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装饰画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布贴装饰画
课
时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布贴画特点,能够掌握布贴画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布贴画的学习中,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更加热爱生活,并能发现美,感受美和表现美。
教学重点
掌握布贴画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了解布贴画的构图设计要领,合理运用布的颜色、纹理进行搭配组合。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布娃娃、制作用具、教师范作。
教学过程
过
程
一、激情创境:
1.教师通过问答方式设置问题。
如:在黑板上贴上“装饰画”三个字,进行提问让学生动脑积极思考,都见过哪些装饰画?
学生:小组讨论形式。
目的:引发学生好奇心与学习欲望。
2.拿出“布娃娃”进一步启发学生,增添课堂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
3.导入主题:跟随老师一起走进布贴画的世界,共同学习制作《补贴装饰画》。
二、探究学习:
1.出示教师范作《人物布贴画》,进行欣赏。
2.设问:你理解的布贴画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共同学习了解知识点:“布贴画”。
目的: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是布贴画及制作方法。
3.出示精美布贴装饰画图片:人物、植物、动物。
目的:欣赏精美的补贴装饰画环节,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拓展:
1.出示多样布料图片:棉布、麻布、丝绸布、碎花布、纯色布、格子布等。
2.教师示范:制作一幅漂亮又易做的布贴装饰画。
3.目的:教师在示范时,用最常见的布料、颜色和简单的形状制作布贴娃娃。通过演示让学生知道怎样合理搭配布料颜色,了解怎样构图设计,让学生能发散思维,这样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并能进行设计和创作。
4.师生共同制作布贴画:
增强合作能力、动手能力。
四、表现与创作:
1.欣赏学生作品:本环节的设置能让学生打开思维的想象力,欣赏这些作品也更贴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方式,能让学生在下一个环节更好地去表现制作。
2.出示创作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作品;
依据布料特点,选定主题;根据布料颜色,合理进行搭配;分工明确、大胆剪裁。
五、展示点评:
1.展示学生课堂作业,请同学们进行点评。说说最喜欢哪位同学的作品,说出这幅作品哪里值得我们学习,有什么样的特点?并为这幅作品提几点建议。
2.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讲解,这幅画的特点及构思等进行简单介绍。
3.教师点评
六、作业小结:
1.教师预留作业,制作一幅关于家乡的布贴装饰画。
2.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复习本课所学的知识要点。
板书设计
布贴装饰画
一、布贴装饰画特点:
二、教师范作:
1.色彩丰富
篇2
轮滑是我国体育运动的一个新兴项目,深受广大青少年年学生的喜爱,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一项普及性和可行性极强的运动项目。轮滑教学是在新体育教学指导纲要颁布与实施以后,为适应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为教育指导思想而开设的这门课程。近年来,轮滑运动在我国各城市开展、普及,很快就具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轮滑运动的诸多优点早已为喜爱轮滑的青少年所接受,因而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轮滑俱乐部。由于轮滑在我国是一项新兴运动,目前在俱乐部中开展的基础还十分薄弱,但轮滑运动所具备的娱乐性和刺激性强等特点使其对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项目的多样性更使得这项运动有利于提高学青少年的体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人通过对西安轮滑协会、风火轮轮滑俱乐部、西安飞旋轮滑俱乐部、西安夜猫轮滑俱乐部,速龙轮滑俱乐部等 10 所青少年业余轮滑俱乐部轮滑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从中分析了西安市轮滑俱乐部轮滑教学的整体水平。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调查法。对西安市 10 所轮滑俱乐部的轮滑教练员及俱乐部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2.2.3实地调查法。本人对各个俱乐部进行实地的调查,包括西安轮滑协会,飞轮海,夜猫,速龙等他们面对的教学对象3到12岁的少年,其中西安轮滑协会为主要调查对象。
3.结果与分析
3.1 西安市青少年轮滑俱乐部轮滑教学现状分析
3.1.1 西安市青少年轮滑俱乐部教学的现状
西安市轮滑俱乐部是最近几年开展起来的,本人对西安市 10 所轮滑俱乐部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如下:
其中比较正式的经体育部门注册的有1所,未经注册的有 9所,这 10 所俱乐部均以盈利为目的,对青少年进行轮滑教学。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水平更高,闲暇时间真多,大家在生活中更注重精神及体育方面的提高和锻炼,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而轮滑此时是大多数青少年极佳的选择。随着加入轮滑行列的人越来越多,俱乐部在管理方面也需要不断的改革与进步,在参与调查的各个俱乐部中,他们都有自己的管理结构及运行体制,能保证俱乐部的基本正常轮滑教学。
3.1.2 西安市青少年轮滑俱乐部进行轮滑教学的目标
通过走访了解到目前西安市轮滑俱乐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掌握轮滑的基本技术、技能、方法;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培养其运用适当的方法指导自己或他人科学地锻炼身体。目前我国俱乐部发展速度较快,俱乐部教学目标的发展也正日益呈现新的发展方向。在学校领域中,对课程目标方面提出五个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学校教育在坚持五个领域目标的基本前提下,为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开展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以促进轮滑运动的全面发展。
3.1.3 西安市轮滑俱乐部轮滑教学项目的现状调查
随着我国业余俱乐部的广泛开展,终身体育观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俱乐部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健身与文化性的相结合,发掘体育文化内涵以满足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健康第一”为基本出发点,重视发展青少年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开设速度轮滑课的俱乐部占 10%,开设休闲轮滑课的俱乐部占总数的 50%,开设花样轮滑课的俱乐部占40%而对于极限轮滑和轮滑球的项目在俱乐部中并没有出现。可以说西安市轮滑俱乐部的教学基本上是以休闲轮滑为主兼有少部分的花样轮滑。
3.1.4西安市青少年轮滑教学轮滑场地、器材状况
本课题将业余轮滑俱乐部轮滑场地器材现状作为调查研究指标。这些轮滑俱乐部的标准场地只有1家西安轮滑协会,教学设施的不完善必然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俱乐部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体育器材的匮乏,严重制约俱乐部各项轮滑项目的开展。所以,必须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以保证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的基本需要,提高学生学习轮滑的积极性,使俱乐部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3.1.5西安市各小学和幼儿园轮滑课的开展情况
轮滑的强势入驻和青少年儿童的大力欢迎,让各个学校不得不考虑将轮滑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加入课程中。其中西安市把轮滑课程开设为课程的学校有西安市大雁塔小学,高新1小,高新2小,高新国际小学,其中幼儿园占得比例比较大。
3.2 西安市轮滑教学的发展对策
3.2.1 加强轮滑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利用。西安市轮滑教学适当进行改革,是全民健身以及后备人才培养的需要,是俱乐部在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需要。本人对西安市青少年轮滑俱乐部的场地进行调查,发现截止目前正规的标准轮滑场地还没有。俱乐部应该完善其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合理的规划轮滑场地。俱乐部领导和有关的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轮滑场地器材的投资与建设,科学的规划,并对场地进行多功能的开发,为轮滑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3.2.2 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贯彻全民健身的方针,大力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练队伍。教练是教学组织的核心,轮滑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在于教练。教学水平的提高动力在教练,阻力也在教练,只有不断提高教练的素质,变革教练陈旧的思想观念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2.3组织教练员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科学系统的培训。目前西安市轮滑教练的队伍年轻化,学历结构偏低,教练自身素质和知识结构是决定教学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教练不但要对学习的内容要了如指掌,还要有精确的讲解才能和独特的教学技巧,因此,必须加强教练的业务进修。对教练的教学水平提高工作中,应充分重视对教练创新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
4.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1.西安市青少年轮滑教学目前存在教学结构不完整。
2.西安市青少年轮滑教学部场地设施不够完善,虽然基本能满足轮滑教学的需要,但是标准的轮滑跑道场地目前还没有,严重制约着轮滑教学的开展。
3.轮滑教学开设轮滑项目过于单一,90%都开设速度轮滑,部分休闲、娱乐项目很少,难以满足青少年发展的需要。
4. 西安市轮滑教练队伍学历结构偏低,轮滑专业的教练相对较少,专职教练比例太小,教学水平不高,教练队伍有待优化。
5.西安市轮滑的活动相对较少,学生在学习轮滑后不能学为所用,没有检查自己学习效果的机会,缺少轮滑活动的氛围。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篇3
1管道设备安装“教、学、练”一体化教室简介
管道设备安装“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主要用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也用于水、暖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
一体化教室位于我院南院实训楼二楼,建筑面积约600m2,分八个区:建筑给排水工程安装综合实训区;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综合演示区;教学演示区;电动工具操作演练区;管道工程焊接实训区;管道安装基本操作综合实训区;材料堆放区;工具摆放区。
(1)建筑给排水工程安装综合实训区简介(见图1)。建筑给排水工程包括:建筑给水系统和建筑排水系统。
建筑给水系统由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网和用水设备组成。采用直接供水方式,给水管材采用镀锌钢管或PP-R塑料管。管道连接方法有:螺纹连接、热熔连接。建筑排水系统由卫生器具、排水管道、通气管、清通设备组成。采用UPVC管粘接而成。
(2)建筑给排水工程安装综合实训区的主要功能:①熟悉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成、所用管材和管件、与卫生洁具如何连接,了解给排水系统安装与土建相互关系。②实物展示、真实工程的参观,使学生建立系统的概念,并对真实工程有足够的认识。③让学生通过小组配合安装,提高其动手能力,感受岗位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2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综合演示区简介
地板辐射采暖是一种以低温热水作为热媒,将加热管道与建筑物构造相结合,利用建筑物内部地面进行采暖的系统。该系统由分(集)水器、加热盘管等组成。加热盘管的布管方式为平行排管。地面结构一般由楼板、找平层、绝热层(上部敷设加管)、填充层和地面层组成(见图2)。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综合演示区主要功能:
(1)了解地板辐射采暖地面的结构,管道的材料,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方式。
