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育人导师工作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育人导师工作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育人导师工作总结

篇1

二、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作为科学任课老师,在平时生活中我细心地观察,捕捉其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地肯定表扬,即使是小小的进步,也要及时鼓励,以此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小震比较懒,懒得学习。之前与他一起坐的是小辉,也是一个懒洋洋的孩子。两人上课的状态有点类似,没有兴趣时,精神不佳,经常走神。或者是有了好玩的玩具,就自己一个人在那摆弄,完全没有进入课堂。有时候让他回答问题,提醒他一下,但是总体还是如此。这次换了座位,跟小强一起坐。小强是一个蛮有威信的孩子,很会管人,有了他的提醒,小震上课倒变得精神起来了。有一次,我上课提问:一根塑料绳有哪几种重新使用的方法?对于这样生活化的问题,他就特别有灵感,爱举手发言。叫了三次后,我就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他是一个爱动脑筋,爱发言的好学生。那一刻我发现他第一次坐得这么端正。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在学习上变得主动了,以前常常因为玩而忘了写作业,现在他常会来主动告诉老师他已经写完作业了,一下课就把作业本上交了,我也常会用“做得真好”来继续鼓励他。可见,一味地批评,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反感,不乐意接受,不如利用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好好表扬一番,让其感受到表扬带来的喜悦,让孩子更有信心改掉身上的其他坏习惯和不良行为,如果能得到全班孩子和家长的肯定与鼓励,我想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耐心,坚持,反复抓

篇2

一、工作中切实把握好了四个原则:

“导师”有着双重的身份:既是学校的教师又是学生生活上的导师,能够帮忙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并进行适当的指导。一学期来,在与同学的相处过程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一是个性化原则。承认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发展个性。有些同学在教师同学面前话语不多,学习态度比较好,只是有时有点懒散。由于初中时基础不好,所以学习成绩不是很梦想,有时会流露出自卑心理。在某些事情上,显露出的叛逆心理较强。我们教师就采取和学生交朋友进行谈心,进行语言沟通交流进行教育,并多次亲自登门进行家访,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关心他们的成长。

二是亲情化原则。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和学生交朋友,给学生以父母般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针对各个同学不一样的个性,先从平时下手,从细微之处入手。平时多关心他们,及时在学习.生活上给与帮忙,多找时间陪伴他们,及时制止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产生的那些不良行为,帮忙解决他们表现出来的各方面的困惑,让他们慢慢理解我们,信任我们,让教师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在学校只要他们有一点点成就,哪怕不明显,我们都要给与他们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也尝试到成功感,而不是挫折感。

三是渐进性原则。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和他们认真畅谈他们的梦想和未来,激发他们学习的进取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树立起清晰的生活目标,从而增加学习的源动力.

四是实效性原则。加强过程管理,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全面充分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生活,激励学生健康向上取得实效。其实每项原则都是相互联系,相互递进的。同学们和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后,已经成为好朋友。教师不仅仅在学习上关注他们,并且关注他们生活的每一方面,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对学习,生活都有健康向上的进取态度。

二、具体辅导方法和步骤:

1、关爱学生,提高他对课程的兴趣:

传统的方式多为单方面的交代和要求,较少双向的讨论与沟通;教师的忙碌常忽略了对学生的疏导。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累积的挫折感,容易造成学生厌倦学习的心理。聊天能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和兴趣,协助建立互助合作的同志关系,运用增强原理,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行为,会让学生主动且乐于学习。平时教师总是找机会与这些同学聊天交流,关注他们的身心变化,及时赞美他们的点滴。这种聊天式谈话,我们只想让他们觉得教师对他们的关注,让他们产生一种信赖感。接下来的学习中,他们能较大程度上听教师讲课,虽然他们还是有点做小动作,不爱动脑筋不足之处,但听课效率提高了,学习劲头也有所改观。

2、建立合谐良好得师生互动关系:

合理约束学生,严而有度严而有爱,爱而不溺,使他们感到简便和谐而又不散漫,让学生乐于学习。

3、帮忙孩子克服困难,不泼冷水:不要因为学生表现总是不如人意,就不断责骂他们。

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赞美,当然学生也是如此。所以我们更多的是发掘学生的优点,多赞美他们,这样他们才有了信心去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有时,他们遇到困难克服不了,就让他们上办公室找教师一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

4、帮忙学生走上领导岗位,提高学习信心:

利用教师的自身优势,让学生论流担任班干部,提高自控本事管理别人,这样一来,学生便有了自尊心,从而树立起了学习信心。

经过德育导师制工作的实施,帮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使德育导师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学业保证、行为规范和生活领路人。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景,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与学生交心交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忙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陪养了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态.提高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本事。虽然这些同学在学习成绩上提高不是很大,但实施导师制以来,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和同学之间的相处,还有其他方面都已经有了变化。我相信:只要我们级部同仁携起手来不懈努力,他们今后在各方面的表现必须会更好。

德育导师工作总结2袁野在教师的眼睛里,总是不那么闪亮。连他都觉得自我是暗淡的,学习上更是灰心。他也渴望学习好,教师喜欢,同学欢迎。对于这孩子,我能做的就是尽自我所能,改变他现有心理的自我定位,增强自信,从而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半学期过去了,许多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一、从生活入手,了解他的内心

袁野的父亲跑车、母亲卖服装,能满足他的只是基本物质生活,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怀他们的内心世界,造成这些孩子对未来迷茫,没有生活的方向,沉迷于网络游戏。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先从心理上关心他,主动和他聊天,关心他的生活,让他体会到教师的温暖。从靠近教师开始,逐渐地走进学习中。

二、课堂形式多样化

后进生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上课经常溜号神游、搞小动作。为了让这些同学能够有所得、有事做。我在课堂上增加了很多形式的练习,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使他没有时间在下头做剩余的事情,从而延长了注意力的时间,提高学习成绩。以前上课都有几次被教师点好几次名,此刻上课他无暇在下头玩了,能瞪起了眼睛,紧紧跟随着教师的步骤,能跟着学习了。

三、课堂上讲求短时高效

在课堂上,袁野理解问题往往很慢。不能理解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的目的,也不明白教师当堂课的重点。这并不是说教师要放慢步子,相反,要节奏快些,给小组活动的时间长些,使袁野在同学的帮忙下,能够有所收获。在课堂上,我必有一个环节是小组长过关。各小组

长都明确自我的职责,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我就会明白哪些同学不会,小组长课上没有时间教,下课之后就要自我找时间教会。

四、创造机会,培养自信

袁野自尊心很强,课堂上很少看见他们举手发言的身影。于是在课堂中,我会有意的设计些简单的问题,如:简单概念、公式等等。特意让他来回答,如果回答对了,就给他们小组奖励,使每一位同学都进取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改变了以往课堂上仅有几个好同学举手发言的状况。

五、用好课代表,发挥群众力量

每个班级的课代表都有着很强的学习本事。比教师更能理解袁野的学习弱点。于是每一天我都将过关任务交给课代表,让课代表用课余时间给袁野过筛子。我做的是抓住袁野的在校时间,尤其是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让他都有所收获。

特殊教育案例

班级中问题学生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进取应对,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个案的主要问题:袁野男14岁

主要表现为:

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2、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低下。

3、思想方面:自卑孤僻,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理解教学的本事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构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

2、外部环境的因素:应对学业的持续不良,家长在处理上显得不够冷静,指责训斥,靠权威压服。

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

3、心理因素:由于长时间没有家长的适时管理教育,自我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

同时,教育者有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他对同学、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三、赏识教育策略。

1、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能够改变的”。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

待他,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理解帮忙和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提议改善方法,让他自我去尝试和感受提高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

2、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经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发现他的闪光点,如语文成绩有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浓,一段时间没有出现作业不交的情景,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我从肯定小成绩、小提高入手,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在他经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他看到了期望,激发了提高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了不断提高的信心。

3、多方协调,讲究系统性

讲究系统性,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方面。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系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追踪考查,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促使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具体工作,该生逐渐端正了态度,各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转变。日常行为表现好转,与同学相处较融洽,能主动参加各种有益的团体活动;并且主动和父母沟通,理顺关系。学习目的明确,认真努力,成绩显著提高;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态良好,信心增强,在为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十分尽力。

德育导师工作总结3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带头与同事研究业务,毫不保留自我的观点,实话实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在各方面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以便更快地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

二、教育教学工作:

首先,能认真把握教材。把课标、教参与课本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事为目标,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本事,并且能利用课堂时间不断地以新型热点材料为背景创设提问角度,帮忙学生拓展思路,从而使学生们分析、解决问题的本事不断提高。

第二,能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本事。重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新、旧知识的联系,到达帮忙学生学会求知、不断发展的目的。

第三,尊重学生。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培养,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能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知本事,提出与学生自身水平相当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共同提高。

三、其他方面:

每学期根据学校实际认真制定学校工作计划并督促实施,撰写学校工作总结,突出反映学校师生成果;统筹安排学校的教学工作,注重经过组织业务学习、开展校本教研、进行业务竞赛、组织外出学习等途径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个人能认真参加市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每次学习都能提前安排好工作,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创立个人博客,把平时的教学得失、听课感受、培训心得、教学困惑和生活随想等资料上传和同行交流分享,丰富业余生活,记录教育人生;个人撰写的《数据的“力量”》发表于《小学数学教学》、四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

四、努力方向:

