的绿化工程和45个重点村屯的绿化和环境整治。20*年我县有3个乡镇被省绿委会评为“绿化模范乡镇”,17个村屯被评为“绿化示范村”。在农村环境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突出重点,树立典型,全面推进“一镇五村”试点建设。我们将田家镇和王家乡华侨村、旭东村、二界沟镇曾家村、新兴镇腰岗子村、西安镇桑林子村确立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加大投入力度,效果十分明显。目前六个试点共投入资金2400万元。王家乡华侨村今年被列为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西安镇桑林子村建成了全市最大的农村娱乐广场;二界沟镇曾家村的农民用上了冲水厕所;新兴镇腰岗子村被省海洋渔业厅授予“新农村建设新渔村示范村”。截止到目前,我县所确定的试点村镇环境优美,村容整洁,基本实现了农村城镇化,对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破旧立新,拆乱除脏,全面开展村屯环境综合整治。我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共完成作业面积3300亩,植树207万株。完成市级绿色通道4条,造林作业面积1*7亩,植树38.5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0.8%。全力推进村屯绿化和环境整治工作,植树101万株,栽植花草486.85万株,动用土方118万立方米,修建院墙6000延长米,安装路灯371盏,硬化路面8.5万延长米,修进户桥2621座,修厕所1362个,修边沟28万处长米,新建垃圾箱480个,修大门790个,新修自来水管道9万延长米,修建娱乐广场3.5万平方米,修建U形槽0.95万延长米,铺设暗排0.86万延长米,新建学校3所,卫生院2座,敬老院3座,秸秆气化站3座,制作灯箱432个,清运垃圾9万立方米,修筑人行道0.8万延长米,粉刷文化墙185万平方米,铺设草坪14万平方米,修桥6座,排灌站1座,为11个村配套了体育设施,对53个村委会办公用房进行维修建设。今年上半年重点整治的村屯四进院率达到100%,农村脏乱差的面貌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五)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促进民生改善

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1-8月份,全县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达24.2万人,实现扩面8351人。开展了三级联创充分就业区域工作,成立了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开发就业岗位1.2万个,实名制就业122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完成普惠制就业培训9360人,走出了一条校企联合办学培训的新路子。3542名“4050”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及时发放到位。开展了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实行了企业用工登记备案制度。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城乡低保对象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我们本着二年任务一年完成的思路,投入资金189万元,完成特困户建房90户225间。共投资752.8万元,对因病无力治疗的城乡低保户开展救助,救助人数达12551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顺利实施。各乡镇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和寻求油田支持,改善农村饮水状况,今年打深水井4眼,新建自来水厂4个,受益群众达4万人。农村交通设施日臻完善。完成老乡路改造41公里,村通油路40公里,村屯通油路工程已全面启动,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投资2170万元新建和维修校舍8所,目前已基本完工;减免农村学生学杂费640万元;投资100万元更新学生课桌椅3万多套,全部实现一生一桌一椅;投资300万元为20所学校配备60个理化生实验室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年底前可全部启用;教育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堂卫生和校车管理更加规范。完成17个乡镇卫生院新建改建任务,投资210万元为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微型巡诊车、B超仪、心电图机等设备,极大方便了广大农村患者就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门诊报销制度业已启动;重大疾病救助体系覆盖城乡,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社会治安得到全面加强。公安机关“三基”建设取得实效,狠抓了打击两抢一盗等工作,开展了治理自行车被盗问题等专项行动,有效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三大警务”工作日渐深入,建村级警务室54个。新建基层司法所16个,全部实行规范化管理,“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开展,全社会法制意识显著增强。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培育文明*人、建设和谐新*”系列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先进文化建设全面推进。水乡之韵文化广场、乡村文化广场活动丰富多彩;农村有线电视实现1.2万户,今年新增5100户;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已放映影片4600场次;送图书下乡96次1.7万册,极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我县下了很大的气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仍然较慢,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不够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仍然缺少辐射面广、拉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项目;三是农民增收幅度还不够大,新农村建设投入渠道和农民增收渠道都有待于进一步拓宽。