(2)通过实物的演示了解真实工程情况,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除此之外,一体化教室配有钻床、砂轮切割机、电动套丝机、气压泵、电动和手动试压泵、交流弧焊机等设备,可进行套丝、电焊、切割、散热器组对和安装等实训。
3管道设备安装“教、学、练”一体化教室的使用
2012年7月一体化教室已投入使用,我系普大设备10级、11级二百多名学生进行了实训。在实训室,学生积极性很高,学习兴趣浓厚,个别小组在完成自己实训任务外,协助教师辅导其他小组工作。从总体上看,学生在实践课上表现相对轻松,参与度高,喜欢动手,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和动手能力。
在两年中,通过加大实践教学的改革以及一体化教室的投入使用,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一体化教室的使用不仅为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承担了“水暖工种实训”的实践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了“初、中级管道工”职业技能考证的平台;同时也可以满足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观需要;也为社会相关技能等级考试、技能培训搭建了平台,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
4管道设备安装“教、学、练”一体化教室对教师的作用
在一体化教室建设过程中,专业团队老师积极参与规划和布置,完成了一体化教室各系统的设计、编写了说明和各项规章制度,有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一体化教室是实施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场所,培养“双师型”教师必须依托本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督促教师到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的科技信息,将企业最新的生产工艺成果应用到实践基地建设中去,通过管道设备安装“教、学、练”一体化教室的建设,不仅可培养锻炼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也可增强专业实践指导能力,着力打造一支高层次中青年骨干“双师”教师教学团队。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和使用,提高了教师实践课的指导水平。专业团队教师近两年参与了国家级管道工职业技能鉴定中、高级管道工考评工作,也为青海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编写了锅炉工、管道工的高级技师国家职业技能等级学习的相关资料,为地方专业培训做出了贡献。
5管道设备安装“教、学、练”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教学特点
建筑设备安装教学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原材料知识、设备及工具知识、典型工艺知识、管理知识和相关工种知识;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掌握设备、工具的使用及维护方法、岗位的操作技能、常用设备故障分析、排除方法。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适应安装岗位的工作要求,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根据教学积累,总结出“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如下:
5.1职业定向
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相对应,部分项目设置与工作岗位要求相吻合。
5.2实用性强
“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感知、现场操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理论,培养专业操作技能,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度,课程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养成,从而形成连贯的、全面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5.3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练”一体化教学使多门理论、实践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形成连续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5.4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
“教、学、练”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能借助多媒体、模拟系统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探索学习能力;能以真实现场情境及真实系统实施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并通过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素质。
篇4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其特点是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岗位多,就业行业分布广。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大量懂技术并能操作、安装、调试及维修先进机电设备的技能型人才受到各企业的欢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培养适合生产第一线岗位需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机电专业的教育不但强调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加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有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各站的安装、调试与维修,自动化生产线的联网调试与运行等多部分组成,针对该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基于“校内实训室+校企合作工作站”以现场教学模式为主对该课程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基于职业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落实课程培养目标,基于工作内容分析,以技能培养为重点,重构课程内容模块,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机械、电工、气动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开发遵循“工学结合、行动导向”及“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要素重新进行整合。通过企业调研,将调研数据进行系统分析,选择目标清晰,具有典型性的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在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与企业合作,以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具体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①依据职业岗位要求,与企业工作人员共同制定职业标准;②按照职业标准,将岗位技能划分为多个技能培养目标;③根据工作任务和能力培养要求,开发满足教学项目;④制定符合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项目考核方法;⑤编写适合在校企合作工作站开展教学的教材。
2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观的理实一体、工学结合课程的设计及实施
通过2年实践,将《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观的理实一体课程的具体设计及实施来具体描述,具体内容见图2。
2.1通过对西安东风仪表厂等企业进行调研,将《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按照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划分成3个学习情境。其中第一个及第三个学习情境在学校机电综合创新实训室内完成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第二个学习情境在西安东风仪表厂内校企合作工作站内由企业教师完成教学工作。
2.2每个学期情境下又包含多个学习子情境,每个子情境都是经过企业调研后由企业专家与教师的共同研究商讨后,形成的典型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并将子情景以任务单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任务的实际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2.3更新课程评价与考核方式,在考核方式上采取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估的方式,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考核方案既有过程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以平时过程性考核为主,任务考核涵盖了学生的能力、知识、态度,突出能力考核,要保证让每个学生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
篇5
据学校制定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中、高级工)一体化课程标准”, 培养高级技工目标是: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培养能按照作业规范,排除配电线路故障,进行设备电气调试、维护、维修以及线路简单设计等工作任务的维修操作人员。实现高级工综合职业能力是: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能严格执行企业岗位要求或工作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安排,完成排除配电线路故障,进行设备电气调试、维护、维修以及线路简单设计等工作任务,并独立解决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具有班组管理能力,如制定工作计划、协调施工进度、安排人员、部门之间协调沟通等;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真领会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对照“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课程标准,通过实施“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中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根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中、高级工)”一体化课程标准,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工作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任务。
2总体方案设计:
例如:在完成“书房一控一灯的安装”工作任务时按照如下方案进行教学:
2.1、确定了学习目标:
(1)能阅读“书房一控一灯的安装”工作任务单,明确工时、工艺要求,明确个人任务要求;
(2)能识别导线、开关、灯等电工材料,识读电路原理图、施工图;
(3)根据施工图纸,勘查施工现场,制定工作计划;
(4)正确使用电工常用工具,并根据任务要求和施工图纸,列举所需工具和材料清单,准备工具,领取材料;
(5)能按照作业规程应用必要的标识和隔离措施,准备现场工作环境;
(6)能按图纸、工艺要求、安装规程要求,进行护套线布线施工;
(7)施工后,能按施工任务书的要求直观检查;
(8)按电工作业规程,作业完毕后能清点工具、人员,收集剩余材料,清理工程垃圾,拆除防护措施;
(9)能正确填写任务单的验收项目,并交付验收;
(10)工作总结与评价。
2.2、创设了工作流程与内容:
(1)明确工作任务;
阅读“书房一控一灯的安装”工作任务单,明确个人任务要求。
(2)识读电路图 ;
识读电路图、施工图,将所学的电工基础知识融会在工作中,建筑识图,能说明图中灯的种类及其数量,图中的所使用的开关名称及安装方式,采用的什么导线。
(3)勘查施工现场;
通过勘查施工现场,能根据施工图纸,勘查施工现场,取得必要的资料、数据。
(4)制定工作计划;
能根据施工图纸,勘查施工现场,制定工作计划;能根据任务要求和施工图纸,列举所需工具和材料清单。
(5)施工前准备;
施工前的准备,能识别导线、开关、灯等电工材料;能正确使用电工常用工具。
(6)现场施工;
在施工中能按照作业规程应用必要的标识和隔离措施,准备现场工作环境;能按图纸、工艺要求、安装规程要求,进行护套线布线施工;施工后,能按施工任务书的要求直观检查在学生施工前,教师要做规范性示范操作;在学生进行施工时,教师要进行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施工项目验收;
施工项目验收,施工后学生能按施工任务书的要求直观检查;按电工作业规程,作业完毕后能清点工具、人员收集剩余材料,清理工程垃圾,拆除防护措施;能正确填写任务单的验收项目,并交付验收。
(8)工作总结与评价;
