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

篇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5.044

随着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岗位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建立和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和人事管理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重要的一环,调动各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激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活力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完善制度入手,不断创新,通过建立起较完整的数据库,为办理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晋级等手续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增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聘用工作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将竞争上岗做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重点,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以公平、公正、公开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开展,激发各类人才走到合适的岗位,提高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贯彻落实中央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重要一步。

1.2 吸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集聚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大力支持。上世纪80年代,中国南部沿海地区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呈现出“孔雀东南飞”的趋势,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九十年代,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和人才观念不断深化,江浙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总的来说,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而人才队伍的建设根本,是要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努力创造良好的培训、选拔和使用人才的环境机制和体系。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进一步搞活用人机制、整合资源和增强人才吸纳能力,也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创造了制度条件。

1.3 鼓励各类人才到基层第一线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城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待遇,致使城市有了对农村人才的“掐尖”效应,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人才分布不平衡,不能适应统筹城乡发展形势的需要。机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结构比例的控制,将城乡人员进行合理比例的人员控制。同时,乡镇事业单位,原则上允许设置专业技术水平七级岗位,也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在一线工作的稳定性。从机制上促进各类实用人才特别是中青年干部到基层一线工作,为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和为城乡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重点

事业单位开始全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坚持政府调控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相结合,实行分类指导、分级管理。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实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2.1 岗位设置核准和认定工作

各事业单位提出的岗位设置需求,由各级社会根据其社会职能、职责和任务、人员结构、职业发展等批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明确岗位类别、岗位总量和比例,作为各业务部门根据管理岗位进行。各级事业单位按照人民社会部门批准的程序设置方案,制定本单位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经职工大会等形式审议通过后,开展竞聘上岗。保证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2 岗位设置的动态管理

批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是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确定岗位水平、调整岗位和工资核定的主要依据。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可根据编制数、人员结构变化以及事业发展需要申请变更,实行动态管理。对一些规模小、人员少、混岗多的事业单位,由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岗位总数合并计算,岗位聘用集中调控,统筹管理,提高了工作人员积极性。

2.3 岗位设置的分类管理

对教育、卫生及农业、文化等行业按照省定行业结构比例调整控制,未确定行业结构比例的单位参照相近单位的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执行。对部门有特殊要求的事业单位,参考岗位需求和人员层次结构来调控。为深化完善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和管理,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中小学校级领导交流轮岗力度,缓解专业技术人员的评聘矛盾。

2.4 高层次紧缺人才特设岗位管理

特设岗位是根据发展和工作需要的原因,经过社会部门的批准,机构可以设立临时职位,主要为新聘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和其他特殊需要。特设岗位可以不受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进一步加大引进高端人才的力度。

3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开展,涉及到单位及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存在一些问题。(1)对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较多的单位,中高级岗位的设置,仍不能满足本单位发展的需要。(2)岗位设置工作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相适应,如绩效考核等,但这方面仍不够完善。(3)在工作中,已聘岗位人员可能因工作调动,出现人员现岗位与已聘岗位相脱节,但已聘岗位又很难将其解除,给其他优秀人才的选聘造成一定的困难,影响到人员流动和公平竞争。

4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建议

(1)建立岗位设置调查评估调整机制。人事主管单位应定期对事业单位岗位做好调研和摸底评估工作,对不能够适应事业单位需要的或者不符合岗位技术要求的,应及时给予调整。同时,严格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流程,防止因人设岗的现象发生。

(2)完善合同履约及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开展中,应杜绝一次聘任定终身的现象。通过定期的履约和绩效考核,针对不能按照聘约完成工作的任务,在聘任合同期满或者合同履约期中,可以按聘任合同约定,将聘任解除。作为人事主管部门,也应及时对其工资等进行调整,解决岗位设置工作中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同时,解决好岗位设置的灵活性和聘任人员的思想政治,满足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

(3)建立良好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中,一方面要根据事业单位工作特点的差别,制定出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同时岗位工作业绩与绩效工资、岗位工资相匹配,完善岗位设定的职责、工作内容考核办法,将岗位绩效工资与个人基本工资分别进行计算,对绩效工资的浮动比例调整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按照考核成绩,发放绩效工资。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难题。这样可以更好的调动低岗位工作的积极性,又可以激励高一级职位人员做好本岗位工作。

5 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效率

(1)处理好岗位设置和人才引进之间的关系。岗位设置与人才引进之间关系密切,需要通岗位设置,引进当地或单位所需要的人才,发挥他们的特长,从而圆满完成岗位的职能任务。这就需要在岗位设置工作中,明确岗位需求,科学设置岗位,细化岗位职责和任务,围绕事业单位发展和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引用合适的人力资源。这方面也要注意避免对人才引进时盲目追求高端化,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2)处理工作的力度、速度与稳定相互关系。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一方面可以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但另一方面,岗位设置工作又与职工的个人利益得失密切相关。因此,在工作,也必须要考虑事业单位职工队伍稳定,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协调好工作的力度、速度、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不能向庸懒者妥协,也不能使正常工作人员利益受损。

(3)处理好岗位设置与人才发展的关系。岗位设置工作的完成后,应根据国家相关的人事政策与法规,做好岗位设置后的审核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根据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职责任务、社会功能、工作需求、未来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出发,鼓励各类人才通过岗位设置这个平台,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并且根据事业单位发展状况,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

6 结束语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良好开展,可以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事业单位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和未来对人才的需求,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应以国家人事政策为指导,通过程序规范、稳步实施,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篇2

一、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实施工作的着眼点首先在于确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基本制度。这次岗位设置把事业单位的岗位分为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技能岗三种类别,并对每个类别确定了全国通用的岗位等级,明确了普遍适用的原则性规定,构建了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如:事业单位管理岗分为8个等级,事业单位现行的局级正职、局级副职、处级正职、初级复制、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三至十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其中正高级岗位对应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对应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十三级是员级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实行的是身份管理,存在的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搞不能低,以及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虽然有改进,但没有根本性改变。有些人认为事业单位工资有保障,想方设法挤进这个“避风港”,使得事业单位人员越来越多。现有人员职级结构不合理,一些单位存在着人才相对过剩与人才缺乏的矛盾,一方面,是人才积压浪费,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又缺乏适用的高素质人才。例如,我单位公房所,现有职工42人,其中工人有32人,占职工总数76%,而高级工人有27人,占到工人总数的84 %,按照该单位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及核准的比例,高级工岗位只能设 9岗,将会有18名工人落聘或低聘,最终结果是这些人员工资及福利待遇降低。而这些低聘或落聘的高级工人都是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工人,势必会造成一些不稳定因素。

二、解决措施

篇3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结构不合理

具体表现在管理岗位冗员多,占单位岗位总量比例大。如有的市级公路管理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管理及后勤岗位数20个,专业技术岗位数61个,显而易见,专技岗位是主体岗位。但现有人员结构比例是管理及后勤岗位占岗位总量的57%,专技人员结构比例仅占岗位总量的43%,管理岗位数挤占专技岗位数,导致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严重不足,造成紧缺急需的公路建设、养护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由于缺少编制无法招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的发展。

