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创新政治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鼓励学生质疑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对学生所提出的可笑的、幼稚的、甚至错误的、荒唐的问题,应积极的加以肯定的鼓励。
1.3刺激学生需要
学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身的创造需求得以满足。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活动课问题、新情境的创设,来促进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形成,从而满足学生参与的成就感和创造感。
2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
2.1通过情景课题的创设,强化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近些年来,情景教学已经逐渐应用到素质教育当中,其主要思维便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政治教师应下意识地通过名人故事、笑话、寓言等来创造积极引人的气氛,生动活动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对于政治的学习兴趣。
2.2现代设备,辅助教学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众多先进的教学设备与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借助现代设备,发挥其对于政治教学的辅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政治课本内容多为文字,缺少图表,因此,很多教师不注重多媒体设备与技术的应用,而是一味的讲授知识。将现代设备运用到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2.3运用三步教学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
所谓三步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三步进行的教学法,即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及概况分析。运用三步教学法,来实现初中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就需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着手点。第一,提出问题,政治教师应首先对教学内容加以熟悉,以此为基础来提出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预见相关的提升,学生以提示为依据,通过自主资料的查阅,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展开讨论,活跃思维和开拓思路的养成是通过师生与生生间的相互讨论来实现的。
3初中政治创新教学开展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由上述可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非一件易事,涉及的方面很多,同时在实际的应用中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加强对某些方面的注意,有利于提升创新意识培养的水平。笔者在此对初中政治创新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政治教师有一定的帮助。
3.1应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在政治教学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就笔者来看,首先应该注意的一点问题就是其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在新的教育制度下,事实上,教师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自身的教学角色,不再是以往一味的孜孜不倦的讲述,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打破以往的传统,从以往的主导作用变为现在的指引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重点考虑学生的自身各个方面的特点,进而向着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方向发展,以此来更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2评价应公允客观
在教学中,除了要注意针对性和计划性外,还应该注意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公平性。教师应该充分的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学习努力、成绩好的同学要不断的给予鼓励,同时也要提出不足和改进的地方;而对于那些学习不努力的同学,在评价时更应该有所注意,在适当的批评下,还应该给予鼓励,以此来提高这些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进行努力。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的研究涉及的方面很多,而以上仅仅只是笔者对于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的几个方面的研究,并且由于笔者在该方面言研究的能力有限,所以,就以上研究来说,还比较浅显,因而仅仅凭借这些研究来促进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水平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于政治教学中该课题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来加强研究和探索。
篇2
学习兴趣就是学生试图掌握某项技能或者知识,培养兴趣,参加这项活动,并且具有极强的积极求知的欲望。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那么他的能力能够发挥到80%以上,然而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却仅仅发挥20%,学习也是一样。假如学生对某一个学科或知识点不感兴趣,不但会遏制学生自主求知的能动性和活跃度,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首先,善于旁征博引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方法,借用能够让学生身历其境的实例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思想政治方面的课程比较生涩、趣味性不足,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思维情景往往不能取得内在统一,学生经常会发觉这样的课程比较枯燥乏味,创新就更谈不上了。比如,高中政治教师在讲解教材中的哲学知识时,就可以通过通俗的方式讲解书本知识,把一些精彩的寓言故事,口口相传的哲学道理,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情意绵绵的民谣,优美动人的音乐,妙趣横生的谜语,发人深省的漫画,还有国内外比较重要的大事和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问题等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保持长久活跃的状态,增强求知欲和大跨步的创造能力,为学生创新进步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其次,设置疑问要求学生回答,鼓舞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回答问题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是够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法,擅长在每个关键时刻给学生设置问题是老师的一把宝剑,创造学习障碍和难点,从而在学生心中引起波澜,让他们思维的火花在头脑中迸发,鼓舞学生追寻真理,在自主发挥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养成创新和思维的习惯。上教育思想课时,教师可以融合教学内容选一个合适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这些好的学习习惯都对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只要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备课,不拘于格式,大胆创新和开拓,最终使学生在课堂上迸发最璀璨的火花。
三、教导学生注重自身素质的发展
篇3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方法
①要树立大的宏观思想,正确的认识资源配置。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很多从前不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资源配置,其重要性正在一步步的显现出来。应当树立长远的战略意识和战略眼光。提前认识到列入人才、技术、网络宣传等等方面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这些因素的发展空间。构筑较为深远的教育战略意图,把握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更需要高瞻远瞩,紧跟党的教育战略动向。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诸多方面紧密的结合起来。
②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校园政治文化建设相结合,使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应当在校园各项文化建设当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只有把握正确的校园政治文化建设方向其他方面的文化建设工作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路线和方向。高校政治文化体系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其中应该加强以人为本理念式教育,着重发挥和体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③为了给高校学生创造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党委应该要发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主导作用,不仅要有全局的规划和管理,更应该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④资源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最快捷的途径,由于高校自身条件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太过于分散,合理的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保证一定区域内的教育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的整合并实现资源共享。
篇4
思想政治工作能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以适应国际背景和国内发展的新形势。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快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这既是时展给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也是全体思想政治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一、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各种利益矛盾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道德标准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另一方面,当前一些不稳定的社会现象亟待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的社会格局中,经济和社会领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诸如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拆迁事件、集体罢工事件等一些不稳定的社会现象频发。导致这些恶性群体性事件爆发的深层次矛盾其实都是自发的、零散的、轻微的利益矛盾,并没有超出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通过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完全可以化解、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然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滞后的,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群众的不满情绪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消除,最终使摩擦上升为矛盾冲突。
这些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以下很多问题:一是认识上不去,缺乏“动力”。二是形式单一,缺乏“活力”。三是缺乏系统规范的教育内容,理论陈旧,缺乏说服力。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相对滞后。五是联系实际不够,脱离群众,缺乏吸引力。可见,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作用,这对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既是一个发展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篇5
2011年4月,成都市武侯区机投派出所为了摘掉辖区车辆被盗居武侯区之首的帽子,减少盗车案发生,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防止行政治理创新乱作为。
每晚组织几十人将辖区内百余辆汽车的轮胎逐一放气,白天再安排人专门负责免费加气。放气行动取得明显效果,盗车案没再发生。以放气来防盗,可谓方法新颖、动机纯正、效果良好,但对于这种创新,我们有一种怪异感,总觉得其缺乏一种内在正当性的支撑。由此引发出的问题是:于目的和效果之外,行政治理的创新还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维度?
