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师全员培训研修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师全员培训研修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师全员培训研修总结

篇1

篇2

二、工作思路

借“国培”之力,整合教育教研科研、研修工作室、校本研修、送教下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微课”网络研修与教师工作坊、中小学毕业班复习研讨、学科教师命题制卷、乡村教师能力提升、论文评选、课题立项、校长论坛、校点负责人,骨干教师、教学改革培训等工作,转变培训方式,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助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专业技术发展,学生成才、教师成功。

三、工作措施

1、分区域建立教研、科研、研修联组:推行区域研修,协同研修,集智研修,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为中心,以优秀工作室为龙头的“1+N引领培训、以骨干与学科带领人为首的“1+1”帮扶研修以及学校自选的同课异构、校际结对、网络讨论、实践反思、校园网站等。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全员参与,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满足需求,捆绑考核,均衡发展,实现“共融、共荣、共赢”目标。

2、“送教下乡、各类教学赛课”纵深开展:全覆盖26个乡镇中心校推荐学校,10所一级预算单位中学、16所直属学校、部分优秀示范幼儿园等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开展。采取“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经验介绍、现场参观、岗位实践、互动交流、专家点评”等形式,通过“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方式,强化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意识。

篇3

2.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使教师掌握快乐工作的方法,加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

二、培训对象

(一)网络研修对象

镇江市中小学(幼儿园)全体教师,约23000人。

(二)骨干集中培训对象

本次全员培训的市和县(区)项目管理者、班级辅导员,研修指导专家(以市级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为主)。

三、培训学科与内容

(一)培训学科

1.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社会)、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小学科学。

2.初中和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

3.幼儿园:五大领域、保教技能。

4.非任课教师的校(园)长和上述学科外的其他学科专职教师可自主选择一个学科参加培训学习。

(二)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内容共25学时,分三个阶段完成。

每个阶段设计相应的任务,教师需要学习课程、参加活动、提交作业,同时进行拓展性学习。内容安排如下:

阶段任务简介课程学习活动设计作业设计

第一阶段 通识课程 (1周5学时)

1. 解读项目方案,装饰社区个人空间; 2. 进入教师工作坊和研修社区报到,找朋友,加入研修团队; 3. 学习“平台操作指南”; 4. 学习通识课程。幸福课堂建设基本要领; 幸福班级建设基本要领。设计研讨活动,主题为: 当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怎样?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有哪些解决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围绕该话题讨论。

第二阶段 单元备课 (2周16学时)

1. 学习关于备课策略的专家讲座; 2. 接受学科单元备课专题指导; 3. 参加研修活动,提交作业。学科备课策略综述; 如何根据学生认知、个性特点进行学习指导、交往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情分析的策略及工具 教学目标与检测设计;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 教案与学案; 单元备课专题指导课; 学科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备课策略和实施策略; 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析。设计研讨活动,主题为: 你在备课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哪些?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有哪些解决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围绕该话题讨论。任选其一完成作业。 1.梳理单元教学重难点 2.提交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3.提交一节课的学案

第三阶段 案例观摩 (1周4学时)

1. 单元备课过程视频案例观摩、分析、研讨; 2. 参加研修活动,提交作业。此部分课程由镇江优秀的教师、教研员与研修网联合开发。 从备学生、备内容、备方法、备条件、备资源、备技术、备教案等方面出发,站在学生有效学习的角度展现备课过程。 课程开发时以视频和文本为素材,经过设计,制作为多媒体课程。以供教师观摩和研讨。就某个备课过程中好与不好的环节进行评点。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观察与思考镇江同行同一单元的单元备课,修改完成第二阶段的作业

说明:本表中的研讨活动及作业设计为样例。为了使学员对研讨活动和作业更感兴趣,将在项目实施前组织学科带头人论证和修订。第三阶段的课程,由镇江市教育局与中国教师研修网联合开发,开发方案另拟。

四、培训策略

1.针对性

本次培训主题聚焦单元备课能力提升,以本地使用教材第一、二单元为载体,研修任务、课程及活动均紧紧围绕备课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部分课程由镇江市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研员与中国教师研修网联合开发,增强针对性。

