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全国创新英语大赛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3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的2015-2016年度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英语教师信息化微课设计大赛决赛,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隆重举行。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王璐璐、邱燕群两位老师代表广东省参赛,荣获全国一等奖。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97名选手参加。决赛分“网络展评”和“现场决赛”两阶段进行。“网络展评”阶段,参赛选手登录大赛决赛专题网页,注册并上传微课视频、教学设计方案及辅助资料,在网上进行公开展示,并接受专家网上评审。“现场决赛”阶段分为两个环节,即“说微课”和“现场上课”,从第一环节比赛各组中选取前10%的选手参加第二环节比赛。选手根据本人的微课教学设计,现场展示该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经过激烈的递进式决赛环节,珠海一职校王璐璐、邱燕群两位老师凭借出色的教学设计和优秀的现场发挥,获得评委一致肯定,取得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同时珠海一职校校还获得本次大赛的“优秀组织奖”。
本次比赛旨在深入推进外语教学改革,探索外语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外语教学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外语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解决教育需求多样性、资源便捷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促进职业院校外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搭建外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积极推动数字化外语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充分实现竞赛在学术交流和专业培养方面的有效作用充分实现竞赛在学术交流和专业培养方面的有效作用,以充分展示全国外语教师的风采及课程建设成果。
近年来,珠海一职校紧跟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教师们在省市各类说课和教学设计和微课设计信息化比赛中屡获佳绩,反映了珠海一职校教师们教学基本功扎实、信息化应用能力强,课堂上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师们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大胆尝试,通过任务引领,项目实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篇2
同往届的比赛一样,参赛者通过全国创新英语网(省略)在线考试系统查看作文题目,并在比赛截止时间前提交作文,作文一经提交不可更改。每阶段成绩全国排名前30%和分赛区排名前30%的选手进入复赛。
据了解,第十一届大赛在全国设立八个分赛区,每个分赛区将在1至3个城市设置复赛赛点,进入复赛的选手可就近选择赛点参加比赛。更多相关信息,可以登录全国创新英语网了解。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由《高校招生》杂志社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数十所名牌高校联合举办。从2003年到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自创办以来,大赛一直致力于积极为具有良好英语素质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向高校展示自己才华的良好平台,得到了高校和参赛选手的广泛认同和盛评。(本刊记者)
风采展示:
上一届比赛激烈竞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参赛选手留下的欢声和记忆却依旧历历在目。这里,我们选取了4位第十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20强选手的一些感悟。透过他们的笔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选手们在这个舞台上,经历过什么?学到了什么?领悟到什么?
南京外国语学校罗时颖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自己要上讲台做个课前演讲,看到下面并不算多的几十个朝夕相处的人,腿抖得厉害,声音哆哆嗦嗦地打起颤来。
对于我这样一个胆子如此之小的人,报名参加创新英语大赛,实在是一个“冒险”。但内心深处,我是愿意去试试的,因为我需要战胜自己。
一路来到总决赛,看到宽敞而旷大的礼堂和下面密密麻麻的红色座位,害怕的情绪又难以抑制地往外冒起来。陌生的观众,闪亮的灯光,忙碌的摄影人员和一堆堆的机器。脑中准备的知识变得一片空白。时间的沙漏就像卡住了,滴得特别特别慢,可那一刻总还是要到来。
舞台很高,我也走得很慢,上去后我深呼吸口气,鼓起勇气睁大眼睛,环绕大厅看了大大一圈。我看到了另一番天地――观众静静地坐着,聆听着,评委脸上挂着浅浅的微笑,四处转动的摄像机镜头也似乎在向我点头而变得可爱起来。演讲越来越顺畅,脑袋里的知识不断往外涌,想起来要加上手势了,想起来要挂上笑容了,想起来要目视观众了......当我鞠躬谢幕时,如潮的掌声让我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我沉浸在战胜自我的感动和激动中。
成都外国语学校梁津晶
哈哈,参加创新英语大赛决赛可是打破了我人生中多个第一: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在这样一个全国性的大舞台上获得不错的成绩。
在到北京第一天晚上的联欢会上,我见识到了大家的多才多艺,全场嗨翻了天,让我也坐不住要上台献丑。表演什么呢?那就表演“间谍”吧。嘻嘻!在我的“挑唆”下,不少人都被鼓捣到台上去了。
口语、听力、词汇量、个人表达能力......我们经历了“魔鬼式”的训练和考验。在那样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我们依旧无私地为“对手”而呐喊,依旧在闲暇时互相调侃。呵呵!最后,我很幸运地进入前二十强,进入了最终激动人心的决赛。
在故事接龙环节,要求我们要在很短的时间里了解队友,和队友在思路上达成默契。这让每个人心里都敲起了小鼓。前面的队友说得很快,我还没反应过来话筒就已经递到面前。我只能一知半解地接着她的话讲,结果发现牛头对在了马嘴上,弄得所有人笑得前合后仰。哈哈哈哈!好在我前面几项的成绩还算不错(小小骄傲一下),呼呼!成功晋级六强。尽管最后遗憾地错过了冠亚季军,但我仍然很高兴,很满足。这次比赛让我见到了许多优秀选手,并和他们结成了朋友,也算收获颇丰吧,不是吗?嘿嘿。
山东省实验中学李岱璇
没想到初识大赛,就是与之奋斗四个月征程的开始。期间我也踌躇过好几次。现在回想起来,我庆幸自己当初没有选择放弃,假使与你擦肩而过,我将失去一抹缤纷多姿的七色彩虹。
你是一次珍贵的经历。在这里,有每轮比赛紧张的准备和获求知识的充实,有发挥失常的伤心沮丧和尽情表达的酣畅淋漓,有权衡利弊的果敢和思念远方父母的脆弱。短短的时间那么多欢笑苦累纠缠在一起,弥足珍惜。
你是一个全新的大课堂。接受新知识的途径,不再是传统的讲解,更多是通过演讲、故事接龙、辩论以及与全国各地英语高手相互交流而获得。内容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是英语,更是课本上难以学到的东西。你教会我如何选择,如何合作,教我在领略他人风采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种种不足。
你是一个收获真情的平台。你让原本来自四面八方,原本不相识的我们,结交到以往不可能结交到的新朋友。那晨间摇醒舍友的一个小动作,还有“战友”间相互的祝福和拥抱,还有爸妈从远方发来的温情短信,你让那时的一切都令我泪水滴落,都是那么幸福,你就是逐梦者前方的一抹绚丽彩虹!
长沙市长郡中学周雅瑜
“每位选手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自己部分的故事接龙,且故事要新颖”,在大赛的一项竞赛安排上这样写着。而我的题目是:你漫步在秋日丰收的果园里,突然脚下踩到了什么?
果实?落叶?抑或别的?很多种方案,却被纷纷否决掉,原因只有一个:不新颖。我知道,在强手如林的大赛中,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只有想出新颖的回答才能胜利。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十分钟后时间到了,最后结果很不尽如人意。比赛结束,这台上漫长的十分钟在却台下延续着......
