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人居环境整治宣传稿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人居环境整治宣传稿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人居环境整治宣传稿

篇1

一、成立专班,加强领导

我村村两委及驻村工作组高度重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立工作专班,明确村两委工作人员的职责,专班负责每月对每个小组进行考核,严格落实扣分制度,排名靠后的小组直接扣减组长工资。

制定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和严格的考核制度每个小组以组长、党员、村民代表为主体成立工作专班,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宣传评比,包组的村干部对所包的小组进行日常巡查和监督。

加强村级公益性岗位的管理,我村在每个小组都设有公益性岗位,通过召开村级公益性岗位相关会议,明确岗位上贫困户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二、完善机制,开拓创新

完善垃圾收集清运工作,聘请垃圾清运员和垃圾清运车,清运主要道路和居民点的垃圾,购置并发放垃圾桶0个,与农户达成“包扫,包收集,包整洁”的三包协议,初步形成了“户集、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垃圾清运体系,促进村庄整齐整洁。

加大庭院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每个村民的责任,全民参与是关键。我村最大限度地调动村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小组会和广播进行宣传,积极开展评选卫生示范户活动,对整改积极,验收合格的农户颁发“卫生示范户”的牌子,采取“以奖代补”措施,对于每月考核都合格的农户,年终将发放物资奖品进行激励。

三、广泛发动,积极宣传

我村要求组长在本小组开好户长会,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做到家户门前屋后“扫干净码整齐”,利用“村村响”广播每天进行宣讲,发动党员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做好示范,并召开座谈会邀请大家建言献策;上门入户宣传,对农户讲解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篇2

位于中国大陆腹地关中平原的西安市,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2009国家《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和2010国务院正式将西安纳入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之列,都为西安的未来发展赢得了宝贵机遇。作为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千年古都,在创建和塑造城市品牌的过程中需以城市综合环境的整治为出发点,优化生态环境,结合自身实际提升城市功能,实现西安二、城市生态环境对西安城市品牌建设的意义城市品牌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r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它涉及经济、环境、社会等诸多因素。城市环境与城市品牌好比绿叶红花,没有前者的装饰和衬托,就难有后者的美丽鲜艳。

城市生态环境作为地域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如阳光、空气、温度、土地、植物等)和城市人T生态环境(如建筑物、道路、水、电、园林绿化、交通等)。l4它提供了城市活动的卒间,决定了城市发展的规模、速度、类型和特点,是能量转换、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条件。优美的城市环境有利于吸引投资、扩大国际交往和发展国际旅游业,是现代文明城市的标志之一一。建成圈际化人都市,是西安的未来发展方向,国际化人都市所应具有的高度现代化的特点,决定了其必定是·个具自‘良好生态环境的现代化城市。_6纽约、东京、巴黎、香港无一一不是如此。

扩建T程)。

同时,实施西安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着重在马腾空附近建设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厂,接纳城内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东部、雁塔区东部、曲江新区及远郊灞桥区南部、航天基地、长安区东部(含农村)符合焚烧条件的生活垃圾,实现2000吨/日的处理能力;在蓝田县、高陵县、户县、周至县及临潼区、阎良区分别选址建设各区县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改造江村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沥液处理厂,提高处理水平,使渗沥液处理后达标排放;促使中建公司岳旗寨垃圾综合处理场尽快改进处理工艺,实现1000吨/日的处理能力,接纳高新区北部、雁塔区西部、沣渭新区东南部的生活垃圾;并在城内莲湖区三民村垃圾中转站建设一条生活垃圾分拣线,以利于生活垃圾焚烧。

2.加强城市环境品牌建设的宣传力度。如果说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西安建设生态城市品牌的第一步,那么营造与城市生态有关的文化氛围,则是西安环境品牌塑造更为重要的方面。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关及围绕其形成的政治社会软环境,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品牌建设的主导力量,被视为西安生态城市系统建设的中枢神经。l22010年度,西安市环境保护部门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环境宣传实践活动,如“地球一小时”、“六·五”世界环境日、绿色低碳风尚系列宣传活动,与市教育局联合在雁塔区明德小学开展“呵护古城蓝天,防治尾气污染,红领巾在行动”宣传实践活动,积极主动与《经济日报》《陕西日报》等媒体联系,及时公布西安环境质量状况和环保丁作进展,继续深入推进绿色文明示范工程等,l2为西安市环境的改善和生态城市建设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然而,城市环境的改善与环境品牌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问题。西安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内陆城市,悠久的历史与曾经的繁华,造就了西安人小富即安、易于满足的生活态度。观念的陈旧以及相对保守的思想使西安人对于新事物、新问题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大为降低,在解决和处理诸如城市发展理念、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更新、品牌建设等新的城市发展问题时过于被动。因此,推动市民观念的更新,倡导个人素质、行为举止、环保态度的转变,树立良好的市民形象则显得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2007.[2]钱明辉.城市品牌化影响因素研究述评lJ_.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4][5][6][7][8][1]张锐,张皴.城市品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4]·24·李朝明.城市品牌建设思路探讨[J].商业时代,2006(9).于阿金,王科.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发展(J,城乡建设,2oo4(2).杨文举,孙海宁.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牛态环境问题[J].生态经济,2002(3).朱林兴.国际化都市与生态环境建设一一建设L海,1态型城市的新思路[J].亚太经济,2003(3).谢洪禄,袁卫东.加强环卫质量管理,塑造城市环境牌[EB/OI].(2008—07)[2011—02—28].http://222.66.64.131:8080/zx/tck.isp?main—colid=70&topjd=70&main_artid=1714.师谦友,范化冬,张敏娜等.西安城市化进程人居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欧什.西安人居环境渐人佳境[N].华商报,2004—08~l3—05.尹怀庭,刘科伟.西安城市问题及其新世纪城巾发展构想[J].人文地理,2002(4).卞显红,王苏洁.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及其态耶境的优化与调控研究[J].人文地理,2003(5),张德丽.西安文化论稿[M].西安:西安版社,2009.朱团钦.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发展lJ】.商业经济j管理,2003(11).范少肓.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叮持续性保护lJj.人文地理,2003(5).薛东前.西安城市化与环境互动作用机理研究f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陕西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西安环境质量评价报告研究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叶【J版社,1987.庄宇,昌琳.西安地区水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1).张蓉珍.西安市T业环境污染问题及凋控对策lJl_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4).鞠美庭,王勇,盂伟庆等.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张锐,张皴.城市品牌塑造的影响凶素及互动关系研究[Jj.经济问题探索,2007(3).唐亦功,王彬.浅析西安市环境与城市布局lJj.陕曲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西安市环境保护局.西安市环境保护局2010}1标责任综合考评工作汇报[R].西安市环境保护局,2010.杨林,舒麒麟,罗礼秦等.西安曲江新区可持续发腥的战略环境评价及环境规划[J].陕两环境,2003(5).西安市环境保护局,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j]1j1Jm¨BM\"懈rjr}r}r;例行监测结果显示,工业集中区的夜间噪声超标3.6分贝;居民文教区和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的昼间、夜间噪声均超标,超标幅度在0.4分贝~l2.2分贝之间。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的昼问噪声成为5个功能区中噪声最高的。