在新的一年中,我将以优秀同行为榜样,加强自身政治学习、业务锤炼,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管理本事,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德育导师工作总结4根据《经济系导师制实施办法》规定,经济系在20__级学生中实施导师制。导师制的实施实行整班指导,主要以班主任为基础,一般来说,班主任就是该班的导师,以利于整体工作的开展,以利于对导师工作的考核。

一、20__级导师人员

20__级共有9个班,有9位指导教师,具体导师及指导班级如表所示:

经济系20__级的导师及指导班级一览表

二、20__级导师的工作资料

1、关心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按照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

既教书又育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挥。

2、帮忙学生了解自我所在专业的培养方案,异常是课程设置情景,以及在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期间所面临的问题,帮忙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

4、帮忙学生策划自我的未来。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选课、专业发展方向选择、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进行指导。

5、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并写出书面意见。

6、负责指导学生的读书活动。

由导师组推荐经济学经典书目。各专业在一年级时阅读书目不作严格区分,主要是培养读书兴趣,熟悉专业知识。阅读书目选定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读书计划。每学期第十四周上交读书报告,导师批阅并给出相应的等级(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计分。每学期要举办一次读书报告会,评选出优秀读书报告,并给予奖励。一般来说,在“大一”学年中,至少要阅读两本经典著作。

三、20__级导师的指导情景

1、指导方式。

主要采用了团体和个别指导的方式。没有完全按照《经济系导师制实施办法》中规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的方式进行指导。

主要原因是学生刚刚入学,一些学生的个性没有完全显露出来,难以分类,所以,只能是从学习成绩上进行区分和进行指导。

2、指导次数。

按照《经济系导师制实施办法》中的规定,“每个导师每月与被指导的学生面谈或团体指导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小时的时间接待学生,地点在系学生办公室,每学期参加学生团体活动不少于一次。每次指导(接待)要有记录,并有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签名”。从实际指导情景看,我系设计了《经济系指导教师指导情景记录表》,资料包括:指导时间、指导资料及发现的问题(由指导教师填写)、学生意见与要求(由学生填写)、被指导学生签字(如果是整班指导,可由班长或学习委员签字即可)。我系要求每次指导时都要填写“记录表”,一年来,9位指导教师指导次数最多的为17次(洪岚),最少的为3次(张琦),平均为9.75次。当然,也有的指导教师与学生经过网络等进行指导或进行的个别指导,没有留下记录。

3、指导资料。

每位指导教师基本上能够按照《经济系导师制实施办法》中的规定进行指导,即在学生思想方面、专业知识方面、选课方面、学习态度方面等进行指导。指导过程中,对于一些个体差异大的问题,进行了单独指导;对于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团体指导。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做到“有分工,有合作”,基本上是导师指导自我的班级。

四、导师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导师制与班主任工作难以区分。

我系20__级有9个班,每班配备了一名导师,同时兼任班主任工作。按目前的招生情景,我系完全配备导师的班级将是36个,而具备导师资格的教师仅有32名,所以,也只能是一个班配备一名导师,并兼任班主任工作。但在指导过程中,究竟哪些工作属于班主任的工作资料,哪些属于导师制的资料,难以界定。此刻的处理方法是:指导学习方面的资料,属于导师制的职责;指导生活方面、心理方面的资料,则属于班主任的职责。

2.系里的管理缺乏力度。

系里在实施导师制过程中虽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在执行中缺乏具体操作的人。经济系成立导师领导小组,但小组成员就是各位导师,负责人也就是主任、教学、行政副主任。管理工作没人分担,致使导师制的日常管理工作力度不够,一些工作没有按规定完成。如在《经济系导师制实施办

法》中规定:“指导教师指导的具体资料,要定期公布。公布的形式,能够经过网上或在系办公室张贴,以便监督”。实际上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3.个别导师缺乏职责心。

从整体上看,承担导师任务教师能够尽职尽责,对学生进行及时地指导,但也有个别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力度不够,不论是作为导师还是作为班主任,都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当然,除教师自身素质外,也有一些客观原因:①缺乏必要的场所。按规定,个别指导时能够到系里,但系里没有相应的场所;②个别教师对导师制报酬持怀疑态度。根据《北京物资学院本科生导师制试行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实施导师制的指导教师,每学年指导的每位学生按2课时计算。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教师对此持怀疑态度,所以在指导中也是应付差事;③一些教师住在校外,受来校时间及上下班车的限制,也影响了指导质量。

4.指导过程的记录不健全。

我系9位指导教师都分别撰写了“导师制总结报告”,对一年来自我实施导师制情景进行了总结,并填写了《经济系指导教师指导情景记录表》,可是,个别项目(如学生意见与要求)并没有填写。有些考核材料,如每学期末须填写《导师工作年度考核表》还没有填写,造成了考核体系的不完善。

五、对20__级导师制的考核

2005年9月10日,召开了导师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各位导师就自我的指导情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并把各位导师填写的《经济系指导教师指导情景记录表》进行了展示,导师领导小组组长就一年来实施导师制的情景进行了总结,最终,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对每位导师的指导情景进行了投票,评选出一、二、三个等级,具体结果是:

导师组成员对20__级导师投票结果(满分30分)

注:90分以上(即27票以上)为一等;70分以上(即21票以上)为二等;其余为三等。同时,给每位教师所指导的班级发放了《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年度考核表》,每班按宿舍发放,每班发放约7份,共61份。从考核结果看,基本上与以上投票结果相同。

六、今后所要做的工作

1.进一步明确导师的工作范围。

主要是经过本系导师之间的探讨及与其他系、学校的交流明确导师的职责。

2.加强对导师制的管理。

我系在本学期末,制定了《经济系关于2005年暑期读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安排》,要求20__级的学生在暑假期间进行读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读书报告和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对02级、03级学生除要求撰写读书报告和调查报告外,还要撰写学年论文,并给每个班都指定了导师。暑期读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安排今后将在每个年级中实施,为此,必须扩大“导师制领导小组”的人员数量,并确定专人负责导师制的实施。

3.强化指导教师的职责。

必须把每位导师工作的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工作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条件。导师工作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视为当年度考核不合格,同时取消导师资格。

4.进一步细化完善考核的指标。

除导师填写的《导师工作年度考核表》、《经济系指导教师指导情景记录表》及学生的评议的情景外,还要针对所指导学生的不一样年级,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如考试及格率、考试成绩在班里的排行、四(六)级英语经过率、违纪情景、获奖情景、公开数量、考研情景等。并把考核结果与报酬严格挂钩。

5.完善指导过程的各项必要文件。

让指导过程有较为完整的记录,并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德育导师工作总结5这一学期以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构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为了下一学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下头是本人的本学期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一、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进取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很多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团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头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明白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研究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景。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坚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本事,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忙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忙整理衣服。

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我工作的不足。

7、进取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篇3

1.班导师进行思想导向的形式更加灵活,它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制约;

2.由于管理人数较少,班导师更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性格,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新生进行引导;

3.班导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指导学生的学习,起到“解惑”的作用;

4.班导师以自己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精英意识,起到“传道”的作用。

二、准确认识学生群体特征,合理构建班导师工作目标

1.学生群体的家庭背景。一般来说,班导师应重点关注家庭背景优越和极差这两端的学生,特别是后者。家庭较差的学生极易在心理上出现问题,因为这些学生不仅是“经济上弱者”,而且更是“心理上弱者”。因此,班导师,不仅要重视这些学生的经济扶贫工作,更要重视对他们心理上的“扶贫”。

2.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而进入大学后,社会性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摆脱以往的应试学习,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空间。在社交中,学生的个性在受到外界影响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他人。因此,班导师一方面要注意周围环境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一些学生的消极个性对群体或其他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规范班导师管理制度,有效实施重点教育工作

1.班导师的选择

(1)班导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

(2)班导师的选择要以青年教师或研究生为主。

(3)班导师最好选择高学历的教师。

(4)班导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制定明确的班导师管理制度

制定明确的聘用标准及聘用条件、评优原则等,并形成书面材料,作为班导师工作的准则,此文件的及时颁布与有效实施大大促进了我院班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班导师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与班导师拉近情感,培养全员育人意识

辅导员与班导师进行沟通,仅仅用权力和领导身份指挥导班导师工作是不可取的,利用有效的方式与各位班导师拉近感情交朋友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辅导员应该抓住日常工作中与班导师接触的每一次机会,及时了解班导师的具体工作情况,灌输全员育人思想,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帮助和分配工作任务。

4.实事求是,方法灵活,完成学院任务

班级管理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侯,作为辅导员一定要尽快与班导师进行沟通,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此时,辅导员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因为碍于班导师面子将问题置之不理。当然,在与班导师沟通时可以采用灵活的方法,完成既定目标。

5.班导师之间的经验交流

大学生自己独特的思想特征往往会与年老的教师形成代沟,为了消除师生间沟通的障碍,班导师一般都由年轻教师担任,但年轻教师担任班导师不像年长教师那样富有经验。所以,年轻的班导师多向有多年学生工作经验的老教师进行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思维的碰撞也会有利于各班导师的工作的完善。

6.辅导员与班导师之间定期交流

辅导员和班导师的及时的沟通,一方面有利于学院任务的向下传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出现问题的及时反馈。我院每学期会召开辅导员与班导师的交流会,以便调整学院整体发展方向。