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很久没有思考了!也不知从何时起,那个曾经酷爱思考的我,渐行渐远。
篇3
总决赛之夜,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赵亮宏,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老师代表,主办方《高校招生》杂志和承办单位“搜学网”的领导,国内知名学科、高考志愿指导及家庭教育专家,中学老师代表以及考生家长代表等嘉宾亲临现场见证总决赛的全过程,他们对选手们的精彩表现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在比赛过程中,每位专家评委流利、全面的英语点评给赛事增加了不少亮点,第九届大赛冠军张可一的全英文主持获得在场观众的无数赞叹。
总决赛现场采取淘汰制赛制,分别是“情景演绎(10晋8)”“分组辩论(8晋6)”“人物访谈(6晋3)”“终极PK(冠亚季军诞生)”四个环节。大礼堂内,灿烂的聚光灯下,选手们的唇枪舌战和观众们的热烈掌声融为一体,比赛现场一次次叠起。
情景演绎——尽情发挥赛演艺
在第一轮比赛中,全国10强选手分为两组,每组5人,根据既定主题完成情景演绎,通过成绩的评定决定8强选手名单。第一组选手表演的主题是“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展现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要珍惜同学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友谊和感情。第二组选手以“北漂的生活”为主题,展现两位北漂歌手一路从被排斥、受争议到最后被包容和接纳的过程。比赛中,选手们把自己完全融入到既定的情境之中,用英语尽情地演绎发挥。
通过评委的综合评定,最终,李旸和郭以沫止步于八强。李旸说:“我来北京认识了许多好朋友,也体会到了一段很快乐的时光,其实走进十强已经是一个十分意外的结果。来到这里,是因为我喜欢英语,我只是来享受这个比赛,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
这一环节之后,选手们带来了“民族歌曲串烧”表演,台上的精彩表演和观众的热情互动,让现场气氛在一开始就处于沸腾状态。
分组辩论——唇枪舌战比技艺
在这轮比赛中,8强选手分为两组进行正反两方辩论赛,并通过成绩的评定决定6强选手名单。选手们的辩论主题是“知识创新与知识积累哪个更重要”,双方选手的一辩都用条理清晰的开篇立论拉开了辩论赛的决战之幕。
赛场上,激烈精彩的辩论不仅展现了选手们出色的口才和敏捷的思维,而且还加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配合能力。选手们即兴的高水平发挥折服了评委老师和在场的所有观众,但是,评委们也指出了选手们在辩论赛场上即兴表演时的一些弱点。华北电力大学任虎林教授指出:“他们的辩论延续了传统辩论赛的比赛方式。在这里,我个人觉得,同学们可以在传统辩论的基础上多增加一些多元化的内容。在辩论中,很多孩子都从自身如何去做的方式进行辩解,并没有太多注意到对方的辩解观点,我相信如果今后大家在辩论的时候多多注意对方阐述的关键点,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通过对每一位选手的评定,最终,和何艾浓止步于六强的争夺。说:“走到这一步,其实我觉得已经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了,我已经尽力了,很高兴能来到北京,能和这么多同学一起竞争,一起成长。今后的我会因为这次参赛经历变得更强,我在这里收获很大。”
。
紧接着,选手们精彩的纯英文“戏剧表演”让现场观众无不身临其境。整个赛场上,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
人物访谈——镇定自若拼水准
在第三个环节里,6强选手中得分最高的两名选手分别组一个组任意挑选队友,并随机抽取话题,各组选手根据既定话题分配角色进行人物访谈(即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特质来分工,每组由一名组员作为主持人,另外两名作为采访嘉宾来进行访谈),评委根据现场表现决出前三甲。以于跃和仓宇清为队长的两组分别抽取到“刘翔退赛”和“十八岁的梦想”两个话题。在短暂的几分钟准备时间后,两组成员将创意和睿智融进比赛,把访谈做得逻辑分明、条理清晰。在场观众无不连连称赞。最终,张易、黄元琳和王冰洁没能走到最后,三位女孩现场朗读了自己写给自己18岁的信。当她们朗读着对青春充满期待与激情的文字时,言辞间透露的坚强和乐观感染了全场观众。来自南京的张易说:“第一次站在这么大的舞台,面对这么多选手和观众,做这么即兴的表演,我觉得能拿出自己的勇气去表现自己就是最大的收获。”
接下来,选手们又带来了“活力青春”的表演,观众的激情随着音乐节拍一起律动开来。
终极PK——自信满满夺三强
经过三轮角逐后,三名选手仓宇清、于跃、李文婷开始了冠亚季军的最后争夺。这一轮比赛中,三强选手与外教进行“对一PK”碰撞智慧的火花,每位选手对应一位外教进行PK,一共分为三组,每组PK时间为两分钟,评委根据选手表现,评出本届大赛的冠亚季军。
现场三位外教走上舞台与自己对应的选手进行一对一PK,三位选手沉着应战,自信满满。三轮PK后,评委根据选手表现,最终评出了本届大赛的前三强:冠军仓宇清、亚军于跃、季军李文婷。当主持人问到在大赛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冠军仓宇清说:“我不敢说是自己真的比别人优秀,但是我战胜了那个羞涩、胆怯的自己,我勇敢地表达了自己,并且和我的队友配合得很默契。在比赛中,我交了很多朋友,我觉得这是我真正的收获,也是值得我骄傲的地方。”她优雅而谦逊的一番话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赛后,相关高校的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这次大赛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很难想象高一、高二孩子的英语表达能力如此之强,他们表达的内容也非常有深度,今晚我真的被震撼了。这些孩子不仅在英语方面有极高的天赋,而且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很强,他们都非常优秀。通过这样高标准的比赛选的孩子,我们高校特别放心特别满意。”
在颁奖环节,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组委会主任,《高校招生》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何星原说:“同学们的巅峰对决不仅展示了全国中学生英语的最高水平,而且还把中学生的青春与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今后,我们要更加努力,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办成‘我爱英语’的精神家园,互相切磋的竞技赛场,提升素质的自由王国。”最后,他代表组委会,对选手表现出的善辩的口才、聪慧的思辨、精彩的演讲和自信的发挥表示热烈祝贺,对培养他们的老师和学校表示由衷的敬意。
至此,第十一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正式落下帷幕。在北京的总决赛夏令营中,每位选手带着希望和憧憬来而采,他们勇敢地表达了自己、战胜了自己、超越了自己。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整个参赛过程就是选手们历练成长的难忘经历,在这个绚烂的夏天,他们已为青春大声地喝彩。
[第十一届全国刨新英语大赛全国10强名单]
篇4
一、英语口语技能大赛简介
自2004年起,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就已启动,在2011年正式纳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范围,称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英语口语大赛,每年上半年举行一次,是目前高职院校参加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英语类比赛。各省、市、自治区各选派一名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比赛。半决赛包括“职场描述”、“情景交流”和“职场考验”三个环节;决赛包括前两个环节和“即席辩论”。“职场描述”环节要求选手就一幅反映社会热点话题、经济发展动态的统计图表或图片进行描述和观点阐述;“情景交流”环节选手就一个职场情景交流题目(例如一则汽车公司的招聘广告)扮演角色,与面试官进行现场交流;“职场考验”环节参赛选手抽签组成小组,以短剧的形式展示某职场场景内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即席辩论”环节为最终晋级总决赛的选手分组就某个话题进行辩论。选手要想在各个环节拔得头筹,必须具备过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广阔的知识面、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二、口语技能大赛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发
大赛的宗旨是要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普遍英语水平,而不仅仅是局限于通过比赛遴选出几名优秀的选手。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口语技能大赛为契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口语比赛的内容应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风向标。试题考察职场环境中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涉外交际能力,这体现了大赛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导向:教学应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出来的人才应与用人单位实现良好对接。
三、以口语技能大赛促高职英语教学的结合点
(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实用人才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还采用的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教师填鸭式讲解英文单词、句式和课文、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讲解的口干舌燥,有时候却换不来学生的持续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高职学生来源广泛,自主招生后学生的普遍英语水平有所下降;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教学内容没有与职业相结合,不能够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学生没有意识到在大学校园里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视之为高中学习的一个延续。若将英语教学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觉学英语不再是一个枯燥甚至痛苦的过程。比如教师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讲课时,可将职业场景融入教学,组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完成对话或表演,例如游客就一则旅行广告向旅行社员工询问相关事宜。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观察者和最后的点评者,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有效迁移,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种职场模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也能贴近市场用人需求,提高学生将来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创新教学内容,掌握科学方法
口语技能大赛的竞赛环节从描述、交流到辩论,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考察学生不同层次的口语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种循序渐进的科学模式可以借鉴到英语课堂上。高职学生很多在课堂上耻于启齿,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英语水平非常不自信,即使一些阅读和写作水平比较优秀的学生也面临哑巴英语的困境。这里可以引入口语大赛在2011年之前涵盖过的另两种比赛形式———朗读和复述。
(三)利用网络媒体,丰富第二课堂
互联网+时代,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利用学校网站、微信、qq等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弥补传统课外活动如英语角等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例如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最新英文社会新闻,并在微信群中引发学生广泛讨论;向学生推荐一些热门英文电影和英文歌曲,并在平台上设置一些练习供学生完成。这些做法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符合95后学生善于利用电子途径求新知的特点,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学校在各平台上关于技能大赛的通知公告,可以提高比赛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认同比赛,自发的产生参加各级技能比赛的热情。
结语