四.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西安城市品牌的建议(一)将创建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品牌塑造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历史文化名城,十三朝古都”是西安一直以来老的城市品牌的话,那么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我国城市更新理念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西安的城市品牌也应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感和创新性,展现出西安除历史文化资源以外的环境优势。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产物,是当今世界所公认的城市发展的最优模式与最新趋势,其基本目标在于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D9](vs-)o)2005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在《西安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白皮书)及《西安“十一五”生态城市专项规划》中就提出了建设生态西安的具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西安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说明中,也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绿地系统作为一个独立部分给予了高度重视。

与努力把西安建设成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生活富裕,又兼备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等地域特色的生态化城市这一规划目标相一致,西安城市品牌塑造的内涵之一,就是以优化环境因素为契机,为城市贴上生态文明的标签,成为具有显示度的名片,进一步丰富和提升西安的城市品牌形象。_20这既是作为西部内陆省会城市未来发展的宏观战略,又是解决西安所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二)规划引导城市各功能区环境品牌建设西安市是以明旧城为基础,向东、西、南三面逐渐扩展而成的,城市轮廓大致呈一“T”型,城东的机械和纺织工业区南北延伸以i产河为轴对称之势;城西的电工城以大庆路和丰镐路为轴大致呈东西向分布;城南为高等院校集中的文教区;城西南为电子城,[21主要的工业区大体分布在城东、城西、东北、西南郊及?产河以东的塬下。工业区的不合理布局成为西安河流水质和大气环境的直接污染源。今西安的城市布局,在延续历史空间布局的基础上,被确定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的总体结构形态。东、西、南、北各功能分区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定位,在保留各区产业特色的同时,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西安东部的泸灞生态区为例,2004年的该区还是一片污水横流、垃圾成山的荒滩,区内曾经丰富的水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并没有成为这里发展的有利因素。2005年,在泸灞生态区被列为西安市重点发展的“四区两基地”之一,西安重要的城市生态环境补偿区之际,以2产灞河环境整治为起点的生态建设工程逐步展开。F1水上摩托艇赛事在沪灞广运潭的举行,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落成于此,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的出现,使原先的河流污染状况大为改观。截至2010年11月底,i产河、灞河等4条人渭河流的化学需氧量较2006年平均降幅达到59.5%;城东部纺织城综合区自2008年投资1180亿元实施的旧城改造以来,城市道路建设、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现代纺织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也取得长足进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规划及有效的落实,将泸灞生态区变成了西安集居住、旅游、会展为一体的城市生态品牌区。

位于西安市城东南,与2产灞生态区同属中西部地区首批国家级生态区的曲江新区,作为西安市城市中心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所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加强了交通绿色廊道、曲江南北湖湖面水系绿色廊道、度假区园林绿地系统和区内生态文化体系的建设,_22也已树立起自身独特的新区品牌。

(三)从操作层面上集中治理城市环境污染源1.实施污染防治的重点工程。根据西安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工程,在大气环境保护方面,西安市欲延续“十一五”期间实施的集中供热和天然气配套工程。扩大供热面积至250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大唐渭河热电厂发电余热工程、西安东方集中供热工程、3538集中供热工程等。在城市供热能力得到极大提高的有利条件下,鼓励处于敷设供热管网范围内的企业及住宅使用集中供热;在划定的禁煤区,拆除小型燃煤供热锅炉,以西郊热电厂、灞桥热力厂、户县第二电厂大型燃煤电厂脱销作为试点,积极开展燃煤锅炉脱销工程。

在水环境防治上,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治污水平。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改扩建污水处理厂4座(第一污水处理厂(邓家村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第二污水处理厂(北石桥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第三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第四污水处理厂二期·23.响,是复杂的大系统。因此必须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来保持和发扬历史文化内涵,既要注重现代城市所必须的经济建设,又要从生态的角度建设城市河湖水系,营造城市的生态环境背景和绿色空间,恢复八水绕长安的历史美景。

三、西安市现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仅仅明确了城市生态环境对于城市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还不足以完成西安城市品牌塑造的全过程。

环境建设只有根据城市品牌内涵的要求,自觉地服务于品牌建设、突出品牌形象、强化品牌精神,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理想效果。西安城市生态环境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集中体现在近代工业文明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上。根据西安市环境保护局自2007年起对全市行政区域内21648个污染源普查对象的统计数据可知:丁业源5385个,农业源5064个,生活源11191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8个。

(一)西安市大气环境污染

西安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T业、交通、生活等以煤为主的燃料燃烧过程,化工、冶金、建材等_T业的生产过程和以油为燃料的机动车辆行驶过程。j(P’据西安市环境监测部门历年的监测数据显示,西安市空气环境的污染物主要是TSP、SO2和NO~。火力发电业(60766.54吨)、造纸及纸制品业(10725.98吨)、水泥制造业(6125.55吨)3个行业SO2排放量合计占西安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T业源SO2排放量的85.7%;火力发电业(21764.75吨)、水泥制造业(2834.60吨)、造纸及纸制品业(2325.74吨)、粘土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业(1754.17吨)、飞机制造及修理业(1519.62吨)5个行业排出的NOX合计占工业源氮氧化物排放量的85.1%。就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来看,莲湖区_r业比较集中,污染指数分担率最高(27.34%),是潜在影响能力最大的区域;碑林区基本属于文教区,指数分担率最小(6.78%);其余各区彼此相差甚小(如:雁塔区指数分担率17.85%,灞桥区17.12%,未央区15.11%)【]((二)西安市水环境污染现代化所要求的用水需求,令水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ll西安水环境的污染,在空间结构上表现为人T河湖及水库的水质污染、地下水污染两大类。污染源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能源面源污染,其中_丁业废水影响最大,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及重金属。以2007.22·年全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结果中河流污染情况为例,西安市废水排放与流域分布情况如表l所乐:表1西安市废水排放与流域分布情况表单位:吨湟河收纳废水量最大,占到废水排放量的53.7%,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更是占到61.4%。

(三)西安市固体废物污染

广义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T业废渣、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和粪便四部分。_1副随着西安城市市政建设和各开发项目的推进,建筑垃圾和1一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加快。2009年度西安市建筑垃圾产量约3500万吨,主要采取填埋方式处理;进入环境统计的重点企业376家,丁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6.33万吨,比2008年增加了47.76万吨,增加率为24.o5%;综合利用量为240.96万吨,全年T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7.83%,尚未实现完全处理;生活垃圾目前仍是重要的固体废物污染源。

2009年市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178.85万吨,无害化处理总量为161.50万吨,本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0.30%。虽比2008年增加约4个百分点,但是城郊3区(临潼区、阎良区、长安区)和4县(周至、户县、高陵、蓝田)尚没有完全独立运行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还是依靠原有的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垃圾处理丁作仍存在较大压力。

