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

篇1

(2)测试工具:团体镶嵌图形测验(GroupEmbeddedFigureTest),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修订。

(3)过程:确认关键时间段。通过团体镶嵌图形测验,记录每个被试的得分情况,然后被试的相邻年级,俩俩做作为一实验组,根据得分,分成3个组群,依次为:1/3场独立、1/3中间组、1/3场依存。统计场独立组中高年级所占的比例,以前后出现显著变化的分组中的共有年级作为认知风格变化的关键时间段。针对关键时间段,取前后各一个年级的随机一个班,进行一段时间认知风格校正实验,而后再测,统计其认知风格变化得分变化显著性,若确是,则确认关键时间段。确认关键人(重点是家庭方面的):根据团体镶嵌图形测验得分,在每个年级内进行分组,依次为:1/3场独立组、1/3中间组、1/3场依存。

针对场独立组和场依存组,发放调查问卷,让孩子带回家,和父母共同完成,根据问卷反馈,统计规律,发现家庭教育的关键人。确认认知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问卷,就理论假设中的影响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寻找规律,对其中较为典型的被试,安排面谈,通过有目的的询问,确认关键的影响因素。在认知风格校正实验中,鉴于时间原因,仅对中间组进行场独立风格的校正。

笔者针对关键因素,协调家长,按照要求,调适家庭教育,要求关键人抽出精力,对孩子的教育以鼓励为主,制定容易达成的分步小目标,制定规矩,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刺激其学习兴趣和欲望,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关键人要提高对孩子的关注度,让孩子感觉到对其学习内容和其进步情况的适时关心,并给予及时、中肯、适度的肯定。校正实验结束后,重测其认知风格,观察期效果,从而确认问卷的统计分析结论。

(4)原理:根据认知风格原理,它一旦形成,相对于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表现出相当的稳定性。因此,其形成前后,校正的效果应有显著差别。同样,其定型前,两极化不显著,定型后显著,则前后两个年级作为统一实验组时,会有前后的显著变化。由此就可推定认知风格形成的关健时间段。根据家庭教育的相关理论,家庭成员对孩子的影响是第一位的,尤其父母的育儿风格、个人认知风格、教育及工作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贯穿于孩子终生。因此,本研究重点寻找家庭中对孩子认知风格形成作用最关键的成员,通过分析其育儿风格、个人认知风格、教育及工作背景,总结孩子认知风格形成的关键原因,从而为家庭教育中引导特定的认知风格形成,提供实践依据。

结果

(1)按测验成绩,将相邻年级编组,为简化实验数据的处理,仅统计对比场独立组中高年级占比。从图1中可以看出,数据在小班和三年级处出现较大变化,可暂定为关键时间段,并待后面的校正实验最后确认。

(2)为简化实验数据处理,主要针对场独立组的孩子进行分性别的数据分析。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孩子的认知风格与其父母中同性方的认知风格、育儿风格的相关性较高,其他方面无明显规律性,可确认为家庭教育中认知风格形成方面的关键人。故将孩子按性别和父母的认知风格、育儿风格进行数据统计。从图2中可看出,祖辈的认知风格无明显规律,可认定为非关键教育人。从图3中可明显发现孩子的认知风格酷肖其父母中的同性方,故可认定其为关键教育人。从图4中可发现,祖辈对孙儿辈的应答,始终是高水平的,符合现在常见的宠溺规律。

但就其高应答,是否影响孩子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形成,尚存疑虑,随取场依存组的孩子进行统计,发现比例近似,故可难以认定其育儿风格影响认知风格形成。从图5中可以看出,场独立组的孩子所处的家庭多为权威型育儿风格,次之为疏忽型,对比场依存组的数据,其多处于专制型家庭,故可认定权威型育儿风格更有利于孩子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形成,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成长。

(3)认知风格校正实验,根据关键时间段的初定,选取了中班、二年级和四年级的中间组的孩子作为被试,进行短期的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引导。小班之前,孩子未入园,测试不便,故未做校正实验。进行2个月后,采用团体镶嵌图形测验,重测全班得分,统计其得分进入场独立组的比例,数据见图6。

从图6可以看出,认知风格的改变随年龄增长难度加大,且在三年级前后出现较大差异,为便于比对,取同年级未进行校正实验班级的中间组孩子,重测团体镶嵌图形测验得分,结果见图7.根据图7,两两相对比可以发现,关键时间段的判断,应该无误;针对关键教育人和重要影响因素的校正实验效果是明显的,但三年级后的校正效果不大,针对这一时期后的认知风格校正,有待于另行研究。

讨论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

(1)通过对认知风格形成的关键时间段的研究来看:三年级以后的孩子,其认知风格趋于稳定,两极化表现显著,改变场独立-场依存的难度较大;幼儿园的小班,情况类似,但校正改变的难度相对较小。由此也验证了,民间流传的,“从小看3岁,3岁看8岁,8岁看到老”的人的性格能力习惯的形成阶段。

(2)认知风格校正实验也证明:3岁以前,与孩子同性别的父亲或母亲的育儿风格和自身的认识风格,对孩子认知风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校正中能够发挥极为显著的影响。因此,父母要注意育儿风格,尽量体现为高要求、高应答的权威型,做好言传身教,在孩子面前,尽量体现为父母要求孩子形成的认知方式。孩子的认知风格不理想,只要不放弃,8岁前仍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校正的,但错过8岁后,就难以再改了,只能尽量使教育符合孩子的认知风格。正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3)考虑到已有的研究结论:场独立性学生在思维独创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普遍强于场依存性学生。其学习基本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善于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独立自觉,稳定性较高。从培养高分高能,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的角度出发,因势利导的帮助孩子形成场独立型的认知风格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认知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重点是家庭方面的)研究中,鉴于时间原因,我们重点关注形成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和相关直接交流发现,高学历的、理性或逻辑性强的工作背景、权威型育儿风格的家庭中的孩子易呈现场独立;疏忽型育儿风格次之,但孩子容易呈现坏毛病和成绩不良;专制型和纵容型的家庭,其孩子则易呈现场依存。孩子的认知风格也多与其同性的父母类似。

篇2

一、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我们的家庭教育是零散的,给家长们专业的指导却意义重大,而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价值不仅仅是满足家长育子的需求,更是建立了良好家庭教育的通道纽带。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岗、家长会、家访活动、家校联系卡等途径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培训,在切磋和交流中给家L专业的引导,为他们排忧解难,最终的作用力发生在孩子身上。

(一)家长眼中的孩子

孩子与父母交流越来越少,甚至几乎为零;自我封闭,不与老师、同学说话,内心极度脆弱;物质优越,孩子为什么还有跳楼、出走、犯罪的现象发生;孩子行为习惯差;根本不服家长管教的孩子;被家长溺爱骄纵、自私无情义的孩子如何融进班级?学生在学校与在家里反差巨大;孩子认错很快,屡教难改;逆反 、自由散漫、 网络依赖、 撒谎、很难抗诱惑、动辄要轻生的孩子、 单亲家庭的孩子早恋……

(二)老师眼中的家长

家长对班主任的反馈置若罔闻,如何沟通;家长素质不高;如何让家长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说教、唠叨、埋怨;“信得过老师”,表示自己没方法,推给老师;家长依赖学校,干涉教师。学校的管理难度加大;兴趣培养与学习成绩如何取舍;孩子出了事情就抱怨;对孩子存在的问题束手无策……

(三)孩子眼中的父母

父母总是干涉我的自由;管得太多,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父母总是担心我这个担心我那个,我认为我已经长大了;父母不理解我,我想走出父母精心设计的牢笼;他们太唠叨,听得我心烦;他们管得太多,好像我什么对不行;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但他们不尊重我的想法……

不可否认,所有的家长都会竭尽全力地给孩子所能给的一切,但往往是好心办坏事,家长给予孩子的未必是孩子所需要的,这正是家长和孩子矛盾的根源所在,也是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每位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孩子最终的发展走向主要取决于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未来在家长的手心上,家长做好家庭教育才能成就孩子的幸福成长。

二、家庭教育指导势在必行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教育是世界上最奇妙,也是最千变万化的事情,家庭教育要与时俱进,很多父母通过经验来教育孩子,而忽略了孩子是变化的,社会是变化的,仅靠经验已经不能够解决自己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对家庭教育进行专业的指导势在必行。

(一)家庭教育和每个人都有关系

赵忠心老师在《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一文中指出:“家庭教育不仅与教育工作者有关系,而且与每个人都有关系。对任何一个人来讲,小时候在家庭中接受家庭教,是受教育者;长大成人后结婚生子以后,就成了家庭中的教育者。所以说,家庭教育与每个人都有关系。”正因如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家庭还是学校,每个程序上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教育孩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培育一个孩子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而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更是要为孩子一生的成长打好底色。