毫无疑问,当前我国的社会状态,正在从高度的同质性迈向低度的异质性,社会事务越来越繁杂,利益追求愈加多元,与此相对应,行政机关面临的任务日益繁重。因此,如何发挥行政治理的功效,实现社会的良善有序,成为行政机关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行政治理创新势在必行。
法律是现代社会系统的子系统,一切社会生活都直接或间接地由法生成,法律构成了无所不在的基本社会事实。行政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应以社会问题的法律解决水平为标准来衡量,动机的纯正、效果的良好,均不足以表征行政治理创新的正当性。因此,在法治行政的要求之下,行政治理创新应当具有法律的维度,接受法治的检验。
法治社会,政府服从法律、行政受法的支配是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行政治理创新同样应当秉承法律维度。行政治理的权力来自法律的授予,其内容受到法律的控制,行政机关只有在法律授权范围内采取的治理措施才具有合法性。
篇6
思想政治工作者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快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这既是时展给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也是全体思想政治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各种利益矛盾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道德标准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另一方面,当前一些不稳定的社会现象亟待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的社会格局中,经济和社会领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诸如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拆迁事件、集体罢工事件等一些不稳定的社会现象频发。导致这些恶性群体性事件爆发的深层次矛盾其实都是自发的、零散的、轻微的利益矛盾,并没有超出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通过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完全可以化解、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然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滞后的,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群众的不满情绪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消除,最终使摩擦上升为矛盾冲突。
这些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以下很多问题:一是认识上不去,缺乏“动力”。二是形式单一,缺乏“活力”。三是缺乏系统规范的教育内容,理论陈旧,缺乏说服力。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相对滞后。五是联系实际不够,脱离群众,缺乏吸引力。可见,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作用,这对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既是一个发展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篇7
政治课知识点集中、理论性强。优秀的教师总会采用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例子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听、乐于听,努力使自己的课轻松起来,争取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新体会、新感悟、新收获。例如,在讲外交政策时,我让学生课下搜集一些近来的新闻动态,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这样,学生对之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讨论课上,都展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或制成表格,或编成好记的顺口溜……学生的展示形式不一,各有特色。这些形式简单明了,赢得了学生的好评,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善于设疑,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聪明的教师总是把疑问抛给学生,为学生设置良性、有意义、有价值的障碍,引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探讨,去总结,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例如,讲文化发展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有哪些特色文化?有没有必要发展特色文化?要不要搞文化的创新?学生在激烈的思考、讨论之后,谈出了自己的观点;“国际竞争就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国需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而经济发展又和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相互交融。因此,必须发展我国文化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发展科学技术,迎接激烈的国际竞争挑战。”面对学生的口若学悬河和独特的思维视角,我很庆幸自己的“懒惰”。因为恰恰是这种“懒惰”,学生思维的敏捷度、总结水平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练。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也就乐于学习政治了。
(三)让学生做活动的主角,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政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例如,学校在征集校标时,我便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讲解其意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和实践能力。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小型辩论赛、演讲比赛,多开展一些时评活动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让学生深深地感觉到政治就在我们身边。总的说来,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策划,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燃起学生创新的火花。
二、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
创新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材,没有教材为依托,创新教育则会成为一句空谈。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备课,努力挖掘教材深意和隐含意,找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例如,一段文字的解读、一个重要的提示、对一个图表的分析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与哲学,看似抽象、距生活甚远,其实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讲抽象的“辩证法”时,我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辩证现象,从而使他们了解政治中的辩证,然后让学生认真思考,热烈讨论,最后总结出:生活中的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的,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发展的,新事物势必要代替旧事物等。趁机,我又问道:“旧事物要被替代,那新事物又怎么出现呢?”学生齐声回答:“创新。”当学生说到创新这个词时,我便及时出示了一张北京、上海、深圳最近三年的发展综合比较表,然后让学生根据从表中所发现的内容,制出自己家庭近三年的综合变化表。学生跃跃欲试,咨询家长,认真和家长沟通交流后,他们设计的变化表有些直观清晰、一目了然,有些图文并茂,充满了人情味。这样,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了活学活用,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篇8