口语技能大赛的设立,为学生搭建起了展示技艺的舞台,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兴趣。利用职业技能比赛,可以检验当下教学成果,更能进一步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同时,比赛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将新颖的、热点的话题及时带到课堂中来,必须持续关注社会经济动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并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以口语技能比赛为契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在提升高职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人才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鸿章,孔庆炎.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赛题精选[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篇5
3.有收获。王皓、陈红光、潘笑勤指导的学生获省笔译大赛一等奖3项,何佳指导的学生获省口译大赛一等奖2项,方英姿指导的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一项,另有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不再细述。
4.有期待。“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班、跨境电商“店长班”组班完成,报关工作室建设顺利推进,其中“店长班”暑期即开展业务训练,另两个项目9月份正式启动,各专业将通过这种深层次、常规性的赛教融合进一步提升竞赛成绩;口语大赛、写作大赛等也已进入集训阶段,为下半年比赛做准备。
二、产教融合
1.有深化。国贸专业省级电子商务创新试点项目通过阶段性验收,拨款25万元;梦想实习生第三期招募完成,30名学生将在下学期入住菜鸟,进行一个学期的业务实操;执御公司商品文案翻译持续推进,与《跨境电商综合技能实训》课程进行了融合,翻译数量2.7万余条,横向到款4万余元。
2.有拓展。入选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理事单位,获批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接洽了金义综保区,暑期将与义乌商务局等共同开展相关调研;对接了永康维森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对方捐赠价值3.5万元的跨境电商平台账号供学院使用,免费提供货源和物流资源,组建了“店长班”,聘请了企业骨干为专任导师。
三、课程建设
陈豪的《外贸实务》拟申报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吴亚琴的《商务情境英语》已遴选为省第三批在线开放培育课程,骆闻迪的《国际商务管理》上线爱课程平台,李颖完成《综合英语》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建设方案,阿语专业新形态教材《一天一句阿拉伯语》已完成二次校对,预计8月中旬完成教材出版。
四、师资队伍
姚娜获校级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董乓、骆闻迪获校级教学能力竞赛二等奖,同时骆闻迪获校青年教师竞赛二等奖;余燕芳赴埃及亚历山大大学访学,李婷婷考取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1名教师申报教授,1名教师申报副教授;根据学院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陈舜孟、施学良列入高级职称人才培养,陈红光、应纯艳列入副高级职称人才培养;朱佩珍、应纯艳担任了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评委。
五、科研工作
李颖申报国家级课题1项,凌镜(2项)、李睿淳、施学良、杨灿申报省部级课题5项;申报厅局级课题8项,其中余燕芳、何雅叶、李颖、何佳4人立项;申报市级课题13项,立项5项。学院专业性公司开学初正式运营,截止目前已完成横向到款9万余元,除协助完成横向到款外,专业公司还可开展教育信息咨询、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图文设计、自费出国留学中介等业务,截止目前,公司收入已达11万余元。
六、双创工作
111个项目报名参加2019年“互联网+”创新创业网评,6个项目报名参加“挑战杯”,2个项目入围“互联网+”创新创业省赛,两个学生创业团队入驻鹿田创业园。
七、创收培训
社会培训质和量较往年同期有提升,截止目前,已开展甘肃通渭职专培训、全国高职高专联盟培训等国家级培训2个,康进慧和童芳完成省级中小学培训2个,中职生国贸提升班、少儿英语培训、开发区村支书培训、B2C及英语四级、口译等技能考证培训顺利完成,正在接洽惠州卫生职院、湖南高职院校教务处长、开发区纪工委、黎明职业大学、嘉职院中层干部培训等项目,预计将在暑期或下学期开展。
篇6
抱着锻炼自己,挑战自己的心态,我拖起行李箱,踏上了去往北京的D字头列车,要与一百五十名选手进行角逐。
到达北京后,跟随接站的老师乘专车到达宿营地点,领取了营服和参赛证,然后就是来到自己的宿舍里,见到了即将和自己度过这段时光的室友们。在此,我不得不隆重介绍一下我们那个温馨的小窝。山东的美女是我的老乡,圆圆的脸,温和又可爱;陕西的“小猪”爱贫嘴又善良,思维经常比冥王星还要遥远;对面上铺是来自沈阳的一位姐姐,热情、亲切;下铺的小丫头甜美又单纯;还有一位南京的小淑女,范儿十足啊!当我们六个凑到一起的时候,就像开始了一场摇滚演唱会,欢笑不断,生机盎然,这也为我们的比赛之路撑起了坚实的支柱。
五天四夜的比赛紧张而有序。上届的总冠军张可一作为我们的主持人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她的笑容像春天里的新芽,给人柔韧的力量。“故事接龙”的环节里,五个互不认识的人临时被组在一起,必须依靠团结合作和默契去发挥。“八项能力测试”是晚上进行的,既考验心理素质又考验身体素质。“笃而论之”就像一个风尘仆仆的赶路人,不浪费一丁点时间,紧接着就站在我们面前,从抽签到组合,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不到两个小时,“焦头烂额”都不足以完全形容出我当时的状态。面对巨大的压力,我情绪慌乱如麻,才知道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锻炼。
紧张的三个比赛环节结束后,我终于可以放下脑中紧绷的神经,开始享受这里轻松的气氛。那天,在我打开门的瞬间,寝室里的人爆发出欢呼,我出乎意料地进入了全国二十强,成功杀入总决赛!看着眼前室友们淘气的坏笑,听着房间里回荡的阵阵掌声和祝贺,我又一次忍俊不禁。在命题演讲中,听着评委表扬我发音漂亮,甚至用上了“perfect”这样的形容词,我觉得我正坐在过山车上,已经飘起来了。但是,命运往往总是一波三折,我还没来得及收敛起自我陶醉,就因为其他方面的不足败下阵来,我又一次坐到过山车上,只不过这次是一路向下。
篇7
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迫切期望还有距离。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要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各行业为了提高高职教育水平,加强校企合作,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以外语类技能大赛为例,有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实用英语口语技能大赛、日语技能大赛。
1 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要地位
职业教育就是从事某项职业岗位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以实现其就业为目标的教育。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大力倡导和发展职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项创新,是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设计。通过大赛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将技能大赛覆盖到所有院校、所有专业、所有老师、所有学生的良好局面。
各高职院校积极组织参赛,通过竞赛带来的沉淀与反思以及技能比拼背后引发的职业教育对各个行业标准更加关注、对职业能力的深度思考,对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推进和对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探索,比大赛本身更耐人寻味。
通过大赛,结合社会用人标准反观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会发现许多不足。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术工人来制造,再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技术工人的工艺化操作,也很难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但是,如果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仅仅掌握了娴熟的技能还不能称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职教工作者或许应该反思,我们培养出的人才是不是具备了职业素养和意识?如果还有不足,是哪个环节还存在问题?找出问题并加以改进,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不再遥远,而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即在于此。
2 职业技能大赛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高职高专语言类技能大赛中,以全国实用英语口语技能大赛为例,比赛内容分为“职场描述”、“情景交流”和“即席辩论(正反PK)”三个比赛环节,“职场描述”环节要求参赛者抽取一幅反映行业/企业业务发展或社会、经济等热点问题的统计图表或图片,根据给出的说明,在充分理解图表或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口头描述和观点阐述。在“情景交流”环节中,参赛者要抽取一个场景题目,根据题目的要求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与外籍主试官进行一对一的现场问答。日语技能大赛是由个人(命题演讲与问答)和团体(日语情景剧表演)两个赛项。不管哪种语言技能大赛,主要考察参赛选手的语言交际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一定的职业岗位技能。这些赛事使得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更贴近行业企业需求,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建设方面
语言类口语技能大赛从校级初赛到省级、国家级复赛和决赛,一般是按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来设置,以完成某一岗位的任务和相关内容来确定比赛项目和规则。是对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反应能力和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等比较全面的考察。语言和其他理工类技能竞赛略有不同,它需要师生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步积累,仅仅只靠赛前培训这种临时抱佛脚的想法根本是行不通的。学校只有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才能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因此高职院校从技能大赛中寻找企业对语言人才的需求,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重新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分方向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高职语言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倾向于“语言+技能”,而学习哪方面的技能则要根据地方经济特点来有目的的选择,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日语专业根据地区外贸企业多、周边日企多的特点,将专业学习分成经贸方向和日本企业管理方向。其中经贸方向建立的课程体系是国际贸易课程+日语课程。日本企业管理方向建立的课程是日本金融与贸易等管理类课程+日语课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方向学习,一个方向上有不同的专业科目可以选择,但是专业的核心课程无论是哪个方向都是统一的,即保证了专业核心技能的学习,又能使学生在某个方向上有所特长。
总而言之,通过语言技能大赛使得语言专业在大赛中总结行业企业对专业岗位能力和完成某一工作任务的要求,通过大赛的项目对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划分为几个专业方向重构课程体系,实行分方向培养,这样培养的学生无论在大赛中还是在就业中都能处于领先地位。
2.2 改革教学方法