2.岗位与职责不匹配

以岗定责,岗责相宜,是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明确规定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但岗位职责往往被弱化,实际存在有岗无责、职责不清的问题。有的岗位和它的低一级岗位或者高一级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没有严格区分,甚至出现高级别岗位和低级别岗位的工作内容倒置的现象。如某些高技术含量的工作由岗位等级较低且力不从心的人员负责,而岗位等级较高人员则仅负责资料整理等事务性工作,严重影响了单位的整体工作绩效。

3.因人设岗“加位加座”

为了所谓“求和谐,保稳定”,回避岗位设置管理中必然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即使没有空缺的岗位,也会特意在管理后勤部门设置一些岗位进行“一筐装”安置,让现有的员工,人人有岗,个个有位,皆大欢喜,出现“人情岗”或者“照顾岗”在所难免。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只是讲在嘴上,贴在墙上,没有真正落在实处。

4.管理制度缺失

首先,管理制度上缺乏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上岗机制。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高级职位往往为工龄比较长、资历比较深的人员设置的,年轻的专技人员即使有一技之长及较高的专业素质也鲜有机会,必须要“熬年头”,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原则和初衷。

其次,对“双肩挑”人员定位不明确,没有从实际工作需要严格控制“双肩挑”岗位数,造成但凡是领导必然要“双肩挑”的现象。使得“双肩挑”岗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再有,薪酬制度对履行岗位职责缺乏激励作用。工资待遇与履职情况相脱节,一些高级别岗位人员领着高薪水,但做着简单轻松工作;而一些在低级别岗位上的人员,薪水低却从事着高技术含量的繁重工作。任务轻重难易没有和薪资标准相挂钩,导致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难以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对策

1.建立竞争上岗制度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必须建立透明完善的竞争上岗制度,充分发挥竞争机制作用,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重品行、重能力、重实绩,不拘一格选拔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摒弃论资排辈,打破“铁交椅”,以工作实力、业绩论英雄,让员工们在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工作环境下竞相发展。

2.制定刚性岗位职责

岗因需而设,有岗必有责。要通过对本单位各类岗位的工作性质、目标任务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认真细致地考量分析,制定明确清晰的各类岗位说明书,确保岗位职责公开透明。同时,要切实增强岗位职责的刚性,将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与晋级晋升、评优评先挂钩。

3.坚持按需设岗

坚持按需设岗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关键。要严格依据编制部门核定的岗位总量以及单位的社会职能、职责任务科学合理设定岗位。控制各类岗位之间结构比例,突出主体岗位,“消肿”精简管理后勤岗位,将单位食堂、勤杂等一般性劳务工作,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对于原本在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后已调整岗位的人员,除工作需要“双肩挑”外,按现任岗位聘用,不得占用两个岗位数。在首次实行聘用制时,原固定制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五年内且连续工龄满20年以上、因体弱多病等原因难以坚持正常工作的,由本人申请,医院证明,单位同意,可在本单位内部提前离岗,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再办理退休手续,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可不占用岗位数。

4.发挥薪酬激励作用

以岗定薪,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在岗位设置管理中,要根据各类岗位工作量、责任大小、难易程度,确定各类岗位绩效工资系数,适当拉开档次,在上级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额内切出相应份额作为浮动绩效工资,按照岗位工作绩效考评结果进行兑现,进一步激发员工创业干事、履职尽责的工作热情。

5.明确岗位设置原则

科学合理是进行岗位设置的重要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可以设置相关的岗位原则,对岗位设置进行规范。

(1)单位职能原则。岗位的设置应该要体现单位的整体职能,体现这个单位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让工作岗位与单位的总体工作目标相适应。

(2)岗位系统原则。岗位设置不仅要向主业务岗位倾斜,也应考虑主业务的各支持子系统的岗位,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保证单位主业务的有效运作。

(3)优化结构原则。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要体现出对工作技能、业务素质和目标考核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岗位的特点、技术要求和责任大小等合理确定岗位的人员结构比例,并根据需要适时优化调整。

(4)职级分明原则。岗位设置应根据实际需要划分职级层次,做到有事有岗有责,合理区分和规范岗位、职务等级,形成阶梯效能。

综上所述,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岗位设置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和途径,科学合理规范岗位设置,建立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确保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等各项工作衔接有序平稳推进。

参考文献:

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211-02

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当中,岗位设置管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人事部于2006年颁布实施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文件中明确指出,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推进试行,是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各项工作的需要。优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可以有效促进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促进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协调发展。

一、基本概念

1.何谓事业单位。所谓事业单位,指的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2.何谓岗位设置管理。目前我国推行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其核心内容就是聘用制。目的是将原有的身份管理破除,逐步实现用人转换机制,促进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因此,有必要对岗位设置管理的概念做简单介绍。岗位设置管理的概念从广义来讲,就是在人事管理的过程或流程当中,围绕“岗位”来开展各项工作,具体环节包括岗位的设置、聘用、考核、工资、升降、奖惩以及培训退出等;从狭义来讲,就是围绕“岗位”本身来进行管理,也就是岗位设置。人员岗位竞聘之前就应做好此项工作,做好对“岗位”本身的基本建设。具体内容有岗位的设置原则、设计结构比例关系以及岗位的调查、分析、归级和确定等等。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意义探究

1.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就是科学设岗。而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促进岗位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规范,对于科学性与专业性的要求都很高。基于科学设岗,逐步达成因事设岗以及按需设岗,从而实现按岗聘用,并择优上岗,将事业单位行政级别逐步并最终淘汰,促进事业单位依法管理的目标得以实现。

2.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需要。收入分配改革实行的是岗位绩效工资,是将岗位作为确定工资的主要因素,这就迫切需要制定岗位设置管理规定,从而为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依据和基础。

3.人才资源优化分配的需要。基于岗位设置管理以及规范化的标准要求,人员上岗,能力将会是主要的衡量标准,有利于实现优胜劣汰,有能者上,能力不足势必被淘汰,同时也会使得任人唯亲的现象最大程度上得以避免。另外,严格的考核制度,能够促进考核方式得以具体量化,从而优化人才资源的分配。

4.内部竞争机制及人才成长的需要。竞争上岗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内部竞争机制的建立。上岗之后,也必须使工作人员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和敬业精神,努力工作以实现自身价值。在竞争意识的驱动下,加之上岗条件的要求,自我充实,利用每次的培训机会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满足岗位和考核的要求。

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这项工作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包括:(1)无“法”可依。机关、企业都有与之相配套的《公务员法》、《公司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唯独事业单位没有建立相应的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2)“因人设岗”的现象仍未避免。基于工作任务和发展的要求,对工作岗位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分析并评估岗位设置的合理性,进而对岗位任职条件与职责加以明确,避免“因人设岗”,实现“因事设岗”,仍然是难点之一;(3)岗位设置过多过滥。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缺乏合理的科学依据作为指导,随意性或主观性往往很强;(4)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相关制度还有待完善。现行制度仍以宏观管理为主,分区域、分行业以及分岗位有效的管理、激励与评价机制还有待完善。

