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1合企业需求和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我校作为一所职业学校,学生来源广泛,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有差距,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数控技术》课程目前采用的教材一般先对电气和机械部分讲解,理论知识强调过多,到后面的电器控制回路和机械系统控制分析时,感觉联系不大;同时学生基础较差,对高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很有限。我校数控专业学生大多数毕业后进入一些从事机械加工和电子产品生产的公司,而目前的《数控技术》教学数控技术理论部分的知识内容和实践知识部分分开在不同的学期进行教学,学生学完理论知识不能及时的付诸实践,等到另外一学期上实训时,理论的内容基本上都遗忘了,两者严重脱节。因此,结合生产实际,应将理论和实训操作部分放在同一学期内建议分前十周后十周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连贯性。
2.2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广泛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以其全面生动的声、像、图、文等综合课程信息颠覆传统的干巴巴的文字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同时,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学中应制作大量易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的电器和机械控制系统课程动画素材,运用多样的教学载体,从挂图、教具到实物、动画;从板书到多媒体课件;努力营造真实的教学环境以追求最好的教学效果。
2.3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实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加强实训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训方法和实训技能,能熟练地运用电器基本回路和机械系统组合满足实际需要的数控加工系统以及编制数控程序和进行加工操作。同时加强实训教学,能加深学生对一些基本理论的理解。在理论讲解过程中穿插实训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容易更直观地理解复杂、难懂的结构和原理,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引导进行改进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现有的机械加工设备和电气实训设备为我们的实训教学提供了有力保证。比如介绍机床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时,由于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学生仅仅通过看图和教师的讲授往往不易看懂、弄明白,可以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穿行机床结构拆装实训,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形象的了解各类零件工作的实质。同时数控技术应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计算机设备及软件进行仿真加工,对复杂零件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自动编程,通过相应的数据传送通道将其输入到数控机床内,进行自动加工。
2.4建立试题库,学习评价,考核标准多样化
通常在机械类专业及其它相关学科专业的班级开设《数控技术》课程,工作量由几位老师承担,考试一般是各任课教师各自出题,难免具有片面性,且题目保密性差,因此各班成绩也无可比性,教学效果不明显。考试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通过考试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课程教学,提高教育质量。通常实行教考分离是比较有效的措施。因此建立试题库并使用试题库进行考试是非常必要的。建立试题库既能为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使的考试科学化、规范化,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又有利于监控教学质量,是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考教分离同时还必须注重平时学习成绩考核,利用理论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实训并重的学习评价考核方式。例如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能力表现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成绩。
篇2
数控技术是现代机械加工制造中的关键和基础技术,是装备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工业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培养和充实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技能型数控人员,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制造业的首要任务。为此,《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和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2实践性教学模式
在十余年的数控技术教学实践中,作者以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为契机,在传授数控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数控技术实践性教学模式。
2.1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提出
《数控技术》是比较偏重实践性的课程,特别是一些相关的程序、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听起来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是很高。在教学中加强课程与专业的联系、课程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开展实践性教学改革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和手段。笔者认为,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积极探索实践性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应用性学科教学质量,是《数控技术》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尝试。
2.2实践性教学的指导思想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这是开展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的指导思想。
2.3实践性教学三法
授课过程中,除了讲解、提问和答疑等常用的方法外,笔者结合《数控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探索并完善了以案例式教学法、探讨式教学法和现场式教学法为代表的实践性教学三法。
2.3.1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列举实例,提高学生临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情境进行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像一个真正的老师那样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综合的观点来审视教育现象,案例答案的不确定性增强了学生面对教学实践中的不可预期性问题的应对策略和能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案例演示,学生不仅接触到各种社会现象,而且这些针对性的演练对于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在经济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无疑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
本文介绍在《数控技术》授课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一个典型应用。如图1所示的切削零件,通过示例,介绍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用螺纹切削复合循环G76指令编程,加工螺纹为M60×2,工件尺寸见图,其中括弧内尺寸根据标准得到。
%2451
N1 T0101(换一号刀,确定其坐标系)
N2 G00 X100 Z100(到程序起点或换刀点位置)
N3 M03 S400(主轴以400r/min正转)
N4 G00 X90 Z4(到简单循环起点位置)
N5 G80 X61.125 Z-30 I-0.94 F80(加工锥螺纹外表面)
N6 G00 X100 Z100 M05(到程序起点或换刀点位置)
N7 T0202(换二号刀,确定其坐标系)
N8 M03 S300(主轴以300r/min正转)
N9 G00 X90 Z4(到螺纹循环起点位置)
N10 G76C2R-3E2A60X58.15Z-24I-0.94K1.299U0.1V0.1Q0.4F2
N11 G00 X100 Z100(返回程序起点位置或换刀点位置)
N12 M05(主轴停)
N13 M30(主程序结束并复位)
2.3.2探讨式教学法
探讨式教学法的实质,首先就在于它不仅是“教”或“学”的过程,而且是一种全体参与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参与到你的整个教学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交往、交流、互动、对话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老师作为一种知识资源出现在学生面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设计适当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
《数控技术》这门课知识点多,相辅相成,完成一个项目需要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编程学习阶段,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实践的结果表明,在互相讨论又各有其责的学习氛围中,对知识的提高与巩固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在讲授绝对坐标编程和增量坐标编程两种编程方法之前,通过学生讨论,预测出其不同的用法,在这个预测和探讨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两种编程方法的不同有了初步认识。此时讲授起来,学生易于接受,学习的积极性也高。