当今的中国,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家庭最主要的位置,是绝大多数家长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国社会能够进步的重要标志。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社会的未来,家庭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家庭教育和所有人都息息相关,在孩子成长的重要初始阶段,通过教育所获得的素质和素养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走向未来社会所能达到的水平,所以家庭教育的直接责任人――父母,需要有科学的认识,需要有正确的实践。而教育又是一个系统的责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需要每个人有机结合,协调中形成合力,才能够在教育这个系统的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孩子接触最早且持续终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不能替代的,不仅父母要引起重视,也需要科学的方法,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现在社会由于生存等种种压力的共同作用,父母们有的为了工作而繁忙,将孩子的教育交给了爷爷奶奶,有的因为缺少专业知识的指导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教育孩子,却得不到孩子的认可。父母不会教育孩子,自然会在孩子成长的世界里种下很多委屈,进而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孩子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开始反抗,这个时候面对这个“不听话”的孩子父母就会束手无策。可以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并非会一帆风顺,父母毕竟不是专业的老师,而老师也无法替代父母的角色,孩子成长遇到问题是成长的必然,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一个暴躁的父母,焦虑的爸爸妈妈,而是需要第三双手的支持,那就是家庭教育指导,可以是老师,可以是社区志愿者等。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除了学校和家庭的社会上,家长要学会“转介”,更要有意识地根据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寻求帮助,这样才能够合理地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障碍,科学地陪伴孩子走过成长中的沟壑,进而和顺地走过成长的每个分界岭和关键时期。

社会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重视家庭教育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我们需要这种指导变得温暖而温馨,确切讲要让家长乐于接受,将家庭教育变成一种支持和服眨这样我们的家长就会关注和参与。孩子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成长的经历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孩子积极向上的成长需求。学校与家庭、社会一起合作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帮助孩子解决成长的烦恼,正是家庭教育的责任所在。

(三)家庭教育指导更需要专业的引领

家庭教育指导需要专业态度,给家长专业的指导,只有这样的指导才会是有效的,才会是走进人心的,才能够被家长认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才会贴近孩子的情感,孩子乐于接受。

尊重家长,尊重人的成长规律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需要关注孩子更需要关注家长的需求,在共情环境中才能够和家长实现有的放矢的教育,最后需要家庭教育指导师结合教育实际,给家长专业的引领,才能最科学,最有效地知道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家庭指导的重要媒介家庭指导师需要具备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客观而科学地引导家长做家庭教育。只有专业才能更科学,更走入人心,只有走心才会被认可和接受,才能够解决家庭教育――这个被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影响最大,也最深远,而家长这个群体是教育团体中最特殊的成员,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齐,接受的水平也不一样,所以家庭指导师在传递教育正能量的同时更需要针对不同的家长有不一样的方法,更要根据不同的家长,不同的孩子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将抚育下一代的潜在力量更好地挖掘出来并充分发挥,让家庭教育的功能从缺失走向重视,从不良走向有效,这样才会为创造和谐的社会贡献每个个体的价值。

三、提高家庭教育指导专业性的途径和措施

在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寻求切合点,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交流,在共同教育方面形成共识和默契,互相补合,力求增强家校共育的整体合力效应。对此,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家长的实际情况,采取多项措施,比如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学校家长志愿岗、行之有效的家长会、心理咨询等,开拓心育局面,建立心育品牌,在专业的家庭教育的指导下以促进学生独立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逐步提升学生心理素养。

很多时候做了父母的人并不知道父母的真正职责和使命,我们的家长希望给孩子们最好的一切,但却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多家长并不会做家长。张文质的一句话说得很好:为人父母就是怀揣梦想和责任,把孩子的生命带到远方的人。当父母自己认为对孩子倾其所有却不被孩子所理解的时候,家长的内心也处于极度痛苦的状态,我们的家长很多时候面对孩子深度的焦虑,他们更需要专业的指导。

(一)“家庭教育课程化”――提升家庭教育专业指导的有效途径

就苏州而言,从苏州的实际情况看家庭教育课程化的现实意义:苏州既是历史名城又是新兴移民城市,必须要有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适应新常态的城市社会生活。我们的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但是他们缺少专业的指导;我们的孩子需要在一个更为和谐,更为科学的环境成长,家庭教育课程化给了家长必要的指引,可以引导我们的家长科学地育子。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生命积极健康的成长,从而从根本上带来城市文明和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教育课程化的举措无疑具有时代的前瞻性,可以务实地推进家庭教育的良性开展。

只有科学地养育孩子才会有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用专业的育子方式来指导孩子,他们才会更好的发展。

家庭教育课程化,使新家庭教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给家长最专业的指导,以塑造新一代父母与新一代儿童。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家庭教育课程化将正确地指引我们的父母更科学地教育孩子,让学校与家庭教育携手共进,让科学的指导能够让父母与孩子可以相互润泽,这样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一定会有爱、有梦、有未来。

(二)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素质是家庭教育效果的保障

拥有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创新意识浓、育人观念新的师资队伍来充实家庭教育指导师的队伍是做好家庭教育指导的关键。同峙他们要乐于研究孩子的成长,乐于与家长沟通,勤于学习和反思,这样的团队是做好家校工作的最核心力量。家庭教育指导师是直接和家长沟通的人,首先要有对家庭教育有着坚定的信心和坚持把创造温馨、健康、文明的家庭氛围当作家庭教育工作的壮志,把树立一批典型家庭、成功家长作为创造良好家庭教育作为目标。

家庭教育指导师对学科知识和家庭教育工作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就要求参与者有一定的学习力,并与时俱进。首先家庭教育指导师在上要博学,在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知识四种知识上做到精业。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保证。对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全面发展。家庭指导师要将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通过合适的方式传播给家长,实践性知识的积累需要教师具有反思型思维和教学能力。此外,家庭指导师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是不够的,教师要注意研究和更新教师知识的性质、范式、组织和内容。只有具备了专业的、丰厚的知识,家庭教育指导者才能够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进而用自己的专业实现对家庭教育最针对性的指导。

要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实现三用即有用、够用、好用。“有用”,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有助于提高效率;“够用”,建构起完善、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好用”,知识体系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三)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式多样――让家庭教育更有效

家庭教育指导需要社会各个方卖弄同力协作、整合教育资源,广泛宣传,实现学校、家庭、社区正三角形的和谐教育现实和网路化的家庭教育环境。

1.以理论研讨为引领,营造“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氛围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需要有目标、有计划进行,坚持固定的教研时间,把“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特色创建纳入研究范畴。以校刊、校报、家长月刊等为平台,开展相关理论学习、宣传活动。以读一本教育理论图书为主题,引导家长关注有效家庭教育、科学育儿的问题。

定期开设家庭教育讲座,开展相关家庭教育理论研讨活动。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走进家庭一对一指导,走进社会一多多指导都会取得积极的指导效果。

2.以问题研究为契机,提高“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成效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教育跟踪调查,提高“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有效性。每学期开展至少一次学校办学质量电话回访活动,探讨教育问题,提高办学质量。 以“家校共育课程化促进学生成长背后的故事”为主题,开展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活动。就家长、教师、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教师、家长、学生面对面”对话。

3.以活动为载体,搭建“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平台

通过学校门户网站、教师博客、邮箱等媒介,为教师、学生、家长构建立体沟通模式,进一步拓宽交流空间。学校搭建各种平台,积极引导家长参与活动。如趣味运动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联欢会、亲子活动、论文评比、家教经验交流等活动,拓宽家校联系的面,加深家校联系的点,创新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逐步实现“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特色。_展家庭、学校、学生三方学习成长目标制定与实施计划,以新生入学为契机,在家长中开展“我与孩子共成长”亲子教育日记撰写活动。以“美丽的学校我的家”等为主题,开展教育走进家庭、家长走进学校相关活动,构建“家校共育、共建、共识”平台。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成功案例征集、交流及研讨活动。

4.以教材为媒介,展望“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硕果

学校可以组织编写健康成长家长读本,针对不同地域的生源特点更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为家长量身定做教材,更具有针对性的编写,更会去的积极的效果,只要我们用心做,家庭教育丰硕的果实已经在孩子们成长的心灵里开花、结果了。

(四)让家庭教育指导不仅形成氛围,更演变成一种教育文化

只有教育制度化、序列化才能够取得实效,就家庭教育指导而言需要达到更高的境界,形成一种全社会共识的文化。家庭物质文化――满足需求功能,可以通过人们的衣食住行及家庭的文化设施等体现一个家庭的精神追求、审美情趣、生活风格和文化素养。家庭制度文化――规范行为功能,可以有效调控和抑制家庭成员的个人欲望,使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家庭精神文化――价值导向功能,是家庭文化结构的核心和灵魂。它不仅制约和影响着家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而且顽强地表现着一个家庭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具有明显的价值导向功能。

只有家庭教育赋予文化的内涵,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休闲方式,才会发挥家庭教育正面的功能,传递教育的正能量,践行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让每个孩子在温情与爱中健康成长,幸福成才。

著名作家、画家黄永玉先生的表达让我们感同身受:“孩子是我们的甜美,也是我们的忧伤,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心。”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教是人生的基础,家风是民风的基础。基于学校教育的视角,我们用一份责任和智慧在做家庭教育,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撑家庭教育指导的发展研究,引领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健康高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以形成家校合力,一同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让我们在责任探索家庭教育,让我们在使命中走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走过的足迹都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引领。希望我们在发挥学校的纽带作用,让我们的家长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孩子们的成长。

当我们再次读到纪伯伦的《关于孩子》中的这段:“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经你而生,却不是为你而来,虽然他们与你同在,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们爱,而不是思想。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思想。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心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便更深几分,家庭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坚强,更需要坚定,为了每个孩子的和顺成长,家庭教育指导将与每个孩子的成长同行,从现在做起,从此时做起,与孩子的生命一起成长,静听岁月的风铃,等待花开 ……

【参考文献】

[1]任彦霞.家长学校建设理论与实践[M].学苑出版社,2013.