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对策

1.控制岗位结构比例,明确岗位分类。需要对管理、专业技术以及工勤人员岗位进行明确区分,并设置合理的岗位结构比例。基于对事业单位社会功能、工作性质与人员结构特点的考虑,科教卫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占比应高于70%;而提供人才交流和救助减灾服务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占比应高于50%;像提供物资仓储与园林绿化服务的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岗位占比应高于50%。

2.人员岗位设置需做到科学合理。人员岗位的设置要以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为基础来进行,要体现出单位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能及发展的需要,同时要综合考虑地方的行业特点。因此,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体系的构建是有机统一的岗位管理和编制管理的结果。

3.“因事设岗”的原则要严格遵循。人员岗位的设置必须严格遵循“因事设岗”的原则,从地方编制部门的核准要求与岗位类别、总量及比例关系出发,设置的岗位要能够促进运转效能的提高,优化岗位结构,从而促进单位服务水平的提升。

4.优化队伍结构,定编定岗到人。为促进事业单位人员队伍结构的优化以及人才的成长,对超过规定年限的岗位人员或调整不再兼任的岗位不再续聘该岗位,所占岗位一并取消,原有待遇仍然保留。坚持以人为本,优化队伍结构,定编定岗到人。

5.推进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完善。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其相关制度诸如人员保障、岗位聘任、工资福利和激励等需要重点予以完善。另外,分行业、分区域开展养老(下转第214页)(上接第211页)事业以及工伤保险制度,促进流动人员的保险基金管理办法的完善,保障合理的人才流动。

参考文献:

[1] 蒋冠庄.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综合管理政策问答[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5-7

[2] 应玲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市场,2011(5)

[3] 蔻文誉.浅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6)

[4] 黄长喜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篇5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领导干部的任期制和工作人员的考核制的合规

事业单位领导的任职方式是以“委任”制上岗,但这种任职方式存在不足,就是委任的方式,可以用古代的终身制和世袭制来形容。由于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不再是终身聘用的制度,而是按照国家或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竞聘,与被聘用的人员签订合同,按任期制上岗。这种任职方式是相对领导阶层而言,那相对于事业单位的基层人员呢?实行聘任制,每三年是一个节选,届满之后再进行考核,由此科学的形成良好的工作模式和聘任制度。

(二)将工作人员职责分类并明确分工提高工作效率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将管理型、专业技术型、工勤型的工作人员混合进行工作分类,让工作人员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进行工作的同时并明确岗位管理,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使得事业单位能够高效运行。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难点

(一)岗位设置要打破“因人设岗”的习惯

位设置对现在编情况、现岗位设置情况等进行调研的前提下,本着科学、精练的原则,充分筹备、广泛吸收意见。但是,在方案筹划中,如何同时兼顾并解决岗位与聘任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职能需求、人员现状与发展空间等因素,确保岗位设置发展平稳,但由于过多重视编制与人员配置,实行“对号入座” ,因此仍难脱离“因人设岗”。

(二)岗位首聘彻底突破“论资排辈”桎梏

通过竞聘上岗、考核等方式聘用人员,明确岗位级别。为了维持稳定,有些单位仍然存在“论资排辈”现象。尤其是专业技术岗位,单位因有多个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岗位又特点不同,工作内容、性质、条件、成果均存在显著的区别,同级别不同专业岗位之间很难持平,达到标准统一,易产生分歧;虽然有单位各岗位也制定了职责和聘任条件,但岗位聘任条件比较空洞,以一般条件为主,目标不强。

(三)事业单位新进人才带来的岗位矛盾

作为事业单位,完善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有利于避免人员膨胀和岗位结构的比例失调。然而,目前一些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一方面,招聘编制内人员,会以高学历高人才为主,这些人员专业技术强,业绩突出,晋升快,硕士研究生评审为工程师工作满二年即可,博士研究生确认为工程师半年即可,这使高中级岗位矛盾尤为突出。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编制因发展需要而不足。由于招聘编制外人员,且这些人员工作年限低,岗位工作技术属于初级化,使得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又得以填补。

(四)落聘人员安置问题

实行竞聘上岗是岗位设置管理的一项,若在竞聘中落选,如不妥善管理,会影响到单位改革、发展和稳定。对于落聘人员安置,是单位与其解除聘用关系最为合理,并纳入社会保障范畴,让落聘者直接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功能流动。但此方法外部条件不足,因此仅限于单位内部消化,采取内部退养、转岗、高职低聘、待岗培训等方式妥善安置。

三、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建议

(一)观念更新,认识加强

各级人员应加深对人事制度改革过程的认识,深入其岗位管理等一系列内容,让设置岗位管理工作有意义。在此基础上,设置强化岗位管理。工作人员意识到,岗位设置不仅是薪资的问题,更是能够规范岗位、促其发展、确定员工的潜力。

(二)实行有效的干部人才岗位流动制度

现在事业单位中普遍工作人员岗位比较固定。这样固定岗位工作极易出现缺陷。比如,在某个岗位某位干部工作的时间长就会对这个工作产生烦躁的情绪。针对这种现状,就得实施人才干部岗位流动的制度。规定明晰,根据取得业绩情况,将业绩突出或表现出色人员进行岗位交换,互换工作环境。激发对于新工作的工作热情。通过尝试全面提升工作能力,从而推动内部的协调、有序发展。

(三)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监督机制

在部分地区的事业单位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制度,导致在造成很多事业单位中的岗位设置出现混乱。比如,不公平的人才选拔,不透明的工资标准等。针对这种情况,必须从建立事业单位的监督机构和健全监督制度着手。

(四)明确岗位的职责,做到设岗明确

用分析和评价岗位,来确定各种岗位设置的目的和其职责、任职要求和条件。岗位中的性质、任务、环境、任职资格等应系统分析,规范及其工作职能;在另一方面,应依照责任到人的原则,明确岗位员工的职责,联系相对应的考核体系,量化岗位产出,便利于今后考核。另外,因事设岗仍保持,以工勤技能岗位为例,事业单位应以提高操作维护的技能、整体提升服务水平、满足运行需要为前提进行设置。

目前面对事业发展的趋势和改革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必须要调整现有的工作制度,更加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从而很好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篇6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248-02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目的和意义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根据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岗位并进行管理的基本人事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创新,对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事业单位特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第二,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建立事业单位用人新机制的重要基础。第三,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落实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收入分配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将岗位作为确定工资的主要因素,这就迫切需要制定岗位设置管理规定,为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依据和基础。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存在的问题

由于事业单位工作面广,专业种类多,人员结构复杂,要做到岗位设置管理科学合理、优质高效,还存在六个方面问题:

1.岗位类别不够清晰。目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人员岗位难以严格区分。事业单位人员岗位的确定,多数人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但也有部分人员不是按专业技术职称确定的岗位,而是根据工作需要,结合个人某方面的特长安置岗位。如专业技术人员在工勤岗位工作,工勤人员在技术岗位工作,有的工勤人员甚至还在管理岗位上工作。

2.管理岗位设置过滥偏多。突出表现在事业单位领导岗位的设置上。从设置管理岗位的目的来看,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职责应当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要素,即事业发展或者说专业、技术创新的引导者,单位管理或者说单位行政事务管理的决策者、执行者、监督检查者、服务者和综合协调者。任何一项职能发挥不力,都足以影响甚至阻碍该项社会事业和所在单位繁荣前进的步伐。在事业单位领导职数设置上,没有科学合理的依据。比如一个几十人的小小单位,往往在一个正职领导以外,还安排有至少三至五个副职领导。