2.任务驱动

本次培训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为学员设计真实的任务情境和递进式研修任务,参训学员可依照任务流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在做中学,学中做。

3.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结合

本次培训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密切联系起来,校本研修的主题与网络研修保持一致,校本研修的成果通过网络研修社区呈现。

五、时间安排

本次培训自20xx年8月中旬开始,9月底结束。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 事项 备注

7月上中旬召开各县市区人事科长,各直属学校校长、人事秘书会议,部署项目实施工作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7月15日前填报、审核学员信息表信息填报方法详见附件

编班,配备辅导员管理员

8月12日前召开项目启动暨骨干集中培训会议时间、地点和参训对象另行通知

8月15日前各县(市、区)完成对各班级项目骨干的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参训对象由各县(市、区)自行确定

学员登录培训平台,核对个人基本信息,熟悉操作流程并进行学习预热;班级辅导员组织学员上线预热,创建本班QQ群并引导学员加入,建设班级沟通渠道。具体内容详见中国教师研修网“20xx年镇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网页

8月15日-9月15日学员在线观看课程,参与互动交流,撰写研修作业; 研修指导专家和班级辅导员在线辅导、答疑。

其中9月1日-9月15日学员结合远程学习所获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提交作业。 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教师研讨及实践,提炼研修成果。

市项目办对各县(市)区进行项目中期调研评估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9月25日前做好项目总结评优工作;抽查参训人员,组织集中闭卷考试具体要求和办法另行通知

9月30日前召开项目总结表彰会议具体时间、地点、对象另行通知

六、培训形式

1.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远程培训平台,以网络课程资源为载体,以网络研修指导为支撑,建立网络学习班级,配备班级辅导教师,组织参训学员有效进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远程培训。

2.通过“观看视频课程-阅读相关文章、评论-完成和提交作业-参与在线研讨交流-反思总结”等流程,将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同步融入网络研修的整个过程。

3.中国教师研修网将根据学习的内容与进度开展研讨活动,促进学习中的深层次、多角度反思,增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意识,培养学员在网络环境下自主研修的习惯。

七、考核评价

本次研修将从参与度、贡献度、影响力等纬度,对参与本次研修的不同群体(学员、研修指导者)进行相应的考核。

1.学员考核

本次研修学员的考核分为任务学习与拓展学习两项。

任务学习为必做项,占比80%,考核内容为课程学习、提交作业及研讨活动。

拓展学习为选做项,占比20%,考核教师在网络研修社区开展互动交流与协作学习等行为,如上传资源、评论留言等。(评分规则另发)

2.班级辅导员考核

对班级辅导员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一是本人的工作情况得分,占比50%,二是本网络班级学员的平均得分,占比50%。(评分规则另发)

3.颁发证书

学员培训成绩合格者,由镇江市教育局颁发合格证书。

4.评优

为检查网络学习效果,培训结束后市教育局将适时从参训人员中按地区选取3%(2%为市教育局任抽,1%由辖市区推荐)人员统一组织集中闭卷书面考试。各地区参考人员的考核平均分数作为检查考核各地培训成效和20xx年镇江市教师发展先进校评选的主要依据,教师个人培训情况纳入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及以上拔尖人才评审的范围。

网络研修项目评优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考核与激励相结合原则,从多个纬度进行评定。具体评优奖励办法由镇江市教育局另行颁布。各类评优的荣誉证书由镇江市教育局颁发。

八、培训管理

(一)建立20xx年镇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项目领导组

组长:z

副组长:zz

组员:zz

(二)领导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课程专家团和技术保障组

1.项目管理办公室

主任:z

副主任:z

成员:zz

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和运行管理。

2.课程专家团

课程专家团由市教研室为主建立的核心指导组及其下设的学科专家组组成,统一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学科的研修指导工作。组长:朱春晓,副组长:谭庆仁。

3.技术保障组

项目技术保障组由市电教馆统筹组建,具体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平台、网络维护以及其他学习设备、设施的保障工作。组长:汪翀,副组长:陈肸。

(三)各辖市(区)同步建立对应机构,并报市项目办公室备案。

(四)以辖市(区)为主体建立网络学习班级

篇4

通过观看直播,参与远程线上研修,老师们感到收益匪浅,同时也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校以此为契机抓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形式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调动教研组的研修气氛。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突出质量意识,聚焦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益。