篇3

这次克拉玛依市的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与课改成果在全国同类地区名列前茅。我希望子课题项目在第一阶段科研和课改成果的基础上,将下阶段的“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发展到全市的初中、高中,形成一条龙的科研体系和课程改革,在扎根中华民族语文教育沃土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论,认真转变我们的教育观、教师观、人才观、教学观和学生观,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为探索和创造出适合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新范式而不懈努力!

记者:克拉玛依市自1997年通过自治区“两基”验收以来,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巩固提高“两基”方面,克拉玛依市将进行怎样的安排和部署呢?

彭局长:2009年下半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将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两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这是对自治区“两基”工作的一次整体验收和全面评估,也是对全疆各地教育工作的一次考验,更是我们加大教育工作力度,关注民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一个重大契机。

首先,明确“两基”巩固提高迎国检动员大会的目的。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的意见》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做好“两基”巩固提高迎国检的各项准备工作,增强积极推进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自治区和国家教育督导团对我市“两基”工作的检查、验收。

其次,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我市“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两基”业务档案建设、经费统计的梳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各区、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加强协作,精心安排部署,明确职责、目标、任务和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记者:和谐家庭是教育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08年,您们启动了“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该工程的实施情况?

彭局长: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次“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主要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

一方面,关注民生,提高认识。市教育局特邀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终身教育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家庭教育网和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网首席专家顾晓鸣为近千名教师、家长作了题为《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的讲座。引导大家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家庭教育现代化纳入教育现代化整体布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加快构建家庭教育体系,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家庭教育工作的浓厚氛围,为全面实现我市教育优质、均衡、高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全面推进区域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来自各区教育局的主管领导,各中小学的校长书记、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心理教师,各幼儿园园长,试点社区及学校首批家庭教育指导师共300余人分别接受了不同层次的家庭教育培训。

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成立后,各区教育部门将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指导办公室,各幼儿园、中小学、社区将成立研究指导站,配备多名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指导师。通过讲座、家长理论知识培训、团体训练、个体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和处理家庭教育矛盾的能力,解决学生、家长在实际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在各学校、社区的家庭教育研究指导站内,将成立“家长俱乐部”、“学生俱乐部”,并通过网络建立家长群、学生群等,方便家长、指导师、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探讨。我市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记者: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今天,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不是很乐观,您觉得如何才能促进克拉玛依市教育的公平?

彭局长:克拉玛依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并且积极组织带领各族教职工开展了大量工作。

第一,关注弱势群体,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制定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办法。各级各类学校努力挖掘教育资源,最终将近1万名农民工子女全部安排入学,而且使农民工子女与克拉玛依市市民子女享受同等教育。

第二,把隶属克拉玛依市农牧区的学生安排到市区学校就读,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和加强少数民族儿童学前教育,市政府于2008年初出台了对贫困家庭的儿童实行入园费用全免或减半的优惠政策。从2004年起,市委、市政府和教育部门共同作出决定:把该区的中学生全部安排到市区和白碱滩区有关学校寄宿就读。2007年9月10日,又把距市区70公里的小拐乡的61名农牧民子女安排到市第二小学寄宿就读。并划拨专款给予补贴。

第三,开办区内初中班。2004年8月,克拉玛依市开办了区内初中班。到2008年8月底,先后在和田、博州等边远农牧区招录了5批小学毕业生,并安排在市三中和十中就读。为此,市政府先后投入了1亿多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区内初中班的学生将达到2250名。

第四,坚持实施扶贫助学工程,为贫困生铺平求学之路。2008年,克拉玛依市首次对考入国家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学生进行学费全额救助。各中小学校还经常组织教职工开展为贫困学生“献爱心,送

温暖”的活动。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市教育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1470名教职工,两次捐款总额达13.31万元。市慈善总会从2000年起就开展了“慈善助学”工作,仅2007年就发放助学金152万元,救助贫困生706人次。

第五。加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2008年6月17日下午,新西兰Rotorura国际语言学校校长克里斯・莱克女士一行来我市交流、参观与考察。双方就今后互派教师进行教育教学交流和学习以及组织克拉玛依市优秀中学生赴新西兰参加寒暑期夏令营活动等教育合作达成多个意向。克拉玛依市的教育开始走向国际化。

记者: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请问您们如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发展教师继续教育的?

彭局长:2008年以来,市教育局将“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列入“关注民生年”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邀请内地专家、名师前来现场讲学、授课和外派教师进行培训、研修等方式,持续开展了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工作。同时,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渠道,拓展培训内容,强化培训管理,全方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截至7月中旬,各级各类培训共计3695人次,包括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挂职培训、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双语”教师培训、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远程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远程培训、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等多项内容。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在前期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得培训井然有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培训内容如下。

第一,骨干教师培训。4~6月,组织38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去上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挂职培训;7月10~19日,聘请全国知名专家6人,在市教育局报告厅开展了近100人参加的为期10天的首期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结业培训。

第二,骨干班主任培训。1月21~25日,选派2名教师参加了自治区哈语言骨干班主任的培训;5月19~30日,组织我市中小学教师参加了自治区举办的2008年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7月6~10日,外聘南京5名专家在我市第六中学报告厅完成了374人参加的为期5天的中小学德育干部及骨干班主任培训。

第三,第三期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挂职培训。3~4月,组织第三期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34人去南京挂职培训,其中中学校长15人,小学校长19人(其中少数民族8人)。

第四,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双语”教师培训。2月份,选派6名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参加了2008年自治区教育厅举办的春季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班:3~6月,组织101名少数民族中学教师参加了“双语”教师教材教法培训,组织11名少数民族中学教师参加了第三期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专业知能提高培训;7月10~14日,聘请自治区教科所三位专家,在我市第二中学举办了近100人参加的为期5天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双语教师和学校领导参加的汉文化知识拓展培训。

第五,教育信息技术培训。4~6月,组织举办了200人参加的为期2个月的首期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远程培训,并完成了一期25人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

篇4

目前,亲职教育在国外许多国家都得到重视和发展,而在中国,虽有着优秀的家庭教育传统,但亲职教育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极不完善,亟需吸取有益的国际经验。本文试通过阐释英国家校联合教育的状况和特点,为我国的亲职教育的开展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一、英国家校联合教育状况及特点

家校联合教育(Combined education)是指通过建立家庭与学校教育机构的密切联系,加强两者之间交流、互动,开展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使两者之间有效配合提高儿童受教育水平的教育合作方式。英国的家校联合教育发展水平较高且成效良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1、强调家校双方的义务意识,从法律上确立家长的教育责任

英国政府从20世纪中期即开始针对家长教育采取政策措施。在1988年颁布的教育法令中从法律上确认学生及家长的择校权利,并规定地方教育机构要为父母提供教育培训课程,以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从1996年起,政府规定凡将子女送到公立幼儿园的家长,都要与幼儿园签订合同 ,承诺将与幼儿园合作教育子女,幼儿园和家长双方都要承担各自的义务。2000年开始在全国推行家长教育令,规定不良青少年的家长必须参加教育课程。2003年同时又引入家长教育合同,赋予学校申请使用这两种方式对某些问题学生的家长进行教育的权利。[2]由以上政策中,不难看出英国政府一步步确立了家长在家校联合教育中的教育责任,通过法律的手段,加强了学校和社会对亲职教育的支持。

2、学校设立专门的服务部门,提供开放的家庭社会服务

英国的公立小学大都设有家庭中心,为孩子们和家长们组织活动。[3]在每周特定的时间,家庭中心会向家长和儿童开放,孩子们可以参加由专业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父母们则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和讲座,如父母论坛、健康保健、安全急救、家庭美食等课程。中心还会定期为一些全职母亲做职业辅导,并允许附近的孩子和在校学生一样使用学校的各种设施。总之,学校用这种对附近社区家长们提供开放性的服务的交流互动方式,对建立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积极关系非常有益,这种开放式的服务对学校也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3、学校由具有行业资格认定的专业人员承担亲职教育工作

英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如幼儿中心、托幼中心、开放性大学和继续教育大学等都提供亲职教育培训课程。[4]在这些教育机构中,负责指导培训家长的学校老师和教育管理人员都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具有行业资格认定的专业人士构成。这些从业者不仅具备如心理医生、社工、青少年服务资格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还必须达到英国家长教育服务从业标准,这个标准针对不同层次的家长教育服务的具体要求设计,涵盖从较低要求到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要求,总体上包括能与家长、同事和社区建立并长期维持积极有效的关系。

4、重视家长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家长的需求和评价反馈

英国在家校联合的亲职教育中,非常重视家长的主体性。2007年政府在每一位家长都很重要的报告中就强调,政府在家长培训活动中的工作重点,就是为家长自信参与儿童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这一立场是在充分尊重家长的权利、自主性和自由选择基础上的。所以英国学校对家长的亲职教育工作不是一个从上到下的指导过程,教师和家长也不是简单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家校联合教育中指导的前提条件是对家长能力的充分信任和自由选择充分的尊重,让培训去适合家长而不是让家长来适应培训。亲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家长更加自信自然地胜任现代父母角色。[5]