(四)西安市噪声污染

根据薛东前、张蓉珍等学者的研究,西安市噪声主要来源于T业生产、交通车辆和建筑施T三方面。

2010年全市道路施工挖占79处,均成为主要的环境噪声源。西安市市区环境噪声等效声级为56.2dB(A),白天暴露在55dB(A)等效声级以上的域面积占市区监测面积的54%,即占全市54%区域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噪声影响,这种受害程度和区域还有增加的趋势。据环境监测部门2010年上半年对西安市5个功能区噪声进干亍(一)城市生态环境将影响西安人居生活质量城市是人类重要的居住环境,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地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物质、能量交换日益加大,当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所具有的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形成环境问题。城市规模的扩张,愈多的污染源,让城市自净能力相对更差。因此,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有一个永续利用和安居乐业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时代的紧迫要求。l7J人居环境作为与人类生活质量关系最密切的生态环境,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按照学者们(张锐,张皴2007)所提出的城市品牌理论的受众观,城市品牌的塑造离不开城市管理者、建设者们对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城市的认同和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升西安城市知名度及美誉度。

西安市自2004年起就开始了全面的市容市貌整治工作,从开工建设西郊公园、实施动物园改造项目,到环城西苑竣工和大雁塔北广场的亮相,充分显示了政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决心。西安市的环保部门以空气、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减排,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环境整治以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为突破口,狠抓落实,使西安的人居环境渐入佳境。荣膺2009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在本地房地产开发商紫薇、高新、龙安、豪盛以环境为特色打造西安强势人居品牌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地资本中海、珠江、绿地等也纷纷在古城安家落户。

(二)城市生态环境将影响西安旅游品牌形象伴随着快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指导下,明确将旅游产业定位为城市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2009年,在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甲流等多重困难的情况下,西安市共接待海外旅游者672909人次,同比增长6.47%(全国接待海外旅游者增长为负数),创汇3.9亿美元,同比增长8.6%;接待国内游客3862万人次,同比增长22%(全国接待国内游客增长为11%,超过全国平均数一倍),国内旅游收人266.35亿元,同比增长24%;旅游业总收入297.4亿元,同比增长22.12%,彰显出了旅游大市的产业规模和实力。

2002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李胜利等人对来西安旅游的400位国内游客进行了有关西安形象感知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兵马俑、明城墙、钟楼、大雁塔几大代表性文化遗产,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古都印象,构成了80%国内游客对于西安形象的感知。从某种意义上讲,以古建筑历史遗存为特色的旅游品牌形象,也正是西安的城市品牌。旅游业的兴衰,关系到西安城市品牌的定位与城市核心价值的体现。

然而,在西安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与之相伴的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西安加速的城市化进程。

篇3

根据市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城建目标任务,今年,城市建设项目主要涉及道路桥梁、城市绿化、城市防洪、后街背巷、“两房”建设、旧城改造、市政公共设施、文物保护、小城镇建设、房地产开发等10大类、59项。其中,由我局承担的有39小项。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全年的城建工作目标,我们在项目建设上立足于一个“早”字,春节前基本完成了工程招投标工作,春节后各项工程相继进场施工,项目建设呈现出良好推进态势。

(一)狠抓畅通工程建设。围绕15路4桥建设任务,重点突出英武中路及英武大桥建设,进一步构筑城市路网,增强城市通行能力。健全工程例会和会办制度,以月度施工计划为节点,坚持进度与质量并举,考核与监督并重,每月定期召开工程督办会,检查项目建设情况,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目前,各项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按计划组织施工,其中,食品站路、五里大桥东侧引道改造、张阳路西沿、中和路东延、宜平路等工程已竣工,英武大桥将确保于6月20日前竣工,英武中路和老兴东公路改造工程预计将于8月底前竣工。

(二)狠抓配套工程建设。推进赵海仙洋楼修缮工作,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量80,正在组织洋楼门房、道路和内部装饰施工,确保于9月底全面完成洋楼修缮工作。重点加大了新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力度,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加快新区道路、给排水、环卫、通讯、供电、供气、绿化等功能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了新区人居环境,提高基础服务质量,增强环境对项目的吸引力。

(三)狠抓环境工程建设。紧紧围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目标,大力开展城市生态绿化建设,1到4月份,城区新增绿化面积75.94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至6.2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5.93,绿地率为31.25。通过规模造绿,以城市十大园林景点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公共绿地、单位绿地、居住区绿地和风景林地建设;通过依景配绿,注重绿地的空间布局和与周边建筑物及环境的协调,形成城市绿化整体格局;通过依法保绿,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任意侵占绿地、非法砍伐、破坏绿化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全面提升城市绿化景观质量。积极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式居住区和单位”的活动,推广庭院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和室内绿化,大力发展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4月份,顺利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调研组的调研,调研组对我市前期创园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目前,城市十大园林景点建设正按照序时进度加快推进,其中,城市“三大公园”建设即板桥竹石园、水上公园、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正在招投标之中,近期将分别进场施工,力争年底前全部竣工。直港河景观绿化带、中心河景观绿化带建设正在组织清淤。高兴东公路垛田至大垛高速口、兴泰公路、北过境公路两侧绿化已完成。

(四)狠抓民心工程建设。为使城市建设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要,让城市建设成果最大限度惠及于民,我们始终坚持关注民生、善待百姓,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以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平台,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为民举措。一是全面落实后街背巷维修改造任务。组织了20家施工队,在城区二十四个社区内,分四大片区全面展开后街背巷维修改造。计划实施的762条后街背巷中,已有631条开工改造和维修,竣工516条,同时清理、整修和新建老住宅楼化粪池117个,确保年底前全部完成后街背巷维修任务。二是加快推进防洪工程建设。主要承担了昭阳桥北—沧浪河西闸站防洪墙、王家塘防洪墙和五里大桥以北防洪设施等三项城市防

洪工程建设。目前,王家塘防洪墙建设基本完成,防洪堤和绿化施工已结束,正在实施后续配套工程。昭阳桥北—沧浪河西闸站防洪墙和五里大桥以北防洪设施老高兴东公路西闸站建设正在抓紧组织施工,确保于汛期前全部竣工。三是切实加大“两房”建设力度。城堡经济适用房一期工程完成了各项配套扫尾工程,已正式交付使用。城堡经济适用房二期工程正在组织土方回填和桩基施工,近期土建工程将开标。农民安置房一期工程计4.6万平方米,其中,已完成3.5万平方米桩基施工工作,其余1.1万平方米正在组织打桩。新区经济适用房小区建设正在进行场地平整,近期将进场组织勘探。为确保将市委、市政府的各项为民举措落到实处,我们经常性深入群众之中,进行零距离接触,认真听取群众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诉求和愿望,尤其是听取为民办实事项目施工现场周围群众的意见,对于群众好的意见,对的意见,我们虚心接受,立即整改;对于部分群众不理解,我们积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有力推动了为民办实事项目地落实。同时,为进一步畅通民生通道,我们开通了“12319”城建服务热线,热线自开通以来,共受理300多件的来电、来信、来访,办结率达到95。下一步我们将从服务平台硬件设施着手,逐步完善软件设施建设,积极放大服务平台为民效应,使“12319”城建服务热线作为一条“民声通道”,真正起到听民情、帮民需、解民忧、暖民心的积极作用。(五)狠抓改造工程建设。以英武中路三期拆迁为重点的旧城改造工作正在按计划组织实施。目前,英武中路三期拆迁涉及的1373户中已签订协议369户,占拆迁总量的27。张家路拆迁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批拆迁12户,已签订协议12户,第二批拆迁正在组织力量予以实施。为顺利推动英武中路三期拆迁,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动迁班子,明确专人负责,同时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先期完成了英武中路三期1373户,近10万平方米的丈量评估工作,为拆迁工作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拆迁地块拆违工作成效显著。3月5日前完成了三期地块违章建筑调查认定工作,发送拆除通告,3月10日前对20__年以来的违章建筑进行自拆或助拆,并和规划、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实施大规模,共拆除违章建筑156户,狠刹拆迁地块违章建筑的歪风。三是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加大。为确保对拆迁特殊群体进行合理安置,我们通过小高层回迁安置、异地安置、经济适用房和解困房安置等多种安置方式,为被拆迁户提供足够的房源,保证不同情况的拆迁居民能够进住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住房,最大限度地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六)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抓规划。将全市各乡镇的镇村布局规划报市政府批准,目前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正在付诸实施,积极组织年初确定的100个村庄建设规划和40个村庄平面规划,先行编制的21个村庄建设规划即将形成规划方案。二是抓宣传。将全市各乡镇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在我局编印的新农村建设简报上登载,供全市各乡镇互相了解、互相借鉴、互相学习,通过新农村建设简报这个载体,广泛宣传发动,促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自我加压,互相赶、学、帮、超,促进村庄环境整治的受益者——广大农民能自觉地投向于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去,真正成为村庄环境整治的主人。三是抓现场指导。对各乡镇列入全市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参赛村、重点村,我局坚持到现场指导,与各乡镇、各村的管理者、决策者边跑、边看、边谋划,从房前屋后的乱搭乱建、主干道两侧的违章搭建,到露天粪坑、草堆、垃圾的清理,以及公共绿地、公共厕所的布置,现场拿出指导性建议。应该说,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村庄环境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我局所挂钩的大垛管阮村效果更加明显。