方法一:用绝对坐标编程
N001 G92 X0 Y18 LF
N002 G90 G02 X18 Y0 R18
F100 S300 M03 LF
N003 G03 X68 Y0 R25 LF
N004 G02 X88 Y20 R-20 M02 LF
方法二:用增量坐标编程
N001G91 G02 X18 Y-18 R18
F100 S300 M03 LF
N002 G03 X50 Y0 R25 LF
N003 G02 X20 Y20 R-20 M02 LF
2.3.3现场式教学法
因数控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现场式教学力度,突出技术的应用性,并要强调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
对于机床操作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摸、多动机床,尤其是手动(JOG、ING)工作方式,对于缺乏实际经验的学生来说,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便于控制手动的安全性。
数控编程是数控机床学习的重点,在了解数控手工编程指令的基础上,可由教师指导学生装夹工作,指明欲加工的内容和将要使用的刀具,用单步运行的方式逐段运行程序,边运靠边讲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3.1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首先,学生应转变被动的学习观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增强主体意识和自我建构意识,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思考、大胆探究。其次,要加强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学习合作关系,沟通交流,共同探究。
3.2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本人要具备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基本能力,而且教师必须站在知识的前沿,用自身的创新成果不断丰富和补充教学内容。教师还应提高教学的专业化程度,组织好研究性课程。
3.3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实践性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是开放的,因此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重要保障。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应保证内容丰富、开放和动态,以提供研究性教学需要的资料和信息。教学网站中应当构建一个开放、互动的教学平台,并创建各种虚拟的研究环境,为学生参与和自主开展课题研究创造条件。
3.4数控仿真实践教学
由于数控设备投资较大,并且操作过程具有较大的危险性,通过引入数控仿真教学,使学生在机房能够模拟数控机床加工工件,并且基本上与实践加工现场相似,这既能节约数控实践教学的成本,又满足了大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具体教学过程:运用CAXA、Solid Edge、MASTERCAM等三维软件进行零件建模,并自动生成刀具轨迹和NC代码(或者根据图纸手工编程)后在南京宇航、VNUC仿真软件上进行仿真加工,以验证程序是否正确,同时又能熟悉机床操作面板各个按键的作用;此仿真实践教学过程既体现先进制造技术内涵,又充分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结束语
作者主要从事数控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并主持相关科研活动。多年来,通过实践总结,摸索出实践性教学模式在数控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让课堂充满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享受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的体验感受和乐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大胆创新等综合能力。2004年,作者获新疆大学《数控技术》讲课比赛一等奖,《数控技术》课被评为新疆大学精品课程,并于2006年申报自治区精品课程,这是实践性教学模式在数控教学领域成功的一个例子。
参考文献
篇3
引言
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生产的基础,能方便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同时也是提高制造业中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的重要技术之一。数控技术实训是现代职业技术院校实训教学课程安排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数控技术实训的教学质量和实训效果,确保毕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学院现代制造业实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将数控技术实训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就要努力寻找一条更适合中心当前发展形势的教学模式,必须要深化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指导实训,手脑并用,科研成果与实训内容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1学院数控技术实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普通实训课安排周期短
学生普通金工实训课一般都安排在基础专业课之后,数控实训课一般都要安排在专业课和金工实训课之后进行。这样学生先在基础理论上有所认识,有所掌握,进行金工实训时就有很强的针对性,避免实训过程中的盲目性。目前中心安排的普通实训课周数远不及数控技术实训课程安排的多,没能突显普通实训课锻炼基本功的用途。
1.2数控技术实训课实训内容不丰富
数控技术是工科类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实训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通过实验、实训的方式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3实训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控技术涉及到机械、电子、计算机、信息控制等多学科交叉型科学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控技术的更新速度也很快,而数控技术的掌握又需很强的实训性,这就给实训内容带来很大的困难,先进的、前沿的,深入的教学内容没有办法实现,大大制约了数控技术实训课程的发展。
2数控实训采取开放式教学手段
2.1多媒体与网络技术
目前中心也在积极探讨制作重点突出文字精练的多媒体课件,课件的制作要小巧、方便、简捷,例如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自动装夹、对刀操作等内容,应用flas代替繁琐的文字叙述,也可以设计制作交互式课件,方便学生在实训中实现人机交互,形象生动模拟机床的加工状态,学生深深体会到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受自主控制的感觉。
2.2软件仿真技术
数控加工的仿真技术现在已经很成熟,在学生的实验课中都已多次涉及,在踏入实训中心进行真机床数控技术实训训练之前,还是很有必要进行仿真技术的应用学习。
2.3实际操作训练
学院一直以来都是很重视工科实际操作训练的环节,数控技术实训最终还要靠实际机床操作来完成。对于数控专业的学生我们有实际的教学计划安排实训,对于跨专业选修和社会化培训学员,我们在实际操作训练中采取事先应用我们的网络资源构建实习的虚拟机床做好加工前的所有准备。
3开放式数控实训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结果
开放式数控技术实训课程的试运行选择了机械工程学院数控专业学生,让学生选择数控实训的内容正好与岗位需要相关,在实训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能力来满足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很好的结合实际需要,不但能有目的的学习,而且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训时间安排比较人性化,学生提前来预约好实训时间,实训内容以及选择实习指导老师等相关事宜,利用校园互联网中心网页上相关内容,学生先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功课,最后按预约时间内在指定数控机床上完成自己的加工任务。
4发展数控技术实训教学的几点思考
4.1强化管理,统筹学院教务处、各系部和中心各职能部门发挥各自的作用
数控实习实施的具体计划由各系各专业教研室负责,这样可能就需要一个有效的沟通协调的过程,必须梳理好各院系各专业教研室与中心的关系,整合资源,强化管理,把教学计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建设作用,让数控专业理论更扎实,促使实训质量不断提高。
4.2“因企制宜",加大引企共建实训中心的力度
学院引进技术服务型企业进驻,共建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资质、技术指导力量以及相对稳定的产品,利用真实的零件加工和加工环境来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崇尚技术的理念。
4.3大力推行产品式数控实习教学新举措
实训中心就是以提高技能,提高工程实训能力为宗旨的教学单位,所属教学设备都是实际生产型。提高这些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发挥这些设备的价值,就是要做到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创造出最多的劳动产品。让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让消耗型的数控实习变成生产型的产品加工,这样能解决数控实习成本高纯消耗的问题,又从一线零件加工中学到很多工程实训方面的知识,可能还能创造出一定的经济价值。
4.4投身科研,在项目中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
现在工程中心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提高科研能力,推行科研强化师资战略。让学生参与进各个科研课题中,从研究的角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进行专业知识的融合,也可以动手参与加工,理解专业知识在科研中的重要性,从实训出发检验了老师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交流互补,相互学习,这就是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实训能力最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刘京秋.金工实习的管理模式研究[J].科学教育,2008,14(6):1-3.