3.难以避免“因人设岗”。如何按照“因事设岗”的原则,根据工作任务和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工作岗位,对设置的岗位进行科学规范的评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明确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是岗位设置工作中出现的难点之一。缺乏规范的、操作性强的工作程序,岗位设置工作必然会流于形式,单位在经过本单位现有人员情况分析后,在设置过程中首先将“如何安置现有人员”作为前提商定设岗方案,必然会出现为有资历的人设置“照顾岗”,为有关系人设置“人情岗”,为喜闹事、惹不起的人设置“特殊岗”等等因人设岗现象。

4.部分人员“无岗可上”成为必然。由于部分主体岗位为社会事务管理的事业单位现有人员大部分为工人身份,若设置单位性质为管理型,那么工人转为管理人员将带来一系列新问题的出现。首次岗位设置中,比如有的基层单位共有工人身份人员30人,而此次设岗仅设工勤岗位3个,要在竞争上岗时不掉岗,剩余27名人员就必须在其他两种岗位上工作,但这部分人符合转岗条件的占少数,如果符合,转岗后本人身份将如何鉴定也是一个问题。

5.岗变薪未变。各事业单位基本上没有严格按岗位确定工资待遇,存在高薪低效,高职低能的现象。目前,事业单位人员中不少高称职的人员在后勤、工勤岗位工作,工作不多工资多。不少人职称高、工资高而水平不高、工作效益不高,影响了相关类型、相关层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锅饭”现象严重。

6.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不完善。现行的岗位管理仅仅停留在宏观管理上,没有出台符合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切实可行的管理、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一是管理办法陈旧。目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主要是参照公务员的一些管理办法,以及沿袭以往事业单位的一些管理办法,缺乏符合新时期事业单位特点的管理制度。近几年,国家要求实施的事业单位聘任制度,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办法等,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且落实的阻力相当之大。以全额事业单位为例,可见一斑。因为是财政全额拨款,工作人员不担心工资有没有保障,只担心发多少,什么时间发,另外有多少奖金。在人才流动方面,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没有形成良性的流动机制,人才流动阻力重重,手续繁杂。经年累月,事业规模与专业人才、管理人才队伍数量成反比例:事业规模扩大了,人才队伍难以壮大,事业规模减小了,人才又不能作出适时、适宜的调整。有的地方人满为患,人浮于事;有的单位要的人进不来,要留的人留不住,不需要的人送不走,“有人无才不能用,有人有才用不成”的尴尬局面难以改善。二是工资政策分配不均。在管理岗位人员按职员确定其待遇,比本单位同工作年限工勤人员少,与专业技术人员待遇相比差别更大,挫伤了管理岗位人员积极性。三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由于地域经济条件的制约,人才流动和安置分流措施无法真正落实到位,致使人员流动不畅,无法真正做到变“单位人”为“社会人”。此外,在人事监管上,也缺乏有效的对事业单位用人的监督管理手段。

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中的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笔者认为要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须从以下六个方面着力:

1.要严格区分三类人员,合理确定结构比例。就目前事业单位的人员结构状况和工资政策来看,可将事业单位人员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三类。在确定三类人员岗位结构比例时,笔者认为应根据行业特点,由省直各行业部门制定标准,由各地行业部门组织实施。其基本原则是: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即管理岗位至少要在50%以上,专技岗位和工勤岗位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尤其是工勤岗位要少之又少,以体现管理职能,管理效率,减少闲杂人员,降低工作成本。专业性较强的事业单位,应“弱化两头,强化中间”,即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较少,专技岗位较多,至少要在70%以上,以体现客观性、专业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2.以机构编制为基础,科学设置人员岗位。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是根据其职能,由省级以上部门制定标准,由地方各级编制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核定的,其本身就体现了职能需求、工作需求、实际需求,兼顾了地方行业特点。因此,岗位设置管理必须在核定的编制员额内实施,建立编制管理与岗位管理相一致的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体系。

3.岗位设置要“因事设岗”。事业单位要按照因事设岗、精简效能、结构合理的原则,严格按照地方各级编制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核准的岗位总量、类别、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进行设岗。管理岗位的设置要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岗位设置要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和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立足于提高操作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4.切实定编定岗到人,妥善消化无岗人员。事业单位定编定岗后,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少数超编人员无岗位可聘,二是不同类别的人员有超有缺,三是单位现有专业职称、技术等级人员数与岗位设置数不一致,少数专技人员需要到工勤岗位工作。对于超编无岗的人员,通过竞争上岗的方法确定后,应作待岗处理。待岗人员可在一些辅助岗位工作,但待遇应有所区别,如有岗位空缺,再竞争上岗。对于不同类别人员的超缺,应在政策范围内调整的,只要当事人愿意,可暂时调整到非本类岗位工作,如本类岗位人员空缺,可以调回原类别。

5.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落实岗位管理制度。随着各项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事业单位已具备了岗位设置管理的客观条件。无论是从单位管理需求上,还是从事业人员的观念上,实施岗位管理已成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上,还有些配套政策亟待完善。组织、人事、编制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对编制核定、人员管理、工资福利、人员进出等有关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使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既有可操作性,也有实效性。一旦相关政策配套,人事部门就能从编制、工资两方面,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实施有效监管,就能进一步完善人事管理体系,促进事业稳步发展。

6.完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当前,重点要从事业单位人员的保障、工资福利、岗位聘任和激励等方面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一是完善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二是完善岗位聘任制度;三是完善激励制度;四是革新社会保障制度。推行遍布城乡、不同行业的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不同区域、不同行业间的基金征缴、转移、结算、支付机制,完善流动人员保险基金管理办法,解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事业单位施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关系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从全局出发,使大多数人先进入岗位,确保面上工作顺利进行。对于一些情况复杂、需要其他制度改革相配套,一时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暂时按照现行政策规定执行,待今后制度改革统筹解决。

参考文献:

1.罗晓玲.泸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9

篇7

一、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5月26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学习了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对当前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就如何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作了说明和强调,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该项工作分三个时段完成,即:6月30日前上报全县的实施方案,8月31日前各事业单位上报实施方案,12月31日前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求全市各单位和县区政府要严格按照市里的安排部署,按时按质完成全市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的重要聚集地,是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阵地。多年来,事业单位为促进我县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关系到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对促进威信经济社会实现追赶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聘用制度是以岗位为基础的,岗位设置是聘用制的前提,只有按岗聘用,才能真正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岗位设置管理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既区别于党政机关,也区别于企业,并充分反映从事专业化服务特点的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2006年,国家人事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2007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均提出要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提出了通用的岗位等级,为事业单位千差万别的岗位设计了通用的等级标准和基本任职条件,为人才成长搭建了通道;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这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上创新和重大的政策调整,这一制度的确立,为事业单位把聘用制度作为基本的用人制度,把岗位管理制度作为基本的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是改革制度、严肃纪律、规范秩序、完善机制,核心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与岗位结合在一起的,薪随岗定,这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密切配套,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制度设计。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实施新的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础。2006年国家下发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办法,提出了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要求,新的工资制度是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因此,必须抓紧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下一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奠定基础,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第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选人和用人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岗位是选人的前提,是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重要条件和依据。公开招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选人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为事业单位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推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试点、探索和实践,推进步伐进一步加快,政策日趋完善。实践证明,公开招聘有利于在全社会创造公平、公正、择优的竞争环境,杜绝人事腐败现象,在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2000年,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用人机制不活、效率不高和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的情况,提出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2006年以来,国家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今年2月,昭通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昭通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我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威信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经昭通市人事局审核批复,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已联合行文下发到各单位。这些政策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制度建立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和文件依据。一是明确了岗位类别的设置。统一了事业单位通用的三种岗位类别,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并分别提出了三类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管理岗位的设置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立足于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明确了岗位等级的设置。根据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依据岗位性质、权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的不同,对事业单位三种类别岗位分别划分了通用的岗位等级。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这样的设置使事业单位的岗位划分更细、更明确、更具体。三是明确了岗位结构比例设置。岗位结构比例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关系。岗位结构比例有两类,一类是岗位类别的结构比例,一类是岗位等级的结构比例。四是明确了岗位设置管理体制。在岗位设置管理中,人事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和组织实施。事业单位是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自主确定本单位具体工作岗位的等级,在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下,自主制定岗位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各乡镇、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在实施过程中,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一是坚持重在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岗位设置对每类岗位确定了通用的岗位等级,规定了基本的管理办法,构建了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事业单位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要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把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基本制度作为实施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坚持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与岗位工资一一对应,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与工资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保证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实到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证了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施的实际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

三是坚持与现行政策规定相衔接。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既坚持改革的方向,又要注意处理好与现行制度和政策的衔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虽然已经明确,但很多新的制度和政策仍在创建过程之中,过去一些有效的政策在过渡时期仍然会继续执行。这次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置的等级与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级别是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在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框架内划分,工勤技能岗位等级与现行的工人技术等级相一致。这种制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尽量减少与现行制度产生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岗位设置管理的同时,认真处理好与现行制度、政策的相互衔接,确保政策执行不脱轨、不走样。

四、强化措施,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稳步实施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事关我县事业单位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发挥,事关事业单位新型人事制度的建立,事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事关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规定,确保本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篇8

一、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5月26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学习了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对当前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就如何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作了说明和,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该项工作分三个时段完成,即:6月30日前上报全县的实施方案,8月31日前各事业单位上报实施方案,12月31日前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求全市各单位和县区政府要严格按照市里的安排部署,按时按质完成全市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的重要聚集地,是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阵地。多年来,事业单位为促进我县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关系到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对促进*经济社会实现追赶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聘用制度是以岗位为基础的,岗位设置是聘用制的前提,只有按岗聘用,才能真正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岗位设置管理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既区别于党政机关,也区别于企业,并充分反映从事专业化服务特点的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20*年,国家人事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20*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均要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了通用的岗位等级,为事业单位千差万别的岗位设计了通用的等级标准和基本任职条件,为人才成长搭建了通道;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这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上创新和重大的政策调整,这一制度的确立,为事业单位把聘用制度作为基本的用人制度,把岗位管理制度作为基本的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是改革制度、严肃纪律、规范秩序、完善机制,核心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与岗位结合在一起的,薪随岗定,这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密切配套,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制度设计。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实施新的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础。20*年国家下发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办法,了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要求,新的工资制度是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因此,必须抓紧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下一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奠定基础,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第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选人和用人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岗位是选人的前提,是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重要条件和依据。公开招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选人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为事业单位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推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试点、探索和实践,推进步伐进一步加快,政策日趋完善。实践证明,公开招聘有利于在全社会创造公平、公正、择优的竞争环境,杜绝人事腐败现象,在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年,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用人机制不活、效率不高和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的情况,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20*年以来,国家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今年2月,昭通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昭通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我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经昭通市人事局审核批复,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已联合行文下发到各单位。这些政策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制度建立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和文件依据。一是明确了岗位类别的设置。统一了事业单位通用的三种岗位类别,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并分别了三类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管理岗位的设置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立足于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明确了岗位等级的设置。根据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依据岗位性质、权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的不同,对事业单位三种类别岗位分别划分了通用的岗位等级。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这样的设置使事业单位的岗位划分更细、更明确、更具体。三是明确了岗位结构比例设置。岗位结构比例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关系。岗位结构比例有两类,一类是岗位类别的结构比例,一类是岗位等级的结构比例。四是明确了岗位设置管理体制。在岗位设置管理中,人事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和组织实施。事业单位是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自主确定本单位具体工作岗位的等级,在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下,自主制定岗位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各乡镇、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在实施过程中,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一是坚持重在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岗位设置对每类岗位确定了通用的岗位等级,规定了基本的管理办法,构建了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事业单位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要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把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基本制度作为实施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坚持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与岗位工资一一对应,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与工资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保证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实到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证了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施的实际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

三是坚持与现行政策规定相衔接。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既坚持改革的方向,又要注意处理好与现行制度和政策的衔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虽然已经明确,但很多新的制度和政策仍在创建过程之中,过去一些有效的政策在过渡时期仍然会继续执行。这次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置的等级与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级别是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在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框架内划分,工勤技能岗位等级与现行的工人技术等级相一致。这种制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尽量减少与现行制度产生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岗位设置管理的同时,认真处理好与现行制度、政策的相互衔接,确保政策执行不脱轨、不走样。

四、强化措施,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稳步实施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事关我县事业单位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发挥,事关事业单位新型人事制度的建立,事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事关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规定,确保本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篇9

我国已经开始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是制度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并且该项工作属于基础性工作。2006年我国人事部根据这些问题出台了相关问题件,这些文件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已经开始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并且经过几年的工作,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个岗位的职责基本明确,并且事业单位员工管理已经基本完成由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事业单位管理走向规范化,本文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奖罚、考核制度不完善

我国早就出台了事业单位设置管理的相关办法,办法中规定了岗位的等级设置、岗位基本条件、岗位设置审核以及岗位聘用等多个方面的工作,但是并没有明确地规定出岗位考核的相关办法。大家都不清楚什么情况下事业单位的职工可以降级聘用,什么情况下可以对职工辞退或解聘,这些工作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都不能开展,这可能造成某些职工消极怠工,事业单位领导却没有依据对其进行处理,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产生了影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中的奖罚、考核制度不完善会导致事业单位中仍然存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现象。

(二)岗位设置结构比例不当

我国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办法,办法中规定了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三者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应该在1:3:6,各省有关部门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总结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管理经验为基础,并且采取措施优化结构、合理配置结构比例,制定各个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并且出台结构比例控制的相关标准和方法。办法中规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结构比例应该控制在1:3:6,这个结构比例是基于全国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进行了预测后制定的,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人才发展规律和现行职称评审政策衔接缺失。