二、机关效能建设有关情况

(一)坚持以改进行业作风为抓手,努力塑造便民、高效、务实的部门形象。今年来,我们把解决突出问题同加强长远建设结合起来,把纠风治乱同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结合起来,努力创建一流的软环境。一是严格依法收费。严格按照市纪委要求,将有关的园区收费各项优惠政策和文件精神传达给每位干部职工,让他们能够准确了解上级有关精神,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依法收费、按规收费的自觉性。在此基础上,局纪委加大了对系统内乱收费行为的督查力度,有效推进了系统依法行政进程。二是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切实加大了系统内财务制度、会签制度、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机关行政管理制度、文明创建长效管理制度等五项制度执行力度,推进了机关效能建设。三是大力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加强了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窗口和系统内各办证服务大厅管理,实行了全员挂牌上岗制度,健全了来访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一次投诉查实待岗制等制度,严格兑现各项服务承诺,大力开展群众评议活动,使建设系统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四是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一方面,加快我局门户网站建设步伐,通过网站建设公开建设系统办事程序、办事流程和收费标准,切实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力度。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建设系统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化、公开化和效能化,制定了《兴化市建设局、建工局工程建设管理流程办事指南》(讨论稿)、《兴化市建设工程管理内部流程表》(讨论稿)和《兴化市建设局建设工程收费汇总表》,近期,我们还将结合市政府全面推进行政权力公开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细化内部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模式,全力打造公开透明服务新机制。

(二)坚持以贯彻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一是求真务实,锤炼工作作风。为确保完成年度各项工作目标,局领导班子进一步健全了局长办公会和局大办公会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局长办公会或局大办公会,总结交流当月城建工作开展情况,集中研究部署下月工作,有计划推动项目建设。二是民主决策,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完善班子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纪律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凡属全局性的问题和重大事项,局领导班子都要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的要求,集体讨论确定,确保民主集中制的落实和工作的成效。三是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大力选拔一批“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干部,促进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大干部培训工作,促进年轻干部尽快成才。去年以来,根据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实行了对局中层干部的轮岗制,进一步扩大了干部

人事工作的公开和民主程度,有效地防止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三)坚持以完善制度和依法行政为重点,狠抓工程廉政建设。一是推进廉政工程建设。坚持把廉政建设作为工程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工程建设的运作体系,从工程的组织领导、操作实施到资金运作,都被纳入到廉政监督的范围。二是建立完善权力运行的约束机制。切实加大了对财务、项目建设等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的控制力度,努力实现对权力运行的有效规范和制约,防止问题的发生。三是建立完善的制度执行监管机制。定期对系统内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制度执行情况实施制度化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提醒和及时查处纠正。四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元旦春节期间各项党风廉政规定,转发了《市纪委关于加强20__年元旦春节期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通知》,今年,对建设系统春节期间收受“礼金、礼品、礼券”的情况进行一次专项的自查自纠;严格贯彻落实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严格控制公务宴请活动的规定》,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箱,切实加强对公务宴请活动的监督和各项要求的落实,增强了全员控制公务宴请意识。今年又转发了市级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重申“不准在工作日午间饮酒”规定的通知》,明确了各科室、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增强执行规定自觉性和严肃性。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为重点,强化规划建设管理,推动了我市城乡建设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程矛盾需要协调的比较多。有房屋拆迁、违章拆除、土地征用、杆线迁移、管网下埋、障碍物清理、群众工作等等,内容多,涉及面广,有的协调比较难,时间长。工程矛盾经法院排妨周期长。部分工程由于复杂的程序,导致总体进展放缓,使个别重点工程受到影响。工程工期推进不快。主要是一些施工单位接到工程项目后,不能按实施时间组织施工,少数工程队缺少技术、机械设备,施工人员不足,有的甚至无资质,借靠资质,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工程建设拆迁拆违工作量比较大。道路桥梁、城市防洪、滨河绿化等工程建设,先要组织力量实施拆迁、拆违、清障等工作,工作量大,周期比较长。系统软环境和机关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党风廉政建设上不能完全克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上述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建工程项目的整体推进。为此,我们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快改变这种状况,确保各项城建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下一步打算:

(一)抓组织,进一步推行目标管理。根据今年确定的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由我局党委对项目建设实行集中管理,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同时由市政工程、园林绿化、旧城改造等三个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实行切块管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项目例会制度的落实力度,将局长办公会与工程例会相结合,定期召开项目例会,随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加大领导力度,通过项目例会,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突出问题,切实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序时进度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矛盾协调处理机制,科学预测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提出应急预案,及早制订措施,妥善加以解决,确保工程按计划有序实施。

篇4

(1.广西大学商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2.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摘要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器,集中体现着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北海市作为中国最早的沿海经济开放城市之一,在经历了开放初期的迅速发展,1992年房地产泡沫带来的冲击之后,继而调整发展战略,到目前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的一个重要城市,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研究尤为必要。本文通过建立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体系,选取AHP方法和德尔菲法,运用CSD线性组合模型和协调度α模型对北海市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认为北海市2004年到2008年5年内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和协调度都呈上升趋势,但2005年协调性明显下降,总体来说,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还不高,协调度较低。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提升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和有关对策建议,即明确北海城市功能定位,加强北海市与周边区域的合作,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北海市;可持续发展能力;AHP;CSD模型

中图分类号 X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6-0037-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6.007