由于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能大幅对保险业减税。事实上,靠减免税提高保险业的偿付能力是不可行的,比如寿险和长期健康险是免税的,而寿险业的偿付能力不足是有目共睹的,这种偿付能力的不足是保险业经营中的问题,也是保险业金融功能能不能有效发挥的金融制度安排产生的问题。为了使保险业的税收稳步增长,保险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税源的培育至关重要,为此必须进行保险业的税收结构调整,发挥保险业的税收杠杆作用。
1.调整所得税和营业税税基
在所得税税基方面,对各种准备金应制定合理的提取标准并严格执行,尤其是对保险保障基金、巨灾风险和长尾巴业务、财务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及今后会发展的再保险证券化业务准备金的提取,这样既有利于不同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又可防止杀鸡取卵,增加保险业的税收负担;对于营业税税基,至少应扣除已决赔款部分中的自留部分。
2.分险种征收营业税,并实行部分险种的全免
建议按各险种从长远角度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大小和对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与国计民生的关系程度、是政策性保险还是半政策性保险(含国内实力难以办到的险种和部分再保险业务)、是否为强制性保险为界分险种确定不同的营业税率。同时在目前部分险种的营业税免税的基础上扩大免税范围,如地震险、洪水险、信用保证保险和强制性保险。
3.设置特别附加税,防止利润转移
加拿大对分出到国外的保费,一律征收特别资源税,这样既可防止保险公司尤其是外资公司的利润向国外转移而偷逃税,又可鼓励保险公司在保持财务稳定的基础上尽量分入业务和提高自留水平,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事实上,征收的特别附加税最后是会转移到国外再保接受人的,并没有加重国内保险业的负担,同时由于中国保险业有庞大的市场资源,并不用担心这样做吸引不到外资。
4.在功能性税收政策的大前提下谨慎地实施差别化的税收政策,促进民族保险业的发展
对保险业落后的西部地区保险机构实行优惠税收政策,但时间不能过长,其极限期限是西部市场的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完善之时,同时这种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应对各保险公司一视同仁。对拟破产或财务困难的公司的收购应可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鼓励利润再投资到保险业以增强偿付能力和积累实力,对不分红的所得部分,可实行税收延缓计划或先征后返的政策。
5.调整对保户的税收政策、拉动保险需求
篇9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经调查学生喜爱学科的排名首先是语文、数学、英语其次则是音乐体育等最后才是思想政治学科,喜欢这一学科的少之又少,而在政治课程的授课内容中大多以理论知识为主,需要学生在学习理解时还要不断地的记忆和积累,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再加上教师单一的授课方式,缺乏创新,没有创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对学习政治产生抵制。
(三)忽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由于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也千变万化,而学生又处在如今物质文明发达的时代,就更希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学生虽然学习的是理论知识,但却希望通过这些理论知识去解决一些经济或是其他方面实际问题,可事实却相反。由于大多数初中政治教育内容都是纯理论的,缺乏实践教学,所以想要提高创新能力单靠理论知识是不行的,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
(四)不注重培养师生间的良好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有时过分的强调教师的教学地位,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可是这种敬畏感也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很多学生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也影响了学生提高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更有时候学生由于敬畏感而不敢提问也造成获取知识的过程出现阻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改革教育方式
教师教育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多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学生在发挥思考和创新的过程就是培养他们能力的关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置巧妙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互动中来,而在提问时,教师也应该结合实际。让不同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能够让学生锻炼自主思考的能力,独立去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有可能去独立认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也会推动学生产生追求和探索问题想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变换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传授完理论知识后,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可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举个例子:可以让学生对“课后应该让学生着重理论的背诵,还是应该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讨论学习”这样的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的想法都有不同,而且也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分组以辩论的形式,使双方以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立场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果,并进行分别总结,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教师也可以在过程中了解了学生内心的想法,有助于今后教课方式的调整。
(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由于政治教学多为理论性内容,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然要多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实践到生活中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仅可以积累实际经验,还能提高学生组织协调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方式是教师必须注重的。
(四)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点要求教师把教学的过程看成是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把单单传授知识作为自己主要目的转变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目标,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引导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平等民主的沟通环境,能使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师生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轻松地气氛,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的习惯,以此来应对学生在知识和阅历上的不足,而这种习惯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也有重大的作用。
篇10