二、我国亲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1、父母对子女期望高,对亲职教育的意识不足

我国传统上重视家庭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在大多数父母观念中都存在,但对自己是否要接受专门的教育指导却不以为然。有关调查显示,有44.9%的学前儿童父母表示从未参加过亲职教育,[6]而更多数的父母完全没有意识到在当家长之前,有必要去学习如何当父母的职前培训,而只是当教育子女中出现问题时,才去寻求解决方法。当前我国还有不少家长对自身的教育角色有推脱或回避的倾向,把教师当成是教育孩子的主要依赖者,忽视自己的教育责任和能力。

2、亲职教育对象缺乏针对性,形式单一,内容零散

我国亲职教育的层次不清,教育对象缺乏针对性,如对父母的职前培训组织少,对不同家庭结构环境、不同家庭类型需要、不同文化观念需要的区别培训少,分类指导不足。亲职教育形式上也比较单一,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地方家长学校和学校机构合作组织,把父母集中在某个会场或教室里聆听专家讲座,缺乏针对性的辅导和具体方法技术的训练,教育效果不大。在内容上,我国的亲职教育尚未形成规范系统的内容体系,学校亲职教育讲座主题大多是关于儿童教养的普遍性问题,[7]偏重知识传递,忽视实践技能的提高。其他途径的亲职教育也存在较大随意性,缺乏整理规划和有机联系。

3、家庭、学校、社会在亲职教育方面缺乏协调合作

现代父母文化水平普遍较高,但对儿童发展规律、科学育儿方面了解并不多,往往到出问题才看书或咨询求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较多。学校机构尚未承担其亲职教育的主要责任,对亲职教育认识不足,开展有限,要求家长配合适应的多,针对性的教育辅导少,实施的途径少。社会层面一方面,政府未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的资金支持,成立的家长学校与学校教育机构联系不足,对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另一方面,缺乏专门的亲职教育指导机构,对家长实际需求和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和统一规划,对市场上一些家长教育市场缺乏规范管理。

三、英国家校联合教育对我国亲职教育的启示

1、加强立法,强化责任,提高认识

现代社会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新的教育问题层出不穷,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纷纷加强亲职教育方面的立法。我国可以学习借鉴英国政府的做法,把亲职教育提高到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明确亲职教育的重要地位,加快对家庭教育及亲职教育的立法进程。建议出台相关法令,明确家庭与学校在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分工,规定父母必须承担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包括接受亲职教育、参与学校活动、为学校提供服务等内容;学校机构也必须依法组织各种亲职教育活动,提供亲职教育的课程,加强家校联合中的亲职教育。[8]立法中还应该有保障亲职教育顺利实施的有关配套机制,例如如何建设培训管理队伍,资金筹备与投入、监督评价机制建立等。

2、开拓家校联合教育的渠道,积极推进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合作

必须认识到学校在实施亲职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以及社区在亲职教育方面的有力条件。在我国当前的现实条件下,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以家校联合教育为亲职教育的主要渠道,让学校成为亲职教育的主要基地。学校为亲职教育提供一定活动场所,组织丰富多彩的亲职教育活动,定期召开亲职教育研讨会座谈会,并联合社区举办父母指导交流会,向当地家长提供开放性的亲职教育指导。社区管理在我国发展比较成熟,在城市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区域范围较小,各项功能相对齐全的条件,利用广播、报纸、宣传栏等有效地做好公众的思想认识动员,并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创设社区父母学习小组、教育咨询中心等方式,积极为亲职教育服务。

3、重视家长的主体性地位,注意评价反馈

笔者认为可以借鉴英国联合教育的做法,前期政府委派专门的评估机构设计科学的调查方案,对父母教育需求做深入调研发掘,以此作为学校、社区和专门机构确定亲职教育内容、形式的基础,然后根据分类教育和分层教育的指导原则,根据家长不同的需求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指导方式。如在内容上,可以鼓励学校及高校科研机构根据七部委颁发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9]开发亲职教育的系列教材、指导手册,完善教育指导理论;在方式上除常见的家长教育讲座、家长交流会等形式,还可以组建父母互助小组,完善个案咨询与辅导服务团队等。

4、提高亲职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性

从业人员的专业性程度是制约亲职教育实效的关键因素。通过学习借鉴英国的经验,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一是成立国家级或省级育儿辅导学院等专业机构,结合地区实际水平,综合负责地方亲职教育从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培养专业人员;二是继续推行我国在2006年就已开设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新职业,[10]对直接从事亲职教育的人员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咨询类人员、学校教育工作者等进行培训考证;三是规范市场,提出严格的从业标准,保障亲职教育指导者的知识能力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邱书璇,林秀慧等.亲职教育[M].台湾启英文化事业有限公式出版,1998.

[2][4] 田丽丽.英国政府新近推动的家长教育培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 卢浩.英国的家长――学校组织[J].中小学管理,2002.11.

[5] 王艳玲.英国家校合作的新形式――家长担任教学助手现象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7.

[6] 田栋天. 我国学前儿童亲职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 陈钟林. 谈发展我国的亲职教育[J].青年研究,2000.8.

篇5

一、“和谐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的产生背景

计算机技术不断升级,网络共享不断发展,导致大学生的知识摄入量空前加大;独生子女不断增多以及“鲤鱼跳龙门”后的放松,导致大学生的自我要求不断降低。当应试教育邂逅素质教育,当一切包办的成长过程遭遇自由、自主、自觉的大学生活,当代大学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与家长联系不密切,方式单一,漠视亲情,感恩意识缺失

通过调查,当代大学生与父母基本采用的是电话联系,条件允许的家庭利用互联网聊天工具或电子邮件,几乎没有学生保留和父母通信的习惯,仅有低年级的少数同学表示曾经给父母寄过明信片;与父母联系的频率,从一年级的两三天一次,一至衰减到毕业班时的一学期两三次,很多时候都是父母主动打电话;在谈论话题上,绝大多数学生不会主动汇报在校实际情况,大多数学生从未如实汇报过自己的学习情况,甚至存在不少学生瞒报、撒谎。

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和永久性的作用,是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引入家庭的支持和理解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变得至关重要。

(二)与教师联系呈现被动状态,沟通交流过少

目前,高校授课方式大多采用课堂教师授课、课下学生自主的方式,师生之间的交流依赖老师的主动关心和学生的主动问询,如果缺少任何一方面的主动,师生之间就成为完全孤立的两方。加之师生之间的年龄差距越来越大,当代大学生又没有从高中阶段师生关系的被动状态转为主动状态,师生之间虽然有交流的强烈愿望,有和睦密切、相互理解的渴望,但师生双方均缺乏主动性,也缺少一个相应的平台来开启共同的师生交流互动链。

(三)与社会缺少“亲密接触”,社会融合度不够

进入大学,除了必要的社会实践调查和专业实习之外,大多数学生选择了“闭门造车”,割裂了业务学习与实际锻炼的联系,缺少对社会实际、专业前景、行业动态的了解,陷入了专业学习的迷茫、专业前景的迷惑、学生积极性的缺失的循环怪圈,导致了多数毕业生走出校门之后,呈现出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对社会的理解力、融合度严重不足。

高校应该创造条件让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社会的实际生活,用专业的视角看待、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从而对所学专业知识有一个感性的、深层次的理解。

造成的以上问题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存在的片面与不协调具有直接关系,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合理,有效的解决好学生的教育培养问题,创新教育模式,最大限度的利用各方资源,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就成为当务之急。

二、“和谐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的创建内容

“和谐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抓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条主线,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载体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充分利用学院资源,与优秀学生“手拉手”

1.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同年级各班横向“手拉手”

建立学生工作群,开展班级工作论坛,举行评优评先答辩会,促进同年级的各班级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2.利用榜样的力量,高低年级纵向“手拉手”

在硕士研究生及高年级中选拔一批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与低年级班级结成对子,以兼职辅导员、联系班级党员等形式,实现对低年级班级各项工作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高年级与低年级班级之级的交流与传承。

(二)密切家校联系,与家长“手拉手”

1.加强辅导员与家长的联系

通过寄发师生联系卡、“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学生风采简报”和谐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汇报表、家庭问卷调查表、和谐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意见反馈单以及学期初、学期末电话联系等方式,定期向学生家长汇报学生的综合表现和在校成长情况,实现学生在校信息与家长的互通。

2.坚持做好学生家访工作

建立辅导员家访制度,将其纳入到辅导员日常工作考核中,每年寒暑假组织辅导员、学生党员、主要学生干部对学生进行家访。通过家访活动的开展,增进家长对学校以及学院各方面的政策以及发展动态的了解,增加家长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成长动态的了解,拉近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形成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3.定期邀请或接待家长来访

每个学期,根据辅导员掌握的基本情况,邀请部分家长来校,利用讲座、报告、谈心、交流会等形式,与家长建立长期联系,定期交流,不仅促进了学生在校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家长对学校深入了解的愿望,更加深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实施导师制,与老师“手拉手”

1.人生导师,大学生活的开路人

聘请长期从事管理工作,有着丰富人生阅历、德高望重

的老教师、老领导从一年级开始担任班级人生导师,任期两年,邀请他们参与学生工作,用丰富的人生经验,发挥在学习、生活中教育和指导学生的作用,与辅导员形成优势互补,促进整个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2.专业导师,专业学习的领路人