7.兼顾全局,严抓重点

为您提供免费的论文,毕业论文服务,希望加强和完善班导师管理制度建设述论]能给您带来帮助,学习是学生的本职,班导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在大一期间,帮助学生打下一个扎实的学习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整个班级的学风的建立,需要班级每个同学都要将学习重视起来。班导师不仅要及时向学生灌输学习的思想,也必须严抓个别学生的成绩,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8.提前计划,及时沟通,适时总结

每名班导师每学期初有一份工作计划,期末有一份工作总结;每个月与所指导的学生至少见面2次;每学期同所指导每一个学生有一次以上单独谈话,并作记录。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并且每学期期末上交谈话记录和工作总结。

9.树立班导师人格魅力

一个人对他人的影响力包括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而作为班导师而言,他的权力影响是相当有限的,这就要求班导师注重培养和发挥自己的非权力影响作用。在非权力影响中,班导师的人格影响力是巨大的。为此,要求班导师应当作到以下几点:(1)形成良好的心态。(2)培育高尚的情操。(3)培养探索的精神。

10.提倡班导师参加班级活动

篇4

1.1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与背景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随后本科生导师制也在世界高校中得以广泛推广。所谓本科生导师制就是指经由指定导师个人或群体具体指导特定对象的个别化教育实践,以促进个体不断创新发展的程序范型。而这种个别化教育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可追溯到先秦私学。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分制普遍推行。新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扩大,另一反面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今高等教育和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来看,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竞争和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职涯规划、心理疏导等工作都显得更为迫切。

1.2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概况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借鉴国外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其宗旨在于增加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让本科生充分接触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师,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结合,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结合,创造集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于一体的教育机制,更加关注本科生个性化的成才环境。

1.3我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及成效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从2001年开始扩大招生,2006年转外延发展为内涵建设,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合理整合专业、学院,发展相关专业、方向。商务信息学院即在此背景下,于2008年6月正式成立。学院下设两个新专业,即统计学专业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由于目前学生人数少,生师比相对合理,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一定优势。学院首先出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性意见,明确了导师的工作目标及职责;设计了指导过程记录表,使指导工作能够形成文字记录。虽然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至今只有一个学期,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加快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速度。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任何事情均由班主任及家长全面负责;进入大学阶段,在学习方法、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疑惑,好像失去了前进的方向。特别是针对现在的大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阶段,自理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日益凸显的现状,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显得尤为重要。

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结合。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需要”,符合“以学生成才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指导,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教学相长,更好地实施了因材施教,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科生导师的责任是塑造一个人,特别是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学术品质,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

增强了职业发展的指导工作。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职业目标、职业发展道路、将要进行的准备工作等,并从专业角度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明确职业发展的总目标。导师还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的平台,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导师组织所指导的学生成立了课程读书小组,针对当学期的专业课程进行课外讨论与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发掘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习更有积极性。

2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作为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新尝试,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今后的工作尚待不断完善。

2.1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学分制条件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来相配合。而现在很多高校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教学指导条件、选课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实习实验制度、导师指导制度等学分制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另一方面,高校的人事制度、学生工作、财务管理、后勤保障服务等方面不能配套跟上,使学分制条件下本科生导师制难以推行。

另外,目前许多高校导师制实施效果不佳的最大原因就在于疏于管理,缺少有效的管理系统,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往往导师工作安排下去,以后的事也就“无人问津”,导师制基本处于一种游离于管理之外的“自由”、“随意”状态,更谈不上考核与评价工作。久而久之,造成“做好做坏一个样”,导师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本科生导师的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还不够完善。大多数导师所得到的报酬远远不能反映他们对学校教育做出的贡献,本科生导师制的报酬相

对来说普遍偏低。

2.2部分导师缺乏积极性

导师们虽然对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意义有一定的认同,但由于多数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再承担导师工作,尽管许多教师非常愿意与学生交流,却难免力不从心。

受聘导师的整体素质虽然比较高,但是对于学分制下导师工作的认识和态度还是参差不齐的。有极少数的导师对导师功能工作性质和目标仍没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和把握,对学分制中各门课程,特别是对选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了解有限,这些都导致了其工作状态不尽如人意。2.3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

刚刚进入大学的部分新生还沉浸在喜悦和放松的状态当中,来不及思考大学生活的规划,对于大学学习的方式方法还没能适应,甚至关于已经开始的学习、生活还提不出像样的问题,更不会主动地利用导师制提供的新学习指导方式。这些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热情和兴趣,影响了导师制实施的双向的互动过程。

3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

3.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配套的考评体系

构建有效的管理系统。导师制的建立与推行是一个综合性工作,由导师、学生、管理人员三者构成导师制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导师制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明显的效果,则必须由相应管理系统组织开展,必须多方面齐抓共管。要有组织保证,成立导师制工作小组,以确保导师制的正常运行。

制定科学的导师制评价体系。首先制定导师制工作制度。明确导师的权利与义务,导师的组织管理等,从制度上规范导师制工作,确保考核评价工作有章可循。其次,建立导师制考核制度,定期准确评价导师的工作绩效,包括检查导师工作计划、工作记录、工作总结及学生指导记录等,指导和监督导师各阶段培养计划的完成。再次,通过《导师活动调查表》、定期召开各层次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及时掌握导师职责履行情况及学生的反映,完善导师的约束机制。但学校在制定评价体系的同时,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给教师提供独立思考和自我表现的空间,培养导师自我管理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3.2建立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应建立导师培训制度,提供有关信息,使导师懂得如何去导。要让导师获得充分的信息,包括国家、学校、学院的教育改革、招生就业、学生培养等方面的新动向及有关政策,使导师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指导工作更有效率。信息还包括被指导学生的有关情况,如学习、奖惩、家庭情况,以便于导师因材施教,达到本科生导师制个性化教育的目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举办导师工作总结会或经验交流会,激励优秀的导师,并使导师们有一个共同研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的空间,取长补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导师的整体工作水平。

3.3转变学生观念,拉近导师与学生的距离

篇5

(一)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1、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

(1)组织班主任参加县举行的班主任全员培训。

(2)加强《班主任手册》使用的管理,促进班主任工作管理的规范化。

2、加强德育导师队伍建设。

继续推进“学生成长导师制、伙伴制”,建立健全德育导师的培养和激励机制,扩充导师队伍,激发工作热情,提高育人成效。

3、加强心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1)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2)重视把心育课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上好心育课作为青年班主任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

(二)优化德育工作内容

1、夯实基础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①继续深入开展“争做文明人” ———六项基础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利用新学年开学,新生入学等契机,结合“学生成长导师制”和“学生成长伙伴制”,将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和学校的常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

②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③充分利用我国传统节日及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如教师节、“”、国庆节、“”等,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集中开展民族精神宣传教育活动。

④加强诚信教育。大力倡导教育诚信,充分树立诚信立校、诚信立教、诚信育人的思想,培养学生诚信交往、诚信作业、诚信考试的良好习惯,使诚信教育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

2、深入开展“和谐心灵,阳光校园”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①根据《徐州市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暂行办法》,配备高标准的心理辅导室,配备率达100%。

②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召开“与阳光作伴、为心灵导航”主题班会,针对学生成长、学习、生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实施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预防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发生事故,让学生学会助人、自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③举行“健康快乐有效学习”大型团体活动,针对学生学习压力大、考试焦虑情况严重等问题,组织一线骨干心理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团体咨询,帮助他们摆正心态,缓解压力。

④开展阳光好伙伴,成长手牵手学生心理社团建设活动,要与“学生成长伙伴制”的推进工作结合起来,在学生中组建心理社团,发挥伙伴的影响力,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渠道。

⑤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面向学生、教师、家长举办不同类型的讲座,引导学生进行提高心理素质的有关技能的训练,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生存质量,帮助家长了解科学教育方法,优化家庭教育,让教师、家长以自己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大力开展励志教育。

励志教育要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

4、继续开展“德行校园,从心做起”莘莘学子汇报母校、回报教师感恩系列活动。学校利用教师节、感恩节这一契机,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懂得感恩、知恩、回报社会。

(三)重视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校外德育基地实施德育实践活动,力求做到在活动中育德,在生活中育人。充分利用每年的各种重大节庆日、重要事件和重要纪念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倡导校园网、校园广播站建设、校园“小记者团”、文学社等学生社团建设,通过组织指导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发展学生团结协作的综合能力。利用9月20日的“公民道德宣传日”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充分发挥道德实践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大力宣传等先进事迹;要及时树立并宣传学生身边的学习典型,倡导广大学生学习身边人、关注平凡事,强化道德实践的内驱力。通过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善良勤劳、执着诚信等精神。学校德育工作要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引导,努力营造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四)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

1、营建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注重环境育人的基本功能,优化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在净化、绿化、美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同时,更加注重彰显自身特点、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营建生机勃勃、催人奋进的育人环境。同时重视班集体文化建设,增强集体凝聚力,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理智对待网络、交友、心理等问题,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发挥对学生的成长的激励作用,使学校真正成为培育文明人的摇篮。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本学期将继续深入开展“校园歌曲天天唱”、“校歌大赛”等系列活动。