二、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通过观看直播,参与精彩的研修活动,开阔眼界、更新观念。规范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教研组长积极指导本组教师开展各项正常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有计划、有地点、有时间、有内容、有中心发言人。明确对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把新观念新方法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三、丰富教研活动,推进高效课堂。

我校学期初举办了校级公开课,公开打分,择优推荐,10名教师参加了“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4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同时组织引导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晒课,提高“优课”质量,做好“优课”资源的推广应用。积极引导教师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充分利用优势资源。还提高了教研活动在教研组工作中的份量,各教研组进行了系统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多分析教材,多进行专题讨论,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为教师业务水平展示提供服务平台。

篇5

二、因地制宜,不断追求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校本化

我们所说的教师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有两种:一是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每一个在职教师每年必须完成的一定课时的专业教育,这是一种全员的非学历继续教育:二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业务部门为了一定的目的要求、组织开展的各类专题或骨干培训,如校长及各层级学校管理干部的培训,各学科新教师或骨干教师培训等。十一五以来,我们采用了两项措施:一是通过网络实施全员的非学历继续教育。(1)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合作。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合作,为中小学教师开设的270多个专题和课程,每年组织需要参加全员培训、需要完成继续教育课时的数千名中小学教师,结合本校本岗位本人的具体实际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的校本培训。(2)提供校本化继续教育平台。我们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研发,通过自学教材、视频辅导、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考核等方式,对全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有效教学、”“塑健康心理,做阳光教师”的全员远程非学历继续教育,为所有需要完成继续教育课时的教师提供了校本化的继续教育平台。

二是将各类专题培训班办到基层的学校,实现教师研修的校本化。近年来,我们和以往一样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举办了各种专题培训班,有校长培训班、教导主任培训班、小学(语文、数学、外语)骨干教师培训班、初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骨干教师培训班等。为了使这一类专题骨干培训实现校本化,这几年除了理论的通识的专家讲座集中在进修学校进行外,更多地把培训班放到基层学校。在培训中,做到培训工作与学校的管理实践和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听汇报、看资料、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观摩活动、听课评课、研讨交流等形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将培训落到实处。

三、以课题为抓手。对实验学校进行校本研修的指导

篇6

一、借助网络平台,扎实开展全员培训

1.加强调查分析,做好继续教育规划。在《**区教育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前一轮全员继续教育的经验和不足,制定新一轮全员继续教育规划。

2.全员新课程培训。通过教育城域网提供培训内容,不断丰富资源库,提高培训效率。摄录积累部分骨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内容,借助共享教育城域网、苏州市教师培训网提供的培训资源,不断丰富更新培训内容。整理出网络培训内容,供各校校本培训和教师使用。

本学期“**教育报告厅”主要以提高教师的品行品德、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为重点,安排教师工作中心灵关怀的意识与艺术、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内容。“网上**教育报告厅”在本区组织的报告均录完的基础上,要拓展到人文、科学方面,不断搜集更新报告内容。

二、创新研修方式,不断提升不同层面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

1.学科带头人领衔的骨干教师研修。督促各学习型团队按照《**区骨干教师学习型团队建设行动方案》和小组活动计划,学习、实践、研究、积累、展示、分享,紧密结合教学,并将过程和成果制作成专题网页。9月底完成网页设计,12月结合教研科研网改版,完成链接,展示学习型团队研修成果,丰富区资源库内容。年终结合考核开展团队研修成果展示汇报活动,评价量化成果,进行团队考核。

2.教导培训。结合教研室组织的全区教导主任教学研讨、管理研讨活动,优化教务主任队伍,提高教务主任的执行力。继续落实《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结合示范区建设,加强《中小学综合管理系统》软件的应用。通过交流、互助,要求各校教导部门能利用教务管理模块对学校进行信息化辅助管理,提高效率。

3.班主任培训。认真组织参与各类班主任培训,提升班主任素养与工作技能。区班主任培训班即将结业,修改后完成《班主任育人一得》专辑,包括制作一期电子期刊。

4.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组织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安排好符合要求的的骨干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专业培训,尽快联络组织,年内完成“国家级心理健康咨询师”培训班的组班和开班工作,并争取取得较高的合格率。