[2]方喜峰,张胜文.数控技术应用实训方案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2005,24(6).
[3]魏保立.数控技术课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训[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4).
篇4
“数控技术专业英语”(以下简称“数控英语”)课程是各类高职院校数控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是培养数控类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一门必修课。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学生能看懂机床屏幕英文信息和一些专业的英文资料[1,2]。它是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这样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普遍不被重视,学生兴趣索然,学习不主动。回顾一下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的实际工作状况:高职的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只能在工厂中担任一个数控机床的操作工,很少要看英文资料。很少有学生被指定为程序设计和编制的人员。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习的数控英语能力不能在工厂中充分发挥出来。面对这样的现状,不仅要反思“数控技术”专业的“数控英语”的课程教学,还要找准了问题所在,并针对问题进行研究改革,才能有效地推进“数控英语”课程教学的进行。以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数控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在生源整体状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1.1生源的英语基础十分薄弱,且对“数控英语”重视不够
此专业在2014年之前为从参加高考的高中生中录取学生。2014年以后,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高职的单独招生。高职类院校招收的生源质量总体欠佳,学生的英语基础十分薄弱。他们对“数控英语”课程的认识不足,甚至还存在“数控英语”无用的思想。有的学生认为不学“数控英语”同样可以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加之近年来“数控英语”课程的课时在逐年减少,很多学生对此课程毫不重视,从而导致“数控英语”课程教学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进行。
1.2“数控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不能适应高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开设时间相对较短,直接照搬本科院校的“学科化”人才培养模式[3]。“数控英语”之类的专业课在教学目标上也是照搬本科的教学目标———以提高专业的英语阅读和对话能力为目标。然而,这样的教学目标与高职院校培养的数控技术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不能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不能体现“职业性”特点。我院的前身是重庆航天职工大学,有比较深厚的航天技术底蕴,所以在“数控英语”课程教学上溶入航天技术,夯实学生航天技术基础的教学理念并无过错。但是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双管齐下,并结合数控技术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
1.3教学方法传统,评价方式单一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的“数控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照搬本科院校“学科式”专业英语或沿用“高考英语”训练方法现象,以传统的课堂讲授和习题练习为主。训练内容仍然是阅读、词汇讲解等方式,仅仅是为了训练学生把英语记忆下来[4]。教学方法枯燥无味,缺少与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的衔接。在课堂环节中缺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不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不重视对学生个性的挖掘与特色的凸显。而评价方式偏重结果不重过程,由教师一人评定即可。这导致学生们学习兴趣欠佳,学习动力低下。2“2转变+2衔接”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性的“数控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通过连续几届的“数控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转变+2衔接”教学模式(图1)基本实现了教师环节
与学生环节的二个转变。加强了与职业能力要求的衔接,与后续岗位技能的衔接。
2.1教师环节的转变
教师的教学思想从以往的“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转变到“教师指导的学生为中心。”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如果对高职类学生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他们的注意力容易涣散,行为自控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缺乏。虽然他们思维比较活跃,但英语表达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欠佳。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示范、优秀短文赏析、师生英语对话、小组合作、学生上台汇报演讲与展示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这样,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好。这可促进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的难易度和教学进度,解决教学难点。项目驱动贯穿教学全过程,促使教师积极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让教师与时俱进。教师就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教学能力,在教学中不断地改革创新。
2.2学生环节的转变
“数控英语”课程的改革实践中,让学生思考学习任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分组讨论解决思路并让学生进行探索实践。出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介入其中进行辅导。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记,练记合一”,让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数控英语”这门专业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今后实际工作中派上用场。同时,通过教师讲授示范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教师集中点评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二结合”教学方式,改变了沉闷的“灌输式”教学,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增加。课堂气氛活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3加强课程目标与职业能力要求的衔接
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数控技术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英语口语能力、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踏实肯干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将数控技术人才的能力要求与“数控英语”课程目标对接,确定了“数控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图2)是:能掌握数控英语的基本词汇,能看懂数控机床电脑屏幕上的英文信息,能阅读数控机床英文说明书,能听懂基础的英语口语。同时,培养学生有效沟通,组织安排,协调合作等能力,使学生学到的专业英语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又能让学生培养自主创新意识和大国工匠精神。
2.4加强教学内容与岗位专业技能的衔接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数控操作(NCoprration)、数控编程(NCprogramming)、数控机床的安全与维护(saftyandmaintenanceofCNCmachine)、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rm)等内容为重点。这些内容都是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企业的岗位上必然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选择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andCAM),申请一份工作(applyingforajob)。这些内容,对该专业的学生在计算机绘图,怎样找工作方面都是很有帮助的。同时,为了扩大该专业的学生在数控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增加自动控制系统(Automaticcontrolsystem),交流司服电机(ACservomotor)等内容。实践证明,这些都是对学生的岗位技能有实用价值的教学内容。
3改革前后教学效果对比
教学改革之前,由于照搬本科院校的“学科化”教学模式,不适合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们对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缺少兴趣。课堂上学生们开小差,玩手机的人很多。学生们学到的数控专业英语的知识少,应用数控专业英语的能力差。很多学生不能看懂数控机床屏幕上的英文信息,他们阅读机床的英文说明书非常困难。教学改革之后,采用了“2转变+2衔接”的教学模式,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们对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兴趣有了很大提高。课堂上学生们开小差,玩手机的人大大减少。学生们学到了很多数控专业英语的知识,而且他们还能够应用学到的这些数控专业英语的知识。他们不仅能看懂数控机床屏幕上的英文信息,还能够阅读机床的英文说明书。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教学改革是正确的和成功的。
4结语
