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田间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洋葱,又名圆葱、葱头,营养极为丰富,不仅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还含有硫、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并且有特殊的辛辣味,是良好的调味蔬菜。因含有较高的黄酮素而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和舒张血管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还证明,洋葱具有抗癌防癌的功效。目前,北方种植的主要是以黄皮洋葱为主,属长日照类型,生育期为150d左右。洋葱耐寒喜湿,适应性强,耐贮运,产量高,达60t/hm2,最高可达90t/hm2以上;效益高,平均效益可达3万元/hm2。
洋葱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蔬菜之一。黑龙江省地区采用春育苗、春移载、秋收获的方式,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育苗,4月中旬至5月上旬移栽,8月中旬左右收获。畦作,保苗株数为5.25万株/hm2左右,株行距为10~12cm×15cm。以中性土壤、肥力较高,排灌能力较强为佳,忌重迎茬。
1育苗
在温室或多层覆盖塑料大棚内进行,北方地区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开始育苗。生产田需种子3.00~3.75kg/hm2。1hm2需育苗面积525~600m2。育苗床土应选择肥沃、透气性良好的中性土,2年内未种过葱、蒜、韭菜的土壤。播种前用多菌灵和福美双的混剂进行土壤处理。播前浸种,水温20℃浸12h,捞出后淋干,混入细土撒播,也可干籽直播。播种要均匀,播后覆过筛细壤土1cm,然后覆膜保墒增温;出苗80%时揭去地膜。出苗后要使土保持湿润,幼苗出2片真叶后,根据长势和土壤肥力情况追施化肥1~2次,追肥后及时给水,以免肥料损失。
苗期病虫害的防治:猝倒病是苗期的主要病害,在幼苗出土后可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药液喷施。蝼蛄是苗期的主要害虫,可用炒好的玉米面拌300倍的敌百虫撒施防治。地蛆的防治是喷施50%辛硫磷600倍药液。
栽苗前7d开始炼苗,目的是使苗适应外界环境条件,保证缓苗快,成活率高。壮苗的标准是:苗粗6~8mm、高25cm、重约4~6g、无病虫草害、叶片不受损、苗龄50~55d。此时苗易生根,移栽后恢复直立快,不徒长。培育壮苗是保证洋葱产量的前提条件。
2移栽
2.1整地
洋葱属浅根系作物,要选择土地平整,排灌水方便,土壤肥沃,连续2年之内没栽过葱、蒜、韭菜的中性沙壤土作为本田。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75t/hm2左右,二铵750kg/hm2,硫酸钾225kg/hm2做底肥。
2.2移栽
在5月上旬,移栽田是以畦作的方式为主,畦的大小为120cm×90cm,畦的距离为30cm,然后覆盖黑色地膜,既有利于保温保湿,又可避免草荒。采用高畦还是低畦应根据地势高低而定。地势高的地区应建为低畦,地势低的地区应建为高畦,这样有利于保水、防旱。一般株行距为10cm×15cm,定植的深度为2~3cm,以生长点应留在地表面上为原则。移栽后及时浇水,以利于缓苗。
3管理
定植后20d内为缓苗期,定植30d后至结球前为发棵期,这一时期要保证水分充足,保证营养生产;否则就会影响到产量。灌溉以早晚为主,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进入结球期,对水分的要求更高,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如果水分缺乏就会引起植株早衰,造成严重减产,在收获的前15d左右就要停止浇水;否则会造成贮藏期内水分含量过高,容易腐烂。在定植缓苗后,幼苗期追施尿素225kg/hm2。定植40d后洋葱的长势加快,进入生长期,为了保证生长的需要,追施尿素300kg/hm2,硫酸钾11500kg/hm2。洋葱进入膨大期后,施尿素375kg/hm2,硫酸钾225kg/hm2。在整个移栽田的生长期间,为了防治病虫的危害,每隔7~10d就要进行1次药剂喷施。草害主要是以人工除草为主,以不伤害洋葱的根和不形成草荒为原则。
4病虫害防治
霜霉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叶喷;紫斑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灰霉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液;软腐病用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喷施;病毒病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以上几种病害的防治需每隔7d喷1次,连续喷2~3次。
篇2
1苗期管理
在此阶段要保证小麦全苗、匀苗,力争早扎根、早分蘖,冬前达到壮苗标准。壮苗标准:半冬性品种越冬时主茎叶片数要求6叶1心,单株分蘖3~4个,次生根6~8根,群体茎蘖数1200万根/hm2左右。
1.1查苗补缺
出苗后要根据基本苗的要求及早进行基本苗调查,三叶期前苗数不足,可催芽补种,三叶期后可移稠补稀。
1.2因苗管理
1.2.1弱苗管理。因土壤肥力和墒情不足引起的弱苗,要先追肥后浇水,及时中耕松土,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生长,变弱苗为壮苗。因晚播引起的弱苗,除缺墒严重外,一般不宜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应浅锄松土保墒增温,促进麦苗生长。
1.2.2旺苗管理。旺苗一般是由于播种过早或品种播期不对,加上施肥不当、气温偏暖、雨水较多等造成麦苗旺长。对苗期旺长麦田,可通过深耕、镇压、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等办法阻止主茎和大分蘖生长,压制分蘖发生,控旺转壮。
1.2.3壮苗管理。对底肥足、墒情好、适时播种的壮苗,一般不再施肥,但要松土保墒。
1.3中耕划锄
冬前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疏松表土,以利于提高地温,通气保墒。一般第1次中耕在开始分蘖时进行,第2次在分蘖盛期进行。
2中期管理
中期也就是小麦器官建成阶段的管理,一般指从起身到抽穗前的阶段,是小麦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本阶段主要是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协调地上部与地下部、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和光合利用率,培育壮秆大穗。
2.1追施拔节肥或孕穗肥
拔节肥追施是小麦高产栽培上的一个重要措施。拔节肥可以提高中期功能叶的光合强度,积累较多的光合物质供幼穗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和穗粒数。拔节肥一般应掌握在群体苗色褪淡、分蘖高峰已下降、第一节间定长时施肥(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追肥量一般可占整个氮肥施用量的40%,即折合尿素150.0~187.5kg/hm2。追施孕穗肥可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能够保花增粒、提高粒重。追施孕穗肥一般在剑叶露出时施用,施尿素60kg/hm2为宜,用量不宜过大。