三年级聘请专业教师担任专业导师,通过参与学生集体活动、举办座谈会、个别谈话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通过专业导师和辅导员的配合努力,促进学生的专业培养和思想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学院整体学风。

3.毕业导师,走进社会的引路人

聘请与用人单位联系密切,人力资源知识丰富的校内老师以及校外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员担任毕业班的毕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信息和必要的就业指导,为学生创新一个与社会交流的良好平台,帮助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促进大学生就业。

(四)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与社会“手拉手”

1.积极设立企业奖学金

为表彰奖励优秀学生,营造优良学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邀请与学院合作良好的企业设立企业奖学金。企业奖学金的设立,不仅仅是一种荣誉、一种肯定,更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精神力量,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不懈努力。

2.加强与企业联系,广泛设立学生创新、实践、就业基地

走出校门,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为学生建立大量校外实践基地,利用实践基地串起了学生实习、培训和就业的链条。学生们通过深入企业参观学习交流实践,了解前端需求,参与生产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动手能力。目前,学院“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科学研究――毕业就业”基地初显规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得到不断拓展和丰富。

篇6

十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在创新力的不断推动下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可见,创新离不开人才,只有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才能实现创新力的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的高级人才,在文化的传播、创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文科研究生,对于当前提高文化软实力,培育民族精神,实现社会转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准确把握文科研究生创新力的科学内涵

创新一词内涵丰富,在不同时期、领域、地域、文化背景等都有不同的解释和含义。从词源上看,创新最早起源于拉丁语“innvare”,它包含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从单学科的角度看,第一个从经济学角度提出创新这一概念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这种“新组合”包括:第一,引进新产品;第二,引进新技术;第三开辟新市场;第四,开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第五,实现工业新组织。此后英国经济学家费力曼在熊彼特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定义,提出“创新不仅指技术创新,还包括组织管理等其他方面的创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心理学家德瑞达海尔定义:“创造力是人们产生作品、成果或观念的能力。”通过对以上关于创新力内涵代表性观点的比较和概括,创新力是指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直觉、顿悟、逻辑推理、判断后思维得到不断升华,而后通过屡次实践进行创造性发明,为社会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的新技术、新思想、新理论的能力。

文科又称人文社会科学,以人类社会独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即区别于理、工、农、医之外的非自然科学的统称,它包含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两部分。与理工科相比较,它多对应于限定性的知识,所以也被称为“硬科学”,由于文科多对应于非限定性的知识,故称为“软科学”。由于学科属性不同,可将文科研究生创新力定义为文科研究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进行研究与探索时,凭借自身创新的基本能力和个性品质,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破旧立新,运用批判眼光、怀疑精神、创新思维,酝酿出对社会有价值的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规律、新方法等,最终创作出高质量学位论文的能力。

二、影响文科研究生创新力的客观因素分析

承载我国文化传承与发展重担的主要群体之一就是文科研究生,国家要发展文化软实力,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这些走在时代前沿的精英力量。我们不可否认文科研究生对于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科研究生要想不断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思想理念的更新,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创新力。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揭示传统文科研究生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才能增强改进措施的针对性。

(一)传统教育方式保守僵化

在发散性思维上,文科学生比理科学生要薄弱,其主要来源于从小传统的家庭培养与学校教育。就家庭而言,许多父母只注重让孩子从小阅读文学类书籍,而忽略了对孩子动手能力与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些做法最终导致孩子在思维方面被局限;就学校而言,由于升学的压力,又实行分科教育,使得学生的学习出现功利性和盲目性,过分强调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最终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学科特性所限导致文科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实验或实践活动,他们大多接受传统死板的灌输式教学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在大学教育阶段,无论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学习内容的专业性不断增强,知识面却不断狭窄。诚然,我国的大学教育培养了大量高学历的文科博士生与硕士生,但事实上,他们可能只具有较强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但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二)研究生导师引导不足

刚入这个领域的研究生对学术环境比较陌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甚至出现盲目迷茫的倾向。我国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思维,有针对性的对每位研究生进行指导,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由于高校导师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导师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不够,这会直接影响被指导的研究生的创新力,主要表现有:第一,由于年龄的客观原因,导致精力不够,部分老教师不能很快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过时;第二,部分研究生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少,得到的经费支持少,所以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就少;第三,部分导师受到学术界不良学风的影响,只顾眼前利益和经济利益,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第四,有些导师不关注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点,硬性让学生选择与其研究相关的课题,形成了“应试科研”和“闭门造车”的现象;第五,有些研究生导师行政职务在身或带的研究生过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认真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第六,部分学校在研究生招生时,导师选择学生的权力有限,从而不能招收素质与能力较高的学生。以上这些现象都会影响研究生创新力的培养与开发。

(三)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文科研究生要想创新,首先必须要有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的构建需要丰富的课程支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宽广的视野。但是,目前各个高校文科研究生的课程设置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跨专业和跨学科的课程较少;课程内容比较陈旧,缺乏前沿性课程;基本没有安排实地调研课程;有些课程甚至重复本科阶段已开设的课程等。由于文科研究生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性,从而导致学生知识面窄,综合能力差,在研究问题时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不能融会贯通,从而使他们问题意识较弱,缺乏批判精神,很难发现前沿问题的创新点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所以这种发展趋势会制约文科研究生创新力的培养。

(四)科研机会与经费欠缺

当前高校对于文科研究生的科研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依然不能满足文科研究生科研的实际需要。目前在一些高校中存在类似的问题:一些高校设立的科研项目限制研究生的参与;有些高校即使有学生科研项目,但是文科研究生可以申请的项目所占比例甚少;项目申请成功后,大部分经费都划拨给理科研究生进行项目研究,而文科研究生得到的经费支持少之甚少。作为文科研究生,他们的科研成果就是高水平的科研论文或报告,需要他们深入到研究对象所在区域进行一定规模的实地调研,最终通过数据分析与比较,酝酿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如果文科研究生一直以一种静态的研究方式来创作学术文章,文章的内容可能更多地是移植与拼凑,但是如果文科研究生进入社会,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去研究问题,可能他们所创作的学术文章更具实践价值。

三、培养文科研究生创新力的若干意见

十报告中提到要“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力制高点。”这一点对文科研究生而言,就需要他们提高科研创新力最终把优秀科研成果转化为国家的实践性政策。针对上文所提文科研究生创新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具体意见:

(一)逐渐转变保守僵化的家庭与学校教育观念

创新力的培养都应当从早期教育入手,而父母是早期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引导者,所以家庭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作为父母应该逐渐转变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与模式,更加注重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训练他们的实践能力;要扩展阅读书籍的范围,应包含科普、艺术等知识;经常鼓励孩子参与实践,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平时多与孩子沟通,交谈应以启发鼓励为主。同时,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模式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因此要逐渐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应当考虑在教育体系中加大对学生创新力培养的内容,丰富和深化教育教学理论的创新,如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对有创新成果的同学,学校应采取适当物质激励或榜样激励,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二)加强导师引领力、改变培养模式

在研究生阶段,作为文科研究生导师应充分认识到原创性才是学术研究的灵魂,要想创作出质量上等的文章不是靠简单的“复制粘贴”,所以导师自身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教学中应提前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积极思考,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应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内容应以专业难点重点问题、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学术前沿问题为主,在交流切磋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形成新颖的学术观点。在加强文科研究生导师引导力的同时应该从根本上改变文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主导——辅导”模式,文科研究生创新力不足最重要的问题是知识面狭窄,所以学校应调动最广泛的导师资源,让学科相交叉的理工科学院与文科学院的导师“结对子”,文科研究生在本学院有固定的导师进行主要培养,但是在一个或至多两个学院由理科导师进行辅助培养,文科研究生可以旁听理科导师的课程,学生可以运用多学科知识创作学位论文,这种模式有利于文科研究生全面发展和创新力的培养。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改进与优化课程设置是文科研究生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创新的基础是博学,作为文科研究生更要涉猎各类知识。在高校中,如何让文科研究生成为博学的人才,主要依靠丰富优质的课程,所以我们应该设置科学的文科研究生课程体系:首先,课程内容要体现学科渗透,要打破文理之间的界限,为文科研究生开设一些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实用性课程;其次,开展实践性课程,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践活动有助于激起文科研究生的创作灵感;最后,学校应为文科研究生积极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如为学生开设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讲座,并给予文理科师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主动提供充足经费

高校要想培养文科研究生的创新力,就应该积极为学生营造进创新氛围,营造良好氛围的关键是要为学生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机会,具体措施有:第一,鼓励和支持文科研究生主动参与导师的科研,尽早熟悉开展科研的具体流程;第二,学校要积极开展文科研究生实践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集体协作的机会,在团队建设中注重多学科、多专业学生的交叉合作;第三,设立文科研究生创新专项基金,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科研,对创作出突出科研成果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第四,加强文科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使他们可以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创新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大多数学校把更多教育经费投入在理科研究生身上,投入于文科研究生的经费很少,所以作为现代型高校应该转变“重理轻文”的观念,学校可以按合理的经费比例为文科研究生提供充足的经费,满足文科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陈英和.世纪研究生教育创新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伯顿·克拉克.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吉丹如,戴跃侬.论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2004,(05).