5.新教师见习期培训。加强对新教师的二级培养与管理,完善试用期汇报制度和考核制度。对新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统筹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全面发展,增强新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研员和学校教导期初听课、了解、指导,期末再次调研其变化,并有个人情况记载。试用期满,学校对新分配教师的师德、教学、管理等项作出综合评价和鉴定,各方面的工作和表现达到学校规定的一年目标要求(本人有书面的工作总结和思想汇报,教研组有评语鉴定),并记入个人教学档案。一年见习期结束后,将根据学校相关部门、学科教研员针对新教师师德表现、课堂教学、六认真和参加培训、个人素养提高情况作出综合评价。

6.完善考核和评价机制。第五批教师综合素质考核和“双百”基本完成,要在实施完成考核基础上,听取教师建议,努力制定出符合我区特点、实际的评价方法,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机制

篇7

1、抓研修前准备工作。为确保所有研修学员顺利进入研修状态,我校组织开好管理人员会、指导教师会、参训教师动员会,明确要求,同时要求网管人员在假期内熟悉操作规程、做好网络调试等,做实做细研修前准备工作。

2、注重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要做到两个“结合”:远程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研修培训和平时教学相结合。针对培训中可能出现的部分老师只重视关注度,忽视作业质量的现象,学校召开了指导教师会议,要求各学科明确研修目的,在推出精品作业上下工夫,确保教师有所学必有所得。

3、强化制度管理。建立完善三个制度:一是责任制度,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培训的全面工作,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直接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考勤制度,要求考勤人员认真做好考勤记录,研修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按正常上班对待,不得迟到、早退、旷班;三是考评制度,学校制定了量化考核措施,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专家交流,给教师思想的洗礼

教师认真研修,热情高涨。每天早早来到计算机室,坐在电脑前看视频、做作业、发评论,该休息了还迟迟不肯离去。室内空气燥热,可是老师们不叫苦,不喊累,为期10天的研修无一人旷班、迟到早退,老师们都想抓住这次很好的提高充电机会,好好学习,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视频里专家们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师德修养、先进的理论水平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堂堂精彩的报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水平、教学实践给予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老师们普遍认为每一次的专家报告对每一位培训的教师都是思想的洗礼、灵魂的撞击、理论的引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教学艺术、实践经验对我们教师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线教师的现场讲课也给老师们很多的启迪,他们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他们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艺术,对教育教学细致地研究,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树立了榜样。

三、收获希望,让培训教师受益匪浅

这次全员培训活动安排有序,内容丰富,方式便捷实用,实效性强,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全体学员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参与培训,主动学习,勤于总结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达到了预期目的。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收获很大,每每听完专家的讨论点评,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每次面对面讨论,都是一次真诚的交流;每次作业,都是新的感悟与思考,全体参训学员都对模块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新学期的选课走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XX年暑期,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组织开展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部分教师参加的为期10天的新课程专题培训。为组织好此次培训,多次进行调研,了解学校硬件设施和网络条件,确定富国中学等11处作为语文、数学、英语教师集中研修点。 7月20日各研修点专门召开了筹备会议,对集中研修的内容、模式、时间、开课条件作了详细说明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顺利启动培训,组织语数英98名教师于7月26日下午2:00在各自培训点报到,特组建了班委会,组织教师们对网络平台进行登录测试,确保每一位研修学员按时顺利登录网络进行在线学习。研修期间编排了巡查日程,由教研室、师训科全体同志组成的巡查组每天进行巡查指导,并提出指导意见。分科驻点跟踪辅导,各集中研修学习点都设置了各科班主任全程进行班级服务与管理,实施一天四点名制度,并对出勤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7月27日—8月7日集中研修期间,绝大多数参训教师能够认真观看视频、浏览资源、提交作业,积极参加在线研讨,每天集中学习6个多小时。经培训点负责人、班主任和全体学员共同评选,评出了26名同志为优秀学员,由教委颁发证书予以表彰。对于非全勤学员全市进行了通报,要求各学校将学员考勤情况纳入下一学年的年度考核之中,凡迟到(早退)达二次以上、事假达一天以上、病假达二天以上或旷课半天以上的学员其全部午餐补助费学校不予报销。