2.2春灌与防渍
拔节至抽穗阶段是小麦一生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此期干旱会使植株上部功能叶片变小,小穗、小花增多,穗粒数减少。所以发生春旱时要进行春灌,尤其是施用拔节肥应结合灌水。如果这期间降水偏多,要及时清沟沥水,以防小麦根系早衰甚至烂根和加重病害。
2.3防倒伏
预防措施:①选用高产、耐肥、抗倒伏品种;②科学施肥,防止氮肥过量,严格掌握追肥时间;③合理密植,防止群体过大;④对高秆品种应用化控技术,在苗起身前喷洒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助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磷钾肥液等,用量300mL/hm2。
3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也就是籽粒形成阶段的管理。小麦抽穗后根、茎、叶生长基本停止,进入以籽粒形成为中心的开花、受精结实、籽粒灌浆、养分运输和产量形成阶段,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本阶段要保根护叶,防早衰或贪青晚熟,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保证叶片正常落黄,预防旱、涝、冰雹、病虫、倒伏等自然灾害,达到籽粒饱满、增加粒重的目的。
3.1叶面喷肥
小麦生育后期根系进入衰老阶段,吸收能力减弱,叶面喷肥,植株吸收快,肥料利用率高。一般要用1%~2%的尿素溶液750~1500kg/hm2进行叶面喷洒,以补充植株氮素营养不足,缺磷麦田可喷洒0.2%~0.3%的磷酸二氢钾,对提高粒重有明显作用。
3.2一喷三防
小麦生育后期,病虫害、干热风、倒伏时有发生,对产量影响较大。后期进行“一喷三防”可有效防止这些危害。“一喷三防”就是把农药、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按适当比例混合复配在一起,喷洒在小麦田里,达到防病虫、防倒伏、防干热风的目的。
3.3后期灌溉和排涝
小麦从抽穗到成熟约需降水150mm左右,这段时间淮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90~100mm。因此,此期小麦生理需水与自然降水有一段差距,除多雨年份外,干旱年份和贫水年季节都需要补充灌溉。
3.4适时收获
在正常成熟的情况下,小麦粒重以蜡熟期至完整期为最高,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也最高。因此,蜡熟末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应根据劳力、机械、天气等情况及时抢收、避免损失。
4小麦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
(1)返青至拔节期防治小麦纹枯病,用5%井冈霉素3000mL/hm2对水900kg/hm2,喷施小麦茎基部。
(2)3月底至4月初,防治麦粘虫麦叶蜂、麦蚜、麦蜘蛛、吸浆虫,使用高效低毒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
篇3
1 苗期管理技术
1.1 生育特点
花生苗期以生根、分枝、长叶等为主进行营养生长,同时有效花芽大量分化,对肥水的需要量较少。
1.2 主攻目标
在苗全、苗齐的基础上培育壮苗,促进第一、二对侧枝早生快发,争取有较多的有效花芽。
1.3 管理措施
及时查苗,若有缺苗,应催芽补种或移苗补栽。
清棵蹲苗,花生出土后,主茎和第一对侧枝都在土面下生长出来,清棵能够促进主茎和第一对侧枝尽快发育,尤其是第一对侧枝,不及时清棵,第一对侧枝就不能发育;促使主根下扎,侧根增多;促进幼苗生长健壮;增加有效花数;减少护根草和蚜虫的为害;清棵结合第一次中耕进行;清棵起到蹲苗作用;清棵应在基本齐苗后进行,应使子叶刚好露出土面。花生在清棵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蹲苗,花生的植株才能健壮生长,二次分枝才能早生快发。一般在清棵15~20天后,结合第二次中耕进行平窝。
苗肥应追施速效氮肥,追肥应在6~7片叶前进行,一般每亩施尿素5公斤。在4~6片叶期,叶面喷施0.1%钼酸铵水溶液,促进根瘤的形成发育和固氮作用。
水分管理,花生幼苗期需水较少,约占全生育期的3.4%~12%,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45%~55%,持水量过低,影响花芽分化,新叶不展,而持水量过高,则易发生徒长,根系不发达,不利于花器官形成,苗期如遇到干旱,应及时灌溉;降雨过高要及时排水。
防治病虫害,苗期主要虫害有蛴螬、地老虎、蚜虫等;病害主要有根结线虫病等。
2 开花下针期管理技术
2.1 生育特点
此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有效花全部开放。
部分果针入土结果,是决定有效花数和有效果针数多少的时期。
对肥水需求量增加。
2.2 主攻目标
生长稳而不旺,多开花,多下针。
2.3 管理措施
培土迎果针大批果针入土前进行深中耕,垄行间的土培到垄上,使垄的外缘增高,缩短高节位果针入土距离,利于结实范围内高节位果针入土结实。培土高度5~6 厘米。
及时灌水,花针期需水增多,此期浇水要细水浇或进行喷灌。
适时追肥,花针期需肥多,主要补充磷、钾、钙肥。对苗势较弱的要进行追肥,一般每备施尿素约5公斤,并配施磷钾肥。
使用生长调节剂,对长势过旺的花生可在单株盛花期喷矮壮素或缩节安等生长调节剂,在植株高度达到30~40厘米时喷施,一般喷1~2次。
防治病虫害,花针期虫害有蚜虫、地下害虫等,要及时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3 结荚成熟期的管理技术
3.1 生育特点
花生结荚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为旺盛,干物质积累速度加大,果针入土结果,开花数量减少,果针、总果数不再增加。
饱果成熟期营养生长逐渐衰退,荚果迅速膨大饱满,果重增加渐缓,饱果数迅速增加;茎的下部老叶脱落;根系的吸收能力逐渐减弱。
3.2 主攻目标
促进荚果发育,实现果多、果饱,防止烂果;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增加光合作用。
3.3 管理措施
注重根外施肥,增强顶叶活力,延长功能时间,提高饱果指数。
水分管理,荚期大批果针入土并发育成荚果,需水增多。旱天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要注意雨多排涝,以促根保叶,维持功能叶片的活力,提高饱果指数。
防治病虫害,结荚成熟期主要害虫有蛴螬等;病害主要有叶斑病、枯萎病。防治病虫害时易早不易晚,将害虫消灭在低龄期,应提前预防病害。
4 花生的收获
篇4
1搭架绑蔓
番茄定植成活后,应及时搭架,可选用长1.6~1.8m、食指粗的竹竿或树条,在离植株8~10cm的沟侧插牢,并联结成高“人”字架。植株生长到一定高度时,分次用布条或塑料绳绑蔓,以确保番茄植株向上正常生长。
2整枝打芽
整枝打芽是人工调整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重要技术措施。秋季番茄一般采取双干整枝方式,即除留主干外,再留第1花序下部最壮的1个侧芽,形成结果侧枝,其他叶芽全部摘除。可视植株生长状况,适时打顶。侧芽约3.3cm长时应及时摘除,过早或过迟均不利于植株生长发育,雨天不宜摘芽,以防感染病害。
3施肥灌水