高职“数控专业”的“数控英语”课程教学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充分做好行业调研的前提下,将课程目标与职业能力要求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衔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数控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刘润清,吴一安.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篇5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实施的教学方法称为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很多,灵活恰当运用能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促进教学效果.以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为例,阐述几种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和应用。
2.1实地调查法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学习情境要求,深入一线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工作过程,如学习情境“轴类零件零件的数控加工”教学中,首先学生在学校分组研究制定任务完成计划,如零件工艺分析,材料毛胚选择,加工工艺编制,编制程序等,然后教师带学生深入相关企业,对工作任务的相关环节在企业中的情况进行调研,学生回到学校后每小组派代表介绍调研成果,根据成果对原来的计划进行优化完善,得出最佳实施计划。
2.2小组拼图法
对于涉及专业知识点比较多的工作任务,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研究一项专业知识,通过研究每个成员掌握了该项知识,每个成员都是这部分专知识的专家,然后各小组成员重新组合,成立新小组,新小组每位成员分别来自原来的各小组,新小组任务是掌握所有专业知识,新小组每位成员在原来小组中已经掌握了一项专业知识,是这部分知识的专家,新小组每位成员负责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教会小组其他成员,新小组成员互相教授,讨论,最后所有成员达到掌握各项专业知识的目的。
2.3角色扮演法
在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模拟企业收到订单到订单完成的各个环节,学生分组扮演工作环节中的各个角色,如客户,企业负责人,工艺技术员,车间组长及工人等,分别扮演接受设备订单后,企业负责人安排生产计划,编程及工艺员编制工艺和程序,车间组长分配工序,最后工人进行加工等各个角色,角色间可以进行互换,需要准备很多角色卡和观察卡片,将各角色特点和任务进行说明,不扮演角色的学生拿观察卡,根据观察卡中提的问题认真观察,对扮演角色学生提问题,进而找出不足,完善角色任务。应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企业工作情况,学生积极性高,职业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有利于学生就业后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篇6
1 教学模式改革的定义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和能力,使其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学生是教学的重点,而教学模式则是建立在教学基础上一种教学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以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具有一定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并且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以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教学模式改革则是改变传统的“讲解――接受”或者“示范――模仿”的传统教学模式,用“以能力为本”的考核方式代替“试卷”的考核方法,以此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引导学习的目的”。
2 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育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2.1 教学目标使然
这是中职教学“以能力为本”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上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使得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于强调学生的职业性与实践性的中职院而言,教学模式改革更是迫在眉睫。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可以通过实施“项目+任务”的教学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引导学习”的要求。“项目+任务”教学的首要前提是对教材进行改革,教材必须按照项目、任务的方式进行编写,其次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就必须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同学参与到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成果评价等实践中。最后,在师资方面,授课老师要能全面的掌握数控即使应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够发现问题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2 培养目标使然
这是中职学生以专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在教学模式上的体现。要想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更好的转变角色投入工作,就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对此,可以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进行实际的操作锻炼,让学生与企业之间能够达到零接触,这样就能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利的条件。
3 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改革的方法
3.1 实施“项目+任务”教学
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老师为中心,因此,新教学模式的建立一定要适合中职学生,而“项目+任务”的教学模式则是不二的选择,结合学生、专业以及企业要求的特点,将课程分解成独立的“项目”,再把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生们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任务进行学习、探索和创新。当然,在设计的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考虑到所设计的项目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及其包含的教学知识。在项目设计完成后,老师还必须对该项目进行讲解分析,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的热情并且做好分组实施的指导工作,在学生任务开始后,老师需要对学生起到引导和鼓励作用,把每一个学生都带入到这种氛围中来。这种“项目+任务”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养,也使得同学们在实践中懂得互相协作从而培养相互间的感情。
3.2 改革考核方法
考核是教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因此,建立一个有可操作性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在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改革中也占据着剧组轻重的地位。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相当高,传统的“试卷”考核方法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掌握的记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对于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考核,应当把理论与技能结合起来,个人集训与集体集训结合起来,把实训过程的表现与实训的结果结合起来,针对该专业对动手实践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特点,又以技能考核为主。而且在具体的课程方面,学生若是能够拿到数控工艺员证书或者数控操作中级工证书,可以不参加本课程的理论考试,这样,就不会是的具备有动手实践能力的学生的才能得不到展示。总之,对于学生的考核绝不能以单一的理论考试作为根据,而应当综合测量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成就,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系统,这样才能为学生学习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和依据,也为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4 总结
随着社会和企业的不断发展,要使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离不开对教学模式的改革,而这,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篇7
紧接着进行为期两周的数控线切割实习,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经过两周实习后,每个学生都能做出如啤酒扳、世博会会标、动漫图形等钥匙扣挂件,让学生既理性了解数控技术,又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产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铺垫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同时,学生进行教学成果展示,让家长参观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让家长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想法。
二、“3”,即在二、三、四年级3年中开展专业技能实训,包括专业基础技能和综合技能。
1.二、三年级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
在专业基础技能实训中,采用“滚动式”技能训练模式。即将某一工种通过目标分解、课题化训练,辅以阶段化考核,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水平随时间呈螺旋式上升,最终达到相关工种的等级工训练考核要求。