四、下步工作打算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年初制定的“坚持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做好三篇文章,落实四项措施,实现五个目标”的工作思路,即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突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两个重点,做好产业化文章、水产业文章和畜牧业文章,落实好用足惠农政策、落实生产计划、创新工作机制、深化国有农场改革四项措施,确保新农村建设有新突破、改革创新有新成果、农民收入有新增加、农业经济有新效益、农村工作有新亮点五个目标的实现,真抓实干,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一)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板块式集聚和规模化增长。继续抓好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企业运行四个关键环节,大干快上,力促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工业经济急速扩张。要紧紧抓住我市纳入国家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试点市等新一轮经济增长机遇,坚持土地集约、项目集聚、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推进各园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为接续产业发展打造优越的内外部环境,并充分发挥园区基地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拉动周边乡镇工业发展。要以油田快速干道、市东外环公路建设为契机,抓好新开、新立等乡镇的临路经济带和新立外商投资园的规划建设,拓展载体空间。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重点,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切实提高项目投资规模和强度,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加快辽河石油勘探局海洋装备制造总厂等一批立园区、立县项目的推进速度。要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确保节能减排的刚性指标不落空。要科学整合、合理配置土地、资金、技术等市场要素,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保障企业健康运行。今年入驻各园区基地的项目要达到180个以上,招商引资投资额要实现28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200亿元,工业税收实现3亿元,规模企业要达到150家以上。

(二)进一步加大村屯绿化和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全年新农村建设投入要突破1.5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万元。继续做好“一镇五村”试点工作,狠抓村屯绿化和环境整治。改善农村居住环境,重点抓好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等工作。搞好农村新能源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三)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要用现代化工业与科技力量来武装农业,用现代化的管理和经营方法来经营农业,全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围绕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深加工项目,强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县建设进程。

篇4

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__*市科技城建设的意见》和配套文件,赋予了科技城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组建了科技城管委会,构建了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了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目标和举措。国务院批准在绵设立规模达60亿元的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政产学研结合不断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144项、省级项目92项;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户;东材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9基地空气动力学国家实验室得到科技部批准。长虹103英寸等离子电视等一批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__*市被批准为新一轮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全年评定奖励省、市科技进步项目36项;申报专利793项,增长18.9%。院地、军地合作进一步加强,军民结合取得新的成效,中物院自行设计建造的我国第一套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脱硝工业化试验装置得到推广应用。军民结合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4亿元,增长30.3%。西科大成为省政府和国防科工委共建重点学校,获准建设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数字绵阳”建设深入推进,城市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城实现生产总值426.6亿元,增长19.2%。

二、产业发展水平有新的提升

农业全面增长。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新的提高。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4.6亿元,增长5%;粮食总产量227.3万吨,增长8.1%,创20__年以来最好水平;畜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1%。

工业提速增效。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推动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等创百亿企业做大做强。九洲1000万台数字机顶盒和led一期工程竣工投产;长虹pdp、空调压缩机和120万台冰箱,华瑞一期6万辆汽车整车,攀长钢50万吨棒材和1万吨钛材等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建设。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启动百亿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共有7个园区成为四川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全市新增中小工业企业370户,达到1980户。实现民营工业增加值124.7亿元,增长31.2%。切实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79.1亿元,增长47.5%。15项省重点和72项市重点技改项目顺利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150户,达到800户。全市工业净利润达到22.7亿元,增长292.7%。深入实施名牌战略,新增“丰谷”、“兴事发”两个中国驰名商标。