番茄是喜肥作物,按生产75t/hm2果实所需的氮、磷、钾计算,基肥应施入以厩肥为主的有机肥45t/hm2以上、三元复合肥375~75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硫酸钾150~300kg/hm2。施肥方法可采用行间深施或穴施。有机肥施入量大时,可在厢面中间开深、宽各13~17cm的沟,撒入化肥后,再填入有机肥,盖土耙平;有机肥少而精的情况下,宜采用穴施,即按1厢2行、穴距0.4m的规格,用铁锄挖成13~17cm深的施肥穴,先撒入化肥,再施入有机肥,定植时将有机肥与土壤适当拌和后,秧苗定植于穴旁。番茄追肥以猪粪尿、复合肥、尿素等速效肥为好。追肥应视天气、苗情合理进行,干旱天气应稀肥勤施,雨后或灌水前可适当增施。还要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即坐果前轻施促苗肥,尤其要控制氮肥,膨果期和采收期应定期追肥。第1台果实核桃大时需浇水追肥,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要及时进行插架绑蔓、培土等工作。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是补充植株营养的经济有效措施,可结合喷洒杀菌剂,定期喷施绿旺一号或三号、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遇连续干旱天气时,应及时灌水防旱,灌水宜采取小水流沟浸灌的方式,切不可大水漫过厢面,晴热天应在夜间灌水,以免根部受害。灌水后要注意放风降湿,减少病害发生。
4控温管理
在西红柿花期,适宜的气温是白天25~30℃,夜间20~15℃,低于15℃或高于35℃,均易造成落花落果或生理畸形果。因此,如果温度过高,白天就应遮阳或加大通风。温度过低,晚上应加膜覆盖。适宜的昼夜温差是12~20℃。
5保花保果
开花坐果前以控水蹲苗为主,大棚日夜大通风,下雨天需关棚。秋季番茄开花期,多处于高温干旱气候条件下,不利于授粉受精,影响坐果。大多数品种均要求在开花的当日,喷涂0.020%~0.025%的复合防落素进行保花保果,喷涂时不要溅滴到叶面上。
6防治裂果
番茄裂果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现象。出现裂果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失调,与品种也有较大关系。预防番茄裂果的措施:一是选择抗裂、枝叶繁茂、果皮较厚且较韧的品种。二是采用地膜覆盖或厢面稻草覆盖栽培,维持较为稳定的土壤湿度,防止忽干忽湿。三是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四是适度整枝摘心,保证植株枝叶繁茂,加强植株内多余水分的蒸腾,防止强光直射果实。五是大雨前及时采收番茄。六是在果实膨大期,用0.30%~0.40%的波尔多液喷洒植株,对防止番茄裂果有较好的效果。
7病虫害防治
7.1早疫病
发病后叶面具同心轮纹状病斑,暗褐色,水渍状。茎和叶柄、果实等发病后也有同心轮纹病斑,潮湿时病斑上有黑色霉状物。发病前后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连喷3~4次。
7.2叶霉病
果实发病时蒂部周围有凹陷较硬的黑色病斑,叶片有不规则黄色病斑,潮湿时产生褐色霉层,使叶片枯黄、卷曲,然后脱落。设施栽培发病较重。发病前后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连喷3~4次。
7.3灰霉病
开花期可在蘸花药液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效果很好。也可对果实喷雾,但应注意轮换用药,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还可用50%多克粉尘剂,喷粉15kg/hm2。
7.4病毒病
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连喷2~3次。
7.5晚疫病
受害叶柄和主茎呈黑褐色腐烂,幼苗萎蔫倒伏,病斑从叶尖叶缘开始,潮湿时有白色霉状物,干燥时干枯,病斑由暗色转暗褐色,水渍状或云纹状,稍凹陷,病果坚硬。发病时可用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也可用粉尘法防治,即用丰收10型喷粉器喷5%百菌清复合粉剂,每次喷15kg/hm2,傍晚喷施。
7.6脐腐病
危害番茄果实。发病时可根外喷施1%过磷酸钙、0.1%氯化钙或0.1%硝酸钙等,每10d喷1次,连喷2~3次。
7.7斑枯病
叶片发病时呈水渍状,病斑近圆形,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稍凹陷,如鱼目状,后散生黑色小点,易穿孔。叶柄、茎和果实都可散生小黑点。发病初期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连喷3~4次。
7.8青枯病
篇5
一是促早熟。
玉米抽雄开花、水稻出穗将进入快速生殖生长期,对水肥等需求量大,抽雄至灌浆需水达到高峰,各地要酌情灌溉。同时,早施粒肥、喷施叶面肥等促进早熟。
二是清除杂草防草荒。
旱田拔除田间大草,清理田边地头杂草,降低草籽数量,以防导致明年草荒。水田要清除池埂、灌渠杂草,并重点清除田间野慈菇等大草,以利于水稻生长。对前期除草剂应用效果不好的旱田和水田,都不能再施用除草剂,只能采取人工或机械除草,避免产生药害。
三是防治病虫危害。
及时防治病虫害,根据气候特点和病虫发生规律,加大普查力度和频率,及时准确地掌握发生趋势和动态,及时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预报、早防治。要重点做好玉米斑病、稻瘟病等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做好农药、药械等物资准备,确保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坚决遏制大面积危害。作物进入各种病虫害多发期,各地要及时预测预报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跟踪调查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加大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粘虫、玉米螟、蚜虫、蝗虫、双斑萤叶甲、稻瘟病、水稻二化螟、稻曲病等重点病虫草害的监控力度,及时监测,早动作、早发现,科学有效防治,减少对产量的影响。在水稻进入始穗期(破口期),预计一周的时间将进入齐穗期,这一时期是水稻稻瘟病的最佳防治时期,因此,要抓紧开展对稻瘟病进行防治。
篇6
春玉米田间管理包括苗期管理、穗期管理、花粒期管理。对玉米进行田间管理,需要根据其生长特征和发育规律来进行,像定苗、除草、施肥、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都是要以其生长特征和规律为前提来开展的。这是促进玉米生长,保证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苗期管理,玉米从出苗到拔节这个时期主要是生长出根、茎、叶,相对于地下部分,地上的部分生长要缓慢一些,所以生长都是围绕根性的生长为主,在管理措施上也要针对根系的管理,让玉米苗生长得壮实、根系发达。丰产长相,玉米的苗整齐,没有空缺,苗身齐全。幼苗叶片呈现深绿色,根系健全壮实,植株坚实,苗的长势都差不多。