(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体系。

德育活动安排表

月 份

工 作 安 排

8

1、领取班主任手册,组织学习《班主任工作要求》。

2、开学准备工作。

9

1、新学期开学常规教育。

2、统计上报班主任信息。

3、“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

4、庆祝教师节,感恩教育。

5、军人子女、校车排查登记。

6、学校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

10

1、组织参加建国60周年系列比赛活动:演讲、征文、展板等。

2、感恩祖国教育。

3、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中秋、重阳等。

11

1、迎接县心理咨询室检查。

2、励志教育。

3、迎接县平安校园整改工作检查。

4、感恩教育(感恩节)。

12

1、珍爱生命教育。

2、元旦庆祝活动。

3、迎接县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整改情况检查。

1

1、总结本学期德育工作。

2、班主任手册应用评选,两制论文评优上报。

2

篇6

一.本科生导师制是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

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建构本科生导师制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也是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本科生导师制既不同于本科毕业设计的导师制,也不同于研究生的导师制,它是指本科在学生自在校学习期间,为其配备专业导师,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个别指导,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全面工作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帮助学生实现学习阶段的转变

由于中学阶段时学生已习惯于机械学习,并且很多事情由班主任和家长全面负责,学习与生活方面已形成依赖性,从中学来到大学,在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困惑,好像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出现了精神上的困惑。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较差的问题日渐突出,本科生导师制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及时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以及专业能力、素质培养情况,帮助并指导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维护学生切身利益等;并注意加强与学生及其家庭的联系沟通,加强与学生工作部门、教学主管部门的配合协作,主动协助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

(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结合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是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的学生管理体制,辅导员主要承担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对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面,如专业课程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进度的安排、学习目标的定位等指导方向较少。而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需要”为目的制度。这符合新时期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建立“导师制”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加强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创新人才。

实行本科导师制是对现有学生管理模式的有益补充,融合了辅导员、教师的职责和作用,导师以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出现,可以真正做到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更好的完善学分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学分制完善的需要,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对本科生的教学采用了学分制,学分制作为一种以学分计量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它允许学生在修业年限、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与学年制有较大区别。由于刚进入大学时期的学生对学分制了解甚少,选课比较盲目,不注意知识的系统整合。而实行导师制就是很好的解决途径,能更好地发挥导师的作用,其主要职责是对学生所选课程提出必要的建议,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四)有利于素质教育,培养新型大学生

本科生导师制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提出的,和传统的高等教育方法有所不同,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特点,因人而异地制定其学习计划,指导其专业课程等的学习,定期进行检查、评定。能够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使每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同时,让学生在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后进行选择,可使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得到发展,较早地接触并参与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实行导师制有利于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培养有个性、有能力的新型大学生。

二.在我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可行性

(一)教学改革实践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秉持中西合璧办学理念,实施国际化全人教育,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如何把这些大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为了与世界接轨,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2010年我校也开始进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并着手建立本科生导师制。

在推行导师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强调导师的主导作用,也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导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场合与教育机会,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学生施行全过程的教育与指导。要求导师在课堂教学内外都与学生密切联系,鼓励学生创造性发展,鼓励学生多带着问题学习,多带着探索精神去发现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努力使导师的工作渗透在学生身上,创造导师与学生间近距离的人格交流。

(二)需要思考的问题

结合我校实际工作经验和学生的反映,作为一项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新尝试,本科生导师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导师工作繁重,精力不够。院系能够担当导师的教师大多工作繁重,人手不够的问题越来越凸显,这势必会影响到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质量。

2.见面次数较少,师生缺乏联系。我校学生学习与生活均在学校校区,导师较多为其他地区居住,由于交通距离远,会出现导师与指导学生见面次数少、见面时间短的情况,这也不利于导师与学生的及时沟通和交流。

3.缺乏导师激励机制。导师工作量大,激励措施欠缺,不能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导师的职责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并且要建立起导师制工作考核制度,保证导师制的施行有章可循。

三.本科生导师制在我校的具体实施办法

(一)明确本科生导师的定位和职责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导师制是基于人为关怀而产生的,要求指导教师直接面对学生,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和人品影响学生,做到既能教书又能育人。明确导师的职责,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做人和做学问,要做到“四个结合”,即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和亲情感化相结合。同时,规定导师在每学期开学初对本学期指导做好计划。每次开展指导活动,都要做好活动记录。在每学期末应做好工作总结,并向学院提交总结报告。学院将综合评定导师,做出考核结果,作为教学上的考核依据。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由于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在管理方面缺少经验。在管理机构、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许多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导致部分导师和学生缺乏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导师制的实施效果。高校应以行政为主,人事处、教务处、学务处、联合成立导师制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指导和监督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运行。把导师的工作与报酬、职称评聘集合起来,导师在受聘期间应享受导师津贴,导师工作应按照学生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计入教学工作量,对于成绩突出的导师应在年度评优。在职进修、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学生的表现要与课外的评优评先挂钩,充分调动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三)确定合理的介入时间

不同高校再给学生配备导师的时间不尽相同,有的是新生入学后半年到一年,有的则是在二年级或者四年级毕业论文时配备。笔者认为,在新生入学后半年左右配备导师比较合理。新生入学后,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过程,也正是需要帮助辅导的发展过程。这个时候是本科生导师介入的最佳时机。导师制在后期会有变化,例如: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期间,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思想、选课以及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种种问题,在三年级和四年级期间导师主要负责专业学习方面、论文方面、就业方面等相关问题的辅导,体现“导师制”的过程化管理方式。

(四)加强对教学双方的监督

学校要同时对导师和学生进行监督,规定学生应履行和遵从的义务,并与学分、评优评先、毕业结合起来。学生应遵从的义务具体包括:学生有义务按照学校的规定,接受导师的指导;有义务与导师充分讨论选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指导;有义务与导师充分讨论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制定出学习计划;遵从导师按照商定的学习计划对选课的指导意见;遵从导师按照学习计划安排的科研活动和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各种评优表格和就业推荐表,应另辟一栏,由导师填写相关意见。而导师的指导意见,应能对学生的各种评比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之,在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论是一种创新型的管理模式,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情况下,本科生导师制亟需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在实践上进行总结完善,只有这样,本科生导师制才能真正得以落实,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满亚辉等,军队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4).

2.王建方等.“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1).

篇7

一、 成长导师制的基本情况及实施办法

成长导师制,为提高学生素质,教学质量,结合中外合作的教学模式,以咨询和指导为核心,兼具管理职能,试行期导师队伍由管理人员(3名)及专任教师(3名)共同组成,在全体学生间随机分组,每位导师指导10至13名学生。所承担职责:在学生成长期间,导师通过谈心,座谈,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习目标规划,专业指导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进行施导。导师采取以个别指导为主,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导师不定期,不定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导师的指导工作要填写导师工作志,学期初要制订指导工作计划,对指导活动做好记录。学期末要有指导工作总结。实施具体方法:

(一)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1.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动员,进行“导师”选聘工作。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学识广博、身心健康,具备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能力的教师定为导师。

2.对全体“导师”进行集中培训,制定工作计划。

3.确定受导学生:通过辅导员摸底,对全体学生总结归纳,着重把家庭贫寒、学习困难的、 行 为有偏差的、家庭教育背景不良的、心理有障碍的、以及各科各类的特长生等确定出并分组。有助于导师的快速切入,全面了解受导学生,有的放矢。

4.师生结组,一名导师带一组学生,一组数量根据情况而定,一般10至13人。

5.导师履行职责。 按照对学生“导向,导学,和导心”的要求,导师需承担相应职责

要求导师建立:

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2周至少谈心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学生定期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个案分析制度――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二)召开辅导员会议,落实辅导员做好“搭桥”工作

1.辅导员要明确导师制,使导师制成为有效的补充

2.让辅导员明确导师制,并不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泛泛施教,这会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而是有特定的受导对象。而这些受导对象必须由辅导员了解、确定,由辅导员做好受导学生思想工作的基础上,联系导师进行“搭桥结对”,同时与家长进行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二 、成长导师制的初步成效

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是国际教育学院将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风建设,全面育人深入进行的重要措施。总的来讲,通过导师制的实施,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了解合作院校及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动态、社会需求,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进行学习进程和学习安排,出国,专升本,就业的学生都能够明确目标,明确该做什么,如何做。并且导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所指导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鼓励并引导他们,并当好学生深造就业的参谋,指导学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导师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具体表现为:

1.使学生有了归属感和学习导师。在人生道路与学习中有了方向感,利于其身心与能力的健康发展。导师的实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学院以及中外合作的项目,通过引导学生及家长对学院的信任、理解增强;学生普遍由受导前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信,到制定了短期、长期目标。出勤情况,上课纪律,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都得到提高。

2.强化了导师育人的责任感,并在指导工作中促进了自身的整体素质与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密切了师生关系,利于师生在深入交流中相互促进。 导师认真工作,深入实际履行导师的义务、职责,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规划,专业指导,指导学生拓宽视野,利用课外时间辅导学生拉近了师生间距离,增进师生感情,从而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意识。

3.密切了教与学的关系,落实了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以及发展要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把教育从批量化培养转变为个性化教育;针对不同学生通过导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使学生在原来基础上进步和提高,并“以身示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专业兴趣,通过对学生个性化培养,实施“精英教育”,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和优秀拔尖人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个性化教育。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使同学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加速同学们的成才的进程。在同学走出校园时,能够具备成为精英人才的基本素质和条件。

4.在指导过程中细化方案,根据不同需求学生,分析,制定引导的方案,所需达到目标,在采用的方式上多样灵活,抓住导向的关键点,注重过程检查。使素质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导师制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

通过总结发现在今后施导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导师不仅要做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者,还需在指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寻找方法,有效解决。