语言类教学往往会陷入“解生词-讲课文-举例句”的这种三部曲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外语教育注重对课文的讲解、语言知识的传授、句式语法的分析,对词汇的解释、举例和练习,一代传一代,似乎成为定势。这样的教学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脱离了真实的语境,缺少即时即场的思想、情感、关注、行为等互动型应用型的、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很多时候,我们学生就只会做题,不会交流和沟通的哑巴外语人才。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面对的学生是在新媒介、新技术、新信息时代下成长的一代,年纪轻,见识广,上手快,优势多,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如果我们还是按照老一套的教学方法,那只能让学生感觉课堂索然无味,增长不了见识和知识。高职学生在语言应用方面要突出实用性和时代性,强化知识的应用性和语言与时展性。分年级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图片教学法、强制背诵法、任务驱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和开展第二课堂等,让学生有兴趣、有热情地掌握好一门外语。
语言的教学离不开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实践练习,在课堂上通过任务驱动、情景教学等方法,让学生“行中知”,“做中学”,完全让学生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去发现和归纳,最后老师评价与总结。事实上,仅仅靠课堂输入还远远不够,还须靠大量的练习去巩固,让外语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用外国人的思维逻辑来交流和沟通。高职院校外语专业要定期的开展各种外语角活动,可以让企业,让老师,让学生自己来搞活动,搞比赛。让高年级的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让企业专家和老师带学生,这样逐级带动,小活动逐渐就可以凑成一台节目,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不但大大锻炼学生语言水平,更使得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对语言的学习更有热情,丰富了校园文化。这样的学生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能灵活机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自信心,加强了沟通合作能力。
2.3 改善实验实训条件
高职高专外语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绝大多数由情景模拟室、语音室和校内实训基地组成。无论从设置、设备上相对其他理科类专业要简陋的多,教师有心利用但是因为故障和其他原因宁可在传统教室里也不愿意去实验室上课。但是技能大赛有些项目需要在仿真的职场中完成,这就使得学校下决心去改善实验实训条件保证其顺利运行,让这些实验设备不但在比赛准备阶段,在平时授课时充分发挥其功能。事实上,高职学生更倾向在实验室上课,他们觉得课堂氛围比传统教室来的轻松愉快,一些情景模拟项目在实验室中更逼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地的感受,将枯燥的语言学习通过演练和肢体一起牢记在心,往往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才能记得住,走上工作岗位才会用得好。
2.4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要在大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绝非易事,首先教师要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指导好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外语专业教师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积极参加各种语言培训,尤其是外贸技能培训。教师利用寒暑假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回来要做好总结和推广。学校师资建设经费紧张不能人人都出去培训,要有选择性的参加培训,培训回来的教师要把先进的理念拿回来和教研室老师一起交流,达到学习一人教会一群的效果。另外为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国际型职业技术人才,除了学好外语外,还要掌握企业业务技能。因此语言类技能大赛中还有实际业务——外贸业务模块,所以作为外语教师除了语言类的培训之外,更要掌握一门外贸技能,这样在教授知识中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做到融会贯通。
第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技能大赛反映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它促使教师努力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熟悉市场需求,掌握市场最新技术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化企业要求的优秀语言人才。教师主动联系企业,虚心向企业师傅学习。学校在评定“双师型”教师时,要废除双师终身制,因为不断变化的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师要不断拓宽知识面,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学校也应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每三年到企业锻炼半年,为企业服务的同时,积累现场工作经验,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
总之,职业技能大赛目的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给语言类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它不但重构高职外语专业课程体系,而且吸收引进社会生产服务领域的新型话题和内容,充实了教学,外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更加贴近行业企业要求。同时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实践技能。高职院校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技能大赛为专业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应看到职业技能大赛的目标绝对不能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它的功能是引领和示范,是检验和激励的手段,应该警惕“以赛带学”走到另一个教学极端。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5-11-10.
篇8
一、职业技能大赛影响下的商务英语专业改革
(一)改变不合理的课程结构,构建均衡的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在高职院校里是一个传统专业,但是很长一段时间这个专业的定位一直不够清晰。到底是姓“英”还是姓“商”?英语和商务两方面的课程各占多少比重?毋庸讳言,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从事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严重影响了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英语本科专业的影响,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大量的精读、泛读、翻译、写作、听力、口语、报刊阅读等课程;与此同时,受专业名称商务英语中“商务”的限制,又开设大量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会展英语等系列课程。总而言之,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多且杂,缺乏有效整合。学生疲于应付过多的课时,老师疲于准备门类繁多的课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商务知识一知半解,技能薄弱。技能大赛项目设计要求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技能竞赛和教学改革相结合,引导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向”[1]。这为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不少高职院校根据这个原则对商务英语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商务英语专业设置了通识课程、职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四个模块。通识模块即一些公共基础课程;职业拓展模块都是选修课,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以后职业的发展方向选择课程;职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模块包括综合英语、商务英语、听力、口语、英语语音训练、商务英语写作、口译实训、商务英语翻译、阅读、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单证实务、国际法等。通过科学的整合,商务英语专业逐步系统化,核心课程突出。首先,英语口语类课程比例增加了,课时比例也相应提高,这是各级各类商务英语口语大赛带来的效果;其次,写作课程的课时也相应提高了,这是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技能的需求。综合英语和商务英语双管齐下,为学生夯实了英语基础,扩充了商务知识;商务方向的课程则体现了商务英语的ESP特色。相反,一些不成体系且不利于集中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课程被取消了,如会展英语等。
(二)改变不合理的“理实”课程结构,增加实践课比例
高职商务英语在技能大赛务真求实的“指挥棒”作用下,在满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需要的基础上,把“理实”一体课程和纯实践课程加大了比例。首先,鉴于技能大赛暴露出来的学生英语语音不够标准的问题,商务英语专业对大一新生开设了纯粹的实践课程———英语语音训练,专门对学生的英语发音进行纠偏;其次,职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模块的课程全部设置为“理实”一体或纯实践课程,如口译实训、写作实训、外贸函电实训等课程为纯实践课程,综合英语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为“理实”一体,理论和实践各占50%的课时。通过课程结构的设置,加强学生的实训时间,增强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能运用自己所学,与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精英语、通商务”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但是高职教育不需要高深的理论,理论知识够用即可,要多一些实践和实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深化教学改革。
(三)改变实训基地匮乏状况,建设模拟、仿真实训基地
张小菊、鹿鹿、牛彦飞指出,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技能培养,是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点[2]。商务英语专业是纯文科专业,实训内容主要是听说读写,一般高职院校关于这个专业实训的资源相对有限,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在技能大赛的引导之下,有的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力建设模拟、仿真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工作。
二、职业技能大赛影响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