搞好苗后田间管理:查苗补缺,间苗定苗。玉米出苗3~4叶时应进行间苗、补苗;间苗时多留苗20%,缺蔸的从多余苗蔸带土移栽补缺。播节前再去弱留强,每穴只留单株苗。中耕除草。玉米芽前除草可用乙草胺在播种后至出苗前进行喷雾封闭土壤,中耕一般在播前进行,苗旁浅锄,行间深锄,结合中耕培蔸。若芽前除草效果差,而又未中耕的要采用苗后除草剂喷雾除草。追提苗肥。在玉米4~6叶期,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千克提苗。起垅栽苗的在提苗后覆土上垅,重施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8~10叶)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千克。加强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病虫害检测预报,随着玉米连作及种植面积的扩大,病虫危害逐年加重。玉米螟于大喇叭口期用玉米螟防治专用药防治,如三唑磷、敌杀死、高氯等药剂防治。蚜虫用蚜虱净或吡虫啉防治,纹枯病用5万单位井岗霉素,茎基病用70%甲托或50%多菌灵进行防治。
春玉米进入拔节末期,是加强生产管理的关键期,为此,特提出以下管理技术要点,施好穗肥。选择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一般中晚熟品种在抽雄前10~12天左右),每百穴玉米施碳铵1.5千克或尿素0.5千克,注意要施在离玉米基部6寸以远的地方,切忌直接施于玉米基部,以免造成肥害。搞好去雄。玉米去雄能有效地促进穗大、粒多、籽重,是玉米后期管理简易可行的增产措施之一。应选择在雄穗露出顶叶6.5厘米且尚未开花散粉时去雄,一般隔株或隔行去雄,去一株留一株或去一行留一行。用左手捏住植株上部,将植株稍稍弯下,右手紧捏雄穗,用力向外一拉即可拔出,注意不要伤顶叶,且尽量拔除早穗株、劣株、弱株和虫株上的雄穗,以集中养分供给雌穗,减少空秆,提高粒重;迎风口玉米地、独块玉米地的边缘3~4行的玉米雄穗应保留,以利于边际玉米授粉,全田去雄不应超过1/2。抽拔掉的雄穗应集中带出玉米地用作猪饲料或深埋于土中或淹泡于粪坑里,以防玉米螟爬出再为害玉米。人工授粉。玉米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能有效避免玉米棒秃尖,提高产量。一般于散粉后期上午10~12点采集花粉,装入器具内的大纸上,随即用毛笔沾粉对准授粉不好的雌穗,轻轻将花粉撒在雌穗的花丝上。或在无风天气时,上午10时~12时,两人各执2米长杆沿垄沟和田边行进。两杆顶绑上麻绳,使玉米雄穗增加晃动散粉。防治病虫。玉米抽雄始期,也是玉米螟初发期,此时,选择阿维菌素、甲维盐、氯虫笨甲酰胺等对口药剂兑水点心具有事半功倍的很好防治效果,应重点普治。
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对环境的需求,所以为了让玉米的成长更加良好,需要将不符合生长环境需求条件进行处理,在田间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各项方法和措施的配套使用,追求综合整体效益。
当玉米秸秆80%穗皮黄而不干,植株苞叶变黄时及时收获。将玉米果穗连苞叶一起采收。过早、过迟采收均影响产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旱田秸秆砍倒顺放沟中腐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下茬作物肥。
篇7
早间苗、匀留苗、适时合理定苗是实现合理密植的关键措施。据有关农业科研部门试验,夏玉米在五至九叶期定苗比三至四叶期定苗减产14%~27%。因此间苗、定苗工作应及早进行。选择在幼苗将要扎根之前,即幼苗3~4片叶时进行。间苗原则是去弱苗,留壮苗;去杂苗,留齐苗和颜色一致的苗;去病苗,留健苗。如间苗过晚,植株拥挤,互争水分和养分,会使初生根系生长不良,从而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当幼苗长到4~5片叶时,按品种、地力不同适当定苗。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方和地块,要适当延迟定苗时间,但最迟不宜超过6片叶。间、定苗时一定要注意连根拔掉,避免长出二茬苗。间、定苗可结合铲地进行。
3蹲苗促壮
蹲苗促壮能使玉米根系向纵深伸长,扩大根系吸水、吸肥范围,并使幼苗墩实粗壮,增强后期抗旱和抗倒伏的能力,为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蹲苗时间一般从出苗后开始至拔节前结束。当玉米长出4~5片叶时,结合定苗把周围的土扒开3cm左右,使地下茎外露,晒根7~15d,晒后结合追肥封土,这样可提高地温1℃左右。扒土晒根时,严禁伤根。一般苗壮、地力肥或墒情好的地块要蹲苗,苗弱、地力薄或墒情差的地块不用蹲苗。
4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加速有机质分解,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有利于防旱保墒和清除田间杂草。一般应进行3次,第1次在定苗之前、幼苗4~5片叶时进行,深度3.0~4.5cm;第2次在定苗后,幼苗33cm高时进行;第3次在拔节前进行,深9~12cm。铲地要净,特别要铲尽“护脖草”。蹚地要注意深度和培土量,头遍地要拿住犁底,达到最深。为了蹚深,又不压苗、伤苗,可用小犁,应遵循“头遍地不培土,二遍地少培土,三遍地起大垄”的原则,适时开展化学除草。
5适量追肥
要根据苗情,有针对性地补肥追肥。对底肥不足的应及时追肥以满足玉米苗期生长的需要,做到以肥调水,为后期高产打下基础。如苗期出现“花白苗”,可用0.2%的硫酸锌叶面喷洒,也可在根部追施硫酸锌,每株0.5g,一般15.0~22.5kg/hm2。若苗期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矮瘦,呈淡黄绿色,则是缺氧的症状,可用0.2%~0.3%尿素叶面喷施。
6排灌结合,防止芽涝
玉米苗期显著特点是耐旱怕涝,只要不严重干旱,一般不需浇水,但遇涝要及时排水。大雨后应及时排水,防止热雨伤害茎叶及根系,引起死苗,特别是洼地及整地质量差的地块,更应及时排水,并做到散墒通气,防止芽涝。
7搞好病虫害药剂防治
苗期主要虫害有二代粘虫、玉米螟、红蜘蛛、蓟马、稀点雪灯娥、玉米耕葵粉蚧等。
7.1玉米螟
当玉米螟卵寄生率60%以上时,可不施药而利用天敌控制。当益害比失调时,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3.75kg/hm2或Bt乳剂1500~2250mL/hm2加细砂75kg/hm2施于心叶内,前者可兼治玉米蓟马。
7.2二代粘虫和玉米蓟马
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兼治玉米蚜和稀点雪灯娥。
7.3玉米耕葵粉蚧
可用50%钾磷铵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等内吸性杀虫剂500~1000倍液稀释后喷施在玉米幼苗基部或灌根;也可用6%林丹粉22.5kg/hm2加细潮土450kg/hm2拌匀,每株根部堆放5~6g,然后浇水防治。
篇8
二、肥水管理
葡萄果实膨大期是全生育期需肥、需水最大的时期。此时应及时追肥,氮磷钾配合使用。每亩追施尿素4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硫酸钾20千克混合后追施。若发现有缺素症,则应增加所缺的微量元素,但用量要准,不宜过多。追肥后要及时浇水,促进养分的吸收。干旱时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季田间积水时,应及时排水,防止内涝。
三、中耕除草
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系向下生长,有利于抗旱、抗涝和养分的吸收。
四、病虫害防治