城市作为各种资源的聚集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支撑点,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环境和资源也承担了比较大的压力,随着人口密集、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城市弊病的出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器,集中体现着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1]。这种能力使得城市既能满足当前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不对城市未来的发展需要构成威胁,是城市系统内经济、社会、环境各要素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研究和评价,有助于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有助于衡量和监测城市是否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北海市作为中国最早的沿海经济开放城市之一,在经历了开放初期的迅速发展,1992年房地产泡沫带来的冲击之后,继而调整发展战略,到目前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的一个重要的城市,其发展一直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研究尤为必要。

1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法

国内外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提出了很多模型,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类:概念模型和线性组合模型。概念模型主要基于从不同角度如资源存量、资本存量、可持续收入、国家财富水平、真实储蓄、资源对人口消费的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的变化等角度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构造评价指标进而综合判断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线性组合模型则是从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出发,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线性组合来构造评价指标体系[2]。线性组合一般基于如下模型:SD∑iWiXi。其中SD为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Xi表示第i分指标,Wi表示第i分指标的权重。该模型应用比较广泛。

考虑到北海市研究资料缺乏,统计口径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参考2000年凌亢提出的模型[3],本文拟从线性组合模型来对北海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包括三个步骤:①指标体系与权重设计;②指标赋值与处理;③评价分析。

1.1 指标体系与权重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坚持系统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动态导向与稳定性相结合等原则,可以通过采用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来选取[4]。本文根据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解认识和北海市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经验,依据城市可持续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综合运用这三种方法建立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后。

考虑到北海市城市系统的多目标性、高阶性等特点,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的通用性和稳定性,为建立一个较为稳定的指标权重体系,本文选取层次分析法(AHP法)结合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来进行指标的权重设计。

1.2 指标赋值

指标赋值是对选取的指标赋以数值。但由于指标体系涉及指标较多,且量纲不统一,因而通常都应对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来统一指标量纲和缩小指标间的数量级差。无量纲化的方法很多,1992 年胡秉民等研究了5 种数据转换方案[5],本文根据纵向评价的目的,选用第二种xi 用(xi- x)/x 转换的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一般在应用此方法时应将各类数据划分为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6]。正向指标表示指标数值越大,反映的事物越积极,而逆向指标代表的意义正好相反。在这里用效益型指标代表正向指标标准化后所得数据,用成本型指标代表逆向指标标准化后所得数据。计算过程如下:

效益型指标 (R评-R基)/ R基

成本型指标 (R基-R评)/ R评

无量纲化后的数据可直接加权求和,计算综合值。

1.3 评价模型

首先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整体能力进行分析。该分析采用如下线性组合模型:

CSD∑ni1WiRi

CSD模型是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子系统R、空间S、时间T的复合函数[7],如下:

CSDf(R1,R2,R3,S,T)(1)

S.T R1+R2+R3≤C2(2)

此模型中:CSD(capac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表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该模型不同于牛文元教授提出的建立在 “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基础上的CSD模型[8],即CSDF(Q, M, T))。CSD是经济R1、社会R2、环境R3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是R1、R2、R3的综合加权求和,W表示指标的权重,N在此处为3。

一般而言,CSD是0-1之间的数。我们把城市可持续发展度分为五个等级,{很差,较差,中等,较好,很好},按CSD的数值作如下界定,见表1。

表1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等级表[7]

Tab.1 Evaluation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其次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协调度α进行分析。

如果一个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要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值越接近,说明城市发展过程越协调。为此定义城市发展协调度α为[9]

α1-S

x-为三类指标(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值的平均值;S为相应的标准差。协调度α以0.7为分界点,以上为协调,以下为不协调。

2 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2.1 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赋值

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赋值(原始数据)见表2。其中,一产占GDP比重、城镇恩格尔系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刑事案件立案数、人口、人口密度、万元能耗吨标煤均为负效指标,用*标出。对以上原始数据进行直线型无量纲标准化后得到的数据见表3。

2.2 各指标层次总排序

运用AHP法和德尔菲法对各指标进行层次总排序,得到D―A的权重见表4。

2.3 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把各子系统的权重与相应的标准化后的数值加权迭加,得到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值,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北海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增长较快,体现出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财政收入等经济发展总量指标和人均利用外资、境外游客旅游收入等经济外向性指标值的增长很快,这也是北海市积极调整经济结构,适应当前经济开放合作、经济全球化的显著表现。北海市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这和人口指数、人民生活质量、教育水平以及社会保障等关系社会稳定的因素发展是成正相关的。北海市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在2005年呈现较大下滑,这和资源利用不充分、污染排放加大而环境控制却没得到相应加强的状况呈现明显的一致性。2006年随着污染排放控制力度的增强和环境保护投入的加大,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又有所上升。

对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协调性分析见表6。

表6 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CSD)和协调度(α)

Tab.6 Beihai’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CSD)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α)

从表6、图1中可以看出,北海市从2004年到2008年5年内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呈上升趋势,协调度也呈上升趋势,但2005年协调性明显下降,主要在于2005年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下降。五年内,北海的经济发展较快,然而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并没有太大的提高。总体来说,北海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还不高,协调度较低。

3 提高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议

3.1 明确城市功能定位

城市定位包括资源环境定位、产业定位、基本功能定位和综合定位,其中产业定位是基础,资源环境定位是保障,功能定位是核心,综合定位是灵魂。

当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日趋深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在2008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的北海,其发展必须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方能不辱历史使命。此外,北海较南宁、防城港、钦州在核心优势方面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丰富的滨海资源、旅游知名度形象资源等等,并且经济基础较好。

因此,北海市城市定位[10]应为:

(1)综合定位:东南亚地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的休闲度假滨海旅游城市。

(2)产业定位:南部休闲之都与北部湾硅谷。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北海市具备发展休闲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北海旅游资源丰富,有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景区,包括“天下第一滩”――银滩、国家地质公园――涠洲岛、国家森林公园――冠头岭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等等,并处于“中国―东盟黄金旅游休闲圈”的枢纽位置,周边旅游休闲资源比较丰富,交通便利,具备成为南部休闲之都的优势。而北海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有一定的基础,长城电子、银河科技等电子信息企业实力较强。2008年北海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76.13亿元,比上年增长81.65%,随着中国电子、恒基伟业、日本三洋、台湾仁宝、广东永昶集团等项目的进入和投产,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形成。据悉,北海市将用13年时间打造20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值。二是基于保护北海市资源环境的考虑。优良的环境资源是北海市的一张王牌,也是北海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应当充分利用和保护。休闲产业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污染较小,对于原材料燃料的消耗相对较低,是北海市产业发展的首选。

(3)资源环境定位:宜居乐园。北海地处亚热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质量一直位于全国大中城市之首,有“中国最大的城市氧吧”之美誉,并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既适宜居住又适宜创业。充分利用其优美的自然环境,打造滨海宜居乐园,不仅是对北海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也符合城市的综合定位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功能定位: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北海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处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最具潜力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成为中国走向东盟和东盟各国进入中国大陆的门户。我们要借国际东南亚旅游线以及每年一度的泛北部湾论坛、北海国际旅游节,并借在临近城市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之机,着力打响这一品牌。

3.2 加强区域合作[11-12]