(三)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形式化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事业单位在聘用人员时应该以岗位空缺为条件,并且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相关规定进行择优聘用,通常情况下,很多事业单位在实际操作“择优聘用”时,会出现缺少具体考量的现象,事业单位提供的岗位数量较少,获得职称的工作人员较多,聘用岗位工资带入退休工资,这就加剧了事业单位的聘用矛盾。为了避免事业单位在岗位聘用使择优过程中发生矛盾,事业单位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应该按照年龄和取得职称的时间来进行排序,只要工作人员考核合格,在有岗、有时间的情况下就聘任,导致竞聘上岗过于形式化,很难起到激励工作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根据目前有关部门出台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政策,事业单位内部存在一部分拥有高一级职称的人不能享受同等级工资待遇的现象,这就会严重影响这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和职称挂钩,这就可能导致职工功利主义形成,这些职工特别是教师,为了达到自己评职称的目的,在这些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而在岗位工作上投入的精力较少,影响了自己的工作质量。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益,基本工资、基础性奖励性绩效工资部分不适宜采用大规模的竞争方式开展,政府应该采用大量的设定条件的方式来激励工作人员开展工作,达到考核合格后才可以享受政府兑现的工资。

(一)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职称评审政策

根据现行的岗位设置政策,将专业技术岗位划分为包含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在内的13个等级,将高级岗位划分为一到七级共7个等级,中级岗位划分为八到十级共三个等级,把初级岗位划分为十一级到十三级工三个等级。支撑评审工作应该由主管以及上级职称部门按照职称文件开展评审工作。

(二)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会对各种系列、各种层次的应聘人员采用短期、中期、长期三种合作形式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每一轮岗位聘用期限为三年,因此,各个事业单位应该按照事业单位发展需要来设置相关岗位,设置岗位后,必须要明确各级岗位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以及管理工作等多个岗位职责,并且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合同当中应该明确规定职工的敢为职责、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岗位记录、解除和终止聘用合同的条件等多项内容,必要的岗位字签订聘用合同时,可以跟受聘人员约定 一个试用期,试用期过后方可签订正式的聘用合同。

(三)增设“过渡岗”,为因公调动人员的工资待遇提供保证

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政策后,存在部分事业单位存在高级别岗位空缺的现状,可以用于吸引优秀人才,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政策之后,可以促使部分优秀人才向着基础薄弱单位流动,这样能够让高职称的人才享受比原来更高的工资,能够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提高人才的利用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这是我国事业单位开展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也是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当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事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开展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需要从管理岗位设置工作做起,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了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孟毅芳.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J].理论探索,2009,02:109-111.

[2]沈有梓.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思考[J].攀登,2009,03:41-43.

篇10

一、全市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回顾

我们回顾近年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设置这两块工作。

(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回顾

市直自开始选人制度改革,我市制定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办法(试行)>的通知》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印发<市市直事业单位首次公开招聘大中专毕业生操作规程>的通知》。(国家人事部出台6号部长令,省人事厅《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文件,照文件要求,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必须认真落实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制度,实行公开招聘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动态化管理,我市出台了《关于印发<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暂行规定>的通知》文件,对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公开招聘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凡是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和逆向流动人员,均要面向社会公开考试,择优聘用。按照文件要求,我市市直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选调计划也纳入了公开招聘范围。自此,我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选人制度已基本建立,市直事业单位新进人员达到了100%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进一步规范了我市事业单位“入口关”,同时满足了全市事业单位长足发展的人才需求。据初步统计,自公开招聘以来,我市市直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新进人员达千人以上。

各县自以来,全市16个县(市、区、山)人保部门参照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操作要求和规程,制定了各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全面启动了全市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我市近几年实行的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中,各级人保部门高度重视,按照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原则,认真履行指导、监督职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市的市直事业单位招聘大中专毕业生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曾在《中国人事报》上得到了刊发和推广。

1、分级管理,加强领导

市县两级按照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原则,为加强公开招聘工作的领导,在每次招聘工作中,市人保部门都成立以局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县里也成立了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制定招聘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指导招聘组织实施全过程。在制定实施方案过程中,对用人单位提出的不符合招聘原则的要求和歧视性条件,坚决纠正。为保证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2、严格程序,阳光操作

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过程中,严格实行了“三公开:招聘信息公开、招聘程序公开、招聘人员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和市监察部门、招聘主管部门的监察部门监督。

(1)招聘信息公开。我市市直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公告都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人才网等有关媒体上7天以上。招聘信息包括用人单位的招聘岗位和计划数、岗位资格条件、报名方式、招聘办法、考试时间等事项。

(2)招聘程序公开。我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是在市委组织部、市人保局的指导和市监察部门监督下,由用人单位主管部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权限、规范的程序统一组织实施。公开招聘程序包括:制定招聘计划;招聘公告;接受应聘人员的报名、资格条件初审;组织笔试、面试和考核;身体检查;根据考试、考核结果,确定拟聘人员;公示招聘结果;办理聘用手续。

(3)招聘结果公开。我们制定查分信息系统供报考人员查寻笔试、面试成绩,并将报考人员的入闱笔试、面试及拟聘用人员等招聘结果信息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人才网等媒体上公示7天,便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在这些方面有些县区也做得不错,如:都昌县实行考试全程录相,星子县面试邀请外地考官并邀请 政协人大场外监督,庐山管理局面试全过程电视录播等,如瑞昌市、修水县、共青城市、德安县认真实行招聘方案审核备案制

3、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在公开招聘的考试过程中,我们严格实行公平、公正原则,招聘采取的是笔试、面试和考核相结合方式进行。在招聘笔试过程中,制卷、改卷工作严格实行封闭制和领导负责制。

4、问题和不足。我们在看到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县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涉及到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涉及激烈竞争的就业,涉及到社会公平正义,受到了社会、媒体、家庭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全国出现了多起公开招聘违规事例,反应强烈。4月,海南省三亚市事业单位开展公开招聘,将原本不符合资格条件的8名本系统工作人员亲属纳入招聘考试范围。经调查核实后,取消了8人考试成绩;又如江西乐安县公开招聘工作因违规操作反响强烈。其中我市市直之下的有的县区公开招聘工作因违规操作,也受到媒体关注。(1)、事业单位招聘存在不及时报市里审核备案,产生的社会反应的。(2)、招聘对象特殊化引起全国关注事例,产生的不良影响;(3)、招聘纪律不严,程序不到位等。从这些都是以后在招聘中应注意和避免的。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回顾

按照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深化事业人事制度改革的部署,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九办字〔〕107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我市8月开始,在全市开展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

7月份,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省各地加快工作节奏,尽快使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进入运行轨道。3月份,全省在宜春市召开了全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座谈会,各设区市就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总体情况以及遇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会后,省厅下发了《关于江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赣人社字[]92号),是对岗位设置工作过程中发现的有关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按照国家、省有关文件和会议要求,我们开展了全市岗位设置工作的前期工作。

一是全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结束后我们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形成了贯彻意见,向市委、政府作了汇报,市政府、市政府转发了《市人事局关于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意见》(九办〔〕107号),在8月开始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10月成立了临时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并就我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进行了布置。