葡萄果实膨大期正是高温多雨季节,也是病害多发季节,常发生的有霜霉病、白腐病。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嫩梢及幼果。危害症状是在叶背面生长一层白色霉状物,逐渐扩大,导致叶片变褐干枯。防治方法:一是消灭菌源,修剪时彻底清除病枝、病叶、病果,集中烧掉或埋掉。二是加强田间管理。生长旺季应及时绑蔓、摘心、合理修剪,保持架面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三是化学防治。发病前用等量式波尔多液1:1:200叶面喷雾,是理想的保护剂。发病后用58%的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篇9
前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其产量和棉花质量都在全国有着重要地位。棉花的田间管理步骤纷繁复杂,抓住其中的技术要点对于提升棉花产量,增加整体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1 选用优质棉种,进行合理的种子处理
选择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优良棉种是棉花产量的基本保障。在购买棉种时,应该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种子经营单位,并且保障种子为已审定的优良种质。选择合适的种子有助于避免棉花生长不良所造成的损失,在新疆等西北内陆棉区应该构建“矮-密-早”的棉花栽培技术体系,适合于新疆种植的棉花品种常见的有新陆早13号、中棉43号、军棉1号以及中原系列等。精选优质种子,在处理前进行2~3d的晒种,保证其发芽率高于85%。可以使用春雨1号胶囊和菌无菌等药剂进行拌种处理,这有助于其打破休眠,不但有助于发芽势的提升,还能保障其出苗整齐均匀。
2 种植密度的合理化
在我国,棉花种植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直播与营养钵育苗移栽。前者分为条播和点播。直播适合于土壤条件和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区,适合该种播种方式的棉种主要为杂交棉2代种,其密度应该控制在较高水平;对于那些土壤条件和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块,其种植密度应该有所降低。如果所选用的棉种为常规棉种,应该增加其种植密度。营养钵育苗移栽在新疆地区应用较少。在棉花高密度栽培中,可以采用3膜12行宽膜种植的方式,保持穴距在9cm左右,点播于膜上或膜下。为了确保播种质量,要使得播行保持笔直,做好压膜工作;种孔应该对位,均匀播散棉籽;应该确保盖土的深度的一致性,准确接行。播种应该在4月25日前结束。
3 苗期与蕾期的管理
在苗期和蕾期应该充分贯彻“早-全-齐-匀-壮”的管理标准,以使得棉株有良好的株型,保证壮苗的早发。应该将中耕、放苗、定苗、封土盖洞尽早完成,并注意棉株植株高度的工作。如果棉株植株过高将导致棉花的茎秆细弱,空杆和叶面积增加,极容易造成郁闭。当发生郁闭时,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变差,蕾铃容易脱落,对于产量是不利的。
在苗期,新疆地区的低温灾害天气极容易对棉苗造成损伤,尤其是那些植株较弱和抵抗力较差的。待幼苗长出2片子叶和1片真叶后,使用春雨1号胶囊配合菌无菌进行叶面喷雾,以预防炭疽病等疾病,并对低温冻害有一定预防作用。应该配制毒饵对地下害虫进行诱杀,顺垄播撒毒饵。
4 铃期的化学调控
在棉花铃期,使用缩节胺能够将其缩短,以达到控制限制主茎高度、控制果枝长度的作用,达到早熟的目的。其使用周期为15d以内,具体时间间隔以品种和环境状况为基础。棉花铃期的化学调控应该结合肥水调控,原则上将其高度控制在65cm以内,单株果枝在8个左右。铃期的化学调控总共分为5次。
第1次化学调控的进行是在定苗后的4~6叶期,这样有助于第1果枝高度的降低,避免高脚苗的出现,能够促使棉花根系的发育,有助于壮苗,其施用量为每公顷7.5~15g的缩节胺加水450kg喷雾;第2次化学调控的进行是在初蕾期,能够起到稳定增长的作用,遏制第1果枝节位的高度,其施用量为每公顷15~22.5g缩节胺加水450kg喷雾;第3次化学调控应该在头水前进行,这将确保棉株在施肥灌水后不出现徒长,减少蕾脱落,其施用量为每公顷45g;第4次化学调控的进行是在二水前进行,这样有助于减少蕾铃脱落,避免中空,确保内围铃的增加,在控制旺长上效果显著,其施用量为每公顷45~60g;第5次化学控制是在打顶后3~5d,其作用较多,能够起到增加上部成铃率的作用,促进铃重增加和早熟,避免赘芽的生长,并可控制上部3个果枝的过度伸长,从而改善田间光热和通风条件,缩节胺施用量为90~105g。
5 花铃期的管理
特别注意该时期,因为花铃期是产量最终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较多的肥水,应该及时地开展“三防工作”,即防脱落、防早衰与防病虫。
6 灌溉与施肥
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对于棉花高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做好头水工作,头水质量高就能保证产量,其原则为“不旱不灌,见花头水”。灌水的时间间隔保持在15d左右,于8月20日前停止灌水,对于长势较差且出现早衰的地块可以推迟停水时间。合理施肥,以全层施肥法为主,并重施基肥与花铃肥。氮肥、磷肥与钾肥总需求量的四成用做基肥。在化学控制时,应结合微肥的喷施。在花铃期,叶面追施尿素以及KH2PO4;而在铃期,注意微肥的喷施。条深施追肥,次数保持在2~3次。对于长势差或者晚发的棉田,应该在前3次灌水前进行氮肥的追施。
7 打顶
该措施是为了控制果枝台数、株高,并促进早熟。将1片展开大叶和顶尖打去,使得单株有7或8台果枝。对于早发棉田,如果果枝数目达到,应立即开展打顶。
8 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即防止棉株的贪青晚熟、防止早衰的出现与病虫害防治。当棉田出现疯长趋势时,应及时开展打油条与老叶,降低棉田的郁闭度,改善光照和通风条件。认真辨别棉田的早衰与早熟,避免两者的混淆,对于早衰田块进行及时的水肥改善。在后期,应该重视红蜘蛛与棉蚜的危害,避免其带来的蕾铃脱落。
篇10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国内的很多省份都有种植,而且种植的产量比重也很大。所以说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对国内农业经济的发展就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说从掌握玉米在各个季度的市场规律入手,来完善田间的管理,进而提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实这样做也能够保证种植户的利益,从而有效的推动国内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现阶段国内玉米种植的基本现状
随着玉米在国内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大,其产量却鲜有提升,归根结底是因为玉米在种植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种植的密度缺乏合理性
种植密度缺乏合理性,是玉米种植中较为容易出现的问题。玉米的生长过程需要一定的空间,再加上其生长过程会出现一定的“枝繁叶茂”的特性,所以相比较其他的农作物,玉米的种植密度其实更难以把握。很多时候农民在种植玉米时对种植经验的把握都是通过经验来完成的,所以很容易会出现种植密度过高,或者过低的状况。这样的现状无疑会增加后期田间管理的难度,更有甚至会影响到玉米的最终产量。
2、施肥不当