服务业快速发展。整合旅游资源,组建了旅游集团。积极做好王朗·九寨沟国家公园申报工作,成功创建全国首家科技(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平武报恩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涪城区小桥村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绵阳机场开辟了新的旅游航线,客货运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80.9亿元,增长27.5%;接待游客1338万人次,增长28.9%。有效整合演出业、文化娱乐业等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产业集团组建步伐,文化产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实施《科技城商业网点规划》,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工程”和“双进工程”。大力创建金融生态环境模范城市,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辖区内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16.8亿元,新增82.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91.1亿元,新增34亿元;实现保费收入19.8亿元,增长41.7%。积极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实现房地产交易总额51亿元。物流、通信、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餐饮、休闲、娱乐等产业日益活跃。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27.1亿元,增长10.3%。

三、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

认真落实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各级财政投入8.9亿元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严格兑现调整后的村(社区)干部务工报酬及办公经费补助标准。发挥绵江、绵安产业带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增新农村建设类别村60个。以产业化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培育专业种养业大户和营销大户,全年新增农产品加工经营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41户、市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30户,“国豪牌”水稻种子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鼓励和支持县市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16.7亿元,增长19.8%。实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劳务输出达到122.6万人次,劳务总收入突破60亿元。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恢复改善灌面8.4万亩,建成通乡油路和水泥路316.4公里、通村公路1744.5公里、乡镇客运站点40个,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7%。各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达到29%以上,财政总收入全部过亿元。

四、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基本完成银丰公司和驻蓉办的改制工作,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拉法基并购双马。积极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绵阳投控集团市场化运作能力不断增强。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江油、三台“扩权强县”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开放合作不断扩大。绵阳出口加工区顺利通过封关验收。成功举办了科技城产业推进会、城市推介会等重大活动,签约项目115个,签约资金192.3亿元。参加了赴东部四省市招商、第四届泛珠三角经贸洽谈会、西博会和四川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推进会等活动。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长虹欧洲电器投入批量生产。与北京西城区、云南保山市、广东惠州市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切实增强海关、检验检疫、外汇和口岸管理等部门的服务职能,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中小企业自营出口规模,实现中小企业出口4.8亿美元,增长41%。全市实现外贸出口7亿美元,增长14%。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35.2亿元,增长29.7%。其中,更新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分别占到投资总额的33.6%和39.7%。在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建设的同时,塘汛大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成绵高速公路改造、九环线响岩段改线、武都水库、涪江中上游水能开发、燕儿河水库、绵阳师范学院新校区等工程加紧实施;绵遂高速公路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成绵乐城际铁路、成绵第二条高速公路、武引二期灌区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编制完成了《绵阳城市总体规划(20__—2020)》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面启动了绵阳会客厅建设。实施了城市道路、电力、通信、地下管网等一批市政惠民工程,清理续建了樊华大桥等一批“烂尾工程”。

五、和谐绵阳建设扎实推进

惠民行动成效显著。各级财政投入资金21.1亿元,全面完成了“十大惠民行动”各项目标任务。建立了全省首家惠民帮扶中心,健全了各级惠民帮扶网络。三年扶贫攻坚任务超额完成,4.9万户、15万余人脱贫解困。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3.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5%。全市低收入困难群众分别纳入城乡最低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城镇养老保险覆盖44.7万人。新建、改扩建敬老院36所,农村“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集中供养率达到24%。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4.3万名学生、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3849名学生学杂费,为8.9万名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6.8万名贫困寄宿生和5.4万名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补助生活费,解决了1.9万名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启动7个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4个。42.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6万余名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医疗救助,11万余名困难群众参加新农合得到政府资助。完成821个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红层找水打井1.8万口,解决了12.2万人饮水安全和5.9万人饮水困难。解决农村特困无房户住房2030户。核减城市“双困户”住房租金1509户、租金补贴1254户。新建沼气池3.5万口。城乡环境治理、金土地、