几年来,我校在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一套既符合职教规律,又与本校实际紧密结合且可操作性强的“滚动式”实践技能训练模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课题化训练使学生和教师明确什么时期训练什么内容,安排什么样的训练课题,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从而使分解的目标项项有落实。课题化训练的关键是“训练课题与授课计划”,根据实际需要对各个课题进行子课题和学时的分配,同时指导师傅必须对整个训练课题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作出通盘考虑,保证训练的系统性、连续性、高效性。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我校将学生技能水平定在中、初级工,并在教学计划中给予足够的时间保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聘请企业单位专家参与,依据企业岗位需要及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规格标准分别对钳工、电工、电子等专业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在工作分析中注意审阅专业范围,说明综合能力及每一综合能力所属的专项能力,并对综合能力进行阐述,将专项能力排出顺序,划分难易等级。综合能力由易到难,专项能力由浅入深。分析结果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学生人手一份,并按此分析结论进行课题化训练,效果非常显著。
实践证明,光有训练而没有考核,学生很难准确、及时地知晓自己已经掌握的技能水平,只有通过考核才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解决。同时,只练不考,学生思想上没有负担,极易缺勤偷懒,使整个实习流于形式,降低质量。同样,如果教师对学生各阶段的实际水平一无所知,不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指导和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为此,我们强化严格的实习训练阶段化考核制度,对每一阶段的训练,都模拟劳动部门的等级工考核要求,采取严格的教考分离,使学生逐级考核过关,不合格的学生进行技能重修,不允许越级参加训练和考核,这一举措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实习训练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同时也强化了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促进了训练质量的提高。为帮助同学顺利过关,在大力宣传“实习时间是变量,训练内容是常量”的训练原则的同时,将校内所有实验实习场所正常向学生开放,在时间上为学生提供方便,为训练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高质量、高效率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一直是我校实训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如下准则:
(1)训练内容循序渐进。整个训练过程始终强调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不搞突击训练,不搞越级超前,以正常有序的训练确保学生天天有进步,步步走得实。
(2)训练动作确保规范性。学校明确要求实习指导教师时时跟班指导,特别在一年级的基本功训练时期,按图示要求训练动作准确规范,精益求精,避免了学生基础打不实而对以后的训练形成障碍。
(3)训练要求保持统一性。要求实习指导教师严格按训练目标的各项要求规范学生各个课题的实习期,坚持统一训练、统一要求、统一考核标准。
(4)训练教师保持专职性。所有的实习指导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或企业专业人员,都具有高级工以上的等级证书,以确保实习的质量;另一方面强调整个实习过程必须由一个或一批指导教师专门指导,以确保实习的有序性、科学性、连续性,更加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
(5)训练课题讲求趣味性。每一个实习课题的产品都尽量和生活实际相贴近。克服了实训练习的枯燥性,增强了实习的直观趣味性,也增加了学生实习成功的体验和信心;产品让学生做好后,由教师评分后即归还给学生自己所有,让学生使用自己的“产品”,使学生有成就感。这些措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实习效果。
2.四年级进行专业综合技能训练
(1)把对学生的要求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接轨。在企业里,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质量第一,效益第一,安全第一”的标语,这就是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要求员工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我校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逐渐转化对学生的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主要有质量、成本、规范和安全四个方面,然后进行细化。
(2)要求每个学生均参加校级技能大赛。我校要求四年级学生均要参加数控技术类校级技能大赛,通过大赛来检验我们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同时也作为他的综合技能水平的一项得分。同时,让能够体现本届学生综合技能水平的学生为代表,参加市级、省级技能大赛,去展示他们的综合技能水平。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三年在省级以上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8人,二等奖13人,三等奖9人。认真做好以赛促教工作,通过以上措施,中级工一次过关率达95%,高级工一次过关率达85%。
三、再一个“1”,即五年级1年的企业生产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参加创新大赛
本年级学生要求在企业生产实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或一个团队必须针对自己的实习岗位至少完成一件创新作品,作为他们创新创业能力的一项得分,并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市级、省级创新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毕业设计
篇8
0 引言
机械制造业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国家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基石,数控机床则是其关键。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大批高素质的数控人才更是国家所需要的。因此肩负着人才培养重大责任的高校教育中,数控教学和培训显得更为重要。如何提高学生的数控技术理论知识以及数控编程能力、数控实训能力,并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数控技术系列课程一体化教学,便成为数控技术的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数控技术教学现状之对比
1.1 高职教育中数控技术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中,一般均有独立的数控专业,数控专业所设置的课程更为全面,涉及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数控培训、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多门数控系列课程。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数控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为制造企业培养数控机床的一线操作工人。学生经过数控专业的学习后,即能在工作岗位上学有所用。因此高职院校的数控技术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为教学中心。与本科教育中数控技术教学相比,高职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及应用综合能力。
1.2 本科教育中数控技术教学现状
本科院校中,一般不会独立设置数控专业,数控技术课程只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数控技术系列课程是多学科交叉,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都很高,尤其是数控实验、实训教学对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在本科院校中,数控技术类课程一般仅限于数控技术与数控编程,且课程间相互独立。数控技术类课程和数控实验设备的普及程度不及职业院校,在数控技术实践这方面,只能依赖一些数控教学实验课程来达到实训的目的。但多数本科院校未能足够重视数控实践教学,并存在数控实验及数控实习的条件不完善,数控机床数量有限及设备比较落伍等问题。而且大多都是将封闭式数控系统用于教学实践中,学生不能够直观地认识到数控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各功能模块,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数控技术人才注重了理论知识体系构建,而忽略了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很难满足国家对于数控人才的需求。
2 数控技术系列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课程间独立性太强
虽然数控技术系列课程共有五门,总学时数多达120学时,课程设置相对其他本科院校较为全面,但数控各课程分别是由不同教师承担,各课程之间独立性太强,课程组织以及协调关系还需进一步优化。
2.2 教学模式传统陈旧
目前本科数控教学仍多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依赖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很少有高职院校大量应用的现场教学模式,结合具体的案例或数控机床实物进行深入讲解的教学内容很少。数控机床维修及维护方面的知识也只是课堂中的理论授课,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教学安排,因此学生在使用数控机床遇到问题时却无从下手。
2.3 课堂教学内容单一
本科数控技术教学由于数控技术教学条件不够完善,课堂和实践教学内容单一。课堂教学数控技术、数控编程主要是理论上对数控机床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数控编程指令的讲解,实践教学如数控技术实验和数控培训主要是对指令和按钮应用的验证和熟练程度的训练。学生学习数控技术系列课程后,仅能进行简单的指令代码编写,而缺少独立进行数控加工设计的能力。
2.4 实践教学过于简化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的特点。在本科院校的数控实践教学中,数控技术理论方面如位置检测技术、调速装置、位置控制等方面的实践环节太少,甚至没有;数控编程实验只是简单编写指令代码,而不考虑工艺设计;数控实训教学中把重点放在了数控机床的简单操作上,而对机床维护、维修方面的专业技能几乎没有。
因此,结合自身数控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应该及时对数控技术系列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数控能力为核心的、基于教学目标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学生与教师和教材一体化的数控技术系列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3 本科教育中数控技术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本科教育中如何让数控技术系列课程能够有效结合,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构建数控技术系列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教学工作将起着积极推动作用,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