抓住关键点和时机。作为导师应有的心态――亦师亦友、亦教亦学、寓教于学。抓住关键点,注重于学生心灵的沟通,才能事半功倍。

3. 搭建不同角度的教育平台;注重学生立志、立品问题,情操、思想问题;拓宽教育渠道,灵活的教育方式。

四、深入开展成长导师制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实施成长导师制的意义

将导师制实施好,提高教师对导师制意义的认识致关重要。要使大家认识到实施导师制首先有利于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弱点,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提高了人际交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导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解答他们在各个方而遇到的困难和疑问,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指导他们的学业,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其次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由于导师和学生的交流增加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教学形式,让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导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形成了一种默契、和谐和互信的良好关系。这种情况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又有利于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第四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进一步提高导师的素质,明确导师职责=

导师制是否能够顺利的实施,取决于导师本身的素质。作为导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水平,还要热爱教书育人工作,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治学态度方面有良好的素养;能够充分认识到实行导师制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教学相长、师资队伍的优化。同时,学校也应该对导师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更进一步加以明确的规定,使导师知道应该“导”什么以及如何去“导”。

(三)建立对导师工作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

导师制的实施,无疑需要导师在完成应有的工作任务之外,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同的导师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存在差异,但在实践过程中,这种差异又往往因无法量化而难以衡量,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提高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在导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前提下,对考核优秀的导师给予奖励,并且在职务晋升、评优评先上优先考虑;而对那些考核不称职的导师,应通报批评并取消其来年的导师资格。

篇8

“扫黄打非”工作是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我校领导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它和我校的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创建、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等项工作结合起来抓,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教导处、德育处、后勤处、各班主任

二、全面检查,认真清理

为防止有害的出版物、有害卡通画册和“口袋书”图书等对青少年学生的侵蚀。我校对学生的课外读物进行了一次大检查,把一些不健康的图书清理出了校园。同时,我校还对全校的学生用书及教师用书进行认真检查,全面清理。对学生自已购买的教辅用书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部分是盗版的,有错印,漏印,字迹不清等现象,并且要求各班主任教会本班的学生辨别盗版书籍的基本特点,认识盗版书籍的危害,以防再次上当受骗,同时鼓励学生抵制购买盗版用书,对不法商贩进行举报。在检查别细查了是否有教师私自给学生征订教辅材料,经查后确认有部分学生手中的教辅用书是家长自己购买,教师并未参与其中,同时再次告诫全体教师要自律,否则一经查实学校将会严肃处理。

三、营造氛围,净化环境

1.要求各班通过板报,大力宣传扫黄打非,保护知识产权的内容,营造氛围,让学生去阅读一些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的优秀图书,并着手开办校图书室,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各班主任、思品课老师都要上好一节扫黄打非、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教育课,利用课堂这个阵地,向学生宣传这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宣传和监管双管齐下,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3.引导学生健康上网,让学生远离不健康的相关网络内容,定期对学校的“班班通”进行杀毒。邀请当地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来学校讲座,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生抵制不良信息。

三、营造校园文化、提升品位

开展多项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品位。构建书香校园引领学生阅读,学校图书馆配备适合于师生的传统经典文学书籍,引导师生读好书,读整本书。师生可以随时与经典同行,开阔了师生的视野,陶冶了师生情操。名人轶事让孩子们徜徉在经典文化里,把一种神圣的精神和思想传递给学生,起着育人和熏陶的教育作用,使学生的品味逐步提高,具有抵制不良文化的能力。

篇9

导师制是由学生与教师(导师)通过双向选择,在学生自选导师的基础上,每位导师有针对性地选定6名左右的学生与他们结成对子。通过聊天、谈心的方式和学生加以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导师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其中,利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采取个案辅导、团体辅导等方式,并负责监督其实施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善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为了保证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1、导师要在确立受导关系的一个周内熟悉受导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学生品德、学业水平、身体素质情况、家庭情况和心理健康情况等方面的现状,并填写好《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中的学生基本情况栏目。2、一个周内要与受导学生进行第一次谈话,按导师工作原则与受导学生确立受导关系,并做好受导记录。3、确立受导关系后每周导师与学生至少进行一次谈话,了解学生本周的成长情况,解决受导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有必要可以做谈话记录,也可以不做记录。4、每次模块考试后,导师必须与受导学生进行谈心,总结一个模块学习以来的学习与生活情况,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变化等内容填写受导记录。5、每学期在学期中与学期末,导师要写出自己的导师工作总结,反思与总结学生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每学期进行两次学生成长导师制学生问卷调查,在调查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导师授导过程的责任心、知识认知层面、谈话设计、自己在思想、生活、心理以及学业方面的收获等各个层次进行评价;学校依据学生成长导师制记录本记录情况进行打分,结合学生自选导师情况汇总和学生对导师评价情况对教师在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价,结果纳入年终百分考核中。

通过实行导师制,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对学生的管理与辅导中。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以正确、合乎实际的方法指导;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地交流,可以让学生与老师心灵距离更近,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师生关系更融洽,注重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把教师的关爱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寻找发展其潜能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

(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师生之间选择的针对性不够突出,有的学生可能文科不够好,却分给了理科老师受导,有的老师可能业务能力突出身体力行但不太善于做思想工作,对以谈话形式进行的导师制就感觉不能得心应手。

2.教师对导师制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应付检查,往往是集中找学生谈一谈话,走一下过场,或者检查的时候将《学生成长记录》匆忙地填一填,并且《学生成长记录》要求有谈话内容和学生感受,学生为了配合老师也只能根据老师记录的谈话内容编造出一些感受,这不仅没有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将学生牵扯到造假活动中,产生了反面的影响。

3.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被要求选导师,被要求分配给某一位导师,被导师找谈话,学生出现问题并不能主动找导师沟通,导师的谈话内容一般也只是围绕着学习方面,其他方面很少涉及,这样并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4.在评价方面,目前采用对受导学生问卷调查和依据《学生成长记录》记录情况进行打分两种方式进行,在问卷中学生一般不会给自己的导师打不合格的分数,因为导师同时也是自己的任课老师,高中生非常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对《学生成长记录》的记录内容打分,“重量不重质”,只看记录本上的记录是多少,对中间的实施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管,对学生的受导效果也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

二、对导师制的建议

1.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导师。我校为全封闭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天生活在集体里,没有自己的空间,在学校难免和同学产生摩擦,有的同学可能在情绪上表现得就比较明显,需要老师对其心理进行疏导,但是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通过沟通自己解决。另外高中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很多学生初上高中,由于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或者是学习方法不当,出现学业水平下降的情况,这是就需要相应的学科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使之迅速适应高中生活,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但是高中生的智力发展已接近成熟,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他们需要自己的活动空间。既然是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前提,最好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需要导师给予帮助的学生可以为其提供受导服务,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

篇10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该制度的成功施行为牛津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自21世纪初,国内的大学也相继效仿实施该制度。本科生导师制具体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为其配备专业导师,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个别指导,切实落实教书育人职责,加强对学生学业、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养,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全面工作。该制度是否能在独立学院得以顺利实施,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探讨。

一、开展导师制的意义

1.导师制完善了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目前的本科教学常常会出现教书与育人分离的现象,专业教师主要负责课堂授课,课后学生和任课老师的交流较少,而导师制为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目前独立学院每位辅导员一般负责300至400名学生,由于工作繁杂,辅导员与每位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是非常有限的,学生的思想动态难以及时和有效地掌握。面对学生人数多、个性特征明显的情况下,辅导员“面”上的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辅导员与所带学生的专业方向不一定一致,辅导员能在思想和生活上指导学生,但在专业方面就有些爱莫能助,所以导师制能有效弥补辅导员工作的不足。

2.导师制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架构。随着学分制的实行,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扩大,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但大部分学生知识有限、社会经验不足,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很多学生选课就易避难,导致所学的课程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行导师制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3.导师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独立学院学生一般学习基础较差,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自控能力较差,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导师能在学业上加强引导,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动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科研技能。而且导师通过言传身教,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导师制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能促进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二、实行导师制的合理时间

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行导师制的时间点有两种,一种为大一一入学,另一种为大三上学期。笔者认为这两种时间点都不适合独立学院的具体情况。首先,大一学生面临的问题多为大学学习、生活、交际等适应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其次,大一学生所学的课程基本上都是基础课,专业课很少,学生对专业知识尚不了解,不利于导师开展工作。而如果大三才实习导师制,学生已经形成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此时再想改变其陋习为时已晚。所以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院实行导师制的最佳时间为大二上学期。到了大二,学生已基本适应大学环境,并还仍保持学习热情,同时也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这时导师可以在专业上给与学生指导,结合学生的兴趣帮助其选择专业方向,为学生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科研习惯。

三、导师指导学生数量

独立学院一般师生比过小,很多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1∶18,如果面向所有学生实行导师制,那每位老师要指导的学生过多,这样会给导师带来极大的负担,而可能使得导师制流于形式,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合理的指导数量应该是一个导师指导15名左右学生。北京林业大学田明华等研究也表明学生普遍不希望导师指导太多的学生,过多可能会分散导师的精力,影响对每个学生的辅导。所以独立学院试行导师制可以从每位导师每年级指导3~5名学生开始。