林业“三大工程”等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小学、初中净入学率和巩固率进一步提高,本科硬上线率和万人比再夺全省第一,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得到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中医药发展迈出新步伐。启动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基层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成功举办全国女子排球联赛和首届绵阳市民体育健身节,新增农民健身工程43个。切实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文明城市。不断强化社区建设,完成了村(居)委换届工作,村(居)务公开走在全省前列。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人事、编制、监察、审计、国安、保密、采购、外事、气象、地震、人防、档案、台侨、老龄、地方志、民兵预备役、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新闻出版、爱国卫生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社会保持安定和谐。各县市区组建了和群众工作局,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和群众工作网络进一步健全,全市98%的问题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国家、省级部门交办案件结案率达100%。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食品药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启动了社区矫正工作,“五五”普法全面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明显,应急管理得到加强。认真落实移民后扶政策,移民生产生活稳定。绵阳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荣获全省一等奖,9个县市区和高新区均被评为省级平安县(市、区)。

回顾过去一年工作,市政府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紧紧依靠和凝聚全市人民的力量,努力开创了工作新局面,积累了新的工作经验。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切实加强统筹协调。着力推进市县协调发展,设立丘区水利建设资金、山区产业发展基金,切实增强县市区发展能力。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以内。对84户重点用能企业实行分级管理,狠抓企业节能行动试点工作,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7.25%。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方案和生态市建设规划,全面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削减年度目标和省、市政府挂牌的6家污染企业限期治理任务。

二是坚持市委领导,切实提高执行能力。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工作报告制度,及时向市委报告市政府常务会议议定事项和市政府重要文件。政府坚持每季度和每月对重要事项作出安排,明确责任、加强督查、确保落实。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切实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满意率达到100%。依法履行行政许可、行政复议、行政执法职责,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县市区全部建立政务服务中心,97%的行政许可事项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社会公示、听证、决策咨询等制度,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更加规范。

四是坚持市场导向,切实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凡是能够通过市场运作的,一律由市场运作。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规范出让经营性用地,城市规划区内同地段、同地块均价创历史新高。坚持在政府不负债的前提下,以市场化运作手段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开通城市服务热线,提高市长公开电话办理实效,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困扰人民群众的一批现实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积极应对物价上涨,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给予城市低保家庭临时补贴,保证群众生活未受到重大影响。

六、市政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经济规模还不大,效益还不太好,结构还不尽合理;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体制机制创新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三是市县之间、县市区之间发展还不平衡,统筹城乡发展

任务还很艰巨;四是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因素依然存在;五是在一些工作人员中还存在责任心不强、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不高等现象,政府自身建设任务仍然很重。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市政府20__年工作任务

20__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加强民生工作,建设和谐社会,努力推进绵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工作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财政总收入实现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13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30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上年实际涨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按照上述目标任务要求,今年政府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城建设开创新局面

完善科技城体制机制。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意见》,推进科技城体制、机制、政策和评价“四大创新”。完善工作平台和运行机制,全面落实省政府授予的19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强力推进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年内挂牌运营,确保50%以上的资金用于科技城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加快园区管理体制调整,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确保科技城生产总值增长3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40%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50%以上。

建设五大支撑平台。设立科技城民及科技成果孵化转化资金,以科技城孵化中心、四川省民技术转移基地、西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为载体,加强综合和专业孵化器建设,建设科技成果孵化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省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支撑,以中科院电子设计自动化中心为载体,建设利益共享、政策引导支持的产学研对接平台。以绵阳国家民科技园、中物院民品生产基地、29基地军民共建共享试验基地等为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设立民创业和科技项目孵化风险投资机构,以科技城产业基金为依托,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平台。聘请“两院院士”等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组建科技城顾问团,以各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交流培训机构为载体,搭建人才支撑平台。