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如果出现施肥不当的情况,很容易会影响到玉米的最终产量。综合实际的状况来说,施肥不当的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原因所导致的:首先在玉米种植时农户未按照科学的比例合理的对肥料进行配比,一味的依靠种植经验来施肥,很容易会出现肥料过多以及肥料不足的问题。而且施肥实际的把握其实也能够影响到玉米的最终产量。其次在玉米的生产阶段,为了满足其生长的需求,农户需要对其补充多种养料。氮磷钾这些肥料其实都是玉米的生长所需要的,只有将这些肥料供给给玉米,才能够满足其生长的需求。但是眼下很多农民玉米在成长期施肥时大都选择的是氮肥,肥料过于单一化的问题其实很难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
二、玉米栽培后期的田间管理
相信有一定种植经验的人一定知道玉米是一种晚熟但是产量很高的农作物,由于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像如气温、水分以及种植密度等因素,因此我们应该着重加强玉米的前期田间管理。
1、落实好栽培前期的田间管理,降低后期管理的工作难度
玉米的种子对于玉米的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劣质的种子在栽培后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对其的生长进行维护。否则玉米难以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成活率较低,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除此之外土壤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例如土壤的湿润程度、酸碱度以及土壤的温度都会对玉米的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选择适宜的土壤进行种植栽培,为玉米幼苗提供良好的种植环境。后期灌溉时要避免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这样能够避免因为人为因素土地酸碱度被改变的问题发生。对于玉米中出现的缺苗的现象,可以选择采用移苗种植的方式,应该选择晴天的下午或者阴雨天气进行带土移苗,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了幼苗的成活率。以上细节如果能够落实到位,那么就会有效的降低玉米栽培后期田间管理的工作难度。
2、做好杂草的清除工作
杂草的清除是玉米田间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这对提高玉米的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很多农户通常选择的是人工除草的方式来进行除草工作的,具体的操作方法有割、、铲等技巧。在玉米的苗期一般需要铲三遍,两遍才能够保证除草的效果。在进行人工除草时一定要注意把杂草清理干净,特别是根扎在土壤较深处的杂草,但是要注意在除草时不要伤害玉米幼苗。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玉米宝以及乙阿合剂等化学除草剂来提高除草的效果,现在很多农户都会采用这种方式来提高除草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除草剂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用量进行配比。要注意干旱对除草剂效果的影响,很多除草剂其实都需要一定的空气湿度才能够发挥药效,在高温天气之下除草剂喷洒过后会迅速蒸发,根本没有时间形成药膜,自然也就保证不了除草的效果。其实很多除草剂如果能够在杂草的五叶期内喷洒,往往能够收到良好的除草效果。重视好这方面的细节,才能够保证除草的效果,又不会对玉米幼苗造成伤害。
3、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由于玉米中含有糖分,容易招来一些害虫,可以说是一种病虫害多发的农作物,例如常见的纹枯病、茎腐病等等,这些都会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活在中常见的玉米虫害有蚜虫、玉米螟等等,一旦出现大规模的虫害不仅会影响玉米的质量,甚至会出现玉米产量绝收的情况,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发生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也是不同的,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理。因此在玉米的生长期前期我们就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特别是像玉米螟和棉铃虫这样的虫害。在玉米成熟阶段特别需要注意蚜虫和红蜘蛛这样病虫害,加强对病虫害的检测,及时对玉米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测,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减少病虫害的损失,保护玉米的正常生长,从而保障农民的收益。
4、适当的延长玉米生长周期
我国每个地区的玉米种植时间和收获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再者气温、空气湿度以及土壤等因素也会对于玉米的生长周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据相关数据总计东北与十月份左右就进入了玉米的收获阶段,但是近几年来各个地区玉米早收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过早的进行玉米收割,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因此应该适当的延长玉米的生长周期。包裹玉米的叶子完全变白、籽粒线消失、玉米的籽粒硬化才能证明玉米已完全成熟。适当的延长玉米的生长周期,能够有效的增加玉米的产量,一定程度上也为农民们创造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总结】玉米栽培后期的田间管理时玉米种植与后期维护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在栽培后期借助于田间管理技术,做好田间管理,对保障玉米的产量能够产生非常积极地影响。因为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眼下国内很多省份的玉米种植其实都存在不小的问题,有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玉米的实际产量,这对农民的收益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下一阶段我们有必要从栽培后期的田间管理入手,革新玉米的种植技术与过程,这样才能够保障农民朋友的收益。上文从笔者的实际经验出发,对这部分工作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改善当前玉米栽培后期田间管理的现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学豪.谈玉米栽培增长技术田间管理[J].中国农业信息,2016,(11):70-71.
[2] 杨丽君.玉米栽培后期的田间管理技术[J].吉林农业,2015,(17):55.