四、实行导师制的方式

因为不是面向所有学生实行导师制,那就必然会涉及导师和学生如何配对的问题。目前有一些高校采取的是自由双向选择的方式,还有一些高校采取的是按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名依序选择导师,同时允许导师有一定选择权的方式。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等特点,笔者认为可采取“抓两头”的方式,大部分名额给成绩优秀的学生,但也预留一些名额给不及格学分累计超过一定分数的学生。首先,确定导师的人数及导师可以指导的学生人数,并将导师的信息公开,包括导师的研究领域和科研成果。对成绩符合条件并有意愿申请的学生,让他们填写基本情况表,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成绩、英语及计算机水平、兴趣爱好等资料,并对导师公开学生信息。然后,让导师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在选择过程中,导师可向辅导员、班主任或者高年级学生了解学生情况。对于不及格学分超过一定分数的学生,可以采取辅导员推荐等方式。这样一方面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给成绩不好的学生一个提高的机会。导师与学生配对时间可以固定为一年,在学生成绩符合条件及双方自愿的前提下,提倡延续导学关系至毕业。因为在导师制执行过程中会发生学生兴趣转移或者学生不服从导师安排等情况,所以允许学生提出更换导师或者导师提出更换学生。

五、导师的职能定位

对导师的职能定位直接关系导师制实施的效果,而过大过全的职能定位是导师时间、精力上所不能完成的。因为大部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所以笔者认为导师制的侧重点在专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科研指导为辅。而思想教育方面,笔者认为如果导师做好了以上三方面工作,那么导师会在无形中就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无形中将自己治学严谨的态度、思维方式、做事做人的方法渗透到学生头脑中,而且学生也会信任导师,有生活方面的问题也愿意同导师吐露心声,这样的效果比单纯说教进行思想教育的效果要好得多。

1.专业指导。专业指导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指导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传授学习方法,解答学生在学习上的疑难问题。(2)介绍专业课程,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清楚的认识,了解专业方向。(3)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督促学生按计划执行。(4)指定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资料或学习相关专业软件,要求学生写出学习心得或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5)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后导师点评总结。

2.就业指导。让学生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领域、工作内容和工作前景,分析当前就业形式,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如有机会,导师可为学生推荐实习机会,并给予实习指导。

3.科研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科技文献和写作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了解学科动态、科研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听学术讲座、参加学科方面的竞赛、参与学校面向学生的科研立项等,提高学生的科研与实践能力。

六、保证导师制实施的措施

导师制在实行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何保证导师制的有效实施,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和老师都对导师制有充分的认识,了解导师制的目的意义所在,这样学生和老师才能很好地投入其中。

2.成立导师委员会,完善导师制相关制度。成立导师委员会有利于解决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或老师如果遇到问题或困难有地方反映申诉。同时导师委员会负责制定各项相关制度,包括培养计划、考核办法、激励措施等方面。这些制度包括导师制实施办法、导师指导记录表、学生培养计划表、导师工作总结、学生学期小结、导师考核档案等有关材料。其中制定合理可行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尤为重要。考核机制要合理可行并且被大部分导师接受。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导师的工作。考核既要考核工作结果也要考核工作过程,并把考核重点放在工作过程上。而且考核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包括导师自评、学生评价、导师互评及导师委员会评价,这样的评价才能更全面、准确、客观。考核可每学期一次,从导师的人格影响、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履职情况、工作效果等方面对导师进行考核。对于指导过程中主动性好、主导性强、指导效果好的导师加大奖励力度,激励导师投入到学生指导中去,并对这些导师在工作量、评奖评优、评聘等级等方面加以倾斜。并对在正式学术刊物上、课题获奖或参加竞赛等获奖的优秀学生在评奖评优、免试研究生推荐、就业推荐等方面给予优先。

3.过程监控,定期开展导师之间的交流会。导师汇报近期指导情况,交流各自的指导方案、所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互相借鉴,共同研究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实现在指导学生方面共同提高。

其他高校研究表明,导师制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同科研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将起到很大的作用,独立学院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克服导师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使得导师制的实施得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艳秀.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06,(3).

[2]田明华,田琪,宋维明.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调查与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梁希实验班”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3,(3).

[3]曹十芙,周清明.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6,(2).

[4]周志国,吴平.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4).

篇11

同辈导师制是在以往“迎新导生”制的经验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朋辈教育、同伴导师、同辈群体等理论,根据上海大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学生培养特色,推出的一项工作制度。同辈导师制是上海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有效地帮助了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在同辈导师制的推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优化。

一、同辈导师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同辈导师制以同伴教育为其理论基础。一般认为,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相似经历和年龄的伙伴或群体,在一起分享知识、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它具有文化适宜性、可接受性、经济性等优点。

在实践过程中,通常的表现形式为学长制,即通过学长对学弟、学妹进行各方面引导、帮助、教育的一种教育手段。它最早起源于15世纪英国的伊顿公学(称为学长辅导制度),日本早稻田大学还将其作为一种学校的领导机制。同时,学长辅导制度在欧美高校也逐渐流行,美国高校如哈佛大学学长辅导制度的理念就是帮助指导新生面对大学挑战,适应大学生活,同时为学长提供提高领导能力的机会。

18 世纪英国学者兰卡斯特创立了班长制度,就是老师先教育“班长”,然后由班长再教育其他学生。在美国,同伴导师是指那些有志于从事为新生服务的高年级学生,亦称“朋辈导师”[2]。

上海大学同辈导师制借鉴了同伴导师新生服务功能、朋辈导师的心理辅导功能、同辈群体的亚文化影响功能,从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中选拔同辈导师,充分挖掘朋辈教育的资源,以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为服务对象,从新生适应、活动参与、心理素质、理想信念、目标树立、价值影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阶梯式的指导、培养、塑造,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进行自我定位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二、同辈导师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作用及效果缺失

从“新生导生制”到“同辈导师”制的探索,加强了学生群体间的互动交流,提升了教育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发挥了大学生主体性,提升了自我教育能力;搭建了新生与辅导员的桥梁,探索出教育管理新模式。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的效果仍然存在一定的缺失,在选拔制度标准化、同辈导师的个体差异性化、培养监督体系化方面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一)同辈导师选拔标准不一,制度不够完善

社区学院两届的同辈导师选拔制度方法不一,标准不一。两届的同辈导师选拔制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首先选拔组织比较分散,标准不一。没有统一的选拔组织和人员,各组织标准也不尽相同,导致选拔制度规范性不足,选的同辈导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其次,选拔规章制度不够完善,要求不明晰。同辈导师的选拔以主动报名为主,在报名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核选拔。由于选拔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每个选拔组织标准不同,造成同一批的同辈导师选拔的标准和要求不同,对后期同辈导师工作的失效运行埋下伏笔。

(二)同辈导师的经验传授易带有个人主观色彩

同辈导师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大学生活经验传授、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方法传授、价值观引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个体的经验传授前提是同辈导师个体对大学的自我认知和积累。而作为学生个体的同辈导师的认知与价值内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偏好,存在一定的主观色彩。在同辈导师与新生的交往中,易将自身带有主观色彩的喜好和所谓的“攻略”潜移默化的传递给新生。新生往往对同辈导师的经验深信不疑,一旦达成价值认同,形成思维定式,就很难改变其固有思想。这样新生在学习中很可能通过所谓的“攻略”走“捷径”,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同辈导师培养机制简单,定向跟进及反馈制度不足

同辈导师选定后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同辈导师培训计划,存在匆忙“上岗”的现象。在工作要求、责任划分、沟通技巧、语言把握等方面没有完善系统的培养方案实施,一般在开学迎新生前,辅导员进行简易操作,短期培训。这种辅导员包干统筹培养的方式往往造成同辈导师对自身工作内容不清晰、同辈导师群体间工作指向不明确等缺陷。

在同辈导师服务期方面,每个辅导员不同,有的同辈导师只是迎新工作期间,完成新生适应性教育及军训导生任务;有的同辈导师则在整个秋季学期坚持同辈导师工作,在新生活动课中发挥引领作用。对于同辈导师的服务期限没有统一规定,一般由辅导员自行把握。

无论服务期长短,对于同辈导师的定向跟进机制缺乏,没有及时反馈渠道,不利于同辈导师向辅导员系统传达新生情况,也不利于同辈导师工作效果的优化进步。

三、同辈导师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效果优化策略

上海大学同辈导师制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优化。

(一)优化同辈导师选拔标准,规范选拔制度合理性

同辈导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效果的好坏,推行同辈导师制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同辈导师的选拔工作。

首先,要明确选拔同辈导师的标准。优化选拔机制是培养优秀同辈导师的基础。同辈导师是新生入学期间的第一任“人生导师”,他们的言行举止将对新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需要严把“选拔”关。

其次,要建立规范的选拔程序。选拔可采用学生自愿报名的形式,亦可由从事学生事务的专职干部或者任课教师联名,实名推荐,经过各院( 系) 学生工作办公室审核,报学生工作处批准并正式聘任。

再次,在选拔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亲和力、群众基础。在实际工作中, 有的同学思想过硬,能力很强,就是在沟通时亲和力不够,往往会给人留下老师的“帮凶”的不良印象,不仅不能起到伙伴作用,反而给管理者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影响到该同学的群众基础。

(二)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完善培养制度

虽然同辈导师具有学生的身份,但却承担着引导低年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高校育人质量的重大责任。开展持续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培训是他们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

首先,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同伴教育的方式方法等,不断加深同辈导师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掌握必备的工作方法。

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类培训。不同专业学科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乃至思维方式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要相应地设计实用和贴近实际、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提高其工作能力,增强工作实效。