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要实现“有效配置”,“整合”是首要基础。2005年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在实施原则中“整合”与“共享”被明确为平台建设的主线。在科技部的指导下,各地区不同程度先后启动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并已取得良好成效。然而,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建设启动时间不长,总体尚处于探索阶段,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推进必然会面临资源整合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是整合难、共享难。这个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创新、高校和科研机构成果的转化,而且直接造成了创新资源的闲置、重复购置和浪费,进而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何充分有效整合已有创新资源、形成高效的创新资源体系、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力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国内外学者对创新资源的配置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由于科技资源是创新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者们对创新资源配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科技资源的研究。国外关于创新资源配置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开的,他们对宏观层面的科技资源配置研究主要是基于国家视角来进行的,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关于宏观科技资源配置的比较研究和关于在科技资源配置中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的研究,并且认为,国家进行科技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科技政策和科技计划来实施的;他们对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企业的研发资源配置来展开的,而在区域层面上的相关研究则比较少见。国内对创新资源整合的研究尽管涉及到了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和企业层面,但主要以国家层面的研究为主,对区域层面的研究散见于有关文献中。其主要代表性的理论是:谭清美认为,为了有效配置创新资源,必须建立区域创新资源共享网络系统…;吴建南等将科技资源整合模式划分为大学资源开放模式、孵化器整合资源模式、行业资源集聚模式以及政府下设中介机构整合资源模式;乔冬梅和杨舰等提出了利用区域科技计划整合中央与地方科技资源的具体措施;张文霞和李正风等(2007)探讨了利用地方科技投入指南来整合科技资源的制度性途径;刘丹鹤和杨舰认为科技资源的整合模式有官产学研联盟模式、技四种。本文从资源整合的三大驱动力量——市场、政府和社会的角度详细论证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实现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和建议。
2区域创新资源及其整合的内涵
区域创新资源是指区域内人们为进行创新活动所需要和可利用的各种资源,是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带动区域经济超越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创新经济要素、制度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区域创新资源从其内容上可分为创新人力资源、创新物力资源、创新财力资源、创新信息资源以及创新制度资源等。从其内容特点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角度将区域创新资源分为基础性核心创新资源和整体功能性创新资源两大类。基础性核心创新资源包括创新人力资源、创新财力资源和创新信息资源,他们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处于核心地位;整体功能性创新资源主要是创新制度资源等,他们对基础性核心创新资源要素进行调整与配置。
本文主要研究基础性核心创新资源的整合问题。区域创新资源整合是指在充分发挥市场这种无形力量配置资源作用的同时,通过人们对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进行有意识的理性设计和培育,促进区域内不同创新资源的高效结合、激发这些资源形成系统的创新力量从而提高创新绩效的各种活动。创新资源整合是创新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创新资源配置的高级形态。整合并不等同于兼并,也不同于物理上的合并,而是互通有无,相互补充与完善,实现双赢或多赢的一种联合。创新资源整合一方面应使已有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应使各类资源相互补充,通过系统集成产生更大的效力,使各类资源拥有方实现高效合作与资源共享。
3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系统
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系统的结构由区域创新资源整合主体、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客体和区域创新资源整合驱动力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调控管理主体、研发执行主体和创新服务主体构成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主体。调控管理主体是各级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它对创新资源的整合进行系统的计划、调控和管理;研发执行主体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它们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处于创新资源整合的运行层次上,在创新资源整合系统中分配着创新资源要素,从事着研究开发和应用创新成果的活动;而各种创新服务中介机构作为调控管理主体和研发执行主体的桥梁和纽带构成了创新服务主体,对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客体主要包括创新人力资源、创新财力资源、创新物力资源和创新信息资源四大部分,是区域创新资源整合主体作用的对象。创新人力资源要素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中最具能动性、创造性,因此处于中心地位;创新财力资源要素是从事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资源要素,为创新活动提供财力支持;创新物力资源要素是从事创新活动的硬件基础,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科研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实验室、中试基地以及工程研究中心等物质资源的支持;创新信息资源对于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以知识形态的方式为创新人力资源提供各种科技文献、期刊、专利、光盘数据库等信息资源。
市场、政府、社会等构成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系统的三大驱动力量。市场在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整合的自组织机制,但由于创新活动具有外部性的特征会导致市场失灵,从而这种自组织机制须在有效的制度和文化引导、规范下才能不断发展完善;政府政策是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的,对创新活动的有序进行起到了规范、引导作用,有效的政策供给决定了创新活动的发展方向,并对创新人力资源要素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加以规范和引导、对创新活动的环境加以塑造,从而有利于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社会文化作为一种自发的社会秩序和各种非政府组织一道共同对行为主体和行为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性的作用。
在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系统中,创新资源整合主体在市场、政府和社会三种驱动力的协同作用下,促成了创新资源整合机制的形成,实现了整合主体对整合客体即各类区域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提高区域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提升了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4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机制设计
从经济学研究的稀缺资源配置理论出发,新古典学派强调市场对资源的完善配置;凯恩斯学派强调国家的干预能有效弥补市场失灵;马克思指出:“权力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从而可见市场、政府和社会构成了资源的三大驱动力量。区域创新资源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同其他的资源一样同样存在着这三种驱动力量,这三种驱动力量的协同作用促成了创新资源整合机制的形成,使得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进程顺利推进。
4.1市场机制