3.1 改革数控系列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以及考核方式
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研究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构建数控系列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掌握系统数控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获得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培养目标。结合数控系列课程的培养目标修改教学大纲以及考核方式等,比如数控课程考核不只局限于试卷考核,可以适当增设数控技能考核,将三门课程成绩合为一体等;设置一门数控技术系列课程的综合课程设计,锻炼和考核学生的数控综合应用能力。
3.2 提高学生对数控知识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能力本位培养
打破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数控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在金工厂的数控车间进行现场教学,老师利用数控机床授课,学生也可利用数控机床边学边实践,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将复杂的内容更直接和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易于掌握,避免使学生感到学习单调乏味,产生厌学情绪。也可通过录像、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法,提高学生对数控知识的学习兴趣。
3.3 避免数控系列课程间的独立问题,协调好数控各课程间的关系
数控各课程分别是由不同教师承担,各任课教师只精通自己所教的课程,对相关的其他数控专业课程只是了解,不可能非常清楚自己所担任数控课程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将以何种形式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起到怎样的作用,也就不可能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获得有效支持后续数控专业课程学习的知识和能力。
3.4 打造一支可交叉教学的高水平的数控专业教师队伍
要求担任数控系列课程的各位教师互相学习相关数控知识,达到可以进行数控系列课程交叉教学的能力,以便让学生实现不同数控专业课程之间学习的“无缝联接”,做到知识学习和能力形成的教育连续性原则,利于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5 放弃封闭式数控教学系统,设置开放式数控教学系统和教学模式
篇9
我们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项目化教学是在四门课进行改革,第一学年,改革两门课,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数控车操作与编程。第二学年,改革两门课,铣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数控铣操作与编程。
伴随着我国职业教学的发展,我国关于职业教育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入,中职教师们也认识到,作为职业教育,应当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在日常的中职教学中,按照就业的要求,多传授有用的知识,讲究知识的实用性,对于理论知识传授够用就可以了,重点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就掌握职业工作岗位上的各种操作。
“项目法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通过理论和实训教学的结合,来将课堂教学,实训教学以及生产实习来组建成一个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根据我国的职业技术等级标准为目标,将标准中应该掌握的职业技能都作为教学的目标,考虑到工作的实际需要,按照现代化的生产中,职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的水平,来制定课程和教学。
下面以数控专业的《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为例,来说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 明确培养目标
加工工艺,编程,加工操作是这门课程的三部分主要内容。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零件图做出工艺分析,并自主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加工方法,运用指令编制加工程序,最终用车床加工出合格的零件。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这些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设计教学模块和项目
在确定了培养目标之后,就需要在单项上进行分析,并确定教学项目,教学模块,职业学校的教学设计思路必须要遵循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规律,不要急于求成,要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通过对每一个模块,模块下分列很多的项目,学生对这些项目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理论和职业技能。具体的模块和项目参见下表:
在以前的教材中,编者在进行编写的时候,通常是按照传统的编写顺序,基本原理,指令,应用等等分成很多个独立的章节,这样的编写结构确实是比较严谨,但是在日常的应用中,如果教师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教书的话,学生会感觉到学习教材的枯燥无味,在学习完所有这些概念之后,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项目教学采用对策:打破原来以教学的知识点为基础的教材顺序,改为以课题或者模块为单元,并以项目为主线,通过不同的项目,将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与项目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工程项目相关的工艺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提升了学生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能力。
如编写圆柱外三角螺纹加工这个项目的内容见下表:
教案的主要特点是一个零件的加工过程为主线,并将一系列的活动按照程序进行有机地结合,不仅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了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的特点。
3 项目教学的实施
首先,项目法教学模式,在实施的时候,可以实行课堂,实训,生产实习等三个方面交叉进行的教学,追求的是教学,观察,学习,动手四合一,这与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教,学,做合一“有着相同的地方。
其次,项目教学模式需要广泛地选择一些民主式的教学方法,比如,情景式,讨论式以及互动式等等。以上这些教学方法的共性是,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意识。在教学内容上,要尽量降低难度,并对知识点进行优化整合,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上,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更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要实现理论学习,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培养融为一体。
项目教学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熟练的职业操作技能,以及职业经验,当然还需要能够在实训课堂中,具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的提示要“吝啬”一些,鼓励要“大方”一些,尽量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加工方法和思路,一旦学生提出了想法,要详细点评,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又在哪里都要讲解清楚,老师还要善于通过列举所有废品情况(尺寸稳定性、尺寸超差、坏刀、表面质量安全事故)集体讨论废品形成的原因,强调工艺优化,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并在学生心中树立“不合格就是废品,保证出优良品”的加工理念。
最后,在项目教学模式的考核方法中,与传统的考核方法不同,要在每一个项目结束之后,由教师对这一段时间内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不只是笔试,还包括日常的表现,实践能力等等。在通过该项目的考核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个项目,这样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考核,能够让学生的水平稳步地提升。
等到学生完成了专业的全部项目考核之后,就完成了本专业的学习,并掌握了本专业所有的理论知识以及职业技能,胜任以后在企业的岗位,并成为职业院校为社会输送的合格技能型人才。
4 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具有实际生产、应用价值的产品即工程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课程的组织形式,也是开展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它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它强调的是教师的“导”而不只是“授”,学生主动“探究”,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而不是过去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通过项目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热情高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建鹏.运用项目教学法,加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现代经济信息,2008(09).
[2]李冰.《数控机床》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1).
[3]余丽.数控机床在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4]贺小武.我国机床数控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途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21).