〔4〕马希平.文科类研究生的学术创新空间的多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2011,(02).

〔5〕叶建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及其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篇7

一、高校研究生权利义务意识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平等、自由等思想深入人心,这些思想本身对于扭转以前的“义务本位”的社会思想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但是在一个人人都在谈权利的社会中,又极易出现义务被忽略的现象。在研究生这个特殊群体中,这种“重权利、轻义务”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研究生具有强烈的权利意识,但是“自利”倾向明显

在权利觉醒的时代,就研究生来说,有受教育的权利,学校不能简单地以学生违犯校规而随便予以开除;研究生有自由选择是否住校的权利,学校不能以方便集中管理为由禁止学生到校外租房;研究生有达到婚龄选择自由结婚的权利,学校不能以结婚妨碍他人和影响学业为由禁止在校学生结婚等等。

(二)研究生义务意识缺失,缺乏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由于研究生的权利意识带有强烈的“自利”倾向,这也导致了部分研究生在义务面前十分畏难,这是典型的“趋利避害”的价值取向。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长期受众,如果说其不了解自己应承担的基本义务,显然有些说不过去,因此,在通常情况下,研究生对其基本义务是心知肚明的,只不过因为这些义务有损于自身利益,而对其直接无视。这也就形成了高校研究生欠缴学费,对学术论文粗制滥造,在学习期间随意旷课,在学习期间找到工作后就不顾学业等现象。这些不履行基本义务的行为对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造成巨大的冲击,也造成国家所投入的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

二、高校研究生权利义务意识错位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高校研究生由于处于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过渡时期,由于自身即将踏入社会,而各种压力也将扑面而来,这种情况下就导致其过度焦虑。有的甚至读研究生就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将研究生学习阶段作为一个缓冲期间。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部分研究生急功近利,一切以找一个体面的工作为中心,忽视其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所应承担的基本义务。

(二)家庭教育原因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现在研究生教育也进入了“独生子女”时代。在独生子女成长期间,由于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通常都是有求必应,在“知识改变命运”的诱导之下,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更是毫无保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所成就。在这种家庭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之下,早已进入成年阶段的研究生,仍然对父母的资助感觉理所应当,同时也对享受学校和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感觉理所应当,丝毫没有履行自己义务的意识。

(三)高校教育自身的原因

虽然我国长期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在高等教育模式中,应试教育仍然占有主流地位。特别是由于近些年我国扩大了招生规模,研究生人数也急剧攀升,有些学院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甚至超过了本科,这也进一步导致了高校研究生教育缺乏素质教育动力。在对研究生的培养中,大部分仍然以知识灌输为主要培养方式,而对研究生成长和潜力发掘更为重要导师指导和引导则略显不足,而且在研究生应承担的基本义务方面,有的学院为了学生的自身发展,在许多方面做出妥协,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期间考上了公务员或找到了工作,学院对其主动放行,这就进一步导致了学生权利意识的膨胀和义务意识的淡薄。

三、高校研究生权利义务意识的引导路径

(一)引导高校研究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决定了主体对各种事物的看法,也将引导主体的行为,因此高校研究生具备什么样的价值观将直接关系到其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的看法。对于高校研究生而言,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会促进其形成对称的权利义务意识,在行使其权利的同时不忘承担其应履行的义务。

(二)转变父母的教育方式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对学生权利义务意识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研究生虽然已经步入成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但是家庭仍然对研究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应该学会拒绝其孩子的无理要求,促使研究生知道权利和义务是并存的。

(三)完善高校教育机制

在高校教育中,不能唯成绩论,更不能无视法律和纪律的要求,为学生的成长而放弃原则性的东西,在学生的无理要求面前要敢于坚守底线,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按照其利益行使。同时,高校教育也要求强化研究生权利义务意识灌输,不断强化研究生对其权利义务的认知程度,保障研究生真正的承担其应履行的义务。

作者简介:

徐杰(1975-),女,辽宁铁岭人,研究生学历,现任吉林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

吕欣(1978-),男,吉林长春人,研究生学历,现任吉林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办公室主任。

参考文献:

篇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很大程度取决于家庭教育。而在当下,很多人都把教育狭隘地定义为学校教育,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忽略了家校合力的功效。时下流传的《伟大的教育之33条》前三条分别是: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里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因此,家庭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不可替代。

所以,我们要树立家长为学生第一导师的理念,并把这种理念传输给家长,使其意识到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作为第一任导师,家长应该切实负起责任,配合学校做好各方面工作;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家长明确教育的方法。家长素质的提高及教育方法的选择,可以通过参加家长学校讲座、阅读书籍或与教师交流等多种途径获得。

例如,在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方面,要让家长明确以下几点:要跟着孩子的兴趣走,而不是为了让他成名成家;小学阶段要完成1万次的肯定,采用拇指教育而不用食指教育;赞美一定要及时、当面,批评要在宽松中严肃;三明治教育:缺点夹在优点中讲,批评夹在希望中讲;做错了,错在哪里?改掉一次错,就会越来越好。

又如,在如何做好奖励与惩罚方面,要让家长明确以下几点:关注孩子的喜好,奖励要适时适当,让他因肯定而感动;不当众训斥,保护好孩子的自尊,让每一次的教育都与爱连接在一起;孩子即使做错事,让你生气,也要把错误和爱分开,犯错应该批评和惩罚,但惩罚不是为了发泄不满,而是为了教育,为了爱。

当然,家庭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独特、有新意的点子,这些方法是基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是科学合理的。以书中案例“家长是否应该陪同孩子做作业”为例,供大家分享。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我见过许多看起来确实需要有人陪着学习的孩子,没人陪就一点都坐不住,甚至是孩子自己提出要求,希望家长陪着写作业――但这个事情不能孤立去看。需要家长陪着写作业,这绝不是孩子的天性需求,也不是一个正常要求,这只说明他已养成一个坏习惯。他学习成长中遇到的一系列的摩擦和挫折,已造成了他不会管理自己,造成他内心的无力感和无助感。他对自我管理极为不自信,只好求助于外部力量约束自己。事实上,他的内心是反抗这种“陪”的,所以即使有家长在身边,他也不可能把心思放到学习上。

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陪孩子一段时间,但一定要想办法从中抽身。不抽身,孩子的独立性将总也不能生成,那么他会越来越苦恼,越来越不自觉,“陪”的效果也将越来越小。同时家长一定要反思自己在过去时间里对孩子的教育哪里出了错误,这种反思也将决定你如何抽身,决定你的帮助是否能对孩子有正面作用。

抽身的原则:第一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第二要在整个过程中尽量制造孩子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哪怕他开始做得不好,也绝不要制造他的内疚感和失败感。你在抽身之前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站立,否则他只能再一次摔倒,且摔得更惨。

作为家长,对于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要及时检查,即使不能天天检查,也要定时检查或抽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配合学校做好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切实肩负起第一级导师的责任和义务。家长在帮助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的应该是导师、朋友、合作伙伴等多种角色,应该俯下身来,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细心呵护孩子成长。

二级导师――学生小组长: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每个班级可设置多个小组,小组长由学习成绩好、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课堂班级授课制中均衡用力的不足。

小组设置需要注意哪些呢?通常情况下,一般以4~6人为宜,以4人为最佳。美国教育家杰克布斯曾明确指出:“一般而言,不论从教室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学习方面看,四人小组都有许多便利之处。”4人组成的小组最为灵活高效,它便于人员和分组形式的随时分配,有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这种分组对40人以下的小班额更为适合。当然,一个小组到底采用多大的规模,既要看它在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方法和充分交流机会的同时,也要看到能否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教师可将全班学生按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个性特征等分为4个等级,分组时均衡配置,使各组男女比例均衡,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等方面大体相同,最大限度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帮互学,做到按需协调,根据学习需要、内容以及小组实际状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小组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中。

小组长的选拔最为关键,因为小组长扮演着教师助手的角色,所以必须严格把好关。小组长不能采用“终身制”,一聘到底,可以试行“竞争上岗”制度,即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凭借各方面的综合表现竞选组长,综合表现分为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课内表现和课外表现等。课内表现包括课堂发言、讨论、听课专注度等方面,课外表现包括家庭作业、单元测试等方面的情况。每组都选出一位各方面表现最好的同学做组长,每月一换,这样既可以培养每位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又可以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为了得到组员的首肯,最好由小组成员自己参与、自己推举。

教师要对小组长加以培养指导,教给其组织工作的方法,如怎样激励、团结组员共同努力,怎样使组员之间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等。

现代评价理论认为,评价内容形式应采用开放式,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评价的目的是注重知识掌握的过程;评价的手段是以学生自检为主;评价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评价要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逐渐主动参与学习,同时把评价看成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要给小组长放权,小组长的主要权力和任务如下。

一是给组员检查家庭作业的权利。检查作业,这既是组长的权力又是组长的责任。对于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由小组长先行检查组员作业完成情况,汇总后向教师汇报,有些同学的作业有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书写不规范或草草了事,这时组长可以通过检查,帮助教师把好第一道关,以避免各种不必要的错误,既帮教师节省了时间,同时也锻炼了小组长细心检查的能力;碰到作业不及时上交的同学,也要由组长负责催交。因为涉及的面小,所以工作效率比课代表高,同时节约了教师逐一检查的时间。根据教师掌握的情况,平时家庭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也可由小组长代为批阅并做评价。