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市场机制是指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多种机制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协同运作,根据多元化利益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而进行的自愿交易和竞争。这个运作过程总是以新的结构的边际利润的提高实现对每一利益主体的激励,从而实现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市场化运作u。同时,由于创新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从而使政府与社会对其整合过程中的介入与干预成为了必然。关于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市场机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
(1)区域创新人力资源的市场整合机制
区域创新人力资源的市场整合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价格机制,主要指人力资源的工资机制,这是创新人力资源整合的核心机制;二是竞争机制,主要指双向选择机制和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机制。这种市场整合机制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有利于形成创新人力资源整合的良性循环机制,有利于激励人们不断进行学习、促使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充分发挥创新人力资源要素的潜力。不过为了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的整合,政府政策的投入和有利的文化环境的培育就成为了一种必要的选择。
(2)区域创新财力资源的市场整合机制
区域创新财力资源的市场整合机制主要指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即风险投资机制。创新财力资源要素市场为创新资源整合提供了广泛的资金供给平台,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单一主体投资的高风险性,另一方面有利于资金利用的最优化。但是风险投资市场的存在并发挥作用,有赖于市场自身配置机制的完善与有效的制度供给和文化环境的培育。
(3)区域创新物力资源的市场整合机制
在区域创新物力资源要素市场上,市场为创新物力资源提供了交易的场所和环境。在市场供求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创新物力资源要素的市场配置,有效地减少了创新物力资源要素的重复购置等浪费现象,有利于创新活动经费的节约,提高了创新物力资源要素的资源使用率、流动性与共享性。不过这种机制作用发挥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组织基础与有效的制度供给。
(4)区域创新信息资源的市场整合机制
区域创新信息资源的市场整合机制主要表现在价格机制与供求机制的相互作用上。在创新信息资源要素市场上,通过这两种机制的相互作用可对供需双方行为进行调节:对于市场前景比较好的成果,市场的需求就比较旺盛,产品价格就比较高,从而导致满足相应需求的供给行为发生。但是,由于创新信息资源要素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从而使制度与文化的规范与引导成为提高创新资源整合效率的必需方式。
4.2政府机制
由于创新活动自身具有正的外部性、非排他性、信息不对称等特征,从而导致了在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过程中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为有效地整合各种创新资源,解决公共资源建设和市场无效的问题,保证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有序进行,政府必须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致力于创新资源整合的秩序和制度环境的建设。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政府调节机制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有效的保证机制
区域创新资源整合有效的制度供给有利于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政府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建立市场秩序和规则,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以保护知识产权,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应通过特殊政策分散和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的成功率,设定有效的保证机制,使各种创新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合作,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率。
(2)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了使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系统有条不紊地、有规则和有秩序地健康运行,应构建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而激励与约束机制构建的基础是产权的市场化,明晰的产权使各个利益主体能够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判断、处理事物,合理地决定其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比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创新资源拥有者参与整合的积极性,形成长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同时,政府对各参与方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如:税收优惠、利率优惠、奖励与补贴等,这也是促进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进程的必不可少的激励手段。
(3)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
利益是推动资源拥有各方合作与共享的根本原因,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过程中各个主体合作与共享的核心问题就是利益分配问题。合作各方要求平等参与,按照收入多少分享利益承担风险,通过“合作”与“协同”来共享整体利益,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是存在一定冲突的。这就需要政府建立相应的利益协调与补偿机制来平衡整合过程中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否则,利益受损方就会退出合作共享关系。因此,对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有效运作,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利益协调补偿机制,即合作各方在平等、互利、协作的前提下,实现各种创新资源的高效流动与共享。(4)良好的公共服务机制
在推进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进程中,政府的主要作用应体现在对创新环境与创新机制公共服务的培育上,构建良好的公共服务机制对于创新资源整合的进行是至关重要的。具体说来,政府应完善各类物质基础设施,进行创新资源整合的平台建设(主要是物质资源共享平台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对具有公共性质的研究(如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进行投资,对重要的关键性的科技攻关项目进行投资,构建科学有效的创新评价体系,提供必要的调控管理服务等措施培育和优化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
4.3社会机制
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社会机制是指社会文化以及各种非政府组织对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进程的推进作用。在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系统中,文化作为一种自发的社会秩序对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起着一种引导性的作用和规范性的作用。称其有着引导性的作用是指社会文化可对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行为沿着已经形成的文化配置机制进行;称其有着规范性的作用是指社会文化是一种自发形成的社会秩序,可以像社会规则那样对行为主体的行为有一种自我强制性的规约。