当前北海市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从2004年开始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搭建了包括广西北部湾区域合作在内的中国与东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风生水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处在这三大区域经济的结合部。北海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的核心城市之一,具有良好的多重合作优势,更应当抓住机遇,在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人才培养、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充分实现开放合作,降低合作成本,加强北海城市经济社会的流动性。

首先,要立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强与区域内兄弟城市的合作。北海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的核心城市,其发展和区域整体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北海市要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加强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兄弟城市的合作,把该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对外宣传,特别注意几个领域的合作:产业方面分工合作,将该区域打造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13];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区域内共建和共享;城市生态和海洋环境方面实现共同保护和治理;人才和信息方面实现区域无障碍流动和共享;政府层面要突破行政壁垒,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在遵循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指导下加强政府之间的合作。

其次,要着眼于打造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最前沿城市,对内加强与西南云贵川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对外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北海市要抓住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北海举办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着眼于打造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最前沿城市,加强与“珠三角”城市的合作,主动谨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联合开发铁山港东岸地区及其相邻边界区域;加强与云贵川湘等相邻地区的合作,共同打造便捷的西南出海通道,为大西南地区走向世界、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提供良好的通道、平台和桥梁服务;坚持“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扩大开放、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重点加强商贸、物流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北海作为中国通往东盟的海上通道重要门户的优势。

3.3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从北海城市2004年―2008年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度α可以看出,近年北海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度整体趋势呈上升趋势,但是2005年的发展协调度很低,并且近几年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绝对值都不高,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与协调度表,属于不协调状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不仅要提高北海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应提高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发展协调度。当前,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北海市的协调发展。

一是要根据城市定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实行清洁生产。北海市要根据城市定位,以产业结构轻型化和高端化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的过快发展,坚决淘汰高耗能、低效益的工业,大力发展低耗能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要围绕打造北部湾硅谷的目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发展新兴生产服务型和生活服务型产业,特别是要围绕南部休闲之都的目标积极发展旅游度假等休闲产业;要推行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行清洁生产。

二是要以人为本,完善社会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使发展成果惠及全民,使北海真正成为宜居乐园。北海市的社会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科教文卫各项事业还比较落后,离真正的宜居乐园还有一定差距。当前,北海市要充分筹措资金,在保障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加大对科教文卫领域的资金投入,有重点、分阶段改善城市社会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使发展成果惠及全民,使北海真正成为吸引人们来此投资创业、安家落户的宜居乐园。

三是要切实保护北海市的城市生态环境和海洋环境。要坚持预防与治理并重的原则,健全和发展环境保护与管理体系,严格环境执法,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保护城市环境;要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推广环保技术和设备,引导人们自觉保护环境;要重点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如水源、海洋、湿地生态系统和其他生态保护区。这些生态系统是保护北海市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基纯.珠港澳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J]. 经济问题探索,2006,(8):58-61.[Chen Jichun. Evaluation for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Zhuhai, Hongkong and Macau[J]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2006,(8):58-61.]

[2]吴涛,李姗姗,熊娜.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回顾[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4-76.[Wu Tao, Li Shanshan, Xiong Na. Review of China’s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9, (3): 74-76.]

[3]凌亢. 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55-56. [Ling Kang.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 Beijing: Chines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Press, 2000:55-56.]

[4]张远,李芬,郑丙辉,等. 海岸带城市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评价及应用――以天津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 (2):53-56. [ Zhang Yuan, Li Fen, Zheng Binghui, et al. Coastal Zone Urban Environment: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ystems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A Case Study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5, (2): 53 -56.]

[5]李小乔, 霍修顺, 钟文晟. 茂名市可持续发展分析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 (3):7-9. [5]LI Xiaoqiao,Huo Xiushun,Zhong Wensheng. Investigation of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aoming[J]. Territory & Natural Resources Study, 2007, (3):7-9.]

[6]刘力,丁四保. 吉林省区域核心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化研究[J].人文地理,2002,(8):59-62. [Liu Li, Ding Sibao.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ucleated Cities in Jilin Province[J]. Human Geography, 2002(8):59-62

[7]周骏. 西安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11-23. [Zhou Jun.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Xi’an[D]. Xi’an: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 2007:11-23.]

[8]牛文元.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1):7-13. [Niu Wenyuan. The Capacity Building of Sustainability in China[J].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6,(1) :7-13.]

[9]陈玉成,吴晓芳,梁菁.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J].重庆环境科学,1999(10):1-6. [Chen Yucheng, Wu Xiaofang, Liang Jing. Evaluating the Condition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unicipalities in China[J]. Chongqing Environment Science, 1999,(10):1-6.]

[10]肖训军.打造北海城市品牌迫在眉睫[EB/OL].省略/overseas/wenzhang_detail.asp?ID157465&sPage1. [Xiao Xunjun.To Build City-brand of Beihai is a Matter of Great Urgent[N]. 省略/overseas/wenzhang_detail.asp?ID157465&sPage1]

[11]张协奎.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Zhang Xiekui. The 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Urban Agglomeration of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in Guangxi[M]. Beijing: Chines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Press, 2009.]

[12]朱坚真. 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方向与建议[J].创新,2008,(4):51-57. [Zhu Jianzhe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the Beibu Gulf Rim:Pattern,Direction and Suggestion[J]. Innovation, 2008,(4):51-57.]

[1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R].gx.省略/dtzx/2008-02/21/content_12502698.htm. [Gulf Economic Zone Development Plan gx.省略/dtzx/2008-02/21/content_12502698.htm.

Empirical Analysis for Beihai’s Capacity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ZHANG Xie-kui1 AN Xiao-ming2

(1. College of Business,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China;

篇5

2020年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

一、农业农村工作

(一)今年工作总结

1.注重部署落实,全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坚持“两手抓”确保“两战赢”,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农业生产,确保疫情期间农产品有效供给。按照任务要求不变,节点要求不变的原则,做到早预判、早谋划、早发动、早落实,不断强化农业专班的功能,强势推进粮食生产和生猪生产等工作。自2月中旬以来,相继出台《海曙区疫情期间农业指导性十条意见》《海曙区粮食和生猪增产保供工作方案》等指导文件,平稳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完成省市的粮食和生猪增产保供任务,确保我区在省、市农业专班推进体系评价排名中始终位于省市前列。今年,我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82万亩,完成市任务数的113.3%,总产量1.513亿斤,完成市任务数的115.0%。5月、6月、7月农业专班推进体系评价排名分列全市第一、第二和第二名,9月份粮食专班又名列前茅。