(一)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一般是按照工作岗位中的实际任务来设置的,对于商务英语专业而言,口语大赛、写作大赛、翻译大赛等各种比赛比的就是英语基本功,主要考察选手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的语言知识以及文化传授能否满足职业大赛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这些问题督促任课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专业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3]。在职业技能大赛的推动下,任务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更为任课教师所青睐。教师按照授课内容设置任务或项目,同时创造模拟或仿真的工作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调查研究、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不断寻求完成任务或项目的途径。在完成任务或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培养了团队精神。经过几年实践,发现这些教学法尤其适用于口语课程、写作课程和翻译课程,学生在完成教师所布置任务或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职业技能大赛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李焦明研究的数据显示,只有6%的高职院校的老师从企业一线引进,86%左右的高职院校老师都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任教,教学模式还带着普通本科院校的浓厚的色彩[4]。尽管很多老师都进行了“双师”资格培训或进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但由于时间短或其他原因,效果不是太显著。技能大赛对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商务英语专业的技能大赛主要是听说读写译方面的比赛,每次每项大赛的题目都与当前的经济政治形势或时政热点或工作岗位密不可分。这个“指挥棒”督促老师走出课堂,跳出课本,去了解毕业生的工作岗位需求和行业发展状况,去其他院校或企业进行观摩交流,及时把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新动向。这种锻炼来自于教师的专业需求,教师积极性高,接受新思维、新知识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比师资培训更有效果。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一般都是“老中青”教师组成的指导团,大家抱着同一个目标,互相探讨,互相促进,专业研讨气氛浓厚,有助于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成长。
(三)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校企教材的开发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兴盛的时间并不长,专业设置以及教材建设一直处于摸索之中,尤其是教材建设,比较薄弱。在2010年之前,大部分高职教材都是本科院校的老师编写的,其理论性强,内容偏深,实践实训内容严重不足,形式单一老套,不符合高职教育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原则。高职院校的老师在编写教材时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从企业引进的老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欠缺;一直从事教学的教师有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技能大赛不仅促进了老师的成长,也促进了校企合作教材的开发。技能大赛项目设计一般紧扣社会人才需求,比赛项目也按照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设计,所以参加技能大赛的指导老师非常了解专业的发展动向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这就为高职院校老师编撰教材指明了方向。为实现毕业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教师要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合企业一线经验和书本的理论知识,开发出“实用、够用”的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商务英语专业的很多课程都适合开发项目化教材,如商务英语写作、口语等。
(四)职业技能大赛促进第二课堂的拓展
商务英语专业是“商务知识+英语知识”,该专业的学生要学大量的专业课程,内容多,而高职院校的学制只有三年,最后一个学期学生还要进行工作实习,所以有些传统的英语课程被迫取消。这就无法体现英语教学的人文性,语言知识的输入量也存在着不足的现象,而技能大赛的写作、翻译、口语等都要求学生有足够的人文底蕴。鉴于这种客观情况,借着技能大赛的东风,很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开辟了“第二课堂”。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与传统普通高等院校的第二课堂有所不同,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可以说是课堂的延伸,既有文化知识的拓展,更兼具各种技能大赛项目的人才培养选拔任务。“英语角”“英语话剧节”“校园广播站”等都是锻炼学生、培养学生、选拔学生很好的途径。通过定期举办这些活动,学生们获取了人文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指导老师也能发现、培养一些好苗子,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技能大赛,以取得更好的名次。
三、结语
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制度设计和创新,不仅检验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准,也引领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从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设定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专业要以英语为主,偏重于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这就为商务英语专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商务英语专业要认真开展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注重课程体系的平衡,注重学生的实训,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技能大赛的指导精神下,探索“英语+商务”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曹庆旭,王贵生,吴文勇.关于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改革的影响[J].职教论坛,2011(23):22-26.
[2]张小菊,鹿路,牛彦飞.浅议技能大赛对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教育探索,2008(2):37-38.
[3]李明宇,刘柏霞.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8):33-35.
[4]李焦明.产业一线的技术性人才应成为高职院校师资来源的主渠道[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4-5.
篇9
1.明确专业建设的职业导向。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竞技,我们发现,多数院校参赛选手的理论知识较为扎实,操作技能也相差不大。但有些院校的选手英语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有优势,受到企业评委的青睐,而有些院校却十分乏力。究其原因在于,这些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接酒店行业需求,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折射中现代的酒店行业市场需求不仅仅是单一的熟练技术工,而是要在专业理论知识、语言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的岗位能力等方面都合格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以这一标准为导向,酒店管理专业应该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中明确这一市场的导向。
2.深化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与高校本科教育的不同点就在于企业、社会参与共育人才,这已经得到高职院校的广泛认可。校企之间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要在行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专职教师到企业顶岗,企业兼职教师进学校课堂,校企联合实施对学生学业考核等多方面开展合作,要成为真正的进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嵌入式合作,在课程建设、技能大赛、技术难题攻关等方面开展共同研究,发挥各自的优势力量形成合力。
3.以技能竞赛为指导优化课程体系。因为从近年来全国酒店类技能竞赛的赛项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现在的技能竞赛不仅仅是单一的技能比拼,而是更注重宴会主题创意设计、创意开夜床等创新能力的较量。因此,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依托大赛标准和企业核心岗位群的实际需要,重构课程体系。在原有核心课程如《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吧服务与管理》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宴会设计》、《插花技艺》、《酒店服务创新》等课程,同时应该增补西方文化的相关内容,由此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国际接轨。
4.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及考核评价。对接新的人才需求,要不断更新高职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为内容组织教学。如在讲授“菜单设计这一内容中”,采用传统的知识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知道菜单是什么,而不能真正懂得如何设计菜单。因此,要给学生设计真实任务,如“要求学生为一80岁老人的寿宴设计一份宴会菜单”。采用真实的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去思考不同的宴会如何针对性的设计菜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也激发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课程考核上,也要改变传统的试卷考核和技能考核,而应该重视课程学习中的过程考核。包括平时的作业、课堂的问答、纪律等都应该纳入相应的分值体系。这样可以给学生施加学习的压力,同时也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篇10
2017年各省市600+考生人数
2018年各省市600+考生人数及上线率
注:600分上线率=600分以上总人数/报名人数×100%。有的省份未公布相关数据,故未能完全统计。
600分上线率的是北京,高达17.82%;其次是浙江,为13.41%;接下来是天津,为12.67%;这三个省市600分上线率达到了10%以上。
山西、广东、宁夏、青海四地600分上线率不足2%,最低的为青海省,仅为0.38%,不足200人。
各省600分增长不均衡
对比2017年及2018年的数据,差异还是很惊人的。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差距的河北省,2018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相比去年增加了17771人,今年会出现*分700分难以上清北的局面;
除此之外,河南、安徽、湖南、四川2018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与去年600分以上人数亦相差万人以上;
山西省虽然总人数增长不是最多的,但是增长率排名第一,2018年600分以上人数比去年增长了300%以上;
增长率排名第二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2018年600分以上人数比去年增长了266.98%;
排名第三的为江西省,2018年600分以上人数比去年增长了200%以上,看来江西朋友调侃的同样分数,不同年份,可报考的大学差距悬殊的言论未必夸张。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高考分数达680分以上的共有6628人。
*分700难上清北,说起来是很吓人的,但却也是真的。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三位一体)一再扩大规模,给了许多无法进入名校的考生机会,却也把*分考生给拦在了外面。
2018自招降分人数达2.8万
2018年自招规模相比去年再次上升一个台阶,共有83.7万考生报名参加自主招生,较2017年增幅35.4%,通过初审人数达15万人。最终获得降分人数达到2.8万人次,比17年增加了近1万人次。可见,自主招生的方式越来越被学生认可,想通过自主招生方式进高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从降分人数和考试排行榜上可以看出:
1.2018年自招降分总人数达到2.8万,再创新高,复试总入选率为18.42%。
2.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三所高校降分人数位居前三。其中,清北即使不包括降分人数更多的领军计划、博雅计划,清北的自招人数也大大高于其他C9等名校。(有数据显示,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中,有80%—85%是通过诸如自主招生、领军博雅、自强筑梦等自主选拔方式录取的,仅凭*分进入清华北大者仅占15%—20%。)看来,清华北大更加倾向以自主招生的方式选拔人才。
3.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复试入选率远高于其他名校。其中,清华以79%排名第二,北大也以52%排名第十,因此,通过清北的初审往往就意味着半只脚踏入了清北门槛,初审是一大难关。