工作总结与评价,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2.3、提出了工作要求:
(1)能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2)能实施触电急救。
(3)能明确项目任务和个人任务要求,服从安排。
(4)能识读施工图纸,明确施工的工具、材料、位置等技术工艺要求。(5)按照作业规程应用必要的标识和隔离措施,确保现场施工安全。
(6)能按图纸、工艺要求、安全规程要求施工。
(7)施工后,能按施工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自检。
(8)能正确标注有关控制功能的铭牌标签。
(9)按电工作业规程,作业完毕后能清点工具、人员,收集剩余材料,清理工程垃圾,拆除防护措施。
(10)能正确填写任务单的验收项目,并交付验收。
3总结:
采用工学一体教学模式,将学、训、考溶合一体,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学生普遍欢迎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大为提高;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打破了理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既没有固定的先实践后理论;也没有固定的先理论后实践;而是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任务引领、现场教学、做学一体”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了这是一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
篇6
职教集团化办学总体情况
1.集团化办学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集团化办学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它按照产业规律,将企业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入职业教育,旨在依托行业,联系企业,加强学校和学校、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推进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机制的重大创新,集团化办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推进产教深度对接,缩短校企人才供需距离;有助于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集团内部学校、企业、行业等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有助于形成集群集约优势,提升区域职教整体服务能力;有助于深化校企一体办学,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职教集团化办学得到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2010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把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项目之一。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各地积极探索职教集团化办学的路径和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职教集团700多个,覆盖100多个行业部门,近2万家企业,700多个科研机构和50%以上的中职学校、90%以上的高职院校。职教集团化办学的规模效应不断放大,质态和效益也不断提高。
2.淮安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取得长足进展
淮安市职教集团化办学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92年到2001年,积极实施职教发展“2112”工程(全省到2000年新建100所、占地100亩、生源2000人的职教中心),初步构建市、县(区)职教中心集团;第二阶段从2002年到2007年,在两次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的推动下,以产教合作为核心的行业型职教集团有了快速发展,区域型职教集团初具规模;第三阶段从2008年召开全市职教工作大会到现在。认真贯彻《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加大职教资源整合力度,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职业教育集约发展、优质发展。总体看来,全市职教集团化办学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一是规模明显扩大。市、县(区)以职教中心为龙头,建立了6个区域性职教集团;各重点职业院校以骨干专业为纽带、对接地方主导、新兴和特色产业,组建了行业型职教集团或协会26个、特色型职教集团或协会35个;全市职业学校参与组建的职教集团或行业协会14家。二是覆盖面广。目前,职教集团已覆盖全市8个主导和新兴产业、近50个行业部门、30多家企业,覆盖全部17所中职学校和4所高职院校、骨干和特色专业16个。三是类型多样。有以整合区域职教资源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型职教集团,最典型的是盱眙职教集团,有以融合产教发展为目的的行业型职教集团,如以淮阴商校牵头的淮安建筑职教集团,有以地方特色产业为纽带的特色型职教集团,如中国淮扬菜职教集团。
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发挥行政主导作用,推进区域职教集团化重组
2008年以来,淮安市从整体提升职教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出发,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加快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步伐。重点建设一批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并以此为龙头,组建区域性职教集团,走共建、共创、共融、共享的职教集约化发展之路。最成功的范例当属盱眙职教集团,集团成立之前,当地教育、劳动和其它部门都在办职业学校或行业培训,规模都不大,难成气候,难以满足当地产业快速集聚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在此情况下,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将县域内跨部门、跨行业的职教资源进行整合,组建盱眙职教集团,由县长兼任董事长,校长兼县教育局和人社局副局长。并迅速在县开发区的黄金地段辟出400亩地、投资3.6亿新建了与工业园融合、服务园区产业的新校区。组建职教集团的当年,办学效益就实现倍增,学校年招生3000人,年培训创利润达千万元。更可观的是,依托集团优势,筑巢引凤,吸引企业入驻12家,与县内外百余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集团的外延进一步拓展,内涵不断丰富。盱眙职教的发展证明:加大统筹力度,整合职教资源,组建职教集团,是实现区域职教优质发展的明智选择和有效途径。目前,淮阴区、淮安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先后完成职教布局战略性调整,组建以职教中心为主体、校校联盟融合、校企携手合作的区域职教集团。区域职教集团化整合和运行,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四个优化:一是资源优化。改变了过去多头办学、资源分散的状况,形成“握紧拳头发展”的格局。二是投入优化。改变过去政府多线投入、产出效益低下的状况,便于集中投入,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三是管理优化。改变过去多头管理、无序竞争的状况,形成了“一个核心主体、一套管理班子、对外多块牌子”的集团化管理模式,管理效能明显提升。四是学校优化。这是上面三个优化的最终实现状态,目前,淮安市6个区域性职教集团旗下的主体校均创成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并进入下一轮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创建序列。金湖、洪泽完成职教中心改扩建工程,淮阴区占地212亩、投入3.5亿元,淮安区投资占地320亩、投入3.2亿元的现代化新校区即将投入使用,区域职教中心的基础条件、办学功能进一步优化,作为职教集团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凸显。最近两年内,省委罗志军书记、省政府李学勇省长、毛伟明副省长先后视察盱眙职教集团,充分肯定了集团的办学模式、办学特色和成果。
2.加强政校行企合作,推动综合性职教集团建设
主动顺应淮安集聚提升的趋势,推动职教集团化办学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由政府主导型向多元合作型转变,积极推动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航母式”职教集团的建设。最具代表的是淮安市高职校职业教育集团。该集团是在市教育局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推动下、由淮安市高职校牵头、按照复合型模式建立的职教集团。集团的组建体现了运作的规范性,集团有共同遵守的章程,明确了参与各方的责、权、利;体现了参与的多元性,有市教育局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行政支持,富士康、达方、淮钢等24家区内外大中型企业和2个行业协会加盟,市内外19所中学、21所中高职和本科院校成为理事单位;体现了合作的紧密性,校际之间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联合办学、基地共享、专业互补等,校企之间借助淮安市高职校并入开发区、毗邻工业园区的优势,推进校企一体办学;体现了办学的针对性,集团主要服务集聚于开发区的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和现代物流等战略新兴产业。集团的成立将学校和企业作为利益共体有机组合,实现人才培养链、产业链和利益链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推动区校一体发展,实现“三个零距离对接”:园区产业结构和学校专业结构的零距离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零距离对接,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和学校课程标准的零距离对接;也实现了“三个同步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和学校基础能力的同步提升,园区产业规模和学校办学规模的同步提升,园区产业素质和学校办学质量的同步提升。淮安市高职校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示范校,进一步提升了在集团中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省政府批准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既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形成有力支撑,也为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提供广阔空间和丰厚的试验土壤。
3.紧贴地方优势产业,组建淮安特色型职教集团
专业和产业是职教集团化建设的纽带。淮安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并着力开展专业和产业结构吻合度调研,整个调研集中了教育、发改、经信委、人社等多个部门力量,深入学校、企业,历时一年,采集大量数据和信息,市、县(区)、校共形成20份翔实的调研报告,为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调整、推进集团化办学提供了科学依据。我们积极引导全市11所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3所国示范校,立足自身专业,对接地方产业,依托行业组织和覆盖行业的企业,组建或参与淮安特色的行业型职教集团,加盟或组建多种形式的行业协会。淮阴商校利用其烹饪传统强校的优势,牵头组建了“淮安餐饮职业教育集团”,鼎力等6家市区顶级酒店成为其主要成员单位。同时,学校作为苏北唯一理事长单位加入“江苏省餐饮职业教育集团”。餐饮职教集团的成立,为校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推动校企合作开发淮扬菜品20多个、共同开发实训教材2本、共建8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合作培养中级以上烹饪人才300多名,学校参加首届江苏省厨师节暨第七届全国烹饪竞赛(江苏赛区)竞赛,获团体优胜奖,校企合作取得双赢。目前,全市围绕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已组建4个特色型职教集团,其中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淮阴商校参与组建中国淮扬菜集团,既促进了淮扬菜产业的发展,也提升了职业院校烹饪专业的建设水平。金湖的石油机械职教集团、淮阴区的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淮安区的教学具职教集团也初具规模。