2.注重突出亮点,全面抓好产业发展。一是落实“4566”产业发展工作。围绕宁波市《高质量推进“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出台《海曙区高质量推进“35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方案》,高质量推进我区乡村产业发展。借力各类平台,积极推介我区农产品和农业文化,今年,我区成功举办“2020年海曙区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和茶文化“五进”活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发挥古林现代都市农业集聚园区示范引领作用,试点5G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推动我区数字农业发展,促进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今年,我区乡村产业总产值达到190亿元。二是加快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三区六园建设,三区六园总投资7亿元,六个园区进展顺利,完成投资额的70%以上,其中蜃蛟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2个项目中已有14个项目全面完成,8个项目正在建设中,完成投资44554万元,占计划投资的85%。龙观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建设8个项目已有2个项目全面完成,完成投资4300万元,占计划投资的77.5%。鄞江省级特色农业强镇高分通过省农业“两区”办现场验收。三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发掘传统产业新优势,加大农业科技攻关力度,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提升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开展水稻-红螯螯虾综合种养技术示范点建设工作,6个综合种养技术示范点,已于10月份完成验收,产量达100公斤/亩,超出预期产量100%,成效显著。加大浙贝母产业振兴,召开以“助力振兴 共赢未来”为主题的浙贝母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省市区相关领导、国家中医药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一流专家学者参加,浙贝IP形象“贝贝”助推海曙浙贝母产业发展。与浙东大竹海、西凤竹业合作社商讨竹产业发展,确定竹笋精品园示范基地、竹林认养、竹林下经济、竹笋加工及与竹海旅游结合等发展模式。推进樱花茶园建设项目和樱花茶试制,开展樱花快繁技术研究,加快我区樱花品种结构调整。四是持续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它山堰”品牌持续发力,今年全区春茶总产量约455吨,其中名优茶生产约15吨,共计包装“它山堰”系列茶5.2吨。打造 “禾西悠”、“共享乡村”等区域公用品牌,开展“杖锡山樱花+图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申请工作;组织宁波黄古林工艺品有限公司(黄古林凉席)、宁波梁桥米业有限公司(KKK大米)和它山堰茶叶专业合作社(它山堰茶叶)申报“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宁波方兴食品有限公司)和市级1家(宁波安和达菜篮子配送有限公司)。

3.注重打牢根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新时代美丽乡村“13511”工程目标要求,一是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对照创建目标,按照“整合力量抓典型、集中资源出精品”思路,深化连片成景,开展乡镇全域环境整治,筛选确定了章水镇作为2020年度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和风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培育对象,选定古林镇仲一村等41个村为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创建对象。加快推进2019年度集士港镇美丽乡村续建项目建设,目前集士港镇美丽乡村示范镇、风景线和示范村基本建设完成。前三季度共完成省新时代精品村14个,达标村41个的自查验收工作,完成3个浙江省特色精品村申报工作。二是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了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作为工作核心,依托农村工作指导员、网格员、村两委会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四支队伍,将农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庭院堤坝、村间道路、溪河两岸等五大区域作为整治重点,全面做到路面无垃圾、田面无废弃物、庭院无乱堆乱放、河面无漂浮物,推动村容村貌提升。

4.注重强村富民,全力推进产业扶贫。今年我区继续巩固消除全区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收入9000元及以下现象,实现全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的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30346元增长到目前的37199元,增长22.6%,为全市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补齐短板、夯实基础。一是全面压实责任,成立以区委副书记任组长,15家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压实乡镇主体责任,强化各级责任人主动抓发展的责任意识。二是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针对经济相对薄弱村设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项目。2020年,章水镇、横街镇、龙观乡的三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均完成竣工并取得验收通过。在确保兜底补助3700余万的基础上,再安排4000余万资金用于经济相对薄弱村产业发展。将全区2016-2018年三年平均经营性收入少于90万元的行政村列入补助范围,按30万元(含)以下、30万元-60万元(含)、60万元-90万元(含)三档,分别给予每村每年60万元、40万元、20万元经费补助。我区村级集体资产已具规模,总收入稳中有升。三是开展结对帮扶。采用党员干部结对帮带项目开发增收、经营主体带动增收等模式,对全区范围内经民政部门调查认定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包括农村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实施精准扶持。已有宁波兴溪田农场有限公司等9家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帮扶规范化(示范性)示范点创建,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新后屠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参与党员干部结对帮带项目开发(整村连片帮带),切实提高农户收入。10个低收入农户精准扶持增收项目实现带动就业60余万元,帮助购销各类农副产品金额50万元。

5.注重增强活力,全力推进改革。一是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开发。成立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以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为着力点和突破口,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海曙,提升区域治理能力。二是稳步推进村级集体资金网银收付款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出村级集体资金便捷收款业务,作为试点的古林镇24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部开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属二维码,村民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直接缴纳租金、水电费、物业费等费用,资金直接存入村基本存款账户,能够有效预防现金坐支甚至挪用的现象,属于我区加速推进清廉村居建设中的一大创新亮点。三是推进高桥镇整镇美丽田园建设,对全镇农棚田舍进行整治,各村根据实际情况统一拆除、统一建造,打造“整洁田园”;流转100余亩农田,规划建设“农景之窗”,打造“美丽田园”;结合新村建设,整理多余土地,谋划田园综合体建设。

(二)明年工作思路

1.守牢底线,着力做好农产品有效供给。全力做好“米袋子”“菜篮子”和生猪增产的保障工作。确保明年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4000亩的任务,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5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6.5万吨左右,蔬菜种植面积保持在8.5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左右,生猪出栏能力达到4万头,加强方兴食品服务和管理。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充分发挥农业“压舱石”作用。

2.全面实施区“35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方案。一是着力推进平台建设,持续做好“三区六园”、省级特色农业强镇、5条产业融合示范带建设,重点做好以鄞江四明山区域产业转型科技示范园区为主体的园区建设升级行动,力争再创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二是强势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做好贝母、毛竹、水稻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作。通过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强土地流转、培育种植大户、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新领域产品等措施来改造传统贝母产业;通过展开优质高产技术攻关、稻渔共养模式等“稻下经济”来提升水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来改造传统毛竹产业。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力争明年再打造1条省级示范性全产业链,注重发挥园区和城郊十园作用,发展农旅项目和康养项目。四是探索数字乡村建设,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建设,继续试点“手掌农业”“众筹农业”“直播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五是培育壮大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培育一批“新农人”“农创客”,增设农民田间学校、农业教育实训基地,谋划一批博士工作站,加强跟袁隆平团队的联系与合作。

3.补齐短板,全力打造美丽乡村新亮点。一是做好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精心打造一批体现江南水乡韵味和浙东民俗风情的新时代美丽乡村。二是持续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革命,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促进村庄建设有机更新。三是强化经营村庄建设,以村为单位,优化村庄空间,整合内外要素资源,社会化运营,打造一批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村庄。四是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集中优势资源,多主体共建,培育5条特色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五是全力推进全域美丽田园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带,推动全域美丽田园建设,争取能在我区召开省、市农业乡村振兴现场会。

4.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一是争取乡村振兴集成改革试点,推进乡村振兴集成改革试点工作,打造样板,为全域乡村振兴打牢坚实基础。二是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积极引进开发项目,探索创新激活闲置宅基地(农房)利用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将闲置资源纳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或信息平台。以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开发。三是引导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继续大力推广章水、横街“镇村联建统营”等模式,积极探索发展“物业项目”“服务项目”“联合项目”等。争取明年全区实现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所有村经营性收入超15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超过30万元的村达到90%,四是启动“共享乡村”试点,重点推动乡村优质农产品、农耕文化要素与城区人才、资金、技术资源双向连通。