4.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兰州大学这三所高校都是初审人数很高,复试竞赛却非常惨烈,因为他们都是热门的院校,复试入选率低也就不难理解了。
2018年自主招生降分人数省份统计
从降分人数省份排行榜上可以看出:
1.山东省降分人数达4848人,约占初审总人次的17%,远远超过其他省市。作为国内教育大省,山东夺得省份榜第一实至名归,但幅度如此之大还是有点令人惊叹的。
2.江苏、河北、湖北紧随其后。省份榜前十名中全部都是高考大省或竞赛强省,其中,北京以1465人位列第七,如果按高考人数和降分人数比例来看,北京还是高居榜首。
3.浙江未进前十,主要是因为被省内特色的“三位一体”招生分流而导致的,浙江的生源质量是非常高的。
90所自主招生高校降分情况汇总
每所自主招生高校降分的优惠幅度都不一样,而各校的降分优惠政策也是我们报考自招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从优惠政策表上可以看出各校降分幅度普遍很大。
1.2018年共有59所高校提供了“直降一本线”的机会,清华、北大复旦、上交等名校,全部有“一本线”录取的机会。对于大部分优秀学生来说,直降一本线录取其实和保送差不多了。
2.复旦、上财、中科大、哈工大这四校是热门高校,降分幅度最诱人。复旦降30分/一本线,30分起步可以说是很大的优惠了;上财降60分/一本线,60分起降,能够拿到基本上是很稳妥了;哈工大降30/60分/一本线,30分起降,三档优惠幅度都很大;中科大全部直降一本线,也是C9院校一个直降一本线的高校。
此外,降30分或更多起步的热门高校还有*、天大、西交、上外等校。
3.央财、中石油、中传媒这三所热门高校的降分幅度很小,封顶值都太低,报考时要慎重。
此外,其他降分幅度30分封顶的高校还有对外经贸、北京师范、华北电力、西安电子科技大、中南财经政法等。
4.除了上文提到的中科大,还有北京语言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11所高校全部降一本线一档优惠,只要入选就是一本线录取,吸引力很大。
参加自招 择己所长选更好未来
在高考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自主招生成为越来越多考生的选择。自主招生招收的学生要符合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要有学科特长,另一个是要有创新潜质。自主招生对于整体成绩比较好,而且又有学科特长的学生非常有利。
什么样的学生才算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
第一个条件:只要考生成绩能够达到一本线或有可能达到一本线,就能报名参加自主招生。
第二个条件:每个自招院校的具体要求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能体现学生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材料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奖项
这是有竞争力的条件,主要分为理科竞赛奖项和文科竞赛奖项。
五大学科竞赛: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科技创新类: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活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CARC);
作文类竞赛: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全国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大赛、中华‘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等;
英语类竞赛: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外教社杯”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21世纪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外研社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技能大赛、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等;
在2018年自主招生报考中,学科竞赛与创新发明类竞赛更受青睐,想要报考自招的低年级学生跟家长要特别注意。
著作
这一点,一般学生很难做到,但对于一些爱好写作,又有大量自己作品的考生,可以尝试联系出版社出版一本著作。
专利
专利有三种: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从效度上来说,发明专利使,很多学校表明只认可发明专利,但申请专利用时很长,需要提前一年准备。
研究性学习报告和论文
考生如果在某一学科或者专业有自己比较独特和深入的学习研究,可以考虑把成果形成研究性学习报告和论文的形式,来表明自己在学科和专业上的实力和潜质。
在2018年自主招生报考中,高校都加大了对论文的审核力度。
特殊才能
考生在某一领域有突出的成就,并且能提供证明材料。比如前几年比较有名的“折纸少年”,凭借着自己精湛的折纸技艺,拿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60分的降分。
成绩突出
也有一部分院校不需要奖项或论文,只需考生成绩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报名该学校。比如年级总排名能达到学校前5%,或某些科目(单科成绩)在历次期末考中考到单科总分的85%等。
篇11
一、职业英语竞赛概述
本届职业英语能力竞赛(以下简称职业英语竞赛),举办的宗旨:深化技校英语课程改革,提高技校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竞赛形式和占比为:笔试(阅读与翻译)30%,情境交流(30%),职场应用(40%)。
职业英语竞赛共分三大环节:一为阅读与笔试翻译环节,阅读文章内容立足于职业情景,难度、长度和生词量介于全国英语等级考试2、3级之间;翻译(英汉句子互译、段落英译汉)内容多选自《新职业英语》教材配套资料,采用百分制评分,两名参赛选手按笔试平均分的权重计入比赛总成绩;二为情境交流环节,采用图片描述和继续性问答方式进行,图片内容均来源于热门生活话题和典型职业场景(例如美发时误损客人头发),主要考察选手的观察、思考、英语听说和应变能力,一位选手负责图片描述任务,另一位选手负责回答评委的拓展性问答,以两位选手在该环节的综合得分计入总成绩;三为职场应用环节,选手们现场抽取职场任务(例如向领导汇报工作)进行准备和表述,采用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汇报表演,展示合作解决问题成果,以两位选手在该环节的综合得分计入总成绩。三个环节融会贯通,全面深入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是一项时代感强、吸引力大的竞赛。
二、职业英语竞赛对教学的启示和促进
(一)更新教学理念
“通过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把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在2008年6月20日教育部新闻会上说。
职业英语技能大赛是一项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目的是为了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现职业院校师生的风采,同时引领职业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化职教改革,为社会培养实用型和复合型技能人才。职业英语竞赛题目采用阅读、翻译、听说交际等笔试和口试相融合的创新模式,全方位测评职校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虽然此前技工院校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但近年来新增的职业英语技能竞赛却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便在技工学校,英语仍是一门重要学科,职业英语是技校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能。因此,教学理念的更新至关重要。
(二) 改良课程设置
根据职业英语竞赛形式和反馈的信息,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英语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公共英语课程,每周2~4节;第二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每周2~4节。避免只开设公共英语课程而忽视专业英语课程的“普教” 模式,减少只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而忽略基础英语课程的“空中楼阁”行为。
以职业英语竞赛我校获奖选手之一的Mary同学为例,她所在的13级电子商务高技班就开设了3个学期的英语课,其中公共英语2学期,每周2~4节;专业英语1学期,每周4节。公共英语中划分了英语视听说和阅读写作模块。3个学期共160节英语课,加之70节比赛强化训练课,课时量充足、课程分类科学,帮助她顺利通过全国英语等级考试3级和荣获职业英语竞赛冠军(笔试和口试均名列前茅,英语能力均衡发展)。
在英语课程中可以依据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选择“英语视听说”的综合类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建议将听力、口语两门课程整合为听说课程或视听说课程,以听或视听的形式进行语言输入,以说的形式不断升华语言输出,语言的有效输出又能带动更有效的语言获知与理解,听与说的技能将呈螺旋式上升状态,更符合英语语言学习的规律。3个学期均开设英语课的专业则可以加强英语阅读和翻译训练,避免出现比赛中的选手笔试(阅读和翻译)得分较低、情境交流时听不懂评委提问而无法准确作答的情况,从听、说、读、写、译多角度来提升学生英语水平。
(三) 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的“顶层设计”,是课堂成败的关键。“教法大于内容”,好的教师必须是教学法的专家。教学法的优劣首先体现在教学设计上。职业英语竞赛从阅读翻译的笔试部分到情景交流和职场应用部分,各环节的主题都与技校生的职业能力息息相关。这提醒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以职业能力为基础设计职业标准,以职业标准为蓝本建立英语教学计划、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制作个性化课件,彻底打破传统的以语言知识为基础的课程设计模式。
职业英语竞赛以团队方式进行,从比赛的内容与形式来看,主要考查选手的英语听、说、读的综合能力。注重⑷选手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选手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如在比赛口语交际环节,两名选手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图片描述和职场任务单,任何一名选手的失误都可能会导致任务完不成或出现结果偏差,从而影响比赛成绩。比赛时,选手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平和的心态、清晰的思维、敏捷的反应这些职业素养也至关重要,同时还要求参赛选手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选手的团队配合能力是比赛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团队精神也是很多用人单位看重的。
技校英语教学设计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多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参照真实的比赛形式,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组建4~6人的学习团队。这些团队在课上可作为讨论小组,在课下可作为互助小组,在练习时可作为项目实施小组。教学中,教师将课堂看作是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但要加强学生的英语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如与人沟通、信息处理、团队合作、创新革新等。例如,在情景对话的教学中,要加强在讲台的演示环节,强调演示效果。在案例教学的环节中,除了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就讨论内容形成报告,由小组成员报告所讨论的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积极提问,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以“实用性和交际性”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模拟比赛场景的教学,可以较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让课堂气氛更活跃,学习效果更理想。
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变“知识传授型”教学为“能力培养型”教学,真正把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作为出发点,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潜能,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学习的思维和习惯。情境、任务和项目教学法都可以引进课堂,辅以各种多媒体教学设施,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育人,使教学中既有英语综合技能的培养更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 变革教材内容