二是给组员检测的权利。有的同学课后不能做到及时复习,这时可以试着把权力放给组长,让组长对组员进行有目的的检测,形式更为灵活机动,效果也非常好。

三是给组员评价的权利。这种评价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检查学生的背诵、默写、预习等,由小组长对组员逐一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给组员打出等第,作为学生平时的成绩。

总之,小组长的培养至关重要。经过锻炼,小组长的组织才能、表达能力、辨析能力、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变成了一个个出色的小老师。在他们的带领下,学生越来越善于合作、乐于合作,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高效,而让教师做到了低投入、高产出。

三级导师――学生小导师:

责任+能力,帮助学困生成长

让小导师当好小帮手,帮助学困生成长。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小导师的角色是丰富的,他们既是老师的小帮手,又是学生的小老师。学生和老师交流,有时放不开,不敢讲话。更何况学困生本来就有自卑感,怕见教师,更别说讨教了。而面对小导师就不同了,他们问得轻松,小导师讲起来也很带劲。长期的实践证明,学生之间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效果往往会更好。

小组长面对的是组内的4名同学,兼顾整个小组面的学习,而小导师则是一对一的合作学习,更有针对性、高效性。对于每一个学困生,指定一名小导师显得尤为重要。

班级中存在“后8”现象,也就是说抓好了班级中的最后8名学生,一般班级的整体成绩就提高上去了。所以,一般班级中可以选择8~10个小导师。小导师的选拔要关注两点,一是学习成绩要好,二是要有责任心,因为他所面对的学员是学困生,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需要小导师富有耐心。

小导师除了自身做到模范带头作用以外,还要协助学员落实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积极性,同时还要监督学员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特别是有些学员学习主动性欠缺、自制能力弱等,这些都需要小导师用委婉的语气、鼓励的话语、赞赏的目光来“呵护”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监督他们专心倾听、积极思考、认真作业,使学员们逐渐进步。

篇9

一、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第一,是顺应当今幼教事业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发展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幼儿教育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家庭与社区,这已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共同发展的方向。在我国,社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以社区为单位的生活群体享受着共同的社区资源,他们有着大致相同的价值观,以社区为地域界限所建立的幼儿园也日渐增多。社区已成为幼儿成长的主要场所,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及家长,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共同合作,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第二,是提升幼儿园教育效果的需要

相对幼儿园来说,社区有着更为广阔的环境。社区的教育资源可以成为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有益补充。家庭和社区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空间,除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就是幼儿最为熟悉的场所,社区也应成为幼儿园可利用的直接资源。社区的人文环境、物质环境都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源,如社区的医院、超市、公园、公共场所等都可以为幼儿园所用。这样,幼儿园就能扩充教育内容,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其身心发展。幼儿园与社区共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生长在社会中的人,幼儿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成长。著名教育家伊里奇说过:“一个人要成长,首先需要利用事物、场所和过程,利用实践和环境。他需要去看、去接触、去修理、去掌握有意义的环境中的任何事物。”[2]幼儿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教育活动,让幼儿园作用于社区,能够引导幼儿参与社会活动。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是幼儿园教学走出课堂,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方式的有效机制。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就是以社区为依托,在适应当地情况的条件下,建立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社区教育模式。幼儿园融入社区,幼儿能接触到更多课堂以外的东西, 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第四,是家、园、社区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家庭、幼儿园、社区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它们不仅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场所, 更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三者有着不同的功能,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互相渗透, 才能三位一体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幼儿园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成为社区教育中心。幼儿园要架起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桥梁,将幼儿园教育辐射到社区环境中。幼儿教师具备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她们了解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应将科学的育儿方法推广到家庭与社区教育中。家、园、社区三方的合作既有利于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统一培养目标,让社区内所有教育资源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提高教育质量。家长、社区能够了解教育、参与教育,因此家庭、社区对幼儿园工作能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弥补知识、技能方面的不足,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幼儿园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策略

社区教育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幼儿园应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以下提出几点策略。

1.幼儿园应以家长为桥梁,让幼儿园教学融入社区

家长应当成为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桥梁。幼儿园应充分让家长明确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内容与要求及自己如何进行配合教育等。家长理解、支持幼儿园的工作,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的教育。通过家长的宣传作用,可提高社区人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幼儿园在平时的工作中还应重视与社区人员的互动,定期组织一些社区幼儿的集体活动,如一些特定的节日,以此满足家长与家长,幼儿与幼儿之间交往的心理需要。在与社区家长及社区成员的接触交流中,让社区成员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专业性,从而使幼儿园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时能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支持和配合。另外,幼儿园应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为社区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幼儿园与社区良好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社区还可以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的各种资源。

2.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创设参与幼儿园教育的途径

幼儿园要充分了解家长的信息,并建立信息资源库,了解他们的职业、爱好、特长及联系途径,以及他们的个体素质,寻找一切可为幼儿园所用的人力资源,挖掘家长潜在的教育因素。教师与家长及社区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使之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发挥其特长,把蕴涵其中的丰富教育资源引进幼儿园,达到共同培养和教育幼儿的目的。幼儿园可通过“家长导师”“家园同步游戏”“家长辅助教学”[3]等形式将家长“请进”幼儿园。如在“家长导师”活动中,我们可以请家长中有一技之长的人如医生、护士、厨师等,担任幼儿的“导师”,让幼儿自由选导师、向导师学习。教师与“家长导师”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并在活动中不断丰富导师资源库,从而加大孩子的选择机会,也更充分地利用了家长职业或爱好方面的教 育资源。“家园同步游戏”是由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共同进行的游戏。“家长辅助教学”是家长协助教师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起到改进教学的作用。

3.幼儿园应向社区全方位开放,将教育功能辐射到社区

幼儿园的发展依托于社区,同时也承担着为社区服务的功能。幼儿园向社区全方位开放,既能让社区了解幼儿教育,也能让幼儿园服务于社区。幼儿园应为社区幼儿提供一定的教育条件,让更多的幼儿共享教育资源,提高社区幼儿的受教育率。幼儿园应对社区成员进行宣传教育,为社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幼儿园要发挥幼儿教育的主导作用,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方法。幼儿园可以定期为社区家长举办关于幼儿保健、科学育儿等免费咨询与讲座,同时也可成立家长学校,组织家长专门学习育儿知识,还可举办免费专题讲座让家长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掌握必要的家庭教育方法。

4、幼儿园对社区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领域的教学活动,都与幼儿的真实生活密切相关。当幼儿园现有的教育资源不足或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时,可以带幼儿走进社区,利用社区中的各种资源来开展教育活动。幼儿园要与社区结成合作伙伴,共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社区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当地的物质资源如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应能定期免费为社区幼儿开放,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社区中的文化资源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 这类资源往往与社区中的人或物相关,如艺术、语言、社会领域的某些教育活动就与社区中的人有很大关系。在幼儿园中开展我们的传统节日活动时,可以带领幼儿走进社区,观察我国传统节日期间人们的习俗、饮食、服饰、礼节及娱乐活动等,从而使幼儿了解传统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幼儿园还可结合传统节日举办相应的社区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我国的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社会品质。

参考文献:

篇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今天,各行各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具备健伞完善人格和独立心理素质的人才更受青睐。人格教育作为一种发展受教育瞢人格品质的教育,对广大高职学生而言是促进他们人格主体化和社会化发展的必要途径,是促进他们健康、完善人格的形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进取的思想、较强的挫折承受力、不断创新的思维和团体协作精神的必经之路。

2高职学生人格现状和人格教育面临的问题

从受教育者的基本情况看,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止处于其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时期,人格可塑性很强,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他们强调个性独立与实现自我价值,但同时少部分学牛又暴露注重个人实际利益,集体主义意识淡漠;他们从校门到校门,缺乏接触社会的机会,缺少相应的丰十会阅历;他们在自控能力、自理能力都等方而还缺乏经验,心珲还未达到真正成熟。凡此种种,在他们身上往往会表现出自我意识对外部环境的不适应,使内心世界处于矛盾当中,产生消极对抗情绪。

从教育方法上看,主要是忽视个性差异,空洞说教。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等,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主要内容。但在教育实践中,往往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把教育内容简单化为卒洞的宣传说教,没有真正转化为学生自我的内在素质。长期处在这样被动式的服从教育下,学生个体所应具备的丰动性和独创性就逐渐萎缩、消失殆尽或者异化变形。结果使部分学生将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异化为,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将爪.与集体对立起来。

在教学效果由于过多的偏重于理沦教育,没有实践环的参与,加剧了学生对人格教育的轻视。在教师配备上,过分强调德育老师的责任,没有肜成每位教职工都是学生人格老师的观念。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或德育工作的教师在课时安排、教学条件改善等方面缺乏有效地投入,没有按要求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缺少专职心理辅导人员,对学牛心理方面的诉求疏导、排遣的程度不够。

从社会发展阶段看,现阶段我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各种社会思潮对住校学生产生了巨大冲击。学生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思想来解释各种社会现象,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再加上年轻人易冲动,易止极端等因素的影响,最终都反映到他们的人格养成,使有的学对社会、家庭或自身在理解程度上产生了一定得偏差,造成自己人格的扭曲。