二、水利工作

(一)今年工作总结

1.抢抓时间紧盯目标,扎实推进水利重点工程。今年我区共有建设项目8个,其中在建项目2个(鄞江堤防整治工程、樟溪河干流整治工程(龙王溪段)),前期项目2个(沿江泵排工程群建设项目、沿山干河河道整治工程一期(横街镇-大西坝段)),完工项目4个(姚江堤防加固工程、奉化江堤防整治工程农村段、剡江堤防维修加固工程、风棚碶泵闸工程)。今年,我区计划完成年度水利投资4.2亿,其中省“百项千亿”防洪工程完成投资3.5亿,市防洪排涝“2020”行动计划完成3.8亿。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39亿元,完成市局考核任务的87%。一是抓牢时间节点,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我局积极克服疫情和“超长梅”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做好续建项目建设,鄞江堤防整治工程总投资3.5亿,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2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的92%。目前正在实施的一期工程中, Ⅰ标段正在开展防洪墙及塘堰闸施工,Ⅱ标段已完成600米防洪墙及红卫碶水闸上部结构施工,Ⅲ标段施工招标公告已,Ⅳ标段完成施工招标工作,目前正在进行项目部组建。二期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备案工作,正在进行Ⅴ标段施工图设计、预算编制及施工、监理招标准备工作。樟溪河干流整治工程(龙王溪段)年度考核任务为0.3亿元,已完成投资0.1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56.7%,目前2号桥下游挡墙压顶、部分青石栏杆完成施工,2号桥上游南岸挡墙基本完成,1号桥、3号桥完成桥梁上部结构,廊桥主体及屋顶浇筑完成。二是抓好前期规划,稳步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为确保项目实施更加科学、合理,在项目前期规划阶段,方案经数次易稿,精益求精。目前,沿山干河河道整治工程一期(横街镇-大西坝段)和沿江泵排工程群建设项目正开展规划选址工作。三是做好收尾工作,确保完工项目顺利验收。姚江堤防加固工程、剡江堤防维修加固工程、风棚碶泵闸工程正积极配合审计部门,抓紧开展审计相关工作,确保后续竣工验收工作顺利推进。风棚碶泵闸工程已于今年9月30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正在开展大禹奖申报工作,奉化江堤防整治工程农村段计划11月底完成竣工验收。

2.查漏补缺真抓实干,确保安全度汛。一是靠前部署,落实主动防御的决策。今年,我区按照主动防御的决策部署,提前做好水旱灾害防御汛前检查工作,完善山洪防御监测预警机制。抽调12个检查组进行专项抽查,并对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督促落实整改。对山区村落再次进行疏理排查,划定防御区域,厘清防御对象清单,对全区相关防汛安全责任人进行再落实再明确,于汛前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对全区64个水雨情遥测站点进行了全面检查清洗维护,认真贯彻每二周一次实地巡查、每日网上数据巡检、故障2小时响应的常态运维机制,落实防汛物资长效管理机制,对柴油发电机、铲车、冲锋舟等应急动力设备进行集中维护保养,每月试运行一次,确保所有应急抢险设备随时处于备战状态。提前与市局河道中心、皎口及周公宅水库进行对接,确保预判及联合调度渠道和机制畅通,开展溪下水库预泄方案研究,配合做好皎口水库下游有关测站接入,提高预泄预排的科学性、准确性。二是推进水文“5+1”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水文基础感知能力。我区持续推进海曙区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项目及2020年水文“5+1”工程建设,积极实施“六大”提升行动。今年,我区完成基础感知任务22项,布局视频点位25个,新建水位站10个,改建水位站11个,实现重要小(二)型以上水库和10平方公里以上小流域雨量站广覆盖。实施的4个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项目中,洪水湾流量站项目和溪下水库出库流量站配套堰坝工程已经完工,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项目通过完工验收,水文监测能力建设项目验收通过。

3.保障民生提前部署,有序开展面上水利工作。一是完成水利规划编制,出台水利有关政策。今年在总结“十三五”规划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谋划“十四五”规划编制,目前,已基本完成《宁波市海曙区“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和《宁波市海曙区水利综合规划》重点工程征地范围线初步划定和土地面积测算工作,《海曙区水利管护及防汛专项工作实施办法》等相关的涉水政策正在抓紧研究出台。二是抓好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今年,我区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共计15个,计划完成投资30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609万元,完成率达87%。续建项目中,横街镇水官口山塘等5个项目已完成验收,其余项目正在有序建设;新开工项目中,4个工程已开工,其余2个工程完成招标后即可开工建设。三是扎实做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提标工作。2020年是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收官之年,今年我区已累计完成年度投资2500万元,完成30座高山单村独立水站的建设改造,完成受益人口0.99万人任务目标,完成率超过100%,全面完成19968人的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总任务,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人口覆盖率达100%,顺利完成农饮水销号工作。11个村级水站改造和2个乡镇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已全部完工,全区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在95%以上、水质达标率在90%以上、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95.4%。水费收缴工作按“完工一个,收缴一个”原则推进,我区农饮水工程水费收缴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千人以上工程水费收缴率达100%。水表安装率100%,水费收缴率100%。四是强化水利安全生产监管。通过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督查、安全生产万里行及安全生产月、水利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等活动,摸排和整治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隐患,切实提升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做到预防在先,防治结合,力争水利行业安全生产零伤亡。

4.科学谋划强化监管,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一是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检查专项行动。今年,对全区81座村级独立水站水源地卫生状况、水源类型、标识牌设立情况、水源保护公约制订情况等进行详细评估,完成全区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公布、水源地保护范围划定和警示标志设置工作。二是进一步深化美丽河湖建设。结合我区河道现状,科学谋划河道治理,将生态理念融入河道治理,打造“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文化融入、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今年投资3000万元古林镇照天港河—千丈镜河—里龙港河生态河道治理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新增游步道7公里,绿化6万平方;农村河道清淤工作持续推进,已完成33公里河道清淤工作,清淤量达到12万方;“美丽河湖”创建扎实有力,樟溪河美丽河湖创建在10月20日通过了市级验收、省级复核。三是强化河道日常监管。开展“无违建河道”回头看行动,以2018年和2019年创建的17条市区级河道(总共167.34公里)为基础进行全面回头看,重点排查是否有新增违建。已完成6条河道(集士港河、西洋港河、南新塘河、西塘河、南塘河,中塘河)共计70.07公里的排查工作,完成率41.9%,未发现有新增违建现象。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遏新增、清存量,发现一处,整治一处,做到“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四是创新监管模式,强化科技管控。今年,我局成立八支督查组,在7-9月集中对9个镇(乡)街道集中开展河道及溪坑保洁专项检查行动,通过专项检查行动,强化落实“一河一策一档案”管理,对河道保洁进行动态管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治理,巩固了保洁成效。同时,我局积极将“5G”、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与日常的监管融合,我局“5G无人船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项目探索了“5G+水利监管”的新模式,该项目在今年举办的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上荣获全国三等奖。我区建设的南塘河、西塘河标准化管理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和区级农村河道及独立水站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已完成验收。

(二)明年工作思路

1.补齐短板,提升水利能级。一是补齐防洪安全短板。从推进新建在建工程建设、谋划项目储备等方面入手来补齐短板。二是补齐环境整治短板。明年我局计划在区全范围内复制、推广集士港水循环模式,通过实施水体调活工程,提升河水自净能力。三是补齐“重建轻管”短板。推进物业化管理,充实一线管理力量,加强对水库山塘、堤防闸站日常监管,使各类小型水利设施处于有效管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