英语技能大赛的考核内容是与行业密切相关的主题。例如日程安排、产品介绍、洽谈业务等,大多基于通用职业场景,涉及面广,主题与行业密切相关,有着非常浓郁的时代气息。就目前各职业学校所选教材而言,没有一本能涵盖比赛所考核的内容。尽管我们不是只为了比赛而选材上课,但仅以一本教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将技能大赛的内容有机嵌入日常教学,例如尝试以专业为背景,开发帮助学生学习的“活动材料”或“活页夹”式教材。内容选择除“适用、够用”的纯语言知识以外,侧重于动态教材的积累,即可以随时抽取、补充、更新、紧跟本专业主流技术的内容,如英文产品说明书、工艺管理规程、产品质量与技术标准、行业法规与安全条例、英文合同以及各种公众媒体上发表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英文知识与技术资料,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内容与行业息息相关,对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才能激发主动学习愿望。这对教师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教师必须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前沿,更新适合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的英语教学材料,积极开发音像教材、计算机辅助教材和多媒体教材,丰富英语教学资源库,拓宽学生知识面,使教材由一元向多元发展,由呆板型向活力型转变。
(五) 转变评价模式
篇12
一、英语特色专业群建设的意义
武陵山片区是国家中东部与西部交界区,是区域重要发展承接区,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地带,是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和跨省协作创新区。片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为17.18万平方公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试点地区和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区。现有民族43个,主体少数民族是土家族、苗族,人口过千的少数民族有回族、瑶族、侗族和白族,少数民族人口203.36万人,占总人口的75.3%,其中土家族和苗族分别占41.56%和33.15%。(1)从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内涵、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等基本理论入手,融合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针对少数民族特定地区、特定群体、特定政策、特定专业群研究,为研究武陵山片区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奠定理论基础。(2)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借鉴汉民族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强势文化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当前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民族性特征和定向特征,力求在此基础上探寻一条适合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发展的新路径。(3)完善武陵山片区人才培养政策的阶段性、整体性研究,最终旨在挖掘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对策及途径,为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等教育理论层面的对策与建议。
二、英语特色专业群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1)成立“吉首大学外国语言服务中心”,中心定位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特色专业群中的重要服务平台,面向社会,立足校内,作为师生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开设语言培训、口笔译服务、外语讲解等服务项目,以实战检验学习,以服务促进学习。目前,该中心既能解决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紧张问题,又能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带来社会效益。从单纯的校内培训走向校内外结合的培训,从自主培训向合作培训、从技术培训向整合技术与学科知识的培训发展,培养教师的探究能力,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英语改革的可持续发展[1]。武陵山片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贫困和落后,只有加快发展,走出湘西,走向世界,开展多方位、多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才能实现武陵山区脱贫致富。英语专业一直努力配合当地政府参与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工作,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等多个国际组织与外国政府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进行的经济与技术援助和交流提供口、笔译等语言服务。例如,2013年全程参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援助项目(湖南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发展项目)设计报告的设计、争取、实施等,重点提供语言服务,翻译了几十万字的项目设计报告,并为前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现场考察的国际项目专家提供陪同口译服务。二是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外事外经干部提供语言培训,为加强农业国际合作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业务精良、外语精通的外经、外贸复合型人才做出了贡献。语言服务中心服务于民族文化建设,多次参与各类旨在宣传和开发本土特色旅游资源的项目翻译工作,完成了在张家界市举办的国际翼装飞行表演大赛、国际森林保护节、国际乡村音乐节等多个国际外事活动的翻译服务工作。(2)以承办国培项目为契机,与武陵山地区基础教育学校建立广泛联系,固化协同培养机制。近三年来,在小学英语教师国培短期集中训练和长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基础上,争取到了中学英语教师的同类项目(2015年暑080DianShiChengJin点石成金假已成功实施),增强了英语专业服务武陵山区的能力,推进了与武陵山片区地方教育部门协作进程。2015年,英语专业进一步拓展“国培计划”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代表学校成功申报的三个项目全部中标,实现了教师培训项目方面小学、初中、高中英语各学段的全覆盖,其中国培是小学和初中,省培是高中,待时机成熟后,国培项目实施要与学院本科师范生教育实现互动。通过国培项目,英语专业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教师们在一体化培养探索方面也初见成效。比如,2014年英语教师石红梅、简功友获评湖南省“国培计划”英语学科专家;2015年英语专业教师3人应邀赴长沙市参加由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国培计划(2015)’湖南省乡村学校教师资格考试培训者高级研修班”,1人被湖南省教育厅选拔推荐,赴北京市参加教育部2015年国培计划——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初中英语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培训;我校被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授权为张家界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培训点,全权负责其在该市的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培训。我校参与教师资格考试培训工作,必将对进一步助推我校师范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我校学生报考教师资格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3)招生翻译专业,为英语专业的转型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将部分英语专业招生指标划拨给翻译专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既能促进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提升专业内涵,又能为武陵山片区培养急需的翻译人才,从而更加畅通地为武陵山片区服务,提升英语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新办专业的同时,调整教研室设置,加强基层单位建设工作,理顺各部门关系。翻译方向的课程设置要求在低年级阶段抓专业基本功,强调听、说、读、写;高年级阶段强化口译、笔译实践,翻译理论和人文知识的扩展,培养学生扎实的翻译能力和较高的人文与专业素养[2]。(4)创新专业内涵建设。我校外国语学院2013年完成了立足于武陵山片区发展的英语专业办学和学科建设思路的调研工作,对人才培养方案做了全面的修订工作。修订的着力点放在与武陵山片区关系比较紧密的英语师范专业方面,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有了更加精确的定位,并对英语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有了明确的强调。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师教育课程、专业任选课程以及实践教学课程方面做了很大调整,体现了内涵、实践、科研以及服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等关键词。综合英语精品课程、综合英语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基础英语校级优秀教研室等质量工程项目通过了学校专家组的终期评估。在本土化教材开发方面,完成了校级精品教材《综合英语能力实训教程》的出版。(5)课程建设方面有成效。建设期内,2011年立项的校级新开课程《应用翻译》于2014年顺利结题。校本课程《本土文化(英文)》通过在英语专业2011、2012级的试开课,摸索出了更多的校本课程建设经验,充实了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于2015年通过了校级新开课程项目的结题验收。此外,项目组获课程改革专项建设项目5项,学校通识优质课程1项,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项,校级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6)完善校级文化精品“金凤凰杯”系列专业竞赛活动组织体系,成功举办“金凤凰杯”十周年庆典暨外语学科竞赛与创新实践交流会,总结了十年的活动经验,肯定了其校园文化精品活动的地位,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力。2015年,“金凤凰杯”系列专业竞赛活动又被学校认定为校级外语学科竞赛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搭建了更加良好的平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专业英语能力培训以及综合素质培训,始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英语专业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方面表现良好,列举部分奖项如下:国家级竞赛方面,获得“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全国三等奖1项;第六届“华文杯”全国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大赛获教学技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教学设计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竞赛方面,获得“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省级选拔赛的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以及省级二等奖4项,湖南省大学生日语演讲大赛个人一等奖3项、团体一等奖1项;湖南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二、三等奖各1项;湖南省首届同声传译大赛和外事笔译大赛三等奖1项;校级竞赛方面,获校级第五届师范生说课、讲课与即席讲演大赛一等奖1项。英语专业代表队在第九届中国大学莎士比亚戏剧大赛总决赛中荣膺亚军,居内地参赛高校之首,同时斩获优秀女演员奖和最佳布景奖。(7)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建设期内,本专业新增教授1人、副教授6人,获博士学位1人,考取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9人。