篇11
(3)水分管理:出苗后马铃薯抗旱能力比较强,相当于谷类作物,发棵期前,苗高15厘米以下一般不要浇水,以利蹲苗,避免造成植株徒长(特殊干旱适当少浇水)。结薯期开始浇水,一般在初花、盛花、终花浇三次水,保持地面湿润,切勿大水漫灌。开花结束可适当控水, 并保持供水均匀,浇水总的原则是小水勤灌,不要没垄,如果大水漫灌会使土壤发硬板结,土壤通透性不好。此时正是块茎增长期,易出现畸形,也影响块茎生长。若遇大雨要及时排水。收获前10-15天禁止浇水。
(4)培土中耕:
1)在上茬垄的垄沟栽培的,在出苗期苗出齐时,对苗眼培一次土,覆土6-7厘米成垄。培土增温防止倒春寒。
2)在发棵期即苗15cm左右时培第二次土,这次要浅培土,以提高地温,促进匍匐茎增加,匍匐茎越多结薯越多,是决定结薯多少的关键时期。
3)早熟品种只培2次土。晚熟品种在结薯期即苗20cm左右时进行第三次培土,这次要多培,一般6cm左右,加厚增宽垄台,为块茎膨大提供良好条件。此次培土主要起到降温作用,温度低些,马铃薯结的多、易膨大。
齐苗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厘米,10-15天进行第二次中耕,需浅些;现蕾开花期进行第三次中耕比第二次更浅。后两次结合培土,先培土3-4厘米,后4-5厘米,总培土不超过10厘米。
(5)追肥:早熟品种习惯上一般不追肥,但有灌溉条件的或晚熟品种可在出苗后结合灌水追一次苗肥,公顷尿素50公斤左右。
(6)病虫害防治:主要有早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青枯病、病毒病等,马铃薯的病害有防的价值,没有治的价值,所以应以预防为主。
1)用拌薯剂、生根剂处理种薯。
2)苗期喷洒枯必清预防叶枯病。
3)在花期前(即20cm株高前)喷洒保护剂,如百菌清、甲霜灵、大生、氢氧化铜、代森锰锌、双克等预防各种病害。
4)在花前至花后期喷克露、瑞毒霉防治早晚疫病、环腐病,一般连续喷3次。
5)在田间发现死秧即病毒株,应及时拔除。
几种病害症状:
①晚疫病:首先在叶片的顶端或边缘发生淡褐色的病斑,病斑外缘黄绿色,湿度大的早晨或雨天病斑很快扩大,使叶面呈现水浸状青枯,并在枯斑外出现白霉,叶被白霉更明显。侵入块茎时,块茎表皮变褐色斑点,组织变硬,切开后,内部薯肉呈锈褐色,一旦侵入软腐病病菌,块茎即腐烂。水湿条件是主要的侵染条件,块茎为寄主。
②青枯病:植株发病时出现一个主茎或一个分枝突然萎蔫青枯,其它茎叶正常生长,但不久也会枯死。病菌沿维管束侵入各茎内,先侵入的先凋萎,最后全株枯死。从匍匐茎侵入块茎,所以脐部组织最先出现黄褐色症状,切开块茎可看到从脐部到维管束的病害发展和组织变色症状,发病后期患处用手挤压出现乳状病液,但薯肉和皮层并不分离,这是区别于软腐病的重要特点。病重块茎芽眼先发病,不能发芽,而后全块腐烂。带病块茎、寄生植物和土壤传播,中耕和灌水等农事可传播。
③环腐病:病菌主要在植株和块茎的维管束中发现,使组织腐烂。植株一般生长缓慢,开花期明显,常出现部分枝叶萎蔫,下部叶从叶边缘变黄,并向内卷曲,枝叶枯死慢,这是与青枯病的不同之处。块茎发病是病菌沿维管束通过匍匐茎进入维管束环,严重时,薯肉一圈腐烂,呈棕红色,用手指挤压薯肉和皮层分离。但芽眼并不首先受害,这也是与青枯病的不同之处。主要是薯块带菌,通过切芽和运输等传播,土壤不传播。
④黑胫病:带病块茎生长的幼苗和植株比健康植株生长矮小,茎杆变硬、节间短,叶片发黄并向上卷曲,不久植株因茎基部腐烂而死亡,受害的植株因基部变黑腐烂很容易拔起,病株以从幼苗到成株陆续发病为特点。主要通过带病的种薯传病土壤湿度大,温度高易引起发病。
⑤病毒病:病毒病可分X、A、S、M、Y五种病毒和卷叶病毒、纺锤块茎类病毒等,多数是形成花叶,叶和茎有褐色坏死条斑或叶卷曲等,块茎不正常(如,纺锤形),主要以蚜虫等昆虫传播为主。
(7)虫害防治:主要有:地下害虫、蚜虫、瓢虫等。
1)结合施肥拌药防地下害虫,如甲基乙柳磷、特丁硫磷、毒死蜱等防治地下害虫,种马铃薯不能用甲拌磷,残留大。西北部风砂区地下害虫重的地块要用二种药配合效果好。
2)注意蚜虫防治,蚜虫易传染病毒,在田间点片发生时喷洒氧化乐果,或来福灵、速灭杀丁等药剂,一般2-3次。
篇12
二、追肥。以轻施苗肥、先促后控,巧施伸蔓肥的原则,坐住幼果后重施膨瓜肥。
1、促苗肥一般是在瓜苗移栽后一周内或直播田4-5叶期追施。在基肥不足或基肥的肥效还没有发挥出来时,追施少量速效肥,一般每株施尿素8-10克(或硫铵20克)开沟施肥后覆土。
2、催蔓肥可在伸蔓前后进行,一般在瓜蔓伸长40-60厘米时,每亩施尿素10-12公斤,过磷酸钙8公斤,硫酸钾13公斤,或者每亩采用45%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8-22公斤,在距瓜根部25-30厘米或两株中间开沟施入,沟深10-15厘米,施肥后覆土浇水,促进肥料的吸收。
3、膨瓜期是西瓜一生需肥量最大的时期,西瓜鸡蛋大时根系布满全畦,此时穴施膨瓜肥,由于穴施肥料过于集中,会将施肥点周围的根系烧坏,同时也不利于肥料的快速分解转化,所以,膨瓜肥用人畜粪水加溶解化肥最好。西瓜鸡蛋大时,距瓜根系部30-45厘米左右围圈(重点瓜蔓伸一侧)浇施粪水加复合肥和尿素,没有粪水的瓜农亩用复合肥8公斤,尿素4.5公斤,硫酸钾5公斤溶解后掺水浇施。后期进行叶面喷肥,采用0.4%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即可。
三、整枝。西瓜整枝方法一般有单蔓、双蔓和三蔓等。(1)单蔓整枝:即只保留一条主蔓,其余侧蔓全部摘除。方法虽简单,但果实不易长大,产量和品质也比较低。适于早熟密植或制种栽培。(2)双蔓整枝:即保留主蔓和主蔓基部一条健壮侧蔓,其余侧蔓及早除去,将留下的主侧两蔓引向同一方。这种整枝方式坐果率高,适用于密植、早熟栽培和瘠薄的地块。(3)三蔓整枝:除保留主蔓外,在主蔓基部选留2条生长健壮的侧蔓,其余的侧蔓随时摘除。此整枝方式坐果率高,单果重量大,在亩植600株以下的低密度高产栽培中应用较多。无论使用哪种整枝方式,坐果前要认真进行,坐果后一般不再整枝,目的是有更多的枝叶为果实生长提供营养,当果实开始迅速膨大时,为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可进行摘心。
四、压蔓。当蔓长30厘米时,应进行整蔓,使其分布均匀,并在节上用土块压蔓,促使产生不定根,固定叶蔓,防止遮光和被风吹断伤根损叶,以后每隔5-6节压一次,直至蔓长满畦面为止。
五、人工辅助授粉。选好雌花后,早晨8-10时是最佳授粉时间,阴天授粉时间因开花晚而推迟到9-11时。方法上采取用当天开放且正散粉的新鲜雄花,将花瓣向花柄方向用手捏住,然后将雄蕊对准雌花的柱头,轻轻沾几下即可。一朵雄花可授2-3朵雌花。