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进程中社会文化的引导性作用主要体现为对创新人力资源的引导上。一个具有高度社会互动的良性文化价值体系的存在为创新资源的整合提供了确定的动力,有利于减少在整合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激发合作各方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合效率。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进程中社会文化的规范性作用主要体现为对行为主体的制约上。我们知道,市场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其运作是建立在刚性契约之上的,由于契约的签订总是不完全的,因而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习俗、伦理道德和思想观念等社会文化方面的制约。而我国创新资源整合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社会文化在创新资源整合进程中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
各种非政府组织在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进程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可以为创新资源的整合提供资金、技术等的支持,它们往往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协调行为最终导致各种创新资源流动和共享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要引导非政府组织在整合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给予社会组织在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自主活动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自由,不应当干预其正当的具体事物,避免限制其积极性;二是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可通过经费支持、舆论宣传、表彰鼓励、政策优惠等途径引导社会组织发挥其积极的推动作用。
区域创新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可能由单一的机制得以实现,必然要求各种机制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实际操作中可采取政府宏观政策引导和规范下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进行区域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
5简单的结论及建议
(1)完善制度保障系统
政策调控、法规保障和技术支持,是实现创新资源整合共享的基本保证与前提。要加强创新资源利用与共享的法律法规建设,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和管理规范的原则,健全平台建设与运行的绩效考核机制、共享监管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形成科学的组织管理模式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对不同来源的资源实行不同的运行机制,对政府资助产出的国有科学数据采取“完全与开放”数据共享政策和公益性共享机制,科学研究人员以及社会各个阶层人员均可以以不高于工本费的费用,以最方便的方式、无歧视地得到数据,政府为促进他们使用数据提供技术培洲资助;而对私有科学数据采取自由竞争政策和市场化共亨机制,同时,国家通过税收进行调节和控制。
(2)建立健全创新资源共享平台
创新资源的整合共享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组织基础之上,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是在创新资源整合系统中,利用现代信息术手段,运用共建、共享的模式建立起来的,从事创新资源的加工、重新组合、编码、和提供查询以及相关服务的开放式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平台共享网络体系和平台管理服务体系两个部分。共享网络体系是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对外查询的开放式界面,负责提供可共享的创新资源的相关信息如共享资源的主要内容、数量、用途、使用费和获取途径等,使各资源需求主体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并使用共享资源。管理服务体系主要负责对平台进行管理维护、资源更新,以不断提升共享平台创新资源的总量与质量,从而使平台更好地为创新资源的整合服务。政府还可利用数据作为导向和驱动,把全社会各个阶层都带进平台中来,让每一位公民在数据流动过程中和数据应用过程中把他们的才华和内在价值充分挖掘出来,从而最大化地实现各种创新资源的利用率。
(3)着重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资源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推动者,也是其他各种创新资源要素的使用者,对于充分发挥创新资源的内在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创新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力。可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人才的整合:一是针对特殊重要的科研任务,组织来自不同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形成一新的合作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完成任务;二是通过建立高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促使科技人才人一个机构流向另一个机构或科研项目组织,从而促使知识和技术的流动、扩散和应用。
(4)构建协调稳定的资金投入体系
创新资源整合的过程是各部门协调合作的过程,共享资源的配置建设不仅需要统筹规划,而且需要有协调一致的财政投入机制作为保障。应在政府预算中建立长期、稳定和足额的专项资金用于创新资源整合的基础性关键环节上。另外,创新资源整合的投入应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引导社会投资,多渠道、全方位地增加资金投入,力争在政府引导下努力建立以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风险投资机制,这有利于发挥创新财力资源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对区域创新资源整合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保证整合的顺畅推进。
(5)塑造良好的资源共享文化氛围
创新资源的整合要把塑造共享文化氛围,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作为重要的社会基础。文化是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能在创新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产生相当大的能动作用,尤其是会对系统的组织方式和创新主体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多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的科技资源本质上属于国家所有,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人员仅作为资源的管理者而存在。但长期以来,他们却容易把国家所有视为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甚至资源管理者个人所有,导致许多研究所、研究室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机构与机构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缺乏大跨度、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创新资源共享意识较差。这就迫切要求当前应塑造一种资源共享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合作各方都能认识到创新资源共享的重要性,自觉地成为资源共享主体,使其共享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激发。
(6)培育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篇11
2、过于强调管理速度