4.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实现产教融合发展、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主要路径。近年来,淮安市依托各种形式的职教集团,政行企校一起发力,推动校企合作迈上新的台阶。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制度设计,稳定职教集团内部的“联姻”关系。市教育局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制定《淮安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评选标准(试行)》,从合作思路、合作基础、合作保障和合作成效四个方面构建了校企合作示范组合的标准体系,引导了校企合作的正确方向和实现路径。各职教集团还以章程的形式明确了集团内部校企合作的内容、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盱眙职教集团推出集团内部校企合作的“四项制度”,即组织引导制度、定期会晤制度、项目责任制度、督查考核制度,淮安中专校职教集团还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奖励制度。二是建立校企对话协作平台,构建职教集团内部的“互动”关系。市政府搭台,举办职教区域合作(淮安)论坛,携手中西部百所职校和市内百家企业、职业院校,共同探讨职教跨区域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新机制、新路径、新策略,努力构建政、校、行、企“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新模式。论坛在为校企合作带来探索性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上百份校企深度合作的“签单”。市教育局连续举办三届校企合作论坛和校企合作现场会,展示校企合作成果,搭建校企沟通、对话、联系、互商、协作的平台,尤其是今年的盱眙现场会,既有职教集团运作模式下校企合作成果的多样、深度展示,还有极富借鉴价值的理论总结和探索,使与会者深受启发。三是创新校企合作发展模式,开创职教集团内部的“共赢”局面。在职教集团内部,关键要理顺的是校企关系,重点要创新的是校企合作模式。在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淮安的职教集团形成了自己的校企合作模式:订单培养。覆盖全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23家大企业与职业学校签订了培养协议,建立冠名班62个。引企进校。全市职业学校引进“校中企”13个,引进企业生产线21条,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26个。淮阴区职教集团整体引入金恒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和实习融为一体,收益显著。校办企业。与校外企业合作,或依托本校专业和人才优势,建立校内企业17个,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企业办校。淮安华丰机械有限公司投资兴办华丰职业学校,实现企业技术、人才、设备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完全融合,提高了生产和办学效益。股份合作。这种合作模式早在2006年由金湖职教中心率先尝试,校企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了小青青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目前市内这种模式试点最成功的一是淮阴商校,学校与中瑞教育集团旗下的华汽教育集团建立股份制合作关系,学校以场地、企业以设备和技术分别入股,共建了汽车维修专业和实训基地,当年招生400多人,商校实现了汽车维修专业零起点突破。另外一个成功案例是淮阴卫校,该校与上市公司迪安诊断采用股份制合作共建医药检测实训基地,学校以部分设备和场地入股,企业方以资金和大部分设备入股,建立实训基地,既供学生实训,又供企业对外经营,校企双方共同收益。这种股份制合作的优点在于明晰了职教集团内部校企双方的产权,构建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尊重了校企作为平等的利益主体的地位,更有助于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推动职教集团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行。这种新型的合作模式,在《中国教育报》做过经验报道,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吸引全国不少职业学校前来学习取经。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对策
1.职教集团化办学面临的问题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模式,仍处于探索中,与全国一样,淮安的职教集团化办学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有一些是共性的,也有一些是个性的。概括起来主要有:
(1)职教集团还缺少整体规划和建设,与地方产业的契合度不高。
目前看来,全市的区域型职教集团还不够大不够强;行业型职教集团数量明显不足,与淮安目前全力培育的“4+2”(盐化工、特钢、电子信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的对接度不高,对市内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类的职教集团也明显偏少。
(2)主体松散,结合度不紧,运转效能不高。
职教集团大多数不具备法人身份,实际上是各种利益主体的“独联体”式的组合,缺少法律效力的责、权、利的界定,往往是集而不团,运转效率偏低。至今,市内还有少数县(区)区域型职教集团内部学校之间还是一种松散型的联合,职教资源仍处于相对分散状态,没有通过集团达到有效整合,需要当地政府出面加以整合。
(3)体制机制尚未理顺。
职教集团作为一种松散型的、自愿组合的团体,身份比较模糊,难以有效地行使管理责任,往往导致凝聚力、执行力不强。集团内部的约束机制、决策机制、执行机制、保障机制、利益共享分配机制、监督考评奖惩机制、进退出机制等还需尽快完善。
(4)核心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职教集团建设的根本问题、核心问题。实际看来,校企合作仍存在学校“一头热”,行业企业“一头冷”的现象,有些企业只是在职教集团挂个名,没有实质性合作项目,校企合作的形式有不少还停留在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实习实训资源,学校承担企业的部分培训等浅层次上,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技术研发等全方位、深层次合作较少。
2.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对策
职教集团化发展是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紧紧围绕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思路,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新机制、新路径、新模式。
(1)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要加强政府对职教集团建设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督查,将职教集团化办学作为推进产教合作的重点工程,纳入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去,出台加快推进全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引导职业教育集团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在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之下,成立一个由市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人社局组成的产教合作协调小组,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职教集团建设,引导职业院校服务地方行业企业。
(2)进一步推进产教深度对接。
组织有关部门和职业学校,持续做好职业教育专业和地方产业吻合度调研,建立产业发展、人才需求预警预测机制,引导职业院校科学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为加大产教对接的力度,提高职教集团的运转效能,建议由政府来主导区域型、行业型和特色型职教集团的建设。在做好产业和专业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建设覆盖我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行业型职教集团,集团包括行政主体: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人社局和产业主管部门,学校主体:相关专业的中职和高职院校,企业主体:相应产业的企业,行业主体:相关行业协会。其中以专业实力最强的学校和最具合作实力的企业担任领头单位,由产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担任集团的理事长。当前重点围绕我市“4+2”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整合政校行企力量,组建相应的行业型职教集团。要积极策应中国声谷――淮安呼叫中心的建设,建立中高职院校广泛参与的淮安呼叫中心职教集团。力求以集团化的有效组织来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3)进一步推动校企一体办学。
篇7
化工企业的内部生产工艺相对而言较为复杂,内部物料种类的类型较多,且生产环境中存在高压、易燃易爆、毒害性与腐蚀性较强等特点,这就给化工生产带来了较大难度。很多化工企业在自身发展中逐渐扩大产能,将化工装置改为工艺运行与装置大修交叉进行。这样一来,很多化工企业的装置检修难度出现明显增加,装置检修的涉及范围也更广,相关人员的自身责任明显加重,检修项目数量也会增加。所以,这就需要化工企业针对装置交付检修之前的工艺安全进行相应的过程控制处理,确保其安全性与科学性,进而保证化工装置交付检修的整体质量。
一、 交付检修前期各项准备
在对化工装置进行交付检修之前,相关人员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明确检修工作的主要任务,并且确定化工装置的停车方式与相关范围等,为化工装置选择单系列停车、带料停车、卸料停车等不同的形式,进而确定化工装置停车检修的主要方式及特点,这样才能为后续检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在进行交付检修之前,相关单位需要成立专门的检修组织小组,由企业内部的负责人担任小组的组长,这样可以在检修中对相关环节进行管控分析与协调处理。如果化工装置交付检修的规模相对较大,化工企业还可以从安全监督、工艺技术、质检等方面入手成立不同的小组,各小组明确分工,各行其职。
化工装置的交付检修,需要相关人员制定科学的处理方案,其中包括工艺方案、检修及相关安全方案等,这些方案既可以分别独立编制,也可以合而为一,需要化工企业酌情选择。在工艺方案当中,相关人员应当明确化工装置与设备管线等的停车、隔离、降温、置换等流程,而检修方案则应当包括检修的具体时间、方法、进度等。
此外,检修小组还需要对化工装置的交付检修材料等进行确定,准备好检修工作所需的各种设备等,并且对相关设备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等,确保其完全符合检修要求。
二、 工艺正式交出之前的安全控制
在工艺交出之前的安全控制中,主要有以下几项关键点需要相关人员把握:
第一,避免压力出现大幅波动。在化工装置及相关系统的停车过程当中,内部的火炬管线会存在较大的负重,管道的泄压速度也会较快,这样可能会造成火炬管线出现明显的憋压反应。相关人员在停车降负的时候需要控制好速度,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调整泄压速率。与此同时,具体的检修人员在化工装置内部的压力没有完全被泄尽之前不能拆卸设备及管道的法兰等,也不能随意进行封堵处理。
第二,控制降温速度。在对相关系统进行降温处理的时候,需要根据相关工艺条件及技术要求等缓慢降温。如果降温的速度过快,很可能造成化工装置内的管道及相关设备等因温度突然下降出现明显的损坏等。
第三。完全排空设备。对于检修后准备交出的化工装置而言,相关人员一定要将其完全排空。完全排空装置设备可以确保检修人T等不会被装置中存在的毒害物质等影响,保证其人身安全。与此同时,将装置设备完全排空,还可以避免检修环境等出现严重的污染。
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在开阀门的时候,需要将阀门逐渐打开,并且在关阀门的时候需要确保速度较慢,如果关阀门的速度较快,就可能造成管道将物流等快速切断,从而造成液击现象的出现等,这会给管道等造成严重损伤。
三、 检修接手后主要控制措施
第一,进行装置隔离。检修人员在接手化工装置之后,首先需要进行的环节就是对装置的管道进行隔离。很多化工企业是选择将工艺操作与装置的检修交叉进行,为了确保检修环节的质量及工艺运行不受严重影响,相关人员需要将两套不同的装置用盲板进行隔断处理。为了确保盲板自身的使用有效性与质量,对不同的盲板进行编号处理,并且做好盲板的数量与生产监管等。
第二,进行置换处理。在将不同的装置进行隔离处理之外,相关人员还需要对已经进行隔离的装置进行置换处理。在化工装置当中,一些介质存在严重的毒害性,也存在易燃易爆的特点等,挥发性也会较强。如果检修人员需要顺利进入装置之内对其进行检修,就需要对化工装置的管道与相关设备等进行有效的清洗,还需要进行氮气置换处理等。在进行置换处理的时候,相关人员还需要利用具体的仪器对其进行监测判断,只有连续两次监测的数据达到相关标准,才能视为置换合格。
结语:
对于化工企业的生产及化工行业的整体发展而言,化工装置是其得以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只有确保化工装置自身的质量达到科学标准,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得到有效保证。在化工装置交付检修之前,相关企业及人员就需要对具体的工艺进行安全控制,并且在正式进行检修之前制定完善、科学的方案。相关人员一定要做好化工装置检修的前期处理,这样才能为后续工作的进行奠定坚实基础,对于工艺的交出及检修的接手环节而言,相关人员也需要做好工艺安全方面的技术分析处理等,对安全处理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这样一来,化工装置的检修环境就可以得到较好保证,相关的危险点才能被及时清除,进而确保化工装置检修的顺利进行,以此保证其性能与质量符合生产标准。
参考文献:
[1]郑淞宸.石油化工装置检修安全对策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08).
[2]张明亮,郏广震,陈雪峰.化工装置交付检修前的工艺安全过程控制[J].化工管理,2016(20).