[5]杨伟.项目教学法在《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
[6]张映故.数控机床改造的发展概况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06).
篇10
一、模块化教学内容安排
以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为例说明: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为了摆脱单纯的专业理论教学和单调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完美地结合起来,在制定授课计划时,应将编程和操作的所有内容有机地分割并聚合成若干个教学模块。在每一模块中,根据所加工零件的教学需要来合理安排相关理论和操作任务。
二、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
以“模块三孔加工――课题一钻孔”中的钻孔循环加工教学任务为例说明。
第一步,先现场观看、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实际零件的钻孔加工过程,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从而引出本课题教学任务。第二步,教师先讲解钻孔加工使用的刀具长度补偿、钻孔循环指令;再由各教学小组讨论刀具长度补偿和钻孔循环指令的格式,对该零件钻孔加工工艺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共同结论;然后各组将结论向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全班进行比较并找出较优工艺。第三步,分组进行程序编制:各人独立编写;组内研究讨论,再各自修改;然后各组代表向全班讲解自己的加工程序,教师与全班同学一道分析、比较,解决编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最后各人对所发现问题再进行修改、完善。第四步,零件钻孔仿真模拟和实际加工。模拟、钻孔后均应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修改程序。学生遇到需讨论的问题,及时在组内或班内相互讨论,协同解决;教师在此过程中亦应巡回检查,发现共性问题后及时组织分组或全班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解决好疑难。
上述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在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参与下,将理论知识学习与编程、加工训练有机地穿行,“理”“实”真正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其教学过程应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运用理论知识来摸索和掌握实践技能。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而绝非包办者或搀扶者;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钻研中产生兴趣,在探究性实践训练中掌握操作技能。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呢?教师应组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编程、操作和相互讨论,分别初步完成理解指令、掌握工艺、编制程序、仿真模拟和加工工件的任务;再引导学生就讨论出来的结论、编制出的程序和模拟、实际加工出来的工件,发现、分析并最终解决好问题。在此过程中,师生互动是“导”与“学”“做”的关系。教师通过互动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和促使其在学中做、做中学,将理论应用、融合于实践之中;同学之间互动,即互相讨论、指正、启发、帮助和观摩,则从另一角度助长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带动每个同学以浓厚兴趣和饱满热情进行技能训练,并让他们在付出探索的艰辛时,能不时品尝到宝贵的成功感,不断增强自信心。
篇11
中职学校是面向企业人才需求的培养机构,当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发生变动,学校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人才培养机制的要求。数控技术是自动控制技术的典型应用,现场教学必须要结合模拟实验操作才能呈现控制状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控科技的功能特点,以便更好地掌握数控技术,使之服务于车间加工生产。
一、数控知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基地,通过中职教育每年可培养出大批初中级专业人才,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岗位提供了优秀的人才。数控技术是中职课程教育的重点内容。由于其特殊的专业特点所限,它也是实际教育比较难控制的学科之一。目前,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两方面。
1.理论方面。理论指导实践,因此中职生学好数控理论知识对实践活动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教师在拟定教学计划时对数控专业理论掌握不足,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理解方面存在误区,阻碍了其对数控理论的正确理解。如:数控系统选用了法那克、西门子两种系统,学生对两者的程序编写与识别掌握不足,反映了教师在理论教学方面的缺陷,容易误导学生理解数据专业知识。
2.实践方面。计算机数控技术是注重实践教学的专业课程。因此,当学生掌握足够理论知识后教师应安排其参与实训操作,来锻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但是,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约束,中职教师过度依赖于理论教学,完全按照书本教材内容向学生讲述数控知识[1]。除此之外,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普遍存在学生人数多、学校设备少的矛盾,直接导致学生没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训教学。再加上学校实训基地课程安排不足,学生小组实训操作机会较少等,更限制了中职生数控技术操作能力的提升。
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法是中职学校教育方式创新的主要内容。考虑到市场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必须调整现有的教学方案,结合数控专业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模拟教学模式。新时期教育部门对中职教育提出科技改革的新思想,要求学校积极推广实用信息技术,创建先进的课程教学方案。计算机仿真软件应用技术是信息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辅助建设模拟教学体系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1.便捷教学。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控制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的技术。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不同行业领域的推广使用,与其相配套的其他技术功能价值也逐渐显现出来,为操作者提供功能使用上的便捷。计算机模拟技术应用于数控模拟教学,不仅节约了中职学学校的教育投资,也能为教师提供多功能教学平台,为学生搭建了数控实训的虚拟化空间。
2.创新教学。模拟技术是计算机应用的创新表现,能够帮助教师对新课程内容的教学进行模拟预演,根据模拟计划所得的结果来制定教学方案,从而改善数控教学的质量。如:计算机模拟试验系统在操作之前要经过详细地设计,根据数控设备工作的要求设定各个功能模块,再录入对应的程序代码用以执行命令,最终才能确定被模拟对象是否与预期结果一致[2]。经过这一模拟过程,学生对数控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不管是理论或实践学习水平都将得到很大提升,这有助于中职技能教学质量的升级进步,能为实际操作数控设备打好基础。
三、数控模拟实验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教育对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全面提升中职生专业技能水平是当前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保障学生就业的基本要求。数控模拟试验教学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下应用所学知识完成操作,将理论与实践学习充分融合起来。面对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的推广,教师应掌握数控专业的教学目标,编制科学的模拟实验教学方案。
1.精心准备。为保证模拟教学法更加有效,学生应在上课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包括理论知识的预习、模拟资料分析和学习相关理论,使模拟教学法真正达到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整合教学内容或自编教材,并利用现代科学成果和技术手段使课堂内容多样化、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呢?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如将电子绘图、模拟编程、虚拟加工、G代码转换、计算机数据接口与数控设备的连接等虚实知识结合、虚实设备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先进知识学习中去。在模拟教学中,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模拟教学法过程中,教师要贯彻课堂的始终的引导者,在授课过程中做到精导妙引。
3.综合指导。科技教育是中职学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将先进科技融入专业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从实际教学情况看,学校大多因教育资金缺乏而无法满足数控设备的需求,因此所建成的数控实训基地规模较小,没有足够的数控设备辅助课程教育[3]。如今,专业教学多应用多媒体、软件等先进设施,在实行模拟教学的时候,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可在示范后分小组模拟操作。通过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综合指导,弥补硬件的不足,使学生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12