3加强和改进人格教育的方法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及高职生的特定心理特征,应该遵循一定原则,掌握恰的教育艺术。教育内容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根据学生特点,选取和受教育者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教育引导。巨大的就业压力也易导致他们产生各种心理乐力。对此教师一方面要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通过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和治疗,帮助学生排除烦恼,克服人格障碍。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住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心理教育,帮助学生熟悉当前国家的就业创业方针、政策,熟悉就业程序、途径、技巧等知识,使其在具有良好职业心理素质。

教育方法宜采用启发式和诱导式教育。人格教育和知识教育一样,要想办法激发受教育者的丰动性,并在受教育者对社会、人生等问题思索达到临界状态时,适时的对其进行扁发,使受教育者顿然醒悟,促进学生健伞人格的形成。

教育形式上要把人格教育彻到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去。将人格教育与技术教育融为一体,形成宽泛的教育辛体这其中既包括专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师,也有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辅导员,同时,专业教师和企业中的实习指导师傅电承担着育人的功能。顶岗实习前,学院要让学生做好应归工作困难的心理准备。在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辅导员要定期走访实圳单位,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思想动态,解决学牛生活、思想上的问题。

企业中的实习指导师傅们在承担学生业务指导工作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方而的言传身教。

篇11

【实验】用心比较:行走在熟悉的地方;行走在陌生的地方。

【实验】用心比较:做人做事没有困惑;做人做事有了困惑。

【实验】用心比较:我不能解人之困惑;我能够解人之困惑。

【实验】用心比较:人不能解我的困惑;人能够解我的困惑。

【实验】用心比较:受人误导;得人善导。

【实验】用心比较:我误导人;我善导人。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二十四层含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自欺欺人,戕人慧根;蒙以养正,德合天地。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体验运动:读相关教材;看教练示范。

【实验】体验书法:读相关教材;看教师示范。

【实验】体验音乐:读相关教材;看教师示范。

【实验】体验舞蹈:读相关教材;看教师示范。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二十五层含义:以贤为范,见贤思齐:以人为镜,生动直观。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教育子女:该奖不奖,该罚不罚;该奖则奖,该罚则罚。

【实验】批改作业:该奖不奖,该罚不罚;该奖则奖,该罚则罚。

【实验】指导新手:该奖不奖,该罚不罚;该奖则奖,该罚则罚。

【实验】治理社会:该奖不奖,该罚不罚;该奖则奖,该罚则罚。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二十六层含义:刚柔相济,奖惩并行。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肤色面孔:千人一面;千人千面。

【实验】高矮胖瘦:万人一样;万人万样。

【实验】吃饭充饥:百人一味;百人百味。

【实验】饮水解渴:百人一饮;百人百饮。

【实验】艺术鉴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实验】追根溯源:黄河走向;长江走向。

【实验】精英人物:诸子百家,殊途同归。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二十七层含义:教无定法,因材施教:目的相同,殊途同归。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不染污泥:出污泥不染;出污泥而染。

【实验】不染污气:长时不呼吸;瞬间不呼吸。

【实验】不染民风:出民风不染;出民风而染。

【实验】不染民俗:出民俗不染;出民俗而染。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二十八层含义: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孟母三迁,育子有方。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用心比较:塑造枯枝;塑造幼苗。

【实验】用心比较:教育幼童;教育老人。

【实验】用心比较:画上作画;白纸作画。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二十九层含义:塑幼苗易,塑枯枝难:早期教育,事半功倍。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用心比较:目标不当;目标恰当。

【实验】用心比较:方法不当;方法恰当。

【实验】用心比较:浅尝辄止;坚持不懈。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三十层含义:教育不当,养虎为患:所求不得,反求诸己。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由云到雨:瞬间完成;需要时日。

【实验】由生到熟:瞬间完成;需要时日。

【实验】由幼到壮:瞬间完成;需要时日。

【实验】由寒到暑:瞬间完成;需要时日。

【实验】由水到冰:瞬间完成;需要时日。

【实验】由此到彼:瞬间完成;需要时日。

篇12

【实验】联想意境: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三十六计?总说》)。

【实验】联想意境: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管窥之见】在天地之间做人,随天地之变做事。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十七层含义:做人做事,随天地变。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生长方向:幼芽可能的生长方向;幼芽选择的生长方向。

【实验】前进方向:动物可能的前进方向;动物选择的前进方向。

【实验】进化方向:生物可能的进化方向;生物选择的进化方向。

【实验】群体选择:群体选择正确的方向;群体选择错误的方向。

【实验】个体选择:个人选择正确的方向;个人选择错误的方向。

【实验】追根溯源:追根溯源失败的起点;追根溯源成功的起点。

【管窥之见】方向错误,南辕北辙;方向正确,南辕南辙。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十八层含义:千里之行,始于方向。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起跑时机:起跑过早;起跑过晚;适时起跑。

【实验】婚育时机:早婚早育;晚婚晚育;适龄婚育。

【实验】交易时机:高价买入,低价卖出;低价买入,高价卖出。

【实验】献计时机:事前猪一样,事后诸葛亮;事前诸葛亮,事后猪一样。

【实验】朗读经典: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孟子?公孙丑上》)。

【实验】朗读经典: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观书有感》)。

【管窥之见】知进知退,毫厘之间;知始知止,分秒之时;或早或晚,皆非所宜。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十九层含义:顺时顺势,把握时机。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仰观天文:出门不看天色;出门要看天色。

【实验】俯察地象:居住不看环境;居住要看环境。

【实验】旁通万物:不看动物哨兵;要看动物哨兵。

【实验】中取人事:澡堂中看人物;借衣饰看人物。

【管窥之见】没有指标,没有把握。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二十层含义:时有征象,势有指标。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一呼一吸:呼气之后;吸气之后。

【实验】一张一弛:肌肉收缩之后;肌肉放松之后。

【实验】潮起潮落:潮起之后是潮落;潮落之后是潮起。

【实验】钱币正反:钱币正面向上的概率;钱币背面向上的概率。

【实验】苦尽甘来:食苦味之后,饮甜品之后。

【实验】物极必反:高兴至极之后;悲哀至极之后。

【管窥之见】成竹在胸,进退自如。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二十一层含义:知时知势,善易不卜。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面对机会:万事无备;万事俱备。

【实验】阻力大小:敌多友寡;友多敌寡。

【实验】前进速度:重装行进;轻装行进。

【实验】劳逸有度:劳逸失度;劳逸适度。

【管窥之见】落后时势,凶多吉少。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二十二层含义:紧随时势,吉多凶少。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买后悔药:后悔有药;后悔无药。

【实验】倒流时光:回到当初;回天无术。

【管窥之见】错失良机,噬脐莫及。

篇13

【实验】相同的孵化条件:鹅卵石;未受精卵;受精卵。

【管窥之见】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有根据,有条件,事能成;无根据,有条件,事难成。

【实验】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看万物的生命轨迹。

【管窥之见】万物皆无止境:生命不息,人无止境;做人做事,欲无止境。

【实验】比较心情的变化:登上山顶之前;登上山顶之时;登上山顶之后。

【管窥之见】事情未成,还有目标、还有斗志;事情已成,暂无目标,往往惆怅。

【实验】用心比较行为与后果:自强不息者;依赖他人者。

【管窥之见】自强不息,立命有根;依赖他人,立命无本。

归纳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一层含义:自强不息,立命之本。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读“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比较:所求不得,反求诸人;所求不得,反求诸己。

到树上抓鱼;到河里抓鱼。

钝刀砍乱麻;快刀砍乱麻。

画饼充饥;吃饭充饥。

目的地在南方,向着北方前进;目的地在南方,向着南方前进。

杯水救车薪之火;车水救车薪之火。

临渴掘井;未渴掘井。

充饥:等待天上掉馅饼;想方设法找馅饼。

竹篮打水;水桶打水。

与人比赛打靶;分出输赢;分析输赢的原因。

【管窥之见】愚者,所求不得,反求诸人;智者,所求不得,反求诸己。

归纳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二层含义:所求不得,反求诸己。即渴望感到幸福的你没有感到幸福,一定要从自身找原因。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思考成功的条件。

打麻将,只能赢,不能输。

买彩票,一定要中奖,一定要中大奖。

纵向比较:教育的普及率;电话的普及率;电脑的普及率;轿车的普及率……

有12个外形无差别的球,其中一个球的重量与其他11个不同,使用天平,把这个球找出来,使用天平的次数,越少越好。已知最好的成绩是使用两次天平。

【管窥之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归纳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三层含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即知人事不知天命者,自我折磨;知人事也知天命者,自我平衡;尽人事且听天命者,自强不息。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读“终日乾乾,反复其道”,比较人生轨迹:从不修正者;随时修正者。

读“吾日三省吾身”,比较人生轨迹:从不修正者;随时修正者。

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比较人生轨迹:从不修正者;随时修正者。

开车出行:不断修正方向;从不修正方向。

做人做事:人前人后不同,隐私增加;人前人后相同,隐私减少。

做人做事,非此即彼:走人间正道;走歪门邪道。

做人做事:从不反省,从不修正;随时反省,随时修正。

【管窥之见】人生轨迹:人生百态,不在起点,在方向;世间万象,不在起点,在过程;盖棺定论,不在起点,在结局。做人做事: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防微杜渐,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