促进军民结合成果转化。加大人才和信息交流力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快推进院地、军地合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快建设以利益为联结的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激励机制,支持军工科研单位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军民结合为重点,围绕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积极开展联合攻关,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争取“委省共建”军民结合产业项目来绵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民科技园、中物院技术转移中心、29基地空气动力学国家实验室,引导在绵国防科研院所的民项目加快转化步伐。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全面落实科技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组建研发平台,推动利尔化学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新增1个国家级实验室,建设1—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5个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积极开展新一轮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依托长虹、攀长钢、九洲等大型骨干企业和国防科研院所研发平台及重点项目,大力开展差异化自主创新。新增专利授权460件以上,完成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50项以上,参与制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项以上,不断提高科技城主导产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二、狠抓工业强市,推动工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加快大企业扩张步伐。积极推进工业“1+5”产业发展战略,5年内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千亿产业,把冶金、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化工、食品等产业培育成百亿产业。采取战略合作、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形成一批产业龙头。强力推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确保长虹pdp一期工程年内竣工投产,长虹空调压缩机和120万台冰箱、攀长钢50万吨棒材和1万吨钛材、华瑞一期6万辆汽车整车等项目年内实现部分产能;大力推进拉法基、西普、日普、美丰、新加坡美能等项目建设;推动九洲空中交通管制系统、西南自动化研究所数控技术设备等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建设;加快川矿风电设备、东材绝缘材料等项目开工前期准备,搞好九洲rfid等项目储备。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大企业新上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一批产业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

培育中小企业集群。引导科技人才创办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着力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积极申办第三届中国中小企业节,引进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依托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等大企业,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配套型中小企业。围绕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资源深加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全力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狠抓企业技改和节能减排。调动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切实用好企业技改、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地方创新基金。积极推进长虹低附加值产品改造、攀长钢和巴蜀江电节能、双马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安县纸业浆纸平衡等重大技改项目建设,确保更新改造投资增长20%以上。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强工业节能节水、清洁生产、重点污染治理、环保产业发展等工作,搞好长虹、九洲、华润、东材、美丰等5户企业节水示范。挂牌限期治理12户工业企业排污,加快攀长钢节能技改、启明星磷化工黄磷尾气回收利用、银河建化15万吨铬渣处理、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国债等项目的建设步伐,完成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3户重点企业和省“百户企业节能行动”的9户重点企业节能目标,确保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6%以上。

大力提升工业经济效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力促进工业经济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不断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取得新成效

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挥绵江、绵安产业带的示范带动作用,确保全年新增类别村60个、农民专合组织20个、农村专业营销大户1500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个,农产品加工经营销售收入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实施粮食、油料、水果、蔬菜和道地中药材、无公害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建设工程,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畜牧业,推进优势畜产品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升畜产品加工能力。市财政安排20__万元扶持生猪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千万头优质生猪工程”,建设西南地区最大的良种猪繁育基地、全国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确保出栏生猪660

万头以上。积极培育水产龙头企业,扩大水产养殖规模。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检测体系,加强动植物病虫害和疫病防治工作。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装备,增强农机服务能力。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实现劳动力转移123万人次,劳务总收入67亿元。

发展民营经济。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以民营经济大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大提速,力争县域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0%以上。认真贯彻《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落实财政扶持、用地保障、融资担保等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力争年内培育产值过30亿元的民营企业1户、20亿元的5户、10亿元的5户,新增亿元企业20户。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落实支持县市区发展的各项政策,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切实简政放权,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村社合并,深化江油、三台“扩权强县”试点。联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积极支持重点镇加快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通乡、通村公路和乡村机耕道路建设,建成农村公路1250公里。抓好病险水库整治,加强小、微水利工程建设和江河管理,新增节水灌面、恢复改善灌面和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5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平方公里。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3.5万口。继续完善农村饮水、电力、通信等设施和网络,建好基层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和乡镇卫生院。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迈上新台阶