篇8
2004年至2008年,石家庄市共发生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900起,导致494人死亡、1629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724865元,见表1-1、表1-2。
表1-1 石家庄市交通事故四项指数一览表
年份 事故次数(起) 死亡人数(人) 受伤人数(人) 直接财产损失(元)
2004 590 68 461 2678785
2005 410 81 372 1187736
2006 350 128 317 702554
2007 322 114 293 513490
2008 228 103 186 642300
表1-2 石家庄市交通事故7项指标一览表
年份 万人事故率 万车事故死亡率 交通事故致死率 百万人客运量死亡率 百万吨货运量死亡率 亿车公里事故率
2004 0.313 2.282 0.129 1.599 0.657 9.898
2005 0.361 2.306 0.179 1.751 0.768 5.835
2006 0.553 2.996 0.288 1.776 1.191 4.097
2007 0.480 2.161 0.280 1.715 1.041 3.052
2008 0.428 1.588 0.356 1.696 0.917 1.757
随着石家庄市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数量迅速增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从表1-1、1-2中可以看出,自实施“畅通工程”以来石家庄市交通事故总数、受伤人数呈总体下降趋势,死亡人数自2006年达到最多后下降缓慢;万车事故率、万车事故死亡率、百万客运量死亡率、百万吨货运量死亡率、亿车公里事故率、综合事故率均呈下降趋势,交通事故致死率上升。200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4.3人/万车,万人死亡率为0.553人/万人[1];高于石家庄市的水平。两组数据表明,自实施畅通工程以来石家庄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2 道路交通安全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特点,结合对道路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的发展分析,对石家庄市道路交通安全趋势定性分析如下:
(1)经济发展迅速,小汽车、公共交通发展快速,机动车保有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大大增加了可能发生事故的群体适量,且经过交管部门的有效管理事故次数已控制到全国较低水平,因此机动车交通事故次数在短期内不易再有明显的下降。
(2)人口不断增长,中远期将达到300万~500万人,居民日出行总量也不断上升,因此各种出行的交通冲突和矛盾将不断增加,交通个体出行过程中的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也不断提高。
(3)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普及面将继续增大,城乡居民的漠视和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观念将由现在较弱的水平有所提升,因此随着管理水平的提升,由违法行驶所造成的交通事故也会逐渐地降低。
(4)随着交通安全管理科技投入、人才投入、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大,以及“三年大变样”城市道路网的升级改造,道路设施水平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将会不断提高,石家庄市的万车事故率、亿车公里事故率等指标将保持缓慢下降趋势。
3 道路交通安全规划中远期规划战略目标
中远期石家庄市城市扩张、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居民出行总量大幅增加、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与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出行方式混杂等问题之间的矛盾将是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的重点难题。同时,随着石家庄市交通事故率的逐年降低,交通安全水平提升的标准也应该从单纯的降低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和伤亡人数发展至以全力控制事故率和降低道路交通系统对交通出行者的心理、生理、身体伤害,即由过去单纯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水平上升到改善出行者在交通过程中的身心安全的水平。
因此,石家庄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中远期战略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通过制度建设、科学管理、综合治理、政策约束、宣传教育,有力推进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范性管理。具体目标为:建立一个政府各个部门高效协调、社会单位团体广泛参与的长效交通管理机制,建设一个信息集约化、查询可视化、管理人性化的面向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形成一个更加多样化的、社会化的、生活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模式,培养一个全民低碳的、节能的、环保的绿色出行观念;全力控制石家庄都市区范围内道路交通事故率,极力降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危害,力争使石家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 道路交通安全规划中远期战略任务
4.1促进道路交通安全一体化管理
道路交通安全一体化管理指从战略角度协调各部门,通过整合交通安全领域内各个方面和机构来管理道路、驾驶员、车辆,以使交通安全管理具有系统性、交通安全最大化的系统组织。
图1 石家庄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一体化工作流程
在石家庄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和交通专家组的支持下,确定从事故预防、事故救援、安全保障、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的各个部门的交通安全工作内容和相应目标,制定进一步的详细行动方案并由相关部门具体执行;专家组定期组织会议对行动方案实施的阶段性成果和道路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情况给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提供改善意见;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组织各部门机构协调会议对专家组的意见进行讨论商定进一步的行动计划。如图1。
4.2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智能化管理
提升交通安全的智能化管理旨在运用先进技术检测道路交通信息,为驾驶员提供足够的实时信息,降低道路环境中的事故因素,在紧急情况中自动进行紧急避险,在事故发生后尽量加快救援速度和减少后处理的延误。
石家庄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智能化要以“数字交管、资源共享、服务大众”为目标,在现有城市智能交通指挥中心的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功能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运转更加高效的面向城市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见图2)。实现交通管理信息输入/输出接口规范化,与智能公交管理系统、救援系统等其它ITS系统数据交换接口的规范化,实现多信息源的信息整合以及对实时和历史的静态、动态交通信息数据组织、管理与存贮,实现交通流量、122接出警信息、停车场信息、交通事故信息等综合交通信息分析,实现对勤务作业、事故处理与警力调配、路径选择等交通管理决策的支持,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指挥调度、调度预案的仿真评估、路线方案仿真与评估,实现静态、实时动态的交通信息、综合交通信息的浏览与查询的可视化,指挥调度的可视化,辅助决策的可视化,仿真过程与结果的可视化,实现交通信息的网上。
图2 石家庄市智能交通系统构架示意图
4.3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科学化管理
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科学化管理旨在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去实现基础设施、交通安全设施、智能交通设施等的高效配置,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去配置警力和设备等将成为石家庄市未来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
(1)交通安全管理机制的科学化
随着石家庄市交通安全一体化管理的建立和发展,交通安全管理相关部门间的合作将不断深化,科学的合作协调机制是交通安全一体化管理科学化的基本保障;随着正定与主城区的一体化发展和整个都市区的协同发展,市区、正定新区、组团城市等各级交通管理部门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整合、优化等协同发展机制是石家庄都市区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根本保障。
(2)交通管理综合信息管理的科学化
交通管理信息涉及车辆档案信息、驾驶员档案信息、交通设施管理信息、交通违法管理信息、交通事故管理信息、交通勤务管理信息、交管局各科室和大队的日常工作管理信息等,这些信息内容繁杂、分散管理,利用效率极低,石家庄市应建立一个科学的综合交通管理信息库,提升石家庄市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科学化管理水平。
(3)交通工程与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科学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类型的交通工程和交通安全设施(如智能化交通设施、交通宁静化设施等)投入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使用;随着城市高架路、公交专用道等使用而造成的道路信息复杂化,标志标线也不断变革和完善。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交通工程和交通安全设施的交通安全管理功用,石家庄市应加强对这些设施的类型、特性和设置条件以及组合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加强各种设施在城市路网上的合理布局和组合布局研究。
4.4倡导道路交通安全人性化管理
倡导道路交通安全的人性化管理旨在通过执法理念的革新、安全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与设置,使交通参与者在交通参与过程中内心对道路交通系统具有安全感和舒适感,在交通管理的业务办理和处罚时能够方便快速的完成相关程序。
(1)执法理念的人性化
交通安全管理要以交通参与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交通参与者的利益在交通参与过程中得到有效保障【2】。
石家庄市公安干警执法或业务办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交通参与者的心理感受和人格尊严,用心去关注人、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要充分保障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尊重和维护当事人的法律权利;要为当事人提供便利,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使业务办理人能够方便快速的办理相关业务,使交通违法当事人及时、准确地获知交通违法信息等。
(2)交通安全管理设施的人性化
石家庄市交通安全管理设施不仅要符合车辆、行人的交通特性,而且要符合人的心理特性。标志的选用、布局和设置,标线的施划,信号灯的设置等不仅要美观大方且与道路环境相互协调,促使人感到舒适、乐于接受从而真正发挥规范交通行为的作用;而且要保证信息传递适时、快速、有效。
4.5重视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化管理
重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化管理旨在通过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城市交通文明创建,使得城市居民能够深入了解和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使社会形成以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为荣,以违反交通法规、破坏交通秩序为耻的居民道德风尚。
(1)丰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交通安全法制化管理需要依靠长效的、广泛的、深入的、持久的推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石家庄市政府要强化公安、交通、宣传、文化、广播电视、教育等部门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视程度,高效协作配合,丰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其次,通过有效奖励措施促进石家庄市各社会单位和团体参与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稳步推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向社会化发展;再次,要从娃娃抓起,逐步推进终生交通安全教育。
(2)创建城市交通文明