二是对全市事业单位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和岗位设置和方案申报审核,目前,全市有事业单位2845个,核定编制82617个,实有人数81892人。市直共有267个事业单位,参加岗位设置的事业单位有214个,岗位总数17153个,其中管理岗拟设2857个,专技岗拟设11192个,工勤岗拟设3104个,已核准通过170个单位(有些主管部门将其下属事业单位合并设岗后,再分到各事业单位。合并有171个单位),有44个事业单位因机构性质、规格、领导职数、单位职能等不明确暂缓进行岗位设置。16个县市区已核准14个县市区完成,开发区、庐山局正待市审核和核准。这里特别要提到的,市直设置阶段工作中,教育等系统组织严密,行动迅速,县区岗位设瑞昌,修水岗位设置审核材料准备充分。

三是我们在认真研究国家、省里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政策文件,在赴外地市学习经验,结合实际,针对全市事业单位情况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开展市岗位设置与岗位竞聘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次会上将下发。

四是为加强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今年五月成立了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在目前全市岗位设置的按编设岗阶段工作已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将进入下步岗位设置的实施阶即岗位聘用、岗位工资兑现阶段,下一阶段就是事业单位在完成岗位设置方案上报、核准、岗位竞聘、合同签订、市人事部门认定的前提下,兑现相应岗位的工资待遇。现在已从人事、教育、卫生部门抽出精干人员,采取脱岗的方式,负责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的具体工作。

五是存在问题和不足,我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核准工作起步早,但因机构合并、职能调整等原因,设置实施工作一度停滞。从前期岗位设置情况看:

(1)认识不到位。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就是要建立新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通过设定岗位、竟聘上岗、签订聘用合同,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具体实施中一些单位还存在岗位设置工作就是签订聘用合同,而对通过设岗、竞聘上岗,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单位的长远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思路。认为聘用制不过是搞形式,认为“一签定终身”的现象依然存在。

(2)工作不平衡。进展有快有慢。岗位设置情况复杂、问题多。市、县(市、区)很多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较少,单独进行岗位设置比较难。难在很多单位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因编制少,又受结构比例限制,基本上没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很多单位对此很有想法。岗位设置与现行编制管理不配套。目前有部分事业单位随着事业的发展,有的职能强化、有的职能弱化,但是这些单位的编制数和三类人员的结构比例一直没作及时调整,存在难处。

但各地、各部门领导重视,在设置阶段,动手早、信息采集和岗位设置核准工作均走在全省的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座各位共同努力、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应当充分肯定!还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继续完成下步岗位设置实施工作。

二、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步工作安排

1、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安排。继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加强领导,严格程序,阳光操作。

一是要把握选人制度核心。公开招聘的核心是“公开”。事业单位新进工作人员实行公开招聘,无论是考试招聘还是考核招聘,都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

二是招聘要规范。首先公告要规范。公告是整个公招工作的行为规范,一经必须严格遵守。公告不得设置指向性、歧视性条件,不得设置与岗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不得违反国家和省的政策规定擅自放宽公招的对象、范围、条件和开考比例,不得擅自设置加分条件,专业设置原则上以教育部规定的学科专业名称为准,专业要求不宜过窄,综合管理岗位一般不限制专业。其次程序要规范。程序是公招结果合法有效的保证。公招的程序性问题,有明确规定,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再次是操作要规范。无论是从招考方案的制定到招考公告的,从组织报名到资格审查,从实施考试考核到进行体检,从拟聘用人员公示到办理聘用手续各个工作环节都必须按规定规范操作。按照我市下发的《市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在职考试选调工作人员操作规程》,这次会上将作讨论。第三是要严把“六道关口”。(特别 是各人事部门)即公招方案、公招公告制定、考生资格审查、笔试组织实施、面试组织实施、审批六道关口,杜绝因公告表述不严谨、对象范围确定不适当、资格审查把关不严,笔试、面试操作不规范等带来的负面影响。

2、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工作安排

总体安排:按照我市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总体安排,整个实施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是实施准备阶段。从上半年开始至本月中旬,主要作好充分准备工作,包括组建工作领导机构、全面动员部署、抓好试点、组织专题培训等几个方面的工作。会议结束后,各县区、市各主管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培训会精神,全面、准确地掌握政策规定,熟悉开展岗位设置实施工作的方法步骤和基本要求,为顺利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二是组织实施阶段。从9月16日开始到11月30日结束。按照制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没有上报的要上报,核准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制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开展岗位聘用、拟聘人员审核备案等个方面工作。

三是验收认定阶段。从12月1日开始至12月31日止。各事业单位认真总结岗位设置和组织岗位聘用情况,形成书面认定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验收后,按规定程序报市人社局备案确认。

三、做好全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要求

(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要求

1、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作用,人社局职能不能被拿走或弱化。

2、市县分级管理,实行报备制。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备案制度;公开招聘备案核准内容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招聘方案及招聘公告。公开招聘备案核准程序分别为:制定县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公开招聘实施方案及公告,经市人保部门审核同意并备案。备案核准批复以市人保部门正式文件批复为准。

各县区在报送公开招聘方案及公告时,须由县区人保部门分管领导带领相关责任人员,到市人保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进行面审。

3、加大监督力度,发挥职能部门的指导监督职能

强化监督制度。在公开招聘过程中,我们要求各县市区主动接受监督,每次必须邀请市纪委、监察部门派员全程监督。对每位评委和工作人员都严格遵守回避制度,净化招聘环境。对每位评委和工作人员都严格遵守回避制度,净化招聘环境。

(二)对加快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求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实施人员聘用的基础,是落实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迫切需要。各单位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在今年底前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一是要加快工作进度。今年11月底前制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开展岗位聘用、拟聘人员审核备案等个方面工作。除已经批准“参公”管理外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都要完成岗位设置管理。

目前,全市工作进度不一,有基本完成的、有部分完成的、还有没有开展的。如果事业单位未进行岗位设置并实施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工资则全部只能在相应岗位的最低等级,若不及时开展此项工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晋升时间和工资福利待遇自然会受到影响。请各区县、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抓紧组织实施。要求在11月底前完成岗位设置实施工作方案上报和完成认定工作。

关于有的正在申报“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问题。在未批准“参公”管理前,这些单位属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未纳入参公管理的所有事业单位必须进行岗位设置管理。

二是要严格执行政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确保改革的平稳实施,各区县、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规定的结构比例,不得因人设岗,不得将临时聘用人员纳入实施范围,要坚决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避免给以后的工作带来被动。

三是完成实施后兑现工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在按国家规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之前,专业技术人员暂按所聘职务对应岗位的最低等级套改岗位工资,待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并经核准后,再按确定的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的兑现必须是在已完成岗位设置方案上报、核准、岗位竞聘、合同签订、组织人事部门认定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因此,各单位应尽快进行岗位设置方案上报,方案已经核准的事业单位,要尽快研究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组织人员竞聘上岗,在完成岗位竞聘、重新签定或变更岗位聘用合同、组织人事部门认定的前提下,兑现有关人员的工资待遇,切实维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四是做好数据库管理基础工作。为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凡是纳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及在编在职的正式工作人员都要纳入数据库管理。目前,这次会上还要对此套软件作讲解,在全市岗位设置管理推广使用,为实行数据库管理打好基础。