通过XX年语数外三科培训,各科教师知识面加宽,与专家交流及时的解决教学中的疑惑,极大地促进了我办中学的教育教学。

四、几点建议

1、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培训学习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常态。

篇8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淄博、烟台、东营、枣庄、潍坊、泰安、临沂、聊城)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济南、青岛、济宁、日照、威海、莱芜、滨州、菏泽、德州)

7月27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6学时,共计6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7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文章、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评判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培训工作流程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6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6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6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6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附件)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6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6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6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山东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平台(6月21日—7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6、试点培训

6月21日—7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7、培训实施(7月13日—8月8号):

(1)各学校根据统一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经准备的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学校在区域教科研部门指导下组织本校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研讨;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山东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篇9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

7月27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6学时,共计6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7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文章、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评判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培训工作流程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6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6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6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6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附件)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6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6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6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平台(6月21日—7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6、试点培训

6月21日—7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7、培训实施(7月13日—8月8号):

(1)各学校根据统一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经准备的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学校在区域教科研部门指导下组织本校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研讨;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篇10

农村小学教育始终是一个簿弱的环节,因为农村小学条件比较简陋,生活艰苦,学校中的老教师大部分都是2002年“民转公”的教师,这样的教育环境导致青年教师不愿意来,老教师年龄偏大,所以农村小学教育这些年发展的速度始终都非常缓慢,有的农村小学比城市小学慢十几年、二十几年。就拿我们临沭县玉山镇益海小学来说,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地带,位于临沭县城的最东端,比较偏僻,所以导致年轻教师不愿来,教师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缺少新鲜血液,并且我们学校的教师有有2/3的教师是“民转公”的教师(临沭县玉山镇中心小学教师调查情况:学校现有教师20人,其中“民转公”的老教师就有15人,大中专毕业的教师才5人),他们大多都停留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育方法,并且他们的年龄偏大,接受现代的知识水平比较慢,所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我校地处偏僻,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少,教师素质整体发展不平衡,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足,离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和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针对以上情况,充分借助现代远程网络研修,打破地域差异,使农村的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是非常好的一个途径。农村小学的老教师接受知识慢,通过远程网络研修他们可以慢慢地学习,以达到促进其专业发展的提高。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提出了“依托远程网络研修,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现状

远程网络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实现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造。远程网络研修不但要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途径,更要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校。提高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缩小城乡教育差别,网络研修是最佳的操作平台。

在分析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远程网络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同时,远程网络研修这种培训方式能够达到教师的全员培训,对于提高教师们的专业水平,特别一些老教师接受知识过程慢的形式有很大地帮助。

通过调查发现,不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的教师,他们对于远程网络研修的方式还是非常赞同的,同时,我们也感觉到这种远程网络研修对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这种培训方式不但为国家、为社会节省了大量资金,同时也为教师节省了更多地时间从事教学工作,真正地做到了为教师、为学生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三、理论基础

2011年暑假开始的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全部进行远程网络研修,教师对于远程网络研修这种学习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同时他们也感受到这种学习方式带来的好处,通过初步调查98%的教师愿意采用这种培训的方式。

四、研究目标

1.教师发展目标:通过远程网络研修活动,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研修方式,增强教师不断学习的精神。使其教育教学经验得到提高和升华,实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不断积累,教科研能力逐步加强,专业水平有效提高;通过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经验与分享,形成教师群体教学优势,建立一支学习型教师队伍,籍此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管理发展目标:通过管理者的研究,教师知识的更新,不断创新各项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农村教师知识的更新、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3.通过远程网络研修,提高教师学习和利用现代网络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为创建特色的学校奠定基础。

五、研究内容

1.提高教师运用网络的能力,达到与学科教学的研究学习。

2.通过远程网络研修,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3.农村小学的条件简陋,他们外出学习的机会比较少,通过远程研修,使他们与更多专家和同行进行接触,达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4.通过远程网络研修,提高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能力,以达到最好的状态进行管理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六、主要研究方法

本课题综合运用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在具体的方法上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课题首先采用文献调查和比较研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其次采用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法,获取教师远程网研修的需求,在开展教师远程网络研修的培训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