六、留瓜。一般留第二、第三朵雌花结瓜。早熟品种可预留第一至第三朵雌花,瓜坐住后,按“二、一、三”的顺序择优留一个瓜。中晚熟品种可预留第二至第四朵雌花,瓜坐住后按“三、二、四”的顺序选留一个瓜。如果主蔓上的瓜没留住,在侧蔓上也应按这个顺序留瓜。全株留一个瓜为宜。
七、西瓜果实护理技术。护理措施有护瓜、垫瓜、翻瓜、竖瓜等。 在西瓜开花坐果和果实发育阶段,精心护理果实也是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
篇13
1 秋季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
1.1 合理化的密植
在大豆的种植过程中,如果大豆苗长出了2片真叶与1片复叶,且2片真叶迅速展开的情况下,1片复叶刚刚楚翔的阶段也就是最佳的合理化密植的阶段。在合理化密植的过程中,插苗间隔非常有讲究,其留苗密度需要根据不同的大豆品种来决定。例如,如果是早熟的大豆品种,则需要插苗约2万株/667m2,但如果是中晚熟的大豆品种,则需要插苗约1万株/667m2。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很多秋季大豆种植的区域,并没有进行合理化的密植,使得秋季大豆的收获质量参差不齐。如果田地的密度过大,就需要抓紧时间进行大豆苗株的疏散,这样是为了防止中后期的大豆苗株会在生长过程中造成倒伏的状况。合理化的密植能够有效的帮助秋季大豆规划最佳的生长空间,保障不会影响秋季大豆的生长质量的情况下,节约秋季大豆的种植空间,达到双向优势的效果。合理化的密植需要根据田地的面积规划以及大豆苗株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配,从而保证秋季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的最佳开展形式,保证最终收获的大豆果实是饱满且表皮富有光泽的。
1.2 灭茬除草
秋季大豆田间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就是对秋季大豆田间的杂草进行清除。就现在的田间管理工作技术来看,使用最多的是采用化学药剂来进行杂草清除,然后就是采用人工清除杂草的方式。从秋季大豆最终收获情况来看,人工清除杂草的方式更具有效性与可持续性。虽然采用化学药剂来进行杂草的清除更具效率性,但是考虑到之后的大豆果实的收获质量,以人工清除杂草的方式更为妥当。因为人工清除杂草的方式不会伤害到大豆苗株的生长,从而不会影响大豆果实的变化。而且人工清除杂草的方式,能够有效的疏松土壤,完善土壤的粒子结构,增加土壤的温度,更有益于提升大豆苗株的根部成长,加强了秋季大豆的生长效果。
1.3 预防病虫
秋季大豆生长过程中,最大的病虫危害就是蚜虫、造桥虫、豆秆蝇、棉铃虫等。秋季大豆的病虫灭除方式中,一般是使用乐果乳油或者菊酯类农药进行灭除或者防治的。病虫对于大豆的生长危害巨大,因此需要及时做好防范工作,避免秋季大豆生长受到病虫的影响。病虫的危害对于秋季大豆的成长影响非常大,将会直接影响到秋季大豆的生长情况与收获质量。病虫将会直接造成秋季大豆的生长阻滞。而在农药的喷打时机上,也是宜早不宜晚,从而有效预防秋季大豆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危害,保证秋季大豆最佳的成长环境。
1.4 追施肥料
想要获取高质量、高产量的秋季大豆,就需要对秋季大豆的田间追施肥料,但是不能够盲目的进行肥料追施,而是应该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进行肥料追施。夏播时期,大豆正处于生育阶段,但是因为下拨大豆的生育期短,因而大豆的苗株对于磷元素非常敏感。在大豆的田间管理过程中,将追施肥料的工作提前进行,给予大豆充足的生长肥料。在追施肥料的过程中,对没有施放充足底肥的区域着重注意,在大豆3叶期阶段,需要在大豆田中追施二铵10~15kg/667m2,或者追施三元素复合肥料20~25kg/667m2,或者追施大豆专用肥料20~25kg/667m2。大豆苗株阶段如果没有进行施肥工作的,就需要在大豆开花阶段追施5~7.5kg的尿素肥料,从而保证大豆苗株的正常生长。在发育阶段,大豆非常需要钼、锌、硼等相关的微量元素,而在追施富含这些微量元素的肥料的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大豆的苗株生长情况来进行追施或者喷施的选择。但是不管如何来进行追施肥料,都一定不能延后对秋季大豆田间进行追施肥料的管理,这样将阻滞大豆的生长速率与果实质量。
1.5 收获果实
在大豆叶开始变黄之后,并且持续时间约为7d,就可以开始大豆的收获。此阶段是秋季大豆的收获的最佳阶段。这样不仅能够保障秋季大豆的质量,而且还能够防止大豆在冬季因为低温而造成果实生长阻滞,从而影响大豆果实质量。在收获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大豆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不同区域生长的大豆质量不同,因此根据不同区域的大豆质量来选择性的进行收获。没有生长成熟的大豆区域,则需要再持续一段时间的施肥生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的大豆都是质量精湛并且颗粒饱满的。
2 总结
对于秋季大豆的种植而言,田间管理技术的运用非常关键。根据秋季季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拟定田间管理技术流程,从而保障收获的秋季大豆质量。此次研究从秋季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出发,了解秋季大豆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在生长过程中一系列需要防范的问题,从而保证秋季大豆的收货质量。秋季大豆种植过程与田间管理技术规范化、系统化、合理化,将更有益于秋季大豆的种植与收获。
参考文献
[1] 段素梅,黄义德,杨安中.钼酸铵拌种对大豆苗期生长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5(5).
[2] 常耀中.关于大豆丰产长相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3(4).
[3] 王玉堂.春季麦田喷施调节剂效果好[J].农家参谋,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