扩大社会消费。全面启动县市区商业网点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商业网点体系。积极构建新农村流通网络,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03个。全面开展“家电下乡”工作。进一步支持和引导连锁企业进入社区。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和“三绿工程”,积极推行绿色市场认证制度。加快发展餐饮服务、文化娱乐、实物租赁等综合性消费,培育和扩大汽车、通讯、教育和体育等新的消费热点。保护和传承传统品牌,培育“中华老字号”和“四川老字号”餐饮企业。加快城区危、旧房改造,规范房地产业发展,繁荣房地产市场,确保房地产交易总额突破60亿元。

发展现代服务业。抓紧制定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培育大市场、大企业、大物流。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骨干企业,打造川西北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加快新皂工业物流中心和龙门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建设,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建设。加快发展科技、中介、金融、保险、会展、交通运输业和涉农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新型流通业态。打造科技城服务外包品牌,做大做强服务外包产业。

壮大旅游文化产业。整合绵阳机场和旅游集团等优势旅游资源,积极培育航空旅游市场。启动三国文化及蜀道旅游线建设,加快建设仙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继续推进以科技(工业)旅游为重点的城市旅游,确保科技博物馆如期开馆、李白纪念馆创建国家4a级景区、虎牙旅游景区年内营业。启动旅游小商品市场规划建设。继续落实扶持旅行社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国内主要客源城市的宣传促销,开辟新的客源市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97亿元,增长20%。整合古玩市场,打造古玩一条街。积极培育演艺市场,规范和发展文化、新闻出版市场,建设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文化经营项目,促进重点文化设施规模化和产业化。

五、加强开放合作,推动外向发展实现新突破

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抓住外资西移、内资西进的机遇,围绕支柱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民等制定和落实有效的招商政策。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突出抓好大型骨干企业配套产业、优势资源开发、农业产业化发展、绵阳会客厅建设等方面的招商引资工作。完善项目管理责任制,扎实搞好项目策划、组织、包装、推介和引进,切实抓好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确保东部四省(市)招商、科技城产业推进会等活动签约的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建立和畅通“大院、大所、大企”联系渠道,着力办好第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产业推进会、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绵阳科技城高峰论坛及项目推介会、“三线”建设项目推介会等重大招商活动,依托西博会、西部产业承接及重点投资合作圆桌会等省内外招商平台,努力拓展招商领域。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大力推行小分队招商、点对点招商、网络招商,力争引进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5家、行业500强企业10家、亿元以上企业20家,确保全年到位内资180亿元以上,到位外资1.8亿美元以上。

加强区域合作。以建设川西北重要交通枢纽为突破口,实施大开放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城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全面加强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西南经济协作区和泛珠三角区域,加强与成都、德阳等地区的合作,深化同港澳台地区、国内外友好城市的合作与交流,推进产业互补,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合作水平。大力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支持优势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张发展。

扩大外贸出口。加强海关、检验检疫、口岸管理等工作,提高外贸服务水平。办好绵阳出口加工区,尽快引进一批外向型企业进区发展。加快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和加工贸易转移承接基地建设,提升外贸出口档次。鼓励和扶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出口,着力培育3—5个拳头品牌。在扩大长虹、九洲等骨干企业出口的同时,继续壮大中小企业出口队伍,年内新增进出口中小企业30家,确保全市实现外贸出口9亿美元,增长28.5%。

六、优化投资结构,推动重点建设取得新进展

加大投资工作力度。20__年是绵阳的项目年,要以重大工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规模。设立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建立重大项目筛选、策划、审批、建设推进机制。在做大做强绵阳投控集团的同时,积极搭建新的投融资平台,用市场化的手段筹措建设资金。完善政府投融资监督管理体制,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合理、安全、有效使用。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在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交通、水利、能源、城建等方面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吴家渡电航、燕儿河水库、仙女堡电站、九环线响岩段改线、三台城市供水管网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北(川)松(潘)路、江油涪江三桥、武都水库、阴坪电站、梓潼污水处理厂、江油和三台垃圾处理厂等项目。开工建设绵遂高速公路、成绵乐城际铁路、城区—仙海景观大道、三台和盐亭污水处理厂、江油涪江河堤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等项目。做好成绵第二条高速公路、绵安快速通道、武引二期灌区工程、平武铁龙堡电站和古城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