七、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步:组织准备阶段(2012.1-2013.12)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以中国教育改革研究员张孝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研究室、研究成员,分工协作进行课题研究。

2.调查与论证。进行问卷调查,论证实施的可行性。

3.师资培训。将主要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一些基本原理,明确目标、内容,掌握一些

研究方法。

第二步:实施阶段(2012.2-2013.10)

1.2013年2-6月

(1)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远程网络研修的学习氛围。

(2)根据实验方案积极探索校本研修的组织、方法、途径等,进行专题式和教学式的校本研修,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原始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

2.2013年7-10月

(1)“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在解决新问题中进行微型课题的研究。

(2)进行校内、外和远程协作学习的研究。

(3)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和案例,调整修订实验方案。

第三步:总结上报成果阶段(2013.10-2013.11)

篇11

2012年起,安徽省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本轮培训采用校本研修、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或送培送教)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推进混合学习。如何整合几种培训方式实施混合式培训,如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无为县教师培训工作首先面对的问题。

一、“十一五”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无为县教师培训工作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探索符合本地实施的教师培训模式。“十一五”期间,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人数多(近万人)、地域广、难以在暑期完成集中培训的难题,无为县采用“校本+远程”培训模式。围绕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和命好题,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无为县的“校本+远程”培训模式得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肯定。但是,总结“十一五”教师培训实施和管理,不难发现还存在4个方面的不足。

1.远程培训监管不到位

参训教师的远程学习往往只重视完成规定的在线学习时间和作业,忽视对视频讲座的内容理解和掌握。为了完成任务,出现了一些应付培训的现象,如人机分离、挂网攒时间,青年教师代学代做作业,交流研讨、在线答疑的参与率较低。尽管采用了自动掉线或随机问题应答等监控学习的技术手段,但仍难以监管到位。由于监管不到位,影响了培训效果。

2.校本研修指导不到位

“校本+远程”培训模式下的校本研修旨在发挥学习共同体优势,改变校本研修局限于本校教师和资源的难题。由于没有建立校本研修指导的长效机制,网上指导难以有效实施。一是仅靠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者、县教研员和少数骨干教师,力量明显不足;二是没有将网上指导作为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工作量,并与业务考核挂钩,致使他们缺乏高度的责任感。

3.培训指导方式比较单一

无论是视频讲座,还是在线答疑,培训者主要以讲授和灌输为主,多为空洞无物、脱离实际的长篇大论,而不是示范、展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让教师直观地了解教育思想与教学技能。在线的校本研修指导方式,因参训教师参与度不高,也基本上是浮在表面,无法针对学科教学现实问题答疑解惑,切实帮助教师提高技能,提升能力,解决问题,改进实践。

4.培训管理考核难有作为

对参训教师远程学习的管理,除了技术手段之外,几乎靠自觉性。尽管设置了网络班级管理指导教师,但管理指导教师面对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难以实施学习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使得远程培训考核依据网上数据,校本研修考核依赖检查过程资料。

总之,无为县“校本+远程”培训模式的四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培训成效,有待进一步完善,做到监管到位、指导到位、方式重实效、考核提实效。

二、“十二五”教师培训采取的主要对策

无为县“十二五”教师培训针对“十一五”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关于安徽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培训管理机制创新、培训团队建设、网络平台优化和培训模式完善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以解决上述四个主要问题,有效实施混合式培训,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层级管理,整合资源,建立片区管理机制

1.1构建层级管理架构。成立以县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无为县教师培训领导小组,管理部门设在县教育局职成股。成立以县教育局分管局长为组长的教师培训业务指导组,业务管理机构设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各中心校和县直学校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和业务管理组织机构。各中小学校长为本单位教师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

1.2整合多方培训资源。在县教师培训业务指导组统筹下,整合师训、教研、电教等部门机构和优质中小学的师资、场地、设备、设施、图书等资源,由县教师进修学校牵头,教研、电教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协作,共建教师培训团队、开发课程资源、提供技术支持、实施教师培训、指导校本研修,切实推进混合式学习,实现研训一体化。

1.3建立片区管理机制。将全县24个中心校和18个完职中划成7个片,进行分片管理。每个片确定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片管理员,负责片内培训的具体事项。