现如今,有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过于强调管理速度,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其管理质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变得片面化和简单化。有些管理者只注重管理的形式,却忽视了其管理的实质,显得过于急功近利,并且在管理之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导致很多管理工作都并没有真正落实好。例如,有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为了尽快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将指令简单地传达下去之后就要求对方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对方的实际情况,这样的管理方式是非常不科学的,既不能够有效促进被管理者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又不利于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物质生活需求的越来越高,不良思想的传播也越来越多,这无疑给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应当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短期内是无法达到明显成效的,因此管理者不应当过于强调速度、急功近利,而应当要从长计议,在确保管理质量的前提下追求管理速度。
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发展途径
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指导性思想,它关系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设及发展,可以说,没有一个科学的管理理念,就不可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必须要改变陈旧的管理理念,而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来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新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够保障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具体来说,新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应当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而服务的,是为人民群众而服务,其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尊重被管理者、考虑被管理者的实际情况,而不应专断独行。
2、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
现如今,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都要开展管理工作,例如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确定其教学目标、预测其发展前景以及进行教育决策等,然而虽然开展了管理工作,但却比较缺乏监督评价。监督评价关系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个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而言意义重大,因为只有建立完善了相关监督评价机制,才能够对管理者的工作进行有力的监督。因此,高校必须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监督评价机制,对管理者的各项管理工作和管理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和考核,从而保证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3、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大多都是灌输式的管理模式,而若想创新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就必须要改进其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必须要摒弃以管理者为主导的灌输式管理模式,而确立以被管理者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意见,积极挖掘被管理者的潜能,使被管理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二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影响及渗透。
篇12
随着入世后对入世协议的逐步落实,我国保险市场将进一步开放,保险规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1.外国保险公司大量涌入,再保险市场在开放中面临着最大挑战。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先进保险技术和丰富管理经验的外国保险公司与不成熟的中资保险公司同台竞争,这无疑会给中资保险公司带来竞争压力,并压缩中资保险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保险市场份额将被重新分割。特别是再保险市场,根据前对外经济与贸易合作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服务具体承诺减让表》来看,我国的再保险市场将面临百分之百的开放,直面国外保险公司的竞争。
2.保险费率趋向市场化,使保险定价越来越细,不良风险获得保险保障的困难越来越大。在一个自由竞争的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所采用的费率结构必须与投保人的风险水平相适应,至少应该接近于其他保险公司所采用的费率结构,这就要求保险公司根据不同的风险分级变量自由定价,否则会失去竞争机会。开放保险市场所带来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不同风险之间价格差异的扩大,保险公司将通过越来越多的风险分级变量把投保人根据其风险水平分成许多不同的费率组别,自由定价的政策将迫使保险公司充分利用有关保单持有人相关统计信息来确定保单价格,从而使保险市场价格趋于敏感性和多样化。
3.经营费用和人佣金将大幅下降。在所有实施垄断经营、价格控制、卡特尔或缺乏真正竞争的国家,保险公司由于缺乏竞争压力,其经营效率普遍较低,如经营管理费用过高,支付给人的佣金远远超出必要的水平,而这些经营费用水平在完全市场化的竞争中是不可能维持的。随着我国加入WTO,保险市场不断开放,国内保险公司为了参与竞争,抢占市场,必定采取低费率政策,从而导致承保利润下降,无力支付高额的费用和佣金。因此,削减经营费用、降低人佣金将成为保险公司重要的竞争手段。这必将对目前我国保险经营方式和保险市场利益格局产生巨大的冲击。
4.保险监管机构压力增大,监管体系将与国际惯例接轨。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使我国保险市场上竞争主体不断增加,成份愈加复杂,这将给我国的保险监管带来新的挑战。根据WTO确立的国民待遇原则,在对保险市场竞争的规制上,内资与外资保险机构在市场准入和退出、业务范围、经营规则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应一视同仁,这就要求保险监管应尽快通过体制和模式的创新以与国际惯例接轨。
二、现行保险市场竞争规制与WTO法律制度之间的差距
我国保险竞争规制模式在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定等方面,虽然正在努力与WTO法律制度但仍有不符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过于强调保险市场的安全和秩序,疏忽其他同样重要的价值目标——自主、效益、公平竞争。尽管WTO法律制度在金融服务问题上给自由化以相对的保留,但是自由化始终是金融服务协议的基本目标。然而,我国现有的保险竞争规制模式在价值目标上,强调国家的管制利益,疏忽了市场主体自益的维护;强调行政性的强制监管,相对忽视保险业的自律和保险公司的内控。
其二,将内资保险与外资保险、外国保险区别对待。为强化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业监管,我国制订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等专门性规章。这些法规和规章表明,我国在针对保险市场主体的立法上试图做到内外有别。其实,《保险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也体现了内外资保险公司差别待遇。如《保险法》第7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办理境内保险的,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保险公司投保。”《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规定:“合资企业和各项保险应向中国的保险公司投保。”
其三,在保险法制的公开与创制方面,透明度尚有很大差距。透明度原则是世贸组织的重要原则。这不仅是一项程序性原则,也是一项实体性原则,它体现在世贸组织上主要协定、协议中。《服务贸易总协定》第6、第7条对成员方国内法规创制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即对于成员方已经承诺开放的服务部门,其国内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遵循合理、客观和公正、统一的原则。统一性要求在成员领土范围内管理贸易的有关法规不应有差别待遇,即中央政府统一颁布有关政策法规,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上述事项的法规不应与中央政府有任何抵触。但是,中央政府授权的特别行政区地方政府除外。公正性和合理性要求成员对法规的实施实现非歧视原则。