最后,要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多采取专题辅导式、案例分析式、难点诊断式等教学形式,根据同辈导师自身的特点,采取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及时跟进工作开展情况,建立良好的效果反馈

同辈导师大多是老生的优秀代表,大部分都能积极完成任务,与新生建立起融洽、亲密、互相信任的关系,得到新生认可,并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指导、帮扶新生,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确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但也有少数同学由于自身或其他原因,工作上虎头蛇尾,由积极变消极,而此时学院对其工作的跟进力度不到,就很难及时掌握情况。因此,加强对各阶段工作开展情况的跟进和监督非常重要。

首先,制定同辈导师管理制度,召开工作交流会,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每个朋辈教育者的工作效率、个人风格、工作方式,定期做工作情况交流,将工作开展中的遇到困难、难点等问题及时讨论、总结,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对今后工作提出改进建议,并在学期末进行考核总结。

其次,将同辈导师组成一个团队――同辈导师团,借助团队的平台,使同辈导师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合作共进的关系,通过必要的行动协调,发挥团队的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提高工作的效果,营造一种工作氛围,使每个同伴导师都有一种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可以使得每个成员感到在为团队努力的同时,也是在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起更强的工作动机。

(四)健全考核机制,调动同辈导师能动性

同辈导师制要求同伴教育者在与所指导学生的广泛交往中,协助和指导受教育者顺利开展大学学习和生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同辈导师的工作进行考核,既可保障同辈导师制的顺利推行,又可激励同辈导师再接再厉,将同辈导师教育引向深入。

首先,要坚持激励的考核导向。将考核与经验总结、表彰先进相结合,激发同伴导师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工作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在考核内容上,可将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作为考核重点。即要重点考核导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其次,要坚持自我考核与他人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整体性考核与差异性考核相结合,强调受教育者参与考核的广度,强化同伴导师工作过程考核的精度。在途径上来说,需要通过辅导员、新生代表、学习导师、全体同辈导师来进行集体评议。在考核形式化上,建议可以采取个人总结――同辈导师内部互评――新生评价――辅导员评价――同辈导师工作组评审的操作模式,对同辈导师进行360 度测评。

最后,要注重强调工作日志和工作总结的考核,鼓励同辈导师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更好地服务于受教育者。在考核时间上,学校往往在新生军训结束后对同辈导师中的“军训导生”进行表彰。

篇12

   1、“以人为本”,“激励为先”

   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因此,我们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为指导思想,遵循青少年个性发展的特点,着眼于学生终身良好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形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实“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重点德育”,建立以“激励”为中心的德育管理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战胜困难。

   2、以“实践”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生命

   努力摆脱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积极开展校内外德育活动,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使德育工作由“由外而内”,转变为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3、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关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趋势,加强德育科研,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德育观念,更新德育手段。摆脱一成不变的单纯凭经验的德育管理思想,让德育工作在不断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根据学校确立的`三个德育理念,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道德建设工作:

   (一)“礼仪教育”正行为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为了让这种优良的传统美德在学生中继续发扬下去,学校以“礼仪教育”为先导,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仪,学会以礼待人。多年来,我们一直开展各种文明礼貌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礼貌意识,积极促进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

   1、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学校历来坚持多形式、多渠道的正面教育,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一是每学期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一周的入学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以及《文明礼貌读本》、《礼仪三字经》,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准则;二是利用每周升旗仪式中的国旗下讲话,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文明,鞭鞑丑恶”的演讲;三是在校园内设立文明、礼仪标语牌:如“请使用文明语言”“请讲普通话”“轻声、慢步、礼让、右行”,“宁可绕道百步远,也不践踏半寸草”等,让环境感化人;四是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对校内外事件发表评论。

   2、设立礼仪岗、监督岗

   学校在校门口设立礼仪岗,全校各班轮流值周,进行礼仪示范,与入校师生、来宾互致问候,让大家一进校便有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在校园内主要位置设立监督岗,志愿者轮流值岗,对个别学生的乱扔、乱丢等不良行为进行监督,制止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我负责xx四班和自强六班的十五位同学的德育帮扶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和深入地工作,十五个同学在我的帮辅下,无论在学习还是纪律方面都有较大进步和提升,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做好德育导师工作,特将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用爱心拉近距离。

   作为德育导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应他们,特别是学困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为此,我就时刻关注着他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针对他上课时经常违纪的习惯,我采用了时常提醒他们和表扬相结合的办法,为了照顾他们的自尊心,我通常不失时机地表扬,慢慢地他们上课能遵守纪律了。有一次学校召开家长会,我就顺便向家长把他们最近在学校的情况反馈一下,指出了他们的点滴进步,看得出家长都十分高兴。课后,我和家长作了一次长谈,详细分析了他们的情况,告诉家长平时要多关心孩子,在家里多和他们聊聊学校里的事。同时向她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比如发现错误不要直接指出,而要引导孩子自己检查出来,必要时可以缩小范围,这样可以养成孩子自己检查的习惯。在生活体验和家务事上要求家长不要太宠着孩子,而要让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锻炼。因为四班的邵会康语文学习有困难,我特地每天晚自习之前的无声自习为其补差补缺,让他跟上全体学生学习的步伐,这样,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增强自信心。

   二、用真心换取信任。

   在不断地与“问题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于是我调整心态,对他正确定位,多一些理解和体谅,少一些要求和奢望,多一些耐心和表扬,少一些生气和批评。没有爱生的意识,就不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就不会去了解学生,更谈不上什么理解,也就无所谓德育。只有装着一颗爱心,你才会去发现、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去鼓励他们上进,去指导他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才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会达到教学、生活中师生之间的和谐与沟通。才会产生最佳的教学意境与教学效果。也才会发现他们是如此可爱,并不难教,给一点阳光就灿烂,就这么简单。

   三、用关心激发热心

   在多次和他们的谈话交流中,发现他们虽很幼稚但又有自己的理想。他们希望自己将来能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做一个有用的人。如果以他现在的成绩,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我没有泼冷水,而是抓住这个契机,与他促膝谈心。提醒他们现在应该把握好时机,彻底改变陋习;树立信心,埋头读书;刻苦努力,持之以恒;使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就一定能如己所愿实现理想。很快,他们课堂纪律已基本能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养成,课后作业基本能独立完成,自学能力加强,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做好问题生的德育工作是一件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关注和耐心的关怀。让爱心在帮扶中传递到最后。学期结束了,德育工作还要继续,我会一如既往的关注他们。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来,我校狠抓德育常规管理,积极研究德育方法,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现就一学期来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培训、注重实效——加强了班主任素质的培训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担负着为祖国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而班主任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班级工作的成效,学校德育工作能否顺利有序的开展,所以班主任必须具备胜任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品德、能力、个性心理等方面的条件和素质。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对全校的班主任进行一次短期的培训,强调了班主任开学的班级常规工作、班主任的职责、家访的艺术等方面的培训,让班主任明确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向和具体措施。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会议,通过班主任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一个月的德育教育工作,并指出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根据班级中出现的问题,让班级管理优秀的班主任谈班级管理方法,给全校各班主任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各班的管理水平。

   二、健全制度、强化责任

   1、落实班主任量化制度,强化班级管理

   全面实行了班主任量化制度,强化了班级管理,我们要求班主任工作做到有计划与总结、班会课有教案、家访有记录、后进生工作有汇报有材料、常规工作有检查、班级工作有评比。并要求班主任紧跟班级出操、集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必须到。

   2、强化了主题系列教育班会课的功能

   主题班会活动是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它有利于建设班级体、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有利于师生在思想情感上的统一、爱莫能助。有利于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了发挥班会课的作用,进一步强化班会课的教育功能,德育处结合学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系列主题班会课开展的要求;各班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或可能出现的情况来确立主题,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发动全班同学动脑、动口、动手,共同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去,在主题班会准备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参与组织,尊重学生意见,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主动地进入最优境界。班主任要准备材料上交德育处,并邀请全校班主任听课、评课,并进行评比。如“孝敬父母”、“我的未来不是梦”等主题班会曾获县市级的奖励。

   三、积极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各班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写观后感上送学校参评;在各班中积极开展《感动校园》人物的评选活动,要求各班主任认真调查了解学生的情况,深入到学生的家庭中去搜集学生的感人事迹,形成文字材料,并在各班的黑板报中进行宣传,教育同学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努力方向

   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学生无心学习,而导致学习成绩赶不上。

篇13

一、尊重、理解、信任学生

对学生的尊重和期望,我不仅仅表现在口头上,更是注意言行一致,贯穿在整个自我道德教育过程中,比如,在和学生谈心时,我总要选择能与他们的目光平视的方位来进行,这样与人相处的方式态度就总透着待人的诚意;再如,我在学生的面前从不批驳“对于新生事物的敏感性,学生强过老师”自己正在忙着认识一些新事物,学习一些新知识,看一些较经典的书籍刊物,使自己和学生谈心时充满时代气息。

二、言教身教要结合

作为一位生活指导教师,我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准则规范,对孩子的深刻教育,言语不如行动:“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少”,如自己的着装、房间、床铺、衣柜整理、勤剪指甲、吃饭不挑食、个人卫生等等,随时加强自身修养。要知道老师的行为不当,学生的举止也好不到哪里去。因此,我不断地完善自身,谨言慎行,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善言善行为学生树立模仿的标本。

三、了解、关爱每一位学生

首先熟悉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动态,分析以前学生的情况,找个别学生谈话,从和他们谈话我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和动态,在和他们多次交谈以后,我认为他们都把我当成了朋。