2.更新理念,创新思路,组建多元培训团队

2.1树立“互为人师”培训理念。根据成人学习特点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教师培训需要突出教师实践性知识,通过专家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凝练为个体的学科教学知识和个人理论,在与同伴的专业对话和智慧分享中实现专业发展。“互为人师”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专家在进行专业指导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被指导教师的“反哺”;二是教师之间的深度专业对话能够促进彼此的深刻反思和专业性思考。基于这个理念建构的教师培训,“师生”同台,同伴献艺,使参与式培训落在实处。

2.2创新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思路。无为县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分层遴选、分步培养。

(1)分层遴选。从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星和骨干教师中层层遴选兼职培训者,与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专职教师、县教研室教研员一起,成为县教师培训师资库成员。这些兼职培训者在知识和技能上都必须具有较高的水准,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强。

(2)分步培养。培训师资库成员不同于一般教师,他们不仅能上好自己的课,而且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一个能上好课的学科教师向一个专业的培训者转变;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介绍给其他老师,从而推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所以对他们需要进行教师培训的专业培养。

3.基于合作,立足实效,优化网络培训平台

无为县“十一五”期间的“校本+远程”培训,培训依托县教师进修学校于2004年自主开发的培训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远程学习工具日益多样,仅靠进修学校自身的人力资源、设备条件和技术力量很难支撑“云平台”环境的网络学习和移动学习。

3.1合作建设培训平台。县教师进修学校与科大讯飞公司合作,打造了全新的教师培训平台。县教师进修学校提供开发思路和具体实现功能,科大讯飞公司负责开发并进行日常维护。因为有强有力的技术后盾,所以县教师进修学校可以专门研究如何让网络平台在功能上更进一步贴近具体的培训,如何让远程平台更高效、有序地承担远程培训工作。

3.2多功能一体化环境。新的教师培训平台根据“十二五”教师混合式学习、研训一体化要求,以“网络班级”为载体,实现了集网上学习、网上活动、网上评论、网上交流、网上考试和网上考核等全方位多功能一体化,成为全县教师网上学习和活动的家园。

4.统整方式,形成合力,有效实施全员

“十二五”教师全员培训采用“集中+校本+远程”研训一体化混合培训模式。无为县在2012-2013年中小学教师“有效学习内容”主题全员培训中,有机整合集中、校本、远程三种方式,做真远程培训、做实集中培训、做细校本培训。该县的做法如下:

4.1远程培训。首先通过训前指导,让参训教师知道年度培训主要学什么,如何进行,怎样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接着,在网上安排了师德、现代知识观、新课标解读等5个专题的学习,帮助教师掌握远程学习方法、校本研修内容,更新理念和知识。参训教师必须看完规定的视频课程,并要对视频进行评论和评分,发表规定数目的交流文章,参与网下研讨交流,通过网上考试,参加网上活动才能顺利结业。

4.2集中面授。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分学科、小班化集中面授,主要是进行专题内容(新课标)的指导,并安排学员进行参与式讨论。二是进行同课异构活动,通过不同的教师,为不同的学生上相同的课,让参加活动的参训教师进行比较,看他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4.3校本研修。集中面授结束后,开展“研课标、说教材”校本研修活动。主要以校为单位,教师少的学校需联合几个学校开展活动。制定了活动主题、开展流程、评分标准,印发了研训手册。通过层层开展活动,巩固了对新课标精神的理解,运用了新课标理念,培养了一批拨尖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12

第一、通过一系列的师德培训,使我认识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容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注重细节,充满师爱,从细微处入手,充分了解、关爱每一个学生。

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后,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教育行业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发展,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个人教学水平,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领悟新课标精神,努力做好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

本学年,我认真的备课、编写教案,设计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开展的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把学生放在首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三、虚心向他人学习,听取了我校及专家的新课改培训,树立了课改意识,贯彻到了教学实践中。

我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新课程改革,教师的观念改变是关键,首先要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即改变以前“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第四、学习了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使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今后我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个人工作总结,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

第五、积极参与地方组织的远程研修。

在网络学习中,充分利用网络不同区域的学习和交流、在线研讨等,并按时完成远程研修的任务,力争达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第六、在教学中学习、反思。