数控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应当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以及数控机床加工技术的专业技能,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数控实践能力及良好的敬业精神,还应当具有勇于开拓及良好的协作能力,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数控专业实用型技术骨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科技的不断创新,人们对事物发展变化客观规律的认识日益全面与清晰。为了能够从多角度看待事物的整体性,大量的技术人员正在从多种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研究。所以,本文从数控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二、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将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作为整个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自身发展及所具备能力的特点,把学科知识结构的构建与知识运用能力提升进行有机的结合,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的基础,强化学生的数控专业技能,不仅要着重加强学生的数控职业技能,还应当强化其数控岗位适应能力,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形成过程、训练模式、情感态度及人生价值观的同步形成,教学目标与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体化形成。
数控专业的教学模式应当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及情感态度等一些具体的情况实施构建,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推动学生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的提升,所以,需要把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视作方向,同时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科学地选择与调整符合学生发展各个阶段特点的教学方式,形成由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组成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而这一模式应当具备阶段性、有机融合及紧密衔接,能够促进学生数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强化,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培养。
第一阶段为文化基础知识构架及应用能力的提升教学,因为学生初次进入一个相对于以往完全不同的陌生环境,同时,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相关认识仍然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很难充分发挥,所以,宜选择启发诱导式教学模式协助有意义地接受教学模式。(1)帮助学生熟悉自身的知识构架与能力并增进师生感情。(2)在学生原有知识构架基础上,带领学生延伸扩展个人的思维,把与学生基础非常接近的文化基础课内容仔细地多方面地分析解说,用恰当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使课程内容充分自然地融入学生的知识之中。(3)启发、帮助学生展开课程之间知识的彼此联系、组织与使用的训练,使得学生综合运用文化基础知识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第二阶段为科学的专业技术知识结构的形成以及促进学生应用能力提升的教学。学生凭借文化基础知识的深入学习,进一步掌握学习方法、能力水平及情感态度,并且具备了务实的基础,教学活动应当侧重以学生的学习为重点,适当选择启发诱导教学与寻找探究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习惯相对独立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打下务实的基础,不仅以先进的方法与科学的组织带领学生高效设置自己的数控专业技术知识框架,还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类技术知识处理数控专业实践问题的能力,更要展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数控专业能力本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数控专业能力本位的综合化教学模式的推行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综合化教学模式的执行策略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更新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深刻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与质量,数控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数控人才极为短缺,部分学校在数控行业对数控人才的超高需求量的刺激下,从而忽视了学校数控专业的办学能力与教学质量。为了招收大量的学生,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学生的能力与发展,一味地开设数控专业或持续增加数控专业的招生数量,以至于教学模式落后,教学质量欠佳,毕业的学生不能适应数控岗位的工作。
2.转变数控人才观念
一直以来,学校的数控人才培养被曲解为狭隘的数控岗位操作人员,缺乏教育必须具有的前瞻性,不注意数控技术发展对数控人才要求的进步,不注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的发展需求,不注意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水平。社会发展与数控技术的迅速发展日益重视数控人才的能力,能力本位、关注健全人格的人才观念是现代教育的重点。
四、结论
本文根据数控专业的教学,提出数控专业能力本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其中更新办学理念和转变数控人才观念对数控专业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篇13
一、当前我国的技能大赛举办现状
1.技能大赛全称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起,由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年度全国性的职业教育学生的竞赛活动。技能大赛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现职业院校师生的风采,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产教结合,更好地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全国的技能大赛始终秉承着“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的宗旨,至今为止也是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
2.当前技能大赛已经开始筹备举办第43届,并且将于2015年8月,在巴西圣保罗市举办世界技能大赛。技能大赛举办得如火如荼,相关专业内容也非常多,在数控专业方面更是有着前所未有的技术突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并且自2008年开始,继湖南省、安徽省及江苏省之后,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经贸委联合决定,自2009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二、如何通过技能大赛更好地促进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
1.技能大赛对于教学模式的要求虽然并不算高,但是其具体内容非常严谨。所谓技能,就是要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的探究实验能力,熟练操作实训设施。数控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利用数字化信息对机械运动及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就是一种将数字信息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的技术。数控专业需要非常严谨的探究态度和孜孜不倦的钻研能力。随着当前世界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数控专业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大作用,所以如果能够在技能大赛上展示有关数控专业的优秀技能或作品,是非常难得的发展机会。因此,技能大赛能够有效提高中职数控专业的发展潜力,技能大赛要求学生在相关专业方面具有创新能力也能够有效促进数控专业的教学模式创新。
2.技能大赛能够有效改进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技能大赛的目的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因此技能大赛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更好地促进了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技能大赛中,要想取得优异的成果,就必须进行自主研发和创新,数控专业也是如此。当前世界各国的数控技能已经非常发达,只有通过创新和升级,才能拥有更加令人瞩目的成果。所以在数控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创新,寻求突破,继而引导学生大胆创新,积极改进,才能帮助学生在技能大赛中一鸣惊人。
3.技能大赛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效改善学风建设,辅助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教学模式创新的主人公是教师,而技能大赛中多种多样的技能展示,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控专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主动地进行探究和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的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加主动地配合。
三、总结
总而言之,学生通过参加技能大赛,能够有效提高其综合性的数控专业素质以及相关就业质量。数控专业是当前较为热门的一项专业,技能大赛能够有效促进中等职业院校其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建设,推动专业教学改革,也能够有效促进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学模式创新和改进。通过职业能力和专业数控目标的培养,将数控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当前我国所实施的素质教育融合到整个人才培养活动中,能够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整合和运用,从而成为当前中职数控专业中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