五是进一步完善聘用制管理。聘用制度是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用人制度,是实现事业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关键环节。事业单位在完成首次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后,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人事管理制度。

篇11

二、组织领导

成立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情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此次调查具体工作。

三、调查对象

全县有关事业单位(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单位除外)及其工作人员(临时工除外)。

四、调查方法和步骤

1、调查方法:调查采用发放调查表的方法进行。

2、调查步骤:

(1)各单位填写《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本情况调查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本情况统计表》和《事业单位人员名册表》。其中事业单位人员名册要用电脑录入后打印一式三份(交主管部门和县人事局各一份),并用U盘挎贝后一并上交县人事局。

(2)各单位填写好调查表、统计表和名册表后,送主管部门汇总后由主管部门送县人事局,没有主管部门的迳送县人事局。

(3)各主管部门对回收的调查表、统计表进行汇总,并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本情况统计表》的汇总表和各下属单位的原始表和电子文档数据一并上交县人事局。

3、上交材料:

(1)、《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本情况调查表》;

(2)、《事业单位人员名册表》(含U盘电子文档);

(3)、《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本情况统计表》。

以上表格各一式一份。

五、时间安排

(一)年1月12日召开全县事业单位调查工作会议,部署调查工作。

(二)年1月12—22日,各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准确填写好相关表册。

(三)年1月24日之前,各单位向县人事局报送材料。

篇12

激励是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能够引导群体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迈进。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加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吸引优秀人才到事业单位工作,促进单位长远发展。

1.我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及激励机制现状

1.1岗位设置管理的意义与内涵

我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主要是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控制,实现事业单位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涉及单位内部所有职工的切身利益,其核心内容是对职工岗位配置进行优化,充分发挥每位职工的价值,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1.2岗位设置管理中激励机制现状

事业单位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激励则是人前进发展的重要动力,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带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推动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岗位设置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是事业单位激励机制构建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岗位设置管理激励制度包括考核激励、晋升激励及奖金激励等。为了顺应时展的需要,事业单位也在不断对岗位设置激励机制进行创新和完善,但由于我国相关工作开始较晚,仍然处于探索期,所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相对来说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无法完全适应当下时展的要求。

2.我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激励机制的不足之处

2.1岗位设置管理中的激励机制过于单一

单位内部涉及的职工各有不同,不论是他们的职业、年龄、生活习惯还是消费观念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即使存在一些共性的需求,但仍存在较多差异。因此传统岗位设置中单一的激励机制与措施无法满足现实要求。比如职位晋升与薪资提升是激励职工努力工作的最通用方式,很多事业单位以升职加薪作为激发职工积极性的一大法宝,但是并非所有职工都对此感兴趣,对于那些刚刚迈入工作岗位的人来说,升职加薪是激励他们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对于职位与薪资相对较高,存在上升“天花板”的人来讲,则此类激励措施无法成为其工作的主要动力。所以,当前单一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励机制已经无法充分调动所有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前进步伐的迈进,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

2.2平均分配工资方式难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S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更好的劳动报酬成了社会的普遍共识。当前在事业单位采取的是工资福利统一化,目的是为了防止收入差距过大,该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维护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持了社会公平,然而平均分配工资不利于事业单位内部奖励机制的实施,这也阻碍了职工积极性的培育,降低了工作效率,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潜力。从某个层面看,工资反映了一个职工的个人能力、专业技能,是职工个人的劳动所得,但是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是由国家规定的,工资的增长也与国家的财政状况相挂钩。将职工的个人贡献工作能力与工资水平剥离,容易在事业单位内部营造一种懒散懈怠的工作氛围,也会打击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优秀人才的流失。比如事业单位内部一些知识能力强专业技能高的工作人员,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根本没有实现自身的价值,或者有些能力较强的人认为自己的劳动所得低于自己的实际付出,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造成单位内部职工间责任的推脱,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

2.3事业单位内部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

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是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管理激励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当下我国许多事业单位仍然沿用传统的考核评价制度,传统的考核评价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时展的需要,不利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激励机制的建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4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为了更好地应对时展的要求,许多事业单位开始重视进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以更好地保证激励机制的正常运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事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没有按照职位需要进行细致划分,导致工作人员分配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无法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降低了激励机制的实施效果。此外,我国事业单位虽然在进行人事录用时会制定任期合同,一般是不低于三年,但是在实际事业单位工作中职务终身制的局面仍然没有彻底打破,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职工过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利于单位的良性发展。

3.如何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3.1根据职工的实际需要,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想,创建多元化激励机制

单一的激励机制无法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每个职工对于奖励的需求是不同的,职工的个人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需要灵活运用激励手段满足职工的实际需要,以更好地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具体而言,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职工的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激励内容,如对于刚进单位的年轻人,他们最想得到的是升职加薪的机会,对于年长者他们则更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精神荣誉,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分层分类奖励与激励。

3.2优化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最大程度体现职工价值

划定一定量的基本工资,根据不同岗位、职工的个人价值进行二次分配,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将职工实际贡献、个人价值与其实际劳动所得直接挂钩,为单位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如在单位内部设置创新奖,根据职工在工作中创新举措与创造的价值进行奖励,不但能激发当事职工的工作热情,还能激励其他人的创造性,挖掘他们的潜力,促进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3.3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管理办法,保障激励机制正常运行

考核管理是事业单位奖励机制实施的基础,一是在事业单位的考核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对职工个人进行考核评价,如定期考核、抽查考核、自我评价、员工互评、I导评价等,根据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奖励与惩处。二是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真正落于实处,对单位内部岗位进行细分,根据单位内部实际发展情况,全面统筹考虑,认真对岗位进行分析规划,在进行人员招聘前要做好科学合理的招聘规划,在进行人员招聘时根据职位要求开展相关招聘工作,严格审核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工作能力,确保应聘的工作人员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匹配。三是实行竞争上岗打破事业单位终身制的局面,建立科学合理的竞争上岗机制,让被考核者参加相关考试与测评,单位根据其成绩进行择优上岗,这样不仅能为单位选用高素质优秀人才,还能确保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热情,为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动力。四是对各岗位职工的工作内容进行严格细分,让单位内部工作人员清楚自身的职责,各司其职,权责明确,以最大限度地体现职工的价值。

4.结束语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激励机制构建与完善,对于事业单位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事业单位需要根据现实发展的需要,不断对其内部的激励机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将激励机制充分运用于事业单位人员管理过程中,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保持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工作人员的个人价值,促进事业单位综合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田玉慧.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17.

[2] 雷玲玲.聘用制度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以岗位设置管理为基础的激励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3] 宁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0.

篇13

岗位设置管理是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具有明确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的岗位,划分通用的岗位等级,设定结构比例和任职条件,进行总量控制,促进规范管理。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推行聘用制度的需要,是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的需要,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需要。同时,收入分配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将岗位作为确定工资的主要因素,这就迫切需要完成岗位设置,为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依据和基础。国家人社部提出,要在年完成全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省政府通过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要求所有省、市、县级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在年底前必须完成岗位设置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克服畏难情绪,消除顾虑,把思想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要求上来,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力推进此项工作。

二、采取得力措施推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