篇13

高中、职专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学科(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和教辅人员)教师。研修以“用技术改变教学”为主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理念、方法、应用案例、工具等模块的学习,推动高中、职专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教师根据学校选择的课程套餐,自主选择具体的研修专题,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高中、职专教师要学以致用,将集中研修所选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通过平台提交应用成果。

(二)初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初中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音乐和美术12个学科教师。以基于新课标的课例研究为主题,聚焦新课标贯彻和混合式课例研究,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基于课标贯彻和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学科教学问题与对策、贯彻课标的混合式课例协同研究、课例研究常态化及其变式应用等。研修共50学时,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旨在学习借鉴应用集中研修期间的成果,结合日常教学,进行课例设计与研究,并通过平台提交研修成果。

(三)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8个学科教师。研修以“用技术改变教学”为主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理念和方法、小学应用案例、小学教师常用工具等模块的学习,推动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教师根据课程套餐A自主选择具体的研修专题,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小学教师将集中研修所选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通过平台提交应用成果。

(四)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幼儿园教师研修内容以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提升为主题,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科学组织与实施,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及组织要点、生活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和家园沟通的艺术与技巧六个专题的学习,在普及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同时,提高我市幼儿教师实施一日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36个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14个学时。分散研修阶段,旨在学习借鉴应用集中研修成果,结合日常幼儿园一日活动,进行实践研究,并通过研修平台提交研修成果。

二、研修时间

研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

1、集中研修时间:

幼儿园教师:7月7日-7月12日;

高中、职专教师:7月15日-7月20日;

初中教师:7月22日-7月27日;

小学教师:7月30日-8月4日。

2、分散研修时间:暑假结束开学后。

三、研修形式

以学校为单位,集中组织在校研修。研修按照“省课程专家团队—市县学科指导组—研修小组—参训学员”的教学组织模式,依托“省教师教育网”研修平台进行。

在省教师教育网上凭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首次参加远程研修的教师以默认账号(身份证号码)和密码(姓名的全拼<小写>)登录,并及时修改密码。

四、研修考核评价

1、指导教师、研修组长和研修教师达到合格标准,在其信息管理系统个人账户计入相应学分。

2、市项目办将对暑期研修的所有单位进行量化考核,依据平台数据,并结合各单位研修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对于组织到位,研修有序,研修人员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的单位,将给予考核加分,评选省远程研修工作先进单位。凡出现不合格指导教师或学员的单位,将不得被评选为远程研修工作先进单位。

3、所有研修人员按照省远程研修的评优标准,依据平台数据,评选省远程研修先进个人;对于研修态度差,不听从领导和安排,被省市通报批评的研修人员,取消本年度评先选优的资格。

五、研修组织管理

1.本次远程研修实行市、镇(街道)、校(园)三级管理。市教体局成立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教师进修学校牵头的“市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项目办公室”(简称“市项目办”),办公室设在教师进修学校,下设各相关职能组,具体负责我市远程研修的组织、管理、宣传等工作,对各研修点的研修过程进行巡视督导。集中研修期间,负责指导教师团队集中办公的组织、管理、服务工作。

2、各镇(街道)教育办和市属学校要成立远程研修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制定切实可行的研修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对研修工作的管理。于7月6日前,将《2015年远程研修实施方案》和《暑期远程研修应急预案》,书面的形式(加盖公章和校长签字)报市项目办。

3.参训学校校长(园长)是此次研修工作第一责任人,集中研修期间,全程在岗。要保障教师上网学习条件,网络应达到规定标准。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课程进度播放视频,督促、引导教师按时收看视频、完成作业和积极参与网上研讨,保证每一位学科教师保质保量完成研修任务。

六、其他要求

1、市项目办、各研修学校做好研修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反映教育和教师的良好形象。要安排专人负责研修的宣传报道,及时总结研修情况,及时发现研修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暑期研修期间,以研修点为单位,至少报送3篇稿件。

2.各单位研修项目负责人要保持电话畅通,每天登录研修指导QQ群,查看最新研修信息,加强过程监管和指导。请各单位负责人、管理员、指导教师加入学段QQ群(加入时注明:单位+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