四、提高学生自理能力、严格要求

生活老师,首先必须先从寝室的常规管理做起。所以我每个天都要下寝室很多次。寝室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只有抓好寝室的卫生和纪律等常规,才能让学生有一个比安静,整洁的休息的良好环境。所以每天我都会去寝室进行常规检查,为了搞好寝室工作,我决定发展学生实行“传、帮、带”让做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寝室文化活动。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动手,布置寝室,简单大方,又充满创意,使学生的小家更加融洽,迸发出勃勃生机。

五、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促学生健康成长

对于学生的内务、路队,我都严格要求。做不规范的不能过关,物品摆放丢三拉四的不过关。我培养了几个干部。这样既提高了检查力度,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还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任务。每个同学心里都明白做不好是过不了关的,自然就会自觉的干好自己份内的事。

生活老师个人工作总结2作为一名高中的生活老师,本人除了管理好住校学生的生活,看护好每一位住校生的安全,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情绪状态,帮助一些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外,本人也是需要时常对自己的工作做总结的。生活老师是学生生活中的指导老师,这就意味着生活老师得有自己能够指导他人的能力,我以为这种能力可以从对工作的不断总结过程中得到。本人现将这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配合班主任老师的相关工作

生活老师是管理所有学生生活的老师,生活老师的工作自然首先还是要配合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本人在这个学期里,依旧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工作,每周会将学生们的生活表现,通过书面形式反馈给班主任老师,认真搞好对学生们的德育考核工作,写好每一位学生的生活档案,也提升了自己育人的思想以及育人的水平,在许多工作上还有了创造性的发挥。可以说从根本上做到了一位生活老师应尽的职责。

二、学生们就餐就寝的相关工作

一名学校里的生活老师,尤其是高中的生活老师,其实很多时候的工作与幼儿园的保育老师工作差不离,保育老师需要管小朋友的吃饭睡觉,本人作为高中的生活老师,一样需要对所有学生的就餐就寝进行管理。无论是对学生们就餐时的浪费情况进行管理,还是对学生们就餐时的纪律情况进行管理,亦或者是学生们就寝情况的管理工作,本人作为一名生活老师有着让所有学生都营养均衡、身体健康以及学习状态良好的责任和义务。

三、学生们卫生方面的相关工作

不论是学校教室内外的卫生,还是学生们寝室内外的卫生,都是每一位学生应该学会来共同维护和保持清洁的,作为一名管理学生住校生活的生活老师,有着这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本人在这个学期里,从学校公共区域的卫生到学生个人的卫生,统统都进行了整顿和管理,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我们生活老师的管理下变得讲卫生爱干净来。在本学期卫生方面的工作中,本人还将学生的卫生工作设立了奖项,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在讲卫生爱干净的好习惯中成长起来,这些奖项让每一位学生都开始感觉到自己作为学校的一员,有着爱护校园保护校园环境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学生们不重视环境卫生的状况。

生活老师个人工作总结3本人___,现任生活老师一职。回顾20__年是多变的一年,也是感触颇深的一年,从学习到生活,无论在何种工作岗位上,克服困难,踏实工作,始终坚持着“立足本职,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认真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现本人将20__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合格的___,我始终把思想学习放在生活的第一位,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积极参加__的党员学习,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服从上级的安排,认真工作,踏实学习,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言传身教的教育理念,积极辅导学龄儿童的学习,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始终保持着鲜明的工作思想,使学习辅导工作和生活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在工作方面

1、坚持不懈,继续辅导学龄儿童学习教育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我深知教育的意义,也明白教育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因此始终坚持不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步伐,始终将儿童学习放在第一位。一是认真接送儿童上学放学,确保儿童按时顺利上学;二是认真沟通与学校的教育问题,及时向领导、社工反馈。生活老师反馈儿童就学情况;三是认真监督儿童上好晚自习,指导儿童完成家庭作业;四是协助生活老师查寝,及时送儿童就医。

2、转变工作方式,确保较快融入新岗位

作为一名儿童的生活协助者,我深知需要老师具有极强的耐心和细心,也知道儿童需要生活老师在吃、穿、住、行上的悉心照顾。因此,当我新加入到生活老师这个岗位时,转变工作作风,调整工作态度,加强学习,确保较快地融入工作岗位;一是全面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性,掌握儿童特殊需求;二是认真研究生活老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把好制度关;三是积极向各位生活老师吸收经验,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严格要求,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一是加强常规管理,规范就寝纪律,严格按照规定,按时督促儿童就寝,形成良好的生物钟;二是狠抓养成教育,促进卫生行为。按时检查儿童的内务情况,认真指导儿童清洁卫生,随时关注儿童穿着,督促儿童勤换衣物,勤添加衣服;三是认真关注儿童饮食健康情况,按时带儿童到食堂就餐,教导儿童节约粮食;四是协助学习辅导老师上好晚自习,为儿童解答学习疑问;

5、认真仔细,做好儿童后勤工作

按照上级安排,服从领导要求,因身体原因,调整了工作内容,每日认真收集对儿童有利的新闻并张贴,使儿童能够得到每日最新的时事新闻,了解新鲜事;辅导生病儿童进行学习,使儿童不落人于后。每日收取报刊杂志,分发到各小组,认真为各位同事服好务。

作为学龄儿童管理教育中的一个角色,在探索中慢慢积累学习,20__年或有不足之处,但我相信只有坚持,才能让工作顺利进行下去,通过所有同事的努力才会更好的服务于儿童。

生活老师个人工作总结4一学期即将过去,回想起这学期走过风风雨雨,看着学生满脸的微笑,作为他们的生活老师心里感到快乐和乐趣。在各级领导和老师的关怀和帮忙下,自我很快地适应那里生活并能用心投身于生活辅导工作。下方我将来校的工作,生活以及思想等各方面的状况汇报如下:

一、尊重、理解、信任学生。

对学生的尊重和期望,我不仅仅仅表此刻口头上更是注意言行一致,贯穿在整个自我道德教育过程中比如,在和学生谈心时,我总要选取能与他们的目光平视的方位来进行,这样与人相处的方式态度就总透着待人的诚意;再如,我学生的面前从不批驳“对于新事物的敏感,学生强过老师”自我正在忙着认识一些事物,学习一些新的知识,看一些较经典的书籍刊物,使自我和学生谈心时充满时代气息。

二、言教、身教要结合。

作为一位生活指导教师,我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准则规范,对孩子的深刻教育,言语不如行动;“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少;如自我的着装,房间、床铺|、衣柜整理,勤剪指甲、吃饭不挑食、个人卫生等,谁时加强自身修养,要明白老师的行为不当,学生的举止也好不到那里去,因此,我不断地完善自身,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榜样,用自我的善言、善行为学生树立模访的标本。

三、了解、关爱每一位学生。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和学生多交流和沟通,多了解他们的心声和愿望,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和学生做好真正的朋友,让自我在学生的眼中即是引领他们成长的老师,又是他们最真诚的朋友,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与乐都会和我坦诚的交流,对于有困难和思想比较复杂的学生,及时向班主任和学校领导及时反映和帮忙。在生活中学生和学生难免会闹冲突能够及时制止和批评教育。在一日生活常规中能够手把手交他们整理内务卫生和个人卫生,持续宿舍整齐规范,让学生找到家的感觉和温暖,能够在完美生活环境中逐步成长。

四、敢抓、敢管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每一天准时叫学生起床能够主动集合学生队伍跑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跟班到位严格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理潜力和行为。做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两休期间个别学生在嬉笑打闹,能够及时制止和做思想工作,不服从管理的学生能够及时与家长联系和批平教育,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学生休息质量,做到领导和家长放心。

以上是我这半学期的工作总结,存在不足之处请领导和各位老师多多指教,在下学期工作中继续发扬自我工作特点和特长,多学习多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做一名优秀的生活教师。

生活老师个人工作总结5对上一个月的工作全面细致的回顾,点滴印象都非常清晰的印在脑海中,自任生活老师一职来,上个月的工作可谓是我的一次具有突破性的教育,给我的工作增添了一笔宝贵的参考经验,同时也让我的工作得到肯定,学校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这种培养应该做到随时随处,从细微着手。

上个月在对学生的管理中倾向于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遵守学校管理准则和学生行为规范,这种遵守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自愿的基础上。

针对住宿的学生,最直接的教育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操作平台,让学生学会生活,适应集体生活,观察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认识特点,而出发去实施教育,老师是学生成长的指导师范,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促进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要从小打好坚实的基础。

管理应该建立在感情沟通交流之上,从和他们谈话我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和动态,在和调皮学生多次交谈以后,我认为他们都我当成了朋友,兄长,我感觉他们都是很有上进心的,由于文化基础打得不好,有些调皮学生讲话,打闹,什么都做。在和他谈心的过程中,了解到的家长对他是非常严格,期望是很高的,所以就帮他制定小目标,逐渐进步,现在要求同学关系和睦、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了,做事也很积极了,当然看到他的改变的心里也很安慰,时而表扬他,慢慢地,学生愿意靠近我,有什么心里话都跟我谈。

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我已经和老师、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友谊。生活组老师们都帮助我,使我感受到了亲情般的温暖。使我尽快熟悉了这里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使我得以在这里施展自大的抱负,使我在学校学到的部分管理方式能融入实际应用,为我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我想再没有什么能比这比我带来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