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抓好以绵阳会客厅、园艺片区为重点的

城市新区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全面完成涪滨路、绵盐路会客厅段改造提升、塔子坝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示范、市中心医院改扩建三期等工程。加快推进城市电源点及配网建设、城市环境治理、绵阳会客厅1号桥和桃花岛建设、三江大坝及道路改造提升。开工建设涪东片区城市水环境治理、涪江二期上段防洪堤、一环路改造和二环路续建等工程。完善提升给排水、人防和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做好第二垃圾填埋场、永兴和塘汛污水处理厂等前期工作。

七、强化资金保障,推动财金工作再创新业绩

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严格依法治税,挖掘增收潜力,加强税收征管,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确保财政收入实现新的突破。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技术改造、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的投入。深化政府收支分类和部门预算改革,推行部门预算绩效考核制度,稳步推进市县两级公务员津补贴规范工作。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认真落实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的各项政策。

创建金融生态环境模范城市。继续落实部门工作责任,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深化金融生态环境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发挥信贷担保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快建设长虹配套企业产业链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融资渠道,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加强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力争利尔化学等2户企业成功上市。增加有效信贷投放,确保全年各项贷款余额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立激励机制,引进2—3家异地股份制商业银行来绵设立分支机构。支持邮政储蓄银行组建分支机构,加快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步伐。积极推进政策性保险工作,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八、切实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各级财政投入19亿元以上,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民生工程。确保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培训农民工12.7万人。免除49.6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为5.5万名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确保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对5.5万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给予资助。实现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城镇和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分别不低于105元和34元;确保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45.3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人数达5000人。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确保年内参保率不低于50%。解决1500户农村特困危房、无房户住房困难问题。新建廉租房1200套、经济适用住房600套。启动省级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14个。解决1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红层打井1.4万口。切实解决“老、小、困”问题。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新建、改扩建50所敬老院,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35%以上。加强城市社会福利机构建设,新建盐亭和安县社会福利中心。改进和深化青少年社会教育,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搞好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和帮扶。继续健全和完善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将城市月人均收入250元和农村年人均收入12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惠民帮扶范围。实现2.4万户、5.2万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救助城市困难群众13.8万人。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巩固和发挥绵阳基础教育的品牌优势和影响力,普遍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积极创建省级义务教育示范县,努力建设“读书之城”。鼓励民间资本、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进入中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支持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100所高等职业教育示范学院,着力打造2—3个万人中等职业教育集团。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力争江油师范学校创建绵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评估。着力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66个、农村书社10家、农家书屋40家,实现1993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完成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普查。认真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快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重大疾病防治和医疗急救联动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实现新农合全覆盖和就诊“一证通”。落实加快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抓好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市县中医院建设。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搞好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举办绵阳市第五届运动会,抓好体育场馆综合开发利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市民素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节水型城市。强化基层基础统计,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做好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县市区第二轮修志工作。

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科学有序推进矿产、水能、土地、森林等开发利用,提高资源保障和环境承载能力。启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搞好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科技城集约节约用地试点,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40.6万公顷以上。切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做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目标以内。严格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排污,完成2个小集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和10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物价上涨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认真落实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加强生活必需品价格管理。完善各级和群众工作机构,全面落实市、县领导定期接待群众和“两代表一委员”制度,推行制度,着力健全社会综合管理体系。继续坚持用解决问题的办法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切实办好市长公开电话,真心诚意解决好市民反映的问题。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双拥工作,创建国家双拥模范城市。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救灾能力和水平,加强气象服务和地质灾害整治。严格食品、药品等重点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加强消防、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领域的安全监管,确

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建设和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平安创建,健全基层治安防控网络,积极推进“乡村、校园、社区”三大警务建设,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巩固省级平安县市区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