派遣两名教师参加英语口译证培训及考试,扩大了双师型教师的队伍阵容。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获得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程教学竞赛英语专业综合组三等奖1项;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学校选拔赛中获二、三等奖各1项。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获得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8项,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项。将英语教师派送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学习和进修,使其通过亲身经历学习和了解跨文化知识;邀请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以研讨会、文化讲座等形式讲授跨文化知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共同的学习机会。1名英语教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与英国阿伯丁大学的合作英语教师出国研修项目,6名教师赴澳大利亚国际知名外语培训机构Navitas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教师语言能力和英语教学技能培训(TESOL)、通过系统的培训以及与当地人的频繁交流,培养了跨文化的意识,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更广阔的视野和更自信的表达让这些教师在三尺讲台展现了更多的个人风采,更具魅力的授课方式深得学生的喜爱。(8)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具体举措包括制定和完善《外国语学院调停课管理规定》《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工作条例》《外国语学院教研室工作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帮助教师加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努力创建一支政治素质优良、创新意识浓郁的教师队伍。(9)对外交流与学术活动开展方面势头良好。近年该专业在对外交流、外事活动中加大对武陵山的宣传推介,扩大国际影响。例如,与韩国亚洲大学国际研究生院长及国际事务部部长Mr.HyukpyoKwon一行举行深化合作座谈会,洽谈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的具体事宜;实施了海外名师项目,美国拜欧拉大学应用语言学及国际英语教育系的Dr.KatherineBarnhousePurgason来学院开设语言教学讲座、项目申报与评估,并进行课堂听课、评课与诊课。同时也加大了国内的交流力度,邀请了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澳门大学及中国翻译联谊会等知名英语专家和业界人士来院举办讲座,承办了湖南省第翻译协会学术年会、民族地区外语学科发展研讨会、第三届中国外语界面研究高层论坛等大型学术会议。这些交流活动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本专业的办学层次和水平,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开拓师资培训渠道提供了有效经验,而且扩大了学院在国际和国内的影响。特别是2013年承办的民族地区外语学科发展研讨会,旨在搭建武陵山片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外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引智平台,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外语学科建设,促进民族地区外语教育和人才培养,增强外语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大学等十余所全国知名外语院校、重点高校、学报和研究机构的外语界著名专家及学者们出席了研讨会,出席会议专家级别之高、人数之多、涉及的研讨内容之丰富,是我校外国语学院继2010年成功举办日本文化论坛之后外语学科建设史上的又一盛事。我校外国语学院还承办了2016年第二届民族地区外语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十余名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重点高校的外语著名专家和学者们参与了专家论坛。该论坛专家召集人、著名学者王克非教授高度评价了我校对外语学科建设的重视,肯定了近两年来我校外国语学院外语学科建设取得的进步,并表达了将论坛进一步办大、办强的意向,为民族地区外语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我校外国语学院立足学校的实际,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立足区域发展的实际,增强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能力;立足学生的实际,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适切性,促进转型发展。学院通过英语特色专业群直接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特点相结合,提高学科专业为地方发展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民族地区高校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以及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解决高等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市而造成的重心偏高问题,从空间上和层次上拓展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作者:石红梅 单位: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
篇13
一、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高职的学生大多都是在高考当中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尤其是英语,成绩和水平参差不齐,在一个班里有考四五十分的,也有考一百分的,这就使得课堂口语教学出现了好生不愿学,差生学不会的尴尬局面。基础好的学生对于句型结构、时态使用可以通过口语很好的表达出来;而基础差的学生对于语法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又怎么可能把这种语言用口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呢?
(2)教材以及教学内容的选取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口语学习。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语课程采取的教材多半都是本科院校的口语教材,如《英语口语》、《大学英语口语》等等。这些教材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而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自学的能力也不行,因此,学生就会感到非常吃力。一些基本的语言要素如基本时态、句型的排列顺序、基本词汇的使用都不清楚,让他们跳过这个渠道去学更高层次的东西,自然就学不好。同时,更重要的是,这样会产生很大的挫败感,使得学生越来越不想学。
(3)作为口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受学生英语水平的影响,一些老师放弃英语授课以维持上课的效果,这一举动使学生失去了重要的英语学习环境,口语水平更难提高。而在教学方法方面,多数老师更重视语法、词汇、阅读、写作、翻译等方面的教学,忽视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因为多数人认为这些方面是基础,学生的基础没有打好,就不能“说出来”。这些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忽视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任何人习得自己的母语都是从口语学起的,而不是词汇、语法、阅读等。正是这些传统的思维致使老师不去积极探索有利于口语教学的教学方法,而忽视了口语的重要性。
(4)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来都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如酒店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主要是星级酒店、机场、前台以及大型的服务机构。他们所面对的就是和客户、客人等进行及时的面对面的交流,因此,作为学生在大学就应该熟悉语言环境,在这种语言环境下进行口语的操练。而我们大部分口语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专业,为了侧重口语教学的顺利性,在课堂上几乎将所有能涉及到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这就导致了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的局面的出现。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也无法胜任该工作。
二、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1)端正学生学习观念,树立正确的思想。教育的核心是教授学生学习知识,并能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去。因此,帮助学生积极转变学习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是进行一切教学的前提。老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感到英语口语是一项基本技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一种语言,只有反复的操练,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要让学生树立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决心以及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学会的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有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英语口语很重要,必须要学会,才能有机会突破口语难点,逐渐培养自己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
(2)选用合适的教材,教学内容和形式要适合高职学生特点。口语教材的难易程度及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往往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英语口语教材,难度一定要适中。题材的选择应以学生感兴趣且乐于讨论的话题为主。理想地口语教材,应该具有兼容性,在语言水平设计上体现出层次性。这种设计既有助于培养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适应口语能力培养的长期性,以便学生能够获得从一般会话、简单交流到进行复杂思想的交流和公开演讲的能力,也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育追求。在教学中注重教材与拓展材料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结合课本,寻找学生喜欢的话题,努力去发掘新的内容。课本的适用范围广能从多方面锻炼学生的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这都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参考,使教师有目的性地进行教学。
(3)积极参加技能大赛。高职院校举办的技能大赛都是为高职各个专业量身打造的专业技能大赛,对于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技能大赛也不例外。目前,一些权威性的国家级的技能大赛包括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以及“外研社”杯英语口语大赛。这些大赛所考察的内容与高职学生所要掌握的基本语言能力紧密相连。如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比赛内容就包括“表格陈述、情景交流以及现场复述”,而这些考察的能力正是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语言技能。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技能大赛,对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拓展英语交际空间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任佳.探究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新思路[J].发明与创新,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