石家庄市要创建城市交通文明,需要强化公安、交通、宣传、文化、广播电视、教育等部门和社会单位及团体的联合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文明停车”、“文明行走”、“文明候车”为主要内容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交通文明道德舆论风尚,宣扬交通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和个人,同时,坚持违规必究、违法必罚,加大交通违法整治力度,实行严管严罚,以期促使交通违法率显著下降。
4.6引导道路交通安全健康化管理
引导道路交通安全健康化管理旨在通过控制交通噪声和降低汽车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苯并芘、烟尘及铅)和噪声对人的伤害。
(1)倡导节能减排
石家庄市要引导交通参与者转变出行方式和消费观念,不断提高绿色出行比重。在提升路网通行效率的同时,坚决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合理引导私人机动车辆出行,鼓励使用低能耗、低排放汽车;鼓励清洁燃料的使用;实施严格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和检测管理(I/M)认证制度。
(2)控制交通噪声
石家庄市要开展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噪声辐射研究和排查,在噪声辐射强的路段设置声屏障,隔离噪声与居住区和行人之间的直接辐射,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危害;加强城市道路绿化,提倡居民住房的外表绿化、滨河风致带的绿化、主干路设置绿篱等。
5 结语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关系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石家庄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道路交通安全规划中远期战略及其主要任务。希望笔者的撰写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为实现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篇9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简介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创设情境-理解任务、获取信息-制定方案-方案实施-成果展示-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各个环节,无不体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贯穿每个环节,学生不断获得成就,从而增强自信心,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合技工教育,尤其是在学生即将前往企业实习的前一学期的强调动手能力的课程中运用,效果较好。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柔性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教学中的应用
《柔性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是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工厂工作流程,对PLC、变频器、触摸屏、伺服、步进电机、传感器、气动控制技术等内容进行综合学习和应用,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不能给学生切身体验,教学效果较差。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不断思考、探索,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为学生创造了体验工厂工作的空间,还锻炼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和课程特点,重点运用过程评价等教学技巧,认真落实任务书、解决方案等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任务、分解任务、动手实践、交流学习、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并通过成果展示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起到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
现在我们以《柔性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中的“上料检测单元”为例,展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2.1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主要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情境创设通过播放“MES网络型模块式柔性自动控制系统”工作视频来完成,我适当讲解介绍该单元的结构组成、作用及完成的动作,让学生熟悉该系统的作用,重点了解“上料检测单元”的动作过程。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简单记录该单元的结构组成及动作过程。
2.2 理解任务、获取信息
在创设的情境下,给学生布置任务:完成“上料检测单元”的安装、调试。为更好的完成任务,我组织学生分组,选出班上组织能力较强且较有威望的6名同学任命为组长,然后组长带头选组员,每组6-8人,分组别接收任务书,检查部件、原料是否齐备,并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间。
2.3 制定方案
在理解任务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工作原理理解、材料准备、实物安装、软件编程、总机调试等)。这个环节,组长要根据组员的特长分派任务,组织组员对整个安装、调试过程的先后顺序、每个步骤的工作内容、人员调配、注意事项等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出最适合本组的方案,并填写《“上料检测单元”设备安装、调试记录表》。学生面临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会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积极查看说明书、任务书,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来解决当前问题,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主要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工具书、说明书等查找相关资料、制定方案、确定方案是否可行,并针对学生制定的方案适当给予建议,学生根据所提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方案。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让学生自信满满,并且锻炼了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统筹能力。
2.4 方案实施
各组根据方案分工,有条不紊的完成各自职责,每完成一项工作,提醒学生及时填写《“上料检测单元”设备安装、调试记录表》,对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记录。经常巡回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各种工具及仪器设备,监督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任务,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安装、调试,同时鼓励团队合作,避免组长代工、独立完成全部任务。
2.5 成果展示
各组完成安装、调试任务后,均有5-15分钟时间上台展示,向同学们展示其完成任务的过程、碰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小组讲解采用了什么方法保证任务按时按量完成,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小组重点分析存在哪些方面问题。我则对每组的展示做简单评价,提醒工作过程中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整个任务的完成如何达到最优化,并检查学生的工作质量,工作任务是否完整,安装调试是否正确等。
2.6 评价
评价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过程评价,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及时发现及时表扬,重点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二是结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个方面,分别填写《“上料检测单元”学业评价表》,作为学生该课程得分的主要依据。
由于学生性格活跃、渴望成就,为激发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过程评价,对于表现好的组别、组员,及时点名表扬,满足学生喜欢被关注被表扬的心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适当的表扬不仅能起到对受表扬学生的鼓舞作用,也能及时将好的做法在班里分享,帮助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在本门课程中,我重点关注学生在元件选择与检测、工具仪表使用规范、工作过程记录等方面的表现,对在这些方面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其他小组借鉴他们的做法。
为了体现公平、公正,最后的学业评价环节需进行多方评价,需引导学生从考勤、纪律、实施过程、工作效果等多方面自评、互评,并结合教师评定,选出优秀小组,形成你追我赶的浓厚学习氛围。
3 结束语
在《柔性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实践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可以从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激发了他们求知欲望,提高了学习效率,较好的完成了课程学习。
然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把握教学进度、管理课堂秩序、避免个别同学滥竽充数等。因此,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能力,不但要吃透教材,把握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备好课,还要能了解学生,提高掌控课堂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探究者和创造者,从而真正让每位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U4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众所周知,对钢筋混凝土受弯结构来说,由于没有采用预应力对结构受拉区施加预压应力,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受拉区(正弯矩区下缘和负弯矩区上缘)很容易产生裂缝,从而降低结构刚度和耐久性。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施工经验和结构受力分析来试图从调整桥面铺装施工顺序的角度来改善钢筋混凝土梁桥的受力状态。
二、基本思路
钢筋混凝土现浇连续梁桥一般采用支架现浇工艺施工,即:主梁在支架现浇成型,待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拆除支架(以下简称原方案)。在拆除支架的过程中,主梁结构自重由原来的支架承担逐步转移到由主梁结构自身承担。这时在主梁的正弯矩下缘和负弯矩上缘处将会产生拉应力。在桥面系施工过程中随着二期恒载(主要为桥面铺装及护栏)的施工,拉应力将加大。在通车运营后,在车辆活载的作用下,拉应力将进一步加大。由于混凝土自身的抗拉能力很弱,由《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的“表3.1.3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可知:对于C40混凝土其抗压强度标准值只有2.40MPa,对于C50混凝土其抗压强度标准值也只有2.65MPa而已。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很容易产生裂缝。
由于主梁自重和行车活载这两部分产生的拉应力无法避免,因此可以尝试调整桥面铺装的施工顺序来改善主梁拉应力。具体方法为:主梁现浇成型后,在不拆除支架情况下继续施工桥面铺装混凝土(主要指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待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拆除支架(以下简称调整方案)。
与原方案相比:由于在支架拆除前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已经形成强度并与主梁形成整体,增大了结构刚度,改善了结构受力状态——原方案中,不仅主梁自重由主梁承担,而且由于桥面铺装浇筑过程中尚无强度,其自重也要由主梁来承担。桥面铺装形成的承载能力只对行车活载起作用,对结构恒载没有贡献。而调整方案的主梁和桥面铺装自重由原来的主梁本身承担转变为由主梁和桥面铺装形成的整体结构来共同承担。这时桥面铺装形成的承载能力不仅对行车活载起作用,而且对主梁自重及二期恒载也起作用。
三、不同施工顺序下结构应力对比分析
基于以上思路,此处以一座4×10米的钢筋混凝土现浇连续梁桥为例来分析在两种不同施工方案下的主梁拉应力的变化。主梁横断面几何尺寸如图1所示。
图1 主梁横断面图
1、结构模拟
主梁结构模拟采用MIDAS/CIVIL(V7.8.0)软件进行离散,单元长度为0.5米,共划分为80个梁单元,81个节点。其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计算模型