透明度原则要求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修改、废止必须及时地公开和通报,并应将有关法令、规章或行政指令等迅速地报告给服务贸易理事会,还应建立相应的机构和机制来确保这种公开和通报的全面与及时。我国现有保险法制的公开,虽有了一定的机制,但是仍然缺乏严格的执行和监督规程。特别是监管当局针对具体问题所做出的、实际具有法律效力的应对性答复和解释,往往缺乏严格的程序规范,其透明度难以保证。根据WTO法律制度的要求,任何成员方认为其他成员方所制定的政策、措施和法规将影响协议的实施的,有权向服务贸易理事会报告。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不迅速改变保险立法的缺乏透明度和统一性的状况,我国将可能面临众多来自WTO成员方保险公司的,从而在国际保险合作和竞争中陷入被动局面。
事实上,我国的保险竞争规制制度也缺乏透明度。政府对保险业进行规制的内容、措施、手段和程序缺乏透明度。诚然,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要确保透明度原则在保险市场竞争规制的实践中得到实现,还有一定困难。原因主要在于:首先,我国的信息公开制度虽然开始建立并受到普遍关注,但由于认识的偏差、物质基础的缺乏及体制的障碍,我国的信息公开,无论从内容、范围还是从形式和程度上都还远不能满足WTO的需求,甚至被认为是贸易上缺乏透明度的国家。其次,部门立法制约了国家法律体系的科学和统一。我国的保险法制的草拟和创制者大多是由政府职能部门——中国保监会来充任。由于政府职能部门存在着明显的行政目标、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草拟创制必然会渗透其主体利益色彩。这势必会影响保险法制的合理、公正和统一,从而在实质上违背透明度原则。
三、完善我国保险市场竞争规制的对策
1.确立保险竞争规制的市场化理念
所谓市场化理念,就是对以市场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的一种信仰、期待和追求。市场化理念应该是保险市场竞争规制基本价值体现。因为:①市场化理念是竞争规制的重要理论基础。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市场竞争规制强调的是通过法律手段来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从经济角度分析,它主要通过对该行为的鼓励、限制或惩罚给竞争者以压力,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虽然这种压力的形成也依赖于直接的行政约束,但更多的或主要的通过市场的力量问接作用于市场主体,在这里,市场仍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这也是市场规制与市场管制的实质区别所在。②市场化理念是WTO法律制度的灵魂。WTO所架构的是一种以市场为价值取向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应当是完整的、开放的,市场机制是完善的,市场监管是有效的,市场运行是规范的,这就要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必须有限度。这是WTO法律制度的一个基本前提。实际上,自80年代以来,包括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内的非市场经济国采取了市场经济制度或进行了以市场经济为走向的改革。各国经济的市场化使作为“经济联合国”的WTO的产生和发挥作用有了一个更加广泛的基本制度基础。
要在我国保险竞争规制中贯彻市场化理念,必须对我国现行保险市场规制模式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包括:规制主体要从政府他律一元规制主体到除政府以外的包括保险行业协会、保险中介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他律性和自律性相结合的多元规制主体的转变;规制手段要完成从政府行政审批、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单一行政规制手段到对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进行合法性、合规性审查的法律规制手段为主的转变;规制的目标上要从保证保险市场的稳定和安全、控制保险风险为唯一目标的安全规制到安全优先、兼顾效率的规制的转变;规制的时问上要完成从事前上报审批的事前规制和向事前报批、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和惩处的全过程规制转变;规制的内容要从以条款和费率监管为中心到以偿付能力为中心的转变。
2.借鉴保险竞争规制的国际经验
保险市场的国际化决定了保险竞争的国际化,这就要求我国应开展和加强保险竞争规制领域的国际合作。WTO要求成员方在制度变革上应能逐渐地接受金融自由化理念。我国应在维护国内保险市场秩序的同时,要大胆地为保险法制的国际化创造条件,为我国保险市场早日真正地融入国际保险市场提供法律保障。
3.进一步完善保险市场规制的法律体系
为适应WTO法律制度的要求,必须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业发展的实际,顺应世界保险业竞争发展的趋势,加快完善我国的保险市场规制法律体系,建立有效的保险规制的各项法律制度,以规范我国保险市场竞争,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在遵循WTO国民待遇原则的同时,充分利用国际法律资源,保护我国民族保险业。一方面,我们按照WTO的要求,抓紧修改现行保险法律法规,废除对外资保险公司的歧视性待遇规定(如经营许可证审批的条件过于严格、程序过于繁琐,经营地域和展业范围的限制等)和超国民待遇规定(如税收优惠和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优惠等),以创造一个内外资保险公司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遵守国际义务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和其他相关国际法律给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和保护性条款,以及我国在与WTO其他成员方谈判中所争取到的一些权利,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尚属于幼稚行业的我国民族保险业给予适当的保护,使我国的保险开放能够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
第二,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监管法律体系,构建一个以保监会为核心、保险行业自律为补充、保险公司自控为基础、其他相关部门(如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相配合的保险市场规制的多元立体网络结构。在目前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还不可能改变的情况下,尤其要在法律上明确保监会在保险竞争规制中的职责权限,加强保监会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同时,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我国实行金融混业经营、统一监管体制,做好必要的立法准备。
篇13
1.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催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上,学生只是对学习产生了强烈愿望,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材料特性及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精心设计提供新知识的现实背景,以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进行深入思考。几年来,我积极努力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在特定的教学情况下,接触到情境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和创新思维。
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问题是人类思维的本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有敢于质疑的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发学生的思考,寻求正确结论,引导学生独立处理信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打破常规,突破刻板印象。教学中,当学生得出自己的独特想法,教师应该支持和鼓励,给予及时、合理评价,以便学生敢想敢创新,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
3.善于诱导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就是发现、思考、联想、探索的讨程,就是发展创新能力的过程。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关注学生的认识问题,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下,展示学生的才华,始终注意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生成问题意识,掌握技能题,让学生提出一个清晰目标。老师对学生的问题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应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