2、基本假定
(1)原施工方案:桥面铺装及防撞护栏按均布荷载施加于主梁单元上;
(2)调整方案:防撞护栏按均布荷载施加于主梁单元上,通过增大原主梁断面尺寸来模拟桥面铺装与主梁形成的整体结构;
(3)行车荷载按公路-Ⅱ级计算;
(4)钢筋混凝土容重按26kN/m3计算;
3、荷载组合
(1)正常使用状态长期效应组合;
(2)正常使用状态短期效应组合;
(3)弹性阶段应力验算组合(考虑荷载试验时受力状态,即活载不进行折减)。
本次计算不考虑承载能力验算。
4、主梁应力验算结果
主梁在两种不同施工方案中不同荷载组合条件下控制截面拉应力对比结果如表1-表3所示。
表1正常使用状态长期效应组合下控制截面拉应力对比结果(单位:MPa)
表2正常使用状态短期效应组合下控制截面拉应力对比结果(单位:MPa)
表3弹性阶段应力验算组合下控制截面拉应力对比结果(单位:MPa)
5、对比分析
(1)由两种方案在三种不同工况下控制截面拉应力的对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的施工方案控制截面拉应力为原方案的73.2%~74.1%,平均为73.6%,即拉应力减小了约26.4%;
(2)由正常使用状态长期效应组合及短期效应组合计算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的方案正弯矩控制截面跨中下缘的拉应力均小于C40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2.40MPa,最大的为2.22 MPa,而原方案中最大为3.01 MPa;
(3)由弹性阶段应力验算组合计算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尽管调整后的方案正弯矩控制截面跨中下缘的拉应力有了明显改善,但其拉应力仍高于C40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2.40MPa,为2.78MPa。其原因主要为本次计算采用的板梁截面为实心截面,其恒载效应较大的原故,若采用空心截面则恒载效应将会减小。另外本组合主要为成桥静载试验时所采用的工况,在实际做静载试验方案时可将跨中截面正弯矩加载效率取下限,可有效保证其拉应力满足要求;
(4)由正常使用状态长期效应组合及短期效应组合计算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的方案负弯矩控制截面1号墩顶上缘的拉应力分别为2.52 MPa和2.67 MPa。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4.2.4条“计算连续梁中间支承处的负弯矩时,可考虑支座宽度对弯矩折减的影响,……,但折减后的弯矩不得小于未经折减的弯矩的0.9倍”,由于采用MIDAS/CIVIL(V7.8.0)做结构离散时未考虑支座宽度的影响,故尚需对表中数值进行修正,按规范公式计算折减弯矩均大于理论弯矩的10%,故按90%进行折减,即表中数值经折减后分别为2.27 MPa 和2.40MPa,若考虑采用空心截面其恒载效应将会减小,故可保证其拉应力满足要求;
(5)由弹性阶段应力验算组合计算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的方案负弯矩控制截面1号墩顶上缘的拉应力3.01 MPa,考虑支座宽度折减后为2.71 MPa,仍大于2.40 MPa,考虑采用空心截面其恒载效应将会减小并在实际做静载试验方案时可将跨中截面正弯矩加载效率取下限,可有效保证其拉应力满足要求;
(6)由弹性阶段应力验算组合计算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尽管在采取空心截面并采用加载效率取下限的方式下可以保证控制截面拉应力满足要求,但其安全储备较低,并且不同的设计方案其应力状态不完全一样,尽管本桥主梁可以满足要求,但并不能保证所有钢筋混凝土现浇连续梁桥主梁均能满足要求,故当出现控制截面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标准值时,需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四、结论
(1)当跨中截面下缘拉应力储备较大,而墩顶截面上缘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标准值时,可采用在支架上现浇0.1L~0.9L(对于中跨)和0~0.9 L(对于边跨)范围内的桥面铺装混凝土,待其强度满足要求后再拆除支架,然后再浇筑墩顶0.9L~0.1L负弯矩范围内的桥面铺装混凝土,由于墩顶负弯矩范围内的桥面铺装混凝土为后浇筑的,只承受活载的作用,故可保证其拉应力满足要求;
(2)必要时可在支架上现浇0.1L~0.9L(对于中跨)和0~0.9 L(对于边跨)范围内的护栏,拆除支架后再浇筑墩顶0.9L~0.1L负弯矩范围内的护栏可进一步减小控制截面主梁的拉应力;
篇1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华师附中高中三个年级学生人数为100名,男50名,女50名;其中高中一年级30名(男15名,女15名);高中二年级40名(男20名,女20名);高中三年级30名(男15名,女15名)。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对华师附中正在参加游泳俱乐部的高二学生和现在没有参加游泳俱乐部的高一、高三学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98.3%,有效率100%。
1.2.2 专家访谈法
就华师附中开展游泳俱乐部教学现状,本人特意访问了现在在华师附中任教游泳多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并负责该校游泳俱乐部的槐咏梅老师。
1.2.3 文献资料法
收集有关开展游泳俱乐部以及开展游泳俱乐部教学的文献资料,为华师附中开展游泳俱乐部现状进行分析做充分的理论准备。
1.2.4 数据统计法
问卷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中三个年级学生对学校开展游泳俱乐部教学的调查情况
2.1.1 对参加游泳俱乐部的高二学生的调查情况
2.1.1.1 高二学生对游泳及游泳俱乐部教学感兴趣的情况调查(图1)
图1显示80%学生都喜欢游泳,但其中既感兴趣又参加的约占67,感兴趣可不参加的约占16.7,不感兴趣又不参加的约占16.7。以上说明了大部分学生喜欢游泳,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喜欢游泳但对游泳俱乐部不感兴趣,即使感兴趣也不一定参加。这正是学生的选择性。从总体来说在华师附中开展游泳俱乐部教学是很正确的,符合学生的选择性需要,并且更好地调节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2.1.1.2 参加游泳俱乐部学生是否了解学校游泳俱乐部情况、是否会积极参加以及是否会鼓励其它同学参加的情况(表2)
此表统计分析得出①参加游泳俱乐部的学生只有37.5%了解学校游泳俱乐部的情况,而62.5不了解,了解学校开展的游泳俱乐部而会积极参加的和不了解不会参加的都是占50,这表明参加游泳俱乐部的学生大部分对学校开展的游泳俱乐部不了解。该校对各种俱乐部的开展只是通过宣传栏宣传以及班主任的传达,同时学生自己没有很好地去了解,只是凭着兴趣去参与,参与之后又不向老师了解情况。要做到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游泳俱乐部,吸取更大的兴趣,除了学校有力的宣传与鼓动之外还要学生自己的主动。②会鼓励其它同学参加约占75,不会鼓励其它同学参加约占25,这些数字显示学生会积极支持其它同学参加游泳俱乐部,学生对学校开展的游泳俱乐部支持度很高,在自己参加的前提下也鼓励其它人参加。
2.1.1.3 参加游泳俱乐部学生认为学校开展游泳俱乐部的可行性以及按时上课的情况(图3)
图3表明学生都赞成学校开展游泳俱乐部,给予学校极大的支持,只有少数同学认为不可行;参加游泳俱乐部的学生有83.3能克服任何困难按时上游泳课,说明学生的积极性是高的,意志力坚强的,而16.7的学生不能按时上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学生学习时间紧迫,把游泳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或是意志力不够坚强,遇到寒冷的冬天就退缩。还有部分学生纪律观念不强,缺乏按时上课的意识。要克服这种现象需要老师与学生充分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其积极参与到课中来。总的来说在该校开展游泳俱乐部教学是符合大部分学生意愿的。
2.1.1.4 对参加游泳俱乐部学生对学校安排上游泳课时间合理性的调查情况
华师附中游泳俱乐部上课时间安排是每次课的时间是1小时,每周上课2次,一周的上课安排在星期二、五的最后一节。普遍学生认为学校安排的上课时间还是合理,但有少数同学要求最好在每天的最后一节课上或每星期增多几节课。这说明学生对游泳的积极性高涨,希望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游泳技术从而提高自己的游泳水平。
2.1.1.5 学生对只在高二开展游泳俱乐部的态度:认为该校只在高二开展游泳俱乐部合理的约占13.3,然而认为不合理的约占86.7,他们都希望各年级都有机会参加,并以他们自愿的原则参与,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在校学习游泳的积极性,但据槐老师介绍之所以只在高二开展,是考虑到各年级学生的学习时间,高二的学习时间比较合适安排游泳课。这也说明了在中学开展游泳俱乐部要考虑到本校各年级学生其他功课的安排,要在全校开展还是受限制的。
2.1.1.6 参加游泳俱乐部学生对该校游泳俱乐部的管理以及对游泳老师看法的情况:总体上参加游泳俱乐部的学生对该校游泳俱乐部的管理(注:学校对游泳俱乐部的管理规定)满意,对上课的老师都比较满意,个别学生持如下意见,认为①教学要有针对性;②上课过程可以适当增加游戏单元;③管理要更严格化,老师责任感要强些,让学生能学到知识,加强出勤率;④老师上课应耐心,在一定时间举行小型友谊比赛;⑤应多督促同学,主动指导同学;⑥上课要自由些;⑦上课时间太短。学生所持意见表明学生对游泳教学要求比较正规严格,既可以使他们学到游泳技术又可以增添娱乐性并且能增进同学间的相互友谊。
学校游泳俱乐部的管理:
(1)参加的学生必须坚持学完要求修的课程,无论是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都要按时上课;
(2)教师要有专项的技术或外聘教师进行教学,教师不限男女要有经验;
(3)学校提供充分的器材和场地每次上课时间为一小时,每班的人数在30左右,每次课两个班,每周每班星期二、五上课
2.1.2 不参加游泳俱乐部的学生情况(高一、高三年级)
高一、高三学生喜欢游泳程度以及对游泳是否感兴趣、参加的调查情况(表4)
表4统计分析得出喜欢游泳的学生占调查人数中的96.6,不喜欢的只在高三出现占3.4;感兴趣又参加的人数约占70,不感兴趣又不参加的3.4,这说明高一、高三的学生绝大数喜欢游泳,高三有极少数学生不喜欢游泳这项目极有可能是他们对游泳不感兴趣或怕水;3.4不感兴趣又不参加游泳俱乐部的都是高三同学,他们认为高三学习时间太紧,希望能用更多时间在学习上。综上所述游泳俱乐部在华师附中开展是可行的,而且前景也会很好。
2.1.3 就华师附中开展游泳俱乐部教学情况对在华师附中教游泳多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并负责该校游泳俱乐部的槐咏梅老师的访谈情况。
2.1.3.1 华师附中开展游泳俱乐部的宗旨以及槐老师的一些见解
华师附中开展游泳俱乐部教学从2 0 0 2年开始的,到现在已经有3年了,该校开展游泳俱乐部的主要宗指是对游泳爱好者的培养。槐老师说在有条件的中学开展游泳俱乐部是很必要的,并且开展的效果好,参加学生多,学生的游泳技术提高快,有利于发展游泳爱好者,还能给以他们多方面的锻炼(如:心理、身体、意志、认识等)。至此槐老师对华师附中开展游泳俱乐部的发展前景持良好态度,说该校发展前景好,就目前的情况华师附中会越办越好,参加的人数会越来越多。
2.1.3.2 就学生对参加游泳俱乐部情况的介绍
自从华师附中开展游泳俱乐部以来,每期参加的学生人数太概都在50人左右,占各种俱乐部人数的第三,学生报名的积极性很高,参加积极,他们大多数是希望通过参加游泳俱乐部来提高自己的游泳水平,使身体得到锻炼,增强体质,增强游泳自救意识和能力,保持良好的学习精神。
2.1.3.3 华师附中对参加游泳俱乐部学生的管理、要求以及学校开展游泳俱乐部的情况对参加游泳俱乐部的学生学校要求他们能坚持完一年的培训,无论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都要坚持来上课,并把这课作为一门选修课,如果期末考试不及格不给学分。而该校只在高二开展游泳俱乐部,只要是因为其它年级的学生学习比较紧张,特别是高三的要面临高考,高一学生又是刚学者,大部分学生对水性不熟悉,学起来困难,达不到要的效果,高二学生已在高一期间有了初步的学习。在华师附中开展游泳俱乐部俱有很好的条件,本校的游泳器材比较具备,游泳馆可以提供大量浮板给学生练习,还有小部分陆上力量练习的器材,游泳场地有一个25米非标准的小池,有一个50米标准的场地,游泳池还具备了一位救生员。游泳俱乐部的教学主要分两个大班,一个是基础班,主要帮助学生纠正、改进蛙泳、自由泳技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蛙泳、自由泳基本技术技能,并为学习其它泳式作准备;另一个是提高班,主要是就学生四种泳式的动作进行改进,并训练他们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可以代表班参加一些小型的游泳比赛。他们每次上课为一个小时,每班人数大约30人,每班每周星期二、五上课,其余时间可以自己来练习,上课的老师是专业教师,有时会外聘教员来上课,教师不限男女,要有教学经验。
3 结论与建议
3.1 华师附中开展游泳俱乐部具备了很好的学生群体基础,学生也具有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很多条件意示了该校开展游泳俱乐部的前景是可观的。
3.2 华师附中游泳俱乐部教学时间安排合理,学生能按时上课。
3.3 华师附中开展游泳俱乐部教学具备了良好的教学场地、器材、教师队伍,以及具备较为完整的教学管理的前提条件,使学生学习游泳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4 学校开展的游泳俱乐部的详细情况学生了解极少,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该校只对高二年级开展游泳俱乐部,约束了其它年级学生学习游泳的兴趣,建议学校对开展游泳俱乐部的情况,要充分宣传,让学生有充分的了解,除在高二年级开展游泳俱乐部外,在其它年级也应当适当开展。
3.5华师附中开展游泳俱乐部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符合学生个性的发展,该校开展俱乐部教学是可行的。校体育主管部门加强游泳俱乐部教学的研究与试验,不断总结经验,俱乐部教学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彭青军.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讨[J].淮北煤师院学报,2003(01).
[2]肖丽琴.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04).
篇12
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专业是我国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专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必须要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进和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创新和尝试。
一、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设备安装和维修专业的学生而言,其最重要的就是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逐渐具备积极的态度、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新的设备安装与维修技能,同时也应该具备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能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学生在经过了专业的学习之后还应该具备非常强的读图能力,对简单的钳工操作应该能熟练的掌握,对于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些工具也应该可以非常轻松的使用,如果需要小型的变压器,学生应该可以独立完成变压器的制作,如果电路终端,学生还应该具备非常好的电子线路焊接能力,对当前机电专业经常使用的PLC系统要完成调试,同时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PLC系统,调试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学生还应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
1、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当今“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要求所培养的毕业生要能找到相应的专业岗位,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即岗位设计及其应用技能的培养己成为高职教育的主要课题。实践证明:科学地选择支撑一个专业的技术,构建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才能满足教学规律的要求,达到培养目标。因而,寻求社会需求与专业支撑技术的最佳结合,是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建设一个专业的首要任务。根据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的内涵设计明确的岗位及人才培养规格是当前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也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知识能力构筑的切入点。
2、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能力
当前,很多该专业的学生普遍都有比较严重的厌学现象,很多教师虽然在教学中已经使用了一体化教学的方式,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直接逃课的现象,为了保证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师生关系。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守“爱”和“严”这两个原则,教师千万不能因为让学生听话二对其进行百般呵护和放纵,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最重要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应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际经验来使学生真正从心里感觉教师真的很有能力,同时还要减少和学生之间思想上的距离,这样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去接受教师,发展呈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只有学生真心的接受了一个教师,教师去批评他或者是教育他,他才可能更容易接受,学生很认可这个教师才能更好的进行本课程的学习,同时能更好的展现出实际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
3、改变课程设计方式,注重工学结合
在进行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教师根据学习的具体情况给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但是学生还是没有办法真正的爱上学习,所以改变课程设计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是当前教学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课题。例如当前很多学生都对网络游戏非常的感兴趣,所以笔者在本文中也做出非常大胆的设想,如果能将课程做成游戏的形式就一定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更好的享受到乐趣。当然,建立的大型游戏首先它必须要和学生所学到的专业有非常大的关联性,同时它也需要和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也要有很好的作用。其次是在游戏中容量一定要十分的充足,这样才能包括该专业的,每个方面,将学习切实的融入游戏中。再次,玩的时间一定要够长。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课程设计还包括学生学完某门课程后,运用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面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针对性强,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成绩单独考核。 例如:制图测绘选择一般复杂程度的组合体(常选齿轮泵),让学生测绘并绘制组合体的装配图和零件图,写出测绘说明书。使学生具备绘制普通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再例如,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可选择减速器为课题,进行设计。培养学生运用和检索有关设计手册及技术资料进行结构设计与工程计算的能力。其成绩可根据设计质量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或口试)进行考核。或者设备修理课程设计让学生通过了解设备修理前的技术状况,设备故障原因等分析,初步掌握故障分析、零件测绘、修理工艺编制、技术文件制订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4、加强专业实习训练,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首先,需要安排一定的基本技能实习。基本技能实习安排在教学过程各个阶段进行,以培养学生各种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实践性强。基本技能实习一般在实习车间或工厂进行。通过钳工、机加工、焊接、机械拆装、电气装修、机械设备大修等实习,使学生具备修理及加工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实习完毕,必须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
其次,需要安排相应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认识实习在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时进行。一般选择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先进的工厂为实习场地。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工厂生产概况、生产过程、设备维修、设备管理、产品装配、企业生产组织和车间管理的情况,获得本专业较为全面的专业实践知识。实习结束,学生写出实习报告,根据实习报告和学生的表现等全面考核,实习成绩列入学生成绩册。
三、结语
总之,加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使机械与机电设备安装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并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任务为载体,将理论授课、实训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将能够极大的提升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本刊编辑部.抓住一体化教学的根本[J].中国培训.2008(06)
篇1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145-02
1 前言
高中化学实验中的气体制取装置安全管理及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将近200个化学实验,并且其中有很多实验是有毒、易燃或者易爆的实验,这些化学实验的不合理操作将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危及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平时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操作意识,重视实验装置的合理应用。针对有毒气体的制取,化学教师更是要合理改进教材中的相关实验装置来避免因这些有毒气体的泄露而危及学生的身心健康。
2 加强物品管理力度,防范安全事故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危险药品。为了确保后续实验的质量,必须要做好危险品的管理以防范安全事故的出现。首先,化学教师要科学地存放各种危险品,以将存在的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阶段。化学药品的存放管理必须要严格按照公安部门所提出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来进行采购、存放和使用,同时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化学药品采用取不同的存放措施。比如:那些易燃液体需要尽量放置在通风良好的阴凉部位处,并要将其与其他类型的氧化剂或者易燃物隔离开来进行存放;易发生燃烧或者爆炸的钠、钾等物品需要存放在煤油底部以下,并进行密封处理;白磷要放置在水中;有毒物品需要存放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并将其与酸类化学物品进行隔离存放,并派专人负责管理;各种药品的试剂瓶上的标签在脱落之后要及时重新进行添加等。
充分的防护用品准备,制定实施完善的防护措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工作,以将实验中的风险或者危害降至最低。在化学实验开展中常用的化学防护实验用品如耐酸手套、防毒口罩、护目镜、防护屏、防护面罩以及急救箱等均应常备。急救箱中要配备齐全的医疗用品,具体主要包括碘酒、双氧水、酒精、纱布、红汞、酒精棉球、烫伤油膏、创可贴、剪刀、镊子、洗眼壶和碳酸氢钠溶液等。此外,化学教师必须要加快完善化学药品的管理制度,以全面确保化学药品存放的安全性;避免化学药品流失,造成社会危害。
化学实验室中的化学药品种类繁多,做好其安全防护工作更是尤为重要。具体而言,化学实验室及各种药品的存放要做好防盗防控,并设有专人负责检查,尤其是要对那些剧毒物品更是要制度化严格管理,明确责任,领用时经双方签字方可使用;在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规定控制各种药品的分发量,并且在实验操作结束后及时回收,严禁带出实验室外,全面确保化学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3 培养师生安全意识,规范实验行为
教师和学生是化学实验开展的主体,其自身是否具备完善的安全意识会直接影响化学实验操作过程安全性,所以必须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规范实验行为,确保安全。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安全要求,遵守安排规范,使他们在实验操作开展前就已经具备良好的实验安全操作意识。其次,化学教师要结合化学教学过程来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要求教师结合实验过程演示实验操作规程,向学生讲清有关的实验操作要求,及违反规程、要求可能出现的情况,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提升学生的安全操作意识和技能。
如在讲解“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这个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合理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比如:“实验开展的时候为什么要先对所用的氢气进行验纯操作?”“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治氯气中毒问题的出现?”等等。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该方面的习题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实验意识。
在平时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将安全意识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比如,在平时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为学生做演示实验,切实贯彻规定要求,确保学生可以充分意识到实验开展过程中细心操作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控制有关影响实验安全的各种因素。教师也可以合理运用反例来帮助学生了解那些因实验操作不当所引发的安全问题,掌握实验安全操作要领。比如,可燃气体的纯度如果不足,那么很可能在点燃的时候出现爆炸的危险等。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管理作用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帮助学生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将安全管理理念融入实验操作全过程,在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的同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1]。
4 改进化学实验装置,减少安全事故
针对那些存在危险性的化学实验而言,教师不可一味地将其摒弃或者删除。而应该通过将这些化学实验装置进行合理的改进,确保学生可以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化学实验。如氯气的制备及其性质检测是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但由于氯气本身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很容易给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加之实验教学中所用的浓盐酸和高锰酸钾二者的反应速率比较快,很难控制其反应的速率,所以也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此时如果化学教师本着安全的原则对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合理改进,那么就可以在确保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教学,同时可减少实验用剂剂量,降低有毒气体的毒性。
改进实验主要借助生活中常用的注射器等废弃物来替代教材中原有的实验器材,具体如图1所示。图1中的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浓盐酸、KMnO4、无水氯化钙、有色小卡片和氢氧化钠。而就该实验的具体实验步骤而言,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图1所示来连接有关的装置;
2)检查装置连接的紧密性;
3)在侧泡具支管部位处适当地假如一些KMnO4;
4)在V型的侧泡反应管的第一个凹槽部位处添加一个润湿后的有色小卡片,并在二、三个凹槽为之内适当地放置一些无水氯化钙,同时在V形凹槽中放入干燥的有色小卡片;
5)在反应开始之后,将容量约为2 mL的浓盐酸缓慢地注入到侧泡具支管中来观察实验的现象,具体为第一张有色小卡片出现褪色现象,而V形管中的有色小卡片则不出现褪色的问题。
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可知,干燥的氯气不具备漂白的特性,而次氯酸则具有漂白性,同时生成的氯气也被氢氧化钠所吸收,所以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
为了确保上述实验操作的合理性,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看其是否存在漏气问题;注射器所用的针头不可太大,否则过大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速度会加快反应速率,致使其难以控制。此外,该改进实验装置比较简单,学生操作起来也比较便捷,所以非常适合学生自主操作。
5 结语